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小学科技创新方案{汇总5篇}

文化的魅力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624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5分钟。

小学科技创新方案范文第1篇

20xx学校科技活动计划方案范文1继续深入开展校园科技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对风筝、车模、航模的兴趣,引领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特制订20xx年至20xx学年度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如下:

一、总目标

帮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学习中快乐,快乐中自信,自信中进取。使学生对风筝、车模、航.版权所有 模产生浓厚兴趣,获取一些风筝、车模、航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感受一些高技术领域的最新理念,并使之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价值取向等问题产生积极影响。

二、组织方式

1. 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成员应从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一、二年级中自愿报名产生。

2. 兴趣小组总体工作由xxx老师具体负责。

5. 兴趣小组由学校教务处支持和领导,活动所需资金、设备等由教务处向学校反映解决。

三、活动方式

兴趣小组主要以专题讲座和项目实践方式开展活动。每次活动后填写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备案。

四、活动时间

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为:间周星期三的下午5:00 6:40

五、活动地点

1、兴趣小组的主要活动地点为:学校团队室。

2、经学校教务处同意后,可以组织适当的校外活动。

20xx学校科技活动计划方案范文2一、围绕做身边环保事,为世博添绿色开展世博低碳科普系列活动

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根据《徐汇区节能减排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20xx年我们将以做身边节能事,为世博添绿色为主题,开展节能减排、世博低碳系列科普活动。该活动以迎世博为契机,以家庭碳排放计算器为载体,在20xx年工作基础上,策划、组织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节能减排活动,通过每个师生带动家庭有效降低碳排放,引领低碳价值观。

二、围绕绿色学校和校科技节活动,促进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的开展

20xx年将重点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20xx年的区级环保杯赛,如:上中杯环保金点子比赛、汇知杯环保综合能力竞赛、汇中杯环保故事比赛、南洋初中杯环保系列制作竞赛等要以生态道德教育、世博低碳行动为主题进行策划、组织和实施。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上海市青少年为一行动计划、上海市中小学生壳牌美境行动等活。同时,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组织好校科技节活动和徐汇区第二届田林---田三杯家庭亲子擂台赛活动。

三、以学科渗透为基础,推进学校环境生态专题教育的有序进行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做好xx时期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在基础教育相关课程中要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因地制宜地开展与环境教育有关的专题讲座、研究性学习等活动的要求,促进学校以学科渗透为基础,系统、有序地进行环境生态专题教育。

四、以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进行环境科学课题的研究

以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把环境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继续在每年的杯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夏令营和冬令营等活动中注重对学生环境科学研究课题的培育,为学生课题研究寻找和落实专家、技术支持,加强对学生环境科学研究课题的跟踪,为学生进行环境科学实践探索提供服务和指导。

五、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社区环境教育宝贵资源,利用上海市环境科院、田林科普俱乐部、环保创新实验室等学校与社区的共建资源,社区学校、大专院校、企业及科普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共同组织实施青少年环保科普主题活动和环保杯赛,使学校环境教育向家庭和社区延伸,促进公众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和提高。

六、加强绿色学校的创建与管理工作

根据国家环保部对绿色学校创建的工作要求,注重对学校绿色品牌的培养。完善徐汇区绿色学校评价体系,使学校能够明确在争创绿色学校中的优势、特色、不足以及努力方向,促进各级各类绿色学校的创建与管理工作。今年是我校绿色学校环境教育第一年和创建计划达标年,争取在下一轮参加市级绿色示范校的评选。

附件:

本学期科技活动实施计划与内容:

1、9月第二届徐汇区田林田三杯头脑奥林匹克家庭亲子擂台赛(初赛和区赛)

2、 10月组织学生参加市、区级明日之星和全国创新大赛活动,争取有学生入选市级的评选并获得等级奖。

10月组织学生和项目参加上海市科技启明星活动,积极组织材料申报全国小院士活动。

3、11月积极参加全国和上海市的太阳能各类竞赛活动。

4、11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区及各类科技竞赛活动。

5、12月积极组织材料年申报明年的知识产权试点校。

20xx学校科技活动计划方案范文3一、活动目的: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科学创新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目标,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工作根本。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世纪合格人才。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勇敢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促进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

三、活动主题题:

科技创新就在身边

四、活动领导机构:

为加强对环保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和领导,特成立科技活动领导小组,他们是:

组长:杨世聪

副组长:蒲和清 王树龄 杨天华

成员:各班班主任 姚洪波 钟远聪 滕树辉

五、各单位职责:

1、组长,副组长负责活动的领导,组织,协调工作。

2、活动成员负责具体组织,指导,搜集,上交工作。

六、活动具体创新发明点。(仅供参考,内容不限)

1、周围环境,特别是农村,卫生保护的新举措。

2、生活中的饮食,卫生方面环保新方法。

3、生活中受到破坏环境的土地、水域、空气、声音、游览区等自然生存环境环保新方案。

七、作品形式及具体要求:

1、作品形式可以是小发明或创新发明方案,小论文,科幻画等。

2、小发明及创新的方案必须是当今世界上没有的作品。

要求具有作出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方案要求注明创作作品名称及主要创作思路。

发明创新成果(小发明、小制作):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构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构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3、小论文要求:

①论点必须是当今和未来社会可行的,凭空捏造的论点拒不失接受。

②符合创造性、科学性,文章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有说服力。

③写作方式可以是研究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等。

4、科幻画可以用油画、国画、水彩画、钢笔画、蜡笔画、粘贴画等绘画技巧,风格及使用不同材料表现的作品,但作品一律在规格5438cm(4开)的纸上或其它材料上绘制,横竖放均可。

八、作品产生方法及注意事项: 1、以班为单位,在学校、班主任老师组织下,各中队开展一次科技创新就在身边主题队会,利用班队活动。 发动学生每生读一本科技书、一册环保知识,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开展小发明、小论文、幻想画、创作活动。要求学生先写出自己的以上三项中的一项创新方案。班主任老师搜集三项中的优秀方案各6篇,返回给各班学生,于20xx年6月,每班至少上交小发明,小论文,幻想画各6件作品参评。(二年级只要上交小发明、幻想画。)

2、作品须用十行纸写明作品名称、创作意图、创作者的姓名、班级、年龄及指导教师姓名。

九、评奖设置方法:

1、学校设科技活动组织奖二个,对组织发动得力,参与积极性高,成绩突出的班级发给奖状鼓励。

2、小发明、小论文、幻想画按年级评出一、二、三等奖各一、二、三名。

十、活动评委成员:

杨世聪、蒲和清、王树龄、杨天华、杨惠君、杨润辉、姚洪波、滕树辉

十一、奖品设置方法:

小发明、小论文、科幻画的奖励由学校出资购买学习用品,优秀作品放学校科技室展览并于下期送县参加科技创新大赛。

十二、活动具体安排是:

(一)准备、宣传、发动阶段(20xx.4.20---20xx.4.30)

①总结上次科技活动,并颁奖鼓励:

②各中队开展一次科技创新就在身边主题队会,号召学生每生读一本科技活动书,一册环保知识,准备环保科技活动。

(二)设计、修改,评选最估方案阶段(20xx.5.1---20xx.5.17)

①学生老师及家长指导下设计修改方案:

②以班为单位评选出优秀小发明、小论文、幻想画的创新方案各6篇:

③确定我校生物百项科技实验名称及实施方法。

(三)科技活动阶段(20xx.5.20---20xx.5.30)

① 学生在老师及家长指导下进行发明创作活动。

②学校科技组准备生物百项科技实验实施活动。

(四)作品收集阶段(20xx.6.1.---20xx.6.7)

以班为单位收集、整理科技作品,上交学校评选 。

(五)总结,表彰阶段(20xx.6.8---20xx.6.15)

①总结经验展出作品;

小学科技创新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科技创新 基石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

0012-02

一、中美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一)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生产力,这一点从美国经济在过去100多年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就是充分证明。正如美国商务部负责知识产权的官员戴维?卡普斯所说,美国产业新技术和产品服务的诞生,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美国二战以来的经济增长有75%来自产业创新和技术革新,科技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从飞机、原子弹、宇宙飞船、通信卫星等国防高科技产品,到电灯、晶体管、互联网等百姓日常所需,美国人的科技创新和发明一直在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进步,这与美国从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息息相关。

美国从小学就推行创新教育。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比较重视让学生学习与现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相关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这是美国在创新教育方面的重要法宝。美国课堂教学是很开放的,他们在座位编排上很随意,教师在课堂上会尽力表现其幽默风趣,一个教条、呆板、只会照本宣科的教师教学效果评估不会获得好分数;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去查阅书本或网络以得出自己的答案,教师不会让各个学生的答案相一致,更不会去束缚学生的创新与想象力;美国小学一至三年级没有学业成绩记录,三年级以后各种考试也不公布分数,考试内容与学生教材没有直接关系,主要考学生的逻辑、分析、推理等几方面能力,考题也千奇百怪,新奇的考试题目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学生表现突出,学校会建议家长去做智商测验,使学生有机会得到特别辅导。正是由于这种一贯推行的开放式创新教育,使美国人从小就具有超强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以至于美国科学技术得以突飞猛进地发展,在基础科学、医药、信息技术、转基因技术等领域美国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的创业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内容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美国高校都设有创业中心、创业教育研究会,一般通过举办学术报告、科研竞赛、创业竞赛、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办各种形式的创业园,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如组织管理一种社团或沙龙、设计与组织一次公共活动、构思与设计一种报刊、提出一种新观点、制订一个小实验和一些竞赛活动的实施方案等,鼓励大学生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等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美国许多著名的高科技公司都是大学生创业者创造出来的,如Intel的摩尔、葛鲁夫,Microsoft的盖茨、艾伦,惠普的休利特、帕卡德,Netscape的安德森,Dell的戴尔等。据麻省理工大学(MIT)的一项统计,MIT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150多家新公司,对美国特别是麻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高校创业活动已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

(二)我国应试教育阻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据统计,在工业制成品中,我国已有超过13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创新能力低,缺乏竞争力,产业链里最有价值的几个环节被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所垄断,我国只不过是国际产业链分工里利润最薄的一环。只有拥有自己的创新产品和核心技术,才能实现新产品价值最大化。然而,创新创造能力不足导致我国难以产生创新产品和核心技术。而这种创新能力不足与我国长期推行的应试教育模式息息相关。

1978年我国恢复高考至今已有30多年,高考制度使得“考上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几乎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孩子一成不变的最佳选择,这必然催生一切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从考试内容来看,学大纲、材、辅甚至统一考试答案,尤其是许多开放式的主观题也要规定一个客观答案。从教学评价来看,由于很多时候都是以考试分数作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质量好与差的唯一标准,导致学生为了考试分数死记硬背、题海奔命;教师为了工资待遇以讲解考试解题技巧来取代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校为了获得更多奖励和投资鼓励教师多补课多加班……这种考试、评分和排名等分数至上的教育模式扭曲了教育的本质,考试题的唯一标准答案更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新人才具有多种核心特质,在智力因素方面,主要包括分析问题能力、论证能力、想象力与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等,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主要包括兴趣爱好、主动性与持久力等。而我国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却扼杀了学生这些创造特质的要求。为了考试分数,学校和家长从幼儿园起就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幼儿园补小学、小学补初中、初中补高中的学习内容,导致许多学生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埋没于题海战术中,严重遏制了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缺乏创造力的学习思维模式同样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到20%~30%,足可见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严重缺失。

二、从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值得欣慰的是,教育部为了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步伐,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颁布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和《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鼓励和引导各类高校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通过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通过创新创业训练可以提高大学生动手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但笔者认为,创新人才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需要从小培养,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而并非到大学才开始提倡。美国等发达国家从小推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值得我们借鉴。

(一)减少课业负担,多开展有益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动

我国现行应试教育模式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必然导致中小学生陷入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创造力。要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使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如向美国、新加坡等国一样中小学上午8:30至11:30只上半天课,下午做手工、做游戏、参观学习等,让学生有时间、有条件接触自然、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多开展有益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动,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革考试制度,多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我国现有的教育升学模式全部采用考试择优选拔制度。上幼儿园、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等没有一个环节不考试,为了达到“择优”的目的,考试出题者常出难题怪题以考倒一片,无论文理科、无论主客观题,考试答案均是统一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而应试者则死记硬背考试答案或参加各种考前辅导班学习应考试技巧。这种畸形的考试制度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此,应大胆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推行中小学就近上学原则禁止跨学区,中小学考试像美国一样小学前三年没有考试或不公开考试分数,考试题目尽量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少考现有知识多考创造性思维的题目,不用统一标准答案禁锢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多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跃课堂气氛,多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好奇心

我国现有的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教学,通常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权威压倒一切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沉闷呆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我们应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自由发言的民主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标新立异,不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新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特质。

(四)培养创新发明意识,从小培养科技创新发明的人才

日本特别重视从小培养创新发明意识,如针对幼儿出版《什么是发明》、《什么是专利》、《SLUMP博士》等多媒体辅导读物;针对中小学生出版《发现的喜悦》、《探索的快乐》等提高学生对发明兴趣的书;针对高中生出版《从专利来看产业发展史》通俗易懂地讲解专利制度的作用;针对职高生、大学生和研究生出版《专利篇》、《外观设计篇》、《商标篇》等使学生能够把握日常研究活动中可成为专利的技术等。日本从小培养科技创新发明意识做法如能纳入我国各类教育中,要让学生了解创造发明的过程,掌握创造发明的基本方法,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创造、小发明等,逐步提高创造能力,对培养我国科技创新人才起到促进作用。

(五)提倡全社会配合,多为提供学生创新创业的舞台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携起手来,为学生提供创新的舞台,为创新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如学校和社会要全面开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设施,如图书馆、阅览室、科技馆、实验室等,使学生的创造发明活动有资料、有器材、有设施;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开设创新活动课,让学生自己创办报纸、电视台、广播站,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出台相应的科技创新创业政策,给予科技创业的学生资金扶持,让大学生创造出更多的科技型公司。

总之,科技创新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事实证明,我国现行应试教育不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我国应该向美国和日本学习,改革应试教育模式,在中小学教育中全面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有效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型人才,走上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富国强国之路。

【参考文献】

[1]朱诸.美国:科技创新成就经济大国[OL].新华每日电讯,2010-10-20

[2]韩震,虞立红.创新人才从何而来[N].光明日报,2012-06-13

[3]鲍炎炎.从日本创新教育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大中小[N].中国知识产权报 2006-03-23

[4]李祖超,杨淞月.美日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比较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8)

小学科技创新方案范文第3篇

首先要从思想观念的创新。人的观念一旦形成,很难改变,什么事都愿默守陈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达,社会的不断进步,有些观念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档案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大胆构思,敢于设想,观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前提,观念创新是使管理创新得以成功的保证。创新意味着付出,创新意味着风险,创新意味着改变,创新也意味着发展。以创新的观念来开发利用档案是档案发展的新途径。

其次是档案管理的创新。档案管理已进入知识化,网络化,信息化,社会化的时代,把档案的创新作为档案管理的目标,促进档案管理现代化。根据多年的经验,档案已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方法和工作经验,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陈旧的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快节奏的今天,很多事情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原有的纸质档案,占地面积比较多管理起来非常麻烦,同时保管时要注意各种纸张的特性,防止纸张发黄,变脆,虫蛀,雨淋,字迹模糊等等,已立卷保存的有价值的档案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要剔除那些不具保存价值的档案就得重新拆分,整理,重新装订,这样费时费力,工作效率非常低,工作量也特别大,在繁琐复杂的工作中给档案本身也带来了不必要的磨损。而现代化的电子档案就不同,一只小小的磁盘或光盘就能存下很多内容的档案,保存起来非常方便,占用空间小,利用时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在计算机上安装必要的软件,按一定的程序就能很快找出可利用的档案,能一次输入,多次输出,可对档案进行全文扫描,迅速找出有价值的内容,对于没有利用价值的档案可快速删除,简捷方便,节省时间。既能维护档案的原始面貌,又便于保管和利用,大大减轻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力。档案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是档案创新的重大突破。同时对新时代的档案管理人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掌握档案管理知识,又要熟练掌握现代化工具的各种技能,具备丰富的一整套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通过自身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档案管理经验,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才能使档案及时更新,紧紧跟上时代步伐。

再次是档案工作方法的创新。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档案人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老的旧的工作方法已无法满足档案的充分利用,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借鉴是创新的阶梯,因此,档案工作者要提高认识,增强自身对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可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方式认真学习新的知识,快速掌握先进的技能,搞好自身建设,提高档案工作业务水平。要注重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采用全面,合理,科学的做法,既不全面否定原始传统的工作方式,又要在发展中创新,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经验,信息及必要的实践来对档案创新进行验证,要懂得借鉴本行业先进的成功的科学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改善档案工作手段,确保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档案工作与时俱进,能与时代同步,与世界接轨。

最后是档案服务的创新,档案的作用就是要服务于人类,要想为用户提供高智能,高技术的服务,就要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原则。原始的以藏为主,重藏轻用,被动服务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为了不造成档案的极大浪费,档案服务人员要积极主动的与用户及时沟通交流,了解用户的心理,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现在是网络时代,充分利用电子档案的功能,积极开展档案网上利用服务,在线服务,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代替落后的手工操作,既快捷省事又能更好的为用户服务。既缓解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压力,又解放了劳动力,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小学科技创新方案范文第4篇

收稿日期:2013-10-09

作者简介:黄琪(1974-),女,上海济光学院建筑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E-mail)。

摘要:高职教育以高等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其教学特点与本科不同,与其他层次职业教育也有所区别。文章以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为例,以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导向,以适度创新能力培养为支撑,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教学改革进行了阐述,为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实践技能;适度创新能力;居住小区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0;TU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72-04

一、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研究背景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主要是建筑师助理。建筑师助理应掌握专业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综合技能,具备建筑识图与制图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建筑方案综合设计能力、建筑方案的理解与深化能力、施工图制图能力、建筑方案的综合表达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其中核心技能―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主要由二年级开设的专业设计课程建筑设计原理来承担。但是目前这些核心主干课程像建筑历史、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法规等均自成体系,相互之间缺乏联系。除了正确制图与识图外,学生在方案理解、规范表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还需要进一步训练和巩固,方案设计能力、施工图制作与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核心技能尤其需要强化,否则无法具备三年级毕业设计所要求的建筑方案综合表达能力。 继一年级基础专业课程之后开设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正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如何凸显高职特色以区别于本科?如何达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发挥建筑与规划相结合的优势?如何做好二年级建筑专业教学体系与三年级毕业设计课程的顺利衔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教学理念的改革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作为二年级专业教学的核心主干课程,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将二年级专业课程所培养的核心技能综合应用于居住小区规划方案中,强化、巩固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为全面整合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见图1)。居住小区规划作为目前最普遍的设计项目类型,绝大多数中小型建筑设计公司都会有所接触,而高职毕业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会进入此类设计企业,因此,居住小区规划所涉及的设计方法与实践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前景。同时,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从整体入手,搭建道路骨架,进而完成总体布局,其后进行单体建筑方案设计的方法,对学生由二年级单体建筑设计核心技能的培养,转入三年级从整体入手的毕业综合技能训练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可见,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图1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与二年级其他核心主干课程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理念

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结合高职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生源状况,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建设以 “因岗施教、因材施教、项目导向、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首先在课程教学理念上,因岗施教,即以实践技能的培养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材施教,即以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与理论课不同,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专业设计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但两者也有区别,本科层次的设计课重在培养学生对较大范围的建筑群体与环境的综合分析和规划设计的处理能力[1] ,以及规划方案的构思与空间结构形态创新的能力,高职的设计课程更多的是因岗施教,如经济技术指标计算、方案表达等具体操作层面上的技能训练,以满足建筑师助理辅助、深化与完成主创建筑师方案的岗位需求。但是,高职教育毕竟有别于其他层次的职业教育,尤其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而言,即便是绘图员,也不能完全缺失创新意识。高职教育的因材施教主要是为学生创造个人发展空间,使学生从业之后不仅能完成相关技能操作,还能以自身的创新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教学指导思想,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岗位所需技能,分为居住小区规划基础知识、居住小区规划案例抄绘与分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以及方案综合表达四个部分。根据学生学习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法的状况与技能掌握程度,设置不同技能的训练环节,从理论学习到操作层面层层递进,每个教学单元都以真实案例为载体来讲解相关知识(见图2)。如以真实案例讲解居住小区规划四大基础知识点:功能布局、道路设计、景观设计、技术经济指标;以真实案例进行抄绘与分析;以真实工程项目作为居住小区规划的模拟题目;以设计院真实成果文本样式作为方案综合表达要求的标准参照。为了与本科教育有所区别,该课程立足高职特色,每个教学单元均紧密结合高职学生就业特点进行创新性设计: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不像本科教育进行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与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而是把有限的理论教学时间放在与小区方案规划设计知识直接相关的四大基础知识点上;第二单元专门安排针对高职学生的分析图画法技能训练;第三单元主要强调方案的合理性与技术性,而本科教育的方案构思则重在独特创新性与多方案的比较性;第四单元的方案综合表达技能训练,本科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图纸表达的手绘创新能力,而高职教育则把总学时的一半时间安排在多种计算机软件技能的训练上,因为计算机操作技能对高职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把灵活运用各种软件与图面表达结合起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需要重点强化的技能,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能力的训练则自始至终贯穿于四个教学单元,进行反复训练。

图2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框架 这种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以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来组织整个教学模块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方向。每个技能训练单元又包括“技能知识点讲解、技能训练目标与内容、技能评分、单元小结”等环节,通过“一个单元教学、一个课题训练、一个技能掌握”的方式确保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是该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根据每个技能单元的难易程度设置计分权重,在期末叠加评定学期总成绩,以改变以往笼统的计分方式 (见图3)。

图3 考核方式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与本科教育重原理的教学方式不同,高职教育重视实地踏勘与案例调研,强调工学结合,实践中采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借助不断完善的教学信息化平台[1],在教学方法上逐渐形成“单元式教学”、“企业进课堂”、“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专题讲座”等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其中真实案例讲解、纠错式案例抄绘与分析等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有别于本科学生,需要不断重复、巩固与强化才能消化和掌握知识,因此对该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可利用直观的3维动画视频展示,并采用知识点循环巩固的单元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切实掌握相关技能。在案例抄绘单元教学中采用“纠错法”, 即针对案例中存在的表达错误,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以深入领会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方法与表达技巧。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建筑专业学生电脑使用的熟练程度尤为关注,为此,在方案综合表达单元安排Photoshop(总图渲染)、Illustrator(分析图绘制)、Sketch up(模型构建)、In design(图纸排版)等软件使用的训练环节,由专业教师结合案例教授软件操作技巧。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升就业竞争力,该课程教学在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同时,还积极探索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例如对学生设计作品进行展示评选,鼓励学生通过动画技术真实展现个人小区规划方案,优胜者的方案将留作教学视频,这种做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相关动画软件的热情,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建筑单体作品的机会(见图4),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图4 学生方案综合表达案例 五、结语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作为专门针对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开设的特色课程,其主要内容是二年级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小型建筑设计原理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的统筹应用,也是多种计算机绘图技术在成果表达上的综合实践训练。对居住小区规划类知识的学习,及其从整体到单体设计方法的训练,将为学生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作为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如何改革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更好地发挥该课程在培养专业人才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静,李佳艺. 拓展?创新?互动――建筑学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设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2003建筑教育国际论坛[D]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80.

Residential planning cours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technology specialty

HUANG Qi, SONG Wenjun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Shanghai Jiguang Polytechnic College, Shanghai 202401, P. R. China)

小学科技创新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3-0023-02

【Abstract】Considering characteristic of machine design,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speciality, a new teaching reforming project according to both market demand and learners’ needs was proposed, which benifit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strong adaptability. Practice for three years proved that the new talent-training plan was effective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foster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Talent training mod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ve ability

一、前 言

在新时期,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面临的新课题,我校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开展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探索与实践。由于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专业培养方案(计划)是静态的,制定一次,使用四年。在许多应用型的学科领域,譬如机械工程学科,四年内存在较多的知识更新,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作为学生知识体系的基础,专业培养计划四年不变将无法适应发展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探讨一种方法,基于此方法建立的专业培养计划可使教学内容对“技术进步、区域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变化”做出快速适应与调整,将专业培养计划的相对僵化转变为动态适应。[1]

二、改革思路

自1996年石河子大学挂牌成立以来,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合校初期,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素质、突出能力为指导思想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2002年,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实践,适应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及对人才的需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试行前期按大类培养,后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新模式,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向,为学生跨学科专业学习奠定了基础。运行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经验,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由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机械类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及其知识结构以及能力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一体化、CAD/CAM、柔性制造等现代化机械设计方法、先进制造技术以及有关边缘学科知识技术使传统的机械类本科专业领域的内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2006年,本专业再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新方案注重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我校“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的办学指导思想为宗旨,以培养适应兵团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服务社会,面向市场,综合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需要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多样化人才为目标,从教育理念、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全过程系统化地提出如何解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案,构建多元化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深入贯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观念,全面落实“办学以学生为本,育人以素质为本,素质以做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根本原则和“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教育为主干,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本科教育基本框架,致力于培养以“素质好(个人)、基础好(专业)、上手快(业务能力)、转型快(适应能力)的事业骨干”为基本规格的本科人才。从市场需求出发来培养学生,从学生需求出发来开展教学改革。

三、具体措施

1.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和“三段式”的课程安排

设置用于集中实践实训环节的小学期,构建集技能训练和创新活动于一体的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使教学组织模块化。实践教学可由课堂教学模块、指导实践学习(共性)模块、自主实践学习(个性)模块、社会实践(多样化教学)模块组成,如:挑战杯、机械设计大赛等活动。开发兼具训练、创新的实践技能训练教学项目,确保每学期都有至少1门课程需要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编写项目化教学的教材,实验(实训)、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指导书。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将实验、学习、设计、制作、研究和调研活动结合起来,尤其在实验中增加综合实验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各类教学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而言,唯有素质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增强会受用终身。[2]

2.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开展项目化教学。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方向,在学科专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培养方向,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把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和有效载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强调发挥个人才智和潜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社会、企业和学校的结合,密切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将封闭式教育转变为开放式教育,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直接了解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与发展。在课堂中学习理论,在实验室学习技术,在社会学习技能。强化国内外交流,将前沿的科学技术融入课程,创新实践先进的教学方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将课堂推向社会(企业、政府、研究机构),将社会引入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管理方式,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对原有实践教学管理文件进行清理、制定、修订完善,逐步建立起了一套适应新体系运行的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实验室开放等方面的管理规章制度。

3.合理配置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制定多层次人才培养方案。

为使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达到整体最优,进一步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按照整体优化原则和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教学改革方向,在学校公共基础平台修订的基础上,针对专业特点,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优化课程组合,将一些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的课程进行重组,加强计算机、外语能力培养。摒弃传统意义上的机械设计、制造人才的窄专业培养方法,给学生们传达一个信息,即大学本科阶段教育的任务是一种通识教育,专业内容不仅包含与机械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同时也要适应与机械相关的边缘学科,为此,新一轮培养计划在专业基础课中,进行分流培养。在专业选修课中增设学科前沿性课程、跨学科课程、综合性课程、理论基础类课程、理论提高类课程、双语教学和能力培养课程,加大选修课的比例。把最新的工程设计理念与方法教给学生,以适应制造业的发展。如将CAD/CAM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绘图基础理论与手工绘图到计算机绘图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对力学、电学、机械三大课程依然保证学时,夯实基础。在这些基础上,增加计算机应用课程(软件工程与应用)、现代制造技术(数控、快速成形等技术)和现代设计与制造方法等,使学生有接受新技术挑战的能力。并且,在重视机械学科前提下,强化政治思想、人文素质和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文素质、专业知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重视课外科技活动及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通过校企联合提高实习基地的质量,增加行业知名企业的数量,建立应用型实习基地和设计型实习基地。应用型基地提供条件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设计型基地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技能和提高研究开发能力的条件,二者结合,按照“应用型模式”来组织教学,突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技能培养,并兼顾设计、分析、开发性人才的培育,走多样化、重创新的人才培养之路,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性骨干人才,推动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使学生成为一个各方面和谐发展的人。让成绩好的学生充分得到发展,成绩差的学生不掉队。尝试分层培养模式:2+4+4培养方案,即20%的学生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40%的学生成为工程技术人员(扩招前本科毕业水平),40%的学生成为现场应用工程师(应用技术型人才)。[3][4]

4.改革现有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系统化学习中的过程管理,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力度。在教学目标上强调智力的发展重于知识的获得,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上以追求知识本身的价值为本,注重基础知识并强化实践教育,通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确立“需求驱动、技术引领、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基本教学思想,缩小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差距,改变以往“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重动手能力训练、轻创新能力培养”的局面。学生实践课程的成绩可由各实践教学模块共同组成,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团队协作意识及自我约束意识。

四、主要成效

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已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05级、06级、07级学生中实施,在新旧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上有个别课程做了调整,运行情况正常,受益学生人数达300余人。2006年在机制、农机专业的教学中,我们首次采用机械系统方案设计取代以往的机械原理中的凸轮设计,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加强,提高了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同期并成立了“机构创新小组”和“惠鱼机器人小组”,教师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进行机构创新实践训练,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知识进行机电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的能力。在亲自动手搭接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增加知识覆盖面。促使学生从科目分科学习向工程实际综合、从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转化。其中机构创新小组设计制作的2件作品获得2008年新疆兵团赛区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三等奖2项,“惠鱼机器人小组”获得2007年石河子大学SRP立项,并通过验收,效果反映良好,04级2名学生毕业设计由于选题新颖,设计独到,被评为校级优秀。3年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以“专业理论扎实,实践本领过硬,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深受社会及用人单位欢迎,普遍认为我院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强,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04级一次就业率达到了98%。

五、结 语

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牢固树立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相统一的教育观,坚持教育中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协调一致,坚持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质培养和实践能力训练的协调一致,坚持教育学生做学问、做事与做人的协调一致。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把“传授教材”为主要目标变为“以增长经验、发展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在学习中发挥内在的潜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熊志卿.机械制造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49~53

2 王跃辉.机械设计实验环节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10:69~70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