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学校特色建设方案{2024年最新5篇}

笔耕人生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434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8分钟。

学校特色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重庆市三十二中校园文化和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张连英

副组长:李强、池鸿滨

成员:程其莲、何开容、张彬、曾维明、牟松、陈学宏、韩雯娟、彭长胜、郑富明、粱泽华、罗广林、陈燕

一、 指导思想

方案的制定以党的17大精神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育德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立足点,并体现三十二中“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

二、总体目标:

建设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的校园群体文化。

三、建设方案:

(一)精神文化建设

1、 校园建筑物的命名:a区综合楼、食堂、b区综合楼、教学楼;雕塑;(办公室)

2、 校园相关场所及道路的命名:运动场、花园、各功能室及道路;(办公室)

3、 文化橱窗建设:对校园文化橱窗的内容、更换时间、责任单位等作制度化的要求;(办公室)

4、 校园“植物牌”的制作:对校园内的木本及草本植物制作“植物牌”,对植物的名称、生长环境等内容作简要的介绍做成牌,挂在树上。(教务处)

5、 有关校园节日及庆祝活动:继续搞好具有我校特色的科研节(教科室、教务处)、文化艺术节、运动会、师生元旦文艺汇演(德育处)、教师春游、教职工篝火晚会,教职工演讲比赛(工会)、师生绘画书法展览及等现有的文化活动,努力开发新的文化活动,如教师普通话比赛(教务处)、教师体育项目比赛、师生摄影展(工会、德育处)、学生科技制作展(教科室、教务处)等;

6、 建立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提高素质的各种文化社团;(团委)

7、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充实相关内容。(德育处)

8、建立校史荣誉室(办公室、总务处)

(二)、物质文化建设:

1、 a、b区的大门及区域:绿化、文字、雕塑、浮雕、灯饰、水景等;(办公室)

2、 建筑物及百米起点和启智楼外墙体:口号、标语、绘画、浮雕、绿化等(办公室)

3、 楼道门厅:学生绘画、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相关制度、塑像及有意义的宣传画(德育处)

4、 校园雕塑: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雕塑、名人雕塑、景观雕塑(办公室)

5、 校园绿化:有特色的绿化如桂花树绿化带、黄果兰绿化带、玉兰树绿化带等(总务处)

6、 办公室文化建设(办公室)

(三)、行为文化建设

1、 礼仪:师生的着装、发型、见面用语等要求(德育处)

2、 集会:师生集会时的行为要求(办公室、德育处)

3、 自习:自习时的行为要求(教务处)

4、 就餐:就餐时的行为要求(德育处)

5、 寝室:寝室生活的行为要求(德育处)

6、 上课:师生上课时的行为要求(教务处)

(四)、制度文化建设(办公室及相关处室)

加强建设制度文化,强化学校管理机制。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 。?

1、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上级部门制定的教育政策和规定

2、 检查、补充、修改和清理原有的规章制度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3、 建立建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

4、 努力营造科学的制度文化环境,学校的重大决策和实施,要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五、方案实施阶段:

1阶段: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方案。(10年3月)

2阶段:向全校教职工宣传方案,广泛征求意见进行修改。(10年3月—4月)

3阶段:行政会、教代会对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审议通过。(10年4月)

学校特色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仿生色彩;福建高校;铺地色彩设计

高校校园色彩是校园的生态、审美、文化和特色的综合体现。其主要包括建筑色彩、植物色彩、雕塑小品色彩、设施色彩和铺地色彩等。福建高校多集中在福州和闽南地区。目前铺地色彩一方面受师生的审美意识支配,另一方面又受以材料为中心的物质条件制约。经过调研发现,福州和闽南地区的很多高校铺地景观色彩和形式近似相同,缺乏色彩景观的多样性和协调性。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更多的色彩设计方法。

1 福建高校校园铺地色彩设计的现状

1.1 尊重校园的地域特色

地域性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大学文化建设追求先进文化生存境界的基本立足点[1]。福建气候区域差异较大,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水热条件和垂直分带较明显,深受海洋影响,有近4000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自然地理景观色彩丰富。福建的地方建筑材料主要是红砖和花岗岩,被广泛应用于校园铺地中,为校园色彩景观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陈嘉庚先生自创的红色“嘉庚瓦”,把“出砖入石”的工艺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红色”的砖至今还用在校园的铺地当中。天然的灰白色的花岗岩融入校园的自然环境。这些本身就是典型的福建地域色彩特征。

福建的人文地域性更多体现的是民族性,特别是闽南地区。厦门邀请中山大学郭红雨色彩工作室进行了色彩设计,总结其色彩特征为“大色淡渲、彩墨画意”,其中“大色”是借用闽南传统建筑在无檐瓦脊上常用的强烈装饰色的概念,表达厦门传统建筑的色彩偏好,“淡渲”则阐述了色彩艳度控制的原则,以及由此形成的具有闽南彩墨画韵的色彩氛围[2]。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等高校校园中部分建筑色彩的设计就是“大色淡渲、彩墨画意”。铺地色彩就延续建筑色彩而成。如图3,图4。

1.2 尊重色彩构成和谐的原则

和谐是校园色彩设计的核心原则。校园色彩设计的基础是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尽量保护突出了自然色,使自然色成为校园色彩的底色,校园铺地色彩设计大面积接近自然色,接近石板和石砖的色彩,小面积使用彩色地砖使校园铺地色彩达到了和谐统一。同时也注意到建筑立面的色彩与铺地色彩的过渡与统一。另外,注重在相关人员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进行有组织的专项分区色彩设计,达到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色彩和谐。如图5,图6。

1.3 使用者的“世代论”原则未达到完美体现

根据中国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中国人口学专家的研究成果,中国的世代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世代即红色的一代(1949―1965),第二世代即的一代(1965-1976),第三世代即为独生子女的一代(1977年以后) [3]。尊重“世代论”理论的同时,要了解和熟悉各世代群体对色彩的追求和向往。总的趋向是:第一、第二世代的群体,对色彩倾向于冷色系列、喜欢稳重、典雅、高贵的品质感。第三世代即新生一代,色彩的特征表现在:多彩、个性、奔放和随意,充分表达我行我素的自我理念。世代论对色彩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三个世代就包括学生和老师,又是校园色彩的观赏者,积极鼓励学生和老师参与校园色彩设计,尊重学生和老师对色彩的理解和建议,搭建与规划设计专家的沟通平台,鼓励第三世代个性化色彩设计。目前,福建高校校园铺地色彩设计多数都趋同第一世代和第二世代的稳重和典雅的色彩,缺少第三世代的多彩、个性和奔放的色彩设计。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

福建高校校园铺地色彩设计完美地结合了地域性特色,以人为本,遵循了色彩构成和谐的原则,运用了美学的设计方法,向师生展示了和谐的校园空间色彩。但是随着师生对色彩审美水平和要求的不断提升,还需要注入新的设计方法和思维。

2 仿生色彩与福建高校校园铺地色彩设计

仿生色彩设计是以对应论为其认识论基础,以人类色彩视觉机能,色彩图像视觉识别、分析、处理机能与自然界生物系统的优异色彩功能、现象和形式为研究对象,从中提炼出有益于改进色彩设计功能与表现效果的原理与方法,同时运用移植发明法等创造性思维方法,进行人工色彩设计的设计方法[4]。

通过色彩形象与形式美仿生设计方法模仿动物和植物平、立面图案实现两色、三色和四色概念色彩方案[5],应用于校园铺地色彩设计中,并建设相应的概念色彩方案库,通过数字化方式把相应的概念色彩方案库进行储存和整合,可以浏览、修改、添加和删除概念色彩方案,也可以通过语义[6]和主色的检索方式进行检索。在设计过程中从概念色彩方案库中查询概念色彩方案,进一步应用于实践。

2.1 完全仿生法

完全仿生法就是将有仿生价值的植物和动物的形体当作一个平面或者立面,用平面扫描的方法扫描其平面或立面,对其色彩构成和图案构成采取点、线、面的方式抽象为一个概念色彩图案的方法。积累概念色彩方案,建立方案库。例如将植物的形体当作一个平面,对其色彩和图形进行整合设计。首先扫描整合叶片,由于叶片疏密程度和质感(革质和纸质)的不同,扫描整合后呈现了高明度和低明度点的大小和密集程度不同的效果,构成了以点为形式的概念色彩方案;然后扫描整合枝条,由于枝条长短、色彩、柔韧度的不同,扫描整合后呈现了线性界限范围和线性曲直不同的效果,构成了以线为形式的概念色彩方案;然后扫描整合植物的整体,呈现出整体图案的形状斑块面、色彩斑块面和质感斑块面的不同,构成了以面为形式的概念色彩方案,为我们色彩设计提供创作来源。不同的植物品种可以提炼出不同的点、线、面构成的概念色彩方案。动物形体色彩形式也很丰富,特别是海洋动物形体的色彩形式更值得我们去仿生。如图8,香樟树木从上向地面投影的完全仿生,可以应用到校园广场的盆树空间的铺地,也可以应用到校园广场的整体多彩个性的铺地,使树木与场地有延续感。图9,植物叶片的形象和形式美完全仿生,可以应用到大学生活动空间的铺地设计中,进一步与第三世代的色彩审美观吻合。这些色彩构成和图案构成也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填充成另一种不同色相、明度、纯度的形式以创新色彩设计。

2.2 局部仿生法

局部形式仿生法就是将有仿生价值的植物和动物的形体最具代表特征的局部进行放大,使其色彩和图案脱离出来,用平面扫描的方法扫描其平面或立面,对其色彩构成和图案构成采取点、线、面的方式抽象为一个概念色彩图案的方法。积累概念色彩方案,建立方案库。如图10,香樟树立面的色彩仿生,取其局部进行放大,应用于人行路的铺地色彩设计中。这些色彩构成和图案构成也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填充成另一种不同色相、明度、纯度的形式以创新色彩设计。

2.3 叠加互补仿生法

叠加互补形式仿生法就是将两种仿生形体的优势结合起来,用平面扫描的方法扫描其组合平面或组合立面,对其色彩构成和图案构成采取点、线、面的方式抽象为一个概念色彩图案的方法。例如:不同品种植物叶片脉络的叠加,组合成新的网络图案和色彩图案。积累概念色彩方案,建立方案库。如图11,可以应用在校园人行道铺地色彩设计中,打破现有常规化单一色彩单一图案式的铺地设计。可以在步行道十字交叉口处、起点处和终点处利用叠加仿生的动物和植物图案色彩进行标识和趣味铺地色彩设计。这些色彩构成和图案构成也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填充成另一种不同色相、明度、纯度的形式以创新色彩设计。

4 结语

本文通过实践调查和科学研究,探讨了仿生色彩设计方法在福建高校校园建筑和道路铺地色彩设计中的应用,为今后专业和系统的色彩设计提供思路和借鉴。但是由于上述的设计方法是将色彩仿生抽象为概念色彩方案库,难免遗漏许多符合设计要求但不在方案库中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设计的自由度。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该设计方法应拓展策略,进行方案扩充,最大化的丰富色彩方案。

参考文献:

[1]薛菊.新建大学校园设计的地域性探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8):242-244.

[2]郭红雨.厦门城市色彩规划[J].建筑与文化,2009(8):55.

[3]周钧.色彩设计理论概述[J].江苏纺织,2010(1):35-40.

[4]王晓昕.仿生色彩设计应用研究[J].视觉艺术设计研究,2011(1):89-90.

[5]初建杰.基于概念色彩方案库的自顶向下色彩设计模式[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44(5):112-114.

[6]陈登凯.基于三维语义空间的色彩设计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8,44(7):106-108.

基金项目:华侨大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09HZR21)

作者简介:

刘仁芳(1977-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

学校特色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一、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加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高校档案是大学文化发展的真实记录,是大学文化存储的主要形式。高校档案文化是大学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得失影响着大学文化建设的好坏。另外,以高校档案文化作为填充或支撑的大学文化才更真实、形象,进而才能源远流长。

2.加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是塑造大学特色文化的有效途径。大学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大学的历史与现状,形成区别于其他机构或者领域的特色文化,否则就会出现毫无特色的大学文化或“泛大学文化”。那么如何塑造大学特色文化呢?高校档案文化其实就是一个不错的“助推器”,高校档案所拥有的原生态信息以及原生态文化正是大学文化建设所需的“特色”。因此,塑造大学特色文化必须充分挖掘藏于高校档案中的大学文化精髓。优秀的高校档案文化能够很自然地彰显出大学的文化内涵,帮助大学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塑造大学特色文化。

3.加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是大学发展的有力保障。高校档案工作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性,我们很难想象一所没有档案的大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高校档案是大学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具有重要的证据查考、情报参考价值,是维护大学利益的有力武器,同时也为大学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原始依据。此外,高校档案管理也直接影响并反映着大学的整体管理水平,可以说档案是外界看大学的窗口。加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把高校档案机构打造成为大学重要的文化宣传平台和对外交流的新名片,有助于扩大大学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现存问题

1.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总体水平不高。有相当多的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尚未真正起步,即便已经开始建设,但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发展迟缓。归结起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意识薄弱,上到学校领导,下到普通教职工,对档案文化建设的热情不高,缺乏主动性。这其中不乏我们的档案工作者,他们投身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有待激发。二是高校档案文化建设陷入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大学在档案文化建设过程中容易流于形式,难以见成效。

2.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内容有待挖掘。显性文化相对于隐性文化而言更易于常人的理解与把握。高校档案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深入挖掘档案文化建设内容就是将其显性化。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档案制度、档案精神、档案实体等方面将高校档案文化显性化。只有充分建设好这些显性状态的档案文化,才能塑造更加丰富完整的高校档案文化。很多高校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注重深入挖掘档案文化内容,疏忽了将隐性文化显性化的工作,档案文化内容单一,仅重视制度层面的建设,忽视了对其他建设内容进行更加细致、具体的挖掘。

3.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缺乏特色。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创新不足,缺乏特色应该说是普遍存在问题。不少高校在档案文化建设中存在过度的相互模仿,甚至生搬硬套,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例如高职院校套用本科院校的,工科类院校套用文科类院校的等等不一而足。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可以,而且也应该借鉴其他高校或者其他领域的文化建设成果,但必须立足于本校的档案工作实际,这是前提基础。只有立足于本校档案工作实际的档案文化建设,才能更好的反映本校档案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理念,也才能使广大教职工对档案文化产生共鸣。

4.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其研究深度也远未达到应有的目标,不足以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提供足够的理论指导。什么是高校档案文化?如何建设高校档案文化?这些都是理论研究无法回避但至今却未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目前鲜有高校在档案文化建设方面成效显著、成就巨大,成功、典型的范例比较少,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成功经验不多。

三、加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1.正确理解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内涵是前提。高校档案文化既包括高校档案精神文明,也包括高校档案物质文化。高校档案精神文明建设指的是大学广大教职工的档案精神文明素质的建设,包括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及所展现的精神风貌、高校档案工作相关人员的档案价值观。高校档案物质文化建设是针对档案实体(包括内容信息)及档案产品的开发工作,主要包括档案库房建设,档案软硬件设施建设、档案实体的形式建设(比如组卷的科学合理、案卷的形式美观等等)、档案产品的开发创作等等。高校档案精神文明和档案物质文化共同构成了高校档案文化。

正确理解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内涵是建设优秀的高校档案文化的前提基础。正确理解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内涵需要充分发挥高校档案机构的主导作用,联系上下、协调左右,争取达到全员普及档案文化知识的成效。比如,可以通过教代会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列入议题,让广大教职工了解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内容,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争取更多的群众基础。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档案文化展览、档案文化知识的宣讲、培训等方式,让广大教职工切身参与其中,更加深刻的认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内涵。

2.统筹规划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是关键。高校档案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档案文化建设要注重统筹规划建设,切实将档案文化建设纳入大学文化建设工作当中,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体推进,实现档案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一要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这是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基础,是组织保证。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成立档案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为领导机构,小组由学校领导牵头,一把手负责制,小组成员由各相关部门领导组成。同时,高校档案机构及其档案工作人员负责落实领导小组关于档案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及各项具体工作计划、安排。另外,学校各部门兼职档案员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他们上传下达的沟通协调作用。

二要实行目标责任制。为扎扎实实地推进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必须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任务、目标及其相关责任人的职责。高校档案机构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责任书,内容完整、条款清晰、分工明确,具体指标要落实到人并规定完成的具体时间,将此与个人的绩效考核指标联系起来,确保落到实处。

三要有完善的反馈评价机制。档案部门文化建设评价,就是在科学分析档案部门文化建设过程的基础上,对档案部门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以及员工人本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水平和效果给予评定的过程。可以先聘请档案局的专家对档案文化建设评价反馈机制作一个总体的评估,待完善后可以通过问卷测评等各种方式组织广大教职工对档案文化建设做出比较准确科学的评价与信息反馈,以此来保证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方向的正确性。

3.深挖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内容是重点。深入挖掘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建设优秀的高校档案文化必须要有丰富且有深度的文化内容作支撑,否则只能流于形式。那么,如何深入挖掘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内容就是当前重要的课题了。

一要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这是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稳步发展的保障。高校档案管理制度要以《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为依据,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顺应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档案综合管理制度及各项档案业务标准规范。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促文化,这是建设优秀高校档案文化的经验。

二要强化档案工作者的档案精神文明建设和广大教职工的档案意识文化建设。档案精神文明建设以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归属感为重点,通过增强其对档案职业的认同感,提高档案职业修养等方式来实现建设目标。而档案意识文化建设主要是针对广大教职工,重点培养广大教职工的档案意识,正确引导其对档案及档案工作形成科学认识,树立正确的档案价值观。

三要深化档案实体建设。档案实体建设属于档案物质文化建设,是高校档案文化建设重要内容之一。档案实体建设在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忽视。档案实体建设包括档案库房的合理规划、布局,档案软硬件设施的配备齐全并能够长久满足档案工作实际的需要,案卷、卷盒、件等档案自身的形态美观。一方面既要保证档案的系统、完整、安全,又要达到档案装具的统一、美观和档案排列的整齐、有序。档案实体建设就是要努力实现档案的内容与形式、内在与外在的协调,展现和谐之美。

4.培养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创新能力是突破口。优秀的高校档案文化必然有特色鲜明的内容,如何建设好特色,很大程度上依靠创新能力的激发。

一要不断创作档案文化产品。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上强调:“要努力把档案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并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对档案进行筛选、加工、提炼、编纂,把档案‘原料’转化加工为各种形式,特别是当下覆盖面最大、最大众化通俗化、最流行形式的文化‘产品’,从而让更多的群众受到熏陶、感化、教育、提高”。创作档案文化产品既丰富了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内容,又扩大了其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力,可谓一举两得。

学校特色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 和谐校园 人文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30

高校档案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宝贵的文化财富,更是高校文化的积淀。高校档案在推动和谐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方面占据重要地位,与校园文化建设密不可分。深入挖掘、整合高校档案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蕴涵着丰富文化信息资源的高校档案,让其参与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来,进一步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域,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力争在高校文化的繁荣传播、学生情操的陶冶及师生行为规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高校档案与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

高校档案是高校在教学、科研、党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归档保存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的原始记录[1]。

校园人文环境,是高校师生共同创建的一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实际上是一种“调整”,还可以叫做“整合”,就是把学校中人文精神、文化生活及氛围的外部条件进行“调整”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充满活力,充满诚实守信、公平正义,充满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氛围的社会主义和谐校园[2]。

高校档案与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既有共性同时也有区别。二者共性表现在:都是以教书育人为本职,以传承大学精神为己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宗旨。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高校档案是通过静态的馆藏资源文化的参与来支持和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而校园文化建设则以动态运用档案资料于各种学术性、知识性的课堂内外活动中,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3]。

2 开发利用高校档案,构建和谐校园人文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文化底蕴的一种体现,是学校的灵魂及精神所在,它将对学生的道德人格、伦理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作风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是一种具有学校个性特点的信念和行为方式[4]。高校档案顺应时代要求打开信息厚重大门,使档案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广大师生接触,与校园文化有效融合,形成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

2.1 利用高校档案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及校风

如今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挖掘,把档案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凸现出高校深厚的文化背景、时代精神、历史精神和人文精神,参与和指导校园人文环境的构建,充分发挥档案人文教育作用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研究内容。

创建良好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就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校风及学风。要在充分挖掘高校档案历史传统宝贵资源的基础上,大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在校园活动场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到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做好学生学习的楷模。同时,充分发掘“校训、校歌”等特定的档案文化内涵,使广大师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2.2 利用高校档案丰富德育教育建设

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中永恒不变的主题。高校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及技能,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育人仍是高校的一项重要的任务。高校档案记载了高校发展历程,丰富的馆藏资源凝结了学校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深入地挖掘和开发馆藏资料蕴藏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精髓,能够提炼出极具有感召力的展示学校的精神风貌、文化传统、学术精神、人文素质,育人素材,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和渗透力,使学生在具有传统文化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中得到熏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通过开发利用教学、科研档案,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巩固所学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活跃思维,提高学识水平[5]。

档案管理部门要精心设计,把档案工作纳入学校德育教育建设的轨道,整合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把静态无声的档案资料开发成声文并茂、形式新颖、富有震撼力的德育教育宣传材料[6]。

2.3 利用高校档案拓展校园文化新载体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显得愈加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档案部门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和需求,不断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积极寻找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点,充分发挥网络这一现代化平台资源共享的优势,提供各种专门的、有特色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部门不仅要整理好、保管好档案资料,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改变过去默默无闻的被动状态,从后台走向前台,利用馆内收藏的各种实物、史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活动,提升广大师生的精神素养,全力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

2.4 利用高校档案开展档案编研工作

编研工作是档案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通过对档案材料进行深入研究,集中力量挖掘,不断开发档案资源,寻找符合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档案专题,编制成专而精的具有鲜明特色和育人功效的编研成果,变“死档案”为“活信息”,让充分“活跃”起来的档案走出档案馆,走向校园,走向学生,为师生员工服务。例如利用相关文件编制学校规章制度汇编,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通过撰写校志、年鉴、大事记、师生荣誉录、名师事迹录、知名校友录等,激励学生严谨治学、开拓刨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爱校热情和尊师情结,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7]。

2.5 整合地方档案资源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和谐校园人文环境离不开高雅的文化及进取的精神。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其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优良的民风,有利于大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意志的磨练及自我的塑造。特别是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如人文精神、心理素质、团队意识、人格意识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8]。充分挖掘和整合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和地方档案信息资源,将地方档案资源与高校档案资源相融合逐步探索出符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在服务高校文化建设的活动中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生存与发展之道[9]。

综上所述,高校档案是高校“精神之源”和“文化之母”,在构建和谐校园人文环境中起着积极向上的教育与推动作用,校园文化为档案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我们每个从事高校档案事业的人,都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把握高校档案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特点,创新思维,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为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徐惠琴.发挥高校档案作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陕西档案,2009,(6):49-50.

[2]胡铁巍.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构建和谐校园[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13):1613-1614.

[3]吴加琪.高校档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6):60-62.

[4]陈永强.试论高校档案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高教研究,2010,(8):176-177.

[5]李燕.创新档案管理理念服务大学文化建设[J].兰台世界,2010,(10):50.

[6]徐蔚.让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J].北京档案,2009,(3):33-34.

[7]周芬玲.论高校档案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108-110.

[8]卢运山.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与地方高校文化建设[J].兰台世界,2008,(2):8-9.

[9]李雪,刘沁.利用地方红色资源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思想政治教育,2011,(6):17-18.

作者简介:梁楚晗(1972-),女,汉族,广西玉林人,档案馆员,研究方向为档案管理,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

韦斯(1976-),男,壮族,广西大化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建、人文管理,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

学校特色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通过对特色学校的实际考察,静态的特色学校结构,主要包括特色学校载体和特色学校灵魂。从动态的特色学校形成过程来看,特色学校形成还必须要有诸如人力、物力及智力等动力系统。

灵魂体系。特色学校灵魂是指学校的价值理念,就是学校的精神体系,包括学校核心理念、教育目标、办学目标等。提炼特色学校灵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学校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从学校发展的历史事件中挖掘精神闪光点;学校或者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现实需求是引领发展的重要内驱力,能加速学校发展;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应该是校长、教职员工、学生及其家长等教育利益相关方共同的教育理想信念。

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特色学校灵魂的最直观的体现。在创建学校教育环境时,每所学校应根据具体校情,设计出体现学校独特个性和文化精神的校园环境。要符合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定性,体现朴实、自然、和谐和美观的要求,避免华丽和过分雕琢。要将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如定期更换)留给由本校师生创作的文化作品,用来呈现他们的生存状态。

学校课程。课程是特色学校创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要把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价值取向;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有用的资源;要清醒认识课程资源的多元形态,努力把蕴涵在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与学校特色方向相一致的课程资源;要强化课程意识,做到精心策划、要素齐全,有课程标准、课程教材(或活动设计方案),有课时安排和评价办法。

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工作,是特色学校创建的核心。要聚焦课堂,立足区域、学校实际,创造具有区域印记、区域特色的先进教学方法,形成高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加强德育,加强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学的教育性,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全面加强特色建设。

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学校领导和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根据教育政策和教育规律,通过一系列协调性活动及管理行为,有效地整合和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反映特色学校灵魂的学校组织文化的创造性实践过程。

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是课堂以外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也是多元文化教育内涵的有益补充。人是活动着的个体,在人与环境、人与教育、人与遗传这三对关系中,活动是最关键的因素。活动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一切影响都只能通过活动对人格发展产生作用。因此,活动是学校进行特色建设的一个重要选择。

研究力量。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实践性的研究活动,突出特点是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着手研究,研究的结果用于改进学校的教育实践。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没有多少现成的版本可以模仿,更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按照研究的范式,加强对学校实际的研究。

师资条件。学校要努力形成一个以校长为首的观念新、素质高、有个性、能创新的与学校特色创建相适应的教师团队,为学校特色建设凝聚合力和提供人才支撑。

资金支持。资金支持是特色学校创建的重要保障条件,无论是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都要对特色学校创建提供者资金支持。

二、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创建模式

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相关方面形成合力,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区域特色学校创建。在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政府、学校、科研机构是重要推动力量,三者之间在特色创建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深圳市龙岗区在实践中探索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研究助力”的推进模式。

政府主导。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是推进区域特色学校创建的主导力量,主要体现在政策导向、资金导向和评估导向。

政策导向。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学校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充分调动学校主体的积极性。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在推进区域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颁发了《深圳市龙岗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以及配套的评审方案等,详细规定了特色学校创建的目标、原则、主要内容等,把对特色学校的抽象理解分解为操作性强的工作要求。

资金导向。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资金来引导学校创建特色,为创建特色学校提供资金支持。龙岗区把推进区域特色学校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区政府设立特色学校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和支持学校创建特色,对学校特色发展给予资金支持。

评估导向。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以评估来引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龙岗区先通过学校申报,经过专家评审确定创建特色学校的资格单位,最后由区教育局根据评估指标体系予以确认。创建期间,区教育局不定期到学校督导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构建了科学的符合龙岗区实际的特色学校评估指标体系。

学校主体。学校是特色学校创建的主体,是特色学校创建的实施者和受益者。按照特色学校形成的机理,学校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明确特色学校发展理念、开设符合办学特色理念的课程、开展体现学校特色理念的特色活动、创设反应学校理念的校园环境、加强师资建设以及开展围绕特色学校创建的课题研究等。学校在创建特色学校要经过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开展前期调研。前期调研是开展特色学校创建的前提和基础。深入分析学校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发现学校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包括硬件、教学、科研、管理、师资队伍、生源等方面的状况。

2.制定创建方案。特色学校创建方案包括四方面内容:学校现状分析、特色创建目标展望、创建要素确定和设置保障系统。现状分析是对学校自身的基础、问题等进行全方位地梳理,明确在同一地区、同类学校中所处的位置,以及重要的特色是什么。目标展望是陈述学校在某一时段的特色创建的水平和程度。创建要素确定是方案的主体部分,即学校要选择创建特色的重点领域或项目。保障系统是指服务特色创建目标和创建要素而需要提供的人、财、物等必要资源。

3.强化执行力度。按照创建方案,依据学校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年度特色学校创建计划,细化创建目标、明确创建途径、落实创建负责人、明确创建进度、落实创建资金。加强对创建过程的管理,建立创建过程台账式管理。加大对创建过程执行力度的监督检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4.加强总结提炼。创建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创建工作的总结和提炼,要不断反思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要不断总结提炼创建过程中的经验,并加以系统化梳理,形成理论性创建特色学校的学术论文。

研究助力。以研究的方式推进特色学校创建是确保特色学校形成的重要智力保障。龙岗区充分利用区域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科研力量,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特色学校创建的实效性和创新性。

1.课题研究。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就是学校研究自己的过程。龙岗区成立区级推进特色学校创建研究与指导小组,开展有关特色学校创建的基础理论以及区域推进模式的课题研究。各学校成立特色学校创建研究小组,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实践中遇到的课题研究。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