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387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6分钟。
孝德文化活动方案范文第1篇
1.1 建立孝道文化档案可以更好地保护孝道文化资源。孝道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部分内容是逐渐形成并传承后世的各种非物化形式。笔者通过在清丰县走访发现,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区的转移,主要通过人与人的口口相传、面面相授传播的民歌、民谣等非物质类孝道资源由于失去了传承渠道而正逐渐消失,一些古建筑遗址等实物载体逐渐遭到破坏和遗失,迫切需要将现有资源归类存档,加以保护。
1.2 建立孝道文化档案可以更好地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优良文化传统,狭义上立足于家庭,但经过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清丰县域内逐渐演变为敬养父母、推恩及人、追贤律己、忠孝两全等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对淳朴民风的形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建设孝道文化档案并将其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素材,对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1.3 建立孝道文化档案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孝道文化既直接反映了“孝”这一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产生、传承、演变的过程,也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资源。孝道文化是中国独有的且系统传承的优秀文化,其历史地位被多数研究者给予较高的评价。肖群忠认为“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中国传统社会与人际关系得以展开的精神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深层的多元意识。正因为如此,它成为“百行之首”“百善之先”、德之根本、政治法律之运作基础、教育教化之核心内容,甚至连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民俗艺术等都深受影响。因此,建立孝道文化档案并加以开发利用是更好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2 孝道文化的特点
2.1 地域的广泛性。儒家文化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影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将察举孝廉确定为选拔人才、任用官员的重要科目,以“孝”治天下。此后,“孝”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思想之一,历代王朝无不运用各种手段,形成以孝为核心的封建伦常,使孝的观念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内心世界,积淀成深厚民族的文化心理,至今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传承。
2.2 内容的丰富性。孝道文化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利用的过程中,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以清丰县为例,在县域内可入档资源主要包括古建筑遗址、文物、孝道民约、民歌、民谣、民间传说故事、学术著作和理论研究成果、影视剧本、图书、声像制品、孝道人物评选活动、孝道主题文艺汇演等。
2.3 动态的发展性。孝道文化传承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传承载体和内容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传承载体来看,由过去口口相授、文字记录等较为原始的传承方式发展成图片、唱片、录像等形式,由静态的纸质载体演变成音、像、字相结合的动态载体。从内容而言,基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新的理论研究和当代孝道先进典型的不断涌现对内容进行了新的填充。整体来看,孝道文化处于动态发展之中。
3 孝道文化档案的建档原则
3.1 及时性原则。这是由孝道文化动态的发展性决定的,主要表现在要及时了解孝道文化传承、发展和利用新动向,及时发现践行孝道文化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先进事迹,及时对散落民间的实物载体进行收集或就地保护等。对建档工作要努力做到信息灵通,建档及时,保证材料的随时充实与完善。
孝德文化活动方案范文第2篇
我们只有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要创新德育理念。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的价值永远大于教学。教育必须先教做人,然后才诉诸成才。因此,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德育就是“传道”,育人不能仅停留在“授业,解惑”的知识与技能层面。传统的德育往往是见事不见人,或者是没有充分考虑到人的独立个性和内在需求等因素,教育者居高临下,进行呆板的说教,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平等交流和学生自我教育。这就把最复杂的育人工程,简化成了考试的训练;把最应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异化成了核对标准答案。教育中失落了人,学生的灵性与创造性荡然无存。新德育应该是强调发展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积极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其次,要丰富德育内涵。德育,从根本上说就是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从过程来讲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遵循人的认知规律,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让学生感受到对他们的赏识与期待,最终取得学生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真正解决人的精神激励、灵魂塑造和品格提升问题,真正达到传授知识、启迪思维、追求真理和完善人格的目的。第三,要拓展德育途径。要紧扣时代脉搏,密切关注不断变化着的教育环境,挖掘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思想教育资源,将学生置于德育主体地位和实践活动的中心,寻找生命与成长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实践路径的设计上注重主题化、系列化和时效化。
二、改进和加强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一)立德树人,扎根孝道教育
孝道教育是“德之本”“教之始”,是培养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的天然基础,只有将孩子们本身就有的善良天性与积极的情感因子激活,让他们回归到自然的心灵生活状态,其潜能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目前我国已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空巢老人大量出现,而现在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外来文化的严重影响,他们对传统文化认同感不强,孝道观念十分淡薄。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其结果是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否则,扶起摔倒的老人还需要大讨论么?近年来接连发生的复旦大学投毒案、李天一案、留学生机场弑母和青少年自杀自残、伤害他人的案件可谓触目惊心,发人深省。在一味注重知识技能教育,忽视传统道德教育的今天,孝道沦落而结出的苦果、恶果一再告诫我们,要尽快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孝道教育作为基础工程来抓。
1.开设孝道课程,让学生知孝行孝。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论语》《孟子》《孝经》等经典著作,了解传统孝道,汲取孝道精华。同时,把传授孝道知识同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使青少年最终形成现代孝道观。我校围绕“讲孝道”这一主题,编写了《中华传统美德——孝心篇》《新二十四孝》等校本教材;开办“道德讲堂”,举行孝道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我行我孝”——重阳节敬老侍老活动;举办“体验亲情,孝心伴我成长”主题班会以及推荐评选“最佳孝星”等,弘扬了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此外,通过“一封家书”“生日念亲恩”“我的人生账单”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让每个学生体会到父母的含辛茹苦与养育之恩,并引导他们从点滴做起,回报亲恩。
2.强化社会教育,营造孝道教育大环境。
学校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多种传媒工具宣传孝亲敬老、尊师重道的先进典型;组织学生观看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和中央电视台“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直播等,这些敬老、爱老、助老教育的生动教材,让青少年真正地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同时,学校利用各种健康活泼的艺术形式,热情讴歌尊敬父母、照顾老人的好人好事,鞭策和谴责“啃老”“虐老”的可耻行为,以生动形象的艺术魅力把新孝道观念灌输到学生的生活之中,鼓励和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与父母长辈之间的关系,能够孝亲敬老,知恩图报。孝道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从小认识到在生命的长河中,人类生命共同体的意义,感悟人生在世的道德责任和价值追求,让学生学会由孝及悌,把自己的道德责任转化为奋发努力、立志成才的动力,将对自己父母的“小孝”扩充为对天下父母的“大孝”,建功立业,报亲扬名,使有限的生命变成无限奋斗的征程。
(二)读经典美文,强化道德意识
党的十对进一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做出了战略部署。主席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青少年教育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与作用、使命与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作为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的摇篮,她的魅力应当源于浓浓的书香气息。有了经典的浸润,学校才有厚重的美、大气的美。只有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营造书香校园,让阅读成为习惯,才能使经典成为伴随学生一生的财富。学校以“国学经典与传统美德”作为德育工作的首选切入点,开设了经典诵读校本文化研究课程,精选《弟子规》《论语》《大学》《道德经》《孝经》等内容让学生诵读,形成了“教读—领读—齐读—自由读—竞赛读”五环节诵读模式,让学生在了解、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引起心灵的震撼,将中华传统美德落实在日常行为上。实践证明:大凡接受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常能以孝悌之心对待家人,以诚信对待朋友,以道义对待取舍,以仁爱对待社会,以厚德对待万物,并以“慎独”之心保持其质朴的生活态度。从抓经典诵读入手,让孩子们在中华优秀经典的熏陶下,将“德”字镌刻在心头,从而向往理想的道德人格,涵养美好的道德情操。
(三)提升学生道德主体地位,激发生命活力
农村初中虽然处于经济底子薄、信息相对闭塞、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农村地区,但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迅速发展,独立人格逐渐形成;他们追求自我形象,渴望被人赏识,并且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一种巨大的自我管理潜能,如能善于发现而加以因势利导,学校的育人水平就会大大提升。我校实行全员参与式自主管理模式,成立了由值周教师、年级学生代表组成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下设校园礼仪、卫生、纪律、安全和文体活动等督查部,按年级轮流值勤。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并根据要求履行其职责,全校大约有20%的学生参与其中。值勤学生肩负着很多自主管理任务,诸如纪律、出勤、卫生督查,课外活动、出操质量、放学及各项集体活动秩序的维持等,对内进行自主服务、对外树立学校形象。虽然他们的工作很琐碎,但正是在这些具体事情的处理过程中,学校管理才变得和谐有序,学生的言行才变得高雅文明。生命的活力源于人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管理的参与者、主持者和实施者,在工作中及时给予他们如亲人般的关心和呵护,这样的育人实践如春风化雨,学生的生命激情就会尽情地释放,智慧的光芒就会不断地闪耀。
(四)依托网络资源,拓展德育实践途径
1.加强德育信息资源库建设。
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现代远程教育进行德育资源的整合,形成了爱国主义、孝亲尊师、文明礼仪、道德养成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素材库。同时,教师自主开发课件,采集社会生活中的德育素材,对思想品德、劳动技术、音乐和美术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按照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源科学分类,存入资源库。如中国传统道德故事集、新二十四孝、历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陇人骄子、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名人励志讲座等极具崇高人生理想价值的教育资源,存贮在校园服务器上,向师生和家长开放。
2.运用网络媒体强化德育的学科渗透。
学校依据当地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开发了网络德育校本课程《中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临洮》,通过多媒体生动直观的表现方式,展现出家乡的土地上,从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到秦长城西部起首之地;从老子文化、汉唐雄风到丝绸之路南线重镇;从灿若星河的历史名人到永久定格的人文景观;从全国文化县的经济腾飞到临洮人民勤劳朴实的新风新貌。这一幅幅反映家乡浓郁人文风情的画面,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临洮、认识家乡的大门,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卡通片《弟子规》《论语故事》等传统文化媒体素材融情景与诵读为一体,寓教于乐,全方位、多角度诠释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传统民族文化,避免了教师单一的说教和苍白的描述。在视频点播中安排“壮美河山”“家事国事”栏目,带领同学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聚焦天下大事,倾注赤子情怀。
(五)多元评价,唤醒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生命自觉
我校围绕德育工作、学生管理、常规教学及校内外活动等,以“人人能参与,个个有特长”为原则,设立了“校园十星”评选活动,这“十星”包括“学习、守纪、礼仪、进步、勤劳、写作、美术、书法、体育、文艺”等,“校园十星”的评选活动大大激发了全体学生追“星”达标的积极性。同时要求教师以等级评价的方式呈现学生学业成绩,多用欣赏的口吻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用温柔的话语鼓励他们改掉不良行为。教师蹲下来和学生平等交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提高,但不是同步的提高;让每一位学生都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合格。在评价中多放一把尺子,就会多一个成功者,多一份快乐。多元化的评价不仅激发了全体师生积极向上,渴望成功的热情,也促进了学生和谐、主动、全面的发展。
三、结语
孝德文化活动方案范文第3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传承文明,启迪智慧,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礼仪教育是人类社会繁荣昌盛的基石。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遵循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通过让学生们感受生活、体验亲情,继而培养他们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怀,塑造学生孝敬、友善、和谐的思想体系,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人,为打造和实现中国梦而积蕴热能,县教育局决定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感恩父母温馨成长”教育主题活动。
一、活动时间
??年3月至12月
二、活动内容
(一)规定动作
1.各校要创新德育教育方式、方法、内容和途径,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等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办网络家长学校,让家长了解学校的一些重大活动、学生在学校的一些表现,实现家长和学校零距离沟通,共同教育孩子。
2.利用晨诵、午读或课前十分钟等时间,让学生朗诵、背诵《孝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将传统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
3.利用教师会时间,让全体教师都要学习国学经典中德育教育内容,还要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育,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拓展课堂教学范畴,营造感恩教育大环境。
4.营造德育教育大氛围。要利用学校的的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主题班会、作文课、音乐课、美术课、信息技术课、家庭作业等多方位来体现德育工作的一致性,营造感恩教育孝敬父母主题活动的大氛围。
5.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三个标准一个卡”。即校园文明礼仪标准、家庭文明礼仪标准、孝敬父母行为标准、家校德育工作监督卡。
(二)自选动作
1.朗诵亲情文章。
2.学唱手语歌曲《感恩的心》献给自己的父母。
3.利用音乐课和电脑课欣赏以下歌曲:《天之大》、《烛光里的妈妈》(毛阿敏),《天亮了》(韩红),《爸妈谢谢你》(许景淳),《心甘情愿》(张艾嘉)等。
4.利用班班通和信息课观看一些父母生育孩子等感恩父母的视频,短片内容体会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
5.算算亲情帐,感激父母恩。利用班会自己算算自己成长所需费用,算算父母一年的收入,自己的花费要占家庭的比例,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
6.建立亲情日记本,记录与父母沟通日记,说说心里话。
7.制作“亲情小档案”。 天底下每个父母都记得孩子的生日、爱好、以及其他每一个重要的日子,而又有多少孩子记得父母的生日和爱好呢?让孩子们悄悄收集这些东西,并把它记录下来,适时的给父母送上一份惊喜!亲情档案推荐题例:爸爸的生日、妈妈的生日、妈妈的拿手菜、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爸爸最喜欢吃的食物、爸爸的心愿、妈妈的心愿、你的心愿、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8.我为父母做件事。每天坚持做一件或两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例如为父母洗洗脚,帮妈妈洗衣服,帮妈妈做做饭、为父母捶捶背、为家里做件事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将感恩的心,融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9.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课本剧、办手抄报多种形式开展德育工作。
10.利用一些特殊的日子,组织学生办一次“感恩父母”专题汇报演出,有条件的可以请部分家长参与进来。
三、活动要求
1.制定详细的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各单位要根据自己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学习内容、活动方式、参与对象等详细的实施方案。
2.专人负责,全员参与。各学校要建立校长、政教、班主任、全体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德育教育网络。
3.载体要多样化、趣味化。德育工作不能靠单纯的说教,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亲自实践体验,
要让德育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培养学生的孝道行为,使我们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4.评比孝道之星。在本学期末,要根据此项活动的开展情况,评比出表现优秀的孝道之星,并大力宣扬。
5.档案保存要齐全。从活动开展之始就要注意档案资料的保存,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内容要详实。
孝德文化活动方案范文第4篇
德育新招
“读好书,唱好歌,讲礼仪,做文明人”是七中精神家园的总主题。通过多种多样的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目前,七中有田径、球类、美术、文学社、科技活动等各类兴趣小组38个,做到活动定时间、定学生、定地点、定内容、定辅导老师,参与兴趣小组的人数达到了全校学生的80%以上。七中每年举办学生书法、绘画比赛,校园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为学生展示才艺搭建舞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孝道教育”是七中精神家园建设的华美乐章。编孝道书。七中编印了校本课程《〈孝经〉选读》《〈曾子〉解析》《走进文明》《孝道故事》等,还在高一年级开设了《曾子孝道文化》校本课程。营孝道境。在教室和办公室张贴孝道文化标语;办孝道专题墙报、黑板报、橱窗;开通“孝道思想网页”,每天课外活动利用校园网时间播报学校孝道信息和学习感悟等。写敬老文。教师指导学生写好三篇敬老系列作文,把家庭孝道与学校德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把学校德育和家庭孝道乃至社会美德有机结合在一起。
课改新路
面对农村高中普遍存在的生源素质偏低、教学手段陈旧、学生学习兴趣淡薄、厌学现象严重等现实问题,七中以课堂改革为抓手,于2012年开学之初全面推行“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教学案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以教师的设计、点拨、总结、评价为引导,以任务驱动作为学习的目标,旨在推动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了使课改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学校先后出台了《宁乡七中课堂教学操作流程》《教学案编写要求与细则》《合作学习小组评比方案》《如何进行班级分组》《班级、小组考评制度》《教师新课改课堂评价标准》等制度和方案。
管理新彩
七中的管理,有四抹亮丽的色彩。
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捆绑式管理。七中优化管理体系,实施年级一月一考核。教师的备课、授课、作业批改、两头生辅导以及班级纪律卫生情况,纳入全程监控,对年级进行捆绑考核,与课时津贴挂钩。
二是以身作则的示范性管理。七中规定,所有行政人员必须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分管一个年级,蹲点一个教研组,联系一个班。值日领导24小时坚守学校岗位,关注校园情况,检查课堂教学情况和教师坐班情况,与学生处、班主任一起处理突发事件等。
孝德文化活动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孝道;中华孝文化;孝道法律化
“孝”作为一种道德,必须在一定的社会人际关系中才能产生,而且离不开道德主体的主观需要和社会需要。孝德产生的社会条件首先是以父亲为家长的个体家庭及由此形成的家庭关系、经济关系。《孝经·孝治》:“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后用”孝治”谓以孝道治理国家,教化百姓。自两汉以来历代君主专制王朝倡导“以孝治天下”理念,把后辈对长辈的孝道义务无限强化,孝道不仅成为人伦的至高无上的准则,而且成为汉王朝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从南北朝时期的北齐起,“不孝”正式被列为“十恶不赦”大罪之一种等等,孝道在法律上的运用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一直延续。然而,到打倒孔家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被全盘否定,造成了当代孝文化一定的缺失,伴随着当前社会在面临严重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同时,子女不孝顺父母,老人被子女抛弃以致生活艰难等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
基于当前孝道文化的现实,笔者认为有必要从道德和法律层面上提倡敬老爱老,对长辈进行照料和关心,弘扬以中华孝文化为核心的家庭养老文化,完善相关法律,使老人健康快乐的度过晚年生活,以此维护家庭和谐和稳定社会正常的伦理秩序。
一、浅谈中国儒家传统孝道文化
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这个解释了善待父母是孝顺,古语说“百善孝为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值得一提的是,儒家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单元,是古代中国道德文明一种独特的理论表现形态。孝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存在与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我国古代是世界上少有的以家庭为本位的宗法社会,宗法伦理在家礼与国法中有广泛而深刻的表现,国法中很多内容,如“户婚”篇,体现了宗法伦理的特点。所以,亲族之间根据伦理原则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也是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为家庭成员同时也是社会成员,是社会关系在家庭(族)间的具体化,中国传统法律的特征的就是伦理入法,法律同以血缘、伦理、亲情为内涵的人情是一致的,一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孝是天然的一种血缘决定的道德责任,弘扬孝道,可以促使天下家庭安定,消除社会动乱的因素”。孝道有下面几项内容:
首先,孝道要求人们对健在的父母悉心赡养和照料。《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是以敬为孝之根本。又子夏问孝,孔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的批评固然反映了春秋之际孝道衰落的事实,然而时人对这一道德规范期望之高、要求之严,岂不正好说明孝道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极端重要性?孝道不仅要求人们心悦诚服地为父母供给衣食、解除身体的劳苦,还要悉心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在父母年老体弱或身患疾病时,孝养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些关于孝道的记载中,我们一方面看到了父母(尤其是父亲)对子女的无上权威,另一方面则看到了子女对父母无可逃避的义务。
其次,除了赡养和照料之外,孝道也要求子女在对待父母的态度方面下气怡色、恭敬有加。《礼记·祭义》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成人之道也。”《曲礼上》又说:“父子不同席”,“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即使父母有过,恭敬也同样不可或缺。《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不说,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孰谏。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这就是古训所道“孝道式微”,时时刻刻尊敬父母,爱戴父母。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孝治天下”说明了封建统治者重视孝代表和所反映的家族宗法血缘统治的表现,是封建制度下的村社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重要反映,这维护了封建政治统治,增强了社会赢聚力,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俗。
然而,同时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慢慢的体现了其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如严父道,重后嗣,厚祭葬。而且提倡绝对的对父辈遵从导致愚孝,愚昧,愚忠,扼杀了个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是与作为我国这一当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展背道而驰的,由此可见,倡导以中华孝文化为核心的家庭养老文化,在法律上细化孝治的规范,使孝治法律化是合理性的,也是迫在眉睫的。
二、当代孝道文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自古以来,我国养老的主要方式就是以孝文化为核心的“家庭养老”传统模式。中国人提倡尊老爱幼,在全社会形成养老尊老的风气,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子女一种理所当然、责无旁贷的义务,国人的伦理道德观念为家庭养老提供了思想基础,而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也为家庭养老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也就成为一种传统孝文化倡导养老为本,敬老为先的价值取向的孝文化主流。
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经济高速的发展,我国老龄化问题逐渐严重起来,孝文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弱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不良现状:
(一)传统孝文化中尊老敬老的权威要素被淡化,长辈的权威地位继续下降。这种文化价值取向认为年轻人代表未来,老年人的经验已过时,年轻人要教育老年人跟上时代步伐。在日常生活中明显可以感受到年轻人对长辈没有这么的尊重。比如说见到长辈并没有古代所说的子女在对待父母的态度方面下气怡色、恭敬有加。
(二)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和解放思想运动不断发展,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启动及西方科技文明的不断引进,随着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随着全球化进程等,逐渐渗透到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侵入中国人(尤其是新生代)的精神世界,甚至成为部分人的信仰或精神支柱传统孝道文化的断裂,人心的天平开始向金钱、物欲倾斜,金钱成了“人伦”、人际关系的重要尺度。感恩、行孝、责任等不同程度地笼罩着铜臭。在一些人眼里,敬老、养老、侍疾等正常的孝行却与金钱、利益形成畸形链接。为了金钱父子反目成仇,为争利益兄弟姐妹对簿公堂,这种严重的物欲化倾向被一些学者称之为“现代病”
(三)退休人员中家庭暴力发生率也相对比较多,其部分原因是这类人群从职场回归家庭之后,精神需求逐渐增加,而生活社会圈被割去了一部分,因此难以适应退休后的生活,与家庭成员间的隔膜逐渐增加。近年来在涉家庭暴力案件中赡养案件频频发生,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造成当代孝道文化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老年人经济独立问题
我国当前陷入赡养纠纷的除了“从涉案老人层次上看,知识老人、健康老人、低龄老人、退休金较高的老人,一般不存在赡养纠纷。因赡养问题打官司最多的是患病老人、退休金较低的老人,特别是高龄无经济来源的农村老人”。所以老年人自身经济问题导致自己缺乏生活来源需要子女赡养。
2、教育不当
孝道这一传统的道德逐渐退化源于教育体系缺乏专门系统的教育培养,学校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对尊老爱老教育缺乏系统培育。
3、法律方面规定的不具体,在司法实际操作中难以细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该条第三款又规定“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该法律规定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第三款“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未作任何细化,致其难以规整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
4、社会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体系不够健全,覆盖范围不够广,操作不够规范和透明化,导致各个地方存在水平的差异。
5、孝文化意识逐渐缺失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了解外面世界的同时,其观念、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个人幸福的追求逐渐合理化,而个体价值的确立也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传统家庭伦理的基础。社会成员在追求现代生活方式过程中,转变了传统的养老观念,加上当前社会存在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家庭责任与义务观念遭受撼动,拒绝承担赡养老年人的义务,甚至虐待、遗弃老年人的现象到处可见。加之,因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我国近年来生育率逐渐下降,老年人寿命延长,导致形成了风险性的“421”家庭模式,即两个年轻人要负担起4个老人的养老重任和至少一个孩子的家庭压力。这种情况下,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不少子女因经济负担的增大而对老年人予以置之不理,老年人能够从子女身上得到的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特别是亲子交往、精神慰藉等,都变得十分有限的。孝文化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变迁及人们思想观念逐渐变化的形势下,逐渐被淡化甚至缺失,进一步削弱了传统社会以孝为中心的“家文化”的基础,使得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老龄化问题范围进一步扩大。
三、中美两国对比分析
从美国来看:(1)从生活上看,通常来讲,美国独居老人的问题主要是情感的孤独和寂寞,所以子女经常性的沟通和探望十分必要,经济手段能弥补这种失落。(2)从法律上来看:美国仍然有28个州保持孝道法律。在这些实施该法律的州中,其中16个州进行对违法者进行民事处罚。“如果你不赡养父母,他们会追查你的财产和收入”。在实施孝道刑事处罚的八个州中,违反孝道者可能会被送进监狱。民事和刑事两种方法都采用的州有四个。在麻州,“不合理地忽视”支持贫穷和无法照顾自己的父母,将会面临一年监禁和200美元罚款。
对比中美两国,中国传统文化重父母需子女赡养,美国重父母与子女经济独立,养老意识独立,美国出现的子女不孝敬父母现象相对来说少。现代化可能仅仅是缓慢地改变家庭代际成员间共同居住的形式。在具有几千年家庭传统文化的中国,家庭关系不可能随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而旋即瓦解。更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代际之间的同住关系随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制度的改革、住房条件的改善、社会保障经济制度的改革,相对弱化。但如同美国的家庭关系一样,即使中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中国家庭代际之间的紧密联系,家庭的社会保障功能也不会消失。
因此,两个国度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改善当前我国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成为重中之重,特别是加强孝道文化意识的培养来解决老人精神上的孤独与寂寞。笔者主张在属于自诉案件的家庭纠纷中的孝文化缺失导致的系列问题企图通过法律控制社会这一视角解决道德层面的问题,由此来实现法律价值,发挥法律功能,“比如,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一旦由于种种原因而出现了裂痕,这时就可通过法律的渠道,或者对这个裂痕进行弥补,或者彻底地使那个已经无法继续存在下去的有病的家庭消失,而另行产生新的健康的社会细胞。”
四、改善孝文化缺失的相关对策
基于以上对孝道文化的现状分析,有必要结合孝道意识从法律层面来提倡敬老爱老,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对老年人进行照料和关心,使老人健康快乐、有保障的度过晚年生活,以此维护家庭和谐稳定和社会安定。孝道文化,从家庭伦理秩序上升至国家秩序,都是要借助一定的规范来完成的,过分强调法律,那么国家强制力干涉得过多,过分强调道德,对民众的道德要求过高,也就是说法律介入社会生活的限度需把握。
(一)在婚姻法上,首先,笔者提倡这样一种的观念,要明确家庭法的身份属性和伦理属性,努力构建和保护家庭作为精神世界的家园,而不是彼此算计的资本市场。由此解决因为子女为争夺父母财产与父母冲突的问题。再次,建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子女,应赡养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父母。无劳动能力的,其父母由政府相应部门扶养”,同时增加一款“具体细则由国务院制定或由最高人民法院出详细的司法解释。这样一来,具体的规范可以起到指引作用。
(二)在社会保障医疗制度和养老保障制度方面,通过法律的社会保障功能进行规范化。目前来看,我国社会保障覆盖率逐年上升,社会养老金,城镇医疗和新农合医疗也逐年增加,然而依旧。立法规范化具体化从而真正实现法 律的社会保障功能从经济上使老人自理和独立。法律层面,目前我国有关养老保险的立法主要是一些法规,立法层次较低,缺乏较高的法律约束力和必要的法律责任制度,存在操作不规范,公平方面存在一些漏洞,养老金数额不是很高,医疗报销比例存在地方差异化导致许多方面的养老保障工作职能靠政策规定和行政手段推行。因此在社会保障法体系中笔者建议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加强立法,尤其应该在立法上加强对养老金的收缴、管理、和发放的规定,明确相关法律责任。养老保险的层次化与体系化要求在建立养老保险机制中,首先将养老保险纳入社会保险的总体体系之中,并确立在其中的法律地位。《社会保险法》第64条第3款也明确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 以求真正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这切实的法律保障。
(三)在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层面中的指导思想创立德主刑辅的孝道法律伦理化的立法模式。一方面,在有制裁力的法律可以起到威慑作用,警醒民众不去遗弃家庭弱势成员,不去触犯法律这条底线,比如说,借鉴美国的措施,“如果你赡养父母,相关部门会追查你的财产和收入”。这样,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另一方面,该德主刑的指导思想是有一定的教育作用的。在面对该类自诉案件时法院是以调解为主来使当事人尽到孝道义务,从而解决家庭纠纷问题实现和谐的家庭目的。
五、结语
古代,孝道与法律的结合融合了中国孝道伦理法律化和法律伦理化的双向过程,有利于家庭伦理的和谐化。而现代孝道伦理法律化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消弭子女对父母不孝的消极的社会现象,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在高度竞争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存在更大的挑战。法彦云:“法不入家门”,法律不宜处理复杂而敏感的亲情问题,所以应在社会多管齐下的保障下强调倡导以中华孝文化为核心的家庭养老文化,在法律上细化孝治的规范,使孝治法律化,中国这一广袤的黄土地上将会孕育出大片孝礼之土。
参考文献
[1] 吴凡明.从人伦秩序到法律秩序+孝道与汉代法制研究[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版.
[2] 李青.弘扬中国法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法律秩序[J].法学杂志,2012年8月总第222期.
[3] 谢鸿飞.论创设法律关系的意图:法律介入社会生活的限度[J].环球法律评论(京),2012,3,5~23.
[4] 刘修明.“发微”[J].历史研究,1983年第6期.
[5] 赵晓秋.孝道不能承受之重[J].法律与生活,2004年01月09日出版.
[6] 姜广辉.中国经学思想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01-105页.
[7] 陈苇,段伟伟.法院在防治家庭暴力中的作用实证研究-以重庆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案件情况为对象[J].河北法学,2012年第8期,2012年8月5日出版.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第三款“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10] 边馥琴,约翰.罗根.中美家庭代际关系比较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2期.
[11] 付子堂主编.法理学进阶第三版[M].
[12] 林辉煌.家产制与中国家庭法律的社会适应——一种“实践的法律社会学”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4 第143~160页.
[13] Feilds,olivias.Mitehell.Retirement,pensions,Social Security[M].
[14] 社会保险法第64条第3款也明确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
上一篇:孝文化活动方案{推荐5篇}
下一篇:存量房交易纳税评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