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030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2分钟。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博物馆;安全防范;安全漏洞;消防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084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1
博物馆收藏着地方和国家的重要文物,如名人字画、陶瓷及青铜器等,这些文物都是国家历史的见证,有很大的科研价值和文化价值。近年来,接连发生的博物馆盗窃案件,反映出我国博物馆安全防范工作的规范建设存在漏洞。
1 博物馆的安全防护漏洞
馆藏品拥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防盗要求较高;而像航天博物馆、地理博馆之类的,藏品体型较大,消防工作开展比较困难。
1.1 安全防范技术水平低
近年来,收藏行业被炒的火热,这催生了不法分子盗抢博物馆的心理,安防技术的缺失给这些不法之徒提供可乘之机,甚至有部分参展人员借助监控死角,在人流高峰期偷盗其他游客的财物。许多博物馆在安装监控系统时,存在很多死角,为了让博物馆看起来更加美观,在设计博物馆时,甚至有意减少监控探头。在挑选监控系统时,对系统的保障性能不加考察,使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得知系统故障。
1.2 消防应急系统存在漏洞
按照国家的室内装修标准,室内场所应配置灭火器、消防应急用品,安装应急自动喷水系统、消防警报系统、消防栓等。而很多博物馆在装修时,虽然放置了灭火器和消防应急用品,但灭火器的规格、数量,应急用品的种类根本不符合规定,一旦发生火灾,不能起到灭火和逃生的作用。一些博物馆在建设时为了满足藏品布置需要,将消防栓、报警按钮等设计在了较为偏僻的地方,使用非常不方便,诸如吊顶的喷水器等几乎形同虚设。博物馆的应急系统主要是应对暴力事件、踩踏事件以及地震等突发性事件,以方便组织人员逃生,规范参观秩序以及控制暴徒。博物馆在投入运作之后,很少组织应急演练,相关部门也没有根据博物馆的人员流动量制订应急预案,缺少相关参展制度,应急系统存在较大漏洞。
1.3 安防队伍有待增强
安保队伍是博物馆安全防护系统的中流砥柱,是安全防护任务的执行者。我国博物馆安保队伍中的大部分人员都是4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身体素质方面不足以承受博物馆安全防护这样强大的工作负荷。另外,一部分安保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较弱,缺乏严谨、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对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的操作技巧少有了解,也缺乏勇敢无畏的胆量。
2 博物馆安全防范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良好的安全防护系统能保护博物馆的藏品安全以及参展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博物馆的安全防护工作可从消防措施、三防措施、安防制度以及人员培训这几个方面展开。
2.1 三防技术的有效运用
三防指人力防范、设备防范和技术防范3种安全防护措施。人力防范是最根本的防范措施,也是其他一切防范措施的主体。加强人力防范,首先,要扩大人力安保队伍,推进安保队伍的年轻化建设,尽量聘用退伍军人或者武装能力较强的中青年人才;完善博物馆内的监控系统及其他安全防护设备,全力做到监控无死角;改进藏品展览柜,选用防盗器械、防爆性材质好的展柜,在展柜上装置自动报警系统,一旦展柜遭到损坏或非正常开启,报警系统就能自动发出警报;重视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建立一套自动化、智能化的安全防护系统,增加防护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2 完善消防系统
博物馆是人流量较大的室内场所,空气流通不畅,比较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博物馆起火,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文化价值损失。博物馆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馆内的消防需求,按照国家的室内环境消防建设标准配置完善消防用具,在逃生通道安装应急照明灯、逃生指示牌;保障消防栓的水源、水压稳定,遵循消防用水优先的原则。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首先供应消防水源;建设烟雾报警系统与喷水灭火系统,这两个系统能在感应到烟雾或者火苗之后迅速发出警报并且喷射水源,及时灭火,控制火势。
2.3 建立健全博物馆应急系统
在周末、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博物馆的参展人数会大幅度提升,很有可能发生踩踏、拥挤事故。安保部门要组织逃生演练,提高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制订多套预备应急预案,做好后勤保障;加强安全巡查,发现危险事件要及时解决,减少安全隐患;制订并实施展览制度,规范游客行为,坚决制止虚假传播危险信号,引起骚乱的行为发生,对散谣言的人要视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罚款或移交公安机关。
2.4 建立安全防护制度
博物馆建投入运行前就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防护制度,包括消防安全制度、观展制度、人员出入制度以及安保岗位制度等,规范展馆游客及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各个安保人员的工作职责,提升和强化安保部门的职能;根据《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以及本博物馆的展览性质、开放性质制定有针对性的防盗、防火、防抢制度。安全防护制度的建立能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安全事故,提升安保人员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
2.5 人员培训
博物馆管理人员应对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心理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工作人员面对突发危险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精神,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对于安保人员,要定期开展擒拿格斗技术培训和消防器材使用技巧培训,提高其安全防范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钱建明.论博物馆安全防范的规范化建设[J].福建文博,2010(2):92-94.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博物馆;安全风险;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1-0185-01
1 博物馆安全风险预测与分析
博物馆的安全保护的对象有三个:展藏品的安全、馆舍和内部设施的安全以及观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本文主要例举了前两种安全风险。
1.1 展藏品存在的安全风险
1.1.1 监守自盗的风险
国家文物局历年公布的全国文物盗窃案中,有不少的案件是博物馆内部员工利用职务之便顺手牵羊,监守自盗。作案者中包括了刚进馆的大学毕业生,馆长以及聘用的临时工,他们的作案具有时间长、追查阻力大,问题暴露慢的特点,《艺术品盗窃:其范围、影响及控制》一书中提到:“绝大部分艺术展览品盗窃都是雇员所为,很多的内部盗窃是长期在此工作、没有犯案前科、经济拮据,并具有犯案良机的雇员所为。”
1.1.2 被盗窃、抢劫的风险
这是博物馆面临的最普遍、最严重的风险。很多博物馆的展柜的橱窗是用普通玻璃做成,展框是用木质做成,它的物理防护性能比较弱。展柜中的展品和观众中间只隔着一块玻璃,有不良企图的人使用稍微先进点的工具就可打破展,导致展品具有被盗抢或是破坏的风险。博物馆为了和观众形成互动,就将一般性的展品“裸陈”在外面,几乎和观众是零距离,观众触手可及,尤其是可分解或分组的展品,更是具有被部分拿走或损坏的风险。大部分藏品都集中保管在库房当中,保存着大量贵重的、质量好的藏品,最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不法分子一旦侵入,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风险。目前有不少的博物馆是老式建筑,防护性能比较差,其门窗很容易遭到破坏而造成藏品安全受到威胁,就连墙和地面也有可能被侵入。
1.1.3 布展、撤展和交流展览损坏的风险
很多展品在被移动的过程会受到损坏或丢失,布展和撤展时会将库房里的藏品搬运到办公室、制作间或是交流展等,交流展时会将藏品搬到馆外展览,在搬运和拆装的过程中会无意间碰到,不可避免的会施加一定的重力,可能会造成藏品的磨损,很多的藏品都是转移时丢失的,在搬运移动展品的过程当中,虽然博物馆会采取安保措施,但不能保证藏品不会因为人为因素比如说准备不足、工作疏忽或是保护不到位而受损。另外由于目前很多的博物馆将专业人员分配到了展览的指导和策划上了,对于布展、撤展以及制作展览辅助品都承包给一般的装饰公司来完成,但装饰公司有的施工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专业性不高,在布展和撤展的过程中会藏品的保护不周,使藏品的外观遭到磨损的情况不再少数,使展品破损的风险增强了。
1.1.4 火灾风险
火灾风险也是博物馆的大敌,火灾一旦发生,展藏品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引起博物馆火灾事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电线老化、短路或是过载;没有严格控制易燃易爆物品;闭馆后没有及时的关闭取暖器、电脑、空调以及电脑等设备;施工时违反操作规程;不法分子蓄意纵火破坏等。作为开放的公共场所,博物馆的火灾隐患无处不在,一支未熄灭的香烟或是燃烧的火柴都可能引发火灾。
尤其是现在博物馆展示中广泛的运用了声光等现代科技,展厅或展柜的隐蔽角落安装的布线和设备,由于难以检修或通风不良,导致线路发热而引发火灾,从而给博物馆带来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1.2 馆舍及其内部设施存在的风险
馆舍主要包括博物馆建筑及其内部的文物保护试验区、展区、库房区以及办公区。通常在设计博物馆建筑之时就会考虑到需要安保,但由于现代科技的发达,不管是怎样精良的安保设施,都会让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而识破。现代化建筑大量的采用玻璃构件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玻璃门、天窗以及门锁也极易遭到侵扰。馆舍的内部设施比如说电力系统、专业照明系统、水泵房、给排水系统、音响系统以及消控中心都存在被破坏的隐患。
1.3 观众人身及财产安全风险
每个博物馆都负有保护观众人身安全的责任和义务,观众在参观的过程当中,存在着这些人身安全风险。
1.3.1 摔伤和拥挤的风险
博物馆内光滑的地板、湿滑的地面以及没有扶梯的高台阶都有使观众摔倒的风险,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以后,观众激增了很多,每到节假日的高峰期,大量的观众会涌向馆内,观众人数超出了博物馆的容纳范围,如果不及时的疏散群众,就会拥挤不堪,使观众产生恐慌,会造成建筑物坍塌,公物损坏,从而引起人身伤害事故。
1.3.2 互动项目等操作不当致伤致残的风险
现代博物馆为了提高观赏性和互动性,会增加互动装置、体验设施这些中小学生喜欢的项目,小朋友看到这些难免会争先恐后的玩,一旦操作不当就可能会引起夹伤等伤害,中小学生团队进馆参观,学生会有相互推挤、嬉闹等违禁行为,如果一个学生不慎跌倒,会因为连锁反应使一批学生都跌倒的安全风险。
2 博物馆安全风险防范的措施
博物馆的安全工作是一项责任重、难度大的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天24小时看护,需要在制度、组织、思想以及措施上精心策划防范,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控制那些可能会产生的风险因素,充分的做好防范工作,以备不时之需,一旦出现情况,可以及时的反应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以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害。
2.1 开展教育培训,增强风险意识
博物馆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和会议机会,适时的开展关于法制和安全制度宣传教育活动,使员工意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员工“安全第一”的理念,使他们认识到安全工作关系到自身的利益。博物馆将安全责任明确分配到每一个员工的
工作任务当中,使员工能自觉的履行安全防护的职责,并主动将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日常的工作当中。另外还要定期的组织展厅管理人员、专职安保人员、保安员以及义务消防队员、物管人员、布展人员等进行安全和防火培训,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以有效提高馆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2 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
现代安全防范管理的三种手段中,最根本的是人防,物防是基础,技防是补充,必须将三者有机结合,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的发挥出各自的作用。应该在博物馆中形成立体化全天候防范体系。首先,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指派专业负责安保工作,负责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长期和临时性安全措施,负责完善和执行安全制度,为了方便决策,应该由馆长直接领导安保结构。其次,要加强库房和展厅的物理防护能力。比如说防护墙、门、展柜及橱窗以及天窗等增强防侵入的功能,博物馆应该采用防砸、防弹的玻璃。另外要坚持“以人为主,人机结合”的原则。人防、物防和技防中,人防是根本,而安保工作是一份比较单调和枯燥的工作,安保人员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而疏于职守,所以博物馆要给予安保工作人员以关心和鼓励,并加强检查和监督。
2.3 加强展藏品在移动过程中的监控和管理
举办展览是博物馆安全防范的重点。普通博物馆每年都会举办几个临时展览,省级或是较大博物馆每年都会举办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临时展览或出国展览。举办展览会将展藏品从库移动到馆外,再从馆外运输来展览地点,对移动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是非常重要的。应该针对展品在馆内的布展、撤展部分制定专门的安保措施,保护展品的移动,监控布展和撤展操作设备的使用以及进场人员的进出,对于馆外的运输,主要是要全程监控运输的过程,比如说审查驾驶人员、选择行车路线和检查安检工具等,派遣专业的、应变能力强的护送人员来检查和记录装车和装箱的情况,遇到特殊情况比如说需要中途停靠或遇到恶劣气候等,要采取应急办法,投保运输安全险,以减少损失。
2.4 加强开放管理,防止人身意外事故
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以后,观众的人数激增,现在的观众有越来越强的维权意识,在参观过程中发生一点小意外就引起赔偿纠纷,或是大肆宣扬,请媒体来报道,产生对博物馆十分不利的社会影响。所以博物馆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意外人事安全事故,确保观众的人身安全。首先要注意投保公众责任险和电梯事故险,因为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参观,观众的安全可谓是防不胜防。其次是要在入口处设置安检场所。以防止观众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馆内。定期检查展厅的休息座、展板、地板、台阶是否完好无损,将出现锐角的突出部位去除;检测互动项目是否安全可靠,应急照明是否正常,在容易出现滑倒或攀爬的场所设置警告标志。最后,要定期组织博物馆开放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必须掌握必要的急救技术,准备急救箱,并联合当地的医院或医疗组织协同工作,还要协调当地的警方和消防力量来加强安全
防范。
参考文献
[1]俞炳扬.浅谈博物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5.
[2]钱建明.技术防范在博物馆的应用[J].海峡科学,2010,6.
[3]张立胜.当前博物馆文物安全工作问题与对策[J].中国博物馆,2008,12.
作者简介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风险管理
处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在信息化条件下,随着博物馆社会交流的频繁,博物馆面临的风险随着增多。例如,2011年埃及国家博物馆在动乱中遭到抢劫,损失惨重;同年5月以来,故宫博物院发生的失窃、文物损坏等一连串危机事件,引起社会舆论的持续关注,使故宫身陷窘境。在这两次危机事件中,前者是由埃及国内政治危机间接引发的博物馆的风险,后者是由故宫博物院内部原因导致的博物馆的风险。这两起都属于藏品风险,此外,博物馆的风险还来自人员的风险、馆舍及设备的风险等,它们是紧密相联、相辅相成,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由此可见,现代博物馆引进"风险管理"这门管理科学,使博物馆对于各类风险有所准备、进而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一、博物馆藏品风险管理的定位及其含义
风险是指遭受损失、伤害、不利或毁灭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不确定性。博物馆同其它组织一样,在经营管理中会面临不同层面的风险因素,需要控制其风险。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国家级或省级博物馆为一级风险单位,拥有1万件以上和5万件以下的博物馆为二级风险单位;而拥有1万件藏品以下的博物馆为三级风险单位。近年来,博物馆藏品风险的问题在我国博物馆界是关注之热点。风险管理作为现代博物馆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博物馆藏品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博物馆藏品进行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决策与方式选择、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工作,目的是避免或降低由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导致藏品损毁的可能,以获得博物馆正常运作和管理的安全保障。
目前为止,国内学术界对于博物馆藏品风险的释义是"藏品遭受损害的可能性",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刘舜强指出,藏品风险就是在藏品保管、保护、修复、展示、运输、研究及相关情况下,由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导致藏品损毁或受到伤害的可能。他认为这些风险因素,一方面来自藏品本身,另一方面则来自藏品所处的外部环境及与藏品发生关系的人。因此,对藏品进行风险管理是对藏品活动的过程控制,是对藏品本身及外部环境和对与藏品发生关系的人进行管理。如在展示字画、丝织品等藏品时,不仅应有防弹玻璃制作的框架或装有报警装置的展柜对其进行防护,而且要考虑到藏品可允许的光照量、运输面临的风险,以及展厅面临的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威胁--带脚轮的转椅、带酒精挥发物质的饮料、工作人员、清洁工人、以及展厅的防盗防火设备等。
对于现代博物馆来说,藏品的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决策、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环节以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处理风险。这就要求博物馆在管理过程中,采取各项应对措施,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各种风险发生后对藏品造成的消极影响。
二、博物馆藏品的风险评估方法
藏品的风险评估主要有两种,包括藏品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
藏品风险识别主要是识别其内在风险及外在风险,是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只有全面了解各种风险,才能够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害程度,从而选择应对风险的有效策略。博物馆业务工作涉及范围广,专业性强,难度相对较大,博物馆的风险识别是藏品风险管理中难度最大的一部分,主要由调查人员通过系统性工作,寻找藏品的所有潜在风险,根据每个风险的特点,分析藏品风险的不确定性,进而转变为明确的风险评估。识别的方法是通过收集和观察有关藏品的包装过程、运输过程、展览过程、修复过程的资料和数据,根据每个过程的特点,查找和分析各个环节潜在风险的规律性,分析藏品风险的不确定性,从藏品本身和外部环境找出藏品潜在的风险敏感因素,确定其敏感程度。
风险估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分析博物馆藏品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严重程度。藏品风险估测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测风险的事故发生概率,二是预测风险的损失程度。预测风险的概率是指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分析资料,观察造成藏品损失的规律性,估计和预测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可以使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失的不确定性。预测风险的损失程度,也就是预测博物馆藏品可能损坏的程度,进而可以对损坏概率高和损坏程度大的风险进行重点防范。
三、博物馆藏品风险管理决策与方式选择
博物馆藏品风险管理决策是以藏品风险估测为基础的。风险估测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信息资料和决策依据,科学的风险管理决策是实现风险管理的前提和核心内容。风险管理过程是根据藏品风险评估的结果,对每一个风险进行次序排列,采取措施减少这些风险,编制风险防范计划,将藏品风险转变为风险应对。
首先,制定藏品风险防范策略。藏品风险防范策略可以分为规避、接受、保护、降低、转移几种方式。"规避"是指排除特定威胁,特别是排除特定威胁的起源。特定的风险事件是可以排除的,让藏品回避已知风险,从而保障藏品安全,是藏品风险管理的最高目标。"接受"是不采取任何行动,将风险保持在现有水平。这样的风险是可控或者危害极小的,对于藏品而言是可以接受的。"保护"是通过对藏品的材质、构造的考察、研究藏品的保存、展示环境,以及修复工作,为藏品量身制定风险保护措施,使藏品安全得到保障。"降低"是借助相应的手段将藏品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可接受程度,以降低遭受灾难性损失的风险。"转移"则是指将藏品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独立机构,使藏品安全而得到保障。比如,在明确的风险战略的指导下,与资金雄厚的独立机构签订保险合同,将藏品转移给从事风险合并事务的专业保险公司或其他风险投资机构,这是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且公平的转移手段。但由于可保风险必须是符合一定的条件的纯风险,所以风险转移不是藏品管理的主要风险应对策略。
在制定了风险防范策略后,就要制定相应的风险行动计划。制定风险行动方式主要考虑五个方面的因素:可规避性、可接受性、可降低性、可保护性、可转移性。例如关于水彩画藏品的问题,风险管理小组就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从光照对颜料的危害程度,到物理损害的起源,到展厅的酒水饮料对藏品的影响,到运输过程遭受持械抢劫的可能性,到人为破坏、火灾和被盗的危险。在执行风险应对的过程中,制定以上任何一种风险的防范策略已经是很困难了,要平衡各种风险需要将多重标准应用于所有方面,综合考虑该风险是否可规避、可接受、可降低、可保护还是可转移。制定风险行动计划应该对突发事件快速作出反应,按照预先制定好的风险行动计划进行。此外,还要对照防范计划,定期向管理小组报告藏品风险应对工作进展。风险行动步骤可以是顺序性的,也可以同时进行。例如,针对藏品被盗风险,博物馆可以根据情况使用"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并举的措施,三种方式同时进行,特别是加强现代技术防范措施,加强人员安保,降低藏品被盗风险,以确保藏品安全。
四、博物馆藏品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展览安全;展览场所;展览时间
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政府积极推进展览馆、博物馆在各地的建设,展出我国历史人物的遗迹、遗物,弘扬我国的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随着展览的增多,展品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多年以来,展品失窃时有发生。除了展品被盗,其他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展览安全包括展品、财务等方面,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的安全问题谈一些体会。
展览馆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是一个汇集人流的公共平台,目前,很多展览馆有来自各行各业、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和游客,入场观众和游客只要携带有效身份证明或者购买门票就可以进入。在这种情况下,对入场人员的控制上存在着难度,这就给一些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
据笔者了解,目前针对展览馆、博物馆的偷盗活动呈现出集团化、专业化趋势,手段之高往往令常人难以识破。一些盗窃团伙往往在得手后就将偷来的物品迅速转移,奢侈品以及珍贵文物的展览馆甚至会吸引一些国际盗窃团伙,一些普通展览馆的展品被盗也非常普遍。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专门趁着人多偷取展厅内人员的钱物。展览馆内人流量大,一旦被盗很难查找。
在文物安全防范中,通常概括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在三防中,人防是关键,是第一位的。笔者就此谈一些防范措施:
1.展览场地的周围环境。展览场地周边环境好坏,对文物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展厅周边的环境状况是否复杂,周围环境是否有不利于文物安全或对文物安全构成威胁的因素;展厅的物防条件如何,展厅建筑物墙体是否坚实,窗户、通风口、管道进出口是否有防护栏;对观众参观高峰期的人数应有充分的估计,出入口门的数量和宽度是否能满足观众高峰期人员疏散的需求;出入口门是否有防盗门;展厅现场是否有防火、防盗报警设备和灭火器材;是否有封闭的文物展柜,展柜的结构、锁具是否安全。
2.防盗、防火、保障观众安全。展室建筑结构牢固,防止犯罪分子从外墙打洞进入展室盗窃文物;展室门应安装防盗安全门;窗户、通风管道口应安装金属防护栏或防护网;展出的文物应有封闭的展柜,一方面避免观众直接接触文物造成文物损伤,另一方面不给犯罪分子盗窃文物的便利条件;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安装现代化的防高设施,在展览馆的设计和建设之初就应该充分考虑到火灾、盗窃等风险事件的存在,并增加防范功能。如德国慕尼黑展览中心,通过现代化的电子门禁系统可以清楚地记载进出展览中心人员的类别和进出频率,遍布在各个角落的摄像系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展览中心内从事的所有活动,这些设施有力地遏制了偷盗、抢劫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展览的安全系数;消防是展览馆最基本的常识,但仍然有人掉以轻心。展览馆没有定期检修、员工未经消防培训、通风设备不全、消防通道过窄(展板不刷防火漆、任人吸烟、电焊施工等)等问题,都是引发场馆消防隐患的导火线。
同时为了保障观众的安全,供观众出入门的数量和宽度,应能满足预计最大观众数量疏散的需求,防止由于观众人多拥挤造成人员伤亡。
3.技防要求。展览场所应按照有关规定,安装防盗报警设施,报警探测器应有两种以上复合技术,并有声音复核,有条件的应安装电视监控系统。报警系统主机应有记录、储存、打印等功能,有电视监控系统的,还应有录像功能。展室应有防火报警系统,并按规定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4.文物展出开放期间,展室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看护人员。近年来,文物在展出开放期间被盗的案件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自1992年以来的十多年时间里,全国发生白天文物对外展览开放期间被盗的案件达20多起。如2004年9月3日上午9时20分,浙江省丽水龙泉市博物馆两件一级文物被盗。案发后通过录像资料查明,盗窃分子以观众身份进入该馆参观,因值班人员在另一展室布陈,对外开放的展室无人看管,盗窃分子用20多秒的时间就撬开了展柜,盗取两件文物。所以,文物在开放展览期间,展室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值班人员进行看护,防止犯罪分子钻无人看管的空子,盗窃文物。
展览馆应制定相应的防火、防盗、值班巡逻等多项安全制度。展室内不得吸烟;下班拉闸断电;如遇紧急情况值班人员应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扑救初起火灾。展览馆最好制定防火、防盗等突发事件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向当地公安、消防等部门报警,按预案果断处置,并积极协助当地公安部门侦破案件。
确保文物在展览馆的安全,必须使全体职工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自下而上重视安全工作,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展览馆文物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永利.浅谈临时展览中的文物安全问题[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范文第5篇
1、在文物保护工作
一是协助北京公大永泰安防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了《五家子遗址安防工程设计方案》的编写工作,并对五家子遗址进行多次实地测量、踏查及设备现场调试,航拍工作,设计方案顺利通过国家级评审。
二是在2017年春节期间配合吉林省基础测绘院完成了《五家子遗址》1:500矢量测绘工作。
三是参加了“周河崴子遗址”勘探,《小南山遗址》的抢救性清理工作。
四是由本人主持和整理的文物行政执法“国家电网吉林长春市双阳区供电有限”违法施工建设案卷宗获得“2017年度全国文物行政执法案件优秀指导性案例”。
2、博物馆工作
一是完成了《长春市双阳区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编写工作,获得国家级评审通过。
二是协助馆领导完成了“博物馆日”与《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活动的设计与演出。
三是获得吉林省文物局“2017年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个人称号”。
上一篇:占道经营整治方案{精选5篇}
下一篇:博物馆调研方案{汇总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