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215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9分钟。
制度体系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2024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为期目标的实现之年,是“深挖根治”决战决胜之年、“行业整治”动真除患之年、“长效常治”开局起步之年、“斗争成果”全面检阅之年。按照中央、省委、市委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部署,经局党组研究确定如下2024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要点。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站位,提升政治定力
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认识,持续学习贯彻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坚决防止“过关”思想、自满和厌战情绪,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政治定力推动专项斗争。坚持以上率下推动完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主题责任,将扫黑除恶工作纳入到局党组工作议题,同研究、同部署,压实专项斗争政治责任,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责任,依法打击操控文化旅游市场黑恶势力,维护良好营商、投资环境,坚决克服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
二、工作内容与工作措施
(一)紧盯重点行业,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队要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部署,在全市范围全力配合公安等部门开展文化旅游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日常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主动承担好在文化旅游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的职责任务,依法行政、依法履职,强化监管,全面清查文化旅游领域内操纵、经营和涉及“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黑恶势力;旅游行业出现的黑旅游团,欺客宰客、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在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游客服务中心等游客密集场所开展禁止“黄赌毒”警示教育,切实维护旋游市场经营秩序和游客合法权益。娱乐、演出、网吧等欺行霸市、充当保护伞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二)紧盯打伞破网,推动深挖彻查
坚持2024年“大伞破网”力度不减,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队要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对监督检查,及时掌握辖区内文化旅游领域的情况,及早发现问题,依法依规查处。加强与公安等部门协调合作,深挖文化旅游领域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的保护伞和关系网,打击其利益关系链条,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规范化的文化旅游领域监管体系。
(三)紧盯线索核查,提高质量和效率
全面梳理中央督导组交办的重点案件和督办线索、全国扫黑办12337举报平台下发、中央部委督转、自行摸排、受理群众举报、成员单位移交线索情况,对于检查发现的文化旅游领域涉黑涉恶线索要及时向公安等相关部门通报,对文化旅游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发现的“保护伞”等问题线索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提高质量和效率。
(四)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渠道,及时宣传报道文化旅游领域扫黑除恶专项工作开展情况。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有关“扫黑除恶”的相声、小品、戏曲等节目,引导人民群众形成“扫黑除恶 民心所向 黑恶犯罪 人人喊打”的意识,激发全社会积极参与支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积极性。
制度体系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1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档案网络建设平台等,科学合理的处置、管理和应用档案信息资源,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档案管理中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共享等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充分挖掘档案的社会价值,以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
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档案管理信息化具有明显优势:第一,利用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方式,档案存在形式由传统的“纸质形式”转变为“以电子文件为形式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档案资源的收集、储存、分类、统计和查阅更为便捷,档案资源更易于保存、检索,提高了档案传输速度和传输安全性。第二,积极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发生变革,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升。第三,档案信息化建设促进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保存和传递,有利于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
第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档案工作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和档案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完善,从而全面推进我国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
2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对档案管理信息化重要性认识
当前,虽然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档案管理工作中“为保管而保管,重保管轻利用”的思想依然存在,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往往怠于配合、协助。
2.2 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以高性能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来保证,但目前因缺乏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关的软硬件设施配备不全,且维修、更换、升级等未及时跟上,制约着档案信息化建设。
2.3 档案管理的标准化水平低
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信息化建设的保证,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各地、各系统档案信息和网络建设的形式尚未建立统一标准和规范,规范性有待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落后,无法全面实施。
2.4 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
由于缺乏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严重阻碍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目前,部分从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其技术能力、管理经验等不能适应新时期n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同时由于人员的稳定性不足,阻碍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展。
3 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资源体系建设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资源体系建设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和基础工作。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配备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的软、硬件设备。
另一方面,综合考虑馆藏规模、档案管理软件运行要求等诸多因素开发档案管理软件,提高档案管理软、硬件的安全、正常运行。同时提高档案管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建立和健全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档案管理网站,以有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而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资源体系建设,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全面整合档案信息资源,重点加强档案目录中心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纸质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电子文件归档及多媒体档案数据库的建设。
3.2 健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档案管理部门应不断建立和完善档案工作的管理制度,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简明实用性和制度约束的双向性。
同时应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维护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制度的权威性。另外,鉴于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资源共享性,应重点健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安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应提高警惕性,自觉遵守和贯彻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与标准,依法对档案资源进行管理,确保档案信息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可采用防范病毒的网络系统、数据库自动备份、身份认证、查阅权限、加密保护等安全防护措施,提高档案数字化的安全性,维护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
3.3 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建设
档案管理信息化决不仅仅是档案的录入、扫描和网络传输,每个步骤都应有其相应的标准,以防止各自为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应制定重点行业档案工作规范,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建设。具体而言就是对档案资料的归档、管理档案信息的资源标识、描述、转化、存储、查询、交换与使用等过程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如音频文件按照统一格式进行转化、扫描件要达到统一清晰度,以保障档案信息化工作有统一的工作规范可以依据,确保档案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另外,在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应避免档案信息资源的重复开发,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3.4 加强认识,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摒弃传统工作理念,积极改变工作思路,树立现代性的档案管理理念,可通过培训等手段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理解和认识,创新档案管理方式及服务方式,以更好的适应时展的新需求。另外,高素质的人才支持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应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为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有必要加强定向培训力度,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可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及专业技术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掌握局域网、网络设备、数据库、网站、软件系统等信息技术和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史、档案管理学等档案专业知识,成为复合型的档案专业人才。同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
总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档案部门应积极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的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以适应时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制度体系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一、寻找档案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2年,湘潭市档案局将坚持理论驱动、科技驱动、经营驱动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经营机构互动协作,积极引导全市档案系统以档案资源体系、档案资讯时代为核心,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探讨;深度探索现代档案价值实现手段和平台、实体、数字、网上档案馆三位一体建设技术体系,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软件工程、网络技术等,构建一个档案技术快速发展的专业联盟,以新理论、新知识、高科技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永久动力。
二、坚定档案资讯时代的发展方向
1.自主开发档案管理软件,加快推动数字档案室建设。在全市推广规范档案管理软件的安装使用,2012年建成10家市直机关数字档案室,要求硬软件设施齐全、制度完备,建立目录、全文及声像档案数据库,实现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存储、永久保存及档案信息资源网上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
2.加强档案资讯网站建设,逐步构建档案资讯平台。强化档案网站的资讯服务功能,将档案数据库的原有信息进行严格地鉴定和筛选,有选择性地挂接到档案资讯平台上进行网上档案查询服务。
三、探索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构架及政府主导和市场经营的双重推动
1.正式启动市档案新馆建设,突破影响湘潭档案事业发展的第一瓶颈。2012年市馆做好规划选址,建筑设计,招投标等所有前期工作,列入2012年市重点建设项目,拨付启动资金并开工建设。
2.加强档案资源的收集和管理,逐步构建档案资源管理体系。一是继续开展档案资源集约化管理。岳塘区全面完成档案资源集约化管理试点工作,对区域内机关、企事业单位所有门类、载体的档案资源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积极探索纸质档案移交、寄存、电子文件即时归档的集约化管理服务模式,总结并推广试点经验;二是加大特色档案的收集力度。实行主动收集、创造收集,创新载体,建立网络,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征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档案资料,诸如姓氏宗谱、红色档案、人物档案、荣誉档案等特有文化资源,构建系统完善的文化资源中心。
3.深化推进一批试点运行单位建设,逐步构建档案质量标准体系。一是试行档案质量评级。出台《湘潭市档案质量评级办法》,强化各项档案管理措施,细化质量标准,增强质量意识,年内选择2-3家单位试行质量评级工作。二是启动民企标准化档案室建设。年内选择1-2家民营企业试点,开展企业档案标准化建设,并将该项工作纳入企业标准化建设的内容之中,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改革发展。
4.启动档案资讯产品生产与服务,逐步构建档案技术服务体系。市局成立档案数字化加工中心和声像档案技术中心,进一步深化档案技术服务,改善运行机制,以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科技手段,为全社会提供档案资讯产品的生产与服务。2012年着重开展声像档 案资讯的专业服务。
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档案系统转型发展
制度体系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一)创新文化是推动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驱动力因此,必须重视科技创新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梳理高校档案工作发展思路,建立科学合理、成本低廉、优质高效的创新体制,让激励创新、敢为人先的创新文化植入到每个人思想里,落实到工作中。创新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知识、能力和责任的体现,只有形成以创新求发展的价值取向,与时俱进的创新动力,才能推动档案工作由传统到信息化的转变。实现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模式,是一项以信息化为特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深刻变革,必然会对传统的档案工作理念和手段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同时,我们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自以为是的态度、守旧观念和传统习惯是档案工作创新和转变工作模式的最大障碍,创新文化建设是突破障碍实现档案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提升高校档案工作创新能力的根本之策。因此,必须深入探索和掌握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的科学规律,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理论和实践,以创新驱动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真正推动一场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革命,实现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观念更新,观念更新是自我否定、自我变革和自我超越的过程是艰难、痛苦的强制性的转变,如同破茧出蛾,需要冲破陈旧观念的束缚,破除固有的思维方式,改变现行的工作方法和行为习惯。观念不更新,眼光就短浅,思路就封闭,就设计不出具有创新性、突破性的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方案,就建不成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变革、破除封闭僵化观念、确立科学先进理念,开创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追赶上时展的步伐、
(三)制度应当创新创新的制度应当是保障和规范信息化建设和工作模式变革的制度,再造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制度,广泛包容高校建设和发展相关的全部要素,重新调整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上级与下级的关系,部门与部门的关系,岗位与岗位的关系。保证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信息化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制度去规范和约束高校各项工作的运行程序,使档案工作程序成为高校各项工作运行程序中的必经之路。加强对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有效规范教职工的活动和行为,持续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和培养保存凭证、留存档案的自觉性,促进、保障和规范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四)技术规则立新技术规则是指预先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设计思想内嵌入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相关的技术,通过技术设置来迫使人们遵守规则,最终达到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设计思想的主动认知和践行。在由传统工作模式向信息化工作模式转型的过程中,会遇到由守旧观念和传统习惯而形成的巨大阻力。技术规则是破除障碍的最好利器,比如在需要限速的道路上设置减速带强制车辆在该路段减速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设置技术规则,强制性的倒逼着信息化体系中的所有单元(系统)、所有节点(部门)、所有终端(岗位)、甚至每一个人,都必须主动适应变化,融入档案工作体系,按照程序工作,确保执行落岗,规则落实。否则将无法胜任工作
(五)知识必须更新我们在高校档案工作息化建设的知识和认识程度上遇到了玻璃幕墙现象,我们现在只能认识和看到高校档案工作息化建设的表面却无法透视和探及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克服自满和畏惧情绪,加强学习和大胆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突破实践与理论,专业与业余,封闭与开放,实体与虚拟,现实与未来的界限,丰富知识结构,弥补信息化技术知识的不足。当前,风起云涌的档案工作息化浪潮和工作模式变革,对高校档案工作者的创新意识、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意识不是无源之水,无土之木。创新意识有赖于知识的积累,丰厚的知识贮藏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在推进档案工作转型发展和工作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积累知识。
(六)思路也要刷新,档案工作者同样是档案工作信息化的建设者必须通观国内、国外信息化发展趋势,厘清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需求现状,放小利识大局,抛弃拿来主义,买来主义,死搬硬套的现象,避免重复建设和建成过时的东西。不能只围绕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和服务器打转转,而要结合高校档案工作实际,创新性的提出校园档案云、信息校园、云校园等概念,在更高的起点上参与谋划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强化全局统筹跨界管理,严格把跨职能、跨系统互通性作为衡量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实现向系统融合、规则统一、操作一体、信息共享的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转型。
二、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统一建设
档案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与档案工作密切相关例如,在行政管理工作和活动中产生了行政类档案,在教学管理工作和活动中产生了教学类档案,在财务管理工作和活动中产生了财会类档案等。由此可见,档案所需要的文件材料绝大部分不是在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与活动中产生的,而是在各职能部门每天的工作和活动中产生的。档案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各项工作紧密相连,是高校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只靠档案馆自身搞档案信息化建设困难很大,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必须统筹规划,进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将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体系设计自上而下的落实到具体文件材料形成的初始点上,使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延伸至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和活动中,使传统的树形化的工作体系转变为信息化的网络状的工作体系。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统筹所有的与档案工作有关的信息资源、重建包含档案工作信息化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信息系统,考虑到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统一性。所谓战略性是指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体系只是高校管理工作信息化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它要配合整个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格局和发展战略,要融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总战略和信息化体系,而不能与其相悖;前瞻性是指档案工作信息化是逐步建设完成的,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既要考虑到中短期的档案工作信息化可持续性即人力、物力、技术保障等问题,又要考虑到和规划好远期目标及各个发展阶段的无缝连接,符合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工作模式的发展方向;统一性是指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档案资源建设的多元性、广泛性,对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规划。实行统一领导管理,统一规划计划、统一技术体制,无论是在顶层设计或实践推进过程中必须避免由档案管理部门独自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设计,而是引进档案管理部门参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设计,把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融合到高校信息化建设体系中,形成顶层规划、联合设计、集中投入、系统集成、配套发展的思路。打破信息化建设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体制机制性壁垒,逐步建设成为跨职能、跨领域、跨业务的一体化档案工作保障体系,实现系统兼容,体系运转,信息共享,标准统一,动态管理,减少层次、避免重复、化繁为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一键归档。
三、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
制度体系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事档案;可拓学;物元;知情权;信用体系
可拓学是1983年广东工业大学蔡文教授创立的原创科学,他发表《可拓集合与不相容问题》一文,提出了探讨事物的可拓性,以解决矛盾问题的研究方向。对这一方向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可拓论,并在经济、管理、控制及人工智能等领域得到了初步应用[1]。在实践中,要寻求解决问题的形式化方法,必须将事物、事物特征以及相应的量值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可拓方法的重要特点便是如此。在人事档案管理领域,造假之事屡见不鲜,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需求,以整体视角去建构维护人事档案信用的体系迫在眉睫。笔者以可拓视角审视人事档案管理,可形式化地表示这一问题,通过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次呈现其影响因素,试图为人事档案管理研究抛砖引玉。
1 影响因素的物元模型
1.1 物元理论。物元是可拓学理论模型的逻辑细胞[2]。可拓论引进物元的概念来描述既考虑量变又考虑质变的思维过程,把客观世界拟为一个物元世界,把处理客观世界中的矛盾问题变成处理物元之间的矛盾问题。
给定事物的名称N,关于特征c的量值为v,物元R作为描述事物的基本元,可用有序三元组表示为:R =( N,c,v)
N、c、v、为物元的三要素,其中v由N和c决定,记作:v=c(N)。[3]
在现实世界中,往往一个事物有众多的特征元,即n维物元R,可以用n个特征C?1、C2、……Cn及其相应的量值v1、v2、……vn来描述?:
由上可知,物元反映了事物质与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的动态性。它把事物、特征和量作为一个整体研究,为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提供了形式化工具。事物、特征以及量值的变换会导致相应物元的变化,进而导致与之相关的物元发生变化,最后引起事物本身发生变化。
人事档案信用体系即可视为一个n维物元R,从宏观、中观及微观方面来看,它的构建过程有众多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特征的变化首先会使得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域范围内的条件及情境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R的变化。运用物元的可拓性,可以构建出人事档案信用体系建立的因素模型。
1.2 宏观影响因素的物元模型。一般认为国家对人事档案的重视程度、社会诚信体系、相关法律法规会对人事档案信用体系建设造成影响。
可以将这些宏观因素用物元的形式表现如下:
R1=(NY,人事档案重视程度,V(C1))
R2=(NY,社会诚信体系建设,V(C2))
R3=(NY,政府法律法规,V(C3))
用物元相关方法可推出其上位物元为R=(N,人事档案信用体系宏观调控,v(c1)),再根据特征蕴含的性质可得出人事档案宏观调控包括:管理体制建设、相关体系建设与政府法律法规。如图1所示:
1.3 中观影响因素的物元模型。中观层面的影响因素侧重于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学界认为档案学者对造假问题学术研究、知情权与隐私权、监督保障制度、网络信息化管理因素会对人事档案造假问题产生影响,进而对人事档案信用体系的建设产生影响。将这些中观因素用物元的形式表现如下:
R11=(NY,人事档案信用体系的学术研究,V(C11))
R12=(NY,知情权与隐私权,V(C12))
R13=(NY,监督保障制度,V(C13))
R14=(NY,网络信息化管理,V(C14))
用物元相关方法可推出其上位物元为R12,R13, R14 =(N,人事档案管理规范,v(c1)),再根据特征蕴含的性质可得出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包括:保护知情权、限制隐私权、设立监督保障制度、设立救济制度、网络信息化管理以及规范操作程序。如图2所示:
1.4 微观影响因素的物元模型。对于人事档案信用体系的建设来说,最基础的单位是个人。一般来说个人征信数据库的建设、个人失信惩戒、档案从业人员素质会对整个人事档案信用体系的建设产生影响。用物元形式表示为:
R21=(NY,个人征信数据库,V(C21))
R22=(NY,个人失信惩戒,V(C22))
R23=(NY,档案从业人员素质,V(C23))
用物元相关方法可推出其上位物元为R21,R22=(N,个人信用建设,v(c1)),再根据特征蕴含的性质可得出个人信用建设,包括:个人信用档案法规制度建设、个人征信数据库以及个人失信惩戒。如图3所示:
2 影响因素的可拓分析
可拓分析是可拓学理论的分析方法之一。对人事档案信用体系建设的可拓分析基于其宏观、中观及微观构成因素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即可拓性),通过改变不同影响因素发生作用的目的和条件,达到解决人事档案造假问题的目的。以下将对这三个视域的影响因素进行一一分析。
2.1 宏观因素的可拓分析。从可拓学的视角来说,多维物元发生变化的重要条件便是其因素特征发生明显改变。从政策法规来说,我国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严格实行法制化即严格遵循《宪法》《档案法》《公务员法》《劳动法》《保密法》等法律行事。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具体运作模式由相应的法律条例和规定来规范,其中包括《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和《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4]。其中,《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于1991年出台,《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分别制定于1992年和1996年。由于实施时间已久,在信息化时代,有关人事档案信用制度的建设便出现了“法律真空”。而法律革新又存在“时滞”性,导致相关政策法规只能就眼前的人事档案造假问题进行被动应对,没有对更加长远的问题进行立法规定,以人事档案实体管理为主的法律体系逐渐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为建设人事档案信用体系,国家应及时弥补缺漏,进行更长远法律与规划的制定工作。
国家行政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一,实行行政控制。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强化了行政权利的随意性,成为某些领导随意的手段,是典型的“人治行政”。在对“单位人”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往往仅靠官员的一己之见,难免出现是非不分的情况,加之传统人事档案严格的保密制度,更是为一些法律的漏网之鱼提供了造假的可乘之机。其二,出现制度交易。市场经济的极大发展,使得国家人事档案管理沾染了商品化气息,制度以外公私交易常常发生。加之以往政府对人事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引导不足,行政管理部门往往重文书而轻档案,致使人事档案监督出现“多头管理无人管”的局面,其信息失真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发现和反馈[5]。由人事档案衍生而来的一系列造假和腐败现象,说明政府对档案制度的宏观调控至关重要。
对人事档案信用体系有直接影响的,莫过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大环境建设。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信用约束机制逐渐显现,市场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对市场经济的信用管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对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产生积极影响,使其信用体系建设产生了一定成果。但由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行为不够规范,信用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信用监管体系不够健全,信用服务业发展还比较滞后,以致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很不协调[6]。由上可知,宏观因素的可拓性主要表现在其具有分散性,即同一事物具有多个不同显著特征,这就要求我们从法律、行政与社会环境制约三个方面生成解决矛盾问题的不同方案。只有及时弥补法律真空、规范国家行政、正确引导社会信用环境健康发展,才能加快整个人事档案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
2.2 中观因素的可拓分析。从中观角度档案行业内部管理来说,人事档案的各种管理规范对造假事件以及信用体系构建的影响最为深远。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之所以陷入困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近年来围绕着人事档案的造假问题,众多学者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提出以管理体制改革为主的解决办法来杜绝造假,并围绕人事档案知情权做出广泛研究。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规范侧重保护“隐私权”而非“知情权”。当前我国知情权只是隐含在宪法当中,宪法对公民的知情权缺乏明确的规定,当公民个人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便难以保护个人的相关权益。此外我国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人事档案权利救济体系和其他部门对人事档案的有效监督体系,人事档案的可靠性降低,无形中给失信行为提供了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增强人事档案的相对透明度、放松一部分隐私权限制、建立权利救济制度与监督机制的呼声越来越高。透明度越大,救济制度与监督机制越完善,知情权得到充分体现,人事档案造假被揭穿的可能就越大。长此以往,必将有利于人事档案信用体系的建设。
除此之外,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信息化管理和归档程序的规范性亦十分重要。因为档案一旦被电子化和备份,异地随时对照轻松易行,篡改就愈发不易。在人事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务必要先对“虚假档案”进行排查,保证人事档案是第一手原材料。另一方面,现行人事档案制度虽然对档案材料的收集、保管、移交等都有严格规定,但执行中往往会打折扣,因此对其操作应更为程序化,即把好入档关,严守调阅关[7]。不仅要把好入档材料是否齐全、程序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有效的“入档关”,还要把好严密的调阅制度,恪守“调阅关”,才能对信用体系起到保障作用。从可拓性来看,中观因素的可拓性主要表现在其具有相关性,即某些特征的量值之间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如对知情权与隐私权的权衡问题。结合可拓学物元的影响程度,中观物元应作为“直观物元”优先进行改革,加速人事档案信用体系的建设进程。
2.3 微观因素可拓分析。从人事档案持有者以及档案从业者个人微观的角度来说,影响人事档案信用体系建设的因素主要有个人信用档案法规制度、个人征信数据库、个人失信惩戒及档案从业者的素质要求。
个人信用档案中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知情权和个人信用档案隐私权的冲突,他人知情权和个人信用档案隐私权的冲突,本人知情权和本人个人信用档案隐私权的冲突[8]。这三点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事档案的管理要求,因此政府首先需出台一系列的个人信用档案法规制度,为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提供合理的解决途径,从而规范人事档案信用体系的建设形式。其次,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需打破文书部门与人事档案部门之间的界限,完善个人征信数据库。除了对工商、税务、证券等部门数据实施横向联网,也要将人事调动、资历等信息逐步纳入征信系统中实现资源共享,使人事档案不单单是一份身份证明,更是一份信用评价。再次,仍然需要人事档案信用规范来惩戒个人失信行为,对干部人事档案的打假行为必须真抓实干,严明惩戒,各级各部门都应积极、审慎、认真、严肃地对待,将触犯法律法规的造假行为移交纪检、司法部门依法查办[9]。以上三个因素的可拓性主要表现在其蕴含性与相关性,征信数据库与失信惩戒作为个人信用法规制度的特征子集,切实可行的话能够促进法规制度的日益完善、个人信用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使其疲敝日现。
同时,人事档案信用体系的建设,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人事档案真实性的保护者,档案工作者一方面要正己心,保持诚实与谦恭的优良作风,不与试图造假人士同流合污;另一方面,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管理人事档案的基本技能,不为造假者提供可乘之机。档案工作者在收集和处理人事档案时,要善于识破造假档案的伪面目,针对年龄、职务、学历、职称等常用档案造假领域,要做到重点把关。从某种意义上说,档案从业人员对人事档案信用建设的作用较之其他因素更为重要。从物元的可拓影响出发,微观物元较中观及宏观物元来说,因其多变与易被控制等特点,更容易影响相关物元发生变化。引导微观物元向积极方向转变,也就更有利于人事档案信用建设取得更多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制约信息化发展解决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