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050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3分钟。
储备人才培训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案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以培养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部门一线操作人员与基层管理人员为目标,非常强调能力培养,实践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训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这也决定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笔者拟从仓储配送方向教学方案的角度展开分析。
仓储配送人才的需求分析
仓储配送作为现代物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原因是现代化大生产与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差异需要流通环节尤其是仓储配送的衔接。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商业形态,如各类连锁超市、便利店,而且布点越来越密集,配送中心的经营是这种商业形态获得成功的关键,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每10家连锁门店或每20家便利店需要设立一个配送中心,因此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相当大。
附属于大型市场的配送中心规模大,行业要求高,比如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不仅做全国的生意,而且做全世界的生意,跨国企业多在那里设立专门的采购店,除了成本与质量外,配送中心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需要仰仗全国配送网络的建设,这方面相关人才的培养将会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当今企业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原材料的及时供应、产成品的分销都要借助于强大的仓储配送能力,这为仓储配送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上述几个方面为未来仓储配送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最广泛的前景,因此,区域性中心城市与产业聚集地域的高职院校,可将仓储配送专业作为主攻方向,同时传统的物资、交通院校凭借多年教学实践积累的经验与优势,同样可以面向行业培养仓储配送人才。
高职仓储配送人才的培养定位
根据仓储配送中心的任务组成与岗位设置,从大的分类看需要三种人员,一是战略及规划人员,二是管理人员,三是一线操作人员。第一类人员需要大量的专门知识与相当的研究能力,属于研究生培养范围。第二类中的中、高级管理人员需要具有专业知识与系统思考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属于本科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范围。那么高职仓储配送人才的培养应如何定位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是仓储配送各业务环节的操作人员,然后要提升到基层管理人员这一层面,应充分体现出高职培养技能型、综合型人才的特点。
高职仓储配送人才的能力构成
高职人才培养不同于本科教育之处,就在于前者非常注重以职业为导向,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与熟练的操作技能,并上升到初级管理的水平。而后者更多地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更注重学生系统思考力的培养。前者培养操作型、实用型人才,而后者培养研究型与综合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仓储配送人才的培养应具备高职人才培养的一般特点。具体而言,应具备以下几项能力:
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现代仓储配送是物流的综合表现形式,商流、信息流都要依靠信息系统,因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要具备与人沟通与表达的能力,具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这决定了你能否与单位同事合作,做好工作,获得效益;要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与主动性决定了你的发展潜力。
仓储配送专项能力以仓储配送的基本流程为依据,熟练掌握存货、补货、理货、输配送等各环节的业务操作能力,并且应体现出应有的规范性与专业化水准。
初步的管理能力与方案设计能力最主要的是计划能力,销售计划、仓储计划、供应计划;要有基本的财务分析能力,能看懂报表,了解各环节的成本;要能设计车辆调度、配装方案、线路优化方案、配送时间方案,并能进行成本测算,这是一项综合能力。
仓储配送人才的培养方案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仓储配送人才的培养也不例外,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了共识,然而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体现,大家还在探索,成效还未显现。在此,笔者拟对仓储配送人才的培养过程进行探讨,并将论述的重点放在实践教育环节上。
以职业为导向,就是要以企业实际运行要求指导教学,因此必然要密切与企业的联系,特别是与行业标杆企业以及在相关区域有影响的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如何合作,以什么为纽带,本文不展开讨论。仓储配送教学一定要结合领先的仓储配送企业的实际运作。
(一)理论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环节重点要解决三个问题:教师、教材与教法,将仓储配送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主要方向,一定要有具备行业经验的教师,可以走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道路。领导层的指导思想、政策的一贯性与相应的人事配套措施是关键,持之以恒,必有成效。另外,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如外校资深教师、企业高管等。
应尝试由出版社、龙头院校牵头,委托标杆企业、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仓储配送研究专家编写教材,要强调教材的实用性、领先性与职业导向性。在企业界,往往为标杆企业所认可的,其他企业也多能认可,如供应商认证,ERP、SCM培训结业证书等。
应尝试灵活多样的教法,仓储配送的实践性很强,可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讲座,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系统思考。
(二)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职教育成功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的优势所在。物流行业本身是一个发展很快的行业,提高学生实训、实习的水平,能够保持与企业需求同步,并直接影响毕业生质量。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应将实践环节的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并且要勇于探索。
实践环节的课时安排应逐步加大,直至与理论教学课时相当,并且应与理论教学对应起来,比如在仓储配送课程的理论教学结束后,应及时安排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环节。要详细安排实习、实训计划,细化考核标准,岗位实习计划最好由企业或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并应安排好专职实习教师与企业方实习教师。要争取与权威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的相关课程实行教学互认,这样在学完校内课程后,加修几门认证课程,就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降低教学成本,一定会获得学生与企业的欢迎。
具体实践环节可分为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单项实训有仓储配送方面信息技术的实训,主要包括POS系统、条码系统、电子标签及RFID系统、GPS系统,这方面比较简单,学校实训室购买相关设备即可开展,价格较高的设备可以租用合作单位的。关键是要求学生掌握设备操作技能并通过考核。
单项实训还包括仓储配送信息系统及单证的实训,学校可以仓储配送相关软件为主构建物流信息系统实训室,编制实训指导书,结合单证,让学生学会从接受订单开始到储存、补货、拣货、输配送整个过程的信息处理。
可借助实训基地设施设备进行叉车、自动分拣设施、AGV自动导引小车与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操作,并实施考核,使学生获得上岗证。
单项实训的宗旨是让学生掌握仓储配送作业各环节的操作技能,做到熟练而规范。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体现在综合实训中,可以分为校内实训与校外企业岗位实习两部分。校内一定要建立仓储配送实验室,引进物流沙盘模拟课程,模拟仓储配送企业各环节的操作与决策过程,或者直接建立仓储配送企业,开展文化产品如书籍、杂志、IT产品等的配送,服务于学生、教师及周围社区,物流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经营管理。这样的实训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除了熟练地操作外,更多地需要系统思考如计划、成本、营销、客服等问题,能够迅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业精神。
储备人才培训方案范文第2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1)
【摘 要】分析了课程地位作用、特点,以及教学对象在学历层次和文化素质、从事岗位和专业技能、管理水平相和组训能力侧重仓储基础理论教学方面的问题,对仓储管理内容进行了优化设计,侧重仓储基础理论教学。强调仓储业务管理内容,突出仓储重点管理内容。一是层次分析法提高逻辑能力、案例分析法深化管理理念、个性激励法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引导法培养思维能力、试验实作法提高动手能力、案例大作业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
关键词 仓储管理;人才培养;教学设计
《仓储管理基础》是装备保管技术专业学员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主要讲授仓储管理的规划计划、仓储业务管理和仓储专项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1 课程地位作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员系统地理解仓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知识,熟悉仓储管理具体业务,掌握仓储管理基本技能,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仓储管理问题,打牢专业基础,锻炼组织指挥和科学思维的能力。课程具有部队管理与装备技术、保障指挥与操作应用相结合的特点,教学内容与岗位任职联系紧密。
2 教学对象分析
学员为士官大专学员,经过基础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先行课学习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物理学等基础课,具备学习本课程的知识基础。但是学员对于部队仓储管理方面的认识缺乏深度,理论层次不高,知识不够全面系统。
一是学历层次和文化素质差别较大。虽然大专学员整体的学历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是,由于士官大专学员多为部队考学,有的是已经转为士官,有的是士兵,有的具备大专学历,有的只有高中学历,在学历层次上和文化素质上有一定的差别,因此知识掌握和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此外,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部队装备的科技含量也不断提高,这些都对士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大多数士官对高科技知识了解甚少,由于对新装备原理了解不够,不能更好地发挥其战斗性能,影响了新装备的训练。
二是从事岗位和专业技能存在差距。士官大专学员一般的为部队士兵考学进入军校学习,入学前从事不同的岗位,部分学员与所学专业相同或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仍存在着部分学员对所学的岗位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一些学员自身军事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弱,缺乏应有的业务知识,对新知识了解不多,对新装备操作使用不熟练,自身技能不过硬。
三是管理水平相和组训能力存在不足。部分学员入学前为士兵,缺少相应的管理经历和管理实践,加上对军事理论缺乏系统学习,对部队管理和军事业务法规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组训能力存在不足。即便有过士官经历的学员,由于资历浅,缺少组训实践,存在训练的方法单一、不灵活,讲问题现象的多,指出问题根源的少,致使组训能力在低层次循环,效率低下。
3 教学内容优化设计
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对象特点,对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既使学员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又提高其能力和素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仓储规划管理、仓储业务管理和仓储专项管理三大模块。
侧重仓储基础理论教学。仓储规划计划管理部分主要讲授仓储规划、计划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则、基本模型,属于仓储的上层规划和设计的内容,对于开拓学员视野,提高管理水平有所帮助,对具体的规划方法、原则和要求要精讲。
强调仓储业务管理内容。仓库业务管理部分包括入库、保管、搬卸装运、包装、出库、温湿度等业务活动,是本课程的重点,需要重点掌握,应结合部队管理实际,增加案例分析内容,提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一些管理的理念、原则、方法、策略和业务流程,是本课程的核心和重点,必须讲深、讲透。
突出仓储重点管理内容。仓库专项管理,包括信息管理、安全管理、战备管理、现代仓储管理等内容,内容针对性、实践性较强,应结合学员在部队工作过的实际,结合研讨式、案例式教学方法,重视实践能力和管理理念的培养,着重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要使学员通过学习后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是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精讲,伴以自学、讨论、实操和作业,针对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是层次分析法提高逻辑能力。针对仓储规划的不同层次,从顶层的仓库分布和组合、库区的布局、库房的布置、设备设施的规划、仓储计划等几个层面,逐层层展开具体内容,提高学员管理能力。
二是案例分析法深化管理理念。一方面,增加部队实际管理的图片、影像资料的内容,使学员真实感受到军事仓储管理的具体工作,增加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针对部队仓储管理中的规章制度、规范和要求,展开分析和讨论,引导学员自主思考,结合自己特点和军械仓库管理的规定,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启发学员思考不同的仓库、不同器材的管理方法的不同,专项管理的重点等。
三是个性激励法激发学习兴趣。由“千人一法”向因材施教转变,讲求教学方法的个别化,根据个体或群体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使每个学员在交流互动中,固强补弱,提高全面素质能力。结合学员在部队的不同工作经历和个人特点,结合仓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引导和安排学员进行专题和具体问题的讲解,发掘不同学员的潜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技能培养。
四是启发引导法培养思维能力。对库存控制模型、储备预测模型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引导学员自主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人数较少,适合小班授课,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由“一言堂”向“多言堂”转变。对于仓储出入库业务管理的内容,由教员讲解为主,改为增加教学互动环节,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锻炼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仓储管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是试验实作法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库区网络布线综合实验、库区防盗报警信息处理实验、自动化立体仓库控制实验,以及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实作,提高学员动手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六是案例大作业提高综合素质。根据向实战聚焦和向部队靠拢的教学要求和学员实际情况,结合学员知识和能力水平,利用学员具有岗位任职经历的情况,布置课程案例作业,2024整理设计仓储管理案例,安排学员进行案例作业答辩,提高学员综合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松林,赵湘,吴建明,等,编.军事装备管理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9:350.
[2]吴应进.新军事变革与军队信息化人才建设[J].军事经济研究,2004(8):64-67.
[3]苏海丁.军队管理人才培养浅见[J].国防大学学报:军队建设研究,2007(4):47-48.
[4]张忠福.高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管理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2(1):104-107.
[5]陆海燕.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中的误区、盲点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68-169.
储备人才培训方案范文第3篇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改善企业内部环境、提升薪酬待遇等,增强对员工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以降低人才流失带来的影响,同时还可帮助企业更快地扩张。鉴于近期房租成本、人工成本的大幅增加,众多企业已难以承受员工增加的薪酬,因此,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更是应对当前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所谓人才梯队建设,就是企业未雨绸缪地为现有人才培养接班人,当人才变动时能及时补充、顶替,避免人员波动影响日常的经营。 岗位篇
优先考虑关键岗位
要建立人才梯队,企业首先应对自身岗位进行梳理,确定关键岗位,并对其进行人才储备,以便使有效资源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关键岗位,即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一旦发生变化,将会对企业的整个经营带来巨大损害。一般而言,关键岗位要求任职者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且在内外部人才市场的供给不多,在短期内很难找到替代者。对连锁药店而言,其价值链主要集中在品类规划、采购、门店运营管理、销售这一条主线上,这些方面较为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多,对于任职者的要求相对较高,属于企业的关键岗位,须优先进行人才储备。
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
确定关键岗位之后,须通过对岗位职责和特点进行梳理,并通过对优秀任职者观察分析,制订岗位应当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为后期的人才选拔、培养提供基础。
从现代人力资源研究的结果来看,那些隐藏在“冰山”之下的、不容易被人察觉的个人动机、特质、自我认知、角色定位等因素,往往是决定一名员工优秀与否的关键,因此,能力素质模型除了要关注必备的知识、技能因素之外,更应重点关注潜藏在冰山之下的能力素质,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并逐步建立职业倾向、性格特征、求职动机等方面的测试题库,探索其它有效测试方法,作为后备人才选拔的参考依据。 人才篇
“备份”人才重在选、培、管
在后备人才方面,主要包括三部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
科学、公平选拔
人才选拔是重要环节,企业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组建选拔小组对人才进行逐层筛选,确保选出的人才具有可塑性。必要时,可邀请人力资源专家或借助外部力量参与。
这一环节应当遵循公平、公开的原则,确保优秀员工能够参与进来,保证关键岗位储备人才的总体质量。
根据岗位特点进行培养
后备人才的培养是梯队建设的关键环节。对于最终选定了的储备人才,企业应制定一套完善的培训方案,让其在短时间内基本达到相关岗位的胜任条件。可根据不同岗位特点,采取相应的培养方式:
岗位轮换:主要针对具有潜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让其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培养沟通协调及适应能力,积累多个岗位的工作经验,助其成为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包括部门内轮换、跨部门轮换。轮换应根据目的来确定方向,轮换岗位之间应当有一定的关联度。比如,采购人员可到商品管理、门店管理岗位进行轮换,但是,将采购人员到财务进行轮换的意义就不太明显。
内部兼职:在不影响自身工作的前提下,允许部分员工到别的部门进行兼职。兼职人员以学习、调研为职责,参与兼职部门具体业务的运作过程,参加部门会议,并承担相关工作任务,但不参与具体的决策活动。
在职辅导:即指定专人对其进行指导,但必须明确指导人员的责任和指导内容,双方可签订指导协议,由指导人员对后备人才进行评价,评价可作为其奖励、晋升的参考条件。企业应首先对指导人员进行培训,一般而言,指导人由相关方面的中高级人才承担。
课堂培训:这是比较常规的培训方式,主要是对专业知识培训和管理技能培训,可采取内训、外训方式。
继续教育:根据后备人才的实际需要及储备的发展方向,选派具有较高发展潜能的后备人才有针对性地选择课题参与继续教育。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一些技术难度较高或者高层管理后备人才,让其掌握先进的思想和技术,拓宽视野,提升综合能力素质。
建立成长档案
储备人才培训方案范文第4篇
二、学赛融合教学研究及应用
1.构建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
现代物流技能大赛的项目涵盖了当前物流行业仓储、运输、配送等主要操作技能的考核,参考企业实践标准设置与实践性很强。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再以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为主,而须重点培养学生的技能素养。在物流专业建设过程中,充分调研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状况,借助大赛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促进企业物流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转化为教学目标和内容,将企业标准、大赛标准和教学标准有机结合,构建高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能使学生掌握够用、有用的系统理论知识,又能具备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保证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
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校企在合作过程中实现共赢。物流技能大赛离不开物流企业的支持,物流企业作为社会窗口,最了解物流人才的需求信息。企业在提供实训基地及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学校培养物流人才提供有力保证,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储备高质量的物流人才。通过大赛,师生可以在与企业接触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了解社会中的物流。高校根据企业的要求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决策实施,一旦学生上岗,企业便作为人才质量的检验机构。利用企业的实习实训,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给出评价,企业将物流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及实际情况及时反馈学校,学校再根据反馈不断修正、完善,实现良性循环,制订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2.优化学赛融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物流技能大赛经过逐年的改进和积累,其工作任务、操作规程等与物流企业实际的主要业务已经非常接近,分为现代物流方案设计和实施两大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物流理论知识并通过方案实施可以验证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同时要求学生能熟悉应用信息系统,操作手持终端、叉车、堆高机等物流设备设施,完成出入库及配送的相关作业流程。基于此,我院在物流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时,开发或优化了与大赛相关的课程,如仓储运作实务、配送管理与运作、运输管理实务、物流储配作业优化设计与实施、物流综合实训等。在项目化课程教学中,我院根据企业实际业务需求,设计相应岗位,进行小组角色模拟的实践教学模式,严格按照企业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方案设计并完成实操,不断调整方案,进行优化,最后取得最优的方案,确保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及综合素养。
3.结合大赛项目调整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任务
物流技能大赛参与队员仅四名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比重太低。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通过学賽融合,结合大赛项目重新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以项目化教学为导向,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将技能大赛的任务分解设计成不同的能力考核项目,如出入库作业、配送作业、采购管理、信息处理、成本核算等。教师将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教授给学生,确保学生即使没有参加比赛也能熟练掌握相关的物流操作技能,既能达到大赛要求,又能胜任实际物流工作岗位要求。其次,整合主要专业课程,将交叉重复的课程内容加以合并,如《仓储运作实务》及《配送管理与运作》均涉及入库验收作业环节,在仓储课程中设计为重点项目,配送课程中便不做要求;反之,分拣、配货作业在配送课程中重点学习,这样使新的课程体系重点突出,更能体现企业职业岗位要求。最后,教师必须关注每年物流技能大赛的更新,及时将大赛的新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重点,确保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后续大赛选手的选拔。
4.学赛融合,推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物流行业实践走在理论前面,必须高度重视专业建设中实践的重要性。加强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帮助实现校内教学做赛一体化。在政府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思想引导下,各学校实训基地今年软硬件设施投资力度均大幅提高,但实训基地的建设并不是简单地投资购买设备设施,需要有一整套的实验、实训项目作支撑。现代物流技能大赛便提供了这样的平台支持。历届大赛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大赛的任务设置往往能紧密结合市场最前沿的需求。技能大赛的命题由物流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开发设计,赛场环境按照企业真实工作环境进行布局。学校在物流实训室建设过程中,设备采购、软件配备、作业流程设计、操作规范制订等都可以参照大赛组织。借助学校实训基地进行企业环境、职业角色、真实岗位仿真的实践教学,把企业工作任务和业务流程分解,按企业操作规范和要求进行实操演练。学生可以在日常学习中反复训练,熟练掌握物流设备的操作,熟悉物流流程的运作。学生进入物流企业工作基本可以做到无缝对接,略做培训即可快速上岗。
目前,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已与海澜集团、无锡顺丰速运、德邦物流、格格屋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成了多个相对稳定、深度合作的生产性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长期或短期课程的顶岗实习,由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指导、评价。校外实习基地不仅可以提供真实的作业环境及岗位,让学生完成校内实训室不能操作或操作不理想的一些项目实训。如全自动分拣设备等大型物流设备、特种设施设备的操作、物流散料装卸搬运等。还可以让学生现场接触并了解一些物流企业,包括行业龙头企业的设备设施和运营管理等,为其就业做好铺垫,在学生顶岗实习中双向互动可验证学赛融合的教学成果。
储备人才培训方案范文第5篇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组织实训内容
课程实训要坚持“工作任务导向,贴近企业”的原则来组织实训内容,结合山东省高职院校“现代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的竞赛要求,储配实训课程的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货位优化及入库作业。这个实训项目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物动量ABC分析、货物组托设计、储位的选择、编制条码。二是订单处理。该实训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订单有效性分析、客户优先权分析、库存分配、拣选单的设计和月台码放设计等。三是配送方案设计。该实训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配送线路的优化、车辆配载方案的设计和配送预案的制定等。
2.优化教师结构,增加“双师”素质
教师比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双师”素质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懂理论、高技能和高素质的学生。鉴于目前教师队伍的整体情况,我们有三种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让青年教师“走出去”,学校给教师完整的时间或者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中进行真实的生产活动操作,来锻炼教师的动手能力。二是聘请企业的技术能手到学校担任兼职实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训活动。但是,在聘请企业能手到学校兼职的时候,需要和企业协调好兼职教师的上课时间,不能够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三是,学校要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教师参加技能大赛,通过大赛的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能够利用比赛的平台和大赛的组织或者赞助企业进行交流,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专业视野,加强沟通,对平时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3.完善校内外实训条件
针对目前实训条件建设所面临的两个尴尬局面,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可以进行“校中企”模式改革,学校提供场地,建设厂房和车间,引进资金雄厚企业的设备、项目和技术,企业利用实习学生进行生产活动,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技能。学校利用有限的资源解决了学生实训的大问题,企业也利用了学校的资源扩大了生产规模,双方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双赢”。那物流专业来说,学校可以建设仓库,利用区位优势吸引快递物流企业入驻,也可以作为工科类校办企业的仓储中心。
4.开启校企共育人才模式
开展“校中企”实训模式,在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实施培养计划、共同评价人才质量,实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的目标。从而使实训课程真正基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来自于企业工作实际,形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另外,这种培养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到相应企业工作真正实现零转换,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大大提高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
5.小结
上一篇:储备土地项目征地补偿工作方案
下一篇:健美操教学设计方案(汇总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