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080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4分钟。
代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 项目化 方案 技术
从本单位资源(人力、设备、技术)、计划、成本、业务需求等方面论证该项目开展的可行性。一般由顾问公司埃充分了解和分析本单位信息化需求的情况下进行科学论证,有实力的客户单位也可以组织本单位相关人员参与后自行开展可行性论证工作。
一、项目立项
在确定项目可行后,就应该按计划启动项目。项目启动阶段非常重要,内容较多,也比较复杂,包括项目计划的制定、项目的招投标,系统开发环境与运行环境的确定与购买、项目经理的选择、项目团队的组织、项目资金的筹措等,各种合同的签订等一些列软件项目开发前的准备工作和基础性工作。项目启动完成的重要标志有:成立项目管理委员会、任命项目经理、组织项目团队、获取项目许可证、签订开发协议、准备好一切软件开发的基础环境等。项目经理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非常慎重。
有资料统计。70%的大型软件信息化没有成功的原因是管理问题。确实,在现代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信息社会,专业技术的难点已不是信息化项目考虑的头等重要的事情,而管理问题显得尤其突出,其中的原因也正是时机工作中重视技术太多、忽略管理的重要性而造成的。另外,尽量不要选择一个不懂软件技术和软件开发的纯管理学人士来领带软件团队,否则,其结果将难以想象。
除此之外,项目立项还包括方案选择、项目目标、条件准备等部分。可行性论证工作中会提出一到多种可行的方案,并进行进度、成本、资源等方面的预算,决策者将根据这些建议方案确定一种可操作的实施模式,比如是采用自主开发,还是邀请第三方机参与并签订项目合同等开展工作的总体策略与应用方案。项目目标是指项目参与的多方机构制定的总体目标、分布实施计划、控制措施、评价体系等,并报批决策者。条件准备是根据项目的总目标,落实项目团队、工作计划、资金、环境及设备等开展项目建设的必备条件。需要强调的是开展项目的团队一般包括三方,即项目协议双方与监理方。监理对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乃至成功非常重要。
二、项目组织
项目组织与团队建设是项目启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整个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参与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的单位和个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组织和成员:
(1)建设方:承担信息系统建设的集成商或软件系统的开发商,主要职责是提供解决方案、开发软件系统与必要的集成接口、实施软件系统并开展必要的咨询和培训等工作。
(2)用户方:享有系统建设成果的从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开展档案业务管理的档案工作者,包括档案馆的档案工作人员,主要任务是提出需求,检验并正确使用系统。
(3)监理方: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审视系统建设的全过程,主要职责是监督和控制整个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等综合要素,维护用户的权益、降低系统建设的风险,提高系统实施的成功率。
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是一个典型的软件工程项目,系统的建设作为一个项目来实施,需要将上面三方人员整合成一个有效的工作团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落实团队中每个角色的职责,在充分交流和沟通基础上有序地开展工作。这必然需要设立一个既懂技术、又懂档案业务、同时还擅长管理的项目经理岗位。项目经理是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管理者,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梯队。
事实上,项目经理只是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负主要责任的主持者,做完该项目,项目经理的使命就结束了,并不拥有什么管理特权。可能在某一信息系统项目中,曾担任项目经理的个人在新的项目中则是一名普通的系统分析员,这就是项目管理中团队管理的重要理念,也就是现代化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用人思路。
三、系统规划
系统规划是项目工作的前瞻性、全局性和关键性的第一步,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高层行政管理人员及高层信息管理人员是系统规划的主要成员,其任务是确定系统实施的目标、系统体系结构、系统实施方案和实施过程的资源计划,因此,参与系统规划的人员对档案业务、现代化管理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的理解、认识和熟悉程度,以及他们的开创精神与务实态度是有效开展系统规划的基础。系统规划阶段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组织与团队的构成、系统实施的进度计划、资金分配方案、工作内容、信息系统部署方案及实施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同时还包括系统实施过程中人力资源、行政管理、技术支持的协同以及对项目实施过程的风险预测等。
四、系统研制
系统开发是系统建设的核心工作,信息技术含量较高,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由承担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软件供应商来完成,档案馆的业务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提出模板系统的需求,档案馆的技术支持人员则在业务工作者与开放人员之间架起沟通与交流的渠道,了解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并协助解决。对于选用商品化软件系统来进行系统实施的档案馆而言,除了需要进行二次开发外,一般在系统建设额过程中不需要过多参与系统开发的工作,直接使用线程的软件进行实施即可。系统开发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编码、系统自测试等几个重要的环节,并通过不断的完善与改进,逐渐逼近目标系统。
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系统规划、系统开发和系统实施的重要依据,主要任务是完成用户对模板软件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理解、认识、定义和期望。
2、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基于需求分析的工作成果,对系统做深层次的分析,从而得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系统实现方案,使整个项目在逻辑上和物理上能够得以实现。
3、系统编码。在完成系统分析和设计工作之后,信息系统的运行结构、功能结构、模块结构和接口定义、数据组成和数据结构已基本确定,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系统设定的结果翻译成某称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即程序员开展的代码编写的具体工作。
4、系统自测试。测试是对目标系统的正确性、科学性以及达到模板系统的逼近程度而进行的检查和验证工作,开发人员进行系统自测试的目标是为了尽可能早地发现并修改系统设计和系统编码中存在的错误。除上述计划步骤之外,还有系统实施、系统验收、系统评价几个程序的实施,共同构成整个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
代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政府投资;代建制;园林工程
1 代建制的定义
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社会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进行投资管理和建设实施,项目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的制度。代建期间,代建单位按照合同约定代行项目建设投资主体职责。
2 代建制的实质意义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代建制的实质意义
(1)代建单位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产生,能够降低政府投资项目总体成本,体现了市场竞争意识。
(2)代建制通过高度专业化的代建单位代替投资单位来行使项目建设实施的组织管理职责,保证了项目建设质量,防止了超规模、超概算,提高了政府投资效益。
(3)代建制使决策权和管理权相分离,又互相制衡,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政府投资项目中的不廉政和腐败行为,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反腐倡廉工作带来一定的好处。
2.2 代建制在园林绿化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1)目前,由于代建制只是在园林系统内被默认的资质,在社会上无法立足,市场上很多代建招标项目都无法参与,只能承接园林系统领域的工程项目,代建市场的市场化不够,且代表业主的主体并不明确,而业主又是工程管理的主体和核心,所以经常会造成由于业主的盲目指挥导致工程投资失控。
(2)民众园林绿化意识普遍不高。特别是在社区绿化代建项目中,经常出现居民利用各种方式侵占绿地的行为,阻挡社区绿化种植,损坏已栽植的植物,认为的砍伐树木等损坏绿化成果的行为屡禁不止,甚至施工队与居民之间发生激烈冲突。
(3)代建制企业的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综合协调管理能力较弱,人员组织结构不合理,考核机制也尚不健全,缺少专门培训机构。
3 针对代建制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案
为了促进园林绿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健康发展,规范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从项目前期、建设期、资金拨付、竣工验收、移交至项目终审的全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建设工程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本文仅以园林绿化工程代建制为切入点论述,具体在项目实施阶段可采取如下方案:
3.1 加强园林绿化法制建设
目前园林绿化建设中城市绿化规划难以实施,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管理不力等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园林绿化的法制建设,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惩处破坏园林绿化行为,依法维护和巩固城市绿化成果。
3.2 提高全体社会成员对城市园林绿化环境效益的认识
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城市绿化管理的浓厚氛围,通过宣传、教育,有效地调动全民参与绿化的积极性。广大公众要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园林绿化管理当中来,要做到城市园林绿化人人有责,要树立全民绿化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绿化意识和创建意识,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培养全社会爱护共同生存环境的自觉意识,树立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观点,形成全社会自觉爱护环境的良好公德。
3.3 加强对实施代建制工程档案管理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是新形势下园林发展的需要,提高工作水平将进一步推动园林事业健康发展。代建制企业应设置专门的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及必要的保管设施,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确保实施代建制的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3.4 应实行相应的奖惩机制
应采取适当激励机制来提高代建单位工作积极性,如工程包干有节余,代建单位可分成,其中市政府投资节余部分可有适当比例由代建单位留成。如决算投资超过包干基数,超过部分由建设单位和代建单位各承担相应比例费用。但因代建单位原因,造成工期拖延的予以罚款。
3.5 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培养
代建制企业的发展需要具有综合管理及协调能力较强,知识面广,尤其是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代建制企业应有完整的培训计划,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4 结语
代建制是我国建设投资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针对政府投资项目建立的一种建设管理模式。虽然推行园林工程代建制的过程中制度在不断健全,但是仍有不足,需要我们在结合园林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园林工程代建制的特点和方向,规范园林代建管理程序,通过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培养良好的代建队伍,从而创造一个健康、公平、竞争的代建市场。
代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一、意义和目标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规划,以土地整理项目为载体,以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抓手,在一定区域内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建成较大面积的连片高标准农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向规模经营转变,促进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现代农业,实现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总的目标是,通过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每年建成高标准农田5万亩,增加耕地面积3000亩。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为出发点,与土地整理特别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结合,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结合,与农村住宅置换安置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结合,通过实施万顷良田工程建设,着力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村“三集中”,转变农村发展方式,全力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升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实现耕地资源、建设用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市场资源集聚。
三、基本原则
开展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应在耕地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不增加、农民利益不损害的前提下进行。
(一)科学规划,城乡统筹。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方案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等相衔接,实现城乡用地结构调整和用地布局优化。
(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市(县)、区政府统一组织,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积极探索企业化运作和市场化经营路子,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
(三)规范操作,稳步推进。坚持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加强对农村住宅置换安置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民就业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等问题进行探索研究,试点先行,逐步推开。
(四)突出重点,连片整理。以建成大面积连片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确保建设工程实施后,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实行规模化生产,发展现代化农业。
(五)依法维权,农民自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依法组织和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切实维护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办事,阳光操作。
四、申报条件
(一)工程项目区总面积1000公顷以上、分片面积300公顷以上。工程项目区总面积达不到1000公顷的,可适当缩小,但不得少于500公顷,分片面积不得小于200公顷;
(二)镇、村积极支持,具有与工程建设相适应的政府财政或社会化资源配套能力;
(三)征得工程项目区内集体经济组织70%以上成员同意;
(四)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规划;
(五)工程项目区土地权属清晰、无争议。
五、方案编制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方案编制可参照省以上投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编制。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工程项目区规模与范围;
(二)土地利用现状(以最新地籍资料为准)与权属及人口等基本情况;
(三)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四)拆迁补偿和迁建方案;
(五)农业人口安置方案;
(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平衡方案;
(七)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八)资金预算与筹措方案;
(九)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案;
(十)工程实施时序安排;
(十一)综合效益评价;
(十二)工程项目区现状图与规划图。
六、操作程序
(一)编制方案。市(县)、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专项方案。工程项目区建设最长不得超过3年,方案应明确分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工程建设具体实施时序安排。方案在工程项目区内进行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二)项目审批。项目区总面积1000公顷以上、分片面积300公顷以上的,市政府组织专家论证后出具初审意见,报省国土资源厅立项。项目区总面积1000公顷以下、分片面积200公顷以上的,由市级立项,市国土资源、财政局组织专家论证后报市政府审批。
(三)项目实施。市(县)、区政府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和市政府批准的建设工程方案、年度实施计划以及下达的资金安排,进行工程项目设计预算,具体实施工程项目区土地整理、城镇集中安置区建设等工作。
(四)检查验收。市国土资源、财政局会同2024部门对建设工程适时组织督查并通报。工程全部完工后,由项目所在地政府编制项目竣工图,并申请验收。市国土资源、财政局组织对照工程方案和设计预算进行初验,报省国土资源厅验收。
七、相关政策
(一)建设工程项目区内的土地整理,符合省级立项要求的,申报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项目区土地整理资金由省全额拨付;达不到省级立项要求的由市级立项,参照市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2024政策管理,资金由市和各市(县)、区两级共同投资。
(二)建设工程项目区内的建设用地整理,享受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申请省优先安排挂钩周转指标。对工程中建设用地整理增加的耕地和农用地指标,可等面积置换优先用于农民安置房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剩余指标可用于城镇建设。
(三)建设工程项目区内经合法批准的建设用地,因城乡规划调整或其他客观原因造成“批而未用”的,可参照《2024调整盘活批而未用土地的意见》(省国土资发〔*〕242号)的规定进行调整盘活。
(四)建设工程项目区内被搬迁农户,依照当地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予以补偿,其安置、土地承包经营权处置及社保待遇按市农村住宅置换安置房政策规定执行。
(五)建设工程项目区内农民宅基地等建设用地整理建成耕地或其它农用地的,在项目资金到位的基础上,市政府每年按实际通过验收面积落实相关奖励政策,以奖代补。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县)、区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由政府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负责审核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年度实施方案,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制订相关政策,跟踪工作情况,评估工作成效,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协调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措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具体工作。
代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本市中心城区以外的县城、城镇、独立工矿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各类建设项目(包括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农村聚居点建设项目、旧场镇改造、林盘聚居点整治建设项目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和其他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二条
为了加强全市农村地区住房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的管理,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土地登记办法》等法律、法规的2024规定,结合我市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
市级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全市农村规划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区(市)县相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农村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工程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
镇(乡)政府负责本区域内单体建筑三层以下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
农村村民委员会负责对本村区域内规划建设实施社会监督。
第四条(管理原则)
农村地区规划建设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省地”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的原则,满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技术导则》、《*市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技术导则》、《*市川西林盘保护整治建设技术导则》、《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设计技术导则》、《*市村镇居民自建房工程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等技术标准。
第五条(社会监督)
充分发挥农村村民委员会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各级建设管理部门或镇(乡)政府对农村村民委员会或群众的举报均应按职责和法定程序查处。
第六条(项目业主)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聚集户数平坝地区50户以上、丘区和山区15户以上的农村居住区[点])建设的项目业主可以是项目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及其居住区建设的部门、机构、经济实体,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共同成立的合作组织。
第七条(实施方案编制)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应当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由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项目业主会同项目所在镇(乡)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和产业发展方向组织编制。方案应载明以下内容:建设方式、用地规模、取得建设用地的方式、原宅基地规模及复垦整理方案、集中居住农民的户数及人数;分期建设计划、配套设施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投资来源、实施单位等。
第八条(实施方案审议)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后,由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项目业主报区(市)县政府审议。
第九条(项目选址)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实施方案、其他建设项目可行性方案经审查同意后,应按照《*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的要求进行选址。
第十条(规划方案设计)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选址确定后,由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业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编制农村集中居住区(点)规划设计方案。规划设计方案应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包括各项设施配套、建筑形态和户型以及立面效果图等)。
其他建设项目选址确定后,由项目业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编制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第十一条(村民审议)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规划设计方案编制过程中,应当充分征求村民意见。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完成后,应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审议,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讨论同意后,上报县级规划管理部门审查。
第十二条(规划审批公告)
县级规划管理部门组织对农村集中居住区(点)规划设计方案、其他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审查,符合镇(乡)总体规划或村规划的应及时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不符合要求或审查后要求方案进行重大修改的,应按审查意见修改。修改后的方案应重新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讨论同意。
经批准的各种新农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在当地村委会公告。
第十三条(用地许可)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各类建设项目均应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业主持经审查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及实施方案等文件、材料,向项目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用地,符合条件的,核发《建设用地意见书》。
其他建设项目由项目业主持经审查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及可行性方案等文件、材料,向项目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申请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符合条件的,核发《建设用地意见书》。
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项目报建方式)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可按照建设规划和项目计划分期实施,各分期工程可作为独立项目报建。社区内配套的基础设施和独立公共配套设施项目,以及其他建设项目,可根据项目规模和性质按相关规定单独报建。
第十五条(建筑设计审查和备案)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其他建筑工程项目应办理建设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审查。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工程,项目业主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建设工程勘察和施工图设计,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技术审查。
“统规统建”的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和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工程,项目业主持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报告及相关资料,向县级建设管理部门办理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行政性审查和备案。
三层以下的低层建筑,可按照建设规划选用经审定的农村住宅通用图、标准图,并委托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深化施工图设计。
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备案,应按《*市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方案》要求实行并联审查。
第十六条(施工许可)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项目应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手续后方可动工建设。
“统规统建”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和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工程,在办理了质量、安监备案后,项目业主持质量、安监备案表和《建设用地意见书》、《规划审查意见》等文件、材料向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申请施工许可证。
“原址自建”和“统规自建”的农民建房工程及单体建筑三层以下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工程,建设业主应向镇(乡)政府提出开工申请,经审查同意后,由镇(乡)政府出具开工通知书,方可动工建设。镇(乡)政府可提请区(市)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协助对勘察、设计、施工条件、施工单位(或技术工匠)的资格和施工组织予以审查。
第十七条(质量安全责任)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依法承担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责任和义务。施工单位或工匠在与业主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时,要同时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书。
第十八条(质量安全行政监督)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其他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工程质量,由批准开工的机关负责组织监督检查。
“统规统建”的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和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的工程项目,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技术规范执行,由县级建设管理部门直接负责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
“统规自建”和“原址自建”的农民建房工程及单体建筑三层以下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工程,由镇(乡)政府负责质量监督检查。县级建设管理部门应指派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协管员,协助乡镇政府进行技术服务和技术监督。
第十九条(质量安全社会监督)
由镇(乡)政府牵头,建立村级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的社会监督制度。农村村民委员会可在村组选聘有责任心和具有一定施工技术常识的农民为农村建设质量安全义务监督员,受农村村民委员会的委托,进行巡查监督,对巡查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所委托的农村基层组织或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十条(竣工验收)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完工后应办理竣工验收备案。
“统规统建”的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和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工程项目,由项目业主组织竣工验收,验收合格的向区(市)县建设部门办理竣工备案。
“统规自建”和“原址自建”的农民建房工程及单体建筑三层以下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工程,由业主组织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需进行综合竣工验收的,应按《*市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方案》要求实行并联审查。
第二十一条(报建收费)
农民住宅和居住社区配套的设施建设项目,不得收取报建费。其他建设项目,业主应按当地的相关规定缴纳市政设施配套费。
第二十二条(解释机关)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代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
***县2011年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优质鱼产业项目,经***省财政厅、省海洋渔业厅批复后,***县根据省海洋渔业厅《2024编报2011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优质鱼产业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委托***市水利设计院编制了《2011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优质鱼产业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省海洋渔业厅于2011年11月11日以鲁渔[2011]123号文对《2011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优质鱼产业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批复。项目批复总投资3779.48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补助资金600万元,市级配套120万元,县级配套400万元,企业自筹2659.48万元。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新建工厂化流水养殖池402个,静水面13.5万平方米,工厂化养殖车间3500平方米,硬化地面3000平方米,育苗池,200平方米,孵化缸400个,进排水12000米,进排水阀300个,输气钢管7000米,输气软管9600米,沥青主干道1390米,碎石硬化生产路3100米,架设输电线路1200米,厂区电缆5600米,道路照明设备40台套,看护房1200平方米,配电室等设施1070平方米,绿化21000平方米,围墙2290米及其他设施设备。实施时间为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
二、主要做法
***市渔业局会同市财政局及时进行督导,确保项目实施县严格按照省厅批复的方案进行实施。项目县实施单位***县水利局及时向县政府领导汇报了项目的建设内容及批复要求,县政府成立了优质鱼产业项目领导小组,确定该项目由县财政局和县水利局组织实施。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到目前项目区已完成土地流转380亩,县国土局为该项目办理了土地使用手续;委托***大学编制了环评报告,县环保局对环评报告进行了批复。2011年12月26日委托***衡天咨询有限公司发布招标公告,于1月10日进行了项目公开招投标,对中标企业进行了公示。县水利局与施工企业签订了施工合同,现已全面开工建设。我们将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方案批复的内容组织项目建设,保证在7月底前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项目建成后,将发展鲟鱼、河鲈、狗鱼、哲罗鲑等品种的标准化养殖生产,预计总产鱼1300吨,产值4600万元,增加群众收入2200万元。通过对该项目标准化高效渔业技术的应用,一方面项目区与辛集镇万亩无公害大棚蔬菜的结合,可以大大优化项目区渔业生态环境,实现养殖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可有效带动沂河、汶河两岸的群众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优质鱼类10万亩,安排农村劳动力2万人,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该项目开展的“循环水多级净化”和“一水多用”生态养殖模式,可减少杂草、病虫的滋生,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养殖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以案促改工作方案(推荐1篇)
下一篇:代建工程管理方案(整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