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635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6分钟。
产业供应链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发展;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5 文献标识码: A
一、第四方物流的概述
1.第四方物流概念的提出
在当今物流链中,买卖货物双方为第一、第二方,物流公司被称为第三方,而向前三方提供供应链管理、物流咨询等系统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企业叫“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4PL)这一概念最初仅是在1996年由埃森哲咨询公司(Anderson Consulting)在《战略供应链联盟》一书中首次阐述并作为专有的服务商标进行了注册。该公司认为:“第四方物流就是一个供应链的整合者及协调者,管理组织本身与其他互补所有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来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4PL经营者基于整个供应链过程来考虑问题,扮演着协调人的角色:它一方面与客户协调,与客户共同管理资源、计划和控制生产,设计全程物流方案;另一方面与各分包商协调,组织完成实际物流活动。因此,4PL提供的是一种全面的物流解决方案,与客户建立的是长期、稳固的伙伴关系。
2.第四方物流的特点
(1)第四方物流的特点之一是其提供了一个综合性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有效地适应需方多样化和复杂的需求,集中所有的资源为客户完善地解决问题,因此对于传统以功能性为主,如运输、配送、加工等外包的第三方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提升。综合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包括:
①应链再造。供应链的参与者将供应链规划与实施同步进行,或利用独立的供应链管理的传统模式,将商贸战略与供应链战略连成一线,创造性地重新设计了参与者之间的供应链,使之达到一体化标准。
②功能转化。主要是销售和操作规划、配送管理、物资采购、客户响应以及供应链技术等,通过战略调整、流程再造、整体性改变管理和技术,使客户间的供应链运作一体化,提供技术、仓储和运输服务的最佳组合。
③业务流程再造。第四方将客户与供应商信息和技术系统一体化,把人的因素和业务规范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供应链规划和业务流程能够有效地贯彻实施。
④实施第四方物流,开展多功能、多流程的供应链管理,为供应链功能或流程提供完整的服务。
(2)第四方物流的特点之二是通过影响整个供应链来获得价值,为客户带来的利益包括:
①利润增长。第四方物流的利润增长将取决于服务质量的提高、实用性的增加和物流成本的降低。由于第四方物流关注的是整条供应链,而非第三方中仓储或运输单方面的效益,因此其为客户及自身带来的综合效益会出现惊人的进展。
②运营成本降低。即通过整条供应链外包功能达到提高运作效率、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流程一体化、供应链规划的改善和实施将使运营成本和产品销售成本降低。
③工作成本降低。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的管理流程和标准化管理,使存货和现金流转次数减少,工作成本大幅度降低,目前很多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正采取这种流程或是信息化改善的步骤,通过与出色的服务提供商联盟来提高他们的技能。
④提高资产利用率。客户通过第四方物流减少了固定资产占用和提高了资产利用率,使得客户通过投资研究设计、产品开发、销售与市场拓展等获得经济效益的提高。第四方物流的出现能否解决我国“物流瓶颈”问题,在我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二、目前我国第四方物流发展状况和制约因素
1.第四方物流在我国实施的意义
在当今的供应链环境中,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物流服务质量、服务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物流服务商从具体的运输管理协调和供应链管理上升到对整个物流供应链的整合优化和供应链方案的再造设计,建立社会化、现代化、一体化的物流模式已成为解决我国物流瓶颈的关键因素。第四方物流能够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推动物流业向规模化、社会化、网络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可以实现快速度、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运送服务;能够解决在合作关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合作双方能够彼此间信任;能解决整个社会物流的主要问题,使整个社会物流资源得以整合。可以看出第四方物流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其可提供“一站式”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这一点是传统物流企业所不具备的。因此我国发展第四方物流不仅对于形成第四方物流市场有推动作用,而且对于整合传统物流企业资源及指导传统物流企业的转型都有重要的意义。
2.我国第四方物流发展现状
目前构成我国物流市场竞争主体的主要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总体来说,随着供应链不断向纵深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面对客户复杂的物流需求显得力不从心,需要有专门的物流企业针对供应链活动提出完整而有效的方案。第四方物流企业就充当了这一角色。据中国仓储协会对全国450家大中型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75%的企业将会选择新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并把自己的所有综合物流业务外包给这些物流企业。
我国目前物流市场中的第四方物流企业为数甚少,于2002年11月28日成立的广州安得供应链技术有限公司为东泽电器提供从供应商到经销商、从经销商到单一客户的一整套涉及货物运输、仓储、货物跟踪等全流程的解决方案,是国内第一家第四方物流企业;2002 年12月,海尔集团物流有限公司与寰宇空港物流签订北京首都机场的物流合作项目协议,也标志着海尔物流己进入第四方物流领域;亚洲物流(天津)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网络物流服务商;共和快捷也成为北京地区首屈一指的第四方物流企业。
3.制约我国第四方物流发展的因素
(1)第四方物流在中国的市场需求不足。如果说第三方物流是对供应链部分功能的整合,那么第四方物流则是对整个供应链的整合,其产生必须以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目前国内物流产业尚不成熟,大部分物流企业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对物流效率缺乏重视,第三方物流产业还远远未达到高度发达,在这样的前提下,要发展第四方物流,显然存在着先天不足的障碍。
(2)缺乏客户的认可和信任。第四方物流服务就是要管理他人的资产、他人的网络,既要为客户设计一个价位合理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价位的基础上,从承运人和配送商那里为客户争取到一个面面俱到的协议。如果在这些具体的运作环节中,无法实现对客户的承诺,将失去客户的信任。
(3)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差
设施和装备对第四方物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其整合多方资源的一个必需的硬件。而我国在这方面做的相当不够,一是基础设施在质和量上都不够,且建设布局不合理;二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三是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四是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4)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滞后。具体拿TT技术服务提供商这个环节来说,4PL的实施离不开其所提供的全面供应链及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此系统必须与客户现有的商业物流服务平台进行无缝衔接,才能实现供应链上所有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共享,达到资源整合的目标。第四方物流企业往往有自己一定的技术实力,但不可避免的还是要依靠电信、呼叫中心等技术力量强大的服务商。从竞争优势的角度看二者的核心能力在于提供的服务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信息技术提供商也可能成为第四方物流的潜在竞争对手,而且由于它们自身的独特的技术能力和其擅长的模仿能力,难免不保证技术服务商也进入这个领域。
(5)人才的匾乏。4PL的管理咨询专家要具备综合的物流咨询能力,不仅要具备物流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还要具备人力资源管理、技术集成等全方位的知识和能力。
三、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对策
1.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第四方物流发展作铺垫。因为第四方物流首先是通过第三方物流整合社会资源的基础上再进行整合,只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才有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比较分散,既有改制后的大型物资集团,又有生产企业延伸供应链而形成分管专业化物流公司,还有外商和民营企业,为满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现代物流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大型企业集团,这样既可以在不增加资本投入的情况下,提高物流业的效益,又可以为协作企业创造“第三方利润源”。
2.促进物流信息化的进程,加速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的融合,建立全国性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我国目前正在推进信息化进程,同时物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重要的地位,把当前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结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就是培育第四方物流,建立全国物流行业的公共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形式整合物流企业(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源,使我国物流产业真正有质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
3.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做好物流基础建设、产业服务、规范工作。政府转变其管理职能,搞好物流基础建设、产业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在物流产业政策上,应重点放在物流基础建设、产业服务、规范工作等方面。由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因此应建立以政府资金为主导,引导外资、民间资金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投资体系,并借鉴国外的经验,改革物流设施投资的纯现金回报制度,让物流企业低成本运作,适当时候可以发行物流建设债券,或者放宽科技含量高的物流公司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条件,为物流建设筹资。
4.规范行业标准,优化市场秩序。第四方物流对整合社会资源、提升物流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发展第四方物流应该是政府重点发展的对象,在物流产业政策上,要重点投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网上物流信息和商务活动,做好物流规范工作,如建立商品条形码标准,鼓励物流企业技术创新等,给物流产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5.加强培养专业物流人才,提升物流产业水平。我国物流人才和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我国物流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目前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匮乏,因没有对物流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而使其利用率低下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
作者单位:泰山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资料:
[1]陈建清,刘文煌,张安廷.第四方物流现状及决策支持初探[J].企业管理,2002,9:48-50.
产业供应链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汽车行业的即时制JIT(Just inTime)供应链在日本福岛海啸来袭之时危机凸显。为此,行业已开始着手努力打造新的兼具精益和有弹性的混合供应链模式。
2011 年,日本福岛海啸和核电厂危机震动了国际供应链网络,特别是对汽车制造商而言。当时的全球汽车行业已经是疲于奔波,一方面忙于处理欧元区债务危机,另一方面日本本身就是汽车制造的巨无霸,一小点波动就会造成巨大的蝴蝶效应。
当时丰田的制造业务受到严重影响。其一些主要供应商也受到严重破坏,包括日本半导体制造商Renesas 公司,该公司为丰田提供应用于新汽车的大约40%的芯片控制器。Renesas 采用的也是即时制JIT(Just in Time)操作,它每隔六分钟就通过即时配送(零库存)系统向丰田供应链交货。但当时,Renesas 在日本只有一家工厂生产芯片。当那家工厂由于海啸等因素造成供应捉襟见肘的现象后,在世界各地汽车制造公司都感受到了“唇亡齿寒”的危机。有报告说,海啸造成丰田公司近35 亿美金的损失,当年不再居世界上第一的汽车制造商的地位。
JIT 模式:既是高效的,也是脆弱的
丰田公司一直称霸全球市场,其中至关重要的制胜因素是精益供应链和即时制JIT 生产。汽车行业的JIT 商业模式和超级精益、高度相互依存的供应链是非常高效的,但它们也是非常脆弱的——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可能造成大规模的破坏。简单地说,传统的JIT 供应链并不具有弹性,其结果是,累积的风险越来越高。为此汽车行业和供应链合作伙伴已开始着手努力修改业务模式:希望将其供应链打造成兼具精益和有弹性的。这种模式保留JIT 和精益制造的原则,但添加了在控制之中的冗余和应急选项来提高适应力和保护力。
想要了解这种新的汽车行业供应链,我们需要看一下当前的行业市场动态。三个主要的趋势正在改变这个行业。
一是全球经济增长和新兴市场正在改变一切。尽管欧洲市场受债务危机的影响依然持续,但受益于油价的不断下滑,全球汽车产量预计会不断达到创纪录水平,其中新兴市场推动了增长,为全球汽车产量立下汗马功劳。
二是企业在想方设法接近客户。例如现在汽车供应链进入了传统汽车圈以外的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全球出现了基于共同平台的巨型工厂——这将提高生产能力同时减少建立新工厂的需要。
三是无情的成本压力。物流费用通常相当于汽车制造收入的5% 到10%,为了更具竞争力,企业必须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并提高市场占有率。汽车制造商正大量投资于新兴市场建设大型工厂。
这种混合供应链模式的演变仍在进行之中。汽车公司正在重新平衡其供应链,打造精心管理下的供应链波动。目标是建立一个可以解决系统性波动的供应链,当外界因素不可靠不可控时,自己依然能够稳坐钓鱼台。汽车行业新的有弹性供应链确认:需要集体式的而不是顺序式的风险管理;促进大家生存所必需的协作,建立在真正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基础上的灵活性和应急能力,创建交付待命模式。
其中强调的是“弹性”供应链——核心运作模式保持不变,但是增强中断后恢复核心运作的能力。
混合供应链之特点
建设一个既精益又具有弹性的供应链是指创建混合模式——有效地利用冗余、应急和能力来平衡降低成本的需求。这是不容易完成的任务,解决方案依赖于多个变量与不同的客户、地理位置和服务提供商。
在汽车行业,下列属性正在成为此精益并弹性混合供应链的特点:
1. 需要全球范围内灵活执
行。汽车行业供应链需要支持一个新的足迹遍布全球的敏捷性物流体系。这时有部分第三方物流(3PL) 提供商能够支持汽车工业在马上通知的情况下,迅速“换挡”,不会造成熄火。如今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公司依赖于3PL负责日常执行供应链,主要业务板块包括:敏捷和自适应的供应链执行;供应链事件减灾和应急解决方案;全球供应链专业知识和关系;端到端的供应链透明度;一致可靠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运输和交付;建立持续改进的成本管理;实施供应链的最佳做法;供应链风险评估和管理等等。
2. 弹性供应链必须具备的特征之一就是——应急规划。不可能为每个特定的自然灾难或各类外界影响因素制定每一个供应链事件计划,但企业可以围绕供应链缺陷的类型制定应急计划。若要生成这些应急解决方案,最佳实践是 3PL 执行广泛的假设分析方案,通过建模和情景模拟研究广泛的事件和情况。使用这种建模应用场景,3PL 可以测试不同的解决方案,面向特定的汽车公司关注什么能够发挥作用,研究如何最佳应对,尽量减少影响。
3. 建立实时、多层的可见性。没有准确实时供应链的信息,供应链弹性能力是不可能建立的。可见性减少了不确定性,并使企业能够实现需求驱动的供应链,它还会通过上游和下游共享信息降低供应链风险。全球最佳的3PL 的供应链软件解决方案能够提供旨在不断监测供应链的各项条件的可视性。比如给定的供应链缺陷如何影响汽车公司的成本,以及备用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成本是多少,这些都可以计算该费用是如何影响该汽车公司的整体供应链成本结构。然后3PL采用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4. 建设创新性的合作伙伴。在汽车行业,弹性供应链的管理基于伙伴关系,这些不是买卖方供应商事务性的关系。它们更像是一段婚姻,只有美满才会幸福。光靠挤压供应链服务供应商的价格,这种老方法不会支持制造商实现他们的目标。相反,应该更多关注建立伙伴关系,制定创新持续改善计划。这种伙伴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于企业全面风险价值的相互理解。3PL和汽车制造公司可以评估供应链风险中哪些值处于最大风险,一旦组织的能力被毁,它如何“起死回生”。他们合作确定哪些市场、产品或服务将会第一专注,应如何塑造供应链网络以支持该公司的优先事项。
产业供应链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 一、供应链管理与房地产供应链成本
???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简称SCM)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最小而把上下游企业(组织)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的管理方法。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中不难发现,出于对成本的考量,无疑是供应链管理的出发点和实质。
??? (二)房地产供应链成本。广大房地产企业实务中,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项目主要包括项目开发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项目开发成本包括六大项: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建筑安装工程费、配套设施费以及开发间接费用。房地产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 在供应链思想下,房地产企业上述所有成本费用在由上下游所组成的业务链条中则以供应链成本的形态存在,并可以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来加以管理和控制。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供应链成本的构成和形态取决于具体房地产开发企业供应链的具体结构。
??? 二、X房地产开发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 (一)土地征用环节。X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做征地方案可行性论证时,仅仅从静态上基于对各项成本及预计商品房售价来测算整个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而缺乏对项目后续各环节实际运作的全面考量。比如该公司早在一年前就缴纳了M市一块土地的转让金,但由于土地手续迟迟办理不到位,导致项目计划严重拖延,仅占用的土地转让金资金利息一年就400多万元,这无形中增加了该项目的整体成本。
??? (二)设计环节。X房地产开发公司在设计环节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1、设计人员由于专业素质及经济意识的欠缺,产品设计缺陷及后续设计变更较多,造成后期窝工、返工和工期延误等。
??? 2、设计手段较落后,工程造价和设计方案缺乏有效结合,导致工程造价控制不力。
??? (三)政府报建环节。X房地产开发公司在该环节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项政府报建手续进展缓慢,从而严重延误后续各环节,尤其是导致项目预售时间推迟,这样一方面大额土地款占用资金,另一方面预售款回笼时间推后又变相地增加了资金的机会成本。
??? (四)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环节
??? 1、在进行设计招标时过分依赖绝对低价选择中标单位,结果日后经常导致索赔、变更及质量问题。
??? 2、没有确定一批具有战略合作关系的供应商,导致在施工及材料的质量和价格方面控制力不强。
??? 3、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的管理较盲目,比如变更程序及决策机制不完善。
??? (五)销售环节。X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的销售由本公司成立的营销团队来进行,该环节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有:
??? 1、销售与工程施工节奏不一致,导致存货过大,造成大量资金占用成本。
??? 2、各项销售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较随意,销售礼品等管理较混乱。
??? (六)物业管理环节。X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物业管理由其下属物业公司来管理,该环节常常由于前期物业质量存在设计、施工等质量问题,从而导致业主索赔、拖欠物业费,物业与开发商扯皮现象以及其他后续成本的追加,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公司的品牌形象受到了损坏。
??? 三、X房地产开发公司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构建
??? (一)X房地产开发公司供应链结构。X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供应链成本划分为上游成本、房地产公司内部成本和下游成本。具体结构见图1:X房地产开发公司供应链结构模型。(图1)结合X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项目组织结构,其供应链中的上游成本包括土地征用费和拆迁补偿费,政府综合报建费用、规划设计费等;开发商内部成本包括基础设施费、建筑安装工程费、配套设施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不可预见费等;下游成本包括销售费用、前期物业管理费、保修期内维修费用等。
??? (二)X房地产开发公司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构建。针对上述X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入供应链的思想,建立从前期土地取得,到物业销售及物业管理各环节的供应链成本体系,从而达到在时间、成本、质量等方面为业主提供综合性价比最佳的产品与服务。
??? 1、土地征用环节成本控制。经分析,X房地产开发公司土地成本占项目开发成本比例约为15%左右,可见土地征用环节的成本控制非常重要。但由于土地通常走的是“招拍挂”形式,地价的可控性较差。因此,该环节的土地控制重点应放在控制土地闲置资金占用成本上面,具体要考虑:
??? (1)在做土地征用可行性方案论证时,系统论证从土地取得到最终物业实现销售整个供应链的时间,减少土地款占用的资金利息成本。
??? (2)运用价值工程等技术手段,提高土地使用效益,降低单位建筑面积分摊的土地成本。
??? (3)规避土地闲置费的缴纳。
??? 2、设计环节成本控制。根据2024资料分析,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为65%,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为25%~35%。而施工阶段对造价的影响一般仅为5%~12%,这表明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建安工程费控制的关键。加强设计阶成本控制要做到如下几点:
??? (1)提高设计人员素质,加强设计人员经济意识。
??? (2)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设计方案招标、方案竞赛,可以对同一个工程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并应用价值工程最优方案。
??? (3)引入目标成本理论,推行限额设计。也就是在保证工程实体功能的前提下按分解的目标成本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变更,保证项目成本及分解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不被突破。
??? (4)运用价值工程的原理,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推行工程造价和设计方案相结合的设计招标,在保证项目市场定位和品质的同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 (5)提高设计质量,减少或避免施工时的变更造成的浪费以及由此造成的窝工、返工和工期延误。在此特别说明的是,让后期物业管理部门介入招标阶段同样可以防范后期物业管理阶段相当一部分质量成本的发生。
??? (6)推行产品标准化,以此减少开发新产品的研发等投入成本。
??? 3、政府报建环节成本控制。该环节的成本控制要点是加紧办理项目“五证”,及早进入项目预售回笼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 4、融资活动成本控制。不同的融资渠道,其利率水平差异较大,分析X房地产开发公司现有的几种不同的融资渠道,利率水平由低到高分别是银行项目开发贷款、个人委托贷款、第三方公司拆借、集团公司内部拆借款、股权合作等。这样,公司在安排融资方案时,就可以优先考虑利率水平较低的融资模式。另外,在此基础上,还要权衡不同融资模式的风险水平高低,对成本和风险加以平衡,设计公司最佳融资结构。
??? 5、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环节成本控制
??? (1)招标阶段坚持“合理低价”原则。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与合理低价中标,做好资格预审,选择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参与投标,在此基础上采取合理低价中标,以避免投标方以低于成本价进行恶意竞争。同设计阶段一样,让后期物业管理部门介入招标阶段同样可以防范后期物业管理阶段相当一部分质量成本的发生。
??? (2)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建立工程变更的相关流程和制度,工程设计和合同签订阶段要尽可能考虑周全,防止人为疏漏造成的后期变更,做到事前预防。在发生工程变更时,严格审核工程变更,从对总投资的影响、使用功能和经济美观等多角度确定变更的必要性。
??? (3)加强现场签证的审查,减少现场签证的盲目性。现场签证是施工过程中一项不可避免的工作,是甲、乙双方认可的工程实际变更记录,是办理工程竣工决算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保证洽商签证的严肃性,必须严格现场签证管理制度。
??? (4)推行三级收料及限额领料。材料成本的节约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对施工主要材料实行限额发料,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与施工作业队结算,节约时给予奖励,超出时由施工作业队自行承担,从施工作业队结算金额中扣除,这样施工作业队将会更合理地使用材料,从而减少浪费损失。
??? (5)组织材料合理进出场。一个项目往往有上百种材料,所以合理安排材料进出场的时间特别重要。首先,应根据定额和施工进度编制材料计划,并确定好材料的进出场时间;其次,应把好材料领用关和投料关,降低材料损耗率。
??? 6、销售环节成本控制
??? (1)引入资金成本概念,合理设计各项销售方案,在销售价格及销售回款上做一平衡,寻求综合成本最低方案。
??? (2)严控各项销售费用,做好各种促销礼品的采购、发放管理,合理选取广告宣传媒介,提高广告宣传的投放效果,使各项销售费用产生实效。
??? 7、物业管理环节成本控制
??? (1)物业管理前置到设计阶段及招标环节,参与项目设计方案论证及关键物资的招标等活动。由于物业管理是直接面向业主的末端环节,对业主在物业实际使用中反馈的各类产品缺陷最具发言权,此项安排可以减少由于设计缺陷、“绝对低价”招标等而导致的后期质量成本的发生。
??? (2)做好备品备件的采购、保管、领用管理,提高实物使用率,减少物料浪费。
产业供应链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针对近年来不少服装企业普遍面临的成本增加、利润减少、缺乏增长力等问题,百胜软件公司也开始尝试在信息系统应用中引入供应链管理理念,并于2008年7月正式了“RFID FOR BSERP'’的快速供应链解决方案。
记者:现阶段,服装行业对信息系统的应用包括哪些方面?
黄飞:服装企业的信息化绝不是单纯的软件应用问题,还涉及到企业管理架构的调整、业务流程的重组等方面。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的是一个整体企业运作模块,它蕴涵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流程和敏捷的IT技术,将引导企业进入标准化的管理运作模式。
服装行业对于信息系统的应用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供应链管理系统平台,支持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管理;二是分销/零售系统平台,支持进销存管理;三是服装企业ERP系统平台,全面管理企业的计划、生产、物料、库存和财务等方面的业务。
对服装企业来说,不同的经营范围和定位决定了其对信息化的需求不同,信息化建设的重心也不同。比如,对于品牌商而言,信息化的需求重点在于市场分析,对产品策划的支持,以及从供应商到渠道商的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管理,因此信息化建设应用以供应链管理系统为核心;对于分销商或零售商而言,信息化的重点在于销售分析和商品库存控制,其信息化建设应用以分销/零售系统为核心;对于生产商而言,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于采购物控和生产计划管理,其信息化建设应用以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为核心。
记者:具体到不同类型的服装企业对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有哪些差异?
黄飞:不同定位的服装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差异很大,并且这种定位分类很复杂,界限模糊。单就正装而言,男装和女装的特点就有明显的区别,同时,正装和休闲装也有交叉,如商务休闲等。所以,企业对信息化表现出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在此只能进行较笼统的分析。
从市场扩展方面来看,运动休闲类企业的利润来源集中在二线、三线城市,门店的数量一般较多,要求信息化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存储、远程管理和分析能力。
从营销方面来看,运动休闲类服装的款式变化速度很快,要求对市场信息做出更快、更准确的反应。其中,产品周期更短的时尚女装类产品表现的尤为明显。
从数据分析方面来看,由于产品周期不同。男装正装类企业对往年数据分析较少,而运动休闲类或者时尚女装企业需要对流行趋势进行更准确的把握,这决定了他们对数据存储、分析等有明显的需求。
记者:对服装企业而言,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具有怎样的价值?
黄飞:信息系统从很多方面解决了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中从上游到下游的连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终端信息的及时反馈;
第二,再订货周期缩短,改变过去通过电话、传真和归纳计算的方式;
第三,优化材料库存的控制,并降低库存成本和仓库管理成本;
第四,生产设计方案和产品生产得到统一管理。以往由于通过人工手段对不同的版本进行控制,如果版本发生改变,而采购人员不知道,就容易造成一些浪费;
第五,基于信息系统的强大的财务管理。以往财务核算成本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现在通过系统中生产任务的执行,就可以得到准确的生产成本,同时现金流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记者:服装企业怎样实现信息系统与供应链管理的完美匹配?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黄飞:要帮助服装企业建设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并且实现信息系统与供应链管理的完美匹配,首先要了解其供应链设计。据调查,很多服装企业都是以设定下游为供应链起点的,“为顾客实现的是什么?顾客对服装企业的满意度怎样?”这是很多服装企业的最终原则,所以,很多企业首先从店铺管理开始。
另外。对上游供应链的建设,对于服装企业而言是最困难的。所谓上游的供应链建设,是指从采购、设计到生产整个环节的建设。众所周知,国内服装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因此有相当部分的服装企业管理水平有限,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理念比较落后。事实上,其上游供应商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整个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管理能力应该说处于中低档水平。但是,服装企业面临的市场是千变万化的。这样的特点决定了服装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必须要对采购、设计、生产、终端销售等整个链条进行重新审视,然储管理是一项核心工作。
记者:曼哈特为服装行业提供的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郭仁正:针对服装行业的供应链管理特点,曼哈特为这类客户提供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四个系统,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一是仓储管理系统(WMS)。它是仓库管理最基础的系统,涉及收货、铺货、存储等仓储活动,重点是实现对款式、颜色、尺码等信息的有效管理,以降低库存,加快流转速度。
二是扩展企业管理系统(EEM)。该系统是一个平台化的产品,提供实时透视度和贸易伙伴协作,以确保货物通过最佳渠道及时流向客户。通过供应链同步,扩展式企业管理系统为企业创造极大的经济效益,并且经常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无论企业是集中于订货过程,还是创建预期出货通知,或是借助于全球透视度及事件管理系统对库存进行跟踪和控制,扩展式企业管理系统均可实现关键功能整合,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目标。
扩展企业管理系统的应用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 通过统一解决方案,管理全球协作商务;
2 降低库存总体搬运成本、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
3 实时提供全球货物流透视度;
4 按时交货率提高10%-20%;
5 订单履行率提高5%-15%;
6 周期时间缩短2-4天;
7 安全库存量降低5%-15%;
8 提高配送中心、物流服务商的运作透视度。
三是需求预测系统。需求预测是服装企业做好供应链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服装企业而言,一方面要保证足够的库存以防止断货,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过多各货导致的库存积压。要做好需求预测工作,系统的支持很关键。借助系统实现准确的库存需求预测,可以帮助服装企业促进销售,最大限度降低流动资金需求,维护客户满意度。
四是库位优化系统。该系统主要是针对一
些季节性明显的产品,解决拣选效率的问题。因为多数服装的销售有较强的季节性,随着季节变换,库位优化系统会优先考虑当季产品的出入库,按照一定的销售规律,向WMS传递拣选时间、内容、数量等信息。
记者:请您结合实际参与过的项目,介绍曼哈特系统解决方案在服装行业的具体应用。
郭仁正:曼哈特在全球的第一个订单就是来自服装行业,目前在全球服装行业的WMS项目中,曼哈特占有50%-75%的市场份额,客户包括高级时装、商务休闲、户外、内衣、运动等众多不同类型的服装品牌。在中国市场,曼哈特2006年以来先后与达芙妮、某大型休闲服装零售商、森马建立了合作。其中,达芙妮在上海的仓库建设项目于2006年10月启动,2007年9月正式上线曼哈特的WMS系统。该仓库面积达到1.5万平米,SKU数量达2万个。随后,达芙妮在重庆、北京、福建、郑州及沈阳也自主安装了此系统。2007年11月,某国内大型休闲服装零售商实施了曼哈特仓储管理系统及扩展企业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用以优化其供应链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该项目已于2008年11月正式上线。去年9月,曼哈特与森马的合作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也位于上海,面积达到3万平米,该仓库安装了自动立体仓库、输送机、电子标签拣选系统等自动化仓储设备。预计上线时间为2009年下半年。与其他应用行业相比,为服装行业设计和
记者:实施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需要重点关注哪些环节或因素?
郭仁正:单就WMS而言,每一个行业的应用都有其独特之处,甚至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也都不尽相同。以服装行业为例,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服装在季节性、销售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根据曼哈特以往服务于服装行业的经验,我们认为有几方面内容值得重点关注。首先,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季节性很强,因此WMS要支持不同季节库位管理的切换;其次,服装产品的颜色、尺寸、款式管理很特殊,为了加快拣选效率(把零拣变为箱拣),服装行业越来越多地开始采用混码箱操作(供应商来货时,同一款式颜色会有数种箱。每种箱按照不同的数量比例来包装不同的尺码,比如25件一箱:A型箱是2件XL、5件L、13件M、3件S;B型箱是3件XL、4件L、10件M、5件S),这对WMS是个挑战。而且,到季度末的时候,门店的补货可能要不了一整箱25件了,那剩余的混码箱可能就要进行拆箱、分别上架,然后按照正常的零拣来处理。这个需求的实现具有更高的难度;第三,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挂装处理的服装企业,其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中还需解决与相关系统和设备的接口问题。
此外,为服装企业设计和实施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还需要结合其销售模式。目前中国服装企业的销售模式主要有自营店、加盟店、专柜、B2C四种,而每种销售模式下的拣货和配货方式存在很大差异。
记者:曼哈特如何看待仓储管理系统在中国服装行业的应用前景和趋势?
郭仁正:据了解,中国具备一定规模的服装企业对财务软件、CAD设计软件、ERP系统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随着他们对供应链管理需求的不断增加,其对仓储管理系统的应用前景值得看好。现在的问题在于,虽然服装企业对仓储管理系统有明显需求,有实力的企业也不在少数,但既有实力又有正确认知的企业则是凤毛麟角。就目前中国市场的仓储管理系统用户情况来看,多数还属于第一代用户,他们对仓储管理系统的应用仅限于基础的进销存管理,而很少涉及与仓储相关的所有活动管理。在应用产品方面,服装企业大多采取自主开发软件的方式。所以,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介绍和说服工作。我相信经过未来3-5年的探索,这些第一代用户会从中有所领悟,真正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仓储管理系统。
产业供应链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9-0061-02
一、供应链融资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供应链融资,是指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畅顺,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的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与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相比较,供应链融资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从操作上看,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特点可总结为“封闭运行,单笔操作”。银行围绕贸易本身进行程序设置和寻求还款保证,提供信贷时,着重关注的是融资链流程是否符合“封闭性、自偿性和可控性”三原则。银行对资金流向和物流信息进行监控,跟踪融资的使用和进出口结算情况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资金流向,大大降低融资的风险。同时银行对于授信企业的考量不再强调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规模、固定资产价值、财务指标、担保方式等的考量,而是强调企业的单笔贸易真实背景和供应链主导企业的实力和信用水平,从而使一些难以获得信贷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贸易融资或的银行的支持。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者统一起来控制管理,这就是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新阶段。
二、我国供应链融资市场的发展现状
在国际上,不管是作为供应链核心的大型制造企业,或是承担供应链整体物流业务的大型物流企业以及承担供应链资金流服务的金融企业,都在积极参与供应链金融活动,全球供应链融资理念已经形成。而我国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起步较晚。
(一)国内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的主要模式
国内商业银行基于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主要包括三种方式:(1)应收账款融资。这种模式一般是为处于供应链上游的债权企业融资,下游的债务企业在整个运行中起着反担保作用。即一旦融资企业出现问题,债务企业将承担弥补银行损失的责任;(2)存货融资。当企业处于支付现金至卖出存货的业务流程期间时,可以以存货作为质押向金融企业办理融资。银行重点考察企业是否有稳定的存货以及长期合作的交易对象和整合供应链的综合运作状况作为授信决策的依据。(3)预付账款融资。这种模式一般是银行为下游企业提供短期信贷支持。供应链中的下游企业往往需要向上游供应商预付货款,才能获得所需的原材料、产成品等,这种业务适用于供应商承诺回购条件下的采购融资。
(二)国内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的开展状况
与欧美企业相比,供应链融资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非常迅速。
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先后与国内三大物流巨头――中外运、中储和中远签署了“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拉开了我国供应链金融活动的序幕,短短一年多时间,已经有数百家企业分享到了供应链融资平台带来的便利。
中国工商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主要体现在“沃尔玛供应商融资解决方案”中,利用沃尔玛公司的优良信用,对其供货商提供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融资支持。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推出的“企业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中,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创新推出了在线账款管理方案、采购商支持方案、供应商支持方案、区内企业贸易融资方案、船舶出口服务方案和工程承包信用支持方案的六大业务方案,针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各环节需求精心设计而成,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一整套全面、专业的银行支持服务,力争实现银企双赢。
中国银行于2007年7月也推出了其供应链融资产品“融易达”通过利用“核心企业”授信资源向作为供应商的中小企业服务提供资金融通,帮助其加速资金周转、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成本,强化上游链条的力度,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实力。
在外贸政策导向转变为要“积极扩大进口”的新形势下,2007年7月,深发展供应链金融再创新品,推出名为“进口全程货权质押授信业务”,该行基于进口贸易过程中的“在途货物”以及到港“仓储货物”设定质押,给予大宗商品进口企业授信。与传统“货押”业务不同的是,该业务既可以现货质押融资,还可以“未来货权”质押融资。
三、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意义
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企业开辟了新渠道,促进了整个供应链的健康发展。在商业银行纷纷思考并推进战略转型的大背景下,供应链融资也同样具有积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点:(1)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可以增加商业银行交叉销售机会,有效带动中间业务、结算业务和低成本结算性业务的发展,有助于优化业务结构,与我国商业银行向先进的交易性银行转型的目标相适应。(2)可以调整商业银行以大客户为主的客户结构,分散客户集中度的风险。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挖掘和开发,使得生产商、物流企业、零售商或最终消费者的资金流在银行体系内部实现良性循环。(3)根据《巴塞尔协议Ⅱ》对银行风险资产管理的要求,风险资产权重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银行的成本和收益。由于贸易融资比一般贷款风险低且该业务有自偿性的特点,所以开展此业务有利于突破资本约束的限制,改变中国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在传统发展模式下,风险资产规模扩张过快、信贷结构不尽合理和不良资产比率较高的现状,改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增加收益。
四、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应注意的问题
(一)突出特色、提升功能,加快产品线再造
国际贸易融资竞争主要体现在金融产品和服务功能的竞争,当前国内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类新产品虽不断推出,但整体缺乏特色,引进的复制品较多,同外资银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当前国内多家银行都推出了供应链解决的整体方案,但在实践中仍然只针对供应链单一环节进行融资,因此服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针对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应该根据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金融需求及风险特点,进行产品创新,大力研发给予存货即应收账款的融资产品,尤其要积极关注汇款结算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要结合供应链金融的特点,简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强风险管理
在商业银行对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融资的过程中,伴随着资金、商品、单证的流动,涉及到客户、银行及物流企业等多方面的利益,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政策风险、行为风险等,因此供应链上的参与各方应结合风险来源加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此提出的建议是:(1)商业银行应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充分合作,并加快建立信息技术平台,管理客户信息及时跟踪评估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贷后管理的动态分析。(2)加快建立快速灵活的市场商品2024信息和反馈机制。物流企业和银行应及时2024商品的价格信息,监控产品的销售状况和价格变化趋势,根据市场行情选择质押物,设置合理的质押率,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起对质押货物的评估失真,控制并规避产品市场风险。(3)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内控机制。要建立严密有效的组织结构,加强自律,严禁有章不循、执纪不严等失控行为发生;其次要遵循内控的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及时性和独立性原则,任何人不得拥有超越制度或违反规章的权力。(4)积极呼吁立法部门在这方面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同时尽可能完善合同文本,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降低法律风险。(5)加快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覆盖前、中、后台的专业化队伍。通过引进人才,在职培训等方式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另外要注意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完善对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管理,增强风险识别能力。
(三)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由于供应链融资是多环节、多通道的一种复杂系统,很容易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预警应急系统,通过信息平台、流程制定、人员配备等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要有充分的准备。一旦发生意外事件,能够不慌不乱,按照相应的措施快速处理。同时,商业银行要加快建立一整套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当其中一项以上的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预警系统必须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应急系统处理紧急、突发的事件,避免整体业务或组织带来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邹辉霞.供应链物流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6.
[2]吴瑕.融资有道[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43-245.
[3]刘士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与风险防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7):68-69.
[4]冯瑶.供应链金融:实现多方共赢的金融创新服务[J].新金融,2008,(2):60-63.
[5]杨晏忠.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J].金融论坛,2007,(10):42-45.
[6]闫俊宏,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2): 14-16.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trade finance
―― Supply Chain Finance
TAN Min1,2
(1.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81;2.ShanXi Aviation Profess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Hanzhong723102,China)
下一篇: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巡逻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