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268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1分钟。
交通组织优化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施工;交通组织;方法
近年来不断有城市投入到轨道交通的建设大潮中来,而轨道交通施工必然占用城市道路,影响正常交通运行,因此,考虑轨道交通的施工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交通组织方案和措施,将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已成为城市交通规划管理工作的重点。
一、轨道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法
1、节点交通组织方案
(1)合理安排施工方案,充分考虑施工时序,通过便道、便桥等保留尽可能大的通行能力。实施时,应与节点周边被临时占地的相关单位先行沟通,对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做判断,并充分考虑临时占道方案不可行时的预备措施;路段节点按照“占一还一”的原则布置“4机2非”以上的车道;路口节点原则上按照“占一还一”要求布置车道,条件受限时至少应保证路口“5机2非”的车道布置,即保留3进2出的机动车道,每车道宽度不小于3.2米;某一方向施工占道时应充分考虑各种流向交通的顺畅,相交方向的交通流也不应忽视,主要是道路线形,不应过分恶化,圆曲线半径、转弯半径、视距等应满足20km以上的设计车速要求;对施工的各阶段进行细分,视条件许可,随时考虑减少施工占地,逐段恢复路面功能。
(2)根据确定的施工方案,在各节点选用禁左、禁右、禁直、限行、隔离、诱导等交通管理设施,力争通过最精简的管制措施,减少通过各节点的交通流量和交通冲突。各节点交通组织方案可根据工程进度,逐一细化设计。
(3)节点交通组织预案
如施工条件困难,施工路段线形恶化,通行能力不足时,可将对部分节点的相交方向交通进行限制,采取单向通行、甚至封闭通行的措施,以保证施工占道方向的交通;部分节点的交通流按照保证人非―公交―其他机动车通行的优先顺序,逐一限制通行,优先保证人非系统。
2、施工沿线交通组织方案
(1)采取交通管制措施,降低施工沿线交通流量。全天禁止载重0.8吨及以上的货车通行;沿线实行单双号通行;对现有途经施工沿线的公交线路进行梳理。按线路占用施工路段的长度进行排序,视情况调整末几位;按公交车总重、总长排序,调整总重量大、总长度长的首几位。并对重复线路进行优化,以实现公交车流量的下降,并保证基本公交出行需求和施工安全。并在轨道施工沿线布置公交拖车。可以限制外地牌照车辆通行作为备选措施。
(2)交通预案:采取更严格的交通管制措施,进一步降低施工沿线交通流量。禁止空载客货运出租车驶入;将施工沿线双向车道均设置为多乘客车道,禁止所有的空载客车通行;全线实施单双号,禁止近一半不符合当天单双号规则的机动车通行;恶劣条件下,禁止单向、甚至双向的除公交车外的机动车通行。
(3)在沿线、各节点布置大量的交通诱导设施。通过动态LED诱导屏、静态诱导交通标志,对沿线各驶入、驶出点的车辆提供实时的前方道路拥堵信息和周边路网的通行指示,并建议驾驶员尽量选择替代路网进行绕行,以减少施工路段流量。
3、边界交通组织
结合轨道交通建设特点,通过交通诱导与管制,为在中心区内营造良好交通环境,减少交通流量,简化交通结构,使更多的过境交通从市区通过,并使对外交通减少绕行。
二、实例分析
1、项目概况
本文以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为例。该工程西起高桥西,沿中山路全线至世纪大道后,东北转沿宁穿路至东外环路止。全长21.3km,设车站19座。工程线路沿中山东西路横贯宁波市核心区,该路段为宁波市区最为主要的干道,施工前交通已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如没有有效的交通组织方案,施工期间势必对沿线区域的交通造成重大影响,甚至造成交通瘫痪。
2、交通组织方法
根据上文所提供的交通组织方案的思路,主要从施工节点交通组织、施工沿线交通组织、片区交通组织、边界交通组织等方面对施工期间市区交通进行组织设计。对重要节点的施工,主要采用“占一还一”的原则,尽可能保证施工节点的通行能力不受太大影响,如图1所示;对沿线交通组织,主要通过设置有效的诱导标志,合理调整公交线路,优化路段出行结构,使施工路段的通行能力得到有效的利用,将施工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对于片区交通组织,主要通过对施工沿线条件合适的片区实施单行系统,如府桥片区、迎凤片区等,这些片区均衡分布于中山路两侧,片区之内的道路基本上都是城市的支路,以生活性道路为主,现状交通秩序混乱,通行能力低下。实施单行后,片区的通行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能使车流绕开轨道站点的施工区域,实现对中山路快速有效的分流。同时根据宁波市的城市交通结构特点,制定了宁波市区交通的“四禁”方案,如图2所示,该方案旨在优化市区交通结构,减少市区的交通总量,缓解市区整体交通压力。
图1鼓楼站交通导改方案 图2交通组织方案
3、交通组织效果评价
在实施了以上交通组织措施后,施工节点的通行能力下降值保证到了最小,沿线交通总量和结构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片区的交通分流效果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过境交通及对外交通得到了有效的疏解,交通组织方案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施工路段,施工前中山路主体路段仅为双向四车道,且已为宁波市最为拥堵的路段之一,交通组织的目标是将车速下降值控制在10%以内,不发生大范围交通拥堵状况。施工后中山路路段流量下降了9.7%,行程车速下降了8.4%,结合现场观测,沿线交通运行状况良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结束语
本文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特点,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的基本原则,从“点、线、面、界”逐级提升的角度提出了交通组织的基本方案及配套措施,并结合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的实际应用分析,论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当然,本方法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这将在后续的工作与研究中逐步完善与提升。
参考文献
交通组织优化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五岔路口;渠化;交通组织;人非一体;相位;信号配时
现代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以“十”字交叉和“T”型交叉为常见形式,然而在漫长的城市发展历程中,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旧的城市路网虽然在形式上不尽合理,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要发挥其交通功能,不能被完全取代,五岔路口这种特殊的交叉口形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如何优化五岔路口的交通组织,最大程度的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是值得设计者去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合肥市北一环与亳州路、长丰路交叉口工程实例,列举了该路口存在的主要交通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合理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案。
一、现状路口概况
北一环与亳州路、长丰路交口位于合肥市中心城区西北端,属于老城区范围,北一环为城市主干道,呈东西方向,是合肥市环加射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量较大,该路口北一环主线双向4车道下穿亳州路,辅道双向4车道;亳州路为城市次干道,呈南北方向,双向4车道,与北一环斜交60度角;此处长丰路只有南向1个方向,双向2车道,机非混行。本交口现状交通组织为:北一环方向西侧5进2出,进口道2左2直1右转;北一环方向东侧6进2出,进口道2左1直1右转;亳州路南北向均为3进2出,进口道1左1直1右转;亳州路方向为2进2出,进口道1直左1直右。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1:交叉口进出车道数及渠化长度与现状交通流量不匹配,不能满足现状交通需求。根据现状早晚高峰小时机动车交通流量调查结果,机动车北一环东进口、亳州路南进口车流量较大,但车道数仅有3或2车道,易发生过长排队,造成较大的延误;同时由于多股车流在一个相位汇集与出口道的2个车道上,造成交叉口内部车流挤压,影响下一个相位的放行,严重时导致交叉口内部拥堵,如北一环东出口的2个车道常常发生拥堵。对策:利用部分机非隔离带及路边宽度,拓宽增加进出口车道数使之匹配。具体措施为:1、亳州路南进口西侧拓3米绿化带,进口道由3车道增到4车道,东侧增设渠化岛提高右转通行能力;2、优化北一环东进口左转和调头交通组织,北一环往亳州路和长丰路方向左转各设置2个车道,并设置独立的调头车道;北一环东出口由2车道增到4车道,缓解多股车流的合流造成的拥堵以及右转与直行的冲突。(二)问题2:行人过街距离较远,中间无驻足岛,安全隐患较大,且机非混行,慢行无专有相位,冲突严重,影响交叉口的通行效率。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北一环为合肥市骨架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线下穿亳州路,道路断面较宽,行人横穿北一环过街人流量较大,虽有人行灯但却无专有相位,与亳州路方向左转冲突严重,同时机动车无独立车道,机非混行,非机动习惯跟随机动车左转。对策:非机动和行人一体化设计,并设置行人驻足安全岛。具体措施:1、非机动与机动车采用栏杆隔离,如长丰路进口现状机非混行,无专用非机动车道,利用右侧绿化拓出3米的非机动车道。2、设置中间驻足岛,减少一次性过街长度,保证行人过街安全,并在岛上设置专门的行人信号灯,加强对慢行交通的引导。3、非机动和行人一体化设计,采用相同的通行规则,提高通行能力20-40%,降低冲突概率30-50%。(三)问题3:交通语言不正规,且缺乏多级指示。现状交通标志信息量不足,信息不连续,重要的信息未重复提示,如分道行驶标志,道路三级预告标志等,地面交通标线也不完善。对策:完善交通语言系统,增设方向指示和路面文字辅助信息;增加交叉口范围内渠化和导流线,增设左转弯待行区。具体措施:1、分道行驶标志增设道路名称辅助信息,指路标志应配置简洁、清晰、明了的五岔路口图形。2、地面车道标线应有道路名称作为二次辅助提示信息;交叉口内应设置路口导向线,辅助车辆行驶和转向,同时应设置左弯待转区,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四)问题4:交叉口信号控制和设置位置和信号灯型式有待优化。亳州路南向放行与长丰路南向放行交通冲突较大,主要原因是亳州路和长丰路南向左转放行时均有两个方向,因此产生3个冲突点;现状信号灯为立柱式,灯型较矮且距离较远,驾驶员很难看清甚至跟车者根本看不到。对策:设置近远灯,信号灯杆改为悬臂式,优化信号相位相序和配时,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减少延误。具体措施:1、通过近远灯组合设计,将远灯改为悬臂式,解决了机动车视距问题;2、将现状4相位优化为5相位。相位1为亳州路南北向直行放行,右转不受控,南北向过街人行放行,时长22秒;相位2为亳州路南北向左右转放行,亳州路北进口右转让行,时长25秒;相位3为北一环东西向直行放行,左转待转,东西向人行过街放行,时长25秒,相位4为北一环东西向左右转放行,北一环东西向右转让行,时长51秒,相位5位长丰路但路口放行,时长23秒;5相位信号周期146秒。(五)问题5:停车组织混乱,路边停车和占用人行道停车严重。图2北一环与亳州路、长丰路交叉口优化方案天庆大厦在亳州路进口道和长丰路进口设置了出入口,并在门前设置约50个停车位,影响进出口道通行能力;人行道被占用,甚至还有施画线;交叉口60米范围内出口道路边停车影响其通行能力。对策:取缔不合理停车位,加强交通管理,优化天庆大厦停车场交通组织。具体措施:1、取缔慢车道上的停车位,加强对交叉口范围内的停车管理,减少随意停车现象;2、优化天庆大厦前停车场交通组织,亳州路南出口道上的开口位置南移,合理设置机非绿化开口,长丰路上只设置进口,亳州路上开口为右进右出。通过一系列优化措施,该路口的交通组织得到明显改善,具体见下表1:
三、设计要点总结
结合上述案例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归纳出五岔路口的交通组织优化有如下设计要点:(一)通过路口渠化,使路口进出口车道数与交通需求匹配;(二)实行慢行一体化设计,设置安全岛,快慢车道应隔离;(三)设置完善的交通标志、标线系统,重要信息重复提示;(四)合理布设信号灯的位置,优化信号相位、相序和配时;(五)路口范围内的道口应优化交通组织,减少对路口干扰;(六)提高交叉通管理力度,减少路口范围乱停车现象。
四、结语
合肥市北一环与亳州路、长丰路交叉通组织优化方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实现了在最少投资和最小改造范围的条件下对路通组织的最大优化,远期还可通过完善周边路网,对五岔路口的交通量进行分流的方式提高路口通行效率;总体来讲本次归纳的优化设计要点对今后类似五岔路口的优化处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CJJ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S]
交通组织优化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深化改革,水利工程市场竞争激烈,为了竞争取胜、占领市场、赢得效益,投标人必须依靠自身优势,积极参加工程投标,同时,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在技术指标中占相当重要地位,是投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使用。
一、施工组织设计投标阶段的作用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是投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包商为了中标而根据业主的要求和施工需要编制的。它的作用不仅是用于指导工程施工,也展现投标单位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看其是否具备承担本工程的实力,又能反映投标单位的组织水平和管理能力,因而还有以下两个方面主要作用。(1)论证作用。在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手段上论述满足投标书中投标报价、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三大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承诺和要约作用。对招标文件提出的要求(要约)做出明确的、具体的承诺;对工程承包中需要业主提供的条件提出要求(要约)。施工组织设计在投标阶段即已形成(即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但合同签订后,承包方还需根据合同文件的要求和具体的施工条件,对其进行修改、充实、完善,形成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
二、施工组织设计对投标报价的影响
(一)施工导流标准和方式
施工导流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施工安全和总进度计划,在整个工程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如我省某大型水利枢纽,导流工程投资约占整个工程静态总投资的4. 7%。导流工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确定导流标准和导流方式。一要根据导流建筑物的保护对象、失事后果和工程规模,确定导流标准,导流标准过高则投资较大,标准较低则施工安全无保障。二要根据河流水文特性、地形地质条件、施工工期、能否结合永久建筑物、适应通航供水、施工各环节的衔接等条件,进行同精度的技术经济方案比选,确定选择一次拦断河床围堰或分期围堰导流,与其配合的包括明渠导流、隧洞导流、涵管导流以及施工过程的坝体底孔导流、缺口导流和不同泄水建筑物的组合导流。就围堰来说可选择土石围堰、混凝土围堰、钢板桩格型或钢管桩格型围堰等。不同导流方式、不同的导流建筑物结构型式和不同的导流组合,对工程造价影响巨大,应慎重确定。
(二)施工挖运设备的选用
开挖和运输是土方工程施工两项主要过程,承担这两个过程施工的机械是各类挖掘机械、挖运组合机械和运输机械。
水利水电工程直接费由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构成。其中机械使用费主要根据施工方法确定。因此,施工中各种开挖和运输设备对土石方单价影响较大,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成为必然。机械设备的选择与施工方法2024一个重要原则是要保证提高施工效率,不能采用落后、淘汰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或甚至采用人工为主进行施工,人为提高工程单价,这些都是不合理的做法。施工中, 挖掘机械的种类较多,按工作机构可分为单斗式或多斗式两类。挖运组合机械是指由一种机械同时完成开挖、运输、卸土任务,有推土机,铲运机及装载机。运土机械主要有:无轨运输、有轨运输和皮带机运输等。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土石方开挖方法和要求,来选用合适的施工挖运设备。
(三)混凝土施工设备选择
大中型水利水电项目一般存在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如各类砼坝、厂房、隧洞、溢洪道水闸、泵站等,此时,混凝土的单价就成为影响工程投资的重要因素。影响砼工程造价的因素包括混凝土拌制、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方法等,这其中最主要又是各种混凝土拌制设备、运输设备、浇筑设备和方法的选用。对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来说,一般现场拌制比采用商品混凝土便宜,自动化拌和楼拌制比小型搅拌机便宜; 对于施工强度较大的大坝砼运输,采用窄轨铁路配合门式起重机比用汽车运输合理; 对于砼用量不大的,可根据施工条件采用搅拌车运输、泵送砼也是适宜的;小型工程根据条件分别选用小型移动式搅拌机,配合汽车、拖拉机、甚至胶轮车运输也可能合适。总之,混凝土设备要根据不同的道路条件和施工场地,结合施工强度、数量、气候和砼浇筑技术要求,进行技术经济方案比选后确定。
(四)开挖料的利用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土石方的开挖是大量存在的,而水利水电工程主体结构本身又可能要大量使用土石方,例如土坝、土堤的填筑、截流工程,各种混凝土砂石骨料的加工、场地平整工程等都要大量用到土方和石方,开挖料的利用对保持挖填的平衡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利用好开挖的土石方,不仅可以减少弃渣,减少征地和运输成本,而且可以降低造价,节省投资。当然是否能够利用开挖料,利用多少,还要看开挖料的质量能否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做好工程地质勘查工作,高度重视施工地质情况,最大限度地利用开挖料是降低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举措。造价人员要加强与主体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和地质勘查技术人员的沟通,熟悉开挖料性质和利用的比例,是降低造价,合理确定工程投资的重要保障。
(五)施工交通运输道路
施工交通运输可分为对外交通和场内交通两部分,对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来说,施工交通工程是构成工程投资的重要部分,对外交通运输方案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水利水电工程场内外公路工程有着运输量集中、运输荷载大、运输车体宽、运行速度慢、受工程所在地形、地质条件影响深、运行时间短等特点。因此考虑的主要因素有:能否充分利用工程所在地的交通设施、施工期运输量、大件运输需要、与国家交通网的连接、场内外交通衔接、交通工程造价等。对外交通原则上采用公路运输,有条件应考虑水运、铁路、公路联运等方式。场内交通应结合工程永久需要和施工临时需要布置,合理连接工地内各工区、当地材料产地、弃渣场、各生产生活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做到经济合理、运行方便、干扰较少、施工期短。
三、施工组织优化设计
(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优化
合理的施工方案是指导整个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施工的组织以及施工的工期。在比选施工方案的时候,应当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第一,应当对施工方案进行定性分析,一个施工方案的优劣,应当综合考虑工期、技术的可行性、施工的复杂程度、安全可靠性是否能够保证、人员与设备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还要考虑季节性的影响。第二,对于施工方案还应当进行定量分析,对施工工期指标、单位建筑面积的造价、成本指标分析、投资金额的计算等各个造价经济方面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最终在确定施工方案的时候,还应当用比较法、排序法以及设备选用法等方案对各个施工方案进行综合比较,最终选择能够保证施工质量与工期,还能够在经济上取得最高效益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选择原则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力、简化施工的工序与施工时间,尽量将企业的新技术应用到施工当中,提高企业的现代化、标准化、机械化的水平,对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重点控制,并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优化
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现场各工序施工活动在时间上的具体体现,应依据施工方案和施工顺序进行编写,将各工序的施工顺序分别列出,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各项工程的具体安排。
现场的施工进度计划一般情况下使用横道图或网络图来表示。横道图的优点是比较简便而且形象美观,画法简单,作业的工序排列比较整齐而且清楚,缺点是计划性与主观性居多,很难看出复杂的施工全部署,关键工作不够明确,也不能表示出机动时间,也比较难以进行优化设计。相比横道图,网络计划图的优点就比较明显,其时间参数的表达比横道图要丰富的多,能够通过时间参数计算出工作开始的最早时间、计划最早时间、最早结束时间等,能够找到关键的节点、找到非关键的工作进行优化,明确工作的重点,将非关键工作中的人员、资源与时间的消耗转移到关键工作中去,保证节点工作完成,保证施工的工期符合施工需要,节省资源。
(三)施工组织设计管理技术优化
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都应当做到少而精,在管理中要普及专业化素质,一方面提高广大技术管理人员的认识,使之转变观念,努力提高专业素质,提高专业化水平; 管理人员和工人都应当具备多种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提高管理人员的大局观,对企业的精神加以贯彻落实,做到对于施工的工期安排与进度安排熟悉,并对施工方案以及交底了如指掌,使各个工序的交接井然有序,防止时间的浪费。这样做能够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因此做好管理技术的优化是管理与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组织设计作为项目管理的规划性文件和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的综合性文件,综合了工程施工中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文明控制、环境保护控制、现场管理、成本控制、人、材、机等各项生产要素管理的目标及技术组织措施,只有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管理和控制现场工作,才能实现质量、成本和工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亚莉.浅析水利水电工程投标书的编制技巧[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273.
交通组织优化方案范文第4篇
(一)明确活动的具体任务。活动方案的制定和动员会议的召开是否及时;思想发动工作是否到位;各级党组织活动主题的确定和活动载体的选择是否科学;是否严格按程序开展活动,是否围绕主题,抓住载体,突出特色,树立了典型、品牌和亮点;是否制定了对照先进典型和工作标准、查找差距、明确方向、制定跟进赶超的具体措施和公开承诺的具体内容;机关制度建设情况和执行情况是否到位;党员是否实行目标化管理并制定了责任卡;是否建立长效机制;是否开展了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群众是否满意。
(二)明确活动的主要标准。要坚持进度服从质量,以质量为标准;要坚持形式服从内容,以内容实在为标准;要坚持统筹兼顾,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标准;要坚持开门搞活动,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同时还要求做到以“四个说了算”为标准,即开展“双评”,测试说了算;评选表彰,测评说了算;解决问题,实事说了算;整个活动,群众说了算。
(三)明确活动的方法步骤。各级党组织根据旗委《实施意见》的具体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对拟定的活动方案和工作流程进行细化量化,提出规范要求,讲求实际效果,促使工作要求更加明确、步骤更加细致,推动了各级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推进“三创新”,抓住创先争优活动的“着力点”
(一)推进形式创新。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创先争优活动的形式,通过采取形式新颖多样、党员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活动收到实际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如在加强学习上,通过领导带学、辅导讲学、互动促学、集中共学、结对帮学等多种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二)推进方法创新。在这次创先争优活动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做到了工作一周一安排,每周五定期召开工作碰头会,总结经验、分析不足、研究措施、布置安排下周工作。指导检查组根据指导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分别采用综合指导、把关指导、统筹指导、抽查指导、抓点指导的方式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指导检查工作。力求做到“五个结合”,即全面检查与重点指导相结合、现场督导与集中调度相结合、肯定成绩与发现问题相结合、开展活动与搞好服务相结合、整体推进与培树典型相结合,不断创新方式方法。
(三)推进载体创新。全旗确定围绕“强基础、促发展、讲奉献、作表率”这一主题和争创“十佳、二十先、百优”活动这一载体开展活动。“十佳、二十先、百优”就是在农村牧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广大党员中分别开展“争当十名最佳基层党组织书记、争创二十个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百名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各级党组织也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既做到了与当前工作相衔接,又特色鲜明,具有很强针对性、实践性和灵活性。
三、加强“三交流”,立足创先争优活动的“着眼点”
(一)加强典型交流。在争创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坚持运用典型引路的工作方法,提高了抓典型、抓创新、铸品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每个基层党组织坚持重点抓多个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集体典型和个人典型,充分发挥典型效应和品牌效应,达到了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作用,使争创活动有了方向、有了目标、有了标杆。
(二)加强信息交流。精心制定宣传工作计划,准确把握宣传重点,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党建网等平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为便于同各党组织及时联络和交流,旗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建立电子邮箱、创办《信息简报》等方式方法,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各级党组织之间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参观、互相评价的方式,对活动开展工作进行评比,达到了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有效地扩大创先争优活动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三)加强会议交流。旗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工作汇报交流会、指导检查调度会,要求各级党组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分析研究问题,部署下步工作。各指导检查组通过召开学习研讨会、调研成果交流会,现场观摩会和工作推进会,互相交流、对照检查,分析和查找不足,促进工作的平衡发展。
四、严把“三道关”,把握创先争优活动的“关键点”
(一)严把方案制定关。各级党组织在制定方案中,旗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严格执行“两签一审六明确”的工作程序,即要求各级党组织的活动方案,由单位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共同签字,由派驻单位的指导检查组严格审核把关后组织实施,并送旗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存档。旗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还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做到“六个明确”,即明确参加人员的范围,明确活动的主题,明确活动的载体,明确活动的方法步骤,明确单位的工作特色,明确活动开展的保障措施,确保了各级党组织实施方案内容翔实、方法具体、特色鲜明,具有可操作性。
(二)严把活动落实关。在争创“十佳、二十先、百优”活动中,旗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不但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做到“五个好”和“五带头”,还要求党组织书记必须做到“五个强”,即政治素质强、创新意识强、工作能力强、示范带动强、奉献精神强。同时与进一步深化“扶贫济困促发展,党员干部争先锋”、社区“结对共建”、“干部联企业,合力谋发展”三项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
(三)严把领导带头关。抓好创先争优活动,领导是关键。因此,活动伊始,旗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要求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做到“八个带头”,即带头参加学习、带头调查研究、带头解放思想、带头上党课、带头抓联系点、带头开展谈心活动、带头开展“双评”、带头承诺落实。
五、围绕“三强化”,选好创先争优活动的“落脚点”
(一)强化活动效果。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把服务中心、典型带动、承诺落实贯穿整个创先争优活动的全过程,把党组织围绕中心是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立足岗位是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创先争优活动能否见成效、群众能否得到实惠的关键,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先”和“优”的评判尺度,把创先争优活动中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公开承诺的内容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阶段承诺落实的问题进行再梳理、细分解,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坚持把承诺的问题切实兑现好、解决好。
交通组织优化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信息化 管理学
一、架构在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的组织结构
高校档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尤其是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更是需要一个有机的系统才能发挥整体高校的功能。一般来说,结构关系存在两种,一种正如国内部分南方高校的功能性(流程性)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以功能性为出发,将档案馆内部从事相同或相似工作的人集中在一起,他们以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自治结为一体。这样的组织结构具有专业分工细,组织效率高,强调专业及技能和工作程序等特点,其中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因而对功能性部门的管理也是这方面的专家进行管理。在这种功能性组织结构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有效沟通和协调问题,如果各部门负责人不能解决上述问题,就会因为某一部门工作的延误对一项整体工作的统一性造成影响,从而最终影响组织效率,拖延工作。
另一种高校档案馆普遍采用的组织结构是目标导向性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多为北方地区高校档案馆所采用。这种组织结构是将实现同一目标的各方面成员集中在一起而构成的,在组织里需要各种不同专业技能的专家,因此对其管理可以是通才也可以是专才。在目标导向性档案馆组织结构中,部门的设置是按照档案门类划分的,这样的结构不会因为沟通及协调不畅而发生工作无法衔接,但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单一部门的成果、工作目标,而非档案信息化要求的处理程序和处理方式,但也颇具适应力和创造性。
二、重视高校档案信息化的过程管理
高校档案信息化是个过程,过程就是不断发展变化和创新的,而且过程不是独立、孤立发生的;过程是有环境、有外部条件的。
国内在此方面做得较为完善的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化结合内外优势及自身特点,为自己量身定做了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制度保障,实现了其科学有序的分步骤发展,最终通过研究性、实验性的过程管理,实现了若干项研制成果,建立了规范的上海交大数字档案馆门户网站。与上交大有利的环境相比,华东理工大学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利用有限性资源进行自主性创新研发,依靠自身努力不断突破固有机制和环境的瓶颈,而且在实物档案的保存及利用方面更是能够细致、创新性的开发利用,使得档案馆对学校中心工作的实效开展发挥了长足作用。
实现高校档案信息化发展,除了要把实际工作结果与预期标准相比较,以此在信息化过程中控制偏差,以确保档案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外,更需要的是一种创新性的过程管理。过程管理必然要遵循一定的步骤、程序和规律。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为高校档案发展提出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定位,敏锐地捕捉到原有档案管理的若干不协调现象后,就要透过现象究其原因,并据此分析和预测未来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不同高校作为独立个体必然存在不同的环境及自身特点,不同学校的档案馆在一定程度更是秉具高校历史、现今、未来发展的缩影,因此在过程中要针对自身环境、资源、机遇,制定符合该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制度以及步骤发展,在此基础上迅速行动,并在对档案信息化有效、适度控制过程中不断尝试。
三、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集成应用
21 世纪的信息全球化,交叉学科的融合为管理学领域带来了勃勃生机;集成管理因其“2024而成”的基本特征和与时俱进的优化模式,尤其受到人们的青睐。档案集成管理,是指集成主体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及方法,突破人们惯有的常规模式,以积极的探索精神将集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造性运用到档案管理中的一种实践模式。档案信息化集成管理,则从集成新视角去分析档案管理活动,立体地、综合化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手段、工具,将档案组织中人力、物力等软、硬资源要素有机地纳入到档案信息化管理视野之中,并将档案管理组织内外的各种集成要素按照制定的集成模式进行整合,促使各集成要素功能匹配、优势互补、动态开放及创造性融合;从而使得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完整,整体功效倍增,变被动为主动,最终促进整个档案管理活动效率的提高。
档案集成管理模式是根据21 世纪信息时代电子文件和档案未来发展方向,结合高等教育的各种需求背景,有助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与时俱进,可以说是为促进中国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而设计的。其研究侧重借鉴集成优势互补的理念及其整体优化的原则,建立高校基层档案集成管理体系。从管理与利用基层档案管理的实际出发,集成管理即将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实施管理。运用档案信息开发生命周期和集成的理念,基于界面管理交互作用的学术新观点,赋予档案管理体系以系统性和动态性,使档案管理活动各个环节规范标准,使重要的界面关系纳入档案管理状态以实现控制、协调和沟通,达到领导重视、教师积极参与、不断开发创新和相互交流档案信息的效果,实现以科研服务为核心,提高档案管理及应用质量。
参考文献:
[1]介文红.略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j], 开封大学学报,2010.6
[2]罗南.浅谈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
上一篇: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方案
下一篇:交通系统民主评议行风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