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128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6分钟。
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 “十三五”期间,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 25 个省(区、市)2.26 万个建档立 卡贫困村、230 万贫困户、747 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2016-2024 年减少 1.26 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 400 万贫困人口脱贫; ——2024-2024 年减少 1 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 347 万贫困人口脱贫。
——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使全国 1 万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年旅游经营收入达 到 100 万元,贫困人口年人均旅游收入达到 1 万元以上。
(二)基本原则 中央统筹、地方负责。按照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县(市、区、旗) 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中央各相关部门负责制定配套方案,明确工作部署。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 统筹负责本辖区内乡村旅游扶贫工作, 整合省内资源予以支持。
各县(市、区、旗)政府要组织实施好扶贫项目,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扶贫资金用到刀 刃上。
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相关部门根据行动方案要求,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编 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倾斜,形成旅游扶贫开发合力。
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因地制宜确定各类乡村旅游建设发展类型,选择精准到户到人的 脱贫模式。创新投融资方式和途径,为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更有力的资金支持。各项 旅游建设尽可能利用原有建设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突出农村特 色和田园风貌。
精准施策、提高实效。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精准锁定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档 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切实提高乡村旅游扶贫脱贫工作成效。
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主要任务 (一)科学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
各地要将乡村旅游扶贫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脱贫攻坚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交通建设等规划有效 衔接。
推动乡村旅游规划与村镇规划、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林地保护 利用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合并编制。
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分布比较集中的省市,应当编制区域旅游扶贫规划,打造沿山、沿 河、沿路、沿湖、沿海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带(区) ,整村整镇、成带成片、全景全域推进乡 村旅游扶贫开发。 乡村旅游扶贫应充分体现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帮扶途径、 支持措施和收益 安排。
(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要积极整合资源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挖掘当地生态旅游、民俗文化等资源,因地 制宜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景区, 引导生活在周边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 对象适度集中居住并依托乡村旅游就业脱贫。
集中精力解决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 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
加快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 加强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设施建设和危桥改造, 对 不能安全通客车的窄路基路面公路合理进行加宽改造,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
推进重点旅游景点景区到干线公路的连接线、 旅游路建设, 改善重点景点景区的交通条 件。加快完善乡村宽带信息基础设施。
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向乡村延伸,开展“六小工程”建设, 大力推进有条件的贫困户开展乡村旅游服务, 对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的贫困户实施改厨、 改厕、 改房、整理院落为主要内容的“三改一整”工程,提升改善旅游接待条件。
(三)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产品。
各地要突出乡村自然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内涵,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带动贫困户 参与的乡村旅游产品。
要发展一批以农家乐、 渔家乐、 牧家乐、 休闲农庄、 森林人家等为主题的乡村度假产品, 建成一批依托自然风光、 美丽乡村、 传统民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 策划一批采摘、 垂钓、 农事体验等参与型的旅游娱乐活动,大力开发徒步健身、乡村体育休闲运动,培育发展自驾 车房车营地、 帐篷营地、 乡村民宿等新业态, 打造丰富多彩的乡村特色文化演艺和节庆活动。
(四)加强旅游宣传营销。
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宣传推介,通过电商平台、节庆推广、 主题活动等一系列载体,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公益宣传。大力推广乡村度假生活理念,开展乡 村旅游进社区、高校、企业单位等宣传,把乡村旅游点变成“单位的疗养院” 、 “学校的实践 基地” 、 “社区的活动中心” 。
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平台推介民宿客栈等乡村旅游特色产品, 引导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挖 掘当地乡土文化、民俗风情,举办农事节庆游、山水美景游、民俗风景、农家乐厨艺大赛等 系列节庆活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五)加强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训。
各地要创新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养方式,积极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带头人、 能工巧匠传承人、 乡村旅游创客四类人才和乡村旅游导游、 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 训,依靠人才支持和智力投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高贫困人口旅游服务能力。
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培训种子工程” ,培养一批乡村旅游扶贫培训师,深入基层一线、 面对贫困群众进行技能辅导。
乡村旅游扶贫八大行动 1、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
大力改善乡村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启动“六小工程” ,确保每个乡村旅游扶 贫重点村建好停车场、旅游厕所、垃圾集中2024站、医疗急救站、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和旅游 标识标牌。
到 2024 年全国 2.26 万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实现 “六小工程” 和 “厕所革命” 全覆盖, 50 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三改一整”工程。
2、旅游规划扶贫公益专项行动。 组织和支持 300 家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 围绕旅游产品建设和 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编制旅游发展规划。
每年促成不少于 500 个乡村 旅游扶贫重点村与规划设计单位结对,5 年完成 3000 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规划编制。
3、乡村旅游后备箱和旅游电商推进专项行动。
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副土特产品销售, 支持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在邻近的重点景区 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主要交通干道旅客集散点等设立农副土特产品销售专区。开展旅游 电商万村千店行动, 优先支持有条件的重点村利用已有资源建设旅游扶贫电商平台, 组织实 施贫困地区 “一村一店” 、 “旅游淘宝村” 、 “旅游扶贫村+特色馆” 立体扶贫, 依托村民中心、 超市等营业场所建设电商服务站点, 支持各大电商平台开展旅游电商扶贫行动, 为贫困地区 开设扶贫频道,开展在线宣传推广、特产销售、旅游线路营销。
到 2024 年,全国建设 1000 家“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 ,销售产值 8000 亿元, 带动不低于 50 万户贫困户脱贫; 建设 1000 个乡村旅游扶贫电商示范村, 每年实现旅游商品 销售 100 亿元。
4、万企万村帮扶专项行动。
组织动员全国 1 万家旅游企业、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旅游院校等 单位,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进行帮扶脱贫。采取安置就业、项目开发、输送客源、定点采 购、 指导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旅游, 通过 5 年时间解决 100 万左右 贫困人口的脱贫。
5、百万乡村旅游创客专项行动。
组织和引导百万返乡农民工、 大学毕业生、 专业艺术人才、 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 “创客” 投身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创意研发、产品开发、宣传推广,推动乡村旅游实现转型 提升、创新发展。
到 2024 年,全国培育 1000 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高水准文化艺术旅游 创业示范乡村。
6、金融支持旅游扶贫专项行动。
加快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库建设,统筹资源支持国开行、农发行等银行创新金融服务,设 计符合旅游扶贫项目特点、与旅游扶贫项目周期相匹配的支持产品。
探索建立乡村旅游投融资主体、担保平台、风险准备金制度及信用评级体系,优先在乡 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进行授信,为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相关部门给予贷款贴息。
积极探索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扶贫信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 根据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增收的情况,为景区、能人、企业(合作社)提供成本低、期 限长的信贷支持。每年金融支持旅游扶贫项目不少于 1000 个,资金不少于 3000 亿元。
7、扶贫模式创新推广专项行动。
探索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类型的旅游扶贫新模式,按照 景区扶贫加分政策,鼓励每个 4A、5A 级景区带动周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不少于 3 个,每 个能人带动不少于 5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个合作社带动不少于 20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 过招工、订单采购农产品、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成立互助社等方式帮扶脱贫。
加快扶贫创新模式推广,到 2024 年,全国建设旅游扶贫示范景区 1000 个、企业(合 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基地 1 万家,培育旅游扶贫带头人 5 万个,带动 80 万户贫困户脱 贫。
8、旅游扶贫人才素质提升专项行动。
设立乡村旅游扶贫东部、 西部培训基地, 组建 “全国乡村旅游扶贫专家库” , 动员规划、 管理、营销专业人才到扶贫开发重点县、易地扶贫搬迁小镇、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公益 指导培训。到 2024 年前,各省要以市、县为基础,建立地方培训基地,实现对 2.26 万个乡 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全覆盖,培养旅游扶贫带头人 10 万人。
实施保障 (一)明确任务分工。
建立由旅游、发改、国土资源、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扶贫、国家开 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参加的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机制。
旅游部门建立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重点村的旅游规划引导、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市场监管以及跟踪统计工作。
发展改革部门加强重点村和周边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
交通运输部门指导协调重点村交通体系发展和重点村、重点景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指导重点村开展规划建设, 合理安排乡村旅游扶贫各项用地的规 模、布局和时序。环保部门指导重点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指导重点村人居环境改善、风景名胜区保护和规划建设。
水利部门负责指导乡村河流、湖泊、水利风景区资源保护利用。
农业部门负责重点村的特色农产品开发,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林业部门指导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打造精品景区。
扶贫办负责协调利用扶贫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 支持重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乡村旅 游项目。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旅游扶贫的金融支持。
(二)加强组织协调。
各地将旅游扶贫工作有机融入党委政府扶贫攻坚大局,构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 同参与、多元主体的旅游扶贫体系,统筹解决旅游扶贫工作中的规划对接、用地保障、行政 审批和资金整合使用等问题,打好组合拳,形成政策合力。
(三)强化督查考核。
各地应建立旅游扶贫开发督导考核机制, 把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2024 部门的议事日程,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及时开展旅游扶贫情况动态跟踪监测、督导检查,每 年年底进行考核。
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明确思想,坚定目标,开创乡村旅游发展新局面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坚持政府推动、部门支持;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与文明生态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丰富旅游产品相结合,着力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从业农民素质,推动全县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发展目标:突出打造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通过典型示范,带动资源特色明显、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乡村发展旅游。到2014年前,创建不少于17个特色鲜明、风格各异、功能配套、服务规范的乡村旅游村;适时发展2-3个农业资源型、民俗风情型乡村旅游园区,与乡村旅游村形成优势互补;整合资源,包装打造出长城村寨访古游、民俗文化觅踪游、农业观光采摘游、休闲渔业体验游4条乡村旅游线路;全县乡村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长要达到10%以上,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要达到20%以上。
科学规划,有序开发,确保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各乡镇村要在县旅游和规划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与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按照“高起点、上档次、有规模、有特色、可持续发展”原则,依据市、县旅游发展规划及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编制好镇村旅游发展规划,优先选择资源较为丰富、特色较为鲜明、可进入性较好的资源地,进行包装策划,吸纳资金重点投入。现有的乡村旅游点要制定升级改造计划,对原有规划进行完善提高。各镇村要严格按照乡村旅游规划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同时镇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单位进行监督,防止盲目开发、无规划开发,确保乡村旅游资源持续利用,乡村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完善设施,改善环境,健全乡村旅游综合承载功能
各乡镇、管理区应加大对旅游开发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项目开发的投入,积极申请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创造条件争取省市相关部门旅游、农业、中小企业、科技资(基)金的扶持。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企业、村民或外来人员以独资、合资、股份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参与乡村旅游道路、通讯、水电、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开发。县财政设立旅游基础设施专项建设资金,每年不少于100万元,并视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逐年增加。旅游部门应积极指导乡村旅游接待户进行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对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标准》,完善游客中心等相应设施,不断改善接待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服务承载能力,为乡村旅游的规模、规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加强培训,规范管理,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
各乡镇、管理区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利用冬春农闲时节,与劳动、教育、旅游、农业、卫生防疫等部门联合举办培训班,重点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旅游文化、旅游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等方面的素质和服务技能。劳动、教育、旅游、农业、卫生防疫等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将乡村旅游纳入行业培训计划,通过送教上门、一对一帮扶等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帮扶教育培训。各乡村旅游单位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旅游接待、旅游安全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行业部门制定的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开展诚信旅游教育,教育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诚信经营,文明待客。卫生部门要加强乡村旅游区卫生防病和卫生监督,加强食品生产、餐饮服务的监督检查。公安、工商、物价等部门要依法打击无证照经营、欺行霸市、欺诈游客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违法行为,加强对乡村旅游市场价格监管,落实旅游商品、服务明码标价。旅游部门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组织各2024单位,全面实施旅游环境综合治理,进行综合执法,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积极宣传,加强促销,提高乡村旅游影响力
各乡村旅游点要聘请有资质专业机构做好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包装,制定可操作、针对性强的宣传促销方案。积极参加各级旅游部门组织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加强与旅行社、宾馆饭店、休疗养院等旅游企业的协作,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各乡镇、管理区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与新闻传媒机构的联系,采用多种宣传手段,提高乡村旅游的影响力。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大县域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的力度,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全县旅游整体宣传促销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积极整合县内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纳入到县域精品旅游线路中。同时,要协调县内经济实力雄厚的旅游景区,与乡村旅游景区实行捆绑帮扶宣传促销,提升县域乡村旅游的综合影响力。
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旅游线路(景区)为目标,以促进乡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以政府引导、农民自主、市场运作为发展模式,以生态保护、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立足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区分特色、挖掘内涵、建设旅游小城镇、特色旅游村(街)、乡村旅游示范点、星级农家乐(农家旅馆)等旅游精品。
二、工作目标
策应省委、省政府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部署,按照《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24加快旅游产业建设的若干意见》、《湖低碳农业与生态旅游规划》、《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在上述三条旅游线路中建成市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旅游特色村(镇)、星级以上农家旅馆、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力争年将李村打造成3A景区,将笔都文港、古镇李渡打造成A级景区,年将万亩生态果园打造成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至年环湖生态旅游区打造1-2个4A级景区。
三、主要措施
(一)、成立领导机构。县政府决定成立以副县长为组长、2024乡镇和县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旅游线路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具体领导、统筹协调乡村旅游线路开发工作。
(二)、加强宣传促销与市场开发工作
2.召开旅游新闻会。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择机组织我县主要旅游景区点和所在地乡镇政府赴举行旅游新闻会,向广大市民宣传、推介乡村旅游。
3.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旅游画册、旅游网站等渠道和方式,扩大宣传范围、提高促销效果。
4.举办旅游节庆及推介活动,提升人气扩大名气。利用螃蟹节、艺术节、梨花节、中国(文港)毛笔文化节等旅游名片,将节庆活动与会展经济相结合,提高旅游线路(景区点)的知名度
5.积极推进重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进有实力,有旅游开发、营销经验的投资者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带动景区建设和旅游线路开发。
(三)完善景区(点)设施
景区(点)设施完善要综合考虑景区自身建设和旅游线路开发的近期与长远目标,既要有利于促进景区(点)目前的生产经营、增强发展能力,也要为长远发展打基础,避免浪费时间和财物。当前,完善景区设施的重点,一是要完善游客接待中心;二是要完善本辖区内通往景区公路和景区内标识标牌设置;三是要完善旅游餐饮设施,提升形象和服务档次;四是要完善景区内游步道;五是统一游览线路景观的装饰(装修)风格。
(四)建立管理办法
按照《2024加强旅游产业统计工作的通知》(进府办字号)要求,加强旅游统计工作,制定旅游统计管理办法、旅游线路开发工作考核奖励办法。
(五)设立旅游产业发展资金
为支持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旅游线路开发和景区建设,调动乡镇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及旅游企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积极性,决定设立“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同时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四、几点要求
1、上述三条旅游线路所含景区(点)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统筹安排本辖区内的旅游线路开发工作;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本辖区旅游线路开发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内容要包含设立与旅游文化产业相关的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或旅行社)、设立游客接待中心、设计整修好游览线路、编写导游词(讲解词)、编印旅游手册、完善旅游标识标牌系统、搞好景区点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服务质量、规划确定好旅游接待餐饮点及旅游购物点等;
2、旅游线路开发工作相关乡镇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沿途涉及的乡镇人民政府要有一盘棋思想、大力支持,并根据本地的资源特点,对接所涉及旅游线路开发工作。
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您在县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2024发展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意义的提案》收悉。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责成我单位办理,现将2024情况函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旅游经济重视程度的提高,宝兴旅游产业总体呈现出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全县已建成国家4a级景区6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乡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精品村寨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个,成功评选为“中国最美生态旅游县”和“四川省生态旅游十佳县”。2017年,全县接待游客219.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和46%。
其中,我县围绕“旅游生态化”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乡村旅游资源优势,突出抓好乡村旅游特色乡镇和精品村寨打造,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同时,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着力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配套、服务技能培训、市场营销推广等方面开展工作,助推全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有农(藏、林)家乐等乡村旅游经营户500余户,床位数8000余张,其中星级农家乐44家。2017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20.4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5亿元。乡村旅游成为我县促农增收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
今年以来,根据县委“1146”总体发展思路,我县按照以国家级旅游景区为支撑,乡村旅游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格局,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精心打造田园烟溪,培育发展特色小镇、精品民宿和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
结合《雅安市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4)编制工作,科学谋划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和2024年重点工作,成功申报省级乡村旅游提升示范项目补助资金50万元,切实抓好乡村振兴项目储备,储备9个旅游招商引资项目纳入某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4—2024年)滚动项目库;
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抓好旅游扶贫工作,完成某县2024年旅游扶贫专项方案编制,加快推进旅游扶贫项目建设步伐;
抓好乡村旅游品牌建设,2024年1月,我县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旅游强县。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我们将依托灾后恢复重建幸福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对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对乡村旅游产品进行全面提升。
一是强化统筹规划。根据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划定范围勘界定标情况,在确保“核心保护区不动、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要求不降低”的前提下,通盘考虑全县乡村旅游资源,依托《雅安市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4)指导,结合特色小镇、贫困村规划、乡村旅游产业规划等,启动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修编工作,将乡村旅游发展作为重要篇章重点规划,合理调整发展思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一乡一色”、“一村一品”、“一户一园”、“一园一景”,促进全县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 ? 二是强化政策引导。严格按照2016年出台的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奖励政策、《某县乡村振兴战略特色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和《某县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奖补项目验收细则》等扶持政策,加大旅游政策宣传力度,激发旅游企业创新发展积极性,积极引导和培育乡村旅游发展主体,积极推进某县旅游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为推动全县乡村旅游提供支持。
三是开发新兴产品。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发展特色小镇、精品民宿和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
加大和平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注重乡村生活体验和乡土文化融合,打造农事体验、田园采摘、民俗文化展演等乡村慢生活体验游产品;
瞄准市场空白,深度开发客源市场,打造有主题、有深度的私人定制旅游产品,推出以科普教育、研学旅行、老年康养等为特色的特色旅游产品。
四是深入挖掘文化。文化是乡村旅游产业的灵魂,景观是乡村旅游产业的基础,产业是推进乡村旅游的支撑。下一步我县将认真组织专家、学者采风研讨,深入挖掘,整理2024形成成果,将文化特色和文化品味融入乡村旅游各要素,打造宝兴乡村旅游文化产品。同时,以夹金山干部学院打造为平台,挖掘宝兴本土文化和乡村资源,开发宝兴旅游小商品,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
五是推动农旅融合。积极发展“旅游+”项目,抢抓健康养老、农业观光、生态休闲等产业的政策红利,设计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促进“农业+旅游”相融合。结合有机农业优势和精品旅游新村打造,提升乡村避暑、民宿、度假旅游,开发旅游型特色小吃餐饮、手工艺品、有机食品等自用或伴手礼品,实现“以旅促农”;
结合“林海菌乡”、“药海果香”、“云海牧场”三条特色产业环线打造,加大线路统筹谋划,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围绕熊猫文化、民俗文化,重点实施“三百工程”,打造特色民居、精品民宿、主题客栈。同时,切实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标准化建设,从产品技术管理标准化、农户组织管理标准化、供应链管理标准化入手,建立“企业+专合组织+农户+旅游业者”的利益分配共享机制。
六是强化宣传营销。坚持以节促旅,举办硗碛“上九节”、抬菩萨节等会节活动,打造民族节庆品牌,打响“夹金山”旅游品牌;
策划举办戏雪赏雪游、踏青赏花游等主题营销活动,确保“月月有活动”;
组织参加重庆都市旅游节暨城际旅游交易会、旅博会等国家、省内外大型旅游会节活动,宣传推广宝兴旅游,拓宽宝兴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随文附寄《提案办理征询意见表》1份,请反馈宝贵意见。感谢您的关心和支持。
某县旅游局
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
作为旅游大市,我市广袤的乡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登封市旅游局主要从以下方面做好旅游行业扶贫工作。
一、?强力助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一)“智力支撑”,强化规划引领?。按照市委市政府2024扶贫工作精神,我们及时启动了编制《登封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结合该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全市85个贫困村进行调查分析,澄清旅游扶贫底数。立足我市旅游扶贫工作实际,制定了《登封市旅游局2024年旅游行业扶贫实施方案》,对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优势的乡(镇)、村,进行重点旅游扶贫项目谋划,并协调编制其《旅游发展规划》。
(二)“人力保障”,注重全民参与
大力推广“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金融+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建设。目前,我市正在依托星级酒店、大熊山景区开发建设及其他旅游企业,进一步梳理旅游公益岗位100余个,每人月收入人均1500元左右。今年下半年,将组织我市旅游企业进行专项旅游扶贫招聘会,为我市贫困户提供一批就业岗位,以缓解贫困家庭的贫困问题。
(三)“景区发展”,提高品牌认知
继续推进徐庄大熊山,唐庄范家门,颍阳中灵山,大金店三王庄-崔坪四个片区的乡村旅游发展,为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带动脱贫致富提供示范标杆。大力支持徐庄镇大熊山—仙人谷景区、唐庄镇范家门、东华镇登封窑创建国家A级景区。邀请了专家团队对河南省贫困村唐庄镇范家门村,进行调研考察学习,指导乡村旅游发展工作,谋划乡村旅游旅游项目;大熊山—仙人谷景区,经过我局指导开发建设,景区功能日趋完善,今年3月份,已顺利通过郑州市旅游局国家3A级景区验收并命名。
(四)组织学习,开拓视野
根据市政府扶贫工作安排,3月7日-9日,我们组织君召乡、石道乡、颍阳镇、唐庄镇、徐庄镇扶贫干部及相关贫困村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郑州市旅游扶贫培训班,为贫困村干部如何旅游扶贫,提供新思路。近期,经市政府同意,我们还计划组织贫困村干部赴河南省兰考县学习扶贫脱贫经验,进一步开拓视野,增强扶贫信心。
(五)项目建设?助力扶贫
目前,登封市共统计范家门旅游风景区、中灵山旅游度假区、豫见铁路主题公园、莲花旅游生态园、朝阳沟豫剧小镇等乡村旅游项目11个,总投资219.3亿元。开创实施了独具特色的“三色”(即豫西抗日根据地红色教育基地,绿色自然生态景观景,独具古色的天地之中、中华民俗二十四节气等非物质文化及古村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当地旅游从业500余人,带动贫困村脱贫步伐。
(六)厕所革命?改善环境。
?2024年计划投资1302万元,新(改)建旅游厕所38座,其中新建32座,改建6座,第三卫生间29个。目前,按照计划已完成19座,正在建设19座。其中少林景区完成6座、徐庄镇大熊山摘星楼景区完成1座、徐庄镇大熊山仙人谷景区完成6座、徐庄镇安康生态园完成1座、告成镇完成4座、白坪乡完成1座。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科学指导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加快编制《登封市乡村振兴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有效盘活农村土地,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附加价值;激活农村产业,挖掘农业产业附加价值,促进其与旅游业、休闲业的融合发展;承乡土文化,以乡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乡村旅游发展,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增强农户生计能力,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的生计、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服务好推进中的少林办雷家沟村、石道乡李窑村、唐庄镇范家门村、大金店镇崔坪村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和摘星楼景区、马峪川红色生态旅游区、中灵山旅游度假区等沟域扶贫经济项目,并争取更多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和沟域扶贫经济项目;
(三)充实并完善旅游专家智库,大力引进一批乡村旅游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加快构建高层次的乡村旅游人才队伍,为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更好地提供智力支持;
(四)成立乡村旅游人才讲习所,主要针对乡、村两级的主要领导、从事乡村旅游开发的企业(包括涉农企业、涉旅企业)、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技术带头人(包括参与生产、经营与服务的农户)进行培训, 全面提升乡村旅游自信, 系统提升乡村旅游技能,长期助力乡村旅游扶贫;
上一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方案(整理5篇)
下一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方案(推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