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098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4分钟。
大家好!我是初一(8)班的施娇娇。
伟大的红军长征胜利75年了,无数的长征故事一直感动着我们的心。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不能忘记长征,不能忘记千千万万红军流血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与奉献,能有我们的今天吗?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的时候,我给同学们讲一位长征路上红小丫的故事。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参加红军后改名王新兰。她是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因此,我把她尊称为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她加入红军的时候才9岁,10岁开始到12岁跑着参加了长征,因为她人小,别人走一步,她得跑两三步,才能跟上队伍。
1935年3月30日晚上,不满11岁的王新兰,由宣传队的大哥哥们搀扶着,在爆豆似的枪炮声中登上木船渡过了嘉陵江,开始了万里长征。王新兰跟着队伍一直往西走,整天整夜地走,没完没了地走。往哪走?那时她不知道,只知道必须跟着队伍走,千万不能掉队,掉队就是死亡。
王新兰在宣传队,他们带着乐器,什么快板、笛子,洋鼓,边走边宣传鼓动。山路崎岖难走,十几个小战士用绳子把胳膊连到一起,一个人倒下了,其余的人就一起拉。他们一边艰难的行走,一边宣传鼓动。打起仗来,宣传队员们就去抢救伤员,抬担架。王新兰人小,抬不动担架,就搀着轻伤员走。
王新兰不仅会打快板、唱歌,还会讲笑话,她走到哪儿,哪儿就有笑声。可是,半个月以后,就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她染上了重伤寒。
一天早晨,身体越来越虚弱的王新兰,拄着一根木棍,摇摇晃晃地往前走,咬着牙坚持着。宣传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问她要不要歇一会儿,她摇摇头。走了10多里地以后,她眼前一黑,一头栽到了地上。大家用树枝扎了一个担架,抬着她走。躺在担架上的滋味很不好受,抬担架的.同志也都骨瘦如柴,走路艰难。几天以后,王新兰连饭也吃不下,昏昏沉沉,头发眉毛都脱落了,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了。炊事员老谢给她送饭来,摸摸她的额头,翻开眼皮看了看,沉重地说:“这娃儿恐怕不行了。”彭道华大姐抱着一线希望,把饭嚼烂,掰开她的嘴,一口一口喂她。有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形,建议给当地的老乡30元钱,把她留下。红四军主任洪学智知道以后,亲自来到宣传队,说:“不能把她留下,这孩子能唱会跳,再艰难也要把她带上。”
王新兰躺在担架上,心如刀割,一再要求把她留下。同志们都说:“那可不行,等你好了,还要看你跳舞,听你唱歌呢!”
奇迹发生了。同志们抬着王新兰走了个把月,她开始能吃东西了,脸色也好多了,能坐起来了。死神与王新兰擦身而过,她的病好了。
部队来到了雪山脚下。军长许世友亲自来到宣传队给大家讲了过雪山的注意事项。临走时,军长开玩笑地对王新兰说:“你这么小,山那么高,爬得过去吗?”
王新兰满有信心的说:“爬的过去!”
徐军长又说:“山上冷得很啊!可不要冻哭了,一哭眼泪就成了冰棒棒,在脸上扒不掉。”
王新兰说:“哪个会哭啊!”
这天夜里三点,队长就把王新兰几个姑娘叫了起来,说该上山了。大部队五点钟出发,宣传队早点上山去准备宣传,还要搭个棚子。
每人发了一块布,让把脚裹上,每人还喝了一碗辣椒水。队长说山上冷,让大家把所有能穿能戴的都套上。
来到山脚下,凉气袭人。爬上雪山,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有时下雨,有时下雪。大家把所有的东西都穿上披上,都不顶用。雪山皑皑,冻煞人啊!
宣传队员们在寒风飞雪中刚把宣传棚搭好,大部队就开始到来了。
王新兰打起了小竹板,向一队队红军一遍遍说着她背的滚瓜烂熟的顺口溜:
同志们,加劲走,赶快穿过大风口。
莫歇劲,莫逗留,“三不准”要求记心头。
累了不准地上坐,坑洼里的积水不能喝。
不准打闹大步跑,互相帮助都走好。
红军战士英雄汉,定能征服大雪山……
十一师政委陈锡联带着队伍走上来了,他爱怜地摸着王新兰冻得通红的小脸蛋,说:“部队快走完了,这里风大,不能多呆。”宣传队领导决定让年龄小的队员先上山,大一点的再坚持一会儿。
王新兰还想坚持,但是不得不服从命令。到了雪山顶,她往下一看,只见红军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像一条长龙,把茫茫雪山划成了两半,十分壮观。
王新兰又打起了小快板,等队伍差不多都过完了,才坐“冰飞机”滑下了山。
红军长征堪称世界奇迹,10岁的王新兰跑着长征是人生的奇迹。我们要纪念长征,也要学习长征路上的红小丫王新兰,向千万红军先辈致敬!
红色故事英雄事迹演讲稿(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百年之前,夏日,东方之既白中,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之上,十三个,仅仅十三个青年,站到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前线。仍旧迷茫的雾霭中,仍旧阴郁的中华版图上,他们用一腔热血,划开了千古长夜,划开了中华崛起的宏图。
我们在春秋长河的汹涌翻腾里,看到了从蒸腾水汽中,傲然抬起头颅的火炬。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同重拾万里征程上的火星。
“很快地他们就投入奔腾的水中出发,双手握着铁链往前推进。”犹记飞夺泸定桥战役中三十名战士不屈悲壮的身影。四川的战士们几乎不敢相信,他们是神吗?亦或是天兵天将?可事实上,再也没有比他们更活生生的人了。前一天他们也许还在营地之中嬉戏打闹,后一天,他们就可以为了心中的信仰,冲上桥头。也许没有人想起他们的火光,但他们却已确确实实闪耀在了火花之上。
他们是谁呢?一些红军战士而已。
“他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我干的导弹是保卫祖国的。”“两弹一星”功臣梁思礼这么说道。1949年,他于美国取得博士学位之后,毅然回祖国为导弹事业效力。数十年后,他曾经的同学收入已是他的百倍,但他不屑。他始终记得自己的身份,不只是梁启超的孩子,更是华夏大地哺育出的幼崽。他的目光已经穿过了所有世俗名利的耀眼,他静静注视着火炬上的火光,身躯淹没入其中,火苗,也因他略微变亮。
他是谁呢?一个科学家而已。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这曾是塞罕坝的真实写照。已然78岁高龄的陈彦娴,还能记起57年前那个夜晚,她和寝室里的几位同伴做出那个决定时的激动。那时的她尚不知道,自己会在这个偏远的地方,留下自己的一整个青春。今日之塞罕坝,千丛林木郁郁葱葱,万里常绿生机勃勃。“我很满足,感觉没白活。”当她负手看着这番景象时,是否会感叹,正是他们的平凡,造就了眼前的不凡。火舌,抱着他们亲手种下的枝繁叶茂,更加闪耀。
她是谁呢?一个造林人而已。
我们是谁?是一名教师,一名医生,一名学生,一名警察,一名作家,一名运动员……在我们还不曾将华夏二字写入血液之前,我们不曾拥有意义。
但当我们身上,流淌的是这方水土之时,我们,记起“中国人”,是这一生都会时刻念起的,我们共同的名字。
火炬,已经照耀了百年。这片曾经满面疮痍的土地,如今,正幻化成巨龙的模样,咆哮着腾飞而起。火星与火星正汇集在一起,先辈用每一段故事,每一次感动,锻造出巨龙之身躯。
而今,中国正站在一个又一个机遇前。
我们何不站起?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红色故事英雄事迹演讲稿(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立刻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样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
“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貌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_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海娃眼看自我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
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样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原先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红色故事英雄事迹演讲稿(四)
河里住着一只快乐的小螃蟹,灰黑色的外壳蹭(cèng)亮蹭亮的,河里的小伙伴们都叫他“快乐灰王子”!
小螃蟹渐渐地长大了,他想到岸上去旅行一趟。这样既能交到许多新朋友,又能长长见识。说走就走,一大清早小螃蟹就上路了。一路上他边走边唱,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在岸边的不远处有几只搬运粮食的小老鼠,小老鼠们老远就看见小螃蟹了。其中一只瞪(deng)圆他那不大的眼睛说:“天啊!都来看看这只脏(zang)兮(Xi)兮的小螃蟹吧!”“可不是吗!看他那满嘴泡泡脏兮兮的样子,还边走边吹呢!”最大的二只说。
“难怪他的嘴巴都要被整团的泡泡包围了,说不定还吹到自己的鼻涕(bítì)了呢?我们赶快走吧!”最小的一只说。小螃蟹很是伤心,连忙解释说:“我是用腮(sai)呼吸的,离开了水,呼吸时就会把腮里存有的水一起吐了出来,所以才吹出泡泡的……”小螃蟹还没说完,小老鼠们早跑没影了。
小螃蟹继续前行,他的脚步却越来越慢了矗难过的他冷不丁就撞上了小松鼠的大尾巴。小螃蟹赶紧道歉(dao qian)说:“松鼠姐姐,对不起。”
“别过来,别过来,横着走路的怪家伙。”小松鼠连连摆手说。
小螃蟹举起大钳(qian)子补充说:“我的步足外骨之间没有转动的关节,肌肉交替伸缩时产生上下方向的动作,就只能向左右方向行走了。”说完张开大钳子想剪一朵红花送给松鼠姐姐,谁知小松鼠见了这张开口的“大剪刀”吓得头也不回就奔回森林了。
小螃蟹越想越伤心,干脆(cuì)趴在岸边不动了。正巧,老寿星乌龟爷爷散步经过这里。小螃蟹伤心地告诉了老乌龟爷爷自己的经历,既没交到朋友,也没增长一点知识。老乌龟爷爷笑呵呵地说:“别难过,他们不是不想和你交朋友,都是对你不太了解,让我来帮你想想办法。”
老乌龟爷爷请电台的河马主持人在森林电台发布了一则消息,告诉大家关于小螃蟹的知识,题目叫《长着外骨骼的小螃蟹》。
从那以后,小螃蟹的新朋友越来越多,当然也包括小老鼠和小松鼠。小螃蟹呢,也从朋友那里学到了好多新知识。
红色故事英雄事迹演讲稿(五)
大家好,我是红领巾讲解员__X,我演讲的题目是《闪闪的红星》。
“红星闪闪放光芒,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红星闪闪》这首歌,后来通过电影《闪闪的红星》我了解到这首歌背后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潘冬子出生在江西的一个贫苦人家,从小吃尽了苦,在他12岁那年,红军来了,村里的贫苦农民终于过上了好日子。冬子也参加了儿童团,和小伙伴们一起站岗放哨,冬子的爸爸则参加了红军,勇敢地和国民党反动派战斗着。可是不久,红军部队撤离,爸爸在临走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发光的五角星,告诉他,思念红军的时候可以看看红星。
红军走后,以胡汉三为首的反动派进行了残暴的报复活动,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其他同志英勇牺牲了,冬子在这个时候主动的承担起了地下交通员的任务,他为游击队送情报、运送食物和盐,并抓住机会消灭了胡汉三,不仅为妈妈报了仇,冬子也慢慢成长起来了。
后来,革命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冬子的爸爸带着部队打了回来了,冬子终于带着这颗红五星加入到了革命的队伍。
看完整部电影,我觉得冬子真是太勇敢了,我也以冬子为榜样,好好学习,积极向上,掌握本领,争做一名优秀的新时代好少年!
红色故事英雄事迹演讲稿(六)
红色的记忆不朽的丰碑
1840年,硝烟弥漫,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从此中国就和红色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中国流血流泪的屈辱的近代史。
有一个词,大家一定都听说过——支那。这是日本人称呼我们中国人使用的词。那么支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过去我也并不清楚,只知道这是自隋朝起从天竺语中派生出的一个对中国的称呼,并无褒贬意。可是,我想大家都不会忘记他们说到这个词时脸上的那种表情,我这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是一种看到了怪物、看到了异类、看到了某种不洁净的东西,看到了一头猪混进了人的场合时才会有的蔑视和鄙夷!于是我去查了一回字典,我不相信日本人的字典,我查的'是荷兰人出版的:支那,中国的贬义称呼,常用于日本语,亦特指愚蠢的、精神有问题的中国人。这,就是支那的解释!
为什么我要这个问题呢?大家可否记得我国的国旗,上面最绚丽的颜色是什么?对,红色。而也就是日本这个毫不起眼的岛国,在中国的领土上掀起了血雨腥风,渲染出最大面积的刺目的红色!这便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红色。忘不了,战场上的英灵;忘不了,1936年那个惨绝人寰的12月,三十万人民的血映红了南京城;忘不了,八年抗战,有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染红了这方土地。这些红色的记忆,都在诉说着过去,亦或低声吟唱超度冤魂,亦或激昂澎湃立志报国。那丝丝缕缕的红色,交织成了红星红旗上触目惊心的红。大家可否记得少年队员时的我们佩戴的红领巾?老师告诉我们,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用鲜血染成的。而如今,又有几人记得如何佩戴?红色越来越淡,红旗也越来越完整,似乎人们已忘记了那段历史,我们难道已成为一个庸碌昏聩的民族?不,或许很多同学在提到日本的时候都会愤愤然充满恨意,我在这里想说:不光要记得很,要把我们的恨,且埋在心底。要恨而敬之,敬而学之,学而用之,用而胜之!要拿出十倍的精神、百倍的努力做得更好更出色!这,才是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你或许要问:红色,只有这一段血雨腥风的记忆吗?当然不是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我就会想起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和中国,从此,红军心存信念,充满了希望。四渡赤水演绎了战争史上的千古绝唱,红军跳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圈,从此长征路上捷报频频: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红军出奇制胜,冲破了蒋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终于迎来了“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欢腾。
记得小时候,看长征的连环画,看后我曾天真地问爸爸:“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可乐,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爸爸摸摸我的头,只是叹了一口气,说声:“傻孩子!”对于幼小的我来说,长征是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上了小学。一次小伙伴们在一起又争论起这个话题,一位同学说:“如果我生在那时候,我一定在雪山和草地开许多许多的商店,专门卖可乐和巧克力给红军爷爷。”当时连老师都忍不住笑了。于是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长征路上发生的感人故事。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长征中,很多现在无法想象的困难每天都在发生,然而队伍一直在顽强地向前,向前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惊呼这是前所未闻的神话。而远涉中国的西方记者斯诺,则把这称之为“东方魔力”。令他们不解的是,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红军创造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奇迹?其实很简单,就是头顶上那颗鲜红鲜红的红五星以及它射出的那熠熠生辉的希望之光。这正是千百年来我们所固有的,具有强大凝聚力、鼓舞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民族精魂。从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仓”;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历史雄辩地证明:“民族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世界,则国雄于世界!铭记红色记忆,走过不朽丰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红色故事英雄事迹演讲稿(七)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一转眼一百年风雨历程,再回首多少载坎坷艰辛。从帝国主义的蹂躏践踏,到国民党的剥削镇压,中华儿女没有被这苦痛折磨压弯腰杆,没有被这屈辱凌虐碾碎脊梁。先辈们在匍匐中寻找站立起来的方法,用一杆共产主义的大旗,撑起了一个世纪以来华夏大地上破碎的天空。带给我们一个焕然一新的时代。一个多么嘹亮的名字,他像一声怒吼,震慑住肆虐在中华大地上的魑魅魍魉,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深深烙印进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将共产主义绚烂无比的信仰,统统汇聚成革命势不可当的洪流!
是啊,一百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了,很多事情渐渐被我们淡忘。我时常审视自己的生活,观察我们的时代。繁华的街道,宽敞的住宅,琳琅满目的商品,设施先进的大学。是否你也曾与我一样,终日抱着手机发短信、上网,关心动感地带和神州行哪个套餐比较划算,关心哪个NBA球队又获胜了,关心哪部电影最近又上映了,并且还以为,这一切都来得理所当然。是的,我们出生在一个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时代,享受着前人无可比拟的富足,挥霍着我们的青春,在自怨自艾和茫然无措中度过了这人生中最美好的一个个春秋。我们学习,也许仅仅是为了将来找一个能糊口的工作,能维持我们现在所享受的物质条件。而精神上的追求又在哪里呢?是为了父母的期许?还是为了旁人的欣羡?或者,我们一直都在为了别人狭隘的期待而努力的活着,孰不知,我们本应有更宽广的视野,更伟大的追求!
也许你会说,我能力有限,做不了像秋瑾彭湃那样宏伟的事业;现在社会安定,不需要我投笔从戎驰骋沙场。诚然,在前人的努力之下,我们已经取得了各种各样的辉煌。但时代仍在发展,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与世界许多发达国家仍存在巨大的差异。我们需要新时代的拼搏与奋斗,顺着时代的脉络,负担起祖国伟大复兴的使命。而在历史的大潮面前,岂能容许你有丝毫的退缩与迟疑?陈毅元帅如是说,“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有时候,我们仅仅需要的是一个志向,一种勇气,一份将天下拥入怀中的气魄。站得高,看得远,我们能为这个正在腾飞的国家做的,还有很多。一百载的悠悠岁月,一百载的风雨兼程。我们的党带给新中国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带给我们现在舒适的环境和巨大的发展空间。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时光,不去把握机遇?终于风霜已不再侵袭,秋雨也不再滴落,美丽的时刻已经到来,飘扬的旗帜下已然累累硕果。和党一起经历磨砺的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生活中,将更加高举党的光辉的.旗帜,让党的旗帜永远鲜艳!
红色故事英雄事迹演讲稿(八)
92年前的今天,一个组织的成立,给新中国的诞生送来了曙光,给迷茫中的中华民族指明了方向,自由,民主,自强的中国梦有了一个领路人。他就是伟大的中国共 产党。在危急关头时引导着千百万革命志士赶走了帝国主义、_了蒋家王朝、拯救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是她,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也正是在她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洗前耻,中华大地万象更新,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的今天是她92周岁的生日。回望过去,共和国的建设在党的领导下虽历尽艰辛,却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苏东剧变,不变的是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汶川地震,震不跨的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坚强决心。忘不了两弹一星的辉煌卓越,忘不了载人飞船升空的激动人心,忘不了北京奥运会的完美呈现,忘不了上海世博会的宏伟盛宴,更忘不了国庆_周年阅兵的气壮山河!还看今朝,我们取得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辉煌成就,我们用满怀的信心迎来了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党的92周岁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彰显出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正走上了民主、富强的康庄大道。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也都离不开一群人:那就是青年!我们青年人有着激情昂扬的青春,肩负着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牢记使命,是毛泽东傲立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十足霸气;牢记使命,是周恩来胸怀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强决心;牢记使命,是鲁迅先生“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铮铮铁骨!正是他们用燃烧的激情点燃了青春的火炬,将火红的青春献给了党,献给了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在他们眼里,不畏艰难就是使命;在他们眼里,无私奉献就是使命;在他们眼里,将无悔的青春献给党献给人民就是使命!成功的接过中国梦的接力棒就是我们年轻一代的使命。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正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无数追梦者、圆梦人的努力,塑造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精神气质。
青年朋友们,为了更好的完成使命,那么就让我们快速地成长成才吧。请不要因暂时的挫折和失败而低头,请不要因风雨和荆棘而止步,让我们用拼搏和意志捍卫心中的信念吧。风烈雨急算什么,困难重重又算什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惊涛骇浪算什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激烈竞争又算什么,傲视群雄,敢问天下谁与争锋?!
刻下奋斗的誓言,紧跟党的步伐吧,让我们以成功者的名义宣誓:
肩负使命,以饱满的热情书写壮丽;
肩负使命,以畅快的激情挥洒雄风;
肩负使命,让我们以沉稳的脚步迎接未来。
让我们牢记使命,向着梦想的彼岸进发!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红色故事英雄事迹演讲稿(九)
连绵千里的喜玛拉雅,沉默无声,群山静静地注视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在珠峰,那曾经千万年的孤独沉寂,那曾经狂嘶的烈烈长风,变化莫测的险峰渊谷,令人望尘莫及的仙山神湖,凄凉贫瘠的土地,久望而灼眼的皑皑冰雪……安静的让人荒芜。那里的一切,至无言,去亦不闻!
一回首,一俯仰,历史将让我们永远铭记20__年的5月9日,同样的西藏,同样的珠穆朗玛,一只红色的队伍正在前行。珠峰已经泯灭了昔日的沉默,它因着这支队伍而蠢蠢欲动,难道你也在为这群挑战者们颤动吗?他们被厚重的登山服遮住了面颊,只露出一双双坚定的眼睛,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带着火炬,勇攀顶峰。9时17分,红色的祥云燃着奥林匹克圣火,出现在世界的顶峰,8844。43米,从第一棒火炬手吉吉到最后的次仁旺姆,人类终于实现了最伟大的攀登,中国终于完成了最光荣的使命。珠峰上架起了红色巨塔,祥云,火种,五星红旗,奥运会徽,倚在白雪与蓝天之间,一幅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这一刻,只有一个声音:中国之声;这一刻,只有一种表情:热泪闪烁。无论峰顶峰下,近处远方,每一个中国人都从内心燃起一个声响:我爱中国。为什么登山队员不畏艰险,登上珠峰?因为他们爱脚下这片土地。为什么特派记者承受着疲惫与高原反应仍然坚持采访?应为他们爱脚下这片土地。为什么技术人员呕心沥血,倾尽所能,不辞劳苦?因为他们爱脚下这片土地。为什么每个人面对这壮举都饱含泪水?因为我们爱着土地爱的深沉。
火炬登珠峰的成功,建立在千千万万个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的努力上。他们恰似一滴滴水,融入了祖国这片大海,方显出波澜壮阔。校园中亦是如此,我们从属于一个校园,就是校园中一个个不可或缺的分子。我们的校园是一个红色的校园。清晨,走进校园,醒目的屏幕游动着特有的温馨的红色字眼,使我们精神饱满的面对崭新的一天。办公楼大厅的红褐色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要沉稳,严肃,用一种谨严的态度面对各种任务。体育课上,我们踏入红色的跑道,尽情挥洒汗水,激起无限生机活力。闲暇时间,漫步在校园,廊边红色的蔷薇花伸出香气,调剂我们紧张的'思维,染透我们的心灵。展现朝气的红色校徽,带有责任感的红色学生卡,在园中骈飞的红色“飞舞”,无不张显着十九中的无限活力,校园的红火,热情,感染着每一个人。在这红色的五月,我们的校园愈发美得难以言状。
爱国很大,爱校是本。我们也许没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义举,但我们可以努力上进,为学校争得荣誉;我们也许我没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气概,但我们可以遵守校纪,树一份责任在心中;我们也许没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济世情怀,但我们可以帮助别人,和同学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进步。
校园是我们阳光下的梦工厂,阴雨天的避风塘,是我们摇曳着希望与理想的一片净土。花开里有我们的崛起,鸟鸣中含着我们的失落。这里的一草一木,看着我们成长,见证我们长成。曾经,我在这里走过三个五月,每一次都看着五月盛产的红色与爱弥漫了整个世界。去爱吧,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校园,让爱之歌奏响在这个红色的五月。
谢谢大家
红色故事英雄事迹演讲稿(十)
红色故事演讲稿
“祖国啊!您的儿子离开瑞安,踏上保家卫国最前线;祖国啊!您的儿子在战火弥漫中度着青春”——这是81岁中国赴朝志愿军老兵孙凤康老人在1950年的战地日记里写下的一段话。
1950年,孙凤康17岁,正在瑞安中学念高中,朝鲜战争燃起来时,他毅然选择投笔从戎。初到朝鲜的孙凤康难以想象当地环境的`恶劣,在接替20军的防务时,20军的战士已冻伤近一半。他们的驻地距离前线只有70公里,孙凤康成为一名后勤处的军需员,他回忆道:“那段时间,我和战友们都住在山洞里,山洞里下雨天漏水,我们都要披上雨衣,冬天衣服都很难晾干,而室外的温度只有零下30°!”
作为后勤部队,孙凤康的任务就是护送粮食装备上前线,在护送途中车队被敌机盯上,遭遇袭击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他和两名驾驶员负责押运粮食去战地前线187团,为了隐蔽,他们夜里出行,摸着黑前进,可在途中还是遇到了敌机,敌人在照明弹的帮助下不断袭击车队,孙凤康回忆:“那两天,我和战友走走停停,为了争取时间完成任务,我们一天一夜没吃东西,第二天深夜,我们中午吧粮食安全送到了炮火连天的前线,那次,我们都被记了一次集体二等功!”
孙凤康跟着部队在山洞里住了大半年。这段时间,他没有跟家人联系过,甚至没打算跟家里写一信,因为打从参军起他就已经抱着牺牲的准备。1953年7月27日,朝鲜,中国,美国三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宣告停战。1954年,孙凤康转业回老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学医。从此成为了一名救死扶伤医者,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地霍乱、白喉病流行,他和同事们救活了上千位病人。,瑞安志愿军老战士自筹资金建造了一所纪念馆,他又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几万元的积蓄。
他是一名普通的老兵,身上却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他只是一名老兵,一个以为以国家为己任的老兵,3月27日,韩国决定归还437具中国志愿军遗骸,他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的邀请函,他同瑞安其他几位老兵一样被邀请赴韩参加志愿军遗骸交接仪式。
老人接到邀请函的时候正腹痛得厉害,顾不上自己的身子,也不顾家人的劝阻,他毅然决定和其他几位瑞安志愿军老兵一起当天赶到北京。下午四点多,老人忍着腹痛到达北京,不顾病痛,立即和接遗骸的中国专机一起出发,傍晚的时候专机抵达韩国,为了安全起见,大家把孙凤康老人送到了当地医院,稍作治疗老人就要出院,继续为战友守灵,几位老兵好说歹说,他才同意留在医院继续治疗。到了凌晨四点半,孙凤康出院就直奔仁川机场,当地时间七点半,437具在韩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举行,当烈士遗骸由中方礼兵护送登上中国专机时,孙凤康等老兵,立正,敬礼!
庄重的一幕让我心灵为之颤动,或许我们不能轻易地感知这一个军礼承载了多重的情感,不能轻易地体会到那种眼神里蕴含了多少难以言喻的辛酸,然而,我们永远也不应该更不能遗忘他——那个庄重背影传递的特殊意义!
他历经炮火的洗礼,依旧真诚朴素,他是刀尖上的舞蹈,是铁与血的交响。十几载入一日,他们抒写了一个时代的辉煌。因为有他和他的战友,我们忘不了两弹一星,忘不了载人航天,更忘不了抗洪抢险、抗震救灾,那些凝聚巨大力量的伟大精神,正因为无数革命先辈前赴后继地抛头颅、撒热血,和平之花才能光彩夺目地盛放。而面对祖国的未来,面对伟大的中国梦,我们应该明白只有珍惜和平,才不会轻易地遗忘自己肩上的重任。只有肩负责任才会,我们才会看到千千万万个孙凤康!
上一篇:红色演讲稿版(推荐6篇)
下一篇:红色故事的演讲稿(整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