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高校网络培训心得体会{集合5篇}

静谧夜空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416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7分钟。

高校网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在思想上,我利用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等媒体关注国内国际形势,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政治思想文件、书籍;积极参加党委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及教育活动;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精神;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上,我总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余对学生进行辅导,及时查缺补漏,把教学工作做好、做扎实,适当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在工作上,积极配合学校领导的安排,服从分配,与同行相处,我谦虚谨慎,坦诚待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生活中发扬勤俭耐劳、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始终做到时刻牢记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严格要求自己。

高校网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网络专业 培养模式

计算机网络专业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个热门专业,它集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互融性和应用普遍性,我们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如果采用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只能是IT 行业的理论型“适才”,而不是能适应IT 产业高速发展和变化的实用型“专才”。因此,我们认为只有不断探索专业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将教学组织模式与就业环境紧密结合,制定比较稳定、科学、规范的专业教学计划,并随时根据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和IT 产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科学构建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积极开展职业证书的认证培训,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人才。

一、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要充分考虑到就业市场的需求,课程设置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深入了解某种职业、具体岗位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具体要求,使课程设置有的放矢,指向工作需要,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确定课程内容,使“能力本位”的思想得到体现。

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应面向职业岗位,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基本要素。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我们将专业方向定位于局域网构建和网站建设两个方向,专业核心技能概括为“组网、管网、网络程序开发”。对这三种专业核心能力,分别确定其课程主线。在课程设置上,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按照“学网、组网、管网、建网”的学习过程设置课程。在课程的模块化划分上,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按照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地分解、重组、删减和补充。我们将专业课程分为5 大模块:计算机技术通用模块、网络组建―“组网”技术模块、网络工程模块、网络安全与管理―“管网”模块、网络编程(Web 界面设计)―“用网”模块。

二、强化实训教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性教学之一,实践教学效果好坏是关系到专业教育能否真正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用人才的关键。强化实训教学,提高实训教学效果,我们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1.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现有条件,加大实验课的内容,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设计项目实践环节。实训教学既可以单列课程,也可以结合理论课程作单元实训、综合实训或课程设计,使实训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实训教学中,除了完成基本的课堂实践环节外,教师还需要精心设置大量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课后练习和课后实训项目,要求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设计与实践,使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交替进行,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整合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目前,我们已开设了以下实训项目:计算机维护与维修项目实训、网络综合技术项目实训、网络架构设计项目实训、系统集成项目实训等。

2. 组建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实训中心建设目标是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充分考虑社会对应用型知识技能人才的专业知识要求和职业素质要求,突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以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为基本组件、局域网络系统为体系结构、网络的建立与管理为核心、综合布线为依托,结合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按照真实(仿真)的建设要求,努力把网络实训中心建设成集网络教学、学生实训、科学研究、网络应用开发和实施为一体的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

3. 加强了校企之间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校企结合这一办学模式有以下优势:

(1)可以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教育环境,全面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和从业能力的提高。

(2)在校企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对专业结构和项目设置进行动态调整。

(3)有利于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共享,弥补当前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所必需的项目实训基地不足的现状,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优势,弥补当前学校“双师型”教师不足的情况。

4. 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学生就业到生产一线去做,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使学生提前进入实际情景。

三、积极开展职业证书的认证培训

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拿到学历证书外,还可拿到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既具备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又有转换岗位的适应能力,这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学生的必然趋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能有效地解决学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之间的接口问题,使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明确的职业技能分类和质量评定标准。

对于学生的职业证书的认证培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两个方面着手:

1. 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和项目实训课程,把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使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资格认证考试,从而将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竞争能力。例如:常规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相关的网络技术人员、网络工程人员资格证书考试等等。

2. 根据一些学生的个性倾向,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开辟一些课后项目实训课题,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技术等级培训和岗位职业培训结合起来,为学生在就业岗位上的成长开辟更为广阔的道路。例如:在项目管理课程中融入ISO 内审员资格培训、项目经理资质培训的相关内容等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单证制(毕业证)已不适应企业和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双证制(毕业证+ 职业资格证)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向多证制转变。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采用创新的教学组织模式,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平台,逐步提升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扩大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领域,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未来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浪,凌云.面向人才的全面发展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3,(20).

高校网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网络工程; 人才培养; 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4-60-03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raining system of network engineers

He Jianxin, Yang Gelan, Zhou Jiancu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Hunan 413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atisfy demand for high-skilled network engineers and enhance the employment rate of students, it is proposed in the paper a set of network engineer training innovation system for raising employment rate. It is based on the personal ability and knowledge of students and the demand analysis in each employment of network engineering. In practice it focuses on training of application-type talents, constructs training mode for high quality, and builds course system for this purpose.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it works well.

Key words: network engineering; training; innovation; practice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逐渐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社会对专业化高技能网络人才的需求,面对21世纪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以湖南城市学院网络工程专业作为主要研究与实践对象,在对其毕业生就业去向以及各就业方向人才知识点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探索,构建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需求,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并经初步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实效。

1 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知识点分析

作为应用性较强的网络工程专业,其毕业生就业去向以及各就业方向对网络人才知识点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根据对近几届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实际调查结果,其就业方向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⑴ 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工程规划与方案设计、网络组建、网络安全性设计,职业需求主要包括网络系统集成公司的技术员,网络设备生产商的销售人员和售前技术工程师。

⑵ 网络应用软件开发―企、事业单位内部网络应用软件设计、网站建设,职业需求主要涉及从事网络编程技术、网站开发的程序员。

⑶ 网络管理维护―网络故障检测与排除、网络性能优化、网络测试、网络维护与安全性监测,职业需求主要涉及各企事业单位内部网络维护人员、网络设备生产商的售后技术工程师。

⑷ 网络设备研发―网络设备生产商的产品研发、产品性能测试及优化,职业需求主要涉及思科、华为、锐捷等网络设备生产商或研究所的技术员。

⑸ 继续深造―进入国内外高校或研究所继续攻读硕士及以上学位。

通过调查走访,我们详细了解了上述各就业方向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知识点需求(如表1所示),合理定位了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建立起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机制,实现了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通过及时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为根本宗旨,培养真正符合地方企业实际需求的“零适应期”就业的大学生。

表1 网络工程专业各就业方向人才知识点需求

2 构建具有专业工程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湖南城市学院是一所新升格的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近年来,学校围绕“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和“如何培养学生”这两个问题,坚持“应用、实践、创新”的原则,努力将技术应用与实践能力、技术应用层面的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与特色。

为培养具有专业工程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我们网络工程专业提出了“确立一条主线,采取两类措施,构建三大体系,实现四个突出”的培养模式,即确立以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线;采取因材施教,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两类措施;构建内容精简、基础厚实、选择多样的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学质量实时监控与保障体系;突出工程实践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过程、突出创业、创新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培养、突出“产、学、研”相结合的育人特色。也就是说,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应该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需求,建立和完善市场就业、企业需求对人才培养的“倒逼机制”[1],以适时地调整专业方向,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3 制订注重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目前很多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这种情况在以网络工程为代表的信息类专业尤为明显。湖南城市学院作为新升格的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其基本定位是面向区域经济建设需求、面向行业领域市场,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其毕业生绝大多数到地方企业就业。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凝炼网络技术内涵,重新整合知识体系结构,以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课程体系核心,形成了一套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注重行业特色的内容精简、基础厚实、选择多样的网络工程专业塔形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该课程体系分为基础、专业、应用三个层次,由通识基础、学科群基础、专业基础、技术前沿和工程实践五大模块组成。围绕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划分基础课和专业课,纠正了加强基础就是多开设几门基础课程的错误认识,删除了与专业能力培养无关的基础课程,适当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学科群基础、专业基础、技术前沿三大课程模块构成专业教学平台,涉及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工程与设计、网络安全技术等40多门课程,以重点实现对学生网络工程设计能力、网络软件开发能力、网络管理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技术前沿课程模块主要由面向网络工程方向、体现学科交叉的专业特色课、反映技术前沿的系列选修课和学术讲座组成,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网络性能评估与测试、网络新技术等多门特色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均设有实验课或课程设计,为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图1 塔形课程体系

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课程建设。在“优化基础和专业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课程建设原则指导下,我们对课程体系采取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方式进行优化与群化建设[2]。围绕社会对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适应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的核心课程群。除公共基础课程大平台外,将专业课程划分为网络通信技术、网络工程技术、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分析测试五大课程群,并以相应课程群为基础设置相关课程。通过加强核心课程群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配置,明确了各门课程在课程群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实施以工程能力训练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学校人才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完成。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按照“工程能力训练为特色、实践能力提高为重点、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我们建立了以“课内与课外联动、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实践创新教学体系,主要内容如下。

⑴ 实践教学体系架构。针对工程师素质和能力结构要求,构建了分层次多模块的实践体系框架,将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基础、综合、应用三个层次,分成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开放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工程项目训练和科技创新研发等多个模块。基础层以提高学生基本实践技能为目的;综合层以培养学生系统设计思想,提高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为目标;应用层以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合作沟通能力为重点。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架构体现了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特色。

⑵ 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教学的实施按“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方式进行。基础层教学内容以学科群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含的基本实验、实训为主;综合层主要以课程设计、开放实验、生产实习等方式组织;应用层主要通过毕业设计、研究性创新性项目立项、学科竞赛、参与教师科研、工程项目训练以及到企业顶岗实习等环节实施。三个层次从低到高前后衔接,循序渐进,保证了学生实践教学效果。

采取“三结合”措施,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是课内教学与课外讲座相结合。学校定期邀请专业领域内知名学者、著名教授、成功企业家来校作学术报告,组织学生聆听讲座并给予选修学分,使课外学术讲座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为学生全面开展自主学习培植宽广的科学视野和强烈的使命意识;二是课内实验教学与课外项目建设相结合。采取“做中学”方式组织实践教学[3],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具体项目建设,或者以电信网络、企业网络、电子政务网络、校园网络等具体项目建设为背景,努力营造工程环境氛围,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三是校内实践创新与校外实习实训相结合。学校通过全面开放各类实验室、与地方企业合作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形式多样的历练平台。

⑶ 实践教学支撑条件。良好的硬件设施和条件是培养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形成应用型特色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等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投入,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硬件支撑。

①建立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目前湖南城市学院已建立了拥有20个网络机房1000余台电脑的省级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②建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了初具规模的以开放、设计为主的网络工程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等专业实验室。

③建立校内工程项目训练教学基地。建立了包括通信网培训基地、园区网络建设实训基地以及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在内的校内工程项目训练教学基地。

④建立校外工程项目训练教学基地。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夯实校外实习基地,陆续建立了四川华迪、广州达内科技、长沙中信、中软国际等以“产、学、研”一体化为目标,集实践教学、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为一体的一批校企工程项目训练基地。其中四川华迪实习基地2009年度已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

⑤与知名企业合作建立教学培训基地。建立了包括华为、锐捷、蓝狐网络、清华IT等知名企业在内的一批工程项目训练教学培训基地。培训基地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知识点需求制定详细培训计划,培训结束后负责为学生推荐就业单位。通过实施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形成了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之间的良性循环。

以上这些实验室、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培训基地的建设,为培养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5 构筑“产、学、研”合作教育途径

通过构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三条途径,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一是基地实训:让学生在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顶岗实习,进行工程训练;二是组织学生参加工程项目建设:通过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或合作单位的应用技术项目建设,使学生深入接触工程实际,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三是校企联合培养: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来获取和扩充实践教学资源,构建以“基地+实习+毕业设计+就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链[4]。这一培养链的基本运作方式就是采用“双导师”模式,在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下,在学生中开展岗位见习、工程训练、毕业实习、课题研究等生产、研究一体化训练,学生结合岗位实际选题,完成毕业论文;以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以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同时作为实习基地的企业也是学生就业的可能去处。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很受企业欢迎。

6 建立教学质量实时监控与保障体系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合格的要求,学校设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负责全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估。学校以“精心组织、标准明确、过程控制、实时反馈”为特征,构建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该体系分为教学质量组织保障、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保障、教学质量检查监控、教学质量实时反馈等子系统。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分为过程控制、结果控制与评价,严格质量管理,确保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建立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院(校)督导监控与评价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和考评标准、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机制等办法实现过程控制,其中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结果由同行评价(占30%)、督导评价(占30%)、学生评价(占40%)三部分组成,以保证考评结果的客观合理、公平公正。通过开展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考核、教学比武、评定教学名师,建设精品课程等措施,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保障了整体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7 教学实践及其效果

通过多年的就业导向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的“无缝衔接”。 2009-2010连续两届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以近两年该专业学生参加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网络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为例,一次通过率分别达到了78%和82.6%,并且有2人获得了“网络规划设计师”高级资格认证。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已立项校级以上大学生研究性创新性项目12项,有200余人获得了创新实践学分。

参考文献:

[1] 周宇,王国红,徐铁峰.地方高校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基于宁波大学信息学院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92~93

[2] 陈鸣,胡谷雨,王元元等.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4:111~114

高校网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一、网络工程实训中引入CDIO理念

作为近年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这4个工程师的专业活动过程,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理念在国内外诸多高校的教育实践表明,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

网络工程技术人才实训基地依托校园网络设施和环境,成立校园网络实训中心,组织学生以校园网管理者的角色直接参与校园网的管理、维护和开发。实训中心利用校园网这个真实的职业环境开展网络工程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实训中心围绕“学习,分享”的宗旨,学生成员在指定老师的辅助下开展自我管理,进行自我学习,并且分享学习成果。它的建设和运作是CDIO“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理念在网络工程实训中的一种全新尝试与实践。

以校园网络为基础的全真平台对成员提供的项目实训是单一课程实验不可比及的。它是前期课程的综合、提高和深化。在这里对成员的专业基础、工程实践、主动学习、解决问题、团队协作、交流沟通等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进行了全面的锻炼。通过实训,既能够锻炼学生包括扎实的技术知识、科学的方式知识、系统的思维方式等在内的硬技术,也有效培养学生具备包括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队沟通协作能力、系统调控能力、终生学习能力等在内的软技能。

二、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思路

校园网络实训中心引入CDIO“做中学”理念,依托校园网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综合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储备、带着未知问题求解激情,主动地、实践地参与到校园网络的运维工作中,在实践中学习、在团队中锻炼。中心建设包括基地、团队、项目、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1.基地建设

校园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得到了学校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分配了专用房间作为实训基地,并且投入专项经费购置实验设备。目前基地配置了两台用于验证铜缆等电缆的线序和诊断故障的FLUKEMS2-100电缆验测仪两台用于确认电缆位置和检验连通性并迅速检测所有错误的FLUKEMT-8200-60A智能数字查线仪、两套FLUKEIS-60布线工具包及模块化压线钳。这些工具将用于学生校园内的网络工程部署与故障检测排错实践。基地还配备了10台个人计算机和两台PC服务器。

同时,学校已建成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实验室是实训中心开展网络工程试验的后备基地,微机实验室则为中心开展培训与讲座提供了支撑。

2.团队建设

校园网络实训中心由有志于将来从事网络工程师相关职业的各年级学生组成。对自愿报名的学生经过简单的笔试、面试等考核后择优录取。根据项目分工和工作任务不同,实训中心内部组建了校园网运行维护组、校园网应用开发组和校园网资源服务组。其中,维护组主要学习内容和工作任务是桌面级维护,网络链路维护和服务器架设及维护;开发组主要的学习内容和工作任务是网站和网络应用程序开发设计,校园网各级各类网站的日常运行维护;资源组主要负责实验室网站资源的收集,成员的管理和培训,培训资料的收集,并适时通过现场讲座与网络视频等方式为全校师生提供网络应用培训和帮助。

校园网络实训中心采取学生自主管理、教师协助指导的模式运作,并参照金字塔形式搭设组织架构。金字塔的顶层是1名中心主任,负责计划制定、工作安排、人员调配等日常工作。金字塔的第2层是3个工作组的若干名骨干成员,这些骨干成员由有一定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年级学生组成。他们根据各自特长分别选取各工作组的某个主题,负责该主题的深入学习、开发实践、专题报告,同时每人负责若干名普通成员的帮带。金字塔的第3层是每个工作组的一般成员,主要是一些尚未或刚刚入门的低年级学生。他们分别跟随某位骨干成员参与项目相关的学习,并承担部分简单的实践任务。为了保证正常运转,实训中心配备了由学校网络中心主任、计算机网络方向专业教师等成员组成的导师组,负责中心实训的长期规划、日常技术指导和定期专题讲座。

3.项目建设

校园网络实训中心的项目围绕着“在实践中学习”的原则展开,主要包括专题性的项目培训、参与校园网维护和参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专题项目培训是在骨干成员或专业导师的讲解和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实验、开发、总汇和体会。维护组的内容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使用、服务器软件配置与使用、PC机的安装与维护、网络链路检测与维护、网络设备配置调试等;开发组的内容包括web开发环境的熟悉与配置、web开发主流语言的学习与编写、常见web应用的学习与开发、常见内容管理系统(CMS)的配置和使用等;资源组的内容包括常用网络工具与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视频制作工具的练习与使用、新颖互联网应用体验与推介等。

在专题培训的基础上,实训中心成员也参与了校园网的日常维护工作。维护组的主要工作是学校各接入点计算机的网络故障处理;开发组则主持开发和维护修改部门网站;资源组在更新网络资源的基础上也承担了面向校园网的网络应用培训。

由于恰逢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中标公司在面试招聘的基础上选拔了部分实训中心的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企业工程师的带领下,按岗位要求接受学习任务,将软件工程等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在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体验、实践与提高。

通过项目培训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实训中心以“有效学习,灵活应用”原则引导成员学会学习和主动学习,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在工程中适应社会。

4.保障建设

校园网络实训中心的良性运作建立在制度、计划和技术等方面保障的基础上。学生自主管理并建立了管理制度、值班制度等一系列规章。为落实好规章管理,若有违反制度的同学按规定酌情予以处罚。

每学期初,中心主任在与导师、骨干成员商讨的基础上制定整个学期的活动计划。计划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实训目标、实

训内容、活动形式,以及成员任务与预期成果。在学期末,中心主任将回顾一学期活动的开展和执行情况,完成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存在着哪些问题,并形成总结报告。

实训中心采取自我管理加教师指导的模式,成员以自我学习为主,展开学习交流讨论为次,举办专业知识讲座为辅,为校网运维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为了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共同学习氛围,实训中心加强了文化建设,提倡“学习,分享”的实训理念。鼓励学生依照各自兴趣深入钻研某一技术,及时总结阶段成果并撰写学习心得,在定期开展的交流与讨论中相互学习与共同提高。

总之,校园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经过前期的摸索和尝试,正在逐步走上发展轨道,思路逐渐清晰,项目逐渐丰富,成效逐渐显现。实践表明,引入CDIO理念,采取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通过项目实训的“做中学”,有利于学生加强团队协作、锻炼组织能力、树立服务意识、培养敬业精神。在即将毕业的一届学生中,从实训中心走出去的5名成员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深得用人单位喜欢。当然,实训中心建设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成员的学习主动性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和促进;与其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成就感。这些问题尤其表现在一些低年级学生身上。初期抱着好奇心态加入实训中心的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发现热情退去、成果尚无,于是在缺乏成就感的情况下失去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是遵照循序渐进原则按难易程度进行项目阶梯型设置,同时探索行之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措施,引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利用校园网主动开展网络项目实训。

参考文献

[1]宁顺兰.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的偏失与改革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28)102-104.

[2]WorldwideCDIOInitiativeAFrameworkfortheEducationofEngineers[EB/OL].[201103-02].http://省略.

[3]王硕旺,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校研究,2009,28(4):116-119.

[4]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等从CDIO到EIP2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高校网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一、多种培训渠道有机整合构建起农村教研多彩立交桥

网络教研是以网络为基础,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是拓宽教学研究途径,推进校本教研,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网络教研不同于传统的教研活动。只有把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合为一体,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收获最大的效益。

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相互整合。关于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的整合运用,2012年小学教研室以语文学科为实验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具体做法如图所示:

教研员形成学科培训初稿

上传名师群论坛

(广泛交流、随机反馈)

(网络交流 达成共识)

教研员根据名师建议反复调整 形成完稿

上传教研博客网站

基层学校教学领导下载学习 同时网上质疑 教研员解惑

基层学校个性补改后进行二级传导(体现校本化)

任课教师全员培训 共同提高

应用于教学实践

实践中反思 反思中提升理念 促进专业成长

这种常规与网络教研的整合进行,充分体现了协作性理念。通过名师引领、同伴互助,形成培训共同体,从而为基层学校提供最优质的培训资源,极大地满足教师成长的需求。

远程培训与校本教研相互整合。自2010年国培以来,远程培训这一新型的培训方式走进教育、走进农村中小学校园,由陌生到了解,由了解到熟悉,三年来农安教师培训部门一直把加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建设作为实施教师培训的基础性工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逐步摸索出远程培训的“两个”思路和“四个”结合。

“两个”思路:

思路一:捆绑式。即:结合骨干教师“531”工程,以强带弱,建立学习共同体。通过手把手指导、网络沟通与交流,提高弱势教师网络学习与研究的能力。

思路二:层层包保责任制。即:县级管理员包保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包保本班学员,基层学校业务领导包保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包保普通学员。通过在QQ群、班级论坛等网络场所沟通交流,适时督促、指导被包保教师,实现共同学习与提高的目的。

“四个”结合:

1.远程培训与校本教研相结合

以新课程标准解读为蓝本,以教法、学法为核心,确定若干研讨主题,参加远程学习的教师针对研讨题目独立解答后上传到个人教研博客,或QQ群论坛,参训学员在研讨中思想互相碰撞,从而擦出智慧的火花,丰富教育教学技能与手段,促进集体专业成长。在此基础上,以校为单位组织开展教学开放活动、新课标解读论坛或沙龙活动、优秀培训心得评选活动、我为远培提建议等。通过实践提高教师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内化。

2.远程培训与个人研修相结合

远程培训不是学习的终止。2012年我们出台了《农安县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学习管理办法》,办法中一是要求每名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年度不少于4篇、教研博客日志年度不少于10篇、学习笔记年度不低于8000字。二是强调参加远程学习的教师要把学到的教育理念和技能、教学方法灵活应用于教学实践,并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书育人的方法,使名师提格、新教师入格,逐步实现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稳步提升。

3.远程培训与资源互换相结合

远程学习过程中,参培教师可以和专家、教学骨干、同行等进行适时交谈,可以在异地参与讨论并解决一些疑难问题……通过丰富多彩的网络沟通,群策群力,凝聚多人智慧,分享教育教学宝贵经验,能够达到一种更高的学术层次。这种行为对学科教研的良性发展,对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4.远程培训与考试考核相结合

为了深入推动第二周期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创建活动持续、健康、深入的开展,激发全体任课教师的学习热情,促进专业成长,采取“培考结合”的方式对教师培训学习进行检测。旨在以学论考,以考促学。

2012年度在县域范围内开展了乡(校)级教师专业水平测试和县级“学科竞赛”、“等比抽样”式集中测试。乡(校)级教师专业水平测试结果实施“三挂钩”。即与教师津贴挂钩,与评先选优挂钩,与教师继续教育验证挂钩。县级“学科竞赛”和“等比抽样”式集中测试采取“横纵向排列、捆绑式评价”的方式,实施考试结果“四挂钩”。即:与片区挂钩、与学校挂钩、与主管师培工作的业务领导挂钩、与教师个人挂钩。

网络教研的扩展与延伸。网络教研是常规教研的一种补充与提升,同时也为常规教研提供优质资源和含金量极高的技术服务体系。近年来,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的有机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农安教育的发展水平,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俗话说趁热打铁,为了巩固教师学习成果,进一步提升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2011年至2012年度,我们分别组织了中小学教师读书演讲比赛、中小学教学“十佳”教师评选、中小学“明星”教师、“专家型”教师评选、骨干教师微型培训课程评选、中小学优质课评选等,同时每学年至少组织两次教学现场会或教学开放大型活动。教、研、竞赛活动的开展,不仅拓宽了培训途径,还为丰富网络教研资源、拓宽网络教研思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势必成为农安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基本需求和保障。

二、网络教研的应用与拓展加快了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建设步伐

有利于研究型组织的建设。网络教研中,通过相互交流与研讨,不但对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增进了了解,成为学习上的好朋友、好伙伴。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创设积极的研究氛围,有利于形成默认的研究型团队组织,这对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作用和意义。

有利于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参与人员广泛,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的界限,缩短了距离,拓宽了空间,网上交流减少了面对面交谈的心理压力,能够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把自己的想法谈出来,并得到多位教师的指导,使自己的能力真正得以提高。这种可以敞开心胸的研学活动能让教师畅所欲言,有利于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

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型学校建设步伐。网络教研是对传统教研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对校本教研的延伸拓宽,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文化。它不是简单的网上研讨与交流,它具有广阔的使用空间和使用价值,挖掘网络教研的优势功能,并应用于常规教研和校本教研,不但能够起到补充的功效,而且对远教设施和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县开展学科网络教研以来,教师们的网络教研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些优秀的年轻教师养成了撰写教育教学日志、上网浏览博客、回复留言的习惯,这不仅提高了广大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而且提高了教学研究的水平。应该说网络教研影响了一批优秀教师,带动了一批好学教师,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共同提高,推动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型学校的建设步伐。

三、深入推进网络教研的必备条件

树立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同步推进观念

网络教研与现在仍是主流的常规教研应该同步跟进。网络教研不是网站与校验的简单相加,而是互联网对教研的全面服务和深刻改造。新的教研理念、方式以及学会网络技术和教育技术,才能形成群体网络教研气氛。

网络硬件的及时更新与改造是网络教研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农村学校网络设施比较陈旧,网站建设、建立共享资源库、信息化技术、教育技术支持等相对薄弱,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网络教研能力参差不齐,这对网络教研的深入开展极为不利。作为培训主管部门我们应该进一步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及时接触学会对教学有效的最新的信息化教育技术,提高教师使用、维护计算机、媒体应用的水平,提高网络查找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只有这些基本条件具备了,教师才能得心应手地应用网络教研平台,才能在网络教研中提高自身能力与水平,促进网络教研的持续发展。

网络教研的推进需要推动力。其一是行政管理力,其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和问责制度。近年来虽然出台了一些关于网络教研的管理文件,但作为农村教育来说,由于多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与不足,网络教研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与探索,相信经过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网络教研作为一种新型的教研形式势必会全面铺开和广泛使用,会成为农安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

网络教研需要的是发挥网络跨越时空的优势,更广阔地开展教学研究。网络教研没有切合实际的主题,没有耐得住寂寞的学习、研究,没有脚踏实地的学行动和教研行动,是不会有多少实效性的。网络教研并不是信息化支持教学的唯一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优势促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发展,只有充分发挥网络教研的优势功能,才能加快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建设步伐。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