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419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7分钟。
辅导员助理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朋辈心理辅导
在我国,朋辈心理辅导最先发于台湾、香港地区,也在这些地方开展较好。朋辈心理辅导在大陆地区起步较晚,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受到关注。随着许多高校都在转变和更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观念与工作方式,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有效形式,正在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朋辈辅导一般内涵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承受来自学业、就业、情感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目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训练等,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从而减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但由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还存在教育方式形式化、单一化和专业化,师资人员短缺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朋辈心理辅导便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专业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一种重要补充。具体而言,朋辈心理辅导是指由经过辅导知识与技巧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开展心理知识普及、心理情感沟通、心理矛盾化解、心理危机干预活动, 帮助同学和朋友解决日常遇到的心理困扰,推动学生群体的互助、关怀、支持, 实现学生“自助” 的成长模式。
谈及其在培养情绪调节能力的意义及价值,可细分为以下几点。①朋辈心理辅导符合大学生多层次的心理需要。朋辈心理辅导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的,符合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②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协作精神。朋辈辅导员在心理互助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舒缓了心理压力,解除了心理困扰,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认识他人、自我领悟、自我成长的机会。③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复杂,在这种形势下,投入到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中来,就能较大程度地缓解专业心理援助不足的压力。④朋辈心理辅导还可以配合学校心理教育职能部门,预防心理危机事件。
2.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志愿者选拔及服务准则
朋辈辅导制度的实施关键是朋辈辅导员志愿者的选拔和培训。朋辈辅导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名“老师”,因此,朋辈辅导员志愿者的选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朋辈辅导员志愿者的选拔工作可以按照以下的标准进行:首先, 心理素质过硬,思想觉悟够高。只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够高的思想觉悟,才能作为引导者去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其次,乐于助人,有一定的志愿服务经验以及沟通能力较强。一颗真诚的心,是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活动的关键点;善于沟通,是朋辈活动正常开展的催化剂。再者,学习等各方面表现较好,能带领和激励受助者不断完善自我,改变提升自我。具体而言:①思想积极向上,胸怀宽广,乐观豁达;②学习勤奋踏实,工作认真负责,乐于从事心理辅导工作;③有较好的沟通能力, 亲和力强,并具备一定的处理问题的能力;④关心朋辈辅导员的建设事业,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⑤对学习与生活有自己的见解,人生定位准确,彰显大学生青春风采;⑥具备一定朋辈心理辅导经验,有心理学专业资格者优先考虑。
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志愿者须坚持以下原则。①保密原则:保密是朋辈辅导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其基本含义包括:朋辈辅导员必须严格保密与求助同学的谈话内容,在未得到求助同学允许的情况下,不得将求助同学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和主要求助问题等泄露给任何个人或机构。在需要公开案例进行个案讨论时,应充分保护求助同学的利益和隐私,以避免对号入座。②助人自助原则:“助人自助”原则是指在辅导中,朋辈辅导员要帮助求助同学挖掘自己的潜能,从而使其自己帮助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就是说,朋辈辅导活动要以调动求助同学的积极主动性为主要目标,使他们能积极地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努力配合朋辈辅导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地改变自己,而不仅仅只是被动地接受朋辈辅导员的指导和安排。这是保证辅导效果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则。③转介原则:转介原则是指当朋辈辅导员认为一个个案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时间不够,使自己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时,将个案转介给其他的专业人士或机构。个案转介的根本的目的在于保证求助同学获得最好的帮助。④态度中立原则:朋辈辅导员在辅导过程中应保持中立的立场,不将自己的私人感情掺杂到辅导中,不过度卷入到辅导中,并始终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中立的态度有助于朋辈辅导员客观地分析和判断求助同学的问题,对解决求助同学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3.一般心理辅导与朋辈心理辅导的区别
对于大学生的情绪问题,一般心理辅导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一般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应当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广泛的一般文化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较多的心理辅导实践。目前,一般心理辅导往往通过在校内开办心理课程、不定期地请专家开展心理讲座以及设立心理咨询中心等形式来疏导大学生的情绪问题。虽然一般性心理辅导为大学生的情绪问题提供了疏导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情绪问题。但是,这种一般性的心理辅导未能对大学生情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开展形式也较为枯燥,相比起朋辈辅导,一般性心理辅导的效果并没有那么显著。
朋辈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情绪调节主要指由经过选拔培训过的大学生对其他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的帮助过程。本文在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及总结后,对朋辈心理辅导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补充与创新,具体内容及开展形式有:心理学专业老师及学生志愿者的1对1心理指导、优秀师兄师姐交流分享会、无领导小组讨论、心灵spa及本团队创新形式――黑暗交流等。其中心理学专业老师及学生志愿者的1对1心理指导、优秀师兄师姐交流分享会、无领导小组讨论为一般展开形式,在实践过程中都受到广大学子的好评。而心灵spa与黑暗交流是本团体基于对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解,结合新时代对其进行的补充与创新。其中心灵spa 指心灵导师通过一对一面谈及团体辅导的形式,帮助大学生解决社会适应、人际交往、婚恋情感、生涯规划、学习压力等困惑,通过有效的指导,使大学生心灵得到放松,自我得到成长。黑暗交流指在黑暗中安排大学生两人进行交流(彼此都看不到对方),可选择与随机匹配的大学生交流或与专业心情交流员交流。这一形式是为了满足一些不敢对熟悉的人倾诉心声的大学生的需求,让大学生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释放。前面通过糅合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这几种全方位辅导的新形式,更为细致地对大学生的情绪进行调节,缓解大学生学习就业的压力,促进大学生健康生活,提高大学生心理综合素质能力,使大学生更具备核心竞争力。
4.朋辈心理辅导效果评估
在情绪调节方面,本项目团队实践了心理学专业老师及学生志愿者的1对1心理指导、优秀师兄师姐交流分享会、无领导小组讨论及本团队创新形式――黑暗交流,并对朋辈心理辅导实施过程评估,对于朋辈辅导员的工作效果实施效果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①实际得到心理帮助的程度;②对于朋辈辅导员的工作评价。采用评分方法,对于上述两个项目进行分析。
(1)心理学专业老师及学生志愿者的1对1心理指导:此类活动得到同学们的高度评价,在“实际得到心理帮助的程度”项目上是三类活动的最高分。很多同学在活动后表示,因心理学专业老师的专业性强,同学们在活动中不需要太过于拘束和紧张。其中,45%的同学表示,自己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80%的同学表示“在谈话中,自己得到了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经过一系列的对谈后,同学们心里的不良情绪得到很大的释放。
(2)优秀师兄师姐交流分享会:我们邀请了优秀的师兄师姐举行了交流分享会,吸引了不少同学前来参与。优秀的师兄师姐经验丰富,对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给出了一系列的指导,并结合自身的经验,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67%的同学表示“优秀师兄师姐对于我的困扰很了解”。
(3)本团队创新形式――黑暗交流:此类活动获得同学们的极大反响。由于活动的创新性,不少同学表示新奇前来参与。活动后,同学们对活动表示极大的肯定。因处于黑暗并且看不清对方的脸庞,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把平时埋藏在心底的话都能说出来。此活动在“实际得到心理帮助的程度”项目上也得到极高评价。75%的同学表示“增加了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决心”;80%的同学表示“同年纪的人更能理解彼此的心情、处境”。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朋辈心理辅导对于需要求助的大学生的有效帮助可以得到初步体现。通过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解决问题途径,让他们正确面对自身的情绪,而不是一味地去逃避,假装坚强,促使人们释放情绪压力,承认及接受自己的问题以及在行动上找到新的可能性。
本项目数月来的朋辈心理辅导实践证明,朋辈心理辅导对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是有显著成效的,心理学专业老师及学生志愿者的1对1心理指导、优秀师兄师姐交流分享会、无领导小组讨论及本团队创新形式――黑暗交流等活动,在本校学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普及了心理知识,充分达到了朋辈心理教育的效果。由本团队举行的活动,就入学适应、压力应对、人际交往、情绪管理以及职业选择等问题展开自由的交流和讨论,使朋辈之间的思想情感得到充分的交流和释放,也进一步达到了促使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效果。但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仍处于未完善阶段,因此,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及解决,如朋辈辅导员的素质培训的有效性、朋辈辅导工作不同层面的效果分析等,由于研究实际工作的局限,本项目的后续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蔡秀娟,黄 东,鲍金勇,等.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探讨[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6(04).
[2]胡 伟,胡 蜂.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在高校中运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27(05).
辅导员助理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依托阳光心晴社,朋辈辅导起步
2009年的秋天,当学校社团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心理健康指导教育中心也在考虑开办一个普及心理知识,预防心理问题的社团。“阳光心晴社”就在这个时候诞生了。做了一定的前期宣传后,本来预期招收50人的社团居然有300多人报名,同学们对心理学的好奇心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有人气是一件好事,但该怎么培养呢?这个问题摆到了我们的案头。
如果仅仅只是介绍一些心理学常识,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6000多人的学校里,学生的个体辅导、班级的团体辅导已经让心理老师们忙得团团转,辅导时间预约表填得爆满。这时我们想到,为什么不能把学生们培养成具备一些心理专业知识的朋辈辅导员呢?于是我们从社团中选取了40名有意愿、负责任的学生,开办了第一期的初级朋辈辅导员培训课程。朋辈辅导,正式进入了校园。
心理委员加入,朋辈辅导覆盖全校
随着培训的初见成效,依托社团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要。能不能拓展开来,让每个班级都有一名或几名朋辈辅导员呢?经过讨论,从2010年开始,各个新生班级都会在班主任的协助下,通过形式新颖的“阳光之星”评比活动,挑选出合适的人员担任各班的心理委员。并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针对新一届的心理委员进行专门的朋辈心理咨询培训,以增长心理委员的心理知识水平,提高他们开展朋辈辅导的能力。心理委员的加入,让朋辈辅导覆盖到全校的每一个班级,结合阳光心晴社的社团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到学校的各个角落。
然而随着朋辈辅导员人数的增加,数量的问题解决了,质量的问题又随之而来。怎样保证这么多学生的学习质量,让他们都能初步鉴别并解决同学们的心理问题呢?心理老师们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做出了调整和完善。首先,心理朋辈辅导员培训班固定开设在每周二、周四下午,培训的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程度由浅入深,每一门课都是针对当前同学们容易出现的问题而设置。其次,在教学方式上,老师会以设疑、活动、体验或者分享等多种形式授课,这样的方式让大家对课堂上讲解的心理知识充满兴趣,且容易牢记,同学们还会一起分析身边的事例,在共同的分析和分享中学会逐步将心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并用于生活中。
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日常的心育活动锻炼,学校会给予这些心理朋辈辅导员评价,获得相应的“初、中、高级朋辈辅导员”证书。2009年以来,学校先后培养了270多名朋辈辅导员,其中初级150多人,中级100多人,高级20人。
朋辈辅导应用,贯穿教育始终
朋辈辅导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闭门造车,只有当他们能够把知识真正运用到日常活动的时候,能够帮助他人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才是起作用的时候。为了让朋辈辅导员们有用武之地,我们依托学校的各项活动,以团队辅导、班会课、心理健康月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方式,让朋辈辅导深入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具体做法有以下四个方面。
1.开学第一堂心理课—新生军训的适应性团体辅导
军训,是新生适应集体生活的开始,我们针对新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从2010年起,派出了两百余人次初级和中级朋辈辅导员,利用军训休息间隙为新生进行团体适应性辅导。辅导以游戏为载体,采用参与、互动、体验式的方式,主要针对新生独立生活、人际关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困惑进行交流。在辅导过程中,我们的朋辈辅导员受到了绝大部分新生的欢迎,得到他们的信任。朋辈的力量看似薄弱,但对新生的影响却是很大的。因为某些新生的适应问题还未显现出来,朋辈辅导对于这种适应性问题的发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2.专题辅导—开展心理主题班会
从2010年开始,朋辈辅导员们尝试着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级,在多次心理主题班会课上开展了《花季的选择—青春期男女生交往》《职场人际交往》《你我的肩膀—信任与合作》等一系列专题辅导。这样的团体心理辅导课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更贴近学生,更加有利于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促进班级的长足发展。
3.“525我爱我”—每年一次的“阳光心情活动月”
“525”意为“我爱我”,是心理健康日,我们在每年的五月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的各项活动,取名为“阳光心晴活动月”。开设如“梦想宣言”征集活动、原创校园心理剧评比活动、心灵征文、心灵涂鸦、“快乐秘籍”征集活动、愚人节“愚人活动”、心理电影有奖竞答活动、黑板报、手抄报、读后感评比、笑话墙等一系列活动,同时策划每年一场的心理剧场演出,用歌曲、舞蹈、小品、现场互动等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观念。在娱乐的同时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从知识、意志、情感、个性、人际等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升。每一次的活动都有大量朋辈辅导员参与其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也通过参与活动,体验成功,感悟收获。
4、青春路上,你我相伴—朋辈日常心理咨询
每位朋辈辅导员都是心理志愿者,热心帮助一些有心理援助需要的同学,做班级同学、舍友的知心伙伴。在平时留心观察周边同学的心理状况,并以聊天、写信、赠送卡片、共同活动等形式及时干预引导,让同学们体会到“青春路上,你我相伴”的温暖,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汇报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以便心理老师及时去干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朋辈辅导员们在心理自助、他助、互助的实践活动中增强自信、开发潜能,培养爱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为排除自己和同学成长中的烦恼,展示朋辈辅导的魅力。
一路走来,朋辈辅导的收获与反思
我校朋辈辅导员的培养一直坚持朱家良校长提出的“参与—体验—感悟”的教学模式,以活动为载体,强调学生在掌握技能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是能知道、能行动,而且要求能从深刻的反思中获得经验,也就是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在做中学”。通过四年的摸索,朋辈辅导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各项活动中也大放异彩。以朋辈辅导员为主的阳光心晴社先后被评为学校优秀社团、广东省第二届社团成果展一等奖,表演的心理剧《成长的天梯》获中山市第一届心理剧比赛一等奖,朋辈辅导员培训班被评为学校优秀选修课一等奖。
辅导员助理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军校学员; 心理健康教育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
一、在军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军校客观环境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军校中团体是自然而然存在的。 军校中自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团体,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的校园环境使每个团体都有其典型的不同于其他团体的特征。心理学研究证明,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为人是社会动物,人必须作为团体的一份子,需要和期望才能满足。即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团体,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2.学员都处在相似的身心发展阶段,有共同要面对的发展课题和成长困扰。 “在帮助那些有着类似问题和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心理辅导员如果把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仅局限于个别辅导的话,他也就限制了自己可以提供服务的范围(Gladding,1996)。”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就是为参加者提供一个成长的机会,处理他们所关心问题的情景。例如生涯决定、认同问题、男女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其他有关如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3.学员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更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建议。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团体可以让学员了解并且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学员支持的。由于团体的参与者能够认识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自己支持别人,也得到别人的支持,可以增进信心,有助于班级的归属感、凝聚力及团结。
二、军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较之于个体心理辅导的优势
1.团体心理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团体就像是一个浓缩了的微型社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将家庭、学校或社会生活真实地再现出来,学员可以通过角色假设、心理剧、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和模拟真实的社会交往活动,掌握因此带来各种心理压力的处理方法。在模拟交往中,团体成员学会了许多社会生活经验,逐渐学会了应该怎样与人相处,怎样观察社会,懂得了应该遵守团体规范,并且在各个生活团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
一般说来,需要心理辅导的学员所存在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不需要一对一地个体辅导,这样大大提高了心理辅导的效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是面向全校学员,通过调查筛选出学员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由心理辅导教员将学员分组,组建不同主题的团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二是以院(系)为单位,根据各院(系)学员的心理特点和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将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规模扩大到班级,就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心理辅导,这种模式比较符合军校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特点,效果较好。
3.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容易巩固
团体心理辅导特别注重互动性、实践性,力求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同一个主题的团体辅导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活动及表现形式,活动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学员的体验角度和感悟的深度也有所不同,但同时达到的目标却是一致的,这使得辅导效果在多次却不单调的辅导中得以巩固。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军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学员交往的情感体验。 团体心理辅导将具有类似共同特征和需要的学员组织在一起,团体活动的特点和氛围使学员容易找到共同性,找到被人接纳的感觉,从而充满希望和改善的力量;在团体活动中期阶段,团体凝聚力使学员进一步找到风雨同舟的感觉,使个体放松自己、减少心理防卫,互相帮助;团体对成员的支持,使成员感到踏实、温暖、有归属感,从而在团体中获得情感支持力量。
2.团体心理辅导使学员互相学习,在认知、情感、行为上都得到直接的帮助。 与个别辅导相比,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了更为典型的社会现实环境。学员可以相互学习,交换经验,获得直接或间接的劝告,模仿其他学员的行为;团体心理辅导良好的人际环境有利于学员反省自身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质,形成积极的交往品质。
3.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学员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自我反思,不断进步。 团体心理辅导将具有不同背景、人格和经验的学员组合在一起,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观察他人的观念及情感反应的机会;可以使参加者更清楚的认识自己和他人,同时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度。
四、军校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
1.团体讨论法
团体讨论是指团体成员对大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或困惑,互相分析,并做深入的探讨。在团体讨论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他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看法,帮助成员明确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养成尊重他人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游戏辅导法
游戏辅导是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心理游戏,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同时通过心理游戏活动,引发学员思考,唤起学员对生活的热情、对身边人员的关注以及对亲人的关爱。
3.行为训练法
行为训练是指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定程序,学习并强化适应的行为,纠正并消除不适应行为的一种心理辅导方法。经过指导和训练,学习好的行为模式,逐步掌握新行为从而改变个体的不良行为或态度,形成新的观念与行为方式。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放松训练、自信训练、情绪表达训练、人际交往技巧训练,不仅适用于存在一定心理困惑的学员,更能促进所有学员的健康成长。
4.主题班会
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可用于新生入学后的班级建设、和谐宿舍关系的构建及不同年级不同问题的成长需要。例如新生适应辅导、人际交往辅导、自我成长辅导、生涯规划辅导等。这主要是针对学员在军校生活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共性问题而进行的班级内部团体辅导,让每个学员在团体的范围内,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超越自我。
辅导员助理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团体心理辅导
大学室友本是最亲密的朋友,但是,从震惊全国的2004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到201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被害事件,再到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芦海清被害事件等等,高校接连出现多起“同室操戈”的寝室悲剧,不得不让人在震惊的同时,感叹着“同窗共读,相煎何急!”因此建设一个和谐的寝室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着重探讨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团体心理辅导的运用。
一、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生寝室文化”这一概念是在1986年由上海交通大学首先提出,1997年原国家教委发文予以肯定,2002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寝室是大学的细胞,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家”,据调查统计,89.5%的大学生平均每天在寝室的时间在10小时以上。
1.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寝室一般是由4个及其以上的大学生组成,是大学的细胞。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一个子系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有力保障
寝室是大学生“三点一线”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有力保障。大学生要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学习,在寝室有足够的休息是最基本的“硬件”,在寝室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则是最重要的“软件”,可以说这二者缺一不可。
3.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不可缺的土壤
寝室是大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保守估计一般大学生平均每天呆在寝室的时间在10小时及以上。在寝室这样相对封闭和私密的环境中,室友们的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生活习惯、性格、爱好等真实地通过寝室室友之间的相处和交往表现出来。和谐的寝室交往氛围可以让室友们拥有良好的内心体验,反之则会让室友们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等。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
团体心理辅导(groupcounseling),又称小组咨询、群体咨询、集体咨询、团体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运用心理学技术为团体成员提供帮助与指导的辅导方式。它通过团体内部成员之间相互的人际交往,促进成员在交往中通过体验、观察和学习,帮助成员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建立新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力,培养自助和助人的能力。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已有十几年的实践与经验,它有如下几方面的优势。
1.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感染性强
团体心理辅导是辅导老师对多个团体成员即以寝室为单位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集中的心理辅导。此方式节约了时间、人力和场地等,极大地提高了心理辅导效率,符合经济原则。一个寝室就像是一个浓缩的微型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带领下,通过一些活动,团体能为个体提供一面镜子,得到多方面的回馈。团体心理辅导参与者可以在成员身上观察发现自身的缺点和别人身上的优点,相互学习,相互感染,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2.改善情感体验、形成规范
团体心理辅导是将具有不同人格特点的个体以寝室为单位组织到一起进行辅导,参与者之间有一定的共性,有和谐共处的一致愿望。团体成员之间希望获得更多的彼此了解、关怀、支持、鼓励、欣赏、帮助等正向互动,少一些彼此挑剔、指责、讽刺、欺骗、打击等负向互动。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实现使参与者在团体活动中彼此发现团体成员的优点,产生对团队成员新的正向认识,进而产生亲密感、归属感,安全感,减少参与者的心理防卫,实现相互支持、相互帮助,达到增强参与者的自信心,提高参与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团体成员可以在互动中获得愉快体验,可以形成团体共识,从而形成团体规范,并为团体成员所认可和遵守。人是社会性动物,个体作为团体的一份子,需要和期待在团体中才能得到满足,即个体的成长都离不开团体,个体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需要不同的团体给予支持和帮助,因此团体的约定俗成的规范在团体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有助于更好巩固效果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注重在实际情景中,通过尝试各种生动有趣活动方式,为团体成员提供与室友更多的交往机会,体验亲密的内心感受,满足室友们社交的需求。在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团体成员可以在其他参加者和辅导老师的反馈中获得裨益,也可以给其他参加者提供帮助,团体成员一起尝试新的行为,来改善原有的相处状态,是团体成员获得归属需要的满足,具有给予自己和他人爱的能力。参与者在心理辅导中感受的充满信任和爱的能力,更容易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达到巩固团体心理辅导的成果。
4.有助于发展适应的行为
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很大程度上与认知有关。片面的、非理性的认知常常是个体产生负面情绪的主要原因。在寝室人际交往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个体缺乏对自我的客观评价,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容易对他人产生片面或不正确的认识,从而对他人缺乏包容、信任、或过分依赖等,难以与寝室室友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些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良适应,均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得到有效的改善和矫正。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1.甄选团体心理辅导成员
心理辅导老师准备宣传资料、招募和甄选团体心理辅导成员。团体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对将进行的以寝室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尽可能让有需要的大学生了解相关信息,进而自愿报名。此外,即使是主动报名、自愿参加的申请者并不一定都适合成为团体辅导的成员,因此需要在参加报名的大学生中通过面试、心理测验、书面报告等形式进行筛选并和适合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成员签订团体心理辅导协议。签订协议后对团体成员进行深入的了解,收集参与者的个人、家庭等方面的信息,分析每个参与者的情况、问题。心理辅导老师根据掌握的信息和团体成员一起拟定心理辅导计划和心理辅导目标。
2.建立信任的团体心理辅导关系,营造和谐氛围
信任的团体辅导关系、和谐的团体氛围是团体心理辅导成功的前提和关键。第一次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时,心理辅导老师需要运用适合团体成员的暖场活动,尽可能让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尊重和配合。为保障团体发挥正常功能,成员之间要遵守团体的相关规则。建立好规则后,团体心理辅导老师运用寻找相似性、鼓励成员相互交谈、用心聆听等方法,充分让成员投入到团体之中,建立充满凝聚力的团体,为团体心理辅导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3.团体心理辅导实施阶段,促进团体成员自我探索
心理辅导老师先通过各种心理辅导方法如角色扮演、心理情景剧等带领成员体验和模拟真实的社会交往活动,鼓励成员主动探索和感受个人的态度、感受、价值和行为等,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学会悦纳自己,在提升自我自信心的同时,学会认识别人,理解和接纳别人。再将团体辅导中的感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和行动中,不断改善自我的适应力。
4.协助团体成员总结团体经验
团体心理辅导老师采用各种形式有效把握最后一次团体辅导时机,让团体成员在圆满、积极、温馨的氛围中结束团体辅导,有助于成员将在团体辅导中体会和学习到的情感支持、积极心理体验、重建的理性认知、适应行为等得以完整梳理和巩固,为未来没有心理辅导老师和团体成员扶助的生活做好准备。
5.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估
团体心理辅导监督与评估是对团体心理辅导的全过程进行的辅导效果的质量评估。团体心理辅导老师可以根据团体心理辅导前、中、结束期采取行为计量法、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和问卷法等多种方法对团体心理辅导进行评估,了解团体心理辅导的成效。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估进行分析,成功的经验继续发扬,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改进。大学阶段是青年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黄金期,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在寝室文化建设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帮助大学生有效化解心理困惑与危机,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调整能力,构建理性的认知,传递正能量,培养其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减少不和谐因素,让大学生拥有自助和助人的能力,为未来快乐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燕.浅谈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
辅导员助理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实践与思考
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咨询方法中的一种,在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被广泛采用,相对于个体咨询,往往具有许多优势: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省时省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纳自己,减少不良情绪,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勇气;容易让成员获得归属感,在团体活动的进行中,成员通过语言的沟通或是活动互动彼此相互帮助、支持与鼓励,营造出安全、和谐、轻松的团体心理辅导氛围。在团体里,学生可体验社会上人与人间的相互关系,交换意见、共拟计划等现实的经验,可促进学习,改进行为。
我校已开展了八期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取得了一定效果,得到学生的好评,但也有一定的不足。老师们对每期效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团体心理辅导要有明确的主题与评价
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成长中的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的成长课题和困扰。我校心理咨询工作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或心理测量。针对调查结果发现的问题,心理咨询老师会选择在不同学期分别开展以不同内容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根据主题的辅导目标制定相应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价不容忽视,有效的评价能够发挥甄别、教育、改进和激励功能,而且u价的过程还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教学实践不断改进的过程。每期团体心理辅导后通过学生书写的心得体会作为效果评价,经过对心得体会的阅读与分析后发现,每期辅导后学生均反映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例如在一期以“走进新生活,快乐共成长”为主题的新生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中,学生这样感悟:“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让我不再害怕与人交往,使我变得自信起来,同时我懂得了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学会信任和包容。”每期团体心理辅导后,我校心理咨询教师会对参加辅导的成员进行追踪调查,并结合班主任教师及年级辅导员教师对该生参加辅导后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调查显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在人际交往、情感问题、亲子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确实有所提高和进步。
二、团体心理辅导开展途径的思考
中职学生面对来自学习和就业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状况容易出现问题,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具有感染力强、效率高、效果容易巩固等特点,应面向广大学生进行开展,加强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际应用。
(一)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
把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过程,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的学生看成一个团体,以团体活动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感受、体验、讨论、反思等,使学生在团体活动中获得支持和帮助,促使他们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二)在学校辅导员工作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
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中间,是与学生建立心理联系最多的人。因此,辅导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在专业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安排辅导员有计划地完成学生团体辅导计划,不仅能够缩短师生沟通的距离,同时提供辅导员自我成长和发展的空间。辅导员通过培训,将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中有效地实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开展。
(三)对毕业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成为中职学校毕业生面临的头等大事,其所带来的压力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中职学生较普遍地存在着“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和适合干什么”的认识困惑。开展职业生涯团体辅导,能够帮助中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还可以让学生疏泄消极的情绪,有助于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三、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要注意的问题
(一)保证参与团体心理辅导成员的固定性
尽量选择自愿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或确实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如果团体中有个别非自愿者,与其他成员的合作意愿会降低,较少参与到辅导中去,不能保证每天的按时活动,或对活动表现出较少兴趣,则会直接影响团体效果。
(二)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应进行长期追踪调查
心理辅导对个体性格的培养和人格的养成是长期和潜移默化的,同样,团体心理辅导也应关注成员长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不能只衡量辅导后的即刻效果或短期成效。心理咨询教师应与班主任教师及年级辅导员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关心学生的点滴进步。对参加辅导后的学生,进行多方聚焦,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
(三)团体心理辅导应与个别咨询相结合
尽管团体心理辅导有许多优越性,但是它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由于时间的限制,单纯的团体辅导往往难以兼顾每个个体的特殊需要,个体的问题有时不能得到适当的处理。如果某个成员的需求是团体辅导不能满足的,则应当鼓励这个成员转为个体辅导。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以其特有的优势在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不断拓宽和探索新的应用途径,使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学校得到更好地开展与运用,能够让更多的中职学生受益。对于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引起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的重视和注意,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与能力,让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高云芹(1964-),女,北京人,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高讲,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静,陈杰.中专学生心理需求的特点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424-427
上一篇:茶叶包装设计策划(推荐5篇)
下一篇:茶叶产品营销策划方案(推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