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115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5分钟。
计算机讲座心得范文第1篇
《计算机教育》: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很多研究人员都到高校担任客座教授,是什么样的动力鼓舞你们去从事这样的工作呢?
周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受聘到高校担任客座教授,是微软亚洲研究院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个项目不仅使我们与很多学校的老师、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也让中国的高校更好的了解了微软,了解了微软的研究水平,了解微软的人。这是一种双赢、互信的合作,更是对中国计算机人才培养作出的积极探索。
作为一名客座教授,我既能接触学校,又身在企业,这个身份可以让我知道微软、学校、老师们在想什么,所以我就很自然的把一些共同点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多赢的机制,既帮助了学校、老师、同学,也帮助了微软。如果由于我的微薄之力让不大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或者往好的方向出现了转折,我觉得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计算机教育》: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作为一名客座教授,您通常与学校做哪些事情呢?
周明:我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天津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并且是他们的兼职博士生导师,在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我们会积极地参与微软与这些高校的合作交流项目。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我们合作建立了语言语音联合实验室、联合进行博士生硕士生培养、共同举办国际会议以及暑期学校等。我们在国际会议上联合发表了很多优秀的文章,我也参与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很多重点立项的申请工作。我们与哈工大在语言语音领域一起培养了很多同学,这些同学从立项、做研究、到最后写出了很好的论文,他们所得到的锻炼,所取得的进步让学校吃惊,也让我们为之骄傲。
《计算机教育》:相对高校老师来讲,客座教授是“远来的和尚”,你们对高校科研教学的互补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周明: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学生来说,我们了解最新技术的进展,我们在第一堂课就可以讲出学的东西有什么用,这样学生可以带着目标去学,不是盲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去学。也就是说,我们会给学生一个从工业界应用的角度来反向驱动他组织学业。
第二,我们有很好的资源,比如说数据资源、大规模的搜索引擎查询日志,这些数据都是海量的;还有实验平台,学校设备有限,微软提供设备和设备的使用基本上是无偿的。我们教了课,他们做了试验,就可以充分利用微软的资源。
我可以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一位来自清华的学生,非常喜欢我做的计算机对联研究。于是,我就带她在此基础上继续做计算机诗词方面的研究。这位同学说她从小就喜欢诗词,只是后来学了计算机,反而不知道怎么继续维持诗词的兴趣了。我就鼓励她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让我非常高兴的是,她做了很多很好的研究工作,最后果真把计算机诗词原始模型做出来了。电脑能够生成非常合乎韵律的绝句和律诗!这位同学觉得非常有成就感,也深刻地体会到文理是可以贯通的。我一直主张同学们不但不要放弃自己的爱好,还要找机会把它们发挥出来。这些爱好正是你有别于其他人的地方,大家都是学计算机的,在计算机学科大海洋里,不要失去自己的个性,一定要体现出个人的特质,要把自己读的东西要融化在血液中,体现在行动上。
第三,客座教授在帮助国内外高校交流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微软亚洲研究院每年都会请很多国外的学者来北京访问,我也会请他们到我们合作的高校,在那里给同学们作讲座,与教授们做科研沟通。通过我们的桥梁作用,中国高校就有了与国际前沿水平学者平等交流的机会。其实我们高校的研究水平已经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了可比的水平,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世界不知道,如果世界知道了,他们会吓一跳的。
《计算机教育》:我发现微软的客座教授在与高校合作方面,都非常设身处地的为高校着想,在高校合作中你们是真的把自己当作学校的一员,站在高校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吗?
周明:的确如此,我希望自己认真播下种子,它们都能很好地开花结果。以我们与天津大学的合作为例,天津大学计算机系有扩展自然语言和搜索引擎研究方向的想法,孙济州院长希望微软客座教授可以与他们联合带学生。我就在天津大学带了两名博士生,并定期到天津大学去访问。下个学期我们研究部门会在天津大学开设一门课,这对我们来讲是很激动的事,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压力。我们的目标是把这门课发展成为精品课程,这就意味着这门课的教材和老师是全中国高校最好的。我给自己的目标就是这样,要讲就要讲好,不然就不要去讲。讲课,一方面是培养人才,另一方面要帮学校带出一个任课老师,这一次我们讲完,下一次这个老师就能把这个课讲下来。给年轻的老师留下好的基础,能对他们的发展有所帮助,这样才是真正的与高校共同成长。
《计算机教育》:我在一个名叫“冬天的大海”的学生博客上看到“非常高兴周明老师在计算机学院做客座教授”的文章,他认为这是一件非常“cool”的事。同时他也提到“未来几年内,重庆大学一定会有更多学生进入MSRA,周明老师的桥梁作用不容忽视”。这个“桥梁作用”是如何发挥的呢?
周明:非常荣幸能得到同学们的夸奖,微软与重庆大学的合作,我确实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在2003年之前,重庆大学还没有一个同学到微软来实习过,更没有同学能够在毕业后到微软工作。我在2005年去重庆大学访问的时候,了解到并不是同学们不想来微软,而是觉得微软的门槛太高,觉得被选中的可能性很小,干脆放弃。我鼓励他们,微软从来都是相信结果,不问出身的。在随后的日子里,重庆大学派了两名同学到我负责的自然语言处理部门实习,这些同学非常刻苦,也做出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他们的学术成果比肩于北大、清华的学生。这两个“吃螃蟹”的同学给了后来的同学很大的信心,此后,重庆大学到微软实习和工作的的同学也就逐渐多起来。
客座教授就像是一个结合点,身为客座教授的我们会更加了解学校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我在给高校建议的时候,也一定会考虑不同高校之间优势互补。比如我在帮助哈尔滨工业大学立搜索引擎项目的时候,就建议与清华大学和中科院软件所一起合作,因为他们恰好在某些领域互补。由于我们的“牵线搭桥”,他们之间加强了合作,不同单位老师之间的关系也密切了。这样对整个中国高校在这个领域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计算机教育》:客座教授毕竟只是你们的业余工作,您是如何平衡在微软研究院的工作和在高校的这些“业余爱好”呢?
周明: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首先,我们在高校选择的合作伙伴都是很优秀的教师,只要把课题定位好,拿出清晰的方案,认真实施,好的学术成果就是水到渠成了。客座教授在其中的作用是多参与跟老师、同学们交流,及时给出建议。一般我们在高校合作的课题与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的课题也会有一定的关联,我们在微软的研究组自身是一个小生态系统,而与高校的合作则形成另一个小生态系统,这两个系统因为客座教授沟通起来,产生互动。只要把两种生态机制结合,你就不会觉得劳累,相反,还会觉得很潇洒,受益颇丰。
其次,我们要感谢高校关系部的同事们,如果没有他们卓有成效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及出色的项目管理,我们很难与高校建立这么有效的沟通。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高校合作项目充分考虑到了微软和高校的双赢,有这样的机制保障,项目能够很好地运转,身处其中的我们也不会觉得辛苦。作为个人,我的原则是:只能去帮忙,不要给合作伙伴添乱;要实现互动,合作成果大家共享双赢,不能只为一己所用。
《计算机教育》:在这么多高校担任客座教授,您的收获是什么呢?
周明:首先,我觉得到高校去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以给学生讲课为例,有些知识如果不是因为要给学生上课我们常常就忽略了,可是要把它讲明白,我们就必须把问题搞得很透彻,一旦把一个问题弄透彻了,对自己的提高是很大的。给学生上课,不管你是否擅长,要讲出系统来,要给学生一个底层的架构、基础,一层层循序渐进的东西,而这些在微软的研究工作中是可以跳过去的。研究强调的是结果,但在学校强调过程式的学习,学生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认为结果和过程这两者对一个优秀的研究员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在讲课的时候注意一些基础知识的积累,带着问题给学生讲,既有技术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这对我们来讲,尽管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却是很值得的。我常常对我们的同事讲,如果你只是可以在这个领域做一些事情,你不敢说自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可是如果你能把某一门课讲得非常精深,讲得非常好,就可以说自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要想成为专家,有一步需要突破,就是通过和高校合作,通过授课带研究生,把自己的能力提升上去。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和高校合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计算机讲座心得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合作式学习理论、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充分调动师生之间互动关系、采用多元化评价的新型教学方式。
关键词:计算机导论;合作式学习;专题讲座;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 课程背景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如何既能使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又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稳定其专业思想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2合作式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教学理念。合作学习理论是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而提出的,强调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全体学生共同进行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师生教学相长的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助促者,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如何学习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学的目标。它具有以下特征:
(1) 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学生按不同性别及不同能力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讨论问题、倾听他人的意见、从他人那里学习到自己不懂的内容、向他人阐述自己的观点、同他人辩论、填补相互间在理解方面的不足。
(2) 是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的一种教学活动。
(3) 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所有的合作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达成特定的共同目标而展开的,学生在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后会感到小组的成功有他们的贡献,因而有自豪感和成就感,产生动力,更加继续努力。
(4) 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种机制可以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进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团体中的成员在各自的小组中尽其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3合作式学习在计算机导论课程中的实施
合作学习拓展了原来教学中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局面,倡导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等多边互动。计算机导论教学思路可以概括为“大班上课,小组讨论,名师上台,专题讲座”。
“大班上课”,是指将平时人数70左右的小教学班两班合在一起上课,采用现代教学技术,节省师资,减轻教师教学负担。
“小组讨论”,是将各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人数5~8人为好,鼓励基础有差异、性格互补的学生组成学习协作小组。组长的选择比较关键,一是要计算机基础较好,便于辅助学习,二是要有组织管理能力,能很好地组织小组讨论、学习,负责考核小组成员的出勤与表现,要有号召力。教师参与学生小班讨论。
“名师上台”,本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站在学科的高度看问题,将复杂的、抽象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因此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本课程经过多轮试讲之后,选择了高学历、高职称、有威望的教师参与。
“专题讲座”,每一专题配1~2名主讲教师,负责讲义编写、讲稿制作及课程讲授,要求教师注重上课艺术,力求风趣、幽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多位高水平教师,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奇,对每一次课都会有期盼,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3.1师师互动,设计教学方案
基于以上思路,在学院领导积极参与并大力支持下,发动了计算机专业全体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等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参与改革活动,组成了有13人参与的计算机导论课程组。在充分研究、讨论的基础上,优化整合了计算机导论的知识体系,形成专题讲座10个, 结合这些讲座,提交给学生自主讨论的主题有7个(每主题下有若干小题目),如表1所示。
表1 讲座专题及讨论主题一览表
在给学生开课之前的一个学期,所有专题必须先在课程组内部试讲,经过多轮讨论、修订,内容设置上既兼顾前后主题之间的关系,又具有独立性,且能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形式上要具有简洁性、趣味性、思想性和职业性。这期间充分体现了师师之间的互动性。同时与校内外同行交流,请省内外专家指导,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和赞同,课程组统一思想,积极准备讲稿和讲义,愿意为共同完成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改革而努力。
3.2生生互动,加强讨论交流
将学生分组,选组长一名,每小班分成7~8组。在每一次主题讨论时,要求每班题目分开,即每题目一般要有2~3组选择,便于讨论,同一题目不能超过3组,以使讨论的问题全面。由组长带领同学们在课下讨论,形成比较集中的意见,用PPT文档总结出来,由组长轮流指定成员在小班上汇报,组与组之间可以辩论,教师参与引导、总结和反馈。
3.3多边互动,实施课程评价
为实现评价的功能,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即评价主体多方、评价内容全面、评价形式多样、学生参与评价。其评价指标和权重如表2所示。
表2 计算机导论课程学生考核表
以上表格只是普通小组成员的考核表,针对小组长和课程负责人,其评价主体有自我评价、组员评价和教师评价,其评价内容除上述部分指标外,还包括组织管理能力,上下的协调能力等。同时教师也要进行自我评价并接受学生评教,使教师能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组织管理或技术指导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促进自己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与素质的评价方式是科学可行的,通过自我评价、小组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的比较,学生能较为客观地了解自己在小组中的责任,在团结协作、学习方法、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优劣,及时调整、改进不适的思维方式,不断训练自己责任意识、创新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4 效果分析
这种教学模式在浙江万里学院2007级261名学生中实施,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高度认可。通过问卷调查表明:100%的同学喜欢这种教学方式,从中有较大收获。91%的同学希望讨论课时间更多一些,83%的同学认为从讨论中(其中46%认为是汇报讨论课堂上,37%认为是课下小组讨论中)获益最大。87%的同学认可、赞同本课程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从评价结果来看,所有学生对自己评价是80分以上,8%的同学给自己打了满分,说明同学们通过课程学习,有增量式成长,真正达到了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计算机讲座心得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中职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42-02
一、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现实基础
1、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
对于中职学校,一般计算机专业的招生质量要高于平均水平。计算机专业学生思维严谨,观念新潮,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思想上敢于创新开拓,具有创业的激情。从学科特点上来看,计算机专业的工具性强,应用面广。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创业实践时,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加大了他们创业成功的可能,社会上计算机专业人才创业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不仅证实了计算机专业创业的先天优势,更是极大地鼓舞了在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走向创业之路。如我校10届学生林志祥就是个很好的证明,他在校期间学习努力勤奋,为人友好,吃苦耐劳,严于律己,平时利用休假时间在家里摆弄电脑,拆拆装装。由于对电脑的爱好和执著的追求,曾获瑞安市中学生现场网页制作比赛二等奖,温州市网络布线三等奖等。这都为他的创业之路打下了良好基础。
2、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局限性
从计算机人才培养上看,目前教育模式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一些实习环节只是“走马观花”,有部分学生不注重实践操作,实验课程疲于应付,没有真正利用学校提供的硬件环境提高技能。虽然学校建立了一些校企合作模式,但是合作机制不健全,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待提高。林志祥2009年到2011年分别到场桥,塘下、汀田实习,也是在经过两年的不断努力与奋斗中才在2011年底有了一家属于他自己的小型电脑店。中职学校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教学模式可见一斑。
3、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的知识、技术、理论也不断涌现,计算机领域的变革对计算机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计算机专业提倡创新创业教育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也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正如林志祥说的:“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发展让电脑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好计算机是一个时代的需要,计算机是一个跟时展,同步前进的产物!”
二、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逐渐深入,但是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更为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不足
学校普遍更关心学生的升学问题,部分中职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并不重视,也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认识,开展教育的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与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未能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如毕业后的林志祥继续学习先后在塘下、场桥、汀田三家电脑店实习。在实习中学长不断了解电脑行情和学习电脑技术,实践让他学习到了许多学校课堂里未成学到的知识。
2、课程体系设置有待改善
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课设置有待改善,部分学校处于被动、临时应付、不规范的发展状态。学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中,但是仅开设了一至两门以就业为主的就业创业指导或基础性创业课程,根本谈不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更谈不上和专业教育结合,缺乏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开展的结合。由于计算机学科的核心基础知识和结构在不断更新,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在不断进行改革。要让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就需要建设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林志祥在创业的初期,因为没有对创业做个很好的整体规划。心想创业无非也就那样,但影响现实创业的因素很多,所以弄得自己很被动。导致自己在创业的进行过程中很盲目,浪费了不少时间。
三、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议
1、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
学校要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最基本应开设一些创新创业类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类课程,重点突出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讲解,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如:《创新创业指导》、《创业创新管理课程》、《创业心理与技能》等。选修课程,重点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个性化培养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如:《商业计划书》、《创业领导艺术及教育》、《企业成长战略》、《创业机会识别》等。
2、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
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让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去,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吸收创新创业教育元素,让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方法一:可增加短学期进行实习实训或有效利用假期,在一年级开设《暑期企业参观》,二年级开设《暑期企业实习》,三年级开设《专业实践》和《项目案例分析》等。方法二:可开设介绍计算机学科前沿技术、计算机领域创业案例等选修课程,如:《当前计算机研究热门课题》、《高新技术应用》、《软件开发设计与实现》等。
3、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建设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是关键,需要逐步完善教师引进、培养、选拔的机制,建立一个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首先是专职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学校除了大力引进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外,还可以建立与企业的联合机制,让一些创业企业家加入到教师队伍。社会上,在计算机学科相关行业的创业成功人士较多,可以通过聘请这类企业家或成功人士来担任客座讲师,教授学生创业实践经验,与教师创业经验不足形成互补。其次是计算机专业任课教师,学校可以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创业教师培训,让专业教师也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建设
(1)利用校园宣传阵地进行创新创业知识的宣传,开展榜样教育,对于那些积极参与创业,取得重要成果或成绩的学生,应大力扶持,给予重奖和表彰,对突出事迹和人物进行宣传,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利用好计算机领域创业成功的典型人物和事例,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业需要和创业动机,培育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理想,引导学生培养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的创业信念和创业观。
(2)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讲座是学校最常见的一种教育形式,创新创业讲座确实可以弥补学生社会经验的不足,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学校在组织创新创业讲座时,应注重长期化和制度化,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凝聚一批具有丰富创业经验和经营管理经验的社会人士,形成一种固定的、常设的创业讲座制度。请计算机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创业成功人士对学生进行讲座,以这类带有专业特色性的创新创业讲座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
(3)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和开辟校园内的创业市场,市场化运作社团活动和项目化运作社会实践等活动,提供全真的创新创业环境。计算机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利于在校内实施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例如建设网站、网上购物、系统管理等,成立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或创新创业工作室等创业性质机构,让学生的创业项目在校内就开始进入孵化阶段,让创业生存期能够平稳过渡到创业成长期。
(4)开展创新创业类竞赛。学校应多组织开展创新创业类竞赛,来展示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让学生在竞赛中得到系统化的锻炼,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在竞赛中可以模拟创业经历,积累创业经验,锻炼团队精神、组织管理能力,并且通过比赛的形式,优胜劣汰,还能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通过专家评委的指导,能帮助学生更好解决创业面临的一些难点问题。
参考文献:
[1] 沈 超.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考―基于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11(10)
计算机讲座心得范文第4篇
今天上午8点整,我们土木工程的同学大一全体学生在计算机楼听实习动员大会,这是一个关于我们专业的讲座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东西,开始告诉我们实习的安排,着重强调了安全性。接着便是土木工程概论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啊!老师讲了土木工程的发展史,当今的土木工程以及未来土木工程的走向。我很自豪我是三峡大学土木工程的一员。我爱我们的学校。老师讲的一些成功的例子很值得我们这些后辈去学习。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土木工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喜欢这个专业了,对这个专业也充满了好奇心,我会带着我的好奇心在三大努力学习的!
xx年7月6号 星期二 晴
今天天气很清凉,我们早早来到了水电楼门口,8点钟大家都上了车,我们今天去三峡大坝。好开心啊,三峡大坝是世界第一大坝,我们穿过了很多山,过了很多桥。还有三个隧道,真刺激啊!一路上我们好像一会儿在天堂一会儿又好像在地狱一样!大概用了一个小时,我们到了三峡大坝。我们参观了三峡大坝的三座大坝,还照了好多像哦。我照了一些大家都不敢照的像,可以留做纪念啦!
xx年7月7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我们去参观宜都和宜昌长江大桥!
也是上午8点出发车子在汉宜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然后过了宜昌长江大桥,进入了宜都。宜都是个漂亮的地方,我们在江边小亭子里停了下来,走在沥青路上,是多么欢跃啊!接着三立公司的老总给我们讲了那条公路的建设情况,公路如何让规划路面如何规划,以及路边的情况和施工的问题!后来他又带我们去了三李桥参观了施工重地,讲解了整个环节,最后他带我们参观了工人是如何施工的,这让我们受益匪浅啊!
xx年7月8号 星期四 晴
今天我们正式区了宜昌长江公路大桥!
下午一点做哟出发的吧,2点才到,不知道车是怎么开的。宜昌长江大桥是一座斜拉式大桥,下面水流湍急,大桥由两个桥墩支撑,中间是两个主柱,分别连着104根铁链子。这桥的设计很科学,但愿是自己人设计的吧!
xx年7月9号 星期五 晴
计算机讲座心得范文第5篇
一、职高阶段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简介
计算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某些方面来讲甚至可以通过一个国家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衡量其发展程度,近些年来计算机应用一直广受人们的关注。计算机应用专业能培养满足企业、单位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型人才,它需要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作为支撑。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包括软件课程和硬件课程两方面,对于硬件,学生学习后可对计算机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软件课程学习后可使用软件、编程、进行网络设计等,该专业能培养出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都具备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各种阶段不同层次的院校都已经设立了计算机应用专业,职高阶段也不例外,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在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发展道路上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社会信息反馈来看,职高阶段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存在些许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在职高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时,过于注重理论,实际动手操作上的教授甚少;只重视技术后的效果,而忽略计算机应用技术本质上的内涵;职高阶段还可能因为经费的因素聘请水平较低的教育工作者,没能将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导致学生学习的片面性以及工作后“碰钉子”等等。到了21世纪初,我国进行了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职高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也做了一定的改良,但实际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
三、新课程背景下职高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1.将工作岗位上项目的技术需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学习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最终目的是进入工作岗位能自如操作计算机与灵活应用技术,所以,在教学时应注重与企业项目相结合,真正实现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同时理解并掌握的教学目的。
2.基于学生的具体情况多开展教学活动
职高阶段的学生受年龄与基础知识的限制,接受深奥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从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由于职高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程度不同,对基础差的学生需耐心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讲授深一些的知识,对于没有基础的可单独辅导教育。
3.职高院校可利用讲座的形式开阔学生的思路与眼界
院校聘请高级计算机应用专家来校举行讲座是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开拓思路的好方法之一。基于职高阶段学生的特点,可以选择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的基础知识为讲解内容,对基础有了更深的了解后学生会有更大的积极性学习知识。在开展讲座时应注意专业术语不要太多,尽量将知识化繁为简。
4.使用多媒体设备提升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在当下的应用十分广泛,将其应用于教学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免于枯燥乏味,还能使知识更直观生动易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没有多媒体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以课本为依据进行单一的讲解,效果不尽理想;而将多媒体应用到教学中,对老师来说备课更方便,对学生来说可接收更多的信息资料,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帮助学生消除对计算机的畏难情绪
计算机涉及的软件、硬件知识很广,学生在不熟悉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往往容易出现畏难的情绪,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必须先打消学生的负面情绪,再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多鼓励学生亲自体验或操作,在过程中总结计算机初级知识以及程序设计,学生理解后再继续教学,切勿操之过急。
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也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职高阶段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难度不是太大,对教师来说要掌握好计算机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再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职高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出出色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胜忠.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J].福建电脑,2010(8):32-34.
[2]周胜利.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科技视界,2015(12):73.
编辑杨国蓉
上一篇:认识实习心得体会{推荐5篇}
下一篇:计算机数据库课程设计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