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513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1分钟。
老年综合评估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老年医学;成功老化;综合评估;老年共病;心血管病
我国社会正面临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的趋势。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报告,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的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0%。与此同时是家庭小型化、空巢化趋势的逐年增长,这将势必使社会医疗、养老保障的需求迅猛增加。因此,发展现代老年医学在中国势在必行。然而,目前我国大多地区的老年保健医学体系仍停留在以单纯疾病诊治为主的传统专科模式,缺乏现代老年医学知识理念。老年科医务人员缺乏系统规范的老年多学科系统训练。因此,推广现代老年医学理念、更新老年保健医学知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的当务之急。
1转变老年保健医学服务理念和模式
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理念由老年健康的定义和老年疾病的特点所决定。1996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发布了我国健康老年人的标准,包括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无神经系统疾病,无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无慢性肺部功能不全,无肝肾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恶性肿瘤,还要有一定的视听能力、学习能力、记忆能力,情绪稳定,能恰当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及具有社交能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更多使用成功老化的概念[1,2]。因老化是排除了疾病因素以外,随年龄增长不可避免而发生的生理、社会和认知功能下降的状态。成功老化是指生理功能、认知功能正常,无抑郁,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状态。能够获得成功老化的老年人,就可以积极享受生活,维持身体功能和身心健康、避免疾病。成功老化不一定没有疾病;对于患有老年疾病也可通过多方面的干预帮助其达到成功老化。近年来,老年医学领域的研究更加强调评估老年健康的标准应侧重于功能而不是疾病。
老年疾病的管理亦有不同于成年人疾病管理的特点。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器官疾病,合并多种并发症,疾病表现不典型[3]。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目前针对许多疾病指南的研究证据大多来源于成年人的研究结果,缺少针对老年人生理特点的疾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老年人患有的常见慢性疾病大多难以彻底治愈,致残率较高,导致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当代老年医学的理念是全面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维持老年人的功能,降低不可治愈的疾病引起的机体不适,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模式也应随之转变。服务目标除了传统的防治疾病外,更应强调维持老年生理、认知功能和心理康复治疗,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康复照料,促进老年独立自主地生活。在处理老年疾病问题时需要多学科团队综合评估病情,明确患者每次就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根据预期存活寿命和保证老年生活质量确定综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对象应由传统的“患者”扩展到所有老年人。老年保健医学服务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治病”,还应该给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体检和健康咨询。老年医学服务、管理机构应与社区卫生机构联合,建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社区老年健康服务管理体系;开展多学科合作服务模式和全科医生培训;应根据老年的不同年龄段制定具有不同侧重点(帮助老人成功老化、防治慢病、给予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管理策略,建立动态的、终生的医学管理模式。
2重视老年综合评估
老年健康的现代概念和老年疾病的特点决定了老年综合评估是老年医学的核心技术和核心内容[4]。它通过由老年科医生为主导,组织药剂师、营养师、心理科医生、康复科医生、护理人员等多学科团队对老年人在医学、功能、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进行评估,达到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判断疗效和预后、合理安排医疗和长期护理服务的目的。老年综合评估的内容涵盖医学问题、躯体功能(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跌倒评估)、认知情绪问题(包括痴呆、谵妄、抑郁和焦虑)、社会支持、环境因素、信仰医疗意愿等多维度。医学问题里又包括老年合并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管理、多重用药问题、老年综合征(跌倒、痴呆、抑郁、睡眠障碍、疼痛、营养不良、尿失禁)的评估。通过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对于医疗机构可以减少对医院资源的占用,提高成本效益比;明确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时转诊、出院。对于医护人员能够避免漏诊、误诊,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对于老年人,尤其是老年患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老年人家中居住时间,降低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减少残疾、促进康复,减少医疗费用[5,6]。目前,国外对于社区的老年人和住院的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已开展了大量有关老年综合评估的研究报道。有研究表明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可以降低近期老年人死亡率,延长家中居住时间[7]。
改善躯体和认知功能。澳大利亚的研究开展了边远地区在线老年综合评估系统的使用[8]。我国已有关于社区开展老年综合评估的研究报道,以医院为基础的老年综合评估研究刚刚起步。目前我国尚未见到有关在线、远程老年综合评估的报道。未来还需要开展针对我国医疗背景和文化背景下老年综合评估量表的研究,评价特异性量表是否较普适性量表作用更佳。应扩大老年综合评估的应用范围,对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和社区老年人开展不同侧重点的老年综合评估。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不同量表的有效性及其作用,建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远程评估系统和随访、干预、管理体系也将是老年综合评估研究的发展方向。
3重视老年共病问题
老年共病是指老年患者中同时患有≥2种慢性疾病的现象,不同研究表明老年共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达55%~98%[9]。最常见的合并疾病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合并脑卒中。一项亚洲研究报道[10],老年人中的四种最常见的合并疾病类型是(1)心血管病+代谢综合征;(2)关节+肺+眼部疾病;(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4)消化系统+肿瘤。高龄、女性、社会地位低者共生疾病发病率增高。目前,老年共病的危险因素不明,遗传背景、生物学因素(血压、血脂、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空气污染、社会环境)可能都参与了老年共病的发生。老年共病的不良后果是导致机体机能和生活质量下降,医疗费用增加。因此,老年共病现象是老年保健医学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目前关于老年共病如何发生、发展,在同一个体发生的显著不相关的共生疾病的机制是什么,在这一事件链发生之前早期识别手段,以及减少或阻止多种共生疾病的有效措施有哪些,还都没有定论。因此,老年共病问题研究的未来方向是探讨多种共生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机制,探讨生命阶段、人格、焦虑与共病发生和进展的关系,研究老年共病的早期诊断技术、疾病预防策略、新型护理模式。在老年保健医学管理层面,探讨针对共生疾病的健康护理模式和保健医疗机构,建立以老年科医师为主、多学科专业科室、专家协作的老年整体医学模式、和将医疗部门+社会服务机构整合的持续医学模式将有助于减少老年共病对社会、老年个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4重视老年多重用药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多重用药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和复杂。因为老年人的药物使用适应证和药物剂量均可能与成年人的标准不同;且老年人常罹患多种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的用药管理策略应结合老年保健机构、内科医师、药师、护理人员多方意见,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11]。一项研究显示[12],根据Beers标准,老年不合理用药的比例在23.3%,女性、过多给药、反复就诊与不合理用药显著相关。
还有研究发现,面对临床医师、药师和其他人员或宣传途径推荐的药物,多数老年人更加信任从内科医师与药师处获得的药品有效性及其药物价格的信息;因此,临床医师和药师的合理呼吁有助于改善价格因素所致的药物依从性差的现象[13]。
5掌握常见老年疾病防治面临的新挑战
基于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防治老年常见疾病仍是老年医学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因此,掌握常见老年疾病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对于提高老年保健医学水平、延长老年患者的平均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根据美国2011年最新统计数据[14],60岁以上的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率78.4%,控制率仅48.0%。中国高血压患者合并脑卒中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西方人,心血管死亡率及总死亡率高于同龄正常人,常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痴呆、糖尿病、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15]。目前对于高血压病防治的理念是越早进行综合评估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及临床疾病,越早干预,获益越大。高血压防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1)如何早期识别高血压,早期预防;(2)如何开展有效社区防治;(3)开发血压检测器材和动态血压实时传送技术,进行有效的血压管理,保证血压达标;(4)如何帮助老年人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5)开发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实践——血压管理“云服务”。不但可收集海量的临床数据(心血管风险、资源消耗、生活质量改善),为临床治疗与管理大样本患者群体提供技术平台,还可为临床研究、进行长期随访奠定基础。
缺血性心脏病或脑卒中也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心血管病是美国的首位死亡原因(死亡80万/年),美国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是4440亿/年[14]。在我国,每年有250万新发卒中病例和750万卒中生存患者,脑卒中超过心脏疾病,是中国老年的首位致死、致残原因。
无论在男性、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肥胖、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在男性发生率分别为36.67%、30.09%、67.43%和26.69%;在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29.77%、24.79%、63.98%和23.62%[15]。老年保健医学研究在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6]是帮助老年评估、干预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缺乏体育活动及吸烟等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卒中单元,组织卒中后随访、康复训练,开展健康宣教,积极检测和管理血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卒中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我国2型糖尿病在60~70岁的患者男性和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18.1%和20.3%,在超过70岁的患者中这一比例分别达到21.8%和22.0%[17]。但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率低,不足40%。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比例显著增多,但“三高”控制率低于15%,而且新型糖尿病药物尚不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病率。老年医学工作者在糖尿病防治领域面临的挑战是加强糖尿病的标准化管理;推动如何将指南研究进展迅速转化为社区实践;重视糖尿病筛查,开发早期筛查工具;帮助老年人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建立多学科管理模式;还有与专科研究人员配合推动新型糖尿病药物的开发。
老年综合评估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综合评估护理模式;老年冠心病;生活质量;影响
冠心病主要产生的原因和冠状动脉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管狭窄、阻塞有关,进而导致患者冠状动脉功能降低引发病症[1]。冠心病,也可以叫做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属于心内科的多发病、常见病,主要发病的人群为老年。临床主要症状为心绞痛,且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情况[2]。为此,临床方面对待为急重症患者的处理,应更加谨慎、小心,防止发生不良事件。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为患者提供综合评估护理模式服务、常规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护理模式下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我院2015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症的诊断标准。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66~82岁,平均(74.6±4.5)岁;病程5~7年,平均(6.4±0.7)年。对照组男34例,女17例;年龄64~80岁,平均(72.1±4.3)岁;病程4~6年,平均(5.7±0.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实行常规护理干预,按照医生叮嘱服药,并做好生命体征的检测,如心率、血压、脉搏等。
1.2.2观察组 实行综合评估模式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2.1心理综合疏导,加强日常和患者间的沟通,为其讲解病症基础知识,并告知其治疗的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此,稳定患者的情绪和心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1.2.2.2综合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病症产生的原因和需要配合和注意的事项,进而使得患者对自身病症有基本的了解和认知,及早做好预防工作,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和护理工作。
1.2.2.3用药综合指导,叮嘱患者、患者家属,按照医生叮嘱服药,严格遵守服药的时间、次数和剂量等,防止产生延误用药和停药的情况。
1.2.2.4饮食综合指导,叮嘱患者平时多以清淡食物为主,多进食一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等食物,禁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1.2.2.5自我综合监管的方法,护理人员需教会患者自我检测的方法,确保患者定期能够实行自我心率、水电解质、尿量等的检测。结合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加强康复训练指导,如慢走、散步和打太极等。每次活动的时间不可过长,且活动的强度需循序渐进,避免发生不良事件。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实行观察。
1.4生活质量评分标准 按照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的量表,对患者生活健康、心理健康、社会交往能力实行评分,评分的范围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护理满意度,按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护理服务质量、健康宣教等,经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进行调查。
1.5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 13.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P
2 结果
2.1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 两组生活健康、心理健康、社会交往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8%、74.5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冠心病,属于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在心血管类病症的范畴。当前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3]。临床主要症状:胸闷、心悸、乏力等。冠心病使患者易于产生不良的心理和情绪,这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非常不利。主要发病的人群为老年,病症易于反复,长时间住院治疗,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4]。而病症的发生易于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进而对患者的预后、临床效果均会构成影响。还会对患者的精神构成刺激,产生严重的不良心理、如不安、焦虑、抑郁等[5]。为此,本次研究,为老年冠心病患者提供综合评估模式护理,临床效果较好。主要经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自我综合监管等,开展综合评估模式护理工作。实行心理的疏导,能够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可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冠心病,并了解病症产生的原因,进而树立治疗的自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用药指导,旨在促使患者按照医生叮嘱服药,严格遵循服药时间、服药次数、服药剂量等,避免产生严重不良发应情况,还能促使患者及早获得恢复;饮食指导,告知患者、患者家属平时多以清淡和易于消化食物、高营养食物为主,禁食辛辣刺激性等食物;教会患者自我监管的方法,主要的目的为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护人员,以及早实行处理,不会对病情和临床效果构成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生活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社会交往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与曹婷的报道基本一致。由此能够看出,老年冠心病患者实行综合评估护理模式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而促使患者及早获得康复。
综上所述,综合评估模式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护理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并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因病症所承受的痛苦,促使患者及早恢复生理、心理、社会交往能力,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董银梅.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安徽医学,2013,34(7):1020-1022.
[2]丽.综合评估护理模式在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9):57-58.
[3]杨立娜,王小琳.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7):2563-2564.
老年综合评估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Liu Hui
(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北京市老年病医院),北京 100029)
(Beijing First Social Welfare Institute(Beijing Elderly Patient Hospital),Beijing 100029,China)
摘要:我国公办养老机构担负着政府养老工作的示范、辐射职能,是政府机构服务的延伸。本文通过对北京某公办养老机构人员绩效管理现状分析,提出公办养老机构应完善人员绩效管理运行系统。引入平衡计分卡,全面科学分解养老机构的组织目标。引入360度反馈评价,增强服务对象对公办养老机构的评价功能。实现绩效评估结果应用多样化。科学构架组织结构,合理进行岗位设置,明确职责,完善岗位说明书。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创造良好用人环境。
Abstract: Public pens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 shoulder the model and radiation functions for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pension, and is an extension of government services. Based on the status analysis on the personnel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a Beijing public pension institution, this paper proposed that the public pension institution shoul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The Balanced Scorecard is introduced, which can make a comprehensive and scientific decomposi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objectives of pension institution. The 360-degree feedback assessment is introduced to strengthen the evaluation function of service object to pension institution, achieve diversification applica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ults, do scientific framework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reasonably conduct a position setting, clear responsibilities and improve the job description, which can improve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and create a good employment environment.
关键词:公办养老机构 人员绩效管理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Key words: public pension institutions;staff performance management;analysis;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137-02
0引言
我国公办养老机构属于公共服务领域,担负着养老事业的示范、辐射功能,是政府机构服务的延伸。[1]公办养老机构绩效管理是提升其公共服务质量和实现政府老龄化工作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因计划经济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制约,我国公办养老机构绩效管理起步晚、水平底,绩效管理水平不能适应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国立养老机构应借事业单位分类和绩效工资改革的契机,完善人员绩效管理系统,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1北京某公办养老机构绩效现状分析
1.1 绩效管理运行系统不健全公办养老机构绩效管理缺乏战略性,且绩效指标由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单位部门绩效指标和基层岗位绩效指标,是由上级主管直接下达,上下级没有对绩效的指标、标准、分值和权重进行有效沟通,且单位内部缺乏绩效的申述机制。
1.2 绩效评估主体单一国立养老机构绩效结果评价主体是政府,缺乏入住老人(或家属)评估主体。即使采用老人和家属评估,其所占比重少,分值低。出现服务提供者与政策制定者都是民政部门,出现服务提供者既是球员又是裁判的现象[2]。北京该国立养老机构收养工作评定标准中,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只占100分中的0.03分,不利于政府为老服务质量和为老服务水平的提高。[3]
1.3 绩效评估公信力差,评估结果缺乏应用性因公办养老机构绩效管理基础薄弱,现有人员评估仅是上级对下级的考核,缺乏公信性。绩效评估结果仅用于绩效工资的发放,分配还存在“大锅饭”现象。鉴于此,绩效评估的结果未能用于人事调整、培训开发等方面,严重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
1.4 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有待完善该老年福利院是集颐养、护理、医疗、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现为国家二级老人收养院和二级甲等老年病医院为一体,采用“一院两型、分类管理”即以福利院为主,医院为辅的管理运行机制。虽然该运行模式具有在人、财、物等方面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协调运作的优势,但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工作分工、考核等方面留有弊端。[1]因“一院两型”对人员配置提出了双重要求。以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要求为例:国家二级养老福利院的考核重点是老人收养和服务质量,要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得低于人员总数的65%,而北京市二级医院的考核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等方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比例不得低于70%[4],并且医护比例又有很大差异。这使单位人员绩效管理缺乏完善组织架构的支撑。
2绩效管理实践分析与对策研究
2.1 转变理念,完善人员绩效管理运行系统绩效管理是基于战略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是以绩效评估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子系统。它首先要明确组织与员工个人的工作目标,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采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不但保证按期、保质、按量达到和实现目标,还要考虑如何构建并完善一个更有效的激励员工、不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的运行机制。[5]根据老龄化社会发展要求和老年群体需要,养老机构主管部门与基层养老机构应在沟通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制定出既能符合国家老年福利发展要求又符合单位自身特点的规划目标。通过对规划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建立单位目标体系。绩效管理期间要适时进行过程指导和考评反馈,把绩效评估的结果应用于实际,把绩效管理贯穿于日常管理工作的始终,使绩效管理真正起到管理“把手”的作用。
2.2 引入平衡计分卡,科学分解工作目标目前老龄产业徘徊在事业和产业之间,福利性和微利性是老龄产业的显著特征,要促进老龄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必须既要强调它的福利性,又要保持它的微利型。[6]鉴于以上特点,养老福利机构绩效指标的设置应借助平衡计分卡方法进行分解,以服务取向、社会取向、市场取向为基本价值取向,[3]重视公共服务指标,兼顾经济指标。
对于公办养老机构来讲,基于承担的社会养老责任和示范功能,其绩效指标必须强调长期和近期、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平衡。平衡计分卡这种追求多元目标之间平衡的思想与国立养老机构工作特点及要求存在价值的一致性。因此,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人员绩效指标体系是切实可行的。[7]
平衡计分卡由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公共构筑一个完整的绩效指标体系。公办养老机构财务指标由上级部门制定。服务对象满意度是一套老人服务满意程度的评价体系。内部运营指标是指实现其工作流程的能力考评,如质量、服务速度或准确性等方面。学习发展类目标是指满足单位员工学习、创新和发展需求能力的考评。平衡计分卡考评指标体系综合性优势值得国立养老机构借鉴。根据平衡计分卡,可对北京某公办养老机构的绩效指标进行分解,见图1。
北京市民政主管部门对下属养老机构战略目标的确定借助了该方法,并于2009年对基层公办养老机构绩效管理试运行一年。通过选择目前可测量的部分具体指标作为对养老机构的绩效考核内容。并把定性指标拆分为时间和质量两个方面,对按时性进行定量考核,对质量进行专业评审。[8]公办养老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对上级下达的绩效目标进行逐级分解:院总体绩效目标、院级领导绩效目标、部门绩效目标以及小组和岗位绩效目标五个层次,并对目标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估。
2.3 引入360度反馈评价方法,增强服务对象的评价功能360度考评方法是一种对员工实行全面绩效评价的考评方法,是员工与员工之间相互比较、员工与工作标准进行比较以及员工与目标相比较等评价方法的综合。360度考评要求单位综合考虑员工的上级、同事、下级、员工自己意见,同时注重客户(服务对象)的意见。[9]360度绩效评估主体的分解和举例见图2。
图2以该公办养老机构养护区主任岗位为例分解360度评估主体。该公办养老机构中层绩效评估中,除采用自评、上评、同级中层评估外,把与其工作联系密切的下属和服务对象纳入测评主体,以保证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全面性。其中,下属以匿名方式参与评估,能详细了解任职者的行为、实际工作情况、领导风格、协调和组织能力,会提供许多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另服务对象不受组织内部利益机制的牵制,容易提供真实和公正的信息,评价结果也最有说服力。[7]当然,不同评估者在反馈绩效信息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360度绩效评估综合了各方的信息,能较准确和客观地反映被评估者的工作业绩,从而增强了公办养老机构人员绩效评估的效度和信度。从长远来看,逐渐降低“自我评估”的权重,相应提高“服务对象”的权重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发展的必然趋势。[10]
2.4 实现评估结果应用多样化绩效考评结果运用包括两个层次内容:一是直接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做出相关的奖惩决策;二是对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分析,为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的实施提供依据。绩效考评的结果不仅仅是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更应注重其在人事调整、人才甄选、培训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应用。
2.5 科学设计组织结构,完善岗位说明书
2.5.1 科学设计组织结构,合理进行岗位设置养老机构应逐步引入企业管理机制,按照单位承担的职能和服务合理设置组织结构。内部医疗部门设置应根据院内入住老人数量、身体状况以及周边社区老人就医需求,以精简高效原则进行设置。以养老机构中的医务科为例:该部门承担单位医疗、科研、教学、病案、会诊、医技人员业务培训及考核、医保报销和日常医务管理工作,岗位设置6人,岗位设置精简高效。该养老机构的组织结构设计和岗位设置符合 “以养老为主,以医疗为辅”的运行模式。
2.5.2 确定工作重点,澄清岗位职责,完善岗位说明书澄清岗位职责解决的是各个岗位静态的指标。同时,需根据单位发展目标,确定工作重点。对岗位职责与目标分解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并完善岗位说明书。[11]以养老护理员为例:其应主要负责老人日常生活照料。但我国对于养老护理员的考核内容中对技术护理、康复护理和心里护理等有较高要求。如高级护理员技能要求“发生意外,能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能进行心脏按摩,能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进行咨询与预防指导”[12]等。鉴于上述情况,应明确区分护士与养老护理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合理设置岗位。
2.6 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创造良好用人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应结合公办养老机构的实际情况,改善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为公办养老机构提供良好外部用人环境。同时,公办养老机构可积极引进人才,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开展多样化培训,造就一批养老事业发展急缺的老年学、老年护理学、社会工作者等方面的人才。通过改善绩效环境,稳定员工队伍,实现组织整体绩效水平提高,增强公办养老机构公共服务能力。
我国养老机构应应充分体现自身的公益性,以自身特点建立以岗位绩效考评为基础的人员评价机制,把绩效考评作为人员管理的“把手”,并为绩效工资的实施做好铺垫,实现员工绩效和单位整体绩效的提高,以发挥好政府养老工作的示范和辐射职能。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盘点企事业单位基本情况,2007:172,178,204.
[2]周良才著.中国社会福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第一版:81,82.
[3]福利处绩效管理办公室.北京市社会福利管理处绩效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2010:5,40.
[4]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地区医院评审标准手册,2004:24.
[5]朱家勇著.人力资源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102.
[6]台恩普等著.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5.
[7]吴志华等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323,331,332.
[8]北京市社会福利管理处.2009年战略目标管理工作绩效合同―指标和项目考核细则,2009年3月:2.
[9]赵曼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205,206.
[10]胡宁生著.公共部门绩效评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59.
老年综合评估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康复医学是为了康复的目的而应用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医学学科[1]。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划分,则把它列为第四类医学[2]。中医康复学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针对残疾者、老年病、慢性病及急性病后期者,通过采用各种中医药特有的康复方法及其它有用的措施,以减轻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和使之重返社会[3,4]。
1 中西医康复医学的特点
1.1 现代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是以残疾者为中心着眼于功能和能力的恢复,致力于残疾者生活素质的提高,并以促成残疾者重新成为社会中自立的一员作为其最终目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各种有效的功能训练,以及应用康复工程进行代偿和重建等方法,辅以药物、手术、饮食疗法及其它。所以它的治疗目的不只是疾病的痊愈,而是最大限度的使其身心功能,从生理上、心理上、职业上和社会生活上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康复[1]。其特点如下:①以躯体残疾者以及伴有功能障碍的慢性病人与老年病人为主要服务对象; ②按照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项重要原则指导康复工作;③重视从社会医学的角度组织作业-职业-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康复治疗,帮助患者重返社会;④重视以专业协作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综合、协调的康复治疗;⑤重视康复治疗与康复工程相结合,以工程技术辅助功能评估和康复治疗,以提高诊疗质量[4~6];⑥重视功能评估和分析是现代康复医学的特点,它为康复治疗提供客观的准确的评估依据。目前国际康复医学界使用的功能评估方法正向专业化、规范化、定向化方向发展,有一套科学的评估方法。
1.2 中医康复学 中医康复学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调适情志、娱乐、传统体育、沐浴、食疗、针灸推拿、药物等多种方法,针对病残、伤残诸证、老年病证、恶性肿瘤及热病瘥后诸证等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康复的综合应用学科[7]。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在强调整体康复的同时,主张辨证康复,创造出中药、针灸、按摩、熏洗、气功、导引、食疗等行之有效的方法[8],中医康复学在观念和方法上的特点,一方面来自中医、中药的优势,同时也与中国的社会传统文化有关,这些特点也是中医康复学的优势[4]:①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相结合,强调个体化的综合治疗;②预防康复与临床康复相结合;③形体康复与精神康复相结合;④自然康复与药物康复相结合;⑤食疗康复与药疗康复相结合;⑥内治康复与外治康复相结合。中医康复学既重整体的协调,又重个体的纠偏,这是中医康复学最根本的特色与优势,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9]。
1.3 走中医康复与西医康复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康复之路 中医康复学和现代康复学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中医康复学应引进现代康复学的功能评估和分析的方法,规范诊断与疗效评估的量化标准——客观的评价标准。
中医康复评价首先是中医诊断领域内的辨证,但康复医学的作用对象是功能障碍,而通过四诊进行一般辨证所得证候很难反映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康复中评价的过程是对外在形体及行为等功能障碍的量化过程,如对于两个同是中风偏瘫,中医辨证同为气虚血瘀的患者,很难用气虚血瘀这一证候反映偏瘫功能障碍的程度,以及仅用气虚血瘀的变化来评定(衡量)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因此,对偏瘫功能障碍来说还需要现代康复医学的评价方法。在中医古籍中,对功能障碍的评价尚无明确记载,因此建立中医康复学障碍评定观点是中医康复学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近年在研究中医康复疗法的疗效时,多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康复医学功能评估和分析的方法,评价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及观察康复疗效。这是中医康复学的一种发展趋势。
在心脏康复方面,也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利用心电图(12导联、24h动态)、心脏超声波检查等评估心脏功能情况,进而根据患者心功能、心脏能承受的负荷及心理应激制定适当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项目、运动持续的时间等,并选择患者感兴趣且易于坚持的运动,量力而行,以身心舒适为度。中医康复学的运动形式具有动作和缓、形神和谐的特点;它通过精神意识驾驭形体运动,身心交融和高度统一,增强人体潜在机能,达到自我身心锻炼的目的,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在药物(参麦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康复锻炼治疗可显著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耐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践中,对冠心病人施行运动疗法的同时,再配合以中药治疗,取得了更佳的效果[10]。提示中药配合康复运动锻炼是解决心脏病后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
2 中西医结合康复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保健意识也在增强,康复保健事业亟待发展,就目前而言,其主要服务对象包括6000万残疾人,1.77亿老年人以及大量慢性病人[9]。人们已经认识到,在健康和疾病之间,还有一个中间的临界状态——“亚健康”,不少人常常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中。对于亚健康的研究和防治,从今天的学科领域来讲,就是养生学的热点问题。以慢性疲劳综合征为例,它是身心性疾病变化的心理、生理、病理的综合反映,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在这方面,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有更为广阔的天地[10]。
中医康复专业在国外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外康复医学已经与临床医学一样,形成了非常规范的诊疗制度和服务网络。然而,全世界6亿残疾人中能够得到康复治疗的仅为20%,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残疾人得不到很好的康复服务;另一方面,当前在健康或亚健康人群中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进行保健和健康消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已投入巨资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有的国家甚至已经立法承认中医、针灸疗法的合法性,并在医疗保险方面给与支持[11]。
总之,康复医学在促进残疾者的全面康复,促进中老年人延年益寿,促进全民保健,促进残疾预防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石随枝. 发展中的现代康复医学[J]. 宁夏医学杂志,1995,17(1): 60-61.
2 陈耀华. 康复医学的兴起和发展[J]. 锦州医学院学报,1997, 18(2): 30-32.
3 岳旭东. 略论中医康复学[J]. 国医论坛, 2003, 18(2): 14-15.
4 卓大宏. 康复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渠道和发展前景[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4): 146-148.
5 母晓明,郭洪科,许学杰. 康复医学在市级综合医院的发展与思考[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 11(5): 412.
6 卓大宏. 中西医结合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3):101-103.
7 关骅. 康复医学与治疗学关系的探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9):552-554.
8 张雅萍. 略论中医康复学的优势[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 25(6): 48-49.
9 袁嘉丽,李庆生. 中西医结合养生学及康复医学在21世纪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思考[J]. 中医药学报,2003,31(2):1-2.
10 张东坡. 心脏康复中运动计划配中药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探微[J]. 现代康复,2001,5(8): 121.
老年综合评估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9月15日23时27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6公里。10个小时后,当《小康》记者来到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时,这里的工作人员早已完成了对此次地震灾害的灾情评估报告。
在2011年“国际减灾日”即将来临的时候,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范一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张云霞、评估与应急部副主任吴建安等共同接受了《小康》杂志的采访,揭开国家减灾中心的运转流程。
卫星看得全,飞机看得清
《小康》:我们看到国家减灾中心办公楼二楼的综合减灾业务平台,依次被划分为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多媒体、灾害评估、信息管理与服务、综合研判等六大业务区。这些区域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范一大:我们的业务流程与这些区域的走向是一致的。我们在这个大平台上开展工作,走廊西侧是主机房,我们平时是进不去的,里面是支持存储和内、外网的服务器,相当于供血的心脏,接下来的这些区域相当于血管、经络、器官。
遥感业务区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没有灾情的时候,这里基本上就处于监控状态,发生灾情后,飞机、卫星就到位了,这里的工作人员就会开始处理数据,之后将分析结果推送到灾害评估业务区,数据中心获得的地面信息,经过分析后也被推送到灾害评估业务区,这就叫天、地、现场三方面信息一体化。
评估与应急部进行各类灾情的评估,评估到一定程度后,有些评估工作如果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会商、研究,就推送到综合研判区。
《小康》:飞机和卫星在获取灾害信息方面的作用有何不同?
范一大:卫星更高一些,“站”得高,“看”得远,“看”的范围会更大,但是卫星“看”到的地面信息不如飞机清楚。一般发生大范围灾害,比如说大的洪涝灾害、旱灾、雪灾时,我们就会通过卫星遥感监测的手段,先确定灾区的范围,观察哪个地方可能是重灾区,做出初步的判断。掌握了重灾区的情况后,我们再利用航空遥感的手段,对重灾区进行更为精细的监测,最后利用地面调查统计手段,派出工作组到现场做进一步的核查。也就是说,我们综合利用天(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地(地面调查统计)、现场(派出的灾区现场工作组)等一体化的业务体系,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预警和评估。
灾害前后都要进行的“科学评估”
《小康》:灾害评估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在时间方面,一般是在哪个时间节点对灾害进行评估?
范一大:我们所开展的是灾害综合评估,主要包括灾害范围的界定、划定范围内的实物量评估和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灾害评估不仅仅是灾害发生之后的应急快速评估,还包括灾前的风险评估、灾情基本稳定后的损失评估,以及恢复重建过程进度评估、冬春需救助人口评估等等。
吴建安:我们的评估工作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灾前评估。一方面是长期的灾害分析、评估,包括不同灾害在全国的分布、各地灾害的形势分析,等等,比方说我们现在要做全国灾害区域的概况,对各个区域的灾害风险有了认识后,就会知道哪个地方的风险高,哪个地方需要加强备灾管理。另一方面是在某些灾害发生前,我们利用一些基础地理数据、气象数据、历史灾情数据等进行灾前风险评估。比如说,在台风登陆前的几天,我们会对台风的影响范围、路径走向以及影响人群、经济损失等进行预评估,为当地的救灾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类是灾后评估。根据《国家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对于较大的自然灾害,中心一般都要进行快速评估。例如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通常会在一小时左右对灾害影响作出初步评估,具体包括受灾范围、受影响人口数量、房屋倒损程度等。此外,我们还会根据救灾应急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灾害过程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估。
第三类是针对重特大自然灾害,例如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等进行综合评估。比如,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影响范围高达50万平方公里,我们在做范围评估时就划分出了极重灾区、重灾区和一般灾区。除范围评估外,综合评估还包括受灾害影响区域内的实物量评估、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等等。
范一大: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我们一般会在综合分析四套数据的基础上开展综合评估。一是对地观测数据,主要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灾区空间观测数据;二是灾区地方政府以统计报表形式上报的数据;三是灾害管理有关部门提供的关于灾区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四是我们派出的现场评估工作组实地核查数据。这些数据在评估过程中相互比对、分析、验证,最终通过灾害损失模型计算得到综合评估结果。当然,在评估过程中,我们还会听取专家和有关部门的意见。
50万灾害信息员遍布各地
《小康》:我国是灾害多发的国家,国家减灾中心在获取灾情信息方面,除了依靠专业力量外,是否也依靠了普通民众的力量?
张云霞:我们有一支覆盖全国的灾害信息员队伍,目前总人数达到50万人。为了规范灾害信息员队伍的管理,我们在近几年推行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需要通过一定的培训、考核来获取职业资格,之后再从事这项工作。这支队伍真正确保了全国各地的灾情信息能够及时收集、及时报送。
《小康》:灾害信息员主要承担着哪些任务?
张云霞:灾害信息员除了灾害信息收集之外,我们通过与中国气象局共建,也让我们的灾害信息员承担起灾害预警信息的工作,很多省市已经开始了这项工作的试点。这就意味着,在面临重大灾害风险时,灾害信息员要及时传递上级部门的灾害预警信息,组织老百姓进行紧急疏散,甚至在灾害发生后要承担一部分的紧急转移安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小康》:在8月15日闭幕的“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战略研讨会”上,有专家呼吁将综合防灾减灾上升为国家战略。请问范主任,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有哪些是需要综合统筹考虑的?
上一篇:考察学习心得体会{优选5篇}
下一篇:新媒体营销策划方案(整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