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085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4分钟。
美术老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高中学生无论是生理,心理都趋于成熟的阶段,他们已初步有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情感世界也极其丰富,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也极为敏感,老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老师一句关心的话语,能滋润学生的心田,一句鼓励的话语能激起学生的自信,一句肯定的话语能使学生坚定信心,老师对学生关爱的行为更会给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渗透,师生之间能够更好地交流与沟通,培养与启发学生美好和谐的情感和心灵,实现学生人格的完善、艺术境界的提高,从而达到美育人的目的。
一、高中美术教学要把握高中生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高中学生自尊心理强,要求得到理解和尊重;课余时间多,无升学压力,毕业直接面向社会。根据这些特点,在美术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改变以往对美术课的错误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自信,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审美素养。
我校根据专业性质开设了美术简笔画课程,美术欣赏课程,书法课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同时又能够学到美术基础,还能提高书法水平。
我校地处郊区,周围有农舍耕田。在美术课中能够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和造化的神奇。在春季,我带领学生去到田埂上,用蜡笔,用水彩颜料勾绘出春意盎然的田园风光。一片片黄灿灿的油菜花,碧绿碧绿的麦子,被学生用质朴稚气的线条和颜色表现出来,你会惊叹学生的创造力和观察力。而田间劳作的农民让他们想起家中一样辛勤的父母,也会是一次很好的情感教育。在冬季,长青的松柏;芬香的腊梅;白皑皑的积雪等等这些在冬季的景物给学生在写生有素材的情况下是教育学生的最佳典范。“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学会感谢和责任,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社会。
二、提高欣赏水平,丰富情感世界
一幅好的美术作品,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它,都能领悟它的意蕴,欣赏到它的美,体会到它的情感。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发现与利用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情感的浮浅性向稳定性和深刻性发展,来丰富提高学生的高级情感,即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在给学生上美术课时,利用多媒体和图片展示一些中国画作品、中国雕塑作品、中国园林艺术、中国民间艺术等让学生欣赏到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色彩的本土艺术。不仅让学生欣赏到它的造型美,构思巧,立意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艺术的文化。文化是中国艺术的精华与核心。老师在讲解时,可通过大量的图片,生动的语言,采用中西方艺术比较的方法,更能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欣赏到中国艺术美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美感是根据某种美的需要,对一定的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即审美体验。怎样培养学生的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老师的引导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而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给学生以启发,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并能创造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他们的审美想象越丰富,审美理解越透彻,那么学生的审美情感就会越强烈、越深刻。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
三、加强师生沟通,触动学生情感
“亲其师,得其道”。作为教师,首先能够让学生接受你,信任你,从心理上尊重与佩服你,学生才能够专心致志地听你的课,主动地配合老师完成授课任务。在这里,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转换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上好美术课,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大胆实行课程改革,不要让学生感到上美术课是老师单调的讲述,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自己去讨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欣赏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时,让学生自己利用多媒体寻找有关蒙娜丽莎的资料和艺术特点及风格,然后抽学生来讲评,让学生来讨论,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放松的心态,来领略艺术魅力,主动地接受美术教育。
2.适当的赞赏,能让学生信赖老师
老师应抓住学生总是想得到老师的肯定这一心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完成作业情况和回答问题等给予适当的赞赏与肯定,然后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且又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同时也获得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3.倾听学生心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美术老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方法;学习兴趣;人文性
一、现行高中美术教学现状
场景一:某一节高中美术课上,一个美术老师在教室里慷慨陈词、在上面讲得天花乱坠,下面的学生却昏昏欲睡,大部分身在曹营心在汉。
场景二:另外一节高中美术课上,一美术老师的讲课抗不住学生群体的嘈杂声。
现在的高中美术教学基本上走的还是过去陈旧的教学道路,教学方法仍然是满堂灌、填鸭式,老师不停地讲,把课本上的内容照抄照搬,没有一点创新,没有一点创意,学生除了画还是画,听得烦,听得累,学得枯燥无味。老师没有激情,整个课堂成为老师毫无生机的压抑性很强的课程,机械、沉闷、无聊。
二、提高高中美术教学的人文价值
1.改善师生关系,强化人文关怀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亲人,才能满足学生安全的、爱的需要等,才能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要想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老师就应当把“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抛到脑后,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思想、个性、人权、创造力和学生之间的差异等,要用一颗爱心去关心他们,应当防止师生之间心理隔阂的产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加倍地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老师的教学效果才会有大的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美术教学当中,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可能让学生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在人文当中学习美术,美术学习当中体会人文。
2.把人文的元素渗入教学情境
美术教材里面的作品一般都是与人文价值有关系,而且反映的都是我们常见的人文情感,所以在课堂教学当中要把人文的场景模拟进去,让课堂成为人文的课堂,让人文成为美术的人文,在人文当中理解美术的魅力。
高中美术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进去,应该让学生的热情高涨起来,让学生从封闭的课堂走出来,走向广阔的世界,走向人文的舞台,变美术课堂为人文的课堂。例如,在学《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个作品时,第一件应做的事情就是向学生展示苏轼的个人资料,第二件事就是要求学生了解三国人物周瑜的故事,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把这些故事用影片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历史上英雄壮志未酬的感慨。经过如此的训练,美术课与历史知识吻合起来,也把学生的情感引到课堂中来,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这样学生带着感情来欣赏作品,其人文效果会大大增加。
3.寻找人文与美术的最佳结合点
人文价值乃美术之根本,作为老师要学会找到美术与人文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在人文当中处处能运用美术,培养自己的美术素养:在家庭人文当中运用美术。例如在写生课上,我要求学生把家庭成员的相貌、性格用自己手中的笔给画出来,要像水浒传里那样108将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样不仅让学生联系了人文,而且学生在画作品时有思想有艺术。
比如,毕加索的“牛”这个艺术作品里面就能把人文与美术很好地结合起来,既能体现牛的憨厚朴实,也能体现以诚为本的做人理念,而且能渗透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里面,且非常具有创造性,就是因为这些作品的人文性才使得美术不断前进和发展,社会才会不断地发展,民族的素质才会不断地提高。
总而言之,在高中美术课上,要与其他各个学科相互配合,以人文为中心,既有艺术性,也要有人文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观,为学习其他学科和走上社会打下基础。在高中美术教学当中,老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式,不断地开展美术实践教学活动,把学生带向大自然,带向广阔的天地,用自然风光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不能再把美术课当作考试的一种工具,一种阶梯,要抛弃陈旧的功利理念,把生活现象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把高中美术课当成学生人文修养的殿堂。
参考文献:
美术老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生角度;美术教学;美术老师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257-01
在新课程改革当中,我们的美术教学正把学生的兴趣放在首要地位,转变以前陈旧的教法、学法。但在其中有很多美术老师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美术,自愿学美术,以为做一些新鲜的道具、有趣的游戏,创设一些虚拟的情景去讲授新课,就认为达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其实则不然。学生对美术兴趣浓厚,自愿学美术故然好,但只局限在老师设计的圈套里的美术兴趣或者是美术老师坚决否定学生发自内心的不符合老师要求的创造(如老师要求画猫,而学生把猫画成了类似狗的东西就加以否定,那就失去了新课程改革的意义。直白地说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是很“认真”地备了课,备了内容,也备到了学生。但仔细的看我们美术老师备的课,其实还都是传授知识技能,这层意义上的备课。即学生在学知识时,是否能掌握技巧、技能、知识。哪些难掌握,哪些容易掌握,仅此而已。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以“人”为本,也就是所谓的“人性”教学。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去教学,走进学生的心里,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需;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让个性得到解放,画心中之画,表心中之情。要做到这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从学生生活角度,巧置情景
要让学生喜欢美术,就必须要让学生从心里对美术产生一种需要。所谓需要,就是一种机体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大脑中的反映,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心理学、教育学认为:一切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不能离开环境,儿童自出生后就会在社会生活、周围环境及家庭中生活成长。由此可知,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要让学生产生美术学习的需要,就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生长环境及生活。对于学生来讲,他们的知识与技能是由经验中来的,特别绘画活动更离不开儿童的直接经验,他们的绘画内容源于自然,贴近于他们的真实生活。了解这一点,就了解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2.从学生心灵角度,去体验情感
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所描绘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一种情感的外在体现。作为美术教师应该认真地看待,悉心体验,不可小视。在我们美术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在教师刚布置完作业一会儿就举起自已的作业本让老师看,“老师,你看我画得怎么样?”乍一看,他只是在自已的本子上画了一些你不知名的点与线罢了。对于这种现象也许你会很气愤,但如果教师了解学生的话,你就会知道这不是小孩的一时冲动,也不是他的故意作秀,他恰恰给你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这位学生开始喜欢上了美术,他只是在试探老师对于他信的态度,需要的是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些看似乱七八糟的点与线,也许你一时看不懂,但学生自已很明白,做老师的不应该冒然打断或批评,而应该站到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观察生活,分析事理,切不可以成人之心度孩子之理。现代心理学表明:小学生的情感的实践性和坚持性较差,依赖于成人的监督,因此,对于这种发自内心的对美术的喜爱之情和表现欲,教师千万不要粗鲁地打断,应给予正确引导、由衷的表扬。例如,在教学完《闪光的烟花》后,大部分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了作业,但有一个学生他没有按老师的要求画出烟花的不同形状与色彩,而是从头到尾画的是长短不同的线条与大小不同的点,这些点和线充满了整个画面,看上去很乱,你也许会气愤地说这简直不是一幅画。但你能说这不是一幅很好的画吗?这幅画里不是充满了激情吗?只要我们仔细地、冷静地回忆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想,这不是一位小学生对烟花的独特感受吗?孩子们的创意是永远意想不到,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理,一切都如春天般的花朵绚丽多姿,他们可以选择自已的表达方式传达心里的烟花形象。烟花在大人的眼里可能是一个一个的,但在孩子眼里就有可能是一点一点的,一条一条的,也有可能是其它形状的。这一切的不可思议,其实是孩子的心理发展程度决定的。对于这种情况,这一切的不可思议,其实是孩子的心理发展程度决定的。对于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他的马虎与浮躁,反而表扬他观察生活仔细、角度独特。从此以后,这位学生的作业非常认真而有个性。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总喜欢站在小学生的心理角度上,去发现学生的独特视角和情感,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孩子们强烈的创作欲望。
美术老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欣赏;现状策略分析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可以发展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提高学生修养,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同时,美术欣赏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上都有着独特的作用。但是对于目前的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来说,还存在着一些非常直观的问题,美术欣赏课的现状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本文介绍中小学美术欣赏课的现状,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中小学美术欣赏课的现状分析
1.美术老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对于中小学来说,美术欣赏课算是一门最轻松的课程,因此很多学校对这门课程都不够重视,在老师的选择上也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很多美术欣赏课的老师都是非师范非本专业毕业的老师。这些老师的美术专业知识都不够好,综合素质就不高,那么可想而知,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就没有专业老师讲得那么好了。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在中小学开设美术欣赏课的意义。非专业老师和专业老师相比,在教学方法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目前中小学的很多美术老师都是非专业的。
2.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体现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本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对于美术欣赏课来说,由于它本身的基础性,所以美术课老师很少会顾及学生的感受和思维,在课堂上经常是只顾自己讲自己的,很少让学生自己发表看法。因为不管学生还是老师,对美术欣赏这一门课程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再加上课堂上师生之间一直缺乏交流,老师经常忽视学生的感受,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失去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
3.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由于美术欣赏课,在中小学阶段只是一门非常基础的课程,得不到老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所以老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一直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类似于自问自答式的,因为老师也觉得这门课程不重要,可以糊弄过去。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尝试讨论式、分析式和案例式的教学方法。
4.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的教学设备也在不断完善,各种各样的教学设备一应俱全,但是对于美术欣赏课这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课程来说,教学设施的配备就相对来说比较陈旧、单一,除了老师的板书、播放视频和PPT以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的教学设备,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善中小学美术欣赏课现状的策略分析
1.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由于美术欣赏课老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都不够高,所以,中小学必须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力度,先提升专业能力,再提升综合素质,这样美术欣赏课会上得更好,因为专业老师和非专业老师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比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美术欣赏课的老师参加美术指导和欣赏的培训,先提升自身的美术欣赏能力,再去教学生。还可以让老师在上完课后经常在一起讨论总结上课的得失,彼此吸取经验教训,这样就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2.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主体意识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论什么课程都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一直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针对性地教学。比如,每个美术老师都应该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了解他们各个方面的能力和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教学。可以在美术欣赏课上放一些学生真正感兴趣的美术作品,逐渐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3.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单一的教学手段已不足以在美术欣赏课上调动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美术欣赏感兴趣,才能上好课,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现代科技十分发达,各种教学设备也一应俱全,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绘画,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开发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与美术欣赏课有关的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可以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感受大自然的奥秘,把大自然看成一幅美妙的画卷。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开动脑力,打心里对美术欣赏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美术老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一、目前高校美术通识课的教学方法
现在高校美术通识课选修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纯鉴赏型为主的偏重理论灌输的美术通识课。尽管老师备课很认真,课上讲了很多道理,可是学生却昏昏欲睡,因为学生还是觉得和其他课一样处于被动(灌输)一方。由于他们一定的生活阅历与感受,加之缺少较多的艺术实践,所以学生很难理解并认同这些高深的文艺理论。二是以传授技术为主的偏重单纯实践的美术选修课。老师按美术专业训练办法,不考虑非美术专业学生的想法,一开始就教学生们素描、速写等,然后再上色彩写生课,从头到尾,学生只是学到了一些素描、色彩的模块技术,其实他们仍然不懂得艺术。三是只强调继承,不强调发展的美术通识课。老师从工笔花卉临摹为起点教学生,历经山水、人物,让学生学到一些传统中国画的技术。好处是有继承,坏处是难发展,也难创造等。这些教法固然有一定的益处,但确实也有偏颇之处,表现为这种不以学生为中心,单一的,重技术、轻艺术与人文的教学模式,往往容易形成千人一面、大同小异的艺术教学效果。这不是当今时代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的理想通识课教育模式,这种脱离社会实践、知行分离、“闭门造车”的教学模式迟早要被新的美术教育模式取代和改造。
二、构建新的美术通识课教学模式
面对高校美术通识课普遍课时少、一般大学生又缺乏美术基础的实际矛盾,我们选择了利用乡土人文景观资源,以构建学生实践创造能力为主、边做边学的综合美术创作教学方法。这让不具有写生基础的学生一开始就较快地进入我们所倡导的重过程、重行动,以创造为主的美术学习,把专业技能掌握与创作、综合运用结合起来,这种互相融合的创作与技能训练,会使学生在动眼、动脑的认知训练和动手、动口的实践过程中,更快地懂得艺术与技术的不同之处,开阔他们的艺术创作视野,培养他们的艺术创作修养,积累他们的艺术创作经验。在此基础上,加快形成非专业学生的艺术诸元素的应用经验和形式美构成能力,如对构图、形体、黑白、色彩关系、疏密、点、线、面的处理能力等。创作课强调美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我们期盼用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手段,去提高学生富有创造性的、积极的认知、动手技能和情感体验水平,使他们内在发展需求与美术学习相吻合,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美术通识课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
结合美术通识课的特殊要求,笔者着力把激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学重点,把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标新立异,具体运用到美术创作的各步骤与各阶段学习实践中,结合各个环节中的问题与困难,通过美术教学平台,贯通与开发学生的认识方法、思维方法、实践动手方法、解决问题能力和表达他们情感的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充分鼓励与肯定学生表现出来的任何有个性的想法与做法,在形象思维与创造中,发现与张扬每个学生的天性与爱好,用平等、民主、协商的态度,营造创造性思维发挥的教学氛围,积极与学生切磋、讨论,解决碰到的各种问题,想方设法让学生逐渐认识自我的价值,鼓励学生自信,充分发挥自身无穷的潜力与智力,和老师共同努力,实现美术创造的成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学生“标新立异”的创造力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本地人文景观,突出美术课程“视觉直观”的特点与优势,强调“开眼”“开心”的艺术学习方法
我们学院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典型的南国水乡景观。我们可以把学生从苦读多年的书斋带到水乡深处,带到既熟悉又陌生的桑基鱼塘,“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之中,这样他们满眼都是富有人文景观的教学环境,处处都有新鲜生动、无限多样的创作原料,无疑会使学生美术写生的情绪高涨。但是,作为美术通识课程的组成部分,自愿报名参加学习的学生实际都没有受到专业写生绘画的训练,面对崭新、陌生的美术创作课,学生难免既缺乏方法又有点紧张。为此,教师应先在校园内做大约十课时左右写生技能的练习铺垫,着重教学生“开眼”的线描写生方法。面对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虽然他们在美术技能上如一张白纸,但是只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培养他们学会“开眼”的观察方法,也能让他们画出新颖、别致的画。在教学中,老师要特别强调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为基础,引导他们客观地看待周围的物象,提倡独立思考和认知,让他们各自选择喜爱的景观,注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用新的角度和方式看待平凡事物。特别带学生到水乡写生的时候,更要保持这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意,通过写生手段提供教育机会,来帮助与鼓励学生形成独立的、积极的认知能力,让学生非常自主地看待客观景物,培养他们敢于形成自己创新画法的行为。
老师让学生各自学习运用唯物主义观点看自己喜欢的、画自己看到的,甚至想到的物象。他们绘画表达时,要完全自我地、自由地画出来。对处于这种敢于“开眼”状态的学生,老师的任务是肯定与表扬,让他们“开心”,更有信心地去画。老师要让学生了解到只有“开眼”,才会“开心”,也才能“开心”。我们要关注和突破这个重点,对提高艺术创作质量和效率,用美术发展学生认知智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与创作主动性可以起到重要的、示范性的作用。由于非专业学生没有美术专业学生的清规戒律,在老师的“开眼”“开心”教学氛围的引导下,学生容易形成自己的个性想法以及他们喜欢的写生画面。至于他们的技法教学问题,通过多次下水乡写生,可以逐渐提高。通过写生,学生也为创作积累了很多不同的视觉表达的原始素材。同时,学生在写生过程中,用美术的手段,培养了唯物主义认识观,也容易理解那些观察、选择、思考等知识创新的道理。在贴近生活的过程,学生们了解到了社会的实际生活情况,陶冶了学生的情感。
2.下乡写生后的专题座谈,有益于师生互相交流“开眼”“开心”的学习心得
回到学院后,我们采用讲下乡心得体会的方式召集同学座谈,总结所见、所闻、所感。他们可谈与美术创作有关的专业内容,也可以联系写生谈社会、政治、哲学、经济、文化、科学等。在让同学们互相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也会乘机从画写生入手,谈“开眼”“开心”在知识学习过程,艺术与科学的方法过程,艺术与哲学的过程,艺术与人文创造过程,艺术与人生过程的同样重要意义。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自由畅谈,让学生在深入生活中“开眼”后,不仅画得“开心”,而且在课堂中要谈得“开心”。如何把“开眼”的写生画,变成“开心”的创作画,是老师要具体解决的一个棘手的教学问题。如何把“开眼”“开心”的艺术过程,迁移到做人、做事,以及贯通到求学基本能力的学习过程,是老师想追求的教育目标。
3.选取“开眼”的写生素材,构成“开心”的艺术画面
和每个同学讨论“开眼”后的写生,分析素材,找到每个同学最“开心”之处,并让他们形成最有画趣的画面,或每个画面最“开心”的部分,然后各自“搜尽奇峰打草稿”。对没学过画画的同学,只要让他懂得动手画画就是独立观察的个性反映过程,他们的画面自然会产生很新鲜的、富有创意的画法与画面形式效果。老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肯定与保持学生们各自表达出来的差异和特点,让学生们得到赞扬后,“开心”地画,自由地画,这就是在培养学生形成创造力的教学氛围。可惜我国艺术教育不太重视保护学生的个性,特别是美术教育,往往教出来是千人一面,没有差异,画得像一个老师画的,越教越没有真正意义的创新,越没有创造力。
其实学生有无穷的创新潜力,关键在于老师怎么引导、肯定、保护。我们的校园艺术创作为什么是闭门造车?为什么有人感叹创作上“江郎才尽”呢?关键就是师生不去体验与深入生活的大课堂,寻找挖掘艺术创作的源泉,体会人民的感情和生存现实。学生深入生活写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取舍后,可以形成很多“开心”的画面构图,有的同学还创造一些不太可能的、耳目一新的形式与构成,这是学生敢于突破陈规,从新的角度和方式处理平凡景物的富有创新性的具体成果。这就是艺术创新的思维过程,是艺术培养、启发人的创新精神、认知方法、过程的学科优势。在教创作的全过程中,对学生不断出现的阶段性困难与疑问,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和帮助,但是,要提醒自己保护学生色彩组合的创新、技法处理与形式的创新、情感表达的创新。例如版画创作,要放手让他们处理形,用什么色彩、采取什么处理手段都可以由他们自己做主,老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
四、争取社会教学资源参与美术通识课教学
1.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寻找差距
鉴于笔者所在院校是综合性的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美术师资、经验等方面比较欠缺,而美术创作仅仅是大学生选修的通识课程。要搞好校园高雅文化,做好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肯定不能仅仅依靠校内资源,而要积极主动争取借用校外社会教学资源,获得各方面专家和教授的指导和帮助。我们主动邀请省级、国家级著名专家学者如广东著名版画家郑爽教授、现任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老师,请他们给同学们上课。他们的讲话与评述,指出了今后“开眼”“开心”努力的方向,以及现今艺术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这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成效,鼓舞了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学术氛围。
2.积极参与高层次展览,进行学习对照
学生的作品要推向社会,进而影响社会,服务社会。其中重要的途径就是参与高水准且影响大的国家级与省级展览。一是我们看重展览的社会影响,二是看重展览的专业性与公平性,三是有助于学校整体提升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外投入的积极性。这给师生带来了挑战性和竞争性,将有利于师生的教学打破课内、课外的时空,打破院内、院外限制,有助于检验学院校园文化实践的水平。将课堂教学效果放在国家级、省级的竞争平台上,借鉴其他专业院校、专业团体的不同艺术思维与艺术方法。从学生角度讲,利于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通过竞争激励自己,逐渐树立自信心,走向艺术创作前沿。从老师角度讲,他们可以总结“开眼”“开心”方法的体验和感受,以及由“标新立异”带来的创造成就感。他们可以参与展览竞争,感受到学术和专业要求的高度,体验到创作过程的艰辛与突破的快乐,肯定学习创作的过程与方法。
笔者认为面对普通大学生的美术通识课教学,要真正以艺术学习为手段,突出学科人文精神育人与创新育人的优势,追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与实践方法的应用,重在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及艺术创新、科学创新的能力。这是当今时代对高校美术通识课改革和发展的期待!
参考文献:
上一篇:美术鉴赏学习心得{精选5篇}
下一篇:美术校本课程研究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