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058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83分钟。
大型体育赛事策划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大型体育赛事;观赛市场;开发与营销
随着社会体育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体育赛事活动日益频繁。从规模宏大的奥运会、世界杯等国际赛事,到丰富多彩的地方性体育比赛,无不吸引着众多的爱好者参与和观看。但是除了奥运会等国际级知名大赛的观众源源不断外,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的上座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体育赛事的商业化发展为中国体育赛事走向市场化提供了基本条件。
一、开发观赛市场的重要意义
大型赛事是指规模、知名度及影响均较大的全球或洲际性赛事,按比赛的内容可以分为综合性赛事与单项体育赛事两类。前者如奥运会、亚运会等,后者包括世界杯足球赛、世界职业网球赛等。大型赛事一般都具有筹备周期长(一般需要3至7年)、赛事项目或参赛人数和队伍较多、比赛时间较长等特点。国内大型赛事主要涉及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职业联赛及全运会、城运会和农运会、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和上海网球大师赛。
(一)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的必然要求
当今的体育赛事早己经不是一种单纯的体育竞技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经济行为,特别是主办大型赛事,能够给主办地带来极大的经济利益。体育赛事的各种资源都需要充分地挖掘和整合运用,这些资源中就包括赛会门票,即对观赛市场的挖掘与开发。
(二)体育赛事市场开发的基础
一方面,开幕式、闭幕式及比赛门票的销售本身就是赛事运作资金来源的一个渠道,另一方面,赛事的其他可供开发资源的资金收入所占比重更大,包括赞助招商、特许经营、社会捐赠和其他商业资源开发等。精彩的体育赛事能调动观众的热情,而观众才是体育赛事市场开发的基础,只有吸引了观众与媒体,增强赛事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进而打造赛事品牌,才能吸引并促进更多企业的赞助和其他商业资源的开发,增加市场集资收入。(如图1)
图1 观赛市场开发的带动效应示意图
二、国内大型赛事观赛市场开发的原则
(一)打造赛事品牌
从图1可以看出,赛事品牌的打造将会极大程度地扩大观赛市场的范围和规模,这就是为什么奥运会能够吸引世界范围的众多观众的追捧。全运会应建立整体的长期的品牌规划,形成整体的全运会市场开发规划体系,创作统一的会徽、口号、会歌,同时,处理好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增进与媒体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媒体这一平台来宣传赛事。只有这样,全运会才能形成独立的品牌,品牌形象才有可能深入人心,进而有利于全运会观赛市场甚至其他资源的开发和推广。
(二)借助举办地的资源吸引观众
赛事举办地应加强城市管理和规划,尤其是该举办地旅游景点的规划与建设。通过对体育赛事的形象背景、文化氛围、体验性体育旅游活动的策划等,能让观众亲身参加体验性体育活动,并融入到欢乐、刺激的氛围中,给前来观赛者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的全方位冲击,使观众充分感受体育观摩中有旅游活动。
(三)注重资源的传承性
观赛市场的开发绝不是单次、短期性的行为,要注重资源(特别是无形资源)的传承性,这方面可以学习奥运会的做法。国际奥委会与奥运会组委会分享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指导和协助奥运会组委会策划、组织奥运会市场开发。国际奥委会的这些做法,使奥运会组委会可分享各届奥运会市场开发的经验与资源,避免了奥运会市场开发的零起点,使资源具有了传承性,市场开发每一届都有所提高,更趋完善、科学。
三、国内大型赛事观赛市场营销策略
从管理学的角度说,营销就是如何在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价格,通过合适的信息交流,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顾客,以满足合适的市场需求。
(一)目标市场策略
客观上,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刺激了人们对体育赛事的需求。体育赛事集竞技性、观赏性、娱乐性为一身,这些特点造就了越来越多的体育消费者。
赛事观众一般都来自参赛地区,尤其是预期中有可能取得良好成绩的参赛地区,目标市场的明确性使观赛市场宣传、产品设计和接待工作更具针对性,对参赛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观赛市场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东、南、中部地区市场比较集中;省会城市、大中型城市相对而言市场集中,二级地市及农村地区数量明显匮乏。
(二)产品策略
1.体育赛事提供的产品是比赛,产品质量要求是精彩。提高相关项目的竞技水平,加大比赛和表演的观赏性,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体育产品,进而提高项目的赛事市场化程度。
2.赛事活动的有效组织,保证观众安全、舒适、尽情地观看比赛。
3.地面交通、通讯、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项目对于散客观众尤为重要,这些项目的提供必须考虑到他们的需求。
4.丰富赛事以外的其他相关活动,强化娱乐,参与,互动功能,吸引更多观众的参与,培育赛事基础。
(三)价格策略
制定适当的价格策略,以吸引观众、培育市场为主。举办赛事活动的意义并不只在于比赛期间举办地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为举办地各项事业的长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契机。门票定价应首先考虑市场供给、需求关系。为了剥夺消费者剩余、吸引潜在观众,以获得“额外”利润,赛事组织者通常采取价格歧视策略。借鉴国内外体育赛事的门票定价经验,认真研究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特点,科学的预测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合理运用价格歧视策略及营销方法,以确保赛事门票的收入。奥运会门票出售最普遍的价格策略是进行差别定价,也就是针对不同的比赛项目和观众群体制定不同的门票价格,最大限度地将门票销售出去。北京奥运会综合以往各界奥运会门票的发售价格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北京奥运会门票价格从5元~3000元人民币不等。
(四)渠道策略
1.尽可能拓宽门票的销售渠道
票务工作可以和各地旅行社建立合作,将观看赛事列为到举办地旅游线路中的一个项目,这不仅可以使部分旅游者加入到观赛者队伍,也可以促进观赛者产生旅游动机。日本著名的日本旅行社1993年开始内设专门负责海外体育赛事旅游的营业部,该旅行社组织的团队频繁出现在世界体育热点赛事当中,体育赛事旅游收入逐年上升。旅游业被看成是发展第三产业的龙头,而体育则被认为是大众消费的新热点。体育消费和旅游消费都是人们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都是人们休闲的方式,具有先天的亲缘关系,可形成较大规模的体育消费群体。这对扩大市场需求,稳定市场供求,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以方便群众门票的购买
十运会组委为做好开、闭幕式门票和奥体中心比赛门票的销售工作,借助江苏省邮政局全省联网的11185客户服务中心、183网站、11185短信平台等先进工具和完善的电脑售票系统及高科技防伪验票系统的优势,实现了全国联网订票和售票,最终实现十运会门票销售收入3900多万元。
(五)促销策略
制订了前期宣传工作方案,通过引入媒体合作伙伴,刊登宣传广告,引导体育、经济领域的记者全面介入资源开发等方式,为前期开发市场预热升温。实施灵活多样的门票促销方式。在新闻媒体宣传造势的前提下,积极开展门票促销活动:票种多类化并实施优惠价,采取门票抽奖活动,奖项形式多样并具有吸引力。
四、国内大型体育赛事观赛市场的开发与营销策略的实施
(一)实施者及其职能
以全运会为例,其市场开发计划应在国家体育总局的统一领导下贯彻与实施,应形成专门的市场开发管理机构,并要求这一机构是具有权威性、延续性和专业化的管理机构,而不是仅仅由各承办地方的政府部门自行组织开展。对于观赛市场的开发也要划分出独立的观赛市场开发部门或票务工作部门,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合理明确地分工,从方案的制定到营销,再到方案的执行都必须严格按照科学严谨专业的要求。
(二)政策法规
出台2024资源开发的政策法规,实现大型赛事市场开发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加强体育法规中2024市场开发内容的约束力,使得赛事市场开发有法可依,遇到紧急事件能够妥善地处理。这不仅有利于维护大型赛事市场秩序,充分推动了参与者的积极性,更能对赛事的相关工作人员起到监督的作用。
五、结语
国内大型体育赛事观赛市场的开发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有利于全民健身意识的普及和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是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但目前我国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转型期,体制、市场、中介、传媒等因素仍然制约着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因此,国家相关部门的领导要重视赛事的市场开发工作,而且还要提升科学研究的水平,并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加快体育赛事市场开发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肖锋,沈建华,刘静.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6).
[2] 周立华.体育旅游资源“多类多元”开发模式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
[3] 刘清早,等.上海市大型体育赛事市场的开发[J].体育科研,2007(2):28-34.
[4] 纪利娟.论体育赛事市场营销渠道的开发[J].商场现代化,2008(12):107-108.
[5] 邓国良.大型体育赛事市场经营开发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12):17-20.
[6] 樊智军.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大型体育赛事策划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交通组织 交通总量控制 车辆通行证
一、广州市交通状况的改善为九运会交通组织提供了基础
最近几年广州市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重点建设好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对外高速公路及内环路加放射线的道路主骨架路网,为九运会交通组织提供了道路交通设施条件。
二、成立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 研究 工作小组,并开展研究工作
为做到保证九运会的顺利进行,又能保持广州市正常的交通秩序,由广州市政府和“九运会”组委会领导,经广州市建设委员会和广州市公安局主持立项,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为课题研究主编单位,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为副主编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广州市公用事业局、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广州市市政管理局、广州市交通管理 科学 研究所、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珠江实业集团公司和市中心区交通项目办公室等单位为协编单位,成立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研究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从2000年10月正式成立,系统全面地进行了大型运动会期间的各项研究,及早地将交通管理介入到交通规划、交通建设中去,研究期间督促交通配套设施按照交通组织方案进行建设,对整个交通组织方案的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整个项目研究的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2000年10月市建委确定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项目,由市交警支队和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共同提交了《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工作大纲》。
本阶段主要进行基础资料的2024现状交通调查与 分析 ,同时到国内2024城市 学习 举办大型运动会交通组织的经验,对九运会的两个主要会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体育馆提出相应的交通设施建设建议和初步的交通组织方案,提交初期报告。本阶段主要的工作 内容 如下:
1) 工作小组对九运会的基本筹备情况以及各个场馆详细情况进行了调查,对重点研究场馆的周边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停车场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实地踏勘,并对两个重要场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体育馆的周边道路交通流量进行了调查,对整体的路网有了清晰的认识。
2) 项目小组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经验。在北京通过交流、座谈等形式了解第十一届亚运会的交通组织、建国50周年庆祝活动的交通组织等;在上海市学习“八运会”期间的交通组织。通过考察学习对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的制定有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对制定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3) 提交道路、停车场和监控设施的建设建议。
4) 拟定开幕式和闭幕式初步的 交通 组织方案。
2001年3月6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 研究 (初期报告)》通过了市建设 科技 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3.《中期报告书》编制阶段(2001年3月-6月)
根据初期报告评审意见,跟进交通设施的建设,同时和设计单位进行协调,并对九运会的广州赛区各场馆进行详细的交通组织方案设计,包括开幕式场馆内部交通组织方案、闭幕式场馆内部交通组织方案以及赛事期间广州赛区各场馆的交通组织方案设计,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2001年6月7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中期报告)》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4.《最终报告书》编制阶段(2001年6月-9月)
根据中期报告专家评审意见和设施的建设情况,修改完善开幕式、闭幕式和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同时根据九运会组委会提供的最新赛事安排等,制定运动员、裁判员的往返比赛场馆路线交通保障方案。
5.实施、完善、评估阶段(2001年10月-11月)
本阶段主要是将《最终报告》提出的方案具体实施,并跟踪评估,加以完善;同时做好交通组织的宣传工作和编制《交通指南》手册。
三、制定 科学 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
1.目标
1) 确保“九运会”期间各大赛场交通的有序畅通,维持广州市正常的交通秩序。
2) 确保在60分钟内疏散“九运会”开、闭幕式散场集中的人流、车流。
3) 根据“九运会”赛程安排,预测各项赛程的交通需求,制定相应的交通组织实施方案。
4) 为参加“九运会”的首长、来宾、代表团、裁判员以及运动员的交通引导和交通安全保卫工作提供建议。
2. 方法 及技术路线
本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交通研究项目,涉及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在研究工作中,不但要考虑技术-- 经济 的因素,还要协调上述各方面之间的矛盾,以保证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工作方法上,要注重和体现出本项目的特点,以定量、定性的交通分析和规划方法为基础,从实际出发,结合和尊重现有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计划,根据具体的交通需求,提出合理的道路交通建设项目和有效、可行的交通组织方案。
项目的工作方法和过程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在2024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预测不同时间、不同方式的交通需求,结合2024的道路交通情况,制定九运会开、闭幕式及各项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原则和策略。
2) 将预测的交通需求分为时间、空间、方式、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供给方案(如停车场建设、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交通管理政策等),以满足实际的交通需求。
3) 充分考虑九运会期间的各种活动和赛事安排,提出九运会开、闭幕式及赛事期间的 交通 组织方案、交通设施设置方案及交通管制措施。
4) 通过成熟的交通 研究 理论 方法 和交通 分析 模型,定性、定量分析具体的交通组织方案,寻求最佳方案和进行方案评价。
根据上述工作方法和过程,制定如图1所示的技术路线。
3.原则
优先满足重要来宾车辆的停车需求和提供快捷的疏散线路;
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交通设施,依托高容量的高、快速路和主干道向外疏散交通;
优先选择大运量的集体交通和公共交通疏散人流;
动、静态交通结合,实行就近停车和人车分流,保证安全;
各种不同性质的交通流向明确,管理上简单可行;
交通管制措施尽量减轻对市区正常交通的 影响 。
4.主要 内容
1) 九运会主要交通通道整治规划和保证九运会顺利举行需要的配套设施建设建议
2) 开、闭幕式及各项赛程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
根据“九运会”的赛程安排,预测开、闭幕式及各赛项相关道路的交通需求。
3) 开、闭幕式及各赛项交通组织实施方案制定的原则与策略
明确交通组织原则、交通分流与交通调整改善策略。
4) 开、闭幕式及各赛项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
根据组委会的赛程安排制定相应的交通组织实施方案
提出机动车、非机车与行人交通组织方案;
提出受影响范围内交通管制措施;
提出公交车交通组织及其站场布设方案;
提出交通调整、改善方案
包括交通指挥人员和公交车临时调配计划;
提出交通设施设置方案
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指示以及交通诱导系统等;
提出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提出交通管理模式和管理组织形式。
5) 交通组织方案模型仿真测试、评价
通过 计算 机交通模型仿真测试,并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6) 编制研究报告书及《九运会交通指南》手册
7) 公众宣传策划
8) 跟进、完善评审后的方案
方案评审通过后,因一些影响因素的变化需对方案不断完善。
9) 评价方案实施效果
在运动会完成后,及时评价方案的实施效果,为今后举办大型活动进行交通组织提供 参考 依据及可借鉴经验。
四、根据交通组织方案,做好九运会交通配套设施的建设
1.进行九运会必经道路的整治工作
为了确保九运会期间各项赛事的顺利进行,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九运会的召开,并提高九运会必经道路的车速,进行了连接九运会场馆和运动员裁判员驻地的九运会必经道路的整治工作。包括交通秩序、道路景观、绿化、标志、标线、照明等,尽可能做到道路周边环境优美、路面平顺、路灯明亮、标志和标线清晰。
2.建设九运会场馆配套道路交通设施
对九运会场馆,特别是新建场馆进行相应的道路配套和行人过街设施的建设以及周边道路的改造。
如修建了进出奥林匹克 体育 中心的专用车行隧道和一座人行隧道,以及进出广州体育馆的两条车行隧道、一座人行隧道和一座人行天桥,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环场路和广州体育馆的环场路。这都为车辆顺利进出场馆提供了保证。
3.做好九运会停车场的建设
五、九运会期间实行 交通 总量控制,均衡路网流量
九运会期间尽量减少外市籍的机动车辆进入广州市区,安排途经广州市的车辆绕道行驶;在九运会开幕前,由九运组委会与广州市相邻的地市协调,利用当地的电视台、报刊向群众、司机进行反复宣传、张帖告示,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同时在广州市十五大进出口及高速公路主要进出口设置文字标志牌,提示司机绕道行驶。
在保证比赛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正常交通的干扰,制定相关的强制性交通管制措施:
表1 广东奥林匹克 体育 中心停车场配置表
图2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停车场分布
表2 广州体育馆停车场配置表
图3 广州体育馆停车场分布
2) 针对开闭幕式和大型比赛项目制定专门的临时交通管制方案。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保证九运会赛事期间的交通顺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充分依靠高载客率的交通工具进行大量人流的输送
九运会交通组织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优先选择大运量的集体交通和公共交通疏散人流。针对开幕式10万人的规模,充分依靠高载客率交通工具进行大量人流的疏送,车辆凭车辆通行证进入管制区域,禁止出租车和摩托车、自行车进入管制区域,进场交通组织见图4。
图4 幕式和闭幕式均相应延长市区公
同时,公交部门为确保九运会开幕式大量人流的集散,专门开出了12条临时公交线路,闭幕式也开出了4 条临时公交线路。利用公交可方便地到达各区,也可接驳地铁换乘,同时开幕式和闭幕式均相应延长市区公交车的收车时间。赛事期间,专门开出了连接市中心和九运会场馆的公交路线,方便观众观看比赛。铁路部门也专门为九运会开幕式开通了连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东站的市郊列车。
九运会开幕式的交通方式构成见表3。公交车、团体大客车和市郊列车占到了76%的交 通分担率,对快速疏散人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表3 九运会开幕式交通方式构成
七、发放车辆通行证,保证九运会车辆的交通顺畅
为保证九运会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交通需求进行有效管理,对九运会用车和几次大型活动采用发放车辆通行证的方式进行管理。车证分为:组委会车证、赛区车证、专用车证和专场车证四类。采用发放车辆通行证的主要优点是:能够保证各种参加活动车辆进出的需要,车种构成容易控制;根据调查,使用车辆通行证后,车辆的平均载客率提高,同时起到诱导交通,均衡路网流量的作用。
1.车证的制作
为了严格按照设计意图进行停车、行车管理和有效控制开幕式的交通车辆,采用发放车证的方式进行管理。分别制作彩排、预演和开闭幕式等不同场次的车证。车证正面用文字注明有效使用的场次,并以编号区分种类,对应相应的停车场,每场使用一种底色,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场次。背面印有进场、散场行驶路线及停车场位置的示意图。
2.车证的管理
1) 车证的发放数量按实际停车位控制。
2) 所有车辆(包括各类特种车辆)都应凭车证进入停车场地,并按规定地点停放。观众车证由主办单位负责发放。公交车辆也要凭车证进场,由公安交警部门核发。参加保卫工作的公安车辆使用工作车证,由省、市安保部门核发。
3) 车证的发放与门票销售相联系,建议采取以下原则:
团体购票优先发放车证;
外地观众购票优先发放车证;
一般观众根据购票数量按一定比例领取车证,先到先得,发完即止。
4) 持证车辆的驾驶员须将车证放置在前挡风玻璃左下角,按停车证背面规定的行车路线进入指定停车场停放。
5) 车辆进入停车场停好后方可落客,司机停车后要熟悉停车方向和位置,散场时,观众必须在原停车位上车。司机要严格按照现场 交通 指示标志和停车证背面的散场路线行驶。行人进出停车场按指定的人行通道行走,不要随意横穿马路。
八、结合开闭幕式前的多场活动进行交通组织方案的演练,及时发现 问题 加以改进
九、做好交通组织方案的宣传工作
交通组织方案的顺利实施有赖于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支持与配合。交通组织方案的宣传包括向交通管理者和公众的宣传。
通过编制供民警使用的《九运会交通保卫工作手册》和《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广州赛区)交通保卫专项工作方案》,做好交通管理者的宣传工作。同时,在每次大型交通管制之前,提前几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进行交通管制措施的公众宣传。另外,针对开幕式公交线路比较多,乘客比较陌生的情况,公交部门专门印制发放了公交车乘车指南。
十、对大型活动交通组织的启示
大型体育赛事策划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交通组织?交通总量控制?车辆通行证
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下称“九运会”)于2001年11月11日-11月25日在广东隆重举行。本届全运会实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组织、一流的成绩”的目标,同时也展示了广州交通的崭新面貌。根据九运会赛程安排,广州赛区除了承担大部分的比赛项目外,开幕式及闭幕式也分别在广州市区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体育馆举行,交通压力非常巨大。从九运会开闭幕式和赛事期间的广州市的交通状况来看,交通秩序井然,运动员和裁判员都能顺利到达比赛场馆,特别是参加开幕式的观众和演员人数达到了10万人,吸引交通量达7000多PCU(标准小客车),在45分钟内就基本疏散完毕。应该说广州市的交通经受住了九运会的考验。本文对九运会的交通组织经验作一总结,希望对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能够有所启发。
一、广州市交通状况的改善为九运会交通组织提供了基础
最近几年广州市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重点建设好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对外高速公路及内环路加放射线的道路主骨架路网,为九运会交通组织提供了道路交通设施条件。
1999年~2000年内环路及东西南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随后又相继建成黄埔大道放射线、增槎路放射线、东晓路放射线、广园东快速路等,市区的交通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中心区机动平均行程车速由1997年的15km/h,提高到2000年底的20-30?km/h。同时地铁1号线也于1999年6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平日客流为17万人次,高峰日达30余万人次,也分解了很大一部分地面交通压力。
二、成立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工作小组,并开展研究工作
为做到保证九运会的顺利进行,又能保持广州市正常的交通秩序,由广州市政府和“九运会”组委会领导,经广州市建设委员会和广州市公安局主持立项,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为课题研究主编单位,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为副主编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广州市公用事业局、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广州市市政管理局、广州市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珠江实业集团公司和市中心区交通项目办公室等单位为协编单位,成立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研究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从2000年10月正式成立,系统全面地进行了大型运动会期间的各项研究,及早地将交通管理介入到交通规划、交通建设中去,研究期间督促交通配套设施按照交通组织方案进行建设,对整个交通组织方案的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整个项目研究的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1.研究立项阶段(2000年10月)
2000年10月市建委确定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项目,由市交警支队和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共同提交了《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工作大纲》。
2000年10月25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大纲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2.《初期报告书》编制阶段(2000年11月-2001年3月)?
本阶段主要进行基础资料的2024现状交通调查与分析,同时到国内2024城市学习举办大型运动会交通组织的经验,对九运会的两个主要会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体育馆提出相应的交通设施建设建议和初步的交通组织方案,提交初期报告。本阶段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
1)?工作小组对九运会的基本筹备情况以及各个场馆详细情况进行了调查,对重点研究场馆的周边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停车场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实地踏勘,并对两个重要场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体育馆的周边道路交通流量进行了调查,对整体的路网有了清晰的认识。?
2)?项目小组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经验。在北京通过交流、座谈等形式了解第十一届亚运会的交通组织、建国50周年庆祝活动的交通组织等;在上海市学习“八运会”期间的交通组织。通过考察学习对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的制定有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对制定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3)?提交道路、停车场和监控设施的建设建议。?
4)?拟定开幕式和闭幕式初步的交通组织方案。?
2001年3月6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初期报告)》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3.《中期报告书》编制阶段(2001年3月-6月)
根据初期报告评审意见,跟进交通设施的建设,同时和设计单位进行协调,并对九运会的广州赛区各场馆进行详细的交通组织方案设计,包括开幕式场馆内部交通组织方案、闭幕式场馆内部交通组织方案以及赛事期间广州赛区各场馆的交通组织方案设计,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2001年6月7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中期报告)》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4.《最终报告书》编制阶段(2001年6月-9月)
根据中期报告专家评审意见和设施的建设情况,修改完善开幕式、闭幕式和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同时根据九运会组委会提供的最新赛事安排等,制定运动员、裁判员的往返比赛场馆路线交通保障方案。
结合相关的活动对交通组织方案进行检验和完善,如2001年7月11日、7月14日针对广州体育馆落成后的首次大型演出活动进行了跟踪调查,及时发现广州体育馆中存在的交通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并提交交通运作评估报告。2001年9月22日九运会主会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落成庆典晚会,是开幕式交通组织的一次演练。项目组对本次晚会的交通组织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交了交通运作评估报告,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同时项目小组又于2001年8月到北京观摩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的交通组织,为九运会的交通组织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2001年9月28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最终报告)》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5.实施、完善、评估阶段(2001年10月-11月)
本阶段主要是将《最终报告》提出的方案具体实施,并跟踪评估,加以完善;同时做好交通组织的宣传工作和编制《交通指南》手册。
结合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2001年10月5日的九运会开幕式彩排、11月8日的九运会开幕式预演和11月11日的九运会开幕式3次大型活动,进行了跟踪调查,并都提交了交通运作评估报告。对2001年11月23日和11月25日在广州体育馆举行的九运会闭幕式预演以及闭幕式进行了跟踪调查,提交了交通运作评估报告。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
1.目标
1)?确保“九运会”期间各大赛场交通的有序畅通,维持广州市正常的交通秩序。?
2)?确保在60分钟内疏散“九运会”开、闭幕式散场集中的人流、车流。?
3)?根据“九运会”赛程安排,预测各项赛程的交通需求,制定相应的交通组织实施方案。?
4)?为参加“九运会”的首长、来宾、代表团、裁判员以及运动员的交通引导和交通安全保卫工作提供建议。?
2.方法及技术路线
本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交通研究项目,涉及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在研究工作中,不但要考虑技术--经济的因素,还要协调上述各方面之间的矛盾,以保证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工作方法上,要注重和体现出本项目的特点,以定量、定性的交通分析和规划方法为基础,从实际出发,结合和尊重现有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计划,根据具体的交通需求,提出合理的道路交通建设项目和有效、可行的交通组织方案。
项目的工作方法和过程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2024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预测不同时间、不同方式的交通需求,结合2024的道路交通情况,制定九运会开、闭幕式及各项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原则和策略。
2)?将预测的交通需求分为时间、空间、方式、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供给方案(如停车场建设、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交通管理政策等),以满足实际的交通需求。?
3)?充分考虑九运会期间的各种活动和赛事安排,提出九运会开、闭幕式及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交通设施设置方案及交通管制措施。?
4)?通过成熟的交通研究理论方法和交通分析模型,定性、定量分析具体的交通组织方案,寻求最佳方案和进行方案评价。?
根据上述工作方法和过程,制定如图1所示的技术路线。
3.原则
优先满足重要来宾车辆的停车需求和提供快捷的疏散线路;?
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交通设施,依托高容量的高、快速路和主干道向外疏散交通;?
优先选择大运量的集体交通和公共交通疏散人流;?
动、静态交通结合,实行就近停车和人车分流,保证安全;?
各种不同性质的交通流向明确,管理上简单可行;?
交通管制措施尽量减轻对市区正常交通的影响。?
4.主要内容
1)?九运会主要交通通道整治规划和保证九运会顺利举行需要的配套设施建设建议
2)?开、闭幕式及各项赛程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
根据“九运会”的赛程安排,预测开、闭幕式及各赛项相关道路的交通需求。
3)?开、闭幕式及各赛项交通组织实施方案制定的原则与策略
明确交通组织原则、交通分流与交通调整改善策略。
4)?开、闭幕式及各赛项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
根据组委会的赛程安排制定相应的交通组织实施方案
提出机动车、非机车与行人交通组织方案;?
提出受影响范围内交通管制措施;?
提出公交车交通组织及其站场布设方案;?
提出交通调整、改善方案?
包括交通指挥人员和公交车临时调配计划;
提出交通设施设置方案?
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指示以及交通诱导系统等;
提出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提出交通管理模式和管理组织形式。?
5)?交通组织方案模型仿真测试、评价
通过计算机交通模型仿真测试,并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6)?编制研究报告书及《九运会交通指南》手册
7)?公众宣传策划
8)?跟进、完善评审后的方案
方案评审通过后,因一些影响因素的变化需对方案不断完善。
9)?评价方案实施效果
在运动会完成后,及时评价方案的实施效果,为今后举办大型活动进行交通组织提供参考依据及可借鉴经验。
四、根据交通组织方案,做好九运会交通配套设施的建设
1.进行九运会必经道路的整治工作
为了确保九运会期间各项赛事的顺利进行,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九运会的召开,并提高九运会必经道路的车速,进行了连接九运会场馆和运动员裁判员驻地的九运会必经道路的整治工作。包括交通秩序、道路景观、绿化、标志、标线、照明等,尽可能做到道路周边环境优美、路面平顺、路灯明亮、标志和标线清晰。
2.建设九运会场馆配套道路交通设施
对九运会场馆,特别是新建场馆进行相应的道路配套和行人过街设施的建设以及周边道路的改造。
如修建了进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专用车行隧道和一座人行隧道,以及进出广州体育馆的两条车行隧道、一座人行隧道和一座人行天桥,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环场路和广州体育馆的环场路。这都为车辆顺利进出场馆提供了保证。
3.做好九运会停车场的建设
为满足九运会车辆停放的需要,针对九运会场馆普遍存在的停车场不足的矛盾,一方面督促2024部门做好规划配建停车场(库)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对开闭幕式的两个场馆,进行了临时停车场的建设工作。如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满足开幕式停车需要,提供了14个停车场,提供小汽车泊位4598个,公交车位800个,大客车泊位1328个,合计6726个,详见表1和图2。开幕式实际停放车辆5232辆,其中小客车3580辆,大客车1050辆,公交车602辆。
广州体育馆为满足闭幕式观众、表演人员、运动员代表及工作人员等1.1万人的停车需要,提供了小汽车位1635个,大客车位65个,公交车位40个,合计1740个泊位,详见表2和图3。实际停放车辆1151辆,其中小客车1008辆,大客车102辆,公交车41辆(部分大客车通过路边停车解决)。
五、九运会期间实行交通总量控制,均衡路网流量
九运会期间尽量减少外市籍的机动车辆进入广州市区,安排途经广州市的车辆绕道行驶;在九运会开幕前,由九运组委会与广州市相邻的地市协调,利用当地的电视台、报刊向群众、司机进行反复宣传、张帖告示,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同时在广州市十五大进出口及高速公路主要进出口设置文字标志牌,提示司机绕道行驶。
在保证比赛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正常交通的干扰,制定相关的强制性交通管制措施:
表1?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停车场配置表
图2?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停车场分布
表2?广州体育馆停车场配置表
图3?广州体育馆停车场分布
2)?针对开闭幕式和大型比赛项目制定专门的临时交通管制方案。?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保证九运会赛事期间的交通顺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充分依靠高载客率的交通工具进行大量人流的输送
九运会交通组织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优先选择大运量的集体交通和公共交通疏散人流。针对开幕式10万人的规模,充分依靠高载客率交通工具进行大量人流的疏送,车辆凭车辆通行证进入管制区域,禁止出租车和摩托车、自行车进入管制区域,进场交通组织见图4。
图4?幕式和闭幕式均相应延长市区公
同时,公交部门为确保九运会开幕式大量人流的集散,专门开出了12条临时公交线路,闭幕式也开出了4?条临时公交线路。利用公交可方便地到达各区,也可接驳地铁换乘,同时开幕式和闭幕式均相应延长市区公交车的收车时间。赛事期间,专门开出了连接市中心和九运会场馆的公交路线,方便观众观看比赛。铁路部门也专门为九运会开幕式开通了连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东站的市郊列车。?
九运会开幕式的交通方式构成见表3。公交车、团体大客车和市郊列车占到了76%的交?通分担率,对快速疏散人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表3?九运会开幕式交通方式构成
七、发放车辆通行证,保证九运会车辆的交通顺畅
为保证九运会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交通需求进行有效管理,对九运会用车和几次大型活动采用发放车辆通行证的方式进行管理。车证分为:组委会车证、赛区车证、专用车证和专场车证四类。采用发放车辆通行证的主要优点是:能够保证各种参加活动车辆进出的需要,车种构成容易控制;根据调查,使用车辆通行证后,车辆的平均载客率提高,同时起到诱导交通,均衡路网流量的作用。
1.车证的制作
为了严格按照设计意图进行停车、行车管理和有效控制开幕式的交通车辆,采用发放车证的方式进行管理。分别制作彩排、预演和开闭幕式等不同场次的车证。车证正面用文字注明有效使用的场次,并以编号区分种类,对应相应的停车场,每场使用一种底色,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场次。背面印有进场、散场行驶路线及停车场位置的示意图。
2.车证的管理
1)?车证的发放数量按实际停车位控制。?
2)?所有车辆(包括各类特种车辆)都应凭车证进入停车场地,并按规定地点停放。观众车证由主办单位负责发放。公交车辆也要凭车证进场,由公安交警部门核发。参加保卫工作的公安车辆使用工作车证,由省、市安保部门核发。
3)?车证的发放与门票销售相联系,建议采取以下原则:?
团体购票优先发放车证;?
外地观众购票优先发放车证;?
一般观众根据购票数量按一定比例领取车证,先到先得,发完即止。?
4)?持证车辆的驾驶员须将车证放置在前挡风玻璃左下角,按停车证背面规定的行车路线进入指定停车场停放。?
5)?车辆进入停车场停好后方可落客,司机停车后要熟悉停车方向和位置,散场时,观众必须在原停车位上车。司机要严格按照现场交通指示标志和停车证背面的散场路线行驶。行人进出停车场按指定的人行通道行走,不要随意横穿马路。?
八、结合开闭幕式前的多场活动进行交通组织方案的演练,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
按照九运会开闭幕式的交通组织方案组织开闭幕式前的多场大型活动,对交通组织方案进行检验和完善。如对2001年7月11日、7月14日针对广州体育馆落成后的大型演出活动和9月22日九运会主会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落成庆典晚会,项目组均对交通组织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交了交通运作评估报告,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如根据广州体育馆车库天桥通行能力不足的问题,建议增加连接新体育馆主场馆和西南角停车场的临时行人专用通道;针对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交通指示不足的问题,建议2024部门及时增加交通指示标志。
九、做好交通组织方案的宣传工作
交通组织方案的顺利实施有赖于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支持与配合。交通组织方案的宣传包括向交通管理者和公众的宣传。
通过编制供民警使用的《九运会交通保卫工作手册》和《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广州赛区)交通保卫专项工作方案》,做好交通管理者的宣传工作。同时,在每次大型交通管制之前,提前几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进行交通管制措施的公众宣传。另外,针对开幕式公交线路比较多,乘客比较陌生的情况,公交部门专门印制发放了公交车乘车指南。
大型体育赛事策划方案范文第4篇
一、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是具有现代酒店服务技能和基层管理知识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近五年来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指导,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毕业设计模式单远远超出学生的能力。现在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仍采用毕业论文的模式,以学科为本位,沿袭普通高校毕业论文的写作方式,与专业人才目标培养大相径庭,也与其他教学环节脱节。有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论文写作基本素养如资料检索、分析、整理等方面能力匮乏,导致不知如何撰写论文,产生畏惧心理,抄袭、拼凑、节选、剽窃现象严重。
其次,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每年的四到六月份是高职毕业生最忙碌的时刻,既要为毕业做准备又要忙于找工作。在曰趋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就业显得尤其重要,最后一个学期往往成为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关键时期。毕业生往往将重心放在择业上,有的忙于实习就业,有的忙于到处赶场参加招聘会,有些学生甚至已提前就业。同时毕业生通过与往届学生的交流发现,极少有人因为毕业论文不合格而拿不到毕业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有些毕业生直到毕业论文提交期限前几天才开始撰写,甚至出现个别学生答辩当天才将论文提交给指导老师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在论文提交后就认为万事大吉,无视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个别学生提交论文后就再也不与指导教师联系,直到出现在论文答辩现场。
第三,指导考核过程重形式轻内涵。由于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低下,毕业生学术水平的不足,导致指导教师很难就论文的内涵进行指导。无奈之下,高职院校更重视毕业设计的形式,有些高职院校甚至提出论文格式不对不能答辩的要求,因此在论文指导以及答辩过程中出现过度注重论文形式的情况,论文样式、字体、字号、行距等要求必须严格符合论文的写作格式。即便如此,有些学生的论文格式也达不到要求,指导教师只好一点一点地教,给他们补课。论文答辩过程更是流于形式,只要不出现原则性错误,基本都能够顺利通过。
笔者认为要解决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必须进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由理论性向实践性转变,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毕业设计真正起到衡量教学水平和毕业生质量的作用。
二、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采用多种创新模式,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结合起来,根据酒店服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进行选题,采用双导师制,由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酒店实习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完成。采用工学结合导向的毕业设计模式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可进行以下几种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毕业实习报告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人文素养、专业知识以及校内实训课程后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最后的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酒店的认识,让学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务和基层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向“酒店职业人”的转化,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毕业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模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更高层面上对专业进行思考。
毕业实习报告是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的,要求内容实事求是,有独立的见解,能够反映岗位、企业的真实情况,表达出学生的体会和感受,是对实习过程获得的经验的整理、提炼和升华。毕业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实习情况、实习总结及体会等。
(二)案例分析报告
据北青网报道,自2008年起清华MBA要求所有毕业生写一份综合案例分析报告,以取代原来的毕业论文或报告。笔者认为该模式值得我们借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服务、管理和经营案例,有些案例对他们的触动和影响很大,能够引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对学生而言,描述一件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事件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撰写毕业论文更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对案例的描述可能不够生动条理,分析可能肤浅、片面,但是,他们会有自己的分析视角,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案例分析报告可包含案例描述、酒店采取的解决方案及取得的效果、解决方案的利弊等,同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与之进行比较。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案例分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教师的整理和提炼,可以成为教学中鲜活的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三)酒店活动策划方案
酒店活动策划方案是酒店活动策划成果的表现形式,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对饭店活动进行全面构思和谋划,并进行持续完善,其目的是客观、清晰、生动地展现活动策划的内容和思路,并对实践行动进行有效指导。虽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会参与酒店活动的策划,但却会参与策划方案的实施过程,有特色和创意的酒店活动的实施,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酒店的实习经历,针对酒店活动的不同类型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策划,形成策划方案。策划方案的内容包括酒店活动类型、活动目的、策划主题、策划内容以及形式等,要求策划方案突出整体性、创新性以及可行性。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围绕酒店常见的节假曰型、庆典性、家庭活动型等活动类型进行策划和方案的撰写。
(四)酒店接待方案
酒店接待方案是酒店为保障接待服务质量,满足客人需求而为接待VIP客人、会议、团队及有特殊要求的客人所制定的综合性的接待服务方案。2012年4月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举办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酒店服务”项目竞赛规程打破了传统的酒店技能大赛的模式,对各参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了由技能大赛向服务大赛的转变。此次大赛以“客人”“需求”为核心,要求各参赛队进行接待方案的设计和阐述。接待方案要求主题明确,并设计相应的突发事件和解决方案,方案的实施要与接待方案相吻合,突出了竞赛的行业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此次竞赛的规程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指导教师可参考竞赛规程,设计几种常见的客人类型或由学生自行设计熟悉的客人类型,要求学生从客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禁忌及特殊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一个综合接待方案,重点对前厅、客房、餐饮三个接待项目进行详细设计。通过接待方案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饭店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合理化建议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后进入酒店实习,会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和酒店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问题,部分学生会进行深入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毕业生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指在实习过程中,对酒店的组织、制度、服务流程、工作标准等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完善、提高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方案;另一类是指通过学生的实习,对专业教学的课程、标准、内容、授课方法等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化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议提出的原因或理由、建议方案或措施以及预期效果等。合理化建议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实习经历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学生的智慧,同时有助于改进酒店经营管理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
(六)创业计划书
麦可思公司于2011年6月发布的《2011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5%,比2009年的比例1.2%高出0.3个百分点。其中,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2%,比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高出1.3个百分比。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生青睐于自主创业。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灵活就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进行反思,为今后的创业做基础。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包括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定位、店面地理位置的选择、筹集及投资方式、产品设计、实施方案等,是对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毕业生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过程相当于提前在理论上演练了一遍创业的过程,同时创业计划书经过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后,往往更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增强毕业生创业的信心。对于创新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创业计划,学院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扶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
(七)获取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励
目前,各高职院校参与职业技能竞赛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其目的在于适应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促进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工学结合和教产结合,检验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现高职学生规范、精准的职业风采。从近年来大赛的规程看,大赛设置的项目越来越贴近于工作实践,参赛学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为激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允许获得省级以上职业竞赛奖项的学生申请不进行毕业设计。因为参加比赛的都是在学生中选拔出的佼佼者,并且其在参赛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比赛项目进行设计、分析、论证以及操作技能的强化过程中,各项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是高职院校优秀学生的代表。
大型体育赛事策划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 体育赞助 隐性市场
1 前言
大型体育赛事在全球影响力的扩大及企业对体育赞助热情的高涨,隐性市场行为(Ambush Marketing)逐渐进入学者视野并引起重视。Meenaghan(1996)认为:“隐性市场(Ambush Marketing)是指官方赞助商的直接竞争对手,通过执行各种与某一特定赛事2024联的营销活动,而使官方赞助商合法的商业利益受损的行为。”中国体育报2007年11月6日报道了国家体育场有限公司将十几家汽车厂商告上法庭,原因就是这些企业未经允许,在其广告宣传片上使用“鸟巢”作为画面背景。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一家非授权的著名航空公司将自己公司的飞机机身绘上了足球的图案,试图借此与足球赛事建立一定的联系。以上两个案例的共同点为:①非赞助商试图利用奥运会和世界杯等大型体育赛事为载体,进行营销活动以削弱官方赞助商的赞助效力;②该行为使公众和消费者误以为他们与某一赛事2024联,以获得只有赞助商才能享受的收益,从而使赛事赞助商饱受隐性市场行为之苦。
目前,由于我国企业国际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它们对各种体育赛事进行赞助也必将成为一种普遍趋势。本文对隐性市场行为的原因和常用策略以及规制方法的探讨,有助于我国企业在今后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并尽量减少损失。
2 隐性市场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2.1企业赞助体育赛事的风险性
赞助体育赛事已经成为企业进行宣传和市场推广的重要手段,它帮助企业在混乱无效的广告中突出重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体育赞助都能达到赞助商们预期的结果。据报道,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取得赞助权的200多家企业,大约只有25%有所回报。理性的企业会对可能出现的成本和收益会加以衡量。由于投资和收益不成正比例关系,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多企业就不愿支付高额的赞助费,而采用了隐性市场行为。
2.2相关法律条款的空白
现阶段,许多国家出台了2024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北京市政府在申奥成功后不久,就颁布了《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以及随后实施的《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列》,这些都是维护赞助商权益、净化奥运赞助市场的举措。但是,隐性市场行为的发生常常不是直接对某赛事知识产权的侵犯,在法律上缺乏界定,更缺乏相应的措施。而且将隐性市场行为诉诸于法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是采用此种措施来进行维权的赛事所有者和赞助商也寥寥无几。
2.3受众对隐性市场行为认知的缺乏
对赛事所有者和赞助商来说,公众对隐性市场认识不足是另一个难题。有调查显示,超过1/3的被调查者不知道有隐性市场的存在。即使知道有隐性市场这回事,公众对此事也大多漠不关心。这种缺乏和漠不关心,进一步加大了防止隐性市场的难度。
3 大型体育赛事中规制隐性市场行为的主要措施
官方赞助商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或营销活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非赞助企业在没有官方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了赛事的名称、标志或会徽等,赞助商就可以以侵害商标对其进行。然而在前一部分论述中,非赞助商并不是直接侵犯了某一赛事的知识产权,而只是企图与某赛事建立一种关联。由于这种关联在很大程度上使赞助商的利益受损以及在法律上难以界定,因此,赛事所有者和官方赞助商很难能寻求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身权益。
3.1赛事所有者应加大对赞助商的保护力度
隐性市场行为是非赞助企业有计划地伏击竞争对手的赞助营销活动并削弱其影响的基本策略。根据澳大利亚学者希伯里等人认为(2004):为了更好地服务赞助商,赛事所有者应采用以下措施:①确定潜在的隐性市场行为实施者;②确定赞助的商业价值;③与赞助商签订详细的合同;④与赞助联合进行反击。此外,赛事所有者可以和特定的机构合作,监控电视、电台以及网络上的隐性市场广告,并与这些企业沟通并阻止其继续从事该行为,必要时可与2024部门采用法律手段处理此类问题。
3.2赞助商应与赛事所有者签订详细的合同
由于赞助商和赛事所有者签订的合同不完善,常常导致隐性市场行为的发生。赛事所有者应与其他体育主体(运动员、国家队等)特别是已获得电视转播权的媒体实施联合市场开发,使利益相关者达到共赢,从而避免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加入不同主体的市场开发计划而造成的隐性市场行为。比如赛事所有者应与获得电视传播权的媒体协作。同样,赛事赞助应与媒体的广告销售捆绑在一起,获得电视转播权的媒体要在出售广告时优先考虑官方赞助商。如果这些漏洞能在赞助合同的条款中体现出来,将大大减少隐性市场行为的发生。
3.3赛事所有者应尽量减少赞助的种类和级别
赛事所有者为了吸引不同实力的赞助商,设计出许多不同级别和种类的赞助计划。客观上这种形式的确使赛事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难题。因为一家企业不可能同时购买所有级别及不同种类的赞助计划,这样就会给赞助商的竞争对手带来机会。最重要的是,这种形式让观众难以区别不同的赞助级别和种类。根据Shania and Sadler(1998)的调查,超过2/3的观众难以区分不同的赞助商。
3.4赞助商制定出应对隐性市场行为的应急预案
官方赞助商的企业内部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在赛事举办过程中,随时监控竞争对手的市场营销活动,一旦有其他公司侵犯到其公司的赞助排他权时的关注。
4.结语
隐性市场行为是体育赞助营销发展的必然结果,此行为给体育赛事所有者和赞助商的利益产生了严重的危害。随着体育赞助行业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隐性市场行为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
作为官方的赞助商要充分利用已获得的赞助权。企业获得官方赞助身份之后,只是其营销计划的开始,并不是一劳永逸。如不继续追加投资以充分利用赞助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其先前投资的效力将会大大减弱。
参考文献:
[1]Meenaghan,T.(1996)Ambush Marketing―A Threat to Corporate Sponsorship.Sloan Management Review, Fall, p103-113
[2]Meenaghan,T.(1998)Ambush marketing: corporate strategy and consumer reaction ,Psychology and Marketing,15,p305-322.
[3]Mckelvey,S.(2002)Ambush threat the real madness in March, Sports business,22-28 April,33.
[4]O’Sullivan,P. and Murphy.(1998)Ambush marketing: the ethical issues,Phychology and marketing,15,345-366.
[5]Compton(2004).Sponsorship ambushing in sport .Managing Leisure, Jan, p1-12
[6]Meenaghan,T.(1994)Point of view: ambush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Sep/Oct, p77-88
[7](美)布伦达.G.匹兹著,秦春林等译,体育营销案例分析[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8](澳)希伯里等著,燕清联合译,体育营销学(第二版)[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大型体育赛事策划案(甄选5篇)
下一篇:大型会议策划方案(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