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爱国主义心得体会{5篇}

文化苦旅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134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6分钟。

爱国主义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通过此次爱国主义教育集中学习活动,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赴国难、抗日战争”、“迎接解放,冲破黎明”、“革命英烈,浩气长存”、“继往开来,走向辉煌”五个板快,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我心灵震撼,更得到一次洗涤。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热爱党、热爱国理解,更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真理。

一幅幅画卷,展示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发展,许多仁人志士以忧国忧民情怀,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闭目沉思,内心出感悟连连:

感悟一:坚持就是胜利。“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为什么对石头来说微不足道的水能把石头滴穿柔软的绳子能把硬梆梆的木头锯断说透了,关键还是坚持。成功固然是每个人心中渴望的,但成功之路大多是坎坷、曲折的,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如何正视挫折和失败,才是最关键的。任何事情都有存在两面性,挫折和失败一样能教给我们很多东西。能让我们学会听取别人的劝告、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明辨是非;更能磨练我们的意志、锻炼我们能力,激发我们的潜能。成功之前难免有失败,只要能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成功就在眼前。

感悟二:坚定理想信念

在异常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革命先辈们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抛头颅洒热血,坚定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无论受到何种不公待遇和挫折,仍然坚持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无数优秀共产党员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有人说:人不是活在物质世界里,而是活在精神世界里,活在理想与信念之中。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饭,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精神,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履行使命、完成工作任务的精神动力,是立身做人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干部,必须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社会主义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志向。始终坚持讲政治,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努力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作风上清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秦岭生态保卫战做出应有贡献。

爱国主义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奥运会,是世界性的体育盛会,是国与国、本国运动员与外国运动员对决的盛会,必然有爱国主义的渗透,必然要通过爱国主义吸取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

因此奥运健儿需要爱国主义。可以说,只有爱国主义,才能最大化的激发奥运健儿的潜力,使他们向生命极限挑战;只有爱国主义,才能使他们获得巨大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只有爱国主义,才能使他们坚持到底。

有了爱国主义,运动员才能战胜自我,最终战胜对手;这样才能拿到奖牌,才能回报自己多年的拼搏和所付出的汗水,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当然奖牌也并不那么重要,它也只是运动员在挑战极限成功时,顺便伸手拿到的。若运动员在比赛时受伤到不能再比赛的程度,他们选择退出,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毕竟,与奖牌相比,生命和身体更为重要。毕竟,退出了四年后还可以再来;可是,若硬撑下去,把身体搞垮,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即使得了奖牌甚至金牌,值得么?

奥运会或者其他国际体育盛会,其宗旨都是普及体育,号召人们锻炼锻炼身体;通过盛会这一平台,通过各国运动员的切磋,了解各国的体育水平,加强各国的友好交流和往来。

中国奥运和残奥运军团虽然位列金牌榜第一位,但中国自认仍然不是体育强国,原因何在?就在于只把体育盛会当作奖牌之争,而不太重视国人身体素质的提高;就在于中国的体育设施不够普及,人人参与体育的号召远没有实现;就在于国家过于重视奥运健儿的培养,而耗费了巨大的物力、人力和财力;就在于金牌第一不代表中国体育水平,掩盖不了全中国人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事实。这样才导致国人“要这么多奖牌有何用?!”的感慨和不满。

爱国主义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渊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322-02

爱国主义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又是行为准则,既是一种伦理概念又是一文化范畴。“爱国主义”一词目前在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定义,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核心是对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发展,繁荣兴旺等根本利益的关心与维护[1]。爱国主义形成于社会历史过程中,因此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就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古代爱国主义是源于对“血缘故土”留念和“忠君”的爱国观念,近代爱国主义则以救亡图存,国富民强、民族的独立为主要内容,而在当代,爱国主义则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的发展历史

(一)爱国精神的萌芽——血缘故土

“爱国”字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历史文献中了,《战国策·西周策》中有提到“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汉纪》中也提到“亲民如子,爱国如家”,《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七》说:“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班固所作的《汉书》里也说:“爱国如饥渴”可见,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悠久,在西周时候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周厉王时候,历王无道任用小人,使百姓怨声载道,召公多次进谏厉王不听劝谏,到后来申候叛乱太子藏到召公家里,百姓们包围他家,召公还是用自己的儿子代替太子,让太子逃脱了。召公不得厉王的重用,但是他仍对厉王忠心耿耿,召公的爱国是建立在爱周国的基础上的,那时候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尚未建立,召公的爱国仅限于对周王朝的爱,限于对自己本民族,本宗族的爱。先秦时期爱国主义还停留在对故土、邦国和血缘的依恋上,因此春秋战国时,仁人志士、诸子百家的爱国主义大都表现在为自己的国家或民族奔走呼号,献计献策。孔子是鲁国人,当他离开鲁国的时候,竟恋恋不舍地表示“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也正因为他是鲁国人导致他的学生们在鲁国遭到别国侵略时,纷纷伸出援手。因此,这时的爱国主义还只是服从于民族血缘和地域,是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爱国精神发展——“忠君”、“统一“

秦始皇统一天下,施行郡县制,统一法律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驰道使全国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紧密的联系起来,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这就为“忠君“的爱国精神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强调“天人感应”及君主的至高无上地位,形成了与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的思想文化,突出“忠君”思想,爱国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对皇帝的无限忠诚上,忠君即爱国;随后的唐宋元明清的爱国主义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在忠君上。中国经历儒家思想的长久统治,而儒家的统一思想在各朝各代都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孔子的“大一统”思想,荀子在《荀子·议兵》中强调“天下为一”即是希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因此各朝各代都强调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总结秦到清的爱国主义思想,概括为两点,一忠君;二统一。

(三)爱国精神的成熟——救亡图存

从晚清时期到,这一段时间里爱国主义精神逐步发展得到成熟。爱国主义鲜明地表现为仁人志士们为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而进行的改革或革命,这时候的爱国主义是觉醒后的爱国主义,表现为争取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惜牺牲生命的献身精神。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先后经历了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爱国运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豁达;“自强,求富”的殷切盼望;戊戌六君子的为变革流血献身精神;“驱除鞑虏,平均地权,创立民国,恢复中华”的决心,都很好地诠释爱国主义精神。这时的爱国主义既突破了血缘邦国的限制也打破了传统狭隘的民族主义爱国精神的局限,而是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挽救民族于生死存亡,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成熟时期。

二、爱国主义的内涵

(一)传统爱国主义的内涵

1.“忠君”的爱国主义

“忠”《说文解字》里解释为:“敬也。从心”,《增韵》解释为“内尽其心,而不欺也”《疏》解释为“中心曰忠。中下从心,谓言出于心,皆有忠实也。”“君”即是帝、王、皇帝等封建君主。“忠君”概括来说就是用心,竭诚为君主服务,不得欺瞒,完全忠诚于君主。忠君思想起源于阶级社会,原始社会不存在阶级分化,人人平等,不存在谁忠于谁的问题,当社会分化为不同阶级,特别是阶级之间有严格的等级划分,有了尊卑贵贱之分时,忠君思想就有了存活的土壤。“忠君”思想在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除了君主本人以外,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都必须无条件地忠于自己的君主,在这种思想的长期统治之下,这种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形成一定的行为准则,使遵守这种准则以这种观念要求自己时刻忠于君主的就是爱国的表现,正如我国爱国主义的典范屈原的表现一样。在封建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政权与君主息息相关,可以说君王就是国家,国家就是君王,君主的更换直接导致政权的更替,忠于君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忠于国家。

2.尚公爱民的爱国主义

孔子提出“天下为公”,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都是崇尚公平、热爱百姓思想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源头。孔子等的儒家思想最是崇尚公平,平等,孔子开辟了中国最早的平民教育,他认为不是贵族才能受教育,而是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孟子也指出“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即只要君王以天下百姓的苦乐为自己的苦乐却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不可能的,强调要以“公义”为大,主张为整个国家的人民谋利益,表现了胸怀天下、关怀百姓的高尚情操,“尚公”观念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自觉报效国家,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伟大事业而献身,而正如顾炎武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爱国主义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爱国主义必须是以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爱国主义。在庆祝新中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说“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爱国主义的主题;为体现比资本主义更大的优越性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爱国主义的主要任务和集中体现;坚持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是爱国主义的根本要求;为实现祖国伟大复兴而努力是爱国主义的现实要求。具体表现在每个社会主义建设者都以主人公的地位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反对分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遵纪守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做出贡献。

三、爱国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历史表现

(一)思想中的爱国主义

非常重视爱国主义,他认为爱国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动力和出发点[2]。在1938年10月14日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在论述“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时候指出“我们是爱国主义者,我们的口号是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3]。为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领导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到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至始至终都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非常重视国家的完整,指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再来侵犯我们的国土”。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外交上明确指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愿意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和领土的基础上和任何国家建交。在国防上,建立新式海陆空三军,强调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的爱国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爱国主义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邓小平同志早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论述在指出要“加强民族的爱国的宣传教育,无论对本军、友军,根据地、敌占区的人民以及伪军,都需要灌输以民族的爱国的思想,提高其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随时给敌人的奴化政策以有效的打击,更要激励民族气节,反对动摇变节,提高对敌斗争的勇气,树立必胜信念。”[4]他非常重视爱国主义精神在革命中激励的作用,强调中国人民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和尊严荣誉为最大耻辱。

同志也非常重视爱国主义,他把爱国者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二是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三是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他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说“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当代青年应该高举爱国主义精神,把握时代脉搏,维护祖国独立和领土完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志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爱国主义精神的促进作用,2006年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全国学习“八荣八耻”,首先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背离祖国为耻”,把爱国主义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从古至今,爱国主义一直伴随中华民族的成长,并在不断地剔除其中糟粕留下精华,在发展过程中抛弃封建王朝的“忠君”思想,继承并发扬着其中爱民尚公的思想,强调爱国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最高主题;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主要任务和集中体现;以坚持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为根本要求;以为实现祖国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现实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罗大文.试析爱国主义的内涵、结构与功能[J].学术论坛,2006,(6).

[2]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爱国主义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尊敬的党组织:

在我看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作为民族精神核心和核心价值体系精髓的爱国主义,与其他内容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体建设,充分发挥其引领和整合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今天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因为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核心价值体系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紧密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致力于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致力于促进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致力于促进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可见,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其理论主题、根本宗旨和现实目标,与爱国主义的要求具有根本的一致性,二者相互影响,相得益彰。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与爱国主义内在的深层关系,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和把握在当代中国为什么仍然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为什么把马克思主义视为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从而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共产党执政的思想基础。

同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揭示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应当成为全体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理想和崇高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旗帜,以及事业,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统一,是党和人民在长期不懈的奋斗中探索到的一条正确道路,是希望之路、光明之路、科学之路、幸福之路。很显然,作为共同理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理论主题、根本任务、理想目标与当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是根本一致的。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和把握在当代为什么要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为什么要强调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统一,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为什么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从而帮助广大人民真正树立起共同的理想信念,真正建立起坚实的精神支柱,以百倍的信心和昂扬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去。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一条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其他内容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它们不仅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提倡的,也是爱国主义所要求的,都应当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爱国主义的深层关联,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和把握在当代为什么要强调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为什么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积极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之间积极的良性互动,能够有效地推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从而打牢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稳步和深入开展。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来实现我们的理想。让我们从现在就行动起来吧

爱国主义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理国国家利益大学生

[作者简介]王春玲(1976-),女,河南上蔡人,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驻马店463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046-02

在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信息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商品在全球销售,人才和资本跨国际流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些都在逐渐减弱人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另外,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分化的图谋没有改变,这些都给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该如何深入开展符合中国国情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时代性课题。笔者认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有新的思路,抓住关键性问题。

一、高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一)从经济全球化时代看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在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生产要素跨国际流动,各国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但国家利益仍然是每个国家的核心利益。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①国家仍然是保护本国人民权益的主体,所以爱国主义教育没有也根本不会过时,国家利益至上仍然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爱国主义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来说,仍然能够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爱国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仍然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因此,高校应该利用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分析国家作为国际社会活动的主体的重要性,向学生传递爱国主义仍然没有过时的理念。

(二)从效果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但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各国的人才竞争非常激烈,人才从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已经是很常见的现象,在我国,人才流失也非常严重。大学生是我国科技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阶段,各种矛盾暴露出来,比如就业、教育、住房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一些留学生毕业后,留恋国外优厚的待遇和生活环境,都不愿回国而长期滞留国外。这些人才的流失对国家来说是重大的损失,也由此证明了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长期以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在形式上过于陈旧,只注重在课堂上的灌输,师生没有互动,并没有深入学生内心,更没有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其次,内容枯燥乏味,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不同时期爱国主义内涵不同,需要我们明确不同时期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再次,爱国主义教育没有利用好第二课堂,对主题班会活动、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活动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重视,学生的爱国热情没有调动起来。要想取得理想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高校必须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需要创新,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三)从国外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有人提出爱国主义已经过时了,要培养世界公民意识,这种说法确实影响了一部分青年学者,但从实际来看,各国都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美国,每逢假日庆典活动,到处都悬挂着美国国旗,许多商品的外包装上都印有美国国旗;法国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不同学科的教学之中;新加坡强调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之上,等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号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努力奋斗。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国(一)理国是合理合法地爱国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他们不乏爱国的热情,但高校需要把他们的热情引导到理国的轨道上。所谓理国就是能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思考问题,理智地表达爱国情感,通过实际行动切实维护国家利益。②爱国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而是要以大局为重,以合理合法的形式进行。合理就是符合道理,合乎常理;合法就是符合所在国的法律和中国法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谋求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合作、发展与双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动荡不安,恐怖主义、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仍然存在。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既面临着新的机遇,又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肩负着正确引导学生理性表达爱国情感,有理、有利、有节地维护国家尊严和国家利益,最大化谋求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二)理国要以大局为重,以国家核心利益为重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们国家经历了战争、动荡、贫穷、屈辱,但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终于站起来了,成立了独立自主的国家。我们迎来这六十多年的发展机遇不容易,所以,爱国就要处处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无论什么时候,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爱国,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合作才能取得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如果不以大局为重,凭感情用事,只能让国家处于尴尬的局面。要坚持爱祖国与促进祖国发展的统一,爱祖国与增强综合国力的统一,爱祖国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统一。所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国家的发展。邓小平指出:“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的国家发达起来。”③理国要以国家的核心利益为重,比如,国家不容侵犯,保持国家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祖国统一等。国家的核心利益关系全局的利益,核心利益不容争议、不容妥协、不容干涉。弘扬爱国主义,就要把国家的核心利益放在第一位。

(三)理国要明白不同时期不同的爱国内涵

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特征。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多年间,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瓜分中国,企图,爱国主义的内容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在建国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大学生要担此重任,把爱国发展到理性的轨道。在这一时期,把我们国家发展好、建设好,把我们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行动,就是最大的爱国。高校要引导学生,爱国不一定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立足本职岗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抓住爱国主义教育的侧重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一)借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理念

中国历来就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古代有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近代有无数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国家独立而进行斗争的可歌可泣的先烈们;现代有在建设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的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勇当大任的人,形成了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这些共同构成爱国主义的悲壮史诗。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高校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利用这些榜样的力量教育大学生,形成国家利益至上的理念。

(二)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

爱国,首先要热爱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是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维护国家大局的稳定。另外,爱国与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是一致的。建国六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取决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和根本保证。2004年12月1日,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而逐渐开辟出来的,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些学生政治信念缺乏,政治观念模糊,崇尚西方的多党制,羡慕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文明,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还有些人认为只要国富民强,管它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甚至有人怀疑社会主义能否战胜资本主义。高校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爱国主义的主题来纠正部分学生的模糊认识,确立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制度的一致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

(三)把爱国主义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结合起来

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就是相信依靠本民族的力量能够迎接挑战、战胜困难,使自己的国家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④,这是民族精神的灵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动力。高校在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方面还做得不够,部分学生盲目崇洋,丧失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高校要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1.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丽的河山来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医、茶叶、瓷器、京剧等闻名于世,曾对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高校要开设历史课,让学生多学习我国悠久的历史。另外,还要让学生多学些祖国的灿烂文化,如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以此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与此同时,高校也应该开设地理课,以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们生活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美丽、富饶、辽阔的大地上,有很多名胜古迹,如长城、兵马俑、石窟、五岳、四大佛教名山、京杭运河、长江三峡等。

2.以六十多年的辉煌业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国近代因闭关锁国而落伍,遭到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中国人被他们讥讽为“东亚病夫”,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誓死不当亡国奴,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新中国。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内生产总值在2010年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外汇储备两万亿美元,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综合国力排名世界第三;中国综合军事力量排名世界第三。高校要把这些成绩传递给我们的大学生,让他们了解我国发展的现状,以此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注释]

①④王沪宁,王梦奎,王维澄,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8,57.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