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069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83分钟。
测量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如今,普通话不仅是中国的行政、贸易与教育的主要用语,而且在全世界得到高度认可与广泛应用,因此,推广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促进汉语正确规范的使用显得前所未有的迫切与紧急。普通话水平测试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推普工作在新形势下的继续,是国家推普新方针的具体体现。这项工作的开展,加大了推普工作的力度,使推普工作有了重要抓手,促进了测试对象普通话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普通话教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促进了科研和学术交流,支持和促进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为汉语国际推广做出很大贡献,是国家实施语言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于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有高境界、大视野的到位认识,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我们的这项工作在行动上周密安排,踏实作为。
分层级,齐上阵,抓好普通话水平测试综合管理
(一)构建校、院、班三级管理工作模式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4年成立,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主任委员,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和教务处处长担任副主任委员,校内各单位的分管领导兼任校语委委员,语委下设语委办公室,语委办公室主任兼任语委常务副主任,配备专职干部一人,具体负责语委日常工作,校学生会设语工部,各教学院(部)设有语工专职干事,各班级有语工委员,形成校、院、班的语言文字三级管理工作模式。校语委自成立以来,以切实认真的态度和严谨求实的作风,积极推进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为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师生员工语言文字水平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测试站机构健全,人员齐整,设备到位2003年,湖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授权我校成立普通话培训测试站,测试站挂靠语委办。语委每年至少听取一次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汇报,测试行政管理工作列入语委办主要工作职责,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列入语委工作计划。普通话测试站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和满足工作需要的办公条件,经过多年有计划的培训,现有国家级测试员4名,省级测试员26名,其中湖北省骨干测试员4名。测试机构在同级语委办领导下运转协调。去年我们向省语委办和测试中心申请成为机辅测试试点单位,已经获得批准。在学校有关部门的协调下,我们已与教师技能自主训练中心开展合作,计划在该中心建机辅测试专用机房和候考室等,把普通话培训、测试与教师技能训练相结合,为“以测促训,以训保测”拓宽路径。(三)注重综合管理,提升管理效应1.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我校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教学委员会和语委每年召开一次语言文字专门会议,听取语言文字工作汇报。学校每年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中都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要求,认真总结。在《咸宁学院文明单位(职能部门)考核细则(草案)》“环境建设”之“人文环境”中有明确规定:“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要求明确。在创建活动中,由党委宣传部和校语委办认真检查落实。2.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学管理学校出台了《咸宁学院关于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施意见》(咸学院发【2006】7号)文件,在《咸宁学院教学工作规范》(咸学院教【2007】30号)、《咸宁学院教师行为规范》(咸学院教【2006】51号)等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语言文字水平能力的要求;2010年版培养方案构建的教师教育师范技能全程培训体系中,教师口语、三笔字成为教师教育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学校对与语言表达关系密切的专业开设了普通话课或口才训练课,课时、教材、师资等落实。在人文学院开设了《现代汉语》专业必修课,《演讲与口才》、《文字学》、《汉字与文化》、《应用写作》、《基础写作》、《硬笔书法》、《朗诵与演讲训练》等选修课;在教师教育专业开设了《教师口语》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大学语文》、《朗诵与演讲》、《口才训练》等课程,学生学习普通话,锻炼口才能力的兴趣非常浓厚。与此同时,语言文字工作还被纳入了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和师生科研工作中。3.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师资管理学校人事处在《关于做好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教师资格申请人员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内容及评分标准(现场有学生的试讲)》等文件中明确将普通话合格列入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将普通话合格列入教师上岗条件。在《咸宁学院教师教学业务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咸学院教【2004】21号)、《咸宁学院校内试讲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咸学院教【2007】40号)、《咸宁学院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评选办法(试行)》(咸学院教【2004】10号)等文件中将普通话合格列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列入评估教育教学质量、评选先进的条件。同时我们还将普通话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发出了《关于开展教职工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的通知》(咸学院办发【2009】24号)等文件。4.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生管理学校将学习使用普通话列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咸宁学院关于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施意见》(咸学院发【2006】7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师范专业学生达不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没有参加普通话测试的,均缓发毕业证书。”我校师范专业学生100%参加普通话测试,非师范专业学生也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参加培训和测试也达到80%以上。
强队伍,重过程,做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一)不断加强测试队伍建设测试站有测试员队伍建设培养规划,积极选派人员参加省普通话测试中心举办的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资格考核培训班学习,选派人员参加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培训班学习,考核合格率达到100%。测试员数量能够满足本站测试工作的需要,推荐选拔的骨干测试员能够按时参加省测试中心举行的培训考核,并且每年考核都全部合格,能够胜任测试组长或复审员的工作。我校测试员积极承担测试任务,除少数因外派出国任教或外出进修学习的测试员,其他测试员每年的测试工作量不少于6个工作日。我们建立本站测试员业务档案和测试组长、复审员工作记录,定期对测试员进行后续培训与考核,有奖惩制度,考核不合格的不准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严格执行评聘分开制度,未聘测试员不得承担测试任务。测试组长或复审员认真履行《测试组长、复审员工作职责》,对本站测试员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严把测试质量关,测试员严格按照《测试员工作规程》进行测试,无违纪事件发生。测试站有计划地组织测试员进行语言文字或测试工作研究,每年不定期开展研讨活动,有科研成果。近年来,我校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工作颇有成效,就科研课题来说,涉及到现代汉语规范研究和方言调查的科研立项,有国家语委一项,有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两项,有校级重点及一般科研教研课题多项。(二)严格测试过程管理我校成立测试站之初,同时兼顾咸宁市相关人员的测试,后来咸宁市也成立测试站,地方人员需要测评普通话则通过咸宁市普通话水平测试站,我校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就由我校测试站统一组织,独立完成测试任务。测试站严格按照《湖北省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细则》组织测试,对测试过程进行监控的措施主要是安排复审员到考场跟从测评和听取录音等办法。有完整、规范的测试档案,包括测试计划、测试录音、测试成绩、测试工作总结、测试员工作量记录等。测试站坚持“先培训后测试,不培训不测试”的原则,按照国家颁布的《测试大纲》,对应试人员进行测前培训,因地制宜,分校区、分时段,切实把测前培训抓落实,抓到位。普通话水平测试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湖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及《湖北省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细则》,每年制定培训测试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备案。按时向省测试中心上报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在财务管理方面,严格按照省物价局批准的收费项目收取费用,没有超标准、超项目收费。按照《关于调整普通话水平测试费上交比例的通知》(鄂语测【2005】005号)的有关规定,及时上交测试费,测试经费独立核算,遵守国家财务制度并接受审计,无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发生。(三)按时按量完成任务,工作效果好我校测试站根据上报省测试中心的测试计划,测试完成率达到100%,二级、三级测试成绩经省测试中心抽查,年度总合格率达到95%以上,上报的一级乙等测试成绩,经省测试中心复审,年度总通过率达到100%,90%以上应试人员对培训测试过程和结果满意,测试的作用和效果得到绝大多数被测单位认可。
多途径,显亮色,开展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各项活动
(一)学校将普通话学习与测试纳入教育教学体系2009年4月,学校出台了《咸宁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意见要求以“三字两话(画)”(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等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技能为核心,搭建培训平台,构建教师教育全程实践教学体系。2010年7月,出台《关于构建本科专业全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意见》、《咸宁学院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师范技能全程训练实施方案》两个文件,就如何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三字两话(画)”等技能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细则和办法。在上述文件的要求和指导下,2010年春季学期,教务处组织教师对教师教育专业2007级本科、2008级专业学生进行了“三字两话(画)”等技能培训和测试,培训、测试工作扎实有序,收到实效。(二)依托测试站,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每年精心组织“推普宣传周”活动,语委办和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联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近年来,我们依托推普宣传周,延伸开展了“推普月”系列活动。学校组织部分师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上街散发推普宣传资料,纠查不规范汉字;举办了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华诵”朗诵比赛、“中华赞”征文活动、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等,宣传活动有特色,有成效。(三)服务地方,获得好评我校普通话测试站大力支持咸宁市测试站工作,积极组织和协调我校测试员参加咸宁市组织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同时应咸宁市语委和测试站的请求,学校语委办和测试站多次选派尤翠云、孙和平、谢文芳三位国家级测试员、副教授和李爱国(省级骨干测试员、武汉大学博士)、王玉(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讲师)五位教师为咸宁市各单位讲授普通话与规范汉字培训课程。另外,我们还多次为咸宁市地方各种语言类比赛提供辅导,担任地方各种有关语言文字方面比赛的评委。
测量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企高度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45-02
一、引言
当前,工程测量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虽然我国高校培养了一部分测量专业本科生,但由于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决定了其设计、科研能力强而施工能力弱的特点,不能满足施工企业对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需求。另外,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在思想上不愿意到施工一线,即使在施工一线,或由于没有足够的实践训练不能很快适应施工一线的需要,或不安心施工一线的工作;而高专高职生则比较安心于施工一线工作,且动手能力强,上手快,能够满足施工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用人标准。这已在施工一线的实地调查中得到了证实。
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设置与优化情况
1.专业设置。工程测量专业为全日制三年专科,招收高中毕业生。毕业生主要面向公路、铁路、市政,辐射测绘、国土资源、城建、水利、煤炭、石油等部门从事工程测量、控制测量、地籍测量、矿山测量等测绘工作。
2.优化情况。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我系工程测量专业的建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我系专业教师和学工办辅导员每年对我系毕业生进行至少一次问卷调查。针对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对工作和发展的帮助情况,对教育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建议和要求等多种情况,进行详细而系统的跟踪调查。根据近三年学生反映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我系采取了如下措施:①根据毕业生反馈信息及用人单位信息修订教学方案,增减课程。②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训工作,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工程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施工及现场管理方面的知识。③联系用人单位,让学生走到施工现场,给更多的同学提供就业前顶岗实习的机会。④对文化素质课进一步加强,如应用文写作、大学生社团活动、演讲比赛等。
三、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工程测量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有较强的工程测绘及测设能力,善于施工组织和管理的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其专业特色是“精测量、懂施工、会管理”。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素质如下:
1.基本知识。①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②具有足够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计算机语言编程基础、工程制图基础。③具有道路、桥梁、隧道、土建等行业施工知识。④具有较扎实的工程测量专业知识。
2.基本技能。①具有较强的测量仪器操作技能,特别要突出以全站仪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设备的使用。②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技能。
3.基本能力。①具有较强的地形图和地籍图测绘能力。②具有较强的施工控制网外业布设能力和内业计算能力。③具有较强的对道路、桥梁、隧道、土建工程施工放样的能力。④具有从事数字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方面的能力。⑤具有一般工程施工管理能力。
4.基本素质。①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行为规范。②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稳定的心理素质。③具有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竞争意识。④有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团结协作精神。⑤热爱工程施工建设一线工作。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情况
1.根据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设置课程。根据工程施工一线岗位群对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和一线工作岗位,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最终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精测量、懂施工、会管理”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根据高职的教学特点,强化实践环节教学,突出核心能力培养,围绕能力培养核心,构建了如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又可划分为基本素质系列课、工程背景系列课、专业理论系列课,所对应设置的课程如下:①基本素质系列课,开设课程有政治理论及法律知识、英语、高等应用数学、体育、计算机基础、VB语言、工程制图、AUTOCAD;②工程背景系列课,开设课程有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建筑材料、房屋建筑概论、道路工程概论、桥梁工程概论、隧道施工技术、工程招投标、施工组织与概预算;③专业理论系列课,开设课程有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控制测量、GPS卫星定位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地籍测量与数字化测图;④实践教学系列课,包括以下几部分:地形测量技术实训、控制测量技术实训、数字地籍测量实训、工程测量技术实训、课程设计实训、岗前实训及答辩。
2.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工程测量教学团队注重每门课程的案例教学,将现场的案例搬到课堂,抛出问题、带着问题讲解理论知识,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之间有互动、有讨论,始终将学生置于主动地位,让他们主动学习,各位老师对自己的课程都精心设计、精心准备。对于实践环节由于学生缺少感性认识,我们有时组织学生到现场一线进行讲解和参观,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课堂讲授效果要好得多。在第六学期我们选择了在行业企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北方经纬测绘”、“沈阳国源科技”、“沈阳金图测绘”、“中铁十九局”等多家企业作为岗前实训基地,由他们指派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指导教师进行管理。
五、实践教学改革情况
1.测绘综合实训均在仿真的实训基地完成。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完成综实训任务,需要有一个仿真的实训基地作保障,在完善与建设实习基地方面,我们主要采取建立固定的校内教学实习基地与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方法,现已建立沈北新区帽山地形测量实训基地、虎石台控制测量实训基地。同时与省测绘院和其他路、桥、隧道施工单位合作,每年由他们提供基地来满足工程测量岗前实训的需要(如省路桥总公司、沈阳市政、沈阳高等级公路工程公司、铁道部十三局、十九局等)。
2.毕业顶岗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实训指导、考核标准等健全。工程测量专业从第五学期末开始进行顶岗实训,学生在此期间要完成实训报告,在同学们下到施工单位前,我们规定了岗前实训报告的格式及要求,每天要填写测量日志,还有施工单位的实训评价等相关资料,近几年我们一直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毕业生上岗前的职业能力训练,使学生毕业后与施工单位达到无缝对接。毕业答辩前两周指导教师开始审阅实训报告,提出修改意见,答辩环节教师严格把关,提出与其实训报告有关的内容,所提问题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均较强,答辩时有严格的评分标准,能够全面考核本人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施工现场测量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
1.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我校在测绘类专业的教学中所采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的课间实训及综合实训中。①课间实训。每门专业课程均以该课程的核心能力作为任务设计的主线,可以将一门课程设计为一项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成若干小任务,穿插在每个章、节中,每次课间实训任务及技能目标明确具体。②综合实训。综合实训在总体设计上要提供相应的任务书,布置综合实训任务,对于一项模拟测绘生产实训任务,在实施之前必须先进行技术设计,相关技术设计规定参照行业现行规范标准执行。
2.注重过程考核。对测量专业课程成绩的评定,我们十分注重过程考核,而不是以一张期末理论试卷考核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根据平时的单元小考、课间实训操作考核、学生团队意识考核等组成。教学实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测量实践性教学环节,其成绩考核单独进行。这样做,提高了教学实习在测量课程成绩考核中的地位,强化了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十分明显的。
3.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教学团队的教师都结合自己的实际制作了风格各异、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的改进,使大量的视频图片资料得到运用,极大地更新了教学内容,使得许多枯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可视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结束语
实践表明,高职院校与企业高度融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过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做到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一致,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一致,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一致。这三个一致是实现高职院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42.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03.
[3]欧阳河.关于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的若干认识[J].当代教育论坛,2006,(3):112.
[4]赵红.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3,(1).
[5]查吉德.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
测量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四部融合 岗课证相通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是测绘类高职专业的核心专业,主要培养面向专业测绘、建筑、水利水电、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市政工程等行业的工程测量岗位,从事地形测量、工程测量、变形监测等工作,为各项工程顺利实施提供空间位置信息与测绘技术保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而工程测量技术是其发展的基础、信息框架和技术支撑,因此,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基于行业背景调研和人才需求调研,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定位为“以鲁南地区为中心,辐射全省,服务区域测绘行业发展,培养能够从事工程测量、国土资源测量等测绘生产和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测绘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面向测绘、建筑、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和市政工程等行业测绘生产第一线,培养能够从事工程测量、国土资源测量等测绘生产和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服务提供可靠测绘技术保障的技术技能人才。
该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有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经过10余年的建设与多方调研,逐步探索形成“四部融合、岗课证相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1.“四部融合、岗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1.1四部融合
“四部”即为信息化课堂教学、开放式实验实训、学生技能大赛和企业顶岗实习四个部分。
1.1.1信息化课堂教学
在数字化资源教学平台(泛雅)上传课程资源,利用课堂管理工具(课堂派)检查学习进度及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情况;使用三维模型、仿真模拟软件等教学资源,用以教学观察、分析与处理,实现虚拟现实交互式教学,打破传统课堂学习“看不见、进不去、生产与安全”的难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拓展和交流;将专业课程知识进行碎片化处理,形成以单一任务为核心的微课视频,录制以提升学生实践技能为目的的规范操作视频。信息化课堂能够有效拓展教学活动空间,扩增教学时间,解决由于实训设备昂贵、生产环境安全、实训师资短缺带来的教学难题,实现“做中教”与“教中做”和“做中学”与“学中做”的有效教学。
1.1.2开放式实验实训
“开放式”主要体现在:一是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教师公布各实训室开放的具体时间,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时间进行实验实训,达到熟练仪器、熟知教学难点的目的;二是实验内容的开放:教师根据各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具有关键知识点的实验项目,学生根据知识掌握情况自行选择,这种方式有益于学生的个性发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能力;三是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开放:将教学资料、测量仪器、实训场地等资源向学生开放,保证学生必要的实验环境。
1.1.3学生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促进教学内容和赛项内容紧密结合,营造竞赛与教学、竞赛与职业技能培养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推动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学生首先开展专业社团活动,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以比赛形式展开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有利于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市比赛。
1.1.4校企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提前接近工作岗位,实习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4.1参观生产认知:熟悉测绘企业基本工作内容和流程、各项技术规范。
1.1.4.2岗位责任认知:学习企业内部的相关生产规章制度,了解工作岗位职责及相关岗位工作内容。
1.1.4.3仪器设备操作:掌握各种测绘仪器的工作原理与维护方法;熟悉测绘仪器的具体操作和检验。
1.1.4.4顶岗锻炼:将所学的测绘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了解相应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贴近岗位工作,提前步入工作岗位。
1.2岗课证相通
通过多方调研(测绘企业、行业部门、同类院校、已毕业学生),探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及工作内容,并归纳得出相应的工作领域;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邀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企业专家和一线技术能手到学校进行工作过程分析,确定工作任务及其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重置专业课程,主次分明,实践合理。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在课程安排上将我院工程测量专业职业技能认证的高级工程测量员的职业标准,根据其对应的课程,采用“项目―任务”形式,与相关课程内容相融合,做到职业技能考核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效融合。如下表所示。
表 技能等级证一览表
2.“四部融合、岗课证相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组织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四部融合、岗课证相通”人才培养模式,将高职三年的学制分成六个学期,其中第1学期主要学习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包括文化基础课、测绘基础课程,使学生基本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和本专业的一些常识,学会一些基本的仪器操作和使用;第2至4学期在前面基础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字测图、控制测量、GNSS测量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使学生基本具备相应生产实践的能力和素质,并且在每门核心专业课配备1至4周的单项技能训练和课程实习实训;第5学期除了学习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外,还将进行高级测量员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和综合实训,在综合实训阶段,将由专业指导教师联合企I兼职教师,带领学生贴近真实测绘项目,进行生产性实习,主要针对测量的某些单项技能进行练习和提升;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训。在整个实习实训过程中,企业不单纯作为生产单位,而以培训教育为主,根据企业生产项目的不同,专门为每个生产项目量身定制学生培训计划和内容,由企业现场的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责任人作为学生的师傅,带领每个小的团队进行项目的组织实施,并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签订学院、学生、企业三方协议,明确规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实习实训效果。
3“四部融合、岗课证相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工作过程式教学,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把学生的专业能力、技术能力、社会能力作为考试标准。
根据不同学习项目、学习任务的需要,以现场教学为主,辅以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求形成最佳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3.1案例教学
通过典型测绘案例,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测量方案,小组团队设计测量流程,从而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现场教学
随着课程的深入学习,简单的实训环境满足不了学生的认知需求,需要学生到真实的工作情境中体验工程测量的作业过程。在测绘工程现场,教师针对具体工程任务展开教学,边讲边练,解决学习重难点,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3情景模拟
通过CAD三维虚拟动画、仿真认知软件等模拟工程现场,引入数据进行教学情境设计,使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教学情景中领悟现场测量过程,为学生创造仿真施工现场。
3.4任务驱动
在进行项目教学时,教师先给出任务书,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生根据任务书完成任务计划书,经教师认同,逐步完成任务分解,最后进行成果考核,教师跟踪评价。由于教学任务明确,学习方法具体,考核严格,而且整个学习过程几乎由学生自己设计和执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拓展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协调及协作能力。
3.5示范教学
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强调每一个环节操作的规范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现场示范规范规范性操作,突出重点,讲解难点,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
3.6启发引导
对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尤其是重难点,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再通过分组讨论,确定主流方案;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得到问题答案,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四部融合、岗课证相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四部融合、岗课证相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采取三证(职业技能证书、顶岗实习合格证、毕业证)毕业的方式,保证学生学有所成。在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突出高职教育特点,更注重学生独立的测量方案设计和小组技能协调能力。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核心课程采用“教、学、练、做”一体化的项目―任务“课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针对专业技能培养设置的实习实训教学采用“实习?生产一体化”的生产性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4.1“教、学、练、做、证”一体化项目课程教学模式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路,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项目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练、做、证”一体化的项目―任务课程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讲、学生的学、练、做及最后的知识考核和职业技能考核融为一体,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具体实施时,将授课教室与实训教室合为一体;将重点内容与实训内容合为一体;将训练内容与考核标准融为一体,采用“边教边学、边学边练、边练边做”的方式开展教学,同时严格考核方式,保证“教、学、练、做、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4.2“实习?生产”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要求实验实训内容需与测绘生产实际相贴合,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与多家测绘、建筑企业合作,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将学校的实训教学与企业的生产项目有机结合,与合作企业共同实施“实习?生产”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结合真实的测绘生产项目,由专业指导教师负责生产现场指导,企业兼职教师负责质量监督,学生自主完成生产任务,达到校企双赢、学生受益的效果。在具体实施时,要求实训项目必须是实际生产任务;生产任务需由学生为主体完成;学校、企业指导教师需要全程参与生产过程;学校、企业、学生一定要签订三方协议,指导过程计划和考核标准。
5.结语
测绘产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逐年扩大,因此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迫在眉睫。本文以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针对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和职业特点,提出“四部融合、岗课证相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证明,有利于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潘宏雨,杨丽坤.“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郑州工业贸易学校工程测量专业为例 [J].职教研究,2015(02).
[2]黄伟,邵琨.基于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宜春学院W报,2016,38(6).
[3]翟晖,边波.建筑工程施工测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职业技术,2013(11).
测量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1.1 企业管理对教育培训管理的要求:
教育培训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规定了公司各单位培训工作的标准化管理体系,适用于培训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培训服务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旨在满足下列需求:
1)通过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不断的改进管理体系使其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和员工需求,提高管理水平。
2)提高各单位员工的工作水平及个人素质,提供适应公司发展和满足员工需求的培训服务。
1.2 目标描述
根据培训标准化管理方针的要求,公司制定的培训标准化管理目标是:
1)培训组织有保证,有教育委员会,培训列入职代会审议议题及公司年度重点工作。将培训管理部门编制合理纳入主业机构,建立三级培训管理网络。
2)师资力量充足,发挥兼职教师队伍作用。每年度对优秀培训工程师、培训员、管理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3)培训管理标准、资料健全、培训设施齐全,培训经费不低于公司规定(占工资总额的2.5%)。
4)完成公司下达各项任务,根据本单位需要开展培训工作,员工满意度达到85%以上。
5)培训率、安全生产水平及其他指标符合网公司规定,并能最大限度创造培训效益。
1.3 职工培训标准化管理的范围
本标准化管理体系适用于公司各单位培训工作的过程控制,并覆盖所有与之有关的业务。
1.4 职工培训标准化管理的企业文化
为创建一流的电网公司,制定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培训标准化管理方针,要求各单位认真理解,并在培训工作中倡导这样的文化理念:
与时俱进的培训理念;
科学规范的培训管理;
优质高效的培训质量。
1.5 职工培训标准化管理指标体系
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包括:
1)形成文件的培训标准化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
2)培训标准化管理手册;
3)标准要求的形成文件及经过识别所需形成的程序文件;
4)为确保其过程有效运行和得到控制所需的文件;
5)标准所要求的记录,包括培训管理和培训业务活动所需文件。
1.6 指标的最佳值
全员岗位培训率:100%
上岗合格率:100%
技术工种持证率:90%
2 培训标准化管理的工作流程
2.1 完成工作的组织机构
2.2 培训标准化管理流程图
2.3 流程过程控制方法说明
培训标准化管理通过建立系统性的文件体系,建立培训管理平台;通过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推广标准化管理理念,使管理参与者使用同样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实施管理;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各单位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控制:
1)成立相应的机构完成整体工作的方案制定
2)开展培训工作,培训管理者代表及相关人员
3)将目标分解到培训部门内不同层次和职能;分解时必须在管理方针给定的框架内展开,包括满足培训所需要的内容;
4)目标做到定量化,可测量,如有定性的内容,也要做到可衡量化比较。
5)为保证持续改进,培训部门内、外部情况变化,如送培情况变化,组织机构变化,培训标准化管理目标变化等,可能导致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更改时,要预先进行更改策划,以保证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完整性,防止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局部或整体失效。
2.4 关键节点说明
1)领导重视。培训标准化管理涉及面广,需要改进现有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没有领导的推动很难实现目标。
2)重视培训。想提高执行力必须要求管理参与者以一种管理语言进行管理活动,因此通过培训统一观念是必不可少的。
3)管理标准建立。为实现已制定的培训标准化管理目标,各单位培训部门需要对标准化管理体系及培训实现过程进行策划,组织编制、审核与批准程序文件,为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提供依据,并起到沟通意图、统一行动的作用。
2.5 岗位设置及说明及岗位人员能力说明
1)培训部门主任:
负责对培训标准化管理方针及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和实施相应程序性文件;
组织制定各单位培训发展规划,决定各部门人员职责和权限;
任命管理者代表,授权对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适宜性监督检查;
主持管理内审,协调各职能部门工作的接口,确保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负责提供确保满足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各种资源;
负责培训项目的审定与执行;
负责委托培训项目的审定与执行。
2)培训部门副主任
协助培训部门主任进行全面工作。
3)生产人员培训管理
负责分管的支持性文件的编制、审核与体系文件的使用和管理;
负责实施生产人员培训工作;
负责编制生产人员培训教学计划,制定培训费用预算,承担培训班组织工作;
负责收集对培训教学方面的员工满意度调查;
负责生产人员培训项目
设计、开发。
4)管理人员培训管理
负责分管的支持性文件的编制、审核与体系文件的使用和管理;
负责实施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负责编制管理人员培训教学计划,制定培训费用预算,承担培训班组织工作;
负责收集对培训教学方面的员工满意度调查;
负责管理人员培训项目设计、开发。
5)综合管理
协助生产及管理人员培训专责处理培训综合事务,包括报表及其他一些培训支持。
6)管理者代表
确保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所需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并使其文件化;
向培训部门主任报告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确保培训部门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
就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进行联络;
负责按策划的时间间隔组织内部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审核;
负责按评价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持续改进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
2.6 记录形式
见:5典型案例。
3 绩效评价
3.1 绩效评价的组织机构
绩效评价的组织机构为公司教育培训委员会、华北电力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华北电力人才评价指导中心、华北电力技术院,日常工作由人事部负责。每两年一次对各单位进行培训评估。
3.2 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生产专业培训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考 核 内 容考核分考核规定考核依据
一、
职业资格培训
35分1、生产人员电力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
(1)88个特有工种的在岗人员通过电力行业技能鉴定,持证率达95%
(2)通过鉴定人员高、中、初级比例达到2:4:420分
(1)项占15分
(2)项占5分
(1)每低5%扣2分,比例低于70%不得分
(2)未达到比例不得分根据单位持证人员名单
2、生产人员通用工种职业技能鉴定:通用工种持证率达100%
5分
每低10%扣2分,比例低于80%不得分根据单位持证人员名单
3、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国家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取证,持证率达到100%5分达不到标准不得分根据单位持证人员名单
4、鼓励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取得行业工种或通用工种中生产岗位证书2个及以上的人员达到全部生产人员的10%5分达到10%得5分;达到5%得2分根据企业持证人员名单二、
公司组织的普考、调考
20分1、调考10分第一名得10分;
第二名得7分;
第三名得5分,
第四名得3分,
第五名得1分。各次考试分数(由人事部提供)
2、普考10分第一名得10分;
第二名得7分;
第三名得5分,
第四名得3分,
第五名得1分。各次考试分数(由人事部提供)
三、
技术 比赛、知识竞赛
20分公司以上级别的技术比赛、知识竞赛
10分
团体成绩
团体第一名7分,
团体第二名6分,
团体第三名5分,
团体第四名4分,
团体第五名3分,
其他得2分。
个人取得成绩
第一名3分
二至五2分
其它得1分各次比赛结果
公司级的技术比赛、知识竞赛
10
团体取得成绩:
团体第一名8分,
团体第二名6分,
团体第三名5分,
团体第四名4分,
团体第五名3分,
其他得2分。
个人取得成绩:
第一名2分,
二至五1分,
其它得0.5分。
未参加不得分。各次比赛结果
四、
开工前培训
15分220kv开关、变压器检修、输电线路等项目,由网公司下发,直属各单位组织编写作业指导书,各单位组织培训并实施生产单位选择大修设备进行,基建单位选择新开工项目进行15编写了作业指导书3分,根据作业指导书对所有项目人员组织了培训2分1、编写了作业指导书并通过审定
2、培训记录
五、
安全性评价培训
10分安全性评价中自查及专家检查发现的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部列入培训内容10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有培训计划,并有每次培训记录
3.3 绩效评价的流程及说明
3.4 绩效评价的数据采集与评价方法
对各单位的考核分为两部分
1)年度的生产专业培训考核
2)每两年进行一次教育培训工作整体评估
数据采集分为自行申报和现场查验两种方法。
3.5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按照年度考核的结果,对各单位兑现每年度的考核奖。
按照每两年的评估结果,评选出培训先进单位,并兑现奖励。
4 持续改进
4.1 培训标准化管理的效果评估及持续改进
各单位需要建立、实施并保持培训标准化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以确保体系能有效和持续的不断完善,使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在企业培训过程中能持续、有效的执行。要关注员工满意度和企业满意度,这是培训效果评估的重要指标。各单位在每年进行一次管理内审,时间由各单位根据情况确定,由各培训部门主管领导主持;每两年进行一次外审,与公司教育培训评估同步,由公司评估组进行审核,以公司教育培训评估为标准。
4.2 专业管理目标的改进方法(内审)
建立、实施并保持内部审核控制系统,培训部门按要求实施控制,具体实施如下:
管理者代表任审核组组长,确定审核组员,成立审核组。
在每年年末组织有关人员对下一年度审核方案的进行策划;
内审组编制当年审核计划,并依据审核计划实施审核;
审核结束后,内审组完成内审报告,并跟踪验证培训项目的纠正措施;
内审组整理相关记录作为管理评审的资料。
1)评审准备
每年进行管理内审,由培训部门主管领导进行组织,培训部门提供评审材料。
2)评审结果
管理评审结束后,需将评审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评审结果包括以下方面的有关措施:
标准化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培训需求分析的改进;
培训计划的改进;
培训业务的改进;
培训评审的改进
培训资源的改进。
3)评审记录
按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的要求形成报告。
4.3 专业管理目标的改进方法(外审)
1)每两年进行管理外审,由公司组织教育培训评估,单位提供评审材料。
2)评审结果
由公司评估组反馈给单位,
并以书面的形式进行纪录,评审结果包括以下方面的有关措施:
培训组织保证的改进
教育资源配备的改进
教育培训业务的改进
教育培训效益的改进
3)评审记录
按公司的要求形成评估报告。
4.4 对指标体系的改进方法
为确保培训的持续发展,将通过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内部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审核、数据分析的输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结果及管理评审等手段,寻求标准化管理体系完善的机会,使培训标准化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
培训部门建立、实施并保持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系统,部门按要求实施控制。要求采取的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以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放生,体系规定了以下内容:
1)识别和评审不合格;
2)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3)确定和实施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4)跟踪并记录纠正措施的结果;
5)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4.5 对工作流程产生影响的预防措施
培训部门建立、实施并保持纠正/预防措施控制体系,各部门按要求实施控制。要求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所遇到的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其发生,体系规定了以下内容:
1)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2)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3)确定和实施防止发生潜在不合格所需的措施;
4)跟踪并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5)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5 典型案例
以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培训中心的培训标准化管理为例,中心根据质量手册的要求,共制定了22个程序文件,见以下文件清单:
1、培训教学服务监测控制程序
2、教学服务提供过程控制与确认程序
3、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
4、内审管理程序
5、培训教学服务防护控制程序
6、培训教学开发控制程序
7、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8、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9、外包工作控制程序
10、文件控制程序
11、学籍管理控制程序
12、学生(学员)管理服务控制程序
13、职业技能鉴定控制程序
14、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15、不合格品(服务)控制程序
16、采购控制程序
17、短期培训教学服务提供控制与确认程序
18、顾客满意控制程序
19、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20、合同评审控制程序
21、基础设施控制程序
22、记录控制程序
这些程序文件覆盖了中心的全面工作。这里以其“培训教学服务监测控制程序为例”:培训教学服务监测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培训教学与学员管理服务质量的监视和测量工作进行控制,确保培训教学与学员管理服务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培训教学与学员管理服务质量的监视与测量工作的控制。
3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培训教学与学员管理服务质量的监测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3.2 主任助理:负责对后勤服务质量的监测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3.3 培训管理部:负责对培训教学与学员管理服务的质量进行监测及确认工作。
3.4 培训教学部:负责对师资与培训实习场所及设施的监测及确认工作。
3.5 行政处:负责后勤服务质量水准的监测与非基地基础设施提供质量的监测工作。
3.6 学员工作部:负责学员管理服务质量的监测工作。
4 程序
4.1 培训教学与学员管理服务质量监测的内容师资能力;
培训教学内容的充分性与适宜性;
培训教学服务提供的时间;
基础设施提供的规模、数量(包括实习/实验设备);
后勤服务水准。
4.2 监测的实施
4.2.1 师资能力的监测
a)在长期培训合同执行前,由培训管理部按《教师业务工作规范》的规定,对授课教师的选择与任用,实施审批;
b)教学副主任及培训教学部、培训管理部有关人员,每月对培训授课质量进行一堂次听课检查,并填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由培训管理部负责统计。
4.2.2 培训教学内容与提供时间的监测
在各类培训教学过程中,由培训管理部按《教学质量评估条例》的规定,对授课教师的出勤、教案、授课计划、授课进度、课堂日志情况,每周进行一次不定期的抽查活动,并填写“教学质量抽查表”。
4.2.3 学员管理服务的监测
学员工作部每月按《班级常规考核制度》/《学生宿舍管理规定》,对学员管理服务/学生宿舍内部环境进行一次检查和考核,并填写“班级常规考核记录”;
4.2.4 每学期末,由培训管理部汇总教学质量检查记录和班级常规考核记录,编写“教学质量季度检查评价报告”,于放假前报教学副主任审阅。
4.2.5 基础设施提供情况的监测
a)培训教学部每月按《实习场地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培训基地的教学设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填写“基础设施状况检查表”交行政处;
b)行政处每月组织相关外包方对非基地基础设施及其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填写“基础设施状况检查表”;
4.2.6 后勤服务水准的监测
a)校园及办公环境,按《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办法》的要求,由本中心组织每月不少于一次的检查与考核,并填写“精神文明建设考核表”;
b)行政处每月按《食堂管理办法》对餐饮服务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填写“后勤服务质量检查表”;
c)行政处于每季度初月15日前,汇总有关后勤服务质量检查记录,编写“后勤服务质量检查评价报告”,报主任助理审阅、批复。
4.3 放行的准则
4.3.1 在培训教学与学员管理服务质量监测结果中,由培训管理部/培训教学部分别对长期/短期培训进行确认,确定本中心是否已全部完成有关培训合同规定内容,同时以“培训合同完成报告”的形式报教学副主任审批,并以适当的方式通知服务对象,然后安排培训结束的后续工作。
4.3.2 学生/员的学籍管理,由培训管理部按《学籍管理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确认,并履行相应的规定和手续。
测量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摘要:作为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中职生,团队精神是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本文从测量教学出发结合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探讨了在测量课程中对中职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关键字:测量 团队精神 分组 竞赛 表扬中图分类号: P207
文献标识码: A在工程测量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注重学生实训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实训中需要学生二人或三人一组进行配合操作,由于现在的中职生自我意识较强,为他人考虑的意识较弱,往往会在实训配合过程中出现矛盾,造成实训任务无法完成,因此在测量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理念的强化是十分必要的。一、团队精神的概念在英文中,团队精神(team spirit)最初是指一个群体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通过主动调节群体内部的矛盾和行为,而呈现出通力合作,一致对外的合作面貌。二、工程测量教学中团队精神培养的必要性随着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进,目前在中职就读的学生基本为独生子女,他们属于在家长呵护中长大的一代,凡事都以自己为中心,唯我独尊,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在学习上表现为不能吃苦,缺乏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而中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既不像企业团队有共同的项目有努力的目标,又不像高中生与社会还有一段距离,他们介于两者之间,经过一两年甚至几个月就有可能成为社会人,在中职学习阶段正为走上社会在做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准备,而在测量的实训操作课程中已经对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有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工程测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团队意识培养显的尤为必要。
三、工程测量教学中学生团队意识培养的方法现在的工程测量教学对于学生的实训操作比较注重,在进行实训操作时往往采用按小组分工合作的方法,在测量教学中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来自师生双方的关注和勉励,使自己的学习信心、表现欲望得到增强、改善和提高。针对测量课的实际情况及中职生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1、采用分小组操作法培养中职生团队精神传统的测量课教学往往只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按照“刺激和反馈”的模式,学生被动的根据教师发出的信号作出反应,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急于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至于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因班级人数众多而得不到课堂的第一手反馈资料,这往往给一些“学困生”创造取巧的可乘之机,影响了对课堂的教学质量的正确评估,而采用分小组操作法可以让学生间增进了解,学会处理、协调个人与团队成员间的不同意见来增强团队意识。在小组测量过程中,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讲解指导,并且对学生用语言暗示提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目标就成为合作小组的目标,每个小组最后的一个学生会影响到小组任务的完成,于是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为了小组的利益,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团队合作带来的成功,增强了人和人之间的友谊,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且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了对团队精神的认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2、采用竞赛法培养中职生团队精神竞赛法是培养和检验中职生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方法。有竞赛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协作。把竞赛法引入测量课程中,迎合了中职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能够激发他们的竞争欲望,变劣势心理为主观能动性。集体合作项目竞赛紧张激烈,个人技能固然重要,但团队协作配合更是重中之重。为了本组赢得比赛强制性的要求其组内成员相互配合,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参与能力,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竞赛中,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团队和合作的重要,体验成功和失败感觉,领略竞争与拼搏的艰辛,从而进一步增强责任感、荣誉感以及组员之间的友谊。通过竞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决断力和坚强毅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在中职测量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安排相应竞赛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3、采用语言激励法培养中职生团队精神
青少年特殊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在其对团队精神意识培养过程中进行语言激励是十分必要的。管理心理学把激励看成是“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激励水平越高,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和满意度也越强,工作效能就越高;反之,激励水平越低,则缺乏完成组织目标的动机,工作效率也越低。语言激励就是表扬,因为表扬能满足中职生较高层次的尊重需要。当测量课上团队合作取得成效时,哪怕成效看起来微不足道,老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表扬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发现小组成效时立即表扬,这种方式带有即时性,让学生知道老师一直在密切关注他们;二是在每次课的总结时间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扬,这不仅激励了个体,同时也激励了集体,要让班级学生知道老师在时刻注意着他的表现,及时赞扬他所做的努力,使得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并为之努力。但是运用语言激励法一定要注意语言激励的措辞,激励语言的准确性,避免语言含糊,或者语言过于刻薄,以免伤到中职生的自尊心。4、采用成绩评价促进中职生团队精神培养传统的成绩评价,认为学习都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上课发言与否,主动参与程度如何,练习是否认真,最终测量成绩评定等,都只是严格个体独立行动。这种测量教学和评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意识。应该在测量课程的成绩评定中引入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评价内容,合理调整和分配其权重比例使得测量课程评价结果更加科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可以采用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相结合的办法。个人成绩部分还是由考试、个人作业、出勤、课堂表现等方面组成。团队成绩是对团队共同合作与个人努力程度的综合评估。团队成绩可以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团队共有成绩,包括教师对团队表现及团队作业的考察,一般一个团队的成员共享一个分数;另一方面来自于团队自评,即由小组长组织团队成员对各组员的表现进行讨论后评估。科学公正的考核学生的团队成绩,是保持团队认同感、增强团队凝聚力、维系团队效力的保障,也是提高学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也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证评价的公正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团队参与意识。以上测量教学方法对有效提高中职生的团队意识,沟通交往能力,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增强责任感和团队信任度起着积极的作用。四、结论
在测量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要求有一定的配合,但是当前中职生总体团队精神现状不容乐观,对于团队精神的总体意识还有待于提高,多数学生集体凝聚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还很欠缺,因此在测量教学过程中对于培养和强化中职生团队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 张锡庆,卢亮球。论培养与强化球队团队精神,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19(1):87~92[2] 李慧波,团队精神【M】,第1版,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12~13,20,26[3] 贾砚林,团队精神【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228~241
上一篇:测量实习心得{推荐5篇}
下一篇:测绘实习心得体会{集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