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234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90分钟。
法治专题教育心得范文第1篇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整体素质,因而历来受到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随后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从多个方面对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进行了强化。就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来说,上述两个“意见”均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但是,从跨学科的视野来看,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只有立足于社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具有综合素质的高层次人才的客观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才能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完善,进而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一、跨学科视野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陈旧,不能适应当前的新形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一,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专职人员,工作落实不到位。[1]这种概括尽管比较全面,所指出的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但其只是一种综合性的分析归纳,针对性不强。笔者认为,在跨学科的视野下审视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将其归结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偏重于宣讲政治理论,轻视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根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的意见,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选修课为“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博士研究生的必修课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选修课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从课程名称可以看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基本都是政治理论方面的。研究生接受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作为高层次人才,倘若不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清楚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和实际指导意义,不熟悉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应看到,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偏重于宣讲政治理论的做法,虽然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却也容易因忽视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而导致一些研究生对其所产生的困惑难以排解,进而引发各种问题。无论是在婚恋、家庭、学业、信仰等个人事务中,还是在人际关系、集体活动、社会实践、就业等社会活动中,每一个研究生受家庭状况、教育背景、生活经历、个体性格、生理状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研究生作为特殊的、接受专业化与高级培训的群体,在拥有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学业、就业、人际、经济、婚恋等方面的问题及困惑,使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这些困惑如得不到足够重视和及时疏导,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2]现实生活中,研究生过劳死、自寻短见或者违法犯罪现象时而发生,让人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不得不反思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存在不足。在解决研究生的某些困惑方面,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似乎显得力不从心。客观地分析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发现其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⑴过于重视政治理论的宣讲,可能会忽视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其他问题。长期以来,通过一些必修课和选修课向研究生宣讲政治理论既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也是实践中各高校的具体做法,这使得不少人特别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和片面认识,即在一定程度上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同于政治理论宣讲,误认为只要把这一工作做好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基本完成了。而研究生的身心健康、生活状况、业余活动等则相应地被忽视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内容也被省略了。即使是辅导员、班主任等一些专职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也更多地是从管理角度对研究生开展教育。而能够给研究生带来心理、思想困惑的,往往是那些与个人生活紧密相关的细节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政治理论教育难以关注的。⑵过于重视政治素质的提高,可能导致其他方面教育内容的缺失。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当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培养的主要是研究生的政治素质,而这种政治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引导研究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接受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应包含有培养研究生具有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内容,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有明显的体现。然而,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的政治理论教育,无论是在教导研究生树立人生理想方面还是遵守法律和道德方面,都是从“政治上更正确”的角度来进行教育而忽视了“学术上更专业”的问题。例如,当研究生在生活上面临着个人情感和物质利益的选择时,在学习上面临着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时,在处理某些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心理失衡时,其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都难以起到直接的引导作用。可见,如果忽视与培养健全的人格相关的道德、法律、心理等课程,研究生在遇到与之相关的问题时因得不到专业性的帮助就有可能走向极端。
(二)教学方式:偏重于教师包干和独白,轻视团队教学和研讨研究生与本科生处于完全不同的学习阶段,因而对其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本科生有很大的区别,这在专业课教学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在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同样应当体现出研究生与本科生在教学方式上的区别。然而实践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的数量相对不足,再加上一些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公修课而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不少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照搬本科生的教学模式。这样做不仅导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几乎“沿袭”了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种不足,而且使研究生形成了轻视思想政治课程的错误观念。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由教师包干某些课程和授课中实行满堂灌式的独白两个方面。由教师包干某些课程,自终至终只由一个教师授课是高校中比较常见的授课方法,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一方面,由于只有一个教师讲授某些课程,自然就不存在教师之间的竞争和学生对教师的评比,教师没有教学效果方面的压力,也就没有提高自己授课水平方面的动力。所以,一些讲课水平低、教学效果差的教师长期“垄断”某些课程,通过“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方式授课也就不足为奇了,研究生也很难对这样的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在只有一个教师授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很容易带来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研究生合并上课的结果。“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忽视了教学空间这一重要的环境因素,全国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常采取大班上课,一个课堂往往学生人数达到200人。这种情况久而久之,竟习以为常。在高校扩展的情况下,则更为严重。班级过大,使教师忽略了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个体差异,难以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和课堂检查。”[3]研究生的专业课一般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而思想政治教育课还和本科生一样采取合并上课、大班讲授的方式,不仅授课效果差,还会给研究生造成学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不重要的错觉。在这种情况下,主讲教师没有压力而不认真讲授,研究生不重视而不认真学习,似乎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通病”。满堂灌式的独白方式在我国高校的教学中一直存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研究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比较缺乏,使研究生的心理困惑、怀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消解。随着困惑、怀疑程度的逐渐加深,研究生在心理上逐渐失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在行动上逐渐拒绝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4]这固然有大班授课无法实现师生交流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主要的问题还是高校领导和相关专业教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对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过于强化这一功能也易导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和授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小心翼翼和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机械地完成上级安排的教学任务外,别的什么也不敢做,当然也不会加入自己的相关理解,更不敢直面学生提出的社会问题,从而避免自己因可能出现的不当言论而陷入麻烦之中。因此,本来应当以讨论、交流等研讨方式来促进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则变成了毫无生气的、消磨时间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使研究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活动无非是宣讲一些“官话”“套话”,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样的课程当然不会有吸引力,也不能达到对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二、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必然性
有学者认为,大学的专业划分太细会导致大学生的知识面过窄,不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因而建议大学开展“大文科”“大理科”式的教育。这种观点并没有改变当前高等教育的现状,过细的专业划分仍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专业和研究领域的划分更为细致。不可否认,研究生教育阶段细致的专业和研究领域划分能够促进研究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但过于精细的专业划分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的思维和视野。因而,有学者建议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认为“实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不仅是科技发展和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5]研究生教育中专业课程的设置过于精细确有其合理性,但是把这种更细致的专业划分带到属于公共必修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领域则显得很不合适。笔者认为,以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研究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使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应当进行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这是因为:从内在因素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决定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跨学科;从外在因素上说,社会现象的纷繁复杂要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跨学科。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决定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当前我国特有的教育内容,古今中外的教育者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在高等教育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帮助青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头脑,确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当然,我国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原理的前提下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掌握群众的活动。无论哪一个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运用一定阶级的思想来教育、影响、掌握和引导群众的活动。思想掌握群众,既是运用一定阶级的思想掌握本阶级群众的活动,也是运用一定阶级的思想影响和掌握其他阶级群众的活动,其实质都是力图让一定阶级的思想上升成为占主导地位或统治地位的思想,进而影响和支配全社会的实践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一定阶级的根本的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6]思想掌握群众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完全局限于划分相当精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而必须实行跨学科发展。只有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进步。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所讲授的主要内容,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都不是封闭和停滞不前的,它总是不断吸收其他学科中的科学成分,使之成为自己不断发展进步的积极因素。这一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其他学科,以包容的胸怀对待不同的观点,以扬弃的方式借鉴其他学科中的有益因素。正如有学者所言:“当今社会,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蓬勃兴起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可以说,跨学科研究必将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7]具体到教学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应当大力宣扬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还应当介绍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理论和基本主张,并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其他学科的理论和基本主张进行评析。这是由于,每一种学科都在一定程度上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和批评观点的挑战,因而具有了相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许多观点和主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许多观点和主张,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充实和完善。广大研究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鉴别力,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识别判断各种理论和观点,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和授课教师形成互动,这必然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发展并取得新的进步。如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概地拒绝其他学科,则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自身的完善。只有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用政治理论武装研究生头脑的目标。对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研究生的头脑,进而转化为促使其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动力。然而,用政治理论武装研究生头脑的前提是其能够从思想上真正接受政治理论,这种真正接受尽管需要一定的宣讲来实现,但总体上说还要靠理论自身的说服力。毕竟,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们更注重学术的争鸣和论辩,一种理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被其内心所接受,主要看这种理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超越其他理论。所以,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如果单纯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对其他理论只字不提,甚至回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学科在某些观点上的分歧和争论,既不利于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可和接受,也不利于实现用政治理论武装研究生头脑的目标。笔者认为,广大研究生不仅要从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角度来接受政治理论,而且还要为学术研究增加内容和色彩,只有这样,才能使政治理论真正走进研究生的内心世界,进而武装他们的头脑。
(二)社会现象的纷繁复杂,要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跨学科对研究生开展跨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也是社会现象的纷繁复杂性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能够科学地解释研究生所思考的各种社会问题,为其提供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变革的转型时期,在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上,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保守与开放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一直在上演,并不时地引发一些社会事件,形成一个个舆论热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须勇于直面这些现象和问题,并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分析和解释其中的复杂关系。由于社会现象的涉及面非常广泛,与不少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吸收借鉴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开展不同学科的专门教育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更富有理性,更喜欢思考,因而,一旦其关注了某一社会现象,往往会采用寻根究底的方式进行深入地探索,并希望得到专业领域的答案而不是泛泛而谈的解释。同时,他们也会积极寻求“自己的真理”,而一旦研究生对某些问题形成一定的认识后,会显得固执己见,难以轻易更改。更重要的是,接受政治理论教育的研究生遍及不同的专业和学科,有些研究生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可能比单纯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更为深刻。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一些社会问题的讲解太“外行”,就有可能导致研究生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政治理论本身产生怀疑。因此,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针对研究生爱钻研的特点,用不同学科中更加专业的知识和术语来帮助研究生解疑答惑,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培养研究生学习政治理论和其他相关知识的兴趣,帮助研究生拓宽知识面和树立严谨治学的态度。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由对某一社会问题更有研究的专家就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来给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可能会更好。有学者提出:“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能动作用,调动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在施教中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自主评价、自主控制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汲取。”[8]研究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学术个性,不同研究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可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对政治理论课程的需求状况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仍对他们开展完全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不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有所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然会打折扣。只有根据不同专业研究生的知识背景和学科特点开展跨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培养研究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美妙境界。
三、跨学科视野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建议。有的学者主张,针对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树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积极推行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制,充分发挥研究生辅导员的作用,调动研究生会的积极性,有效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9]有的学者主张,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10]并强调深刻把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内在逻辑,以党建“三步曲”带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11]在实践中,有的高校按照“构建导师团队是关键,研究生集体建设是重点,研究生辅导员建设是基础,明晰主体权责是根本”的思路,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12]这些研究和探索对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笔者认为,从跨学科的视野来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因而从这两个方面来推动改革,是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探索。
(一)教学内容:开展政治理论教学的同时,兼顾人文和科学素质教育鉴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政治理论内容过多而缺乏其他方面素质教育内容的现状,可以考虑对教学内容做适度调整,在保持政治理论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加入其他素质教育的内容。这至少具有如下三个非常明显的优势:⑴顺应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素质教育一直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研究生教育阶段也不例外。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加入人文和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有助于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健全的人格,增强其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能力。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互补。思想政治素质与其他素质是互补关系,一个人文素质或者科学素质非常低下的研究生,不可能具有特别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反过来,其他素质教育做好了,不但不会冲淡政治理论教育的效果,反而会使广大研究生从更为全面的视域认识政治理论,并强化其影响。⑶解决研究生的实际困难。研究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其中较多的困难是由于经济利益、学术研究、人际关系、情感归属、社会现实等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因而只有加强这些方面的素质教育,才能更全面地解决研究生的实际困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沁入研究生头脑的目的。总之,在对研究生开展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必须兼顾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教育,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完整性。除了固有的政治理论方面的内容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所需要加入的其他素质教育内容,大致应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研究生开展以法律和道德为主的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是当前受关注度较高的素质教育,其目标是把人们培养成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公民。现代社会里,人们无论存在多大的差别,都是一个国家的公民,都应当行使最基本的公民权利和履行最基本的公民义务,都应当具备最基本的公民道德。因此,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法律和道德教育。而广大研究生所面临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可能更为突出,由于其是基本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又是独立劳动的成年人,不仅在学术研究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如何对待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科研成果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也必然会遇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理顺家庭生活的问题。这些方面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是急需解决的,如果处理不好,则无法实现自己作为一个研究生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对于研究生来说,为了让其做好科学研究,必须对他们进行知识产权法律和学术道德教育,依据法律和道德处理好自主研发和科学借鉴、个人成果与单位成果、个人劳动与集体劳动等方面的关系,实现科学研究的良性发展。同时,还必须加强对研究生在人事劳动、社会交往、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和道德教育,帮助他们顺利解决就业和家庭生活方面的问题,使其尽早走出适应期而奔向幸福的人生。二是针对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开展不同的人文和科学教育。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对他们开展素质教育必须避免内容重复,并有效弥补其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这需要根据研究生专业的不同而分科进行。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各个专业的详细划分使人产生了“隔行如隔山”的感觉。一般来说,文科类研究生的科学素质相对不高,理工类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则相对欠缺。因而,可以考虑根据大的学科门类划分,对研究生分别开展不同的素质教育。比如,对文科类的研究生加强基本科学知识教育,使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大致状况有一定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对理工类的研究生开展人文社科教育,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同时,对非医药类的研究生开展卫生保健、医药常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等。只有通过这种区别对待的素质教育,解决不同研究生各自面临的问题,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为研究生所接受和喜欢。
(二)教学方式:组建专门的教学团队,并采取灵活的教育方法改革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比较庞杂,涉及到的专业领域很多,那种单纯地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教师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做法显然已经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方式上需要关注师资队伍和授课方法两个问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上,可以考虑组建一支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具体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⑴专职人员及其职责。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还是政治理论,因而专职教师主要应当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教研人员以及热衷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素质课程教研人员。这一部分教师作为教学团队的骨干成员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者,从整体上把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内容,并根据每年形势的变化来修订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不偏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偏离有关的文件精神和管理规定。⑵兼职人员及其职责。兼职人员应由人文和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他们除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进行学术研究和专业教学外,还应经常性地参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以高深的学术功底和专业水平向广大研究生开展人文、科技或者卫生健康方面的普及工作,使不同学科的研究生能够接触到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了解到不同专业或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最新进展,感受到其他学科或者文化的魅力,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增强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动力。⑶专兼职人员的关系。教学团队的所有人员采取分段上课的方式,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每一个教师都只负责讲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某一部分的内容。这样可以让研究生感受到不同教师的教学风采,时刻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保持新鲜感,期盼着更好的老师带来更精彩的学术大餐。同时,根据社会发展状况和新闻舆论热点的变化,可以适时调整兼职教师,扩充或者压缩兼职教师的数量和教学任务,使整个师资队伍始终保持活力,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授课方法上,除了坚持传统的课堂讲授外,更应当注意采用灵活的方式开展教学,激发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兴趣。在这方面,不少学者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如有学者提出,通过微博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微博的集聚或明星效应,组建各种类型的微博绿色社区;以学生政治辅导员为纽带组建微博班级;以红色社团为先导建设基于同一爱好的微博社团社区;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微博课堂作为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教学方式的新探索。[13]有学者推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专题讲座教学法,认为“专题讲座教学法,可以克服目前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满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增强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式。”[14]还有学者主张发挥专业课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一个好的导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生一世的。导师要对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承担主要责任,对学生的引导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学术上,而要贯穿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整个过程中。”[15]这些建议都切实可行,只要组织得当,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相比之下,笔者认为,进行专题讲座和召开专题研讨会的方式,更有利于开展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专题讲座往往是由某一专业领域的名家主讲,内容非常灵活,时间和地点也可以适度调整,因而更有利于研究生学习。而专题研讨会可以把研究生列为主要发言人,由教师对其发言进行点评。发言者为了确保发言精彩,必然会查阅很多资料,这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研讨会通过不同观点的争锋来说明某一问题,既能培养研究生的表达和辩论能力,又能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专题讲座还是专题研讨会,本身都是学术性的活动,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取代了讲授者的独白和自上而下的宣传,因而更能受到广大研究生的欢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自然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白清平,陈巧玲.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05):16-17.
[2]马香丽.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4,(06):112.
[3]杨业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需要深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06):137.
[4]蔡晓良.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接受效果新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1):77.
[5]严伟.跨学科研究生教育: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09,(08):104-107.
[6]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思想掌握群众[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09):131.
[7]谢晓娟.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学科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3,(09):101.
[8][14]唐检云,龚婷.以专题讲座增强研究生政治理论课实效性[J].中国高等教育,2014,(19):42-43.
[9][15]苗云飞.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03):151-153.
[10]顾慕娴,邹再金.构建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长效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2,(09):83-86.
[11]顾慕娴,邹再金.以党建“三步曲”带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J].广西社会科学,2012,(07):179-182.
法治专题教育心得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特殊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28-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贫困生特殊群体在高校学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近年来,政府、社会与学校共同努力,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基本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奖、助、贷、减、免”五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为贫困生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贫困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各高校都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各级政府关于贫困生的方针、政策,除“保证每一个贫困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外,大都开展了针对贫困生特殊群体的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出一些加强贫困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开始注重对贫困生的心理进行调适,但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调查显示,当前高校贫困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对贫困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有待加强
从认识层面上看,当前贫困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的现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还尚未形成。各高校往往都是将解决贫困生的生活负担作为帮扶工作的重点来抓,却忽视了体现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只重视群体的特性,而忽视个体的特征,教育管理的针对性不强,忽视了一些贫困生由于承受不了经济上贫困的压力而导致的心理方面的负性变化,使得部分贫困生同时陷入了“心理贫困”的境地。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忙于事务,工作作风不深入,只注重贫困生帮扶资金“量”的完成,忽视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的提高。
2.开展贫困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科学的教育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的增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正确运用,是提高贫困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实现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但是,当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却存在陈旧单一的问题。
(1)不懂得基本方式方法的综合运用。一些教师不注重贫困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大而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些教师不注重贫困生心理和思想的实际,简单粗暴的处理贫困生身上出现的各种事故和现象;一些教师不注重贫困生与其他学生的现实差异,简单化一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贫困生复杂的思想和脆弱的心理决定了对他们的教育不能一刀切,要懂得基本方式方法的综合运用,探索出一套有较强针对性的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不懂得运用网络等现代技术性方法。当前,网络正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仍停留在单纯的说教、灌输阶段,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求。目前贫困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网络等现代技术性方法的研究和运用非常薄弱。部分教师对网络管理缺乏研究,不懂得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对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使得与贫困生的交流缺少了相应的途径和方法。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数量和素质有待提高
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做好贫困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由于高校连年扩招,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数量严重不足。2006年7月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但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高校辅导员目前配备不足。人员数量的不足,使得辅导员在工作中很难顾及全面,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必须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知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对贫困生特殊群体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当贫困生在学习、就业、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导致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绩效不明显。部分高校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很少,很多是由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兼任,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的缺乏也直接影响了贫困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加强贫困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度重视贫困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顺利实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及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对于贫困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实现贫困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以人为本”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贫困生由于其特殊性,他们更需要关心、爱护、帮助、理解、支持和尊重。通过切实加强贫困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培养他们自立自强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和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
2.确保家庭、学校、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应该是各方面利益关系都能够得到妥善协调的社会。家庭幸福、校园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贫困生的思想是否稳定、学习是否安心、身心是否健康,不仅直接影响着贫困生个人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和发展,影响到学校的安全稳定,还严重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影响着国家长治久安和改革开放的大局。因此,加强贫困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他们的实际困难出发,将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激励贫困生正确面对人生,避免贫困生的边缘化,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和危害学校、社会稳定的行为发生,以确保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困生的思想、心理等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贫困生面对来自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压力。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贫困生特殊群体的特点出发,把握其特殊性,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与其他大学生共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雅君.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
2 周文斌.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探[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10)
法治专题教育心得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052-0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的基本工作,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它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是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注重实效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所在。近年来,高校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引领和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健康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职化、专业化趋势逐步明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主要任务、途径方式等。文件明确指出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实效性不强。文件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和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来贯彻和落实。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大都采用分工负责制,教务处(思政部)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学生工作处(部)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统一管理,由于部门工作分工的原因,两个部门之间联系和沟通有待进一步加强。也就是说,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的思想政治管理不能在一个统一的思路和模式下进行,两者之间不能够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形成合力。另外,在当今大的教育环境下,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相背离,三者之间往往是孤立的,彼此沟通联系较少,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仍不专业不稳定。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整体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专业化、专职化的程度仍相对较低,临时顶替、中途转岗现象较为明显;就辅导员的结构看,兼职辅导员、新工作人员和非思想政治教育和相关管理专业的工作人员所占比例较大,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另外,辅导员工作量大,工作事务繁忙复杂,待遇较低,提升空间小等因素使得一部分辅导员缺乏工作热情,广泛存在思想不稳、用心不专、流动性大、临时观念强等现象。此外,优秀的辅导员又很快被提拔分流至教学、研究或管理工作岗位,不能起到很好的传帮带作用。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不专业和不稳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缺乏活力和吸引力,不能很好地吸引和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课不能够紧密联系社会现实,不能解决大学生思想、心理和道德认知上与现实的矛盾和困惑,不能够很好地解析当今社会出现的热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课不能很好地凸显当代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导致了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传达、贯彻和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上软弱无力,缺乏必要的教育管理及考核监督等长效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的原因透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不尽人意,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是有其原因可寻的。究其原因,既有宏观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微观的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学内容的陈旧、教学方式的落后、规范制度的缺少无力等方面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
1.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和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冲击,网络信息渠道的出现使得大学生接触到复杂、多元、良莠不齐的信息更加快速和便捷,特别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道德失范、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等问题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新的环境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体系、教学内容、教育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2.规范制度的无力和教学方式内容的陈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具备一整套切合实际、便于操作、成效明显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而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规范制度的缺失和软弱无力。在教学方式上,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在很大的程度上存在着教育教学方法单调呆板、封闭落后、内容空洞,基本以单一的灌输式、命令式知识传授为主,缺少灵活性,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参与和情感体验。在教育内容上往往是进行抽象空洞的说教和片面灌输正面道理,对社会发展过程中暴露的新问题、新矛盾关注不够,对上级文件精神领会不透彻,使得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巨大的反差,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产生了怀疑,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3.专业师资队伍素质的薄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师德和过硬的政治素质来担任和完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从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工作年限等方面综合考察,师资队伍未能实现专业化和专职化,大多是新参加工作人员,工作经验相对缺乏,从业人员存在思想不稳、用心不专、流动性大、临时观念强等特点。因此,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探究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在挑战中既发挥传统优势又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要求,既敢于正视社会现实问题又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摆在每一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任务,党委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完善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的、专人主抓负责管理、各个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力度,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及时学习、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文件的精神,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积极构建完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切实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2.加强合力建设,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依托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逐步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依托、以社会教育为主线的教育体系,努力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同时,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辅导员的学历层次、专业化知识水平和相关实践能力的建设;深化辅导员管理的改革,完善奖惩考核机制,给予辅导员政策上的优惠和相关评比、晋升上的倾斜,吸引更多的专业化人才加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通过系列改革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促进辅导员队伍更加专业化,使得他们能够干得好、留得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培养合格的大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大学生为对象的工作,必须要考虑到大学生自身的特点、自身发展需求和真实的思想动态。当今大学生在价值判断和选择上表现出了强烈的自主意识,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大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和内心想法,着眼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和方向,使得大学生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获得信息,在坦诚的讨论中得到启迪,在独立的思考中有所提高,在共同的参与中接受教育。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模式,将讨论式教学和对话式教学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把直接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潜移默化的间接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从灌输式教育中强化大学生的正确意识,从间接的渗透性的教育中影响大学生的思维行为的习惯和模式,通过直接灌输教育与间接渗透教育紧密结合,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教育内容上,要用事实说话,敢于正视社会现实问题,通过对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的正确解读来教育和引领大学生的思想,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使得大学生在内心认可和拥护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真正取得成效。
总之,我们要正确认识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从思想上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认真查找原因,努力寻求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机制。在教育内容上,努力克服教育内容的单一化、空洞化和过时化;在教育方式上,改变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模式,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变“一张嘴、一个本、一支笔”的单一模式为立体模式,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形式和教学媒介,增强沟通交流的效果;在教育机制上,变传统的单一的、静态的评价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考评一体化的动态考评模式,从而真正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朱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现状与展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
〔2〕谢四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6).
〔3〕姚念龙.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法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3).
〔4〕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法治专题教育心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心理疏导;思想政治;实效性
心理疏导是指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心理疏导时要注意以人为本、真情动人,运用渗透疏导、互动疏导、互动体验、激励疏导、牢骚疏导、心理咨询、网络疏导等多种方法,把感情传递给疏导对象,使其领悟到心理疏导内容本身所具有的道德价值、伦理观念、法制观念等,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运用渗透疏导,全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渗透疏导法是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教学中去以达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关心和引导学生思想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教师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所有的课程都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要重视思想政治课程和心理健康课程主渠道的教育作用,也要辅之人文素质和社科知识课程,关注各类专业课程授课的同时辐射做人做事道理,每位教师要时时注重和学生的思想沟通、实事政治讲解、困扰问题解惑,全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运用互动疏导,平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互动疏导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种平等、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彼此心理沟通,感情交流融洽,产生思想共鸣。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质上就是主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将社会主流价值理念内化为个人思想意识的过程,学生个体通过自我意识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因素做出自主的选择、建构、创造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入手,研究和适应大学生的特点,重视他们合理的、多样化的需求,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教育对象真正成为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成果的主角。
3.运用互动体验,实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互动体验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体验、环境创设和课堂分享,避免空洞乏味的说教,使学生不仅获得心理健康的理论与方法,而且获得自我成长的能力和体验。思想政治工作者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看一看、做一做,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大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提高其思想道德标准。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真实状况会自然地表现出来。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心理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扩展大学生的求知领域,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4.运用激励疏导,隐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激励疏导,即通过物质和精神激励两种手段,增强受教育者的自信,引导受教育者向心理健康方向发展。激励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激励能给学生行动动力、明确目标、树立信心,激励能激发学生内在潜力,排除困难、积极向上。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遵循不同阶段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把握高职大学生较高层次的荣誉和成就心理需要,巧妙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激励方法,对学生的思想和言行进行心理激励和强化,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
5.运用牢骚疏导,创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牢骚疏导法指引导教育对象采用宣泄手段把受挫的原因、压抑的痛苦或愤怒的心情发泄出来、倾诉出来,教育对象可以通过交谈、娱乐、写信、大哭、写日记等多种方式以表达心中的委屈、压力、无助和痛苦,从而减轻心理负担,恢复心理健康。在大学生处于心理不稳定、身心尚未成熟、心理困扰频发的年龄阶段,思想政治工作者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宣泄、情感支持和思想解惑的平台,把大学生的心理冲突、情感困扰和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教育者对正确的意见要采纳,对合理的要求要解决,对错误的意见和不合理的要求则要给予批评和教育。
6.运用心理咨询,深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对大学生在学习、适应、交往、恋爱、择业、自我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社会适应性,促进其个人成长和潜能开发的专业活动。咨询工作者要真诚真心,耐心听其诉说,使咨询对象感到你可信,才能吐露真情,保证咨询工作顺利进行。咨询工作者要尊重咨询对象,严守秘密。心理咨询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专题团体辅导,通过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团体活动,可以启发大学生对人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引导他们快乐、健康成长。
7.运用网络疏导,开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坚持传统的网下教育基础上,要与时俱进,将工作范围拓展到网上,形成“思想政治网上网下教育合力”,使虚拟和现实相结合,形成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一方面,必须积极推进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具有强大存储、检索和传播功能的信息平台,建设一些融趣味性、政治性、创新性、科学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育网站或者网页,形成正确的校园信息导向。把政治理论的信息资源、思想教育的相关信息资源通过自建的各类主题网站、网页、栏目等形式链接到校园网上;另一方面,构建网络在线疏导平台,积极加强网上心理疏导的工作,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服务,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问题。
8.运用机制疏导,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工作水平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借助社会优势,引进人才。邀请校医院和心理院系相关专业的医生和教师做兼职心理咨询人员,重视学院心理咨询教师和思政教师的专业作用,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形成互补和合力。二是培养一支骨干队伍。挑选热爱学生、擅长心理疏导、知识基础较好、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尤其是辅导员进行专题短期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三是利用各种学习途径和实践锻炼,提高心理疏导骨干的整体水平。四是健全工作人员队伍的考核机制,保证队伍合理的稳定性和流动性。留住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高研究能力的思想政治高素质人员;吸纳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但没有从事专职工作的人员,通过相关培训考核合格,并将其吸纳进入工作人员队伍。
参考文献:
法治专题教育心得范文第5篇
近年来,在高校教育改革中,心理咨询被逐渐引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这使得心理咨询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逐渐凸显,这不仅是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高效措施,也是为国家建设培养优秀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在认识的基础上探寻合理的建议,使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所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1 高校和学生在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理解不够全面
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都设立有心理咨询机构,虽然心理机构已经设置,但是在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多数管理者并没有完全的对这项工作担起重视,没有意识到心理咨询背后的重要意义,普遍存在理解不全面的现象。一方面,存在着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只为那些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服务这一普遍现象,这就使得那些有轻度心理障碍的同学忽视了自身的心理问题而不能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自我调整。另一方面,认为对心理咨询的投资不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的多大的作用,高校普遍对其持有参与的态度。
其次,高校学生在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部分同学仍对心理咨询存在着较大的偏见,他们每谈到心理障碍问题就会色变,觉得进行心理治疗这不是一种问题,而是一种病态[1]。因此他们拒绝接受心理咨询的帮助,即使有心理健康问题也不愿去咨询,怕被同学们瞧不起。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缺乏专业技术含量,方法陈旧并且过于简单
目前,在全国高校所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中,从事完全专职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非常少,大部分高校内普遍存在的是兼职教师,由思想政治教育老师担任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通常只是经过了短期培训,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并且缺乏行业知识训练,一般专业水平都不高,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专业力量比较薄弱,并且在高校中所受过专门学习和培训的工作人员也不多,因此,不仅影响了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还影响了高校的教育和育人质量。
其次,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方法在全国高校开展已有数年历史,但是一直都存在着咨询方法过于简单,创新少,进步慢的问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都过于单一。一方面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心理测试问卷调查学生们的心理,这种方法往往使学生隐藏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使之趋于表面化,通过问卷调查来躲避。另一方面国内高校开展的心理咨询,往往是咨询者与来询者一对一的普通模式[2],即教师与学生之间谈话的固有模式,缺乏创新,形式过于单一化。
1.3 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度不够,心理咨询的效果不明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具有内在的、深层次的关联,二者有机的结合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目前虽然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培育,却忽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忽视对大学生心理的了解。没有在高校中很好的将心理咨询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致使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度不够,心理咨询所起到的实效性不明显,大大削弱了两者相互依赖和相互存在的实际意义。因此在高校中的心理咨询理论和实践方面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询。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前高校心理咨询的效果。
2 对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所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2.1 提高学校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咨询的认知水平
高校首先应该从观念上去重新认识心理咨询,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心理咨询工作。全国高校应该从领导、教师到学生都应积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咨询引起高度的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纳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从而提高高校对心理咨询重要性的认知,使得心理咨询的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开展。
2.2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专业技术含量,创新心理咨询形式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专业技术含量,首先要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身上下功夫,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的支持力度,引进专门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并且也要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心理咨询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在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为学生排忧解难,排除心理障碍,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更加心理健康的人才。
2.3 促进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实效性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在不同侧面起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倾向于知识教育,对注重实践教育和情感教育有所忽视,而心理咨询可以更加注重实践教育和情感教育,所以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大大增强两者工作的实效性。这就要求必须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才能,使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技术融为一体,并且进一步的进行整合。同时也可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辅导,不仅能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和生活化,更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更能阐明运用心理咨询的必要性。把传统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治疗与辅导更加广泛的运用到家庭和社会中去,使之充分的尽力参与,实现三者的相互融合,进而更加提高对来询者心理健康辅导的实效性。
上一篇:双11活动策划(整理5篇)
下一篇:参观建川博物馆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