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校内劳动实践心得【推荐5篇】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084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4分钟。

校内劳动实践心得范文第1篇

欧传琴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当今年代,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身心素质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劳动教育在农村更有份特殊的重要性。我校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范围很大,怎样扎实有效地进行呢?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二十年代就十分重视劳动教育,注重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把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他认为“唯独贯彻在劳力上劳心的教育,才能够造就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才能征服自然势力,创造大同社会。”因而提出了伟大的“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由此可见,通过实践活动,才是加强劳动教育的有效手段,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更应该是有目的、有内容、有方法、有阵地。因此,我校开办了一批劳动实践基地,使劳动基地的育人功能真正落在实处。

一、劳动基地的实践活动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1、改变观念。我们曾在高年级学生中做过一次调查,在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中,愿意将来长大做农民的只占到被调查的人数的83%,而现实是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将来大部分都是新一代的农民,为了改变他们这种在“升中专”这一 棵树上“吊死”的观念,我们首先对学生进行劳动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确现实,更重要地是开出劳动基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改变观念。我们在校园西侧和西南角开辟两块面积约为400平方米的“翠园”、“芳园”做为种植园,结合农村实际栽种蔬菜、经济作物、油料作物等开挖约为80个平方米的水面做为养鱼池、养殖三层鱼苗,开辟众多的花坛花圃种植花草树木。本着大事、难事老师做,重事、繁事大家做,力所能及学生做的精神,老师带领学生利用节假日共开荒辟地1200平方米,在活动中,多数同学都正视自身的价值,这一活动为培养学生形成与劳动有关的正确的思想品德和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工奠定基础。

2、升华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在《给儿子的信》中说道:“年轻人对劳动不能凭空产生热爱,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这个珍宝。”“只有人发现了劳动的乐趣,劳动才能成为需要。”为了让学生觉得劳动是一种需要,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注重了让学生体验劳动成果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学生在竞争中自然而然对劳动产生了一种乐趣,由不爱劳动,不想劳动而转化为自觉劳动。现在的校园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花园、绿园、香园”。

二、劳动基地的实践活动与社区环境相结合。

1、?请进来。我们觉得,仅凭自己在劳动基地上埋头苦干是远远不够、不行的,必须同我们周围的社区环境结合起来,才能扩大我们的劳动教育的影响,做出更好的劳动教育的成绩。首先我们请来对“劳动教育”抱有成见的部分家长,让他们参与或在一旁观察劳动基地上的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在活动中有的家长看到自己对孩子在家里不做一件事,在学校竟会有模有样地使用锹、锄、耙等农用工具,简直不敢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发现了劳动基地的育人功能不仅体现在孩子们身上,更潜移默化在家长们的心中。其次,我们请些有经验的农民、专家、科技人员等来校作基地劳动的实践和理论指导。让孩子们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专业的劳动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劳动技能。

2、?走出去。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到广阔的田野里去,也是我们实践活动举措之一。首先我们与村委会取得联系,把村里的百亩果园、园艺场和科技站做为我们的第二劳动基地。我们常常带着孩子去参观果园、鱼池,观察园艺师们、养鱼专家们是怎样种植果树、管理草皮、养殖鱼类的,同时让孩子们参与适当的劳动。在这个第二课堂里,孩子们学到怎样喂养鱼苗、防治鱼病,怎样种植、修理草坪等,为更好地指导自己在校园内的劳动和将来参加生产性的劳动打下基础。

三、劳动基地的实践活动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当今社会,陶行知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手脑并用”的生活教育理论早已指出在劳动中加大科技含量的必要性,而邓小平的理论则是精辟地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现代经济和技术和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再回头看看那些学生,究其不愿做农民的原因,就因为现在的农民太辛苦,劳动技术太落后,再深入研究其内在因素,是现代我们学生周围的农民们科技意识缺乏,科技能力缺乏的缘故。

我们深深地觉得,应该从小培养农村孩子们一种科技意识,因而我们在劳动基地的实践活动中增强科技的含量,我们的举措就是----成立少年农科院。

1、增强科研意识。我们的校园是个“花园、绿园、香园”,充满勃勃生机,我们有机地把整个校园作为少科院活动学习的大课堂,让校园内所有的植物都成为我们研究的对象。如法国梧桐原是从法国引种的,南京1927年前后才开始大量种植:水杉被称为古生物学的活化石等。孩子们更进一步感受到大自然的奥妙是无穷无尽的,正等待他们去探索,自然而然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2、?加大科研活动。为了更好地让科研活动落在实处,让少科院的活动更好地集科学性、研究性为一体,我校还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辟实验室一间。

在实验室里,队员们饶有兴趣地进行无土栽培的实验,在试验过程里,同学们勤换水、细观察,当大家发规自己水培的蕹茶、柳条无需土壤,也能长了粉白或淡红的根须时,感到无比的惊奇、兴奋,观察记录也更为仔细、耐心。即使有的实验失败了,他们也不灰心,从失败中得出知识、得出经验,实验的好奇心重了,兴趣更浓了,信心更足了。

四、劳动基地的实践活动与智、体、美等方面的结合。

劳动基地的实践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物质千姿百态,等待学生去识别大自然的现象千变万化,吸引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的奥妙无穷无尽,等待学生去探索。这些都是启迪学生的思维的“导火索”,激励学生去寻求根源,作出解答,在改造自然的劳动中,学生主动直观的“识别”“观察”“探索”,锻炼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从而直接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劳动基地的实践活动也促进了学生“体”“美”的发展,劳动使学生拥有强壮的身体、健康的体魄,劳动使学生认识了自然的娇美、集体的壮美、产品的型美和汗水换来的“情”美,使学生受到了自然而来的美的熏陶。

校内劳动实践心得范文第2篇

一、利用劳动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发展

劳动实践场所是教学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最佳结合体。如何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

1.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实践内容

在实践课中,每个年级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课程内容。针对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课程主要是以认识和理解为主,带领学生到实验场所参观实验场地,认识各种动植物,记录动植物的生长期及特点,并进行简单的护理和喂养,从而使学生对劳动场地和动植物生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知识的再运用和再实践,经过科学种植和科学养殖,由初浅的认识上升到深入的理解,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指导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动物喂养和护理的方法,从而达到实践课的目的。

2.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劳动实践教学是以实践为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看似简单的问题中挖掘出蕴含的深刻道理,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二、利用劳动实践基地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教学

劳动实践课程要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将实践内容向学科延伸,从中挖掘出活动的内容与课程切入点。把各个年级的语文实践活动和数学的应用融入到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活动中,不但能提高课本教学应用力,同时也在劳动中收获了知识。例如,在玉米基地劳作时,教师指导学生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是语文课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延伸。将劳动与课本相结合,不仅开拓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也对课本内容的学习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三、利用劳动实践基地拓展科学知识

教师指导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种植农作物和蔬菜,在此期间,指导教师不只是分配工作,而是将与作物有关的科学知识穿插其中,有利于普及科学知识。这种形象化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教授,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科学知识,对拓展知识面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亲近自然、体验劳动、体验丰收也是学生对课本上的科学知识的再学习和再利用,能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四、利用劳动实践基地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

“看到的记忆不深,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亲身体验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我校劳动实践教育教师和学生到试验田和养殖场参观,听技术人员讲解养殖栽培技术,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科学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比如,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多观察,学生通过观察提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对科学的探讨,教师帮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就是从观察自家的植物中引发了对科学的兴趣,从而才会有他伟大的环球航行,最终有了生物进化论的伟大成就,对世界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这些引导、教育和启发,很多学生养成了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对将来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五、劳动实践基地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动植物都需要精心的护理和照顾,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幸福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了完善自我的意识,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是其他的实践活动无法比拟的。

劳动实践教育是在劳动中获取知识。学生通过参与,不仅积累了知识,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光荣、劳动平等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此外,遵守纪律、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勤劳俭朴、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将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校内劳动实践心得范文第3篇

摘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认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增长才干、完善自我、全面发展。同时,使学校的德育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

关键词:社会实践;学校;德育途径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思想的影响下,中小学普遍只重视智育而轻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更加没有地位。为了探求富有特色的社会实践之路,我们积极寻求社会的广泛支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开设劳动技术课程,成立各种兴趣小组

劳动技术课是加强劳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校更好地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相衔接的有效措施,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使中学教育从“升学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特定的社会环境也要求我们改变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大力开展劳技教育。

同时,开展劳技教育,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学校工作中,德、智、体、美、劳都是重要的,他们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配合着。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各方面的和谐发展,而劳动教育就是架起德、智、体、美的桥梁。一方面,通过劳技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同时,从心理学角度看,劳技教育能促进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因为人的认识发展与技能发展是相互统一的。动作技能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也是它的经常的体现者,心智活动又是外部动作的调节者,两者相互渗透。在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过程中,不仅需要心智技能,还需要动作技能。动作技能的不断熟练,有助于心智技能的发展,可以使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得到升华。劳动教育还能满足不同层面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他们充分发挥才能的舞台。

我们从落实双重任务,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出发,克服了一无劳技教师、二无劳技教材、三无劳技设备、四无劳技基地的困难,经过认真的准备,在全校各年级分别开设了中英文打字、植物栽培、工艺美术、计算机操作、电气维修等六门劳动技术课。学校自筹资金两万多元,建立了专门的劳技教学和活动基地,并购置设备,选聘兼职教师,逐步做到了师资、教材、基地和经费的四落实。

劳动技术课的开设,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既磨练了思想,掌握了一些劳动、生活的本领,同时也开发了智力。由学生自己栽培管理的学校植物园,不仅美化了校园,而且向外提供优良花卉苗种,创经济效益十多万元;工艺美术组制作的根雕等艺术品受到外省兄弟单位的高度赞扬;中英文打字、电子计算机和家用电器维修技术课同样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这些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还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之美。通过系统的劳动教育,使学生学到了不少生产知识,受到了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养成了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勤俭节约的思想,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了基础。

每学期末,学校对劳动技术课同其他课程一样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考试、考核并对劳动态度、劳动技能、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等进行成绩的综合评定;规定劳技课成绩不足80分不能评为“三好学生”,成绩不及格者不予毕业。劳技课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必修课。学生在这样活跃的环境中成长,个性、兴趣和爱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对学生中学阶段的素质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开辟校外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寻求社会的广泛支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走与工农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道路,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两年前,本校与巴陵石化公司锦纶厂建立了厂校共建对子,成立了校外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厂校长期稳定合作的联系制度。我们动员工厂企业参与学校管理,采取“定地点、定时间、定任务、定目的”的“四定”方式,营造全厂重视、全民动员、全社会办教育的局面,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号召力与生命力。我们聘请工厂领导、工人、技术员为校外辅导员,经常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参与学校有关教育教学会议,深入课堂听课,并就办学情况向学校提出咨询、批评和建议。每逢节日和重大活动,厂校互派代表共庆。每年暑假,工厂帮助学校在营地举办各种主题的夏令营,组织学生定期到工厂参观、学习、劳动,熟悉化学工业的工艺流程,听取厂史和劳动模范事迹介绍。工人师傅忘我的工作精神、严明的劳动纪律、娴熟的操作技能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是最好的教育。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发地与工人师傅结成了朋友,他们互赠礼品,互通书信,相互激励,并肩奋进。

三、创建劳动基地,提供社会实践场所

根据实际,我们在学校植物园、临近的荷花村和巴陵公司锦纶厂短丝车间建立了三个劳动基地,引导学生热爱工农群众,热爱劳动,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我们按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劳动教育序列,原则上安排一个年级参加一个基地的主要劳动。这些基地平时由学校教师和农民、工人代表共管,再由他们确定劳动内容,保证了基地平时有人管、活儿大家干。大家为学校植物园栽花种树,挖坑掏沟;到农村积肥除草、割稻;到工厂搬运货物。一个学期后,到劳动基地参加生产劳动的学生达3500多人次。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一粒种子经过劳动者的播种、育苗、锄草、灌溉而丰收的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亲自体验到了粮食从粗糙的原料变为精美的产品所经过的几十道工序,不仅懂得了要珍惜劳动成果,珍爱劳动人民的道理,而且体验到了人类驾驭大自然的神奇之美。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道:“生产劳动虽然是艰苦的,但所获劳动果实是甘甜的,它给人们带来喜悦,使人们感受到辛勤劳动就是美,不劳而获就是丑。”这些活动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那些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人类美好生活的人是美的,那些能够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人也是美的。有的同学激动地说:“劳动不仅能创造人、锻炼人、美化人,改造人的形体,改造人的思想,美化人的形体,美化人的心灵,这就是古往今来人们讴歌劳动神圣的理由。

在办好三个基地的同时,学校还给学生每人发了家庭劳动联系卡,记载家务劳动情况。通过这种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辅助劳动,大大地克服了当前学生中的娇、骄二气和好逸恶劳的恶习,既培养了他们从小吃苦耐劳、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美德,而且训练了他们自己,培养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如自己收拾床铺,打扫屋子,洗换衣服,为家庭买菜、购粮,做简单的饭菜。这些劳动不仅美化了学生自己的生活,而且还美化了他们的心灵,从小培育了一种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每年暑假,我们还要求学生参加“当一个星期家”的活动,培养他们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良好品德和自治能力。把“在学校当个好学生,在家里当个好孩子,在社会当个好青年”的教育活动系统地结合起来。

四、组织校外小队活动,丰富假期教育内容

鉴于学生会在寒暑假中出现教育间断状况,学校以生活区为单位组织起“快乐的校外小队”20余个。每学期末,在教师的分头指导下,要求队员们以主人翁的精神,自订计划,自定内容,自聘校外辅导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有益活动。

他们到农村、机关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在改革开放中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工厂,调查劳动致富的农村专业户等等。耳闻目睹的事实,使学生对社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写出了大量有思想、有水平的考察报告和小论文,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之情在活生生的事实面前油然而生。一位学生在参观一个纺织工厂后在日记中写道:“平时我只知道衣服要穿得好看,不知道生产一件衣服要经过多少人的辛勤劳动呀!今天工人师傅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使我体会到了工人为四化建设付出的艰苦劳动。今后,我要更加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一名学生在考察了工厂计算机指挥中心后,大开眼界,在作文中写道:“我进一步懂得了国家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千百万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同样需要具有高等文化科学知识的高层次劳动者。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从现在开始就要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掌握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同时,在假期中学生们自发组织联欢会、智力竞赛、法制讲座、理想畅谈会、学雷锋服务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生亲自体验到了党的各项改革开放政策和措施的生命力,激发了他们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同时也大大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每学期开学初,我们针对假期举行的活动,举办了“家乡新闻会”、“寒暑假调查报告评选”、“‘祖国在前进’摄影展”,让学生在亲自经历的事实面前坚信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校内劳动实践心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家庭劳动;服务自我;激励实践

劳动实践活动是对小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培养的一种基本途径。目前以学校为主体的小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已广泛开展,学校的劳动技术课也参与其中。但是实际中的家庭劳动实践却未被引起足够重视。

现在家庭独生子女较之上代人有相当的优越性,有的不是独生子女的也是留守儿童,家庭大多成为小学生成长的“温床”,长期以来,他们娇生惯养,劳动观念差,动手能力弱,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技能低下,有不珍惜劳动成果的不良倾向,使学校劳动教育在家庭中丧失功能。因而就必须彻底治理家庭劳动实践这一死角,进行家庭劳动实践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做。

一、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在家庭劳动中要让学生自我服务和自我保护,从这种自我服务中加强劳动锻炼,对小学生进行生活自理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劳动习惯,老师找家长要通过这种教育进行评比、分析,随时加以指导。

二、学习家庭劳动技能

家庭劳动的技能,首先要教给小学生一定的家庭劳动基础知识,如编织、做饭洗衣、房间打扫、室内布置等;再者学校组织学生学习,要选定学习内容,上好专门的劳动辅导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劳动环境,让学生自己动手。

三、给学生劳动时间

学生在家不要像小皇帝那样“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方面,要让学生能在劳动中有空间,家长与学校要为这些孩子制造点儿难题,面临难题时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处理,让学生自己在劳动空间里学习到技能,以不断来完善自我,养成家庭的事情争着做的好行为;另一方面,脑力劳动为家长提供财政开支,如房子的布置、家庭动物养殖,家长给予一定的支持,这样既能使孩子有一个爱劳动的习惯,同时也为家庭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四、激励学生的家庭劳动行为

巩固家庭劳动效果的有益方式必须采用学校与家长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克服学生娇生惯养的不良现象。(1)给孩子一种奖励。在家做得好的学生,学校评出“孝心孩子”,授予称号或奖品。对在家没有完成任务的或者做得不好的学生进行批评。(2)组织学生分组到家进行比较评比,对不学或消极参与家庭劳动的学生适当地给以批评,以纠正劳动行为的偏差,警惕学生的懒惰行为。

校内劳动实践心得范文第5篇

早春三月,在萍乡市安源区联星学校的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已分批采收了近7000斤的各类蔬菜,这些蔬菜除提供给学校食堂供给学校的寄宿师生外,还向市场提供了4000多斤,将收入的3000余元变为班级奖励基金或作为帮扶困难学生基金。

将“网上农场”搬到校园,变荒地为菜地,不仅让寄宿学生吃上了自己亲手栽种的新鲜时蔬,还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实内涵,而这都归功于萍乡市另辟蹊径开辟的“劳动教育”的载体――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基地。自2009年至今,萍乡已开辟了40多个学校劳动基地,将田间地头作为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变荒地为菜地

寒冬刚过,走进银河镇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的“菜园子”,映入眼帘的是各个班级“责任地”上一株株绿油油的大白菜、生菜、大蒜……每一块菜地上都分别插着一块班牌,上面写着负责班级和指导老师以及各个时间段要种的蔬菜品种。四年级(1)班,一到三月种菠菜,四到六月种小白菜和茄子,七到九月种大白菜,十到十二月种大蒜;五年级(2)班,一到三月种植菠菜,四到六月种豆角和辣椒,七到九月种白萝卜,十到十二月种芹菜。

“这块地2010年以前还是杂草丛生,现在这块投资了10万余元的2500平方米劳动实践基地被划分为菜地、植物园和花圃三部分,可以同时容纳三个班级150余人参加劳动实践活动。”该校校长还告诉记者,2009年组织师生到这块荒地上开荒,最终整平了这块地。学生们都很勤奋,积极参与各个种植项目,松土、锄草、浇水、施肥样样拿手,学生们在劳动中既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丰收的喜悦。

早在2008年,萍乡市各地就开始利用学校校园内空余土地,开辟劳动实践基地。资金不足,市、县勤办下拨专项经费给学校,以奖代补,调动积极性。土地不足,当地政府出面支持。在萍乡市芦溪县10多个村级小学中,人数最少的学校只有100多个学生,校内空余地不多,当地教育部门为此争取了到当地县、乡镇政府和土地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保、借、租、用等方式逐步落实了土地问题。如今,全县已有劳动实践场所375亩,大部分寄宿制学校都建有蔬菜基地。

萍乡市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负责人刘庆东告诉记者,让每个县区建设两三个示范性劳动实践基地,不仅能够让寄宿学生吃上自己栽种的放心菜,还可以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升。他还介绍道,湘东区寄宿制初级中学的在校寄宿生较多,全区几所学校的劳动基地搞得如火如荼,蔬菜供应食堂,师生分享劳动成果,“幸福指数”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在经济相对贫困的莲花县,当地教育局在有限的经费中拨付资金给学校建设劳动基地。上栗县还发挥示范性基地的榜样作用,如今不少学校纷纷效仿,基地数量不断攀升。

小小菜园里有着大学问。在课堂上,教师以“同学们家里的菜篮子里一般是什么菜”导入话题,为学生分别讲述各种蔬菜的分类及营养成分,讲解蔬菜的栽培技术,整地作畦、施基肥、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等一步步环节。原本很多学生分不清小白菜和大白菜,也不知道如何区分韭菜和葱,通过劳动实践和学习,这些疑问也都随之化解。

实际上,很多农村孩子尽管生在农村,但学前对农业知识一窍不通,不知道它是如何生长、开花、结果,更不知道它是如何种植的。对此,各个学校编撰印制了校本教材,高坑镇中心小学的《劳动与技能》、芦溪县银河镇中心小学的《在劳动中成长》以及联星学校的《建设我们的红壤土菜园》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清楚罗列出了数十种蔬菜的具体栽种方法。学到科学种菜的学生,回家后还给种菜的父母当起了“小老师”。

学校除了对劳动基地分班划块,还定期定时组织学生栽培、浇水、施肥、锄草、整地。在安源区联星学校七年级的菜地里,菜地负责学生卢鑫介绍说:“我们七年级菜地里种了大头芥菜、卷心菜、球茎甘蓝、白菜、萝卜、雪里蕻等十多种,品种很丰富,营养价值也非常高。”

吃上新鲜的蔬菜,原本只是摆在寄宿生“餐桌上的问题”,但是,萍乡市却将寄宿生的吃菜问题“摆上议事桌面”,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寄宿生的“吃蔬菜难”问题,而且通过实践基地的建立,锻炼了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增广了学生的知识面。

以劳动教育促德育

“2011年11月9日,星期三,晴。今天劳动我出了一身汗,我更加明白《悯农》诗句的真实内涵,以后我一定会珍惜粮食,不再像以前那样浪费粮食了。”这是芦溪县芦溪镇东阳小学吴群瑶的劳动观察日记,在她同班同学的日记里,也同样记载着劳动的艰辛和对劳动的深刻体会。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第一次劳动,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则很少劳动,他们之前只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如今,在劳动实践基地的劳动让他们懂得了劳动的艰辛,而这种校园里的“开心农场”也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参加劳动的兴趣。

不论是农村孩子还是城市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父母舍不得让孩子干活,结果导致许多学生劳动意识不强,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技能低下,既不珍惜劳动成果,也看不起劳动人民。不爱劳动也成了当下学生的“通病”,这也让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对此束手无策。

然而,萍乡市对症下药,确定了以劳动教育促进德育的教育途径,开辟出一片属于学生自己的“小天地”,让学生在体力劳动的汗水中学会珍惜,学会劳动。美建小学四年级的彭光骏对自己第一次走进菜园记忆犹新:“以前从没进过菜园拔草,虽然第一次劳动弄得全身出汗,还脏兮兮的,但我感觉很光荣,更体会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这些学生一周或两周至少参加一次劳动实践,走进“菜园子”浇水、拔草、施肥,进行实地操作。劳动基地的老师们一致认为:与其让孩子们沉迷于网上农场,还不如让孩子们自己开辟农场,在现实菜地上种菜,真正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现在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学生们都知道粮食来之不易,都懂得节约,学校的剩饭剩菜数量也比以前少了很多。”联星学校负责劳动基地的刘培春老师告诉记者,适度的劳动并不影响学习时间,一张一弛反而能让学生学习和生活得更好,劳动教育也成为德育最好的催化剂。

如今,在萍乡市的农村学校,劳动成了必修课程,也成为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整个校园一片绿意,真正打造成了“绿色校园”。而农村劳动基地模式已成为萍乡教育的一张特色名片,引起了城市学校的高度关注。萍乡城北小学校长曾桂萍参观完联星学校的劳动基地后赞不绝口,当场表示要和学校签订协议,要组织城内学生来体验劳动。不少市内的学校也都和农村学校达成了初步意向,希望组织本校学生来这里参加劳动,体验劳动,让城里的学生也到田间劳作,锻炼体质,磨炼意志。

在萍乡建有劳动基地的农村学校里,譬如“劳动是知识的源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劳动最光荣”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为校园营造了一股浓厚的校园“劳动文化”,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