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134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6分钟。
儿童绘画活动策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儿童图画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2-0073-02
一、我国儿童图画书市场存在的问题
1.原创和引进在数量和质量上严重不平衡
据2024研究者调查显示,在2010年对于当当网和卓越网的儿童绘本出版发行调查中,国外引进作品共1355本,占市场总量的81.6%,国内绘本共304本,占市场总量的18.4%[1]。而在2014年当当网儿童图画书销量榜前200本样本中,只有8本是中国原创,其中6本都是中国台湾的作者。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市场上的图画书引进版占了很大比重,原创图书急剧缺乏。无论是在实体书店还是网络售书平台,国内原创图画书都被淹没在引进版的洪流中,这是目前儿童图画书市场上存在的最明显的一个问题。
不仅如此,仅存的几本原创图画书的销量也很难跟引进版的图画书相抗衡,结合这些图画书的销量排名来看,中国原创图书最靠前的是信谊原创的《一园青菜成了精》,在2013年当当图画书畅销榜的107名;高洪波的《小猪波波飞系列》排在第130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说明我国原创图画书在质量上也难以与引进版的图画书进行分庭抗争。
2.创作题材缺乏新意,创作理念目的性过强
(1)创作题材缺乏新意,对传统题材挖掘不深。据调查,目前我国原创的图画书主要是改编一些流传已久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或者是写实性的内容。其次,虽然很多专家学者在探索原创图画书时都有意识地提到了传统文化,但是市场上存在着一种打着图画书的口号,却改造老故事的图书。这些故事虽然经典,但只靠着老故事的反复使用不仅不利于原创图画书的发展,还有可能引起读者反感。
(2)创作理念差异:主题现行还是内容为王?图画书本身就是为可增强孩子的阅读兴趣,图画书的题材和内容必须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贴近儿童生活。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原创中有很多作品呈献给孩子们的是一些说教内容,很难跟现在的儿童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妈妈买绿豆》《团圆》《请到我的家乡来》《我的家乡》等这些都是比较写实的一些故事,完全呈现着浓厚的乡村气息和怀旧氛围,很难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正如儿童文学研究家方卫平所说“当前中国儿童文学的通病是文学干有余,编织故事的智慧和能力不足。”
3.综合性原创人才少,绘者和文字作者分离
目前中国儿童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23%,而国内原创队伍的规模却远远无法满足。据儿童文学评论家谭旭东称:“目前有8000多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专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大约有800人,而专业作家中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更是凤毛麟角。[2]”当然,即使是专门创作儿童读物的作家,对儿童图画书的发展也不是完全有利的。因为在儿童图画书原创作者中,主力军都是长期研究儿童文学或者长期处于儿童图书的制作岗位上的老师,不可否认,这些老师的年龄和阅历是他们的优势,但是想制作出孩子喜欢的图画书,拥有一颗童真的心和善于接触新鲜事物的眼睛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能够懂得儿童心理、从儿童角度出发的高素质人才在我国也是非常缺乏的。
4.家长对图画书的认知度和使用度存在误区
首先,家长对于儿童图画书的认知度和了解度还比较低。很多家长不了解图画书,也不知道这类图书与其他儿童读物有何差别,他们更愿意选择那种看起来可以让孩子学到一定东西的图书,家长对于图画书的使用行为并不完全正确。在调查中,很多家长对儿童阅读有极高的重视,他们也表现出了非常积极的行动,但更多的是他们对图画书使用当中的一些困惑。
二、对我国原创儿童图画书出版的对策研究
1. 内容和形式围绕“儿童”入手
(1)内容符合儿童特点,进行分级出版。图画书的读者是儿童,因此内容和题材都要符合儿童的特点和性格特征。原创题材不能仅限于传统文化,还可以更多地着眼于对当前儿童生活、儿童心理和儿童状态的呈现和挖掘。但是目前的图画书很多都是围绕智力、能力培养展开,对于孩子心灵和趣味上反而很少关注。
另外,在对于图画书的内容上要按照儿童的不同年龄不同阶段进行分级选择。特别是对于儿童图画故事书来说,2岁的孩子和6岁孩子可能会看同一本,这也就导致有些家长说的,有的孩子认为太简单,有的认为太难孩子看不懂。因此这就说明编辑在策划前就应该尝试着用分级阅读的理念做选题。
(2)设计方面从细节上进行创新。虽然在调查中发现,图画书在形式上基本是固定的,但是图画书本身就有很强的故事感,如果能够在形式上配合故事去进行一些创新,很容易就能够吸引到目光。比如《月光男孩》讲述了一个男孩从天上的月亮到水里的月亮的故事,以上下翻页的形式非常奇妙的展现了这个过程。还有一些图画书在封面或封底做一些小设计,比如在《隧道》的封面,就画了一个又黑又大的洞口,一个小女孩正头朝里用力往里爬,这种神秘感设计让人忍不住想跟随主人公一起去探个究竟。但是无论如何,这种形式的细节创新都要与图画书的故事相结合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2.培养综合性人才,加强作者和编辑人员的交流与合作
(1)综合作者人才培养。作者相当于一个出版社的软实力。我国图画书当前问题之一的原创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图画书的原创作者太少。这里的原创作者并不是指绘者。实际上在我国,每年美术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并不在少数,但是图画书是文字和图画的相互配合,这就需要作者既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又要有绘画技术。
另外,前面问题也提到了,当前我国绘者不在少数,但是具有原创精神和想象力的绘者非常缺乏,模仿痕迹明显,因此从技术上来看我国目前的原创多是根据故事改编,另找绘者绘画的。因此我国在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应该更倾向于思想性和原创性。
(2)编辑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判断力和综合力。儿童图画书本身就蕴含着包括出版学、艺术、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内容,这就要求编辑人员不仅仅要有编辑知识,还要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国外,少儿编辑的专业性体现在他们对幼儿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上,他们对于儿童心理的把握非常准确,而在目前国内儿童编辑队伍里,这种高素质综合性人才非常缺乏。在儿童出版单位中,除了一部分积累了很多出版经验的老编辑外,年轻编辑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虽然这能够为出版社带来很多新鲜先进的思想和风格,但是出版毕竟需要专业功底,这种专业型的编辑越来越少,因此出版社可以提供一些多学科培养课程,但更多的还是需要编辑人员自身主动去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3.多方应提高图画书的推广能力
(1)出版社要积极寻找新的合作方式。出版社可以与绘本馆合作举办儿童阅读推广活动,适当邀请一些儿童阅读专家等进行图画书阅读培训,在引起大众特别是家长对儿童图画书的关注同时,也能够扩大出版社的知名度。而且,绘本馆作为一种图书阅读和推广平台,利用本身特点和图书品牌积累了一定的读者,出版社可以和绘本馆合作,提高图书的延伸服务能力;出版社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一些网络上的知名绘者,拿出一部分精力和资金进行培养和合作,这样既可以降低成本,减小风险,又为原创出版积累很多经验,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也许在不经意间就可获得成功。
(2)相关单位应该成为图画书阅读推广的重要力量。我国政府应尽快将这一块纳入阅读培养计划中,出台一些相关文件扶持鼓励原创图画书,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资金帮助;相关协会应尽快成立一项能够代表中国儿童图画书大奖,以此来激励更多有能力的作者、编辑。目前虽然华文原创儿童绘本领域已经有了两年一次的“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国还急需创建一个具有权威性、专业性、中立性的评价奖项,来推动儿童图画书在国内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3)作者要积极提高推广自身能力。创作者应该积极提高推广图书的能力。日本著名图画书创作者宫西达在创作的同时不断向大家推广图画书,而且举办各种演讲,亲身讲述自己在创作中的感想和遇到的有趣的事情,让孩子们了解一些背后的故事,也能够提高作者的亲和力,培养更多的忠实读者。
三、结 语
从2003年“绘本”概念引起图画书市场的热潮,至今已有11年了,在这十余年间,儿童图画书也一直受到多方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儿童图画书市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版内容老旧、原创实力不足、质量鱼龙混杂等。因此,本文结合这些问题,在对市场进行了全面调查之后,通过出版社、编辑人员、作者、相关单位等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但是,这些问题都有着很多深层原因,也不是一时之间就能纠正过来的,但是就像熊炽先生所说的:“儿童图画书的发展必定是一个缓慢而流长的过程”。只要各方不断努力,本着“提高我国儿童图画书质量”的心态去做,图画书市场总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春颜.试论儿童绘本页面的空间营造[D].西南交通大学,2010.
[2] 贾芹.浅谈当代低幼读物创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出版,2011(3).
[3] 方卫平.中国原创图画书正在兴起[N].文学报,2006-09-14.
[4] 彭懿.从头到脚细说图画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07-26.
[5] 陈香.阿甲:图画书大爆炸[N].中华读书报,2007-01-17.
[6] 段弘.以儿童绘本为例看少儿出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出版广角,2013(7).
[7] 陆莉莉.对低幼图画书出版策略的探索[J].出版广角,2013(12).
[8] 王玉.儿童阅读图画书的基本特征[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2(5).
[9] 周利.对儿童图画书研究文献的定量分析[J].出版广角,2012(12).
[10] 马先丽.儿童创造力与儿童图画书书[D].湖北美术学院,2012.
[11] 赵寒琪.中国儿童绘本设计的现状研究(2008-2012)[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12] 张金玲.儿童绘本图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神州,2012(15).
[13] 杜丽花,尹国强.幼儿母亲参与亲子阅读的误区及对策[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3(7).
[14] 张镨匀.儿童图画书插画创作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儿童绘画活动策划范文第2篇
5月13日9:00——12:00
二、活动地点:
三期客服中心9号楼前围墙处。
三、参加对象:
金色港湾小区12岁以下中外儿童。
四、活动主题:
“尊老爱幼,爱护环境,珍惜我们共有的家园”。
活动口号:为“金色港湾”绘彩图
五、活动目的:
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激发小朋友想象力;为小业主们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和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家长们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
六、活动安排
1、报名地点:一、三期客服中心前台(客服管理人员按附表做好记录)。
3、宣传:A、由客服中心管理员定向通知符合年龄段的小业主(客服管理员通过电话及上门预约);
B、在社区宣传栏上张贴活动海报。以小朋友喜欢的卡通画的形式,提议使用“尊老爱幼、爱护环境、团结互助、共建家园内容的画面,突出此次活动的主题;(商务部联系制作)
C、通过小区广播一天两次进行通知。(张杰凡)
D、置业顾问通知四期业主及意向客户的小孩。(陈萍)
4、物品准备:
儿童文化衫:30件(印上:为“金色港湾”绘彩图及随风飘扬的金色港湾LOGO),
帽子:30顶(印上活动口号及LOGO),
饮料:1-3箱,
点心:30份,
活动场地指示牌:2块
活动方案牌:1块
绘画工具(颜料、铅笔、毛笔):30套。(或由小朋友自带)
太阳伞:5把(护管队提供)
小板凳或靠椅:30个(供选手及家长们休息用)
长木凳:5条(绘图时垫脚爬高用,可使用都林苑2、3、4、8号楼架空层下的长木凳)
儿童绘画活动策划范文第3篇
摘 要:绘本不仅能透过生动的文字来了解故事,更能在多姿多彩的图画中增加读者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因此,绘本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带进了幼儿园,广泛应用到各种活动中,当然也包括美术活动。剪贴画是小班幼儿的主要绘画手法之一,用各种颜色和质地的纸剪贴作画是小班所喜爱的,他们喜欢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以绘本为依据,通过剖析绘本美术价值、寻找剪贴画的创作内容、拓展展示的空间等有效地将绘本与剪贴画整合,使其更有利于培养小班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绘本;剪贴画;整合
幼儿美术是一种表达性艺术。美术即语言!在儿童文字和口头语言还未发展完善的时期,美术作为一种符号语言是儿童表达其对世界的认知、情感的一种最为常用的方式。图画书是以图画叙事为主的语言教育读本,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美术元素。如何把儿童美术活动与图画书阅读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整合性学习,从而既发展儿童的美术能力,又加深儿童对图画故事的理解。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较为新颖的研究课题。浙江省宁波市第三幼儿园是浙江省一级幼儿园,该园自办园以来,一直以儿童美术活动的开展为主要特色课程和重点研究课题。自2012年始,园就对儿童美术活动与图画书阅读活动进行了整合性教育探究。2015年,该园全面、系统地开展的“美术即语言:基于图画书阅读的幼儿表达性美术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作为浙江省年度教育规划课题正式立项(课题编号:2015sc070)。历时5年的研究,该园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在此,我们择其部分课题研究成果以论文方式呈现给大家。旨在抛砖引玉,为儿童美术与图画书阅读的整合教育提供一些新的研究经验和思路。
通过剪贴画的运用,丰富幼儿的美术表现方法,让幼儿更有兴趣参与到美术活动中。但是现在的剪贴画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式单一:一般以集体活动为主。通过教师创设一个简单的情境或故事儿歌引入,然后引导幼儿根据要求制作与设定相符的剪贴画。例如《红红的苹果》,以故事导入,引导幼儿为苹果宝宝“穿衣服”,即剪好小碎纸,一小张一小张地贴在画有苹果形状的白纸上,直到把苹果宝宝的全身都贴满。
2.后续无连贯性、拓展性:对于剪贴画活动,教师一般在活动结束后缺乏后续的有效跟进。例如《美丽的花园》,让幼儿剪出小花,并布置出花园的小场景,活动后那里主要成为一个班级的环境欣赏区(装饰区),个别孩子还会在区域活动时为那里继续添加小花朵。但仅此而已,对于故事情景的连贯发展、不同领域或思路的拓展也就随着活动结束而结束了。
3.发展空间单一:剪贴画在集体活动进行完以后,个别教师会提供与活动相符的一些活动材料置于活动区域(美工),当然也有止于活动的情况。
绘本是指图画书,英文名称为Picture Book,指的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图画故事书,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织、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用绘画来讲故事。绘本中存在着很好的剪贴画素材,这些作品比较适合小班幼儿欣赏、模仿与运用,例如,《小黄与小兰》《田鼠阿佛》《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噗噗噗》等等。我们可以从绘本中学习剪贴画的技法以及运用方式,同时也能以剪贴画的形式改编适合于小班幼儿理解的绘本。
综上所述,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美术经验、水平,剪贴活动在小班的有效运用以及绘本对幼儿的积极意义,尝试将剪贴画与绘本进行整合教学。下面以《小蓝和小黄》为例来谈谈绘本与剪贴画的整合性教学策略:
策略一:精析绘本,挖掘适宜的整合点
在绘本分析、整合过程中,应该注意以幼儿的年龄特点、绘画特征以及幼儿本身的绘画经验为依据。挖掘绘本中有易于幼儿的美术元素,并进行分解、辨析,从而在应用中更好地为幼儿服务。
策略二:依托绘本,寻找创作的内容点
在深入剖析绘本后,以绘本为依据,需要进一步寻找创造所需要的技法、材料。
1.循序渐进,巧用技法
剪贴、撕裂、粘贴,并且创作出完整的作品,对于小班幼儿而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在发展这些技能的时候,却能使幼儿体验到极大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的手部小肌肉发育还不完全,因此对于精细动作的运用不是很灵活,并且手眼协调有待加强。剪贴画的创作过程有助于发展孩子在运动技能和视觉感知方面的协调能力。当幼儿专注于制作好玩的形状或有趣的肌理时,控制力也会逐渐增强,并能慢慢剪下或制作出想要的形状。
2.来源生活,巧妙选材
剪贴画被称作“环保艺术品”,从名称中就能看出,它是一种变废为宝的美术创作,因此过期报纸、杂志、墙纸废料、色纸、碎布块、毛线、邮票、果皮等都能成为剪贴画的材料。
策略三:仿制绘本,拓宽展示的空间点
对于绘本,不仅仅是引导幼儿模仿而已,我们需要通过了解与模仿进一步对绘本深入地拓展,即仿制,让活动更连贯、有趣并具有延展性和可持续性。
1.运用不同材料仿制绘本
学习和理解绘本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绘本进行仿制。除了寻找与之相符的操作材料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寻找新的材料进行再次仿制。让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观察、对比、探索,发现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或者与绘本内容有联系的资源(材料),然后运用到自己的绘本中。当然,对于小班幼儿而言,有些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那么,也可以借助家长资源,通过家园共育进一步促进幼儿成长。
2.运用仿编故事仿制绘本
小班幼儿虽然语言能力有限,但能在教师(或成人)的引导下简单地仿编,从而为仿制绘本提供新的素材。
(1)个别情节、句式的仿编,促进绘本仿制
主要是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展热烈的讨论,并运用简单的一句话仿编情节,为仿制绘本提供新的素材。
(2)更换绘本中的个别元素,促进绘本仿制
换元思维在创造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事物整体认识的基础上,更换个别元素可取得新的或最理想的创造。在创编过程中,可通过换元思考,让幼儿编出新的作品。
当然,也可以让幼儿将自己想要表达却表达不完整的内容或无法有效表达,又或者由于性格原因不愿表达、害怕表达或想表达却一时找不到倾诉对象的,亦可通过图符语言进行记录表达。例如《小黄和小蓝》中,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他们变成绿色后,还可以一起去哪里玩。并制作剪贴画,用图画的方式记录。让幼儿自己的表达、想法能通过自己的方式保留,便于自己的回忆与他人欣赏、了解。通过图符语言与口头语言的有效互动,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让幼儿有多重途径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通过绘本与剪贴画的整合性教学。我们发现小班的幼儿对于绘本阅读的兴趣更高了,他们也慢慢地乐意携带一些家中的绘本来幼儿园进行交流。喜欢在阅读区看书,和其他小朋友聊聊自己(或自制)的绘本书。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也比以往有所提高,在自由活动或一日活动的过度环节中,他们乐意在美工区剪剪贴贴、做做玩玩,并有一定的坚持性。同时在做与玩的过程中,小班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力量有明显的增强,能较好地使用剪刀,剪出的线条、图形比较光滑,甚至个别幼儿已经能剪出较为复杂的图形。这些都反映了绘本与剪贴画的整合性教学策略是有利于幼儿语言、动作以及绘画发展的。今后将进一步尝试其他绘画形式与绘本相整合,摸索出适合小班的绘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贡丽亚.幼儿剪贴画教学初探[J].快乐阅读,2015(4).
[2]余礼海.剪贴画与画剪贴[J].幼儿教育,1985(3).
[3]钱钰.浅谈幼儿剪贴画的指导策略[J].幼教天地,2015(85).
儿童绘画活动策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儿童精神活动;绘画自然状态;异想天开
一、当下美术教育的误区
随着社会和家长对美术教育的日益重视,各种美术培训机构和培训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各种名目繁多的级别不一的冠名美术大赛和评奖目不暇接。作为研究儿童美术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一味地站在专家的角度来要求全体家长和教师与我们的研究方向保持相对应的水准,也不能站在道德的角度来指责培训机构不完善的培训目标,而是顺应美术教育的基本原则,提升美术教师的综合素养,普及社会对美术初级教育的知识,帮助家长更科学理性地看待儿童成长的各个时期的各种能力和学习的渐进顺序。
(一)不能主动了解儿童绘画作品的“小世界”中蕴涵的儿童精神的“大世界”
儿童发散性思维与成人艺术创作灵感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艺术家的创作灵感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在艺术创作方法的辅助下,逐渐生成一种作品的形式呈现在人的面前。儿童的异想天开则是“不需要记录和呈现”的纯思维形式,是一种无关后果和结果的创意思维,无拘无束成为它的特质。这种无边界限制的思维才真正体现儿童发散思维的可贵性。儿童这种有稚趣的世界是奇异的,是儿童内心自发的,精心构建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包括对形状、声音、可见的、无形的都与成人社会现实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格格不入。而这些格格不入并不是脱离了他的生活和经历,这种思维自由地行走在成人与儿童交流之间的一个“真空”的空间,这个空间是“小孩子的大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所有的景象和发生的事情都会从一个小小的“精灵”的头脑中散发出来,看似漫无边界的无序世界,却由着一个小孩子自主地掌控着。因此,我们会看见儿童蹲在树底下,面对地上的蚂蚁或其他事物时的喃喃自语,或者一个人在空旷的场地上转圈、疯跑或者用粉笔在墙面地面或者纸上肆意图画,这些过程无法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但又是每个成人都曾经历过的阶段,显然这些过程都是无形的,随意的,快逝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形成也没有必要形成有形的创造结果。在儿童早期的绘画作品中出现的非理性构成画面以及非专业性的色彩构成,还有没有顾及到的人物与环境关系的画面,彰显的一定不是作为“作品”的结果,其实更像一个诉说的过程:虽无思想,但充满意识,让每个儿童解读自己看似任意的作品时,儿童的思路一定是清晰的,在所有无序无形的形象下都隐藏着一个个环环相扣的情节,看似那么不可思议,看似那么不确切、不成熟,但这些都是真真切切地存在于儿童的异想天开的思维中。儿童正是通过绘画或者其他散发形式来表达自己,传达人类发自天性中的诗意。
(二)不能区分儿童美术作品与艺术创作
在以绘画表现自我情感的过程中,儿童也渐渐养成了视觉的读写能力和视觉思考能力,文字和数字以及外在的成人评判标准和成人解读方式是不能够也无法替代儿童阅读自身作品的能力和自由的。与此相比,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主题是永恒的。艺术家的作品终会融入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艺术家的创作更多的表现了社会生活、历史生活、自然生活等多方面的综合,艺术家的精神活动与自身生活的社会不可分割。儿童的主题则是即兴的、直观的、随时变化的。大部分儿童的自主绘画作品在离开一段时间后伴随着他精神活动的告一段落,作品的内涵也就不再延续甚至随之而消失了。应该理性地认识到儿童“异想天开”的创造性思维并不是成熟的艺术创作思维和艺术创作活动,在儿童时期取得的2024绘画的“艺术成就”也不能代表儿童成年后的艺术经历,毕竟儿童的精神世界与成年人的精神活动不是同一范畴。儿童伴随着自身的成长,异想天开的思维会越来越少,由这种思维影响下的精神活动带来的绘画活动也随之锐减。保护儿童的精神活动与童真的各种活动是我们一直提倡的,但我们不能拒绝儿童长大的自然规律。儿童时期热衷绘画的很多儿童在少年时代或青少年时代则不再或者很少进行主动绘画活动,那些“异想天开”的思维形式也渐渐退出了他们的精神活动。所以,我们很难听到一个人在看到自己儿童时期的作品时能如数地描绘出画面的内涵,也很难在世界范围中列举出各时代著名的儿童画家名称及其代表作品。由此看出,儿童时期的主动绘画活动大部分实际是儿童精神活动表现的一种外化模式,不宜将儿童绘画活动和绘画作品过早地或主观地定性为艺术创作活动。
二、美术教育误区的疏解策略
(一)鼓励和保护儿童在绘画中阐述自我的勇气
教师的角色到底是倾听还是主导灌输?在儿童美术教育中会出现“不听话”的自主创意的作品,往往其结果是不被重视或推崇,儿童富有诗意或者极具创意的”不合常规”的想法,在作品中的体现因没有得到教师的认可而被忽视了、否定了,久而久之,具有创造性的孩子逐渐被引导向整齐划一的完美画面和共同主题范围,而那可贵的一点点火星在成人的教育参与下终于被熄灭了。不知从何时起,整齐划一成了中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追求:儿童自上幼儿园起就进入了一个井然有序的标准环境,课堂上的认真听讲成为教与学的主要方式,只要安静地听讲就可以了,在教师需要的时候回答一些“令人满意的”问题即可是教师最乐意看到的教学秩序。美术教育与其他儿童教育一样是否也存在着单向的输送和被动的接受?是否也受到评判团体整齐划一的影响?儿童绘画的内容、形式和表现主题都必须经由辅导教师的认定或许可,至少在各类儿童绘画比赛活动中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远不止教师的输送,就像我们去自助餐厅吃饭一样,需要什么,需要多少自己选择,而我们当下儿童美术教育中作为受教育者,自我选择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都被整齐划一了。教育者和儿童家长都希望儿童尽可能快速地成长起来,在当下快餐文化的“积极”影响下,教育者和家长很容易在竞争与成功因素的引导下,有时会借助各种外在的因素帮助孩子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得教育者和家长认可的教育直观效果,由此催生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和比赛。追求尽快成才可能导致的结果有时会与家长的期望相背,皮亚杰曾就此提出过批评加速儿童早期发展的现象,他认为人为地推动儿童超越自然的水平,无异于训练动物在马戏团中表演杂技,这种做法对儿童的正常生长并无益处,反而可能导致长期发展的阻碍。
(二)尊重规律,学会等待
儿童绘画活动策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儿童画;启发;涂鸦
我在指导儿童画画时,积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儿童置身于画境,倾泻情感,融感情于绘画内容之中,从而提高了作品质量。以下是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指导儿童创作,增强自信心
儿童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不平衡和不稳定的阶段,对新事物怀有好奇和新鲜感,但遇到困难又有畏惧心理,缺乏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消除影响学生创作的各种不利的心理因素,增强学生的信心。在教学中,一方面以表扬为主,教师的激励和表扬会增强学生创作自信心;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自己作品的成功之处,从中发现自己作品的价值,增强创作信心。
二、创造条件,启发想象,激趣
1.选择合适的情境,激趣,把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充分尊重儿童创造的绘画语言,选择合适的情境,激趣,把学生带入想象之中。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设置情境。
儿童对故事都比较感兴趣,在指导儿童创作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诱导学生置身于创作的故事情境之中,则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跃然纸上,惹人喜爱,显露出儿童的创造智慧和创作才能。这样,学生既能听讲故事,又能自由作画。
(2)播放动听的音乐感染学生,创设情境。
在指导儿童绘画创作时,有选择地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和韵律美去感染学生,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
(3)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入情境。
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可根据创作主题设计问题,鼓励儿童积极思考问题,支持他们大胆发表见解,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解答问题,从而进入绘画情境,深化绘画主题。
2.学生想象力的丰富,源于平时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想象力是儿童绘画必不可少的因素,更是儿童创作的重要成分。
想象力源于见多识广,当然,培养想象能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自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鼓励学生用笔记的形式把所见、所感、所想的及时记录描绘下来。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在尊重学生主观想法的前提下进行恰当的启发和引导,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想象的源泉才不会枯竭。
三、以儿童般的手法指导学生作画技法
1.突出主题的“儿童味”。对儿童绘画心理的研究证明,不同年龄儿童的表现也不同,往往较小的儿童在绘画上表现得比大孩子更大胆、更单纯,即体现在绘画上的“稚拙”和“粗狂”。儿童的“涂鸦”很大程度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所以,教师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教师要牢牢记住所指导的“儿童画”是儿童的画,所以必须要有较强的“儿童味”即“童趣”。如果让孩子们画成人的画,那就会成为“小大人画”,这样缺乏“儿童味”又不具成人功力,这种创作当然是失败的。要让儿童画有“儿童味”,就得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大胆地去画,尽可能地让他们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大胆地表现出来,把他们丰富、大胆而幼稚的想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定稿时,教师只能在构图的处理及整体效果方面帮助学生出谋划策。这样由学生自己用“心”表现出来的作品,才是有真正品味的“儿童画”。
2.突出画面布局的整体性。教师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不要拘泥于笔、用墨等传统的一些技法上(因为往往孩子们自己创作的一些方法更能表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当然就是他们要表现的“技法”),而应该从画面的整体效果出发,注意大的层次及色彩变化就行了。不要面面俱到,要指导学生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特征表现出来。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多种工具,综合使用多种技法。
上一篇:儿童节活动主题策划预案
下一篇:儿童剧策划方案(汇总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