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杜郎口中学学习心得【优选5篇】

琴韵悠扬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965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9分钟。

杜郎口中学学习心得范文第1篇

一、可取之处

1、杜郎口听课不仅仅为新授课或复习课,而是过关课,示范课,创新科,杜绝了听课形式的单调,尤其是创新课,只有不断创新课堂模式,教学水平才能真正提高。

2、学生充分的预习工作

杜郎口的学生讲课前的预习是充分的,而我们的学生没有形成自主学习、提前预习的习惯,这一点可以学习。

二、 结合我校的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提出几点个人想法或建议:

1、认真组织本教研组教师学习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取长补短,讨论出适合我校学生的可行性、高效性教学模式。2、在英语教学中,上新课时老师可多讲一点,因为作为语言,首先要学会说且听得懂学生才能运用,老师反复示范后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来相互操练英语口语和听力。

杜郎口中学学习心得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推行的小组合作学习、“10+35”模式、教师业务论坛等具有“原始性、开创性、扎根本土”特征的教学改革措施逐步得以完善,最终形成了“杜郎口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一个又一个不断超越历史的成绩的取得,使杜郎口中学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此后,学习和推广杜郎口教学经验的热潮此起彼伏,可谓“郎”烟四起。然而,时隔几年之后,比较普遍的现状是:真经犹在海角天涯,学习不是成为记忆,便是停留在学习的口号之中。这成了于教育有心如我者不能不面对,也不得不思考的话题。

反思之一:“郎”烟四起之后,为何又大多销声匿迹?

为何会出现这样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我想这在某种层面上反映了当前中国教育的一种心态,即仍然摆脱不了急功近利和长官意志。在教育面临多种困境的今天,杜郎口中学的教育神话像一剂“强心针”,的确让许多在黑暗中艰难前进的教育工作者突然眼前一亮,以为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许多所谓的学习实际上从一开始就变了味,这不是真正的学习,而是历经诸多教育艰难意冷心灰之后仿佛又见希望的绝境逢生般的悸动。风起云涌的学习热潮与其说是行动上的跟风,不如说是精神上的顶礼膜拜。

中国教育有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喜欢打造特色,然后推广特色,再到后来,原先的特色似乎也就不能再称其为特色了。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要有适合其生长的“土壤”,一旦离开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就难免异化。正所谓:南橘北枳。所以,学习杜郎口中学,不能只是简单地照搬和抄袭,任何想要复制杜郎口中学教育神话的思维都不是理性的,大概也经不起教育实践的考量。即便是马克思主义也要“本土化”才能造就中国革命的成功,不是吗?

反思之二:究竟是什么造就了杜郎口中学的教育神话?

从矛盾论的观点来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力量源泉。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原因,杜郎口中学也像其他千千万万所农村初中学校一样,办学条件简陋,师资薄弱,多年的办学面临的只是弃之可惜的鸡肋勉强支撑的局面。如果不是本着教育者的天地良心,为满足一批又一批求知的学生而艰难维持的话,杜郎口中学的命运大概在崔其升校长到任之前就不得不画上句号了。然而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否极之后才能泰来。正是由于杜郎口中学的发展已然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才会有发自肺腑的人心思变。就像鲁迅先生所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当然,如果仅仅是只有这个内驱力,无人领航,把这些力量凝聚起来,革故鼎新,大概也不可能成就杜郎口中学后来居上的历史跳跃。幸运的是,崔其升校长到来之后,切准了杜郎口中学发展之脉:那就是索性不管升学率,潜心搞课堂教学改革。在崔其升校长的带领下,全校上下一气,心无旁笃,终于为杜郎口中学打通了“任督二脉”,成功打造出了教育界的一段绝世传奇。

反思之三:要不要学习杜郎口中学?向杜郎口中学学习什么?

既然如此,那究竟还要不要学习杜郎口中学?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课堂教学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这是教育发展历史性的不可逆转的前进方向。因此,我们应该向杜郎口中学学习,关键是应该学习什么?

浮于表面的学习势必徒劳无功,注定失败。事实上,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也有许多值得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地方。那么究竟应该向杜郎口中学学习什么呢?第一,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育人理念。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这是我们从事教育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以人为本,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应关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第二,持之以恒,潜心课改的毅力和精神。记得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在谈论教改时说过:“教育千万别来回折腾,我们千万不要在模式上盲从,在术语上翻新花样,这不是真正的课改,也有违课改的本来目的。”话语朴实诚挚,又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事物是永远发展变化的,课堂教学从来都不会有将来也不会有一统天下的模式,因此,杜郎口中学模式也不会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的传承与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所以学习、交流、探索,甚至质疑、争论也不会间断,对于杜郎口中学现象有不同的声音,这些不但无害,而且有益,它可以帮助其不断完善。比这一点还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学习之道在于获取真正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杜郎口中学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于其坚持课改的勇气和不断反思锐意进取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崔其升,谢金国.走进杜郎口自主学习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杜郎口中学学习心得范文第3篇

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逻辑毫无疑义就是——走向解放,走向青春生命学习创造力的一次伟大解放!第八次课程改革十年历程的价值旨趣在即此,而深化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价值旨趣亦在此。以此“解放理性”之视角来审视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改革实验,揭开其结构与形式纷纷扰扰的变革之表,凸显在我们面前的其教学改革之主旋律——就是基于解构全预制、全垄断和全封闭指令性课程范式的对学习创造力的伟大解放!

一、中国教育改革的旨趣:解放课堂学习创造力

学习创造力是贯穿学校所有教育活动的主题词。能否激发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学习创造力,是衡量微观课堂教学乃至宏观课程范式是否具有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的基本标准。每个生命体内都蕴含着求知激情、灵性智慧乃至创新思维、超常想象力等诸多重要的精神能量,学习创造力就表现为学生这些精神能量在开放学习、多向互动中的最大化释放,特别是在心灵的倾听和思维的对话中生命个体自主选择、独立判断和自由想象、自在表达的活跃强度、敏度、效度和美度。当这“四度”此起彼伏、互为落差时,课堂就激情洋溢、灵感横生、妙语四溅,众生表情生动、眼神炯炯,甚至欢呼雀跃、四处奔走、彼此相拥……如此等等,全然已失所谓的学习“常态”。至于凯洛夫们所津津乐道的“纪律”则早已遭遇弃之如敝履的“厄运”——总不能为适合敝履而不惜用纪律去残忍“削足”吧。在这种课堂中接受现代教育洗礼的生命,自然迥异于在指令性课程范式中被思考、被体验、被表达的“受压迫者”,后者已经习惯于“沉默是金”的教育潜规则,习惯于耳听笔记、欣然承受、念念有词、烂熟于心的“学习教条”;而前者则相反,他们习惯于“不跪着学习”,通过思想交锋而养成独立人格和自主精神,形成质疑探索、批判创新的精神。

由是观之,杜郎口课堂教学就是顺应了课程改革这种基本价值取向。它颠覆了将学生思维一统化、语言公共化、人格格式化的“同质课堂”,解构着斫削学生思想个性、情感个性和表达个性的“刻板课堂”。由于教育的本质是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潜智潜能和别才别趣,因此,就解放学生学习创造活力这一全人类教育发展前景而言,杜郎口课堂或许开启了一场哥白尼式的教育革命。

二、杜郎口课堂教学的合规律性:释放学习者的表达欲

真正的课堂教学无疑应当服务于学生内在生命欲求的充分满足。这些内在欲求包括认知欲、审美欲、表现欲乃至最高层次的创造欲等等,构成了个体生命精神发展有序、有梯度的演进层级。作为教育过程中最为核心的活动内容,日常课堂教学自然承担着如何服务于学生内在生命欲求满足的重要使命;换言之,能否解放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就具化为教师是否自觉地释放这些不同层面的生命欲求、使之螺旋式升华到最高境界。

近期观摩的一堂“推门课”性质的杜郎口语文课即如此。

课堂概述:篇目为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五颜六色的黑板上均留有每个学生属于自己的一小方空间,保留着自己的学习字迹。这堂课是以学生的表演开场,两位学生热情洋溢、调动肢体语而演唱了《奔跑》《外婆的澎湖湾》。课堂上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朗诵并辅之以表现性身体语。学生们整节课都是随意站着,没有一人像杜郎口以外课堂那样“规规矩矩”地恭坐,前方学生的表现就是课堂中心(“取消讲台”是该校的一个创举)。当任课老师说“时间到,请同学们上台展示”的时候,学生们几乎是抢着跑上讲台:或独诵、或对诵、或群诵……语段不一,声音清晰而不“标准”,虽有失“准”但情绪饱满。每当朗诵结束,就有学生立即上前纠正错误、以身示范:批评、指瑕、褒奖、再轮赛……在这过程中,老师同时插嘴即兴评点、并作诵读示范。就这样,一节课很快过去。在整个听课过程中,许多学生通过表达自我、展示自我而得到肯定与欣赏、收获掌声与欢笑。

课后延伸:有人讥笑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是“课堂乱了,学生反了,到处都是黑板了,老师也不管了,教学质量危险了”。但面对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课堂活了,学生会学了、好学了,整个课堂上洋溢着明朗、热烈、和谐的学习快乐。这些普普通通的农村初中学生,竟然有这样的学习活力和探索情趣,竟然是这样思绪飞扬、激情洋溢,其个性才情竟然可以这样喷薄而出、气势夺人!正因杜郎口的课堂撤去了上下位的灌输,随之必然会消弭师生人格尊卑的藩篱和课堂进展的狭隘边界,催动学生心智的自由游走。

课后评点:亮点之一,就形式而言,杜郎口中学的课堂组织形式立足于生态多样性、平等性和开放性,以小组化形式突破了封闭的“秧苗型”组织。通过面对面的直接对话和思维碰撞,建立平等融洽的人际关系,使课堂成为一个生态型的相互依存、平等共生的“学习共同体”,保证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赖,发展合作精神,激发表现勇气,共享经验知识。这样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在广阔的课堂空间漫游,变学习的负累为生命的享受和求索的乐趣。亮点之二,就本质而言,杜郎口课堂消解了指令性课程范式对学生学习创造力的禁锢,创生着21世纪以自由美为特征的新课堂文化。这种由指令性课堂向创生性课堂的深刻转换,以释放学习者的表现欲、灵性智慧和自由创新精神为外在特征,从而在中国数千年教育史上第一次鲜明地重塑着以“我”为主的真正学习主体,使课堂教学重心从学科内容本位(即“教科书本位”)转向人本位、转向个体生命本位。

杜郎口课堂确立了基于单数第一人称“我”的个人主体,从而深度撬转了课堂哲学的支点——从高度“同质化”的学习群体,转移到基于享受自我表现的快乐和展示式学习的成就感之个体生命。请不要忽视杜郎口课堂的这个重要语用现象:学生在发表各自观点前都不约而同地运用单数第一人称。杜郎口课堂致力于培养真正的“个体人”,关注“我”思想的自主、表达的权利和人格的独立——这就是生命的尊严,这就是学校本应有而长期以来在指令性课程中所缺失的普世价值!尽管指令性课程也预设了严谨周密的知识体系与义理体系,但它与其说是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生长的“理性阳光”,还不如说是禁锢其思想活力和言语个性的“理性罗网”。

当然,确实可以平心静气地探讨有人对杜郎口课堂提出的某些质疑。质疑之一,杜郎口课堂瓦解了中国教育界一贯奉行、深信不疑的所谓“纪律”。这里隐含的一个基本判断是:“纪律”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纪律”对个体自由具有明显的约束性和强制性,而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释放个体的自由意志和个性才能,在于唤醒个体的强烈意志力从而突破团队文化对自己精神的高度“同质化”。没有宽松和谐的课堂文化对学生自由天性的解放,就没有学习创造力的迸发。从此意义上而言,课堂不需要严厉统一、高度格式化以致压制学生自由天性的纪律,而需要能激发生命潜隐的表现欲、并保证个个和谐互补、相得益彰的“学习秩序”。杜郎口课堂表面是自由竞争,而学生生命内部的思维紧张热烈、外部表达节奏紧迫快疾,因而符合课堂教学“外松内紧”的逻辑要求。质疑之二,杜郎口课堂未必能够对付统一考试的严峻挑战。杜郎口课堂不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而恰恰是“反应式教育”的产物,故凡事不能以对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它。只要杜郎口课堂顺应了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趋势、只要它实现了服务于每一位学习者人性发展与潜能开发的天然欲求,那么,杜郎口课堂就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明天——我们给予它的就只能是完善教学、提炼经验、传播理念、推广实施,别无其它选择!其实,从现实主义的立场而言,杜郎口课堂也有其应对考试的策略与方法,否则,就难于理解为什么它能在禁忌重重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为什么它能将原本面临关闭厄运的“濒危学校”从全县末位成绩提升到遥遥领先的首位。凡是改革成功的学校均能化解应试教育的难题,不过没有必要凸显或看重其这方面的“全真套路”。奥秘在于:当学生的生命天性包括其求知欲、审美欲和表现欲等皆被充分释放出来的时候,即使是艰难的学习活动也成为其生活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成为即使是“本我”也无法强行拒绝的生命存在的根本意义。在此背景下,学习就是每个生命自觉和自由的活动,内驱力释放上升到生命的第一需要。质疑之三,教师课堂不作为——这是其教学最大的失职。课堂本不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堂,恰恰相反,它是学生思想与表现的学堂,将时间归还给学生语用、将思维空间留给学生心灵自由翱翔——这是课堂最大的“合法”与“合理”,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与关怀。这种学生“享受课堂”现象深刻启发我们:比知识之获得更重要的是习惯与能力之养成,比习惯与能力之养成更重要的是对学习生活的美感体验——从享受自我表现、品味生命成就中积淀起来的美好情感,才是未来求知和创造生涯的最重要投资。真正的问题在于:伴随着杜郎口课堂的自然推广,教师素质面临更大、更严峻的考验,从现场生成到临时评点,从总结概括到提炼升华……诸多指令性课程范式中形成的教师素质的“瓶颈制约”将真实自然地浮出水面。因此,“备课”观念将发生根本蜕变: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备小课而是更深层次的备大课,不是临时性备课而是终身持续备课。这样,教师专业素养必将伴随“杜郎口旋风”而面临重构之后的升华。

三、杜郎口课堂改革的动力源:独具魅力的教育改革家崔其升

杜郎口中学实现了一场课堂教学的革命性变化。变革的实质就是每一个学习者由被动接受转化为自我展示和自我表现,由符号化、同质化和公共化的“类主体”而深度转变到“个人主体”及其潜蕴的智情意诸能量的充分释放。这种改革以合乎人性、释放天性为鲜明标志。这种革命性变化的动力源泉则是校长崔其升——这位人格高尚、独具魅力的教育改革家,成为启动并持续推进杜郎口课堂改革的动力源泉。

崔其升以德、胆、识为特征的人格魅力重新诠释了“家长制”统辖下“单位”的新内涵、并赋予自己主持的这个中国社会基本细胞以新鲜和旺盛的活力。正是崔其升校长身上隐含了改革成功的全部奥秘。所谓“德”,即崔校长甘愿舍弃自我利益、损“小我”以利“大我”的献身魄力。他那种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犟劲”和一以贯之的牺牲精神成为真正的改革家所特有的道德标杆,向全校教师和学生辐射着巨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所谓“胆”,即崔校长具有敢于带领学校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超人胆量,敢于以逆水行舟、绝处觅生的无畏勇气作“教育长征”,也敢于顶住来自学校内外的重重精神压力乃至无赖式的诬陷与暴力。所谓“识”,即人生不能如行尸、要留财富在人间的脱俗价值观,即颠覆课堂显活力、革除弊端见个性的独特教学观。崔其升以德、胆、识为基本特征的人格魅力,表明他是一位现存文化体制下罕见的教育改革家。他以苦其心志的精神、以躬身前行的姿势给“家长制”统辖下的“单位”注入了热量四溢的新鲜活力。在杜郎口中学,在这个中国社会体制下罕见的新型“单位”里,在崔其升特有的人格魅力感染下,一致的目标、平等的权利和共同的利益赋予每位教师高度自觉、持续不断的改革动力和永动式发展的追求精神。因此,作为改革共同体的每位教师成员都能达到一种超凡的境界:毫无怨言,乐在苦中!

正如同为中学改革行家的李镇西先生所言:“杜郎口的改革是一个系统,而课堂结构的改革,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我们从课堂上看到的,只是杜郎口经验的冰山一角!我们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课堂结构,而要关注课堂背后都是什么东西在支撑着?”①课堂结构创新背后是教师们特有的精神结构在支撑,而教师改革的心灵凝聚力则来自崔其升校长超越常人、永葆激情的伟岸人格力量。尽管崔其升的学校改革包含“人治”的成分,但他本人确乎“朴实得像个老农民,纯真得像个小孩子”②;他的人格魅力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粉饰或包装出来的。正因如此,杜郎口的课堂改革得以持久深入、不断出新,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而强劲地推进着。

山东省教研室领导曾作如是言:“杜郎口”堪比剪辫子、放大脚,它打破的是框子、是两千年传统教学对孩子们的束缚、对教学观念的束缚,功不可没。③此言善矣。杜郎口中学,颠覆的是“以教代学”的指令性课堂,解放的是学生的学习创造力——这就是杜郎口课堂改革的真义!

————————

注释:

①李镇西:《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善待杜郎口》,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第4——15页。

②李镇西:《保卫崔其升》,《善待杜郎口》,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第71页。

杜郎口中学学习心得范文第4篇

1、具有很强的民主性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统治者,不存在话语霸权、课堂专制,有的只是平等的人格、学习的伙伴。发动学生们动起来,敢于质疑。

2、具有很强的问题性

让同学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是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前进的动力,有利于提高知识水平。

3、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杜郎口教学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他敢于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寻求突破,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此外,它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尊重他们的奇特思维,引导他们求新求变、求奇,营造一种标新立异、创新超凡的竞争氛围;具有拓展性,以教材为例子,注重知识的源头、过程、联系、结构,构建网络,形成综合连体、千丝万缕、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4、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此种教学注重联系实际,运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论证课本中的知识原理,运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解释你的观点,比如说相声、小品、歌曲等等,以此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有很强的全员性,不搞精英教学,对每一位同学负责,尤其是对薄弱生倍加关心,让其树立信心,培养其勇敢意识和竞争意识。分层次教学,合理安排不同任务,逐步缩小差距,力争让每一位学生成才。

5、具有明确的主体性

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教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二、大学实施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杜郎口教学模式成功了,它也走进了其他县市、其他初中高中。很多人从中受益,是很多人成功也成才。我就在想大学里是不是也应采用杜郎口教学模式呢?大学与初中高中相比实施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在哪?

1、构建现代大学学习氛围之所需

现代大学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升入大学的每一个人都经历了十年寒窗苦,升入大学后,他们不再有繁重的学业,因而上进的心慢慢地慢了下来,对很多人来说,没课的时候,他们宁愿睡一中午觉,看一中午电影,也不愿走进图书馆翻翻书。很多人沦为大学里的赶脚族,临到考试才突击学习。现实的弊端让我们不妨抱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去实验一番杜郎口教学模式。

2、大学教学模式改革之所需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课堂上多数时间由教师灌输式讲解,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课下把课本看一遍,背背概念就交差了。大学活动较多,占用了一些时间,没时间及时看书,下次课又讲授了十几页的内容,要看的内容只会越来越多,只能等到考试才能看书本,走马观花囫囵沦吞枣。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杜郎口教学模式在大学里很具有可行性:老师不要讲得太多,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几个人围坐在一起,集思广益,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这也是研究性教学之内涵。以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为基础,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查找资料探讨问题,让学生在新的学习模式中提高学习效率,在实践中不断发现真知,不断求新求变。同时,在新的学习模式下也增强了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三、大学实施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做法

1、组织分组学习讨论

杜郎口教学模式在大学里有很多潜质可挖,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班为对象,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化整为多,老师则作为组织者、领导者穿插其中,成为联系个小组的一条线。每个小组4~6人。每节课之前,老师要规定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列出学习提纲,并适度点明基础知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重点有方向的去预习。例如:在病理学各论学习中,可提前一周给出病例资料(包括文字、图片),上传到学院的网上教学资源里,供学生下载、复印,要求学生制作发言PPT。讨论时,先让一位学生简要介绍病史,再根据病案思考题,逐一展开讨论,对同学的结论,老师不需立即做出评判,鼓励同学进行辩论,并自由发言补充。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对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可让学生看书或看课堂笔记,再集体讨论,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采用箭头图梳理病例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联系。以呼吸系统疾病中一个慢支引发右心衰竭的案例为例,示意如下:感冒(细菌、病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部炎症损害(肺血管床减少引起缺氧,并致肺小动脉反射性收缩、管壁增厚管腔减小)———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代偿性肥大———失代偿(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血液返流)———右心房代偿性肥大———失代偿———右心衰———体循环淤血(浆膜腔积液、下肢水肿、淤血性肝硬化)。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其积极性,经过反复学习,知识会掌握得更牢固、理解的也会更加透彻。

2、自选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杜郎口中学学习心得范文第5篇

以读书提高教师素质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教育部要重新制定《教师教育标准》,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并指出当今大部分教师不合格,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不愿意读书。其实不读书除了繁杂的教育教学任务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形成一种学习读书的自觉性。

而在杜郎口中学,每周二和周四的下午第四节,都是老师们的读书时间,所有教师都到阅览室阅读,这是一种强制。可能开始的时候教师会责怪校领导的限制人身自由,但当老师们真正意识到读书真正能提升自己个人的素质的时候,他也就不会以此为累了,相反会更有激情地投入到读书学习的过程当程去。

以学生为主的课堂

在杜郎口中学,你很难看到教师的讲解,它的课堂给人的一种感觉就是闹哄哄,但闹而不乱,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学习任务,每个小组都有每个小组探究的问题,教师真正成了课堂的引领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所以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升了。这样不仅学习成绩有了巨大的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浓郁的人文情怀

崔其升校长对老师的管理是比较严格的,从课堂教学改革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他都考虑得非常周到,看到老师课上的不满意,他会公开批评促进教师转变;看到自己的亲戚浪费水资源,他也会大声呵斥;看到学生用的教杆不符合学生用,他会严肃地扣相关的领导和班主任的钱……

但就是这样一个校长却赢到了所有老师们的信任,到餐厅吃饭,餐厅的小伙子清楚地记得崔校长的糖尿病而让服务生别在校长的差中放糖;就是这样一位严格的校长,他的老师看到地上有烟头,都会主动地去捡拾起来,全员都在管学校的卫生;当他得知校内一临时工出差不舍得花费而去地摊吃最便宜简便的饭菜的时候,回来就因为这种节俭精神而奖给了这位临时工1000元;就是这样一位严格的校长,当学科老师生病的时候,其他老师会主动地要求去代课,不求任何报酬……

因为这样一位优秀的校长,这样一位充满人格魅力的校长,让杜郎口中学到处都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学校有风气,教师才有士气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