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557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3分钟。
新校长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比较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3-074-02
校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要建设高素质的中小学校长队伍,必须加强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因此,中小学校长培训是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实现理想的校长培训效果,必须选择科学而有效的校长培训模式。校长培训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培训理念、培训理论指导下,为达到校长培训目标而组织各种培训资源、选择恰当的培训策略、科学设计培训过程、形成结构化的操作程序。新时期,关于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笔者对这些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分析,以便为中小学校长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有关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研究
(一)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与策略强调培训活动以参训校长为中心,融教育教学新理念、校长专业知识技能管理经验于参与式活动之中,强调参训校长主动、平等参与培训活动,主张参训校长与培训者、校长与校长之间的交流合作,充分关注校长已有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管理经验,让校长通过培训活动自主整合原有知识、技能、自主构建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学校管理发展新理念及知识技能体系。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主要针对校长实践中的问题,能充分调动校长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由于校长已经习惯专家讲座的形式,在实施中,有的校长对参与式校长培训会感到不自在、不理解、不适应。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对培训者要求高,培训者需学识渊博、有很强的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等,也需一些培训资源,如典型案例、现场教学资源等。
(二)体验式校长培训模式。体验式培训强调的是“先行后知”,是通过个人在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体验”至少包括行为体验、情感体验与认识体验。由于这种培训是在情景中体验学习,因此,校长的观念变化往往也是深刻的。体验式培训需要指导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如和专业培训公司或机构合作、组织好反思交流环节等。
(三)技能训练式校长培训模式。技能训练式校长培训模式是指采取一定的方式,运用一定的载体对校长的某一技能或某几方面的技能进行有针对性训练的一种培训方式。首先,通过调研,了解校长岗位技能要求,再根据培训的现实条件,确立重点训练的要培训的技能范畴与具体项目。然后,根据不同的技能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训练方式主要有理论学习、行为示范、角色扮演、实地演练等。通过培训,可有效提高校长能力。
(四)行动研究式校长培训模式。所谓行动研究式校长培训模式,是指在培训者组织下,在专家指导下,校长运用行动研究方法解决学校发展中现实问题的一种研究型培训模式。研究的主体是校长个人或校长小组(几个对某一问题感兴趣的校长组成行动研究小组)。在操作时,校长根据行动研究的课题情况,组建校内研究团队,研究的问题是自己学校内部的具体问题,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操作程序主要由培训组织者决定,大致为问题诊断、策划与设计改进方案、研究实施的推进、研究评估。
(五)“教育会诊”校长培训模式。“教育会诊”校长培训模式是按校长培训目标的要求,以“科学理论传授”、“集体教育会诊”为主要形式,科学地设计培训内容、方法和途径,有效地组织培训的一种系统运行方式。主要包括理论学习研讨―一参观考察学习――集体“教育会诊”三个阶段。其哲学基础是实践论、矛盾论和过程论,心理学基础是建构主义,教育学基础是“案例教学”。
(六)网络远程校长培训模式。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小学校长网络培训应运而生。网络培训的基本模式是在网络培训平台上开设网络课堂、专题讨论区、自由讨论区、网上答疑、网上作业、网上测试和网络资源库等。这种培训模式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也节省了时间和金钱,并可及时获取信息。通过培训,可使中小学校长建立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提高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
二、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比较
上述六种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各有特点,为了清楚了解这些培训模式,对这些培训模式的培训方式、培训者角色、受训者角色、优点和缺点、效果评价做了比较分析(见表1)。
三、对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思考
通过上面的论述与比较,可以看出,新时期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呈现出的特征有:第一,在培训理念方面,注重发挥校长的学习主动性,重视校长对自身行为以及有关问题的反思。第二,在培训目标方面,不仅重视校长理论的提升,特别是校长知识的更新,也注重校长能力的提高;注重理论联系实践,重视解决学校内部出现的实际问题。第三,在培训方式方面,培训方式灵活多样,有系统的理论学习,也有参观考察学习,将培训与工作情境紧密结合,如深入课堂看课、听课、评课等。第四,在培训手段方面,突出时代的网络特征。第五,在对培训效果的评价方面,不仅有终结性评价,也有过程评价,如对校长的学习态度、发言的深度与广度等的评价,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评价理念,同时,这也是加强培训过程的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培训效果。
新校长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本培训 教师 专业发展
一、校本培训的背景
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开展“校本研训”是转变教师观念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培训的内涵和操作模式
(一)校本培训的内涵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校本培训的操作模式
1.培训内容
(1)每年暑期结束之前,学校都要组织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如期开展,每位教师都按要求撰写心得体会。
(2)学校的校本培训实行分层进行。如对老教师开设《多媒体投影仪的规范使用》讲座,对中青年教师开设《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讲座,对初三教师开设《新课程中考复习方式》的讲座等。
(3)学校的校本培训实行分类进行。有每个月班主任例会上的班主任培训;有信息技术培训,如《多媒体投影仪的规范使用》;有师生心理健康培训等。
2.培训形式
(1)聘请专家讲座
2010学年我校聘请师大专家及外地专家来校讲学,邀请市教研室的全体初中教研员来校调研,邀请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社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巡回报告讲师团韩丽老师作“为人父母的科学方法”家庭教育报告会,邀请家庭教育成功的历届学生家长来校为家长作现场说法等。
(2)实施全员培训
心理健康培训,学洋思、学杜郎口中学先进教学经验等都是全员参与的培训。还有暑期的师德培训,我校按照区教育分局的要求,也进行了全员培训。
(3)建立网络培训
学校2010学年在原有校园网的基础上,建设了“无线上网系统”,教学楼、行政楼、实验楼等地随处可以上网学习,为校本培训营造良好环境和条件。网络资源开发室开发的资源能够很方便地传递给每一位教师,特别是暑假期间,随着金华教育互动平台的创建,网络培训就显得更为快捷,教科室要传递的信息只要在平台上挂出,大多数教师能够及时收到。
(4)实行定期培训
(5)校际培训联动
利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学校每年均有许多教师参与支教。学校充分挖掘资源,教师进行传帮带成了我们校际交流的新平台。
(6)构建特色培训
第一,指导式即以老带新的培训模式。对新教师的培养,扩展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培训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在课堂教学方面,老教师是师傅;在课件制作或网络等方面,青年教师可以是师傅。在教科研培训中,师徒可以共同承担同一科研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受益与提高。
第二,案例培训模式。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使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学校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听课评课。通过研讨,引导教师运用新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第三,自主学习模式。由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课题来自教师的实践,在研究中,教师不断遇到新问题,需要不断获取新的理论指导,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师为了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研究任务,需要不断获取资料进行学习,教师有了强烈的主动学习动机,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我校的师徒结队活动抓的实、抓得稳,积极做好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年级组长的作用。
第四,伙伴结对模式。以骨干教师和年级组长为师傅,其他教师为徒弟,要求师傅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及课外辅导等方面给予徒弟悉心指导。
三、校本培训的效能
(1)通过校本培训学校教风端正,每位教师恪守师德规范,自觉抵制有偿家教,没有任何教师因为师德问题受到家长、社会的举报。
(2)通过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成果累累。2010年度我校李君玉老师的课题《初中科学优质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获得金华市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课题《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优化设计的实践探索》成为金华市教科规立项项目,课题《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案例实践研究》成为浙江师范大学第二期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项目,李君玉老师参与科技部教育部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与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研究项目。
(3)通过校本培训有效地促进了各层面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在校本培训中的教师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学校中学高级教师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我校在职具备中高职称的教师已经达到109位,占71%。
(4)通过校本培训涌现出特级教师、省教坛新秀、省新生代课堂教学比武第一名等优秀学科教学教师。
参考文献:
[1]卢正芝.校长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7.
新校长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一、“千校万师”产生的背景
1、产生背景
对于正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贵州来说,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努力、艰苦奋斗,更需要新一代贵州人的不懈努力。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强调,要把贵州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今天的红领巾,明天就是主力军,贵州的发展、祖国的振兴,希望就寄托在他们身上。目前,我省有1300多万未成年人,是实现我省宏伟目标、建设新贵州的希望所在、活力所在,是夯实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基础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事关加快贵州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摆在重要位置,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成长为能担负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栋梁之才。
2、应运而生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领导的讲话精神,时任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文明委副主任谌贻琴同志,(现任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早在2009年11月底,率队赴长沙参加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回来,就萌发了加强和改进我省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创意,寻找新契机。经与相关厅局领导研讨,达成共识:我省的1300多万未成年人中,中小学生占了近800万,中小学又是每个人重要的人生阶段,不仅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更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黄金阶段。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重在育德。无容置疑,中小学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而中小学教师则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先锋和主力军,教师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至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训骨干德育教师”顺理成章成为一个必选项,抓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是抓住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牛鼻子。于是,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四家单位联合实施的“千校万师”培训工程应运而生。
3、实践探索
为了把培训工程实施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千校万师”培训工程在贵州乃至全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培训什么、怎么培训,如何在短期培训里选择最适合的、最实用的课程,达到最有效的培训效果?……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省文明委责成团省委在省团校举办了以少先队辅导员为主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骨干教师培训”试验班,进行摸索。紧接着组织调研组,在2010年3月到5月的两个月时间里,跑遍全省上下。一是从上到下纵向了解,从省到市州、县、再到乡镇,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宣传部门、团委了解相关工作指导方针、实施方略及重视程度等;二是直面基层中小学横向调查,对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情况进行摸底;三是走访家庭,了解家长的希望;四是深入社区从社会管理角度了解未成年人思想、表现情况等;五是拜访专家,征询专家建议。几经磨砺,培训方案最终得到各方认可。
4、 锁定目标
谌贻琴同志明确要求,要通过实施“千校万师”培训工程,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将培训工程抓出成效。”通过办试验班和深入调研,我们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定为培训学习的重点,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课程。培训方案为此设置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思考》等重点课程,着力提高中小学德育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水平和宣教能力,使之在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中,起到薪火相传的重要作用。针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培训方案还在内容上力求“三结合”——结合基层德育工作实际,注重内容的针对性;结合专家、学者、相关部门意见建议,注重培训内容的科学性;结合新时期有关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注重培训内容的前瞻性。此外,培训还注重形式鲜活生动、丰富多样。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析、教学互动、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使培训更加丰富、更加有效。“对学校德育老师进行如此大规模培训,并且科学系统地设置培训课程,‘千校万师’工程在全国来说也是一个创举。”
5、扬帆起航
谌贻琴同志亲自审阅了试验总结、调研报告、培训方案、师资选配、工程的总体规划及阶段性的实施计划,2010年8月省文明委决定,由四家单位联合发文共同实施培训工程,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共同确定由贵州省团校具体承担培训任务,9月13日“千校万师”培训工程正式启动,启动会上谌贻琴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阐述了该培训工程的重大意义,对办好培训工程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个讲话已制作成光碟在每期培训班开班仪式上播放,组织学员讨论,成为指导培训工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培训工程选配的师资既有省内外高层次领导、专家、学者,还有来自基层一线的优秀教师、道德模范;省团校为实施培训工程在管理机制上进行了配套改革,成立了五个工作组。一切准备工作就绪 ,“千校万师”培训工程如期扬帆起航,如今正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二、“千校万师”目前实施情况
1、特点突出
“千校万师”培训工程的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将“千校万师”工程作为强基固本的重点工作来抓,省委领导高度重视,各有关方面密切协作。2011年7月,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省文明委主任王富玉同志赴贵州省团校查看了“千校万师”工程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情况,听取“千校万师”工作情况汇报并给予高度评价。时任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文明委副主任谌贻琴同志也多次到校调研检查培训工作进展情况,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抓好落实,“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将培训工程抓出成效”。各地、各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切实把“千校万师”工程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省文明办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省教育厅认真负责做好业务指导,团省委全力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省团校承担了具体工作任务;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教育厅、团省委等部门领导多次听取培训工作情况汇报,有关处室负责人分别到各期培训班进行授课辅导;省文明办、省教育厅把培训工程纳入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考核测评内容,作为学校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省文明办在培训经费上大力支持,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各市(州、地)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共青团等积极组织,认真落实培训计划,为“千校万师”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培训学习的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意义重大。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实践证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必须先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青少年头脑,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千校万师”工程一开始就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作为培训重点,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课程,设置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思考》、《反思与重构--道德教育的“四个回归”》等重点课程,着力提高中小学德育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水平和宣教能力,使之在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中,起到薪火传承的重要作用。
三是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合力。“千校万师”工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从省直有关部门聘请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厚、语言表达能力强的领导、专家,从高校中聘请具有理论和专业特长的学者、教授作专题讲座,特邀省内道德模范和春晖使者来校谈体会,充分整合、利用省内外的优质培训资源,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据统计,60%以上的授课教师都是通过各种渠道外聘,有效地整合了各类优质教学资源为培训工作服务。到目前为止,共聘请省直有关部门、高校有关领导、专家300余人次作讲座。为了全方位服务培训工作,贵州文明网、省团校网等网站及时开辟专栏、专版,把培训班的学习、交流、实践活动,培训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典型和经验,及时在网上进行,一方面对“千校万师”工程进行有效宣传,另一方面也为参训学员、基层教师、专家学者交流学习体会、探讨教学实践、丰富培训生活搭建了平台。
2、勇于创新
“千校万师”工程的成功实践得益于三年多来工作中的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培训工作坚持强化“一个理念”、抓住“三个创新”。作为“千校万师”工程的个体实施单位,贵州省团校在培训工作中坚持强化“一个理念”、抓住“三个创新”,努力做到教学管理到位,后勤服务到位。
强化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理念。作为具体实施“千校万师”工程的贵州省团校,充分发挥了对基层团干进行培训的丰富经验,精心组织实施,扎实推进促进培训工作全面开展。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千校万师”工程是一个新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自接受任务后,贵州省团校领导班子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开创了培训工作的崭新局面。二是建立党政领导齐抓共管机制。校领导班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把培训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纳入校党政领导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制度,确保培训工程有序推进。三是促进工作作风大转变。结合全省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万名干部下基层”等活动,贵州省团校从校领导到教师职工,以更高标准、更快节奏、更严要求推动培训工作,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在圆满完成常规教学工作的同时,确保了“千校万师”工程110期培训班的培训任务。
创新培训方式、优化课程设置。本着培训内容“要精、要管用”,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我们坚持以培训需求为导向,针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创新培训方式,精心设置课程,努力做到重点突出、内容丰富。一是在培训内容上注重“三个结合”。结合我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实际,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结合教育专家和领导的意见建议,注重培训内容的科学性;结合新时期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注重培训内容的前瞻性。二是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主线、点面结合。培训工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一主线,组织设置了《反思与重构——道德教育的四个回归》、《德育教育,学校是根本》、《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分析指导》、《青少年犯罪预防及禁毒防艾教育》、《教师人文素养》、《新媒体在青少年道德建设中的实践与运用》、《励志训练在未成年人工作中的运用》等课程,突出理论性和实际操作性的统一。三是培训形式鲜活生动、丰富多样。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析、教学参观、互动学习、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使培训更加丰富、更加有效,使参训教师在坚定理想信念、增长思想道德知识的同时,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
创新管理制度、强化人性化管理。不断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为实施“千校万师”提供了制度保障。一是实行项目化管理。贵州省团校打破以往的行政管理体制,以项目为中心,成立了学员管理组、教学管理组、学员联络组、信息宣传组、后勤安全保障组等5个项目组,各工作组均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强化各个环节的具体措施,细分责任,落实到人。二是实行格式化管理。即把每个学员从报到至离校的6天144个小时进行细化,分时段进行划分,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和生活,从认真细心的准备每一份学员学习资料,每一个热诚的服务,从各环节上让学员有宾至如归,温馨似家的感受,有效的确保了学员在开展学习、讨论、交流、分享等教学活动的效果,高质量完成培训工作。三是强化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整理学员感言集、建立QQ群、学习园地等交流平台,开展班级活动等方式为参训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搭建起工作和情感交流的平台,使参训学员思想得到洗礼、思路得到启发、视野得到开拓。
创新评价制度,巩固培训成效。一是及时总结培训工作。在每一期培训班结束后,及时组织参训学员开展问卷调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总结。二是及时收集学员对教学、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对相关工作和课程进行调整,不断改进培训和管理工作。三是建立追踪回访制度。2011年2月至2013年,先后8批派出调研组赴各市州地教育部门及相关学校,对参训教师进行回访,听取地方、学校对参训学员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评价。
三、“千校万师”取得的成绩
1、领导肯定
2011年11月18日,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同志一行,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等领导,专程调研“千校万师”培训工程,对“千校万师”培训工程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作了重要讲话,认为该培训工程抓住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经验值得推广。2011年9月23日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组长谭陆、 2012年6月13日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工作组副组长吴向东、2013年4月28日中央文明办三局联络处处长张继青,也分别对“千校万师”培训工程进行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2011年7月,“千校万师”培训工程被收录入中央文明办编著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100例》一书和《2011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年鉴》一书;分别列入2012、2013年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和2012年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创新做法指导手册》。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组织课题组对“千校万师”培训工程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抓好“千校万师”培训,促进更好更快发展》的调研报告,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对报告作了“调查报告很好,很有说服力……,引起全省高度重视,继续抓下去。”重要批示,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作了“报告写得不错……,可宣传报道。”重要批示。2012年2月省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副组长连立梅、“千校万师”培训实施单位贵州省团校校长黄文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的表彰。
2、效果显著
为及时了解培训效果,由贵州省团校组成调研组,从2011年9月开始,先后走访了全省9个市(州、地)教育局及下属办公室、基教科、师资科、部分县教育局、随机抽样100所中小学,一致认为“千校万师”培训工程课程设置合理,管理严格,培训内容与教育部门开展的教师培训内容没有冲突,而恰恰是一种补充,工作很具前瞻性和创新性,体现了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为教育部门搭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平台。参训学员返校后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带回学校、带到课堂、带入教学,教学能力大幅提升。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对“千校万师”培训工作的满意率达100%,对参训教师返校后工作的满意率达95%。且要求增加培训人数、扩大培训规模。至今这种调研工作也没停止过。
通过参训学员的反馈和问卷调查,实施“千校万师”培训工程,有96%的学员认为非常必要、及时;有93.5%的学员认为培训方案好,课程设置好;有98.5%的学员认为教学组织管理好;有94.5%的学员认为学有所获,提高了认识、提升了水平。参训学员说:“千校万师”培训为我们中小学德育工作者搭建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既给我们思想上启迪,又给我们现实工作支招。用“四好”、“四个一”、“四个心”概括参加“千校万师”培训学习体会:四好(讲得好、学得好、服务安排好、讨论交流好)、四个一(一次心灵的深化、一次理论的提升、一次思路的指引、一次工作信心和决心的鼓舞)、四个心(团结的心、感恩的心、爱心、恒心)。
3、社会关注
2010年11月26日,贵州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千校万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骨干教师培训工程进行了宣传报道;2010年11月30日,《贵州日报》头版对“千校万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骨干教师培训工程作了题为《 “民心工程”彰显“阳光效应”——我省“千校万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骨干教师培训工程侧记的报道;2011年1月10日《贵州日报》头版《着力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品牌力——我省2010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的报道;2011年11月5日《贵州日报》头版作了题为《打造学生思想道德领路人》的纪实报道。2011年《当代贵州》第32期作了《“千校万师”育英才》的专题报道;2011年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办的《学习与研究》第12期登载了《抓好“千校万师”培训,促进更好更快发展》的调研报告。2013年12月29日,贵州卫视频道《品牌》栏目播出了《小培训·大平台》“千校万师”专题片。通过社会和媒体的关注,充分肯定了“千校万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骨干教师培训工程所取得的成效。
4、亮点纷呈
从实施效果来看,“千校万师”培训工程有以下亮点:
内容好。培训内容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据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等设计教学内容,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师资好。选择担任教学任务的有道德模范、骨干教师及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注重了培训的示范引领作用。
形式好。采取课堂教学、经验交流、实践体验和现场参观考察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增强了培训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配合好。主办单位既分工负责,又密切配合,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形成了推动培训顺利开展的合力。
服务好。省团校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为培训提供精心的管理和周到的服务,确保培训顺利实施。
效果好。培训取得的成效和影响超出预期。许多学员将学到的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带回学校,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点燃孩子们心灵之灯,甘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千校万师”第四期学员安顺市第八小学的杨红林说:“带着‘千校万师’的精神,我在脚踏实地中立足本职、率先垂范,默默用爱耕耘,在师生中赢得广泛赞誉。我先后被西秀区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师德标兵’、被西秀区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共青团安顺市委表彰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西秀区‘十大文明礼仪标兵’…… 这些成绩的取得,对于我来说,是荣誉,更是责任,它将激励和鞭策我不断进取,再创辉煌!感谢 ‘千校万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骨干教师培训,让我在收获理念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在实践中彰显了人生的价值。……作为‘千校万师’的学员,我们用智慧与实践托起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任,把未成年人紧紧的团结到队旗下,让少先队这方红色的沃土发挥更好的育人功效,让飘扬的红领巾,魅力的少先队,领航未成年人人生道路,携手他们共同进步!” 20期学员李帮胜原来养猪是第一职业,培训后现重新定位,立志把教书作为第一职业,决定教好书,育好人。 64期学员韦忠智在家人得病需要钱时,还拿出一个月的工资扶助了6为入学困难的女学生。他说:“我相信,只要大家都行动起来,‘千校万师’培训工程就会永放光彩。”有的学员由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目前已走向领导工作岗位,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影响着更多的德育工作者。
四、“千校万师”努力的方向
“千校万师”培训工程已成为我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三年多的实践证明,“千校万师”培训工程对贵州省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坚信,“千校万师”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首先,要拓宽培训的覆盖面。努力培养造就思想过硬、品行端正、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骨干教师队伍,夯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础。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学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地,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败的关键,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是任何其他方面都取代不了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书育人育人为本。教师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体力量和具体实施者。我们实施“千校万师”培训工程,要求各学校推荐综合素质较好的教师作为骨干力量受训,旨在受训后,提高教师素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作用,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其次,要结合实际,不断调整和丰富培训内容。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调整和丰富培训内容,特别是要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把大力培育和弘扬“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贵州时代精神和推动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的价值取向融入培训中,引导学员不断深化“祖国好·家乡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主题实践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实践体验活动,把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增长见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快乐成长。
第三,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教师教书育人和育人为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贡献。
新校长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小呆呆”为你整理了这篇校长(园长)培训班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嘉兴市“十三五”第五期校长(园长)培训班自2024年10月20日以来,嘉兴教育学院师训处全体成员从科学培训角度出发,从培训计划的探讨与确定,培训科目的选择与取舍,培训教材的配备与指导,培训课程的开设与实施,培训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到培训管理的科学与务实,使整个的培训过程均建立在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础之上,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学员们都能以较高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参加培训,并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措施,全体学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在短期内均有显著的提高。
本期培训班共完成300学时的培训内容。学员共164位,其中幼儿园69位、小学43位、中学(初中高中职教)52位。本期培训采取中学校长、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分班制开展培训,培训学习时间长,学习任务重,除在学院的三个阶段的集中学习外,还有在岗实践和自我研修,其中培训内容主要分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理论培训课程涉及国内外教育思想、学校(幼儿园)管理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心理、教育政策法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财经纪律等专题,小学组共听取专家报告22场,中学组共听取专家报告23场,幼儿园组共听取专家报告30场;实践培训内容均包括异校蹲点综合实践、主题论坛、教育专著研读交流、舆情应对模拟新闻发布会和撰写结业论文等方面,其中异校蹲点实践培训赴市内名优学校(幼儿园),就校园文化、德育特色和课程领导力等方面开展现场考察学习,三个班共赴14个学校开展异校蹲点实践培训,每位学员都提交了异校蹲点实践体会、读书笔记和结业论文,三个班共召开主题论坛四次,25位学员论坛上发言。
本期培训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课程结构设置合理。课程设置包含了新任校长必须掌握的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理论等基本知识,体现了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要求的“应知应会”的特点。
二、异校蹲点实践培训作用不断彰显。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把新课程的实践作为考察的核心,把校长的办学理念为考察的根本。通过优秀校长的经验介绍、优秀教师的课例观摩、校园文化的不同展示,使考察活动更加全面、详实。
新校长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心得
本学期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在全面理解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育创新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育创新”校本培训方案,并以此推动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从而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一只方舟。因此,做好校本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把我校本学期开展的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制度保证
领导都非常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把校本培训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学校加强了对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训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通过管理简报、校园网络等形式经常汇报和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对教师产生激励作用。
(二)采取多种培训模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导师指导模式。即以老带新的培训模式。对新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培训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在课堂教学方面,老教师是师傅,在网络教研等方面,青年教师是师傅。在教科研培训中,师徒可以共同承担同一科研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受益与提高。
(2)、案例培训模式。即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这种培训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3)、自主学习模式。这种培训模式由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三)校本培训内容丰富多彩。
小学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总结心得体会
教学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础。本年度,学校从师德教育、基本功技能提高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教育的艺术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现将我的参训体会小结如下:
在本年度的校本培训中,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如教师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和成长目标等等。普通教师与专家的比较表明,教师的知识不仅有量与质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教师所需要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整合,而专家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可以给教师提供迅速有效的帮助。
通常某一类专门的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培训时,把教师当成了学生,从基本的教育理论到各科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就是全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有它的优点,但针对性不够,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而校本培训就扬长避短,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教师长期在学校任教,教师之间、校长与普通教师之间,每人的长处、短处彼此都十分了解。比如,年轻教师课堂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课的进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等,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就可针对这些常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这些指导可以在课堂中、也可以在课堂外、办公室里。所以,这样的培训模式针对性强,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校本培训与时俱进,从这些方面入手,重在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对教师们顺利实现“三年发展规划”大有裨益。
中心小学校本培训年度工作总结心得
教师是办学之本,是立校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一只方舟。因此,做好校本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下面将我校本年开展的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制度保证。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把校本培训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学校加强了对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训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通过多种形式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对教师产生激励作用。
二、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用良好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发展教师、塑造教师,帮助教师成就事业。宽松的学校文化氛围,使教师感到“舒心”、“放心”,能够无所顾虑地工作。团结向上的文化氛围引导着教师,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充分地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使其人尽其能,各尽其才。学校坚持利用传统的节日,搞一些有益的活动。通过活动使教师感到学校在关注着自己,使教师体会到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
在对教师的奖励和任用方面,学校也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意根据教师的德才学识,能力水平,根据教师的特点、特长,安排适当的岗位,以使其发挥长处,从而感受到工作的快乐。这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学校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师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明白在学习化社会中,学习是人生 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会到学习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自学,提倡互学。形成以学习为荣,不学习为耻辱的良好校风。学校开展读书活动,引导教师视学习为第一至爱。增强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要有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读书体会,不断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及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上一篇:新校长培训心得体会【汇总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