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497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0分钟。
技术培训感想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情感激发;情感培养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映形式”。[1]舞蹈是一门深度表达情感的艺术,以肢体传情是舞蹈艺术的特殊手段。舞蹈是通过“舞蹈艺术家的技艺可以把人类各种各样的情感表现得比器乐、图画、雕塑都更美、更自然。”[2]因为舞蹈不仅用舞蹈语言来表现,是通过舞者优美的肢体来传情达意。“情”是舞蹈一切活动的灵魂,而作为技巧训练的舞蹈教学更应注重情感调控与培养,将情感作为发展技巧的动力,不但有利于技巧的形成和表现力的完善,使学生养成身动必有情的习惯。
舞蹈教学是一项内容丰富,技术性、科学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技巧训练又是靠舞者主观意识来操控,舞蹈教学和艺术表现都是一种美感的创造体验,技巧训练的关键是培养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使舞者能自觉地按照艺术的规律去进行艺术美的表现和创造。舞蹈是通过各种技巧的的综合训练来塑造肢体美,获得肢体的协调。不论是何舞种或教学方法在其技巧训练过程中情感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情感的激发更是教学的关键,它在教学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去关注和研究教学中情感激发和培养,让其更好地为技巧训练服务。
一、情感是舞蹈艺术的本质
舞蹈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的自我创造与追求,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当天、地和万物和谐地生活在亘古的地球上,人类还没有从动物的动作交流中升华出语言的时候,人类的始祖便开始用自己的躯干和四肢的律动来传情达意,舞蹈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充满青春活力的艺术。
舞蹈艺术是最富心灵性、表现性的艺术,情感则是它的内容和本质。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既有信号的功能,又有调节人精神活动的动力功能。它能积极地影响人的认识过程,推动人的认识发展,积极而良好的情感能激发舞者感知的积极性,增强想象和思维的能动性。情感这种心理现象在舞蹈表现和技巧训练中往往起着非同寻常的重要作用,比如舞者情绪低落时,表演状态就差,肢体僵化,动作就缺乏美感等等。情感与技巧训练及艺术表现密切相关,因为一切舞蹈活动都是依靠人的大脑和肢体的协同配合来进行的艺术创造。这种创造体现在教学的双方,教与学双方都处在矛盾与解决矛盾的过程之中。
舞蹈训练要靠大量心理活动来实现,舞者的生理因素也受心理活动影响和制约。教学中影响学生的因素很多,毫不例外地应该将积极的情感作为动力,教师能否调控好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是舞蹈教学成败的关键。由于舞蹈是以舞者肢体为表现工具的艺术,技巧训练和艺术表现中只能凭主观感觉去把握和操控。技巧训练就是在矛盾的不断出现和矛盾不断被解决过程中,舞蹈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得到提高和完善。舞者只能凭听觉、视觉、感觉对教师的示范、讲解进行感受、比较,通过思维对所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形成对自己的理解,不断调整自己的肢体状态和获得表现经验。教师若能准确地把握住学生肢体的各种细微变化,并能通过有效方法加以解决,注重自己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就能调动起学生旺盛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因素,教师应该用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来实现课堂生动性,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舞蹈教学本身就是充满情感想象的教学
作为提高舞蹈技能技巧和完善审美能力的舞蹈教学是一门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理性思维为主导的创造性活动,也是舞者审美体验和想象创造的一种心理过程。舞蹈是感知的艺术,更是传情的艺术,人心感于物而动,身则始于情而动。舞蹈教学的全过程也是学生在舞蹈艺术美的王国里感受、体验情感,展开想象翅膀自由翱翔的过程。舞蹈教学属有意型想象,特别是对舞蹈感觉的理解和艺术表现中情感形象的把握,它是根据作品音乐或教师的语言描述或动作、图式的示意和引导,在人脑形成相应的新形象。要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学生必须正确理解教师的语言描述,唤醒内心的表象储备,表象储备越多,想象的内容就越丰富,得益于教师良好的引导和启发,更要靠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参与,才能进入歌唱艺术创造的最佳状态。
舞蹈教学本身就是生动、鲜活、充满想象力的教学,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要营造生动而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学生对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体验时,才会对作品的艺术美产生热爱。舞蹈是舞者内心的有感而发,舞蹈教学只有在学生情绪好的状态下,舞者肢体才能形成协调而富有艺术美的运动。学生精神饱满,精力集中也有益于获得好的状态,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中注意情感的激发,情绪的调动,情感的动机对舞蹈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舞蹈本身也能产生美的效应,更是陶冶身心的一种情感教育,情感的激发在舞蹈具有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也是检验一个舞蹈教师的教学能力重要标志。
三、舞蹈教学环节中情感激发动因
舞蹈教学中教师对情感的激发起着积极和主导作用。舞蹈教学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而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教与学双方不能只停留在对技巧的外在质量的追求之中,而应该意识到舞蹈表现的质量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出的艺术表现和审美需要为依据,教学应该做到技巧的训练和情感的培养并重。教师应该调动一切教学的手段和资源,激发学生积极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兴奋起来,也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情感表现。要培养良好的情感状态,拓展艺术想象的广阔性,就要营造良好的情感想象氛围,教学各个环节具有情感激发动因,若能落实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使其成为教学的积极因素。
1.教师教学方法的情感性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主导性作用。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正确的教学理念,还能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体验的融入教学。教师要做好教学每一个环节,教学语言富有形象性、生动性、启发性,能动之以情,教师准确的肢体示范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把感情投入进去。教师的示范是激发学生情感的重要手段,能够给予学生实际的感性认识,是最直观、生动的教学,使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教师的意图。教师富有激情的示范和讲解,学生能身临其境,能以积极的状态去捕捉舞蹈感觉。教师要为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情优教,就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想象。教师良好的情感状态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它是舞蹈表现的一种强大动力,也会积极带动、激发学生自觉地分析、体验、想象和表现好作品。
⒉教学手段的情感性
丰富的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手段和工具,也是技巧训练和教学良好运作的重要条件。如:教材的选择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材的情感性也是引导学生情感想象的前提条件。古今中外丰富而精美的舞蹈精品,为舞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在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状态,注意选择教材或教学方式的艺术性,使它能成为调动学生情感想象和拨动学生心灵之弦的积极因素。教学手段的艺术性和情感性,也是教学科学性的必备条件,它能形成强烈的情感力量,激励学生想表现好作品的欲望,深入挖掘、体验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内涵。
⒊教学主体的情感性
舞蹈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本身就有强烈的渴望表现好作品的心理欲望,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作品自身鲜明的情感因素,学生的情感会被渐渐激活,进入强烈的情感体验和艺术表现的情感想象状态。在技巧训练和艺术实践中要善于体验作品的情感内涵,也需要学生自身要有丰富的情感储备,要善于观察和捕捉人们生活中的情绪和心理,体验现实生活里不同情境中人的情感状态,并在学习其他艺术门类的审美活动中,注意感受、体验不同人物的内心情感活动,这些都是丰富和提高舞蹈表现情感性的有效途径。艺术表现活动的情感想象是与人的生活经验、学识修养、情感状态等分不开的,它能为人的审美活动提供直接和间接的生活映象,人的生活经验积累、学识修养等越丰富,情感想象的翅膀就越丰满,所获的审美愉悦也就会越强烈。
舞蹈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良好互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也能培养学生的情感状态。由此还能发掘大量创造艺术美的潜在因素,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学生在此氛围中能获得直观、形象的感受,也能尽快唤起学生:①审美感知的敏感性,学生知觉的敏感性能对舞蹈艺术美的潜因感受快,感受深。②情感联想的快速性,极容易唤起长期积累的审美经验和情感储备,也有利于新的情感想象的融合。③艺术想象的开阔性,能使已获得的艺术表象更为丰富而生动,能创造出新的心理形象。④审美情感的易唤性,有利于舞蹈艺术美感的形成,并充分发挥美感的动力作用,显现出它的激发功能,去创造更为完美的艺术形象。
舞蹈教学中激感的方法非常丰富,教师若能将它们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善于用真实情感体验去感染学生,打动他们的灵魂,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现力,即使不能够有立杆见影之效,也能潜移默化的使他们在体验中得到表现的激情和力量。
四、结束语
舞蹈教学中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是舞蹈教学至关重要,值得每一位舞蹈教师去关注和探究。舞蹈教学的内容丰富而复杂,教与学双方的互动则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若善于把握学生内心各种情感因素,将它转换成精神动力,通过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以及情感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完美的艺术处理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学生在积极、活跃的心境中真正领会、掌握舞蹈技能,定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蔡笑岳.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于永顺,刘雪清.情感―审美想象的动力[J].《沈阳师大学报》2003、5期
技术培训感想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健美操;提高表现力;培养;措施
健美操作为一项具有艺术美感的运动,深受大众的喜爱,它融合了音乐、舞蹈等艺术元素,使得其有别于其他的运动项目。它的核心内容是追求艺术的美感,淡化体操原本较强的竞技性,使体操看起来更加富有韵味和神气。由于这项运动多多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对运动员本身来说是要想练好健美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既要拥有音乐的节奏美和韵律感又要兼具体操的力度美和幅度美,同时还要加入舞蹈的元素,使其能够有一种流动的美感,而其中最考验运动员实力的其实是健美操中所要展现出来的表现力。作为一套完整的、优美的、具有极强艺术性的健美操必须要具备的一个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它的表现力,这种表现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观者的感官接受,具有强烈表现力的健美操带给观众的是一场视觉上和听觉上完美结合的盛宴,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艺术演绎。因此,加强表现力在健美体操中的培养极为重要,是形成一套完美的健美操的最重要构成部分。
一、2024健美操表现力的概述
健美操的表现力实际上就是指能够感染观众、能够引起观众够共鸣的一种技能。这种技能的形成主要依赖于表现者本身。要求表现者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能力等,要能够对音乐有所感悟,对体操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最后通过把这些促成艺术美感的因素组合在一起,把对音乐的理解、对舞蹈的认知以及体操的力度、内心的思想等都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服装道具等呈现出来,达到多种艺术的完美结合。同时,这种变现力也需要表现者有强烈的自信心,能够在感染观众的同时也能够把自己也置身在一个被熏陶、被感染的环境中去。
二、影响健美操缺乏表现力的原因
健美操的表现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练成的,它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我们这里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进行一个阐述。内在的原因主要是指运动员自身的一些素质,包括心理素质、身体机能、个人气质、艺术修养等多个方面,有些是与生俱来的不可变因素,有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得到改善。这些因素优良与否对运动员在健美操中的艺术表现影响巨大。首先,气质上表现为胆汁质、多血质和性格上表现出稳定、处世乐观、果断、勇敢的健美操运动员更能在竞赛中表现自我,有利于其表现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次,专项素质与动作规格是提高运动员表现力的基础。再次,舞蹈内容训练不但是培养健美操运动员内在气质和提高动作规格的主要训练手段之一,而且对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赋予动作以丰富的内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音乐可激发运动员的情绪并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可把各种动作和运动员的艺术造诣紧密结合,形成健美操项目所特有的艺术风格。而外在的原因则主要是出自教练的身上,一个教练个人能力的强弱对其跟随学习者的成就如何意义重大。要是教练在对舞蹈的编排、服装的搭配、音乐的选择、动作的幅度上不能有一个专业的认知,在进行指导的时候也不可能传达出较好的表现力给学生。所以,要培养健美操运动员的表现力一定要从学习者个人素质的培养和教练员个人能力的提高两个方面入手,才能够达到培养运动员表现力的目的。
三、培养健美操表现力主要的途径和方法
(一)专项技术训练法
专项技术训练是健美操表现力训练的核心部分,没有良好的专项技术,富有激情的音乐、精巧的动作编排或者出众的面部表情,都只是一句空话,无法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专项技术训练法是对健美操运动员专业方面的训练,从基础着手全面有效地对运动员进行表现力方面的训练。
(二)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指借助于外部媒介进行直观观察,从中寻找不足,进行改正,以提高运动员表现力的训练方法。运动员表现力是通过外在形式表达出来的,对其感受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观察实现的。通过视觉感受,可以对运动员的表现进行评判,也可以感受到运动员吸引力、感染力以及个人的魅力。因此,细致的观察在健美操表现力的训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想象法
运动员在练习时听着不同的音乐能够产生知觉和表象,而且能形成未见事物的形象, 这中情况称为想象。在训练中,对健美操的成套动作给予形象的、具体的描述,使运动员产生丰富的知觉和表象,使情境与运动员的主观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达到情与景的统一,让运动员在训练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提高了动作的表现力。
(四)直观印象法
通过直观印象来培养表现力即通过观看电影、录像、图片比赛等形式启发运动员的观摩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让运动员模仿和学习表现力的处理技巧和表达方式,以利于表现力的挖掘和培养。
(五)表情自我调节法
在技术动作训练、形体训练等方面的训练完善之后,对于表现力影响最大的就是运动员的面部表情。在动作技术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是一种伴随着音乐而引起的富有激情的表情变化,都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另一种就是在比赛中,通过对面部表情的调节,来调整自身竞技状态,这些都可以用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而达到控制面部表情的目的。
(六)培养法
培养法是指对运动员兴趣爱好、音乐修养等方面的综合培养。表现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运动员表现力的训练也应全面考虑,不能只注意运动员专项技能。所以,要注意对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能力,使表现力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出来。
(七)鼓励法
鼓励法是一种心理方面的训练。在健美操这项运动中,心理训练一般包括运动员的情绪、意志训练、个性训练、学习和掌握动作过程的心理训练以及比赛的心理训练等,通过这些训练来增强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随机应变、自信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利于运动员充分表现自我达到增强表现力的作用。
四、结束语
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培养应针对运动员自身的情况,从表现力各个构成因素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在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如:加强专项技术训练的练习;用鼓励法提高学生自信心;利用表情自我调节提高动作美感意识;运用直观印象法对规定的动作进行录像以及图片等观摩学习;注重方向路线及空间位置感的培养。在今后的练习过程中,教练员也应重视运动员健美操知识技能及综合能力培养,从而做到全方位提高运动员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技术培训感想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摘 要 竞走训练不仅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机能2024还和运动员的心理与兴趣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作者根据几年的工作经验,对“动机”和“想象”对运动员在竞走训练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和论述。
关键词 “动机” “想象” 竞走训练
随着竞走项目运动成绩不断被刷新,给竞走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要求教练员能更好地掌握科学的训练和手段,掌握运动员心理活动的变化规律,运用运动心理知识,指导教学与训练,更有效、更快捷地提高运动员的竞走成绩,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几年的训练实践,使我体会到效果的好坏,运动员学习和掌握技术的快慢,不仅仅取决于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状况,同时也与他们的心理水平(即感知觉——思维、注意、记忆、想象、意志、情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心理素质等因素密切相关。下面就竞走训练的掌握运动技能的一般规律,谈谈学习动机和想象训练的应用。
一、激发和培养学者的学习动机
(一)动机是激励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核心问题。运动员学习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受到学习动机的制约。学习动机的强烈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的效果。只有当运动员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时,才能表现出主动性、自觉性,上课时能认真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保持自己稳定的情绪,以坚强的意志去克服畏难情绪、基础差、疲劳等困难。所以说,研究和培养运动员的学习动机是上好训练课的前提。
(二)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运动员从没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据观察与了解,初学者中有一部分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怎样才能将运动员的被动学习变成自己主动需要来进行训练学习呢?要让运动员认识到从事竞走训练能更全面地锻炼身体,学习的过程是培养意志品质的过程,认识到身体是学习好、工作好的物质基础,是实现个人理想和为国家做贡献的本钱。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会激发上好训练课和尽快掌握技术技能的热情,就会摆正与其他功课间的关系。同其他训练一样,竞走训练也是一种双边活动,教练的教与运动员的学必须有机的配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就运动员而言,教练只是外因,而外因也只是个条件,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可见运动员的学习动机在竞走训练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运动员从事竞走的动机,首先应让运动员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要坚持经常地进行教育,还要让初学者了解竞走训练的具体任务和要求,训练知识、所学动作的重点、难点,采用表扬技术较好的运动员或简单介绍其他运动队学习情况和方法,激发运动员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运动员明确了学习目标,端正了态度就能对照比较自己的差距,找出不足,这样就能激发运动员内在学习动机。
(四)重视培养运动员的学习兴趣,也是培养学习动机的一个方面,竞走运动的本身是一项十分有趣的运动项目,而兴趣则是学习动机中最主动、最活跃的成分。强烈的感受竞走带来的本身就是从事竞走活动的动机,要培养运动员的学习兴趣,就必须重视课堂的组织形式和培养方法的新颖性。根据每次课堂的训练内容及任务,选择恰当而灵活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步骤,采用定距离接力赛或追拍游戏等,以此来活跃训练课气氛,调动运动员学习的内部诱因,使已经形成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使运动员在热烈的学习的气氛中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五)培养运动员的兴趣,仅仅是培养运动员学习动机的一种手段。因此,要避免单纯的兴趣观点,不要每次训练都一玩到底。
(六)培养运动员的学习动机要从实际出发,运动员的基础参差不齐,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对不同基础的人,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基础较好的运动员,提出较高的要求,当他们完成一般要求后,还有进一步要求,使其感到有努力方向和目标;对于基础差的运动员,可以降低标准提出要求,提出的要求要切实可行,既不使运动员感觉到高不可攀,力无不及,也不要令其感觉到轻而易举,不值得一学,提出的要求应经过一定的努力而能够达到,当基本完成任务时要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树立信心。使他们较好的完成训练要求。并给他们定下目标,使他们在一定时期有自身进步的,进而培养起自信心。
(七)初学者的心理活动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教练员必须注意和掌握运动员在训练中的种种心理表现;如运动员对待疲劳和轻微伤病的态度,适当的运用心理学的手段,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二、利用想象训练,提高训练水平
(一)想象训练是对正常训练的一种补充,想象训练是指“有计划,反复地”努力在头脑中想象某种技术动作,而不是去实际完成这些动作,是有意识地积极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从理论上讲,反复想象就是不断的刺激大脑皮层,帮助在头脑中逐步建立和强化技术训练过程中正确技术的条件反射。尽管没有实际做动作,但肌肉已经得到了大脑皮层发来的进行活动的指令——冲动。专家们通过肌电测试证实,想象训练时肌肉是处于动员状态。
(二)由于竞走活动技术要求身体动作协调连贯,对初学者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差的运动员来说,掌握技术较慢。为了帮助运动员尽快准确掌握动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计划的运用“想象训练”来使在不进行实际练习的情况下,体验做动作时的感觉。在头脑中对动作进行反复的演练,可以培养运动员对动作的理解能力和加强神经支配肌肉的能力。因为,每一种实际动作都伴随着一种内心力图像,而内心图像不断出现又反过来对实际动作产生一定的影响。经常反复的想象技术动作,并在想象中有目的的体验某一动作完成时的肌肉感觉,就能帮助尽快的建立起这种动作的条件反射,克服出现腾空错误动作的胆怯心理,并能产生一种征服困难的勇气和树立一定能正确掌握竞走技术的自信心。
(三)在进行“想象训练”时应以完整的技术动作作为想象训练的主要内容,始终让运动员在头脑中对技术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尽量不要去想象分解的单个技术动作,以免对单个动作形成动力定型,而影响和破坏头脑中整体的技术动作概念。分解的单个技术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想象训练。如:摆动腿着地瞬间膝关节不能充分伸直,摆动腿着地点与身体重心投影线之间距离太近,这种技术省力易出成绩,但存在着极大的被判罚的危险性,要使运动员把想象训练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练习。教练员给运动员建立起正确的技术要领和正确的直观技术外形。所以,要求教练员的示范动作一定要准确规范,使运动员获得正确的技术概念和正确的直观技术外形。同时,还要用精炼的语言叙述技术要领,竞走是一脚支撑和二脚支撑交替进行的周期性运动,竞走时必须是前后脚着地后,后脚才能离地,向前迈进的脚在着地的过程中,腿必须有一瞬间的伸直。竞走的下肢动作:包括前支撑阶段,后支撑阶段,摆动时期,双脚支撑躯干和二臂动作,上体基本正直,二眼平视,颈部放松,摆力时应以肩关节为轴,上臂带动前臂,屈肘前后摆动,肩带要放松,前后摆臂时要注意上臂与前臂的夹角。让运动员闭上双眼、注意力集中,随着叙述在头脑中想象自己在完成动作时的肌肉感觉,再默念动作要领进行想象时,反复做几次,然后,睁开双眼做简单的放松活动,接着进行实际练习。
(四)想象训练要排除私心杂念,避免外来的和内心刺激过大,还要坚持持之以恒,时断时续则效果不好。睡觉后坚持把所学过的技术动作在头脑中“过电影”,回忆自己完成动作时的肌肉用力感觉,结合哪些提示,自己在哪些技术环节中加以注意等。
(五)通过不断进行想象练习,使大脑皮层不断接受完成动作时条件反射信号,肌肉不断得到感觉上的刺激,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不断巩固和改进技术动作。
三、结论
应该指出的是“想象训练”只是对正常教学训练的一种补充,“想——练”不结合或光想不练,则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竞走训练中运用想象训练的同时,还要注意与其他手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水平,保证质量。以上观点只是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一点体会,请同行指正。
参考文献:
[1] 刘敏.中国学校体育[J].2003(5).
技术培训感想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当前幼儿美术教育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家长的思想存在问题对幼儿而言,学什么是没有什么判断能力的,基本上是由家长说了算。如果家长的导向是正确的,那的确值得庆幸,但是大部分家长的思想和期望值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家长的问题:一是大部分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全面。在家长看来,学习美术就是让孩子学画画,就是要通过学习让他画得像、画得真实,却又希望通过画画来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家长们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孩子的画面,当部分比较有新意的教师,引导孩子们随着自己的意向画出较有童趣的画面时,家长们就在抱怨:白学了那么久,画得什么也不像!殊不知正是这些“上帝”的要求,使得较有思想的教师也不敢大胆地教孩子,他们的生存也怕得罪“上帝”啊!家长的审美导向直接导致教师的错误教学方法。二是不顾孩子的兴趣,盲目跟风学习。当部分家长看?
到别人的孩子在学画画,听说幼儿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时,便不管孩子喜不喜欢画画,不管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加入了幼儿学美术的热潮,从而导致接受美术教育的幼儿人数倍增,而培训效果甚微。其次,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市场是跟着需求在不断地变化的。毕竟是各类培训机构,不是义务教育机构,他们也要为自己的生存前后思量,孩子不知道什么,大人这个“上帝”却不能得罪。于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就明显地脱离幼儿的年龄、心智发育特征。在培训的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为了迎合家长们希望孩子画得像的需求,总是事先画好一幅画,然后花大量的时间来讲解画面的制作过程和技法,甚至还现场表演整个画面的绘画过程,然后让学生临摹。实际上,这样的教育方式中,教师包办、代替了幼儿的认知过程,使幼儿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对事务的认知能力,自然就无法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能力。临摹的效果当然是很好的,可是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脱离了老师的范画就什么都不会画了,绘画的思想也被禁锢在老师的一招一式中,也就是部分家长所说的“死画'广泛应用在幼儿美术培训课堂上的这种技法式的传授方法,对于高中和大学的以传授技能为主的学习来说,确实是很好的教学方式。但是对于幼儿,这不能不说是误人子弟的教法。正是这种教法,使得有些懂行的家长在抱怨:孩子没上美术培训班之前还比较有想象力,画的东西还很有创意和童趣,可上了培训班之后,只会画死东西了!
作为占幼儿美术教育很大比重的培训机构来说,该如何规范和监管,它自身又如何处理好生存发展和办学质量的关系呢?这确实是左右为难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办学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
办学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各幼儿美术培训机构的监管,对各培训机构进行全面的资质审定,使其实行持证办学,在办学硬件上得到保障,教学人数实行小班化,师资队伍实现持证上岗执教制度等。
大部分培训机构为了笼络生源,总是打着某某名师的旗帜,把学生连哄带骗地招收来后,为了降低办学成本,却玩起了偷梁换柱的伎俩,聘用不够格的低廉的工作人员,来滥竽充数地施教这种师资队伍确实令人担忧。早期美术教育虽然是低幼阶段的教育,可是对教师的要求却不能低。幼儿美术教育有特定的规律和要求。从教学法的角度来看,教幼儿学美术比教成人更难。教师除了精通美术技能外,更应该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该由有水平,懂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师任教因为这关系到孩子的一生。所以对混迹于幼儿美术教育队伍中那些不合格的教师,要坚决清除,管理部门应严把培训机构师资队伍资格审查关。
二、培训机构应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幼儿美术教育的特征
任何形式的教学改革,都首先要在观念上认可,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幼儿美术教育也同样如此。由于孩子尚小,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幼儿的教育则更多的是家长观念的教育。学校的美术课,因为没有功利因素的影响,课堂上老师可以自由地按照课标、按照幼儿发育特征和心智需求进行教学,出现的问题相对较少;而具有功利性的培训机构,就不一样了,他们为了吸纳生源,无条件地按照家长们的需求,不断更改和制定教学方式和方法,导致效果越来越差。
因此,笔者认为,各类培训机构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之前,应针对家长做2024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和特点的培训和介绍。使家长明白美术活动对幼儿和成人来说,意义完全不同。对成人来说,美术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活动;对幼儿来说,美术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131家长们可能是各行业的专家、学者,但他们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可能却并不在行。让家长们了解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并提出针对幼儿年龄特点的美术教法和学法,不仅扫清了正常教学的拦路虎,更是保证了幼儿美术教育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走上正确的道路。
三、培训机构应监督教师准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
现实中,很多教师为了家长能看到自己喜欢的孩子的作品,在课堂上就以教师为主体来处理教学关系。他们总是事先画好示范画,在幼儿美术教学的课堂中,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讲解作画步骤和制作方法,然后亲自动笔示范绘画过程,最后让学生跟着示范画临摹,就连使用什么颜色和造形都要求一模一样,这种教学的后果是使学生思想僵硬、呆板;还有一部分教师觉得自己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处理教学关系的,他们让学生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自己则在一旁闲坐,放任自流,这样不加以引导的教学,孩子也无法得到培养。
皮亚杰指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主动地去探宄它。幼儿对美术感兴趣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说因为画出的画好看,有的说蜡笔的颜色很漂亮……美术不仅仅只有绘画,而是由多种形式组成,从幼儿兴趣入手因材施教才能让幼儿接受和喜欢不同的美术形式,才有利于对幼儿的美术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美术的全面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从不同的切入点对幼儿进行引导、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关系,把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放在首位,不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尽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要走出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运用范例、示范、和讲解的由老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运用引导、发现、讨论、思考等方法,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着兴趣是美术活动的前提,观察是美术活动的基础,想象是美术活动的核心,情感是美术活动的灵魂,技能是美术活动的手段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自主选择的兴趣和能力,在不同材料和画种上,因势利导。这才是符合幼儿心理感受和智力发育的教学关系。
四、培训机构应减弱功利心,正确处理“即时效应”与“终身发展”的关系
培训机构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必须树立优秀典型。他们所树的典型往往是:能在很短的学习时间内,让学习者取得可见的成绩,这种急于求成的短期技法式教学所形成的“即时效应”是可以蒙蔽不少家长的。但是,笔者认为,培训机构应减弱功利心,正确处理“即时效应”与“终身发展”的关系。
“无论何种技术,其应用不应该是为技术而技术,而应该以促进艺术学习成功与否,以学生达到艺术的和智慧的目标如何来衡量。技术的目标不在于学生使用某特定技术的程度如何,而应该以增进学生在丰富的新资源和新信息中融会贯通和建构新意义的能力为宗旨。其有效的成果应该表现在学生对技术手段、艺术技法和艺术追求之间关系的透彻理解。
幼儿的美术主要分为绘画(命题画、意愿画、装饰画),手工(纸工、泥工、自制玩具),美术欣赏三大类。艺术和哲学作为一个整体是爱因斯坦一生的重要支柱,他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艺术的想象力,往往刺激科学所必需的想象力,因为两者都是创造性活动。幼儿美术教育是为了让幼儿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画出(做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不是为了短暂的掌握某种技法去赢得各种证书。“创造力的培养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中心内容。美术教育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感染着学前儿童,不仅能陶冶幼儿美的情操,而且对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起来后,对孩子未来的专业以及人生的发展都是不可估量的。
技术培训感想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舞蹈;表演意识;培养;训练
舞蹈是一门高尚优雅的艺术,它用无声的语言向人们展示着美,传递着感情。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不仅仅需要高超的表演技巧,能将舞蹈作品的感情传递出来,吸引观众、得到观众的认可才是最重要的。而当今,舞蹈演员大多追求专业的表演技能,暗藏在舞蹈作品中的人性情感却往往被他们所忽视。一位优秀的舞蹈演员,只有重视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懂得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感情,才能在表演中,通过舞蹈动作把作品内涵传递给观众,引起共鸣。
一、表演意识在舞蹈中的重要性
表演意识是指在表演中,演员的所有思想与所有感受的统一表现,也就是对舞蹈作品内在精神的把握了解,体现了演员对表演的认知水平。因此舞蹈表演意识的强弱,是很多舞蹈专家判断舞蹈演员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舞蹈是充满享受和美感的,在舞蹈演出中,演员们要想使自己和观众真正融合到作品的情景中,只有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面部表情和优美的动作来实现。而除了少数极具天赋的演员,大部分的演出者都要进行表情、意境和动作的严格培训。要想成为优秀的舞蹈表演者,必须要进行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二、如何培养和训练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
第一,重视培养舞蹈演员的自信心。舞蹈是项表演性非常强的艺术形式,演员首先要具有自信心。自信能激发表演者内心的激情,让舞蹈动作更具有感染力。演员要想建立自信,必须要消灭自卑心理,增加表现力。我们要意识到,自卑是人类正常的心理,只有提升自己的表演技能,才能激发内心暗藏的激情。作为表演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情,也要通过精心练习得来。人类的面部表情主要是通过鼻子眼睛耳朵嘴巴来表现,共同形成人类的喜怒哀乐。在舞蹈学习中,舞蹈演员学会控制自己的脸部表情,脸部肌肉如果过于夸张会使表演不自然,甚至僵硬。
第二,重视舞蹈演员的文化素质。高水平的文化素质是从事社会任何工作的基础,包括舞蹈表演艺术。舞蹈艺术家要想为创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只有向社会的各个领域学习,吸取精髓。重视舞蹈演员的文化水平,其实就是要提升演员们的文学素养。文学通过语言文字形象地反射着现实世界,它与所有的表演艺术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文学就像是一座资源丰富的宝藏,为我们创作作品、塑造舞蹈艺术形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因此培养演员的表演意R,提升他们的文化水平,就是要提升演员的文学素养。舞蹈表演者们要有形象化的思考能力,在舞蹈表演中需要阅历的积累和各种情感的表达,而文学作品中,艺术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学会用艺术的审美眼光观察社会、感受生活。文学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使我们可以深入地体验各种领域的生活,积累各种情感,这是我们在自己生活领域中不可获得的经历;文学还有助于我们对舞蹈作品内涵的理解,对作品人物感情的把握,在表演中更贴近实际,打动人心。而我们要想了解把握舞蹈艺术创作的规则还需要学习文学理论,只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我们表演的成功率才会提高。
第三,重视培养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能力。我们普遍认为意识是人类对环境和对自己的认知力,表演意识是对作品与自我的认知能力,这并不是一种完整清晰的概念。而二度创作是舞蹈演员把既定的动作掌握熟练后,对作品中的人物渗入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使舞蹈表演与作品内涵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每个人对作品中的角色会有不同的感觉与理解,他们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所理解的情感和精神,可能会对舞蹈的某些动作进行补充、调整甚至改变。因此不同的演员表演同样的舞蹈,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不同。有的表演带着丰富的情感,让你融入表演中或者欢乐或者悲伤;有的表演却让人无法融入,感受不到情感的表达。这就是要看舞蹈演员是否进行了二度创作,能不能准确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因此二度创作在舞蹈表演中是必须的,我们要鼓励舞蹈演员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努力提升表演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第四,重视舞蹈演员的音乐素养。音乐是展现现实生活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排列乐音这种形式来抒发人们的感情。音乐素养是指人类对音乐艺术性和技术性这两方面的了解、把握以及欣赏水平的修养。舞蹈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的艺术理念与音乐、文学及美术都存在重要关系,而音乐是联系最紧密的。舞蹈演员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较强表演意识。这就要需要演员有较高的音乐欣赏水平,以及对音乐的感应力。最重要的是,好的音乐作品就是作者对生活经历的感受和想象凝结出的精华,舞蹈演员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充分地感受作者透过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和遐想,并把这种感情和遐想塑造成舞蹈艺术形象。舞蹈演员音乐素养的培养,只有通过认真地积累、精心地体会并且长时间地坚持才能成功。
舞蹈作为一门肢体表演艺术,是将人们的动作经过美化后,以艺术的形式表演出来。从古至今,这种艺术形式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当今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平越来越高,仅仅依靠高超的舞蹈技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而将隐藏在作品之中的人性情感表现出来是舞蹈演员所要重点呈现出来的。可以说舞蹈作品的内涵才是吸引观众的武器,而演员的表演意识是呈现作品内涵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舞蹈演员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舞蹈演员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的是演员综合的表演素质和演出能力,具有良好表演意识才能使演出锦上添花。因此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舞蹈动作的技巧,更应重视表演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只有在坚持舞蹈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文化知识理论的学习,才能成为高素质的舞蹈表演艺术家。
参考文献:
上一篇:技能培训心得体会(推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