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德育工作培训心得体会(整合5篇)

水墨丹青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2148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86分钟。

德育工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今年,我校开展了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师德、优良的师风。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说的都是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教师是幼儿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幼儿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幼儿的表率。我面对的是一群五六岁的小孩子,我就是他们的榜样。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一切师德要求都是基于教师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我乐观向上,每天都带着一份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迎接孩子。看到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孩子在我的带领下玩的很开心,我觉的这就是我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可以说每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排除追逐名利拈轻怕重心理,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有一种爱,叫无私,有一种爱,叫关怀,有一种爱,刻画着伟大的灵魂,有一种爱,歌咏着崇高的品质。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幼儿园的孩子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这使我深深体会到,爱每个孩子,这就是你工作的意义。幼儿身体健康、快乐、学习进步,你就会喜悦,就能感觉到工作的快乐。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除了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还需要我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好习惯,在幼儿心中建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

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幼儿教育事业,要对幼儿教育事业尽心尽力。选择了幼儿教育事业,我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认真设计每一节课,甚至一个小小的动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接受老师的教育而愿意学习,不断进取。

2、尊重每一个幼儿。每一幼儿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要与幼儿平等相待,不能把幼儿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把爱传递给幼儿把幼儿看重,幼儿得到老师的尊重,他们才会尊重老师喜欢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3、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幼儿。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幼儿认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这要求自己不断的学习,积极探索,不断开辟新的教法。

4、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幼儿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幼儿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幼儿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我愿我的爱奉献在我热爱的工作岗位上,我愿我的爱能感化每一个我教过的孩子。在我的人生中,不需要轰轰烈烈,只要将作为教师的美德继续下去,让自己在不断自我剖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中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拓展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家长《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安全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2024年2024消防安全培训心得体会

2024年3月消防安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校车安全管理培训学习心得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心得:坚定信念??为做合格党员奠基

党员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省委党校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2024年3月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教师培训体会:点燃职业心情

2024年3月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德育工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园酒店式管理”;道德品质;实效性

The implement"campus cabaret type management" exaltation

morals quality development of real results

Zhuang Ze-Mei

【Abstract】The occupation school make person may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sorrow come to a decision to pay attention to morals quality's development to have the meaning of very importance to occupation school, my school pass implement"campus cabaret type management" and established morals quality development of new path, stir up a student ego education of inside dint, development student aware of self of morals consciousness and morals behavior habit, obtain result of show the Zhao.

【Key words】"The campus cabaret type management";Morals quality;Real results

关键词解:“校园酒店式管理”(“校园酒店式管理”情境育人模式是我校为适应新世纪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自身办学的特点,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并实施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校园酒店式管理”是指在校园范围内,引入现代酒店式管理运作模式和理念,以职业学校学生为教育服务对象,以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实训班级为管理者,以校园环境为载体,通过各种实训活动,达到“以环境育人,以载体育人,综合育人,育综合素质的人”的最终目的。)

素质教育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是我们老师所关心的,也是比较棘手的,就德育的本体功能来看,德育就是育德,就是构建一种道德境界,因此,提高德育实效可以从加强道德品质培养入手。

1.职业学校注重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1.1注重道德品质培养是“以德治国”方略体现

未来的社会将是一支不和谐的双重变奏曲,人类既充满发展的希望,又面临自毁的危机。道德品质方面的危机也同人口危机、生态危机、资源危机一样成为人类将共同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如何战胜危机呢?道德品质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培养人的特性追寻人的价值,不断提升人类的人文精神。德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地,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教育是德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理应受到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者必须使道德品质教育从单一化向层次化转变,通过正面灌输引导、实践锻炼等方式,帮助学生确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我们国家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做出了“以德治国”的科学论断,为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历史时期提出重要的治国方略,因为法治是他律,德治是自律,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解决社会矛盾的诸多问题,更快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德治国”对教育领域指明了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到:加强道德品德教育是国家强盛的需要,教育方针的要求,是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因为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如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身体不好者是废品,智力欠佳者是次品,思想品德不好者则是危险品,有德无知要误事,有知无德要坏事。

因此,我们加强道德品质教育也是“以德治国”的方略体现。

1.2注重道德品质培养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不断地渗入到社会中,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精神生活领域,引发见利忘义、权钱交易、等丑恶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蔓延,我们原有的道德观念受到了挑战和冲击。由此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已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此背景下开展道德品质教育具有极其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公民道德为人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选择提供价值支撑和价值导向。它充分肯定“善”的价值,提倡科学的价值观;它着眼于社会的共同规范、共同利益及长远利益,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它可以调解和消除各种矛盾,使人们理顺情绪、协调行动,构筑良好的人际环境。总之,开展道德品质教育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精神资源。

1.3严峻的形势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须注重道德品质培养

纵观全国,职业学校办学在现阶段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成一个字:“难”!在普高热和就业低迷的双重影响下,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锐减,这不仅表现在职校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还表现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格修养等方面出现了滑坡现象。

前来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各有不同的原因:第一种是怀着美好的理想,为了圆职业梦而来的,这部分人目标明确,但所占的比重不大;第二种是怀着混文凭的心态以及冲着可观的就业率而来的,他们希望能在学校毕业2024中比较容易地找到工作,至少可以混一张文凭,以利今后谋生;第三种则是被家长送到职业学校来管束的,这类学生家长管不了,送到职业学校让老师管着就行,至于能学到多少知识和技能倒不重要了。可以看出,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应当引起重视的是:成绩不好倒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道德品质、人格修养方面出现的滑坡现象。从长远来看,职业学校要得以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德育上下功夫,特别是在道德品质培养上下功夫,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搞好道德品质教育,学校才能从疲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被动局面中解放出来,教学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2.“校园酒店式管理”创设了道德品质培养的新途径

道德发展是一个主体积极构建的过程,道德品质教育必须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及培养学生自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习惯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学生本身为了发展和形成一定的个性品质而进行自觉的、有目的的自我控制是成功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条件。

我校实施的“校园酒店式管理”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力,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可以说,是创设了道德品质培养的新途径 。

2.1 “校园酒店式管理”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所遵循的原则

“校园酒店式管理”遵循自我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中学教育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通过“校园酒店式管理”中对实训工作的各项要求,使学生明确培养目标,起到自我否定、自我更新的作用;通过老师的监督指导及同学间的互相督促,建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的道德培养意识不断提高。

2.2 “校园酒店式管理”使道德品质教育寻找到最佳的“交汇点”,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结合

“校园酒店式管理”实训,其实也是在进行道德实践。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在实训活动中把理论转化为能力,内化为信念,进而外化为行为,达到知、信、行的统一,引导学生自觉实践道德规范要求。

①明确目标,强化道德品质培养意识

早在2001年,结合“校园酒店式管理”的实施,我校提出了:“人格高尚、基础宽厚、技能娴熟、特长明显、终身发展”的培养目标以及 “人格高尚、综合发展、有自信、能负责”的德育目标。不论是培养目标还是德育目标,都把“人格高尚”放在首位,使全体师生都把道德品质培养当作工作重点来抓。使老师们明确: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明确:做一个跨世纪合格的人才,首先应学会做人。

2007年,我们又在全校开展了“尊重”教育,营造人人受尊重、人人被重视的校园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天性中的积极成分、遏制其消极成分,从而重塑自尊、自信,抛弃冷漠、敌对,不断完善人格,朝着社②提出相宜的口号,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学会关心”是二十一世纪道德品质教育的主题,是一切道德品质中最具根本的基础,懂得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才能建立起以社会为本位的道德价值观。

在实训中,我们提出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为大家一个月,大家为我三学年”的口号,使学生在思想中形成关心他人、服务他人、互相关心、互相需要的理念。这也是实训工作不仅得以顺利进行而且进行得越来越好的重要保证之一。

③提出明确规范的行为目标,强化道德品质的养成训练

明确规范的目标和必要的养成训练,是道德品质形成最为重要的条件,因为,道德品德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教育效益,它存在于具体、动态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了规范的行为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经过必要的养成训练,才能把道德培养目标内化为个人的品质。

在“校园酒店式管理”实训中,我们对参与实训的全体同学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对实训工作的时间、地点、内容、具体方法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学生因而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这也是养成训练的必要准备。在工作中,每一个实训岗位都有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监督、考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同学及时批评指正,这使养成训练得以落到实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④创设感染教育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

一个良好的办学环境,是搞好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素质的物质基础。

配合“校园酒店式管理”的实施,我校在进行校园物质形态的建设时,注重文化意识的渗透和物化,注意考虑如何发挥硬件设施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尽可能赋予其文化内涵及较高的审美价值,发挥隐性教育作用。比如,在实施“校园酒店式管理”的初期,对学校(原厦门旅游学校)前后两边校大门按星级宾馆的要求进行改造,新建模拟综合实训大厅,典雅、富丽的建筑,精心设计的温馨的装饰,大厅实训学生整洁优雅的仪容仪表、谦和得体的举止,热情礼貌的待人接物,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这一切都恰到好处地创设出蕴涵教育意义的情景,使学生进入校园就能亲身感受独特的文化氛围,心灵得到净化和美化,在潜意识中努力使自己的言行与环境相协调,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言谈举止变得文明大方,促使道德品质培养外化为行为,内化为信念。搬迁到新校区(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后,我们也一直用酒店式的标准来规划学校。

3.“校园酒店式管理” 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产生的效应

实施“校园酒店式管理”两年多来,我校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增强了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性,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校风也有了根本的好转,打架斗殴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多数学生的道德品质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主要表现在:

3.1 “明礼”教育更加扎实、有效

通过与“校园酒店式管理”相适宜的着装要求、礼仪接待和训练以及实训迎宾员的示范,学生认识到仪容仪表、礼仪礼节重要性,学生讲礼仪礼貌蔚然成风,仪容仪表整洁、遇见老师和客人主动问好、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废弃物、不互相打闹……

参加实训的同学学会了热情待客,主动打招呼,起立迎送,自觉熟练地使用尊称和礼貌用语,大大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实训中与老师更近距离地接触,使他们更加尊重老师,能虚心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他们把实训中养成的勤劳的习惯带到家里,积极主动地承担家务,自觉融洽家庭关系。

3.2 “敬业”教育落到实处

以往对学生进行“敬业”教育都停留在空洞的文字上,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这方面的亲身感受,而实训却使同学们有了接受“敬业”教育的机会。实训工作中每个人都承担着一定的任务,每天他们都必须完成自己的岗位职责才能离岗,老师们也要求参加实训的同学都要有一种意念,那就是:“一定要把工作做好。”通过实际工作,在不断的巩固或纠正中,教育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许多同学都说:“通过一个月‘校园酒店式管理’实训课,让我变得有责任感了,”“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书上所说的‘敬业’”。

3.3 “团结互助”的品德得到强化

团结互助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有同情心和爱心,见别人有困难能尽力帮助,共同完成任务时同心同德。在实训中,同一工作组的同学之间以及不同工作组的同学之间都能够互相帮助,强化了集体意识,体会到与人合作、团结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经过实训的班级,班主任都能明显地感觉到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同学之间更加团结了。同学们说:“我知道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4激发了“勤奋进取”的精神

实训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学方式,许多平时在教室里得不到赞赏与肯定的同学在实训中频频受到老师、同学们的赞许,特别是当他们的创造性劳动成果获得肯定时,更激发了他们的进取心。一些学习差或表现差的同学有了自己切合实际的目标,克服贪图安逸和懒散的习惯,向着既定的目标奋进。

3.5加强了“勤劳俭朴”教育

实训中参与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的工作,看到整洁有序的、优美的校园,听到老师同学对实训工作的肯定,从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与喜悦。同学们深刻地理解劳动创造世界、幸福来自劳动的真谛,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并且懂得珍惜劳动成果,自觉维护校园的整洁、美化。他们还利用课余时间2024易拉罐等饮料瓶获得零花钱,体验并理解了“勤劳致富光荣”这句话。

德育工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德育;德育课教师;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作者简介:黄晓玲(1977-),女,重庆市人,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副研究员,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中教育、职教课程与教学论。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学校特色发展研究”(编号:FHB120465),主持人:黄晓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9-0030-07

一、调查的背景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内容。《国务院2024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对新时期德育目标、内容、原则、途径、评价、实施等进行了修订,对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及其培训提出了具体要求。德育课程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其教师队伍建设及其专业发展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德育大纲基本要求、提升中职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更好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落实新时期德育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和专业引领,分别选取华东(以下简称A省)和华北(以下简称B省)两省中职德育课骨干教师进行调研,以反映德育课教师队伍现状和培训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二、工具与方法

1.调查工具:调查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并辅之以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在前期德育课教师访谈、参阅相关文献[1][2]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德育课教师培训实际,主要围绕德育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对德育工作的基本认识、以往参与培训的效果以及未来的培训需求四个方面设计。问卷初稿在征求部分德育课骨干教师、中职德育课教研员、中职学校德育主管意见后修改,并进行试测后形成正式问卷。

2.对象与方法:调查对A省和B省共70余所中职学校德育课骨干教师发放问卷,共发出问卷180份,回收164份,回收率91%;有效问卷164份,有效率100%。除发放问卷外,还对两省培训部门负责人、部分中职德育课教研员和学校德育主管进行访谈,访谈内容除问卷内容外,还对中职德育课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综合素质以及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以便为分析培训需求提供更多有效信息。在整理问卷和访谈信息后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中职德育课骨干教师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和专业分布较为合理

1.中职德育课骨干教师队伍量化指标分布总体合理。两省中职德育课骨干教师的基本情况是:(1)参与调查的教师人数相当,分别占比48.8%和51.2%;(2)性别为男53.7%、女46.3%;(3)年龄、教龄、学历、职称分布(见表1):骨干教师中30-50岁的占76.8%,教龄10年以上的占75.0%,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96.90%,高级职称的占70%以上(含中学高级);(4)所学专业及承担德育工作的基本情况(见表2):50%左右的教师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法学等相关专业,其他文科如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工科如自动化、信息技术等专业也有少部分。90%以上的教师除了承担德育课程实施外,还担任班主任、学生心理指导、德育处工作以及实习实训的指导工作等,30岁以下的多承担班主任工作,而30-50岁的承担学校德育处或团委工作较多。从两省参与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可见,中职德育课骨干教师队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和专业分布总体比较合理;德育课教师不仅要完成德育课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大量教育工作和学校事务,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支撑力量。

2.不同省份中职德育课骨干教师队伍具有各自特点。为更好地分析基本情况对培训需求的影响,经卡方检验,两省参与调查教师在学历和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别;在性别(χ2=12.034,df=1,P=0.001

(二)中职德育课骨干教师对德育工作性质、专业素养及自身发展有基本认识

1.中职德育课骨干教师对德育工作性质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对德育工作性质及其自身工作意识和能力的清晰认识是专业工作的前提,参与调查教师对德育工作及德育教师应具有的德育意识和工作能力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表3、表4)。56.7%的认为德育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31.1%的认为是综合性教育教学工作;德育教师应具备的德育意识和工作能力主要有:实践德育意识、情感德育意识、整体德育意识、生活德育意识、意识形态意识,以及道德示范引领能力、德育专业教育能力、行为养成评价能力、活动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对于德育意识,女教师较多倾向于交互主体性意识(χ2=9.546,df=1,P=0.002

2.中职德育课骨干教师对自身工作现状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对师者形象的准确定位和自身工作方式的把握,以及对工作成效的判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参与调查教师对自身工作现状有比较清晰的判断。23.2%的教师认为学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非常认可,67.1%的教师认为自己是学生比较认可的。其具体认同的德育教师形象和主要的工作模式(见表5):80%以上的认为德育教师的形象应是“尊重学生、有平等意识”、“思想开放、充满激情”;比较认同的工作方式是活动德育模式和情感德育模式,与所认同的德育意识突出实践意识和情感意识一致。

年轻教师更多倾向于尊重学生、有平等意识、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师者形象(χ2=11.905,df=3,P=0.008

3.影响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较多。虽然德育为先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共识,但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是:64%的教师认为学校比较重视德育,26.2%的认为学校把德育当成常规工作,还有9.7%的认为学校不重视。52.4%的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和信心,想有更大发展”,也有46.9%的认为“谈不上热情,但本着责任心做好”,也还有少部分教师存在职业倦怠仅仅是完成工作任务的状态。影响德育教师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见表6):学生难教没有成就感、教育教学实施限制较多、在学校没有地位、专业发展空间较小、工作量大等。

女教师更多倾向于影响发展的因素是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空间小(χ2=9.941,df=1,P=0.002

(三)中职德育课骨干教师多次参与各级各类培训且培训提升了综合素质

1.中职德育课教师主要参与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综合培训及课程培训。目前中职德育课骨干教师参与的培训主要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综合培训和课程培训。78.7%的教师参与过省级培训,其次是校级培训(48.2%)和市级培训(46.3%),参与出国进修(3.7%)、国家级培训(16.5%)和县级培训(18.9%)的相对较少;除教育系统组织的培训外,部分教师也参加网络研修(25.6%)和社会机构组织的培训(19.5%)。已参加培训的内容相对比较集中(表8),主要是综合培训及课程和教学方法、技术培训,其中年轻教师更多参与教学法和教育技术培训。

2.中职德育课骨干教师主要基于专业发展参与培训且培训提升了综合素质。中职德育课骨干教师参与培训主要是内在动机推动,即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85.4%),同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56.1%)(与何文明的调查结果一致)[1];但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教师由外在动机驱动,37.8%的教师为成为专业(学科)骨干或带头人、32.3%的为完成学校和上级部门规定的任务、27.4%的为获得培训合格证书或继续教育学分、13.4%的为晋升专业职称。参加各种培训切实让老师们开阔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并提高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技巧;近年随着职教课程改革的深入,了解前沿动向和课改理念也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的实际收获之一(见表9)。

3.缺少培训机会和培训重理论轻实践等是当前德育教师培训的主要问题。虽然参训教师通过培训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升,但也认为培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培训形式单一、缺少持续跟进措施等问题;影响教师参与培训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培训机会、没有经费支持、缺乏后续跟进措施、工作忙没有时间等(见表10)。

(四)中职德育课骨干教师对后续培训的期望及对内容、方式、评价的需求

1.培训预期主要集中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提升专业技能。在职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助推器,教师们最希望通过培训解决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提升问题(见表11)。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职教大发展的新常态背景下,业内外的新理念和发展思路急需德育教师有所了解,并主动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在专业技能提升方面,女教师更期望培训能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和提升课程、教材的开发能力(χ2=7.916,df=1,P=0.001

2.培训内容集中在实践案例分析、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职德育工作内容包容性大,教师们希望培训中有更多接地气的案例分享,然后是指导教育教学的理念和德育课程教学的专题培训;就具体德育课程的实施,教师们希望培训的内容聚焦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见表12)。女教师、年轻教师更多倾向于教学设计、具体实施、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χ2=18.102,df=2,P=0.000

3.培训方式期望在岗脱产相结合和以经验丰富教师的实践性培训为主。由于工作任务较重,教师们认为在岗兼职培训应放在首位(59.1%),如果条件允许也希望参加脱产培训(54.3%),然后才是校本培训(18.9%)和自我反思及研修(15.9%)。对于具体培训方式,更多教师希望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进行案例分析和经验交流,以及组织实地的考察观摩(见表13)。

4.培训评价希望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和持续提供培训机会。培训评价是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师培训的薄弱环节,参与调查教师认为培训的有效评价方式是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并通过教师的实际工作业绩来衡量培训的效果;适合的激励方式是为教师持续提供培训机会和成果及交流的平台(见表14)。

四、思考与建议

(一)德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专业性和综合性

中职德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工作,德育教师首先应认识这一基本性质。专业性是指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感的集中体现,是一项工作不可替代性的基本指标。德育是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促进其精神发展的教育活动,是一项严肃、科学、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中职德育工作内容和实施途径广泛,不但包含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知识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根据国家形势发展需要进行时事政策教育等内容,还有着课程教学、实训实习、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志愿服务、职业指导、心理辅导、家庭和社会等多种教育途径,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特点。但也正因为德育工作综合性强的特点,使得其专业性被很多参与者忽视,调查中部分德育教师也认为德育工作在学校没有地位,专业发展空间小,工作量大,实施限制多。

认识德育工作的基本性质,有助于明确德育课教师的专业地位,提高其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德育课教师是中职教师中的特殊群体,其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公民品格、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的形成,影响学生对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理性认识和思考。德育课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应具有正确的德育意识。它表征着德育课教师基本的专业意识、德育观及其方法论[3]。中职德育课教师应树立意识形态意识、整体德育意识、交互主体性意识、实践德育意识、生成德育意识等德育意识,以指导德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应具备德育课程教学的专业知识,包括德育课程、学生学习、教学设计与实施、评价等专项性知识。跨专业教师更应及时补充和更新德育课程教学专业知识,以为德育课程实施提供基本保障。第三是逐步培养德育工作能力,包括道德示范引领、德育专业教育、行为养成评价、活动创新实践、自我协调等能力。四是逐步培养强烈的专业情感。专业情感是德育教师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态度和体验,是工作持续提升的动力源。调查中部分教师对工作缺乏专业情感,部分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有的希望转岗等,都需进一步通过培训促使其认识德育工作的性质和价值,以激发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二)学校重视德育工作并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4]。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其在学校工作中具有先导性地位。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不但体现在先进的理念和正确的导向,还包括实际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而重中之重是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显示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德育课教师的工作感受。从两省参与调研学校德育教师队伍状况看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一是半数德育课教师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相差较远,有待进一步加强德育意识、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等的培训;二是德育课教师普遍兼职,工作负担较重,培训的机会和时间较少;三是部分德育课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有的希望转岗,还需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吸引力,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

学校在整体推进德育工作过程中,首先要协调校内各职能机构和校外协同部门在德育工作中的权责和工作机制,加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协调,形成整体育人的格局。其次,对整个教师队伍包括德育课教师、德育工作者、其他任课教师和学校相关人员,有与学校德育工作一致的育人要求,针对学生和学校实际开展文化引领、主题实践、环境营造的全员德育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第三,充分考虑到性别、年龄、专业、学历、职称、专兼职等因素,做好学校德育课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建设一支具有强烈专业情感、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过硬的德育教师队伍。第四,给德育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在工作量、工作条件和绩效考核、交流展示平台等方面进行倾斜并创造条件,特别是为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实际支持,凸显德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德育教师群体的专业工作地位。

(三)加强德育教师培训的整体设计和过程评价

针对当前德育教师培训形式单一、内容针对性不强、缺少持续跟进和指导、培训评价被忽视等问题,加强培训的整体设计和过程评价尤为必要。首先,单项培训要突出培训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培训前应有全面深入的需求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准确的培训定位、培训体系设计和效果监测。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既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课程和实施方案的前提,又是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的基础。培训方应根据教师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从事教学的课程类别以及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等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完成培训目的、课程、实施、评价的体系设计。培训体系设计突出:一是以“成人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即基于教师需求设计与实施课程计划、开发课程资源,并在效果评估中着重考察培训需求的实现程度。二是突出中职德育特色。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阶段,其德育兼具基础教育高级阶段和职业教育基础阶段的特点,针对中职德育教师培训的课程设计要突出学段特征和特色,在基本的理想信念及价值观教育基础上,要针对不同专业、行业和职业进行职业伦理、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专题培训,让教师在增强专业情感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三是突破常规培训的薄弱环节。针对德育教师成人学习的基本特点和以往培训的薄弱环节,在培训过程中加强针对观念和行为转变的跟进指导、完善过程管理和培训评价,特别是重视培训后的追踪指导和实际效益反馈工作。

其次,加强多主题、多层次培训的统筹协调。由于目前德育课程内容丰富、教师兼职任务重、培训组织者多元化等实际,德育教师面对需求性培训机会少和任务性培训多的矛盾,教师虽参加多种培训但仍感收效不大,更需要学校对培训方进行统筹安排。一是认识各种专业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并做好制度安排,特别是在职称评聘、绩效考评等制度设计中要把参加培训以及培训后的工作成效作为重要指标。二是对各级教育部门、合作机构、社会机构和学校组织的培训,要从培训内容、参训人员上进行针对性的安排,让最有需求的教师参加最适宜的培训,减少重复性培训、低效培训。三是鼓励教师的校本研修和自我反思,让自觉学习成为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依赖外在的培训机会和任务驱动学习。

(四)完善德育教师培训方式和开发丰富培训资源

教师培训的效果有赖于教师作为成人的学习。成人学习是自我指导的学习,具有明确的学习需求意识、独立的自我概念、重视个人已有经验的作用、以生活为中心的学习准备状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学习倾向、以内在压力为主的动机系统等特点[5]。为此,德育教师培训的方式必须更加多样,更加接近教师真实的工作状态,必须在触动教师内在动机基础上促进其认识和行为的持续性变化。经验交流、案例分析、观摩考察、实践体验、情境教学和行动研究等作为教师日常专业生活的重要形态,理应成为教师培训的常见方式,而非只是职前教育惯用的课堂讲授学习。

根据成人学习以自我经验为基础的特点,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也就成为非常重要的研修课程资源。为此,多种形式开发教师经验及其同伴资源作为培训素材是德育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是建立教师“专业学习”与“实践改进”之间的有机互动与能力建构的重要支撑。教师在引导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去关注同伴的实践经验,反思自身的实践,并在交流学习过程中共同建构、生成新的专业资源,往往可以成为多向受益的教师能力学习过程[3]。调研中教师们更期望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作为培训者即是例证。以培训对象需求和学习特点为基点,并以其经验和体验为学习载体和资源,通过持续不断的跟进指导和实践改进,将有利于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挖掘每位教师的潜能并创生资源,以实现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五)主管部门提供更多培训机会和交流展示平台

当前中职德育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其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体现,德育教师在专业发展和自身成就上空间较小,尤其期待主管部门和学校能持续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交流展示平台,以让德育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确保德育课教师的劳动得到应有的承认和重视,使他们的专业工作受到应有的尊重。调查中大部分教师认为适合的激励方式是持续提供培训机会和成果及交流的平台;访谈中教师也提出已参加的培训中“国培”的影响比较大,因为“国培”不但培训质量较高,还给教师们提供成果交流和展示平台,既通过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同时通过展示验证培训效果,让德育教师充分体验专业成长带来的自信与成就。

针对不同德育教师群体开展的相关培训,在项目设计和制度完善中应考虑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以及培训给教师带来助推作用的呈现方式和实际影响,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培训,并实现培训的专业学习与自身发展的良性互动,真正彰显培训的价值。主管部门和学校结合德育工作推进,要在更大范围内为德育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提供平台,如与时俱进的设计德育特色活动、专项工程和专题交流,让德育教师协同专业人员或组建共同体开发教学案例、建设校本课程,鼓励德育教师针对职教德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教科研活动等。以任务驱动工作实效的呈现并以此作为培训效果的评价,逐步激发德育教师的专业意识和成功体验,进而在有效拓展知识和内化行为的过程中建立专业自信,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文化反思力,逐步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风格,实现从经师、能师到人师的专业发展进阶。

参考文献:

[1]何文明.中职学校教师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19-23.

[2]曹荣.现代职业教育视阈下中职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交通职业教育,2013(6):41-44.

[3]肖凤翔,陈玺名.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德育意识及其养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32-36.

[4]朱虹.论全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与建设[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3-10.

德育工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 初中老师师德培训总结

??经过本学期的德育学习,以及和同行的交流,作为一位教师,我对师德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爱学生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要真正实意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时投去赞许的眼光,同时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增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教师尊重学生,爱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我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爱学生是对老师最最基本的要求。老师爱学生,可以弥补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不足,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还要爱学生。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我还抽时间给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由于我爱学生,关心学生,处理问题及时,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所以,学生就信任我,喜欢我,也喜欢上我的课。热爱学生,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一个教师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使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健康活泼的成长,是自己最大的成功和欣慰。只有这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做一个人民教师的乐趣。

??二、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

??“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精神境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是教师的最高美德。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圆满完成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中,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及时纠正,对别人的缺点,则尽量宽容。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灵魂。除了父母,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意教师形象,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和谐的氛围,才能不愧为人民教师的称号。

??三、具有广博的知识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德,指道德、品行、思想品质。作为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高深的学识和高尚的情操。我认为:做一个现代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还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做一位教师,如果仅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在工作中,虚心向有老教师学习、请教,取长补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知识无止境。在我的工作中,我注意从各个方面来充实自己。如:参加教研室的课改专题培训,参加学历提高,学习网络知识等。使自己能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跟上课改的步伐。

??当前,课改的号叫已经吹响。我们只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提高,才能使教育再永葆青春的光彩。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对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时时以育人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好自己的人格,处处为人师表。要认真钻研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关心现代信息,要打破门户之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博取众长,使自己的常识专精博览,以适应两教育的要求,为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 初中老师师德培训总结

??根据市教育局《2024做好中小学教师20XX年暑期师德专题培训工作的通知》,按照镇教办的统一部署,我校党支部立即召开支部委员会议,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匡堰初中教师20XX年暑期师德专题培训计划》并上报镇教办,并于20XX年8月25日到28日集中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师德培训学习。现将本期暑期师德培训情况作如下小结:

??一、8月24日教师报到时把学校计划发放给全体教师,人手一份,以便教师及时了解本次暑期师德专题培训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学习准备工作。

??二、认真做好培训的各项工作:

??根据市教人【20XX】86号文件精神,学校图书馆订阅并购置教育局2024的优秀书籍,落实教师师德培训的内容。严格考勤制度,强调会风,布置明确的学习要求和任务,教师做好会议笔记。

??三、认真组织实施。

??8月25日校长首先做了学习前的总动员,然后集中学习了:《2024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向俞毅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并传达了市教育局2024的会议文件精神。26日、27日两天主要集中安排学习了《中国师德手册》、《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教师教学智慧的修炼》等优秀师德案例及2024的文件。28日上午全校教师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以教研组为单位分组讨论了培训学习内容,并2024组内优秀教师代表在集中会议上交流发言。集中培训结束后,全体教师结合学习、交流的情况撰写了个人师德学习体会,参加90学时培训的教师完成了《慈溪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专题学习思考题》等2024作业。

??四、收获成效。

??通过这次的暑期师德集中培训,提升了教师在师德方面的认识水平,是心灵的一次洗涤。全体教师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使命感和遵纪守法、为人师表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

??五、认真总结,不断反思。

??1、暑期师德培训期间,学校正处于基础建设期间,尽管后勤无法保障,但在领导的重视下,教师的理解配合下,顺利完成了师德培训任务,更加凸显出了我校全体教师的凝聚力,也是师德建设的良好体现。

??2、今后要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日常管理体制,常抓不懈,落实责任,把师德建设与日常教学工作密切联系起来,让师德建设成为学校的一项长效体制。

??3、这次的师德培训已经结束,但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却永远没有尽头。要在身边的优秀教师师德精神的鼓舞和引领下,切实加强学校的师德建设,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师德建设中,人人参与,从我做起。努力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的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 初中老师师德培训总结

??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学习活动,这是加强我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切实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增强广大教师教育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大力培养教师的师德意识和人格品质,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高标准的完成育人使命。_镇中心幼儿园自学习以来,幼儿园教师面貌大为改观,职业道德、从教行为、言谈举止都得到了改善,现将本次师德学习总结如下:

??一、领导垂范,组织健全

??师德师风学习活动受到了幼儿园领导的高度重视,幼儿园在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园务会议,统筹全局,制订了详细、可执行的实施方案,并向教育局上报。在随后召开的动员大会上明确了学习任务、学习意义,确定了学习的地点、时间、内容、形式,准备了专门的学习笔记本、学习资料等。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幼儿园领导率先垂范,每位班子成员负责一个小组的学习与讨论,全园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显著。同时,成立师德教育领导小组。领导组统一部署师德教育活动,每项活动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到位。

??二、精心组织,具体落实

??班主任工作学习,认真学习优秀班主任典型事迹。德先进典型学习。认真学习先进事迹。师德规范和规章制度学习。负面案例反思。教师宣言。本次师德学习的形式灵活多样,通过自学、专题讲座、师德建设讨论、观看网上视频、撰写反思材料等形式,开展园本培训。

??三、认真学习,受益甚多

??通过这次学习,使广大教师从思想到行动都得到了一次净化。教师思想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师德师风学习活动,大家从根源上找出自已的不足,端正了学习态度,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听大家谈谈各自的学习体会,看到她们在岗位上的工作成绩,更看到了她们思想上进步和业务上的提高。

德育工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元制;制度设计

德国职业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双元制”职业教育逐渐向高等教育延伸,出现了类似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两类学校:一类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职业学院”,另一类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的专科高等学校,这两类学校也大多基于“双元制”培养模式[1,4]。作为德国职业教育主要形式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教思想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学校与企业同为办学主体的格局,并在制度设计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职业教育,各方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运行规范的支撑体系。

一、政府以完备的法律法规推进“双元制”职教模式

1869年,德国政府颁布了《强迫职业补习教育法》;1889年颁布了《工业法典》,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企业学徒培训必须与职业学校教育相结合;1969年又颁布了《联邦职业教育法》,正式把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制度确定下来[2]。

德国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内容齐全、分类清晰,具体执行程序有明确相关规定,很具操作性。如2024职业教育立法体制的法规有《联邦职业教育法》、《手工业条例》;在保证为徒工提供合法培训条件方面有《青年劳动保护法》;在规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义务方面有《企业基本法》和《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在职业资格考试方面有《培训员资格条例》。德国通过执行以上法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国家、企业、社会团体各阶层和学校共同举办职业教育的局面,特别是以企业徒工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体系,使德国职业教育在世界上独具特色。

德国职业教育立法既考虑法律的稳定性,又能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进行适时补充、修订和完善。如2004年为适应就业市场变化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将1969年颁布的《联邦职业教育法》与1981年颁布的《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进行合并,制定了新的《联邦职业教育法》,并于2005年正式生效。这些法律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职业教育立法的另一特点是出台了一系列相配套的法规、条例,用以指导职业教育的具体运行,如《职业培训条例》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教学开展,制定的用于规范企业培训活动、规定培训规章和企业考试规程的条例。

二、采用三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管功能

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和相关的联邦其他部门(如联邦经济与劳动部),是联邦一级的职业教育立法与协调的主管部门,构成了管理体制的最高层次;州一级包括州文教部以及由雇主、雇员和州政府代表组成的州职业教育委员会与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是管理体制的中间层次;地区一级主要为各行业协会,是德国职业教育很重要的自主管理机构。

德国的《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行业协会是组成相应职业教育地方主管机构的主要成员,是体现政府意志、考核和评估企业依法开展职业教育质量的管理监督机构。德国行业协会的职责共有八项,分别为:认定教育企业资质、审查管理教育合同、组织实施结业考试、修订审批教育期限、建立专业决策机构、调解仲裁教育纠纷、咨询监督教育过程和制定颁布教育规章[3]。行业协会均按地区划分,凡在某一区域的企业、商会、个体经营者或工商企业界的法人单位,都要求必须参加本地区相应的行业协会。

德国行业协会的主要任务,一是要密切关注经济结构调整和培训岗位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行业的教育政策;二是主持职业资格考试以保证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负责组织学生的中期考试和结业考试、规范和统一考核要求。因此行业协会能以第三方资格对职业教育实施公正的监管,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三、企业是“双元制”的主体并居主导地位

企业和职业院校构成了“双元制”的两个主体,它们分工明确,共同依据《职业培训合同》培养学生,同时,从学生取得培训资格到培养过程、学时分配、管理考核等诸方面来看,双元制职业教育又是以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模式。作为德国“双元制”教育主体之一的企业具有一定资质要求,企业必须要通过认定才能取得该教育资质。德国企业是否具有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资格是通过行业协会进行认定。《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只有在生产设施和人员比例以及教育者人品与专业资格等方面符合法定要求的前提下,企业才能招收徒工,开展职业教育。

德国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既基于政府法律、法规的要求,也通过利益的杠杆进行调节。德国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一般可获得以下收益:①获得政府的经费补助。德国所有企业均必须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职业教育基金,国家把这些基金分配给培训企业,非培训企业不能获取培训基金。②可降低劳动力成本。学生在实施“双元制”的企业内实训和培训期间,可以从企业获得相当于熟练工人30%的培训津贴,这对于企业而言,可减少支出、降低成本。③可吸收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具有较高技能的熟练员工,节省企业对新职工进行岗位熟悉和培训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支出[4]。

四、“跨企业职业教育中心”成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第三支柱

国内职教界对“双元制”模式都熟知它具有两个主体――学校和企业,但对双元制的另一元――企业,不但要求具有一定教育资质,而且在其内部都设有一个“企业教育中心”或由行业协会设立“跨企业的教育中心”这一特点了解较少。2005年新颁布的《联邦职业教育法》第二条明确了三类不同学习地点的职业教育,即“经济企业及其以外的公共事务、自由职业和家政服务等机构”进行的“企业内职业教育”、“学校职业教育”以及两者之外的“跨企业职业教育”,这就表述了实施同一职业教育需要的三个不同的地点。跨企业的教育中心一般由行业协会负责设置和管理,这种企业或跨企业的教育中心(包括教学车间)处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两个主体之间,主要承担学生的过渡性教育和专业教育。其具体作用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承担任务,参见表1所列的德国某公司的一个“职业教育课程表”中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总体安排情况[5]。

由表1可看出,德国的双元制就其承担人才培养和具体运行的主体而言,是由三个支柱组成,即学校、企业或跨企业教育中心、具有教育资质的企业。学校承担着基础性教育,企业或跨企业教育中心(包含教学车间)承担着过渡性教育和专业教育,企业生产车间承担着实习教育即顶岗实习。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在职业学校、企业教育中心和企业的学习时间大致比例为1∶2∶1,学生在企业或跨企业教育中心(包含教学车间)以模拟训练为主,以行业协会的考试训练为主要内容,最后才到企业实际顶岗。所以在企业或跨企业教育中心的训练,是学生从职业学校学习过渡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必备环节,具有桥梁作用。

五、企业和职业院校分工明确,职责明晰

“双元制”职业学校主要招收来自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的学生。这些学生取得中学毕业证书以后,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可申请一个企业培训岗位,职业介绍中心接受其申请后会选择一家企业,让其按照2024法律规定到行业协会,与相关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拥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学生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内部主要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并得到某个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他又以学生身份在职业学校接受基础性教育和完成理论教学,学生在职业学校的理论学习与在企业的实践训练交替进行,均按照能力递进的规律安排。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安排,根据企业和学校的各自特点和要求,既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明晰,又能相互衔接。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2024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由德国经济部公布国家承认的各类培训职业,各专业部则据此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培训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

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则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州文教部通过制定“理论教学大纲”以指导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同时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还颁布《框架教学计划》,它是以联邦政府颁布的“培训条例”及《培训框架计划》为基础。因此,职业学校组织理论教学的内容和时间安排顺序均遵循各州制定的《框架教学计划》进行。它的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完成理论课程学习,理论课程(包括通识类课程和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教学都在职业学校进行,实训教学课程在企业培训中心或各区域的专门职业培训中心进行。理论课程学习、实践课程学习始终交替进行,平均每学习2周的实践课程后安排1周的理论课程学习。

六、职业资格认证公正、独立,具有权威性

在德国,职业资格是保障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职业资格考试又是检验主要采用“双元制”形式进行职业教育成果的法定途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评制度由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受联邦教育与研究部的委托制定,该所对国家认证的每种职业都制订了相应的《职业考试规定》,包括各种职业的考试形式类型、命题范围、考试过程和考试时间都有具体详细规定。职业学校学生需在第二学年参加中期考试,中期考试由各地行业协会设立的考试委员会组织。考试目的是检查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学生在双元制职业学校完成全部学业后,一般都需要参加国家认证职业资格考试。考试是统一标准、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阅卷和统一发证[6]。通过考试者,可以获得某一工作领域或某一职业的《国家认证职业资格证书》。学生获得的《国家认证职业资格证书》由行业协会颁发,与学习地点无关,在全德国甚至在欧洲其他国家都予以承认,这就确保了考试的公正性和独立性,证书具有权威性。

七、结束语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对该国经济腾飞发挥巨大作用的秘诀在于,明确了企业参与职教的法律责任并建立了完整、协调和极具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了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依靠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实施公正监管、资格考核;企业是双元制的主体并发挥主导作用,学校、跨企业教育中心和企业构成双元制的三个支柱,且分工明确、运行有据,这些都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极其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德国教育体系的基本情况[J].职教论坛,2005,(3):62-64.

[2] 刘艳珍.德国职业教育的立法特点及其启示[J].成人教育,2009,(4):86-87.

[3] 蔡跃.探索德国职业教育办学体系――以柏林市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9,(12):71-75.

[4] 游文明.中德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关系的比较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17-19.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