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393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6分钟。
康复医学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康复医学;发展;回顾;展望;中国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730-01
一、引言
早日康复常是人们对病人的良好祝愿,意为希望病人能够快速的恢复健康。在医学上,康复医学是以康复为目的,研究2024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定、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通过综合应用各种有效措施,减轻并代偿伤病残者的身心功能障碍,使残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改善和发挥,以最佳状态回归家庭、参与社会。康复医学的工作对象是伤病残者,康复医学的重点在于专注于伤者身体功能障碍和社会沟通障碍的恢复。WHO已将康复医学视为为与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齐名的第四医学。它是一种涉及到多学科、多专业的医学,在康复医学中的工作目标是要达到最佳的功能,要体现出自主性并要有效的改善伤者的生活质量。西方国家的康复事业始于二战期间,是在骨科等医学的基础上,融入了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方法,逐步形成了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在二战过后,康复医学被大力提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伤员的康复效果。可以说康复医学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文精神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事业。
二、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概况
1.我国康复医学体系和专业人才
我国康复医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模式、两种方式、三大学派、四套系统"的康复医学体系。但是纵观全球,我国的康复事业尚还相对落后,目前,大部分康复机构设置不全,康复服务分布不均,专业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相对不足仍是主要问题。为此,康复医学专业能力建设将是刻不容缓的得力举措,也是改变这一现状的突破口。康复医学能力建设包括人才培训、科室设备/设施及康复医疗管理。其中人才培训是最重要的环节。
2.康复内涵的扩展
我国早期的康复主要是停留在以传统康复治疗上,大多依赖于中医中药为主的治疗方案,如推拿,按摩,针灸,火罐等,康复的主要目的也仅仅是疾病伤残后的疗养;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的康复治疗已发展为全面身心功能的康复,是以多种非临床性的"功能治疗"为主,包括物理、作业、言语治疗等,侧重于功能的评估、训练,机体的代偿和适应,最终能重返社会。
3.康复服务的多样化
我国康复行业形成之初,主要是以残疾人康复工作为主,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人们对康复需求也在逐年增加。60%的老年人患有各种老年病和慢性疾病,急需专业康复服务。社会生活节奏加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各种自然灾害和战争频发,工伤事故屡见不鲜,因此,现在的康复服务群体以扩展到各种老年康复,精神康复,工伤车祸等伤残康复,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4.康复医保
在中国,国家越来越重视康复医学的发展,在国务院的关怀下,康复纳入医保项目已通过专业论证,形成了基本的共识,纳入了政府的工作议程。目前,有少数地区已将医疗康复部分或全部纳入医保体系,但大部分地区的医疗康复项目被排除在外。康复医学纳入医保将大大促进当地的医疗康复事业的发展,同时也让成千上万的残疾和功能障碍的患者得到受益。
三、康复医学在大科学的整合中创新腾飞
需要看到的是,政府已将康复医学的功能定位为集预防功能、医疗功能、保健功能为一体的学科。由于康复医学还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在康复理念、康复技术的应用、康复管理等方面仍以国外的技术为主导,国内教学与研究所采用的成熟理论和教学材料、评估方法及测量所得数据,都是来自于国外的理论。中国国内的研究力量亟需加强,需要尽快的更新知识结构,做好技术的研发工作。抓住发展机遇,加强技术力量,建立临床生命科学和医学系统生物学的概念,把握康复医学发展的内涵,全面、定量的对多个学科展开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
1.加强对人体功能的研究
从运动医学、生物力学的角度展开研究,拓展到对人体器官、组织和系统的研究,康复自愈能力的重点侧重于人类与生俱来的自我调节能力的研究及自组能力的研究,以及人类对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各种情绪干扰方面的调节控制水平。
2.搭建开放性的整合平台
在发展中本着兼容并包的精神,借鉴世界各地组织的优质资源,以中国传统的医疗资源为基础,融合世界多个国家的理念和最新的技术。中国虽有着较长时间的医学发展历史,中医的理念与文化特点也早已深得人心。但在医学技术和理念的发展方面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的。国外很多的医疗理念、方法都有值得国内医学界学习和吸纳的地方,有选择性的吸收、融合,促进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
3.强调对高新科技的依赖和强化生物信息学建设
有许多观察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图表,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要结合临床实践,对数据的信度、效度做出统计,这是学术界所遵循的学术研究原则。在对康复医学进行研究时,要加大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力度,并结合当前先进的生物信息学科知识,建立起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加强信息技术的沟通与应用,促进世界康复医学研究的交流与沟通。
4.注重将中国传统医学知识融入康复医学
传统中医在康复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针灸医学和中国的中药学思想与理念已逐渐影响到了整个世界。中国传统医学的观点,在治疗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及辩证思维模式的诊断,治疗中关注预防治疗的医学理念,对西方医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西医学的结合是未来康复医学发展的主题之一。
5.注重与人文科学相融合
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含了文化、人文等多个学科。对于中国的康复医学更是注重文化与人文的学科,中国的康复医学植根于中国的传统医学,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注重人、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和谐,注重人文因素,特别是考虑到了情绪因素对个体康复的影响,考虑到了预防、预测和个性化医学。康复医学还包括微创医学、移植医学、危重病急救医学及临终关怀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康复医学工作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注重道德修养,加强自我修炼,保护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
6.加强人才培养
康复医学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我国政府对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非常重视,2009年出版的新医改方案,首次确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3],将相关疾病的康复治疗列为医保报销范围。鉴于基层医疗机构康复专业的薄弱和康复专业人才的缺乏,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全国康复专业从业人员进行了专门系统的培训,我院康复中心就是我省康复专业人员的培训基地。但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依然举步维艰,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人们心目中重治疗轻康复的理念依然根深蒂固,原有的残疾尚未进行康复,新发残疾又不断出现,老年慢性病也严重危害国民健康,先天残障危害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另外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卫生服务体系与居民健康需要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利用率低。要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因果链条的最后一环就是实用型康复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社区康复制度的建立。21世纪是医学和生命科学的世纪,现代医学模式逐渐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医学人才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4]。长期以来,我国缺乏康复医学教学体系,基本上是套用了临床医学的教学模式,实施了过分系统的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形成了一套以传统的生物医学为主的专业课程体系。而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立于临床医学之外的,主要强调以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为基础,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诊治技术和技术规范的医学学科,而不同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这就要求康复医务工作者除要具备生物医学的相关知识外,还应具备丰富的心理和社会学知识;同时康复医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其主要运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中医针灸等来促进功能的恢复或代偿,体现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则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参与感、实践能力。而目前的教学仍多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学中老师以授课为主,与学生缺少互动,不能有效地调动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这种单向传输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在我国医疗卫生水平较低、亟须康复专业专门人才的背景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以及康复医学服务范畴和模式改变的背景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显露出弊端,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文化素质存在明显缺陷,注重临床理论培养,忽视康复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锻炼,因而社会适应性不强。虽然近年我国康复医学的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受传统生物医学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内容构成、知识架构、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对培养方向和目标定位不清,标准不明确,课程设置混乱。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没有统一标准,各学校差异明显;康复医学的专业教师背景主要是临床医学背景,缺少运动医学、心理学、物理医学、预防医学和社会保障学学科的背景;专业教学中临床医学的内容较多,康复及物理治疗的内容较少;实践教学脱离实际等。
2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康复服务的目标及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我国人口构成将发生明显的变化,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将从康复医学发展初期的对战伤、车祸、意外事件导致的残疾和先天缺陷者的康复,逐渐过渡到利用医学、社会、教育、职业等各方面的措施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训练、心理辅导,到对一些长期不愈的慢性病、工作和生活习惯病、老年慢性病、失能、反应能力适应能力下降者、心理障碍者等特殊群体服务的康复医学发展近期目标上来。今后还将拓展到广大基层地区以及占整个国家人口总数70%的亚健康群体以及亚健康状态评估、恢复治疗与健康调理等康复医学发展的远期目标上。这就必然要求康复服务的社会化和社区化,服务人群中除了受伤后的残障者,更多的还是心脑血管意外等的后遗症、高血压、糖尿病的并发症、老年性痴呆、老年神经运动系统疾病、慢性肺源性疾病、各类慢性职业病、癌症等患者,以及其他老年慢性病患者等[2]。人类生活的社会化和群居化,在社区生活中得到了最为具体的体现。同样人类生活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美德将把社区医疗的人文化关怀推向极致,使得社区医疗服务更加个性化和细致化,将把社区养老、康复、保健、医疗、预防融为一体,担负起家庭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康复护理、生活指导、健康生活教育及职业教育等,这将成为社区康复医学发展的趋势,并提出康复服务人性化和康复预防优先化等理念。在未来康复医学中,康复预防将占主导地位,那时人们不只是进行简单的康复评估与康复训练治疗,而是将相当资源用于一些亚健康状态、生活习惯和职业习惯病的预防上。未来康复医学除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外,还与保健医学、预防医学紧密结合,“人人享有健康”和“残疾者人人享有康复治疗”将成为康复医学发展之最高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教育活动中,在特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方针指导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形式及运行机制,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两个问题。未来的康复医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应有中国特色,立足于中国国情,着重于社区康复医学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改革。教学内容除包括临床医学和物理医学相关内容外,应增加心理学、物理医学、运动医学、社会学、预防医学的相关内容,并加大健康评估和心理康复在课程中所占的比重;教学方法上应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社区康复服务教学;教师的学科背景应多元化,吸纳更多非医学专业人才加入康复医学师资队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医药卫生必将发生重大变革,目前凸显的是人才紧缺问题,主要体现在数量的绝对缺少与质量的相对缺少上,对于康复医学专业尤其突出,基层的医疗卫生体系严重缺乏康复医学的实用型人才。作者所在校康复中心是陕西省基层康复医学人才的培训基地,笔者针对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构建作一初步的探索。
2.1实用型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随着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的深入,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癌症等三类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这就要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管理体系作出相应的调整。国家医药卫生部门除了由过去单纯的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主导的模式转向以健康预防为主导和疾病治疗为主导并重的模式上来,还以医疗为中心转向医疗保健康复等为一体,并且引入循证康复医学的概念。这一服务目标的定位和服务目标的转变,对我国的现行医学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向影响极大,尤其是对康复医学的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培养何种人才就需围绕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这对我们康复医学的教学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结合我国社区养老模式的建立,我国康复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面向基层,适应老龄化趋势的康复人才这一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即为前瞻、全面、适时、实用。
2.2人才培养要求系统全面“全球医学教学最
低基本要求”提示医学院校要相应地优化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提前为医学生创造接触社区医疗和临床一线的条件[5]。而临床医学是康复医学的基础,康复医学则是在大量的基础医学理论和基础医学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有着较强理论性和很强实践性的学科。这就要求康复医学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与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和个人创新能力,要为学生尽早地接触实践创造条件。在明确的培养目标下,主要从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上进行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人类社会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方面的领悟;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③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④康复医学专业知识的掌握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⑤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⑥非逻辑性思维与思维技能的培养。以上六个方面可保证向综合性、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方向发展。
2.3课程设置的改进
为了适应康复医学培养目标的转变和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康复医学教学课程的设置要进行改革。紧跟社会康复服务人群的变化及学科发展的步伐,按照康复医学教学内容的构成和培养的要求,增加学生相关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向综合性实用型人才发展。新课程设置主要整合模块:社会养老与保健医学模块、康复医学课程模块、物理医学课程模块、基础医学课程模块、心理医学课程模块、临床医学课程模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课程模块以及课外学习模块。课程模块在原有的康复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课外学习模块这四大支柱基础上增加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社会养老与保健学、心理医学、物理医学课程模块这四大支柱,形成支柱,从而使学生掌握卫生服务、健康教育与康复医疗服务三种类型的干预健康的手段。专业课程新增了心理康复学、社区康复学、卫生预防、医疗管理信息学、社会与养老学等课程。对康复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整合,增设了心理康复治疗实训课和康复训练治疗见习课;课外学习模块设有社区康复服务实践、志愿者服务实践、科研设计、社会养老课程讲座。在实践教学上为了便于学生能在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减少就业单位对人才要求的差距,实习内容和实习时间做了相应的调整,增加了慢性病康复治疗和社区康复服务的实习内容,延长了康复物理治疗和心理评估实习的时间,专业实习由过去主要去综合性医院改为主要去康复病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的康复科实习,同时兼顾临床医学科目的实习。具体实习内容采取由学校选定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既使学生全面了解本专业各知识的实际应用,又突出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就业无缝对接。
2.4传统康复医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康复医学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日子红红火火的晋城人有很多兴致勃勃的话题,谈到康复,当首推在全市率先开展康复工作的晋城市康复医院,谈起康复,会津津乐道奋斗不已无私奉献的郭院长和德艺双馨真情服务的白衣天使们。康复人用汗水、智慧和爱心先后荣膺“先进单位”、“康复之家”、“残疾人之家”、“全省残疾人康复集体”等光荣称号,羸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十五年峥嵘岁月,康复人凭借拓荒者的意志,现代经营者的眼光和魄力,把康复医院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康复医院呈现花草相映、清新整洁的环境,配置偏瘫康复器等当前最先进的康复设施,依托学习、竞赛、座谈会、助残义诊等多种形式,炼就一支敬业上进、康复实践水平信得过的医疗队伍。迄今200多名偏瘫、脑瘫、截瘫、骨折后关节挛缩等患者在这里重塑生命,找回了人格和尊严。
原阳城一中校长卫温信,20**年,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在康复医院接受康复训练一年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康复”带给他的好处,在出院座谈会上,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幅对联“广布恩泽雪化甘霖润大地,冬去寒意日照神州暖人心”,充分表达了他对康复的感激之情。
康复医学是以功能障碍为主。康复医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是医学的第四方面,它与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着重于提高生活质量,恢复患者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由于人们对康复医学的认识与了解尚不足,甚至其它专科的医务人员也知之不多,也由于一些客观的社会原因,生了病,只找相对应的科室,很少会想到康复医学科,甚至有很多人并不知晓医院里有这个专业科室。因此,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因未及时康复治疗而出现一些原本可以预防的功能障碍,有的甚至留下终身残疾。有些患者虽然早期进行了锻炼,但由于进行得不正确或不全面而达不到理想效果,甚至有时使问题更复杂。为此,康复医院不断提升康复医疗水准,坚持“重视康复、减少残疾”这个理念,与时俱进,投资50万元引进pt、ot等康复训练器械,架构起现代意义的康复体系,应用医学和康复工程技术,研究2024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通过合理训练,尽可能发展患者的潜能,最大限度恢复躯体、心理、社会、职业等功能,恢复或改善患者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以更好适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最终回归社会,使患者在轻松舒心的理疗体系中走向康复,为残疾人放飞希望插上宽展的翅膀。
康复医学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鉴于上述原因,本次论坛闭幕后,本刊记者就医联体如何协作推进心脏康复事业等热门话题,对张福春教授作了独家专访。
心脏康复的各种有利因素已显现
采访一开始,张福春教授首先谈到了我国心脏康复学科的发展状况,他介绍说:“世界卫生组织把心脏康复定义为‘使心脏病患者获得最佳体力、精神及社会状况的活动的总和’;而世界上的心脏康复学科20世纪70年代才在际上开展起来。1984年,我国开始心肌梗死的运动康复项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心脏康复工作发展迟缓,无论是在医院的普及情况、医生的接触程度,还是患者的接受程度,都是非常低的。近五六年来,心脏康复工作在国内才算日益得到重视,并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张福春教授认为:“心脏康复工作受到关注,这不仅仅缘自心脏科医生的大力推广,更重要的是现在各项有利因素均已显现,已经到了大力推进的时候了。原来我们主要关注冠心病的急诊抢救、治疗,后来逐渐开始关注心脏疾病的二级预防,做得也越来越好。现在全国每年可以有60万例冠脉介入,急救‘绿色通道’在各地也普遍开展。然而,患者不仅要在急性期获得良好的抢救效果并活下来,更重要的是在恢复期还要尽快得以康复,才能更快地回归社会,获得比较好的生活质量,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呼唤心脏康复的力量。总的来讲,心脏康复旨在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减少再发心血管事件,降低总死亡率,继而减少反复住院,同时也能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心脏康复还能减少心血管疾病对身心的不良影响,改善心理社会和职业状态,最终改善生活质量。所以说,面对患者、家庭和社会越来越高的需求,我们必须把心脏康复工作做好、做深入,做出更大的成就来。”
区域医疗中心
要与医联体社区充分合作
谈及前不久闭幕的“第二届海淀医院心脏康复论坛”,张福春教授介绍说:“今年已经是海淀医院第二次举办心脏康复会议了,在今年的第二届论坛举办期间,我们还举行了海淀医院心脏康复室的开业典礼。”
张福春教授接着介绍说:“举行第二届海淀医院心脏康复论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目的:一是要将海淀医院心脏康复工作已开展的工作跟大家汇报和分享;二是我们希望邀请社会人士、业界同仁参观并指导我们医院的心脏康复室工作;三是我们要将国内著名心脏康复专家请进来,请他们把最新最好的康复理论和经验介绍给大家。今年的论坛特邀了心脏预防与康复领域著名专家胡大一、孙兴国、李瑞杰、徐顺霖、李光熙、王正珍、赵威、冯雪、刘艳玲教授莅临指导授课,为海淀区医学同仁们搭建起了学术交流平台,使基层医护人员得到接受专业技能的培训机会。大会以‘传播心脏预防康复理念,推动心脏康复发展’为主题,涉及了丰富多彩的学术内容,推广心脏预防康复实用技术、传播心脏预防康复理念,促进我国心脏康复事业蓬勃发展。”
张福春教授还透露,在这次论坛举行的同时,海淀医院心脏康复室也已揭牌设立。谈到海淀医院心脏康复的专科特色,张福春教授介绍说,海淀医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同时也是区域内医联体的核心单位。“我们会把周边医联体的医院、周边社区联合起来,对区域内的患者做好服务,特别是对老年患者做好服务。海淀医院作为基地,重病人会定期来做训练,而轻度或者稳定病人则可到医联体的基层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康复工作。通过社区小范围开展康复活动,更有利于心脏康复的推广和普及。目前心脏康复推广做不好的最大问题是患者的依从性差。据统计,如果没有一个经过特别训练的管理团队,一般的心脏康复患者依从性仅在10%。因此,我们的心脏康复工作要充分与医联体社区合作,不仅医生参与,基层街道、社区中心也要共同参与,大力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张福春教授接着介绍说:“我认为,海淀医院开展心脏康复具有以下特色:一是场地和运动设施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二是我们开展的不止是心脏康复,更着眼于脏器全面康复,全方位对肺、肾脏疾病进行管理,将慢病管理起来;我们的心脏康复团队同时也是慢病管理团队。希望以后所有在海淀医院就医的患者都进入慢病管理流程,这样慢病的治疗不管是从依从性、还是精细化,都会全方位地得到提高,使患者获得更大收益。三是我们的科室管理精良,康复工作直接跟国际接轨。”
提及刚刚挂牌成立的海淀医院心脏康复室,张福春教授更是如数家珍。他详细介绍说,心脏康复是海淀医院心内科的亚专业。我们的心脏康复团队包括:心内科医生3名、康复师2名、护士2名、营养师1名、心理医师1名等,能熟练实施和解释心肺运动试验过程中的紧急情况,并能对患者进行抢救和心肺复苏。所有团队人员熟练认知心电图、具备心肺复苏操作能力,并能周期性地开展心肺复苏等相关操作的培训考核。当前我们的心脏康复设备包括评估设备、监护设备、运动训练设备和常规急救设备。其中的评估设备包括:运动平板心电图、遥测/便携式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仪、踏车、平板运动心肺检测系统、呼吸训练评估仪、平衡功能测试和肌力测试系统。监护设备有:遥测运动心电监护系统。运动训练设备包括有氧训练设备:精准功率自行车、简易功率自行车、跑步机;抗阻训练设备有:上下肢力量训练器、弹力带、哑铃、握力计等,平衡训练仪,体外反搏仪;瑜伽垫、呼吸肌训练器等辅助设备。我们的常规抢救设备包括:听诊器、血压计、心电图机、除颤仪、常规急救药物、氧气、抢救车和输液设施。心脏康复环境:心肺评估室,体外反搏室和运动训练大厅;运动训练大厅分为有氧训练区、抗阻训练区、体操区和休息区等。
张福春教授欣慰地说:“我们的团队未来会在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肥胖、慢性肾病及肾功能不全等领域为患者提供系统的健康咨询和康复训练,指导患者接受标准的心脏康复项目,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运动。其中Ⅰ期康复即院内康复期,康复训练通常需要1~2周。Ⅱ期康复即门诊康复期,康复训练通常需要36次治疗。Ⅲ期康复即院外长期康复期,主要为院外患者维持已形成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纠正危险因素。”
心肌梗死后,
如何进行运动心脏康复?
话题深入到专业领域,张福春教授着重谈了心肌梗死急救后的心脏康复问题。
他首先阐述说,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康复一般分为Ⅰ期(急性期)、Ⅱ期(恢复期)及Ⅲ期(维持期)。每个阶段的康复目的不同,患者的身体情况也不同,依照康复目标,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康复,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复发及再住院率均有帮助。
张福春教授介绍说,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强调: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的重要一环,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研究显示:运动耐量每提高1代谢当量,可以降低全因死亡风险12%,同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最大限度恢复社会功能。
对此话题,张福春教授详细阐述说:“首先谈一下Ⅰ期的运动康复问题。”其适应证为:一、过去8小时内无新发或再发胸痛; 二、无明显心力衰竭失代偿征兆;三、过去8小时内无新发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四、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未有进一步升高。其运动流程为:从最开始的被动运动,到坐起、双脚悬挂在床边、床旁站立、床旁行走并室内步行、1层楼梯或固定踏车训练循序进行,出院前进行运动试验或6分钟步行试验。其活动量应以代谢当量(MET)值评估。
他还着重强调了心肌梗死后心脏康复的四大注意事项:一是必须在心电、血压监护下进行;二是患者的运动量宜控制在心率较静息心率增加20次左右,同时患者感觉不大费力(Borg评分
患者出院前的康复运动评估人群为:心肌梗死后7天,心力衰竭恢复为心功能NYHA评分Ⅱ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2天,心外手术出院前。其评估方法为:运动心肺功能检测、运动平板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患者的运动强度评估采用以下方法:一是无氧阈法,心肺运动试验找到无氧阈或最大摄氧量的40%~60%;二是靶心率法,较静息心率增加20~30次/分;三是BORG指数,11~13级,即轻松至稍有疲劳感;四是6分钟步行试验。
2024Ⅱ期心肌梗死患者的运动康复问题,张福春教授阐述说,Ⅱ期心肌梗死患者运动康复的目的是基于家庭的心脏康复,目的是防止心脏功能衰退,保持和改善出院时的心脏功能水平,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运动处方从低水平体力训练开始,使体力(心脏功能容量)恢复到病前水平,继而获得心理恢复,改变生活方式。其适应证为临床病情稳定,出院时运动量 >3METs的患者。运动量的主要指标为自我监测的心率。其康复措施,在适应阶段可保持出院前运动水平1~2周,维持2~4周;同时在康脱盗肥被挂制定运动处方,经6~12周后达到6~7METs的运动目标。其耐受性运动试验方式为:达到6~7METs或预期靶心率,恢复一般的体力活动、职业活动和性生活。此外,在此阶段还要特别注意控制危险因素,并通过宣教和咨询,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Ⅲ期运动康复的目的是,制定强化、高水平、个体化的康复运动计划,使心脏功能发挥出最大潜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主动控制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采取康复措施时要评估患者当前状态;实施高强度康复训练计划,达到最大耗氧量的80%,或最大年龄预期心率的85%,持续时间≥30分钟,频率每周5次,时间为6~12个月。其极限量运动试验要超过病前水平,同时仍需继续进行健康教育。
在采访中,张福春教授特别强调了很多患者尤为关心的心脏康复的安全性问题。他表示:“据统计数据显示,医学监督下的心脏康复安全性非常高,若逐渐增加运动量,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并且,多数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在进行中等量的运动时无需医护人员监护。对于AMI患者,在严格掌握禁忌证的情况下,早期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安全可行。”
2024心脏康复的药物治疗问题,张福春教授表示,心绞痛症状的良好控制是启动运动康复的前提。曲美他嗪与血流动力学药物联用可进一步提高心肌缺血阈值,改善心绞痛症状。而且,曲美他嗪与运动康复协同,可提高运动耐量。
随后,张福春教授特别阐述了曲美他嗪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及老年冠心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心脏康复中的应用问题。他表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及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通常合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冠脉病变多较重、较复杂,且常合并微循环功能障碍,心肌缺血不易缓解,并进一步加重心肌能量代谢异常和能量不足,造成恶性循环。比如,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存在可加重心肌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血游离脂肪酸增高进一步抑制心肌葡萄糖有氧氧化,同时血管病变常累及多支冠脉,心肌缺血更不易缓解。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同时损伤冠脉大血管与微循环,心肌能量代谢异常,氧利用效率下降,同时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绞痛不易控制。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饥饿”尤为突出,心功能下降,并常伴有骨骼肌萎缩,运动耐量下降可达40%。老年冠心病:运动耐量普遍下降,有研究显示运动耐量随年龄每增加10岁下降约1METs,且常伴随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心绞痛频发。
张福春教授认为,心绞痛控制不佳导致患者倾向于静坐与卧床的生活方式,运动量普遍明显下降,不利于心脏康复。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代谢治疗在这些特殊患者群体中疗效肯定,与运动康复联合更可发挥独特价值。
他强调说:“我国心脏康复的目标与美国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治疗指南是一致的。全面或近乎完全消除心肌缺血症状是保持和恢复患者体力活动、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关键;而且,心梗患者在医院监护下的运动与基于家庭的运动方式相结合的心脏康复,可使患者长期获益。在患者住院期间、出院早期和基于家庭的维持期,根据患者的运动耐量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运动计划,有利于患者的心脏康复。”但张福春教授还表示,“在基于家庭的康复训练过程中,如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仍是一个难题。只有患者依从性提高,才能达到预期的康复目的。”
康复医学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快速发展的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在很多人心目中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甚至还停留在简单的理疗,或者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康复治疗的阶段。而实际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康复医学科已逐渐形成了一套细分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体系,成为以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强调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的医学学科。
作为国内最早建立的康复医学科之一,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1957年,在历年的全国最佳专科(康复医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前茅。目前,科室的学科发展方向以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和骨关节系统疾病康复为重点,开展多方向的综合性康复医疗服务。设有颈肩腰腿痛、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和骨关节损伤等5个普通专病康复门诊。同时,承担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感染科、重症监护室、老年病房、外宾病房和高等病房等患者的康复治疗和会诊转诊工作,建立起“急症医院病房-康复中心-社区康复”的三级康复网络,开展科学、系统和全面的康复治疗。目前开展的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娱乐治疗(RT)、心理治疗、支具矫形器等,以及中国传统医学康复治疗,如针灸、推拿和中药等。
科室成立60年来,在脑卒中及颅脑损伤特别是重症患者的诊治、康复和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先进的服务理念,持续积极开展新技术以提升康复治疗的疗效,如: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肌电图/电刺激定位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上肢和下肢康复机器人、步态分析系统、平衡测试及训练系统、表面肌电图、脑电图及诱发电位、虚拟现实技术、镜像技术、垂直律动技术和脑机接口等康复治疗新技术。
精准康复治疗宜早不宜迟
“对于患者来说,康复治疗一定要早期介入”,吴毅教授强调,“早期评定功能,早期开始康复,是最重要的。我们遇到过一些患者错过了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一年甚至两年后才想起来康复医学科,关节骨骼可能早已经发生了僵硬和挛缩,或者脑卒中已经偏瘫和失语多年,已经无法行走、无法说话,这时候再接受康复治疗,康复效果就会大大打折扣。”一般来说,脑外伤和脑卒中患者在手术后或急诊处理的两到三天后,就可以在康复医师的帮助下在床边开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了。
如今的康复治疗早已不再是简单的理疗了,也不是单纯的针灸和推拿。康复治疗包括患者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和大小便功能等许多功能障碍的精准康复,且治疗效果越来越好。随着康复医学的大力发展,康复医学也越来越重视精准化和个性化,康复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找到最恰当的康复治疗方法。
对脑损伤相关的康复治疗都与精准康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如华山医院曾收治一位脑外伤术后患者,男性,30岁,入院时吞咽功能和言语功能障碍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康复医师首先对这位患者进行了一个精准的定位,确定他是大脑额颞叶的损伤。随后进行精准的评定和诊断,进行了洼田饮水试验,确定他是属于5级(完全不能进食)。然后再进行食道吞钡检查,确定他是咽喉部环咽肌的问题。针对这个情况,采用了精准康复治疗――球囊扩张治疗技术,治疗1周后患者的环咽肌得到扩张,使得吞咽功能得到极大的改善,洼田饮水实验2级,顺利拔出鼻饲管,患者可以自行饮食和饮水。对于气管插管和导尿管等也是通过这种精准诊断和精准康复,顺利拔出。患者身上的管子全部去除后,开始进行坐位训练、站立位训练和行走训练,最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逐渐完善的康复医疗体系
不论是田径名将刘翔,还是篮球名星姚明,这些大家熟悉的运动员,伤病之后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到国外进行康复治疗,这对于泱泱中华来说是个巨大遗憾。“由于国内康复医学科建设起步比较晚,我们确实与国际先进水平有所差距”,吴毅教授告诉笔者。但是这几年从国家层面对康复医学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学科建设进步明显。以上海为例,近几年是上海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期。
学科要发展,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从2010年起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目前上海市康复医学专业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共有11家,每年招录50多名基地学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专业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专家组共有7名专家,都是来自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主任和教授。除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外,从2014年起上海市实施第二批专科医师培养计划(包括康复医学专业),专门培训康复医学专科医师,培训时间为3年,目前主要以神经康复和骨科康复为主。
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是国内较早招收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研究生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之一。学科在教学上不遗余力,始终将教学医院严谨治学和传播康复医学及理念为抓手,为推进康复医学的人才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负责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康复医学必修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年承担近10所医学院校60余名康复治疗本科生的实习教学任务。接受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言语治疗专业的海外交流生带教任务。每年接受来自全国各省市医院的40余名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的进修学习。
2015年,上海市卫计委对上海地区卫生系统实施了“重要薄弱学科建设”的申报工作,其中康复领域共有7家单位顺利中标,包括华山医院、华东医院、新华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岳阳医院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这是上海市卫计委有史以来对康复领域最大的一次资助。希望上海各康复医疗机构通过“重要薄弱学科建设”这个难得的机遇,加快对上海地区康复医学学科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使康复医疗工作更加规范。
2016年,上海市医保对康复服务收费项目实现了全覆盖,并且还不嗟髡康复收费项目的价格,这些都表明政府部门对康复医学的重视与认可,也充分体现了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的劳动价值。
上一篇:康复培训心得体会总结(推荐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