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师德师风感悟心得(优选5篇)

琴心剑魄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173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7分钟。

师德师风感悟心得范文第1篇

2024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与感悟

我校在教师中深入开展师德学习,并就当前师德建设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通过学习与讨论,受益不浅,感触颇多,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的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的素质和师德水平,与社会和人民大从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整个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师德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和完善。

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国民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穷国办大教育,而且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目前,教育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整体水平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将成为教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的基本矛盾。教育工作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还有很多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教育整体比较薄弱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教育为农村及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还亟待加强。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历史时期。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就无法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无法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就难以提高全民族素质,难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兴、民族兴。正因为这样,中央决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

? ? ? ?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 ? ? ?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首先就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发展,重视教育队伍的建设。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教师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 ? ? ??毛泽东同志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才能真正为人师表。重温和学习我们党几代领导人的讲话精神,我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教育事业发展,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历史性战略任务。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优良传统。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人们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不约而同地想到的就是教师的启蒙和榜样作用。

? ? ? ?当前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2024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与感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都是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神圣使命。毫不夸张的说,一个民族的希望,是通过教师托起的。教师不但教人以知识,使人从无知到文明,教师更重要的是教人以德,使人学会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民族的素质直接折射出这个民族的教育程度,反之,要提高民族的素质就必须有一支良好的教育队伍。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爱党爱国,坚定信念,锻造师德之魂

热爱教育事业,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其次,不断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把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美德,时时激励我,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做家长认可,学生喜欢,学校放心的“三满意”教师。

涵养人格、砥砺品格,深扎师德之根

育人者必先育己,身不修则德不立。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人们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不约而同地想到的就是教师的启蒙和榜样作用。当前我们停课不停学人人为战胜疫情贡献绵薄之力,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专心治学、厚积薄发,筑牢师德之基

知识与道德伴飞,人格随道德升华。专心致学,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自己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能:教书育人,只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才能胜任此项光荣的工作。而要做到这些,就应该不断地坚持学习和实践。课余时间阅读教育名著,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师还应树立科研意识。一个教师若无科研意识,就不会有重大的发现,不会产生独到的见解,更不会有大胆的创新。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展开研究,查阅资料,敢于实践,记录自己的实验过程。一边教学,一边研究,努力实现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

恪尽职守、仁而爱人,疏浚师德之源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教育中的爱会透析出教育的智慧。一个稍纵即逝的眼神,教师不自觉的一番话语,一次发自内心的微笑,一次师生对话、互动中的灵光一现,只要细细品味,就会有所发现,给学生以启迪。教育过程也是一个发掘爱的过程,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次低头,都是一个细节,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会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会形成一股教育旋风,让学生的心海泛起波澜。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处于萌芽与发展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难免他们的所作所为可能气人,就更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时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眼前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还会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影响到学生健康的发展、个性的形成、职业的选择以至于人生道路的转变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作为教师,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教师肩负着神圣的社会责任,承载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不能仅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要立德树人,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在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上大有作为。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

2024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与感悟

有位名人说过,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造就具有创新的新一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师德师风感悟心得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悟教学;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

一、体悟教学法的意义

体悟教学法内容主要包括了两个核心关键点,一个是“体”,另一个是“悟”。“体”指的是体会、体验,通过自身亲自实践收获某种感受;“悟”指的是感悟,不但可以亲身感悟动态的过程,又可以通过实践感悟获得静态的结果。[1]体悟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中参与个人的情感,并将情感、行动和思维三方面进行充分结合。

二、体悟教学的特点

特点一,不可重复性。体悟教学的过程不是简单地积累客观知识,也不是简单的情感向道德的过渡,体悟教学的方法超越了逻辑思维的框架,因此具有不可重复性。特点二,非理性思维。体悟主要是对知识的升华,体悟教学是教师智慧对学生智慧的启迪,教师感情对学生感情的激发,所有理性分析都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2]特点三,主动性。体悟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学习行为的自我反思,主动性的来源有兴趣、榜样等。特点四,开放性。体悟教学不需要在计划中进行,只要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开展。当积累的量成熟后,随时随地都能出现引起质变的情境。

三、体悟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

体悟教学的重点是“体”和“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体悟教学方法时,教师应提前创造好条件。“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有意义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展示职业风采”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展示职业风采,引导学生去发展职业风采,进而展示职业风采。而在课程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在职业道德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出相关的氛围,让学生在画面、声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继而产生感悟,激发学习兴趣。

2.表演体悟

表演体悟的方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进行表演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观看完表演后能产生相应的感悟,从而能更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表演的方式主要以小品为主,小品具有风趣幽默的特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文明语言”的教学中,教师让几位学生给大家表演一段小品,学生的表演引得其他学生开心不已,个个开怀大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在表演和观赏的过程中,感悟到文明语言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3.对话讨论

由于学生之间有差异性,因此针对某个问题常常会出现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解释。体悟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在和谐自由的交流环境中能吐露自己的心声,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讲出来。教师对学生真实的想法表示尊重,就能赢得学生尊重,两者在互相尊重的氛围中共同学习,平等交流。总而言之,体悟教学方法不但是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新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不再像从前一样只是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是提高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素质的过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体悟教学方法能切实促使学生体悟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师德师风感悟心得范文第3篇

[关键词]《长相思》 情境 想象 拓展

在美丽的吉安举行的江西省小学语文教师“文学与教学”主题研讨会上,我有幸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长相思》。这位“诗意语文”里的情感派大师,把我们带进了他营造的诗情画意般的世界中,形象地感受着那荡气回肠的读、直面心灵的想象和充满情感的写,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诗意语文的魅力。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那诗情勃发、诗意盎然的课堂里,感受他的诗意,去体验他和孩子们在这篇课文中诗意栖居。

一、在情境诵读中入情

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是“情感派”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以情带读”的“情”,是融合了思想、体验、想象、灵性的情,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情,是求真、向善、爱美的情。以情带读,带出的是饱含深情的读、是多元感悟的读、是个性飞扬的读、是融会贯通的读、是出神入化的读。以情带读,还自然带出读的技巧、读的节奏、读的韵味、读的神。诗意语文在阅读教学中更是高扬“读”这面大旗。

为了让学生能入情入境,王老师课堂一开始,他就用抑扬顿挫而有磁性的语言进行如诗如画的导语描述——

同学们,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诗人王安石的内心生起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思乡之情;当“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时候,诗人张籍的内心则涌东着“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乡之情。那么当夜深人静、风雪交加的时候,诗人纳兰性德又将流露一种怎样的思乡之情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在这番导语过后,学生读出的《长相思》都别有一番风味。

接下来王老师把“读”始终贯穿整个过程,其中有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也有老师一层层递进式的引读,还有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的一次次想象读,不仅读的形式多,量大,连读的要求也在不断加深,从最初的读得“字正腔圆”到“有板有眼”,从读得“正确”、“有节奏”到最后读出“味道”与“感觉”,学生通过这一层层的读,读出了纳兰性德征程孤独、思念、期盼、伤感的画面,也读出了故园安宁祥和的情景,更读出了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正可谓是“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感情读;“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读和悟。

在反反复复的读中,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境,读出了情,读出了韵,读出了心灵的诗意。在反反复复的读中,王老师引领着学生一次次地穿越语言文字,还文字以形象,还文本以画面,还文本以情感,化文境为心境。这就是语文追求的诗意。

二、在想象体验中融情

王老师认为,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什么可感性,必须借助人的联想和想象,才能让干瘪的符号化为鲜活的画面。他没有坐而论道,而是身体力行。感悟“征途”时,王崧舟用他那磁性、激情而内敛的声音,声情并茂地将学生引进词的境界,走近词人的生活:“孩子们,你的心和纳兰性德越走越近了,想更近些吗?好,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极富渲染力的朗读和背景音乐的播放,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通过形象再现,让自己走进纳兰性德的世界,走进他的“征途”,在王老师营造的诗一般的境界中,学生想象的“涟漪”在不断地扩散,渐渐地,“征途”这个词丰盈了,活动了,成了一幅幅可观可感的画面。当他们再读诗的上阕时,语调中充盈着作者的孤独与煎熬,浸透着思念与期盼。

紧接着王老师又锁定“故园”不放松,步步跟进,层层剥笋,一开始他用舒缓的语言叙述着“假如时间可以倒流,你的心随着纳兰性德来到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学生又在《琵琶语》的伴奏声中展开对“故园”的想象。写话时,教师用舒缓的语调提示词人在家乡的生活有多种可能性:也许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纳兰牵着儿子的手在绿绿的草坪上放风筝,也许是……王老师借着这些也许来拓展学生的思路。此时,文字的浸润,场景的感染,让孩子们感同身受,似乎他们就是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的纳兰性德,此时的“故园”就写在他们的眼中,就写在他们的心中,就流淌在他们的文字中。读着纳兰性德的故园,写着纳兰性德的故园,经历着纳兰性德对故园的相思,虽然此时学生理解的故园还处在感性的层面上,但是读出来时,却浸透了浓浓的情愫!

这又是王老师高超教学技艺的又一表现,他引领学生借助想象成功地实现了由文字到形象,由形象又到语言的互现。这一互现,让孩子“见”到了文字背后的那个形象,体会到了那种意境,从而触摸到文本的内核。文字与形象的互现,这是诗意语文教学的理想追求。

三、在拓展延伸中升情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是一首2024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它有2024而有韵律的语言形式,它含蓄深沉、形象丰富、感情丰妙。教学这课时,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地走进文本,王老师充分展示构建“诗意语文”的重要手法,进行文本的拓展,对感悟的形象进行巩固和升华。

在学生移情想象完“故园”的丰富意象后,王老师沉思片刻,幽幽地向学生问到:词读到这,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这一问,看似不经意却勾起了学生对词人心灵的叩问。于是“为什么不回家而要去打仗,为什么去打仗了而又牵肠挂肚思念故园”等等一连串的问题由学生追问出来。在学生的追问中,王崧舟独具匠心地把文本延伸到纳兰性德的另一首词《菩萨蛮》,呈现出词人的自问——“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德师风感悟心得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风建设 教书育人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教风是一个学校的师生群体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是师生的思想、道德、纪律、作风及治学态度和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要树立良好的教风,主要依靠学校长期的思想品德教育,严格的校纪校规管理及全面的教学实践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良好的教风对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1 高校教风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许多高校教师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教书育人,始终作为学生的榜样,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本身的发展变化及教育观念的更新,有些学校忽视对教师素质的考核、培养和提高,一部分在旧的教育体制和旧的教育观念下成长起来的教师的素质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育人”是塑造人的灵魂,这是教育的深层次的、本质性的东西,它需要教师用自己的人格去“育人”。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但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教师的专业素质而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倾向。学校看重的是教师的专业文凭,而很少考察其思想道德素质。大多数学校都有一整套培训教师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措施,这是可以肯定的,而且是必要的,但还应该有一套相应的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措施。然而,很多学校特别是理工科类学校却忽视了培训和提高,有些学校很少或根本不重视对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些不正常的情况导致一些教师职业道德不高、责任心不强、教风不正、教学纪律松驰等。

2树立良好的教风以教风带动学风

树立良好教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和完成学校的培养目标,所以它首先要求树立良好的教风。要建设良好的教风,学校应该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2.1加强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能力

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负着组织和施教的双重责任。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智能,而且还应以自己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教风去影响、教育学生,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所以教师首先应把“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教师自身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知识见解、教学态度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都有着示范性。所以,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道德品行,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教师必须有对党的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做到“以身主教”,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

2.2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要培养“四有”人才,不但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政治,业务素质,精心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且还要求各专业教师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业务课的讲授之中,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进行改革创新,必须牢牢树立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把过去那种只重传授知识的教育观转变到教育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相统一的教育观上来,注重对学生情感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外都应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

3教师应该做到教书育人

良好的教风对学校成员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应身体力行,自觉做一个把教风建设同教书育人结合起来的有心人。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进而体现出建设良好教风的基本要求。要逐步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和帮助学生全面掌握2024的专业知识。

其次,教师的教书育人,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学识能力,而且还应该经常关心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观以及求实进取的事业观。

参考文献

[1] 月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第一版)[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师德师风感悟心得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78-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足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利用经典古诗文教学渗透德育,应是有效开展德育的重要途径。

一、挖掘经典古诗文中的品德因素

笔者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感受,再对语文教材中选用的经典古诗文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古诗文中蕴藏着大量的品德资源,如团结友爱、高尚情操、人生感悟等“活水”,如灵活运用,能有效地在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之产生实效。如教学《游子吟》一课时,笔者在学生们熟读成诵、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学生深切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游子情感的真挚。笔者借此情境让学生回顾平时母亲如何对自己,提出问题:“我们该怎么感谢母亲?”学生有的说为母亲洗脚、捶背,有的说为母亲背诵歌颂母亲的名言,有的说为母亲唱《游子吟》。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名言佳句激励学生,适时把握,给学生以点拨,让其从中感悟,得到熏陶。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突出伟大的民族气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蕴含着崇高的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了博大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了政治抱负,均能激励学生感悟,给学生以思考与启迪。这些千古佳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内涵,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品味,从中受到高尚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感染和熏陶。

二、把经典古诗文融于综合实践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靠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是有局限性的。为此教师应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悟。例如,我校开展了“家乡风物配古诗”的活动,让学生从古诗2024的情境中寻找与家乡类似的风光美景,同时也可针对家乡的某一风景、事物、传说等来配古诗。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百丈飞瀑,贺知章的《咏柳》――花木之乡的河边垂柳等。通过家乡风物古诗配对活动,既能让学生理解古诗,提高应用古诗写作的能力,又能让学生移情于家乡的山水风光,激发他们爱国、爱家乡的感情。另外学校还开展了古诗故事会。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传统文化经典中的道理,学生听得进去,学得轻松,容易理解名言的含义,思想也得到了教育。我校教师还2024了一些作者的写作背景轶事,用故事的方式讲给大家听,丰富了古诗教育的趣味性。学校还开展了古诗配乐唱活动,把古诗谱曲吟唱出来,提高古诗的可读性、可记性、趣味性。清明节我校祭扫烈士墓之日新增了烈士墓前献诗环节,有学生用诗讴歌了先烈的豪言壮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的表达了哀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六一”晚会,我校八百多名师生大声诵读中华文化经典迎“六一”。学生们用童声熟练背诵《三字经》,以古韵吟诵唐诗宋词的传世之作;歌舞表演杜甫的《游子吟》,载歌载舞中透出古风古韵。寓意深刻、经久不衰的名言谚语,脍炙人口、百读不厌的篇章,通过这样的活动铭刻在学生脑海中。

通过这些古诗诵读活动,课堂教学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间,也使学生以更贴近生活实际的方式去理解古诗文,且一些民间的、乡土的古诗文也得以再现,潜移默化之中促进了学生的道德养成,可谓一举数得。

三、凭借经典古诗文评改作业

作业是学生亲身体验的结果。老师可利用评改作业之机,采取书面的形式与学生对话交流,鼓励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肯定成绩、发扬优点,承认缺点、克服弱点,纠正思想品德发展中的偏差,促进其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业评定中插上一两句古诗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如笔者在一次作业评改中写了古诗词评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满怀壮志的丁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腼腆的陈钰莹;“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应惜少年时。”――贪玩的黄聪聪。引人思索的古诗文,一语点破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改掉缺点,逐步形成良好思想品德。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