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252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1分钟。
小学音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小学音乐教师 骨干教师省级培训 社会效益
2009年6月5日―6月12日,河南大学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河南省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在推进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艺术学院已经连续8年承担省级音乐新课程培训任务,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此次骨干音乐教师培训,借助已有新课程培训的经验基础,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为培训工作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学院成立了由副院长为组长的艺术学院音乐培训领导小组,成员由教师、教辅人员组成。本次培训共安排了校内教师10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7人,其中博士2人。师资配备充分照顾到老、中、青结构层次和不同的学科关系和专业领域。在培训开始之前,学院领导组召开多次会议,要求统一认识,明确培训的目标和意义,以培训工作为中心为大局,相互之间要密切合作、齐心协力。此外,还设置了组织管理体系图,为培训工作稳定有序地进行和良好培训效果的取得,提供了组织和思想上的保障。
二、依托学院的学术优势和优秀的教师资源,实行开放的师资配置方式,保证了培训质量。
选派什么样的授课教师,是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的水准和素养,对于培训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是教育部艺术师资培训培养基地,迄今已有40余年的发展历史,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音乐教师培训的传统与土壤积淀颇深。针对这次来参加培训的都是音乐专业骨干教师,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我们特别注意了师资的配备,选派的教师绝大多数是高职称、高学历,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较多的教学科研成果,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我们就基本上保证了所选派的教师有理论、有实践,能向学员介绍学科发展前沿,讲述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能有效地拓宽学员的视野,改善学员的思维方式,提高学员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保证了培训的质量。充分发挥学校重点学科的师资优势,实行开放的师资配置方式,有利于资源整合和优化,对于提高培训质量十分有利。学员们评价这次培训:“起点高,理念新,水平高,受益多。”
三、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先进的教学手段,是培训工作得以有序、有效开展的依据。
河南大学在音乐培训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都始终以提高学员专业教学水平和专业技术实践能力为中心,突出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培养。在制订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时,都要经过多方论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力求做到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强调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认真落实,按照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虽然这次培训时间短,但在一周的时间里却给培训的教师以最实在的业务提高,课程以12个专题讲座的形式展开,尽量照顾到音乐教师业务范围内的各个领域,并力求高度浓缩课程内容。讲座的内容紧密结合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音乐课改的具体内容设计讲座。比如:冯亚讲授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专题”内容直指目前全国范围内使用的国家审定音乐教材,其中多数内容是我省教师将使用的最新教材,这一讲座开阔了学员的学科视野。尚永娜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艺术专题讲座”介绍了一些国外音乐教学经验,这些内容大大丰富了学员们的业务知识。
在教学设施和手段方面,我们为所有培训的专业准备了多媒体教室,尽可能选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的音像教材。课程设置紧贴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突出了时效性特征。
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要求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新颖性,体现音乐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多渠道引进教学资源,组织现场观摩教学,有针对性地展开业务学习。引导参训学员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了解当代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着力提高其实施专业教学和专业技术实践的能力。所讲内容都立足音乐教学实际,深入专业前沿,均获良好效果。
在培训模式上,特聘请中央教科所的体卫艺中心的专职音乐研究员许洪帅博士和开封市的音乐教研员郭老师为学员现场做课,说课(开封大厅门小学的丁老师、化建中学的张老师、十四中的宋老师等参与了做课)。在观摩学习中,学员们对音乐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感性体验,并在进一步的交流学习中对音乐教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学院专门邀请许洪帅博士介绍了北京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实践的情况,学员们都反映大受启发。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我院还特意安排学员参加了两场高水平的学术性报告: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姚亚平的报告:“论音乐学分析”;《人民音乐》主编金兆钧的报告:“当前我国流行音乐发展态势分析”。加强了相互交流,达到了共同提高的效果。在培训期间召开学员座谈会,进行教学调查和教学评估,了解培训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保证培训效果。
四、加强管理与热情服务是取得良好培训效果的基本保证。
1.培训前教育。在培训正式开始之前,我们都组织欢迎新学员开班仪式,进行培训前教育,比如实施音乐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学员如何才能学有所获;学员需遵守的纪律和管理制度等。
小学音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师 职后培训 问题与思考
当今社会,教师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早在上个世纪、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性,通过多次改革,在音乐教育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我国,音乐教育应该源自于1898的维新变法开始,但由于中国政府的懦弱和腐败,我国音乐的基础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人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办教育,社会上腐败风气盛行,人们的思想腐朽,更不用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了。因此,这一时期我国的教师教育可以说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政府把重点放在政治和经济建设上,教育方面虽然有所发展,但却未能有所突破。在这之后的文化大革命,我国的教育体制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经历了10年的空白期,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这期间大多数知识份子失去了宝贵的学习积累的时间,这使得我国在这一时期里流失了大量专业音乐人才,并且大大降低了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水准,音乐教师队伍层次不齐。如何合理设置音乐课程、并结合海南本地音乐文化,促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是培训机构的重中之重。但通过笔者到培训机构调查研究,以及观察职后培训的音乐教师的音乐课程后,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 违背基础音乐教育规律,导致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
以海南地区为例,小学音乐教师培训机构主要为专科、本科的音乐学院或大学音乐系。此类培训机构老师多以从事大学本科教育的老师为主。在培训过程中,过多注重音乐理论课程和技能的培训。课程设置和大学本科课程几乎相同,如和声、音乐基本理论、作曲、技能训练等。内容追求全面、系统、高难度,既超出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方向,也超出小学生在音乐发展的需要。在培训过程中,受培训的小学音乐教师也许从音乐自身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但在之后回到小学音乐课程时,教学质量依然没有多大改善。只是学生在音乐课的学习课程中,需要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而教师只是生硬的将这些理论知识告诉学生。因此学生在音乐课堂感受不到音乐的美好,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只是枯燥的理论知识,比如什么是音程、什么是调式、什么是和弦。这些知识只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枯燥,更谈不上完成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目标。笔者在海口某小学和多名小学生交谈时,我问他们:“你们喜欢音乐吗?爱唱歌吗?小学生答道“很喜欢!”。但笔者再问道“你们这么喜欢音乐,那你们也喜欢上音乐课吧?”很多小学生却回答说不喜欢。问其原因,他们有的说:“音乐课要记五线谱,要唱音阶、还要认识很多的符号,老师说五线谱很容易,还告诉我们怎么数,怎么认五线谱,老师说的太枯燥了,就上算数一样。而且黑板上一下子出现那么多音符,根本记不住,节拍也跟不上,所以我们不喜欢上音乐课”。可见,现在的培训机构在如何培养小学音乐老师还需要对小学音乐课程的宗旨和方向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不能只单单从音乐自身的内容出发,更多的是应该与实践相结合,与小学生心理、小学生音乐课堂相结合。众所周知,小学生处在活泼好动的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很强,喜欢新鲜事物,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应以兴趣为中心,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当学生带着兴趣去音乐课堂,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创造力和对生过的热情。与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方向一致,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2、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培训机构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大班授课制为主,教学方法以传统教学法为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填鸭式教学,培训老师经常以教大学生的思路将这些知识灌输给小学老师,很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这些知识可能很好理解,可是用同样的方式传授给小学生时,由于理论知识本身就很枯燥,再加上单一的讲授法,只会让小学生爱音乐,讨厌音乐课的思想进一步加深。
3、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
一般海南小学音乐教师都是利用节假时间在高等师范院校进行相关专业的进修与培训。培训机构在对小学音乐老师进行培训时,只是单纯从音乐自身出发,只注重音乐的外在价值,对受培训的老师制定很多专业的音乐课程,过分强调音乐的表现作用、创作音乐的技法等等。而在授课过程中,忽视小学音乐课的内在价值,及忽视小学音乐课对开发学生智力、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审美体验。因此对小学音乐课程目标、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法的课程相对较少。导致培训结束后,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水平可能会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但是回到课堂,无法将这些知识形象生动的搬到课堂,音乐课的质量没有多大改善。因此培训目标不光光只注重教师自身音乐水平的提高,更应该注重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小学生音乐课堂想结合,如何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度过每一节音乐课,如何体现音乐基础教育的审美功能和内在价值。
4、忽视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
《标准》在其基本理念明确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1培训教师在进行培训时,只注重音乐本身发展的规律与体验,很少结合其他艺术门类进行教学,违背了音乐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应该说加强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其他学科的整合是音乐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当今社会音乐教育的趋势所在。培训教师如果只是一味的灌输专业的音乐知识,比如配器学、和声学、器乐的专业技能培训的等。而不注重在讲授过程中音乐知识与其他文学艺术的关联,既超出小学生音乐接受能力的范围,同时也不符合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 理念与宗旨。
5、不注重多元文化与海南本土文化的结合
现今,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在音乐基础教育改革方面几乎都放弃了对西方音乐的盲目2024或对本民族音乐的固步自封,一致认为音乐教育必须融合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在中国一些发达城市,小学音乐课程也逐步引导学生将正宗的民乐与西方音乐及其文化的融会贯通。而在美丽的海南岛,作为海南本土最具有特色的黎族音乐文化却正濒临失传。许多黎族古老而动听的歌曲、黎族器乐都面临失传的危险。因此作为基础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弘扬黎族音乐文化、让小学生在音乐课程中如何愉悦的感受来自故乡的黎族民歌,体验黎族乐器所带来的魅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而培训机构在培训过程中也并不注重对本土文化的关注与欣赏,导致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以鉴赏西方音乐为主,黎族音乐的传承性面临严重威胁。
6、没有全面了解学员的情况
海南音乐基础教育相对于全国来说起步还要晚,在海南某些县下城市的小学,有许多音乐老师都没有受到过专业的音乐训练,甚至有些音乐老师甚至是主科的代课老师。而培训机构在制定培养方案没有很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开设课程与本科教学大致相同,比如和声、配器、乐理等等。让学员一下无法吸收。
众所周知,改善小学音乐基础教育,教师是关键。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职后培训可以作为提高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发挥小学音乐课程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更好的完善培训机制、让参加培训的小学音乐老师除了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与专业知识以外,并能将所学知识结合小学生心理学、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目标等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已成为教师教育改革探讨的焦点话题。作为培训机构,应当随时关注国内外音乐基础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更深层次的了解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走访海南城市与农村的小学,了解实际的音乐教学情况,制定多层次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才能有效的发挥培训机构的功效,让受到培训的老师从音乐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陶春晓,张民中,惠中等编著.音乐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本社,2010
[2]金亚文主编.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王嘉毅主编.课程与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王升主编.教学策略与教学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小学音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声势训练
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艺术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尽管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没有其他课程那么受重视,但是其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价值也随着人们观念的提高而逐渐地凸显出来。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只有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音乐课堂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其中,声势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使他们对音乐的节奏保持一定的敏感度,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声势教学的概念和应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有多种教学方法,而声势训练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种训练方式。声势训练是利用人体不同的姿势进行发声训练的简称。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利用拍手、剁脚等方式进行发声。人体的不同部分可以发出不同的声响,加上人的各种姿势,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声音形态。人体的姿势其实也可以传达出一定的无声音的语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将声势训练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声势训练教学可以将音乐中的多种元素融为一体,使小学音乐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促进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音乐课程会更加感兴趣,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益处。
二、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积极影响
将声势训练引进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学首先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使其对音乐更加敏感。但是不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同,从中得到不同的感悟。而学生通过音乐的声势训练,可以将动作、触觉、听觉融为一体,跟随音乐的节拍,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把握能力。音乐作品和动作节拍的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容易从感性角度记住音乐的节奏。因此,声势训练可以促进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记忆,增强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会使他们更加热爱音乐,从而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声势训练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效率方式
1.使学生通过动作来模仿音乐的节拍,提高他们对节奏的辨识度
小学音乐课堂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辨识能力,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而一般的音乐教学对于学生把握音乐没有太大的提高。利用声势训练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中,从而通过音乐的节奏来感知音乐的特性。音乐的旋律和学生的动作相结合,可以使学生体会音阶、音符等不同的音乐概念,学生通过身体节奏的模仿,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这也使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独特感受。
2.通过声势训练中的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在小学音乐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学生聆听音乐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往往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音乐节奏,才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通过一定的声势训练游戏,可以使学生参与到音乐的节奏中。这样就脱离了传统的、单调的音乐教学模式,达到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新高度。通过一定的声势训练,学生可以加深对音乐的记忆,并且更容易理解音乐的内涵。
3.通过选择适当的歌曲,释放小学生的天性
小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有着自身的规律。因此,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通过声势训练来积极适应并推动学生心灵的发展。对此,教师可以选择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来开展小学音乐的教学。在小学阶段,学生一般对儿歌有着一定的亲近感。因此,将儿歌作为声势训练的练习曲进行教学,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例如:采用《幸福拍手歌》进行声势训练,可以利用歌词发挥学生的肢体动作,进行拍手、跺脚等动作,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把控能力。
在小学阶段,教师合理地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进行小学音乐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促进学生心灵的升华。事实证明,使用声势训练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声势训练不失为一种有效培养小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听觉训练;音乐教学;音乐素质;重要手段;内心听觉;音高记忆;想象能力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8)1020103-02
在音乐高考的辅导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各项音乐能力的提高与一个重要的因素2024那就是音乐得听觉能力。即对音乐的感知,记忆与理解的能力。
一、要高度重视视唱练耳课的教学
我们知道;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音,音乐就是音的艺术。也就是听觉的艺术。要想学习音乐,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觉能力。哪怕仅仅是欣赏音乐,也得有起码的听音乐和感受音乐的能力。视唱练耳就是一门系统地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通过学习视唱练耳,可以练出一双灵敏的“音乐耳朵”,可以逐渐培养起音准感、节奏感等多种感觉,也可以提高识谱能力,最终能更好地去理解音乐、记忆音乐、表现音乐。
视唱练耳与乐理的关系尤为密切。它们作为两门最基本的音乐基础课程,互相渗透、互相关联。学习视唱练耳,必须同时弄清2024的乐理问题,通过掌握乐理知识来带动视唱练耳的学习,反之,又通过学习视唱练耳来巩固学到的乐理知识。如进行听辨音程的训练时,要联系乐理知识所讲到的音程种类、音程的性质,以理论知识作指导,结合乐谱、音响实际进行训练。如进行原位大、小三和弦听辨时,同样要以2024和弦的理论知识作指导,结合乐谱、音响进行听辨。
视唱练耳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期、系统的训练。对教程的安排,课程的顺序,每一项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与训练方法,做哪些练习题等各个环节都必须考虑得很周密、细致。它是一门感性认识较强的课程,在学习中,多唱、多听、多练习当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多体验、多总结、多找窍门。要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逐步地提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你能清楚地辨别出一个熟悉的人的说话声和脚步声,这是因为你对这个声音已经听过许多次,在脑子里已经深深地留下了印象。学习视唱练耳也需要这样多次反复地聆听,让音响在脑子里深深地留下印象,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二、听觉训练的重点是对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
芬兰合唱指挥家阿.拿.普能林说过:“准确的音准总是需要的,耳朵和嗓子同样重要。”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和音准,在教学中,过分依赖钢琴,学生不独立思考,离开钢琴就难以建立准确的音准。培养内心听觉就是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想象能力和思维活动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辨别。使音乐感和音准逐渐巩固而不会丢失。可以用罗马数字标记的方式,让同学进行练唱。如,给出每小节的第一个的音高,让学生思考并唱出第二拍的音级的音高:(Ⅰ)Ⅲ|(Ⅰ)Ⅴ|(Ⅴ)Ⅲ|(Ⅰ-)||同样,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扩充到一个小节、一个乐句,甚至和声音程及和弦的音响。一首歌曲,不仅音高可以从内心想象出来,而且歌曲的速度、力度,甚至演唱的音色都可以不通过外界的音响,从内心感受出来。贝多芬晚年在耳聋的情况下能写出举世闻名的第九交响曲,不正是由于从小受过严格的音乐训练,具有了良好的内心听觉的缘故吗?答案是肯定的。
默唱对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视唱教学中运用,而在听音训练时,特别是当学生练习听记时,可以要求学生石发出任何声音,在心里唱出教师所弹的曲调,培养学生默唱的良好习惯及能力。在视唱教学时,可以采取视唱练耳的观摩比赛的方法进行,还可以采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接力、分组唱、间隔唱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发展的力量源泉。在音乐中节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节奏与节拍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发展速度感、节拍感和正确领会音值的相互关系、强化视觉、听觉和记忆的联系。节奏的练习,主要要注意牢记和熟练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节奏型,并且要多读、多听、多写、多背、多模仿,碰到较难的节奏,可放慢一倍时值进行练习,还可以把原来较难的节奏简单化进行练习。还可背唱进行形象记忆,来达到增强节奏感和提高节奏记忆力与记忆长度的目的。
要能掌握各种节奏,必须首先在视觉的指导下进行节奏训练。就是边看节奏谱,边打节拍,能够使学生对节奏形式一目了然。以此为起步进行练习。节拍的训练是节奏训练的初级阶段,选用节拍感明确的节奏让学生感到节奏是规范在节拍中的。每一拍有几个音,每个音的长短关系是怎样的,然后,用击拍、划拍,身体的律动来体验强弱拍的力度关系,掌握节拍外,还必须认识各种拍子模式的训练,弄清楚时值的组合,明确各种节奏的特点。并能随时将各种节奏进行填补、对比,节奏型的训练。通过分析才能认识各种节奏的组合;通过比较才能鉴别各种节奏的区别;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对各种节奏熟练掌握。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培养学生的内心节奏感。应该在用手击拍、划拍的基础上逐渐丢掉“拐棍”,不靠音响、形体动作的帮助,而凭心智去准确地掌握节拍、节奏。可以根据所听旋律即选用教唱过的视唱、音乐欣赏(民歌、中外名曲)的旋律短句等进行节奏记写;或根据给出的拍号、音高,听录音补写上节奏并划分小节线的方法也能发展内心节奏感,也可通过改错的形式练习,加上坚持不懈,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以便更好地达到训练的目的与要求。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音高记忆和想象能力
在平时的音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兴趣的学习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选用有趣的、熟悉的歌曲旋律教学,能够加深记忆。例如:C大调主三和弦1 3 5,让学生视唱歌曲旋律《快乐的节日》1 3 5 5|6 5―|或者《粉刷匠》5 3 5 3|5 3 1 |2 4 3 2|5-1。
要获得良好的音高记忆,必须大量地去做听音练习和练唱,增强感性知识,利用音乐各要素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来加深记忆。训练时要注意音高的分辨、音高的想象、音高的记忆,培养“有声”听觉能力,同时也培养“无声”听觉能力,先把音高确定,最后把音高进行记忆存盘。要多听、多想、多记、多抄、多写、多背。例如:可以选择一些短小的旋律短句让学生听唱或听记,听的时候,教师可以只弹一遍或两遍,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准确地听出这些旋律短句。还可以从歌曲中选择几个小节的乐句让学生快速地听记。既训练了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调式调性感,因为这些乐句肯定具有鲜明的调式调性的特征。再比如,在听辨
七和弦的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抓住七和弦的根音,把根音的音高记住,然后对和弦的三音、五音、七音进行音高的想象。例如:七和弦的根音是do,可以想象出和弦的整体结构为:do-mi-sol-si(或降si),以及其它结构的七和弦。当然,这样的训练必须建立在对2024七和弦的乐理知识熟练掌握的情况下。
五、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的相互关系
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在训练方式、方法上是有区别的。视唱训练是以识谱、唱的方式,通过视唱练习来培养学生识谱方面技能的。听觉训练是以听辨、听唱、听记等方式来培养学生正确的音准概念和敏锐的节奏感的。但它们之间也有共同点:那就是都要积极运用听觉,和动用大脑的思维。因此,无论视唱训练还是听觉训练,都必须强调思维活动和运用内心听觉。
视唱训练不单纯是培养识谱的能力,在视唱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对学生音准和节奏、乐感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通过视唱训练,学生的听音能力会不断得到增强。同样,通过听音记谱、默谱等练习,既可以使学生更加熟悉乐谱,同时内心听觉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进行听觉训练时,并非孤立地去听各个音。在听觉训练的过程中,要经常把这些音和乐谱、甚至键盘联系起来,使视唱训练和听觉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使学生具有看见乐谱就如同听见了音高,听见了音高就如同看见了乐谱一般的能力。
在教学中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况:听音记谱能力较强的学生,视唱能力也相应地较强;但视唱能力好的学生,听音记谱的能力却不一定都强。这说明听音记谱比视唱难。听觉训练是视唱训练的基础,只有听得准才唱得准。因此,在教学中听觉训练所花费的精力要比视唱训练大。听记用的材料要与视唱的进度相适应。不应该比视唱练习难,听记的要求也应该比视唱略低。
小学音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我控制;小学生;音乐训练;教育建议
一、自我控制的概念
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格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立足于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高水平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使人放弃直接冲动,根据环境的变化主动调节自身的行为与情绪,远离诱惑及危险行为。自我控制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个体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对个体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与个体早年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儿童进入小学后,其所处的环境、人际关系及学习重心都发生了变化,儿童需要面临新的心理挑战,需要尽快适应新的生活[1]。这就要求儿童能拥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适应能力,有效调节自己的行为。音乐训练作为中小学教育中比较普遍的活动,对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小学阶段正是个体身体、智力、人格和社会性技能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此阶段的重要任务[2]。
二、音乐训练对小学儿童自我控制的影响
音乐训练包括对学生在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身体韵律等方面的训练。在音乐训练过程中,需要练习者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认知灵活性及良好的记忆力[3],这些方面均为小学生自我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训练活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和规则性,切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音乐训练过程中,小学生需要自觉认真地听讲,仔细观察并模仿教师,抵制外界其他刺激,这对促进小学生的自觉性、坚持性、冲动抑制性、自我延迟满足均有益处。
(一)提升儿童的自制力自制力是指个体能够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者从实证的角度对音乐训练提高儿童自制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经过音乐训练的儿童不仅在次级听觉皮层区比其他儿童厚,背外侧额叶也比其他儿童厚,而背外侧额叶与执行功能及工作记忆密切相关[4]。Strait、Kraus[5]对经过音乐训练的儿童与其他儿童进行了抑制控制相关任务的测试,他们发现,经过音乐训练的儿童的表现比其他儿童的表现要更好。听觉注意力对语言相关技能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此,音乐训练有助于预防、训练和纠正各种注意力型语言和学习障碍的儿童。
(二)培养儿童的自觉性自觉性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执行或追求整体长远目标任务的程度。自觉性要求个体在不依赖他人的情况下主动学习,自主完成任务。在音乐训练中,练习者每天需要完成一定时长的练习,练习时长是训练效果的保障,也有助于培养练习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在音乐训练初期,儿童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监督,确保每天的练习时长,以提升练习的效率。当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音乐训练之后,这种由他控才能完成日常练习的模式就会内化成一种习惯,即儿童在没有他人提醒的情况下自觉坚持每天练习,由他控转变为自控。有研究表明,长期的钢琴课程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注意程度,使他们养成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好习惯[6]。
(三)培养儿童的坚持性坚持性表现为在困难情境中,为达到既定目的能持久克服困难的一种行为倾向。一些小学生自身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坚持性较差,做事往往半途而废。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训练的过程中引入音乐游戏,激发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研究表明,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提升音乐训练的效果[7-8]。如果小学生在音乐训练中能够经常体验到愉悦感和成功感,他们就会主动、自觉地参与到音乐训练中,并克服困难,认真坚持下去,发展行为的坚持性。
三、教育建议
1.让儿童在充分自由的音乐活动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心理学家布洛克认为,在严厉、专制、限制的模式下,儿童往往呈现出情绪压抑、盲目顺从等过度自我控制的特征。所以,在日常音乐训练中,教师应该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儿童的参与热情,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例如,(1)鼓励儿童进行音乐创作,创作简单的曲谱或者撰写歌词,并演唱给大家听。(2)适当引入一些乐器学习的内容,或者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制作简单的乐器,在教师的引导下演奏。(3)设计音乐游戏,寓教于乐。例如,根据音乐训练的内容设计故事,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随音乐旋律一起律动。让学生在完成音乐训练的同时,能从故事中得到启发与教育,更好地了解乐器的音色及表现力,拓展音乐知识。(4)充分利用新技术。在歌唱与乐器演奏等传统音乐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新技术,开展更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例如创编音乐剧并在小范围内表演。以上这些音乐实践活动,形式别具一格,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有了兴趣,自然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和坚持下去的动力,自我控制能力也必然得到提升。
2.重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音乐训练要达到成效,需要学习者有一定的天赋并付出努力。对于天赋不佳、练习强度不够的小学生,教师要有耐心,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与优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天资卓越的孩子,则要善加引导,视情况为他们提供更专业的学习资源,充分挖掘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天分。
3.提升小学生在音乐训练过程中的情绪体验。教师在音乐训练中,要善于激励学生,对学生既不能过于严苛也不能放任不管。要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感受到教师的期望,主动去学习,主动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4.加强和家长的联系,让家长也参与进来。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家庭中的练习也是音乐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勤与家长沟通,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一定量的家庭练习任务,并请家长在旁边监督、指导。与家长一起为孩子制定练习计划,合理安排练习与休息的时间,指导家长陪伴孩子一起练习,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让音乐训练走入小学生的家庭生活,提升他们的自控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凤杰,杨丽珠.小学儿童自我控制结构的研究[J].心理研究,2009,2(2):69-74.
[2]杨丽珠,姜月.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9.
上一篇:小组合作心得体会(汇总5篇)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心得(整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