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266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1分钟。
安全事故反思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近年来,中国校车事故频频发生,全国每年有2万多名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伤残、死亡。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安全事故意外伤亡当中最主要的"杀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事故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范文一】
近年来校车事故频发,可谓触目惊心,校车的安全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为何校车事故,尤其是幼儿园校车事故频繁发生?
一是我国缺乏统一的校车管理制度。虽然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已于2010年7月1日出台了首部专门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却遭遇了执行难。目前,我国仍未立法强制执行专用校车的使用标准,校车种类五花八门,有学校的,有教育部门的,有企业的,也有私人的。另外,无运营资质、车质差、从业司机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也广泛存在。国内媒体曾多次介绍美国的校车管理制度,美国校车的法律制度基础、标准、资金来源、管理机构、校车的特权甚至连司机的招录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在美国,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便是校车。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国家也都对校车的管理和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我们要向先进的校车管理制度取经,制定严格的校车生产和管理标准,包括司机的配备也要制定严格的准入门槛。
二是我国对学前教育投入不足。幼儿园校车事故的频繁发生,暴露出我国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以公办为示范,以社会力量办学为主体",公办幼儿园数量十分有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数量增多,社会对专业化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但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公立园量少难进,私立园价高进不去,这就为"山寨"幼儿园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空间,"山寨"幼儿园大多校舍简陋,资金不足,配套设施滞后,更谈不上拥有安全规范的校车。因此,在强化包括校车管理在内的校园安全管理的同时,政府必须加大教育投入,承担起购置、运转和维修校车的责任。
三是政府监管的缺失。就在甘肃正宁事故发生一个月前,甘肃省还集中开展了校车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对超员载运学生的情况进行整治。很显然,这项整治活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近年来,校车种类杂、管理乱、惨剧多,这些现象的背后实则是政府监管的缺位。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交管部门都无法推脱监管不力之责。校车是一项公共服务,保证校车安全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不能以校车问题"难管"为借口而行政不作为。
【范文二】
近段时间校车安全事故频发,2011年12月丰县校车侧翻造成15人遇难、2011年11月正宁校车事故造成21人遇难、2011年9月淄博校车翻车造成20多名幼儿受伤、2011年9月邵阳渡船下称造成12人遇难20人受伤、2011年7月西安校车翻车造成4人受伤。人们纷纷对那些无辜的生命表示同情,对校车的现状表示不满。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政府拟出台《校车安全条例》以保证校车的安全,准备拨付财政资金对校车进行补贴。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对此背后的撤点并校的反思。
在2001年之前,我国采取一村一小学、一乡一初中的办学方式,农村孩子完全可以就近入学,无须乘坐校车,当然也就不会有校车安全事故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农村偏远地区学校学生人数逐年减少,综合分析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农村青年的生育意愿变化引起新生儿的出生率下降,致使农村生源减少;二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父母外出务工,子女随父母在城市就读;三是人们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送子女进城上学。为了提高办学效率,政府于2001年提出撤点并校。这个政策的初衷有两个:一是减少财政投入,提高办学效率;二是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育质量。
那么在撤点并校之后是否达到了当初的预定目标了呢?在办学效率方面,把原来分散的学生集中到一起,可以减少教师的数量、提高校舍的利用率,便于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政府明显地节省了开支。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政府节省的开支却转嫁到了农民的身上。一个学生在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的开支上一年至少多出1500元。这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有增加了一些额外的负担。农村孩子之所以乘坐不安全的校车都是为了省钱。如果乘坐标准的校车、住进舒适的宿舍、吃上可口的饭菜,那么学生的生活费还会成倍上升。教育成本的上升将会引发更多贫困学生辍学。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撤点并校可以根据每位教师各自的特长安排合适的职位,优化师资结构,使偏远农村的孩子也同样接受等同于镇上孩子的优质教育。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可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效果却大打折扣。首先农村整体的师资力量并没有发生变化,优质的教育资源只是在较小的范围内获得了平衡。只有采取提高偏远地区教师待遇的办法补充新生力量才是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其次撤点并校后学校的规模扩大,这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班额的增大也不利于因材施教。从美国的教育发展历史看,他们也因为城市化进程出现许多微型学校,但他们利用生源的自然减少推行起小班化教学。这种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最后寄宿制的生活方式会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童年期是孩子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充足的营养,然而对于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来说,他们在学校的饮食明显不如在家庭。同时童年期也是他们心理发展的敏感期,这些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的情况下又离开自己的祖辈,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感到缺乏安全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没有对农村孩子的交通、住宿、饮食等方面做好准备的时候,撤点并校应慎行!
【范文三】
校车事故今年已经好几起了,而且事故原因几乎没有太大的分别,新闻报道的文字也近似到让人哭的地步。不用说,教育部马上又下通知,紧急排查中小学校车安全隐患。光今年就排查过不止一次,下通知也不止一次。结果怎么样呢?相似的事故还是一再发生。所以,教育部的通知只能起一个警示的作用,于事故的真正原因起不到太大的效力。
我们可能都清楚,每次事故都是在县与乡镇之间这样的农村地区发生。作为一个乡镇结合部工作多年的教师而言,我太了解这些上学的孩子们情况了。
事故原因我不能肯定,但学生上学的状况我多少了解一些。现在农村学校由于布局调整,特别小的学校都合并了,那些撤校的村子里的孩子们只能到外地上学。或住校或坐车上学。我所在学校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这种情况,学校没有住宿条件的,孩子们有的住在私人办的接送站,有的坐校车,一年级的孩子就离开父母开始住接送站或在学校住宿,看着真让人心疼。
那么,是不是这些孩子都是村子附近没有学校吗?也不尽然。有的是因为学校撤并没有了,有的是村里有学校或附近村子有学校,但家长认为农村的教育条件、师资都不如城里,想让孩子接受比较好的教育,于是也有择校进城读书的。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让家长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情理之中的。
那么除了住宿的学生,外出上学的孩子就得坐接送车了,也就是所谓的校车了。有的网友不理解,说是三番五次出事,孩子的家长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坐超载的车?不是农村人的命不值钱,而是他们的确穷,贫穷再加上观念的原因,导致他们对安全这一块忽略了。不坐超载车,就得多掏好多钱,不然按正常核载的车,送学生的车怎么挣钱?所以就产生了超载。这是超载的主要原因。
那么,政府一声令下,坚决治理超载是不是就能杜绝事故发生了?也不尽然。治理校车超载肯定有效果,但并非完全有效。因为你治了校车超载,还有非校车超载呢。你治了非校车超载,还有疲劳驾驶呢。总之,交通事故这个杀手的确要好好治一治了。教育部的通知能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现在的交通环境实在是太乱了,尤其是小城镇的交通状况更差。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差,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其二。
安全事故反思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提高 反违章 可控性
习惯性违章是一种因沿袭不良工作习惯和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使错误做法在现场作业或施工过程中长期反复发生并违反安全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是造成各类事故发生的主要根源。据资料显示,电力企业所发生的事故有95%的事故时由于违章违制而发生的,而其中78%的事故是由习惯性违章造成的。因此杜绝习惯性违章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分。如何杜绝习惯性违章我认为从一线职工思想根源入手,提高职工本身的主观能动性颇为重要。
1 导致习惯性违章的主要思想原因分析
1.1 求快图省事思想。感觉按照规程要求太麻烦,没有必要,影响效率,为了赶进度、早下班、早休息,人为地改变或缩减作业程序。只求进度,不顾质量和安全而造成的习惯性违章。
1.2 心存侥幸思想。明知这样做是违章行为,有可能引起不良后果,但自己感到过去几年的工作中都是这样干过来的,“传统”或“习惯”做法并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因此感觉也不会出事。
1.3 麻痹大意思想。按常规思路考虑问题,觉得没有危险,对可能导致的灾祸估计不足或根本未察觉,因而在工作中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心不在焉。
1.4 异常、逆反思想。有的作业人员与班组长或其他同志发生矛盾时,会产生逆反心理,赌气工作。不许他这样做,他非要这样做。有的工作人员因社会、家庭和个人生理等原因,情绪受到影响,或兴奋或低落或急躁,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
2 解决习惯性违章思想问题的措施
2.1 善于观察,把准职工思想脉搏,提高反习惯性违章的预见能力。随着社会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决,人们普遍感到压力很大,贫富悬殊、就业困难等社会压力导致部分职工产生浮躁心理,职工思想受环境影响波动加大。作为管理者就是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了解分析职工的日常思想变化。一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职工思想分析,发现不良苗头及时纠正。二是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在一线现场及时听取2024职工的反映,了解职工关注的最新话题。三是建立职工思想小档案,详细记录职工思想的变化状况。总之,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会及时地把握职工真实地思想情况,根据实际做好每天的工作安排。
2.2 强化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反习惯性违章的重要性。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教育职工认清习惯性违章的危害,从职工切身利益的直观教育到血的教训,从习惯性违章现象上升到造成事故、伤亡有必然联系上,从对国家、单位和个人家庭的危害和损失上,启发教育职工遵守规程制度的自觉性,从而认识自己担负的责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切实发挥简报、板报、标语、网站等宣传媒体作用,积极营造现场安全生产文化氛围,同时要结合具体事故、隐患进行现场教育、深层次教育。让职工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广大群众受到启发和教育。还要结合现场安全状况,开展安全意识教育。把近几年来的事故案例编制成册,发给每个职工,在每天的班前会上有针对性的选学一例,通过学习深查细找违章行为,剖析违章原因,分析违章的后果,提出杜绝“习惯性违章”的建议。经常开展反违章知识讲座,加强技术培训,把掌握业务理论和反习惯性违章紧密结合起来。
2.3 强化安全责任心教育,强化反习惯性违章工作的责任感。责任心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首先,要求从项目经理到班组长的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做到4个到位,即:在主要议事日程上,时间安排上,主要精力上,以及研究、决策、定夺重大问题上,“安全第一”必须到位.其次,管理人员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经常深人基层,深人施工现场,及时发现和解决作业人员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三是全体作业人员要全面履行安全义务和权利,做到自己无违章,岗位无隐患,身边无“三违”。真正营造出习惯性违章无处藏身的氛围。四是充分发挥安全责任奖惩机制,真正落实各项安全工作制度,严格履行安全工作职责的责任人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奖励。对于责任心不强,对身边习惯性违章现象视而不见,甚至领导说你的、职工做我的,你拉你的弦、我唱我的调,工作中敷衍了事的同志要进行严格惩处。真正起到思想上的触动作用。
安全事故反思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摘要:通过对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的心理状态分析,结合自身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实际,探讨如何进行职工安全行为的规范与管理。
关键词:煤矿不安全行为 心理状态分析 规范与管理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任何一个企业,特别是煤矿企业,安全不仅仅关系到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问题,同时也关系到企业本身的长远发展,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安全就是企业最大效益,安全就是职工最大的幸福"的理念。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持续加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监督监管及事故追责问责力度,全国安全生产事故逐年减少,尤其煤矿企业,2013年至今,进入事故稳定下降阶段,死亡人数降到1000人以下,年均减少200人,百万吨死亡率均在0.3以下,2024年开始,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进入“双零”时代,逐步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煤矿固有安全风险多,作业环境差,职工素质低等因素,造成零星事故依然频发。分析几年来我们身边所发生一些事故,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即“三违”已成为导致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安全行为的管理和规范是当前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不安全行为原因分析
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意识又是人的心理反应。因此,人有什么样的心理都会在行动中体现,不安全的心理状态自然会导致“三违”的发生。人的不安全心理状态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侥幸心理。这类人,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差,大多数是"明知故犯"。工作中盲目自信,不充分估计行为的恶果,抱着偶尔违章不会出事的心理,冒险违章,如蹬钩头,爬皮带等,造成习惯性“三违”。
(二)麻痹大意。这类人,在安全生产形势较为稳定的情况下,会自觉不自觉地松懈下来,在行为上多表现为操作时不认真,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安全就只挂在嘴边,把规程措施抛至脑后。另外,由于工作内容和形式单一,很多职工看惯了、干惯了,靠惯性作业,凭经验施工,根本不去想是否违章,是否符合措施要求。
(三)图懒省事。这类人,对现场操作中的小隐患视而不见,唯恐让自己去处理,现场检查不认真,纯粹是"走过场",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最为常见,也极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四)厌烦心理。这类人,因长期高强度劳动或身体健康原因,不堪重负,工作热情不高,工作完全处于应付状态,使安全缺乏可靠性。
(五)逞能心理。这类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往往会头脑发热,不遵守客观规律,干一些自以为是的愚蠢事酿成事故。
(六)从众心理。这类人,看见别人违章作业,或者看见别人那样做,不去思考对错,自己照着做,这种心理是形成习惯性违章的主要原因之一。
(七)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这类人,往往受到社会、家庭、人为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要么烦躁不安,思想分散,顾此失彼手忙脚乱;要么喜悦、兴奋、得意忘形。这两者都会严重影响工作中的注意力和导致违章行为的发生。
二、安全行为规范与管理方法探讨
试想,如果每个人都以正常的心理,在主观意识和思想上重视安全,熟悉本岗位的操作技能,明确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事故危害,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日常的风险辨识和评估,就能有效地控制、减少、甚至是杜绝事故的发生。如何控制职工的不安全心理及行为,及时对员工的不安全心理及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从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三违",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结合本人工作岗位和单位实际,谈谈安全行为规范与管理上的好的做法:
(一)安全管理上要突出“人是关键,人最重要”,充分发挥各级管理者的作用。人是万物之首,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想法都必须靠人去落实,煤炭生产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水、火、瓦斯、顶板等自然灾害预防困难,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很难搞好安全生产。当路线确定以后,各项目标的实现,干部起决定因素,安全工作也是如此,安全制度的落实、违章的查处、隐患的整理、都要管理者督促完成,所以各级领导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将给职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很重要。这其中班队长直接在生产一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集团公司长期坚持将班队长的建设作为首要的安全基础建设,通过班队长素质提升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在职工中形成一个管理、技术的梯队结构队伍,形成一个工作向上的合力。同时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根据每个职工的特点合理安排和分配工作,制定员工素质提升办法,逐步培养员工的良好安全意识,然后再不断的巩固和提高,使每个职工都安心本职工作,根治安全意识的各种"隐患"。
(二)重视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思想教育。平时大张旗鼓地进行职工安全思想教育,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强调 ,真正使安全思想教育入脑、入耳、入心,起到效果;同时突出三个重点进行安全思想教育:一是重点时节:节假日、休息日职工思想容易放松;二是重点事:生产遇到困难时,安全周期较长时,安全工作出现问题时,职工思想不稳定时;三是重点人:有喜事的幸福人,遇到困难的愁闷人,班后急着回家的急燥人,休班后返岗的疲劳人。通过扎实的思想教育,激发和提高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自觉主动地端正工作态度,用正确的心理支配行为,履行工作职责,实现安全生产。
(三)加强培训教育,培养全体人员具有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煤矿生产受多种自然灾害威胁,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都可能发生。这一方面需要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工作技能,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心理素质,遇到突发事件不急躁、不手忙脚乱或消极对抗,而是沉着冷静,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取得工作的主动。
(四)控制工作时间,严格交接班制度。煤矿生产长期以来,工人提前上井,是“三违”,管理人员要追究,但工人延点上井,是“三违”,却没有管理人员去追究,反而认为可以理解,这是一种怪现象。殊不知工人的加班延点,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职工的身心健康,使职工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没有充足的体力和良好的工作状态,工作势必走样,行为就要失态,给安全工作带来隐患。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的避免了“撇钩延点”,同时我公司提出了班中“强制性休息”、“双休日、夜班不干大活”等要求,很好的避免了职工疲劳作业引起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五)强化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环境整治。安全管理的重点在现场,就是要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通过提高全员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意识,实施隐患排查闭合性管理,促进岗位作业规范化,紧紧抓住基层、基础、基本功不放松,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达标,真正把住了现场关,从而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
(六)严格反“三违”制度的落实和执行。集团公司长期坚持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安检人员的把关作用,对重点工程、零散作业人员、边远头面、危险区段,不断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力度,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在整改过程中实行跟踪督察;对边远死角和重点的头面和地点,实行跟班把关。对“三违”人员和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净化安全生产的环境。在反“三违”上坚持带指标运行,同时对严重“三违”、重复性“三违”出重拳,并实行“三违”人员脱岗培训,并采取上岗前专人帮教、亲情帮教,让职工真正吸取教训,自觉抵制“三违”,不敢“三违”。通过这几年的带指标运行,典型性“三违”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安全效果逐年好转。2024年开始,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反“三违”手段不断升级,公司各煤矿基本实现了各个重点头面视频监控全覆盖,通过视频反“三违”的开展,在职工心中发挥强有力地震撼作用,促进了安全行为的自觉规范。
(七)强化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在安全规章制度上,每一条规定都是血的教训换来的,都对应着许许多多的事故案例,因此加强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可以让职工从身边的事故中体会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安全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对此,我集团公司高度重视,采用不同的形式强化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印刷事故案例读本、强制性基层单位进行一周一案学习、事故责任人现身说法等等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八)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三违”的外在表现是行为,根子在思想。因此,从基础抓起,关注职工的安全观念、意识、态度、伦理、道德、修养、情感等方面内在素质的涵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职工健康的心理,用正确的心理支配行为,摆正自己的位置,主动接受管理。提倡“家文化”建设,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自觉主动地端正工作态度,履行工作职责,忠诚企业,安心工作,形成企业与个人相互依存、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安全行为规范是职工安全意识、业务水平、行为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它是通过长期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素质培养逐步形成的。职工如果没有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即便“我要安全”也未必能做到“我会安全”。即使“我会安全”的职工,如果缺乏强烈的安全意识,对违章现象熟视无睹,对事故隐患麻痹大意,那么“我会安全”也会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只有在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中浸染,职工才能保持高度的警觉,才会按章作业。推进安全管理文化建设必须从法规、制度入手,使职工在生产工作中有令可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仅要严格管理,制止职工的违章行为,而且要严以律己,做遵章守纪的模范。要依靠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改进安全管理方法、手段,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减少“三违”现象发生。
(九)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正确的安全行为要给予大力支持,及时进行表彰和奖励。从正面激活职工的安全意识,让职工在愉快的情绪中强化安全意识,自觉遵章守纪,做好安全。如举行各种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运动会、安全演讲、班队长座谈会等等活动,对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从而激发职工对安全工作的参与热情。对发现安全重大隐患,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职工要进行重奖,以调动职工认真巡检,增强安全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煤矿企业安全发展出路
煤矿生产作业环境差,当前煤矿企业员工素质、技术装备依然相对落后,职工贴身作业、狭窄空间作业多,是导致事故多发的本质性原因。煤矿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长效的技术创新机制,在职工中形成创新氛围,群策群力,同时加大人才及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真正从技术源头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让职工从贴身战术、狭窄空间作业中解放出来,实现机械化生产,从根本上实现本质安全。这也是煤矿企业实现长期安全生产的根本性出路。
参考文献
[1]安全生产法,2017年版
[2] 牛铁军. 浅谈企业安全管理中反习惯性违章之对策. 商情,2012年第26期
安全事故反思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安全;行车;能力
超速行车是引发车辆事故的主要因素,如何防止超速行车,提高安全行车能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超速行车交通工程学分析有四点危害
(一)车辆超速行驶使交通交织点的几率增加。交会车辆增多,对面行驶的车辆稍有不慎容易形成冲突点,导致事故的发生概率增大。
(二)增加了翻车的可能性。车速越快离心力越大,如果地面附着力小于离心力,就可能导致翻车。
(三)增大了事故的危害性。车速越高冲击力越大,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就越高。
(四)增加了制动的难度。超速行车超过了车辆的制动安全区,使驾驶员制动的非安全性增大。
二、超速行车从交通心理学分析有六点危害:
(一)影响驾驶员准确地判断情况。车速越高,驾驶员的动视力下降越快,视野模糊,处理情况更加困难。
(二)减少了驾驶员的思维反应时间。一般驾驶员的正常反应时间为0.75秒,由于车速太快,驾驶员正常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过长,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三)使驾驶员的空间认知能力减退。车速越快视野越小,如:驾驶员在高速公路上以40Km/h的车速行驶时,驾驶员的视野为100度,焦距为200米;以100Km/h的车速行驶时,视野低于40度,焦距为600米。可见,车速越高,视野的注视点越远,驾驶员两眼的视野越窄,焦距越远,越容易形成隧道视觉(山洞视觉),能对人起催眠作用。
(四)超速行车使驾驶员容易发生驾驶疲劳,容易紧张。导致心理恐慌,驾驶操作忙乱,造成操作失误,易酿成车辆事故。
(五)超速行车使驾驶员对速度的感知迟钝。车速超高导致驾驶员对速度的判断失准,使得行驶车辆的绝对速度和相对速度越快。
(六)易产生视觉盲区。超速行车使驾驶员注意力转移困难,对路况的判断能力减弱,易产生盲区。
三、安全行车需把握五种关系
车与人的关系。实践已经证明,行车中的事故绝大多数来自驾驶车辆的人,而不是车。所以驾驶员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为了他人和自己的安全,掌握好手中的转向盘,发挥好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安全行车。
快与慢的关系。车辆行驶中,有时为了抢时间,一味开快车,突然有了情况,造成车辆停歇,反而由快变慢。所以驾驶员应根据情况控制车速,有慢有快。“慢”就是在出车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行车过程中做到“礼让三先”、“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快”就是不开“英雄”车、不盲目加速,而是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速度稳步前进。
得与失的关系。平时对车辆勤保养、勤检查,是花费一点时间和精力的,但换来的却是行车中的顺利和安全。如果平时不保养,在行车中发生了机械损伤或行车事故,就失去了更多的时间。所以驾驶员应对车辆勤保养、勤检查,使之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突然与不突然的关系。在行车中,有时会碰到一些突然情况,但仔细分析又不突然。驾驶员如果思想不集中,行车中老是想着驾驶以外的事情,就容易突发事故;反之,在行车中思想集中,全神贯注,随时保持高度的警惕,时时做好应付突发事件的准备,就完全有可能做到变突然为不突然了。
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的关系。行车中很多事故不是发生在险要或道路狭窄的地带,而是发生在平坦宽阔的地段。这是因为,在险要狭窄地带,驾驶员思想集中,谨慎而认真地操作,可以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在乎坦宽阔的地段,驾驶员往往思想麻痹,警惕性放松了,反而容易发生事故。可见,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驾驶员在行车中应时刻想着“安全”二字,在不利条件下要警惕,在有利条件下也要警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安全行车。
四、提高安全行车能力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有的司机在电视录像上看到警察追逃犯时汽车转弯时发出刺耳的鸣叫声,便盲目摹仿。其实那只是做为一种艺术夸张的表现手段。在现实生活中,这样行车是很危险的。某单位青年司机小张,就是盲目摹仿电影中的驾车镜头,导致翻车而命丧黄泉的。汽车转弯时,由于其纵向力和离心力等因素的影响,必须降低车速,不可急打方向,尽量不踩制动,尤其是紧急制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汽车转弯时的安全。有的司机停车时,不是提前减速,而是采用急刹车,认为这样才能显示出定点停车的水平。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急刹车是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停车手段,它对车辆的损害很大,加剧轮胎的磨损,还会造成乘车人心理上的紧张。开好安全车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培养和营造知足常乐、健康向上的良好心境。要在学习、工作上不知足,在生活、享受上常知足,树立远大的事业目标,不断激励自己为之不懈努力;
安全事故反思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班组长;安全生产;作用
××煤矿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技术改造,矿井的综合生产能力已由原来的××万吨/年提高到目前的200万吨/年以上,随着矿进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工作也提高到一个更为重要的议事日程,虽然矿党政及2024部门几年来在安全管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安全是煤矿工作永恒的主题,煤矿企业安全的基础是班组安全生产,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预防事故的一线阵地,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安全管理的成果最终在班组中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每一项措施,每一项要求及每一项任务都要力求百分之百的贯彻落实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进行作业。而班组长既是生产现场作业者又是安全生产管理者,责任十分重大,被誉为企业的"兵头将尾",因此,正确认识班组长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有针对性的抓好煤矿安全工作,对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煤矿发生"9.12"运输伤亡事故后,矿上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分析直接原因是当班班长××及全班工作人员违章作业,没有按照《××起底安全技术措施》中的第二项第六条、第十条规定进行施工,从班长××分析来看,本人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违章作业,起底后未能及时加固轨道,并违章站在碴车侧面准备作业,是该起事故的直接责任者,而副班长××对违章作业现象熟视无睹,未及时制止,且未对碴车采取固定防滑措施,现场监护不到位。从而酿成让人不可思议的安全生产事故。
痛定思痛,在吸取"9.12"事故的同时,我们要从科学管理的高度深刻地反思一下,如何抓好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现有的班组长在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使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话题,如果我们的班组长在现场生产过程中能多留一个神,多说一句话,多提一个醒,多一点查看,多一个预防,多一项措施,对每一项工作都仔细检查,认真落实,严格按标准作业,那么"9.12"事故就不会发生。
笔者在煤矿基层工作多年,从我矿现有的安全管理模式来看,我们在科队级以上的管理层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重点工程加强了现场跟班,保障了安全正常生产,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是科队级干部人员少,不可能面面俱到,煤矿生产组织点多面广,工序复杂,不能适应建设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需要,因此必须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形式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体系,本人认为必须充分发挥班组长在煤矿现场生产管理中的作用,只有班组长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坚持"五个做到",才能扎实抓好班组安全生产工作。
1、做到具有过硬的素质。一个好的班组长,应该是安全生产的行家里手,是一个班组的核心。我矿井下生产一线的班组长,一部分是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农民协议工,文化程度不同,加之随着我矿改扩建工作的深入,矿井的机械化程度提高,这就要求班组长不仅要有精湛的操作技能"会千",能随时正确处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而且要"会管",就是对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加以解决,在职工的眼中,班组长就是带头人,在日常生产工作中,要求班组成员做到的,班组长首先必须做到,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手段,也体现一种思想,班组长的一言一行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班组长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技术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超前的预测预算防范意识,做到超前指挥,超前管理,发现事故苗头时及时采取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遇事不慌,处变不惊,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2、做到紧靠现场管理,安全管理的基础是现场管理,班组长紧靠现场,必须科学地有计划的组织生产,按章作业,坚持干标准活、放心活。我矿井下煤层地质条件复杂,回采工作面及掘进巷道顶板压力较大,巷道维修起底工作量多,加之21025走向长臂倾斜分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开采是××公司今年重点科技创新项目,现场管理工作难度较大,这就要求班组长时刻做到"三勤"(眼勤、手勤、嘴勤)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堵塞漏洞,做一台现场管理的"显微镜"对问题不论大小,不留死角,一抓到底,不能视而不见,麻目不仁,避免现场管理出现"盲区",努力做到生产现场"小隐患不过班,一般隐患不过天。"
3、做到严反"三违"不留情,班组长在生产一线,最接近工人,对每一名工人的素质和安全意识以及生产现场状况,也最了解,对"三违"现象看得最清,发现得最早,因此要搞好班组的安全工作,班组长必须均起眼来抓"三违",要敢当"果脸"包公,铁面无私,要做"三违"的克星,使"三违"找不到任何存活的"空间",我矿今年虽然加大了"三违"的处罚力度,对"三违"人员采取了罚款、降岗、辞退等到一系列严厉的措施,但有些职工图省事、怕麻烦的懒惰心里,侥幸心里,习惯心里,甚至有些班组长自认为工龄长,经验多,技术高,为抢时间,抢收任务带头违章蛮干的现象时有发生,做为一名班组长,首先要认识到违章作业仍然是造成煤矿事故的根本原因,不出事故是偶然的,侥幸的,造成事故是必然的,任何姑息迁就,得过且过,甚至同情"三违"人员,都是害人害已。
4、做到居安思危,绷紧安全弦。班组长抓安全工作要常常反思,现场施工中还有那些隐患,存在那些薄弱环节,那些地方仍有不足需要改进,安全措施是否真正落实到位;"9.12"运输事故已经发生了,我们要正确对待这起事故,认真分析事故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安全工作无止境,做为班组长,一方面要堵塞班组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跑、冒、滴、漏"思想,另一方面要对班组每名职工的思想、心理、个性、行为等特点、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状况等做到了好指掌,克服影响安全的不得因素。再者对个别安全操作技能差,安全意识淡薄的职工要经常开"小灶"强化培训教育,对已取得的安全成绩,不能沾沾自喜,要居安思危,举一反三,时刻紧绷安全弦,念好"安全经"。
上一篇:迎新露天演出晚会的拉赞助策划书
下一篇:迎新生讲座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