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902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7分钟。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在懵懵懂懂中我与大连鸿祥共同走过了三年半的时间,回首走过的路,作为一名企业家,自己真的是很惭愧,走了很多弯路。2010年可以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与《弟子规》结缘、与传统文化结缘,让我很幸运的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企业经营的方向。
说实在的,什么是传统文化呢?我琢磨"传"就是传承,"统"就是统一。一个家通过家规、家道的承传,达到统一和谐的目的。其实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企业就一个家,企业文化就是家的文化。企业其实真的就像一个家,老总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员工就跟孩子一样,一个企业老总不仅仅是个管理者、还应该是员工的亲人、员工的老师。正如《三字经》中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如何教?教什么?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学习传统文化之后,慢慢的好像一点点找到了答案,就教我们中华五千年古圣先贤的优秀文化,从自己做起,身教大于言教。
以前没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最让我头痛的问题是员工的频繁流动,员工来了走、走了来就象走马灯似的,员工的不断跳槽、工作的不断交接真的对企业是弊大于利。从去年5月份开始员工每天早晨通过半小时的晨会学习《弟子规》、学习《孝经》,我与员工共同反省对父母孝道的落实。员工通过学习通过反省深深体会到"居有常、业无变".体会到自己工作安定、身心健康能让父母少了多少挂念。从学习传统文化后,每月公司都举办一次《感念师恩——大连鸿祥员工分享会》,记得有一次恰巧是员工的生日,我们请来了员工的母亲,这位80后的年轻男员工第一次给母亲跪拜磕头,感恩母亲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感恩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育大,员工集体送了他一个洗脚的木盆,希望他能常常给母亲洗洗脚,大家在泪水中唱起了《感恩一切》的歌曲。自己也通过学习深深体会到孝道对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的重要意义。09年十一的时候我第一次给所有员工的父母写了一封信,并让员工带回去一个红包给父母,我说这是"孝金",希望我们都能感念父母的恩德,过节上班后员工带回来父亲的一封信让我至今难忘,这位长辈希望我能坚持传统文化的学习并带动全公司的员工都能学习落实传统文化。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企业的家文化的起点。从去年下半年到到现在员工通过学习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对人、对事的自私自利的一些看法,很多时候大家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能更全面的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企业的稳定性大大强化了。
以前我头痛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和谐,员工之间经常为琐事计较,怎么样才能让企业更有凝聚力?我觉得一个家之所以是港湾,是因为永远都有父母无私的爱的海洋让你任意停留。一个企业也是如此,老总要用无私的爱和感恩的心让员工感受到,我从自己做起有两点:第一就是要改掉自己发火的毛病,"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让企业这个磁场充满了爱和感恩;第二就是我拿出对待自己儿子的爱心对待我的员工,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从道理上明白了,最重要的是从心上做,力行真的是很艰难的事情。有时候忍不住还会发火,但会很快回头并给员工道歉。记得我们全体女员工刚学完《女诫》后,女员工开始轮流自己做饭做菜,我也每天中午都上去吃,很多年轻的女员工从没做过家务,但是做起来都很高兴,菜做的不是很好吃大家也都包容着吃了。有一天我做在办公室就琢磨,自己怎么这么差劲,就没想到给员工做点好吃的,教教女员工怎么做饭呢!于是自己那天中午就亲自下厨做了两个菜,员工格外高兴,就像兴奋的孩子似的全都吃光了,紧着说好吃,后来就告诉女员工怎么做饭更有味道、怎么配菜。往年年底我们都是出去吃饭店,今年大家在12月31日那天都聚到一起一同包饺子,我订了个大蛋糕,上面写着"我们是一家人",大家在一起真的就象一家人吃年夜饭那样开心极了。那一刻,我想这不就是企业的凝聚力吗?爱是什么——爱就是用心时时感受别人的需要。
每天晨会我都会与员工一同念感恩词,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恩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感恩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恩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感恩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感恩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见识;感恩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每每念到这些,我都会释然很多,因为现代的人真的很容易抱怨、烦恼,原因不外乎上面几种,当你在面对上面的境界都能心存感恩之心的时候,自己的心态一定就会平和许多。我很感恩投诉我们的会员,因为每一次投诉都让自己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都能够更加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以前我对不学习传统文化的员工会很烦恼,觉得那么好的文化你为什么不学呢?自己生闷气、抱怨,但现在自己则很释然,觉得正是他们的存在让自己看到自己的问题,"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正因为自己做的不好,不是很好的学习的榜样,当然无法感染身边的人提起兴趣,他们就是我身体力行弟子规的推动器。
传统文化的学习最关键的是改变了我对财富的看法,正如《大学》里所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为财土、财有吉凶。记得有位销售经理曾经困惑的对我说:"我不知道您到底希望我们做什么,我们的工作不就是不断提高销售额吗?!"我说其实我们以前对金钱的看法都是不正确的,不能为了赚钱而赚钱,不该赚的钱赚来的是灾祸。其实企业如同一棵大树,树有树根、树枝、树叶,会开花结果,我们希望果实长得繁茂,那么方法不是在果实上下功夫、应该是在树根上下功夫,企业财富大树的树根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这个企业全体员工的德行,懂得做人的道理就懂得做事了道理,就能够将事情处理得有智慧,就懂得如何剪枝修叶,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这个员工好像恍然大悟似的频频点头,但实际上明白道理是一回事,真正能在生活中去落实,真的是很难。很多时候员工当时很明白,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将所学的全都抛到脑后了,结果办了糊涂事情,钱是赚了但出问题了会员投诉。脑子里要时时刻刻有这个弦,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人只有天天读圣贤书、天天想圣贤事,才能在做事的时候习惯性的考虑自己做的是否符合圣贤的标准。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具体是:
开展“我身边的礼仪”故事比赛,“校园竞开文明花”演讲比赛,“画身边的文明礼仪”等活动。
利用国旗下讲话、周会、中队会等时间,对学生深入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大力推进文明礼仪。
通过活动,我想谈几点体会:
1、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者,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那会影响到学生,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2、建立文明监督小队,各小队要认真实施监督任务。
3、在学生中开展 “做文明学生,做合格小公民”。比一比,谁能在校勤学识礼、关心同学、尊师爱校,遇到师长要问好、行鞠躬礼,同学之间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做一个好学生;能在家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爱惜东西、自觉做家务劳动,做一个好孩子;能在社会敬老爱幼、爱护公物、遵守交通规则、遵纪守法。
4、结合每周的升旗仪式,我们把它作为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一次庄重而严肃的教育活动。在升旗仪式过程中,开展看谁站最笔直、行礼最标准、歌声最嘹亮的比赛,我们应该把爱国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礼仪养成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庄严实在、又有教育效果。
5、把树立典型与带动全面结合起来。
我们要弘扬先进,树立典型。定期开展评比“文明小标兵”、“文明好学生”、“雏鹰争章评比”活动,每月评比一次。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6、把学校与家庭结合起来。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离不开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今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我认为,这种意义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先进文化是生命力,是一个民族存在发展的血脉和灵魂。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之所系、血脉之所依,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根基。一个民族的兴盛,往往是从文化的繁荣开始的;而一个民族的衰败,也一定伴随着文化的衰落。为什么中华民族虽屡经磨难却一直发展至今?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着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 二是先进文化是凝聚力,是鼓舞激励人民群众团结奋进的进军号角。想当年,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激励了一批又一批中华儿女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引导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理想。可见,优秀的文艺作品就像一支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照耀和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征途上永远奋发向前。
三是先进文化是推动力,是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思想先导。回顾世界近代史,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没有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如果没有18世纪的启蒙运动,就不可能有西方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就不可能有当年西方的工业革命,也就不可能有今天西方发达国家的强势地位。在古代中国,汉唐之所以成为盛世,其原因也是因为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所以,一个国家的发展、振兴和强盛,离不开强大的文化的支撑。只有不断高扬自己的文化旗帜,不断增强自己的文化实力,才能使自己的国家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是先进文化是影响力,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和外在展示。人类社会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人类文化的历史。文化不仅是人类进步和社会文明的显著标志,而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形象的最好体现和展示。人们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与否,往往首先是从它们的文化来感知和评判的。这些年,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形象大大提升,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在世界上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认同。所以,优秀文化就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就是一个民族的印记。
五是先进文化是生产力,是现代知识经济的重要内涵和支撑。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不仅赋予经济发展的价值意义,而且赋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和更强的竞争力。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地区也好,它们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差异;其经济发展的落后,归根到底是文化的落后;其经济社会出现的危机,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危机。所以,发展先进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特别是国家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最大限度地形成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创作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切实做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特别是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这是文化发展永恒不竭的动力。只有文化创新才有文化兴盛,才能占领文化的制高点。我们不仅要在文化形式和体裁上创新,更要在文化内容上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赋予文化以时代的内涵,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阳春三月,威海市实验小学操场热闹非凡,一场“快乐易物爱心捐赠”活动正在这里举行。学生们将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种植的中草药、书画作品以及玩具、学习用品等带到学校进行拍卖。此次活动持续1小时,共筹得爱心款10385.8元。德育处孙晓芹主任,以及家长、学生代表将10385.8元爱心款全部捐助给古北社区,并由社区转交给患有神经母细胞瘤的孩子和社区内的贫困生。这一爱心举措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各级电台、报刊争相报道。
这是威海市实验小学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践行核心价值观活动的一个缩影。做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所谓“未做事,先做人”。五千年的中国文明,积淀下来许许多多做人做事的哲理。
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围绕“核心素养”“德育课程一体化”这两方面,积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先祖的美德,以课程为依托,完善了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了“弟子规养正课”“学科融合课”“晨诵午读暮省微课”“传统文化特色课”“亲子技能课”等系列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培养“文雅、儒雅、高雅”的少年君子。
一、弟子规养正课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语言至简,内涵深刻。有一个学者曾比喻:用一个天平,一边放上四书五经,另一边放上《弟子规》,两边是平衡的。因为传统经典中的“仁义礼智信”在《弟子规》中都有所体现,而这些内容是植根于民族心灵的“常识”,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光泽。
我校从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每周都会有两节国学《弟子规》诵读课,师生给这节课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养正课”。学校整理开发了《弟子规读本》《弟子规成长手册》《弟子规成长台历》等系列教材,利用校本课、班会课、地方课等对学生进行“养正”训练,从“诵读―感悟―践行”三个阶段,先诵读经典,达到人人熟记,教会孩子通达事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后解读实践,与习惯养成教育深度融合,分年级、分层次、分阶段,纵向深入指导学生明理修身,雅言雅行,逐步领会孝亲敬长、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礼仪与智慧,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一年级一班的阿会老师注重言传身教,她看到孩子衣服敞开着,会蹲下身,把孩子的衣领衣袖整理好,教给他学会拉拉链,拉到舒服的高度,同时说“冠必正,纽必结”,并让孩子重复几次“冠必正,纽必结”,孩子觉得很有趣,在边说边做中不知不觉地养成了好习惯。
二、学科融合课
学校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贯穿于各个学段、融于各个学科,有机地穿插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语文课上,学校自编的《中华经典素读》有效地补充了传统经典范文、诗词,增强学生对文化经典的接触和吸收;音乐课堂,老师用至真纯善的德音雅乐,配以深情的手语表演,净化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孝心、爱心、感恩心和恭敬心;美术课上,学生饶有兴趣地绘制京剧脸谱,体验中华传统剪纸;体育课上,打太极、练少年拳、推手等中华传统武术项目让学生意犹未尽……学生从博大悠久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思想道德养料,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三、晨诵午读暮省微课
晨诵午读暮省是我校师生的校园生活节奏。伴随朝阳,每个教室里都传来朗朗读书声,师生们用优美的晨诵开启一天的学习之旅。各年级晨诵内容各有不同,指读《弟子规》,素读经典名篇、吟唱《诗经》,老师们则默读《晨起自勉文》……优美的天籁之音,让校园的每一处都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午读时间,观看《中华美德故事》,或阅读老师每月2024的经典好书,学生在好书的浸润下,懂得了和平、尊重、爱心、宽容、乐观、责任……孩子心灵深处那些与生俱来的真、善、美的种子,由此得到充分滋养,悄然萌芽。
暮省时间到了,伴随着“吾日三省吾身”的提示音乐,师生们盘点一天的收获,我日行一善了吗?我做事学习尽力了吗?我对朋友诚信了吗?提起笔来,在小小的《成长卡》上写上自己的感悟,让反思成为师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在认错、自省、2024中滋养自己的品格,扎下德行的根基。
四、传统文化特色课
学校开设传统文化特色体验课。书法、古琴、古筝、吟诵、京剧等选修特色校本课程,挖掘课程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传承文明、滋养心灵,体验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围绕中华传统佳节,开设“习俗体验课”。文化的认同,不仅仅是在有意识的学习中,更关键的是在无意识的潜移默化中。当现在的孩子最记得圣诞节那个拉雪橇的白胡子老头儿时,我们教育者尤其要警惕:可怕的不是洋节入侵,而是遗忘自己。让我们的孩子记得自己的传统节日,记得我们的传统习俗,这代表着民族的认同与文明的传承。在学校开展的“中秋赏月”“重阳敬老”“迎春纳福”等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动手做月饼、包粽子,做花灯等,让孩子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重拾自己的节日。
五、亲子技能课
传统文化的学习重在力行,而力行的阵地又离不开家庭。我校家长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实践中,弘扬好家风。在家庭中开展“亲子技能”课程。每周的“习劳知感恩”生活技能训练,从系红领巾、整理书包,到做饭打扫、收拾家务,再到为父母捶背、沏茶倒水,让学生在掌握劳动技能的同时,感受父母的辛劳,从而助长学生的孝心和爱心。每学期开展“假日礼仪体验”,学生与家人共同体验餐桌礼仪、待客礼仪、节日传统礼仪,参观礼仪等,在实践中累积生活礼仪经验,遵守社会公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与真善美的感召下,实验小学校园处处充满正能量。萦绕着正能量,师生、生生之间传递的是理解和包容,收获着喜悦和幸福。五年级四班的初家伊同学,在山东省中小学“国学达人”挑战赛中,通过层层选拔,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取得全省前八强的好成绩。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不仅是一种学校文化建设的形式,重要的是让文化深入心灵。传统文化进校园,不仅仅是让学生诵读一些经典、引进一些传统的文化艺术项目进课堂,而是让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真正触及师生的灵魂,以此涵养心灵、塑造灵魂、坚定信念、培养意志。
笃行能致远,天道必酬勤。在教育局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我们的努力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近几年,实验小学被评为“威海市特色学校”“威海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威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威海市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山东省心理健康特色校”“山东省心理健康示范校”。教师撰写的论文、执教的优质课也在国家、省市级获奖。此外,开心农场校本课程被2024到《山东省中小学优秀校本课程2024》里。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传统文化;品质;能力
G633.3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一起共同组成了社会的文化氛围,传统文化更有历史感,用沧桑的笔触传递着历史的曲折,更带来深刻的感悟,带来思想的升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践和体现出传统文化具有以下积极意义:可以抑制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特别是防止他国的文化入侵,增强民族自豪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更加广泛的文学爱好;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积极成长。在这样的教学意义下,传统文化的渗透更要做到高效、高质,不能“生搬硬套”,而是在一定的教学技巧下,以衔接教学内容为基本方式,构建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良好氛围。接下来,笔者将就具体的“渗透”措施做详细介绍。
一、利用基础知识点渗透传统文化。
首先老师要做到对传统文化的足够尊重和了解,起码能够做到调查和总结传统文化。在课前进行课堂设计时,要主动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将知识点更多地系统性联系起来。我们的汉字有很多故事,其创造更是从形、音上都甚有讲究,所以以这些基础的知识点为文化渗透途径之一是可行的。现代造字、造词的现象随着网络的发展而频频出现,虽然不能完全说是不好的现象,但是的确对传统的字词产生了冲击,也是文化功利性的一大表现。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老师结合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汉字的真实含义,而且有利于记忆。更重要的是能够保护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能够薪火相传。
二、利用古诗文学习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是汉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高中的古诗词学习也同样是令学生头疼的一件事,在记忆和理解方面也存在困难。利用古诗文的学习来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同时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带来更好的记忆效果,又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古诗词中包含道德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以及古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都在古诗词中有所体现。老师在教学时,能够针对这些内容进行拓展和扩充,不仅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渴望,更能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立体的2024古诗文的印象,从而以理解和兴趣为基础,更有记忆和使用。针对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探寻深刻的情感,寻找文化情感的来源,使得情有所依、感有所托。更要关注古诗文的作者,从一个人去看当时的社会,了解补充历史文化背景,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铺垫文化底蕴,使得传统文化内涵的学习更加丰富而深刻。
三、利用课堂讨论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这也是文化渗透的最佳时机。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态,更能将老师的思维更自然地传递给学生。在课堂中以传统文化为内容进行课堂交流,在对话中加入文化成分和元素,用自然的语言进行有效熏陶。在课堂中,多搭建一些传统文化的学习平台,老师通过课下的文献和资料的查阅,以及要求学生进行课前调查等,将共同得到的传统文化部分进行交流,相互交换心得,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将传统文化更多样化的展现。如多媒体教学,给予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文化知识;文化介绍会或是辩论比赛等,用语言的魅力直接感受传统文化;实物展示会等,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能够联系它的文化背景,发现其中蕴含的文化故事等。还可以培养学生课堂小组讨论的习惯,以传统文化作为基本的讨论对象,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发现更多文化之美。当然,还可以将这种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多去参观一些具有传统文化特点的古迹或是有人文历史性的建筑等,能够通过背景了解和实物的感受,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建立更加丰富的人文触觉,能更加敏锐得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力量,从实践课堂活动中收获更大的感动。
四、利用课外阅读渗透传统文化。
课外阅读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这个过程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主动性,再加上老师课外阅读内容的引导,能够在学生轻松娱乐的同时,收获一定的教育意义。在课外阅读中渗透传统文化,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平日兴趣2024给学生相关书籍,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目光,从而培养更加长久的阅读习惯。在教室内设立读书角,增加传统文化类相关书籍。并且定期举办各种传统文化主题的“阅读会”,将自己在这方面的心得和大家共同分享。另外,要鼓励学生记录读书笔记,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悟,从传统文化的学习角度来说,是宝贵的材料。还能作为写作积累,在高考语文中能够表现得更加出彩。当然,还可以2024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影片,在放松心态的同时,也起到了教学目的。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传统文化的渗透要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实现连贯统一,创新和变化教学方法,给学生新鲜感。并且在传统文化学习中寄托一定的历史意义,增加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更容易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向荣. 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W中的渗透[J]. 时代教育, 2016(16)
上一篇:诗歌协会招新策划书
下一篇:学习五查五树教育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