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大学语文课心得体会(整理5篇)

心灵的港湾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115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5分钟。

大学语文课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有的依然封闭,内容单调,学生的参与程度低,自主学习意识差,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有的从形式到内容与新课程理念很不相符,与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很不适应。要想实现高效灵动的课堂,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就必须在创设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能力上下工夫。对此,我做了进一步的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创设情境,亲身体验,让课堂更自由活泼

课堂是一个大舞台,教师是总策划,设计着整个课堂的活动;学生是舞台上的表演者,是舞台活动的主要角色。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才会有活泼的气氛,学生积极参与,才会让课堂灵动。活泼、宽松的课堂气氛,生动有趣的活动,精巧的内容设计,才会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运用移情体验和角色扮演的方式,使文本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强烈共鸣。教学《海伦?凯勒》一课,很多小学生对海伦?凯勒的生活不了解,无法体会她那种处境。于是,我在上课时,用移情体验的方式,让小学生做游戏,让一个同学蒙住另一个同学的眼睛,被蒙住眼睛的同学,既不允许说话,也不许与别的同学交流,使其体验到孤独无助的内心世界。之后,教师让被蒙住眼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谈得热烈,说得具体,完全发自内心,体验到一个内心孤独,充满恐慌的,经常受人嘲笑的失明者,是如何摆脱内心的痛苦,挣扎在孤独中,而又通过自己不屈不挠的奋斗取得了常人无法预想的成绩。在学生有了深刻的体验后,我导入新课。这种游戏扮演,这种移情体验,学生理解深刻,比教师空洞的说教更有感染力。由于有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更加活跃,也更具活力。

二、 回归生活,与生活交融,让语文课堂更加自主

语文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它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再现。对于语文教学,自然还应该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回归生活。语文教学就应该让学生走向生活,亲近大自然;回归生活,体验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学生亲历的,一定印象深刻;学生感知的,一定理解透彻。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体验,在耳濡目染中升华对生活的认识与思考。因此,语文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把握好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融入对生活的真实情感,将课文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这样的教学,教师要摒弃旧的教学理念,将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宰自己的课堂。

如,《黄鹤楼送别》是一首送别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的送别情境,朋友之间,夫妻之间,同学之间等等,不同的送别方式就会有不同的场面,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就会有不同的感情。那么文中李白与孟浩然的送别场景是怎样的情境,抒发的是什么样的豪情?通过读句子,学生将与现实生活中送别的情形联系起来,使之融为一体,体悟诗人送别的豪情,更能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节课运用生活中的经验与文本交织,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方法,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课堂,让学生畅所欲言,真正把学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了起来。

三、展开想象,激活思维,让语文教学更加丰富

想象力是小学生的一种基本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没有想象,世界就显得单调;充满想象,课堂就会丰富。语文教材只有那么几篇课文,远不能概括生活,表达丰富的思想。要填补教材的空白,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船长》一文中,诺曼底号被玛丽号巨轮撞击后,人们“乱得不可开交”场面的想象也是一例。“乱得不可开交”就为船长指挥大家救人“井然有序”,产生鲜明的对比,并以此来烘托船长的高大形象。因此,想象“乱得不可开交”也属丰富课堂的。合理的想象,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由于是自己的想象,带有自己个性化特点,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丰富想象,互相碰撞、互相启发,还能产生新的智慧火花。

大学语文课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是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以外进行的各种听说读写的具体实践活动。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培养个性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

教育界对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进行了一轮又一轮,而作为语文课堂教学延伸的语文课外活动却很少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即使2024注,也只是惊鸿一瞥。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这些足见课外活动的重要。

对于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笔者有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让学生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张显个性

学生的个性具有趋同性和差异性的特点。语文课堂教学从趋同角度承担了社会化教育的责任。但是语文课堂教学将几十名个性不同、能力各异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班级里,以标准化、同步化的方式和进度教授同一内容,同一中缺少区别。学生缺乏个性,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展,聪明才智处于抑制状态。成功的教育应当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人的天赋和特长,往往要在各种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课外活动则具备了从差异入手,长善救失,发展学生个性的种种优势。它能从不同的身心成长条件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朝着社会化和个性化共同进步的方向发展,让他们的心灵火花熠熠生辉,放出异彩。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到自己喜爱的活动小组里参加活动。比如有的爱好演讲,有的喜欢作文,有的擅长书法等等,他们可以分别参加相关小组的活动,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自觉能动性,发挥各自潜能,发展个性特长。语文课外活动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活泼的形式,吸引孩子们不加矫饰地表现自身独特的内心世界、性格特点和兴趣特长。例如有个学生在班上的表现和学习成绩均属一般,平时寡言少语,上课从不举手发言。自从他参加学校课本剧表演兴趣小组后,频频出现在小舞台上。他的精彩表演获得师生好评。也逐渐变得活泼大方、充满自信。如果不是语文课外活动,也许一直发现不了他的这项才能,其智慧和才华便会逐渐被湮灭。

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打开了教室的窗口,构建语文教学大课堂,将最新的信息源源不断地送给学生,在儿童面前展开活生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他们自觉能动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在游戏和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增加才干,使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让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课堂教学固然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然而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就会限制学生实践技能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育。袁微子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要在实践中考验学生语文学得怎么样。"因此,在开展校内外语文课外活动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大语文教育环境,通过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利用语文为社会服务,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让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走出家门,逛逛大街,当一名"语言医生",看那些字写得不规范、广告用语不合语法等;组织学生拜访当地的一位"名人",体验一下"记者"的感受;让学生搞一个专题小调查,培养学生2024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例如,教学《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等课文后,学生从书本上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还属于理念性的,如果组织他们在课外分组调查当地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情况等,将调查所得整理成文,进而提出合理化建议,就会对保护地球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并且自觉地担负起环保的责任。

为了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得更好,必须把学生的课外语文活动纳入教学计划,要做到既有长期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又有每一次课外活动的目的、内容、方式的规划。要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

三、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成就需要。学生总是希望学有所成,被赏识、被认同。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能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而在课下却神采飞扬。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表明小学生天性好奇,喜欢参与趣味性、情境性、实践性、竞争性的活动,而语文课外活动正好符合这一特征。而且课外活动不像语文课堂教学那样对学生有硬性指标要求,所以,语文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

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于课外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可以指导学生创办自己的小剧团(课本剧)、小报刊、小广播站,让他们自己充当小演员、小记者、小编辑、小播音员,发挥主人翁的精神,为自己的"小社会"服务,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获得成功后的成就感,使他们充满自信,为他们将来不断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举个特例,全国公开发行的《小主人报》,就是由少年儿童轮流担任编辑、记者的,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组稿、精心编辑,把报纸办得有声有色,充满生气,深受儿童们的欢迎。有了这份成功,谁能说他们将来不会出现有创见的卓越的办报人?

四、做好课外活动的引路人

课堂教学之外的生活像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不能让学生只是每天呆在教室里读ABC或是数字或是枯燥的其他书本。语文老师尤其担负着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做生活的有心人的重担。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彩笔去描绘。要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对身边的人物、景物、情境、事件进行深入地观察、调查、研究。在这当中,语文老师做的是学生的引路人,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指导,但不要事必躬亲,越俎代庖。同时,在课外活动中,教师不能增加学生的负担,要激发兴趣,也不能袖手旁观,而要自始至终给予关心辅导,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不但在内容上,而且在方法上都能变盲目性为目的性、自觉性。

通过课外活动,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创造的自由,个性发展的自由,经历做"社会人"。

参考文献

[1]苏州大学出版社《小学语文专题研究》

大学语文课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兴趣;精心设计;多媒体;创造氛围

有的家长告诉我,“孩子回家说,不喜欢上语文课,语文课整天就是读、写、背,没有什么意思。”当我听到这些话时,我在思考,学生感觉语文课没什么意思,何谈学好语文。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2024兴趣的培养也是多少年来老师们正在探讨的问题,通过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这样做十分有效。

一、精心设计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生天性好玩,喜欢夸奖,好胜心强,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由于年龄小,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针对这些特点,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做到: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小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开始上课时就有一种好奇、探究的欲望,对本课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我在教小学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孩子们,你们想认识画家吗?知道画家是做什么的吗?这节课我就让大家来认识几位雪地里的小画家。板书课题之后,我请大家读书,让他们很快找出这篇课文中的几位小画家都是谁,他们分别都画了什么。于是,孩子们就有了阅读的欲望,赶忙打开书积极进行阅读,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二)恰当运用竞争策略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逐步增长,胜利后的自豪感是其他任何一种心情无法取代的,课堂中运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也能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竞争,学生就会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把读写背诵变为“看谁读得好,看谁写得漂亮,看谁学习得方法好,记得快。”或者用小奖品来激励学生,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学生有了学习的动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三)穿插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是激发和促进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之一,把游戏引入课堂,将语文练习转变为游戏的形式来完成,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并且能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如:猜字谜、词语接龙、偏旁组字的游戏等,或者让男女生或同座位对对子,一个说上句,一个对下一句;识记反义词也才用这种形式,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热情高涨,兴趣盎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学生记忆深刻,学习效率高。

二、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会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活灵活现,使课堂不再单调死板。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够亲眼目睹,身临其境,同样能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我在教小学五年级语文《跳水》这一课时,从前没有多媒体,我只让学生看课文插图,通过看插图让学生想象船长的儿子追猴子的情景,有的学生是体会不到船长的儿子在高高的桅杆上所处的危险,有的学生就提出问题了:“那个孩子可以爬着从桅杆的横木上往回爬呀,为什么非要跳水?”但是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学生就会亲眼看见孩子在高高的桅杆的横木一头摇摇晃晃取帽子的危险情景,孩子只要一失足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情况万分危急,那么救孩子的唯一办法只能是跳水。孩子只有跳进水里才能脱离危险。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课文的难度就会迎刃而解,学生容易理解。从而变得爱学。

三、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美国教育家赞柯夫指出:“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心理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样能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发自内心的微笑、期等的目光、由衷地称赞、肯定的手势等,都可以使学生受到感染,让学生情绪高涨,使课堂气氛温馨、和谐、热烈。有了这样的气氛学生对学习的参与自然是积极而主动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焕发了语文课堂的活力。如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课堂当中还可以穿插播放一些音乐、带领孩子们动动手、拍打拍打节奏来调节一下课堂气氛等,让语文课堂始终充满活力,让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快乐的语文学习当中。四、用教师的师德感染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在心灵上最为微妙的接触。因为用心灵可以赢得心灵,用人格可以塑造人格!所以老师若不做操,只站在班级后面,就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想要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老师就必须从小事入手,起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模范带头作用。那么你的言行、理想、人格等,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每一天的发展。语文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也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端庄的仪表、丰富的词汇、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得到模仿。课堂上对于有些不爱动脑筋,不喜欢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多鼓励,少批评,多给予肯定和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此,这样的学生就会对语文课感兴趣,在以后的课堂上就会变得积极主动。记得我在带小学三年级时,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太差,主要原因就是不写作业,于是我就特别关注他,布置作业时降低难度,但要求他必须记住,于是我几乎每天都抽时间让他听写几个词语或句子,从基础抓起,更多的鼓励他,渐渐的这个孩子识的字多了,积累的词汇也丰富了,孩子有了自信,开始要求主动让我给他多布置一些作业,通过一学期的努力,这个孩子进步很快,语文成绩由原来的32分提高到78分。可见,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的学习,不会感到有任何的压力,他们有了问题就会乐学乐问。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爱因斯坦也认为,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人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小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力也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对他们影响极大。因此,教师的师德素质和道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感染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身正形端,以身作则。总之,要让学生学好语文,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使学生学得有趣,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杨云.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J].速读旬刊,2015(12):113.

大学语文课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发挥魅力 经典美文 创新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

一、前言

我国始终坚持教育为本的政策,十分注重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对学生各方面的培养,语文作为百科之母,始终是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对汉字、词语等有所理解和掌握,还要在语言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地提升。尤其是对高中生来说,高中三年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因此,一些客观原因和主观因素都会使得学生认为自己责任重大,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添加入经典美文的元素往往可以使得学生适当地放松心情,认真感受语文教学带来的乐趣。让高中生在寻找经典美文的过程中发现美,在欣赏经典美文的过程中感受美,在将经典美文应用到写作的过程中创造美,在向其他同学、朋友讲述经典美文的过程中印证美。高中语文教师要学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经典美文魅力,打破高中语文教学中枯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热爱对经典美文的阅读、鉴赏以及运用,发挥出语文教学更大的作用,创造出新兴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二、经典美文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要学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经典美文,学会使经典美文的魅力得到极大地发挥,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文字中渗透的灵动,感受作品中展现的魅力,创造心目中对美和经典的诠释,证明经典美文的魅力。利用经典美文在课堂中发挥的极大魅力,创造出更具有吸引力的语文教学模式,打造新兴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师生优秀品质的养成。经典美文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中语文教师要时常向学生2024经典美文作品,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查找。在查找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更多的经典美文。第二、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经典美文进行阅读,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们对经典美文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更加放松身心,全身投入到对经典美文的体会当中,感受每个字词带来的美,让学生们带有紧张的高中学习氛围能够得到稍许放松,帮助高中生们放松身心,这样将更有利于高中生对其他学习的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第三、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等正确地将经典美文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使得自己的作文更加具有文学色彩,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在运用经典美文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在经典美文的影响下,高中生良好的气质也会得到更好地培养。第四、教师可以通过鼓励高中生讲述自己所熟知或喜爱的经典美文片段,和同学们共同分享经典美文带来的乐趣。在相互讲述、鉴赏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对经典美文有着不同的感受,这将会让原本枯燥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机勃勃,学生会对语文更加喜爱,更有利于创造出更加新颖的语文教学模式。

三、在创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典美文的重要性

对于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很难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而且,如果始终都对课业压力重大的高中生进行长篇大论的讲述,那么学生将会对高中语文产生反感心理,逐渐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必须创造出更为新颖、科学、适合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经典美文即可更有利于新的教学模式的形成。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都会一直听从老师的讲述、分析,然而在应用经典美文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才得到了真正地体现。语文不仅是一个提升学生对汉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还要对学生的素质养成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在经典美文的应用过程中,学生会对经典美文的体会、欣赏以及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会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有利于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形成,也会对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在新兴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加善于将经典美文应用于写作等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当中,高中生更能够将自己的语言加以修饰,使得言语更加谨慎,充满美的色彩,培养高中生的语言素养。经典美文的应用使得高中生进入到美的世界中,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放松身心,体会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的要领,促进自己良好素质的养成,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出经典美文的魅力,使得语文教学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提高高中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而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经典美文,还可以促进学生文学艺术的形成,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素养,提高高中生的自身修养,更有利于学生优秀品质的养成,同时,也可以在高中生的整体气质方面发挥出极大的作用。总之,发挥经典美文的魅力,创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促进高中生良好素养的形成,接近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田亚娜,白红.经典美文写作方法探究[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课题成果论坛论文集[C].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7.

大学语文课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课堂氛围 媒体运用 联系生活 拓展延伸

一、课堂氛围要宽严有度

小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心情宽松愉快,那么他们的视觉和听觉就会特别灵敏,同时记忆力大大加强,联想更加丰富,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习潜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由此轻松自然地进入角色。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自由、和谐、学生间互相协作的教学气氛。这已成为共识。它彻底打破了长期形成的“师道尊严”的陋习和传统的课堂角色模式,促进形成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可以自由地表达,可以尽情地表现,可以忘我地表演,成为课堂的主角,而课堂则成为其张扬个性的舞台。教师不仅是学生的伙伴和学习的引导者,而且是教学调控者,因而对学生暴露出来的一些不良习惯要及时纠偏。

如要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习惯。课堂里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的手仍然举着,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出一点问题,有些学生便迫不及待地把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我来,我来”,“我,我”地要求,甚至用肘撞击桌面发出声响以吸引老师,此时,发言的同学往往会显得局促不安,甚至失去自信。针对此,教师要及时引导,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发言,养成倾听的习惯,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学习,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又如,教师应讲究评价语言。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随时获得成功的心理愉悦,为继续前进增添动力,因此课堂上常常听到的是“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诸如此类的溢美之辞。学生的表现真的这样完美吗?不全是,是为了激励。但一个人能完全生活在鲜花和掌声中吗?长此以往,能适应将来复杂多变的世界吗?

教师既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要及时指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不足之处,不可一味迁就和吹捧,要宽严适度,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媒体运用要恰到好处

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农村小学也用上了多媒体课件,扩大了课堂容量,使教学活动精彩纷呈。一时间,没有用课件的课就像灰姑娘难登大雅之堂,语文课上学生绕着课件转,教师成了操盘手,甚至还请助教来帮忙,语文课好似信息技术课。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使用,替代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挤占了学生个性化走进文本的时间,这样的课看似热热闹闹、面貌焕然一新,效果如何?最起码,这样的课使“语文味”大大淡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削弱。

我在教学中,对传统媒体的使用情有独钟,因为它们方便快捷,节省了能源。小黑板、小卡片使用起来随心所欲,用了再擦,擦完再用,它们也发挥了较好的教学辅助作用。但我也不排斥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因为它是教学最有效的辅助手段,文章的精彩段落,动感、美感十足的句子,学生难以体验的情境,需要补充的知识等内容的揭示,用好了有事半功倍之效。

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时,我用小黑板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活动,用课件展示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雄伟壮观的情景,那声响,那水花使学生身临其境;再显示逐渐枯竭、奄奄一息的瀑布和人们的表情,两相比较,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激发了探究的欲望和兴趣,文章的内涵也会不言自明。

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生活经历,恰当地使用好教学媒体,力求课堂效益最优化。

三、联系生活要真实有效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们的课堂应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一个个生活化的场景,使学生认识到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语文中有生活,应学生活中的语文。在农村,由于条件的限制和环境的束缚,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在某些方面不如城里孩子。但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我们也能在语文中发现生活的影子,在生活中发现课文的影子,因此要不失时机,充分挖掘,或设身处地地创设生活化的语文实践情境:可以组织学生游览、参观、调查,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主动观察,开阔眼界,丰富阅历,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学习语文;让课堂知识激发、唤醒学生对自己生活知识的回忆和思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如故事会、辩论会、演讲会及课文教学2024的各种游戏……

如教学《理想的风筝》一课,在读刘老师用圆木棍作支撑,旋转身体板书的部分时,我让学生根据文中所述,自己模仿这一动作过程,在实践中体会刘老师板书的不易和他的坚强乐观,体会“我”心中的酸涩。学生通过经历获得了与作者一样的情感体验。

又如学习《孔子游春》,为了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在教学时我依据原文对春天美景的2024启发学生展开想象:除了文中所写的,你发现大自然还有哪些与母亲的相似之处?然后用“…是她…的”的句式仿写,在联系生活中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联系生活要贴近教材和实际,当然也不能处处“被生活化”。试想同样是学习《水》这篇课文,我们水乡的孩子,和遭受严重干旱的西南五省的孩子,谁对水的珍贵,对无水的痛苦,对短暂有水的欣喜的情感体验更深刻,更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呢?对于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意境的体会,农村和城市的儿童,谁更会置身其中呢?

四、拓展延伸要量力而行

现代教学要利用文本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教师就要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这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也是语文生活化的重要环节。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资源环境,恰当设计,力争使学生在已有的能力和条件下,经过一些努力能够完成“跳一跳能摘桃”,切不可好高骛远,让他们失去信心。

如教学《船长》一课时,大家都被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壮举所震撼,为此,我适时提出要求,让同学们思考并续写:几年后被救的最小的水手克莱芒来到他的墓前,会说什么,做什么?我让同学们续写,既是对课文的深化,又是感恩教育的实践。

又如学习《春联》后,我要求同学们2024自己喜欢的春联,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让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尝试写几副,在班级上交流,大家都获得了表现的机会。如果要完成一样的要求,他们都能露出笑脸吗?

语文是有生命的,也是灵动的,学生是活生生的,语文课堂也是动态生成而充满智慧的舞台,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营造绿色的语文课堂,学生才会享受平等、自由、创新、发展的绿色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刘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讨――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