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253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1分钟。
大学生劳动心得感悟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美是难的。”正确地认识、欣赏、接受美也是难的,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来说,那就更难了。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一同去寻找美,感悟美,从而加强审美教育。
其实,教学活动本身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就语文而言,更是如此。因为语文教学具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就其性质而言,它决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学知识的传授,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就其功能而言,又是多元化的,它包括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实用功能等等。《语文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作为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那么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重视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并感悟其中的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文学美、艺术美等,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审美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程资源是广泛而深厚的,需要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第一是课本。
语文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众多具有自然美、生活美、人情美、社会美、文学美等的典型范例,有利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去发现和感悟,进行审美教育,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一、加强引导学生感悟自然美
语文课文中的自然景物2024大多具体、形象、生动。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再现课文中2024的自然现象和画面,给予学生自然美的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如《三峡》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雄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奇特景观;“如积水空明”的澄澈月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雪原;“绿烟红雾,迷漫二十余里”的西湖;如优美画卷的春;激情奔放的夏;给人以成熟头脑的秋;温情秀气的济南的冬……这些自然景物的美,无不令人神往,令人深思。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通过文章中所2024的美去领悟其中理性的内容,最终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加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美
语文课中的生活美是表现人物健康高尚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感悟课文中2024的对生活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如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热情讴歌了新生活;席慕容的《乡愁》是对故乡永远的爱;毕淑敏的《提醒幸福》阐述了幸福的真谛;《愚公移山》显示了人类比自然更加伟大;《勇气》展现了百折不挠的坚韧精神;宗璞从《紫藤萝瀑布》身上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玛丽·居里在《我的信念》里更是直接地告诉我们:“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紧要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在这些教材的教学中,都应该让学生能发现、体味到生活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三、加强引导学生体味人情美
语文课文中的人情美的展现也是丰富多彩的。《金黄的大斗笠》中姐弟俩的手足情深,《背影》中深挚的父子情,《散步》中祖孙三代互敬互爱,《我的老师》中蔡芸芝先生与小魏巍的师生情深,《一面》中阿累与鲁迅先生的同志情谊,无不蕴含着能给人带来情感愉悦的美。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和感悟,潜移便能默化。
四、加强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美
社会美的一部分是劳动美,美是劳动创造出来的。在语文课文中反映出来的劳动美,比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关更典型,更集中,也更为强烈和纯粹。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劳动美的教育,明确劳动美的内涵,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现成的教材有的《回忆我的母亲》,吴伯箫的《菜园小记》,李广华孙西辉的《种树种到联合国》,也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锄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割麦。
五、加强引导学生鉴别文学美、艺术美
大学生劳动心得感悟范文第2篇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高层次人才的特点
与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是进行高度复杂的脑力劳动的劳动者。高度复杂的脑力劳动,是创造性劳动,具有巨大的价值创造功能。这是因为,高度复杂的脑力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不同于一般性(重复性)的脑力劳动、更不同于主要运用人的双手进行具体操作的体力劳动在价值创造中所起的作用。根据劳动价值学说,体力劳动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劳动时间的长短,而脑力劳动价值的大小则应取决于其能动性和创新程度,创新程度越高,价值量越大。脑力劳动巨大的创新能力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须从历史、人文、心理、思维等各个层面较细致地进行剖析。
(一)高级脑力劳动者复杂的脑力劳动是为高深的知识所武装的劳动
他们所掌握的高深知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累性,可使其劳动的创新能力得到空前提高,因而其劳动支出能产生异乎寻常的效果。正如牛顿所说:“我之所以有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实际上是站在一代又一代代代传承的众多巨人的肩上)。知识的历史积累性,是高级脑力劳动者的超常智力之源!
(二)高度复杂的脑力劳动,是异常艰辛的劳动
不仅需要高度专注,还需要创造激情。当高度复杂的脑力劳动进行到紧张阶段时,就会象艺术家进入创作高潮一样,工作与休息是很难明确区分的,因为进入高度活跃状态的思维活动很难遵循通常的作息时间。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甚至在做梦时,也会突然闪现出一个“创意”来。这也充分说明高度复杂的脑力劳动的高强度性。
(三)高度复杂的脑力劳动创造过程往往具有不可重复性
因为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是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同劳动主体瞬时的心境、情绪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可贵的创意、灵感、顿悟的涌现,往往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是转瞬即逝、难以重复的。这是创造性脑力劳动与一般性(重复性)脑力劳动的根本差别。
二、“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育,是创造性人才培养、提高的关键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通常认为,人类具有经过漫长岁月进化而形成的高度发达的、奇妙的器官――“大脑”,是人类所以能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而成为“万物之灵”的最根本的标志。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活动,而人具有“创造性思维”,是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分水岭。人类社会世代积累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结晶。由于“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往往表现为具有超常性(不墨守成规)、富有个性(独出心裁)、开拓性、独创性和灵活性”,因而活跃的“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心智活动的高级形式,能不断产生“创意”(creative idea),在思想观念上产生新的飞跃,这是一切创新之源!因为思想观念上的创新是一切实践上创新的先导,更具根本性。一个人在思想观念上如果因循守旧,只会循规蹈矩,跟在别人的后面人云亦云,在行动上必然安于现状,不敢越雷池一步。要求具有这种思想状况的人进行创新,就象缘木求鱼,是完全不现实的。因为,创新实质上是对现实的“超越”(突破),只有首先在思想观念上有新的飞跃,创新的实践才能实现。
(二)“创新能力”的培育应着重关注的几个主要方面
创新能力是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一种能以己知为起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推陈出新,提出新理论、新学说、创造新成果的能力。在社会科学领域,一种新理论、新学说的创立,往往能引发社会秩序的变革;在自然科学领域,重大的创新成果往往会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飞跃。当今世界,一个民族能否称雄世界,关键在于是否具有长盛不衰的创新能力。”
较具体地说,“创新能力”的培育,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对现实世界没有的东西进行想象的能力。想象力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它通过对自己已有的认识进行延伸、扩展,产生新的智慧的火花,构筑新的形象。最有创造性的思想家,往往同时是最富想象力的幻想家。
爱因斯坦说过:“物理学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总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可见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和源泉!
2.质疑能力
质疑是对世界上各种各样已有“定论”性的东西进行质疑。因而质疑能力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善于质疑(于人无疑处有疑),是一个人探索精神的表现。一个人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就必须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大疑大进、小疑小进、无疑则无进矣。
3.记忆能力
没有记忆,人就不能积累和保存知识,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人的大脑好比一个加工厂,加工必须不断有新的材料输入。学习就是从外界吸收各种思维材料,通过记忆内化于自己的头脑中,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头脑中进行加工,使之活化和扩展,才能从已知创出新知,不断丰富、发展已有的东西,从而不断产生新的成果。否则,头脑空空,真正有价值的“创意”是决不能闪现的。因此,博学强记,往往是一切有大成就的学者的显著特点之一。如当代举世闻名的大学问家陈寅恪、钱钟书等就是这样。
也许有人认为,当今的世界已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要什么材料都可以很便捷地从电脑上查到,今天还谈什么记忆能力,已完全不合时宜了。须知,电脑上的东西,都是外在于人的东西,没有经过记忆,使之内化和活化于人的大脑,就不可能收到“积学以储宝”的效果。
4.自信能力
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往往都是个性鲜明、独立性、自信心很强的人,独立自主性是创新人才的核心品质,其创造能力往往就蕴藏在独特、鲜明的个性中。
一个人具有充分的自信,才能特立独行,不迷信任何权威和已有的定论,而能坚持不懈地通过自己艰辛的创造性劳动,源源不断地开创出原创性的成果。
5.洞察能力
洞察能力是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趋势所具有的敏锐、正确而深刻的预见能力。洞察能力的提高,虽不能完全排除天赋的因素,但主要是知识、经验的长期积累和深思熟虑的结果,因而能“见微而知著,鉴往而知来”,其中隐含着许多闪耀着“东方智慧”光芒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以上各种能力综合地、灵活地创造性运用,就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对“创造思维”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
前已指出,人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是由于人具有高度发达的、奇妙的大脑。人的大脑是极其复杂、高级的思维器官。人类思维具有多种形式,较深入地分析,可作如下细分: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也称抽象思维、理性思维;非逻辑思维又可细分为:艺术思维(形象思维)和哲学思维(悟性思维),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
(一)逻辑思维重“理”,具有推理严谨、定量分析精密等特点
主要表现在:“它是一种链条式、环环相扣的递进式的思维方式,借助于分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方式来实现。逻辑思维对确定性、可量化事物的认识,可以编成严密的程序,用计算机模拟再现。”
(二)艺术思维重“情”
主要表现在: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进行创作,要达到以情感人,作品的内含不仅不要求精确性地描述,反而要求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以便给人较大的自由想象的空间。因而古往今来,优秀文学、艺术作品,通过情景交融,善于表达出许多人心中所有、而自己又无法恰当地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就能超越时空、扣人心弦、引起人们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和赞叹,而成为千古绝唱!
(三)哲学思维重“悟”,同佛教中国化的禅宗有着直接的关系
禅宗讲求的“悟”“是一种不可言说的领悟、感受。”一般地说,“所谓悟,是运用直觉、灵感、想象、联想、类比、假设等手段,经过思维的飞跃,突然了解、领会、判断以把握事物的一种思维现象。”大量实践证明,对确定性事物的认识,有赖于理性;对不确定性事物的认识,则有赖于悟性。许多表面上看来不确定的无序现象,实际上其中也是深藏着一定的有序性的。大量无序现象中的有序性,是不可能直接用计算工具“算”出来的,而有赖于高智慧的人通过悟性思维“悟”出来,据以作为行动的指南。
属于非逻辑思维的艺术思维与哲学思维都具有不追求精确、清晰、规范和可量化的特点,这是它们之间的共性。那么,我们又应怎样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所在呢?
哲学思维可以看作是艺术思维的升华和超越,因为它更具深刻性,是在更高的层次上领悟世界!成书于2500年前的《老子》(亦称《道德经》),全书只有5000字,被尊称为中国智慧的源头。其最大特点,就是围绕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道”,来探索宇宙人生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显示出既高屋建瓴、又包罗万象的大视野和大智慧!因而被称为世界哲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受到普遍地尊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例如:西汉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其皇皇大著《史记》中作“老子韩非列传”就指出:“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申子、韩子……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老子哲学所包含的超越时间的真理性,是其生命力之所在。
司马迁不惜长期忍受世人不能忍受的屈辱和痛苦用血泪写成的《史记》,将“究天人之际”与“通古今之变”融合在一起,是用老子的哲学思维观察事物的卓越范例,也是司马迁本人以其大视野、大智慧融入其中的生动体现。
(四)直觉、灵感是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灿烂之花
哲学思维重“悟”,“悟”孕育“创意”(creative idea),而“直觉”与“灵感”则可以看作是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灿烂之花。这是由于“直觉与灵感”思维能发挥独特的突破性的创新作用。许许多多为人敬仰和怀念的文学艺术家的“神来之笔”,军事指挥家的“奇谋”,科学家特有的“顿悟”和“豁然贯通”等等,都是在说明直觉与灵感思维在关键时刻建立的奇功。
爱因斯坦依据自己的科学创造实践,得出结论:“我相信直觉和灵感。”他还认为:在科学发明创造过程中,从科学观察和实验到一种新颖见解的提出之间,没有逻辑的桥梁,必须诉诸于直觉和灵感。爱因斯坦在这里,是将直觉与灵感并提,说明它们之间有共性。共性在于:直觉与灵感都是非逻辑思维方法,当逻辑思维方法失效时,得依靠非逻辑方法来开辟新路;直觉与灵感,都发生在潜意识领域,是潜意识与显意识相互交融的结果;都是基于知识与经验的长期积累,经外界信息的意外激发而突然地显现的,表现为“长期积累,偶然得之”,不可能是无源之水。
而其不同之处在于:知识与经验的长期积累――“积学以储宝”(《文心雕龙》,见前引)形成了智慧的潜力,灵感是在环境比较宽松、心灵自由自在、从容不迫、无外在压力的情况下,潜力突然闪现的;而直觉则是在遇到外部强大压力,情况非常紧急、千钧一发的情况下,潜力突然发挥出来的。汉代名将飞将军李广射石的故事,可较好地说明这一点。
(五)以管理会计师面临的时代挑战为例,分析人的思维方式与先进信息技术的关系
大学生劳动心得感悟范文第3篇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老舍的《养花》一文时,可以抓住老舍先生养花所付出的劳动这一段落,着力渗透“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一富有人文内涵的思想内容。课上引导学生夸夸班上热爱劳动的同学,并倡导组织学生进行公益劳动,家务劳动,自己也学养花等实践活动。这样也就使学生懂得了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道理,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又如:教学古诗《石灰吟》,课前准备好几块生石灰和盛有清水的脸盆,让学生在课堂上把生石灰放进脸盆,亲眼目睹生石灰的变化过程。学生对坚硬的生石灰在水中沸腾,翻滚,最终踪影皆无,只留下清白一片的变化过程惊叹不已。可想而知,此时教师不用讲解,学生也已深入感悟到石灰不怕牺牲的品格,清清白白的形象,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并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2024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大学生劳动心得感悟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 作文教学 写作情感
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作者喜怒哀乐的丰富与匮乏决定作品的优秀与低劣,写作是作者内在情感的向外宣泄,内在情感越丰富,写出来的作品越容易引起读者的心灵共鸣,所产生的教育影响更有力量,对净化读者的灵魂、优化文化环境、引领社会正气、促进时代进步具有不可或缺的主导作用。没有情感冲动的作家,是很难写出具有感染力的作品来的。
当代中学生生活在幸福年代,他们在父母及老师的悉心呵护下健康快乐的成长,他们衣食住行用均不用发愁,可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着公子、小姐般的富裕生活;他们见多识广,亦可谓“阅历”丰富。可一旦要他们写作文,大多数人又觉得无从下手。其实这正是情感缺乏的表现。说白了,就是情感淡漠,他们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难与挫折,没有体验过劳动的艰辛,也没有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难,对世间万物缺乏“爱”和“恨”的情感,缺乏对社会、自然与人生的思索和感悟的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当代许多文学青年的写作成长经历,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培养。
一、引导学生丰富旅游经历
我国幅员辽阔,到处分布有名山大川,风景旅游胜地比比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上浏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开阔视野,欣赏自然美,感悟自然美,丰富学生对祖国的热爱、2024之情。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经济许可的基础上,由父母陪同,走出家门去旅游,亲身游历自然风光、社会人文、历史遗迹,感悟自然的美、人文的美,领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美,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丰富学生的社会情感。
二、引导学生博览群书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道出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领悟以下两个重要的艺术心理素质:一是独具慧眼,对生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二是胸怀诗心,对生活能产生丰富细腻、奇异而复杂的情感,内含活跃、丰富而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并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自身的这两种心理素质。有了这两种素质,就能洞察和捕捉形形、纷纭复杂的世态人情,能自感和再现细腻复杂、幽微变幻的心灵波光。
三、引导学生参加劳动锻炼、体验挫折
学生适当地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可以体察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从而能体谅父母,体谅他人,这是写作中难能可贵的思想情感。而现在的学生,在父母的宠爱下,只知道读书,很少参加劳动,十六七岁不会洗衣服扫地做饭的大有人在。不会劳动,就不会体谅父母劳动的辛苦,更不会尊重他人的劳动、体察他人的情感。表现在写作上,常常是无病,感情造作。
没有劳动,就更谈不上挫折了。人在经历挫折时,情感往往是最为丰富的。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往往是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勃发出创作的欲望。贫民出生的狄更斯12岁时父亲因欠债被投进监狱,他在一家鞋油厂当学徒工,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种种生活艰辛,成为他日后创作素材的重要来源;高尔基年仅10岁便流落“人间”,捡过破烂,当个学徒工和杂工,受尽欺凌与孽待,饱尝生活的艰辛,终成一代文豪,还有马克?吐温,中国的沈从文、朱自清等等……都是在经历诸多磨难中,产生出创作的火花,成为文坛巨星。求知的挫折,交际、劳动、生活、感情的挫折,日积月累,也许就能产生非写不可的创作激情。因此,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受挫折,体验挫折,会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情感,为他们的写作积累宝贵的情感财富。
四、引导学生接受艺术熏陶
一切真的、善的、美的艺术,都能激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音乐的宁静、激昂、欢快、悲壮,往往能感染听众,使人不能自已,浮想联翩,绘画、书法、舞蹈、朗诵、戏剧、建筑等艺术也往往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平时对学生加强这些方面的艺术熏陶,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也大有益处。
五、培养学生的爱心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内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前文说过,情感的两极表现就是“爱”和“恨”。有爱才有恨,爱之深则恨之切,一切艺术表现出来的,无非都是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爱”和“恨”。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敬老节、儿童节、国庆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爱心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心。爱是一个人情感的基础,一个人只有有“爱”心,才会真正关注社会人生,孝敬父母,热爱集体,关爱他人,关爱生活中的一草一木。这样的情感写进文学作品,才会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五、指导学生丰富生活实践
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环境、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去街市、村落、农家、田野、工厂、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参观访问,进行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即使在农村,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春耕秋收,赶鸭放牛,风土人情、礼仪习俗……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关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为语文教学服务。也可带领学生走上街道,参观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为老人读报,向行人宣传科普知识,2024家乡民俗,采访新人新事等等,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善于从实践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总之,写作是一种情感的迸发,要解决目前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论、无人可写、无情可诉、无理可达的现状,重视对学生写作情感体验的孕育开掘、精心培养,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思路。只有情感的厚积,才有写作的薄发。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等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3.
2.孙春成编:《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语文出版社,1998.
大学生劳动心得感悟范文第5篇
《西游记》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有的情节甚至连小孩子都耳熟能详,但是我们对它的了解主要来自电视剧。今年暑假,我认真拜读了《西游记》的原著,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2024以西游记读后感作文600字,供大家学习。
以西游记读后感作文600字1“你挑着担,我牵着马……”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们就会想起那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了。这部小说主要2024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去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读着它,我仿佛看到了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取经路上的身影。
孙悟空可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他英勇无畏,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他敢与玉皇大帝斗,敢与如来佛祖斗,敢与妖魔鬼怪斗。我们真应该学习他这种天不怕地不怕顽强不屈的精神,敢与一切恶势力斗,敢与一切不良现象斗,敢与一切困难斗,不战胜它,誓不罢休!另外,孙悟空神通广大,更叫人赞叹不已。他会七十二般变化,还有腾云驾雾的本轮,火眼金睛更是厉害!为唐僧保驾护航立下了赫赫战功。我们真应该向他学习,掌握各项本领,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将来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
唐僧是个善良之人,以慈悲为怀,一路上洒下了爱的种子。但是他凡人俗眼,人妖不分,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错怪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先后变成的年轻女子、老婆婆、老翁。以致于将孙悟空驱走,自己多次落入妖怪手中的可悲下场。我们应该学习他富有爱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是不能像他那样不辨是非,冤枉好人,上坏人的当啊!
猪八戒好吃,好占小便宜,贪图美色。不过,八戒也满可爱哦!关键时挺身而出,一路上与孙悟空一同作战,降妖除魔,可以说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为保护师傅取经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应该学习其优点,克服其不足。沙僧憨厚老实,一路上牵马挑担,从不叫一声苦,从不喊一声累。我们一定要向沙僧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在劳动中任劳任怨,抢重活脏活干。
总之,师徒四人个性鲜明。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点,克服其不足。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力争做一个十全十美的人。
以西游记读后感作文600字2我已经第三次看这本书了,每一次看心里都有不同感触。
第一次看时,我被里面人物形象所吸引。第二次看时,我被里面故事情节所吸引。这一次是我第三次看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已能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比如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力量等,但对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觉得人要学会感恩。不是吗?书中唐僧感激唐王李世民的知遇之恩,所以当唐王李世民问谁肯上西天拜佛求经之时,唐僧立马挺身而出,在佛前发誓:不到西天誓不罢休,然后毫不犹豫地踏上西去取经路。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关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唐僧爬上五行山救出了孙悟空,孙悟空十分感恩,后来就死心塌地地追随唐僧西天取经。即使唐僧多次赶他走,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他对唐僧都不弃不离,帮助唐僧转危为安……正是感恩才完成了取经之路。
当然书中也有忘恩遭到惩罚的例子:取经途中,老龟驼着唐僧四徒连人带马通过无法越过的通天河时,仅仅希望唐僧他们帮问如来一下年寿之事,但唐僧师徒一心取经,不知感恩,把这事给忘了,结果回来途中再渡通天河时,老龟知道后发火将经书扔到了河里……这就是忘恩负义受到的惩罚。
《西游记》中这些故事深深感动着我,以前爸爸对我严厉些,妈妈对我唠叨些,我都不耐烦甚至反感,但今天的我从《西游记》中深受启发,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甚至白龙马他们都能学会感恩,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为什么不能呢?如果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主动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相信我们也一定会拥有一个美好、成功的未来!心存感恩,快乐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以西游记读后感作文600字3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书中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唐僧师徒取经途中离奇经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再一次拿出那本在书架上已微微发黄的《西游记》,爱不释手,道一杯香茗,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的情节给吸引住了。
本书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取经路上降妖除魔,历尽艰险,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书中抓住了师徒四人的个自特点,对各个人无物2024的栩栩如生。虽然他们师徒四人的样字不同,三个徒弟的样字长的有点可怕,但是他们都有着一颗善良和正义之心,他们在与妖魔鬼怪的打头中,不顾自己生命。在去天取经的路上不知帮助过多少需要帮助的人。
为了取得真经,他们不怕困难,历经千辛万苦取得了真经。书中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一心向佛,顽固执著,人妖不分,心地善良;孙悟空——武功高强,忠心耿耿,不屈不挠,任劳任怨;猪八戒——贪财好色,好吃懒做,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四人之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师傅取得了真经,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一路保护师父,即使师父误会了他,将他赶走,还不忘叮嘱八戒碰到妖怪要提他的名字,一听师父有难就立即回来救他。他有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头就翻出十万八千里,手中一根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敢于与强大势力做斗争,其勇敢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了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我敬佩他们的执著及不畏艰险的坚定信心,孙悟空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一想到自己遇到困难的事情经常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就感到惭愧。读了这本书我的收获是,我要把一件事从头做到尾,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我善始善终,这就是胜利。
读了《西游记》,我知道了取得真经除了靠本领,还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如果把这份精神放到学习上,我一定会学的更好。
以西游记读后感作文600字4“白龙马,头朝西,驮着唐玄奘跟着三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耳熟能详的旋律让这部经典家喻户晓,而我的整个暑假也都浸润在这部经典里。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前往西天灵山取经,途径九九八十一难,遭遇各种强险,着实让人胆战心惊。
而在这部著作里,我最喜欢的章节是大闹天宫。莫名的被孙悟空顽劣不羁的性格所吸引,他机智又诙谐好闹,同时正义大胆,在一个强权的天庭里,作为弼马温的他,竟然敢斗玉皇大帝。而正因为他的勇敢而大无畏,注定了一生的不平凡,当他遇见唐僧的时候,故事变得深远而又意义,因为是那是取经,是正果。
一路上降服妖魔,造福百姓。师徒四人的取经路,我想不仅仅是充满坎坷的,更是充满正能量。回过头去看,这一路的成功是离不开各位师徒的团结协作,而勇敢的孙悟空理所当然是一路上的大咖,更是我生活中的偶像。
事实上我个是胆小懦弱的孩子,虽然我特别讨厌自己的性格,但却无法突破。就像现在我开始做牙齿矫正,在矫正前需要拔出两颗牙齿,我只去了一次,就觉得自己忍受不了,哭哭闹闹的在诊所里,尽管老爸一再的安慰,也无济于事。
沉默的气氛,一直僵持到回家为止。一张臭脸,吓的老妈都不敢多问什么。
书桌上,《西游记》一直安静的躺在那里。封面上,俏皮的猴哥诡异的笑着,似乎在小看我。“亲爱的自己,我是否也要勇敢一次呢?”豁出去了,不就是再拔一颗牙么,有什么好怕的。
直至我觉得西游记给我启示,在我的生活里才开始蔓延。我希望,是更多的正能量,教会我勇敢,不畏艰险,锲而不舍。
以西游记读后感作文600字5放下《西游记》,我就犹如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电影。有懦弱而又诚心向佛的唐僧,有嫉恶如仇、重情崇义的孙悟空,有集贪,懒,色,馋于一身的猪八戒,有老实憨厚的沙僧。
书中讲述了师徒四人历尽了千辛万苦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以前我看过电视剧,如今读完《西游记》,我对里面的人物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孙悟空,忠心护主,一切妖魔鬼怪魑魔魍魉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护着唐僧西行取得真经,为斗战胜佛。孙悟空虽然有七十二般变化,却改变不了他身后的那根尾巴,以至于在跟二郎神斗法是被识破。孙悟空是贯通全书的人物,吴晨恩把猴子的调皮,灵敏,不服输的性格2024得淋漓尽致,造就了孙悟空乖张又不失圆滑的形象。
猪八戒,贪,懒,色,馋。出家后,取经的心一直不是很坚定。梨山老母菩萨稍一试探,立马原形毕露。后来取经的一路上,八戒三天两头嚷嚷有散伙,所以虽然取经回来,但也只当了个金坛使者。
沙僧是整部戏里的和事老。原本是天宫中的卷帘大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因打破酒杯被贬,坠入流沙河,整天吃人不日。后经观音菩萨点化归顺佛门。他任劳任怨,沉默寡言。号金神罗汉。
唐三藏虽然没什么特殊本事,他慈悲善良,收了三个得力的徒弟。他潜心向佛,一心只往西天取经普度众生,时常真假善恶不分。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第一棒打死貌美如花的女儿,第二棒打死瘦骨嶙峋的老奶奶,第三棒打死风烛残年的老公公。唐僧气得把那紧箍咒来回念了二十多遍。可他哪知道孙悟空对他的好哇。
上一篇:大学生在乡镇部门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