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571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3分钟。
声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科。声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搞好声乐教学和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如何采用最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声乐教学;技能技巧;培养;动机
声乐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一切“教”的手段都旨在促进学生“学”的过程。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对声乐研究和声乐教学的基本规律的认识是正确的,思想方法是科学的,教学方法必然也是好的,如果教师的认识不是科学的,思想方法是片面的,那么声乐研究和声乐教学就不会有很大的成就,甚至声乐的基本规律问题和训练中的基本唱法问题也解决不好。搞好声乐教学应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声乐学习动机的培训与激发
学习声乐的动机是一种为满足个人知识需要和情绪需要而渴望了解声乐知识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求知的欲望,声乐学习的动机在教学实践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习声乐的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源泉和心理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在声乐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动机是促进声乐教学的有效途径。
声乐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帮助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形成相互的学习动机。动机的激发,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使学生由原有的不活跃状态转到活跃状态,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习动机激发创造的内部条件,而学习条件的激发又为学习动机的培养提供了进一步强的条件,它们只有相互结合,协同发挥作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细致的观察学生学习声乐的动机,如学生中各自发声肌体的状态,嗓音等的差异,学习基础的差异,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基础差的学生,只要他们在学习上稍有一点进步,教师就应对其进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对于嗓音条件中好又有一定独立歌唱能力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指出在歌唱中存在不足之处,并不断地让其欣赏一些高水平的声乐作品,使其声乐学更快提高。
在声乐教学中,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与学生的目的任务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学习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实践的具体意义。学生进校前学习的歌唱是比较单纯的学习任务,入校后随着学生的身心也逐步成熟,对社会的认识日渐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要多进行民族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认识到学习声乐的作用和意义,从而为学习找到新的动力源。
二、声乐技能技巧的训练
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过程,它不同于数理化那样有一定的公式,也不同于舞蹈和乐器,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它是自身的感觉和别人的感觉相统一来体现的,有些发声器官不是随意肌组成的,不能支配它们的运动,要想使它们随意支配而建立正确的发音状态,只有经过反复地长期地专门训练,使之养成某一种特定的习惯势力,才能达到目的。在歌唱技能训练过程中,如何才能训练学生的歌唱技能,要走好这一步,首先要对歌唱者的嗓音基本情况有具体的了解,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在训练中,了解学生有什么样的发声习惯和毛病,找出最适合的训练方法着手训练,在训练中,需要长时间反复的练习才能较好地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但长时间反复的练习,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缺乏趣味,如果学生在训练中连续出现三次学不会的动作,就不应该强制他一定要做,因为多次做不到,会使学生心理上丧失信心,产生畏缩状态。教师的严格训练,不一定体现在对学生的多次要求和训斥,而应该是不断对学生的特征、状态活动规律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声器官、状态和习惯的不同,因此不可能用同一种方法去克服不同情况下的毛病,也不可能期望一下子克服学生长期以来歌唱所形成的顽固性发声毛病。歌唱训练一定要循序渐进,需要一定的时间,它的发展和演变只能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实现,当今天问题基本解决之后,明天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待于解决,这时在新的条件下,再提出新的要求,逐步引导学生以更快的步伐,达到理想的歌唱境界。如在歌唱技能训练中,为了使学生掌握歌唱中的呼吸,加强对正确呼吸方法的认识与理解,引导学生认识整个身体在正确呼吸与发声过程中的运动规律,求得呼与吸肌肉力量的平衡,进而找到呼吸的用力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找到打开喉咙的感觉,常常采用半打哈欠,在打“哈欠”的感觉中体会喉咙打开的感觉。这样采用来生活的体验感受,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从而进展快,效果可嘉。
三、歌唱情感的表现的培养
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唱会一首歌,并不等于把一首歌唱好,把一首歌唱会并不难,真正地把一首歌唱好却是不容易的,所谓把歌曲唱好,就是在掌握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恰当地进行歌曲的艺术处理,歌曲艺术处理也包括情感的处理。人类情绪、情感表达方式有多种,歌唱和舞蹈,是人类表达情绪、情感的又一方式,如果教师设置情景,反复启发和训练,让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内容,迅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这样学生对歌曲的情感处理就会逐渐熟悉掌握。在教学中有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忽略了歌曲的情感、风格的理解和表现这一环节,觉得唱会了歌曲似乎就完成了教学的任务,这样会使学生唱歌曲时内无情绪,面无表情、呆板,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是学生不熟悉、不适应歌曲演奏时表达的情绪、情感的方式,如果把演唱缩成仅仅是技术而没有情感表现的话,无论技术是多么的完美,这样的歌唱是冷漠而没有灵感的。
要训练和培养学生歌唱的情感表现能力,教师的任务是:既要让学生理解歌词,又要教会学生识别歌词的不同类别,再分别按不同歌词用不同语气表达,进而训练其用不同情感、情绪来进行表达性歌唱。首先,要教会学生把握歌曲的情感和风格,歌唱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形式,要在整体把握作品主体思想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词、曲作者,了解时代特征,细心体会歌词的内涵及音乐的特征。演唱歌曲是歌曲二度创作,只有通过良好的演唱,真挚地抒发作品的情感,再现作品的音乐形象,才能达到歌唱教学的目的,实现审美教育的价值。
总之,教师要教好声乐这门艺术不仅要精通歌唱的正确方法和技能技巧,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不断地总结教学、研究教学规律,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还应与学生在声乐艺术的道路上共同成长。这样才能使声乐教学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歌唱与声音训练,音乐论丛(五),198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声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格教学;高职 ;声乐表演教学;
??? ?在高职院校新一轮教学改革大潮中,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专业建设中的核心问题——课程建设与改革,我们声乐教学团队以微格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取得了大家的共识,在声乐表演教学(歌曲的声乐表演)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微格教学的应用对于我们,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尤其是如何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在微格教学时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待于我们思考和探索。
?一、微格教学的概述
???? 微格教学(Micro teaching),又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在1963年推出的一种新型的师资训练方法。微格教学的创始人之一爱伦(W·Allen)说它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英国的布朗(G·Brown)说:“它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易于掌握。”我们认为,微格教学法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充分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学习者训练某些职业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它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充分利用这个系统,学习者有可能集中训练与提高某些特定的职业能力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学习。目前微格教学法也大量用于音乐、体育等技能型课程教学中。
二、声乐表演教学应用微格教学法的意义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课程是本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胜任舞台表演的声乐演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技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声乐表演人才,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受到诸多制约。因此,运用微格教学法培养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声乐表演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表演技能的训练,充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声乐属实践性的艺术学科。声乐表演和其他表演艺术一样,是以语言(音乐化)和形体动作来进行表演的。就声乐艺术而言,形体语言(动作)是歌唱语言直观化、具象化的媒介,是歌唱着内心世界“外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形体语言的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声乐表演歌唱来说,形体表演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的运用来实现。实际微格课堂教学中,,我们把声乐表演技能及技巧有机的分解为多个单一的表演技能,使之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便于细致、反复地观察,易于学习、操作和掌握。同时,微格课堂的设计是真实的表演情境,受培训的学生容易进入角色,他们可以专心地进行某一两项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同时还有指导教师和角色中(观众)的同学的协助,能够能够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微格教学的反馈控制系统,通过新的信息记录技术——录像(录音),更能使被培训者站在“旁观者”的位置上,直接清晰地观察自己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这种带有针对性的鲜明、形象的反馈评价,其教育意义远比简单的批评指教效果好得多,它消除了人们对抗别人意见的“自我辩解”的心理定势,轻松愉快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并能积极分析弊端,找出改进训练的方案,让学生学会“表演”,乐于“表演”。
从微格教学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旁观者(评价者)”与“学习者”的角色始终处于不断换位的状态,这种换位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刺激学生从“学”的角度来审视“演”,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表演”。另一方面能进一步培养受教者的声乐表演能力,提高受教者的声乐理论水平,促进受教者声乐鉴赏修养,强调审美体验,使多种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和能力。
??? 3、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申,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
由于当今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脑使用的进一步普及,使微格教学录像在存储、上传、播放等环节,在技术上已是相当便利,这很有利于学生课后反复观看教学课件、录像,进行开拓性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课堂教学得到有益的延伸,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凸显。而艺术源于生活,艺术表演的规律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以强烈的责任心去体验生活中的各个细节之美,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提高艺术水平。这样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表演,能让学生在学习表演的同时也学会做人,进而让学生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正含义。其次,微格教学中,教学课件中典型的教学示范、观摩,既使受培训者产生强烈的好奇性,自觉、自主地渴望进行创新性的尝试,又起到“潜在意义”的教育作用,从而使他们感知到新知识和自己的认知结构之间存在着距离,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与练的积极性,强化其学习动机,而课后时间的相对宽裕,给学生们的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反复练习提高,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此外,微格教学的模式充分给被培训者以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特别是在声乐表演二度创作(角色扮演)过程中,能使他们积极思考、亲自体验,同时自主地进行表演的更新和创造,从而被培训者的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其主动性的进一步发展。
?三、声乐表演教学应用微格教学法的途径
依据微格教学原理以及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学习现状,结合声乐表演教学的特点,选择二、三年级学生在声乐微格教室进行微格教学培训较为适宜,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一般从以下七个步骤进行微格教学:
??? 第一步,确定受训人员
组成4人专业程度相仿的学生构成微型课堂,其中一人为声乐表演者,进行声乐表演艺术实践,其余3人为观众,声乐表演者针对一段教学内容(一首歌曲)演唱实践进行表演技能学习。
第二步,选定演唱曲目,确定培训技能。
首先,根据声乐表演者(学生)的演唱能力选定演唱曲目,其次依据表演曲目的艺术要求确定培训技能。
声乐表演技能中的形体语言运用主要由两大模块构成,即面部表情模块的运用和肢体语言模块的运用构成。面部表情模块运用包括:(1)眼睛的运用、(2)其他器官 的运用(嘴与牙齿、眉毛);肢体语言模块的运用包括: (1)身体姿势、(2)步法、(3)手势。我们通过把声乐表演技能及技巧两大模块有机的分解为单一的表演技能,在训练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训练何种表演技能。每次训练只能集中培训一两个技能,以便学生容易掌握。再由指导教师分析这一表演技能的功能、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使学生明确这一表演技能的概念和学习要求。
第三步,提供示范辅导
微格教学由于是单元式或片段、环节式的教学,通过制作音乐课件(名家演唱录像)、实际角色扮演进行示范讲解,运用视、听手段和建立情境的教学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 第四步,角色扮演
??? 在声乐表演者(学生)明确演唱歌曲的艺术要求前提下,教师通过创设演唱情景,播放影碟的伴奏音响资料或进行现场钢琴伴奏,在有现场观众的真实演出情境中,让声乐表演者(学生)对选定歌唱曲目进行二度创作(演唱),整个过程要全程录像
第五步,评价反馈
当演唱结束之后,为了使受训者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充分利用声像设备的全放、慢放、暂停、重放等功能再现真实的教学情景,大家一起观看,以进一步观察、评价达到培训目标的程度。这一过程包括:①自我评价。即演唱者要进行自我分析,检查教学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所培训的教学技能,学生是否掌握。②同学讨论与客观评价。即作为观众的其他同学从各自的观点出发加以评价,并帮助其找出不足。③ 指导教师评价与总结。即指导教师根据受训学生的角色扮演(演唱)行为,结合评价标准进行总结评价,指出其努力的方向并打出成绩,使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给合。
??? 第六步,修正错误,进行二次训练。
声乐表演者(受训学生)根据分析的结果和建议,加上自己演唱后的体会,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并重新修正表演方案(细节),教师再次创设演唱情景,播放影碟的伴奏音响资料或进行现场钢琴伴奏,声乐表演者进行第二次演唱表演实践。
第七步,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本是简单扼要的,但在微格教学中是一个重要教学过程,教师要根据受训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课后作业。我们一般是下次课(回课)除了检查声乐表演者(学生)课后练习情况,还要对观众(学生)进行相同曲目的声乐表演训练,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充分利用课时,通过良性竞争,提高学生的表演技能。所以在结束教学时,老师一定要对下一节课的安排和计划布置给学生,以便在下一节时,学生有充分准备,积极配合。
??? 以上几个方面是“声乐表演微格教学”的基本教学过程。但是因为每堂课都有不同的内容,且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特点,声乐教师在实施声乐表演微格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主观能动性,大胆想象,敢于创新。
四、实践成果
??? 我们通过微格教学在声乐表演教学中的运用和实践,首先是改革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形成积极、探讨互动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其次是创新声乐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传统的声乐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在声乐表演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6年以来,我们声乐教学团队辅导学生获奖3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5项;广西区级奖项6项;市级学院级奖项27项,成功举办学生毕业音乐会18场,其中一场在市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区内新闻媒体(报纸、电视、网络)对众多学生获奖及音乐会的成功举办进行了相关报道,肯定了微格教学在声乐表演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在区内形成一定影响,社会反响良好,扩大了学院的影响。
声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童声;合唱教学;训练
合唱是一种集体的艺术实践活动,统一、均衡、整齐的合唱能培养出合唱队员的集体主义精神。另外,对小学生而言,和谐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引导他们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而且还能使他们得到情感的满足,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养成良好的音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合唱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合作能力、音乐演唱能力的重要手段。它的“陶冶”功能已得到世界各国教育家的认可。但广大农村的音乐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国家注重应试教育,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被教师和领导列为重点栽培对象,受人青睐。而音乐、美术等课却被认为是副课,故而有些音乐教师也是随随便便的上课,更不要提开展合唱教学了。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结合日常的音乐教育教学,谈谈对童声合唱教学的一点建议。
一、激发兴趣,培养乐感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出自于好奇心,即探究新事物的需求,这种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就会产生对2024事物的兴趣。学生若对从事的活动感兴趣,就会导致活动动机乐趣化,活动因此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倾向和自觉行为,可见,兴趣爱好能激发活动的自觉性,有助于个性心理特征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少儿对音乐的兴趣大多较高,那么让他们维持这样的心理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是为下一步训练做必要的充分准备。在训练之前,要制造出良好的歌唱环境和氛围,教师要让学生们保持愉悦的心情,对较差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在教学形式上多样化,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唱、演、欣赏等各方面入手,扩大学生的音乐知识面,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的提高。另外,对儿童的乐感培养也要重视,并且越早越好。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爱唱、好动,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在合唱训练中,教师如果注意引导,学生将终生受益。
乐感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多接触、多聆听、多欣赏各类美的音乐因为音乐对人的情感影响比其它艺术影响更为迅速、更为强烈。几个音符、几个乐句就能立即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变化,使学生从听音乐中感受乐曲的音准、节拍、节奏、调性、力度、速度、和声、音色等逐步领会音乐的妙处。
二、音准的训练
音准问题是合唱的首要问题,内心听觉是音准的前提。听觉训练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可从小字一组的“do”开始,先用一组唱根音、另一组唱冠音的方法唱音程,再过渡到和声训练;起音时给出和弦音响,而不是单音,让学生在和弦音响中去练习找到自己应唱的音;先练习闭口哼唱,可以增强听音能力,便于找到高位置的声音,也有利于倾听自己与其他声部;用无伴奏练唱来训练学生的听觉和音感,可以加强听觉的有意注意,便于发现声音的优劣,是一种听清、唱好的有效办法。这样,学生依靠自己的思考和辨别抓住音高,音乐感和音准会逐渐巩固而不会丢失。
另外,在训练过程中适当插入些声音听觉的模仿训练,可有效地训练学生在合唱中的音乐听觉,提高他正确的听辩能力和彼此间的协调能力。
三、声音的训练
儿童声带的生理特点是气息浅、声音稚嫩、音量弱小、声音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声音的训练可归纳为轻声、头声“两声”训练方法,教师选择不同的练声曲,歌曲与科学的练声方法相结合,从而可使训练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步达到声音统一的目的。
声音的“空”“松”“通”是声音和谐统一的关键。儿童唱歌不像成人那样善于控制声音,天真的儿童歌唱时大多数大声喊叫,而喊叫只会破坏合唱声部的统一、损害嗓子。因此,轻声演唱方法训练是合唱初期训练的重要手段。首先,教师应让儿童正确地呼吸、轻声地唱歌,在轻声唱歌的过程当中,让孩子充分注意声音、音准、节奏、乐感的准确,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内心地歌唱,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意境中以情带声,体会声音运用的感觉,以唱得轻松与自然流畅为好,从而达到声音的统一。在训练中,先练母音“u”,因唱“u”容易使喉头下沉,再让学生找含了一口水的感觉,把咽喉打开,用吸饮料的感觉轻唱,还要让学生逐渐进入母音o、a、e、i的练习,练习这五个母音,目的是在唱歌词时,学生能有个正确的归韵,即有个统一的咬字吐字基础。
合唱必须用高位置的发音方法以获得头声。就是使气息推动声波向上进入打开的头腔(闻花,打喷嚏的感觉就是头腔打开了),同时把鼻咽腔调整细,整个咽腔如一个倒置的漏斗,让气息推动声波从宽处进入细管子,管子越细越集中,越易进入头腔,以获得头声。对低年级理论不宜讲得多,只要他们注意歌唱时小腹不能松、抬眉,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让学生明确,在集体歌唱时只能听到整体音响,不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时刻注意自己的声音是否“冒”出来。集体歌唱时只要有一个人用不同的发声位置或方法唱,就会“冒”出来,从中让学生明白合唱是集体努力的结果,没有个人自由发挥的余地。
四、气息的训练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没有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出的声音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儿童歌唱的呼吸与成人一样是胸腹式呼吸,比自然生活中的呼吸要深沉平稳。但是儿童对此不太理解,教师必须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说明原理,并多做示范:
首先,让学生将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喉头,包括脸部的肌肉都处在放松的状态,面带微笑。
声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 合唱 思考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条线的技能性人才。在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综合型人才。在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合唱是一种最直接可行,最能体现合作精神与共处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提高音乐鉴赏和审美的素质教育载体,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手段。通过合唱,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对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团队合作的培养,学生相互配合意识和集体凝聚力,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目前的中职学生的生源素质较差,学生无心向学、集体意识薄弱、缺乏合作精神,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教育的质量。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对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日益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合唱作为一种集体艺术表现的形式,在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可发挥较大的作用。如今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作为中职学生,毕业后,由于学历低 ,技能差,他实际上面临着很严峻的就业压力。而且,现在的工作和用人单位,都很注重团队合作。对中职学生进行合唱的训练,并不一定能让学生唱得多好,但在训练的过程中,通过演唱一些高尚、健康的歌曲,可以唤起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养成并保持良好心态,在心底积淀起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合唱是非常重要的,由集体的努力所完成的音乐作品和带来的愉快,培养了高尚品格的人,这种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一、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和分析
想要对中职学生进行有效的合唱训练,首先就得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了解学生对音乐、对合唱的认知情况和兴趣程度。经过了解,90%学生对音乐基本都是喜欢的,但是也仅仅是停留在喜欢层面上,70%的学生,在以前的小学和初中阶段,没有很好的上过音乐课,音乐课在他们的中小学学习生活中,都被其他主科老师占用,就算有上音乐课,也只是简单的唱唱歌,对音乐知识基本不懂。他们对音乐的学习更多的是从网络上获得,基本上是凭着兴趣爱好自学。他们喜欢唱歌,但是没有方法,不知道怎么唱。对于合唱,更是不了解,普遍认为大家在一起唱就是合唱。说到合唱,在他们的中小学学习过程中,也只是在某些活动上由老师挑选些学生,进行简单的排练演唱。可以说,学生对合唱这种形式是既熟悉又陌生。所谓熟悉,是因为他们知道合唱就是很多人在一起唱,可是,这很多人在一起怎么唱,他们是陌生的。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我校从2012年开始设立音乐、舞蹈专业,招收音乐舞蹈专业学生,总共招了三届的学生,十个班级,将近三百人。这些学生,都是没有音乐基础的,仅仅是凭着对音乐的一点喜爱,或者是没有其他更合适选择的专业,所以报读这个专业。在教学中,老师们都发现了这些学生素质低、基础差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种种困惑。在技能教学上,相当吃力。合唱教学中,更是问题多多,音不准,节奏感很差,声音都是大白嗓,排练的出勤率也不高,组织纪律性差等等。这些学生,由于进校以后都有开设声乐、视唱练耳、乐理等专业课程,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对音乐及合唱的了解相对会好些。
二、合唱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对中职学生进行合唱教学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要从最基础的教学逐步进行。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合适的发声训练。使集体的声音和谐统一,圆润流畅,融为一体。
(二)有针对性的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难度要适宜。解决识谱、音准、节奏、节拍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视唱训练中的练习曲难度一定要适中,先是单声部视唱,慢慢过渡到二声部的视唱。
(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开始有目的地进行二声部合唱教学的渗透。重视训练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对中职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最具时效性的教学方法。
(四)音准是使合唱队的演唱做到和谐、统一的重要保证。但中职学生音准都是建立在天生的基础上,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所以音准训练应先从中声区开始,再逐渐向高低音区两边扩展。
(五)用科学的方法组建和训练合唱团,多参加演出和比赛,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
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训练
《合唱与指挥》作为一门课程,在音乐专业中,是必修的一门课程。笔者在去年开始担任《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以及校合唱团的训练工作。考虑到总体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兴趣小组的合唱团,是以女声合唱的形式进行。合唱艺术是歌唱的艺术,声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未受过正规训练的学生来说,要集体的声音和谐统一,融为一体,就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使每个队员都能用一致的方法来演唱,以达到“融合”的境界。合唱的训练,应先从声音训练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音准、节奏、音域、咬字等方面。在训练过程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训练:
(一)发声方法的训练。训练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发声方法。培养学生“高位弱声”的发声状态和整齐、统一、集中、圆润、明亮的声音质量。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演唱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声音位置要高,咬字吐字要清晰,结合直声训练,力求做到声音统一、集中。总之,气深、高位、直声三者结合是产生共性的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练声曲,从声部的中声区开始训练,打好基础后再向高低两方扩展。用“u”、“mo”、“lu”等母音的训练,来达到找准共鸣位置,打开喉咙,扩大音量。
(二)音准节奏训练。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在合唱中,如果个别学生的音不准,就会影响声部的音准,声部的音准不好,合唱中的和谐音响效果就很难保证了。因此,音准问题,是合唱训练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音不准,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比如歌唱的姿势,歌者的心理状态,合唱作品中的力度、速度、音域、节奏变化、咬字等,都会影响到歌唱者的音准。在音准的训练上,应多加强对自然音阶的训练。将自然音阶的全音和半音的关系搞清楚,用固定唱名将音阶唱熟,加强调性的感觉。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相当薄弱。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只能放慢进度,在钢琴上一个一个音的帮学生校对音准,强化学生对各个音高的概念,帮助学生体会音与音之间音高的差距和辨别。跟着钢琴,边听边唱,不断强化。通过音阶模唱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唱完音阶,接着进行二度,三度,四度……等不同度数的音准训练。培养学生唱谱的习惯。而且,在唱谱的过程中,要边唱边打节拍,这同时也是在训练节奏。在大多数的音乐作品中,很多都是二拍子,或者是三拍子和四拍子的歌,学生在唱谱的时候,就要用手轻轻的打着拍子,并且打出强弱拍。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演唱时赶节奏或者拖节奏。在二声部合唱过程中,要加强声部之间的配合,注重声音的和谐。
(三)分声部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无论是上课班级还是合唱团,笔者都只是分为两个声部,女高和女低。每个声部先把自己声部的旋律唱清楚、准确,才能够把两个声部结合在一起唱。现在经常碰到的情况是,单声部唱得挺好的,当另一声部进入的时候,两个声部就开始“打架”了,高低声部就会混在一起,要么是音就唱不准了,要么是唱到另外的旋律,被“带跑”了。原因还是自己的旋律没有掌握好。在掌握好自己声部旋律的基础上,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唱自己的,听别人的”的观念。在合唱中,不是自己把耳朵捂起来,然后拼命唱就可以的,在唱好自己旋律的同时,要时刻聆听另外声部的旋律进行,注意体会和声的准确性和声音的融合性。在合唱教学中,分声部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最终,都以二声部的融合协调为最终目标,整个训练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
(四)小型歌曲的训练。多排练、演唱一些简单的二声部歌曲,加强学生对合唱中和谐统一的和声的体会。同时也可以积累一定数量的合唱作品。同时,通过多媒体、现场观摩等方式,让学生多听、多看优秀的合唱表演,加强学生对合唱之美的认识和体会,同时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比如,给学生看了2010年笔者作为福建合唱团中的一员,参加中央电视台第14届青歌赛合唱比赛的视频,让学生观摩全国最高级别的合唱比赛,去体会和感受合唱中最美的声音。
(五)形体训练。适当开展形体训练,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台风。在台上要昂首挺胸,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落落大方。当需要进行适当的表演动作时,要求动作整齐,动作和表情,以及歌曲协调统一,不能因为做了动作,而影响了声音的发挥。
四、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和提高
声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听觉、合唱、音乐元素、掌握。
音乐元素,指构成音乐艺术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和声等。掌握音乐元素,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的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的用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乐教育观念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学生掌握音乐元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训练着手。
1听觉训练
音乐靠听觉感知,是一门“听觉艺术”。后天的音乐教育决定音乐才能。这一才能是先天具备,还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认为,人的才能主要是后天受教育形成的。人们很早就开始注意到听觉训练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工程。《乐记》谈到了人的听觉感官与音乐的关系,指出:“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孟子则说:“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这两句话再好不过地道出了音乐之声的本质和本源。
我们现在的音乐教学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来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能使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很快被学生熟悉理解。
1.1建立准确的音阶感
音阶感是音准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判断进而自学音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必须从学生日常生活引入,“自然”地接触并熟悉音阶。
1)从do、mi、sol、入手小跳进式地开始音阶学习:传统的音阶教学顺序是:do、re、mi、开始,到fa、sol、la、si,级进展开。实践证明,这种按表面逻辑安排的教学顺序并不符合学生接受音阶的心理。学生初学不易唱准fa、si和级进音阶。值得2024和实验报告表明的方法是从学生生活中最常听到的do、mi、sol这三个稳定音入手,三度跳进式地开始接触音阶,写出与之相应的曲调和音程进行练习,然后逐步加入la、re、fa、si音,并采用将音阶设计为“音阶山”,根据动物的特点,(兔子的蹦蹦跳跳,乌龟的级进)内心感知音高的准确性,从而发挥学生在听觉中的想象力。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跳进音阶比级进音级容易得多,而通过小跳音阶的学习得到巩固,级进音阶学习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2)在游戏中反复练习、强化音阶概念:音阶音准的概念的建立,有赖于大量的练习得以强化。为此,需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一系列音乐游戏。如游戏“弹钢琴”:学生手持唱名卡片模拟琴键音阶排列,弹琴者(师或生)击“琴键”,被击者迅速唱出相应音高并高举卡片。“琴键”音准确,则全体学生跟唱一遍,反之则需“校音”(由弹琴者向“琴键悄悄提示或另请“琴师”校正)。若还唱不正确,则此“琴键”需修理换新键(即换一学生)。在游戏结束时,应将换下的“琴键”再装入“琴”上试一试,如唱准了,则表示“琴键”已修好(以此鼓励学生)。
3)设计多样听唱训练,适应各种音程变化:在记牢和唱准音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发展听觉训练。例如:在钢琴上弹出标准音“A”,在此基础上变化弹出一组组旋律音程,如do、mi、re,mi、do、la、sol、la、do、sol、mi等,让学生模唱、分析、听记。通过这一系列训练,学生对音阶、音高及其变化的感知会逐渐敏锐起来并逐步发展起乐音表象能力。实验证明,这类训练的积累能产生丰富的听觉意象。贝多芬就是在耳聋的情况下,完成了他的巨作第九交响乐。
1.2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节奏感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元素之一,被称之为音乐的“骨架”。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节奏感,即交给了学生把握音乐律动的钥匙。从指导学生熟悉基本节奏型入手,可采用以下方法练习。
1)采用划拍法使学生了解熟悉常见的基本节奏型。这是借鉴数学的一种理性训练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大体能按时值的组合较准确地击出各种节奏。
用手划拍时,口中念与不同时值相应的节奏唱名:如各种动物不同的行走和鸣叫方
2)身体动作与节奏结合,培养学生内心节奏感。一味按谱划拍易使活生生的音乐节奏学习陷入呆板。借鉴瑞士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原理和节奏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使自身体动与音乐律动和谐吻合,有利于学生用整个身心体验者音流动的“脉搏”。
在练习时,先用节奏唱名读出节奏,然后做动作与读节奏同时进行。还可听音乐,学生用身体动作将音乐节奏表现出来。
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各种节奏原型,学习节奏的组合。生活中有丰富的节奏原型,学生往往未加注意。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各种节奏与音乐节奏建立联系,用“活生生”的节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对音乐元素的体验和感受将深刻亲切得多。
4)按曲调的节奏朗读歌词。曲调节奏实质上就是生活节奏和语言节奏的浓缩提炼。按曲调节奏朗读歌词往往带来一种韵律感,使歌词的学唱就得容易,学生也可以从中体会品味掌握音乐元素带来的乐趣。
例:《粗心的小画家》
丁丁说他是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
先让学生读节奏,然后用念快板的形式
5)在掌握基本节奏的基础上加进音高。单纯的节奏组合毕竟不是音乐。一旦基本节奏被学生熟悉,必须尽早引入音高。这是节奏教学的深化,又是感知音乐元素的相互结合,发展变化的起始。
逐步发展音级,变化节奏。
通过以上精心设计的多种练习,不仅可让学生迅速熟悉理解并掌握音乐元素,而且通过掌握音乐元素的过程成为一种快乐,课堂气氛定会十分活跃。2合唱训练
合唱是掌握音乐元素的重要途径,它一直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教学中最易普及、最经济,同时也最美。在良好的合唱训练中,乐感这一高层次的音乐元素能够得以不断积淀形成。合唱又是一门知识性、艺术性和技巧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合唱训练则按其艺术表现的需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生理特征,采用有效的启发和科学的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掌握合唱发声的诸多音乐元素。
2.1掌握合唱训练中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童声训练和成人的声乐训练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从歌唱发声的原理上来说也是基本相同的。从生理结构上讲,少年儿童的发声机能和器官并不比成人少或多,只存在着体积上的小与大之别,以及发出的声音在音质上的不同。无论成人还是孩童的发声,其衡量标准也是基本相同的,即正确的歌唱呼吸,良好的基音状态,谐和共鸣,清晰的语言等等。但如果分析二者的思维方式却不难看出,它们尚存在着差异。成人学习歌唱的思维方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少年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只能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化思维过渡发展。在他们抽象逻辑思维形成的初期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直接感性经验为主,因而具有很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根据少年儿童的这一特点,必须采取与成年人不同的启发方式,在启发学生歌唱发声的内在感受和协调歌唱发声机能时采用感觉替代和意象转移的方法,启发学生逐步建立合唱发声的基本音乐元素,从而培养支配自己,调节自己发声机能和器官的能力。在这点上,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简炼准确,不能太抽象,不能超越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能急于求成。对于艺术与技术要客观、科学,对学生要民主,通过诸多的音乐元素本身去感染学生,从而使他们在合唱中获得美的感受,具有美的鉴赏,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学习决心。以良好的声音状态相互感染,提供其感性认识的环境,从而避免对成人的效仿。
2.2进行必要的合唱技巧训练
歌声是运用嗓音表现人物情感体验的艺术,运用嗓音的优劣自然也会直接影响情感的表现。所以,对“如何用嗓音”不能不加考究。因此,先解决音质问题,后解决音量问题,这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坚定、积极地用轻声歌唱,就能使少年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的,就能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而且,这对保护少年儿童的噪音和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
1)什么是轻声歌唱?如何掌握和理解轻声歌唱的尺度?
应该说,并不存在一个固定和绝对的标准。但是,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轻声歌唱的实例。
例如:天真的幼童模仿妈妈抱着布娃娃哼唱催眠曲时的轻柔的歌声;又如当孩子一个人无意识地边走边歌唱时,他的歌声总是轻松愉快的。如果将这样的声音用力度记号标明的话,应是mp或p,而不是mf,掌握轻声歌唱应在mf以下的mp或p的声音力度上。
当少年儿童们学会了轻声流畅自如的头声歌唱方法后,往往同时也学会了有控制的歌唱技能。至此,孩子们的合唱就能和谐和动听了。
2)没有正确的呼吸,不会有完美的歌唱。
脱离歌唱单独进行呼吸训练,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其实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训练得当,是有益无害的。每次排练时,先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呼吸练习,长期下去,变成一种习惯,将会逐步获得显著效果。但是由于呼吸练习不能立竿见影,往往被人忽视。
a、用“闻花”时的感觉体会歌唱的吸气;“啊;好香的花呀”!要求吸气时不耸肩,不出声。
b、用“吹肥皂泡”来训练歌唱的呼气。“肥皂泡象涌泉一样连续吹出,但当心--用力太猛会吹破。”要求通畅均匀的把气呼出。
c、用伤心时的抽泣体会急呼吸(偷气)。此外,还有多种多样形象的要求严格的发音练习。
运用形象的比喻,从歌唱呼吸入手,是许多有经验的合唱教师常用的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进行嗓音训练,应注意提醒学生将所有掌握的合唱音乐元素运用于歌唱实践。
2.3有乐感的歌唱
乐感,就是对音乐有敏捷的感受和正确的理解,并把所感受所理解的内容充分表达出来的能力。有乐感地歌唱,就是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音乐元素综合运用于歌唱中,用不同力度,音色、连断,速度处理,富有感情的歌声表现自己内心体验。这样的合唱训练,应以情为先导,紧扣感受和表现展开。
1)教师生动的引入,富有感情的范唱,并加上一些适度的表演动作,往往让学生鲜明地感受到歌曲的艺术形象和蕴含的感情。
2)根据歌曲内容,辅之以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如绘制放映幻灯、展示挂图,引进乐器演奏,设置场面背景等,充分挖掘和展现歌曲的艺术意境,使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理解不断得以深化。
上一篇:处级干部个人学习心得
下一篇:增强团员意识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