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地震心得体会(甄选5篇)

梦幻之旅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386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6分钟。

地震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这次培训收获颇丰,简单概述如下:

一、地震的危害

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来临,大地震撼、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城市,并且在地震之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据统计,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左右地震,虽然大部分地震因为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是由于震级太小而不被人感觉到,但每年仍有不少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仅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120多万人死于地震,几乎每个地方都受到过地震的侵扰。

二、地震基础知识

震源:发生地震的地方。由于地震的发生,往往是地震发生处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岩石突然破裂引起的,所以实际上震源是一个区,但在我们进行研究时,为了方便起见,理论上常把震源看成一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地震时,在地面上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极震区。

震源深度:震源与震中之间的直线距离。

震中距离:在地面上,震中到观测点(如地震台)的距离。

发震时刻:发生地震的时刻。

地震波:发生于震源,并在地球表面或内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震波。地震波包括纵波P和横波S,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大,因此在一次大震发生时,稍远处的人们会先感到上下颠,然后是左右晃。

地震能量:指发生地震时释放出来的弹性波能量。

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根据地震图上所记录的最大振幅,考虑到地震波随距离和深度的衰减情况所得到的表示地震大小的量度。

烈度:按一定的宏观标准,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我国使用十二度烈度表。

三、地震前兆现象

地震前兆异常是地震预报的基础,根据震例经验总结,地震前兆异常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大小动物,惊恐不安。

较强的地震发生之前,在震区的一定的范围内的各种动物都会发生反常的行为叫做动物异常。这是由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一些对地震非常敏感的器官,如蛇对外界红外线非常灵敏,能够分辨0.1℃变化,狗和猪的嗅觉非常灵敏等。震前在震中区会溢出热量、红外线和各种气体,因此有很多动物对地震有反应。

2、井水升降、翻花打旋。

因为井水与地下构造相连,震前在地应力作用下会产生翻花冒泡打旋等异常现象;此外在断裂面的磨擦下,使岩石中一部分元素溶解于水,因而使水变色为味,如Fe2O3离子能使水变红(铁锈),Fe2O3的离子使水变黑,Cu离子使水变绿等。

3、地裂崩塌、地气地雾。

地裂缝、地气、地雾也是地震宏观前兆之一。由于地岩石断裂应力的作用影响到地表,会在地面上形成较大较多的裂缝,地下岩层中赋存的气体上溢至地表所致。

4、地声隆隆、地光闪闪。

在较大地震发生时,在震源附近的断裂由于磨擦和压电效应而产生声音和火光叫作地声地光。地声较普遍,而地光一般发生在≥5.0级地震的情况下,如唐山地震时,人们看到3—4米高火状地光,持续约10分钟之久。

5、八月飞霜、严冬花艳。

在地震之前,植物也会出现异常,如唐山地震前,犁树开了两次花,海城地震前冬天杏树也有开花的现象,说明植物对地震也有很强烈的反应。形成原因主要有:(1)在断裂附近的树木,由于构造的应力和热量,温度升高使树开花,一般呈带状片状;(2)电磁效应与生物机理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电磁效应能够促使植物生长;(3)由于暖冬现象,气候变暖,使树木二次开花,植物异常对应地震,一般要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属中长异常期。

四、防震减灾常识

实际上,地震本身所造成的震动、地裂缝等对人类的威胁并不大,灾害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倒塌造成有。根据科学家对世界上130次破坏性地震的调查表明,95%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由各类建筑物倒塌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和地震引发的各种次生灾害造成的,但由于我们现在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把各类建筑无限度地加固,并且由于现阶段地震预报水平还远远达不到人们希望的准确程度,因此灾害地震往往在人们没有准备的时候,令我们猝不及防,惊慌失措而错失躲避地震的良机,甚至可能会因采取了错误的行动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因此,因此,掌握科学的应急避震、自救互救等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地震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周四下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2024地震的两部影片《地震的逃生与自救》和《今天、明天》,其中《地震的逃生与自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2024地震观看的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2024地震观看心得1随着一段忧伤又感人的乐曲,带出了一个又一个悲伤的故事,在那些日子里,谱写出了一首又一首悲哀的歌,记得2008年5月12日的那一天,一个又一个年青的生命在生命线上被死神拉走,这是一个难以抹去的伤痕,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心中,这就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汶川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5月12日,灿烂的阳光洒满了汶川市,百合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汶川市的人们并没有察觉到在几个小时以后,就会发生一场里氏8.0级的大地震。

我们也并不知道以后发生的事,也正是这一点,2008年5月12日成为转折极大的一天。

早上,孩子们一起奔进学校的大门,他们一起在校园里玩耍;影片里的小主人公用爸爸给他的两元钱买了荧光棒,在上课时引得全班哄堂大笑;六一小组的同学们正在排练《让我们荡起双桨》,袁老师在孩子们的歌声中跳着优美的舞蹈---可是天神又是那么的绝情,在快乐中带来了不幸,这就是512大地震,观后感《《汶川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天,渐渐的阴沉下来,乌云笼罩着汶川,闪电把天空劈成了两半,雷声在空中怒吼,随后一场8.0级大地震在汶川发生了。楼房倒塌了,高楼变成了斜塔,大地在不停地摇晃,哭声、叫喊声响成一片。

人们在悲伤中和惊慌中寻找着自己的亲人。在中心小学,充满欢乐的校园早变已成了一片废墟,没有受伤的同学和老师不顾自己的一切,只知道压在地下的是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他们一停不停地挖。6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他们的身上满是灰尘,衣巾上有些血渍,眼睛里布满着血丝---再看看废墟底下,袁老师用优美的歌声唤醒了即将沉睡的孩子们,同学们为了不让朋友怕,就互相鼓励,不吃不喝活了三天。

是团结的精神,使他们成为了一个永远不会分开的团体,也正是这股团结的力量,凝结成了一份巨大浓厚的爱。

2024地震观看心得2很震惊的,那一幕幕又出现在了眼前!那一刻,我 看到生命的宏伟和壮丽永存!

回首汶川地震,那时候的我们还禁身在高考的战场中,偶然听到某同学说了一句:“四川地震了!”。当时还很不以为然,因为我们那个县城也地震过,都只是一些四点多级的小地震,而且四川又是盆地,不容易地震,所以很多同学都没有放在心上,只以为是轻轻地晃一晃而已,没什么可担心的。

可是,随后2024汶川地震的新闻接踵而至,让我们彻底的震惊了!废墟之上,医生、护士、武警部队、解放军、自愿者、记者四处奔走,随处可见衣衫褴褛、神情木讷的受灾者,周围是泣不成声、等待消息的亲人...,整个天空都是阴沉沉的,没有人说话,只有哭泣声和救援的指挥声,一个原本热闹宁静的县城,刹时变成了悲伤的海洋。{地震视频观后感}.

至今我仍记得,央视救灾晚会上,被介绍的一个个{地震视频观后感}.

救灾英雄以及那些幸存者的家属,废墟中的紧紧相拥的情侣、为保护学生而牺牲的老师、用手机给幼儿写遗言的母亲...那场晚会我是全程流泪看完的,心情很沉重,只能木讷的盯着电视。当时心里一直想着:那些失去家人的灾民太可怜了、那些舍己救人的英雄太伟大了、灾难永远不要再发生在了、一切都快点好起来吧!

四月二十号晚上,毛概课堂上,又一次看到了这些画面,我眼中已然充满泪水,蜀地的天空下,那一片残破的废墟之中,多少生命在为之挣扎;多少亲人在为之哭泣;多少自愿者在为之拼搏!回到现在,距离地震已经三年了,灾区建设已经全面完工,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一个全新的面貌。逝者安息,活者坚强,在各省的帮助以及灾区人民的努力下,多功能学校、小区、公园等等一应俱全,灾区人民的生活开始迈开全新的步伐!

汶川地震确实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但是,从灾难中走出的灾区人民让我们看到了,生命顽强而不屈的精神能够屹立在时光的洪流之上,演奏着动人的华丽乐章!

再次回顾地震,让我更加理解“灾难无情,人有情”这句话,同时也让我更加的珍惜生命、重视生命。天

灾人祸是没法避免的,但是,我们却有能力让自己的生命过得更有意义、更加充实。作为大学生,不应该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是盯着美剧、韩剧、日剧不放,而是应该在抓好学习的基础上多参加社会实践、多结交益友,让自己的生命更“广”!

2024地震观看心得32008年 “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三年了,但留给我们的伤痛是永久难以忘却的。面对难以抗拒的巨大天灾,人类又一次表现出渺小和虚弱。 多少个无辜的生命被无情的自然灾害所吞噬;多少纯真的少年儿童经历了生死离别的场面;多少个自然灾害拆散了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我开始呼吁:为了自己来之不易的生命,从现在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跟我一起来学习如何防震的知识吧!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后,一所紧邻重灾区的乡镇中学创造了全校师生无一人受伤或者遇难的奇迹。原来自2005年起,四川省安县有所中学就坚持进行安全疏散演习,并想方设法不断加固学校的教学楼,以维持学生们逃跑的时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学生们立刻按照老师的要求钻进课桌下,在第一阵地震波过后,大家又在老师的指挥下快速而有序地疏散到了学校开阔的操场上。

由上可知安全意识对我们的重要性,同事要懂得随机应变,防止安全隐患。发生地震时,我们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如你住在第四层,必须待余震过后,立即从楼梯道有序地逃出,注意,逃出来以后,要到空旷的场地去等待救援。

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还有要预防山体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

下面,我将说一则2024地震的另一个故事。某中学在发生地震时,惊慌失措,惊叫声遍布,许多学生因性子急,不听老师领导指挥,冲出教室,应为学生数量多,再加上慌乱,很多学生一股脑第冲出去,造成学生伤亡多起,只逃出不到十五人,其他人无一幸免。

由此可知,面对危险,我们应沉着冷静、机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面对危险临危不惧。

生命是宝贵的,学会保护生命,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我们除了震惊、悲哀、坚强之外,也需要反省,为何全球变暖,为何沙尘暴,洪水,地震频频发生,还是我们埋下的种子。

2024地震观看心得42015年7月27日,汶川映秀的天气很好,就是有点热,随同公司同事一行6人,我们从成都乘车前往汶川地震博物馆,去时在车上师傅告诉我们,叫我们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毕竟2008年的那场地震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无法抹去的创伤。在车上我就在想着自己以前通过网络和电视看到的那些汶川地震图片,还记得那时电视上24小时播放着2024地震的最新情况,当时很多人都是哭着看新闻,现在想起来总觉得恍惚如昨天,历历在目。

到达汶川地震博物馆的时候,才9点多,我们经过映秀新县城,看着当地人脸上都洋溢着舒心的微笑。房子修得都很漂亮,环境优美,游客也很多。到处都洋溢着幸福和快乐的气息。当时只觉得心里一松,汶川的人们已经从那些伤痛中走出来了,真好! 我们先是参观了汶川地震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我们都在伴随着哀伤背景音乐下显得格外沉默,看到的第一幕就让我很心痛:那是一个很大的钟,上面的指针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只知道自己的心在那一刻揪得很紧,紧得快透不了气。 博物馆里那么多的场景都让人望之动容,有志愿者、军人、医生……抛下的满腔热血和爱。每一件当时的留下的物件都让我心酸又心疼。在博物馆里还放着当时的新闻,当时的音乐,以及作家诗人写的诗歌,每一句都是那么让人心酸,却又那么感动。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博物馆展览的都是汶川如何在大家众志成城下,重建家园。今天的汶川那么漂亮是离不开党和国家,以及世界上爱心人士的帮助,所以你可以在汶川的任何角落看到感恩的标语。这是汶川人民最朴质的一种感谢吧!走出博物馆,恍惚穿越了一次时空回到了08年,再看看外面的蓝天觉得格外美好。

到了汶川映秀就必须去看看地震遗址,就如同到了北京要去长城一般不容置疑。也许是我之前在博物馆时情绪已经崩溃过,在到了步行十几分钟远的地震遗址-----汶川漩口中学地震遗址。时空已经在这里凝结,永远呈现那地震时发生的景象,让人们缅怀,祭奠逝去的生命。有如废墟旁那黄色的小菊花,年复一年,默默地表示着哀思。

漩口中学是四川省阿坝州的省级重点中学,原在漩口镇,2006年才搬迁到映秀镇,总>投资6500万元。2008年'5.12'地震发生时,有学生1527,教师133名。其中45名学生,8名教师,2名职工在地震中不幸遇难。漩口中学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所有校舍建筑下沉、坍塌,震前我们眼前这些建筑为5层,地震后,5层楼只剩下3层,3楼直接变1楼,原本的1楼2楼变为碎屑。漩口中学损毁严重,灾后重建中,为了铭记、保留这段历史,漩口中学的废墟被作为遗址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它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唯一得到较为完整保存的大型遗址。{地震视频观后感}.

也许,如果没有那么一场地震,那些正在读书、午睡、嬉闹的孩子,他们现在一定幸福快乐的生活着,可惜,天不如人愿啊!!我注意到每一个参观者脚步轻迈,神情凝重,没有人嘻笑,没有人高声说话,恐怕惊扰了地下长眠者。

我平时游玩是很少拍照的,但这一次却拍了很多照片,有些历史是不可以忘记的,不是吗?在映秀返回成都的路上,我感到先前朋友说得没错:参观汶川地震遗址会让每个人都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想我不仅洗礼了自己的灵魂,更多的是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和热爱生活。还有就是感动,因为人生不需要多么伟大,只需要感动和珍惜。

2024地震观看心得57月份有幸参加了公司团委组织的四川汶川异地拉练----参观映秀镇地震遗址。驱车约1个半小时由成都前往阿坝州汶川映秀,很快就到达映秀镇。群山环抱的映秀镇,一片崭新的小洋楼顿时令眼前一亮,如此美丽的小镇却是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的震中,那年的地震让这个小镇顿时夷为平地。

下车后,我们换乘景区统一观光车前往了 '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者公墓及展馆。沿着石阶我们一路走去,道路旁边的石墙上时常会看见'四川雄起''众志成城''勇往直前''告别伤痛,重新来过'等等令人感动、振奋的标语。到了公墓,我们庄严地三鞠躬,献上鲜花,心中默默祈祷: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好好活着,活着就是最大的财富,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随后,我们参观了展馆,共有流水庭、序厅、地殇庭、缅怀厅、灾害厅、崛起庭、重建厅、纪委廉政板块和启示厅九个部分组成。展馆通过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及多媒体、动感环幕等艺术手法和场景,完整的呈现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社会各界大爱援建,灾区群众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伟大精神。整体观展过程心情都是沉重的,看着那些图片及当时的影像资料眼泪止不住的流,你没有亲身看过或许永远感觉不到那种心情。特别是当我们进入了地震体验区,一进去,仿佛自己已身临其境,前一分钟还是美丽、宁静的映秀小镇,霎那间,随着一声巨响,山崩地裂,山河断流,满山飞石,家园损毁,生命陨落,道路上的汽车,掉入河流、悬崖、陷入地裂……压的我喘不过气来,我深深地体会到地震中人是多么渺小。地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无助,我仿佛听到了他们惊恐、无奈的哭喊,如花初放的年龄,正需要呵护的岁月,却面临着大震袭来的生死瞬间。作为刚做母亲的我,那种心情无以言表。短短的1分22秒时间,一片废墟,在灾难面前,人们是多么的无助。走出体验区,我毫不犹豫的与身边的人紧紧拥抱,活着真好,珍惜眼前人,要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

当我还沉浸在刚才的痛苦之中时,不知不觉来到了映秀璇口中学,这是在映秀难得还保留的地震遗址。我们沿着小路参观璇口中学,映秀中学的主教学楼倾倒在大地上,显得那么无力,至今都还有十几位同胞被埋在下面,在楼房正前面是用石砌的大钟,上面的时间永远被定格在了2008年5月12号下午2点28分,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时刻,也是一个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时刻。石钟的左方是一座五楼教学楼,能看见的只有四楼,一楼已全部陷入地下;左前方是高中部的男女生公寓楼,整个五层楼全部倒塌,陷入地下,讲解员介绍说至今里面还有两位刚来探亲的母女,女儿还是一位刚怀几月的孕妇,被埋在下面。石钟的右前方是一座石碑,上面刻着在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诚,团结一致,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

地震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一、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持发展这一硬道理

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30年的成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30年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建立在发展基础之上的。XX省地震事业30年的大发展,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不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发展,就不可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不发展,当然也就没有XX地震事业辉煌的今天。

发展,最初主要被看着是一个经济问题,指的是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随着认识的提高和不断深化,人们意识到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更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伴随着对发展的认识过程,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观。发展观是2024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同对其他事物和规律的认识一样,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也是伴随着实践而不断深化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2024发展问题的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来源,它们之间是一脉相乘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XX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和山区“四位一体”的省份。当前,XX省的防震减灾事业在发展中面临着很好的机遇,一方面,XX省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地区,XX省地震局担负着保驾护航的责任;另一方面,XX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建设、重大工程上马、民居住房建设对抗震设防提出很高要求。挑战是严峻的,地震部门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到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以及如何发展这些2024发展的根本问题的观念和理论。

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

我们知道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说过:“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人的生命。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就拿地震灾害来说,我们所说的地震灾害带给我们的损失,主要评估的是人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如果地震灾害发生在无人居住的区域,就无所谓灾害。我想我们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论来理解以人为本这个问题。马克思说,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以人为本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在国家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就是要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要推进地震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人才队伍的培养。一是要立足自身,抓好人才培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通过组织职工在干中学、学中练、练中精,培养出更多的“精一、会二、学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鼓励职工创新,激发和调动职工为单位发展多作贡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XX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依靠社会的力量共同抓好人才的培养。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共同培养,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要让广大职工明白增长知识、提高素质,是时展的呼唤,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民族复兴的需要,是事业发展的希望。要发展职工培训的机构,为职工培训搭建更大的舞台。三是营造有利于职工成材的良好环境。既要大力宣扬职工成材的重要意义,又要宣传科技创新英才的突出事迹;既要善于发现、总结和推广成材的新鲜经验,又要通过典型的示范、引导、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形成整体推进,努力营造出人才成长的有利环境。四是完善机制,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强化管理机制,健全保障机制,建立培训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大力推进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用人制度,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打造人人有表演的舞台,最大限度调动职工积极性,让职工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形成推进地震事业蓬勃发展的滚滚洪流。

三、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指要总揽全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协调,促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协调,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的进步。

中国地震局党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系统总结防震减灾工作历史,深入分析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思路:牢固树立“震情第一”观念,切实加强“两个能力”建设,建立健全“3+1”体系,始终坚持“四个面向”的工作思路。这一工作思路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这一思路正成为地震部门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地震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十八届*中全会对中国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做了调整和规划,我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最吸引我的就是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夫妻双方只要有一方为独生子女,就可以生育两个子女(以前是必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我自己就是独生子女,所以……以后……啊哈哈哈哈!偷笑ing。对于这个问题,我其实很矛盾,一方面,在这个思想大解放的时dai,从人权的角度来说,是不应该限制生育的;另外一方面,从我国国情来说,人口总量长期占据世界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社会公共服务压力巨大,应该减少人口;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老龄化逐步到来,给未来的年轻人(也就是我们)和政府带来的压力无法想象。日本近几年经济发展减缓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老龄化社会。而我们这一dai,我们是独生子女,父辈有很多兄弟姐妹,这种严重的不平衡,导致我们未来的责任无比严峻,当个人无法分担时,政府不得不出面,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政府的压力。所以这一次放宽生育政策,确实不得已之举,但是我也有担心,这样会不会导致中国人口下一个巅峰的到来加速?其实我对中国人口过多的问题,我认为是弊大于利的,下面我结合我的专业将进一步讲述。

改革,必会涉及到资源配置的重新配置,所以会导致一部分旧贵族的陨落,也会导致一部分新贵族的兴起。这对于我们这些即将步入社会,参与利益分享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我们就应该看到利益的重新分配之处,投机取巧,占取我们的一片天空!比如说,我国已经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的剧增,是压力也是市场,我们可以发展一些老龄用品。举个简单的例子,婴儿有婴儿纸尿裤,老龄人也会用到老龄纸尿裤,那些生产纸尿裤的厂家可以开辟一条生产线,做这一部分生意(日本去年老龄纸尿裤的产量已经超过婴幼儿纸尿裤的产量,老龄化之严重由此可见一斑)。

显然,纸尿裤和我的专业联系不是很紧密,我来谈谈我的未来的职业设想。我说过,我认为,中国的人口问题,弊大于利(我的个人看法)。利的一面是巨大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但是问题却是大大的严重!比如说,我未来想去做的一件事——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是IBM公司08年提出一个概念,简单的来说,就是通过移动终端和强大的网络支持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我可以随时查看公交车的班次,以及停靠站情况(宁波已经实现了),我想知道楼下餐馆今天有哪些美食,我想知道附近哪里的停车场还有车位,等等。这绝对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但是我刚才讲的这些大都属于社会公共服务,不是一家公司,某个单位可以解决的,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当政府面临环境问题(这次的生态文明建设改革提的不错!给个赞!),老龄化的问题,还会有多少资源流向未来的城市建设呢?

而且,中国的人口也要求城市建设的投入力度之大,是外国的数倍之多。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A城市开通全市免费wifi,美国可能同时只有***万人使用,而中国可能同时有***万。问题显而易见。所以说,中国的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是无法想象的,韩国和台湾(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等小国家的智慧城市必将大大快于中国。哎!……对此,我很是无奈啊!

这次还有一个重大的改革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前是基础),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减少产能过剩。新闻中拿电气行业和钢铁行业作对比,电气行业市场化较高,产能均衡,而钢铁等行业,各地政府盲目立项,导致产能过剩!哎!只能说,各级政府目光短浅……钢铁行业接一份订单,确实可以捞好多钱,电气行业那点微薄收入简直不能比!但是,电气行业的低成本,低污染和长久效益,却往往被忽视。我们这种高新产业,赚的是技术钱,钢铁那是拼产量,高下立判。吾等不屑为之,嗤之以鼻!

但是,这次改革没有涉及到产权等法制建设方面,知识产权这个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电气专业(当然还有游戏领域),没有知识产权等于一切都是为别人做嫁衣。希望政府以后能在这方面多多努力吧!总的来说,还是很看好这次深化改革的!

一个星期五的上午8:35分,演习正式开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嘈杂声过后,学生们分楼层、分教室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室。所有人员按照预先制定的路线从教学楼逃离,短短的2分钟以后,所有人撤离到大操场上。整个过程指挥到位,秩序井然。

这次地震逃生演练、紧急疏散演习活动开展得非常有意义,不但增强了同学们应付突发事情的意识,而且还让学生懂得了很多自救知识。他们知道了在操场或室外遭遇地震时,应该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在室内遭遇地震时,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震后再有组织地撤离;在楼上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跳楼,不能站在窗外和阳台上。另外,学生们还亲身体会到了在逃生过程中,不能只顾个人安危,要服从老师的指挥,镇定、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带的重要性。

这次地震逃生演习,还让我想到了很多。我想到了在学校里对小学生进行类似逃生演习的重要性。有些灾难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离我们很远,相反,有些灾难就可能出现在我们身边。必要的知识宣传和实地演习,能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能在灾难来临之际,减少伤亡。地震逃生演习、火灾逃生演习……我们要多开展类似的工作。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更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师生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我还想到了,学校发生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沉着冷静的指挥和合理得力的措施,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难带来的损失,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

*月*日起,我们07食品3班在信工楼的金工实习车间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金工实习。期间,我们接触了钳、车、焊、刨4个工种,在老师们耐心细致地讲授和在我们的积极的配合下,我们没有发生一例伤害事故,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实习要求,圆满地完成了两周的实习。

在实习之前,曾经听过师兄师姐说金工实习挺辛苦的,但初次走进车间时有点兴奋。老师给我们说明了注意事项时,特别强调了安全问题,列举一件件血淋淋的安全事故。在这时,我们彻底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分别被安排不同的工种,第一天我被安排车工学习。在老师的简单介绍下,我们明白了车床各个部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然后我们要做的是利用车床车一个圆柱体形状的工件。在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如何车这个工件后,我们就开始熟悉车床各个转盘和手柄的运作,接着到我们每三个人一组,亲自动手操作车床。但是当我们车第一个工件时,并不是那么顺利,反复的车磨,反复的计算尺寸。经过大半天的折腾,第一个工件终于出来,虽然尺寸不是那么精确,但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经过两天的练习和总结经验,我们基本掌握车床的操作,完成老师对我们的考核。

第三天,我要学习的是焊工和刨工。对于焊工,我并不陌生,曾无数次看到建筑工地里闪烁的电火花,我知道那就是焊接,但是亲自动手焊还是第一次。老师给我们详细介绍焊接的相关操作和一些注意事项,焊接所产生的气味和刺眼的光对人体都是有害的,我们在操作时要懂得保护自己,要求带上面罩和手套。从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到:焊条的角度一般在七十到八十之间,运条的速度,要求是匀速。刚开始时,一些女同学对这个东西有一种恐惧感,但练习几次后,自然习惯了。而我本想着操作起来很容易,然而事实却并非那样,比我想象的要难的多了,焊起钢管,那里一个洞,这里又没接上,原来这个真是易学难精。在学习焊工期间,有时会被焊接时的电弧刺痛了眼,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坚持下来,基本掌握了焊接的知识,但要想作到职业工人那样标准,需要我们反复的练习,熟能生巧。焊接虽然很累,也很危险,但我们亲手焊接过,体验过,以后有机会再好好实践。接着,要开始学习刨工了,经过学习车床,操作起这个刨床,感觉容易多了,并顺利完成了老师所要求的工件。

这么快就到了金工实习的第二个星期,也是到了最辛苦的一个工种。老师告诉我们,钳工是一项完全靠手工来制作出各种零件,是最能锻炼一个人动手能力的。接着开始介绍虎钳、手锯、各种锉刀的正确用法,而我们要用这些工具将一个圆柱体制作成一把铁锤。首先,我们要锯一个平面出来,这是我才体会到钳工的辛苦,保持一个动作,来回地反复地锯,几百个来回下来,手和腰都酸了。但我明白,这考验的是我们的毅力和耐力,所以我们只有坚持,一点点锯。锯完后,还要用锉刀一点点地把它锉平,先用粗锉,再用细锉,真是费时间。经过两天的努力,我的工件终于有一点锤子的形状了,然后打孔,又用圆锉锉平孔的边缘。当把工件拿给老师审评时,我以为我的作品已经成功了,但是老师看了看,一连串地指出我的作品的缺陷和不足。这时我才发现钳工的严谨和技巧性,精准的尺寸,美观的形态,正确地操作手法,缺一不可。

地震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为重大灾难中的遇难同胞举行全国哀悼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彰显国家对百姓生命的尊重和关爱,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获得强化,而且能够产生振奋民心、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积极作用,唤起包括港人在内的全国人民踊跃向灾区伸出援手,协助灾民度过难关,为灾区重建创造有利条件。

此次全国哀悼日,是继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又一次国殇日。虽然此次玉树地震规模不及汶川地震,人员死伤数目和经济损失也不能相比,但是国家仍然通过庄严隆重的全国哀悼仪式,对遇难同胞寄托无限哀思,向灾区人民表达深切的慰问之情。这显示对重大灾难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将成为惯例,清晰地传递出国家尊重生命、以民为本的理念,坚持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人的价值重于一切。

尊重人民生命、对不幸者给予关爱得到推而广之,显示出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负责,必然会增进人民对国家的信任和爱戴,强化休戚与共的民族感情,坚定中华民族即使面对苦难的考验,仍然团结一致、相互扶助、共理创伤,坚忍不拔地迈向复兴的决心。

玉树地震不仅对当地人命、经济造成严重损失,而且由于当地位于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给灾区民众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对玉树地震死难者举行全国哀悼,必将引起全国人民对玉树灾区的进一步关注,激发更多民众献出爱心,积极向灾区捐赠物资和金钱,以解当地灾民燃眉之急。这有利于灾后重建工作尽早顺利展开和灾区人民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

悼日,对于国人而言,更具特殊的意义和感情。我们将继续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持”的传统美德,发动更多赈灾活动支持灾区,以示与内地同胞风雨同舟、共赴患难的骨肉深情。

玉树地震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国人的神经。那些惨烈的震情画面,那些令人揪心的死难者遗体,那些逃过劫难幸存下来的伤者,那些在防震棚中降生的小生命……在见证了灾难的无情之下,同样见证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笔者以为,这将是一笔最值得曾受巨大创伤的灾区人民、全国人民纪念的精神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设立举国哀悼日,既有“发乎于情”的顺应民意,也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闪耀之下的熠熠光辉。

尊重生命,以生命的名义告慰同胞在天之灵,是一个公民的责任和道义,也是民族精神得以传承和坚守的前提。正如总理在汶川地震灾区说过的,“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进步中获得补偿。”这种补偿或许不仅仅限于物质方面的补偿,因为在承受巨大的物质损失之后,人们往往会迸发出最澎湃最热烈的重建家园的信心和热情,而这份信心和热情恰恰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最大动力。

但仅仅社会物质成果上的获得,是无法完全解释“民族进步的补偿”的全部价值的,在这份磨难和考验之下,考验的是人性的坚守、生命的尊严,政府的理念,民族精神的释放,人与人的关爱、互助,来自于灾区之外人们的亿万份爱心,以及我们每一次灾害过程中“不抛弃、不放弃”而善待和尽最大可能挽救每一个生命的精神价值。这正是民族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

十三亿人民的同悲同泣,必将化成思念和缅怀的海洋;十三亿人民同声同心悼念逝去的同胞,其情其景必将感天动地。这正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优势,也是每一次灾难之后带给国人深入血脉与骨髓的深厚价值。

那些红色的泥土,那些空气里飘荡的血腥味,那些手都挖出血的人,一个个又都回来了。那些噩梦一样的时光。这个举国哀悼日,福州又拉想了防空警报,是让人们记住日本大屠杀。刚刚公司的所有人站在外面,和青海一起为玉树地震的逝者哀悼,警报像世界末日一样鸣响,感觉像又一次回到汶川地震,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人类多么渺小!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国殇之日,无泪可流。

汶川地震之后,国旗第一次为普通百姓降下。玉树地震之后,国旗再一次庄严地表达对生命的敬重,缓缓下降,寄托人们的哀思。

国旗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尊严的象征,也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体现。而降半旗正是一种由中央政府以全体国民的名义举行的对生命猝然而逝的哀悼仪式。

在地震后为死难者降半旗,不但能给予死难者的亲人以莫大的精神慰藉,再次体现在一次次抗击灾难中,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各民族团结一致的坚强决心,而且更有助于增强每个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感,使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增加民众的归属感,从而激发为国奋斗的热情。

从单一个体来说,对生命尊重与否,反映其素养的高低;对国家而言则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以及一个国家的品格。当五星红旗缓缓降半,人性至善的旗帜也随之高高扬起,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政府心中的分量,更彰显了国家对生命价值的升华。生命在人类的许多价值中具有至高性,以国家的诚意和形式祈祷死者安息,让生者慰勉,是国家对生命的高度重视。再一次表明了“情为民所系”这样的话,落到实处就会产生一种感动13亿人的力量,以人为本的精神细化到细节,就会是民族的骄傲。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