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地域文化心得体会(整合5篇)

妙笔生花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574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3分钟。

地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情报学 领域分析 社会认知观 认识论

[分类号]G352

在上世纪90年代,Ingwersen提出在国际情报学界已形成了北欧方法(Scandinavian approach)。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以丹麦皇家图书情报学院、芬兰坦佩雷大学和瑞典哥德堡大学为代表的北欧情报学研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术风格,且颇多建树。领域分析就是典型代表。在我国,文献较早地介绍了领域分析学说。近年来领域分析在国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拟对领域分析的研究进展做一系统的论述,以促进学界更深入的探讨。

1 领域分析概述

丹麦情报学家赫约兰德(HjCdand)和爱布瑞森(Albrechtsen)首先提出了情报学中的领域分析(Domain analysis)概念。两人合作发表的文献全面阐述了领域分析的历史渊源、理论思想和方法,被视作该学说建立的重要标志。尽管领域分析学说提出的时间不长,但发展却很快,至今已形成了涵盖从原理到应用各个方面的成熟思想体系,既可把领域分析称作元理论,又可称作范式和方法论,具有所指意义的多元性。领域分析的经典表述是:

理解情报学中情报的最佳途径是研究作为社会劳动分工一部分的知识领域,即话语社群(discourse community)。在不同的领域中,知识组织和结构、合作模式、语言和交流形式、信息系统和相关性标准都是话语社群的工作客体和社会角色的反映。个体的心理、知识、信息需求和主观相关性判断标准都应当从这种视角来看待。

2 领域分析的关键概念

总体来看,领域分析意指情报学的最佳研究对象是知识领域,它是一种集体知识结构。情报学视角下领域的信息结构分析包括知识规模、知识组织、引文模式、传播、范式、知识组织等方面,目的是使知识传递、使用和中介的效果达到最优。不同领域中这些方面的结构不同,这是领域特殊性的一种适应性表现。工具、概念、意义、信息结构、信息需求等都是在知识领域即话语社群中得以塑型的。

在领域分析的经典表述中,“领域”与“话语社群”是两个相关联的关键概念。作为领域分析的创始人和主要推动者,赫约兰德认为领域可以是一个学科或学术区域,也可以是与信仰、职业或惯例相关联的话语社群。话语社群形成的标志则是在某一群体中存在着有序的、由概念结构、制度栅栏(enclosure)和话语场域的管控共同加以结构化的交流过程。赫约兰德的关注重点放在了领域的维度分析上。他指出:领域可以从本体论、认识论和社会学三个维度来认识,其中后两维度是核心所在;领域是动态的,三个维度之间也是相互作用和变化的,领域的研究应考虑本体论、认识论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复杂交互。

但应指出,维度的分析并不能代替概念的界定,泰尼斯(Tennis)就曾指出领域的界定和边界存在着混淆,这可形象地比喻为:赫约兰德提供了领域分析这个“锤子”,可是领域这个“钉子”是什么还没有定论。为此泰尼斯提出两种分析工具,即调节域和专业化程度,前者可通过领域中成员与领域分析学者的沟通协商来设定领域的名称和外延,从而解决领域的界限问题,后者设定领域的内涵,关注的是其核心议题和领域问的交叉情况;这样,使用两种工具及其包含的参量就可以定义一个领域。这是方法论角度的定义,所谓确切的“钉子”还是没有找到。赫约兰德对此则认为,领域的质化研究应始于对主体或兴趣群体的高层次诠释研究,要找到构成领域中不同现象基础的旨趣,再通过磋商取得理想的定义。

麦(Mai)采用与赫约兰德相似的思路,明确指出领域是指分享共同目标的人类群体。领域的概念要把形式化(formality)结构和实际工作与活动结合起来考虑,后一方面跨越学科专业界限而聚焦于人的活动、合作以及共同目的。这表明领域概念与人类活动密切关联,所定义的领域是以活动为中心的。笔者认为,这种定义实质上是以活动理论作为元理论基础的反映,活动理论强调的活动这一核心概念规制了领域的本质和界限,正是以包括共享目标在内广义上的活动作为标杆,领域的轮廓才得以勾画清楚。因此,可以将领域定义为“以社会中有机联系的共同活动(包括共享目标、任务、合作、交流)为基础、结合专业的形式化结构而形成的群体”。依此定义,我们继而可以把学科和专业看成是具有相似结构或特征的多领域聚类而成的领域簇。

3 领域分析的社会认知观

3.1 社会认知观的理论内涵

领域分析将认知问题当作核心关注之一,所持的观点是社会认知观(socio-cognltive view)。其思想基础是包括维果斯基的社会历史文化理论在内的活动理论;此外,杜威的实用主义也是重要的思想来源,赫约兰德将它们合而称之为实用实在论。同维果茨基的观点一致,社会认知观认为,当习得了语言符号之后,人的认知过程更多地就以符号、意义和记号为媒介,此时个体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要地依赖于他掌握的符号系统;而这些符号系统首先是在个体外部、在文化中发展起来的,具有文化社会及领域特殊性,其后才被个体内化并塑造改变了个体的认知,这样人的认知发展对文化和社会的依靠比生物构造的依靠就大得多。总之,认知首要地由社会文化情境因素所决定,并通过掌握社会文化因素的中介载体工具――语言符号系统来实现从发育早期的生物心理驱动向社会文化历史驱动的认知功能的改变。

3.2 社会认知观与传统认知观的比较

社会认知观是以情报学传统认知观的批评者和替代者的身份出现的。传统认知观秉承两个基本假设:一是方法论上的个体主义把个体认知功能和知识结构当作核心问题,坚持社会现象可层层还原为心理现象的观点;二是认为心智模型与人头脑中的先天神经结构存在联系,认知科学同神经科学密切相关。社会认知观对此持有否定的态度。社会认知观认为,传统认知观研究的是脱离社会历史文化情境的孤立个体认知和内部心理结构,而恰恰是这些情境因素对认知形成起着决定性的意义。社会认知观虽然对个体认知感兴趣,但并非从研究孤立个体的心智科学或脑科学的角度来探究,而是采用社会情境的方法来看待认知问题,认为对个体知识结构的理解只能建立在对群体导向的分析上,即特定个体的知识水平、个体从信息系统使用中的获益以及知识利用中的障碍,从根本上说,并不是通过大脑功能和机制的心理分析就能阐明的,而是凭借着对个体的社会角色、工作、任务、教育背景和学科关联这些社会情境变量的充分认识才能解释清楚。通过由外及内的方法路径,社会认知观把焦点从抽象的个体转移到社会一文化情境,强调存在着将源于文化的符号内化于主体之中的过程,认知

过程要以文化、历史和社会所构建的意义作为中介,需要从社会文化、实用主义和实在论的理论高度研究认知。这些观点再一次体现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和活动理论的要义。

4 领域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种成熟的理论必然有其系统与完善的方法,领域分析也概莫能外。赫约兰德在被评为《文献学杂志》2002年度最佳论文的文献中列举了领域分析的11种研究方法,分别为:编制文献导引与主题网关、构建专业分类法与叙词表、专业学科中的标引与检索、基于经验主义的用户研究、文献计量研究、相关的史学研究、文献和文献类型研究、认识论和批判性研究、术语学和专门语言学研究、科学交流中的结构与制度研究、科学认知与专家认知及人工智能。领域分析的这11种方法既有传统的,也有新产生的,彼此间互为补充。当它们共同应用于同一知识领域时,情报学的独特学科视角就能最好地凸显出来,情报学的学科“核心竞争力”也因而得以形成。

当然,这11种方法在领域分析中的重要程度是各不相同的,正如领域分析的别称社会学一认识论范式所昭示那样,认识论方法与社会学方法统领了领域分析的方法论纲领,认识论方法则是领域分析最基本的方法,如果舍弃这种方法,其他所有方法都会变得浅显”“。情报学任何理论问题归根结底都要推演到其认识论假设的这一基础性问题上。认识论渗透到用领域分析思想研究情报学的各个方面,如知识组织、用户信息行为等。基于此,赫约兰德专门建立了讨论认识论的学术网站,并命名为Epistemoloogical Lifeboat,把认识论之于情报学比喻成救生艇,意在强调情报学未来理论发展关键要依靠认识论。

社会学一认识论范式也是社会认知观的另一同义表述。从该范式的角度看,传统的认知观研究个体心智模型,可是社会里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心智模型”,因而缺乏普适性和将模型一般化的可能,而认识论是2024人如何获得知识的理论,是一种广义层次上普适性的“认知模式”研究,可以提供最一般化的“心智模型”;换言之,社会学一认识论范式自顶向下宏观地把个体知识看作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把心理学问题予以认识论化聚焦在认识论的框架内解决问题,使研究具有了较强的普适性。

5 情报学分支学科的领域分析视角

5.1 信息用户及行为

领域分析反对信息行为研究重心从客观实在转向主观现象,认为后者是没有任何现实解释力的,用户的信息查寻行为应当在检索的客观可能性的知识和用户如何利用这些客观可能性的基础上加以诠释;不能把用户当作毫无区别的整体进行全局性的研究,抽象或适用于所有知识领域的用户模型是不存在的,要认识到用户隶属于不同的文化、社会结构和知识领域,知识的生产者、中介和用户在社群里以不同程度相关联,在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语义距离。认识论是信息用户与信息查寻行为研究的理论根基。

5.2 信息检索

从领域分析的视角看,主题检索点的信息价值随所处知识领域的惯例和著述文化的不同而变化,并无固定值。不同检索语言各有长处互为补充,要根据知识领域、用户群体以及文献和媒介的不同类型来应用适宜的检索语言。用户在信息源及其描述用语等方面的期望与客观实在的相符程度、用户的专业知识、提问式与具有既定潜在信息价值的文献之间的语义距离是任何检索理论都必须予以考量的。目前研究通常关注如何构造出好的计算机“心智模型”如布尔逻辑、段落标引等,而更应重视“专业文献的心智建模”(“Mental modeling”of subject literatures)这一核心议题。认识论提供了理解专业文献心智建模内容的理论基础。在相关性判断上,相关性应看作是客观而非主观现象;不管用户的主观偏好和判断如何,如果某一事物对欲达到的目标有用,那它就同目标相关,同样,一旦给定目的,基于该目的的特定文献的相关性也就客观地确定了,用户是否有能力认识到这一客观实在的相关性是另一回事情。认识论理论是相关性研究最基础和最广义的理论。

此外,领域分析在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知识服务等诸多分支学科的应用中也产生了新颖的观点。文献就对面向领域和话语社群的知识服务理论进行了阐述。

6 领域分析的理论意义与学术评价

领域分析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业已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在情报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拓展了情报学的眼界,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新方式。领域分析对于强化情报学的职业和学科身份、从而与计算机科学和认知科学相区别有重要的贡献。具体而言,它的理论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提供了情报学理论全面系统的视角;②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对于学科中所有主要概念的观点立场在逻辑上连贯一致,使情报学与自身学科发展史一脉相承;③能够整合情报学中不同分支学科;④使信息系统和技术更好地适应异质用户群体及其兴趣。此外,从元理论角度来看,领域分析的元理论基础――实用实在论和活动理论,在其学说中得到了明确的阐述,正是因为自身元理论基础坚实、思想明确,上层的理论才能够很快得以发展。率先采用元理论――理论――应用三位一体的学科理论构建模式使得领域分析在情报学理论大厦的建设中成功地占得先机和优势。

领域分析目前已得到国际主流情报界的认可,世界图书情报学重要参考工具书美国Marcel Dekker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馆情报学百科全书》在2004年卷刊登了“情报学中的领域分析”长词条,国际知识组织学会的会刊《知识组织》也于同年出版了领域分析专刊。在领域分析研究的带动下,不少学者开始关注情报学的社会学属性,从社会组织和任务等情境化视角剖析情报现象和情报工作,典型的如华盛顿大学人――信息交互中心与丹麦瑞索国家实验室的认知工作分析研究。这些都表明领域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理论流派,已经取得了应有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作为一种替代性的范式,领域分析对情报学传统认知观的冲击力是巨大的,与此相伴的其他批判性反思促使先前认知观的支持者们修正其学术立场,典型的就是Ingwersen提出要摒弃激进的个体主义转向整体主义认知观,但应当指出它与领域分析在本质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即是否把个体用户的感知与心智置于首要的地位。

地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域化;电视包装;地方电视

中国电视包装行业在经历了注重执行制作,到讲究创意再到现在的策略运营,这一新兴行业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在“全球化”一词遍布任何领域的时候,电视包装作为媒体中的年轻势力首当其冲的接纳了这一现象。从2008年开始,我们开始在电视上看到了相当数量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创意包装。但由于各个层次,各种内容,各种取向电视节目都开始使用传统文化元素,造成了视觉传达混杂、内容与形式严重脱节等问题,最终观众能记住的代表性作品甚少,而又开始对这一形式开始感到乏味。

中国电视包装行业在经历了注重执行制作,到讲究创意再到现在的策略运营,这一新兴行业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在“全球化”一词遍布任何领域的时候,电视包装作为媒体中的年轻势力首当其冲的接纳了这一现象。从2008年开始,我们开始在电视上看到了相当数量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创意包装。但由于各个层次,各种内容,各种取向电视节目都开始使用传统文化元素,造成了视觉传达混杂、内容与形式严重脱节等问题,最终观众能记住的代表性作品甚少,而又开始对这一形式开始感到乏味。

基于以上电视包装行业走过的发展历程,不少业内人士又开始寻找更新的创作源泉。笔者认为从国际化元素转为传统元素的趋势是必然的,也是正确的,而接下来更应该深入挖掘包含在传统文化之中的地域化风格的运用。

基于以上电视包装行业走过的发展历程,不少业内人士又开始寻找更新的创作源泉。笔者认为从国际化元素转为传统元素的趋势是必然的,也是正确的,而接下来更应该深入挖掘包含在传统文化之中的地域化风格的运用。

地域化元素在电视包装中的作用及意义

地域化元素在电视包装中的作用及意义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造就了他的文化背景,而这种文化背景也会跟随他的一生不会改变。所以当观众们在电视上看到了听到了他们熟悉的、了解的文化通过艺术再加工而展示在他们面前时,从心理上会产生所谓归属感,从而会更多的关注这个包装所宣传的频道或栏目。而非本地的观众也会通过与其他地域不同的文化特色在众多的包装中辨识出你。画面符号应与包装内容定位相适应的构成可以是历史、宗教、风俗等方面,而这其中就有很多是我们电视包装可以借鉴和运动到的地域化元素。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造就了他的文化背景,而这种文化背景也会跟随他的一生不会改变。所以当观众们在电视上看到了听到了他们熟悉的、了解的文化通过艺术再加工而展示在他们面前时,从心理上会产生所谓归属感,从而会更多的关注这个包装所宣传的频道或栏目。而非本地的观众也会通过与其他地域不同的文化特色在众多的包装中辨识出你。画面符号应与包装内容定位相适应的构成可以是历史、宗教、风俗等方面,而这其中就有很多是我们电视包装可以借鉴和运动到的地域化元素。

当地域文化得到了足够的宣传与推广时,它将反过来成为媒体间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当外在形式相互雷同时取胜的关键就在于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地域文化了,文化是需要受众的,所以在当下全球化竞争的机制下,保持本土地域文化鲜活的生命力是电视行业发展之本。那么什么才是地域化元素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呢?

当地域文化得到了足够的宣传与推广时,它将反过来成为媒体间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当外在形式相互雷同时取胜的关键就在于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地域文化了,文化是需要受众的,所以在当下全球化竞争的机制下,保持本土地域文化鲜活的生命力是电视行业发展之本。那么什么才是地域化元素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呢?

一、人文化包装——分众传播

一、人文化包装——分众传播

当下,电视媒体仍然是主流媒体,拥有庞大的收视群体,其受众囊括各个层面。人性的时间段划分,精细的频道分配等已成为电视媒体的发展趋势,在栏目窄播化频道专业化的推动下,电视包装必须顺应分众传播的心理。如何更周详的了解观众的需求,更深刻的挖掘观众的心理需求,如何与目标观众形成交流,这部分观众对地域文化的了解是多少,可以接纳程度的深浅。如女性频道或栏目可以寻找地域文化中相对阴柔妩媚的元素,如浙江卫视曾拍过一部以刺绣为主题的形象宣传片,以江南特有的刺绣文化为主旨,吸取了当地广为流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灵感,通过刺绣女娟秀的面容、精湛的巧手工艺和呼之欲出的蝴蝶展现了清新、阴柔、人杰地灵的江南风格。试想女性看到了这则温婉细腻的宣传片后必定会比那些大三维、炫材质的大众宣传片产生更多的亲切感,从而逐渐开始关注该频道,这也正达到了拉近媒体与观众间的距离的目的。当然,每一个对单纯细节的渲染都离不开其中心思想即地域文化,浙江卫视的宣传片中不论是船篇还是水墨篇都是从不同侧面表现的江南文化,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使分众与大众得到了统一。

当下,电视媒体仍然是主流媒体,拥有庞大的收视群体,其受众囊括各个层面。人性的时间段划分,精细的频道分配等已成为电视媒体的发展趋势,在栏目窄播化频道专业化的推动下,电视包装必须顺应分众传播的心理。如何更周详的了解观众的需求,更深刻的挖掘观众的心理需求,如何与目标观众形成交流,这部分观众对地域文化的了解是多少,可以接纳程度的深浅。如女性频道或栏目可以寻找地域文化中相对阴柔妩媚的元素,如浙江卫视曾拍过一部以刺绣为主题的形象宣传片,以江南特有的刺绣文化为主旨,吸取了当地广为流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灵感,通过刺绣女娟秀的面容、精湛的巧手工艺和呼之欲出的蝴蝶展现了清新、阴柔、人杰地灵的江南风格。试想女性看到了这则温婉细腻的宣传片后必定会比那些大三维、炫材质的大众宣传片产生更多的亲切感,从而逐渐开始关注该频道,这也正达到了拉近媒体与观众间的距离的目的。当然,每一个对单纯细节的渲染都离不开其中心思想即地域文化,浙江卫视的宣传片中不论是船篇还是水墨篇都是从不同侧面表现的江南文化,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使分众与大众得到了统一。

二、地域传统文化与现念相结合

二、地域传统文化与现念相结合

当需要采用某一元素当做包装的主题时,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背景、社会价值、地域认知度等关键因素,而后要考虑包装的受众群体,从而开始策划定位包装的整体风格,如何巧妙地把传统元素以适合当下目标观众收视习惯的形式展现出来。北京电视台KAKU动画卫视从2010年开始制作面向青少年观众的动画春晚,晚会连续两年使用了“年怪”这一角色贯穿,年这一人物设置在保持了民间传说中的每年春节出现,喜吃人、恐惧烟火等性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孩子们更感兴趣的太空窃贼、嘴馋贪吃、讨厌春节、具有九大星际能量、吞噬消化一切生命的性格符号。孩(图:KAKU动画春晚“年怪”形象)子们在娱乐的同时也了解到传统文化。电视这一途径把最精华的文化雕刻在了他们记忆的最深处,而媒体本身也提高了社会关注度。

当需要采用某一元素当做包装的主题时,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背景、社会价值、地域认知度等关键因素,而后要考虑包装的受众群体,从而开始策划定位包装的整体风格,如何巧妙地把传统元素以适合当下目标观众收视习惯的形式展现出来。北京电视台KAKU动画卫视从2010年开始制作面向青少年观众的动画春晚,晚会连续两年使用了“年怪”这一角色贯穿,年这一人物设置在保持了民间传说中的每年春节出现,喜吃人、恐惧烟火等性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孩子们更感兴趣的太空窃贼、嘴馋贪吃、讨厌春节、具有九大星际能量、吞噬消化一切生命的性格符号。孩(图:KAKU动画春晚“年怪”形象)子们在娱乐的同时也了解到传统文化。电视这一途径把最精华的文化雕刻在了他们记忆的最深处,而媒体本身也提高了社会关注度。

三、地域化元素的使用应选精忌滥用

三、地域化元素的使用应选精忌滥用

地域化元素出现在整个包装中的比例应掌握恰当,避免过于频繁导致观众产生厌恶心理。地域化元素的使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电视包装的关注度,从而达到节目营销的目的。地域化元素的使用比例正是拿捏这两种感受的关键,点睛化的使用可以促进感受的形成。如果滥用,本地观众易产生视觉疲劳,也会与外地观众拉开心理距离,事倍功半,反而无法达到预想效果。青海卫视2010年《西部热恋》跨年演唱会的包装中巧妙的点缀到结尾处便使整个包装的西部味道浓重,恰当地展现了青海的地域文化,但又不失节目整体风格的现代感。使本地观众产生家乡的亲切感和民族荣誉感,同时勾起了外地的观众对其地域、文化的向往。

地域化元素出现在整个包装中的比例应掌握恰当,避免过于频繁导致观众产生厌恶心理。地域化元素的使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电视包装的关注度,从而达到节目营销的目的。地域化元素的使用比例正是拿捏这两种感受的关键,点睛化的使用可以促进感受的形成。如果滥用,本地观众易产生视觉疲劳,也会与外地观众拉开心理距离,事倍功半,反而无法达到预想效果。青海卫视2010年《西部热恋》跨年演唱会的包装中巧妙的点缀到结尾处便使整个包装的西部味道浓重,恰当地展现了青海的地域文化,但又不失节目整体风格的现代感。使本地观众产生家乡的亲切感和民族荣誉感,同时勾起了外地的观众对其地域、文化的向往。

结语

结语

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有着许多待开发的文化,电视媒体应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地域文化,在全球意识中坚持本土独立性。同时,不局限于地域,眼光放远,提高在更广阔市场中的竞争力。

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有着许多待开发的文化,电视媒体应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地域文化,在全球意识中坚持本土独立性。同时,不局限于地域,眼光放远,提高在更广阔市场中的竞争力。

地域化元素在电视包装中的运用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实践周期来检验。因为其价值的评价和反馈来源于每一位受众在与电视媒体发生联系时,对其产生的各种印象、感情和认知认同的总和。

地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域文化 传播价值 文化教育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国拥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这片繁茂的文化大地上,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资源风水、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诸如中原文化、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岭南文化、齐鲁文化、蜀文化、巴文化、晋文化、楚文化……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以来,文化建设始终都处于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地域文化的传播与开发,成为了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举措之一。然而,近年来,各地利用丰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大兴旅游事业,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地域文化传播的问题

1、地域文化的开发与地方经济结合不够

多年来,各地对文化建设热情很高,很多地方不惜贷款举债,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建造历史文化名人纪念堂馆,名胜遗迹园地等。有的是为发展旅游业,促进地方经济;有的是为塑造地方政府形象,改善环境;有的是为了保存历史典籍……不管人们出于哪种目的和美好的愿望,纵观全国各地很多地方文化建设,可谓劳命伤财者多,人财物耗用不少,但效果不佳,事与愿违。

蜀文化中的三国文化源远流长,影响中国文化至深,其中体现的谋略思维和忠义精神至今仍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作为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和主要传播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四川三国文化资源丰富,在全国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的地域优势。现存的三国遗迹数量众多,约有100多处,武侯祠、剑门关、桓侯祠、七曲山大庙、庞统祠、平襄楼、万卷楼等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但是,目前,四川的三国文化遗迹仍然仅以成都武侯祠一枝独秀,最为突出。其他地区的三国地域文化的传播与开发还存在诸多迷雾,如南充万卷楼——《三国志》作者陈寿少年治学之地,鲜有人知,这里大力开发三国文化遗迹,但建得非常好的陈寿博物馆却冷冷清清,旧迹斑驳,深厚的文化内涵不能被人接受,不能为当地经济实现效益。究其原因就在于,不管什么文化建设,人们往往都把它们简单地看成是旅游产品,作为商品进行营销推介,而不是从传播角度去增强文化建设的吸引力。

2、文化传播的知识性与受众的参与性结合不够

“地域”既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也不是指行政区域的划分,而是特指文化区域,即在一定历史阶段所形成的、相对于其他地区有自己文化传统的文化区域。①富饶美丽的中国大地上有着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但是,许多地方传承至今的地域文化多数为历史文化名人纪念堂馆、名胜遗迹园等这些以实物存在的、比较具体的遗迹,缺乏现代化的设施和互动型的项目。具象的遗迹不能和风俗习惯、典章节庆、民间艺术等比较抽象的元素融合,使得不少慕名而至的游客难以亲身参与、互动体验地域文化,即使有,也是一些充斥着商业气息的项目,比如游乐园、棋牌室、购物中心。游客来到旅游文化圣地感受到的是浓郁的商业气息,对于这些地域的文化性知之甚少,这无疑忽略了地域文化与游客沟通、寓教于乐的文化传播功能,丧失了文化的教育价值。

游客没能得到文化享受,没有形成一致性的文化认同,他们就不会主动加入地域文化的传播行列中来,甚至还会在口碑传播中形成一种负面传播,影响地域文化的大众传播。

二、地域文化传播的致效因素

传播致效因素,即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传播效果是所有传播活动的最终目的,一切的传播活动都要围绕其展开。而我们对地域文化的传播研究就是要开拓和发展地域文化,让深厚的地域文化广袤绵延,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因此,地域文化传播的致效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域文化传播者的协同性

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决定了,地域文化传播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因此,地域文化的传播者就由政府、企业、协会和专家协同构成。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单位是地域文化传播工作的主体和责任人,对文化传播起着主导作用。政府负责地域文化的大众传播与宣传、文化相关会节活动的策划与开展、旅游地文化表演以及博物馆、陈列厅、纪念祠公共文化机构设施的兴建与管理等。为了让地域文化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双效益,不少政府开始引入文化企业,参与地域文化传播与建设,他们用公开招标的形式,政府出让地域文化的经营权,在企业经营一定年限后,回归政府,由政府继续经营。政府与企业的联姻,更加符合当今市场经济社会的特点,弥补了政府资金短缺、传播时效不强的弱点,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此外,各地社会科学联合会展开了对于地域文化的学术研讨,如1992年1月15日-17日,南充市人民政府召开了由四川大学著名教授缪钺等10位省内同行专家参加的《陈寿万卷楼陈列方案》论证会议;2004年,第一次十四省市区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在山东济南等地召开;2012年全国侗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与研讨会在怀化召开等等。对于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俗、文化、经济、传播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他们执笔著书、实地考察调研,为本地地域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2、地域文化信息的鲜明性、独特性、丰富性、时代性

我国的地域文化“产生约起自旧石器时代中晚期”②,历经新石器,夏商周,春秋战国,跨过秦汉大一统,秦汉以后又伴随着一系列的政权更迭、民族统一与分裂的交替,各地域文化在文化趋同与趋异的时代潮流中得到继承、发展、融合、创新和壮大,形成了他们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如四川地区古称“巴蜀”,这个名字来源于殷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的两个国家:一个是在今四川西部地区,由古代蜀族建立的“蜀国”;另一个是在今四川东部地区(包括今重庆市),由古代巴族建立的“巴国”。巴国多山,蜀国多水,巴山蜀水,影响着人们的性情、生活、民俗等,也成为了四川人共同的文化精神。三国时期,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更为“蜀文化”增添了三国文化的内涵。许多国内外游客来到成都,必去武侯祠、锦里民俗文化街感受昔日蜀国风采。

文化学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社会里所得到的一切能力与习惯。”③一部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各地域的文化史。对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中国而言,地域文化资源极其丰富。研究地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当下,全面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创办地区文化产业,增强地域文化、经济综合实力。

3、地域文化受传者的文化认同一致性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地域文化传播最直接最重要的受传者是人民。地域文化受传者的文化认同一致性表现在,本地人民或者外地游客经过社会实践认同并接受此地域文化价值体系、规范以及行为模式,并内化到个人内心,成为个人价值观与行为的准则的过程。如今,伴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潮,各地政府兴建了一批批以区域文化为旗帜的旅游景点,如,作为齐鲁文化中心的山东省,就有曲阜市以“孔子故里,东方圣城”为旅游口号,东营市则打出了“齐鲁神韵,豪情山水”的旅游口号。媒介的大力宣传,让本地人民看到了自己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了自身的文化自信,同时地域文化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促使人们加入到宣传和开发本地地域文化中来。

人们通过亲身去游玩、参观,在旅游景点参与一些文化民俗活动,感受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情,体验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许多本地人民开始向外地游客介绍本地文化,甚至有的还当起了导游,直接宣传地域文化。许多游客在游玩回去后向自己的亲戚朋友介绍这些地域的文化,人们这种原始的口碑传播成为了地域文化传播有力的传声筒。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普及,全民记者化的时代悄然而来,人们利用微博、网络、微信、QQ等等新媒体,晒照片、写游记,网络口碑的传播成为不同地域的文化传播的新形式,地域文化广泛的传播开来,在精神层面深刻地影响着人们,促进了优秀的地域文化深入研究与开发,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更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

4、地域文化传播媒介的多样性

政府主导的地域文化传播在传播媒介上主要使用传统的媒体,政府文化单位和新闻传媒单位合作,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加大对地域文化传播的报道,普及地域文化知识。文化企业如文化传播公司,他们与政府合作,在寻求地域文化有效传播的同时,渴望最大化地追求经济利益,所以在媒介的选择上也更具时代性、直观性、实效性。文化传播公司不仅利用传统媒体还将具有极强商业性质的传播媒介融于文化传播中,如商业楼宇视频媒体、卖场终端视频媒体、公寓电梯平面媒体、户外大型LED彩屏媒体、手机无线广告媒体、互联网广告平台、分众直效商务DM媒体及数据库营销渠道等多个媒体网络。

三、地域文化传播的对策

伴随着党中央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全国各地兴起了一场“文化热”,不少地方政府开始下大力气挖掘自身的地域文化资源,本地人民也通过民俗表演、文艺汇演传承本地文化,我们可以看到地域文化传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它亟待科学的传播理论指导。

因此,我们从地域文化传播的致效因素出发,逆向思考,打造文化品牌,建立起地域文化的整合传播体系

1、充分发挥传播者的主导作用,重视受众的反馈

传播者担负着主要的传播责任,包括改善传播环境。传播环境是传播存在于传播活动周围的特有的情况和条件的总和,这里主要是指传播赖以进行的资源、经济条件、媒介条件、使用场所等。目前,各地都兴起打造旅游文化风景区、文化旅游节,但是我们能看到不少的旅游文化风景区的景点标识、文化设施、旅游接待等等,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大多数游客都是“一去不再来”。这就要求各地政府在本地文化传播中要综合公关,在加强旅游地的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着重提高软件实力,在向市民宣传文化,让游客体验文化旅游的同时,注意2024意见,重视受众的反馈,为地域文化的传播提供良好的传播环境。

2、打造文化品牌,增加传播信息的“含金量”

地域文化打造文化品牌,需要扩大文化交流。地域文化交流不应仅仅局限于国内,在当今这个全球化时代,地域文化更应该实现国际化交流。近些年,不少地方省市在打造文化品牌,实现文化走出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如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艺术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成都黄龙溪国际龙狮文化艺术节等等。这些品牌打造得很成功,不仅传承了传统地域文化,还注重开拓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地域文化打造文化品牌,需要综合利用媒介与传播。在媒介形式上,能够将大众传播、小众传播、组织传播、新媒介传播和口碑传播等结合起来,把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和新媒体网络相结合,充分利用他们传播广、速度快的特点,提高地域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在传播形式上,能够将新闻报道、广告宣传、公关活动、事件营销、影视剧营销、会节策划、博物馆展示、旅游地体验营销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

地域文化打造文化品牌,需要多推精品。国务院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强调要“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④精品文化是文化、精神与个性的聚合,是打造文化品牌的关键因素,有助于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要想长远发展,地域文化要想有效传播,必须走精品化建设道路,重视文化资源的科学配置,从而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更好地走向繁荣、走向世界。

3、大力发展人才,着力培养复合型地域文化传播人才

在地域文化的整个传播过程中,人民始终发挥着主观能动作用,他们穿插在整个地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涉及传播的方方面面,是地域文化传播的受益者也是影响者。因此,他们在熟练掌握基本的新闻传播业务外,还应该掌握民族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产业经济学、营销学、广告学、艺术学、博物馆学等学科知识。所以重视人才,着力培养一种复合型、高素质的地域文化传播人才尤为重要。

着力培养复合型地域文化传播人才有三种方式:一是着力从高校引进地域文化发展与传播的优秀人才并在工作中进一步培养;二是现有的文化工作者有着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绝大多数对文化传播知识尚还欠缺,因此,对这些文化工作者应加强培训、进修或深造,增强实力;三是与科研机构合作,联手开展课题研究、传播机制安排、传播规划设计、传播活动策划等,地方借助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结成“产学研”共同体,缓解人才短缺压力。有了一支优秀的地域文化传播人才队伍,就能够高效率地开展地域文化传播,最终建立起地域文化的整合传播体系。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优秀学生培养工程项目);项目编号:82000855,立项代码:12ZYXS61)】

参考文献

①雍际春,《地域文化研究及其时代价值》[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53

②晁福林:《天玄地黄》[M].成都:巴蜀书社,1989:39

③蒋宝德,李鑫生:《中国地域文化》[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7:2

④新华社,《文化产业振兴规划》[N].《人民日报》,2009-09-27:(3)

地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由于所进入国家的文化与品牌母国文化之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同时又有可能面对复杂的人文和历史背景,因此,跨文化品牌传播中,品牌信息跨越的不仅是空间距离,而且是社会距离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距离。从品牌跨文化传播的实践看,主要体现为空间贴近性与“领地欲”的冲突;本土化、民族性与全球化的矛盾以及“地域偏见”和“洋品牌”崇拜并存等情形。这些问题,都可以从传播空间距离、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关系中得到解释。 一、空间贴近与“领地欲”:融突与策略 品牌在跨文化传播时,品牌信息首先需跨越国家领土地域———即跨越“宏观”空间距离进行传播,接下来面临的是与东道国消费者在空间上接近时所产生的冲突和共融问题———即“微观”的空间距离问题。因为不同文化处理空间的方式也不同,对空间的感知经验也不一样。在跨文化品牌传播中,如果店铺或广告载体(信息)在空间上过分贴近异国消费者,突破了异域文化心理的容忍限度时,就会产生空间上的排斥,触发“领地欲”问题。 (一)避免触及政治敏感区域,慎用文化图腾 “领地欲”的强度与空间位置的性质2024。一般而言,涉及政治权威空间较商业区域和一般社区引发“领地欲”冲突的可能性更大,舆论也更加敏感。如2006-2007年“紫禁城里的星巴克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星巴克在中国故宫博物院开了一家分店,以在空间上贴近游客。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芮成钢在博客上撰文认为,星巴克不是在进行“本土化”,而是在侵蚀中国文化,应该从故宫里搬出去。由此引发了网民的跟帖和热议。然而,2011年初,星巴克从首都机场T3航站4层大厅最核心的位置撤出,由英国咖啡品牌costa入主的案例中,2024捍卫“领地欲”舆论反响就淡得多。主要是因为首都机场是商业区,政治敏感度低。 (二)通过本土化,拉近双方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 考虑到可能面临的“领地欲”问题,品牌在进入这些国家或区域时,通过“本土化”包装,可获得空间上的接纳。如法国家乐福在北京开设第一家超市时,就没有选择前门附近的政治敏感区域,而是选择了东三环附近的国际展览中心附近的商业区,加之“家”“乐”“福”这三个富有中国“普众文化”意蕴的吉祥汉字,在拉近双方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基础上,获得了空间上的悦纳。如果由于经营上的需要,必须进入政治敏感区域时,要通过积极主动的公共关系沟通,以“共赢”为基础,拉近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的方式,以获得空间上的接纳。 (三)调整“空间”的主体间性和文本间性,淡化“领地欲”的影响 基于胡塞尔2024“主体间性”和“文本间性”的观点,中国学者罗雯认为,跨文化传播主要落脚点是“主体间性”和“文本间性”:“主体间性主要包括对于异族文化的表述和主体间的相互关系,而文本间性实质上是主体间性在语言和话语实践中的反映,也即文本间的衔接和组织关系。”①实际上,“主体间性”是形成社会距离的重要方面,而“空间”作为一种符号,既体现了主体间的关系,又是“文本”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跨国品牌在目标国经营时,一旦触发了“领地欲”事件,也可以通过调整“空间”的主体间性和文本间性,改善社会距离,淡化“领地欲”的影响。如,在“紫禁城里的星巴克事件”中,星巴克采取了及时回应、真诚沟通的方法。他们首先将其标识从窗户上撤掉,淡化空间的“星巴克”意义,减轻“入侵”感引发的对立情绪(对空间“文本”进行重新组织)。接着,总裁吉姆?当诺给芮成钢回信,首先肯定了中国民众对星巴克的关注。并解释道,星巴克是在六年前应故宫博物院的邀请而在故宫开设分店的,能给在故宫游览的顾客提供一个休息和享受咖啡的场所深感荣幸。星巴克是抱着对故宫文化历史传统的尊重和高度敏感开设分店的,并为适应故宫周边环境做了相当大的努力。当天,该文的阅读人次过万。从网友的评论来看,表示理解和认同的占多数。 二、本土化、民族化与全球化关系的处理 在品牌跨国传播中,一般会面临本土化、民族化与全球化问题。民族化着眼于品牌所在国与目标市场国文化的异质性(心理距离较远),突出母国个性;全球化着眼于不同地域消费者的同质性(心理距离适中),而本土化虽然也着眼于两国文化的异质性,但更看重与目标国文化的贴近(心理距离较近)。三者关系的处理,体现了心理距离的“适度”把握。 (一)避免过度的本土化而丧失品牌全球统一性 可口可乐公司的全球营销战略已经从“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行动”变为“本地化思考,本地化行动”。肯德基的早餐中也加入了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的豆浆和油条。但是,过于强调本土化,不仅会丧失品牌个性,而且会失去一些目标市场。中国石油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一直在努力实现本土化,包括雇用当地员工,融入当地社区等。但与此同时,中国石油也一直保持着其全球统一标识。 (二)切忌盲目采用全球化战略而丧失本土化积累的品牌资产 不同品牌情况不同,在进行全球化过程中也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对于采用多品牌策略的公司而言更是如此。对于在东道国产生负面认知的品牌,通过全球化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负面认知,修复形象,如“丰田霸道”更名为“普拉多”;而对于在东道国消费者有积极正面联想的品牌,盲目进行全球化,不但会拉开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增加新品牌传播的成本,而且容易失去已经积累的良性品牌资产。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