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487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0分钟。
双碳生活的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收购一家破产的国有企业,在中国是一门艺术,也是一场不断排除障碍的越野赛。处于国家政策和地方事物不断变化之中,这场赛跑需要更多的是变通和灵活。当然,如果外资是这场收购的主体的话,就更是一门艺术了。
挪威埃肯碳素有限公司收购石嘴山第一碳素厂,把一家国有企业变成一家外商独资企业,这对于一向主张建立合资企业的中国政府来讲,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政策取向上都是一个考验。更何况,这个老厂有着几百人的员工队伍,有着一笔不小的债务负担……
对地处西部的宁夏来说,这是该地区第一个大型外商投资项目,其中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项外来投资那么简单。当地政府希望此举能够为招商引资开辟新的思路,同时也在尝试新的国有资产的盘活手法。
石嘴山市位于宁夏的北部,西靠贺兰山,是一座主要以煤炭采掘为主的城市,被誉为“塞上煤都”。石嘴山出产的“太西煤”是国内最佳的无烟煤,由无烟煤再次加工提炼出来的碳素产品,是当地煤炭深加工的一个拳头产品。只是这个拳头现在已经不再那么有力了。
石嘴山第一碳素制品厂(下简称“一碳”)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
一碳于1986年开始筹建,是一个纯贷款项目。在建设时期,同时上了4个项目。最初上的是3万吨的电极糊项目,项目还没投产,就再上5000吨的碳块项目生产线,紧接着又上2000吨的石墨阳极生产线和230吨的载体活性碳项目。
如果说前面两个项目还是互相配套需要的话,那么,后面两项则是属于计划外的项目。其中第3项是刚开工就属于被淘汰产品,最后生产线再改成是生产石墨电极的生产线;第4项则完全是属于实验室的产品,没有应用于工业生产,尝试失败之后,又改成500吨的颗粒活性碳项目。
就是在这样一个计划模糊、不断变化的背景之下,一碳踉踉跄跄地上路了。这也注定了即使碳素产品如何的适销对路,一碳也不得不为此付出高昂的成本。
一碳原计划是1988年能够投产,但是由于资金短缺,加上施工管理上的漏洞,只能是边设计边施工,基建周期长达6年。1991底,一碳开始部分投产一些半成品,但由于生产没有配套,加上成品品种不符合市场需求,不久工厂又陷入停顿状态,1992年开始陆续大放长假,厂方再次积极争取资金完善改造,也算是颇有成效。1993年政府开始介入,为了解决问题,把后两个生产线分离出去,成立了石墨电极厂。从此,一碳的生产才逐步走上轨道。石墨电极厂1997年破产,由一碳职工集体出资再买了回来。分后再合,双方又成了一家。
由于市场因素,加上同挪威埃肯碳素公司的谈判正式展开,再投入显然已经不划算。由此,一碳于1998年正式停产。
一碳的“末任厂长”邹洪文说,宁夏发展碳素行业是对的,一碳的产品本身也有市场。但是,在中国有市场并不完全意味着工厂能够兴旺发达,纠缠不清的三角债也是一碳头痛的问题。由于资金技术原因,一碳投产之日就是倒闭之时。这位曾经一度还把一碳搞得有声有色、在员工中很有威信的厂长,现在不得不亲手把它卖出,再剩下一个烂摊子慢慢处理。
各取所需
挪威埃肯(ELKEM)碳素有限公司成立于1904年,是以生产碳素以及相关产品为主的世界级企业。产品市场遍布全球,在亚洲市场上,埃肯占了40%的份额。但是,由于价格成本因素,以及对这个份额的不满足,埃肯一直在亚洲寻找建立生产基地的机会。
现任埃肯碳素中国公司总经理乌拉?杨森(RENSSEN)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埃肯的许多产品往往是从中国引进原材料到挪威加工成品后,再返销回亚洲市场,如此,其中的运输成本就是一个很大的开支。为了提高效率,也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亚洲市场,以及开拓俄罗斯及大亚洲地区业务的需要,寻找建立一个合适的生产基地是埃肯战略设计的重要一环。
埃肯同一碳原先还是合作伙伴。一碳向埃肯供给电极糊,邹洪文说,双方通过长期的贸易建立了很好的信任关系――这是双方最终走到一起的重要基础。
乌拉?杨森(RENSSEN)说,埃肯两年之前开始计划在亚洲建立生产基地的时候,有4个对象可以选择。两个在越南,两个在中国。最终选择了一碳,一是原材料取自当地的贺兰山无烟煤,保证了原材料的高质量;二是宁夏电力富裕,价格合理,这对埃肯很有诱惑力;加上宁夏刚好有一个老厂可以卖,当地政府又很认真,给外方提供了很多的支持。
对于一碳来说,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问题,技术改造一直没有完成,产品本身还是半成品,而这些都是埃肯能够解决的。国内恶劣的市场环境,三角债多,不能收回钱就等于没有市场,这可以通过借助埃肯已有的国际市场得到互补。同埃肯合作,利用埃肯的国际市场优势迈出国门,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这也是宁夏当地一直以来的希望。
问题还有,从1998年开始一碳一直处于停产的状态,设备的陈旧(遑论维护)已经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如果不积极盘活的话,留下的一个现实的结果就是,这个老厂可能会彻底报废。
机遇也在这里。双方开始小心翼翼地跳起“狐步舞”。但显然,谈判中会涉及到许多敏感又棘手的问题。
“全员包下”打开谈判僵局
双方的谈判从1998年初开始进行。当时埃肯派人来一碳考察设备,并判断价值。最初的想法是双方合资。埃肯出技术、管理、设备、资金等,后来因为在管理权限问题上的冲突,难以妥协。1998年7月1日,埃肯提出独资,想把一碳的固定资产全盘买下,独资经营――难得的是,政府、工厂都表示同意,谈判继续艰难进行。
真正核心的谈判是1999年5月的事。
核心的障碍主要有三个:一是独资之后的人员安置问题,在地方政府看来,这些是重中之重的问题;二是债务问题,一碳原先高达1亿的债务,如何处置;三是地方电价问题,同以水电为主的挪威相比,中国内地的电价高得不可想像。当然,一切的核心还是集中在这样一个共同的愿望之下,那就是让一碳活起来,无论其将来的身份是怎样。
谈判很快就进入到固定资产购买的方向。让外商全部承受现在所有的债务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作为一个重要的引资项目,地方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参与整个谈判过程的埃肯方代表之一陈洪胜说,石嘴山主管工业的副市长、市长甚至更高级的领导,以及一碳的前厂长都很支持,很配合。本着务实、解决问题、从大局出发的态度,双方都作了很大的让步或变通。
本来,埃肯购买的是一碳的资产,而非员工。但是,在中国购买一个国企,埃肯不可能不面对如何解决原有员工这样的社会问题。经过艰难的谈判,埃肯把这个中国特色的社会问题全部包揽下来。双方达成了一个解决没有被雇佣的员工的社会计划。计划内容主要是成立一个埃肯基金,在当地的劳动部门开一个账户,根据劳动部门提供的员工名单,每月把钱打给当地的劳动部门,劳动部门再把钱分为三份:补偿金、劳动培训费用和养老保险社会福利等等。在补偿金方面,如果员工没有被埃肯雇佣,在正式兼并之后到找到工作之前(3年之内),每人每月都可以领到600元左右的补偿金。
在员工人数上,双方也有过一些小的冲突。一碳方面最初报上来的人数是600~700人,由于其中一些员工已经很久不在一碳了,双方最后的协议是550人。按照埃肯的计划,到今年9月份可以从一碳员工中正式招到200人,到明年2月份再招50人,完全稳定下来是250人左右。这样,在一碳的原有员工中,相当部分还可以在原来的地方上班,只是老板不同了。
埃肯方面表示说,这个解决原有员工的费用不算入埃肯的资本金,而是算入每月的运行金。即便如此,根据埃肯高层透露的消息,埃肯在此建立基地后,将减少埃肯近10%运营成本。
妥善处理债务问题
显然,在债务问题上地方政府有很大的政策风险,而外方对中国的法律也很了解。一碳以固定资产做抵押,总共从银行贷了将近1亿元的贷款,所有的固定资产都已经抵押给了银行,如何让银行解除抵押关系,这是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地方政府最大的政策风险。最终结果是地方政府的最高层亲自出面推动,让国资局作价,由地方政府先拿出一部分钱(1500万)还给银行,在银行方一再让步之下,贷款性质从抵押性贷款变成了一般性贷款。当然,这笔款最终还得从埃肯的购买金额中拿回来,还给政府。
埃肯购买一碳之后,一碳并没有随之消失。一碳其他的债务,则由政府和一碳联手通过别的运作来完成。主要是通过法庭的判决来处置。无论如何,一碳还要收尾,至于是兼并、破产还是其他优化资本结构的形式,现在还没有明了,也算是遗留问题。
在购买金额上,外方资产评估结果是不超过3200万。根据规定,购买额同评估值之间差异不能超过10%,如果超过10%,在法律上则有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卖方可以买卖不成立。埃肯最终为购买一碳付出的代价是3100万元。在3100万中,归还债权人债务1638万,其他则用于职工的安置、养老、住房、医疗等等。
由于碳素是能源高耗的行业,虽然宁夏的电价在全国是倒数第二的,但同挪威相比,老外又难以接受。对此,中方包括参与谈判的外方代表陈洪胜都积极地向埃肯解释清楚。埃肯最终也作出了很大的让步,同当地签署了10年的电力使用协议。电价在前3年定死,4~7年再议。
陈洪胜说,这次谈判的经验之一就是,就外方而言,他们懂得通过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意识形态来争取最好的条件。作为埃肯方的谈判代表之一,陈本人也在时时提醒埃肯方注意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毕竟这是在中国,如果完全按照商业规则来谈判的话,那么这个项目最终只会流产。
双方最终在1999年7月19日签订了资产购买以及其他协议,埃肯付出的3100万资产购买费用分三批给一碳,第一批是1500万,一年以后埃肯再付900万,两年以后再付700万。谈判总共进行了9个月,对于一个项目来说,这算是比较快的。
按照埃肯的规划,在原先一碳的土地上,经过重新改造的工厂在3~5年之内将达到5.5万吨碳素制品的生产能力,这是原先一碳生产能力的2.5倍。
多赢的局面
邹洪文是一碳的第5任厂长,估计也是末任厂长了。这位1991年来厂、1993年后当上厂长的“老一碳”,现在的身份是埃肯(中国)有限公司的高级顾问,埃肯在外面给邹厂长租了一间办公室,让他保持同政府的联系。老邹现在只接受埃肯方总经理的领导,“其他人不领导我,我也不领导其他人”。
同许多焦头烂额的国企头头相比,老邹毕竟还有些喜悦。“有喜有悲。”沉思良久,邹厂长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
毕竟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于政府,解决了困扰良久的老大难问题;于一碳员工,大多数都有了一个好的结局,60%的人可以在这里就业。即使没有录用,生活依然有保障;于银行方面,在烂债成堆的“大局”下,毕竟有所收获,不至于颗粒无收;于埃肯,此举让其节省了10%的成本。
双碳生活的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主要对超级电容器领域的相关专利申请的分析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举例说明。超级电容电极材料主要包括碳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导电聚合物材料以及复合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应用,并具体从活性炭、碳纤维、碳气凝胶、碳纳米管、石墨五个分支分别介绍了超级电容器。
关键词:超级电容器;碳材料;活性炭;碳纤维;碳气凝胶;碳纳米管;石墨;专利申请
1 不同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上的研究与应用
1.1 碳材料
碳材料是最早被用作电极材料的,碳材料电极先后出现了多孔碳材料、活性炭材料、纳米碳纤维、碳纳米管等多种材料。碳材料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双电层特性,双电层电容器充电时在电极/溶液界面通过电子和离子或偶极子的定向排列产生双电层电容储能,其电荷及电位分布如图1(a)所述。加上直流电压后,经过一段时间在2个极化电极与电解液的界面上就会形成新的双电层,其电荷与电位分布如图1(b)所示。充电时通过外部电源,电子从正极转移到负极,同时,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各自反向扩散到电极表面,能量以电荷形式存储在电极材料与界面之间。由于电极电荷和溶液中反电离子的相互作用,离子不会迁移到溶液中去,保证双电层的稳定。
目前已经公开的2024碳基材的超级电容的申请有2560篇,其中多孔碳因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且相对于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具有成本低廉、原料丰富、适合大规模生产等优点依然是超级电容器的热门电极材料。何孝军等人采用花生壳为原料、KOH为活化剂,所得多孔炭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CN102417178)。而且,作为多孔碳的一种,活性炭作为超级电容的电极材料有着更进一步的优势,将具有1600cm2/g特定表面的活性碳细微粒子放入模具,不使用任何粘结剂,施加300kg/cm2的压强,分别供给一个90秒钟的750A的离子脉冲电流和一个120秒钟的1000A的热电流,从而产生一个薄圆盘形的细微碳粒子的多孔烧结体,即得到活性炭电极(JPH0378221 A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然而,活性碳系列的材料导电性较差,所得电容器等效串联电阻大。而且该活 性碳系列的比表面积实际利用率不超过30%,电解质离子难以进入,因此不 适于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的出现为超级电容器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机遇,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且本身的比表面积大,制得的超级电容器 具有较高的比电容量和电导率。(CN101425380清华大学)
然而,无论怎样,以碳材料作为电极材料虽然有诸多优点,但是由于其只利用双电层储存能量,在性能方面有所限制,因此出现了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电极开发与研究。
1.2 金属氧化物材料
法拉第赝电容电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属氧化物上,比如氧化钌,氧化镍,二氧化锰等。他们不同于双电层电容器中碳材料电极那样存储能量,而是在电容器进行充放电时,金属氧化物与溶液的界面处发生可逆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获得更大的比容量。目前世界范围内2024金属氧化物材料的超级电容的专利申请量为413篇。刚开始研究的电极材料是氧化钌材料,然而,由于钌金属属于贵金属材料,虽然其拥有良好的效果,由于价格昂贵,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钌金属电极材料的应用。所以,后来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其他的廉价金属以替代氧化钌,或者利用碳材料或其他金属化合物与其进行复合,在提高电极材料的同时,减少氧化钌的用量从而降低超级电容器的制造成本。比如,以二氧化锰作为电极材料,形成超级电容器(JP3935814 夏普公司),由于MnO2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了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其比电容远高于活性炭电极的比电容。
1.3 导电聚合物材料
导电聚合物超级电容器与金属氧化物电容器同属于赝电容型超级电容器,因其良好的固有导电率和高能量密度,同时又有相较于金属氧化物更低成本的特征,成为了一种常用的电极材料。距今为止,2024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的专利有250篇。导电聚合物超级电容器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在较高的电压下进行工作,克服金属氧化物超级电容器工作电压不高的问题。对阴极基材表面进行化学蚀刻,如涂覆腐蚀性物质或实施电化学蚀刻等,然后涂覆导电聚合物涂层,所述导电涂层包含烷基取代聚(3,4-乙烯二氧噻吩),采用这种聚合物,得到比许多传统涂层材料更高的电容(CN103310985 AVX公司)。通过使用规定的导电性高分子结合于表面,并且具有规定的直径的细孔容积为特定的比率的多孔质碳材料作为电极材料,可获得具有高静电容量,循环特性优异的双电层电容器。所述电性高分子为选自聚苯胺、聚吡咯、聚吡啶、聚喹啉、聚噻唑、聚喹喔啉以及它们的衍生物中的至少1种(WO201205010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1.4 复合材料
为了进一步增大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存储,使其具有赝电容性能以及双电层特性,单一材料作为电极材料不再满足人们的需求。制备利用碳材料作为基体的复合材料不仅增加了活性材料的有效利用,也增加了复合材料的导电率以及机械强度,现今,已有大量的文献和专利对碳材料作为基体来改善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仅涉及复合材料的专利申请量就达到了355篇。例如,通过使氧化钌和特定的碳材料复合化,可以使氧化钌的比表面积和电极物质的空间这两者扩大,从而通过纳米复合化来实现电荷利用率的提高(CN1964917B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农工大学)。因此,未来对于超极电容器复合电极材料的研究可能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
2 碳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上的研究与应用
理论上,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越大,容量越大,越适合作为电容器电极材料。实际上,研究发现,高比表面积的碳材料的实际利用率并不高,因为碳材料的孔径分为微孔(<20nm)、中孔(2-50nm)、大孔(>50nm),其中对于形成双电层有利可以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只有大于20nm孔径的材料,因此在提高比表面积的同时还要同时调控孔径的分布。目前,已有多种不同类型的碳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上,2024碳电极材料的相关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活性炭、碳纤维、碳气凝胶、碳纳米管、石墨五个方面。如图2所示,不同的碳电极材料有不同的特征。
2.1 活性炭
活性炭是一种由无定形碳和石墨微晶组成的多孔材料,一般在多孔碳的比表面积大于500m2/g时被称为活性炭。由于活性炭的微孔而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因此,通常使用包含活性炭的电极材料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使其表面与电解质接触(KR20100011228 LS美创有限公司)。然而活性炭的导电性不强,因此在利用活性炭制得电极时,可以对普通活性炭进行化学改性,使之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较高的表观密度和高比容量,并加入乙炔黑等导电剂以增强活性炭电极的导电性(CN1419256 A成都茵地乐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而且,活性炭的来源十分广泛,作为超级电容器的关键材料直接影响到超级电容器的性能。目前,常用的活性炭的制备原材料主要来自石油基原料、植物、甚至污泥等,例如,以甘蔗渣(例如冲绳产或其它的来源)获得的原料经碳化获得碳化物,将碳化物进行碱活性化得到活性炭(CN101503189 产业技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以小麦面粉、玉米面等为原料制备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US8318356B2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低密度农业废弃物,通过二氧化碳或者水蒸气活化从而制备活性炭(US6537947B1 迪尔公司)。因此,活性炭的来源广,成本低,也是其一直备受青睐的重要原因。
2.2 碳纤维
碳纤维属于高效吸附性材料,由于其表面碳原子的不饱和性,它可以以化学形式结合其他原子和原子团,因此碳纤维具有更由于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利用高密度的高导电性碳纤维作为负极活性物质,所制得的超级电容器的库仑效率将提高90%或者更高(JP2811389B2 B2 日本电池株式会社)。通过添加细微碳纤维来改善充放电容量、改善电极极板强度,这里提到的细微碳纤维,一般是利用烃的热分解气相法制造的(JPH5-321039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这种碳纤维的直径通常为0.01-5um。然而,为了提高电池或电容的充放电容量,以提高负极材料的结晶性来提高容量时,不仅仅是负极材料,进而对添加材料也要求具有放电容量高的材料。因此,对于其添加材料的碳材料,提高其结晶性并获得导电性好的细微碳纤维是十分有必要的(CN1343269 A昭和电工株式会社)。现在,2024碳纤维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领域的研究仍然吸引着众多学者的关注,2024的专利申请量为157篇。
2.3 碳气凝胶
碳气凝胶是由美国人Pekala首先发现的一种新型纳米多孔材料,一经出现立刻引起各国研究工作者的浓厚兴趣。通过调整碳气凝胶的孔隙大小,其具有更优良的导电性(JP201115996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另外,由于经过溶胶-凝胶化反应得到的碳气凝胶材料一般呈块状,这时需要把块状气凝胶球磨成微米级粉末(~10μm),不仅费时费力,还费钱。因此出现了一种直接制得粉末状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可以满足应用多样化的需求(CN103449406 A 中山大学)。但是,现阶段制备碳气凝胶的工艺较为复杂,在制备碳气凝胶的前驱体时通常采用超临界干燥技术,该方法成本高,过程复杂,生产周期长,规模化生产难度大,并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各国的研究者都在探索常压干燥代替超临界干燥的制备工艺。
2.4 碳纳米管
自1991年日本NEC公司的Iijima发现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以来,其具有的优良的机械和光电性能,被认为是复合材料的理想添加物。纳米管可以看做是石墨烯片层卷曲而成,因此,按照石墨烯片的层数,碳纳米管材料可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为了获得更高的电容量,将碳纳米管与一结合剂混合,模制成一平板价型,制得电极,其中碳纳米管可以是单壁或者多壁碳纳米管(CN1317809株式会社日进纳米技术)。将碳纳米管将单壁碳纳米管与甲醇溶液混合搅拌制得单壁碳纳米管的分散液,将此分散液在减压气氛中通过PTFE滤纸得到一纸膜压单壁碳纳米管片材,将该片材放置于刻蚀铝箔的表面,然后设置隔膜等,制得超级电容器(US2010259867 A1 日本化工株式会社)。以多壁碳纳米管为原料,与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加热,获得预氧化的碳纳米管,清洗后与插层剂混合烘干后二次加热,膨胀后得到石墨烯纳米带,活化处理后得到多孔石墨烯纳米带制备超级电容器(CN103332689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或者将单层碳纳米管与多层碳纳米管混合,与粘结剂作用制得电极材料(JP2008010681 A爱考斯研究株式会社)。
2.5 石墨
单层石墨材料作为新型的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是利用其二维结构,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低比重,单片片层厚度在0.34nm~2nm之间分布,表面的官能团存在使单层石墨材料与电解液充分润湿。与传统的活性炭作为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器相比节省能源;与碳纳米管
作为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器相比,成本低廉。新型的超级电容器性能
良好,具有很高的比电容及高的能量密度(可达50Whkg-1),其比功率更可高达40kWkg-1(CN101383231 南开大学)。
3 总结
双碳生活的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农业物流是指在农业生产及其相关联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农(副)产品销售过程中,一切物流活动的总称(徐益敏,2005)。和传统物流一样,就其过程也可以分为农资供应物流、农业生产物流和农产品销售物流。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源于英国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本意是出于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气候变迁关系的考虑,随着社会发展,很多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及架构设计,规制发生源,理顺供应链各环节,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建立低碳排放的体系和产业结构。对应生产流通形式,低碳经济应包括生产的低碳化、流通的低碳化、分配的低碳化和消费的低碳化四个体系。流通的低碳化就是要使生产要素和产品能够自由流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着眼于流通体系优化有助于实现农业物流的低碳化。目前农产品同时呈现了“菜贵伤民”和“菜贱伤农”的两种景象,一方面城市菜价及其它农产品价格涨幅过快,另一方面农户却增产没有增收,甚至滞销。
我国现行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目前来看,农村市场已成为我国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市场分为农资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和日用品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活跃着多个生产要素。近几年,国家对“三农”日益重视,但长期以来农村商贸流通与城市商贸流通没有统筹,双向流通不够,制约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笔者按运营主体的不同将我国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主要概括为以下四种:
(一)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显然,这种模式的主导者是当地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它联接千家万户的农户、农产品批发商、零售商。有的加工企业,自建商贸网点搞工贸一体化;还有的加工企业以加工外销为主,把网点拓展到了国外。其特点有:这种模式涉及面较窄,主要是针对一些须深加工的农产品,如临安山核桃、金华火腿、食用油等,但对于一些无须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刘磊,2005)。加工企业须是当地龙头企业才能担当主导者。企业上规模,加工精度深,加工费用相对低廉,能吸引供应农产品的农民;吸引了供方,就会吸引销方,批发商和零售商就会找上门来。加工企业的服务能力往往有限。加工企业主业加工,往往在物流服务如运输、配送,特别是商品跨区域的流动上会显得乏力。加工企业的辐射能力较弱。很多加工企业都建立了企业网站,产品信息、加工常识、技术支持一览无余,但主要是朝“专而尖”方面发展,辐射面有限。
(二)以农产品流通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这里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偏“商”,包括农产品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等。由它们来联接农产品初级产品提供者农户、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城市终端的的消费者。其特点有:农产品流通企业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它会选择大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基地进行合作,这样才能有比较稳定的货源。农户、加工企业或生产基地须“抱成团”,以迎合这种倾向。流通企业往往对农产品标准、农药残留量、产品包装甚至生产技术都有较严格的标准。而总体上,分散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这种标准的执行常常不到位。相对于加工企业为运营主体的运作模式来说,这种模式运作效率较高,并能降低一定的市场风险。有实力的流通企业,往往运营网点广泛,如上海联华、乐购等,它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直供合同,把城乡对接起来(焦必方,2002)。但总体上来说,在这种运作模式下流向还是单一的。只是“农村走向城市”,城乡没有互动,没有双向流通,而实际上农村市场巨大。
(三)以农产品批发中心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农产品批发中心,与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有相同的地方,但又有所不同。它们功能相似,但在规模大小、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不同。农产品批发中心按其地理位置来分至少有两种类型:一是城市里的农产品批发中心,它主要联接的是批发商与零售商、公司用户、终端消费者;二是乡镇里的农产品批发中心,它主要联接的是作为农产品供应者的农户与批发商。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农产品批发中心在目前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中占据了一个比较核心的地位。农产品批发中心往往又可以细分为副食品市场、水产品市场、蔬菜市场、水果市场、肉禽蛋市场和粮油市场(何秀容,2002)。它以批发为主,但往往批零兼营,同时具有市场管理、物流配载、工商税务、产品检测等功能。农产品批发中心能基本反映市场供、需的基本情况,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批发商对作为生产者的农户和广大消费者进行消息封锁,从中赚取巨额利润。一些批发中心信息平台是缺失的,有一些批发中心即使有信息平台,但透明度不高、信息更新不快、在线交易不畅。我国农产品批发中心从量上来说接近饱和,但从质上来说,相对于现代意义上的批发市场还是存在较大距离。绝大多数批发中心还是处于粗犷性经营中,专业市场不够细分,精深度不够,功能不完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较低。
(四)以农产品物流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此种模式下,龙头农产品物流企业担当农业物流运营的大任,这也是商业繁荣下市场专业化分工的表现,它虽不是直接从事生产和销售,却能较有效地联接起分散的农户和城里人的餐桌。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龙头物流企业利用搭建的信息化平台,能帮助用户获取物流服务、流通速度、产品价格、在线交易等支持,特别受到广大农户和农业生产性企业的青睐(骆温平,2001)。此种模式下,组织结构清晰明了,有利于农户、加工企业、批发商专注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现阶段,跨区域的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尚在规划和完善中。只有当物流服务网络发达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和城市。绝大多数农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尚在起步阶段,管理水平、专业化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共享都还很不健全,亟需完善。
低碳经济视角下构建城乡双向流通的农业物流模式
(一)农业物流模式构建应坚持低碳经济原则
1“.低碳”原则。低碳,意味着农业物流发展应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来优化农产品的流动,从对物流源的控制上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从而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车辆实载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碳排放,实现经济转型。从农业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由于长期以来城乡割据,缺乏统筹规划,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各自为阵,分散经营,缺乏公共的、统一的及公信力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导致物流节点间衔接度不够,货流不畅。而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为满足农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农业物流从服务内容上看已经从单纯的运输、仓储等服务,扩展到以现代科技、管理、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物流服务,从服务范围上看逐渐向全国性、国际性方向发展,这些都显示了农业物流需要一个网络化的综合服务体系。
2“.经济”原则。经济,意味着要在规划农业物流网络、控制物流源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现行的农业物流模式由于分段、分散,资源不够整合,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农业物流供应链整体性与农业物流主体的个体性对接度不高,无法匹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通过布局农业物流网络,可对农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便于城乡间商品和服务、资源与要素的顺畅流动,实现规模经营,可以使利益最大或成本最小,并兼顾生态环境,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农业物流模式
构建坚持低碳经济,首先应从网络布局着手,网络是实体的“点”和虚拟的“连线”交织而成,故布“网”一定意义上重在布“点”,很显然政府层面规划就起到了主导性作用;除了组织的网络化,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是城乡能否双向互动的关键。其次,经营性企业从具体运营层面应发挥主体性作用,我国目前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主要停留在“农村走向城市”,城乡没有双向流通,这样一是农村广大的市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二也会致使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故若以核心企业充分发挥居间性作用,实现“城乡对接”,不仅有利于流通环节低碳化,降低运营成本,也会极大地促进城乡市场的开放与融合。
1.政府主导:以发展农业物流节点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模式。这一模式是指通过发展农业物流节点,建立节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城乡双向的农业物流服务网络。其流通组织模式如图1所示。网络化是现代农业物流的基本特征,农产品流通效率直接依赖和受限于网络结构。鉴于前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应基于城乡统筹发展农业经济,构建现代农业物流服务体系,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物流,从布局、结构、区域上构建和优化农业物流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使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紧密。发展农业物流节点应符合低碳化,应优化布局,避免重复布局、重复建设,必须摆正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现代农业物流服务网络是由节点、联结、层次和活动有机结合而成的。由于节点功能和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物流网络布局和功能结构,因此,通常将发展物流节点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关键和重要切入点,发展物流节点应坚持低碳经济的原则。
第二,农业物流应纳入已有流通主道,农副产品物流基地应和工业物流基地、小商品物流基地并存于政府统筹规划的分区域、多层次的物流园区。目前,我国农业物流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线路和节点配套不好、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够、区域布局不尽合理等,导致城乡资源和要素不能顺畅流动。如何按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构筑我国大物流网络,实现区域和区域之间、线路和节点之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是我国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三,在一个网络结构中,为了提供特定的商品和服务,必然需要网络的许多成分共同参与,因而网络成分之间是相互补充的(黄静兰,2003)。农产品批发商、加工企业、物流企业是农副产品物流基地的组成成分,也扮演着主角,它们又有各自的供应链网络,共同作用、相互协调,促进了节点的发展。
第四,以专业合作社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实践证明,在坚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经济,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借鉴日本农协的做法,由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合作购买和合作销售(赵慧峰,2002)。通过“合作购买”(主要针对化肥、配合饲料、农药、农业机械等农资品)和“合作销售”(主要针对农产品),实现城乡间商品和服务的顺畅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第五,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是农产品物流网络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城乡间商品的快速配载、农资供应、实时跟踪,进行信息采集与传输、业务管理、客户查询及业务跟踪、农业科技合作、农业咨讯服务,有效地减少物流中间环节和费用,并且由合作社组织合作销售、合作购买,“统一计算,费用分担”,使农户能取得稳定的收入,调动了农户参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积极性。
双碳生活的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对蒽醌法双氧水生产的废水的性质作了简要介绍,针对该类污染物提出了隔油 气浮 催化氧化 生物碳塔为核心的治理工艺。着重介绍了该工程的实际运行情况及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分析。
【关键词】双氧水生产废水;气浮;催化氧化;处理
1 生产废水的性质
双氧水生产工艺为钯触媒、2-乙基蒽醌法。废水主要来自于过氧化氢生产车间的各种废水排放。
该废水主要含有:2-乙基蒽醌、磷酸三辛酯、三甲苯及双氧水。废水中含有难降解的芳香烃及对生化反应有毒害作用的双氧水。磷酸三辛酯和三甲苯均为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密度比水略轻,磷酸三辛酯的相对密度ρ=0.924,三甲苯的相对密度ρ=0.86。
2 废水的处理工艺
2.1 工艺流程:针对该废水的特性,制定出先除油,然后采用催化氧化反应打开苯环,降解大部分芳香烃类有机物,最后通过活性碳吸附残留有机物,确保达标排放。
2.2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设计参数:高浓废水储池:V有效=200m3。主要是存储一次性排放的高浓度的白土床废水,然后多次少量的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减轻高浓废水对系统的冲击。
隔油池:HRT=0.5h。主要是去除废水中的分散油。
调节池:HRT=6h。根据双氧水生产废水排放周期确定的调节时间。
气浮器:常用的加压溶气气浮设备。废水进入气浮器前用计量泵投加破乳剂。主要是去除废水中乳化油。
催化氧化反应器:内置填料,填料配比:铁屑∶焦炭∶填料活性剂=2∶1∶2。有效接触时间2.0h。正常运行情况下的气水比=5∶1,大气量反冲洗时的气水比=10∶1。底部鼓入空气。主要是通过微电解和H2O2的氧化能力分解蒽醌、三甲苯等带苯环的难降解有机物。
斜板沉淀器:催化氧化反应器出水的pH值一般在7左右,废水中的Fe2 离子生成氢氧化亚铁絮体,同时吸附其他悬浮物。为强化絮凝效果,减少沉淀时间,投加高分子助凝剂。HRT=4h。钢结构,内衬玻璃钢。主要是去除悬浮物。
生物碳塔:φ×H=1.8×4.8(m),两座。碳钢结构,内衬玻璃钢。有效停留时间1.0h,气水比=5:1。定期进行气水反冲洗,强制使活性碳表面的生物膜脱落。主要是利用活性碳吸附和生物接触氧化的双重作用,使剩余有机物得到彻底的分解。
回用水池:V有效=45m3。主要用于生物氧化-活性碳吸附塔的反冲洗水。
污泥浓缩池:φ×H=2.5×4.8(m),V有效=8.5m3。间歇式竖流污泥浓缩池。进一步浓缩斜板沉淀器排放的污泥。
板框压滤机:BA630,机械保压。处理后污泥外运填埋。
4 运行情况及出现的问题
4.1 隔油池-气浮工艺对油类物质(重芳烃)的去除:通过工程实际的应用,证明隔油池在除油方面是个简单而又高效的单元。可以有效的去除重芳烃组成的分散油,对于后续的气浮工艺来说,起到了粗筛的作用,保证了气浮系统可以正常的运行。原水的重芳烃含量一般达到20~50g/L,但是经过隔油池后,可以较为稳定的控制水中重芳烃含量
气浮工艺对去除重芳烃非常有效,去除率>80%。但是,由于重芳烃以乳化油的形式存在,所以必须投加一定量的破乳剂。破乳剂的投加量约为0.1kg/m3废水。
4.2 催化氧化反应器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及填料板结问题:在双氧水的废水处理中,带苯环的难降解有机物是处理的难点。国内有许多报道采用铁碳内电解处理难降解废水,但是铁碳内电解的填料板结一直是个未解决的问题。本次工程通过两个方面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一是由于化肥厂有大量的空气可供利用,所以采用大气量的搅拌不断冲刷铁屑的表面,避免氢氧化物在铁屑表面的沉积;二是在填料中加入活性剂;三是控制反应器内一定的pH值,使废水中的H2O2在Fe2 的作用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即可降解有机物,又可避免Fe的钝化。经过对该工程一年的跟踪,尚未发生板结的现象,处理效果也没有下降,因此可以认为有效的解决了填料板结的问题。
3 生物氧化-活性碳吸附塔的作用
设计本意是通过活性碳的吸附功能吸附难降解有机物,提高其在系统内的停留时间,然后利用好氧微生物降解被吸附的有机物,同时使活性碳恢复吸附功能。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前面的处理单元处理效果均较好,进入生物氧化-活性碳吸附塔的废水基本可以达标排放,所以该单元的处理效果并未得到体现。这也是有待于以后的运行验证的。
4 H2O2对卧式离心泵运行的影响
在运行中发现,调节池的污水提升泵(卧式离心泵)经常会有气缚现象发生,泵内含气体,泵出口压力小。
5 白土再生废水对系统的冲击
在调试过程中,遇到车间内排放白土床再生废水,该废水呈深红色,含大量的蒽醌、磷酸三辛酯,对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根据生产情况,该废水约70天才排放一次,但每次的排放量达200m3。如果一次排入系统肯定使整个系统失效。后经与厂方共同协商提出先建一200m3的储池,然后由储池每日少量的排入处理系统。
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废水处理站总投资120万元,折合吨水造价5000元/m3?d。吨水造价高的原因主要在于废水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所有的水池构筑物、设备均需作防腐内处理,前处理的管路均采用不锈钢管。运行费用为1.36元/m3废水,包括电费、药剂费、人工费。废水处理站总占地面积450m2。
6 小结
(1)废水中所含的双氧水对卧式离心泵的正常运行有影响,宜采用泵壳入水的立式离心泵;
(2)在工程设计中要充分对产品生产工艺了解,熟悉各废水排放节点。对白土床再生废水采用先蓄水,然后多次小流量排入系统的方法,减轻对处理系统造成的负荷冲击;
(3)采用隔油池 气浮组合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大部分的重芳烃类油;
(4)充分利用废水中含有的双氧水,利用铁碳内电解与双氧水的氧化能力共同分解带苯环的难降解有机物;
(5)利用大气量冲刷铁屑表面、填料活性剂、双氧水的氧化分解三重作用防止填料的板结。
双碳生活的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首先,我想说低碳中的一个重点:少使用一次性物品。这一点在家庭里实行得很好,可是,如果你去一些小饭店,夜市和早市,或者到旅馆,你就会发现,一次性餐具、牙刷及毛巾随处可见。服务员递给你一双一次性筷子,又有多少人会说:“请给我换一双可多次使用的筷子。”可见,平常百姓去的小餐馆、小旅店中,“一次性风潮”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根除。不过,像在清华大学食堂中我就没有发现任何一次性消费品。
其次,我想说一下水的再利用。在我家里,淘米过后的水会用来冲厕所和浇花。我想这的确是一种既经济适用,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可是,在我进行的小范围调查问卷中:有五成以上的人表示从来不考虑将淘米水再利用;有三成的人表示如果想起来或方便的话就会这么做;只有不到两成人说他们经常这样做。在另一份调查问卷中:有九成的人说知道淘米水再利用有利于环保和低碳;不到一成人说无所谓。可见,目前一些低碳措施对老百姓来说只是一种概念,还不能做到实际行动的程度。
在我的口头调查上,得知一些低碳生活方式被渐渐普及,例如:纸张的双面利用、随手关灯关水龙头、少坐私家车、用布袋或购物篮购物和少用空调。而一些却不被人所用,例如:等车时熄火、水的再利用、小饭店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爬楼梯上楼。
面对类似情况,我给出的建议有:1.2024部门多宣传低碳的生活方式;2.学校专门开展此类活动;3.在电视上多播放公益广告;4.监管部门加强对污染企业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