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参加传统文化培训的心得体会

纸上谈兵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747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0分钟。

参加传统文化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太极拳文化;教育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103-03

保护与弘扬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6月1日文化部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要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要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载体是人,只有众多的人来共同参与学习、研究、推广,才能使文化得到承传与弘扬。而学校则是聚集的地方,是文化普及、推广、繁荣、发展的中心,是优秀文化的未来和希望。因此,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应从校园文化建设抓起,突出优秀传统太极拳文化的学校教育保护与发展。其意义在于,第一,可以协调太极拳的保护与传播方式,对太极拳及太极文化进行科学、系统、规范的挖掘与整理,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良好的继承;第二,可以调动更多青少年参与到太极拳文化的承传过程中来,既实现了文化惠民,又促进了河北省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高了青少年的健康水平;第三,可以继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对提高我省、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河北邯郸作为杨、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地,更加注重太极拳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在邯郸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和各级学校的努力下,太极拳文化在邯郸中小学得到了广泛普及与推广。太极拳文化学校传播的举措使太极拳传承老龄化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太极拳文化的健身价值、艺术表演价值均得到了体现,在内容、形式、风格、特点等方面也较为统一和规范。但受到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升学等方面的局限,太极拳的文化价值、技击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等尚有待开发,太极拳文化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传承以及太极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需进一步改进、完善和强化。因此,学校太极拳文化发展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太极拳文化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保护与繁荣发展[1]。

要使太极拳、太极文化能更加深入地走进校园文化,让学生们真心喜欢太极拳,让优秀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的保护与繁荣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强宣传,激发兴趣

请民间大师到学校做现场表演,重点突出他的防身技击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定期组织学生观看2024太极拳的优秀影片;利用地域优势引领同学们到广府城太极圣地去参观学习;充分利用校园宣传场所进行太极文化宣传,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太极拳的魅力,并逐渐产生兴趣,让学生不自觉地喜欢上太极拳。

二、提高太极拳在中招考试中的比重

将太极拳考试成绩按中考体育成绩的一半记入中考总分。升学考试对教学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想让学校、家长、学生充分重视太极拳教学,把太极拳作为中招体育考试单列项目列入考试范围将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他所占的比重更是家长和师生所关注的焦点。

三、依据青少年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结合学校体育教育和青少年及儿童的生理发育、心理特征、兴趣导向等诸多内在因素,以杨、武式太极拳为基础,编写出统一的,适合各级学校、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学习的太极拳故事、太极拳基本功、太极拳基础套路、太极推手入门、太极拳初级教法等太极拳文化系列基础教材[2],为太极拳文化在中小学的普及奠定基础。

在教材编写上按学生年龄分为五个年龄段,即小学低年龄段(1~3年级)、小学高年龄段(4~6年级)、初中段、高中段、大学段;内容、练习方法等具体设定如下(见表1)。

四、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技术水平

依托邯郸学院、邯郸太极文化学院建立太极拳师资培训基地,聘请杨、武式太极拳大师、传人、专家等担任教练,对邯郸市所有担任或能担任体育课教学的教师和从教人员进行分期分批集中培训,培训周期为一个月,要严格考核制度,一期不合格的要进行多期培训,直至合格为止。首次培训可由政府或单位承担所需培训费用,二次培训的要自费参加,以确保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前期确保使全市中小学都能有一至两名教师得到先期培训,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通过轮流培训,最终使所有中小学太极拳任课教师都能得到规范培训,以确保师资的数量。同时,每年都要对这些经过培训的教师进行验收和再培训,以确保技术的规范和师资的质量。

太极拳教师除了进行业务培训外,还要定期举办太极拳技能比赛,太极拳技术水平、教学能力突出者,要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并给予年终评优优先权,从而提高太极拳教师学习太极拳、提高业务能力的积极性。

五、改进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采用以攻防促兴趣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动作的技击含义,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要推广太极拳就要从它的历史渊源抓起,从它的本质功能抓起,让太极拳真正地成为中小学生最喜爱的健身项目[3]。

另外,在师资水平不够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聘请专家到校讲学等多种方法,以保证太极拳教学动作教学的规范性。

六、强化巡回督导

建议由市教育局组织成立“太极文化进校园”督导组,进行巡回督导;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高度重视,成立相应机构,制定有效措施,落实到人,广泛发动,大力推进活动的开展;督导小组将对督导结果进行及时通报;把太极拳督导结果和比赛成绩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一。

从总体情况看,邯郸市委市政府、邯郸市教育局等主管部门对太极拳文化的普及推广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扶持,邯郸市(县、区)中小学太极拳文化的普及、推广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如能在学校太极文化发展中从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出发优化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师数量与水平,完善考试与奖励机制并且加大宣传力度,将对太极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繁荣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靳周祥.太极拳走入中小学课堂的必要性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8):99-100.

[2]李建设,李敬勇,牛秀荣.太极拳锻炼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43-44.

[3]邯郸市教育局.2024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太极拳进校园系列展示活动的通知[Z].邯郸市教育局,邯教政体〔2011〕5号文件,2011-04-18.

参加传统文化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文秘专业 文化特质 实践探索

高职文秘专业是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秘书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技能,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与书面写作能力及人际沟通、协调能力,掌握参与政务、办理事务及组织公共活动的基本技能,能在各类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工作和公共事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按照就业岗位的要求,高职文秘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较高素质。这种素质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人文素质,又包括文秘从业所要求的专业技能、职业观念、职业情操等专业素质。要达到文秘专业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加强文秘专业的文化建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文秘专业人才的文化特质,在内容上具有传统文化的性质,而由于它的主体是高职教育对象,因此它又是文秘专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特质的培养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专业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校为主要活动空间的文化形态。它是一个开放性的文化系统,它作用于人的触角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良好的文化特质对人的内在深层次心理结构的完善、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塑造、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文明素养的提升等有强大功能,是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内驱力和亲合剂,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包括师生的思想意识、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在内的传统文化,作为文化特质的内核,它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能够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它同时具有认识的整合功能,为学生提供行为参照系,长久而又深刻地响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同时,外在的、既渗透着人文气息又彰显着时代精神的专业文化氛围,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深邃学生的思想,丰富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秘书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加强文化特质的培养建设已成为高职文秘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从两大方面展开对高职文秘专业人才文化特质培养的探讨。

一、传统文化特质培养途径探讨

传统文化对文秘人员的影响非常重要,从基础的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接受,到深层的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为文秘人员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质,是一种全面、立体的作用。因此,传统文化的教学在高职文秘专业教学体系中就必须得到应有重视。

(一)创新思想,树立“课程群”意识

为了能够高质量实施传统文化教学,使传统文化精华在得以保护和传承的同时,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高职文秘专业必须做到创新思想,重视课程,树立“课程群”意识,采取多样化、分层式的课程设置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繁多,体系庞杂,所以我们要树立“课程群”意识,以一门必修课程为主,多门选修课程为辅,其他课程参与渗透,专业课程有所涉及的方式实施传统文化教学,这种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可通过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具体实施。比如说:必修课程重在普及知识,关键是利用传统文化精神对学生进行能力和素质培养;选修课程重在培养专长,教师要在选修课中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掌握传统文化一般知识的基础上,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更加深入的思考;相关课程参与渗透,重在塑造人格,在文秘专业中能够参与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课程,主要是大学语文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这两门课程。大学语文课程中有大量内涵丰厚、思想深邃的传统文学经典,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让他们领悟到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至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以科学的思想陶冶学生精神世界,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文秘专业学生而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知识、管理学知识、公文写作知识等都可归入专业知识范围。通过以上四个层次的交叉结合,基本上能够将文秘专业传统文化的教学贯穿始终,这四个层次的课程可在不同年级、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自觉传承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化于心,塑造个人品格,提高专业素质,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变知识为故事,增强课堂讲授的趣味性

传统文化的知识是生动而形象的,教师要增强课堂讲授的趣味性,既要能够深入浅出,把晦涩深奥的理论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道理讲述出来,把简单明了的知识用形象趣味的语言讲述出来,更要精心设置讲授的环节,教师可利用如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技术,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2.变课堂为舞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师可采取任务驱动方法组织教学。教师预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行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加工,并让学生走上讲台,探讨他们感兴趣的文化内容和文化现象,教师和其他学生可适时提出质疑,在这样的交流碰撞中,对许多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锻炼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组织表达语言的能力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等,这些都是文秘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3.变动脑为动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实践

教师可以将课堂搬到博物院、文化旅游景点展开,让学生在参观文物、游览古迹的同时加深对传统历史文化知识的理解,真正将参观和学习相结合;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才能引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思考。教师还可以结合社会实际和专业实际,组织茶艺、礼仪、书法等兴趣小组,在这些兴趣小组活动中,学生掌握的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知识,更是自己将来从事文秘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技能。

二、专业文化特质培养途径探讨

(一)文秘专业文化建设理念提升

专业文化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目的是约束专业中的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培养进入职场的职业人员,为社会培养人才,输送新鲜血液,尽量贴近职场,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缩短与职业角色的距离。

秘书人员的职业素质,应该是文化知识、社会知识、科技知识、专业技能整合、互渗、交融在一起的,而不能顾此失彼,有所偏颇。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浓厚的专业文化氛围还可以陶冶学生职业情操,熏陶学生职业理想,端正学生职业观念,培养学生职业习惯,并可培养未来文秘工作所必需的敬业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团队与合作精神,等等;促使学生热爱专业,通过专业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促使学生热爱专业,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文秘专业在模拟公司、校外实训基地多种实践平台上,通过模拟实训、技能大赛、社会实践多种方式,学生全程、全员参与策划、组织各项活动,体验秘书职业特点,在做中学、知行合一,通过体验、反思、融入职业角色,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变。所以文秘专业文化建设更体现出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二)本校文秘人才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1.一个实训大楼――文科综合实训楼

在文科综合实训楼中,学院紧密结合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实践教学体系为依据,共建设了4间实训室。实训室搭建起校企合作、师生互动的平台,使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性进一步得到关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得到落实,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多元化的职业能力、培养应用复合型一线文秘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吴文化园位于文科综合实训楼一楼,作为教育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我校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平台,集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于一体,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吴地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魅力。吴文化园在素质教育上发挥其文化孕育功能,有力地提升了专业文化建设品味,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2.两个大赛―――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和秘书礼仪大赛

通过组织技能大赛,给学生提供大量秘书综合实训机会。职业技能大赛的组织工作由学生组成的秘书协会全权负责,从开会讨论、起草方案、下发通知、组织竞赛、新闻宣传到最后的资料2024都会涉及会议、礼仪、公共专题活动、写作、档案整理、沟通等方面的秘书知识和技能。我们通过举办技能大赛,选拔优秀选手,真正使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竞赛选手要参加秘书职业技能大赛指定项目,参加舞台竞赛为主的决赛,充分展示学生的综合技能。最后对所有获奖选手进行表彰,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发给证书和奖品,优先2024获奖选手到社会企业顶岗实习。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专业热情。

3.三项措施――模拟公司实训、职业资格考证、顶岗实习

第一,创建仿真的模拟公司,以实际工作中的典型任务驱动,设置实训项目,将企业秘书一线工作中最具典型性的职业活动搬入课堂;实训过程中采用企业工资制考核方式,按照职场标准营造职场文化,每天在仿真的生产环境、企业文化和职业体验条件下,使学生在仿真文化氛围中,培养与锻炼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综合素质。第二,文秘专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为导向,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秘书人才。鉴于此,我们将秘书实务实训考核与秘书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核挂钩,以取得资格证书作为实训课程的最终考核结果。为此,根据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要求,学校专门建立秘书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组织学生进行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内容由注重考核秘书理论知识转变为考核秘书职业能力。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能力,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和竞争力,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的接轨。第三,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的校外实训创造平台。建立实训任务书和档案册,对学生在校三年的实训量进行量化管理,促进学生课余时间积极参与校外社会实践;分配学生到市区内2024机关单位档案室顶岗实习,毕业生可以定向分配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学生面对的是真实的岗位和真实的工作任务,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到很大作用。

传统文化和专业文化一同构成专业人才的文化特质,专业的人文素养更多依赖于文化特质的影响。有专家学者在《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一文中指出,学校教育培养有知识的人,这是无可非议的事,但不要忘了崇高理想、高尚人格、神圣信仰的追求,意义世界对于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实现学生的知识人化。

高职教育,除了需要对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应该提供给他们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专业课程所给予学生的仅仅是将来从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一个现代职业人,只有既具备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掌握了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才算较全面地具备了职业发展的条件。因此,要达到文秘专业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具备未来持续发展的条件,我们目前除了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注重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之外,还须着力加强文秘人才文化特质的培养,而这一点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莲花,薛占峰.中国传统文化对秘书职业群体的影响[J].党史博采,2011(3).

[2]韩晓.略论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途径[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6).

[3]黄晓燕.职业学校开展专业文化建设的探索[J].职业技术,2010(8).

[4]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教书育人,2005(19).

[5]邵文文.高职文秘教育中的专业文化建设浅谈[J].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参加传统文化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1.主要做法

(1)“ZHU”(主)力模式,凸显社区教育的主体作用主力模式是指以社区教育学院为培训主体,利用自身的优质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给予村(社区)文化礼堂更多的示范和指导,以点带面,扩大文化礼堂的培训面,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享受到高质高效的培训服务。学院拥有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i-观海卫太极拳实验室,发挥品牌项目的示范作用,在各村文化礼堂负责人中培养一批观海卫太极拳(以下简称“观拳”教练员,由这些教练员在各村文化礼堂中开展观拳培训的组织、教学和管理。学院向合格学员颁发观拳教练员结业证书,授权开展村级观拳的培训组织工作。微光攒聚,终成火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观拳项目作为文化礼堂的常设项目,不仅扩大了观拳的普及面,让观拳有更深厚的群众基础,也让广大社区居民掌握了一门强身健体的技能,达到双赢的目的。同理,通过学院组织的急救员实操培训、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垃圾分类宣讲活动、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有效推动慈溪市国家文明城市建设,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社区居民的素质再提升。(2)“ZHU”(筑)力模式,发挥社区教育的资源优势筑力模式是指学院与村妇代会等组织合作,共同构筑社区教育培训项目的组织形式。此种模式有效整合各类社区教育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培训项目贴近社区居民的内在需求,使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活动更接地气、聚人气。与村假日学校联手,开展面向幼儿园小朋友的“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主题活动、面向小学一年级学生及家长的新生开蒙礼仪活动、面向小学生及家长的暑期小学生急救知识培训与实操、面向青少年儿童的少年儿童公筷公勺文明习惯养成活动等等。与绿恒志愿者、辣妈帮帮团等团队联手,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操作技能培训、红十字急救知识普及、垃圾分类从辣妈做起专题培训等。在此模式中,学院与村级机构等是团结协作关系,共同参与计划的制定、方案的实施和效果的评估。学院主要担当村与志愿者团队的联接纽带作用,有效促进各类优质培训项目进文化礼堂,以社区居民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3)“ZHU”(助)力模式,发挥社区教育的指导作用助力模式是指以村级组织为主导开展的培训项目,学院派出精锐力量,通过指导、参与等方式,协助村文化礼堂开展教育活动的培训模式。根据各村实际,文化礼堂都会组织各类节日宣传活动,寓教于节,融情入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在社区居民中深植慈孝文化,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学院深入各村(社区),因地制宜的开展指导,助力文化礼堂的活动。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送戏下乡活动、戏曲票友演唱会、非遗古乐表演等,活跃在文艺舞台上的很大一部分文艺骨干是学院老年大学中越剧班、舞蹈班等班级中的学员,还有旗袍协会、摄影协会等乡村学习型社团。这些活动展示了学院老年教育的教学成果和学员的精神风貌,也展示了社区老年居民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和谐融洽的邻里氛围。

2.取得成效

参加传统文化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疆高校;拓展训练;课程体系建设;可行性;原则;设计

随着社会的变革,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受到质疑,导致我国很多高校开始进行体育教学的相关改革和创新,来丰富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以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在2002 年和 2004 年分别组织的两次大型的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体验实践活动,引起社会媒体的关注,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拓展训练。目前,我国很多省市高校体育教学中已经开展了相关的拓展训练课程,如攀岩、定向运动、场地训练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见高校开展拓展训练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及学校体育改革的需求的。但是在新疆2024拓展训练的课程在高校的开展并不是很顺利,本研究根据新疆实践情况,对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探索,为新疆高校体育教学深度改革提供依据。

一、拓展训练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

1、拓展训练引入高校的必要性

(1)拓展训练课程进入高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变革,使得现代的大学生面临了很多的压力,从而引起很多的社会性的心理问题,再加之现代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骄纵和宠爱,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趋向发生了变异,如犯罪问题、学生自杀等等现状。拓展训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挑战极限能力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也正是当今社会中需要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方面有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年来拓展训练在我国企业培训的过程中,对参与人员的心理素质及相关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将其引入高校,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课程。

(2)开展拓展训练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2002年8月,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南将体育课程目标可分为五个方面: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目标。同时强调素质教育最为我国的教育主体,是培养我国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重要手段。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代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还有发展学生的智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所以拓展训练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3)高校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是对我国传统教育的补充。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教育。而现代市场的需求就是要复合型的人才,虽然,近几年我们进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但是效果不佳。

从表1可以看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传统的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拓展训练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个人价值观念的培养,这也是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最缺少的东西。拓展训练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是在让学生体验过程中进行学习的,这是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4)当代社会高素质人才发展的需求。新疆高校体育教师大多都参加过拓展训练的培训,所以对其功能有较全面的了解,在对“参加拓展训练对大学生成长意义”的选择中:新疆高校的教师都认为拓展旋律对学生成长有积极意义,但也有少数教师不确定,这说明拓展训练在新疆开展的较少,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的理解,所以应该加强新疆拓展训练的学习和了解,让其更好的服务我区高校。

(5)大学生心理素质、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的必要性。现今的大学生缺乏坚强的毅力,热衷于网络等恶习,体育意识淡化,导致体质下降,同时心理的承受能力也在变弱。这些都将成为现代大学生在社会中发展的阻碍:不能积极的面对困难和挑战、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不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等等都是影响到大学生自身职业生涯的因素。

拓展训练以其新颖的活动形式和组织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克服挫折和困难的能力,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等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这符合一名现代大学生的素质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1)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的原理相似。根据相对调查表明: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对知识结构有较为长远的记忆。拓展训练就是通过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进行学习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游戏中感知自我,并得到相关的知识,这与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非常的相似。与此同时拓展训练在对学生身心培养方面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也非常的相似,都是通过运动刺激来是学生身心得到稳定。

(2)拓展训练的目标和体育教学的目标基本一致。高校体育课是以体育运动的形式进行开展,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体质,提升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拓展训练是借助户外运动技能在固定场地内开展场景教学,其培养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两者的教学主体都是学生,目的都是以体育活动或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所以两者在教学目标上也非常相同。

(3)拓展训练课程和与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相同。拓展训练的项目源于体验教育。就是通过直接体验的方式,来使参与者的技能得到提高的过程,就是通过实践来学习,让参与者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获得经验和感觉,从而达到锻炼身心的效果。而体育教学过程也是学生通过确定目标,进行相关内容的学生,最后进行联系和评价。所以在教学过程方面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也基本相同。

二、拓展训练课程建设的现实依据分析

1、我国其它省份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现状

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将拓展训练课程实施于高校体育,并得到了很好的反响。自从2002年北京大学在体育课中开展了拓展训练课程以来,全国各地的高校也在陆续的进行相关课程的开展和设计,并建立了相应的培训基地。通过数据2024和实地考察,笔者将对我国多地区拓展训练在高校是实施情况进行总结,由于调查的局限性,所以在这里提供的数据有限。但从表中可以看出,拓展训练课程化发展在我们快速的延伸,可以看出拓展训练课程将成为全国普遍开设的趋势。新疆高校体育在拓展训练课程的引入方面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发展空间很大,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拓展训练课程将在新疆高校开展起来。

2、高等院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安全因素

在高校由于场地和器材的有限,所以无法进行空中单杠、断桥、攀岩等活动,所以只能进行以地面为主的教学活动,而针对地面的拓展训练活动,培训教师只要组织安排好学生,并加强对安全的教育工作,就能有效的剔除安全隐患,控制不安全因素,并使学生达到安全。

通过美国专业体验培训机构Project Adventure曾就体验式培训拓展训练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发现,根据自己15年内统计的受伤数,得到这样一份统计表:

上述资料表明,拓展训练的安全性高于其他运动项目,进一步的提高拓展训练在新疆开展的可行性,它比负重行走的安全因素还高,说明它是一项有安全性较高的运动项目,很适合在学校开展。

3、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是学生的自身需要

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信息化的普及,现代的大学生在接受和理解能力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他们在体育活动不仅是满足普通和简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关注更多得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人性格培养的重要时期。而拓展训练以其独特的作用,在增强学生身心方面的同时,对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团队协作的培养,人际关系增强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拓展训练课程的开展,将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的作用。调查显示,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课程,很多的学生都愿意参加,愿意参加的比例达到65.5%,可见现代的高校学生都很重视培养自己全面发展的意识。同时也反映出在新疆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可行性。

4、新疆高校体育教师可以满足拓展训练课程的师资要求

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教学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中都是通过身体的活动,使学生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而拓展训练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只是负责监督和引导,是对学生心智的考验。由于大部分拓展训练项目都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要有对其他学科有相关的了解,如:心理学、管理学等,这就要求要有较高的学历要求,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学生的安全。调查结果显示,新疆高校体育教学的学历集中在硕士和学士,高校教师的学历水平还应该提高,由于新疆大部分的体育教师是年龄居中在青年和中年,所以只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很多高校教师可以胜任学校拓展训练教学的工作。

5、拓展训练内容丰富,有许多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

由于场地和器材的受限,所以很多高校在开展拓展训练项目时,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安全为主,常进行一些地面形式的危险性较小的项目,以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更加学生的需求,而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以一种灵活的方式进行开展,培训的过程基本是学生自我完成,所以它在很短的时间内,能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感悟,掌握知识。

拓展训练所需要的器材与其他体育项目所需要的器材有所不同,它对器材的要求比较简单而且安全,对场地也没有很高的要求,很多器材在随处的商店都可以购买到,所以拓展训练对器材的要求不高,也为高校开展节省开支,为能在高校中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三、拓展训练课程建设遵守的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由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与沿海相比就较大的差距,属于欠发达地区,新疆不同院校的教学资源和条件有限,所以项目的开展方面应以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着手,才能实现教学的合理性。

2、循序渐进原则

拓展训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都是要尊重学生的基本发展规律,项目选择时也是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进行开展,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拓展训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使拓展训练在高校的发展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价值。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随着拓展训练运动的不断兴起,2024拓展训练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的增加,然而实践才是拓展训练的硬道理,所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拓展训练课程教学工作,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才能更全面的认识到理论在实际教学所的作用。

4、全面性原则

拓展训练与其他训练相同,都是针对不同性质的教学活动而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所以拓展训练在开展过程中,不仅能保证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全面性的提高,因此在知识结构的选择方面,则更加注重对学生全面性发展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加强知识结构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四、拓展训练课程建设的设计

1、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指导思想

拓展训练的指导思想是通过体育活动的目标和任务,而使学生产生认识和感悟。拓展训练从以往注重培养学员心理素质和生存技能,到后来应用与企业管理领域,发展到现在,拓展训练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思路,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格和心理的培训。而当今的大学生,基本上是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极差,缺乏相应的沟通能力,缺少团队合作的精神等。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只能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但对心理和社会适应能方面的影响较少。而拓展训练则补充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

2、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也决定了教学的发展方向。

拓展训练课程是根据特定的情景设计,以游戏和活动的形式进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是依据基本目标进行的任务培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如:挑战的精神、个人价值的实现、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

3、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实际的教学条件而设定的。整理调查结果,结合专家的意见和本人的实地考察,列出以下可选用的部分拓展运动项目(仅供参考)。

(1)破冰项目:踩轮胎、寻人游戏、松鼠与大树、面对面介绍等;

(2)沟通项目:瞎子摸号、信任行走、撕纸、数字传递、解手链等;

(3)团队协作项目:坐地起身、踩数字、众志成城、连环手等;

(4)团队信任项目:信任百步行、信任背摔等;

由于新疆高校还未普及开设拓展训练课程,所以笔者建议新疆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应以室内项目和部分地面项目为主,相对而言较容易开展,而且有利于课堂组织和控制。对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却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拓展训练项目众多,组织形式多样,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组织形式,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学校体育教学中基本的组织形式有:以班级为单位、以专业为单位、以院系为单位、全校随机组织。在以往的调查中,大多数的学生和教师都赞同全校的随机组织,因为学生所在系别和专业不同,相互不熟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奋性,其次,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5、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评价

拓展训练的评价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价方式,包括学习过程中的评定和学习结果的评定。根据拓展训练的教学特点,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教师评定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笔者建议在评价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参考文献】

[1] 杨春歌.吉林省拓展训练开展现状及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课程研究[D].延边大学学位论文,2008.

[2][5] 刘硕.山西省高校开展拓展训练选修课的研究[D].山西大学学位论文,2008.

[3] 路庆平.拓展训练引入杭州市高校体育课程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1.

[4][7] 李娜.拓展训练引入重庆市高校体育课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学位论文,2010.

[6] 宋保华.河南省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学位论文.2010.28.

参加传统文化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一、农村女劳动力现状

20__年,全县农村共有劳动力118847人,其中女性5661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7.6%。调查显示,__县农村女劳动力中,18-30岁的女劳动力有20267人,占35.8%;31—40岁的劳动力有16757人,占29.6%;41—50岁以上的劳动力有19588人,占34.6%。

二、农村女劳动力文化程度及职业技能现状

据统计,全县农村女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的31245人,占女劳动力总数的55.2%,初中文化程度的22196人,占39.2%,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171人,占5.6%。取得绿色证书或女农民技术员职称的有513人,占0.91%;取得国家其他职业资格证书的有762人,占1.34%;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术的有24386人,占43%。参加妇联系统劳动技能培训的有10029人,占17.7%;参加政府其他部门劳动技能培训的有12174人,占21.5%。目前,全县有女致富带头人20__名,占女劳动力总数的3.5%,其中从事种植业的有992名,养殖业的有677名,加工、服务业等的有340名;有女经纪人822名,其中从事种植业的有262名,养殖业的有162名,加工、服务业等的有151名,劳务输出的有133名,其他的__人。以上数据说明,__县女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素质总体偏低,且技能单一,观念落后,技能培训工作迫在眉睫。

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后妇女受益状况

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技术骨干队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证。调查显示,在“您认为妇女通过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后有哪些受益”一项中,认为掌握了一技之长或增加了增收致富能力的妇女占99%,而认为没有受益的仅占1%。这充分说明,妇女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后,一方面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会了各种实用技术,增加了收入,使她们致富有了方向。另一方面,一部分妇女还通过培训提高了创业本领,创办了农家乐、小型加工企业,从事运销市场营销等,带动了全县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结果中可看出,对农村妇女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帮助农民家庭脱贫致富和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必然要求,而妇女的收入增加也将为其获得日益平等的家庭和社会地位起到积极的作用。调查显示,制约农村妇女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妇女接受技能培训的能力较弱,招收培训人员困难。据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要改变村里的面貌最缺致富实用技术的农村妇女仅占16%;而在问及不能参加培训的原因一项中,因没有时间参加培训的只占到了33%;认为没有必要的占到了67 %。大多数农村女劳力思想观念陈旧,加之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接受培训能力弱,不愿进行培训。她们认为参加培训学不到真技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与其参加培训浪费时间,不如在家多纳几双鞋底,多干点家务,使得培训工作难度加大;部分妇女则因年龄偏大,认为年龄较大在外找工作较难,而不愿参加培训。大多数妇女得不到家庭的支持,丈夫也不愿让妻子去参加培训。

2、培训经费投入不足,补助标准偏低,培训质量不高。从__县近2年的阳光工程培训投入来看,20__—20__年培训补助标准分别为每人300元和370元,而要把农村妇女培养成技能型人才,达到用工单位及自主创业技能要求,至少应培训1个月左右,需培训费600-900元,除了370元(20__年补助标准)的补助外,学员无力承担其余的培训费用。有很多妇女虽然很想参加学习培训,但存在很多实际困难。阳光工程培训虽然免培训费,但生活费、住宿费、差旅费还是需要不少,许多妇女拿不出或不愿拿出这个钱,又担心学不会,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钱。同时,由于培训资金投入不足、补助标准偏低,造成培训时间短,培训不到位,难以保证培训质量,特别是新生劳动力培训难以真正掌握就业技能,最终导致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难或即使转移也不能向技能型岗位转移,无法提高经济收入,影响了妇女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3、培训硬件不足,培训机制不完善。各级党委、政府虽然非常重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但由于地方财力不足,目前针对广大女劳动力致富就业而专门设置的培训中心或基地还不健全,培训设施不配套。大多培训机构没有足够的实习基地和供学员实践操作的设备,无法按培训要求完成各项教学任务,难以保证培训质量。致使培训只能分散在一些职业技术学校、各类规模很小的短训班式的学校。面对农村女劳动力培训对象基数大、专业要求多和培训经费少的现状,无论是各级政府办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还是社会力量办的培训学校都存在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单一、实习操作场地缺乏等问题,不能满足农民多元化的需求。另外,由于掌握培训资源的2024部门和单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互不连通,缺乏统一领导、协调组织的有效机制,难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培训内容雷同,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培训效果不理想。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县农村女劳动力不论是与城镇女从业人员比较,还是与发达地区比较,她们的文化素质,劳动 技能普遍较低,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品德素质和审美素质也较低,要实现建设新农村、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4、培训对象没有层次性,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含金量”低。目前的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对有转移愿望和转移条件的妇女,不能根据年龄、文化、从业特点、接受能力等综合因素,因人而异进行分层培训,对产业特色和妇女个性化需求也缺乏深入分析,班次设置时段集中、内容雷同,缺乏针对性。且由于培训时间过短、培训过程与市场严重脱节,市场虽然技术工紧缺,但真正培训内容符合市场需求的又不是很多。目前__县的培训以中、短期为主,短的只有几天,很难学到过硬技术,在务工过程中难以胜任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只能从事简单劳动,遇有市场用工变化,极易造成回流,不利于长期稳定就业。部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甚至类似于以往开展的专项科技宣讲,内容陈旧,培训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存在,妇女很难学到过硬技术,质量难以保障,致使学员结业后对新技术、新品种的了解和应用受到限制。另外,农村女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培训与市场、岗位信息需求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和对接,造成培训内容单一、过时,从而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形成。

5、妇联系统开展妇女职业劳动技能培训难度大。一是无培训经费。各级妇联无经费来源,连正常的工作经费都难以保证,更不要说用于妇女劳动技能培训的经费,缺乏经费保障。二是劳动技能培训无力开展。县乡妇联编制少、工作人员少,没有精力开展妇女的技能培训。三是缺乏培训的场地和设施。妇联每次搞培训都要请教师、租场地,培训时间有限,培训质量无法保证,弱化了培训效果。

五、思考与对策

1、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一是要成立“政府牵头,财政扶持,教育主管,各部门积极参与”的组织管理体制,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农村妇女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把党和政府对农村妇女培训的优惠政策宣传到位,把培训前后的比较效益宣传到位,提高农村妇女对培训的认识,在全社会树立“技术致富”的观念,增强女农民参与培训的自觉性。三是要加强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加快推进男女平等的进程。要把开发农村妇女人力资源问题、男女平等的观念和主张渗透到法律和政策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才能变成社会行动并产生社会影响力。

2、整合资源,理顺管理体制。一是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积极调动行业和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为农村女劳动力提供培训机会,争取在较少投入的情况下解决“在何处培训”的问题。将县、乡镇两级各级成人教育学校、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等教育主渠道现有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进行整合,实行校校联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统一配置资源,统一筹措资金,统一培训,统筹城乡就业,形成理论教学——实习操作——上岗就业服务一条龙的模式,解决多头管理,互相牵制,浪费资源的弊端。二是进一步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加强和规范培训资金的管理。要切实用好国家对农民工的培训扶持资金、各部门的转移培训专项资金和项目资金,改善培训基础设施,配强师资力量,扩大女农民受训面,提高女农民的技术素质。三是要积极2024信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与相关企业联系,建立供需关系,实行“定单”培训。同时加大中、长期培训比重,使女农村劳动力能真正学到一技之长,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实现稳定就业。四是广泛吸取各地农村女劳动力培训的经验,努力探索适应我县培训的新模式。

3、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增强培训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各培训机构要围绕市场需求和用工单位提出的女劳动力用工数量、类别、技能标准、时限要求等,制定培训计划,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提高农村妇女择业竞争能力;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人方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妇女就业的适应能力;围绕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返乡女农民的农业技能;对青年农民工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适当延长培训期限,强化职业技能实训,使其至少熟练掌握一项职业技能。对缺乏技能、年龄较大、外出务工有困难的妇女,应着重开展技术含量低、周期短的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为她们就地致富创造条件。对中青年农村妇女,应进行市场亟需的技能培训,为她们外出务工夯实基础,对初、高中毕业回乡的农村妇女劳动力应从高级技能培训着手,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快速实现转移;对具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潜力的妇女,应重点进行对创业观念、创业知识、创业政策培训,提供创业咨询、创业指导,带动其尽快走上创业发展之路。

4、争取政策支持,解决培训经费短缺困难。各级各部门要争取教育培训机构在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星火科技培训等培训项目中加大对农村女劳动力的培训。上级妇女组织要为县乡妇女培训多争取政策和经费投入,加大对农村女劳动力培训的投入力度,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