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503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1分钟。
创新教育学生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一、 创新性原则的概念
创新性教学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学生创新动机,树立创新意识,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主动、愉快创造性的获得知识,个性得到自由发展,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创造性教育是针对传统教育提出的。它是指从学生心智发展规律出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创新个性品质的教育。
二、 实施创新性原则遵循的原则
(1)、民主性原则
教师和学生对知识、价值及其评价有着平等的发言权,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是一种平等关系。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涉及教、学、管说三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在这三个方面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与氛围。从“教”的方面来说,体育教师与学生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学”的方面来说,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对同学的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成果不妒忌、不打击,要敢于创造。从“管”方面来说,也要体现出民主性原则,管理制度既要严格要求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严”得合理、严得有“度”,留给学生创新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2)启发性原则
启发式教学主要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从而逐步学会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施以积极的教育和影响,为他们最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学会并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认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以打下初步的基础。
(3)、个性原则
教育是人类自身的社会特殊社会实践,直接涉及人的发展,特别是的个性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个性成了今天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个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体育教学中,必须坚持个性教育的原则。
(4)、主体性原则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创新新东西的能力,而学生只有在成为学习的主体时,才能逐步形成创新能力。就整个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组成来说,毫无疑问,学生始终是教育的对象。体育教师起主导作用,但就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学过程的进行来说,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即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是创新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现代教育的核心。体育教学创新的实质是把个体的地位、潜能、利益、发展置于核心地位,提高人的主体性,其职积能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 创新性原则下体育教师的三个转变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在于体育教师。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必须有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应该具有创造型人格,并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创造和革新的品质,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1)、在教学目标定位上,要把“只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教师传授的知识越多,越是好教师;学生获得的知识越多,越是好学生。这种传授型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比较扎实的知识,却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
面对善于思考问题的新一代学生,如果教师还是因循守旧、照搬教条来教学,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就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我们必须改革固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做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新是要求教师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的束缚,是学生从过去的顺从型变为积极的参与型,由被动型变为主动型,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知识更新要求教师把一些新的学科、理论和方法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并对教学起积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特别是新的技术和理论,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2)、在教学方法上的选择上,要把“只教学生学会”转变为“既教学生学会,又教学生会学”。教学方法更新是要求教师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有一种喜闻乐见的新鲜感。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要非处填鸭式方法,改变训练方法,而采用诱导式方法。教学中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信心的提高,会使思维更加活跃,创新的潜能得到较好的开发。实践证明,主动参与学习比消极学习有效得多。当学生以自我评判和自我评价为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得到发展。教师在安排教材时应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应考虑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进行自主学习,构建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具有创新功能的体育教学模式,比如:“探讨式教学”、 “情景教学”、“团队教学”、“ 探究式教学”、“ 成就感教学”、“引导式教学”等等。
(3)、在师生关系上,要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的关系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课堂教学不讲民主,是扼杀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把利剑。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去想、去学、去做,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创新的意识就没有办法得到培养。在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建立一种和谐、平等、信任、民主的关系,才能换醒学生的参与意识,才能够产生主动学习、实践的需要。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知、情、意、行的整体全方位的体验。实现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体育教学的核心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和情感体验。只有在教学中实施民主教学,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和锻炼,其主体的地位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 创新性原则下体育教学实施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创新性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创新教育来完成,因此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性”学习、“项目”学习和“学导式”教学,从思维创新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对学习者进行培养,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运用智力、知识、技能去追求最新知识,开拓最新领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
“研究性”学习是以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习。这种学习需要教师正确和有效的指导学习者。这种方法不是单纯的传递知识和信息的方法,而是为了对学习者积极探究知识进行有效帮助,进而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让学习者不仅能够从多种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而且还能透过事物的表面去探究事 物的本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教育教学的理念不仅着眼于现在,更应着眼于未来,教育教学行为不仅是“教”,而且主要是“设计”。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设定主题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要围绕学生自我发现——选择——探究——解决问题来设计,完全成为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起点拨、指导、领路的作用,使学习者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为学习者发挥个性特长和创造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2)、“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又称行为引导学习法,是以创造个性为价值取向,把学习的问题分散到项目的各个阶段和其他的环节中,让学生在项目负责人的组织下,至始至终参与一个和几个项目,通过辨明有兴趣的问题、提出假说以及最后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结论,帮助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
“项目”学习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它是综合应用所有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它与“研究性”学习有共性,但也有差异,虽然两者都强调了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体验,但“项目”学习在强调学习过程的同时,更强调了学生通过感知体验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调查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对发现或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学学生的综合能力。
“项目”学习是以强调学习者的个体体验围着眼点。它注重个体在实践中的体验,在体验中有所思、有所悟,注重个体在实践中的探索,让学习过程变成探求创造的实践过程,不被教师所左右,不拘泥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得学习者有着广泛的兴趣、丰富的想象力、用于化难为易的能力,且最终学有所获、学有所创。这种学习不一定通过课堂学习来完成,可以依托小组学习,但前提是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在统一主题下,采取不同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思考,最终达到曲径通幽、结论相同的目的。这种学习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表达自己的知识、能力、好奇和经验的场所,而且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
3、“学导式”学习
“学导式” 是指教师在注意学生的整体水平又顾及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根据学习者的基础和能力开展自学导学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注重的是学习者成长的个性差异,引导学习者主动地区索取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
创新教育学生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创新教育”的提出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有更明确的认识,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弘扬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的新型教育模式。体育教学应该实施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创新教育,使学生在学校能更好地全面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育目标。因此,在初中体育课中进行创新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快速平和的方法、体态得体的举止、意韵洒脱的神情、风趣幽默的语言、诚实亲切的态度来打动学生,用敏捷、熟练、协调、优美的示范动作来吸引学生,用精细的观察、客观的评价以及维持良好课堂秩序的能力来征服学生。特别是那种意境高远的体态语言和健康情绪的表现,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样的体育课堂就不再是简单的传授技术,而是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因此,教师必须放下“权威”的架子,改变传统的教师主控学生的师生关系,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与学生平等遵守各项规则,还要关心学生,热情对待学生,建立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能营造一种开放、温暖、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是良好的创新环境的基础。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意识。同时,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行为进行及时鼓励和肯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三、呵护学生的好奇心理
学生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就是他们的好奇心,没有好奇心的驱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消极被动的,更谈不上有创造性的行为。2024研究表明,学生的好奇心如果长期得不到支持就会衰退。因此,教师要把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放在重要的位置,经常关爱、培养、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一节体育课开始之初,学生会对一些体育器材、场地布置产生好奇心,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教师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去操作,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感性经验,为进一步的教学做准备。例如,进行垫上前滚翻的练习,大垫子一拿出来,学生就会主动去试翻滚,可能会出现各种姿势和动作,教师这时要结合体操中“力量”与“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翻滚的创新动作和创新意识,达到完美的效果。如果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精心的呵护,那么,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有可能得以实现。
四、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创新教育学生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创新;策略
对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可知,素质教育逐渐渗透到各级教育教学中,尤其是针对体育教育教学而言,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国家各级教育部门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普遍关注。现如今,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仍然存在一定滞后性,体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较低,并且体育教育教学模式不够科学、灵活,与当前体育人才培养需求难以吻合。下面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探索体育创新教育的常用策略。
1加强教学人员自身创新教学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能够得知,唯有体育教学人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保证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培养;唯有体育教学人员对当前高新技术研发的最新成果具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从科学的角度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唯有体育教学人员具有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才能保证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所以,培养体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前提是加强对体育教学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教学人员应当树立全面、正确的执教观和责任感,而不是只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应当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不断拓展求异性思维、发散性思维,使其自主探究意识得到充分的培养[1]。其次,体育教学人员应积极参与各类科学研究活动。因为体育教学人员的工作性质有别于其他岗位,致使一些体育教学人员的科学研究能力较差、科学研究水平较低。对此,教学人员应当积极参与各类科学研讨会,将科学研究作为提升自身创新能力、辅助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然后,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学人员应当创新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因材施教。最后,体育教学人员应当积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和兴趣。
2注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体育创新教育中,需要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首要工作,加大工作力度。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评价等工作,使其通过体验多元的思维活动、经历相应的实践过程对体育课程形成新的理解,教学人员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进而形成体育创新教学合作关系,促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有效提升,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2]。因为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体育素质、兴趣爱好、成长需求、个人能力等方面有所差异,所以,教师在体育创新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开展有差异的分层教学,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进而逐渐形成共同分析、共同探讨的自主学习状态。同时,体育教学人员还应当优化课堂教学,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应当为学生布置探究课题、提出具体要求、适当的进行点拨,将课堂教学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给予学生极大的信任和支持,鼓励学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充分展示自我,挖掘自身的潜能,提升创新能力。
3运用新型体育教育模式
教学人员应当着重利用各教学环节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智力,促使其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努力扩展思维,将学过的知识转化为感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继而从学习迁移和反馈方面获益[3]。在常规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各种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后形成的心理活动对体育技能的调控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教学人员需要着重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创新体育教育教学中,教学人员应加强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促使其智力得到极大的开发,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吸收。所以,为了进一步落实、推动体育创新教育教学工作,教学人员在创新教育中应当采用以学生为核心的新型教育模式。
4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对2024研究进行分析可知,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能够得到充分培养。同时,由于体育学科教学的特殊性,学生只有在没有拘束、压力的情况下才能正常学习,若是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让学生感到紧张、拘束的因素,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致使其难以充分掌握体育课程内容[4]。若是教学人员能够为学生营造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就会得到充分培养,为其体育素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前提。因此,体育教学人员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师生双向交流的氛围,采取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的心理、身体、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放松,继而发挥自身的潜能,借助体育教学活动提升体育素养。所以,在体育创新教育中,体育教学人员应当将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作为现阶段的重要工作。
5开展体育创新教学评价
现阶段,国内大多数教育教学工作均采用男女合班的方式,其教学评价主要分为“技术”评价和“达标”评价两部分内容,有些学校采用笼统、单一的标准实施教学评价,由于男女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这种评价方式不仅缺乏实效性和激励性,而且还缺乏公平性和创造性,对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产生抑制作用。所以,体育教学人员应当创新评价观念和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将体育技能、身体素质、体质健康、参与程度、进步幅度、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等纳入评价体系中,确保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5]。因为创新教育要求教学评价应具有赏识性、激励性,应当关注所有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情况,对其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给予充分肯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感,提升其自我评价能力,增强其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6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为了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工作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首先应该保证体育教学改革工作能够满足时展、社会发展、人才发展的新要求,进而依照体育创新教育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设置,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融入到体育创新教育教学中,在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提高其知识水平和运动技能,为体育创新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海平.浅谈体育创新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才智,2012(16):241.
[2]陈名君.刍议体育创新教育的常用策略[J].体育时空,2015(5):72.
[3]高石磊.体育创新教育的几点刍议[J].体育时空,2016(8):179.
创新教育学生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 创新 人才
论文摘要:新的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其核心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文章从学校体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和在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入手,对学校体育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分析,以期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服务。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要求
新的世纪是经济、科技全球化的世纪,是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技突飞猛进的世纪,是多元化思想文化冲突与激荡的世纪。当代知识教育的主题就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面对巨大的发展机遇,世界各国都争相把创新教育列入本国培养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撰文指出:“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因此,改革教育体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探索的热点。
我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摆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本次课程改革取得的重要进展之一。”2002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试行)的通知》中强调:“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对一所本科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内容之一。”
可见,教育对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如何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急需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学校体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
1.开阔视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同时,采用不同的信号,利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加强学生左、右脑的应激训练,使之协调、平衡地发展。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课堂上,学生通过对技术动作的观察、分析获得反馈信息,对完整的技术动作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中查找到自身技术动作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如球类运动项目,只有观察到对方的弱点,并根据对方的情况分析指定自己的战术,才有可能在比赛中击败对手,取得最后的胜利。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实践,提高对事物认知能力的过程,一旦这种能力变成习惯,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必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校体育要想发展就必须创新。体育教师在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同时,必须利用自身的创新教法和创新精神来感召学生,在这种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驱动下,学生才可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能,激发出创新的激情。体育课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育教育教学创新意识、强化素质教育的最好的场所,包括思想意识、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考核等方面的创新。如教学内容的创新中,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就必须变革体育课教学内容枯燥和单调的弊端,更多地利用具有地域特色,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和教学内容。
3.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个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受教育者,而不是教育本身,创办教育的目的是为育人服务的。体育教育的特点就是在“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开设适合学生学习的富有特色的体育课程,扩展学生学习体育的空间和自由度,使学生从运动中找到乐趣,具有主动学习、参加锻炼的自觉性。学生在接受体育学习的同时,创造性、个性得到激发,为具备创新潜能的人才脱颖而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学校体育在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对我国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未来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肩负了新的历史使命,需要认真和全面的总结。在面临新环境、新要求、新的发展机遇的大背景下,学校体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值得我们重视。
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忽视了与体育学习活动以及创造潜能发展相联系的个性特征,体育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面太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管理与考试评价机制形式单调,缺乏灵活性、针对性。第二,忽视了与体育学习活动以及创造潜能发展相联系的情感,教学方法与手段不灵活。第三,忽视了营造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民主氛围和创新的人文环境,人文教育薄弱,只注重运动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创新意识淡薄,创新氛围不浓。第四,忽视了营造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制度与体制的创新,领导部门不重视及创新环境运行体制不完善。第五,忽视了营造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外部硬件设施建设,教学条件落后,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缺乏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如下:一是教师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教师观念和知识更新缓慢,缺乏教育学的知识背景,造成教学实践中教学创新和科研创新意识不强。另外,绝大多数教师是由体育院校培养的,很容易使教师在教育、训练、科研中沿袭传统的模式,不利于各类院校横向的信息交流和优势互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二是文化氛围欠缺。对“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认识肤浅,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够,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落差较大。三是硬件条件的制约。近年来,高等体育院校的教学和实验手段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从量和质上与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有很大距离。四是创新氛围不浓。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创新能力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加以重视、严格要求。五是现行教育体制在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方面仍有很大的局限性,教育观念认识不清,体育课程改革相对滞后,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四、学校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型思维。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核心,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发散思维上。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型思维。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单一的授课方法,提倡探究式、自主式教学以及问题法、发现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想象力。通过教与学的积极双向活动,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的多向思维,学会对问题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进行分析。
2.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好奇心、进取心、想象力、挑战性的创新精神,具有独特的便利条件。在教育和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是民族生存的基础,允许和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大胆怀疑,发表各种意见和建议,克服墨守成规的思想;强化创新主体观教育,坚持培养学生勇与挑战、知难而进的精神和勇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和能承受挫折的良好心态。
3.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要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创新,对广大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只有教师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从科学的角度鼓励学生探索,开拓未来;只有教师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将科研看成是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推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推动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不能仅停留在过去书本的理论界,要有新思想、新思路、新教法,这样才能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4.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存在,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主体性教育主要强调、承认并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独立、能动而富有创造性的社会个性。教师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个学生,尊重其人格,尽量满足学生个性的需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设计和评价过程中来,改变以往保守、权威和专制的作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把学习视为一种享受,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自由而充分地发展,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5.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评体系。改革以往那种“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再练习”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呆板,以技术教学为目的,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他们标新立异、创造性学习、创造性思考和解决问题,构建一套思维活跃、具有创新功能的体育教学模式。改进现有的考试方法和评价制度,教育评价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评价形式单一,只重视学生运动技术的评价,而忽视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评价。二是只重视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致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体育教学评价必须重视整个体育教学过程,注意客观反映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的影响,制定出能够准确体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科学评价体系。在评价教学内容上,应把创新能力作为学生能力的重要评价因素;在评价教学方式上,要坚持灵活性和多样化,可提倡学生间互评、学生自评和结合教师的评价。
6.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首先,体育课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同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充分进行自我表现,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只有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主动性才能增强,创造性才能发挥。其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体育教师的培训制度,确保教师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健全体育创新机制,保证体育创新机制能长期、有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孙长缨.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1999(6).
[2]黄汉生.面向21世纪体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课程设计[j].体育学刊,1997(3).
创新教育学生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创新?人才?
论文摘要:新的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其核心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文章从学校体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和在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入手,对学校体育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分析,以期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服务。?
?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要求?
新的世纪是经济、科技全球化的世纪,是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技突飞猛进的世纪,是多元化思想文化冲突与激荡的世纪。当代知识教育的主题就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面对巨大的发展机遇,世界各国都争相把创新教育列入本国培养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撰文指出:“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因此,改革教育体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探索的热点。?
我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摆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本次课程改革取得的重要进展之一。”2002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试行)的通知》中强调:“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对一所本科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内容之一。”?
可见,教育对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如何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急需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学校体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
1.开阔视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同时,采用不同的信号,利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加强学生左、右脑的应激训练,使之协调、平衡地发展。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课堂上,学生通过对技术动作的观察、分析获得反馈信息,对完整的技术动作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中查找到自身技术动作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如球类运动项目,只有观察到对方的弱点,并根据对方的情况分析指定自己的战术,才有可能在比赛中击败对手,取得最后的胜利。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实践,提高对事物认知能力的过程,一旦这种能力变成习惯,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必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校体育要想发展就必须创新。体育教师在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同时,必须利用自身的创新教法和创新精神来感召学生,在这种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驱动下,学生才可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能,激发出创新的激情。体育课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育教育教学创新意识、强化素质教育的最好的场所,包括思想意识、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考核等方面的创新。如教学内容的创新中,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就必须变革体育课教学内容枯燥和单调的弊端,更多地利用具有地域特色,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和教学内容。?
3.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个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受教育者,而不是教育本身,创办教育的目的是为育人服务的。体育教育的特点就是在“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开设适合学生学习的富有特色的体育课程,扩展学生学习体育的空间和自由度,使学生从运动中找到乐趣,具有主动学习、参加锻炼的自觉性。学生在接受体育学习的同时,创造性、个性得到激发,为具备创新潜能的人才脱颖而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学校体育在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对我国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未来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肩负了新的历史使命,需要认真和全面的总结。在面临新环境、新要求、新的发展机遇的大背景下,学校体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值得我们重视。?
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忽视了与体育学习活动以及创造潜能发展相联系的个性特征,体育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面太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管理与考试评价机制形式单调,缺乏灵活性、针对性。第二,忽视了与体育学习活动以及创造潜能发展相联系的情感,教学方法与手段不灵活。第三,忽视了营造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民主氛围和创新的人文环境,人文教育薄弱,只注重运动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创新意识淡薄,创新氛围不浓。第四,忽视了营造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制度与体制的创新,领导部门不重视及创新环境运行体制不完善。第五,忽视了营造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外部硬件设施建设,教学条件落后,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缺乏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如下:一是教师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教师观念和知识更新缓慢,缺乏教育学的知识背景,造成教学实践中教学创新和科研创新意识不强。另外,绝大多数教师是由体育院校培养的,很容易使教师在教育、训练、科研中沿袭传统的模式,不利于各类院校横向的信息交流和优势互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二是文化氛围欠缺。对“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认识肤浅,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够,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落差较大。三是硬件条件的制约。近年来,高等体育院校的教学和实验手段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从量和质上与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有很大距离。四是创新氛围不浓。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创新能力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加以重视、严格要求。五是现行教育体制在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方面仍有很大的局限性,教育观念认识不清,体育课程改革相对滞后,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四、学校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型思维。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核心,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发散思维上。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型思维。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单一的授课方法,提倡探究式、自主式教学以及问题法、发现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想象力。通过教与学的积极双向活动,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的多向思维,学会对问题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进行分析。?
2.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好奇心、进取心、想象力、挑战性的创新精神,具有独特的便利条件。在教育和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是民族生存的基础,允许和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大胆怀疑,发表各种意见和建议,克服墨守成规的思想;强化创新主体观教育,坚持培养学生勇与挑战、知难而进的精神和勇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和能承受挫折的良好心态。
3.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要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创新,对广大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只有教师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从科学的角度鼓励学生探索,开拓未来;只有教师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将科研看成是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推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推动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不能仅停留在过去书本的理论界,要有新思想、新思路、新教法,这样才能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4.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存在,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主体性教育主要强调、承认并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独立、能动而富有创造性的社会个性。教师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个学生,尊重其人格,尽量满足学生个性的需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设计和评价过程中来,改变以往保守、权威和专制的作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把学习视为一种享受,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自由而充分地发展,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5.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评体系。改革以往那种“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再练习”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呆板,以技术教学为目的,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他们标新立异、创造性学习、创造性思考和解决问题,构建一套思维活跃、具有创新功能的体育教学模式。改进现有的考试方法和评价制度,教育评价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评价形式单一,只重视学生运动技术的评价,而忽视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评价。二是只重视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致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体育教学评价必须重视整个体育教学过程,注意客观反映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的影响,制定出能够准确体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科学评价体系。在评价教学内容上,应把创新能力作为学生能力的重要评价因素;在评价教学方式上,要坚持灵活性和多样化,可提倡学生间互评、学生自评和结合教师的评价。?
6.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首先,体育课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同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充分进行自我表现,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只有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主动性才能增强,创造性才能发挥。其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体育教师的培训制度,确保教师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健全体育创新机制,保证体育创新机制能长期、有效地运行。?
?
[参考文献]?
[1]孙长缨.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1999(6).?
[2]黄汉生.面向21世纪体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课程设计[j].体育学刊,1997(3).?
上一篇:环保活动策划书(整合7篇)
下一篇:创新心得体会(推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