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推荐5篇)

心灵之约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209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9分钟。

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24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才能更好认识国情,了解我国社会基本矛盾。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在改革中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我国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特点,不失时机地把改革引向深入、推向前进。

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注重改革的整体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生产关系必须和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必须和经济基础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过去的改革是单项突破,从农村起步,并逐渐扩展到城市;从经济体制开始,并逐渐扩展到政治体制。现在的改革是整体推进,需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的关系,既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也要发挥其他各种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保障作用;正确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正确处理好制度建设和人的发展的关系,既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也要促进人本身的发展,注重治理能力建设,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源,不能在思想观念中去寻找,只能到社会实践中去寻找,只能聚焦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正如总书记所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

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的人民性。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人民群众队伍的扩大。”历史唯物主义用生产实践活动解释历史,说到底就是用劳动人民解释历史。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必须确立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与公平正义价值观是一致的。

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改革,是今年春天的一大“热词”:“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改革、聚焦改革,全党、全民思考改革、推动改革、实践改革……改革,已经成为全社会上上下下的广泛共识,已是人心所向、民意所期,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的改革步子迈得怎样,对起好步、开好局意义重大。要在开局之年大有作为,全省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与深刻内涵,坚定改革信心和决心,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积极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把改革方案化为一项项具体而扎实的改革措施和实际行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扎实推进改革工作,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奋力打好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战。

全面深化改革,要找准突破口,在开局之年取得关键突破,让群众看到改革希望,尝到改革成果。30多年前的改革之所以一举成功,关键是选对了当年亿万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次全面深化改革从哪里破题?那就是“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就是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措施的切入点。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选准突破口,通过推进改革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就能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改革就能赢得民心,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四川是改革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敢闯敢试,勇于改革,是四川人的传统。最近,四川省委、省政府全面研究和梳理了全省重大改革工作,确定了253项重大改革措施。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要方面,涉及国企改革、市场体系、开放体系、财税体制改革、城乡统筹改革等方面的内容。全省还启动了深化农村改革的18项措施,涉及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用地制度改革、完善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完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等工作重点。通过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释放农村发展的活力。这一系列改革政策、改革措施的推出,彰显了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加快推进改革的力度。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是立场、是态度,更是行动。再好的决策、部署和措施不落实就会落空。要把改革蓝图变为现实,唯有实干。能否认认真真、不折不扣、积极主动地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真正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考验。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省委的改革发展部署,积极进取,主动作为,认认真真地抓好落实,使各项改革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切实破解改革发展的难题,让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让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时展大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开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改革开放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深入学习和正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2024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重要论述,对于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确立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历程,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领域到其他领域、从国内改革到对外开放、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逐步形成全面系统顶层设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改革总目标逐渐清晰并最终确立,这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锐意进取,科学总结改革开放和治国理政经验,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创新的结果。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后,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广东深圳,重温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深刻指出: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向全社会释放出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道路的强烈信号,掀开了全面深化改革大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鲜明的目标导向。党的十九大绘制了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并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强调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始终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

二、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分阶段目标,并将改革总目标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新修改的党章,成为引领全面深化改革伟大航程的灯塔。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对推进实现改革历史任务,贯彻落实好各项改革部署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统一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全面的。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动摇。把握改革正确方向,首先要把握好这个根本政治方向。不实行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2024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两句话”的论述指明了改革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方向,“两个半程”的论述标定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为我们清晰、准确地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目标和历史使命。

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改革全局,科学把握改革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重要改革论断,为指导改革实践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政令畅通,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十分繁重的改革任务和各种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形成了集中统一的改革领导体制、务实高效的统筹决策机制、上下联动的协调推进机制、追责问效的督察落实机制。实践证明,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是艰巨复杂的改革工作得以沿着正确方向顺利推进的根本政治保证。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划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要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坚持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努力使改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意愿、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要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中完善改革政策,通过改革给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能否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党中央在部署推进各项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强烈的问题意识,着眼于切实解决体制机制中的突出问题。在制定方案上,强调改革要奔着问题去,拿出的方案要有棱角,提出的措施要有针对性。在部署推动上,强调要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就重点抓哪里的改革。在督促落实上,强调要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让实践来检验、让结果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四是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在改革实践中,研究改革方案和实施步骤要同步考虑所涉及的立法问题,及时提出立法需求和建议。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成果,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全面实施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或废止。通过法律法规的“立改废”落实改革决策,巩固发展改革成果。

五是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深化改革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和国防军队等各领域,改革任务之全面、内容之深刻、影响之广泛前所未有。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谋划推动改革过程中,注重厘清重大改革的逻辑关系,推动有条件的领域和地方实现改革举措系统集成,提高改革整体效益。

六是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亲自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统筹实施、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同时,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要鼓励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对需要稳妥实施的改革,积极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看准了再推开。科学组织改革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发挥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要高度重视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差别化探索,及时总结典型经验,推动面上的改革。

七是坚持蹄疾步稳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推进改革胆子要大,但步子一定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同时也要看到,胆子大不是蛮干,必须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对于一些攻坚难度大的改革,不能指望一招制胜、立竿见影,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落实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要牵住“牛鼻子”,以重点突破带动改革全局。

八是坚持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要把抓落实作为改革工作的重点,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既当促进派、又做实干家,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要发挥督察的重要作用,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冲破“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改革是贯穿全会精神的红线和最鲜明的主题词

中国崛起的历程告诉我们,改革就是生产力,改革决定了中国的命运。2万多字的《决定》,有137次提到改革,从“改革”一词的频率上可以看出,改革是《决定》最鲜明的主题词。事实上,35年来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正是改革开放的结果。从精神价值的积累和传承来看,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基于新的历史起点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全面深化改革,可以说是针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对症下药,充分显示了党的政治智慧和极大的勇气,凸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改革决心。全会紧紧围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涵盖了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难题和挑战,《决定》对谁来改、怎么改、改什么、目标如何做出了规划,不仅向中国人民,也向世界明确展示了改革的未来路线图和时间表,改革的力度、广度和深度空前。

就改革的力度而言,全会对改革做了总动员和总部署。既规划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又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指出到2024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就改革的广度而言,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是单方面某个领域的改革,而是“五位一体”加上军队国防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等领域的总体改革,旨在把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和现代化伟大工程统一起来;就改革的深度来讲,是在利益矛盾交织的深水区里搞改革,触及的都是发展中积累的“硬骨头”,是在改革攻坚期必须破除的瓶颈和利益藩篱,是利益关系的深度调整,其复杂性空前,其产生的影响必将深远。《决定》指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尽管改革由问题倒逼推动,但对我党而言却是自觉的,是党的使命和科学执政理念的自觉,这种自觉使我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拐点时刻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

改革的自觉体现为明确的改革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清晰的改革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具有感召力的改革价值诉求: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经过35年的不断深入,当前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继续深化改革需要立体推进、多力并举。如“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就不单纯是生态领域,而是一种全面性的改革。在横向上,生态文明体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生态文明建设自身,有利于经济改革全面出击、齐头并进,有效避免可能出现的“短板”。在纵向上,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而且可避免因返工“补课”迟滞改革进程。其关联性还表现在国际上有利于增强话语权和提升设置议题的能力,重视生态保护有利于与世界发展接轨,这不仅有利于突破“工业文明高墙”的制约瓶颈,而且在溢出效应上还惠及左邻右舍,有利于营造和平共赢的周边环境。35年来,我党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决定》的基本精神与核心要义

《决定》是纲领性文件,不是具体操作规范,我们必须把握和领会其基本精神与核心要义。《决定》坚持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有力地回应了社会上普遍关切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深刻剖析了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凝聚了全党全社会2024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

《决定》落实了党的十报告中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任务,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向全党部署改革的各项任务并提出重大举措。其核心要义是明确了改革的价值坐标和评价标准,旨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建设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只有把改革成果落实到制度上,发展才有可持续的基础,《决定》中183次提到制度。改革主要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来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说明中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只有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才能建设廉洁政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全会在制度建设上的最大亮点是,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党第一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施政目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执行能力的体现,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党的治国理政的新方略,旨在实现党、国家和社会各方面制度的完善,进而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所谓治理现代化就是在国家治理中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同时也要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可以说,这是全会最重要的理论创新之处,它标志着我国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发展程度的提高。《决定》的核心要义还体现在改革的出发点是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使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增进人民的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也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价值诉求。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改革才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在改革中找准利益固化的突破点。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长期的追求目标,现实中存在的诸多不良现象是发展中的问题,也要在发展中解决。因此,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不动摇,既要通过发展经济把蛋糕做大,也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把蛋糕分好。改革社会发展中不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的体制机制,更好地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益,使人民更公平地享受发展的成果,但绝不是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或几个部门往往力不从心,现实条件下,怎样冲破既得利益阶层的阻力是改革的关键,这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建立一个统筹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层次权威性协调机制和工作机构,进行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中央提出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所谓“稳”就是要统筹考虑、全面论证、科学决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深入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基于各领域在发展中的关联度越来越高,任何改革都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就不能再单纯地摸着石头过河,而要与顶层设计相结合。因此,全会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以保证改革的设计、协调、推进和监督每一个环节的落实,确保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和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这表明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组合拳”的方式来改变此前改革“单兵突进”的局面,以统筹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改革,协调各方力量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决定》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决定》以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轴,来牵引其他领域的改革,对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等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各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领会全会的基本精神,既要牢牢把握总任务,又要明确重点。在《决定》中经济出现了74次,提到市场81次。《决定》提出的15项改革任务,6个是经济,生态文明体制也与经济密切相关。可以说,经济改革占了所有改革任务的近一半。全会从六方面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难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举措。

《决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为深化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党对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定位的新认知,进一步明晰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标志着我党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反映了党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发展经济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资源配置中市场和政府各司其责,“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这种新的认识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这是全会的又一巨大理论突破。

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以高超的政治智慧谋划机构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这次机构改革,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回应人民关切,有力提升制度科学性,展现了我们党谋划重大改革的高超政治智慧。

机构改革是一项精密精细精致的政治工程,需要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本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目标在于,解决以往机构设置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的问

题,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增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在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中央和国家机构层面涉及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职责和人员调整的部门达80多个,但改革进程蹄疾步稳,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使党和国家机构得到精确重构。

这次机构改革,我们党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积极回应改革发展中最迫切问题,解决最深切矛盾,表现出超乎寻常、非同凡响的创造力。通过本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能力大大增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显著提升。一年多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聚焦党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按照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的要求,极大提高了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经过本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党的领导力、政府执行力、武装力量战斗力、群团组织活力得到系统性增强。

以坚强的政治定力推进机构改革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长期规划,是我们党一以贯之、一往无前的重大政治工程。本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到党的十九大进行具体决策部署,再到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改革方案落地,充分体现我们党运

筹帷幄、谋定后动、蹄疾步稳推进改革举措的政治远见,充分表达坚定不移、驰而不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政治定力。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谋划改革进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发扬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明确提出要“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而提出,“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深入研究机构改革问题,审议通过《中共中央2024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大盘子里谋划推进的,是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性战役。改革所取得的崭新成效,又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创造了难能可贵的有利条件。

坚定不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不是局部修正、细枝末节的改革,而是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推动党的领导体系、政府治理体系、武装力量体系、群团工作体系的重构性健全。这次改革,是为了让党

和国家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督监管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踏步向前迈进。

始终以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各方权益,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教育文化、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医疗保障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领域,加大机构调整和优化力度,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把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得切实可行、幸福可期。

以良好的政治生态保障机构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这次机构改革力度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前所未有。推动这些触及利益的根本性改革,必须以顽强的政治领导推动改革,以优良的政治生态保障改革。

一年多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近100个改革文件。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大统的力度、明确改的章法、做好人的工作、执行严的纪

律;各级党员干部践行了鲜明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上下一条心、全国一盘棋,确保在改革方案确定的时间节点内高质量完成了各项具体改革任务。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