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356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5分钟。
一年级听课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一、课前准备,打好课堂听讲基础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的前提。试想一堂课上,学生一会儿要削铅笔,一会儿要找本子,势必会打乱其课堂听讲的节奏。考虑到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差,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笔者在每节课下课铃响后,都会提醒学生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具体到将当天的课表板书在黑板一角,让学生相对应地准备哪些学具和哪些文具、检查文具是否准备齐全、书本和文具摆放的位置;保持桌面整齐,不放和本堂课无关的东西;上课铃响后迅速进教室做好准备,等待老师上课等。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适合他们的课前准备歌,例如:“上课铃声响,赶快进课堂,书和文具盒,放在课桌上,发言要举手,声音要洪亮。”通过这样浅显又押韵的儿歌,让好的听课习惯深入学生的内心。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已经能熟练地做好课前准备,为认真听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良好氛围,创建课堂听讲环境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重,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对新奇有趣的事物往往比较有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创建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听讲氛围,吸引学生认真听讲。如笔者在教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大额人民币》这一课中,大额人民币的兑换和找钱是一个难点,如果枯燥地讲解例题,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差。因此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示了学生的压岁钱的画面,并适时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人民币就和你的压岁钱2024学生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接着,笔者用PPT展示超市购物的情境,用你的压岁钱来买东西,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接着学生倾听他人怎样购物,怎样找钱。这样老师很自然地将知识点贯穿到一个个小游戏当中,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明确要求,细化课堂听讲标准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喜欢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正因为如此,他们在课上会出现的问题一般是容易走神,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听讲;容易出现没有耐心,不会倾听他人发言,或者随意打断他人发言。因此,教师应及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良好习惯。为此,我制订了两条具体的课堂听讲要求:一是认真听讲,集中注意力,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发出的指令应该是简短而有效的,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清要求并按要求做好。教师还可以用简短的口号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如“一二三,快坐好”“小眼睛,看黑板。小手手,放桌上”“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等。在学生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利用鼓励、表扬,或是眼神、肢体动作等善意地提醒学生。二是认真地听老师和同学发言,为此笔者总是向学生强调:聪明的聪字先写耳朵的耳,所以聪明的孩子首先应该用耳朵认真地听同学和老师发言,只有先听明白,弄清楚,才能准确地理解他人言语中要表达的信息,这样自己才能积极地进行思考。让学生明白,尊重他人的发言也是一种礼貌的体现。有不同的意见和建议等他人说话后再举手大胆地发言,说说你的观点和他的有什么不同?他有哪些地方说得好?你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吗?通过明确要求,学生的听课习惯得到进一步规范。
四、做好训练,强化课堂听讲行为
为了培养学生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听讲,教师可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进行一定的课堂听讲训练,让学生养成专注用心的好习惯。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听老师示范用语言描述画面中出现的数学信息,接着学生通过听讲、模仿老师的语言,重复描述图中出现的数学信息,再根据2024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在同学回答有误时,仔细说出他哪里出现了错误,你是如何想的?整个过程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此外,我还经常对学生进行听算训练,即老师报算式,学生快速写出算式和答案,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还要用心想、仔细算。长此以往的训练,将对学生的课堂听讲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五、树立榜样,指导课堂听讲模式
低年级学生爱模仿,因此树立优秀的课堂听讲榜样对于他们来说很有意义,正确的榜样示范,往往能给学生引导,使其形成良好的课堂听讲模式。为此,我从两个方面树立课堂听讲的榜样[2]。一是教师方面,老师在低年级孩子的心目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在学生发言时,教师首先应该用心倾听,不随意打断,让学生把话讲完,如遇到学生确实有困难,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指导和帮助。二是学生方面,表扬班上认真听讲的孩子,通过小组竞赛评选、男女评选、评选倾听小明星等方式及时肯定上课认真听讲的孩子,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六、家校配合,夯实课堂听讲习惯
学校是培养学生课堂听讲习惯的主渠道,家长也应该在课后对学生在课堂听讲方面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沟通,夯实学生这一良好的习惯。笔者所在的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很多家长由于外出打工,将子女交由家里长辈代为抚养或者寄养在外面的托管机构。家长们心中时刻记挂着孩子在校的课堂表现情况,孩子也盼望着父母能给予自己足够的肯定和支持。所以,笔者经常在课后通过电话、微信、家校联系卡等和家长沟通孩子在校的课堂听讲情况,告诉他们孩子有哪些做得不足的地方,需要家长配合、监督和指导,同时让家长通过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检测他们在学校的听讲情况。农村家长个别素质不高,对孩子出现错误的情况,大多采取打骂的方式,有的向老师倾诉他们在引导孩子听讲方面的困惑和苦恼。为此,笔者常和家长交流培养孩子良好听讲习惯的方法:加强阅读,耐心劝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学习行为,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等。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是其学习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习能力和素养的基本保证。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尽早抓实、抓好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3]。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一年级听课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摘 要】低年级数学课堂,“说”风盛行但“倾听”贫弱,表面上热闹喧嚣,实际上内在苍白——轻合作交流,重自我表现。日本东京大学的教育学理论权威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提出:“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堂的倾听习惯。
关键词 倾听;数学课堂;低年级;策略
低年级的孩子,表现欲强,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些现象:举手发言的学生较多时,老师请一位学生发言,其余学生或抱怨惋惜,或低声与他人交流,根本无心倾听;小组活动交流时,每个人都抢着说自己的观点,却没有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我不禁思考,在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从小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呢?为此,我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倾听的氛围
集中注意力是倾听的前提。低年级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不完善。他们的注意常常被有趣的事物所吸引,他们的倾听习惯与课堂环境密切相关。比如操场上上体育课的学生嬉戏的声音,比如隔壁班级语文课发出朗朗的读书声,这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我提出“关起门来上课”,让学生的心回到课堂。其次,课桌环境也对学生非常重要,花样百出的文具也会让孩子分散注意力,所以,在课前,我要求学生的课桌上只允许放书本,并规定摆放位置。最后,针对于一些好动的学生,在安排座位的时候,做到“动静结合”,让学生在相处的过程中彼此完善。
二、做好倾听准备
低年级的学生自制力不强,想要让他静下心来倾听,首先要教会他们控制住自己的肢体。所以,我对孩子们倾听的姿势做了一些指导,比如,听老师讲解时,目光应紧随老师,边听边思考;听其他同学发言时,做到神情专一,不随便插嘴,听别人讲完后,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意别人的观点时,应点头或微笑表示认可。另外,我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细化、可操作的要求,训练了一些口令,比如,“一二三,坐坐好,两手,平放,腰背,挺直!”“小耳朵,听仔细!”“小眼睛,看老师!”等等。师生对答这些口令,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做好倾听的准备。
三、激发倾听的兴趣
倾听,是一种姿态。教育专家尹建莉在评价《第56号教室的奇迹》时这样说:“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延伸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呢?从低年级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生动有趣的事物,创设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而产生亲切感,激发其倾听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这一课时,为了让孩子对小面值的人民币有更深刻地了解,我创设在超市购物的情境,同桌两人扮演售货员和顾客,通过模拟购物过程,让孩子切实感受取币,付币,找币的过程。孩子看到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情境,增强了他们求知的欲望,激发了他们倾听的兴趣。
四、教给倾听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要学生学会倾听就要教会学生倾听的方法。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就指导孩子们倾听的方法。想要倾听必须做到“四心”,并要求孩子们牢记这“四心”。首先,“专心”,也就是用心专一,一心不二,不管是听老师讲解,还是听同学发言,亦或是小组活动,都要听清楚别人说的话。老师讲完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时,可要求孩子复述。其次,“耐心”,孩子们要努力做到不急躁,不厌烦,别人发言的过程中不插嘴,等他全部说完,才可以举手补充或者阐述自己不同的观点,这也是对他人的尊重。继而,“细心”,做一个心思细密的人,要有一对会“发现”的耳朵,孩子们要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发现别人的想法与自己的观点不同时,努力做到不重复他人的观点,要把自己的意见建立在别人观点的基础上,进而提出更加新颖的想法。最后,“虚心”,做一个谦逊的人,同学交流的时候,如果别人提出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时,要能虚心接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比较、梳理、归类,努力修正自己不足之处。
五、愉悦倾听体验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孩子们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表扬和赞赏。所以,对课堂上能够认真倾听的孩子,我会及时奖励他一个“笑脸花”,并做出评价:“你听得最认真,真是大家的好榜样!”“你把老师说的话都听懂了,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孩子们看到同伴得到了老师的赞赏,也都会“竖起小耳朵”,向同伴学习。比如,在每节数学课的前两分钟,我都会设计一些有趣的“心算暖身”,比如“最大的两位数减去最小的两位数”“中国的名族个数除以一个星期的天数”,孩子们必须认真倾听,才能理解题目,解决问题。对认真听并且回答准确的孩子,我都会点头示意,用眼神肯定,用言语激励,让孩子们感受倾听带来的喜悦。激励与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教师流露出的理解和欣赏对倾听者来说是莫大的鼓舞,给其他孩子也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总之,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取知识,提炼知识,升华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而倾听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这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要从低年级开始,坚持到每一节课,坚持到每一个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倾听中生疑,生疑中解惑,解惑中成长,倾听出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陈惠芳.倾听:为生命的姿态而歌——读汤卫红老师《倾听数学》有感[J].小学数学,2013(11)
[2]朱芬芳.学会倾听.数学课堂不应遗忘的追求[J].学科教学,2014(3)
一年级听课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一、学生方面的准备
(一)学会主动倾听,是自主高效课堂的前提。
我认为,不论是什么模式下的课堂,学会倾听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极大调动学生自主性的高效课堂中,善于倾听更是合作交流的前提条件。
1 、让学生喜还你,他才能相信你的提醒、遵守你的要求。低年级教师要特别有亲和力,要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扬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并且及时、公正、真诚地奖励认真倾听的学生。
2 、教给学生一些倾听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有时即使有了倾听的意识却不知道怎样倾听、听什么,所以我常提醒我们的学科教师要对低年级学生给予方法的指导,提出细致的倾听要求:(1)在听同学发言的过程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要听清同学发言的思路,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想法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或者有什么精妙之处。 (2)不打断同学的发言,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给予适当的评价。 (3)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二)学会合作交流,是自主高效课堂的关键。
1 、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自己说自己的,大家都在说。只有说的,没有听的更谈不上分享。
2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总是不同步的,完成得有快有慢,有早有晚。一旦出现 “ 空档 ” ,学生就 “ 乱说 ” 起来。
3 、在小组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总是优生发言的机会多,其他学生几乎成丁旁听者。学生水平的不同,出现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过于依赖、盲从成绩好的同学。这样致使中下水平的学生情绪低落,活动不主动,不积极。这样更易于造成学生各方面的 “ 两极分化 ” 。
4 、合作意识差,小组观念弱。
低年级的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几乎是零起点,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起点及以上现状。教师的组织管理策略一定要建立在这一起点之上,才能为构建自主高效课堂奠定基础。着力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我给教师的建议是起点要“慢”,起点要“低”。
5、结束后更是不会归纳。
(1)学生初步学会表达。
低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降低表达的难度,我们低年级教师总结了一些表达自己想法的语言,如:“我的观点是这样的”,“我的想法和你不一样”,“对于你的看法,我有补充”,“我同意你的观点”等,把这些语言教给学生,并恰当运用,以此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完整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2)导学生初步学会讨论。
低年级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四五个学生聚在一起或者无从下手,或者乱谈一气,往往使合作学习陷入僵局,大大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要想打破这个僵局,使低年级学生的讨论过程有实效,教师必须深入到合作小组中,适时指导和点拨。在某一个讨论环节中不求各组面面俱到,但必须保证引导有效。
(3)生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初步体验到“互帮互助”的乐趣、体验到“轻松愉悦”的乐趣、 体验到“获得成功”的乐趣。
以上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低年级学生应做的准备,下面,就“教师保障”这一内容谈几点个人意见。
二、教师方面的保障
这里要谈的是教师要努力使自己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这才是自主高效课堂成败的关键。
首先,低年级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与高年段相比,低年级教师更容易对学生不放心,课堂上不放手。为了能使学生尽快适应自主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学会自主学习,低年级教师必须相信学生、给学生空间和时间,扶着他们成长,尽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低年级教师要善于组织教学。低年级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都比较弱,纪律观念又淡薄,顽皮好动,如果教师没有办法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一节课的时间学生是难有收获的。所以,低年级教师必须善于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安心于积极的自主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一年级听课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文章这样描述“邀请听课制”:“邀请听课制是让学校一级及一级以下级别的教师,在学期内必须邀请一定数量的同事去听自己的课,至于什么时候去听,以及去听什么内容,听完后如何听取他人的意见,均由教师自己安排的教学交流制度。对一级及一级以下级别的教师,我们只考查教师是否邀请到一定数量的同事就可以了。学校的高级教师,他们主要承担两项工作,一是为一级及一级以下级别的教师开设示范课;二是接受一级及一级以下级别教师的邀请。”
邀请听课制是在分析了目前课堂教学交流存在的种种弊端后产生的一种教学交流制度。它比较注重教师主体的感受,从教师的心理安全和心理需求出发,让主体主动邀请和征求意见,努力降低他人批评带来的不悦程度,提高对他人的评判意见的接受程度,从而恢复并激发教师在课堂教学交流中的主动性与自主性,充分调动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这就是邀请听课制的理论基础。虽然这是中学尝试推广的一种课堂教学交流机制,但我觉得在小学也同样适用。邀请听课制是一种开放的教学交流机制,有利于激发教师课堂教学交流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交流的针对性,有利于教师人际关系的改善,有利于教师对自我专业成长的关注与投入。
一、回首困境中的公开课
公开课是教师锻炼提高、展示自我、走向成功的舞台,是名家名师传播新思想,推广新理念,倡导新做法的礼堂,是教师不断汲取营养、取长补短、广泛交流的平台。校内的公开课是教科研的主要内容。然而面对公开课,教师们多了几分谦让与退却,功利意识重了些,科研意识淡了些,有名有利才上,没名没利就让。
尽管开学初,在学校制度的约束下,每人都拟定了公开课的时间、内容,学校甚至颇费脑筋地将教师上课与交流的情况纳入考核规则,可是执行时教师们还是一拖再拖,学期结束也就不了了之了,到头来还是把计划束之高阁。很多时候,每学期的公开课就是教研组组长的独角戏,其他成员上课来听听,评课时唱几句赞歌就草草收场,或者干脆借故有课不参与评课,收不到实效。尽管学校不断地出台新政策,仍有一部分人不愿上,除非有利可图。每学期的公开课成了教师们心头卸载不了的负担,几乎没有课堂教学交流。
校内公开课,一种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研讨的课堂,本应人人推崇,个个参与,出现热烈研讨的场景,为何落得门可罗雀,了无生机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思想认识的错误。从上课者的角度来讲,公开课,是个人能力水平的展示平台,老教师觉得自己观念落后,不如年轻人;而青年教师则缺少勇气,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怕被人笑话而不愿上公开课。学校虽然没有评比的规定,但是只要出手,不比也会有高低,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与其这样,不如闭门谢客,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封闭的死水般的教学状态。前不久,一位教师和我交谈时说,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她已经准备了好多天,她认为这是个人能力的展示时机,不能让别人看不起。不难看出,极端错误的思想大大影响了教师们的兴致与热情。学校硬性规定每个教师都要上公开课,其实是为大家提供了研究的平台,提供了鲜活的研究案例,目的在于共同提高,共同创新,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素质,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从听课者的角度来讲,听课就要评课,评课只能说好话,不能说坏话,如果说坏话会伤害上课者,使别人心中不悦,所以为了照顾上课者的面子,就蜻蜓点水地说一两句话。再说,评不好,也会被人笑话的,只要完成学校的听课任务就行了。因此,众多教师的听课记录表都填得很生硬。听课记录写得满满的,表明教师们对别人的课还是挺感兴趣的,听课时比较投入,但是听课评价部分写得很少,表明这个地方不好写,偶尔有两句也是干巴巴的表扬之词。
其次,上公开课负担重,工作量大。现在学校教导处规定每人每学期必须给教研组上一节公开课,教科室也要围绕教研主题上一节公开课,此外还有各个年龄段的赛课,各级各类的赛课……总之,令人应接不暇。现代的公开课似乎少了课件就不是一节好课,而且很多评价标准也是如此,无论用哪种方法制作课件,绝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问题,工作量很大。教师们除了要忙于教学外,还要应付各类杂七杂八的事,忙得喘不过气来。教师们总感到时间似流水匆匆而过,确实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忙这些。
再次,考核机制不完善。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并非按其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及德行来评价。这种考核方式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产生消极情绪的教师觉得没有必要花精力,马马虎虎能过就可以了,只要学生成绩上去就行了。
总之,很多公开课与开设公开课的初衷是相悖的,很多公开课远远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功效。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上课者还是听课者,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地去工作,流于形式。
二、邀请听课制的功效
邀请听课制把公开课的大面积展现转变为小范围的教学探索,这能够激发教师极大的热情。在常规公开课上,邀请教学上有造诣的同行一起诊断,可以在融洽的氛围中提高听与评的质量,避免形式化教学探索给教师增加负担,有助于教师把掌握课堂教学技能当成一种职业追求。
1.邀请听课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
邀请听课制是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而产生的,不是为了走过场,不是为了博取大家的好评,而是教师日常教学状态的自觉追求。
邀请听课制不仅是对上课教师的一种考核制度,而且也是对听课教师的一种考核制度,少了一分硬性的规定,多了一分人文气息和开放性,使教师在情感上更具主动性,在课程内容上更具针对性,在活动安排上更具自主性。因此,从上课者的角度来讲,为了提高课堂的功效和可听的价值,认真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既然邀请别人来传经送宝,自然会真心接受他人的意见与建议,不会有不悦的感觉。从听课者的角度来讲,作为被邀请的人,心理上感觉被尊重,水平上感觉良好,关系上感觉亲近,有被承认之感,评课时绝不会敷衍几句,会以一颗热情的心去关注,点点滴滴,有理有据,视角独特,锦上添花。
但凡外出上课或有人来校听课,我们都会比较重视,在正式展示之前,总要适当地试上,不断修改设计方案,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每次都希望多些人去听;认真研读教材,查阅资料,拓宽思路,教案设计努力体现新理念。其实,这个过程已经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以一颗诚恳的心聆听别人的建议,希望别人多提存在的问题,或改进的措施,哪怕是芝麻粒大的,也对自己有用。几个回合后,在不断被修改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上课教师对别人意见的悦纳程度。如果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也能以这样的心态去对待,何愁自己不提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是我上《狐假虎威》、《月光启蒙》和《儿歌伴我成长》这三节课,因为要邀请别人听课,因此我格外重视。其中一位听课者两次被我邀请,听课时他记得特别仔细,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把感想都明确地标注在旁边。评课时,他从课的结构到每句话、每个字、每个音、每个动作都作了评析。另外一位听课者,因为第一次未能参与,第二次听课后,他主动找我评讲,足足有两节课的时间,提供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提供了改进方法,帮我查找了相关案例,说真的,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教学问题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能够使教师的知识视野逐渐扩大,能够使教师积累大量的课堂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技能。邀请听课制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摆脱了单一的现状,使单一的思维变成多元并存的格局,使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当创造性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的内在追求时,我们才能逐渐体会教学的乐趣。
2.促进学科间的融合
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如英语、音乐、美术等,能打破长期以来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的研讨方式,跨越年级和学科的界限,促进人际交往。真诚的互动,使人与人之间更融洽,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更有效。
无论解决什么问题,最根本的还是看教师是否主动。源自主动的行为才能倾注精力,才是最有效的。一旦有了主动性,那就意味着工作效率会有相应的提高。
一年级听课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既需要教师自身不断探索和实践,也需要外在的指导和帮助。依靠专家评价、同行评价的方式,教师会意识到自身与一名合格教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差距,从而想方设法去弥补专业能力上的差距;依靠学生评价,教师则会意识到自己在教学对象心中的地位,从而纠正专业成长的方向,使自身更加适应学生的发展。
然而,良好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努力的结果,教师对于自身专业素养的认知,自然也不能忽视学生家长的意见。很多时候,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未必就是家长心中的好老师,而家长群体处于教育大门之外,却又始终关心教育、心系教育。家长群体对于教师的评价具有较强的引导性。聆听家长对课堂、对教师的种种意见,既有利于强化家校联系,让家长理解并认可教师的辛苦付出,也有利于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
基于此,A市B中学举行初一、初二年级“家长开放周”,邀请学生家长进班听课。其目的是向家长群体展示本校课堂改革成效,同时也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来,反馈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在为期一周的“家长开放日”期间,该校初一年级共回收“家长开放日反馈表”61份,其中有效份数50份;初二年级共回收反馈表87份,有效份数81份。反馈表共设置6道问题:对课堂的评价与建议;对本次活动的满意度;希望家长开放日的内容;想对班主任说的话;想对任课老师说的话;想对学校说的话。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及对部分家长、学生的访谈,笔者重点思考家长对课堂的关注角度及其对教师的评价,以期明晰家长眼中的优质课堂及优秀教师标准,帮助学校改进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家长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体现教师素养最直观、最简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家长开放日”期间,该校初一年级学生家长共听课93节,人均听课1.9节;初二年级学生家长总共听课152节,人均听课1.9节。家长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虽然不成体系且比较零散,但这些评价或是对于教师专业技能的评价,或是对课堂氛围、师生互动等的评价,归根结底,家长所关注的核心亦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展现出的专业素养。而对部分学生家长的访谈结果显示,家长多是在收到学校邀请后自行安排时间来校听课的。多数家长所听科目为有意识选择的结果,只有极个别家长随机来校听课。
(一)听课节数上呈现出两极分化
在对家长进班听课的科目统计后发现,初一年级学生家长所听课节数排前三的依次为数学35节、英语28节、语文24节;地理、生物、音乐、思品课分别为3、1、1、1节。初二年级学生家长所听课节数为语文课44节、数学课40节、英语课30节;物理、地理、生物、历史分别为21、8、6、3节。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对“主课”,即语数外等学科的关注度颇高,而对“小课”,诸如音体美等学科的重视度不足,因而导致家长的听课节数上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究其原因,一是在家长的传统观念里,语数外作为必考学科,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二是因为从小学步入初中,学生学业下滑严重的学科也多集中在语数外等学科上。三是因为语数外等学科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概率更大些,这些学科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也更为密切。
(二)课堂评价上“班主任效应”明显
在对问卷分析后发现,部分班级中,家长进班听课后对于某一学科的评价相当一致,即都是持赞赏和肯定态度,而这些学科的教师又都担任本班班主任职务。可见,在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上,家长的态度也受“班主任效应”的影响。日常教学中,班主任所授学科的课堂无论是纪律还是氛围都要好于非班主任教师的课堂。而家长对班主任任教学科的高度肯定,原因之一是这类课堂真正使家长感到满意。其二,则是因为有家长进班听课,加上又是班主任的课,双重效应之下,学生的整体状态要好于平常,课堂所呈现的结果也更完美。其三,不排除个别家长是在迎合班主任,故意给之以较高评价。总体而言,正因为班主任与家长交流之多、之广,双方的了解也较为充分,彼此之间建立了一定的好感和信任,所以家长对班主任任教科目的评r当然也会以鼓励和赞扬为主。
(三)不同年级家长的关注点不同
学生由小学步入初中,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学习面的扩大,更是其学习心理、认知心理的变化。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在课堂上的表现亦很明显,而这恰恰成了不同阶段学生家长所关注的焦点。初一年级学生因为刚刚步入中学,习惯养成、组织纪律以及学习兴趣成了家长关注的焦点,而初一年级教师能否注重对学生这几方面的训练,则直接决定着家长对课堂的评价。初二年级学生经过长期训练,在组织纪律、习惯养成方面问题不大,家长的课堂评价则侧重于教师授课的生动性及趣味性。从家长对学习习惯、纪律等的关注,到对授课生动性及趣味性等的关注,这既反映出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同时也启发教师课堂上关注点应有所平衡与兼顾。
(四)课堂氛围为最直观的课堂感受
家长群体因为缺乏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其对课堂及教师的评价角度难免会有些不专业。然而,优秀教师的课堂自然有其共同之处。问卷分析发现,家长对于课堂最直接的评价就是关注课堂氛围,“课堂气氛很好”“课堂氛围活跃”等围绕课堂氛围所进行的评价是家长群体最为普遍的做法。其他诸如“兴趣”“纪律”“师生互动”等都建立在对课堂氛围的评价之下。而对比家长群体的评价,课堂氛围好的老师,其在同事及学生的评价当中亦是优秀。
二、家长视角下的教师素养要求
通过对家长反馈表的分析,概括、归纳和总结家长群体经常使用的评价词汇,我们发现评价词汇出现的频率越高,则意味着教师这方面的素养是家长群体一致认可或一致认为教师所应具备的。
(一)突出的教师专业精神
虽然在对课堂的“评价与建议”一项中,家长鲜少提及教师专业精神,但在“对教师想说的话”一项中,九成多家长都感谢老师对孩子的辛苦付出。这当中“辛苦”“付出”“耐心”“关爱”等词汇出现频率较高,而这些也都属于教师专业精神范畴之内。可见,家长所希望的就是将孩子交到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手中,这是家长群体普遍的心愿和态度。同时,这也说明了教师专业精神对教师工作状态、育人状态的重要影响。
(二)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
在听课过程中,家长并非是从知识获得的角度去评价教师授课的优与劣,而是从教师如何传授知识的角度去对课堂及教师进行评价。例如,家长会用“生动”“形象”“易懂”“到位”“细致”“注重思路点拨”等词汇评价教师的教学。这分别占到初一、初二年级家长评价总数的49%、26.7%,而这些教学特点,显然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积累的结果。
(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初一年级家长在课堂评价过程中更看重课堂纪律的规范性,初二年级家长则更看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课堂纪律、师生互动,都需要建立在教师有效的课堂组织管理之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保证课堂的纪律,这是教学得以持续进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施展自身专业素养,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师生互动来突破教学重难点等。
(四)教学具有个人的风格
正如课堂氛围是家长能够直接感受到的一样,一节课上,教师的各种言语、动作等所产生出的一系列影响,也是家长所能直接感受到的。基于此,家长会用“严肃”“温和”“幽默”“自信”等词汇来对教师进行评价。这类贴在教师身上的“标签”具有浓厚的教师个人色彩,因而容易引起家长的注意并留下深刻印象。教师所呈现出的个人色彩,就是通常所谓的教学风格。在对部分家长及学生的访谈中我们发现,有风格、有魅力的教师,会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因而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五)关注学生的课堂体验
不少家L在课堂评价中使用“互动”“兴趣”“激情”“合作”等词汇,这类词汇,有的聚焦师生之间的交流,有的聚焦学生的兴趣调动,有的则聚焦教师的授课风格。但当家长就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个环节使用此类词汇做点评时,则意味着此时此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很和谐的。教师在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也在配合教师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占据主导作用的教师时刻在乎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才会呈现出别样魅力。
三、家长视角下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策略
专业成长是一名教师由入门到合格直至优秀的必由之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就是自身专业素养的逐步提升。诸如专业精神、教学技能、课堂管理、班级管理、师生沟通、教学风格等,都是教师专业素养所需发展的内容。家长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亦成了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所应参考的依据之一。
(一)依靠家校联系反思自身
一般而言,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会比较多,而科任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则非常有限。但家长作为“站在教育之外关注教育的人”,其观点和态度具有较强的借鉴性,同时也是教师自我反思的一面镜子。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家校联系本,了解家长的所思所想,以及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比对这些能力要求,反思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之一。
(二)加强课堂的研究和实践
课堂本身就是教师专业能力体现的载体。无论是家长,还是专家同行,对教师最直观的评价就是对其课堂的评价。因而,通过对课堂的研究,反思教学之中的每个环节,思考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方式、学生合作的实施方式等,并在下一节课中进行改进,如此反复的思考、改进;再思考、再改进之后,教师的教学能力自然会大幅度提升。
(三)基于学情分析调整专业发展着力点
不少优秀教师很关注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学生中间的反应,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教师专业能力的第一评估人,因而,对学生的分析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针对近期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总结学生常犯的错误,反思自己在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是否存在问题,进而探索相应的改进措施。再比如,当课堂提问时,学生时常默不作声,那么教师则该反思自身的课堂语言是否不够新颖有趣,授课方式是否呆板传统?如此对学生进行研究,教师自然会成为最了解学生的人。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转型期,其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等也都处于剧烈的变动期。初一年级学生需要教师在纪律、学法、习惯等方面给予充分指导,课堂上教师也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注意力、纪律等问题;初二年级学生则需教师在人生规划、知识的清晰度上下功夫,在课堂上关注更多的是学生是否听懂并理解透。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会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变化,适时调整自身专业发展的着力点,以匹配学生的内在需求。
(四)比对同行完善自身能力
上一篇:春游户外烧烤活动策划案
下一篇:一周心得体会(推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