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提升司法服务水平范文(汇总4篇)

梦幻书海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463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9分钟。

提升司法服务水平范文 第1篇

全面贯彻党的十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按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全面深化平安北辰、法治北辰建设,坚持民生优生、基层在先,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大力强化司法基本保障,有效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目标任务

总体实现“两升两降三防止三优化”。“两升”即公民的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有效提升;“两降”即刑事、治安重大案件发案明显下降,总量明显下降;“三防止”即防止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特大刑事案件和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案(事)件;“三优化”即进一步优化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重点行业区域社会管理,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把解决重点区域和行业领域社会管理的突出问题作为工作切入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是加强渠江流域洪涝灾害区的公共服务。做好洪涝灾区群众的防洪抗洪宣传,使灾害减到最低水平,确保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加强企业下岗职工、征地拆迁、医患纠纷、重点人员的服务管理。劳动保障、综治、、司法等部门要切实增添服务管理措施,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组织企业下岗职工培训,开发就业岗位,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严格执行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补偿标准,加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过程中的监管;加快推行由第三方介入调解、保险公司理赔的处理医患纠纷的新机制;加强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理服务措施到位。三是加强城区社区的社会管理。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导、以政府部门派驻社区力量为依托、以物业管理机构和社会组织为补充、驻社区单位和社区群团组织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体系,推动社区回归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本位。大力推广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配备网格管理服务员,整合社区服务管理资源,突出抓好社会矛盾化解、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治安防控、重点行业场所和“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二)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促进社会平安和谐

1.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认真开展社会矛盾“集中化解年”活动,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积极构筑全方位、动态化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体系,坚持滚动摸排,提高社会矛盾发现、控制、调解、处置能力,确保矛盾不堆积、事态不升级、问题不蔓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疑难矛盾不出区”。加强调解和谐文化建设,结合农民新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调解文化大院(小区)建设为抓手,大力营造“和为贵”的社会氛围。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一步健全评估机制和程序,强化评估结果运用,有效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完善工作机制,畅通网络公众参与渠道,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加强对处置工作的分析研究,公开透明处置,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2.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及时获取内幕性、预警性、行动性信息,严密防范,有效防控“”等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活动。以网络化、信息化、社会化为目标,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不断健全社会面流动犯罪防范、重点部位治安防范、社区治安防范、单位内部防范、农村四级治安防范、行政区域边际协作治安防范等六大体系。社区建立专职治安巡逻队、社工帮教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三支队伍,全面实行网格化治安防控;各村建立义务巡逻队,实行电信#80报警互助工程,完善乡、村、组、院四级防范网络。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长效机制,深化打黑除恶等严打整治行动,重点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爆炸、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多发财犯罪;建立完善治安形势分析、评估和预警机制,经常组织力量深入社区、村、组及重点区域、行业和场所清查摸排,及时整治治安乱点和突出问题,加强“扫黄打非”、非法传销整治工作,大力净化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健全公共安全监管机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消防管理,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全民风险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3.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促进人民安居乐业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面推行“一证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建立以流入地为主、流出地与流入地协调配合的双向服务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艾滋病人、吸毒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等重点人员和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密切掌握基础信息,完善分级分类管控、衔接接纳、安置帮教、矫正疏导、医疗救治、困难帮扶、就业培训、跟踪回访等管理服务机制;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党群组织,完善监管制度,落实其社会责任;加强信息网络服务管理,分级建立互联网服务和舆情导控综合平台,健全互联网管理机制,推进法律规范、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信息网络管理体系建设,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有效净化网络环境。

4.全面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大力夯实基层基础

深入开展平安街道、平安村(社区)、平安小区、平安家庭等为重点的基层平安创建和平安单位、平安学校、平安医院、平安边界、平安公路水路等行业平安创建活动,建立完善重要时段、敏感节点平安创建机制,不断完善平安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提升平安建设科学化、法治化水平。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社会诚信建设和平安文化建设,培育和谐安宁的平安价值观和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大力加强村级工作站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每个自然村配备治保员;规范居民小区建设,加快改造棚户区、散住区,落实公共服务阵地和配套设施,进一步健全物业管理机制。进一步整合基层服务管理资源,加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和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与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统筹协调社工和志愿者等各种力量,构建纵横结合、全面覆盖的群众工作组织网络。大力推行新型农村、新型城镇、医院学校、园区、旅游“五大民生警务”,进一步加强“两所一庭”、检察、综治、维稳等基层单位建设,充实基层政法力量。

(三)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突出依法执政,推进执法规范建设

加强党的民主制度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领导,切实坚持民主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党工委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问题发生。健全公民参与重大决策的规则、程序,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重大决策实施后情况评议制度、建立重大决策法律顾问制度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依法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健全政府和行政执法机关法律顾问制度,完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和定期清理制度,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围绕全面提高执法质量,在行政执法部门组织开展“人民最满意执法机关”评选命名活动,提高执法满意度。政法机关要把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作为灵魂,深入开展司法规范化建设,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始终坚守司法公正,积极推进司法公开、努力提高司法公信,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2.加强民主法治,提升公民法律素质

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切实加强党政领导干部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开展“树立依法执政,促进经济发展”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外来经商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等“六进”活动,坚持开展“”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要大力开展机关法治文化基地、街道法治文化阵地,公民法治文化庭院建设活动。努力建设全覆盖、多位立体的机关与基层、城镇与乡村法治文化新阵地,增强法治文化渗透力。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向“两新’’组织等非公有制领域延伸发展,促进基层单位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积极发展法律援助组织,完善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等服务体系。加大法律服务市场的监管力度,健全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社会救助制度及其互相对接的运行机制,确保各类社会群体平等获得司法保护。

3.强化监督制约,促进权力规范运行

建立健全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体制机制,建立完善党委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行政内部监督、专门机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综合监督体系。严格执行过锚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查处违规执法、越权执法、等违法行为。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村、社区、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平安、法治建设的主体责任,将平安、法治建设纳入本地本部门工作大局,科学谋划,扎实推进,要结合职能细化举措,扎实开展各项活动,建立完善工作体制和机制。

(二)强化统筹协作。综治办要积极主动牵头,各村、社区及相关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抓好各项工作。

(三)强化工作保障。加强综治办、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建设,大力充实平安、法治建设工作人员力量。切实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加大经费保障力度,财政将平安建设经费、见义勇为经费、群防群治经费等综治工作经费和普法工作经费足额列入年度预算,建立相应的经费正常增长机制,保证平安建设顺利开展。

提升司法服务水平范文 第2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中央对加强社会治理提出的最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机遇,福田的基层社会治理始终牢固树立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服务导向,以改革破解难题、抢抓机遇,以创新迎接挑战、回应需求,努力做到“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党建引领,确保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五中全会强调党管发展,提出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是基层治理方向正确、大局稳定的重要保证。在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福田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核心领导,区委制定出台党建一号文,提出“三严三实三保障”的党建思路,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一年时间不到,已实施党建创新项目97个,在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基层党组织力量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

第二,坚持多元共治,激发基层社会活力。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一个基本要求是多元力量参与共治。福田将多元共治具体解读为“多元主体、多元平台、多元服务”。针对社区治理参与主体单一、参与水平不高等问题,推动社区搭建“议事决策、服务执行、监督评议、矛盾调处、网络信息”等多元平台,保障社区各类公共事务都有处理渠道和参与路径。充分发挥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比如,香蜜湖街道侨香社区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物业企业孵化的社会组织承担12类91项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事项,在物业小区设立11个政务服务代办点,服务效果和居民反映良好;建设社会组织总部基地,充分发挥其综合服务功能和引领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第三,坚持精细治理,提升基层治理质量。工作中,福田注重以精细化的治理理念替代以往粗放型的管理思维。一方面,注重治理实施框架的标准化,将细致的管理服务理念通过具体的操作规范落实到实践层面。沙头街道开展社会治理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细化工作事项、工作流程、工作主体和质量要求,形成了社区党建、政务、居务等标准化工作体系,有力推动了规范管理和高效服务。另一方面,增强提供服务的回应性,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高度关注和捕捉基层群众诉求,以满足人的需求作为公共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创新推出“民生微实事”居民自治办理机制,坚持微实事项目由居民提、居民议、居民决。两年来,实施项目1650个,财政投入8300余万元,项目覆盖面广、群众满意率高,已在全市推广。

提升司法服务水平范文 第3篇

关键词:提升;管理;油田

1 抓好班子,强化党建,切实改进党员干部作风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管理服务搞的好不好,关键要看班子怎么做。油田从严管理活动实施方案指出:积极探索建立油公司模式下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和班子建设水平。通过配好基层班子,建好基层支部。因此,抓好班子,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是落实从严管理年活动的关键。这就进一步明确:从严管理,要从领导干部严起,党员要当先锋做表率。要带头管理从严、服务从优、作风从实。要从改进党员干部的作风入手,促进干部观念更新转变,提高质量效益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引导各级领导干部锐意进取、攻坚破难、干事创业。同时,严格按照《胜利油田领导干部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办法》等制度。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机制,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责任勇担当、执行看效率、现场做表率、业绩亮作为”为主题的“大实践”竞赛活动,推动工作力量向基层下沉、服务向基层延伸。领导干部要多下基层摸实情、汇民意,依靠职工,问计职工,广泛了解工作实际、队伍状态、职工心声。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机关服务基层、党员服务群众、员工服务居民”的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好“干部一线工作日”、“机关干部下基层劳动”、“我为基层解难题”、“夏季送清凉”等活动,有效地改进机关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促进整体工作的发展。

2 好队伍,锤炼文化,努力提升职工队伍素质

从严管理年活动要重视强化“三基”工作,以此促进基础管理水平再提升。而“三基”工作的核心就是职工队伍建设。带好基层队伍,是使从严管理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岗位的基础。

加强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企业文化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可以说企业文化所反映的是一个具体企业的精神、风格和价值标准。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和企业的物质文化等四个层次构成的。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企业文化内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形势的变化,需要长期不断的积累和发展。今后,物业管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应向班组推进。把基层班组作为文化建设的最小单元,按照“五型”班组的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星级班组”创建环境。各基层班组结合实际,丰富并提炼班组管理理念和文化内涵,开展各具特色的“五型”班组创建活动。一方面通过建立“亲情园地”,学习宣贯等形势,使班组文化内化于心。营造班组“家”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通过劳动对抗赛、岗位练兵、文体竞技等形式,把班组文化外化于形。

强化职工培训,提高职工业务技能

目前,油田物业管理公司面临的人员逐年减少与工作量逐年增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此,公司应立足实际,通过实施各种形势地培训,向人才要效益。要进一步规范完善“三支队伍”发展通道,建立人才梯队,拓展人才发展空间,丰富内容载体,强化激励约束,促进实现全员素质由“要我提升”到“我要提升”的转变,建立全员素质提升长效机制,使职工培训成为常态化、长效化和规范化。

一是以“提素工程”为抓手,以工作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本位,把全员培训、提升服务技能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全员培训学习和岗位练兵活动。通过推广实施“送教进班组”、“典型案例分析课堂”、“每名干部一堂课”、“精品课堂”展讲等广受职工喜爱的培训形式,提升培训效果。通过组织开展小区“八乱”治理劳动竞赛等活动,促进学赛结合、以赛代练、岗位提素。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物管师、比赛获奖选手等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辐射带动全员提素。

二是通过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组织创新创效课题立项研讨,激发基层组织及岗位员工参与创新创效的热情与活动,致力于破解生产与管理服务中的难题,推动管理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绩效。

建立完善最严格的制度体系,增强员工责任心和执行力

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让“制度落地、责任生根”, 是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为此,要从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严肃劳动纪律。物业公司各基层单位要组织员工重新学习《胜利石油管理局 胜利油田分公司职工处分规定》及《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油田分公司职工考勤及请销假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建立覆盖全体员工的考勤及请销假管理体系,健全劳动纪律抽查、干部跟班劳动、干部夜间值班、员工倒班和员工处分等制度,采取各种监督检查方式,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员工,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迁就,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约束力。同时,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员工学法守法的自觉性。

二是强化员工履职尽责。按照社区的有关要求,公司全面修订岗位责任制,完善岗位说明书、作业指导书。强化岗位写实成功运用,明确岗位工作范围、工作标准、工作责任,引导员工养成按程序、守规矩、严执行、重实效的行为自觉,切实做到严格按制度办事、按标准提升,从而强化制度执行力。

三是严格考核监督。公司要严格落实社区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全员绩效管理,适时修订完善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和月度检查考核细则,创新考评机制,进一步搞活分配,激活员工价值创造力,提升员工岗位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彻底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具体工作中,认真梳理与物业管理服务有关的指标,采取措施不断提升楼道保洁优良率、减少居民有效投诉率、降低小区发案率。以月度考核为手段,加大现场考核分数占比,建立完善岗位自检、班组日检、基层周检、三级月检的考核链,强化考核力度。加强对业务承揽人员的绩效考核,提升其业务技能和服务质量。

3 精细管理,做好服务,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

从严管理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切实把从严管理活动落到实处,就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严处入手,从精细着力。结合物业管理公司的工作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从严管理,做好基础工作

小区管理工作的重点,一是强力推进小区“八乱”治理。以“厂区、小区环境综合整治”为总抓手,加大、加密小区“八乱”治理力度和频次,抓好各个环节。

二是是强化对现场直接管理人员的细化分工和考核考评,建立优胜劣汰的考核机制,结合个人的工作业绩和考评成绩,淘汰一批不负责、不尽责的管理人员,选拔一批责任心强、业务能力过硬、能干敢管的人员充实到小区管理一线岗位上去,最终形成小区管理事事有追溯、层层有负责的良性循环模式。

三是以改善经营管理建议为平台,广泛进行合理化建议征集工作,做好小区小修工作。物业公司建立针对居民热点、重点问题的快速反应机制,对小区公共设施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优化项目报修、立项流程,合理安排维修资金,竭尽全力破解小区公共设施维修不及时的困局,提高居民满意率。

四是大力推进居民自治工作,营造“小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居民营造更加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

精细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物业公司应采取多种措施控制费用,对可控成本层层分解,推行分项、分层负责制,严格审批手续,层层把关,在成本节支上打好算盘。同时,公司要成立水电治理专项小组,建立健全用电用水台账,每月进行统计分析。与基层队签订承包合同,将水电指标分解到四级、班组、岗位,层层传递压力与节约任务。对各单位的用水用电情况进行再排查、再梳理,加大对盗水盗电的治理工作,整治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从源头堵住盗失、流失造成的成本损失和浪费,一点一滴、锱铢必较,厉行节约,实现增收节支。

精诚服务,建设文明和谐家园

服务居民是物业管理公司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新形势下,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要做好真情服务居民,爱心凝聚社区,就需要物业公司想居民提供更加规范化、多元化的服务。实实在在为居民真办事、办实事、办好事。

严格规范物业服务行为,为提升服务形象助力。

一要规范工装。物业服务现场都在小区、楼道、厂区,专业化的标志就是规范的外在形象。在门卫、环卫、绿化、秩序维护等岗位,明确穿工装、戴工牌的要求,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

二要严格服务操作流程,确保服务质量。按照油田公共事业部制定的行业标准,分区域、分级别落实,让服务流程化、专业化、标准化。

三要持续推行物业服务首问负责制,对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首问人员负责全程跟踪处理,迅速高效解决问题。四要梳理完善“一话一箱一台”意见征集模式。即居民来电及时接、意见箱子定期开、问题不改上曝光台,推进公司和居民沟通手段运用,提高问题整改效率。

以物业站和党员服务社为平台,强化居民自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因个人兴趣爱好产生的相互干扰也越来越多,这对全体居民的个人文明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明和谐小区建设迫切需要全体居民的积极参与。“小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要积极倡导在居民中开展居民自治工作,逐步建立起一个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体系,增强居民文明生活的意识,及时化解邻里矛盾,消除小区不和谐因素,真正提高小区文明和谐程度。居民自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临盘全体居民的积极参与。结合临盘实际情况,公司以物业站和非在职党员服务社为平台,精心筹划,正确引导,努力增强居民自治意识,建立完善小区共建共享机制。

提升司法服务水平范文 第4篇

一、深学细悟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城市工作和社会治理新部署新要求

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_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系统回答了事关城市发展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我国社会治理领域最为重要的创新性理论与制度成果,是推进城市发展治理的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总体要求,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一尊重五统筹”的基本思路,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城市的核心是人”的价值取向,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的科学方法,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实现路径,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的鲜明导向,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带动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重大要求,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加快培养一批懂城市、会管理的干部”的重要任务。

系列重要论述是一个内涵丰富、有机联系、全面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蕴含着城市工作和社会治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战略性、理论性和指导性。我们必须全面学习、自觉践行、坚定贯彻,在深学细悟笃行上下功夫,推动中央和省委各项重大要求在成都落地生根,确保城市社区发展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不断提升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把握大势科学研判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新阶段新特征

当前,成都开启了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的壮阔征程,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一是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公共服务压力增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社会潜在风险增加,城市社会治理面临着严峻挑战。二是市民利益日趋多元,更加关注生活质量,更加关注公平保障,更加关注个人权益,更加关注人居环境。三是社会发展活力不足,部分居民创业就业动力不足、能力不够,公共资源共享不充分,社会组织发育水平不高。四是改革力度、深度、广度仍显滞后,机构设置和人员管理还需优化,“放管服”改革不够彻底,公共服务方式仍较落后。

城乡社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独立于城市发展进程之外,总体来看,社区发展治理与城市化进程基本同步,社区的发展变化与城市发展步伐基本一致,社区发展治理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基层党建亟需加强、资源配置不尽合理、聚焦主责主业不够、共建共治格局尚未形成、法治能力仍显不足、服务水平依然偏低、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新情况新问题。

差距就是潜力,问题就是方向。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必须顺应城市发展大势、正视现实问题、破解治理难题,重点把握好四项原则:必须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各项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和要求,体现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优势。必须构建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区治理体系,加快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共促发展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系,着力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必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要求,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依法有序组织市民参与社区治理,努力提供精细城市管理和良好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必须保持“生活城市”“休闲之都”的鲜明特质,突出传承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整体性与独特性的统一、大众性与品位性的统一,营造高品质生活环境,促进人与城市和谐共生,为实现城市永续发展提供丰厚滋养、文化沃土和创造源泉。

三、遵循规律努力探索特大城市社区发展治理新路子

古人说,“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深刻阐述了遵循规律的极端重要性。站稳国家中心城市的位置,冲刺世界城市的目标,必须树立全球视野,秉持大历史观,观照先发城市社区发展治理实践,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治理规律的社区发展治理新路子。

一要处理好科学发展与有效治理的关系。科学发展是为了更好的治理,有效治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二者相互依存、互促共进,具有内在一致性。科学发展是前提、是根本,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有效治理是途径、是方法,是实现善治良序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在推动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中促进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努力做到社区发展和治理良性互动、共同提升。

二要处理好党建引领与融合共治的关系。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和前提,融合共治是时代趋势和要求。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要注重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础作用,引导多元主体深度融入社区治理和服务,共商区域发展、共同服务群众、共创美好家园。

三要处理好行政推动与共建共享的关系。行政推动是实现治理目标的有力保证,共建共享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二者不可偏废。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当好组织者、执法者、规划引领者、政策制定者、城市建设者;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强化社会责任,主动开放公共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市民群体要强化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

四要处理好城市特色与现代城市的关系。特色是一座城市鲜活生动的灵气,是城市竞争力和魅力所在;城市现代化是经济高度发达、文化高度繁荣、特色全面彰显的高级阶段,二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师法自然、守正出新、登高谋远的规划理念,强化城市整体设计,保护好街区独特肌理,传承天府文化根脉,全面提升社区宜居品质。

五要处理好依法治理与文明浸润的关系。依法治理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石,城市文明有赖于文化的浸润、植根于法治的土壤,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要坚持依法治理、依规办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破解难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化人、以德润城,推动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明之泉浸润每个角落,让人文精神滋养每个家庭。

四、增强定力努力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

纵观现代城市发展史,宜居历来是城市建设管理者的不二选择和不懈追求。宜居城市、生活城市不仅仅是美誉,更是城市核心价值之所在,决定着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转理念、转职能、转方式、转机制、转形态,推动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努力实现城市综合实力争先进位与人民生活品质改进提升相得益彰。

要坚定不移转理念,推动发展取向由以GDP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转变,更加注重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贯穿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努力创建方便而经济的人际、商品、服务和思想交流的特色街区和生活社区,让城市更有温度,让市民生活更有质感。坚定不移转职能,要强化区(市)县组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责任,突出街道(乡镇)统筹社区发展、组织公共服务等主体责任,剥离街道招商引资职能,促进社区更好履行发展居民自治、教育引导群众、协助公共服务、统筹社会服务职能。坚定不移转方式,社区布局要以价值尺度和人性尺度为指引,优先步行可及性、个人舒适度、社区安全性和可识别性;城市更新要坚持政府主导模式,选择可以吸引人才和创造新业态的基础投资,从改造经济基础入手,稳步推进老旧院落和城镇改造;公共服务要坚持优质均衡,注重补短板、优存量、加增量,稳步推进城乡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坚定不移转机制,要紧扣目标导向,构建资源整合机制,拓展公共服务功能;紧扣需求导向,构建供需对接机制,推动便民服务与社区商业一体化发展;紧扣市场导向,构建社会化服务机制,推动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在服务中发展壮大;紧扣责任导向,构建共建共享机制,实现服务效能最大化。坚定不移转形态,要以建设小街区规制为目标,从城市空间尺度上针对社区建筑功能、密度、高度、体量、色彩建立设计导则,打造一批产业特而强、形态精而美、机制活而新的特色乡镇街区;突出景观化,建设城市绿道和慢行系统,发展农村微田园、城市微景观,高标准扮靓蓝绿交织、望山亲水的幸福家园;突出生活化,提升服务层次、引导邻里守望、增进文化认同、化解矛盾纠纷。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围绕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目标,大力实施“五大行动”,不断夯实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底色,努力让“生活城市”享誉世界、别样精彩。

一是实施老旧城区改造行动。坚持政府主导、项目化运作,以规划为导向,以片区为单元,在老旧城区规划建设一批更适宜居住、更具经济弹性和可持续性的新型社区。坚持市场化导向、商业化逻辑,打破“就地平衡”改造模式,推行货币安置、异地安置等方式引导人口合理疏解。坚持少拆多改、拆改结合,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进改造拆迁,坚决防止大拆大建,通过先自治后整治、一院一策,依托群众力量有序推进改造。

二是实施背街小巷整治行动。重拳铁腕整治背街小巷“乱象”,针对油烟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乱丢、物料乱堆、车辆乱停、招牌乱设、摊位乱摆、线缆乱牵等“八乱”问题,要坚持疏堵结合全面整治全面提升,推行“街长制”持续用力消除街巷乱象。畅通街区街巷“微循环”,以网格化、小尺度道路划分城市空间,增加市政街巷通道,通过城市慢行系统有机串联社区、公园、绿地、交通场站和公共服务设施,畅通织密城市“毛细血管”。坚守留白增绿的静气,坚决拆除侵占开敞空间的违法建设,拆除公共区域有碍空间开放的围墙,增加城市绿地、景观小品和休憩设施,形成开放共享、环境舒适、体验丰富的街区内部公共空间。

三是实施特色街区创建行动。打造一批特色精品街区,遵循一街一品一特色原则,突出城市特色塑造,传承历史文化基因,融合现代时尚元素,协调自然人文景观,力争两年内打造200条充满创新活力、产业特色鲜明、配套系统完善的精品开放街区。创建一批特色小镇,打破原有行政区划、城镇体系,选择重点产业功能区、轨道交通枢纽、重要交通功能节点、特色建制镇,改造提升100个左右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具有小城市形态的特色镇。塑造一批川西林盘聚落,以展示天府之国形态为目标,通过土地综合整理、河流水网重构、交通地理改善、生态功能提升,规划布局一批川西林盘聚落,再现沃野环抱、密林簇拥、小桥流水的川西田园风光,打造独具天府文化和都江堰灌区品牌的旅游景观。

四是实施社区服务提升行动。健全社区服务配套设施,将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纳入城乡规划,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设“一站式”、全天候服务的社区综合体。优化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拓展党群服务中心的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志愿服务功能,依托商场、超市、便利店叠加政务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社区电商、小区金融、物业增值服务,方便群众就近办事。促进社区生活业提档升级,培育社区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支持社区发展生活类服务企业,确保社区有独立的经济来源。鼓励社会组织提供专业精准服务,将社会组织纳入党和政府的社区工作体系,完善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机制,改进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党组织健全、公益性质明确、管理规范有效的社会组织优先获取公共服务项目。

五是实施平安社区创建行动。加强社区法治建设,加快构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地方性法规体系,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提升居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把社区发展治理事务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推进共商共建共治,健全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机构及社会组织多方协商机制,积极动员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鼓励引导驻区单位向居民开放公共服务设施,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深入推进“大联动·微治理”,规范社区综治中心建设,实行社区民警实岗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日常管理水平,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乡镇)。培育“向上向善向美”的社区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把天府文化融入社区建设全过程,鼓励友善公益的志愿服务,形成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乐观包容的良好社区氛围。

五、完善体系全面提升领导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能力

社区发展治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学问。必须加快构建新型基层治理体系,推动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着力提升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和组织化水平。

一是构建科学的组织动员体系。要在人口流动和组织形态变化中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主动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行政区划、人口分布、管理层级、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在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商圈市场、互联网业等新兴领域建立党组织,对流动党员、零散分布党员实行社区党组织兜底管理。在社会主体的利益分化中提升党组织的整合功能,注重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将社会分散、多元的要素纳入基层治理框架,把不同价值取向的多元主体凝聚起来,增强党组织动员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的能力。在突出价值引领中增强党组织动员能力,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先进典型宣传教育,凝聚信念共识、制度共识、政策共识。

二是构建法治的管理运行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管理体制,探索建立与发展阶段、战略定位和实际需要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模式,形成以社区党建和社区发展、治理、服务、创业、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组织架构。建立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领域治理主体之间的职责边界和事权划分,构建权力分配合理、职责清晰明确、高效协调运转的机制,解决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中缺位越位错位问题。建立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建设多元主体合作、多种方式并举、多类资源联动的共治体系,运用多种手段和力量推进社区治理,形成开放包容的治理格局。建立完备有力的法治保障,用法治规范用权行为、规范组织活动、规范社会秩序,完善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动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治理规则体系。

三是构建精准的引领服务体系。推进健全服务体系与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精准对接,在社区普遍建立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网上办事服务平台,完善延时服务和全程代办制度,努力提高公共管理服务的便利性。推进联系服务群众与凝聚党心民心精准对接,在各行业广泛开展党员示范行动,在机关开展“走基层”“双报到”活动,在农村完善部门包村、干部驻村、结对帮扶制度,在社区开展“双联”、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基层干部带好头,让基层党组织服好务。推进社会组织发展与传导党的执政理念精准对接,把社会组织纳入社区治理体系之中,引导社会组织在服务中传导党的执政理念,让社会组织成为党在基层服务群众的重要资源。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