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政务服务站调研报告范文(热门6篇)

琴韵悠扬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3231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30分钟。

政务服务站调研报告范文 第1篇

工作调研报告

2020年4月19日

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为深化基层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着力构建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在区纪委的精心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指导下,***以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创新形式,规范内容、完善管理措施,扎实有效开展政务公开及政务服务各项工作,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了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于 6月成立了行政审批办证大厅。12月18日,按照区市关于建立县级政务服务中心的要求,根据实际,在行政审批办证大厅的基础上,更名设立***政务服务中心,同时在国税局、地税局、交警大队、人社局设立4个政务服务分中心。中心成立后,按照区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机构设置模式,成立了***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为正科级行政机构,行政编制5名,其中领导职数2名,机关后勤服务事业编制1名。县政务服务中心位于****政府综合楼二楼,办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公面积1700多平方米(包含4个分中心),当前共有37个单位在中心设立办事窗口。二、主要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一是按照自治区关于进一步推进集中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的通知要求,成立了进一步推进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担任组长,负责抓政务服务政务公开的落实工作,***_门负责通知担任副组长,成员由9个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组成,下设办公室负责政务服务政务公开的具体事务。二是加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投入。4月投入万元****政务服务中心场所建设,投入10万元改进**政务服务中心办公设备,添置桌椅、投影机、触摸屏、复印机等,投入20万元完善***政务服务中心人社局分中心建设。

(二)扎实推进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工作。一是调整职能,整合部门股室。结合机构改革,各部门调整、理顺部门内设机构职能关系,整合本部门股室,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增设行政审批股,并成建制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代表本部门受理政务服务事项,减少了申请件在部门内部股室流转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二是集中办公,充分授权。将全县所有履行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服务事项部门的相关职权全部纳入县政务服务中心管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理。鉴于我县政务服务中心场地不足,在设立一个主中心,集中33个部门对外办公的同时,还设立了国税、地税、人社局、交警四个分中心。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的部门均充分授权到位,驻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有受理权、审核权、协调处理权、办理结果送达权等权力。当前,驻政务服务中心的计生局、经贸局、工商局、民政局、公安局、林业局、房管所、质监局、交通局、气象局等10个部门窗口工作人员被赋予了应诉代理权、制证权和审批权,实现一级审批,提高了行政效能。

(三)规范行政审批管理。一是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根据自治区下发的全区保留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项目目录,认真清理县本级政务服务项目,各部门则规范审批项目的审批流程、审批标准,压缩审批时限,规范审批操作,并将清理后所保留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项目的“八公开”(即审批项目名称、审批依据、审批条件、审批程序、法定时限、承诺时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内容在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同时在电子监察网和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公开。二是规范各项收费行为。县财政局委托中国银行武鸣支行和县信用联社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两个统一收费窗口,对涉及行政审批收费和非税收费的项目全部统一到收费窗口收费,规范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非税收费行为。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加强集中行政审批工作监督检查。一是严格执行“三项制度”,县监察局、绩效办、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部门行政审批服务进行跟踪督查,同时,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还制定政务服务中心明查暗访制度,聘请政府“特邀监察员、行风评议员、效能监察员”组成明查暗访组,对政务服务中心各服务窗口的审批服务质量、审批效率等进行明查暗访,发现违反“三项制度”、办事拖拉等行为的,经调查核实后,由县绩效办通报批评或由县监察局追究责任。二是强化政务服务考评制度,将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各项指标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对不愿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不按规定在政务服务中心受理或“两头受理”、不遵守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规定的部门,在年终绩效考评中,按绩效考评细则进行扣分,经过这项措施,促进部门加强政务服务力量,不断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五)深化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向乡镇(街道)延伸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加大镇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加快工作进度。一是制定方

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力推进镇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县政府办公室及时制定印发了《关于印发***县推进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向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镇延伸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保障建设经费,成立领导机构;从财政划拨一定经费作为镇级政务服务经费,当前已经落实10万元统一采购部分办公设备分配给各镇,保障了镇级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二是深入基层调研,确定试点中心,做实镇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去年底,县委、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到各镇对镇级政务服务中心的选址进行调研,并确定***镇、***镇、***镇等镇为我县镇级政务服务中心试点镇。三是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推进镇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在完成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县委、政府决定拟用半年时间,全面完成镇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三、主要成效

至今,我县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办结审批服务事项40351件,接待来人来电咨询1386人次,平均日办结率达。据电子监察系统统计显示,我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承诺件承诺提速,办理提速。政务中心廉洁、高效的办事效率和优质的微笑服务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公开高效的办事效率,赢得办事群众的赞誉。政务服务中心公开了审批项目所需材料、收费依据和标准、申办流程等,使办事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群众一目了然;同时实行集中审批办证,为申办者提供一站式、面对面的审批办证服务,减少了审批环节,简化了办事程序,缩短了审批时限,提高了办事效率。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使以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一家一家跑审批,变成主办部门“一个窗口”受理、相关部门并联办理,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深受群众的欢迎。

(二)有效的监督机制,促进政务服务质量的提高。政务服务中心集中政府各职能部门一起对外办公,成为各职能部门展现政务服务质量的大舞台,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完整的管理制度及电子监察和视频监控系统,促进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本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中心各办事窗口工作人员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接待群众热情周到,“为群众着想、方便群众”成为全体人员的共识。办事群众和中心工作人员双方平起平坐,敞开式、面对面、透明的人性化政务服务环境,杜绝了暗箱操作,办事群众得到了公开透明的行政服务,有了被尊重的感觉。

(三)优质的政务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务服务中心的建立和高效运作,为客商、企业和办事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优化了投资环境,有力促进了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经济区域合作。中心为投资者提供联合审批,提速办结,为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投资商争得了时间,抢到了商机。群众反映,以前办件事要满城跑,还不一定能找到人,现在只到中心一个地方就能够办完,而且中心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工作效率高,最快的一个证2分钟就到手了,特别是中心统一推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后,办事更加方便。联合审批比以往节省了三分之二的时间,既方便又快捷。(四)完善的监督机制,促进了廉政勤政建设。政务服务中心建立行政审批事项跟踪督察工作制度,实行规范运作、阳光操作,减少了人情审批、关系办证的土壤和条件,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解决了过去各自为政、暗箱操作、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些不廉洁问题,真正把“公开、公平、公正”落到了实处,有效的制约了权力滥用。同时,在中心设置投诉电话和评议、建议、投诉箱,并制定《行政审批投诉督查管理办法》等,方便群众投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有效促进了廉政勤政建设。

(五)一站式的办公模式,转变了政务服务中心管理方式。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审批办证,加强了行政审批事项批后监管,有力促进了政府部门工作从微观事务转向宏观指导,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调控,从重审批轻监管转向规范审批加强监管,从单纯批办转向综合服务,政府部门服务的功能进一步提高。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虽然我县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是:一是因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没有统筹规划建设,造成了办公场地重复建设、资金和资源浪费;二是由于县财政困难,对镇级政务服务中心资金投入十分有限,远不能满足镇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需要。

两点建议:一是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纳入政务服务中心进行管理、办理后,区、市、县、镇自上而下,应该统筹各职能部门的办公场地建设,整合资金,规划好区、市建设乡镇、村(社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配套资金,加强乡镇、村(社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提升乡镇、村(社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品位;二是尽快落实自治区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十二五”规划,使区、市、县(区)、乡镇、村(社区)五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能早日规范建设。五、下步工作计划

我县将认真贯彻自治区、南宁市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十二五”规划要求,以及这次区领导检查指导精神,抓紧时间,规划实施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各项工作。重点是加快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尽快落实政务服务中心新址,重新建设一个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服务功能更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齐全的政务服务中心。同时,配套加强各镇级服务中心建设,力争早日形成完善、配套的服务网络。

2020年4月19日

政务服务站调研报告范文 第2篇

政务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篇1:政务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全市政务服务工作,深入分析政务服务工作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研判下步工作的主要方向,资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安排专人,集中精力,对全市政务服务工作基本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下步工作方向做了深入调研和全面分析,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基本现状

(一)体系建设方面

1.四级便民服务联动体系基本形成。近几年来,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优化政务服务、创优发展环境的目标,立足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基层,高度重视便民服务的建设工作,积极构建和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了政务服务水平,助推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xx年12月底,全市4个县(市、区)均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175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2952个村(社区)已建成便民服务代办点2811个(建成率),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市”的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联动体系。全市95%以上的地方能够实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基本实现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让方便留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的服务承诺。

2.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体系趋于完善。四川省从2008年10月开始实施“两集中、两到位”相对集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市、县(市、区)两级行政审批部门基本完成该项工作。20xx年政府机构改革后,市本级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38个部门中有26个部门单独设立了行政审批科,其中12个行政审批事项较多的部门的行政审批科整体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由之前的不到100人增加到120余人,均比“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前显著增加。市本级设行政审批窗口28个(含综合窗口和并联审批窗口各1个),医保、社保、机保、公积金中心等公共服务窗口4个,天然气、自来水、银行、商务中心等便民服务窗口4个,会计师事务所、印章中心等中介服务窗口2个。县(市、区)设行政审批窗口27个(含综合窗口暨并联审批窗口1个),医保、社保、机保、公积金中心、公证处、邮政局等公共服务窗口6个,中介服务窗口暂无。

3.服务方式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始终紧紧围绕“创新服务方式、延伸服务触角、拓展服务领域”的原则,以“政策更优、门槛更低、审批更少、服务更好”为目标,创新开展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志愿服务队进园区服务等。此外,市农业局窗口创新服务机制,先后发出万余份信函,告知办理年检手续,极大地方便了资阳籍异地拖拉机车主及时办理年检手续;市国税局窗口创新推出“免填单”服务,程度的简化了审批流程;市质监局窗口建成了全省第二个规模性“便民服务标准免费查询平台”,得到办事群众充分肯定。

4.政务服务公开体系基本构建。便民和为民,是政务服务中心的两大核心职能,也是政务服务工作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取向,作为政务公开的主要载体,切实履行了“阳光政府”的职责。促进政务服务的集成化、规范化、高效化,方便基层群众办事,提供让群众满意的高质量政务服务,是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务服务中心将行政审批(许可)的依据、内容、过程和结果全面向社会公开,使社会及公众一目了然。政务服务公开体系的构建,增加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同时也把涉及群众的事项全部放在群众眼皮底下办理,使政府工作真正做到了公开透明,在阳光下运行,保证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二)机制建立方面

1.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联席机制逐步规范。近年来,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始终按照“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安全阀,环境是战略资源”的原则,主动作为,切实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项目”的总体要求,以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依托政务服务中心平台,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办公室的作用,切实践行“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我们办”的承诺。全面梳理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涉及的行政审批问题,主动针对问题提供个性服务,坚持“六个一、三个量化、三个倒排”原则,实行定期集体会商、会审、会签和进展情况汇总、通报,落实专人跟踪、全程代办和并联审批,有力地推动了百威啤酒、浙粤工业园、三岔湖长岛国际旅游度假区等30多个重点项目快速落地、加快开工建设,创造了百威啤酒项目75天实现从签约到启动主体工程建设,浙粤投资有限公司天办完所有证照的“新速度”。组建了天府新区资阳片区投资项目审批服务领导小组,在市本级及简阳市政务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了天府新区资阳片区投资项目受理综合窗口,集中协调解决涉及两级行政审批的有关申报工作,建立健全了项目审批联动机制、联席会议机制、会商会审机制、跟踪服务机制等,切实做到“流程更优、时间更短、服务更好”。

2.并联审批提速承诺机制已趋完善。2008年,资阳市及4个县(市、区)作为全省并联审批工作的试点市,成立了由发改、政务服务中心会同经委、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并联审批领导小组,纳入并联审批的范围包括实行备案和核准管理的全部企业投资项目,主要有项目备案、选址审批等14项。全市政务服务中心遵循“创新思路,依法实施,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的原则,优化审批流程,突出可操作性,达到了审批时限大幅缩短、行政成本降低、监督约束强化、审批效率提高的目的。

3.政务服务监督机制基本完善。根据《四川省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全市政务服务中心根据工作需要,聘任了具有一定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的人员作为政务服务行风监督员,对政务服务工作进行行风监督,反映政务服务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市本级和4个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全部实现视频图像适时监控。各县(市、区)已试点向乡镇延伸,开通视频监控监察,实现了政务服务工作延伸和监督制约延伸同步进行,无缝对接,完善了县乡政务服务工作体系建设。

4.政务服务绩效考核机制基本建立。市政务服务中心作为市政府13个目标绩效考核部门之一,对市本级43个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在服务质量方面进行目标绩效考核。出台了《资阳市政务服务系统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进一步完善了绩效考核办法,将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等纳入绩效考核范畴,按绩效考核结果综合评定服务窗口和服务人员,并按相应的标准给予奖励。各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相应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市政府决定从20xx年开始,对基础设施好、群众反映好、运行效果好的优秀便民服务中心和先进便民服务中心连续实施3年的“以奖代补”,予以激励。

5.基层便民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基本规范。在建成的175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中,雁江区4个街道办事处、简阳市清风乡整体新建,雁江区临江镇、安岳县清流乡等23个便民服务中心为整合乡镇文化站、计生指导站等项目新建,雁江区小院镇、安岳县岳源乡等85个便民服务中心为盘活闲置资源或租赁门面等形式改建,简阳市董家埂乡、乐至县通旅镇等62个便民服务中心为挂牌,总体合格率为。全市175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均设立了主任和执行副主任,已建成便民服务代办点的2811个村(社区)均设立了代办员。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规范运行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基层便民服务中心运行机制的规范指明了工作方向。

(三)便民服务事项设置方面

1.依法清理,实现“五统一”。近年来,全市政务服务中心会同法制部门对行政审批项目先后进行了5次清理,并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动态管理,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该增加的及时增加,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坚决取消。要求需要政务服务中心进行行政审批的项目,除须现场踏勘和调查以外的各环节必须全部在政务服务中心完成。对项目名称、项目数量等实行“五统一”进行规范,并统一制作了《办事指南》,让办事人员一目了然,清晰的知道各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流程、办结时限及是否需要前置审批等相关事项。

2.科学设置,切实方便群众办事。在规范清理的基础上,经市政府审定,决定保留县(市、区)级17个部门的行政审批项目86项,保留县(市、区)级8个垂直管理部门的行政审批项目26项,调整为公共服务的行政审批项目88项,调整为搁置的行政审批项目69项,进入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事项28项。根据服务民生、服务基层的要求,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进驻项目14项,村便民服务代办点进驻项目12项。从运行情况看,基本上实现了“涉群必进”,将所有涉及群众利益、关乎百姓民生并能方便群众办理的事项全部纳入了基层便民服务中心或便民服务代办点。

(四)电子政务大厅运行方面

1.积极主动试点,实现智能办事。市政务服务中心主动开展全省电子政务大厅建设试点工作,20xx年10月,市本级和乐至县电子政务大厅正式开通运行,参加全国第六届省际政务服务工作交流会议的近30个省、市参会代表观看演示了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电子政务大厅的三级联网,突出了上下互动和高效便捷,展示了政务服务中心这一政府平台的对外形象。20xx年10月底,雁江区、简阳市、安岳县电子政务大厅全部开通运行,提前完成了省政务服务中心下达的目标任务,一个覆盖更加广泛的电子政务平台已建设成形。目前,全市电子政务大厅实现了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文本下载、流程查询、网上预审等功能,较好地方便了群众办事,节约了办事成本,实现了实体政务服务大厅的有益补充。

2.推广网络申报,提升审批效能。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先后对中介机构、考试机构、从业资格证经办人员和其他代办人员等办件频率较高的群众进行了多次培训,鼓励他们通过电子政务大厅完成申报,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

3.开通政务服务热线,搭建咨询平台。2009年3月,全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开通了96196政务服务热线,鼓励投资企业和办事群众拨打96196政务服务热线,享受足不出户的政务服务,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办事成本。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和门户网站,及时更新应向社会公开的政务信息。落实专人对门户网站进行维护,确保各窗口单位的工作动态、外地先进经验、政务要闻等第一时间更新到相应栏目,方便公众浏览。

(五)场地建设方面

1.县(市、区)级政务服务大楼逐步达标。按照《政务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规范》要求,市辖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一级标准应为6000m2以上,二级标准应为3000m2以上,三级标准应为1000m2以上。乐至县和简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基本符合《政务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的二级标准。雁江区、安岳县新建政务服务中心办公面积均在6000m2以上,符合《政务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的一级标准,预计20xx年正式投入使用。

2.市本级政务服务大楼不达标。按照《政务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规范》要求,市政务服务中心一级标准应为15000m2以上,二级标准应为10000m2以上,三级标准应为5000m2以上。从全省21个市(州)政务服务中心现有办公场地看,已有14个市(州)达二级以上标准,4个市达三级标准。目前,市本级政务服务中心服务大厅面积仅有2174m2,与省上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差距较大,不能满足群众的办事需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标准化建设滞后

因多方面原因,目前,市本级政务服务综合大楼建设没有实质性进展。

(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硬件设施滞后

近几年来,各县(市、区)政府向部分便民服务中心购置并配送了电脑、办公桌、群众休息椅等设施设备,各乡镇自筹资金配齐了文件柜、电风扇、饮水机、电话等设施设备,基本能满足日常办公需要。但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公设施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变向延长了办理时间、降低了办事效率。

(三)“两集中、两到位”工作还有差距

按照省政府要求,市级部门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工作由于场地受限,部分事项、环节应进未进,住建、公安、公共服务等部门进驻不彻底,一定程度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人员结构不合理

由于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工作涉及面广,标准要求较高,部分单位认识还不到位,思想观念尚未完全转变。有的单位把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当作一种形式,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人员变动频繁,有的部门在选派人员时,未按照要求选派业务骨干到政务服务中心,而是抱着“应差”的想法,把中心的窗口工作当成“守摊子”,派一些业务不熟、不会计算机操作、年龄偏大的工作人员入驻大厅,甚至选派工勤人员、临聘人员、退休返聘人员顶岗,致使服务质量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各单位派驻人员由政务服务中心代管,其人事关系、工资关系及选拔任用均在派员单位,政务服务中心只负责日常管理、办件情况监管等,部分人员派驻政务服务中心后,与原单位联系较少,担心受影响,加之各方面管理严格,不愿意到中心工作,工作热情不够。

三、下步工作方向

(一)逐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严格按照中办发〔20xx〕22号和川委办〔20xx〕26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一级地方政府一个窗口对外”的工作要求,将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范畴,政务服务中心场地等硬件建设纳入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立项解决,搭建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资源交易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成为为企业、社会和基层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的综合平台。按照“政务服务中心应选址于本城区位置适中、交通便利、方便服务对象办事的地方”的要求,争取尽快启动市本级政务服务综合大楼建设,实现“整体工作逐步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目标。督促部分县(市、区)加快县级政务服务中心新场地建设,实现功能配套,加大投入,逐步改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场地。

(二)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继续全面清理行政审批项目。严格按照《_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xx〕52号)文件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再次全面清理。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以部门规章、文件等形式违反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的行政许可,要限期改正。新设审批项目必须于法有据,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审查论证。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以规章、文件等形式设定或变相设定行政审批项目。

2.进一步健全行政审批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政务中心建设,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加强行政审批绩效管理,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等做法,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水平。

3.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要求各级各部门对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全面清理,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对下充分授权,基层站所也应将相关审核、审批权授予窗口工作人员,实现“一站式服务”。

(三)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1.认真执行“三项制度”。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同步运行并联审批、绿色通道等制度规定,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方案,搞好协调沟通,按照“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原则,保障各类办理事项在政务服务大厅规范、高效办结。

2.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按照“拓展内涵、完善功能、优化服务”的要求,强化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努力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强化为企业、群众办理审批的服务功能,开展配套服务、提供便民服务。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和全程跟踪服务。加强审批部门与项目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健全重点企业联系制度,积极推行全程代办、网上预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措施,程度的方便项目单位办事。重点加强与天府新区资阳片区投资项目的完善对接,积极实施项目绿色通道。加强与招商、开发区、督查室(目标办)等部门的协调配合,适时开展督促检查,帮助企业及时解决行政审批办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四)加大便民服务中心硬件设施投入

1.争取建立专项工作经费。各县(市、区)政府在对乡镇(街道)的年初预算中单独设立便民服务工作专项经费,经费按一类乡镇5万元、二类乡镇3万元、三类乡镇2万元的标准足额保障。市政府继续对那些基础设施好、群众反映好、运行效果好的优秀便民服务中心和先进便民服务中心实施“以奖代补”,予以激励。

2.争取增加便民服务中心行政编制2-3个,增配一个副科级便民服务中心主任。

3.完善办公必需的设施设备。各县(市、区)政府逐步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统一配备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办公必需设施设备。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开通并使用电子政务大厅、行政审批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

(五)加强政务服务中心自身建设

1.出台刚性管理文件。积极学习借鉴优秀地区的做法,由组织部门、人社部门和政务服务中心联合制发《关于加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办法》,明确政务服务中心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实践基地,窗口工作人员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视为下基层锻炼,窗口工作时间计算为下基层锻炼时间。选派人员必须是本部门的行政编制工作人员,业务熟悉,有群众工作基础和一定政策水平,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2.加大激励考核力度。继续对市级行政审批部门及县(市、区)进行绩效目标考核,市政府每两年表彰一次政务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市政务服务中心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充分调动窗口人员工作积极性。

3.建立健全学习交流机制。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中心学习交流机制,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建设一支“留得住、干得好、上得去”的政务服务队伍,奋力促进资阳市政务服务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篇2:政务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是政府承担公共服务的新模式,是现代国家行政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创新,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为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行政效能、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我市的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主要采取以下做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20XX年底,市委市政府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工程提出。市政府随即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财政、编办、民政、工商、发改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内部明确了负责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各县市区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领导小组。

(二)调研推进。宣城市委将“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探索”专题调研列入宣城市20XX年重点调研课题。围绕“当前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公共就业、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公共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供需情况,相关公共服务采用政府购买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等内容开展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解决好“买什么”、“谁来买”、“向谁买”、“怎么买”、“买得值”等关键问题。在充分总结试点项目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拓宽政府购买服务领域,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服务流程,加速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

(三)初步建立制度体系。20XX年2月,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xx〕46号)等上级文件精神,制定出台了《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宣政秘〔20xx〕31号),正式拉开了我市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序幕。实施意见明确了购买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部门职责。同时明确分阶段工作目标:20xx年首批选择部分项目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试点;20xx年进一步拓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领域,健全相关制度和机制;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20XX年3月,进一步出台了《宣城市本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施细则(试行)》(财行〔20xx〕80号),按照购买服务的项目申报、预算编报、实施采购、项目管理、绩效评价、资金支付等程序,制定了衔接顺畅、规范有效的一体化流程。各县市区均以政府名义出台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制定出台购买服务流程规范。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均公布第一批政府购买服务实施目录(试点)。

(四)逐步规范购买程序。购买服务根据《_预算法》、《_政府采购法》、《宣城市本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市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民生优先、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原则,根据《安徽省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并结合政府职能转变要求、社会需求等因素拟定《宣城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并确定每年政府购买服务具体实施目录及购买方式,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购买方式根据市场发育程度、服务供给特点等因素,依据政府采购法有关规定,按照公开公正、方式灵活、程序简便、竞争有序的原则合理选择。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原则上都要纳入政府采购,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询价等政府采购方式确定承接主体;对不适宜或暂时不能实行政府采购的,可采取定向委托、特许经营、直接资助、项目申请、服务外包等其他方式进行购买。

二、取得的成效

(一)试点项目顺利推进。按照“民生优先、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原则,结合政府职能转换要求、财政预算安排、社会公众需求等情况,在充分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市政府同意,20xx年市本级拟定了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养老服务、青少年校外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市容管理社会化等首批5大类11个项目率先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试点,试点项目经费概算4500万元,所需资金从购买主体部门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或经批准使用的专项经费中解决。首批11个项目中5个项目采用政府采购方式购买,6个项目实行定额补助。11个项目均按要求制定了实施办法和绩效评价办法。截至20xx年底,除公共养老服务外,其余10个项目完成招标采购或签订合同并顺利实施,实际采购资金3727万元,根据项目进度共拨付资金2957万元。

郎溪县选择交通运输局、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土资源局等8个单位15个项目开展试点,项目概算共计3914万元,截至20xx年底,15个项目均顺利实施,按进度共审核拨付资金万元;宣州区、广德县、绩溪县、旌德县均选择部分项目展开试点。

20xx年我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共确定政府购买服务项目57个,预算金额11548万元。其中,市本级20xx年政府购买服务预算金额3228万元,在20xx年的基础上新增了电视手语新闻、残疾人协理员、宛陵湖景区物业管理、彩螺广场管护等4个项目,进一步扩大了我市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范围。

(二)改革成效初步显现。一是在满足公共服务需求上取得新成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便捷性、社会性和专业性优势,完善了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丰富了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增强了公共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上取得新成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打破了政府过去包揽一切社会服务的做法,将很多传统上管不了、管不好和不便管的服务交由社会力量承接提供,实现了从单纯政府包办向政府生产与政府购买并重方向转变。三是在提高财政投入效益上取得新成效。以政府采购或定向委托等方式,择优选择专门机构购买服务,降低了以往单纯依靠政府直接提供服务的行政成本,实现了从“养人”向“办事”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支出负担,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在推动社会组织发展上取得新成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服务市场,为社会组织参与市场竞争、获得政府资金支持建立了渠道,调动了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推动了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三、意见建议

(一)界定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在广泛听取社会公众和专家学者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政府应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界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制定目录,明确服务类别和项目,防止“新瓶装旧酒”现象出现,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有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全面实行项目购买和岗位购买。对属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畴的项目和岗位,不分资金来源,全部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执行,采取社会化管理,既减轻管理压力,又减轻财政负担。

(三)落实市场竞争机制。根据政府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凡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都应按照一定程序与规则执行。在采购方式上,要综合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等方式购买服务。在坚持公开招标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公共服务本身的特性,视实际情况选择确定采购方式,以充分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有序有效进行。

(四)选用更加灵活的采购方式。省财政厅《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中政府采购工作的通知》(财购〔20xx〕247号)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采购方式明确规定:因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公开招标以外采购方式的,购买主体(采购人)应当在采购活动开始前获得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实际工作中,因社会承接力量不足,一些刚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项目难以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但这些项目又事关民生,必须尽快实施,如公厕管理服务、建筑装璜垃圾清运等。针对这种情况,建议适当扩大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询价等方式进行采购的适用范围。

(五)加强监督管理。在行业监管与自律的基础上,要通过规范化建设、自律诚信建设等多种方式的紧密结合,促使提供服务主体提高职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增强社会公信力。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整合资源,强化日常管理,建立健全事前评审、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的工作机制,保证需求的科学合理性、预算安排的准确性、采购工作的公正性、购买成果的有效性,以净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市场环境,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对通用的后勤岗位的购买,建议由编制、人事、劳动、财政、物价等有关部门制定统一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必要时设定指导价。

(六)建立退出机制。为提高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的能力,社会组织的登记、准入门槛逐渐降低后,建立退出机制,实施优胜劣汰,对于促进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发展十分必要。服务期满后,社会组织评估验收不合格,可以给予其一个整改机会,如果整改达不到要求,就要取消其竞标资格。

(七)信息公开。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过程,应当进行信息公开,不仅可以让社会组织和企业及时了解信息并积极参与竞标,同时也便于人民群众对购买过程和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政务服务站调研报告范文 第3篇

学习科学发展观促进政务公开调研报告

区纪委 苏国锋

政务公开是建立民主、透明、廉洁、高效政府的重要实现形式,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围绕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务公开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及区纪委制定的《全区纪检监察系统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大调研活动的意见》,我们成立调研组,深入到各单位、各部门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对我区推行政务公开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对策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政务公开工作的现状

2000年,我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建立了新城区政务大厅,但由于各种原因,只运行了一段时间。目前,我区工商新城分局,地税新城分局、新城国家税务局、区劳动

1 局、区民政局、西一路街道办事处都建立了自己的行政服务大厅或便民服务中心,推行阳光政务,部门内部做到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是来办事的人员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去年,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区县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我区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成立了筹建行政服务中心领导小组,通过参观学习其他区县,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与做法,根据目前我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行政服务中心于去年底成立,区执法局、区卫生局、区司法局、区物价局、区民政局、区文体局、工商新城分局、区计生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9部门进驻开始运行,前期我们通过网上发布信息,印制彩页进行宣传,到现在为止,前来咨询和办事的人员还不是很多,效果不是很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务公开作为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接受。但由于其推行时间不长,受各种因素制约,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政务公开工作发展不平衡。调查发现,政务公开虽已在各单位推行,但发展明显不平衡。部分单位政务

2 公开制度不够健全,对政务公开工作重视不够;部分单位虽然在政务中心窗口受理审批事项,但对窗口人员授权不够,不能很好地行使行政审批权;有的单位虽然实行政务公开,但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方面还存在欠缺,对政务公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措施不力。

(二)政务公开内容不统

一、避重就轻。调查发现,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都推行了政务公开,把本部门的行政事项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但是各部门公开的内容还存在不统

一、不深入、避重就轻问题。

(三)政务公开形式和程序不规范。突出表现在,各单位对推行政务公开的形式和必经程序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工商、税务、劳动等部门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群众需要了解的内容较多,所以纳入公开范畴的内容也较多。据调查统计,65%以上的单位综合运用公开栏、政府公众信息网、办事窗口等形式进行公开,公开形式和办法不确定,公开内容有很多相互重复、交叉,办事群众不易全面掌握。

(四)政务公开制度不完善。调查显示,各单位已经建立了不少政务公开工作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政务公开工

3 作的有序推行,但制度设计不完善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单位对是否推行政务公开、什么时候公开、公开什么,还缺少比较完善、涵盖面广、科学规范的制度进行约束,政务公开的强制性明显不够,表现出很大的弹性。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政务公开的监督制度还不够完善,监督作用发挥不够。

(五)电子政务建设滞后。据调查,部分人员不知道或未访问过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存在不足和流失两大问题,电子技术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政务公开信息更新和传递速度不快,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的路还很长,电子政务建设及待加强。

三、原因分析

推行政务公开,有力地促进了政府依法行政,推进了民主透明、廉洁高效政府建设的步伐,加快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但是由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尚未完善,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阻碍了政务公开发展。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因素。一是思想重视不够,个人和部门利益作崇。对推行政务公开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对行政

4 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在推行政务公开的过程中,不敢触及矛盾的症结,害怕会损害个人和部门利益,导致行_力的转移和下放,对实质性的事务缺少公开勇气。二是宗旨观念不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淡薄。少数领导干部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出现偏差,群众观念淡薄,对政务公开工作,群众有意见,干部有议论,少数领导就是不释疑、不解惑,没有切实履行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职责。三是自身要求不严,依法行政意识缺失。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凭个人意志办事,主观随意性大。做决策、办事情不能按已有的政策依据办理,法制意识不强。

(二)体制因素。一是管理体制不顺。主要表现在双管部门,人权、财权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事权、责权在当地政府。这种条块分割的工作状态,导致少数职能部门不主动、不积极参与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分工,阻碍了政务公开的正常开展。二是职能定位不准。一些部门和单位对落实政务公开制度给自身工作职能带来的新要求新任务还不十分清楚,抓工作成了“无的放矢”,工作责任也难于落实。三是岗位职责不清。当前政务公开制度尚不完善、不健全,政务公开绩效考核标准没有建立,工作目标体系没

5 有设臵,部门或单位负责政务公开的干部对自己的岗位职责不够明确,政务公开究竟怎么抓,应该抓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衡量尺度。

(三)机制因素。一是领导责任不明确。现行的领导体制造成了党政领导之间责任不明确,遇到矛盾和问题易造成相互“踢皮球”,责任落不到具体人身上。二是运行机制不健全。政务公开的有关制度规定过于笼统,对一些关键性环节没有硬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三是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政务公开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难以科学客观地评价政务公开的履职成效、工作水平。由于缺乏科学的监督机制,对于有些单位政务公开不够,缺少处罚手段,约束力度不够。

(四)环境因素。主要是民主建设滞后。调查中有多数人认为,当前,官僚主义作风仍比较严重,办事效率偏低,一些应该给基层解决的问题一拖再拖,对群众的投诉不受理;在干部选拔任用、机关财务收支、工程招投标等事项中,广大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得不到充分尊重和对待,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基层民主气氛还不浓厚。

四、推进政务公开的对策建议

“推进政务公开,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整体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的举措,我们认为推进政务公开必须坚持做到“四个结合”:

(一)坚持领导重视和干部群众参与相结合,创造良好环境,是稳步推进政务公开的必要前提。实践证明,哪里的领导干部重视,群众积极参与,哪里的政务公开工作就推行顺利,成效显著。针对政务公开的全面推行和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必须切实转变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让他们高度重视、广泛参与、积极配合政务公开工作。

(二)坚持规范内容和创新形式相结合,激发工作活力,是稳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根本性措施。推行政务公开,要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在不断规范和创新上下功夫。一是政务公开内容要规范和拓展。“凡是运用行_利办理与群众相关的各类事项,只要不属于党和国家的机密,都向群众公开”的要求。把群众到政府及其部门办事的内容、7 依据、程序、时限作为政务公开的常规内容向办事群众全面公开,把广大群众密切关注、与群众利益关系度大的重要事情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向社会及时公开,把部门和单位干部职工关心、关系到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干部选拔任用、机关财务收支、重大工程建设等事项作为政务公开的必要内容在机关内部定期公开,增强政务公开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真正做到“公开内容应公开尽公开”。二是政务公开形式要丰富和创新。要在继续运用已有的政务公开形式的基础上,建立各行各业的业务信息局域网,并逐步构建系统的、资源共享的、纵横连通的政务公开信息网络,实现网上办公、网上咨询、网上审批、网上投诉、网上监督,推进政务工作走向网络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三)坚持“硬投入”和“软建设”相结合,健全体制机制,是稳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治本之策。体制机制建设是带有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工作。推进政务公开,既要解决当务之急,破解当前政务公开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谋划治本之策,加强政务公开体制机制建设。一是要理顺政务公开管理体制。关键是要明确政务中心的8 行政职能定位,进一步转变政府行政职能,改变集中公开与分散公开、集中许可与分散许可双轨并行的工作格局,节省和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建议要明确行政服务中心为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具有相对独立的行_力,集中管理政府的政务公开工作,统一定编定岗,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评价体系。规定各单位选派到办事窗口集中办公的人员至少应为单位的中层骨干,能独立行使行政审批权力。二是要建立科学的资金投入机制。政府要从财政预算上保证政务公开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政务公开中心的场地、设施建设。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既解决“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又要实现便利、快捷地办好事。三是要健全政务公开工作机制。要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研究和探析,逐步健全政务公开工作机制,推进我国行政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要对政务公开的各项制度进行整理重组,完善“一门受理、并联审批、统一收费、限时办结”的模式,形成相对固定的工作机制,建立群众参与、评价机制,确保政务公开工作正常推行。四是要完善政务公开激励约束机制。要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工作成效明

9 显、作风良好的单位和人员要给予表彰奖励、宣传推介、提拔重用,对拒不推行政务公开或在政务公开工作中弄虚作假、侵犯群众利益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相应责任。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经济责任审计范畴,并将考核结果记入本人档案。

(四)坚持内部检查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形成工作合力,是稳步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保证。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腐败必然导致社会不和谐。政务公开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要把对权力的科学配臵与对干部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减少和遏制行政腐败现象发生。一是要在行政系统和单位内部建立双向检查制度。单位要成立以纪检组长(纪委书记)为组长的政务公开检查小组,负责全面督促检查本单位的政务公开工作,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力量对单位的政务公开工作进行评议,并直接对本级政府政务公开领导工作小组负责和汇报。二是要建立政务公开信息反馈制度。要运用电子政务技术,建立政务公开信息反馈制度,利用各行政部门业务局域网、政务公开网等电子网络形式,和投资商、企业、群众以及其他行政部门建立畅通的信息情报通道,确保政务公开活动公正透明、10 行为规范有序、信息反馈准确有效。政府和有关行政部门要成立专门的信息机构,收集、分析政务公开的工作动态以及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提出相应的对策,制定政务公开的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要进一步落实新闻媒体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批评权、建议权,对某些消极腐败现象的调查权、揭露权,公开报道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三是要利用社会力量,形成外部监督网络。要聘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知名人士、社区负责人和离退休老干部,担任政务公开工作的义务监督员,经常开展明查暗访,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反馈政务公开工作有关信息,对政务公开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把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紧密结合起来,使监督关口前移,将监督贯穿于政务公开的全过程,促进政务公开工作的稳步推进。

政务服务站调研报告范文 第4篇

政务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全市政务服务工作,深入分析政务服务工作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研判下步工作的主要方向,资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安排专人,集中精力,对全市政务服务工作基本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下步工作方向做了深入调研和全面分析,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基本现状

(一)体系建设方面

1. 四级便民服务联动体系基本形成。近几年来,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优化政务服务、创优发展环境的目标,立足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基层,高度重视便民服务的建设工作,积极构建和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了政务服务水平,助推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xx年12月底,全市4个县(市、区)均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175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2952个村(社区)已建成便民服务代办点2811个(建成率),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市”的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联动体系。全市95%以上的地方能够实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基本实现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让方便留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的服务。

2.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体系趋于完善。四川省从2022年10月开始实施“两集中、两到位”相对集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市、县(市、区)两级行政审批部门基本完成该项工作。20xx年政府机构改革后,市本级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38个部门中有26个部门单独设立了行政审批科,其中12个行政审批事项较多的部门的行政审批科整体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由之前的不到100人增加到120余人,均比“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前显著增加。市本级设行政审批窗口28个(含综合窗口和并联审批窗口各1个),医保、社保、机保、公积金中心等公共服务窗口4个,天然气、自来水、银行、商务中心等便民服务窗口4个,会计师事务所、印章中心等中介服务窗口2个。县(市、区)设行政审批窗口27个(含综合窗口暨并联审批窗口1个),医保、社保、机保、公积金中心、公证处、邮政局等公共服务窗口6个,中介服务窗口暂无。

3. 服务方式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始终紧紧围绕“创新服务方式、延伸服务触角、拓展服务领域”的原则,以“政策更优、门槛更低、审批更少、服务更好”为目标,创新开展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志愿服务队进园区服务等。此外,市农业局窗口创新服务机制,先后发出万余份信函,告知办理年检手续,极大地方便了资阳籍异地拖拉机车主及时办理年检手续;市国税局窗口创新推出“免填单”服务,程度的简化了审批流程;市质监局窗口建成了全省第二个规模性“便民服务标准免费查询平台”,得到办事群众充分肯定。

4. 政务服务公开体系基本构建。便民和为民,是政务服务中心的两大核心职能,也是政务服务工作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取向,作为政务公开的主要载体,切实履行了“阳光政府”的职责。促进政务服务的集成化、规范化、高效化,方便基层群众办事,提供让群众满意的高质量政务服务,是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务服务中心将行政审批(许可)的依据、内容、过程和结果全面向社会公开,使社会及公众一目了然。政务服务公开体系的构建,增加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同时也把涉及群众的事项全部放在群众眼皮底下办理,使政府工作真正做到了公开透明,在阳光下运行,保证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二)机制建立方面

1. 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联席机制逐步规范。近年来,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始终按照“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安全阀,环境是战略资源”的原则,主动作为,切实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项目”的总体要求,以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依托政务服务中心平台,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办公室的作用,切实践行“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我们办”的。全面梳理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涉及的行政审批问题,主动针对问题提供个性服务,坚持“六个一、三个量化、三个倒排”原则,实行定期集体会商、会审、会签和进展情况汇总、通报,落实专人跟踪、全程代办和并联审批,有力地推动了百威啤酒、浙粤工业园、三岔湖长岛国际旅游度假区等30多个重点项目快速落地、加快开工建设,创造了百威啤酒项目75天实现从签约到启动主体工程建设,浙粤投资有限公司天办完所有证照的“新速度”。组建了天府新区资阳片区投资项目审批服务领导小组,在市本级及简阳市政务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了天府新区资阳片区投资项目受理综合窗口,集中协调解决涉及两级行政审批的有关申报工作,建立健全了项目审批联动机制、联席会议机制、会商会审机制、跟踪服务机制等,切实做到“流程更优、时间更短、服务更好”。

2. 并联审批提速机制已趋完善。2022年,资阳市及4个县(市、区)作为全省并联审批工作的试点市,成立了由发改、政务服务中心会同经委、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并联审批领导小组,纳入并联审批的范围包括实行备案和核准管理的全部企业投资项目,主要有项目备案、选址审批等14项。全市政务服务中心遵循“创新思路,依法实施,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的原则,优化审批流程,突出可操作性,达到了审批时限大幅缩短、行政成本降低、监督约束强化、审批效率提高的目的。

3. 政务服务监督机制基本完善。根据《四川省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全市政务服务中心根据工作需要,聘任了具有一定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的人员作为政务服务行风监督员,对政务服务工作进行行风监督,反映政务服务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市本级和4个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全部实现视频图像适时监控。各县(市、区)已试点向乡镇延伸,开通视频监控监察,实现了政务服务工作延伸和监督制约延伸同步进行,无缝对接,完善了县乡政务服务工作体系建设。

4. 政务服务绩效考核机制基本建立。市政务服务中心作为市政府13个目标绩效考核部门之一,对市本级43个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在服务质量方面进行目标绩效考核。出台了《资阳市政务服务系统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进一步完善了绩效考核办法,将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等纳入绩效考核范畴,按绩效考核结果综合评定服务窗口和服务人员,并按相应的标准给予奖励。各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相应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市政府决定从20xx年开始,对基础设施好、群众反映好、运行效果好的优秀便民服务中心和先进便民服务中心连续实施3年的“以奖代补”,予以激励。

5. 基层便民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基本规范。在建成的175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中,雁江区4个街道办事处、简阳市清风乡整体新建,雁江区临江镇、安岳县清流乡等23个便民服务中心为整合乡镇文化站、计生指导站等项目新建,雁江区小院镇、安岳县岳源乡等85个便民服务中心为盘活闲置资源或租赁门面等形式改建,简阳市董家埂乡、乐至县通旅镇等62个便民服务中心为挂牌,总体合格率为。全市175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均设立了主任和执行副主任,已建成便民服务代办点的2811个村(社区)均设立了代办员。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规范运行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基层便民服务中心运行机制的规范指明了工作方向。

(三)便民服务事项设置方面

1. 依法清理,实现“五统一”。近年来,全市政务服务中心会同法制部门对行政审批项目先后进行了5次清理,并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动态管理,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该增加的及时增加,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坚决取消。要求需要政务服务中心进行行政审批的项目,除须现场踏勘和调查以外的各环节必须全部在政务服务中心完成。对项目名称、项目数量等实行“五统一”进行规范,并统一制作了《办事指南》,让办事人员一目了然,清晰的知道各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流程、办结时限及是否需要前置审批等相关事项。

2. 科学设置,切实方便群众办事。在规范清理的基础上,经市政府审定,决定保留县(市、区)级17个部门的行政审批项目86项,保留县(市、区)级8个垂直管理部门的行政审批项目26项,调整为公共服务的行政审批项目88项,调整为搁置的行政审批项目69项,进入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事项28项。根据服务民生、服务基层的要求,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进驻项目14项,村便民服务代办点进驻项目12项。从运行情况看,基本上实现了“涉群必进”,将所有涉及群众利益、关乎百姓民生并能方便群众办理的事项全部纳入了基层便民服务中心或便民服务代办点。

(四)电子政务大厅运行方面

1. 积极主动试点,实现智能办事。市政务服务中心主动开展全省电子政务大厅建设试点工作,20xx年10月,市本级和乐至县电子政务大厅正式开通运行,参加全国第六届省际政务服务工作交流会议的近30个省、市参会代表观看演示了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电子政务大厅的三级联网,突出了上下互动和高效便捷,展示了政务服务中心这一政府平台的对外形象。20xx年10月底,雁江区、简阳市、安岳县电子政务大厅全部开通运行,提前完成了省政务服务中心下达的目标任务,一个覆盖更加广泛的电子政务平台已建设成形。目前,全市电子政务大厅实现了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文本下载、流程查询、网上预审等功能,较好地方便了群众办事,节约了办事成本,实现了实体政务服务大厅的有益补充。

2. 推广网络申报,提升审批效能。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先后对中介机构、考试机构、从业资格证经办人员和其他代办人员等办件频率较高的群众进行了多次培训,鼓励他们通过电子政务大厅完成申报,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

3. 开通政务服务热线,搭建咨询平台。2022年3月,全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开通了96196政务服务热线,鼓励投资企业和办事群众拨打96196政务服务热线,享受足不出户的政务服务,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办事成本。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和门户网站,及时更新应向社会公开的政务信息。落实专人对门户网站进行维护,确保各窗口单位的工作动态、外地先进经验、政务要闻等第一时间更新到相应栏目,方便公众浏览。

(五)场地建设方面

1. 县(市、区)级政务服务大楼逐步达标。按照《政务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规范》要求,市辖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一级标准应为6000m2以上,二级标准应为3000m2以上,三级标准应为1000m2以上。乐至县和简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基本符合《政务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的二级标准。雁江区、安岳县新建政务服务中心办公面积均在6000m2以上,符合《政务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的一级标准,预计20xx年正式投入使用。

2. 市本级政务服务大楼不达标。按照《政务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规范》要求,市政务服务中心一级标准应为15000m2以上,二级标准应为10000m2以上,三级标准应为5000m2以上。从全省21个市(州)政务服务中心现有办公场地看,已有14个市(州)达二级以上标准,4个市达三级标准。目前,市本级政务服务中心服务大厅面积仅有2174m2,与省上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差距较大,不能满足群众的办事需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标准化建设滞后

因多方面原因,目前,市本级政务服务综合大楼建设没有实质性进展。

(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硬件设施滞后

近几年来,各县(市、区)政府向部分便民服务中心购置并配送了电脑、办公桌、群众休息椅等设施设备,各乡镇自筹资金配齐了文件柜、电风扇、饮水机、电话等设施设备,基本能满足日常办公需要。但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公设施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变向延长了办理时间、降低了办事效率。

(三)“两集中、两到位”工作还有差距

按照省政府要求,市级部门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工作由于场地受限,部分事项、环节应进未进,住建、公安、公共服务等部门进驻不彻底,一定程度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人员结构不合理

由于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工作涉及面广,标准要求较高,部分单位认识还不到位,思想观念尚未完全转变。有的单位把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当作一种形式,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人员变动频繁,有的部门在选派人员时,未按照要求选派业务骨干到政务服务中心,而是抱着“应差”的想法,把中心的窗口工作当成“守摊子”,派一些业务不熟、不会计算机操作、年龄偏大的工作人员入驻大厅,甚至选派工勤人员、临聘人员、退休返聘人员顶岗,致使服务质量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各单位派驻人员由政务服务中心代管,其人事关系、工资关系及选拔任用均在派员单位,政务服务中心只负责日常管理、办件情况监管等,部分人员派驻政务服务中心后,与原单位联系较少,担心受影响,加之各方面管理严格,不愿意到中心工作,工作热情不够。

三、下步工作方向

(一)逐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严格按照中办发〔20xx〕22号和川委办〔20xx〕26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一级地方政府一个窗口对外”的工作要求,将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范畴,政务服务中心场地等硬件建设纳入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立项解决,搭建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资源交易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成为为企业、社会和基层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的综合平台。按照“政务服务中心应选址于本城区位置适中、交通便利、方便服务对象办事的地方”的要求,争取尽快启动市本级政务服务综合大楼建设,实现“整体工作逐步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目标。督促部分县(市、区)加快县级政务服务中心新场地建设,实现功能配套,加大投入,逐步改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场地。

(二)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 继续全面清理行政审批项目。严格按照《_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xx〕52号)文件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再次全面清理。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以部门规章、文件等形式违反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的行政许可,要限期改正。新设审批项目必须于法有据,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审查论证。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以规章、文件等形式设定或变相设定行政审批项目。

2. 进一步健全行政审批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政务中心建设,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加强行政审批绩效管理,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和服务质量公开等做法,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水平。

3. 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要求各级各部门对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全面清理,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对下充分授权,基层站所也应将相关审核、审批权授予窗口工作人员,实现“一站式服务”。

(三)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1. 认真执行“三项制度”。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同步运行并联审批、绿色通道等制度规定,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方案,搞好协调沟通,按照“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原则,保障各类办理事项在政务服务大厅规范、高效办结。

2. 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按照“拓展内涵、完善功能、优化服务”的要求,强化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努力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强化为企业、群众办理审批的服务功能,开展配套服务、提供便民服务。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和全程跟踪服务。加强审批部门与项目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健全重点企业联系制度,积极推行全程代办、网上预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措施,程度的方便项目单位办事。重点加强与天府新区资阳片区投资项目的完善对接,积极实施项目绿色通道。加强与招商、开发区、督查室(目标办)等部门的协调配合,适时开展督促检查,帮助企业及时解决行政审批办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四)加大便民服务中心硬件设施投入

1. 争取建立专项工作经费。各县(市、区)政府在对乡镇(街道)的年初预算中单独设立便民服务工作专项经费,经费按一类乡镇5万元、二类乡镇3万元、三类乡镇2万元的标准足额保障。市政府继续对那些基础设施好、群众反映好、运行效果好的优秀便民服务中心和先进便民服务中心实施“以奖代补”,予以激励。

2.争取增加便民服务中心行政编制2-3个,增配一个副科级便民服务中心主任。

3. 完善办公必需的设施设备。各县(市、区)政府逐步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统一配备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办公必需设施设备。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开通并使用电子政务大厅、行政审批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

(五)加强政务服务中心自身建设

1. 出台刚性管理文件。积极学习借鉴优秀地区的做法,由组织部门、人社部门和政务服务中心联合制发《关于加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办法》,明确政务服务中心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实践基地,窗口工作人员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视为下基层锻炼,窗口工作时间计算为下基层锻炼时间。选派人员必须是本部门的行政编制工作人员,业务熟悉,有群众工作基础和一定政策水平,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2. 加大激励考核力度。继续对市级行政审批部门及县(市、区)进行绩效目标考核,市政府每两年表彰一次政务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市政务服务中心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充分调动窗口人员工作积极性。

3. 建立健全学习交流机制。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中心学习交流机制,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建设一支“留得住、干得好、上得去”的政务服务队伍,奋力促进资阳市政务服务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政务服务站调研报告范文 第5篇

市人民政府:

为全面了解掌握各县(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运行情况,总结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经验,积极探索公共资源交易运行的模式,创新管理体制,推进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的规范运作,争取做出特色和亮点。近期,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成调研组对全市各县(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区)、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基本情况

各县(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和2022年3月5日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推进工作会议精神,围绕“2022年底县(区)和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必须全面建成运行”的目标要求,统一部署,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全力推进,县(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县(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基本情况。我市10个县(区)中,已挂牌运行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5个(思茅区、宁洱县、景东县、江城县、澜沧县),正在筹建中的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5个(景谷县、镇沅县、墨江县、孟连县、西盟县)。总体来看,各县(区)都有了具体的计划和安排,正按照总体目标要求积极推进。墨江、孟连两县通过新建办公楼解决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办公用房,思茅区、宁洱县、景东县、景谷县、镇沅县、江城县、澜沧县、西盟县等8个县(区)采取改建过渡的方式;思茅区、宁洱县、江城县、孟连县、西盟县等5个县(区)编办已制定下发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三定方案;思茅区、宁洱县、墨江县、景谷县、镇沅县、孟连县等6个县(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领导班子已任命到位;宁洱县、墨江县、镇沅县等3个县编办各下达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编制数9人,思茅区编办下达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编制数6人,景谷县、江城县、澜沧县等3个县编办各下达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编制数3人,景东县、孟连县、西盟县等3个县编办各下达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编制数2人。根据工作进度分析,预计全市各县(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都能在2022年12月31日前挂牌运行。

(二)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情况。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主要依托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平台统一建设,由于各乡(镇)情况不同,建设的标准和水平差异也较大,但在2022年底前基本可以全部挂牌运行。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全力推进交易中心建设。各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根据“政府领导、统一进场、集中交易、行业监管、行政监察”的原则和目标要求,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成立机构,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力度,积极稳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制定了相关交易制度和交易规则,保证本地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统一、有序、高效运行。其中,景东县通过购买改建原县信用社办公楼解决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及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公用房,累计投入1090万元;孟连县在财政收入较为困难的基础上,投入280余万元以新建的方式解决了县政务服务中心及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公用房。

(二)依法依规,积极探索,确保公共资源交易高效运行。县(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要负责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交易、工程建设招投标、司法机关罚没物品拍卖等本级公共资源交易的综合服务工作。为确保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期建成运行,各县(区)都想了很多办法,充分整合了人员、资金、房屋等资源,努力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加快交易中心建设。如思茅、景东、宁洱、江城等县整合抽调了财政、住建、国土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到交易中心集中办公,景谷、墨江、镇沅等县采取与其他单位合建的方式解决了交易业务用房,江城、澜沧、景谷、西盟等县下步还将新建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大楼。(三)强化监督,严格管理,确保公共资源交易阳光运行。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基本构建了“三位一体”的交易监管体系。一是行业监督,严格按照监管办分离原则,主动邀请行业主管部门到场监督;二是纪检监督,各县(区)纪委都成立了公共资源交易监察室,并进驻交易中心,加强对资源交易适时监督;三是场内监督,各县(区)交易中心都建立了完备内部监督制度和电子监察系统,对交易活动进行全程监督。

(四)坚持科技驱动的理念,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效能。目前,思茅区、宁洱县、景东县、江城县、澜沧县等5个县(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挂牌运行。在工作中,一是建立了一整套电子管理和监察系统,凡法律法规明确的程序、标准、要求等,能通过计算机自动设限和监管,均实行机器操作。二是建立视音频监控系统,对所有开评标、拍卖、谈判等交易现场活动进行全过程监控,影音资料永久保存,做到了既实时监控,又可存档备查。促进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高效、便捷运行,公共资源交易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五)落实责任,奖惩结合,切实推进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为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县(区)都明确责任目标和工作措施全面加快县(区)、乡(镇)两级交易中心建设。景东县通过与各乡镇签订责任书,明确工作责任,同时确定以奖代补的方式,按工作推进情况给予乡镇2-6万元奖励,有效推进了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镇沅县政府统一安排各乡镇3万元工作经费用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孟连县统一制作发放了各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匾牌。

三、取得的成效

总体来看,各县(区)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思想认识均比较统一,都有工作计划和具体安排部署,并都有了一些成效。思茅区、宁洱县、景东县、江城县、澜沧县等5个县(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运行以来,成效初步显现,实现了由政事不分向管办分离,由行业垄断、分散交易向有序开放、集中交易,由分口管理向综合监管的三大转变。一是促进了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其效益最大化,支持了区域经济发展。二是强化了监督,遏制了腐败。统一交易平台的建立,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了过去招投标活动的各自为政、监督乏力的弊端,变以往业主单位邀请的被动监督为监督部门入驻中心进行主动监督、全程监督,使监督工作更直接、更有效、更深入,构建预防腐败的坚实屏障。三是减少了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日趋规范,各项交易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透明、高效,营造了党风廉洁、民风和谐的良好环境,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各县(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进度也不平衡。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目前,部分县(区)党委、政府思想认识较高,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工作推进较快,软硬设施配套到位,运作比较规范。但也有一些县(区)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公共资源中心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观望心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缓慢,建设标准和水平较低。

二是软硬件配置不专业,服务不到位。要达到公共资源交易公开、公平、公正,应当具备专业化的开评标场所,技术成熟的电子化招投标系统,保密性良好的电脑自动抽取专家和语音通知系统,高清晰的摄像监控系统。部分县(区)财政困难,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资金不足,办公地点及部分硬件、软件配置一次性到位存在困难,建设进度缓慢。目前,宁洱县、澜沧县等县(区)的交易、办公场所面积较为狭窄,镇沅县的交易、办公场所仍未落实。此外,部分县(区)设备简陋,专家库的专家面窄人少、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不一等问题,难以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专业服务。三是部分县(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领导班子和人员未落实到位。景东县、江城县、澜沧县、西盟县等4个县交易中心领导班子尚未落实;思茅区、宁洱县、墨江县、景东县、江城县、澜沧县、西盟县等7个县(区)交易中心虽已落实编制,但工作人员均未到位;部分县(区)编办下达县级交易中心编制较少,如景谷县、江城县、澜沧县等3个县(区)交易中心编制为3人,景东县、孟连县、西盟县等3个县(区)交易中心编制为2人,根本无法做到全程进场交易,也无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五、下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一)加大督促力度,积极推进县(区)、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我们将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和今年3月5日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推进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快县(区)、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步伐。为加大督促协调力度,建议由市政府督查室、市监察局、市委编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部门组成督察组,于2022年9月至10月到各县(区)督导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工作,与县(区)一起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2022年12月31日前全市10个县(区)及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面建成投入运行。

(二)协调各方、统一认识。对公共资源进行集中交易集中监管是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公共资源、加强权力制约、增加财政收入、节约政府资金,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各县(区)、市级有关职能部门应统一思想,共同建立协调机制,健全市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监督主体密切配合,依靠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深入有序地开展。

(三)鉴于景东县、孟连县、西盟县、景谷县、江城县、澜沧县等6个县(区)交易中心编制较少,建议市委编办在商有关县(区)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以上6个县(区)交易中心编制数,以满足工作需要。

(四)对于财政困难的县(区)及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建议按照先易后难、逐步规范的原则,处理好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的关系,先搭架子、再完善职能,先运行、再规范。同时酌情给予西盟、孟连、澜沧、江城等边疆贫困县适当资金补助,以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

(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依托省、市两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优势,安排各县(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人员跟班学习,熟悉业务,提高素质。适时组织市、县(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干部职工到省内、省外考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

政务服务站调研报告范文 第6篇

政务服务办事效能调研报告

党的xx届xx全会明确提出,要“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党的xx大上又把党务公开作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正式写入工作报告,可见,党务公开对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镇党务公开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关键是提高党务公开的规范化水平。近年来,我们按照事前公开、征求意见,决策公开、民主讨论,结果公开、接受监督的基本程序,将公开工作贯穿于党内事务酝酿、决策、实施的全过程,对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制度、机制等方面进行规范,在实践中探索提高,在提高中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了符合实际的党务公开工作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

1、实行党委领导,建立党务公开的组织。党务公开实行“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纪检协调监督、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委成立了“宏图镇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群办。各部门、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承担本单位党组织工作相关内容的公开任务,并负责本单位党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实施。

3、坚持实事求是,丰富党务公开的形式。我们坚持按照“规范、实用、简明、灵活”的原则,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公开形式,做到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一是只适宜在党内公开的事项,主要通过党内有关会议、下发文件、定期通报、党员活动日等形式进行公开。二是适宜对一定范围内的党员公开的事项,主要通过会议、文件、定期通报等多种形式,逐级和及时地向党员通报。三是适宜对全社会公开的事项,主要通过在群众集中、便于观看的醒目位置长期设立党务公开栏的形式进行公开。四是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将党内重大事项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离退休人员、党外人士、非公企业的代表通报并征求意见。同时,根据阶段性工作的重点,及时更新,定期维护,限度地方便党员群众查询。在公开的时限上,做到及时到位。公开的时间与公开的内容相适应,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保证公开的实效性。此外,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坚持与政务公开工作相结合,以党务公开促进政务公开,以政务公开夯实和丰富党务公开的内容,达到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统一,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4、结合工作特点,规范党务公开的程序。公开的项目、范围、形式由各部门和各单位提出,镇党务公开领导小组批准;公开的内容由职能部门或所涉及个人提供,镇党务公开办公室审核。对于党内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和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党内事务,采取仅限于党内公开或先党内、后党外的顺序进行公开。

5、促进规范实施,探索党务公开的机制。建立了聘请监督员制度,由监督员负责及时收集、反馈党员、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广泛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并对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向党员、群众宣传党务公开的内容,促进党员、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落实,同时注意发挥各_、人民团体的监督作用。建立了意见收集处理反馈制度,对党员、群众围绕党务公开内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派专人搜集整理,认真研究处理,特别是对署真实姓名举报的,视情况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听取其意见。建立了党务公开责任制,明确党务公开各个环节的责任,镇党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的党务公开工作,各单位主要领导对党务公开工作负总责,对党务公开的形式、内容以及实施进行部署检查,由镇纪委对不按规定实施党务公开的党组织和有关人员,按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

二、党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党务公开工作近年来虽然有了很大进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加强和改进党务公开工作不够重视,有的认为党务公开涉及党内机密,不便公开,也没有必要公开;有的认为有政务公开就行了,党务工作主要是党内事情,公开不公开“无所谓”;有的认为是公开就“限制自由”,在思想上有顾虑,不愿、不敢公开;有的认为党务公开只是“走形式”,不必太认真,甚至还有的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党员意识淡薄,党员权利意识弱化,对党务工作漠不关心。

2、公开内容不够规范。从调研情况看,我镇虽然出台了党务公开的相关文件,对公开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公开事项不统一、内容单一、党员群众真正关心的事项公开不够,甚至不公开等问题,与广大党员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些单位党务公开的内容仅仅是一些上级党组织颁布的文件、法规制度和宣传材料,或者是本级的工作计划、安排,公开的都是一些表面的东西,而对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特别是在人权、事权、物权和财权等方面运作过程和结果公开不够,透明性和开放度还有待提高。一些单位党组织对有些敏感的内容,虽然也公开了,但比较笼统原则,没有进行必要的细化,公开的情况还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满意。

3、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从调研情况看,虽然大多数单位都制定了党务公开、意见收集处理和反馈等制度,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单位制定的这些制度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还不够强,要将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进行归纳和提炼,上升为规范化的长效机制,仍然需要一个过程。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党务公开的过程和结果还没有有机结合,反馈机制还不健全,党务公开工作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有的只公开过程,不公开结果;有的不公开过程,只公开结果;有些基层党组织重公开、轻反馈,或者例行公事,不能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缺乏整改、跟进、督促和落实。党务工作中存在内部监督软、外部监督远、群众监督难的问题,对党务公开工作还缺乏有效的监督。

4、评估体系不够完善。党务公开工作开展的如何,要看党员、群众、社会满意不满意,要看党组织的决策是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要看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是否得到增强,要看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要看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调动。要将这些要求标准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对党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做出科学的判断。从当前情况看,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从内容、程序、办法和效果等方面对党务公开工作进行科学评估的体系,难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各级党组织搞好党务公开的主动性、创造性。

三、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党务公开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随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推进,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地发展完善的过程。要切实增强公开的经常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必须积极探索和建立党务公开工作长效运行的保障机制。

1、要注重党务公开载体的创新。党务公开的内容,最终都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反映,因而要特别重视载体建设,努力搭建平台,丰富党务公开的内容,不断深化党务公开,以公开促发展,以发展促公开。当前,党务公开工作主要可以通过公开栏、会议、文件、报刊等载体来实现。要进一步利用好这些载体,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使公开载体真正发挥作用。一是专栏公开。要按照“科学、灵活、实用”的要求,借鉴建立政务公开栏的成功经验,设立专门的公开党务公开栏,保证公开的经常性。二是视屏公开。要创新载体,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形式,全方位公开党务,切实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畅通渠道。三是会议公开。对适宜在党内公开的有关事项、党内常规性工作情况、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全局性工作、干部任免等重要事项进行全面公开,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五是文件公开。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以下发文件、公示、公告、通报、编发简报等形式进行公开,以此推动各项决策的贯彻落实。六是报刊公开。要充分发挥报刊时效性强和内容广泛的特点,加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党组织工作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要注重党务公开制度的完善。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必须要有一套规范、实用的制度做保证。要把党务公开与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规定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馈、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党员意见建议处理回复等制度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以规范党务公开内容、形式、程序、反馈意见落实及工作责任追究为主体的具体制度,如各种评议制度、质询制度、听证制度、聘请监督员制度、预公开制度、意见收集处理反馈制度、实行党务公开责任制度等等,使党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在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