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红色文化美术主题论文范文(优选5篇)

青春飞扬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697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8分钟。

红色文化美术主题论文范文 第1篇

[关键词] 红色文化;高校教育;创新创业素质;励志功能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5?0012?06

高等学校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高等教育质量如何,关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是学校数量、办学规模、在校生人数,还是人才培养质量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的同时,培养出了一大批创新型人才。现在活跃在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领域、政府部门、企业和各条战线上的骨干,主要是我们自己培养的。

与此同时,社会上也比较关注“钱学森之问”,在寻找“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的答案。这表明在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全社会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总结创新人才成长的经验,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思想品德的养成、体力和智力的提升。没有正确的思想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引,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进行创新创业就会失去动力,将一事无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近年来,面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一方面为高水平人才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创业机会,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就业问题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突出。在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本科生应聘专科生职位、硕士生应聘本科生职位等“唯学位”现象,“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想法,反映了我们创新创业思想教育的缺失,致使有些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不足。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对他们规划自己的人生施加积极影响,对促进大学生走向社会实现人生理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的关键是把红色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之中,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养成。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意蕴

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_成立以来,在领导广大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艰难历程中,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华儿女以其不畏、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内涵的红色文化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时光荏苒,拂去历史的尘埃,蕴含着时代内涵和价值的红色文化仍熠熠生辉。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_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各种伟大的革命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一部红色文化史,就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与国内外敌人英勇抗争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从危难中奋起的强大精神动力。红色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在形式上,可以归纳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的或器物的文化主要包括体现红色文化的实物,如革命者使用过的各种物品、衣物、大量的武器装备;精神文化包括红色文献、革命家的文章著作、诗歌,反映红色文化的电影戏曲。在形态上,可以归纳为静态的和动态的文化。静态的包括红色革命遗址、革命圣地、纪念场馆等;动态的有电影、戏曲、利用现代科技制成的动漫等等。这是我们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生动教材,从中可以获得精神的力量,如《十六字令》三首中“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刺破青天锷未残”,“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还有“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等诗句,长征中红军的“革命理想高于天”,“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等鼓动标语,气吞山河,吐纳万象。今天,当我们思索一个生命究竟能承受多重的苦难,红军何以能够跨越千山万险、爬冰卧雪、取得胜利时,其实答案早已不言而喻——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必然蕴藏着伟大的文化。

(二)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催生的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的赞歌,是流芳百世的历史文化最强音。因为它承载着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凝聚着党和人民的智慧,在中国革命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留下了一笔可贵的文化遗产。

红色文化美术主题论文范文 第2篇

关键词红色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利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增强实效性。”①在这方面,深入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在校内外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用先进的红色文化去感染大学生,正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有效途径。

1 将红色文化引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虽几经调整,可仍未完全摆脱与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大学生普遍对此热情不高,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将红色文化引入大学课堂,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中,是当代大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感的主要渠道和来源。”②将红色文化引入大学课堂,不仅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和时效性,而且教师可以通过理论讲授、专题报告、课堂讨论、播放影视资料等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将红色文化引入大学课堂,既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大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红色文化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参与、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③同时还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辅导读物,开设相关的素质课和选修课,帮助大学生了解当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斗争的历史,并从中吸取精神的力量。

2 把红色文化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

高校要努力把红色文化请进大学校园,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在大学生中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教育活动,在学校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让红色文化润物无声般地潜入大学生的头脑。_同志曾指出,“我们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革命)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_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④高校可以邀请纪念馆、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校举办专题展览和专题活动;邀请一些参加过革命战争的老红军、老战士走进校园举办报告会;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寻访革命战争亲历者;举办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展、书画作品展、文艺演出等。这一系列的“红色活动”以其健康向上的“红色”基调,能将历史与现实、革命英雄主义的激情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全校师生奉献一道精神大餐。

3 深入挖掘校史中的红色文化内容

4 用红色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不仅要从红色文化的内容上进行创新,更要从传播红色文化的载体上进行创新。高校应该重新审视原有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机制,更好地把握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文化,主动抢占网络制高点,特别是要牢牢把握校园网的主动权,密切关注校园bbs、门户网站等学生关注度高的平台,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开发建设具有思想性、知识性、时代性、服务性的红色文化网站,以专版、专栏、专题等各种方式,构建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红色网络文化,抵制那些宣扬色情暴力的腐朽堕落的“黄色文化”和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侵蚀,使红色文化所传承的文化和精神渗透到每一个大学生的心中。

5 让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相结合

高校应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亲历红色圣地,选派学生赴相关地区学习考察,深化和拓展“红色教育”的内涵。在教育学生时应该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把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不仅要使大学生成为红色文化的参观者和学习者,还要成为“红色精神”的发扬者和传播者。同时,高校应该和红色文化资源所在地共建实习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努力与相关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个坚实的平台。让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是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身临其境式的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让大学生在教育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教育,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参考文献

[1]_中央_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北京:_,2004-10-14.

[2]闫晓梅.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等教育,2005(2):98-99.

红色文化美术主题论文范文 第3篇

【关键词】红色资源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融合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报告用“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这是中国_在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创新。高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切实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应把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沿阵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发展储备综合性人才。红色资源是中国_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具有伟大教育意义的智慧结晶和文化遗产。把红色资源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红色资源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耦合关系,着重探讨红色资源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一、红色资源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耦合关系

(一)红色资源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红色资源是中国_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文化结晶和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主要内容包括革命文献、革命歌曲、文物、文学文艺作品、革命战争遗址以及革命根据地、革命领袖人物故居以及形成的一系列思想,如思想、_理论等。这些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即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红色资源的高度浓缩和精华。

(二)红色资源的发展过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红色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是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间长河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在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人民在中国_的领导下,在不断反抗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思想――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救灾精神、抗震精神、奥运精神等,形成了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无数的先进人物树立了榜样,像雷锋、王进喜等,极具时代精神,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_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指导思想,从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说红色资源的发展过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过程。

(三)红色资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一致。近百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独具一格的红色资源。这种红色资源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更是独特的生产力和软实力,是凝聚全体中华儿女向心力、创造力的力量源泉。深入挖掘、整合中华大地形成的红色资源所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鼓舞和教育全国人民在面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遇到难题时,应该具有永不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加坚定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念,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开拓创新能力,鼓励人们积极进取,不怕困难;同时红色资源所蕴涵的浓厚文化气息,本身就具有十分重要的革命历史教育的价值。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完全契合的,两者的目标一致。

二、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一)红色资源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红色资源的继承与发扬,而红色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载体和宝贵资源。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红色资源蕴涵的理想信念价值,可以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红色资源中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伟大信念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二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充分发掘利用丰富多彩的红色资源,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能够激发大学生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三是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断创新的时代精神。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出生、成长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新时期,学习、生活在优越的条件和环境中,往往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更需要对他们进行红色资源教育。总之,红色资源能够有效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质量。

(二)红色资源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可以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财富,是对近代史以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真实记录,它所包含的内容有革命根据地、领袖人物故居、革命战争遗址、革命文学文艺作品、革命歌曲、先进人物事迹,等等,都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深深地彰显着无数革命人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以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把红色资源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让学生对红色资源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和感悟,比如重走长征路、重游革命根据地和战争遗迹等,让大学生觉得好像亲临现场一样,有一种亲切感,从而感染到自身等,激发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两个百年目标努力奋斗。红色资源这种亲和力和感染力,一定能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并取得应有的成效。

三、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有效途径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挖掘红色资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整合红色资源,构建科学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体系。红色资源是中国_在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时期所形成的各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比如革命文学文艺作品、领袖人物故居、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因此,要根据时展特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对红色资源进行整理和整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符合现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体系。首先,对红色资源内涵进行研究和剖析。中国_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实际情况为依据,领导人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深深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结合的必要性,同时说明新中国成立及人民当家作主的来之不易,使人们具有深厚的民族情结和对中国建设道路的认同,坚决拥护中国_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其次,研究红色革命文化,用红色文化去感染和教育大学生。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红色文化作品,如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小说、诗歌(特别是诗集)、戏剧、歌曲等,这些优秀的文化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特色,能极大地引起大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导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最后,研究红色革命精神,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把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进行归纳总结,并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中,同时把雷锋、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作为典型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让大学生树立民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二)把红色资源有机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教学中的必修课,主要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各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把以“红色道路―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为主线的红色资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制订可行的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学方案。首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者,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引导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对红色道路、红色资源、红色文化有所了解和掌握,认真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制订把红色资源和教材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案,积极把红色道路、红色资源、红色文化融入课堂上,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水平。其次,把红色道路、红色资源、红色文化作为课程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使之成为教学中的一个专题,对全体大学生进行红色资源教育。最后,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创新和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教师要与时俱进,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要大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用多媒体技术将红色资源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出来,创设新情景,把学生引入到红色文化学习氛围中;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组织带领大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当地革命遗址、伟人故居等,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感受红色经典、感悟历史,让学生对红色文化有一个切身的体会。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校园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各高校要清醒地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让学生在长久的文化熏陶下爱上红色文化,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在对校园环境进行布置和设计时,要把红色文化有机融合进去,比如校园建筑、雕塑和壁画等,可以有针对性地往红色经典资源方面考虑;同时发挥校园宣传阵地的作用,充分利用图书馆、黑板报、思想政治教育课、广播站、宣传栏、海报等,在重大节假日、纪念日等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宣传。此外,对革命纪念物进行保留,比如校历史博物馆、纪念碑、校史陈列馆等。其次,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利用现代网络建立高校红色网络环境,专门建立一个红色文化网站,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使用,也可以用方便快捷的微博、微信、QQ等,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红色文化。同时,结合大学生的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活动,比如观看红电视,举办红色文化的辩论赛、重大时事问题讲座、校园红歌会、征文比赛、诗歌朗诵会等,努力营造红色氛围,让红色文化弥漫在高校校园中。

(四)构建有序高效的红色资源教育平台。构建有序高效的红色资源教育平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学校、家庭要各司其职才能发挥其教育作用。首先,政府要充分重视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创新模式,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打造红色文化资源研发平台,积极组织和引导高校根据校情和区域特点,对红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建立统一的红色文化平台,让各地区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对红色资源进行保护和建设,并在一定条件上对大学生免费开放。其次,大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必然会踏上社会,各地基层组织、工作单位等要适当地进行红色文化建设,让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下也能继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再次,充分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主要阵地,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最(下转第40页)(上接第30页)后,重视培育家庭教育氛围。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因此要重视家庭教育。城镇中的社区、农村中的村屯要加大对家长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和宣传的力度,通过网络、电视等有效载体,让家长对红色资源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并体现在对子女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上。此外,高校要加强与老师、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及时通报信息,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共同努力。

综上所述,红色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耦合关系,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载体,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改革创新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充分整合利用红色资源,把红色资源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高校红色网络环境,同时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切实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质量,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入高素质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来平.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0(9)

[2]杨芷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红色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2(6)

[3]杨六栓.论红色资源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契合[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2013ZZZ042)

红色文化美术主题论文范文 第4篇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校园文化 红色文化

高校是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创新者,更是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育主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发挥红色文化引领校园文化的实践导向功能,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

一、高校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其核心和实质是精神文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具有凝聚、导向、塑造和激励功能,能够起到提升思想、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的作用。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承载并引领先进文化的方向,在倡导文化多样化的同时,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在紧跟时展的同时,传承和弘扬革命传统。而在实际的文化建设中,高校校园文化却面临诸多困难,最为突出的就是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的非主流化。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越趋明显。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也日益增强,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大学生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文化的异同,对西方的“文化侵略”、“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辨别。出现了理想信念淡薄、信仰缺失、精神匮乏,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盛行的状况。同时,互联网的盛行,在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的同时,也极大地冲击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消解着尚未建构起的合符“主旋律”规范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这些问题带给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巨大的挑战。

二、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_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充分吸收整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大胆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理念,与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所形成的具有特定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精神文化。

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思想,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它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直接思想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承载的培育爱国情怀、传播先进文化、塑造良好人格、弘扬社会正气的文化内涵,正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锤炼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的鲜活教材①。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改革创新,以及民族凝聚力为特质的红色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天然载体。但是,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历史记忆产生了时空不能对接状况。红色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显然不是一个直接在场的生活空间,因而,无法引起对过去生活的真正体验。红色文化生长的历史时空总是那么遥远,那样“艰苦”和“匮乏”的环境难以与当下的“幸福”和“丰富”生活相对接。②

毫无疑问,红色文化不可能自觉走进高校,更不可能自觉融入大学生的思想,只有将红色文化有意识地充实和渗透进校园文化建设中,才能实现其教育和导向功能。而在实践中,大多高校未能真正意识到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对红色文化建设存在意识不强、氛围不浓;内容缺乏系统性,且虚夸、片面,一味拔高主题,充满说教,高高在上,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远离学生;活动单一,针对性不强,毫无创意,不能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等现状,导致了红色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能发挥它应有的引领和教化功能。

三、用红色文化引领和充实校园文化

深入挖掘开发红色文化,充实、丰富和引领校园文化的方法与载体,用先进的红色文化感染学生,鼓舞思想、振奋精神,不断赋予红色文化以新内涵,充分发挥它的德育教化和文化引领作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红色文化进课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把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所体现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宗同根,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本源性优质资源。将红色革命理论与党的先进性理论,红色革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红色文化与先进文化,红色革命精神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贯通教学,突出红色文化教育历史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红色文化进课堂,关键在教师。因此,提高教师对红色文化的认识理解,增强他们运用红色文化教学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理论讲授、专题讲座、课堂讨论、影片播放等方式,形象、生动、深入地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将红色文化有效地融入和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

(二)创新红色文化的内容

红色文化的创新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时展的需要,更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要。因此,红色文化创新必须与时俱进,把握大学生的需求心理来设计其建设内容。遵循“三贴近”原则,以时代感、人性化、生活化来创新文化内容,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不仅局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重大事件和精神内涵,更要赋予红色文化以时代精神,找准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对接点,如新时期的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志愿精神,等等,通过时代精神来诠释红色文化,来体现革命精神。同时,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活动特点和关注热点,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找准切入点,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使他们对红色文化产生认同。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同和接纳红色文化,增强红色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其教育和引导作用。

(三)创新红色文化的载体

高校不仅要从红色文化的内容上进行创新,而且要从传播红色文化的载体上进行创新。

1.活动载体:高校应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结合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活动的形式和表现手法,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将红色文化寓于活动中,让大学生受到教育,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例如: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通过“唱读讲传”,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红歌”里面有马列,“经典”里面有理想,“故事”里面有精神,“箴言”里面有荣辱。大学生通过“唱读讲传”活动弘扬红色文化,从宏观上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外化于形”的融入过程;从微观上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心”的深入过程。③同时,注重在重大节庆日、重要纪念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将不同的时间节点和大学生心理情感相融合,让学生能够在缅怀过去中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除此之外,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并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使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实践常规化。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去,利用假期走访参观革命圣地,亲身感受革命精神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内涵。组织“三下乡”实践活动,将理论所学与实践所得结合起来,增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身上的“外化”能力。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化艺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受到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教育和熏陶,受到红色文化的思想震撼,树立问题意识,思索当下,反省自身。

2.媒介载体:高校要充分利用校报、学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等多种媒体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广泛宣传,同时也要特别重视网络教育的重要作用。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其巨大的社会影响日益凸显,积极开发和建立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红色网站,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主动抢占网络制高点,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精心组织网上正面宣传,高扬主流舆论,用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红色文化抵制低俗恶搞的网络草根文化,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辨别能力。因此,充分整合与利用媒介资源,构建红色文化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交叉式传播体系,让红色文化在大学校园中处处可见、可感、可学,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红色文化承载着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深挖红色文化内涵,不仅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校园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适应主导文化的发展。准确把握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把握大学生心理需求,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中,用红色文化激励人、鼓舞人、引导人、教育人,提升校园文化的水平和层次,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注释:

①李康平.红色资源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7,(6).

②张首先.红色文化的价值资源与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

③杨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红色经典的机制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

参考文献:

[1]汪立夏.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以江西省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0,(07).

[2]陈海燕.高校红色教育的机理分析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02).

[3]吴先勇.高校红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1,(04).

红色文化美术主题论文范文 第5篇

关键词:南京红色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南京晓庄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晓庄学院教改项目“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开发利用”(项目编号:40234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根据_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要求,近年来,南京晓庄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推出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就是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坚持从南京晓庄学院地方性高校的实际出发,把南京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凸显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南京红色文化特色,大大地提高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实效。南京晓庄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因而成绩显著,曾多次获得部、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一、南京蕴藏丰富的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至今还没有一个规范的定义。一般认为红色文化是以中国_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所建立的丰功伟绩为标志,以建功立业时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并以这些载体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为内涵而组成的具有宝贵历史意义与价值的文化体系。红色文化是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_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优秀精神品质为内核的中国_创建和领导的一种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文化形态。红色文化是中国_人和广大革命群众共同作风、共同信念、共同精神品质和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1]据此,红色文化应是指中国_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所产生的精神文化及其物质载体的总称。因此,南京红色文化应包括南京的各类遗址遗迹、陵园、纪念碑馆、名人故居旧址等各种有形的资源,还包括南京在这段时期内形成的革命文艺、励志事迹等所有这些无形的资源。南京历来被誉为“六朝古都”、“十朝都城”,特别是南京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饱尝忧患,历尽沧桑,地位特殊,南京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丰富的革命斗争史迹、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名人资源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表明南京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为南京地方高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生动的教材。

二、南京红色文化走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意义

作为一种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南京地方红色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一方面,南京红色文化走进南京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有利于提高南京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南京红色文化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优质资源,能够促进南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能为南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具体来说:

第一,南京红色文化走进南京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内涵,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质量。试想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上给学员们讲深奥的哲学,教室里被挤得水泄不通,究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而不照本宣科。须知理论必须彻底才能说服人,而理论要彻底就必须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也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和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行动的向导。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具有地方特色的,才是为人所最喜爱的,这正说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说服人,必须有其民族、地方特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南京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选择运用具有代表性的南京地方红色文化,把南京地方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在其研究方法和内容上具有明显的创新性,而且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抓住同学们急于要了解南京、认识南京的心理,诱发在宁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第二,南京红色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增强抵御西方社会腐朽思想侵蚀的免疫力,能够为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传递正能量。南京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1700多年跨度的建都史,特别是南京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特殊地位,使得南京现在共拥有6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7个在省委宣传部命名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京市委宣传部命名的28处市级基地(含部级、省级)。除此之外,各县、区党委、政府还命名了一大批县、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另外南京还拥有281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部级9处,省级77处,文物保护单位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互重叠。[2]可见,南京已经形成部级、省级、市级、区级多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上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有选择地组织大学生参观南京渡江战役纪念馆、静海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梅园新村纪念馆、中山陵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南京!南京》等影视资料,使学生们认识到今天的中国是多少代人抛头颅、洒热血而建立起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明白当代青年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远大的社会理想,从内心热爱中国_,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并立志为尽早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南京红色文化走进南京晓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南京晓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成绩明显。改革的一个突出举措就是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坚持从南京晓庄学院地方性高校的实际出发,始终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要联系南京的红色文化资源实际,注意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质量。

第一,联系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实际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校本教材,使南京红色文化进课堂,进教室,进学生头脑。课堂是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教材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材料,于是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自身所教的课程,有代表性地选择南京红色文化将其编进校本教材,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如将南京晓庄学院的老校长陶行知先生改名的革命斗争故事编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校本课程,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知和行的辩证统一关系,懂得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又如将雨花台烈士陵园中的晓庄英烈馆,晓庄英烈们英勇反抗反动派的革命斗争事迹编进《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校本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爱国主义意识;还有将渡江战役纪念馆、中山陵、南京的诸多名人事迹,南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取得的成绩等素材编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校本课程,让广大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为了实现祖国繁荣富强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总统府、梅园新村纪念馆等素材编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校本课程,时时提醒广大学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落后要挨打的历史,明白自己的历史使命,奋发图强,誓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活用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生动活泼地对大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仰等价值观教育,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亲和力和影响力,达到了为大学生提供真信真用的价值观导向的目的。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南京红色文化,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根据_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工效机制”的指示精神,南京晓庄学院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积极行动,采取各种措施切实加强实践环节教学。首先,保证实践教学课时。现在我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按三分之二课时上理论课、三分之一课时上实践课安排。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实践课时分别为14课时,“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实践课时为28课时,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践课时为8课时。其次,每一门课程本着依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三贴近”原则,着重突出南京红色文化资源,每一个教研室都制订了相对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和实践教学实施项目。如在实践教学中,考虑到经费不足、时间有限以及学生人数较多等因素的限制,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调研项目基本上都是围绕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南京红色文化实践调查选题主要有:南京晓庄学院的产生发展历史调查;南京晓庄师范(南京晓庄学院的前身)早期革命斗争史调查;新时期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调查;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调查;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经济收入与支出情况调查;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受众群体及原因调查;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调查;南京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调查;南京红色文化对培养大学生“三观” 的作用调查;南京红色文化在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开发和运用情况调查;南京红色文化的正能量调查——以南京晓庄学院在雨花台烈士陵园或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志愿者的成长为例;南京晓庄学院校园文化中的隐性文化资源状况调查等。

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通过认真制订调查问卷,依据统计数据分析现状,找出原因,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几年来,南京晓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社会实践成果,同学们也在这社会实践中得到了素质和能力的同步提高。与此同时,南京晓庄学院思政部主持申报的《教学做合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也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以此为基础申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同时荣获“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点立项建设试点项目”。这些成果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南京晓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南京红色文化,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第三,共同开展以南京红色文化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有晓庄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高校校园文化“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3]南京晓庄学院的历史就是老校长陶行知及其早期晓庄革命英烈的斗争历史,因此,南京晓庄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始终以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以及早期晓庄革命英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南京红色文化为主旋律,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南京红色文化有机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把志愿服务工作作为推动晓庄“陶子”成才的重要阵地,努力营造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文化氛围。于是,学校各个部门协调配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成立了立足南京、服务南京的各种志愿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种有益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南京晓庄学院的学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国内外游客义务讲解南京大屠杀历史这一活动已坚持不懈地开展了18年。至今已有400多名青年志愿者加入到志愿讲解工作的行列,累计讲解时间为万个小时,累计讲解对象达260多万人次,参加江苏省和南京市的重大悼念活动190多次,参加纪念馆的外事接待工作100余次。结果南京晓庄学院《志愿者在行动:晓庄学子18年义务为游客讲解南京大屠杀历史》项目获得教育部2012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与此同时,南京晓庄学院学生在《江东门纪念馆志愿讲解服务队》被授予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2009级思想政治教育班学生李国荣同学被授予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近几年,由于有晓庄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南京晓庄学院先后涌现出了胡小五同学等感动南京十大杰出人物、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并感动宁夏的王景光同学等一批模范人物。可见,有晓庄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激发起了青年学生的激情,唤起了当代青年学生对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促进了青年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

总之,南京红色文化资源蕴藏丰富,南京晓庄学院通过将南京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编写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校本教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南京晓庄学院校史等南京红色文化;切实加强实践教学,以及共同开展以南京红色文化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有南京晓庄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等举措,使南京红色文化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走进高校教室,走进大学生们的头脑;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抵御西方社会腐朽思想侵蚀的免疫力,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使之迅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秦洪涛.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意义与途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8).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