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8679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48分钟。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1篇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如今一线城市已经出现买车容易、停车难的现象。尤其一些小区出现车辆爆满的情况!那么、小区如何才能做好停车场管理服务呢?在这里我们博思凯为大家详细介绍。
车辆停放是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小区物业服务处应向业主、使用人做好宣传工作,共同劝阻、制止乱停放现象的发生。自觉到指定停车泊位停车。以下是小区停车场收费系统为大家准备的管理方案:
1、对小区的业主、使用人和单位的车辆进行详细的登记,并建立车辆档案(车辆型号、车牌号码、颜色等),对已登记备案的车辆发给小区出入通行证。
2、为业主临时停车提供方便,小区设有地面停车场,并采取按次收费办法。
3、长期使用停车泊位的业主、使用人和单位,可到小区物业服务处办理停车泊位租赁手续。
4、对业主、使用人已租赁的泊位,小区负责做出相应控制,确保停车方便。
5、各种车辆不得在小区道路上随意停放,临时进入小区的机动车应在指定地点停放,严禁车辆在道路交叉口停放。
6、停放在停车场的所有车辆,车主必须关好车门、车窗,带走贵重物品。车场管理人员如发现车辆门窗未关好等情况,应及时通知车主,防止车内物品丢失。
7、停车场只提供场地、车位有偿使用,不负责车辆的保管,如车辆丢失或损坏,停车场不负责赔偿。
8、车辆进入小区应减速慢行,最高时速不得超过小区限速标志的规定,进出车场时遇对面行来车辆,应做到先出后进。
9、小区停车场不准学习驾驶机动车,严禁试车和随意鸣喇叭。
10、对进入小区的出租车同样实行计次卡出入,夜间22:00以后,谢绝出租车进入小区。对外来人员乘坐的出租车应谢绝入内。
11、对进入小区的车辆应维持一定的清洁度,保证不污染道路;5吨以上大型机动车未经小区物业小区物业服务处许可,不得进入小区。车辆停放必须服从管理人员指挥,注意前后、左右车辆的`安全,不得停放在绿化带和人行通道上。
12、装载装修材料的车辆进入小区,应停在规定场地装卸材料,不得影响小区交通,装载装修材料的车辆驶离小区还需出示业主的书面证明,方可驶离。
13、对所有进出小区的车辆都应实行凭车辆出入卡进出,门岗需在卡上写清车辆进出的时间、车牌号码及门岗保安的姓名或工号,并在值班记录上做好外来车辆的登记工作。
14、应妥善保管好在使用中的车辆出入卡,必须保证有具可查,不能有流失现象发生。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2篇
想要明确掌握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的有效对策,首先就要对其概念予以理解.所谓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就是指社区管理和服务主体各方的组织结构、职权划分、协调机制、制度管理以及运行方式的总称.该内容的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发展逐渐转变而来的,完善的农村社区管理能力和服务体制的创新是影响农村建设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也与运行成本有着很大的关系,有助于农村形成良好的风气氛围.在基层民主政治逐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管理和社会建设体现出了自治化的新特征,实施创新服务,构建农村建设完善体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2坚持农村社区有效管理和服务体制创新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经济水平持续攀升,构建城乡一体化、打造和谐国家也成为了社会探讨的主要话题,新农村建设逐步成为了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内容.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加强农村社区管理,创新服务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如下:第一,做好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创新有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在改革开放背景下提出的新举措,所谓的新不仅是要提高农村经济建设水平,还要加强管理、创新服务、做到统筹兼顾.做好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工作,能够帮助农村地区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完善管理水平,强化地区发展,并逐步提高农村人民的综合素质,从而全方位的提高农村的综合竞争力,真正构建和谐农村.第二,做好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创新有助于提高农民对政府的满意度.传统的农村管理形式比较单一,社区服务缺乏针对性,内部管理不协调,服务不到位,且监管不严,经常出现权责不明的情况.加强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创新工作,有助于改进社区中存在的问题,细化管理职责、确立明确的权利与责任,提升员工的素质文化修养,从而让他们坚持以百姓为基础开展服务,切实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开展工作,提升他们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第三,做好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创新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国民整体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如何促进社会公平、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一体化建设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做好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创新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坚持协调发展,进而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国家良好发展.
3新型的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形式
社区管理体制是阐释社区管理理念、落实社区管理内容、达成社区管理目标的一种新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新形势下,其结构特征也有了进一步创新,管理形式和管理模式更加多元,已经呈现出了全面开花的新局面,其职能和管理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政府主导型
顾名思义,“政府主导”就是指坚持政府在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基础性地位,利用政府服务加强社区管理,促进社区发展的模式.该类型主要应用于人口分布较为集中且地域范围较小的社区,它有利于对资源进行整合规划,便于集中服务,在具体设置上大多为“一村一社”或“多村一社”的形式.例如,某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建立了便民服务站、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中心以及便民超市等等,依托政府管理集中开展服务,切实提高了村民的满意度,并搭建了信息平台,实现了新技术管理.总的来说,它主要是基于政府强大管理力量基础之上的服务创新模式,实现了社区成员的大面积覆盖,促进了农村社区的和谐统一.
企业主导型
企业主导型是与政府主导型相对应的管理服务模式,它主要是基于企业管理基础之上的服务类型,社区基本管理大多数都基于企业供给,并形成了自我管理和服务的新形式.但是该类型的管理方式仅仅适用于发达的农村地区,在经济水平较好的地域才能实现企业的高效管理和服务.例如,我国河南某农村社区就坚持企业主导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村企合作的发展路径,对村民实施集中规划,村民即是企业内部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村民经济发展.此外,该种管理服务创新类型,还能够加强村民自治,实现外来人民与当地村民的和谐发展,做到共同参与、共同管理,打造多元化发展的新农村.
民间组织型
民间组织的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模式是打好社区组织基础,重视民间力量的一种服务管理形式,它较多的存在于“一村多社区”和“社区设小区”类型之中,村委会领导是组织的基础领导人.某农村社区就在发展建设中采用该种模式实施管理,坚持“产业趋同、共享利益”的原则,建立村委会,开展社区选举,选拔先进党员代表组织发展,并进行有效指导,实施农村自治.这样一来,就可以以村委会为基础载体坚持建设,做好社区服务,并实施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发挥民间力量集中精力办大事,从而更好的为社区服务.
政府、社区互动型
从字面上不难看出,政府社区互动型管理服务模式就是强调政府与社区居民的协调合作,坚持两者的有机结合,坚持双向互动,探索政府行政与社区管理的有机衔接,该类型的管理服务模式大多针对“一村一社区”或“集中建设区”.我国江苏一农村社区就建立了该种类型的管理服务模式,建立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了宣传咨询平台并打造了新的服务团队,加强建设服务站.经过两者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政府与社区实现了创新建设,深化了民主管理模式,将社区延伸到了政府管理之中,将政府与社区进行了紧密结合,真正构建了其纽带发展模式,形成了农村社区多元化发展的新样式.
政府、社区、社会互助型
该种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样式,实现了政府、社区和社会的三方协作发展,有助于三者的互动,将多种力量集合在了一起,提升了管理和服务的有效性.该种类型适用于“一村一社区”的发展建设之中,做到了社区居委会和村民居委会的有机统一,发挥了各方的巨大作用.我国辽宁某农村社区就利用了该种模式实施管理,提升了村民的自治能力,加强了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并实现了对制度、组织的有效保障,创新了组织管理新方式.与此同时,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的延伸,打造了政府窗口,为居民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将三方力量发挥到了最大化,并引导社会力量进入了公共服务体系,真正探索出了新的发展机制.
4如何做到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创新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看到了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了解了其主要内涵和多元形式.如何根据这些特征,将其意义发挥到最大化,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服务,就成为了社会各界探讨的重要话题.下面我们就结合我国农村社区管理服务的基本情况,谈谈有效策略予以完善:
逐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观念认识
想要从根本上加强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管理水平,就一定要提升广大人民和政府人员对其的认识度.对此,国家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帮助农村人民了解与农村社区管理有关的制度内容和相关法规政策,开展教育,组织学习,让广大村民切实了解农村社区管理与自身发展的密切关系,进而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此外,社区内部管理服务人员也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从自身出发,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善于从广大百姓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完善服务,创新管理,从而做好社区管理,实现体制创新.
健全完善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使其更加贴近群众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作基础,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创新应用更是如此.对此,社区单位要健全完善具体的管理内容、细化管理规章、创新管理方法,使其更加符合群众的要求.首先,要实现综合办理和分类处置,开设窗口展开服务,对问题进行集中受理,取消以往的组班制模式;其次,利用现代化技术实施网格化管理,将管理人数分组规划,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设施开展记录,加强人员管控,对社区管理实施网络运用;最后,采用服务制进行管理和服务,尤其是对面积大、办事不便的地区更是如此.社区要建立服务网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
坚持提升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村社区内部的管理服务人员决定着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在本质上体现着农村的整体竞争力.社区要结合实际,做好管理服务人员的选拔工作,挑选素质能力过硬的员工上岗,做好岗前培训,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鼓励政策,并实施综合考评对策,调查员工的社会满意度和村民满意度,从而不断提升管理服务者的综合能力.
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展网络管理和服务
随着现代化技术水平的逐步创新,以往的人工管理和服务模式已经落后于时展的潮流,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建立信息资讯,一目了然的看到社区管理和服务情况,建立信息网,采取网络互动的方式与村民进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意见.与此同时,将网络运用到其中还能够帮助领导干部分析社区管理的进展情况,也更加便于对员工开展考评,加强管理服务的有效性.
5结束语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3篇
一、车场运行管理细则
二、车场保安员工作细则
三、车场收银员工作细则
四、车场员工配备及其他
五、车场守则
六、车场应急措施
七、车场财务收费制度
八、车场职级权限及监管
车场运行管理细则
(一)停车场设固定车位及非固定车位,固定车位需对号停泊,非固定车位车辆进入停车场均采取就近泊车原则停泊。
(二)免费车辆的使用
免费车辆需由公司总经理签署后,交由车场主管发行免费卡。
(三)月租车辆的'使用
1、有意租用月租车位的客户可与财务部接洽,由财务部同事全面介绍车场使用及收费情况;
2、财务部同事与租户签订车位租赁合同,租约复印件交管理处财务部备案,同时知会车场主管车位出租情况。由车场主管发行月票卡。
3、每月由财务部根据租约的规定时间发单通知、催促承租人交缴租金。
4、租户在缴完租金后,凭缴款单位由车场主管对卡进行延期。
5、注意事项:
领取月票卡时,需向财务部缴纳100元/张作为押金。
a、如因原卡遗失、损坏等原因,需重做卡时,需向车场主管阐明原因并出示缴款证明后方可重新领卡。
(四)时租车辆使用方法
1、车辆驶至车闸旁取得泊车票,闸杆升起;
2、司机按车道标志指示驶入停车场;(注意服从保安员指挥)
3、车辆选择车位泊好,锁好车门,离开;
4、离开车场时,司机驾车并持时租车票驶经收银处缴费;
5、泊车未到十五分钟者,免收停车费,每小时5元/小时收取;
6、司机在缴完费后需尽快驶离大厦,以免阻塞车场出入口;
(五)卸货车辆使用方法
——货车进入首层卸货时,需停泊在卸货区内;
——卸货车辆必须凭卸货单到出口岗亭处领取卸货车辆停车证,享受免费
1小时之服务,超过1小时收费标准与时租车辆一致;
——货车收费标准与时租车辆一致;
——货车在卸货区泊妥后,需迅速卸下货物,并把货物运走;货物不可在
停车场长时间摆放,且物品看管亦由货主自行负责;
——货车在卸完货物、清点完毕后,需尽快离开,以便其他货车进场;
——货车离场时,持卸货车辆停车证时租卡到收银处缴费;
(六)摩托车使用方法
1、摩托车进场后,由摩托车收费员发卡,一半悬挂于摩托车上,另一半由车主保管;
2、摩托车必须听从摩托车收费员安排,排放整齐;
3、摩托车出场时,需由摩托车收费员对卡进行核对后交付保管费方可离场;
4、摩托车收费标准为一元一张,月保费40元/月;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4篇
为规范小区管理,为业主带给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我公司将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确保小区品质。
一、管理目标
物业公司本着“科学规范、竭诚高效、安全礼貌、持续发展”的质量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念,对小区物业实施科学的管理、带给优质的服务,并在现有管理经验及管理资源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更新,导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广大业主及使用人能真切地感受高品位的物业和高品质的`管理所带来的超值享受。我公司将按照河北省及唐山市有关标准(并高于此标准),确保业主及使用人综合满意率到达90%以上。
二、管理原则
为实现即定管理目标,追求最佳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物业管理过程中将始终把握以下原则:
(一)服务第一、管理从严的原则
“服务第一”是物业管理的宗旨,因此管理中要继续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业主及使用人的需求出发,强化服务机能,丰富服务内涵,带给优质、周到、及时的服务。“管理从严”是服务的保障和基础,包括对物业的维护管理、员工的管理以及对业主及使用人不适当行为的管理和劝阻,建立严格、周全的管理制度,实施依法管理、从严管理、科学管理以确保物业管理服务收到应有的成效。
(二)专业管理与业主自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在日常管理中,要充分发挥两个用心性,即物业管理公司的用心性和业主使用人的用心性。物业管理公司应当尊重并按照广大业主及使用人的要求,透过服务中心对小区实施专业化的管理,同时努力争取业主及使用人的支持配合,使其能正确使用和维护物业,并自觉遵守业主公约,共同建立礼貌的办公环境。
(三)物管为主、多种经营的原则
在搞好日常管理和常规服务的同时,从物业的实际出发,开展一系列服务性的多种经营,既满足广大业主及使用人的不同需求,又增强物业公司的造血功能,增加经济积累,以利于更好地为业主及使用人服务。
三、管理方法
(一)实施全程物业管理,从开发商、业主及专业物业管理公司的角度对物业提出合理化推荐,构筑一个优秀的物业管理硬件环境;
(二)成立物业服务中心,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实施专业化管理;
(三)在公司现有管理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行业先进管理经验,用心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物业管理队伍;
(四)制定一套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确定一系列高标准的物业管理行为规范,以制度促管理,寓管理于服务;
(五)严格遵守有关物业管理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与业主签订各项协议,依法约束双方行为;
(六)依照市场化、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带给全方位服务,开展多元化经营。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5篇
为提升我市老旧小区全面整治后的物业管理水平,巩固各类改善工程成果,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品质,决定在市区范围内实施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改善工程。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目标,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和市民共同参与的要求,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扩面提质”,构建与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模式,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居住生活品质。
二、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力争到20xx年年末,杭州市区(包括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以下简称五城区)实施庭院改善和危旧房改善后的住宅小区(共约3000幢房屋,建筑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涉及住户约万户)基本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未列入庭院改善和危旧房改善的住宅小区根据实际条件开展物业管理改善,逐步建立老旧住宅小区“低收费、广覆盖、有补贴”的物业管理长效机制,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具体目标:在整治完善老旧住宅小区硬件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建立物业管理机制,争取实现“八个有”,即有物管用房、有公共保洁、有秩序维护、有停车管理、有设施维保、有绿化养护、有道路保养、有维修管理。
三、实施范围
杭州市区五城区范围内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老旧住宅小区和零星住宅:
年以前建成;
2.房屋标准成套;
3.尚未开展专业化物业管理。
四、基本原则
1.坚持属地管理。要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属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的组织指导作用,因地制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2.坚持突出重点。主要针对已完成庭院改善和危旧房改善,且目前尚未推行专业化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重点是在已完成庭院改善和危旧房改善工程的老旧住宅小区建立日常物业管理长效机制。
3.坚持“软”“硬”共建。在开展住宅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完善的同时,建立健全日常物业管理工作机制,实现建管并举。
4.坚持项目结合。物业管理改善工程应与危旧房改善工程和庭院改善工程紧密结合。实施危旧房改善工程和庭院改善工程的老旧住宅小区,要结合物业管理改善工程的`要求,对住宅小区的硬件设施进行改善,做到危旧房改善和庭院改善完成一个、物业管理改善推进一个,避免重复施工影响居民生活。
5.坚持业主参与。要重点突出业主、居民共同参与,在工程中切实落实“四问四权”,确保业主、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明确业主、居民共同管理小区的义务与职责。
五、实施步骤
1.调查计划阶段。20xx年6月底前,完成机构组建、五城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现状调查、相关政策标准制订及计划安排等工作。
2.全面推进阶段。20xx年7月x20xx年年底,全面推进五城区物业管理改善工程,主要针对已开展庭院改善和危旧房改善的住宅小区,按照庭院改善和危旧房改善完成一个、物业管理改善工程推进一个的原则组织实施,其中20xx年完成100万平方米,20xx年完成500万平方米,20xx年完成40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1000万平方米。
对未列入庭院改善或危旧房改善计划的其他老旧住宅小区或零星住宅,每年根据财政预算安排和住宅小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住宅小区整治和物业管理改善工程。
六、改善措施
(一)完善硬件配置。
1.已列入庭院改善和危旧房改善计划的住宅小区,除完成原定改善任务外,还要按照物业管理改善工程的要求同步完成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所需硬件设施的配置完善。本方案出台前已完成庭院改善和危旧房改善工程的住宅小区,市庭改办或危改办要通过“回头看”进行查漏补缺,按照物业管理改善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硬件配置。具体新增硬件配置任务如下:
(1)划定物管区域。在住宅小区设置围墙,形成相对封闭独立的物业区域;零星住宅和小规模住宅区,可因地制宜归并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实行管理。
(2)建设特种设施。包括小区房屋单元防盗门和小区内电子监控器安装,小区消防等设施设备检查和修缮。
(3)配备物管用房。补充配置小区物业管理用房,有条件的要争取按总建筑面积5‰的标准配置,暂时不能配置物业管理用房的可临时采取租赁、借用等办法过渡。
2.未列入庭院改善或危旧房改善计划的住宅小区和零星住宅,由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实施物业管理改善工程,具体由市物改办根据住宅小区实际,因地制宜、有选择性地组织实施。小区整治和硬件配置主要内容如下:
(1)新增配置。同列入庭院改善和危旧房改善计划的住宅小区新增配置内容。
(2)环境整治。包括小区道路平整、汽车停车位划定、自行车棚(库)整饬、绿化整理、公共照明配置完善等。
(3)房屋整治。包括屋顶等共用部位维修整理(含平改坡)、立面整治、楼道刷白、管线序化、危房修缮等。
(4)公用事业管网整治。包括小区内自来水、电力和燃气等公用事业管线和设施的基础改造。
(二)建立物管机制。
在对住宅小区开展硬件设施整治改善的基础上,根据居民意愿引入物业服务企业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或由当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委托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组织实施社区化准物业管理,建立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
1.确定管理模式。
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应在硬件设施整治改善项目竣工并接收后一个月内完成居民意见的征求工作,确定小区管理模式。部分老旧小区(或零星住宅)因特殊原因未开展整治或硬件配置改善未全部完成的,经当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确认同意后予以接收。
征求居民意见以户为单位(一个独立产权单位为一户),采取书面形式进行,公示告知居民专业化物业管理和社区化准物业管理的组织形式、服务内容和相应收费标准。小区内1/2以上户数居民选择采取专业化物业管理的,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委托社区居委会在两个月内组织小区居民召开业主大会并成立业主委员会,指导业主委员会通过业主大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选择专业化物业管理的居民户数达不到总户数1/2以上的小区统一采用社区化准物业管理模式,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委托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在两个月内组织建立日常物业管理机制。
2.实施物业管理。
(1)社区化准物业管理。社区化准物业管理由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组织开展。可以分别聘请保洁、秩序维护等工作人员负责小区日常管理,或统一委托一家物业服务企业负责管理,或组织居民自治管理,为小区居民提供基本服务,包括公共区域保洁、小区内安全秩序维护、停车秩序维护、共用设施维保、公共绿化养护、小区内道路保养、房屋共用部位维修管理等服务,并由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按照杭州市社区化准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向住户收取一定的服务成本费。小区内公共路面停车、物业管理用房等的经营性收入由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统一收取和使用,作为小区物业管理资金,以弥补小区管理经费不足。
(2)专业化物业管理。专业化物业管理由专业物业服务企业组织实施。业主委员会通过业主大会选聘专业物业服务企业进驻小区开展专业化物业管理,双方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受聘的物业企业应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等的规定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专业化物业管理服务并按合同约定向住户收取物业服务费。
七、资金政策
1.硬件配置工程列入庭改和危改工程实施的,其硬件配置项目费用列入庭院改善和危旧房改善工程专项经费。
2.硬件配置工程列入物业管理改善工程实施的,其硬件配置项目费用列入物业改善工程专项经费。经费承担方式如下:
(1)环境整治涉及的道路平整、雨污管道改造和收水口设置、照明及休闲设施设置、环卫设施改造、绿化改造等纳入工程招标范围内的内容以及电力“上改下”工程的土建费用,由市、区两级财政根据工程决算结果按1:1配套解决。
(2)房屋整治涉及的平改坡、外立面和楼道等房屋公共部位的整治费用,按照“谁家孩子谁家抱”的原则,由产权单位承担;承担确有困难的,由产权单位向区政府提出申请,经区政府审核并报市物改办同意后,由市、区两级财政根据工程决算结果按1:1配套解决。
直管公房、房改房和无产权单位的房屋整治费用由市、区两级财政根据工程决算结果按1:1配套解决。
(3)弱电杆线“上改下”和合杆序化梳理所需费用按照“谁家孩子谁家抱”的原则,由各产权单位承担;电力杆线“上改下”的电气配套费及一户一表改造经费由市电力局承担;管道煤气的建设(改造)费用由市燃气集团承担;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费用,除居民按规定需缴纳的相关费用外,其余由市水业集团承担。
(4)物业管理改善工程原则上免缴工程涉及的绿化补偿、占道挖掘以及因市政工程需要迁移综合管线等费用。工程实施单位必须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按照有关标准做好绿化恢复和路面修复工作。
3.住宅小区日常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后,困难群众物业服务费用减免补贴和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物业管理人员岗位补贴所需经费由市、区财政按1:1配套解决。
八、保障措施
1.建立工作机制。成立市物业管理改善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改善工程的组织和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房管局),具体负责物业管理改善工程的组织、监督和政策制订等工作。各区政府及所属各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应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实施本辖区内物业管理改善工程的各项具体工作,协调有关问题。各级建设、规划、房管、民政、公安、城管、城管执法、交通、绿化、环保、价格、工商、质监、消防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开展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有关工作。
2.落实资金保障。物业管理改善专项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具体使用规定另行制订。各级财政应确保资金的配套落实,并实行全程跟踪审计。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审计结果作为最终决算依据。
3.加大扶持力度。住宅小区实行“准物业管理”的,原绿化、市政等各项资金补贴和优惠政策不变,并根据社区准物业管理小区规模设置服务人员岗位补贴;建立物业管理改善考核评优机制,对考核优秀的单位(个人)进行奖励;住宅小区内的困难群众确实无力支付物业服务费的,经所在社区公示无异议后予以减免;水、电、环卫等各公用事业专业单位委托管理单位统一收费的,应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并支付管理单位专项委托费用。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统一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社区化准物业管理的,补贴和优惠政策不变。
4.加强考核督查。物业管理改善工程要按照市区联动、以区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联动机制。市政府与各区及市各相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实施年度目标考核,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订。
5.加强舆论引导。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物业管理改善工程的舆论宣传,引导群众了解物业管理的基本内容,理解物业管理行业运作的基本规则和标准要求,配合做好小区物业管理工作。
滨江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萧山区、余杭区可参照执行。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6篇
存在问题
1.农村社区教育缺乏协调有效的管理体制
社区教育处于多头领导,多头管理,隶属关系不明。浦口区社区教育委员会与委员会中的各相关部门及街道都处于平级地位,因而对各成员单位不具有领导职能,这就使其作用大打折扣。由于社区教育由教育局下属的镇街教委会主管,而教育卫生又是由镇街政府的文教卫副镇长或街道副主任主管,以致工作人员接受多头管理,隶属关系不清晰,工作相互推诿。
2.社区教育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浦口区社区培训学院依托浦口区中等专业学校、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浦口分校和原浦口成人教育中心,于2009年成立,但由于校园不在一起,办公不在一起,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因而只能各行其是。另外,社区培训学院与各有关部门、各镇街社区教育中心、村民学校的关系等还没理顺,社区培训学院的基本职能、工作目标、发展规划等还不明确。此外,区、镇街社区教育中心多数只有牌子,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各种教育与培训活动分散在各职能部门,难于形成合力。区委区政府没有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区工作一体化目标考核之中。加上由于各级政府换届,社区教育委员会部分成员工作岗位经常发生变动,给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
3.教育培训各自为政,缺少整合和协调
农村社区教育的培训管理大多控制在行业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现象比较突出。如财政局的培训对象为会计从业人员;劳动局的培训对象是新增劳动力、下岗再就业及劳动力转移人员等。这样就造成部门间缺乏横向联系和沟通,导致各部门争抢社区教育资源,部分项目重复投资,重复培训,不少培训机构,受利益驱动,缺少责任心,管理粗放,效果不理想。
4.农村社区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镇街成人教育中心校按规定应有2-3人的人员编制,根据2009年10月浦口区职社科的统计,仅有社区教育管理人员28人,教师53人,而且大多兼职,显然远不能适应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另外,社区教育师资来源复杂,加上进修、职称等问题不能落实,师资队伍无法稳定下来。
5.地方性培训教材缺乏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的教材体系应当适应农村各个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学习者的需要。而实际上,农村适用技术教育、人文知识与科学常识教育、道德法律教育、卫生保健常识教育等涉及农村社区居民素质提高的乡土教材几乎没有。
6.农村社区教育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社区教育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投入;二是社会捐助;三是自身积累。目前政府投人仅占农村社区教育资金的20%左右,浦口区财政按每人每年1元落实社区教育经费,但拨款人数还是按原区域53万人拨付,孰不知2010人口普查浦口区常住人口已是71万,况且很多镇街都没有落实配套资金。因缺少必要的经费,社区教育举步维艰,普遍存在功能老化和更新改造缓慢等问题,相当部分农村社区没有文化馆和体育馆等设施,致使农村社区教育无法正常进行。
7.农民参与社区教育的意识不强
农民群众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政府安排好的社区教育,比如法制教育和扫盲教育等,而对急需的专业技术教育,还不能主动要求和参与。另外,许多乡、村两级科技推广组织被迫解散,人员被迫离职转移,外出进城打工者增多,农村社区教育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城镇化趋势。
改进措施
1.进一步健全社区教育管理系统
建立社区教育管理协同机制。镇街、社区教育委员会作为社区教育组织、实施和协调者,应统一编制全镇年度社区教育培训计划,结合本街道的特点组织、安排本街道具体的活动计划,对辖区内各社区(居委会)的社区教育活动进行目标管理、指导和推进,并纳入年度一体化考核。
形成主管牵头,统筹运行机制。社区教育工作应纳入区政府和各委办局的目标管理,并作为对一把手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各级政府换届后,要及时调整人员,迅即召开新一届工作会议,分解落实工作计划,协同推进社区教育工作。
2.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管理制度
应对2010年出台的一系列浦口区社区教育管理规范文件进行修订完善,并下达实施,纳入区和镇街工作一体化目标考核之中。各镇街社区教育委员会应实行例会制,定期讨论、审定年度教学计划、硬件建设、教育管理、重大活动等事项。社区教育委员会应按有关文件精神,在履行相应手续后加挂社区教育委员会牌子,负责全镇街的社区教育相关培训业务,并对市(村)民学校进行业务指导,从而加快农村社区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3.进一步整合和建设社区教育资源
借助南京市跨江发展战略的推进,整合社区教育资源,逐步形成“一大管理系统、两条运行网络、三项基地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社区教育工作。
(1)进一步完善三级农村社区教育管理网络。
浦口区设立社区教育委员会,下设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为日常机构,具体布置、落实全区社区教育的任务。各镇街建立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下设管理办公室。各村(社区)成立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村(社区)内各类文化教育培训活动。这就形成了区、街、社区三级管理网络,实行“纵向沟通、横向协作、条块结合”的社区教育管理与互动机制。
(2)进一步完善三级农村社区教育运行网络。
社区区教育委员会应建立以浦口区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以街道(乡镇)的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居委(村)社区学校为基础的三级体系。街镇社区教育中心应成为三级运行网络中的主体,将原有各条线、部门的教育机构以及文化中心、社保中心、服务中心、图书中心、培训中心等机构中有关教育培训的部分纳入社区教育中心的工作范围,逐步形成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协同运作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3)加强社区教育载体建设。
社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在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行知基地的基础上,再投资新建生活体验中心、科普活动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素质拓展中心、农事实践中心等六大功能区,建立起“全国一流、省内示范、南京窗口”的江苏省南京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
社区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在计算机实训基地被评为“江苏省计算机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南京市软件人才培训基地”,机电实训基地被立项为江苏省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加强其内涵建设。
社区学习教育基地建设。建设100余家学习教育基地:如求雨山书法创作培训基地、王荷波纪念馆、泰山街道历史文化展览馆、汤泉街道瓦殿村、盘城葡萄园等,初步形成涵盖层次广泛、蕴含内容丰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学习教育基地体系。
(4)开放学校教育资源。
盘活社区教育资源,试行区内各类文化、体育资源、学校场地向社区居民开放,促进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互动。构建以区社区教育学院、街社区教育中心学校、居委会市民学校、基地为载体的30分钟、20分钟和10分钟社区教育活动圈。
4.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师资队伍运行效益
统筹领导,整合力量。在现有教育事业编制中进行调剂,组建一支社区教育专职队伍;把有一技之长的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和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党员等组建成兼职教师人才库;建立志愿者登记建库制度,形成常态化管理;成立讲师团,定期开展青少年教育和市民教育活动。
合理规划,制度引领。建立社区教师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岗后进修制度,享受在校教师的同等待遇。社区教育负责人定期参加区教育委员会组织的干部岗位培训。健全各级种类人员的考核奖惩制度。
明确职责,注重实效。每一位社区专职管理人员和教师要认真履行各自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能结合各乡镇、街道、居(村)委会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展社区教育和青少年保护工作。兼职教师和志愿者也要根据聘任条件,严格选拔,并明确责任,保证教育质量。
5.多渠道筹措社区教育经费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社区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具体采取“六个一点”的办法,即“政府投入一点”“社区教育中心承担一点”“社区筹集一点”“驻街道单位帮一点”“企业单位捐一点”“受益对象出一点”。
6.进一步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督导评估
制定“三类四型”的考核评估制度。三类考核是:第一类是对政府职能部门的考核;第二类是对学校的考核;第三类是对街道社区的考核,结合学习型社区的评估验收,考核社区教育工作业绩。四种类型是:一是政府教育督导针对学校进行考核评估;二是专项考核,主要针对社区培训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基地等社区教育实体;三是年终成果考核,主要针对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社区居委会;四是组织评比活动,通过评选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宇、学习型社团、学习型企业等活动,激发学习愿望,营造学习氛围,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7.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基础建设
编写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读本。为体现社区教育中心服务“三农”,促进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导向,落实富民、兴镇、强区的宗旨,积极探索新型农民培训新内容、新模式、新机制,向社区居民推介浦口历史沉淀,领略浦口历史风采,与区_、地方志办联手,收集编撰社区教育系列读本。含有浦口元素的乡土草根读本课程应该成为各社区教育中心的一张名片。
不断开发社区培训课程。社区教育要重视社区课程开发, 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抓手,在企业、校园、社区、村组、家庭五个层面开展文化、职业技能培训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活动。
采取宣传激励措施,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率。通过政策调控、费用资助、积分奖励、就业引导等激励措施,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以提高社区成员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
8.搭建社区教育信息技术平台,建立学习资源库
浦口社区教育数字化建设于2009年9月开始实施,初步形成了以浦口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以各镇街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职责分明、辐射所有社区和村庄的三级社区数字化学习网络体系。在组织分工上,浦口社区培训学院为区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与运作主体,建立了管理数字化学习中心网络平台,可以社区教育的信息和动态;可以组织和传输社区教育资源;营造了一个良好数字化学习社区环境。另外还构建并开通了浦口社区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浦口社区教育网,开辟了人文修养、保健养生、今日理财、亲子教育、健康饮食、职业技能、浦口特色课程、老年大学、学历教育等九大栏目,共计360套学习资源库。社区居民就能够有自主选择网上学习的权利和便捷工具。
9.进一步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我区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现阶段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培育学习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根据社区内不同类型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型组织的评估标准、考核指标、管理手册,由个别试点到全面推广,指导各单位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街道、学习型居委会、学习型楼组、学习型家庭等学习型组织,以点带面逐步形成规模。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7篇
为响应国家“xx大”精神建设美丽乡村,让盖德乡各村村民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来,各村居民应保证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落实“门前三包”,做到环境整洁,秩序良好,绿化美化。具体是:
一、包卫生。地面无垃圾、废弃物;无烟蒂、痰迹、油污、积水;墙面、门窗等无积尘杂物,无乱挂乱贴,乱刻乱画;维护好公共设施;
二、包秩序。无乱设摊点,无乱搭建;车辆停放整齐,排列有序;发现打架、斗殴等妨碍社会治安秩序的人和事,要主动劝阻或及时向_门报告;
三、包绿化。管理好护门前药草、树木,做好绿化美化工作,确保绿化带无垃圾杂物;不擅自占用绿地或人为损坏花木,发现有损坏花木的人和事,要主动劝阻或及时向村或乡政府报告。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8篇
一、社区、农村档案工作是社区、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目前社区档案主要有:社区党建档案、卫生服务档案、低保档案、下岗再就业档案、残疾人档案、健康档案、计划生育档案、社区文化建设档案、民情档案、家庭档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档案、居务公开档案。农村档案主要有:农村党建档案、土地流转和土地承包档案、农村宅基地档案、基本建设档案、农产品种植、加工档案、养殖、畜牧、林业档案、地方特产、民间工艺、农业科技档案、农村文化建设、传统民俗档案、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特困户救助档案以及自我管理村务公开等门类的档案。这些档案有文字、图表、照片、音像、实物、电子数据等不同载体形式,生动地记录着国家最基层的管理活动,反映了党的领导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基层领域贯彻落实的情况,是社会发展的微观记录,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
社区和农村档案不仅反映社会最基层的管理,而且反映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为处理纠纷、化解邻里矛盾、开展司法调解、解决下岗再就业、繁荣社区和农村文化、促进居民村民健康、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打击违法犯罪、保证社会稳定,维护社区居民和农村村民的合法权益,为广大社区居民、农村村民积极参与自我管理、提升社区与农村管理水平,完善社区与农村各项服务功能,改善民计民生,推进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区与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进步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区、农村档案是社区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行使管理职能,服务人民群众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这些档案资料贴近百姓,具有较强的服务针对性。
二、现行《档案法》缺乏对社区、农村档案管理的规范
当前,社区、农村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社区、农村档案的积累和所发挥的作用差异很大,有不少社区、农村对档案工作认识不高,特别是一些落后地区的社区和偏远农村尚未建立档案工作,多凭脑子记,嘴巴说,形成的一些文件材料也都散存在个人手中。初步建立档案工作的,由于档案工作人员兼职的多,且流动性大,经常变换工作岗位,造成档案业务工作薄弱,加之缺乏资金的投入,使已形成的档案资料不能很好地收集和提供有效地利用,难以在社区、农村科学发展中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
同时,社区和农村档案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要求还不适应,面临着一些困难。如县级档案部门人员较少,农村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力量薄弱。据统计,全国县级_(馆)平均不足10人,有的地方从事业务指导的只有一到两人。乡镇机关一般只有一名档案员,还大多身兼数职。面向农村的档案信息服务和业务指导、技术培训的力量严重不足。在全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村级建档的任务还很艰巨,档案保管的基本条件都还不具备。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企业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如职工福利、社会保障和社会化服务等事务,都由社区组织来承接,社区承担的职能越来越多,形成的档案也就越来越多。由于缺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社区、农村档案管理还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如归档范围界定不清,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得不到及时归档,档案管理方式五花八门,不能很好地提供利用服务等。
对于社区和农村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现行《档案法》缺少有效的监管规定。纵观现行《档案法》,全文对社区档案的管理没有规定,对于农村档案的管理,也仅在《档案法》第六条第三款提到“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人员负责保管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而对于社区和农村档案机构的建立与运转、社区档案人员的配备、村委会和居委会在档案工作方面的职责以及档案利用与服务等方面都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随着社区建设和农村发展,档案工作迫切需要在上述诸多方面取得突破,以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建设和农村发展。档案工作的这一迫切需求也尤其需要得到《档案法》的支持和保障。
三、修改《档案法》应与相关法律相衔接。对社区、农村档案管理提出明确的要求
一是与《_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_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衔接,明确规定居委会和村委会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职责。根据《_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_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自我管理中形成大量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不仅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我管理的记录,也是法律要求公开的信息,既是接受居民、村民监督、查询的凭证,又是有关政府机关调查核实的依据。管理好这些档案对于城市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建设,维护居民、村民的合法权益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建议修改《档案法》时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指定专人按照有关档案管理规定管理所形成的档案,并根据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提供利用服务,同时接受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档案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监督和指导。这样才能确保档案安全和科学的管理,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二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增设一级档案管理机构。国家管理体制中,乡、镇是区县所辖行政区划设立的一级政府,街道办事处是区县所辖行政区划区县人民政府派驻机构,代表政府对所辖区域行使行政职能。近年来街道社区建设、区街经济迅速发展,形成大量档案,亟须建立档案机构,设立专职档案人员管理本机关的档案。街道办事处作为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对所辖区域行使政府授予的行政职权,也应当履行档案工作的行政职能,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乡镇档案工作一直相对比较薄弱,应当将乡镇建立档案机构纳入《档案法》中,以加强乡镇档案工作,适应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根据《档案法》规定的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区县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之间设立一层档案监管职能,既是国家层级管理体制下档案管理的需要,也是《档案法》规定的档案管理原则的体现。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9篇
一、认真传达县动员会议精神,让干部群众明白整合的意义
自4月30日全县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社区建设动员会议后,我们办事处高度重视,深知搞好这项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我们先后召开几次会议,让党员干部明白整合的目的、原则和步骤。首先召开了党委、政府成员并吸收片总支书记参加的党政联席会议,传达贯彻县动员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工作任务。其次召开了部分村庄支部书记参加的座谈会,让他们知道在整合过程中坚持的:一个永久不变,两个暂不触及和五个不变一不降低。确保了基层干部的思想情绪稳定。再就是召开了培训会,让组织委员、总支书记、片长、经管站长、民政助理了解掌握整合的方法步骤,成为整合工作的明白手,力争不走弯路。
二、科学制定了实施方案,做到有章可循
三、撤销了村委会,并加强了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公章管理
四、下一步确保配齐配强社区两委班子,力求做到合稳合顺
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有关文件规定,依法撤消原行政村村委会。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和有关组织规定,将依程序撤消原行政村党支部并建立社区党支部。从办事处的实际情况和村情出发,在村庄整合后的社区建立社区党支部和管委会,为达到“合稳合顺合大合强”的原则经办事处党政联席会研究,我们制定了社区干部选举和任命的干部名单。其中由党员直接选举的村庄一个,是Xx社区,支部书记为Xx,脱产干部任支部书记在社区选举的三个,Xx社区支部书记Xx,Xx社区支部书记Xx,Xx社区支部书记Xx。其他七个社区适合报县委组织部和县政府审批后由街道党委直接任命。再就是召开全办事处的基层干部大会,让干部群众知道办事处的实施方案和人员任命方案。让干部更快的进入角色,便于更好的开展好工作。真正起到合大合强的目的,让县委的政策落实到实处。
五、几点建议
1、社区两委班子的配备在目前开展阶段我们觉得不适合在党员中大面积的选举或任命原村支部书记为社区支部书记和管委会主任,要因村而异,不能够搞一刀切。可以先任命后选举,先有人干事,不能够出现空档,成熟一个选举一个。对一起条件不成熟的社区选派一些年富力强的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机关干部到村任职,这样有利于农村干部的相对稳定。给下一步社区支部和村委会和居委会干部的配备打好基础。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10篇
为深入推进我区社区物业化服务工作,改善人居环境,争创人民满意城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省物业管理条例》和《市建立礼貌满意城市实施办法》为依据,在巩固礼貌建立各项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居民自治、因地制宜、便民利民”的原则,和“三先三后”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我区社区物业化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全区社区物业化服务体系,有效提升居民对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
二、服务范围
社区物业服务要以社区公共部分的管理和服务为重点,以完善社区功能、提升管理水平为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秩序管理。加强对辖区内的流动摊担、店外经营、车辆停放的规范管理。
(二)公共环境卫生维护。做好社区辖区范围内(维护作业标段以外)公共场所、道路的清扫保洁,空中垃圾和楼道堆物清理,居民楼栋、门店生活垃圾袋装化及上门收集服务等工作。
(三)公共安全防范。协助管理辖区内公共秩序的同时,搞好辖区内的治安巡查。
(四)公用设施管理。做好栋间道路、楼栋下水管网、化粪池、垃圾果皮筒、公共亮化、文体器材等公用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五)公共绿化维护。做好辖区内公共绿地的修剪、浇灌、施肥、除虫、补栽补种等绿化养护工作。
(六)其他。其他需要协调解决的物业服务项目。
三、基本原则
(一)居民自治的原则。物业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参照《物业管理条例》,在居民自治与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充分听取居民意见,透过无偿或低偿服务以及非赢利性经营,优化整合资源配置,逐步理顺和规范物业服务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创新社区物业服务新机制,力求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街道和社区在推进社区物业服务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根据各个社区的实际状况,制定包括费用收取和服务项目在内的社区物业服务章程,并按章程具体实施,不断促进社区建设与物业服务的协调发展。在不同社区或同一社区的不同小区、楼盘之间,可采用多种模式进行分类分层次管理。
(三)便民利民的原则。要将推进社区物业化服务作为为民办事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透过推行社区物业化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市容卫生维护体系、社区治安保障体系、xx人员就业体系和居民生活服务体系,在净化市容的同时,努力扩大社区就业,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市民对社区环境的满意度。
四、工作任务
按照礼貌建立的标准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要求,把我区农民安置小区和破产企业宿舍区纳入社区物业服务推行计划。今年实施的xx个社区(小区)是:xx小区。
五、工作思路
在推进社区物业化服务工作中,确定“三先三后”的工作思路。
(一)先整治后管理。按照“整治在先,管理长效”的原则,对先期实施物业化服务的社区进行“牛皮癣”、绿化设施、沟渠、围墙、路灯、地面、化粪池、晾衣架等多项设施的专项整治,再透过物业化服务的实施对其进行长效管理。
(二)先宣传后实施。透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加深居民对社区物业化的了解,取得居民对社区实行物业化管理的理解与支持,为后续工作营造良好的群众氛围。
(三)先服务后收费。根据社区居民中失地农民、破产企业下岗职工较多,人均收入较低的现状,实行“先服务后收费”低偿服务原则,先带给优质的服务,让社区居民切实感受到实施物业服务所带来的好处,再收取必须的服务费,保证物业服务的正常运转。
六、组织领导
成立全区社区物业化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办公室主任:xx。
办公室副主任:xx。
成员单位:区政府办、区综治办、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城管局、区民政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工商分局、区市政公司、区园林公司、区环卫公司及各街道办事处。
各街道办事处要成立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的社区物业化服务的组织机构。
七、职责分工
区政府办:负责协调解决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的历史遗留问题;
区综治办:负责指导和支持做好治安防控工作;
区发改局:负责指导确定社区物业服务收费标准;
区财政局:负责社区物业服务的经费统筹工作;
区城管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和监督考核工作;
区民政局:协助做好特困、低保人员的就业工作;
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行业指导工作;
区工商分局:负责对成立物业服务公司的办证和资质审批带给支持;
区市政、园林和环卫公司:在社区专业维护上给予指导、支持和配合;
各街道办事处:组织社区实施社区物业服务工作。
八、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
1、xx月份对全区未实施物业服务的农民安置小区和破产企业宿舍区全面调查摸底,确定推行物业服务的社区(小区)名单。
2、xx月上旬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专题研究开放式居民社区推行物业化服务工作。
3、xx月下旬组织召开工作部署会。
(二)实施阶段。
1、xx月份对今年确定的物业化服务的社区,由街道统一组织,重点拆除违法建筑,改善治安,交通现状,整治老旧建筑的外墙,整修围墙,道路、绿地、路灯、供排水等设施,改善社区基本状况,强化小巷、小区、小院、小店“四小”管理,办好四件实事,重点解决路灯不亮,下水不通,路面不平,环境不洁的问题,为实施社区物业化服务打下基础。
2、xx月上旬组织参观,学习其他单位经验做法。
3、xx月下旬全力推进社区物业化服务工作。
(三)考核验收阶段。
1、将开放式居民社区推行物业服务工作作为对街道全年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资料。
2、xx月份组织相关社区进行交流讲评。
3、xx月份由区城管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将以社区(小区)实施物业服务后脏乱现象是否得到根本改变,市容卫生是否得到显著提升,周边生活环境是否得到明显改善为依据,社区物业服务模式是否可持续、社区居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对社区居民上门问卷调查,满意度未到达xx%以上的社区一律要求“补课”,不予验收,扣除政府奖励资金和相应的绩效考核分值。
九、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清推行社区物业化服务的重要好处。
推行社区物业服务,是巩固礼貌建立成果、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的基础工程,是提升社区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宜居创业环境的民心工程。各街道和社区要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推进社区城市管理水平、建立礼貌城区的一个重要抓手。要召开班子会,专题研究和部署此项工作。要统一思想,充分认清开展好社区物业化服务是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是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社会治安、增强群众安全感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推进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的基本要求。
(二)充分准备,为全面实施社区物业化服务打下基础。
一是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各街道要把搞好社区物业化服务,完成任务指标,作为今年一项重要工作去抓,要明确职责和标准,要克服一切畏难情绪,不等不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二是要搞好宣传发动。要进行广泛宣传,努力争取居民的认可和参与。要广泛发动辖区内的民间组织、单位、团体和社区志愿者出资出力共同参与社区物业服务工作,最终实现服务和管理的常态化。三是要制定方案,落实职责。各街道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工作职责,要把职责落实到具体事、具体人身上,要有具体要求和质量标准。
(三)全力支持,为顺利实施社区物业化服务带给保障。
一是人员要落实。各街道和部门要明确专人抓此项工作,确定专责。二是经费要保证。每个实施物业服务的社区(小区)明确经费xx万元,区和街道各安排xx万元。区和街道先期各拿xx万元,作为启动经费,保证社区物业化服务前期工作的正常、快速运行,验收合格后,全部经费到位。要动员广大社区居民用心参与社区物业管理,自觉缴纳相应费用,并使之逐步成为社区物业管理主要经费来源。三是合力要构成。要努力构成齐抓共促的机制,牵涉到的各种专业问题各部门要通力协作,给予足够的支持。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农村社区;社区管理
1 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的内涵
传统的农村社区指的是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指的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重要谋生手段的人口为主的,人口密度和规模相对较小的社区。它们是以农耕为主要生产功能或生活方式的社区,这种社区内的居民大多以农耕及副业为主,居民的居住方式是以村落为主,而且村落的规模通常较小。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和传统的农村社区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在三个地方:具有明显特征的社区文化、具有一定类型的新型社区组织、具有一定规模的比较完善的社区服务。因此,我们可以说,今天我们所要建设的农村社区是有区别与传统概念上的新型社区。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它的定义可以表达为:在农村地域内以中小行政村或中心村为范围,主要以农民为主体构成,以多种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相结合组成,具有较完备的社区组织和社区服务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社区的功能
(1)发展社区经济功能。农村社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发展社区经济。如何发展农业和其他产业,增加农村社区居民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是社区发展经济的目的所在。发展经济,在搞好一般农业生产的同时,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培育和发展社区特色经济,不断壮大社区经济能力。
(2)政治功能。农村社区的政治功能主要是由社区自治组织来实现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贯彻和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通过社区居民手中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参与社会政治责任等。社区管理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自治管理,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一句话,农村社区的发展前途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着自治水平的高低。
(3)传承文化功能。农村社区文化由一系列要素组成,这些文化为农村社区所共同拥有,同时又制约着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弘扬优秀农村传统文化,开展具有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传统文化为纽带并通过社区的道德约束和纪律约束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文化功能的具体要求。
(4)提供社会保障功能。农村社区是各种农村社会保障的基础环节。一般来说,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利用社区集体资产向社区成员提供医疗、教育、卫生等社会保障;另一方面邻里之间的互助也加强了社区的社保功能,成为农村社保的一支有力的辅助力量。
3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社区管理模式分析
(1)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社区管理现状。农村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为农村社区建设垫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区从城市走进乡村是这几年刚刚开始的,可以说农村社区建设还是一个新事物。但是,正如有的人所说的那样“农村社区建设已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现实问题提到了面前……社区建设必须进乡入村”。鉴于这种情况,许多的省、市积极开始试点,边试点,边实践,在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将之推广。其中,以山东省等为代表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以青岛市为例,青岛市早在2000年就开始在各级民政部门的领导下探索农村社区建设。目前青岛市市南区已累计投资5亿多元打造“三个中心”,截至目前,已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中心、管理中心、医疗中心30个,一半以上达到2000平方米,其中面积最大的达2800平方米,多半“中心”仅“文化中心”一项就超过1000平方米。到2012年,该区建设的65个“三个中心”将全部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
(2)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建设的问题分析。我国社区建设的理论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国外社区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但并非照搬国外的做法。原因有二:一方面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区发育不成熟;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不高。因此,政府在社区建设活动别是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必须发挥重要的支持、导向、组织作用。根据政府与社区结合的精密度为标准,我国的社区发展模式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在这种模式中政府处于中心地位,因为政府掌握着国家和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总政策,也控制着社区发展的资源,政府对社区的干预较为直接和具体。农村社区对我国各级政府和各个主管部门来说农村社区的种种政策制定和制度确立还处于摸索状态,出现一些问题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其中一些问题是根本的态度问题,是在构建农村社区中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清,将严重的误导农村社区建设的开展。
4 改善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社区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建议
(1)改善政府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行为。首先,从思想上端正态度,树立全面科学的政绩观,讲求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效。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是关系到我国农村发展前途的大事,事关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丝毫马虎不得的。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认真领会文件精神,本着谦虚的态度学习社区方面的知识,了解社区建设方面的经验。同时,要切实的转变工作作风和政绩观,坚决避免在农村社区建设活动中出现走过场,敷衍了事的现象发生。其次,明确政府和社区之间的权责关系。行政主导模式向行政引导模式转变是我国整个社区建设政府行为的必然选择,也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与社区之间关系的必然选择。行政引导的不同之处在于:政府在农村社区建设活动中是政策的制定者、指导者和监督者,而不是社区建设的具体实施者;社区管理组织多样化,多种组织主体都可以参与到农村社区建设活动中来。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12篇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_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平安上街的战略部署,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安全工作指导意见》(豫政〔〕86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安全工作指导意见》(豫政〔〕87号)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郑政文〔〕85号),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城市社区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特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大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平安上街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是应对安全生产严峻形势的迫切要求。城市社区经营单位集中,商贸服务活跃,人员流动性强、成分复杂,事故灾害发生频率高。农民工已经占建筑、矿山等行业从业人员的近90%、事故伤亡人员的90%以上,严峻的安全形势,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三)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政府各部门要把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协调发展。
二、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_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紧密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平安上街的大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管理网络,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到服务与监管并举、规范与提高并重,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努力促进城市社区、农村安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指导推动、安委会综合协调、部门服务监管、基层单位自治、居民群众自律、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将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纳入平安社区(村)建设总体规划,构建城市社区居民和农村村民自防自治、城市社区和农村组群防群治、部门联防联治、相关单位协防协治的工作网络,发挥城市社区(农村)自治主体和居(村)民自律主体作用,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依法行政、科学决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强化服务、完善管理,社会动员、居(村)民自治,因地制宜、积极推进的原则。
(三)主要目标。
1、到年底,基本形成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网络,事故预防基础工作全面开展,镇、各街道办事处建成3个以上示范性城市安全社区和示范性安全村,20%以上的社区(村)达到城市社区安全标准和农村安全标准。
2、到年底,在示范性城市安全社区和安全村的带动下,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及农村安全工作,镇、各街道办事处40%以上的社区(村)达到城市社区安全标准和农村安全标准。
3、到年底,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管理得到规范,群众安全素养明显提高,安全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安全切实加强,安全事故发生率有较大幅度下降,镇、各街道办事处60%以上的社区(村)达到城市社区安全标准和农村安全标准。
4、到年底,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群众安全素养切实提高,安全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公共安全全面加强,安全事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镇、各街道办事处80%以上的社区(村)达到城市社区安全标准和农村安全标准。
5、到2015年底,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建设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安全状况根本好转,职业安全、公共安全水平全面提高,全区社区和农村基本达到城市社区安全标准和农村安全标准。
三、加强城市社区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成立城市基层安全生产领导机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成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定期研究、分析、部署和检查本辖区安全工作。街道办事处应与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各生产经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将安全生产目标细化分解。
(二)加强城市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成立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安全管理机构,街道办事处要明确3名以上专职人员负责辖区内的安全管理工作。社区居民委员会要根据社区安全自治管理的需要,明确1名以上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辖区内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设置安全机构或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三)建立社区应急救援体系。制定适合各种环境及状况的社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设专群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加强社区安全与社会治安、医疗救护等工作的协调,实现险情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理的整体联动。
(四)建立社区安全信息网络。街道办事处、社区要建立安全信息网络,全面掌握辖区生产经营单位状况,建立基础资料数据库,将辖区重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重大安全隐患分布情况制作精确的社区安全管理网络图。
(五)建立社区安全防控体系。积极发挥社区监控平台作用,加强对社区安全的在线监控和巡回检查。大力培育社区安全咨询服务等中介组织,加强社区安全技术指导。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等单位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为社区安全提供服务。公布安全举报电话,鼓励居民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隐患和事故,引导居民自防互助。
(六)建立社区安全标准体系。结合城市社区安全实际,出台城市社区安全规范性文件,制定社区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事故隐患报告整改制度、安全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社区安全公约、公共安全规则、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班组安全员制度等,建立城市社区安全工作标准,组织社区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七)加强城市发展安全规划。街道办事处、社区规划应当符合有关安全要求,严格城市功能分区,严禁在重大危险源和易燃易爆场所安全距离内建设公众聚集场所和居民区,严禁违章占压天然气、煤气等危险物品配送管线。不得在居住区及其周边建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和储存单位。街道和楼院道路建设应当满足消防车辆通过等安全要求,保证安全通道畅通。企业在城市社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将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加强城中村安全管理,搞好消防安全改造等安全规划,坚决遏制安全领域违法行为,打通消防通道和安全抢险通道,确保城中村安全。
(八)开展全民安全宣传,普及应知应会安全常识。在搞好“安全生产月”、“”消防日、“安康杯”竞赛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结合“五五”普法做好安全进企业、安全进校园、安全进村庄、安全进社区、安全进楼院、安全进家庭的“六进”活动。每个社区要有固定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场地,有必要的宣传教育设施和宣传用品。
(九)加强安全培训。加强基层安全管理工作业务培训,开展街道办事处、社区安全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增强安全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督促检查辖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依法参加安全初训和复训,提高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
(十)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安全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安全常识,动员学生参与学校、社区、楼院和家庭的安全宣传等活动,起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片群众的作用,确保辖区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受教育率达100%。
(十一)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要建立安全、消防、巡防“三位一体”的安全检查监控机制,根据安全状况的不同对社区生产经营单位实行日常检查、重点检查和有效监控。贯彻落实《市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市人民政府第149号令),实现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对自身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上级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对社区发生的事故,应按照_《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_第493号令)规定,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十二)加强城市公共设施安全管理。电信、广播电视、燃气、自来水、市政、路政等主管部门或单位应当完善城市公共安全设施,加强公共设施管理和巡查,及时整改、消除事故隐患。对楼院或者居民自有的设备设施,有关单位应当根据职责及时提醒安全注意事项,积极提供便民服务。特种设备的使用、检验、检测均应取得相应许可证,对无证使用单位应进行严肃查处。
(十三)加强房屋安全管理。学校、幼儿园、医院、敬老院、教堂等单位应当加强对危房的排查治理。依法加强对房屋出租的登记管理,防止将房屋出租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事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销售、仓储的,其周边应当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加强对临街门面房的防火管理,严禁生产经营单位“二合一”、“多合一”。
(十四)规范烟花爆竹经营和燃放活动。要全面加强禁放,改限放过程中的烟花爆竹运输、储存、销售、燃放工作。要制定集中燃放烟花爆竹安全方案和应急预案,严格规范现场安全管理,加强交通管制疏导,确保公众安全。
(十五)规范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对城镇液化气充装站要合理布局、统一充装,严禁私自倒灌充装液化气。高层建筑或者居民楼内的餐饮单位不得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对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要依法管理,防止泄露、中毒等事故发生。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十六)规范大型集会安全管理。举办商贸交易会、大型集会和庆典活动必须按照要求,经过审批和备案。制定安全方案和应急预案,与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企业保持安全距离,加强周边干道交通管制,控制进场人数总量,严格现场管理,确保安全。
(十七)规范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商场、网吧、影剧院、歌舞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必须严格执行消防安全规定,按要求配备应急人员和应急器材,制定安全预案并定期演练。严禁人员密集场所,在营业期间关闭、堵塞安全出口安全通道。
(十八)规范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加强对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进入城区的管制,严厉查处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超载、超速和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违章行为。加强机动车辆检修和驾驶人员管理,严肃查处车辆带病上路和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
(十九)加强社区供用电安全管理。规范社区供电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工作,加强社区供、用电设施的安装、维修、试验、进网作业管理,指挥居民加强对自有电器的安全检查,消除供、用电安全隐患。
(二十)加强对社区农民工的安全监管,建设和完善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把对农民工的安全管理纳入社区安全管理体系之中。
四、加强农村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加强农村安全监管工作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总结完善农村安全工作基本经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健全农村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推进农村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二)加强农村安全政策调控。运用市场准入、行政许可、价格调节等政策,加大政府对农村公共安全设施的投入,督促农村生产经营单位改善安全条件,依法关闭、取缔达不到基本安全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防止严重危及安全的落后工艺和技术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企业在农村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将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三)建立农村安全标准体系。出台农村安全规范性文件,制定农村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员职责、安全检查制度、村民安全公约、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事故隐患报告整改制度、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班组安全员制度等,建立农村安全工作标准、农村企业安全工作标准,组织辖区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四)完善安全管理网络。建立镇、街道办事处、社区(村)、社区居委会(村民小组)、企业安全管理网络,发挥区安全生产委员会综合协调作用。成立镇、街道办事处、社区(村)、企业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要逐级明确具备农村安全管理能力的农村安全管理人员。
(五)完善农村安全隐患排查报告制度。镇、各街道办事处、社区(村)、企业应当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查找、整改事故隐患。贯彻落实《市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实现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发现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消除的,应当及时向上级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报告。村民委员会发现其辖区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应当向所在乡镇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对于辖区发生的事故,应按照_《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六)加快农村安全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区安全生产专家组对农村安全生产工作的技术指导作用。积极发展安全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村中小企业提供安全生产服务,解决农村安全管理专业人员短缺问题。
(七)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镇、各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纳入上级应急救援体系。大力整合社会应急救援资源,扩大现有应急救援队伍的覆盖和服务范围,积极建立乡村义务消防队伍,努力做好农村应急抢险工作。引导、督促镇、各街道办事处、社区(村)、社区居委会(村民小组)和企业配备灭火器等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
(八)加强农村安全文化建设。加大对农村安全的宣传力度,把“安全生产月”、“”消防日和“安康杯”竞赛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向农村延伸,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的作用,普及农村安全常识,开展农村安全和务工安全培训,提高村民和农民工的安全防护技能。镇、各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和村组要明确专人负责统计农民工、村民参加安全培训情况,并逐级上报有关部门。
(九)开展安全进企业、安全进校园、安全进农村、安全进集市、安全进田头、安全进农户的“六进”活动。编印安全手册和宣传资料,送安全法规、安全常识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集市、进田头、进农户,提高广大农民和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受教育率达到100%。
(十)做好农村发展安全规划工作。镇、各街道办事处应组织开展农村发展安全规划工作,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当借鉴城市规划经验,将生产、生活等功能区分开。小城镇建设应当同步建设消防等公共基础设施不得在山体滑坡(崩塌)易发区等区域内建设公众聚集场所;不得在村民居住区及周边建设危险品生产企业和存储场所。
(十一)加强农村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加强烟花爆竹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燃放等全过程监管。烟花爆竹销售应当统一布点、统一配货。严厉查处农村烟花爆竹燃放,做好儿童等重点人群烟花爆竹燃放安全教育,严禁在易燃、易爆场所及周边燃放烟花爆竹。
(十二)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安全管理。镇、各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地质灾害防御的安全监管和指导服务。对可能引起地质灾害地区,应制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灾害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灾。
(十三)规范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合理布局农村液化气充装点、加油点,科学建设农村沼气,指导村民安全用气,严厉查处非法液化气充装点、加油点。加强对农药、鼠药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销售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毒鼠强等国家明令禁止的危险物品。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十四)加强农村防火安全管理。发挥公安消防机构的作用,大力发展镇、农民和驻地企业联办等多种形式的农村消防队伍,配备消防设备,落实家庭、企业和森林防火措施,禁止焚烧秸秆。
(十五)加强农村房屋安全管理。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院、诊所、敬老院、教堂等危房的排查,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提高房屋安全等级。村委会应当加强对农村拆建房的安全管理,与业主签订安全保证书,保证施工安全和房屋质量,防止业主将施工任务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加强对房屋出租的登记管理,严禁生产经营单位“二合一”、“多合一”。镇、各街道办事处要坚决查处辖区出现的各种违法建设行为,联合国土资源、安全监管、建设等有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安全监管、建设等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建筑施工现场的巡查力度,发现安全隐患要责令限期整改。
(十六)加强农村集会安全管理。举办商品交易会、集市、庆典等活动,应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安全方案和应急措施,场地选址与公路、易燃易爆企业保持安全距离,加强车辆的管制疏导和销售摊点、进场人员的现场管理,确保安全。
(十七)规范农业机械和农用车辆安全管理。加强农业机械、农村车辆的年检、驾驶人员资格年审和管理,严肃查处无证驾驶、无证车上路和农用车载客等违章行为,查处非法改装车辆行为。
(十八)规范农村用电安全管理。供电单位应当加强农村供电设施安装、维修、调整、试验、进网作业管理,定期组织供电线路安全巡查,指导村民加强自有电器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用电隐患。
(十九)规范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农村道路要建设配套的安全交通设施并保证完整有效。学校附近、人员密集的路段,应当设置警示标志和必要的减速设施,交通干道应当设置必要的人车分流设施,道路、枯井、易滑坡山体、危桥、沟河等事故多发点(段)应当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
五、加强对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对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各有关单位要提高对做好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平安建设布局,列入政府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将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制定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宣传发动,广泛动员基层单位和群众参与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
(二)加大政府对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的支持力度。镇、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应当加大对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的支持力度,统筹安排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单位要在年度预算中安排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用于重大公共安全隐患治理、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科学技术研究、宣传教育、安全奖励工作。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13篇
下面还专门为大家介绍住宅小区停车场管理方案:
一、日常管理要点
1、制定完善的停车场管理制度,并遵照执行。
2、定期检查停车场配置足够的消防栓等灭火器械,并可通过防火卷帘将整个车场分割成若干个防火区域;车管员对易燃易爆物品、烟火等涉及安全的一切事项严格把关,提高警惕性,杜绝隐患。
3、私家车位设立明显识别标示,车管员不让其他车辆挤占私家车位;对于一些禁止停车的场所,设置显著的禁停标志,对违禁的车辆实施处罚。
4、对于临时泊车卡、月保卡与私家车位卡采用不同颜色印制,便于识别管理,在车卡背面注明有关事项如:不赔偿损失、车辆应自办保险等,尽量避免事后纠纷。
5、车场配置显著的出入口指示、限高标志、禁鸣标识、限速标志、车场管理须知、收费标准等。
6、车管员对每辆进入车场车辆作适当检查,注意车辆是否有被撞、被刮等迹象做好现场记录由车主签字确认,在此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主动礼貌提醒车主不要将贵重物品留在车内,同时阻止闲杂人员进入车场。
7、停车场将安排专职车管员对停车场实施巡查管理,并引导车辆停放,提供问询服务。
8、对车场出入口附近的`路面实施人车分流,确保区内人员进出及活动的安全;对于易产生交通瓶颈、造成堵塞的地段及时进行有效疏导。
9、在停车管理员手中将备一份月保车主基本档案,以便车辆发生危险情况或紧急疏散时使用;车管员巡查中若发现停放车辆有异常情况(自燃等)要立刻采取措施实施补救,若车辆之间发生交通事故,要尽快处理,以不妨碍车辆通行为准则,并好事件报告。
10、对于长期乱停乱放、耍赖不交车辆保管费的车辆,车场管理部按规定给予发函提醒,再实施锁车处理,或将其强拖走交由交警部门进行处罚。
二、月保、临保、IC卡办理
停车场的出入口匀使用IC卡智能系统。有月保车辆需求的业主/租户首先到服务中心填写月保车辆申请,按收费标准交纳月保费用,由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按技术要求将IC卡一卡通输入停车场月保通行指令,此时业主可享用IC卡一卡通的全程服务。若到月底未重新办理月保交费,IC卡一卡通将终止停车场通行服务。
临保车辆是用入停车场自动取卡,出车场时读卡交费。车辆临保的业主,不享受一卡通全程服务。其他外来人员使用的临时停车IC卡不具备从停车场进入楼层的功能。凡业主的大堂门IC卡皆具备从停车场进入楼层之功能。
三、负一层管理建议
负一层为住宅、商业公寓合用之地,按发展场出入口不字的要求,负一层将按照住宅109个车位,商业、公寓100个车位的划分明确区域,设置明确的行驶、停放指引牌,各行其线共享其路,并在负一层车场管理人员的配置上比负二层多设一人。
四、停车场环境管理
停车场将定期开启风机换气,保证空气流通。每日清洁人员将对车场实施保洁作业,定期对地面进行冲洗、管网实施擦抹。巡查人在其巡查过程中将随时注意地面卫生情况,并对大件垃圾立刻实施清理。
五、停车场物业管理费用收取
停车场的物业管理费用,我公司将按照行业规定对每一月保车位收取管理费100元,对每一临保车位收取管理费150元,空置车位另行商定。
六、停车场物业管理费收取的用途
停车场的物业管理费的收取费用,主要用在支付停车场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停车场设备、设施的养护维修,停车场用水、用电费用以及其它不可预见的费用。
七、停车场标识:市场各区域竖立停车场标识
八、停车场管理规定须悬挂公示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14篇
[论文摘要]农村社区管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农村社区的特点,总结农村社区管理与改革的经验,进一步认识加强和改进农村社区工作,就成为当前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社区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实现农村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就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发展的现状来看,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的模式多种多样。从规模上看,大的可以指一个乡镇甚至相邻的几个乡镇,小的指乡镇村内部自然形成的小型社区。目前我国农村社区主要是以乡镇辖区和村委会所辖区域为单位,它是我国农村社会最基层的社会组织,也是我国农村乡镇基层_组织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农村社区是相对于城市社区而言的,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人群比较单纯;二是居民一般以农业生产为主,自我服务意识强;三是生活方式简单,人际关系比较和谐,乡村文化色彩浓:四是组织程度不高,形式单一化。由于农村社区不同于城市社区,社区服务管理的现状、方式和效应也就有所不同,因而正确认识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服务管理功能,将对农村社区建设发展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一、加强和改善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时期,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也使农村社区建设得到明显提高,农村在撤乡并镇、撤村建居等行政区划调整的同时,社区服务管理也就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社区服务管理迫切需要不断地发展创新。如何适应当前这一改革发展趋势,加快农村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改变农村社区服务管理方式,就成为农村社会发展的关键。为此,加快和改进农村乡镇政府工作职能,转变乡镇服务管理工作方式,就要进一步改变乡镇政府包揽一切的传统农村管理模式,大力发展城镇社区,以农村城镇化发展推动社区发展,把农村社区改造成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组织健全和功能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经济社会改革的发展,健全和完善农村社区组织体系及服务功能,培育社区管理服务意识,使社区内的组织、群众、社会团体等都成为社区管理的参与者,就能使农村社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更能使农村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并将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随着农村城镇化、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在农业生产、劳动就业、居住环境和服务管理等方面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一些乡镇单位的社会职能也逐步转向社会,落实到社区,农村社会正由“乡村人”向“社区人”转化,社区承担了“乡村”分离出来的一些社会职能,诸如为社区群众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对社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和管理,这都将为农村社会经济改革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社会保障。
2.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精神文明建设是社区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的重要阵地,它在建设文明和谐乡镇,文明和谐社区、农村特色文化,弘扬文明道德风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农村人民生活、文化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封建迷信思想、不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也严重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因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就成为实现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提高人民群众思想文化素质,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发展需求的重要保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的思想文化素质,要与农村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化解农村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社区服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实现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3.有利于推进农村乡镇体制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的就是要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把农村各项改革顺利推进。乡镇体制改革的发展,就是要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也就是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积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整体服务能力,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把那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务交给社会和其他组织来管理,使农村基层组织管理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是推进农村乡镇体制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统一实现了农村乡镇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而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管理,撤乡并镇、撤村建居等行政区划的调整,更是加快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步伐,这意味着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现代农业体系的形成,农村社区服务管理也将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力量。
二、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使我国农村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方面也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在这几年的推广实践过程中,农村社区在社区管理改革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农村社区建设管理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社区在服务管理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管理观念落后。从农村改革发展二十多年来的情况来看,农村在乡镇建设管理、社区建设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农村乡镇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社区组织的不断扩大,农村乡镇一些社区管理组织、管理人员的观念仍然比较落后,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文化素质、法制观念、服务意识和管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仍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且“行政化”色彩较浓,其管理方式、活动开展、服务实效等均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2.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近年来,_先后制定和出台了许多切合农村实际,符合民心,能够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然而,由于部分管理人员思想文化素质低、管理能力差,工作不认真负责,且对政策和法规领会不透、传不准、落不到实处,因而在农村许多政策法规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比如有的农民不知道“新农村”的含义:又如农村联产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已出台多年了,但至今仍有好多村没有完善承包手续:管理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职能,使许多村干部在管理方面随心所欲,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社区的建设发展。
3.“重管理轻服务、重建设轻规划”现象比较普遍。目前,农村社区管理普遍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提供的服务项目、服务质量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多数社区服务还停留在传统性、邻里性和救的服务上,缺少面向整个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服务,也未完全实现由乡村管理服务向社区管理服务的转变;在社区建设规划方面也基本是以原城乡接合部的居民区为重点,社区缺乏整体规划设计和统一建设,很难满足现代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发展的要求。
4.自治程度低。目前我国农村社区管理主要是以乡镇村为依托,社区自治程度不高,居民的自治组织性较弱,“行政化”色彩较浓。虽说在管理方面社区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是指导与协调,但在实际操作中乡镇政府会以各种方式影响和控制社区活动,从而降低了社区自治的能力;在民主决策管理方面,社区自治活动理应由居民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且重要事情必须经由居民委员会讨论决定,但实际工作中个人因素往往决定一切,群众自治热情不高,有的根本不能代表社区居民的利益。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了农村社区管理与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必须通过改革来加以完善。
三、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发展思路
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处于乡镇政府与农民的最直接联系层面,其管理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_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从近几年农村社区服务建设发展的情况来看,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应在建设规划、基础设施、队伍建设、环境治理、公共安全和社区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发展提高。
1.科学规划管理。农村社区建设是城乡融合、统筹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与城镇化建设目标一致,必须科学规划管理,系统全面地制定建设规划、村镇规划、产业规划等。建设规划必须把长远目标和近期规划结合起来,根据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求,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农民生产生活、农村社会环境及居民需求导向原则,合理规划设置社区建设规模,也就是找准各自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特色和特点,探索适合于自己社区建设发展的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科学规划管理。
2.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农村社区建设最薄弱的一个方面。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需要从公共设施建设入手,大力加强对公共设施及公益方面的投入,政府需要在财政上给以大力支持与帮助,并在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制度措施方面要有所发展创新,努力改变农村社区这一薄弱环节,为社区建设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农村社区公共设施的投入: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通过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农村社区发展,从而实现农村社区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互动;二是要整合农村社区资源体系,充分调动农村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通过组织协调调动各种资源,从而有效地利用农村人才、物质、资金、技术等社区发展所需的资源配置,完善社区管理机制;三是要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的能力,通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村社区的建设发展。
3.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农村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农村最基层的自治组织,在农村社区服务管理中具有核心的组织领导作用。但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不是_组织,也不是行政单位,它开展工作主要是依靠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式进行的,所以组织队伍的作用是关键。在目前农村社区建设发展中,由于社区管理还处于改革调整发展阶段,一些社区基层组织也才刚刚开始形成,且相关的改革措施也尚未跟上来,一些农村社区党支部和居民委员会之间、村干部与群众之间就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社区管理也就难以全面开展实施。要真正体现社区自治的原则,做到依法管理社区,就要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有所改进和提高。一是要完善社区组织设置,使党组织与社区建制同步开展进行。二是要加强社区队伍建设,提高社区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把工作能力高、服务意识强、思想作风过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社区管理队伍中来,尤其是要选配好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三是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挖掘和发挥农村社区的各种人才资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调动社区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把各种力量凝聚到农村社区建设中来。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15篇
当前我国有关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体系
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国家由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必由之路。比如韩国上个世纪70年代著名的新村运动。南政府主导农民等各方参与,共建农民的“安乐窝”141。我国20世纪30年代也有梁漱溟发起的“乡村建设运动”。当前国内有关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以郑杭生为代表,认为无论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都是一个功能和情感的共同体,应该注重其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最终迈向城乡一体化。这种理论可以归结为农村社区共同体论。二是以徐勇、胡宗山等为代表,认为我国原来的农村管理体制囿于地域和户籍的桎梏.不可能有效地整合村落内外的资源:而只能通过重建基层社会组织和管理机制来建设农村社区。而农村社区建设必然对当前村民自治形成制度上的补充.引发农村基层治理的重构。最终走向城乡统筹的基层公共治理局面。这种理论可以归结为农村社区治理论。无论是上述的共同体论还是治理论,都离不开我国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社区建设的历史研究。
1.2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史
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的行_渗透到国家的所有层面,其巾包括农村基层的细枝末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结构,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村落社区,代之以等级分明的各级国家_组织在此阶段,农村基层的社会管理基本上是靠国家_的强制力来推行,农村的各项公共事务基本上把农民自主的空间排挤了出去。中国历史上所谓的“皇权不下县”至此已被完全改写。农村基层的社会生活与国家_的强制力紧紧地缠绕在一起,社会管理的主体显现出单一化的特征。总的看来,国家强制权力改造了乡村并实现了外来控制,将之整合成为一个较大的地区体系,并在某种程度上把这种外来控制永久地渗透进去[91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消融了结构㈣。与此伴随发生的是,国家的强制权力开始逐渐从农村基层的社会生活中退出.农村基层的自治空间随着制度的改变也慢慢得以拓展。这一时期,农业生产亦开始呈现多元经济结构并存的趋势.农民在资源分配上获得了更多自利,农村基层的社会流动也大规模蔓延开来。然而这个阶段国家的强制力并没有完全退出行政村].这其中有政府权力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当时的客观原因。例如,当时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都尚没有形成成熟的条件,如果政府权力贸然退出,村民委员会仍无法马上接手很多公共事务另外,在长期大政府、小社会的背景之下,当时的社会力量亦很薄弱,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多元主体尚未形成。本研究认为,改革初期行政村制度事实上是作为向农村社区治理的一个过渡制度而继续存在的。党的十提出要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首先,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经城乡统筹的推进,农村基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量的新兴公共事务.比如在新技术推广、新媒体建设、社会保障、司法援助、就业服务、人口迁徙、医疗卫生等方面,行政村的村委会明显已经力不从心。因此,决不能再将村委会当作乡镇政府的一种准派出机构来对待,赋予和要求其过度的行_力,而是应该正视其自治性和独立性,让它的角色定位回归到支持乡镇政府的公共管理功能上来。其次,随着后农业税时代的到来,农村基层政府收入不保,村委会也是“大河无水小河干”。当然亦有各级财政的转移支付,但其多以专项资金的形式出现,无法满足村委会需要面对的多项公共事务。综I:,行政村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政社合一”的产物,它牵扯到太多政府的行政行为,无助于农村基层的村民F治,亦与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相违背_l2l。相应地,城乡统筹进程呼唤农村社区建设,因为:
(1)农村社区建设有助于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政府财政偏向城市,严重忽视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农村社会只好从仅有的自然资源里寻求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能力不断受到冲击,集体经济举步维艰。另外,二元制结构对农村公共产品提供有限,对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近年来国家的新农村建设,亦没有从全局上改变农村社会与城市社会的差距,农村居民渴望平等分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
(2)农村社区建设有助于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方式的变迁。计划经济时代.农村社会是一种封闭的自然状态.生产、生活都是不离乡土,形成一种事实上的生产共同体。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的管理主体,也只是对不离乡土的农民进行管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基层社会流动性大为加剧,原始的生产共同体开始瓦解。尤其是发达地区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基层,外来人VI与本地农民聚居,产牛了诸多始料未及的新的公共事务管理问题。行政村的村委会制度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社会管理的要求,这就需要农村社区的建设。至2006年党的t六屑六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神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农村丰_十建设”的概念之后,农村社区建设运动在全同迅速铺开。只有社区建设才可以对不同人群提供相同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不同人群对于社区和谐一致的认同感所以说城乡统筹背景呼唤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建设亦可以有效地促进城乡统筹的进程。
2、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反思
村改居以来,大批农民住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状况大为改善。但是农村社区在服务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境需要我们去反思对策
2.1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模糊从行政村到农村社区虽然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是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长期以来的行政村建制,使得社区农民形成对于农村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路径依赖,无法进入新型社区的社会管理体制当中去行政村的村民自治委员会和村支部委员会与新型社区的管理组织界限模糊、功能混乱,不能形成有序的功能衔接。很多时候甚至出现社区新班子与原行政村老班子“双轨”运行的状况,在综治、调解、警务、民政、社会保障等方面也有多头管理的现象。
2.2社区管理者服务意识欠缺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除了提升社区基础设施水平外.社区服务和管理也涉及各个领域,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体验、法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等。村改居不是图省事,而是应该有更高水平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然而事实上.新型农村社区的管理者很多就是原行政村“两委”的村干部,这些人既没有社区治理的理论知识.亦缺乏社区治理的经验积累。他们甚至往往沿袭“当官即是为民做主”的思想,习惯单向度的管理.不能很好地实现治理的多主体模式。面对新型农村社区成员多样化、利益多样化、诉求多样化的新趋势.既往的管理者们往往只好求助于乡镇政府。这种单向度的、官民二元的管理意识,既缺乏服务意识,又与社会管理的理念不相一致。
农民参与社区管理意识薄弱我国农民一向安土重迁,有强烈的乡土情结,认为搬迁即是背井离乡。现实中的很多案例都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政府的强制拆迁和农民的抵触直接引发的矛盾。习惯于传统村落人居的农民,也许对社区的概念并不了解和认同。尤其是他们的利益关系一般还在原来的村组,所以并没有参与社区管理的意愿和热情。很多农村社区的居民并没有把社区真正看作自己的家园.而只是一种政府的机构设置。而且农民往往是靠血缘关系和辈分高低来维系他们的人际网络,缺乏公共意识和契约精神。部分社区居民强占公共空间据为己有.这都是新型农村社区管理需要提升的问题。
2.4社区社会管理经费不足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作保障,如社区干部工资、社区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社区班子213成员合作医疗补贴、乡镇大病统筹补贴、社区文化活动费用、社区医疗及医务人员补贴、社区环卫人员的工资及保洁与垃圾运送费用、社区基础设施和村庄整治后的养护等,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如果没有持续的经费保障,农村社区建设将不具备可持续性。从目前来看,市镇两级没有把农村社区建设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只是按建制村建设经费给予拨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需要,而且当前农村社区的集体经济积累不多,加上开展有偿、低偿服务等_T作机制还不健全,投入社区建设就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3、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
路径选择随着十城乡一体化战略部署的加快推进,政府大量的公共服务开始沉降到农村基层,这时候如果单靠原行政村的力量承接已经变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行政村再去依赖乡镇政府,则农村基础的行政化色彩会更加浓厚。怎样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更好地进行社会管理呢?为了探索并逐步完善农村社区建设思路。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民政部2007年印发《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工作实施方案》,决定从全国有条件的县(市、区)中确定一批农村社区进行试验。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可以从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突破口。
3.1拓展改革深度
理顺社会管理体制关系要建立健全社区“两委”班子及配套组织,理顺各种关系.绝不允许社区新班子与原行政村老班子“双轨”运行的状况存在;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社区规章制度,特别是集中办公、工作例会、目标责任、民主管理、考核评议等,逐步实现社区工作规范化;要切实落实好社区干部待遇和办公经费,解除社区干部的后颐之忧;要健全完善活动场所,把活动场所建设成为社区干部办公、党员村民代表议事、广大群众开展文体活动的综合阵地:要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积极推进以全方位渗透、无缝隙覆盖为内容的“网底工程”建设,健全完善综治、调解、警务、民政、社会保障等功能,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要结合并建社区入住的新情况,从实际出发。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努力探索新时期农村党的领导、行政服务与村民自治有效结合、高效管理的新路径。
3.2增加政府投入
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长期的城乡二元分立造成了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适度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的.正如孟德拉斯所言,“农村社区建设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努力使他们享有城市的一切物质条件和舒适”[161。从广大农民的现实需求出发,当前政府财政投入应主要侧重于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方面,力求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但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资金缺口巨大,资金来源有限.只能尝试从多个路径来增加政府投入,河南省舞钢市农村社区建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示范。舞钢市建设农村社区经费来源主要有3个路径,首先增加了财政投人的幅度。2010年至今,舞钢市财政对中心社区、中心镇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行了1.3亿元资金的补贴,各乡镇财政也负责筹集经费5000万元以上,对中心社区、中心镇进行再建设。另外,舞钢市财政对于在2013年底前完成整村动迁的乡镇、复耕完成土地挂钩指标的乡镇及完成其他当年任务指标的乡镇,进行了每个项目10万元的专项奖励。其次,舞钢市提高了商业运作规模。通过采取BOT、BT等多种模式的商业运作形式,共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收集到1.1亿元经费。再次+舞钢市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充分利用城乡建设投资公司为渠道,以各乡镇为主全面展开社会融资,至今已成功融资1.5亿元,为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夯实了资金基础。
3.3丰富文化生活
塑造农民社区居民意识想真正把农民变身为社区居民,除了在资金和物质上的投入之外,还要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使其在精神层面上完成从村民到居民的转身。目前我国各地的新型农村社区虽然也都有各种文化活动场馆和文体活动,但普遍质量不高且缺乏居民的参与。大量文化场馆虽然也摆满图书,但是只是一些老人光顾其中打麻将,很多资源仅仅成了摆设。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如何吸引年轻人?如何真正实现丰富文化精神的目的?首先可以尝试建立社区学校,开展一些农业科技、职业技能、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求职培训。其次也要考虑社区居民的娱乐需要,为其提供一个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休闲环境,不能再把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人为地割裂开来,而是要尽量实现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在文化生活方面的一种耦合——或是衔接。总之,社区文化建设必须紧密贴合市场需要,想社区居民之所想,满足他们现实的职业需要和生存诉求。只有在农村社区再组织化过程中,农民的民主素养和公共精神培育才能得以实现。由居民到公民的成长是一个自主性、参与性、权利性增强的过程,是“参与社区事务的自治性(autonomy)自主性(self-reliance)、直接参与民主性和经验性社会学习的过程。”
3.4健全社区组织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16篇
为了规范XX小区地面车辆停放秩序,保障小区内各方合法权益,根据_《物业管理条例》、XX《业主临时管理规约》和西安市停车管理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方案。
一、地面车卡发放办法
1、地面停车位登记制度
XX业主在物业服务中心办理房屋交接手续时,由具体交房人员负责在“车位需求登记表”登记该户业主信息,并当面告知业主此车卡登记仅为留存业主及车辆信息所用,“车位需求登记表”中登记的序号不作为地面停车卡排队序号。
2、地面停车位车卡发放方式
XX地面停车卡发放以抽签形式进行,抽签时间以楼宇集中装修期结束时间节点为准,车卡有效期限为一年。已购买XX地下停车位的业主,不再参与地面停车卡抽签。
3、地面停车位车卡抽签准备阶段:
在抽签实施工作开始之前的一个月,由客户经理负责通知各自分管区域内已入住业主具体抽签时间,并做好记录,以备后期查询。对于重点客户,可通过呼叫中心录音电话通知,并保存好录音资料。
4、地面停车位车卡抽签实施阶段:
(1)抽签工作实施当天,由XX客户服务中心具体负责组织所有符合抽签条件的业主在规定的时间和场地进行抽签,并做好记录。秩序维护服务中心负责抽签现场秩序的维持。
(2)为了保证抽签工作的公正性及透明度,并将抽签结果在小区进行公示。
(3)XX地面停车位为林间全体业主共同所有,因此车卡抽签比例将依据小区入住情况具体核算,在最大限度满足现有业主停车需求的同时也需保证后续入住业主的车位使用。
二、地面停车位车卡办理流程
1、业主办理停车卡,需签订《XX地面停车服务协议》(期限为一年),业主须携带持卡人身份证复印件,车辆行驶证复印件。车卡的有效期均为一年,且每户业主仅限办理1张停车卡。
2、符合办理手续的业主,办理新车卡时由客服接待员与业主签订《XX地面停车服务协议》,协议须由经办人签字、服务中心经理审核签字、主管副总审批,行政主管根据审批手续在《XX地面或地下停车服务协议》上加盖“XX物业服务中心公章”;客服接待员填写“地面停车卡领用登记表”。
3、协议签订后,收费人员负责为业主办理停车卡押金、停车服务费收缴手续,并由客服接待员领取停车裸卡;
4、客服员核实业主交款凭证后,在“地面停车卡领用登记表”上登记停车卡办理的相关信息,并通知弱电主管办理裸卡注册授权手续;
5、弱电主管应于两个工作日内办理车卡授权手续,将已授权的车卡移交给客服接待员,并在“地面停车卡领用登记表”填写授权、移交相关记录;
6、业主停车卡故障时,客服接待员负责核对停车卡信息,留存业主车卡、填写“故障停车卡登记表”,通知弱电主管进行核查,弱电主管应于两个工作日内排除故障并将车卡移交客服接待员,由收卡的客服接待员签字确认;
7、业主停车卡丢失,需持已签订的《XX地面停车服务协议》前往物业服务中心办理补卡手续,客服接待员负责根据业主房号核对业主丢失的车卡信息,核对无误后,收费人员收取业主补卡费,由客服接待员领取停车卡并填写“地面停车卡续费登记表”,通知弱电主管授权输卡,弱电主管于两个工作日内办理原车卡注销手续及新车卡注册授权手续,新卡授权应与原卡同等期限,并将停车卡移交客服接待员,并签字确认。
三、地面停车位管理制度
1、小区车位采取不固定车位方式,对停放在车位上的车辆实行统一管理。
2、小区地面停车依照市物价【20xx】XX号“XX市物价局关于XX小区一期交通工具停放服务价格的批复”文件规定的80元/辆月收取车位服务费。
3、XX区域所有地面停车卡为“一车一卡”制,只限指定车辆使用,不得转借、涂改、伪造。
4、车辆进出小区和停车位时,秩序维护员认“证”对车,通行证与车牌号不符者,秩序维护员有权阻止该车辆进入小区。
5、车主(司机)须保管好通行证,如通行证/车卡丢失或损坏,车主(司机)要立即到物业服务中心办理补办手续。
6、凡在XX区域地面停车位停放的车辆,其驾驶人员应遵守本管理办法,服从小区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挥,按规定位置停放车辆,自觉维护车场内秩序。
7、停放在XX地面车位的车辆,请注意关好车门车窗,勿在车内存放贵重物品,物业服务中心对车辆及车内物品无保管义务。
8、临时进出车辆的'停放管理
(1)临时进出车辆进入小区前需在门岗处进行登记后方可进入。
(2)临时进出车辆依照市物价市物价【20xx】XX号“XX市物价局关于XX小区一期交通工具停放服务价格的批复”文件规定的4元/辆次(连续停车每8小时为一次)收取车位服务费。外来车辆不允许在小区内过夜。
(3)XX小区原则上禁止出租车入内,如遇有乘载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乘客或携带过重物品的,门岗执勤人员视情况可予以临时放行。
(4)送货车辆必须进行登记方可进入小区,在小区内需服从秩序维护员的管理,不得随意停放。
(5)进入小区内的车辆不得鸣喇叭,同时接受秩序维护员指挥,按规定车位和地点停放,对不按规定停放的车辆,秩序维护员有权依照物业服务中心相关管理规定处理。
(6)停放在小区的车辆内不要遗留贵重物品、重要文件等,离车时车主(司机)要锁好门窗,否则后果自负。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17篇
目前,这项具体改革推进得十分顺利,其效果出人意料地好(当地领导语),不仅普通农民群众有了参与选举热情,党员干部也认为这一举措为他们创造了更好的工作环境。按财物属性确定农村社区管理的组织架构农村的很多摩擦冲突根源于农村社区管理架构的严重缺陷。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取消了“政社合一”的,但“政社合一”的村级社区制度保留下来了。
要走出以上困局,必须改革农村社区的权利配置框架。改革的主要原则是把处分公共品分配与处分私人品的机构尽可能分开。三水区农村改革的方案体现了这个思路。建立股份社,让它成为符合“出资人”身份的自然人所组成的经济组织 ;建立其他公共管理组织,让它们作为提供公共品的机构。这些机构包括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村民议事会、民间社会企业或民间公益组织、镇政府与农村社区共建的公务中心等。通过这些组织的建立,三水区正在形成“政社归位、协同共治、规范管理、服务下移”的新型村(社区)管理体制。
二、加强组一级管理架构的建设,发挥“熟人社会”的积极作用
我国农村最基层单位是自然村,而自然村通常被看做“熟人社会”。在目前农村社会管理架构下,行政村及其村民委员会成为公共事务处理的核心,自然村常常被忽视。事实上,发挥“熟人社会”的作用,对现代社会的治理仍具有重要意义。“熟人社会”内生的各种联系纽带如果利用得好,可以降低社会管理成本,真正体现村民自治的意义。
按照社会资本理论,熟人社会更容易形成以信任关系为主的社会网络,其中,道德发现、能力发现的成本较低。这是提升社会资本水平的重要基础。具体说,“熟人社会”的四种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积极利用。一是宗法关系。宗法关系并非总是坏东西,它若被利用好可以降低社会运行的公共成本。二是道德互信。“熟人社会”依靠“羞耻感”的惩罚作用约束人们的行为,这种秩序维护成本几近为零。三是信息传播。“熟人社会”中的信息口口相传,成本很低,其中内部信息的可信度较高。四是才能识别。在“熟人社会”中,一个人的才干、见识容易被公认,“领袖”地位容易稳定,由此会降低他们与社会其他界别的对话合作成本。但是,“熟人社会”也存在弊端。“熟人社会”保护隐私的代价高,因此无形地限制了人的自由 ;“熟人社会”如果与大社会没有连接机制,特别是其在经济上如果没有卷入大社会的分工体系,其可能成为一个内张外驰的奴役性社会。
如何利用好“熟人社会”的资源,同时尽可能避免其弊端,这是对农村社区管理架构改革的一个挑战。佛山市三水区在这方面做了有意义的探索。一是利用自然村(多是村民小组)“熟人社会”的优势,建立“家乡建设委员会”,让自然村这一最基层的社区的民间领袖在村庄建设中发挥作用,解决农村基层政府最为头疼的问题。二是提倡户籍在本村民小组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村(社区)公共服务站成员、村委会班子成员通过参加村民小组长选举,兼任村民小组长,使村民小组的社会精英在开放的平台上为“熟人社会”服务,提高农村社区公共决策的执行效力。三是建立对村民小组长、副组长的考评奖励标准,增进政府与自然村社会精英的联系,有助于将现代社会的价值准则输入自然村,避免“熟人社会”的弊端。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18篇
上午9:00—11:00检查一次,随坏随修。
由维修员按专业操作规程实施。
1.电气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2.灯具技术标准。
灯泡正常使用。灯柱、座、灯罩管井、完好,完好率达99%以上。
绿化景观养护
花草修剪补种、施肥浇灌。景观建筑小品养护。
每日养护、急时修补、修复。
环境、花木、景观及建筑小品养护和管理。
大厦园林绿化、景观养护标准:
1.保持观赏效果。
2.绿化补种率98%以上
沟渠、池井
雨水井、口污水井、化粪池、阀门井。
每月20日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由维修员按作业规程实施维修。
1.井内无积物、井壁无脱落。
2.化粪池口及分隔地无堵塞。
3.井盖标志清晰。
4.井盖完好率100%。
5.无缺损、少污迹。
6.无堵塞。
休闲文体设施及公共标识
座椅等设施以及标识牌、警示牌。
每周三检查一次,发一现问题及时维修。由维修员实施维修。
1.标志清楚无污迹。
2.安放牢固。
3.无锈蚀、断裂。
4.标志完好率100%。
5.标志无损坏、休闲设施完好率100%。
消防设施
1.疏散标志的维护。2.室内消防栓、箱的维护检修。。
1.消防标志随坏随修.2.每年夏季和秋季对消防带凉晒一次。
1.维修人员对应负责。2.消防系统主要设备每年春季试运行一次。
消防设施保养规范
设施、设备完好率100%.
机电设备
1.日常机电设备零部件、易损件维修更换。
2.电梯日常维保。
3.柴油发电机日常维保。
4.每月检查设备一次。
5.每季检查开关灵敏度及开关坚固件完好情况。
6.年检电源切换及自动保护装置。
7.柴发机每月15日试运行10分钟。
8.由管理处负责人组织实施。
9.重大设备按相关标准进行大修。
各项机电设备维修保养规范。
1.运行正常安全。
2.设备完好率98%
管理原则
1.遵循各级政府制定的相关法律、规章,认真履行“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2.推行“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的服务理念,建立平等的服务与被服务的新型物业管理合同关系。
3.在公司领导下不断完善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充分展示“绅帝物业”的真情服务与专业管理的'精髓。
4.树立“管理、服务出效益”的经营理念。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19篇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各村的拆迁小区和商业性的开发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然而由于历史、区域性发展与建设、集镇规划等问题,并没有全部实行专业化、市场化物业管理。为加快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制定一套规范的、符合××实际的物业管理方案,并在全镇小区推广是及时且必要的。
一、目前××镇小区概况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的城镇建设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居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个新建起来的小区为居民打造了一个舒适、优美、和谐、文明的家园。全镇范围内,已经实行正式的物业管理的小区有金都华庭、丽景花苑、锦绣家园、金湾花苑等6个;而各村的拆迁安置小区如宗言村和谐苑、××村卧龙湖小区、三房巷的周南花苑等都是由村委代管或基本没有管理。
二、全镇推行物业管理的必要性
(一)商业住宅小区
××已有的成气候的商住小区基本都已经有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进驻管理。在小区管理上,他们有一套专业的、相对完善的.管理模式,但并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因为城市经验移植到农村有时也会水土不服。由于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的差异,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经济发展了,但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如果不从农村实际出发,完全照搬城市物业管理模式,就是引发很多问题,锦绣家园和金湾花苑已经因为沟通上的不通畅造成物业管理和小区业主之间发生矛盾与摩擦。所以,对于××镇的商业小区而言,物业管理也需要因地制宜。
(二)农村拆迁小区
各村经济的发展及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促使拆迁小区建设进入到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在管理模式上都是由各村自行管理,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造成管理效果参差不齐,引发一系列问题。
1、安全问题:目前,很多村的拆迁小区因没有建设完毕,还有后期工程正在进行,所以没有进行封闭式的管理。小区道路虽装有监控设备,但基本形同虚设,早安全上造成了隐患。
2、卫生环境问题:拆迁小区使村民原来的闲散的聚居模式变为集中的居住模式。原来只要自扫门前雪就行,现在多出很多公共地方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但由于小农思想的影响,很多村民就疏忽了这一块,造成一些公共区域(如楼道)垃圾成灾。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20篇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区业主对物业管理服务不断提出更新的要求,安全管理是物业管理中最敏感、最重要、最为业主所关注的工作,只有安居才能乐业,这是大家共同的心理,为业主营造一个平安、舒适、和谐的社区,也是我们物管企业的服务宗旨。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区物业管理已逐步迈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轨道。同时采用人性化、智能化管理也是物业行业发展新趋势。其中小区封闭式管理也是小区科学管理有效措施之一。
二、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的重要性:
1、xx小区位于文化东路东首,面积较大,进出小区的人员及各种车辆多。周边为商业街,东面临居民楼的院墙较矮,均给小区治安带来安全隐患,治安管理压力较大,广大业主有进一步改善目前治安状况的强烈需求。
2、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外来闲杂人员和车辆出入,从根本上扭转目前社区治安管理工作的被动局面,最大程度的降低社区治安隐患,能切实有效地为广大业主营造一个平安和谐的居住生活环境。
3、小区封闭式管理已被社会普遍认可,如果xx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成功,能提高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档次,进而再一次提升xx小区的社会知名度,意义深远。
三、具体做法(整个小区实施的是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一)人员、车辆进出管理
1、小区南门、西门全天开放,北门封闭。小区秩序维护队员24小时执勤,对出入的可疑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盘查和登记。
2、人员、车辆出入使用智能IC卡门禁一卡通系统,实现小区的车辆出入管理、门禁管理、对讲防盗控制。办理智能IC卡,业主及其车辆刷卡进出,小区大门、单元对讲门实现一卡通。鉴于外来人员进入小区,影响小区业主的正常生活,小区业主及其家属凭《房产证》(或购房合同、发票)、身份证等有效_人员进出IC卡;业主凭购买车位合同、地上停车位使用协议等有效_车辆进出IC卡。
3、充分利用小区功能完善、设备先进的闭路监控及周边报警系统,把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取证能力,为小区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4、外来人员需通过对讲,经业主同意并登记后方可进入小区。
5、经业主或物管部同意,外来车辆在出入口需领取《小区临时停车证》方可进入。外来车辆需经秩序维护队员引导有序停放在指定地点,不得乱停乱放。并且外来车辆停放超过30分钟以上,开始计时计价收取停车费。出小区时,交回《小区临时停车证》。
6、业主如有装修,装修人员出入需凭物管部所发的《小区临时出入证》(证上有装修人员照片),装修人员在小区走动不得超过规定范围,否则秩序维护队员将给予警告或复查。
(二)严格进行车辆管理
1、车辆在小区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5公里/小时。不得鸣嘀,不得随意紧急刹车和在小区练习驾驶。
2、业主要按自己购买的车位规范停放车辆,禁止在地下车库存放杂物。
3、地下车库日常用于车辆停放使用,禁止在车库内散步、遛狗、打球等活动。
4、车辆进出地下车库应控制在5公里/小时以下。严格按行驶标示出入。
5、摩托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辆统一停放在地下车库非机动车辆停放区。外来车辆要进行收费停放。
6、地面车辆必须在小区地面非主干道划线指定位置停放。业主要按自己的车位,配合秩序维护人员规范地停放自己车辆。
7、地下车库及地上车位先满足业主及其家属名下常驻车辆使用后,满足业主使用的其他所有权车辆。
8、严格控制地下车库非车位购买人私自安装车位锁的行为,如有非车位购买人私自安装的车位锁由物业公司负责拆除。不符合本管理办法停放的车辆由物业公司协助相关执法机构拖走。业主要按自己购买的车位,配合维秩人员规范的停放好自己车辆。
(三)巡逻管理
秩序维护队员进行定时与不定时巡逻,检查治安、防盗、防火、水浸等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报告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对发现的可疑人员进行盘查,对违规进入小区的闲散人员规劝其离开。对不按规定停放的车辆,及时通知车主,以避免影响小区正常的秩序。
(四)监控管理
监控室实行24小时值班,保证通讯器材正常使用,保证与外界联系畅通。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迅速处理,并定时、定位、定人作好记录和录像,对发生的打架、斗殴及盗窃、交通事故、火灾等录像另存入U盘存档保留,并做好标记。
四、需要解决的问题:
xx小区无论从所处地理以及人文环境、行业管理、社区阶层等方面,都有它的特殊性,实施封闭式管理由于工作面广量大,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另外,我们在具体操作实施封闭式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既而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相当的难度。综合以上因素,结合实际情况,我们目前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接管时所发现的.小区智能化设备前期遗留问题急待解决(详见附件)。如进行封闭式管理首先要保证小区安保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小区智能化设备目前的状况无法实现其应有的功能。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从专业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详见附件),方案的实施和所需资金需由业主委员会落实。
2、结合本小区的实际情况,业主已习惯多年来的管理模式,在实施封闭式管理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少数业主的不配合甚至抵制现象。另外,外来人员可能会在实际管理中会与现场工作人员产生摩擦甚至冲突。所以,完善封闭式管理工作有一个较长的磨合期,关键是能平稳坚持下去,更需要一个长期的运作过程。尤其是实施初期,业主(流动人员、车辆管理)还需一个适应的过程,实际工作难度相对较大,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为了防止管理局面的可能失控,除了我们要做好大量的细致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之外,还需要业主委员会协助做好宣传、解释等协调工作,发动广大业主积极配合工作。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21篇
一、农村社区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管理理念落后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中许多社区管理组织、管理人员的观念比较落后,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法制观念、服务意识不强,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社区管理中偏重对上级行政部门负责,忽视对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而且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尚未进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中,所以领导干部对农村社区建设也不够重视,农村社区建设也只是在民政部门的单独管理之下,工作进展比较缓慢。在农村社区运行机制中,缺乏充满活力的领导动员机制,而村级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减弱,没有形成统一的社区管理理念。而且许多干部群众对农村社区建设比较陌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二)社区管理体制滞后现在许多农村社区不仅没有科学的管理机构,反而还是村委会代为管理,村务管理难以明确职责,导致社区管理结构不全面。农村干部的文化素质偏低,容易用自己的经验来解决新问题,缺乏科学合理地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农村社区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城乡一体化社区建设机制尚未建立,还没有形成协调统一的服务管理体制。所以,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建构需要打破原来的旧式的农村治理体制,建立与农村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加快建立城市乡村之间资源要素的有机整合。
(三)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社区的服务种类内容少,服务程度水平不高,缺乏面向整个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服务,与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没有建立全面的农村社区管理服务系统。而且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大多实行自上而下的供给体制,各级政府部门成为公共服务的最终决策者,带有很大的强制性,供给数量和结构都是由县乡政府以文件和政策规定的形式下达,带有很强的行政性、指令性、主观性、统一性。这种供给模式使社区农民缺乏有效的需求表达机制,农民被动地接受上级提供的公共服务,导致供需错位的现象发生。
(四)社区基础设施落后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落后,大部分农村休闲娱乐设施短缺,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社区办公条件简陋,教育办学设施落后。面向社区群众切身利益的诸如道路、桥梁、水利等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提供不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耕时间的减少,社区建设的基础设施也应在精神文化领域中扩充,而目前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涉及精神文化层面的内容也是少之又少,严重影响了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社区中的基础设施是个载体,基础设施能对于农民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城乡统筹发展下,必须要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使农民也切身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五)社区村民的凝聚力不强随着城乡交流的增强和现代文明的发展,农村居民人口流动性大,造成邻里之间往来越来越少,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农村中原有的道德舆论约束,对村民不再那么有效,个人利益为先,合作凝聚力缺乏。在社区建设中农民群众主动性不强,更多得是被动性,村民之间出现了很低的社区关联性,对农村社区建设没有形成认同感,认为农村社区建设只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致使农村社区的内聚力不强。因此,要将现代社会的一些基本人文精神作为农村社区文化重建的重要内容,构建起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农村社区的和谐文化,成为农村社区文化重建的重要任务。
二、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一)明确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理念要树立以人为本、合作治理的农村社区治理理念。社区治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治理社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服务型政府”和“服务型社区”建设。所以,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树立农村社区建设是城乡一体化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的战略性理念,着力推动城市社区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下沉到农村社区,使农村居民共享现代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形成现代社会生活方式。改变政府施政中存在的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现象,强化服务和责任的意识,推动政府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转变,从偏重行政管理向科学化的公共治理转变,更新管理理念。
(二)建设服务型的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在于实现国家、社区及社会力量之间的有机结合,使多元力量结构得以优化配置,多元利益得以有效整合,要加强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性。通过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把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到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来。此外,由于农村社区的独特性,既要做好服务,又要发展经济,只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了,农民才能更好地享受城乡一体化社区建设带来的各种好处和便利。借鉴城市社区服务方式和方法,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农村社区服务供给机制。在服务内容拓展方面,致力于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的多层次的需求,完善社会保障,发展老年福利事业,加强就业服务、强化社区安全、搞好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体育事业。
(三)完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对农村基本的生活环境进行改善,建设农村社区中的公路,完善公路上的基本配套设施。公路基本设施的完善不仅使人们出行更加便利,也为招商引资带来新机遇。还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为农田进行便利地灌溉,保障农村农事的顺利开展。其次,要注意加强农村社区中精神文明的建设,增加农村广场等娱乐休闲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可以在社区建立图书室、文体休闲室,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活动,充实居民的精神文明世界,促进社区居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最后,当今世界网络科技发达,人们甚至可以足不出户便能满足衣食住行,所以,在农村社区中普及网络是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网络上可以进行农产品的销售,为农村经济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新渠道。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22篇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社区管理;职能转变
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是新时期下我国为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差距、农村难题、促进农村社会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探索。近年来,已经在广大农村地区取得了突破和进展,并且在实践中各地探索出适宜的发展道路,但在新型农村社区的实际工作中乡镇政府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职能转变难题。
一、存在的难题
(一)政府职能混乱
乡镇政府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往往独揽“大权”,忽视了农民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乡镇政府在资金利用方面也由于一直以来存在着的行政化思想,过多干预市场,对市场经济没有明确认识,以及缺乏投资的合理化规划,造成了社区建设的低效率,未能发挥乡镇政府的优势,极大地浪费了资源。其次,村委会与社区委员会的关系不清,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多个村的居民,这就使得社区管理和村委会的职能发生冲突。
(二)社区管理利益目标不一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大多来源于政府或企业,而这也就使政府或企业掌握了大量的物质资源,而农民也往往因此成为被动的一方。基层政府或投资方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最大化利益,忽略了农村社区的社区管理问题。另外,社区居民想要获得社区的基本服务和居住体验,这也就使乡镇政府因为资金及意识的差距难以满足农民所需的利益诉求。同时,外部力量的挤压侵害了农民利益,降低了农民的社区自我管理能力。新型农村社区建成以前,农民生活在各个村子,受乡镇政府的管辖,短期内形成的社区管委会并不能有效兼顾原村利益,常会引发原村村委与社区管委会的利益冲突。
(三)地方政府的政绩发展理念
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已推广开来,也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某些地方政府因为政绩的考量而急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在未对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和规划调查下,盲目开展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造成了土地的极大浪费,也就使新建社区出现大面积空房,侵害了农民的利益。另外,乡镇政府对建设项目的疏于监督造成了社区建设的质量层次不齐直接带来了二次建设的问题。
新时期,乡镇政府存在的固有的管理思想已不能适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需要,必须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二、对策
(一)明确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现阶段,农民已搬入新型农村社区,但农民作为社区居民其参与程度与自治程度一直存在问题。乡镇政府要保障农民居民的权利,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进社区自治,推动居民的参与意识。乡镇政府应及时转变职能,加强适应统筹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需要,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管理思想,向服务农民的治理理念转变,明确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同时,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健全相应评估体系,建立严格的公共服务问责制。由居民民主选举社区管委会,对社区事务进行自主管理。乡镇政府应为社区发展提供资金,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快速发展,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保证社区的规范化运行,监督社区的运作。逐步取消原村的管理体制,让社区自治成为新型农村社区管理的主体。加强村委会和社区管委会的合作,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更好地服务于村民。
(二)“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
乡镇政府应从农民的自身利益出发,征求民众的意见,从行政化转向社会化、民主化的管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权利,加强与农民的沟通。整合社会资源,引导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促进多元主体的投资,鼓励村民自我供给公共服务,对互助型的社区机制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建立长效的社区投资机制。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动员社会资金的投入,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社区建设资金。乡镇政府通过整合利用原村的资源,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承担村民的公共服务。
(三)转变乡镇政府的发展理念,培育社区人才
对乡镇政府干部进行培训,加强领导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转变乡镇政府政绩观,建立适合地方发展的新型农村社区。乡镇政府从各地社区发展规模、社区服务供给基础及需求等实际出发,加强先期社区规划,形成多元的发展建设模式和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目前,农村社区服务人才仍存在严重缺口,严重制约了我国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通过多种途径为新型农村社区吸纳服务和管理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对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与地方高校的合作,广泛开展对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人员的教育,提高人员的技能,为农村社区的服务体系储备足够的人才。鼓励地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建立合理高效的激励制度。
【参考文献】
[1]詹成付,王景新.中国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23篇
针对小区停车场的特点,小区内部车辆管理主要关注两方面,一是内部车辆的安全,二是停车场的智能化管理。大手PM610停车场管理系统就是一套性价比很高的小区内部车辆管理最佳方案,帮助您同时实现这两方面要求。
一套完整的大手PM610纯月卡停车场管理系统包括出入口控制机、电动道闸、ParkMagNet管理软件、POS机等部分组成,为进一步适应不同停车场的需要,还可以搭配其他功能板块,比如红绿灯避让、图像对比和远距离读卡等。
大手PM610纯月卡停车场管理系统具有很多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车辆进出自助,实现出入口无人监守。该套系统只用于内部车辆的管理,车主可直接通过自助读卡的`方式进出场,无需人工操作。该系统还支持中、远距离读卡,其中远距离读卡车辆可以实现不停车出入停车场,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2、软件操作简单,适应停车场需求。通常情况下,停车场管理员的素质相对较低,因此,一套操作简单的管理软件对于停车场管理方非常必要。该软件将多种常用功能进行人性化地设置,管理方可以简便地进行日常停车场维护,以及月卡的发行与修改、数据查询和报表打印等各种操作。
3、道闸稳定性高,防砸功能出众。停车场道闸砸车砸人的情况经常发生,因此大手专门为该系统配置了专业的防砸道闸,这种防砸道闸采用的是精铸四杆联动机构,具有升优先、压力波遇阻反弹、地感/红外三重防砸功能,确保车辆出入安全万无一失。
4、内部车专用,保证车辆财产安全。该系统是纯月卡型的车辆管理系统,只针对内部车辆开放,对于外来到访车辆,只有经过小区保安登记之后才会放行。这样能够很好地保护小区业主的车辆和财产安全。
5、其他功能:①全脱机管理,在脱离电脑联机后仍然可以实现全部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待重新联机后自动将缓存数据上传;②采用的CAN总线为工业现场总线,具有强大的自动检验纠错和抗干扰功能,可以实现在长期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稳定无故障的管理功能。
大手PM610纯月卡停车场管理系统是一套专门应用于小区内部车辆管理的停车场系统方案,可以实现出入口处无人值守,内部车辆通过自助式地进出场,方便快捷,同时还能够控制外来车辆进出,有效保证业主的车辆和财产安全。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24篇
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县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民生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村社会管理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通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公共资源向农村基层延伸和集约利用,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村居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增强社会自治功能,激发和调动农村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有利于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各乡镇政府特别是民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努力构建城乡社区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精神。新的农村社会发展条件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通过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农村居民的社区化服务和管理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把农村建设成为“村民自治、管理有序、保障全面、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基层社会生活共同体,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发挥党在农村社区建设中总揽全局的作用;政府履行好组织协调、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物质保障等职能。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服务农村居民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群众主体、共建共享。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外来人员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合力。充分发挥农村居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整合农村人才、资金、物质、技术等资源。
3.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根据不同的发展基础、地域条件、乡风民情。从城乡一体化程度高的地区到城乡差距大的地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社区化服务和管理工作。从中心村、全面小康村到一般行政村。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建设水平。
三)目标任务
根据我县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总体要求。年围绕“抓发展、重建设、上档次、创特色”发展方向。依靠政府、社会和村民自身等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按照“梯次推进、以点带面、辐射延伸、逐步提高”工作思路。村委会的地域范围内。引入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对村委会进行社区化服务和管理,逐步提高农村服务水平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着力在建设”上用功夫,力争在新型”上有创新,树立大社区、大服务的理念,以实现社区建设和民政工作的整体推进,成功创建“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社区”等6乡镇要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各创建1个农村示范社区6个乡镇要在各创建1个农村示范社区的基础上,力争到2012年使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全覆盖。要总结经验,继续推进村民自治示范乡镇的创建工作,年内创建村民自治示范乡镇4个创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单位6个全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实现“五个有”工作目标:有一个统筹兼顾、符合农村发展规律的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有一个从实际出发、适应社区化服务和管理要求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有一揽子面向农村全体居民、以公共服务为主的服务项目;有一支专兼结合、有效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工作队伍;有一套健全完善、运行规范的农村社区化服务和管理制度。
三、加快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是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有效平台。整合利用现有村办公用房、校舍等设施。所辖村中心位置或便于村民办事的地方建成集管理、服务、教育、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要依托新一轮“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采取改建、扩建或新建等形式。原则上服务中心用房总面积不少于350平方米,力争到2012年,全县80%以上的村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要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重点设立敞开式便民服务大厅,并根据需要设立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法律服务等服务窗口,为农村居民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大厅一般应设在1楼且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布局和建设规模,应根据社区经济条件、人口规模、居住特点、服务半径、服务成本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确定。
四、积极构建农村社区服务体系
逐步完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协调机制。逐步构筑起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基础、经营为依托、志愿互助为补充的相互衔接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争取各级财政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
一)加强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加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力度。努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绩效。
1.加强政务服务。创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实现公共服务全程和“一站式”办理。力争到2013年全县所有村实行全程服务。提高服务效率。推动与居民基本生活和保障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和救助、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设立相应服务窗口。并逐步扩大政务范围。
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立与农民收入增长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筹资增长机制。提高住院和门诊有效费用补偿水平。农村医保要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可转接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人均筹资额达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以上。逐步实现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接轨。
3.健全农村社会福利体系。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推进城乡一体、标准一致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要以县上建成的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和乡镇敬老院(五保家园)为依托。确保全县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10%以上,农村低保补助标准在目前覆盖面%的基础上要达到城镇低保补助标准的50%以上。加强对“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人员的集中供养水平。供养水平达到当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标准。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体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救助力度,建立机构养老(残)与居家养老(残)相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残)服务体系,稳步有序扩大居家养老(残)服务的范围和对象,拓展服务内容、规范服务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扎实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残)服务。
4.强化公共培训。提高农村公益性岗位服务水平。建立经常性、开放性的培训机制。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农村社区服务管理人员培训。充分发挥县域内各乡镇社区阵地、远程教育、科普教育等网络一体化培训体系。
5.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教育服务。建成18--36个农村读书室援建项目工程。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倡导农村居民崇尚科学、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扶贫济困的社会风尚。鼓励和组织农村居民开展贴近农村、亲近居民、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积极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阵地建设进程。积极培育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型农民。大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共同营造和谐、温馨的文化家园,切实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农村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加强农村社区经营。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创办农村经营实体。千村放心店”工程,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投入农村社区服务业。为农村居民提供超市、家政、配送、物业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和生活方面全方位的服务。继续实施市上提出的百镇连锁超市。切实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充分整合社区周边经营资源,并推动服务热线和服务网络与乡镇服务平台进行对接,实现资源共享。
三)加强农村社区志愿互助。要在农村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切实解决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低收入家庭、留守儿童生产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要切实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广泛宣传表彰农村基层志愿服务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积极鼓励和动员农村党员、外来人员代表、有一技之长村民参加志愿服务。要依托志愿者队伍在农村广泛开展便民利民、助老扶幼、扶残助残、纠纷调解、环境保护、文体活动等互助。创造条件为志愿者就业、兼职、才智体现提供广阔空间。形成支持农村基层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五、健全完善农村社区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覆盖每一个农村社会成员并使其成为社会管理主体的社区化管理机制和方式。不断提高农村社区管理水平。要努力适应农村社会主体多元化发展新形势。积极拓宽社区参与的空间。
一)加强农村自我管理。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为核心、村民自治为基础、农村居民广泛参与、各类社会组织互动合作的农村基层自我管理机制。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加强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切实保证农村居民依法有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健全以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为重点的村级自治组织工作机制。加强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设,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落实村民的知情权,根据农村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体村民、驻村单位、外来人员的共建理事会、和谐促进会等融合性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动员群众、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积极拓宽农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有效渠道,提高农村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加强农村公共安全管理。要加大农村公共安全管理力度。逐步完善“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完善法律援助点制度,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进乡村活动。健全人民调解机构。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
六、落实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社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指导、综合协调、督促落实。要整合成立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民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配合、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农村社区建设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要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并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统筹推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各乡镇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一线指挥者,要切实发挥好组织协调和指导推动作用。村级是农村社区建设最基层的建设主体,要切实抓好群众引导发动和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实施。要将农村社区建设的成效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乡镇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建立目标责任考核、群众评价和社会评议相结合的农村社区建设绩效评估机制。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县上将从新农村建设资金中每年安排一定数额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各乡镇农村社区示范村建设。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社区服务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要设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提供物质保障。要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每年度安排一部分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用于农村社区建设。由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按比例分担,项目建设实施办法由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制定。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农村新建住宅小区可配置一定数量的集体物业资产,或通过政策扶持方式购置一定数量的集体物业资产,以增强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采用补助、贴息、奖励、收费减免、购买服务等激励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各级财政资金、村级集体经济投入为主,项目投资、社会各界参与、慈善捐助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
三)加强规划引导。确保农村社区建设有计划、有方向、有序进行。各乡镇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聚居人口适度、服务半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等原则。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设置模式上,推动有序建设。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原则上采取以村为单位的一村一社区”形式组织开展社区建设;规模较小的村、整体拆迁村、人口居住密度较高或生产生活方式相近的地方,可以按“多村一社区”形式组织开展社区建设;村规模较大但管理区域较分散、人口较多的可以按“一村多点”形式组织开展社区建设。要积极指导村级组织统筹规划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促进农村内部生活、生产、生态等功能的合理分区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25篇
关键词:农村社区 “三资”现状 对策
农村社区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监管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加强农村社区“三资”监管,对于维护农村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一、崂山区农村社区“三资”基本情况
崂山区辖4个街道,139个农村社区,万农村社区人口。截至2013年12月31日,139个农村社区共有资产亿元;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为万亩。
(一)农村社区“三资”管理机构设置及管理模式
1、管理机构设置
崂山区区级设有农村经营管理站,四个街道设有经管统计审计中心和会计服务中心(站),具体负责农村社区“三资”监管工作。
2、管理模式
2003年开始,推行农村社区财务“委托记账”制,社区将财务委托街道会计服务中心(站)代为管理。街道会计服务中心(站)明确专人负责社区的原始单据审核、凭证编制、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社区会计负责财务报账。目前,崂山区139个农村社区共有134个社区实行委托记账。
(二)农村社区会计人员年龄结构、文化水平情况
崂山区139个农村社区分别设报账会计1名,据2012年调查数据,45岁以上的有72人,占(50岁以上的占);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61人,占;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有18人,占。
(三)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情况
2005年开始,进行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了7家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和21家股份经济合作社。
二、崂山区农村社区“三资”监管现状
(一)农村社区“三资”监管主要成效
1、实行“五榜”公开,形成监督民主化
自2005年开始,全面建立了规范的农村财务公开运行机制,要求社区对财务事项和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公开,实行“五榜公开”:“一榜公开亮家底、二榜公开早打算、三榜公开看绩效、四榜公开清专款、五榜公开算收益”。且要做到“五个统一”,既:统一公开内容、统一公开程序、统一公开时间、统一公开载体和统一建档备案。逐步解决了农村财务公开内容不规范、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老百姓想看、愿意看的内容公开不了等情况,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开展社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现监管专业化
一是农村社区财务日常审计常抓不懈。年初制定农村社区财务日常审计工作计划,明确审计工作重点,严格审计工作程序,分组分批开展审计。审计结束后公开审计结果,督查落实审计整改,确保审计工作的效果落到是实处。二是适时开展专项审计。在社区“两委”换届之前,及时开展农村社区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为社区换届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3、实行居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推行监管独立化
2012年,各社区成立了独立于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的专门监督机构――“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主要负责监督社区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监督居务公开和党务公开等制度落实情况,监督社区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情况等,同时赋予其知情权、质询权、审核权、建议权。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成为老百姓的第三只眼”,帮助老百姓“看住”社区干部,让监督程序更规范、监督权力更明确、力度更大。
4、实现农村社区“三资”网络监管,促进监管科学化
2013年,利用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系统对原多个系统进行整合,实现社区日常账务处理、“三资”代管、经济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动态监管,做到实时监控农村社区“三资”变动等情况。新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农村社区“三资”监管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了农村社区“三资”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二)当前农村社区“三资”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社区委托记账存在“重代轻管”的问题
“委托记账”制的实行让社区会计转变了成了报账员的角色,由此造成部分社区会计对财务工作不够上心、用心;部分社区干部也忽略了不论是否委托街道记账,社区都是会计核算的主体,并应对所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负责。如此,记账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管理作用,反而成了社区不重视财务管理,甚至推脱责任的借口。
2、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行效果不明显
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社区居民增收拓宽了渠道,但是改革成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运行效果并不明显。一是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积极认可,影响了其经济职能的发挥;二是农村社区的行政管理体制、基层组织架构等配套改革没有完全融入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政企不分导致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发展与社区公共事业的发展很难较好兼顾,造成股份经济合作社工作效率低下。
3、农村社区审计独立性不足
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是审计工作开展的一项基本要求。但是,根据崂山区农村社区“三资”管理机构的设置,区经营管理站和街道经管统计审计中心既有“三资”管理职能,又有审计社区账务和资金等的职能,形成了“自管自审”局面,造成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客观性。
4、社区会计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较低
一是农村社区会计人员变动较为频繁,一些刚刚熟习业务的新会计,随着社区干部换届而被替换;二是会计队伍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由于农村社区会计人员工作年龄没有限制,年龄大者不愿意退下来,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也就缺少机会。
三、加强农村社区“三资”监管的主要对策
(一)全面推行农村社区财务“审接制”,实施财务审核关口前移
农村社区财务“审接制”,是指由街道会计记账人员与社区会计、居委监督委员会成员、“两委”成员一起进行现场审核、现场理财、现场接账。“审接制”将财务审核关口前移,有利于社区民主理财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引起社区对财务工作的重视,有利于社区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崂山区134个委托记账社区中有108个社区已实施“审接制”,下一步应全面推开。
(二)推进“公司制”改革模式,引导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向“公司制”转变
公司制企业与股份经济合作社相比,在管理模式的规范性、经济业务开展的灵活性、市场活动中的被认可度以及企业的发展空间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因此,“公司制”改革应该成为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主流模式。应按照“成熟一个,转型一个;成熟一个,改革一个”的原则,指导条件成熟的社区进行“公司制”改革,逐步引导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向“公司制”转变,积极探索农村社区“三资”管理的新模式。
(三)将审计职能从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中剥离
随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额度、业务规模等逐渐扩大,审计成了农村社区“三资”监管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此,应塑造农村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为审计工作发挥其应有的监管作用提供保障。区一级应将农村审计职能纳入审计部门;街道一级则应单独设立农村社区审计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的农村社区及所属公司财务、工程招投标、资产采购等的全面审计工作。
(四)稳定会计队伍,提高会计人员业务能力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26篇
甲方:**村委会
乙方:
为深入开展兵坑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塑造兵坑新形象,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村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共同把兵坑村建成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的美好家园,甲乙双方就环境卫生门前三包签订如下责任书:
一、乙方“门前三包”内容
1、包卫生
负责门前周围的卫生保洁工作,每日及时清扫门前垃圾、清除污物、废弃物、积水、消除蚊蝇孳生场所,保持环境整洁卫生。做到“四无”,即:无瓜皮、果壳、纸屑、烟蒂;无垃圾废土;无积水污泥;无脏乱杂物等。垃圾分类收集,定点投放,不得随意倾倒,禁止将垃圾随意散扫出户外。家庭污水应倒入下水道内,禁止户外乱倒。地面和院坝的污水、淤泥要及时清除。
2、包绿化
负责门前树木、花草栽植和保护,做到认真管理,及时养护,使环境绿化、美化。
3、包秩序
维护门前周围优美环境和社会秩序,做到“四不一无”,即:不乱搭乱建;不乱堆杂物;不乱停车辆;不占道干活;无露天粪坑和简陋厕所。
二、甲方必须在职责范围内积极协助、监督乙方进行门前三包管理。
三、甲方将定期和不定期对乙方“门前三包”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的将责令其整改,不接受整改的将在村公告栏上曝光,并进行批评教育。
四、甲方将对“门前三包”的检查情况建立逐户档案,每年度进行评比,对“门前三包”评比“优秀”的,将予以表彰奖励。
五、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自签订之日生效。
甲方负责人签字:
乙方签字:
二0**年月日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27篇
为了配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小白,积极争创文明卫生城镇,特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
一、责任内容
(一)包卫生:负责门前的清洁卫生,不得乱倒垃圾,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制止他人在门前、责任区域乱丢、乱画、乱倒垃圾,保持责任区域的清洁
(二)包秩序:制止在公用地段停放车辆、堆放杂物、张贴广告及乱搭乱建。
(三)包整洁:负责房前杂物堆放、屋内物品的整洁。
二、责任要求
各农户必须严格按照“门前三包”的内容落实责任,并制止他人违规行为,教育违规者。对无理取闹、拒不服从教育的,住户可申请村委协助处理。对不履行责任义务的农户,第一次,将下达责令整改通知;第二次,不准参加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评比、享受。
三、本责任书一式两份,村委一份、村民一份,从签订之日起生效。
XX乡XX村委
责任人: 年 月 日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28篇
为了高质量推动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结合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环境改善、服务提升、机制建立、群众满意”为目标,结合市“五面红旗”示范创建专项行动、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固体强基”等工作,因地制宜推进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确保xxxx年底无物业住宅小区实现“有组织机构、有清扫保洁、有物业维修保养、有绿化养护、有安全防范、有停车管理”的基本物业服务目标。
二、管理模式
根据无物业管理小区实际情况,通过物业服务企业接管、业委会(物管会)自管、社区托管等不同方式,解决住宅小区无物业管理问题,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软实力,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推进物业服务企业接管。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对具备市场化运作条件的无物业小区(含单位自管小区),在街道办事处、社区指导下,充分征求业主意见,选择优质物业服务企业接管或引进国有物业服务企业,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
(二)推行业委会(物管会)自管。不具备市场化运作条件的住宅小区,由所在街道办事处、社区指导组建业委会(物管会),以自管形式,做好保洁、安保、公共设施设备维保等物业管理工作。
(三)实行社区兜底托管。街道办事处指导社区成立“社区物业服务自管会”,对零散楼栋、院落实施托管。社区物业服务自管会可结合各小区实际,利用小区公共收益或进行适当收费,落实基础性物业服务。
(四)探索街道集中托管管理。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建立“物业服务中心”,将辖区内无物业住宅小区统一打包成若干个物业管理区域,每个物业管理区域为一个物业服务项目,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聘请物业服务企业承担辖区物业管理服务。社区居委会通过日常监管、季度评议和年度考核等方式,对物业服务企业工作开展监督评价,并组织业主投票决定是否续聘。
三、重点任务
(一)调研摸底阶段(xxxx年x月xx日一x月xx日)。
区住建局牵头、街道办事处组织,对辖区内无物业管理小区进行详细摸底,确保数据准确,上报区无物业管理清零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汇总统计。
(二)推进落实阶段(xxxx年x月x日一xx月xx日)
1x月xx日前,街道办事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无物业小区工作全覆盖工作方案,并在辖区内选定x个不同类型的小区,采取物业服务企业接管、业委会(物管会)自管、社区居委会托管等不同模式,打造专业化、精准化、精细化的试点小区。
月xx日前,街道办事处精心打造x个专业化物业管理试点标杆小区,并将试点情况和经验做法形成书面材料上报至区无物业管理清零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月底前,街道办事处无物业管理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
(三)巩固提升阶段(xxxx年xx月x日一xx月xx日)
区无物业管理清零行动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回头看”,抓实巩固提升,确保无物业管理小区“销号清零”,实现“常治长效”。同时,总结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为无物业管理小区清零行动提供示范、树立标杆。
四、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为确保本次清零行动顺利开展,推动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决定成立区无物业管理小区清零行动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区直有关单位、有关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参加,负责全区无物业管理小区清零工作,构建“市级统筹全局、区级综合协调、街道一线责任、社区具体实施、小区齐抓共管”五级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二)成员单位分工
区委政法委负责协调做好住宅小区平安建设工作,配合完成其他相关工作。
区住建局负责牵头做好工作专班办公室日常工作,督促落实工作专班作出的`各项决定;组织各办事处推进清零工作,协调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区民政局负责指导物业管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指导业委会(物管会)建设,提高住宅小区自治能力。
区发改局负责无物业管理清零行动中物业服务费的制定调整。
市公安局分局负责依法查处住宅小区内影响公共安全、公共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指导监控安防建设,加强房屋租赁治安管理。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住宅小区特种设备安全、食品安全、物业服务价格和收费等监督管理。
区水务局负责无物业管理小区供水的运营与监管。
市生态环境保护局分局负责无物业管理清零行动中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区工科局负责协调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以及广电相关业务工作。
相关街道办事处负责宣传动员,鼓励“两代表一委员”参选业委会(物管会)成员;按照“一小区一对策”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无物业小区物业管理工作。
五、工作要求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29篇
为落实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透过的《关于依法加强居民小区物业管理的议案》,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活动,切实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努力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物业管理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物业管理条例》为依据,以沈阳市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落实《关于依法加强居民小区物业管理的议案》为重点,以规范管理、提高物业服务水平为宗旨,进一步加强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推动我市物业管理健康发展。
二、目标和范围
(一)目标:
1、有效解决开发遗留问题,年底前整改率到达90%;对存在工程质量问题的房屋要及时维修,维修及时率到达90%。
2、新建住宅小区推行招投标率到达100%;20xx年新进入市场的楼盘,在商品房销售前要100%签订《前期物业管理合同》和《业主临时公约》。
3、凡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企业,要100%取得《物业企业资质证书》。
4、强化对物业管理行为的监督及从业人员的`培训,物业企业经理持证率到达100%,并建立起物业管理企业诚信档案、物业管理企业经理信用档案。
5、大力推行物业管理,年底前对具备物业管理条件的住宅小区物业化率到达100%。
6、加强业主自治自律行为,具备条件的住宅小区年底前要到达80%以上成立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
(二)范围:对全市实行物业管理的244个住宅小区进行排查。根据排查结果,进行清理整顿,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行为。
三、工作资料
(一)完善我市物业管理地方性规章建设。依据国家《物业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规章,结合我市物业管理实际状况,透过调研,同时借鉴国内先进城市取得的成功经验,尽快颁布实施《沈阳市物业管理规定》,依法加强我市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
(二)全力解决开发建设遗留问题。开发建设单位作为行为主体要切实承担起职责,按照规划设计和施工标准,对住宅小区存在的问题从新进行完善,建委、规划、房产等相关部门,按照各部门职责,落实到职责单位,做到谁的问题、谁负责、谁解决。并对存在开发建设遗留问题的住宅小区,逐个建立整改档案,制定整改措施,整改合格后再行消号。个性是存在工程质量问题的房屋要确保及时维修,年底前房屋维修职责要全实到单位、到个人,维修及时率确保在90%以上。同时,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相应的规定和措施,明确住宅区的交付使用制度,杜绝新建住宅小区产生开发建设遗留问题。
(三)加大对物业市场的监督。
四、物业费的成本测算
管理、服务人员的工资和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30篇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_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平安上街的战略部署,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安全工作指导意见》(豫政〔〕86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安全工作指导意见》(豫政〔〕87号)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郑政文〔〕85号),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城市社区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大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平安上街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是应对安全生产严峻形势的迫切要求。城市社区经营单位集中,商贸服务活跃,人员流动性强、成分复杂,事故灾害发生频率高。农民工已经占建筑、矿山等行业从业人员的近90%、事故伤亡人员的90%以上,严峻的安全形势,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三)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政府各部门要把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协调发展。
二、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_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紧密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平安上街的大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管理网络,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到服务与监管并举、规范与提高并重,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努力促进城市社区、农村安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指导推动、安委会综合协调、部门服务监管、基层单位自治、居民群众自律、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将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纳入平安社区(村)建设总体规划,构建城市社区居民和农村村民自防自治、城市社区和农村组群防群治、部门联防联治、相关单位协防协治的工作网络,发挥城市社区(农村)自治主体和居(村)民自律主体作用,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依法行政、科学决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强化服务、完善管理,社会动员、居(村)民自治,因地制宜、积极推进的原则。
(三)主要目标。
1、到年底,基本形成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网络,事故预防基础工作全面开展,镇、各街道办事处建成3个以上示范性城市安全社区和示范性安全村,20%以上的社区(村)达到城市社区安全标准和农村安全标准。
2、到年底,在示范性城市安全社区和安全村的带动下,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及农村安全工作,镇、各街道办事处40%以上的社区(村)达到城市社区安全标准和农村安全标准。
3、到年底,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管理得到规范,群众安全素养明显提高,安全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安全切实加强,安全事故发生率有较大幅度下降,镇、各街道办事处60%以上的社区(村)达到城市社区安全标准和农村安全标准。
4、到年底,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群众安全素养切实提高,安全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公共安全全面加强,安全事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镇、各街道办事处80%以上的社区(村)达到城市社区安全标准和农村安全标准。
5、到2015年底,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建设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安全状况根本好转,职业安全、公共安全水平全面提高,全区社区和农村基本达到城市社区安全标准和农村安全标准。
三、加强城市社区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成立城市基层安全生产领导机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成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定期研究、分析、部署和检查本辖区安全工作。街道办事处应与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各生产经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将安全生产目标细化分解。
(二)加强城市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成立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安全管理机构,街道办事处要明确3名以上专职人员负责辖区内的安全管理工作。社区居民委员会要根据社区安全自治管理的需要,明确1名以上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辖区内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设置安全机构或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三)建立社区应急救援体系。制定适合各种环境及状况的社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设专群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加强社区安全与社会治安、医疗救护等工作的协调,实现险情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理的整体联动。
(四)建立社区安全信息网络。街道办事处、社区要建立安全信息网络,全面掌握辖区生产经营单位状况,建立基础资料数据库,将辖区重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重大安全隐患分布情况制作精确的社区安全管理网络图。
(五)建立社区安全防控体系。积极发挥社区监控平台作用,加强对社区安全的在线监控和巡回检查。大力培育社区安全咨询服务等中介组织,加强社区安全技术指导。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等单位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为社区安全提供服务。公布安全举报电话,鼓励居民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隐患和事故,引导居民自防互助。
(六)建立社区安全标准体系。结合城市社区安全实际,出台城市社区安全规范性文件,制定社区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事故隐患报告整改制度、安全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社区安全公约、公共安全规则、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班组安全员制度等,建立城市社区安全工作标准,组织社区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七)加强城市发展安全规划。街道办事处、社区规划应当符合有关安全要求,严格城市功能分区,严禁在重大危险源和易燃易爆场所安全距离内建设公众聚集场所和居民区,严禁违章占压天然气、煤气等危险物品配送管线。不得在居住区及其周边建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和储存单位。街道和楼院道路建设应当满足消防车辆通过等安全要求,保证安全通道畅通。企业在城市社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将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加强城中村安全管理,搞好消防安全改造等安全规划,坚决遏制安全领域违法行为,打通消防通道和安全抢险通道,确保城中村安全。
(八)开展全民安全宣传,普及应知应会安全常识。在搞好“安全生产月”、“”消防日、“安康杯”竞赛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结合“五五”普法做好安全进企业、安全进校园、安全进村庄、安全进社区、安全进楼院、安全进家庭的“六进”活动。每个社区要有固定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场地,有必要的宣传教育设施和宣传用品。
(九)加强安全培训。加强基层安全管理工作业务培训,开展街道办事处、社区安全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增强安全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督促检查辖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依法参加安全初训和复训,提高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
(十)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安全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安全常识,动员学生参与学校、社区、楼院和家庭的安全宣传等活动,起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片群众的作用,确保辖区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受教育率达100%。
(十一)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要建立安全、消防、巡防“三位一体”的安全检查监控机制,根据安全状况的不同对社区生产经营单位实行日常检查、重点检查和有效监控。贯彻落实《市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市人民政府第149号令),实现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对自身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上级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对社区发生的事故,应按照_《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_第493号令)规定,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十二)加强城市公共设施安全管理。电信、广播电视、燃气、自来水、市政、路政等主管部门或单位应当完善城市公共安全设施,加强公共设施管理和巡查,及时整改、消除事故隐患。对楼院或者居民自有的设备设施,有关单位应当根据职责及时提醒安全注意事项,积极提供便民服务。特种设备的使用、检验、检测均应取得相应许可证,对无证使用单位应进行严肃查处。
(十三)加强房屋安全管理。学校、幼儿园、医院、敬老院、教堂等单位应当加强对危房的排查治理。依法加强对房屋出租的登记管理,防止将房屋出租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事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销售、仓储的,其周边应当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加强对临街门面房的防火管理,严禁生产经营单位“二合一”、“多合一”。
(十四)规范烟花爆竹经营和燃放活动。要全面加强禁放,改限放过程中的烟花爆竹运输、储存、销售、燃放工作。要制定集中燃放烟花爆竹安全方案和应急预案,严格规范现场安全管理,加强交通管制疏导,确保公众安全。
(十五)规范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对城镇液化气充装站要合理布局、统一充装,严禁私自倒灌充装液化气。高层建筑或者居民楼内的餐饮单位不得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对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要依法管理,防止泄露、中毒等事故发生。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十六)规范大型集会安全管理。举办商贸交易会、大型集会和庆典活动必须按照要求,经过审批和备案。制定安全方案和应急预案,与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企业保持安全距离,加强周边干道交通管制,控制进场人数总量,严格现场管理,确保安全。
(十七)规范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商场、网吧、影剧院、歌舞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必须严格执行消防安全规定,按要求配备应急人员和应急器材,制定安全预案并定期演练。严禁人员密集场所,在营业期间关闭、堵塞安全出口安全通道。
(十八)规范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加强对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进入城区的管制,严厉查处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超载、超速和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违章行为。加强机动车辆检修和驾驶人员管理,严肃查处车辆带病上路和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
(十九)加强社区供用电安全管理。规范社区供电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工作,加强社区供、用电设施的安装、维修、试验、进网作业管理,指挥居民加强对自有电器的安全检查,消除供、用电安全隐患。
(二十)加强对社区农民工的安全监管,建设和完善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把对农民工的安全管理纳入社区安全管理体系之中。
四、加强农村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加强农村安全监管工作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总结完善农村安全工作基本经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健全农村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推进农村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二)加强农村安全政策调控。运用市场准入、行政许可、价格调节等政策,加大政府对农村公共安全设施的投入,督促农村生产经营单位改善安全条件,依法关闭、取缔达不到基本安全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防止严重危及安全的落后工艺和技术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企业在农村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将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三)建立农村安全标准体系。出台农村安全规范性文件,制定农村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员职责、安全检查制度、村民安全公约、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事故隐患报告整改制度、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班组安全员制度等,建立农村安全工作标准、农村企业安全工作标准,组织辖区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四)完善安全管理网络。建立镇、街道办事处、社区(村)、社区居委会(村民小组)、企业安全管理网络,发挥区安全生产委员会综合协调作用。成立镇、街道办事处、社区(村)、企业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要逐级明确具备农村安全管理能力的农村安全管理人员。
(五)完善农村安全隐患排查报告制度。镇、各街道办事处、社区(村)、企业应当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查找、整改事故隐患。贯彻落实《市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实现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发现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消除的,应当及时向上级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报告。村民委员会发现其辖区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应当向所在乡镇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对于辖区发生的事故,应按照_《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六)加快农村安全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区安全生产专家组对农村安全生产工作的技术指导作用。积极发展安全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村中小企业提供安全生产服务,解决农村安全管理专业人员短缺问题。
(七)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镇、各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纳入上级应急救援体系。大力整合社会应急救援资源,扩大现有应急救援队伍的覆盖和服务范围,积极建立乡村义务消防队伍,努力做好农村应急抢险工作。引导、督促镇、各街道办事处、社区(村)、社区居委会(村民小组)和企业配备灭火器等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
(八)加强农村安全文化建设。加大对农村安全的宣传力度,把“安全生产月”、“”消防日和“安康杯”竞赛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向农村延伸,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的作用,普及农村安全常识,开展农村安全和务工安全培训,提高村民和农民工的安全防护技能。镇、各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和村组要明确专人负责统计农民工、村民参加安全培训情况,并逐级上报有关部门。
(九)开展安全进企业、安全进校园、安全进农村、安全进集市、安全进田头、安全进农户的“六进”活动。编印安全手册和宣传资料,送安全法规、安全常识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集市、进田头、进农户,提高广大农民和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受教育率达到100%。
(十)做好农村发展安全规划工作。镇、各街道办事处应组织开展农村发展安全规划工作,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当借鉴城市规划经验,将生产、生活等功能区分开。小城镇建设应当同步建设消防等公共基础设施不得在山体滑坡(崩塌)易发区等区域内建设公众聚集场所;不得在村民居住区及周边建设危险品生产企业和存储场所。
(十一)加强农村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加强烟花爆竹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燃放等全过程监管。烟花爆竹销售应当统一布点、统一配货。严厉查处农村烟花爆竹燃放,做好儿童等重点人群烟花爆竹燃放安全教育,严禁在易燃、易爆场所及周边燃放烟花爆竹。
(十二)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安全管理。镇、各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地质灾害防御的安全监管和指导服务。对可能引起地质灾害地区,应制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灾害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灾。
(十三)规范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合理布局农村液化气充装点、加油点,科学建设农村沼气,指导村民安全用气,严厉查处非法液化气充装点、加油点。加强对农药、鼠药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销售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毒鼠强等国家明令禁止的危险物品。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十四)加强农村防火安全管理。发挥公安消防机构的作用,大力发展镇、农民和驻地企业联办等多种形式的农村消防队伍,配备消防设备,落实家庭、企业和森林防火措施,禁止焚烧秸秆。
(十五)加强农村房屋安全管理。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院、诊所、敬老院、教堂等危房的排查,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提高房屋安全等级。村委会应当加强对农村拆建房的安全管理,与业主签订安全保证书,保证施工安全和房屋质量,防止业主将施工任务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加强对房屋出租的登记管理,严禁生产经营单位“二合一”、“多合一”。镇、各街道办事处要坚决查处辖区出现的各种违法建设行为,联合国土资源、安全监管、建设等有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安全监管、建设等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建筑施工现场的巡查力度,发现安全隐患要责令限期整改。
(十六)加强农村集会安全管理。举办商品交易会、集市、庆典等活动,应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安全方案和应急措施,场地选址与公路、易燃易爆企业保持安全距离,加强车辆的管制疏导和销售摊点、进场人员的现场管理,确保安全。
(十七)规范农业机械和农用车辆安全管理。加强农业机械、农村车辆的年检、驾驶人员资格年审和管理,严肃查处无证驾驶、无证车上路和农用车载客等违章行为,查处非法改装车辆行为。
(十八)规范农村用电安全管理。供电单位应当加强农村供电设施安装、维修、调整、试验、进网作业管理,定期组织供电线路安全巡查,指导村民加强自有电器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用电隐患。
(十九)规范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农村道路要建设配套的安全交通设施并保证完整有效。学校附近、人员密集的路段,应当设置警示标志和必要的减速设施,交通干道应当设置必要的人车分流设施,道路、枯井、易滑坡山体、危桥、沟河等事故多发点(段)应当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
五、加强对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对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各有关单位要提高对做好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平安建设布局,列入政府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将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制定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宣传发动,广泛动员基层单位和群众参与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
(二)加大政府对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的支持力度。镇、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应当加大对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的支持力度,统筹安排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单位要在年度预算中安排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用于重大公共安全隐患治理、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科学技术研究、宣传教育、安全奖励工作。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31篇
甲方:XX村委会
乙方:
为深入开展兵坑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塑造兵坑新形象,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村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共同把兵坑村建成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的美好家园,甲乙双方就环境卫生门前三包签订如下责任书:
一、乙方“门前三包”内容
1、包卫生
负责门前周围的卫生保洁工作,每日及时清扫门前垃圾、清除污物、废弃物、积水、消除蚊蝇孳生场所,保持环境整洁卫生。做到“四无”,即:无瓜皮、果壳、纸屑、烟蒂;无垃圾废土;无积水污泥;无脏乱杂物等。垃圾分类收集,定点投放,不得随意倾倒,禁止将垃圾随意散扫出户外。家庭污水应倒入下水道内,禁止户外乱倒。地面和院坝的污水、淤泥要及时清除。
2、包绿化
负责门前树木、花草栽植和保护,做到认真管理,及时养护,使环境绿化、美化。
3、包秩序
维护门前周围优美环境和社会秩序,做到“四不一无”,即:不乱搭乱建;不乱堆杂物;不乱停车辆;不占道干活;无露天粪坑和简陋厕所。
二、甲方必须在职责范围内积极协助、监督乙方进行门前三包管理。
三、甲方将定期和不定期对乙方“门前三包”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的将责令其整改,不接受整改的将在村公告栏上曝光,并进行批评教育。
四、甲方将对“门前三包”的检查情况建立逐户档案,每年度进行评比,对“门前三包”评比“优秀”的,将予以表彰奖励。
五、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自签订之日生效。
甲方负责人签字:
乙方签字:
20xx年月日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32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战略,以农村社区建设实践为切入点,不断探索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力地推进了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办好试点,积极探索农村社区“**模式”
二、示范引路,不断创新村级组织管理体制机制
借鉴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理念和好的做法,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村级组织社会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整合资源,公共财政和新增财力向农村重点倾斜,全市支农总投入亿元,完成通村水泥路1500公里,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覆盖面达到,电话普及率达到72%,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6%,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新村”。二是创建村级组织便民服务平台。全市123个行政村统一按照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大厅模式,建立了便民服务站,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全市成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48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95个,科技服务队191个,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一体化服务。四是构建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全市村级组织以综合管理办公室、文化治安中心户、警务室和卫生室为依托,以综合服务管理员为骨干,广泛开展“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卫生社区”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村民文明素质,规范村民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五是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建设的示范辐射作用,将完善农村服务贯穿于村民自治工作的全过程,不断充实村民自治内容,提升村民自治水平,我市荣获“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市”。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33篇
近年来,宁波积极稳妥地实施中心镇村培育、农房“两改”、下山移民、村庄成片拆迁整治,逐步建成一批设施、功能较为完备的农村集中居住小区,农村村庄集聚、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及公共设施配套水平不断提升,农村村落形态、民生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为形成农村新社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积极培育中心镇村,推动农村集聚与社区管理创新
突出中心镇、中心村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节点和纽带作用,通过培育建设中心镇村,搭建农民转移的载体和平台。以提升城镇功能为突破口,实施卫星城市发展和中心镇建设,着重打造县域内人口集中新载体、产业集聚新高地和功能集成新平台,实现由“镇”向“城”的战略性转变,2010年全市22个省级中心镇建成区面积已达160平方公里,实现年总产值近2300亿元,选择7个中心镇启动了卫星城市建设试点。按照“四个美”的标准要求梯度培育、有序推进中心村建设,通过改造提升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村,迁建撤并集聚潜力较大的村,社区化整合完成成片连线整治的若干个村,分批次打造一批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完善的中心村,引导周边农民向中心村集聚集中。目前市域内规划明确中心村232个,已启动中心村培育建设80个。
(二)稳妥实施农房“两改”,推动农村集聚与社区管理创新
顺应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加快转变的新要求,宁波实施了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农房集中改建,促进农村人口转移集聚、提升农村建设档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农房“两改”中坚持突出工作重点,对列入卫星城市、中心镇和中心村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地质灾害点搬迁、危旧房改造、移民搬迁、整村撤并的项目优先组织实施。强化要素质供给保障,有效利用土地综合整治“增减挂钩”政策,采取“贷、融、补、减”等措施创新投融资办法,进一步突破瓶颈制约。注重综合配套,提升新建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一步到位建成农村新社区。到2011年9月,全市累计投入资金亿元,开工改造建设农村住房万户,其中已完工万户,完成改造建设面积1525万平方米。鄞州区自2002年起结合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坚持区域集中和村内集中相结合,大力开展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建设和村级农房联户自建,引导农民到集中居住小区建房购房,鼓励有条件的小区在收取物业费基础上聘请专业物业公司实施管理。到2010年,该区农村住房建新面积已达1033万平方米,成为全省第一个新村规模超千万平方米、投入破百亿的县(市)。
(三)加快下山移民搬迁,推动农村集聚与社区管理创新
遵循“政府引导、群众自愿、适当补助”原则,鼓励农民从高山(深山)、海岛、自然条件恶劣区域以及库区、水源涵养地、生态保护区等地区移民搬迁,是促进相对欠发达区域农民脱贫致富、共享城乡公共服务的有效手段。宁波下山移民工作以保证搬迁农民“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为目标,鼓励整村搬迁,允许“整村规划、分年实施”,移民小区建设有序推进。逐步实施生产资料有偿转让,保障了农民切身利益。同步开展移民培训,农民创业就业技能有效提升。至“十一五”末,全市先后实施了七批移民计划,共搬迁山区、海岛移民16518户、47651人,拆迁自然村425个,退宅还耕5500多亩,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第八批下山移民工作正在实施。
(四)实施村庄成片拆迁安置,推动农村集聚与社区管理创新
随着宁波城市化进程和重大项目建设的推进,近郊农村土地大面积被征用,实施村庄成片拆迁安置已成为农村面临的现实选择,也是加快推进集中集聚,实现农村社区化和农民市民化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市农村通过实施“城中村改造”、“撤村建居”,减少村庄数量,扩大人口集聚规模,提高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程度和公共服务效率。促进农民分业分化,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就业创业技能,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就业平台,鼓励引导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失地农民保障水平,转变生产生活方式。2010年全市城市化率达到65%,行政村总数由2002年的3901个减少到2571个,减少了1330个;城市社区总数由284个增加到421个,净增了137个。
(五)推广社区服务中心,推动农村集聚和社区化管理创新
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在农村的延伸,全市农村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或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以行政村和集中居住区为基本单元,重在履行拓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通过设立便民服务厅、卫生(计生)服务站、综合治理警备室、便民议事厅、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设施,将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行政审批、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等统一纳入服务范围,制订服务制度,规范服务内容和流程,推进标准化建设,力求做到“村民不出村,便能办成事”。目前,全市已建成“简约型”村级(社区)服务中心922个、“标准型”1134个、“示范型”500个,基本实现了村级便民服务“全覆盖”目标。镇海区以全域城市化为引领,以社区服务建设为平台,按照“场所设施标准化、管理制度公开化、为民服务正常化”的要求,先后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全区62个行政村全面建成设施相对完备、服务功能相对集中、群众办事便捷、面向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全体居民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统一实施公共服务全程和“一站式”办理模式,基本实现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居家养老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二、推进农村集聚建设与社区管理面临的制约因素剖析
农村集中居住区是构成农村社区的基本单元。宁波由农村集中居住区构成的农村社区,根据所处区位、形成过程和发展方向不同,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在城市建成区内,随着城镇化推进,即将或已经为城市建设所覆盖的村庄,多为城中村和近郊村,其主要特征是其聚集发展方向逐步演变为城市社区,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与城市加快融合,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已基本完成;二是城市建成区外,一般为中心镇村,通过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能集成,形成跨村域范围融入多个农民群体集聚的农村集中居住区,其主要特征是入住村民来自不同村集体,多种生产生活方式并存;三是不改变村庄行政区划,仅通过撤并减少自然村,适度集聚调整村庄形态,在村级组织形式上为适应社区化管理而进行适度创新的农村社区。在上述三种类型集聚方式中,第一类融入城市,撤村建居,参照城市社区管理方式运作,已有相对成熟的管理服务体系;第三类仅对原有村庄管理服务进行调整与提升,涉及村庄功能改变、社区组织形式变化、农民权益保障等问题不突出。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融入多个农民群体跨村域范围集聚的农村集中居住区,因入住村民权益诉求不同,生产生活方式各异,在集聚和社区管理中矛盾与制约凸显,要求解决的呼声更为强烈,主要面临以下一些问题:
1、集聚建设制约因素有待进一步破解。集中居住区布点规划与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还不够紧密,集聚建设落地难。农村集中居住小区建设既拆旧又建新,集聚建设成本呈现出水涨船高之势,集聚建设项目融资遇到困难。土地供应量日益趋紧,农房建设用地成为制约瓶颈。由于一家一户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和就业岗位的影响,一些农户对迁居集聚还难以接受。
2、迁移集聚农民权益有待进一步保障。宁波农村村集体大都程度不同地拥有一些资产、资源和资本,入住集聚小区的农民因此拥有多种身份,既有作为村集体经济成员的经济人身份(社员),又有作为行政村成员的社会人身份(村民),同时又有了小区居民的新身份,其各自利益保障应得到切实维护。
3、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从管理主体看,农村集聚小区管理与社区管理的出现,对农村原有的管理方式带来了挑战,村级组织原有管理职能难以适应,政府部门在基层的管理服务相对滞后,导致农村社会管理的缺位、错位、越位现象增加。从管理对象来说,农村集聚增强了社会人群的流动性,带来了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农村“熟人社会”的面貌正在被打破,集聚后的农民尤其是跨村集聚的农民对小区或社区难以形成归属感,加大了协调与整合的难度。
4、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现行法律规章对村级组织有着严格的定义和严密的工作流程,但对农村社区仅从政策层面提出建设要求。城市社区管理费用基本由财政予以保障,而农村社区经费保障更多地依靠自身经济实力自筹,稳定性较差,社会组织的发育也与城市有差距。
三、推进农村集聚建设与社区管理创新的思路建议
顺应农村人口、要素资源进一步集中集聚的趋势,以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管理为突破口,建管并重,加速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是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的具体实践,是新农村建设后续提升的重要环节。以完善的管理服务提升集聚对于农民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必须遵循“三化同步”推进规律,建立健全与集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机制,努力促进传统村落向农村新社区的形态转化,农民向专业农民和现代市民的身份转换,产业向三产并举的业态转型,加快形成农村集聚建设与社区管理服务相互促进、平衡过渡的良好格局,推动农村可持续、良性和谐发展。
(一)构建农村集聚基本形态
农村村落形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要通过引导农民由分散居住转向适度集中居住,推动农村加速集聚集约集成,着力构建与开放、聚合、包容的农村管理方式相适应的农村新形态,为农村社区的管理与服务提供有效空间。
1、整体谋划集聚布局。一是全域谋划村庄布局。依据村庄历史沿革、空间分布、人口规模、产业设施等发展轨迹,以区域性规划和县(市)域总体规划为导向,引导工业向功能区集中,人口向城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集中,农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县域内城镇及村庄布局规划,确保规划落地。二是科学确定集中居住区选点。兼顾现实和长远发展,宜将中心镇、小城镇、中心村、特色村作为集中居住区的重要区域,为形成一定规模的农村新社区打下基础。三是统筹安排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将农村集中居住区及其配套作为重点区块、重点项目,按发展规模、建设类型、管理服务辐射半径等方面的功能定位,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内容与配置标准,给予重点保障。对规划短期内保留村,原则上维持现状,不再进行新的投入和设施配套,鼓励引导撤并迁移。
2、科学确定集聚模式。坚持整体搬迁与零星搬迁合力并举,政府引导与农户主动互为促进,因地制宜选择和设计不同的集聚模式。一是项目带动型集聚。现阶段宁波在工业化、城镇化双重作用下,各类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增多,不同程度占用农村土地、宅基地,以项目落地为契机借力助推村庄拆迁改造和农民集聚。二是政策主导型集聚。把握农村集中集聚的趋势,通过政府出台政策或直接参与建设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民向城市建成区、中心镇村、农民集中居住区转移集聚,农村住房制度改革项目、下山移民搬迁等就是其中典型。三是产业引导型集聚。利用产业集聚与人口、要素、资源集聚的相关性,将农村劳动力供应与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机结合,在特色产业区块周边配置集聚小区,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创业,促进人口集聚。四是服务吸纳型集聚。城镇对农村在教育、医疗、出行、住房等方面仍拥有较高的优势,顺应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愿望越来越迫切的基本态势,通过在城镇、中心村和集中居住区配置优质资源、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吸引农民转移集聚。
3、破解集聚要素制约。农村集中居住小区建设最重要是解决土地供应和资金保障问题。一是关于土地供应。积极创新土地供应和置换流转制度,对农村集中居住小区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安排,对启动周转地块给予重点保障。鼓励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增减挂钩”方式开展村庄改造拆迁及宅基地整理,建立村庄整治盘活土地机制。总结象山县新桥镇、茅洋乡开展的“一户多宅”清理试点工作经验,积极探索清理多占宅基地的有效实现途径。完善跨区域统筹调剂平衡办法,对于一村一镇供地困难的,加强统筹平衡,调剂余缺,在县域范围内落实跨村甚至跨镇的集中建设地块。探索农民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等政策举措,加大对农民自愿退出和置换对应权益的补偿力度,鼓励农民以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向城镇转移。二是关于资金保障。在“贷、融、补、减”等有效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拓展农村建房购房有效抵(质)押物(权)的担保范围,扩大农业农村物权(使用权)的抵(质)押贷款试点,创建有效的担保物(权)流转平台,激活农村“沉睡资本”,打通放贷途径。对农民购买农村集中建设住房按揭贷款政策进行细化研究。探索创新农房建设投融资主体,充分发挥农房建设投资公司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房项目中投融资功能。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入,推广委托代建和BT、ECP等模式,解决项目建设启动资金短缺问题。进一步强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继续开展和深化政银、银企对接活动,加大银行金融机构对农房投资建设贷款授信额度和利率优惠力度。加大对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贷款风险补偿的力度,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金融支农”考核奖励办法。
(二)搭建社区管理服务框架
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注重政府与社会、农村基层组织的互动,通过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同步考核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搭建运行保障平台,以政府先期投入带动基层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构筑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基础、以自我服务为依托、以志愿互助服务为补充的相互衔接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34篇
论文摘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方式的不断改变,农村将何去何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借鉴较为成熟的城市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利用现有的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基础,探索农村社区化管理服务之路,是农村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社区化管理服务,有利于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2009年7月27日至8月10日,我利用暑期时间,来到重庆市永川区三教镇云龙村,担任“见习村官”,到村里观摩学习。在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中,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生活中,我不断地被农村艰苦落后的环境所震撼着,被当地干部群众战天斗地、致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决心感染着,被农民群众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感动着。半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既是一次从身体到意志的磨砺,也是一次从思想到灵魂的洗礼。半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让我由衷地感悟:群众最可亲,群众最可信,群众最可敬。半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也引发了我对加强农村管理与服务、促进农村更好更快发展的深入思考。
在半个月的生活与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农民最盼望的是富起来,最大的希望是孩子出息,最大的愿望是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可现实生活中,农村的发展还较为落后,农民致富门路还不多,孩子很难接受到好的教育,农村各家各户分散居住十分普遍,文化生活相当贫乏。结合云龙村正在探索的农村社区建设,我认为,要实现国家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要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农村的未来发展必须走社区化管理与服务的新路子。
一、农村社区化管理与服务符合发展方向
半个月的社会实践,我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社会结构、人员成分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的管理与服务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变化。
一方面,从农民需求来看: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民对聚集居住、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强烈。他们的追求已不再停留在居有房、穿有衣、食有粮等基本消费层面上,而是逐步向人居环境追求舒适,人际关系追求和谐,居民发展追求个性,社会服务追求便捷,精神文化追求丰富等现代文明需求层面转变。[1]而这些恰好是他们羡慕的城里人的生活。当代农民追求新生活的内在需求和迫切愿望,为社区化管理与服务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另一方面,从农村发展来看:近年来,农村城镇化加速发展,撤乡并镇、撤村建居等行政区划调整加速推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更加频繁。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科学技术向农村传播,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已成为农村发展的方向。推行社区化管理与服务,能促进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改变城乡之间传统的相对分割现状,已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农村社区化管理与服务的设想和模式
通过对农村社区化管理与服务的思考,我深刻地体会到,可以借鉴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成熟经验与模式,同时结合农村实际,作一些适当改进和完善。
(一)关于组织机构
一是应组建社区化管理与服务的领导机构。根据村民自治原则,依托现有的村支两委班子,组建农村社区化管理与服务的机构。如可通过村社干部兼任或村民代表会议自主推选等方式,产生以村社干部,致富能人及专业经济协会负责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且在群众中有威望的人士组成的农村社区化管理与服务领导班子,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二是应搭建社区化管理与服务的载体。依托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整合五保家园,村级教育、文体、卫生、警务机构等综合资源,组建农村社区居民中心。搭建村民自我服务、强化社会管理、延伸公共服务的活动平台,建成集居民天地、社会平台、政府窗口为一体的社区居民服务中心。
三是应成立社区化管理与服务的志愿组织。借鉴青年志愿者组织、民间义工团体等组织模式,组织发动辖区老模范、老干部、老教师、大学生以及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分子为主体的,自我管理、自我救助、自我服务志愿者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借鉴OPEC等行业协会模式,以产业大户、致富能人、驻社区企业代表为主,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或专业协会,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实现致富增收。借鉴大学文艺社团等组织模式,围绕农村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和农民精神生活追求,把兴趣爱好相同或相近的农民组织起来,组成钓鱼、、歌舞等爱好者协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强农民幸福感。
(二)关于服务内容
一是应延伸政府公共服务。农村社区化管理与服务,政府部门应当牵头。按照城市社区建设的模式,加快完善村级组织办公室、社区警务室、计生卫生室、科普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民政工作站、双拥工作站、综合服务社、村民学校、体育场等设施建设,形成以村民学校为主体的政策宣传、卫生计生知识宣传、农业技术培训阵地,以社区计卫室为主体的社区计生卫生服务网络,以社区警务室为主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防群治网络,以民政工作站为主体的社会救助服务网络,以综合服务社为主体的农用物资、生活用品销售网络,延伸政府公共服务,实现“一站式”集中办公,确保社区居民“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方便群众办事。
二是应强化经济发展服务。科学的农村社区化管理,便捷的农村社区化服务,必将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条件。[2]可以依托致富能手、科技标兵等致富带头人,加快发展水产养殖、水果、蚕桑、劳务输出等农村专业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提供生产技术培训指导、生产资料采购、农产品销售等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生产向契约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转变发展。如组建返乡创业协会,促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周围群众就业;组建劳务输出协会,加强就业培训,推荐村民就业,实现劳务输出的组织化和规模化。
三是应引导村民自我服务。围绕社区居民需求,根据各自兴趣和爱好,组建红白喜事、互助救助、治安巡逻等自愿和爱好服务组织,定期开展环境卫生监督、民间纠纷调解、文体活动开展等各类自愿者服务活动。让社区居民成为参与村务管理和村民自治的主体,拓展村民自治领域;形成建设合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发扬农村地缘相近、血缘相亲特点,形成互助互济的良好风气;开展丰富文体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增强社区群众幸福感;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调解民间纠纷,提升社区和谐水平。
(三)关于运作机制
一是应探索互动共建机制。加大城乡、校社、企社互动共建力度。围绕城乡互动,建立各级机关部门联系试点村制度,组织机关干部开展“回社区回农村”的“双回”实践活动,形成人往社区走,物往社区送,钱往社区投的良好局面。围绕校社互动,发挥大中专院校资源丰富的优势,一所学校帮扶一个村,学校为试点村送文化、送技术、送信息,农村社区为学校提供社会实践平台。围绕企社互动,建立健全“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专业协会+基地+农户”等利益联接机制,企业向农村社区提供资金场地、设施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农村社区为企业打造生产基地。
二是应建立多方投入机制。资金投入是确保农村社区化管理服务有效开展的源头活水。要着眼于建立财政投一点、镇街补一点、村社出一点、居民捐一点、低偿服务赚一点的协会发展资金筹集办法,促进社区服务组织向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同时,要注重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捐赠、投资方式兴办农村服务项目。[3]在农事服务过程中,可探索有偿服务的办法,如搞一些低偿服务。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会员主体、群众主动的农村社区建设多元投入机制。
三是应健全责任激励机制。实行农村社区化管理与服务绩效评估和等级达标评定制度,把群众满意度作为主要考核指标,量化指标,兑现奖惩,强化各级部门在农村社区化管理与服务中的责任意识。以农村无职党员为重点,广泛开展“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活动,建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公开承诺制度,完善无职党员分片联系户制度,通过调整无职党员岗位、职责以及公开承诺内容,为无职党员发挥特长细化责任、提供舞台。制定专业经济协会、志愿者队伍表彰奖励办法,每年向村、镇(街道)、区推荐一批优秀志愿者(会员),激发志愿者(队员)工作热情,吸引普通群众积极参与。
三、提高农村社区化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关键
农村社区化管理与服务是一定阶段、一定时期的产物,要保证其生命力,必须始终围绕农民群众的需求,切实能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得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农村社区化管理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在实施农村社区化管理中要充分考虑村级的财力情况,有多少财力,就办多大的事情。例如我到的永川区三教镇云龙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约为10万元,主要来自集体林场和集体煤矿租金。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5000余元。外出务工的1200余名劳动力年平均收入约为12000元,务工总收入超过1400万元。富裕起来的农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对高水平管理服务的需要日益增长。只有当农民群众有了需求,我们因势利导开展社区化管理服务,才能事半功倍。
二是得循序渐进地完善管理与服务体系。实施农村社区化管理,着力点在于建立制度和机制,不断总结,完善提高,循序渐进。对于像云龙村这样的社区化管理服务尚未起步的村,农村社区化管理服务不应另起炉灶,而应在原有村支两委的体制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村级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机制,配强专职社工队伍,实行包片管理,实现在新的条件下的村民自治。针对云龙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建立外出务工服务组织,搭建村民之间互帮互相的平台,帮助村民实行自我管理,急村民之所急,帮村民之所需,必将受到村民的欢迎。
三是得把解决实际问题,让居民得实惠摆在突出位置。农民最重实际,也最通情达理。在云龙村见习期间,我放弃休息时间,教会村民在互联网上练习驾校考试试题;往返与镇里与村社之间,帮助村民办理林权证;抛开城市女孩的骄气,帮助低保家庭晒稻谷……一件件小事,实事,迅速拉近了村民与我之间的距离。只要你为他们办实事,他们就把你当亲人看待。推进农村社区化管理服务,也必须从农民的实际困难出发,真正为他们解难事,办好事,他们才会积极参与进来,农村社区化管理服务也才能真正获得强大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水山,许泳峰.韩国的农业与新村运动[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35篇
甲方:村委会
乙方:
为深入开展我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塑造我村新农村形象,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村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共同把我村建成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的美好家园,甲乙双方就环境卫生门前三包签订如下责任书:
一、乙方“门前三包”内容
1、包卫生
负责门前周围的卫生保洁工作,每日及时清扫门前垃圾、清除污物、废弃物、积水、积雪、消除蚊蝇孳生场所,保持环境整洁卫生。做到“四无二不”,即:无瓜皮、果壳、纸屑、塑料袋,无垃圾废土,无积水污泥,无脏乱杂物;不得存放粪堆、沙堆、土堆、柴堆,不得随意倾倒垃圾。禁止将垃圾随意散扫出户外,垃圾分类收集,投放垃圾箱内。家庭污水应倒入下水道内,禁止户外乱倒。地面和院坝的污水、淤泥要及时清除。
2、包绿化
负责门前树木、花草的保护,做到认真管理,及时养护、浇水、修剪,清理绿化带内杂草,使环境绿化、美化。禁止在门前绿化带内栽种植各类庄稼、蔬菜。绿化苗木更换时,所获经济价值,将按7:3的比例分成,70%归责任户,30%镇村用于新绿化苗木的种植和前期绿化管理。
3、包秩序
维护门前周围优美环境和社会秩序,做到“四不一无”,即:不乱搭乱建;不乱堆杂物;不乱停车辆;不占道干活和晾晒堆放有碍观瞻的物品;无露天粪坑和简陋厕所。
二、甲方必须在职责范围内积极协助、监督乙方进行门前三包管理。
三、甲方将定期和不定期对乙方“门前三包”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的将责令其整改,不接受整改的将根据星级文明信用户管理制度,给予其摘除庭院美化星的惩罚。
四、甲方将对“门前三包”的检查情况建立逐户档案,每年度进行评比,对“门前三包”评比“优秀”的,将予以表彰奖励。
五、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自签订之日生效。
甲方负责人签字:
乙方签字:
二0**年月日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36篇
为进一步提高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和效率,在短时间内解决业主的投诉,同时全面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水平和工作责任意识,也为了提高业主的满意度,最终满足业主高标准、高质量的健康生活需求,在客户服务管理工作上推行_礼宾助理_服务。
(一)_礼宾助理_服务实施细则
1、分别于住宅大堂设_礼宾助理_,24小时接受咨询和服务
2、为更好地宣传秘书管家服务,方便业户与助理取得联系,将特定专职_助理_的相片、个人特长、服务电话等助理资料镶嵌在每一幢住宅公区内,并印制助理名片派发业户。
3、每位助理必须了解其服务的家庭状况,如家庭成员、家庭背景、工作行业、生活习惯、饮食偏爱、娱乐及运动爱好、身体情况、商务要求等以便随时满足各服务对象的需求。
4、_助理_定期向业户通报社区最新讯息,向住户讲解物业相关法规政策;企业新闻及相关政策、制度改革最新动态;社区生活诸如:天气预报、健康信息和安全常识等最新服务信息。
5、_助理_倾情奉献秘书管家服务,不仅提供购物、订餐、购票、商务、家居、代召出租车等日常服务,更是您商务与生活的贴心顾问。
6、礼宾助理_出现以下情况要承担过失责任,过失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口头、书面警告并相应扣减当月奖金或辞退;
(1)对自己职责范围内或自己可以即行处理的事情不予理睬或拖沓、推诿者;
(2)自己无法解决的投诉不及时向上级汇报者;
(3)有证据显示带有情绪或缺乏诚意地去处理投诉,令投诉人不满意者。
(二)工作时间标准:
1、业主投诉处理的工作时限:
(1)服务人员服务态度方面的投诉处理时限:情节一般的,不超过半天;情节严重,不超过2天;
(2)工程维修方面的投诉处理时限:
水浸、停电、停水、马桶堵塞等,及时处理,维修人员到现场时间不超过10分钟;换灯泡、换门锁、更换小部件等简易维修项目,不超过半天;
其他维修,按与业主约定时限内完成,一般不能超过7个工作日;
(3)小区公共部分维修方面的投诉处理时限
明显影响业主生活起居,如:影响业主休息的公共设备噪音、沙井盖丢失、污水溢流、路面或地面积水、天面排水口堵塞等可能危及业主人身或财产安全的,及时处理,处理人员到现场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
其他公共部分维修,不得超过3个工作日;
(4)对其他业主行为的投诉,如邻居装修发出异味或过大噪音、休息时间邻居活动发出过大噪音等,物业助理在15分钟内到达被投诉业主家中并进行处理。
(5)其他投诉的处理时限视具体情况而决定,到达处理时间不超过8小时。
2、业主咨询回复工作时限:
(1)关于小区一般情况,不涉及管理中心内部情况,不能马上回复的`,不超过30分钟。
(2)关于各项物业收费项目和标准,要求马上回复,无统一标准,需要确定的,征得业主同意,在30分钟内派人到现场确定收费,回复业主。
(3)关于管理中心以外的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的咨询,一般要求马上回复,确实无法落实,不超过30分钟回复对方。
(4)关于其它部门的办事程序、收费情况的咨询,马上答复或与业主约定时限内回复,但原则上不得超过2个工作日。
(三)工作质量要求
1、业主投诉处理和咨询回复工作时限除经管理中心经理特别同意,任何人员不得超过规定的时限;
2、物业分管业主投诉/咨询回复工作的主任每月抽样回访,回访率不得低于50%(重大投诉回访率达100%),每月业主满意率要达到90%以上。
农村小区管理责任书范文 第37篇
关键词:农村社区;社区管理;机制建设
一、农村社区管理机制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NPM)是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政府管理职能的优化,即重新定位政府职能,解决政府该管什么和不该管什么的问题。二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即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解决政府该管的事情如何管好的问题。三是政府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即引进企业管理的理论、原则、方法、技术和人才,通过分权和分散化改革,放松规制,改革公务员制度,实行绩效管理,推进政府信息化等,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农村社区管理制度建设的启发是:必须认清政府定位(政府不宜包办社区事务),即使在政府必须介入的领域也应实现工具创新(运用市场化机制)。这意味着需要重新架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组织结构,划分不同社会组织,如高层级政府、基层乡镇政府、农村社区自治组织等的功能领域及权责界限,在此基础之上实现管理机制和手段创新。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我们从政府自身改革入手,推动社区管理体制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新公共管理理论过于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忽略对社区自治力量的培育,强调政府的管理技能,而忽略授权技能。所以,有必要引入另一种理论思路即治理理论。
(二)治理理论
治理理论于9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兴起,现已逐渐成为社会管理与治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和价值追求。尽管目前学术界对治理的定义多种多样,但它们的基本理念是相同的,有着共同的特征。治理理论认为政府并不是国家唯一的权力中心,各种机构(包括社会的、私人的)只要得到公众的认可,就都可能成为在各个不同层面上的社会权力的中心。治理理论认为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存在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在现代社会,国家正在把原先由它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公民社会,即各种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团体,后者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原先由国家承担的责任,打破了社会科学中长期存在的两分法传统思维方式,强调国家与市民社会合作的过程中,模糊了公私机构之间的界限和责任,不再坚持国家职能的专属性和排他性,从而强调了国家与社会组织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二、对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机制的建议
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以及各国农村社区管理机制建设成功的经验,在重新定位社区内外各类组织的职、责、权边界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管理体系,形成一种新型组织结构。
(一)分清责权,构建新型行政运行机制
传统的基层社区管理中的行政管理机制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根据治理理论,多元行动组织模式必须取代原有的农村组织模式,因此我们增加非政府组织的参与程度,形成新的多元化组织模式。以街道党工委为整个行政运行体制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框架进一步健全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中介组织为补充的社区组织。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作用,落实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实现社区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议、自己办、自己管,进社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社区事务公开制度,通过各种形式将社区的财务和事务以及其它与居民密切相关的事项在社区公开,加强社区成员对社区事务、社区干部和基层政府工作的有效监督。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励民办事业单位。与传统公办事业单位相比,其发展不仅实现了投资主体的突破,贵在机制创新,形成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二)加强服务,构建新型社区服务机制
农村社区服务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基础和龙头,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永恒主题。因此要转变政府职能,形成新型的社区服务机制。第一,街道办事处以行政管理为主,行政管理效率是其最大目标。构建服务保障型社区,完善社区服务保障机制,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和特殊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加强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帮,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第二,社区居委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因时因事的不同灵活调整,达到管理和服务的完美结合是其目标。建立社区群防群治体系,推进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防止资金脱链,完善资金保障机制
在优化政府职能和打破传统组织壁垒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重新构建社区管理的财力支撑体系,完善资金保障机制。用于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资金来源包括两类:
第一,政府的财政支持,包括来自各级政府的直接财政拨款以及转移支付。在城市反哺农村的大背景下,今后_和地方政府都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乡村的资金投入。但是必须在考虑社区各类事务的属性以及地区差异性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财政转移支付的比重,政府资金投入才可以变得更合理、有效;考虑到各地差异,政府能力的有限性会更加突出。所以,在政府资金投入上,不能一刀切。对于社区内的公共而言,中央、省财政应该负责外部性很强的公共事务;地方政府财政主要负责社区性很强的公共事务。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应主要由地方承担,中西部地区由高层级政府转移支付。
第二,社区内部的资金。按照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农村社区管理的逻辑,除了政府财政拨款、各级政府转移支付等政府支出外,还必须建立政府以外的多元化成本承担机制,如社区自治组织收益、村民集资、企业及其他社会团体捐赠等。
参考文献;
[1]刘志伟.中国农村新社区建设:21世纪的中国乡村再造[J].理论与改革,2004,(3).
下一篇:小学班级交流会范文(汇总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