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装饰图案设计论文摘要范文(共14篇)

文艺复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4135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66分钟。

装饰图案设计论文摘要范文 第1篇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们对室内环境越来越重视,对室内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今对于室内装饰人们不在仅仅要求结实耐用,更多的是追求设计风格的美观大方、时尚前卫。现代建筑中在投入使用前都需进行室内设计,室内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室内环境。室内设计不仅能够起到美化作用,更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一些巧妙的设计能够给人一种轻松、舒畅、愉快的感觉。室内设计属于一门实用艺术,与现代艺术紧密相关。本文将针对现代艺术语境下的室内设计展开研究和分析。

一、引言

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的建筑不仅缺乏美感,更缺乏实用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室内空间作为人们长期所处的建筑内部空间,对其进行必要的设计非常重要,所以室内设计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室内设计与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得现代艺术元素在室内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从很多设计作品中就能够看到现代艺术元素。这些现代艺术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建筑内部空间的舒适性、美观性,现代艺术语境下的室内设计值得研究。

二、现代艺术语境

现代艺术是指带有前卫和先锋色彩的各种艺术思想和流派的总称,主要流派包括:表现主义、建构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等。现代艺术创作与科学思想密切相关,追求纯粹,提倡原创,是基于大工业生产方式及消费观念的转变而产生的新艺术思潮。从现代艺术演进历程来看,起初艺术家们对艺术语境的研究与思考并不多,二十世纪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关注艺术语境问题,加强了对艺术语境理论的思考,这既是艺术理论发展到今天的一种历史必然要求与逻辑上的内在需求,又是破解当下艺术生产中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难题的一条富有前景的路径,所以现代艺术语境逐渐成为艺术理论研究的热点。然而,实际上现今依然很难找到系统的艺术语境研究成果。但毫无疑问现代艺术思想影响着人们审美,影响着各类艺术活动的发展方向。室内设计作为一种实用性较强的艺术行为,自然会受到现代艺术语境的影响。

三、室内设计的特征及其发展

室内设计的目的是,美化室内空间,优化室内环境,以满足人们生活、学习、工作起居需求。现代室内设计多以生活为主题,突出人本思想,运用技术手段、美学原理来营造业主需要的室内环境。主要设计要素包括:色彩、光影、绿化、空间等等。虽然国内室内设计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近几年涌现出了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室内设计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设计新颖,贴近生活,更富有浓厚的艺术气息,促进了建筑功能发挥,优化了室内空间。现如今室内设计已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领域,现代建筑投入使用前基本上都需要进行室内设计。现代室内设计中不仅重视的是美观属性,更重要的是满足业主对室内环境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强调室内艺术氛围的营造。室内设计兴起仅数十年,仍属于新兴学科,却已对建筑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室内设计师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职业,社会对相关从业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全国室内设计存在四十万人才缺口,室内设计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四、基于现代艺术语境下的室内设计

现代艺术语境下的室内设计,将现代艺术元素和室内设计进行了有机结合,把现代艺术理论运用到了室内设计领域。基于现代艺术语境下的室内设计,设计风格并不是单一的展现某一种或某一时期的风貌,而是有意识的将各种风格和多种表现形式融合在一起,运用新的施工技术与新型材料,展现新的设计理念,营造具有个性化、艺术化的室内环境风格。例如,茶几和边几采用镜面材料设计的方式。这种设计方式不仅优雅,具时尚感,且形式语言新颖,以现代材料呈现古典样式,结合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利用现代艺术符号的重新组合,生成了一种新的审美情绪,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彰显了现代艺术元素,呈现了一种现代与传统结合的视觉效果,给人别样的艺术气息。此外,基于现代艺术语境下的室内设计中精致与粗糙的兼容更加明显,一些区域完全不加修饰,而一些区域则精致入微,勾勒出一个个精致的视觉焦点,例如彩砖使用中,在拼贴时颜色没有特定规律,大小无序,追求自然效果的设计方式,粗糙与精致的兼容显得更加时尚新颖。此外,色彩运用方面,呈现多元化特点,墙面不在是单一色,多使用明亮色彩,多种色彩的运用视觉焦点有强有弱,层次分明,大大提高了室内空间感。这种室内设计思想源自于现代艺术中的绘画理论。建筑室内空间以开放平面为基础,所以设计中自然会受到绘画理论影响,绘画的多点透视转换成为室内空间的视看方式,为室内设计提供了更多组织方式。传统设计思路千篇一律,缺乏艺术内涵,易让人们产生什么疲劳,基于现代艺术语境展开室内设计,已成为现代建筑室内设计发展的主流趋势。现代艺术语境下的室内环境设计不排斥任何材料和语言形式及施工方式,利用独特的表现形式来表现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室内环境中的精神文化意蕴。设计效果追求的是浑然天成,利用现代艺术元素点亮空间,重构室内环境要素,增强室内环境的审美价值、实用价值,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学习、办公的基本活动需求。

五、结束语

现代建筑必须要进行必要的室内设计才能投入使用,室内设计不仅是室内空间美化的过程,更是提升室内空间舒适性、实用性的重要手段,室内设计赋予了室内空间个性感和灵魂。但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室内设计要求越来越高,传统设计思维已不能满足业主需求。而基于现代艺术语境下的室内设计则能够以新颖的设计来满足业主,营造出具有艺术性的室内环境。

装饰图案设计论文摘要范文 第2篇

摘要:装饰是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概念,本文旨在探讨现代艺术观念与装饰观念的结合,研究装饰教学中需要解决的装饰观念问题和装饰形态及语言两个关键性问题,对增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作能力将有所帮助。

作为当代艺术设计的平台,装饰艺术的设计和创作是从事各类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当代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构建“大装饰”的理念,对培养学生设计意念、设计素养和原创能力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从人类艺术诞生之时,就没有离开过“装饰”这个名词。人类的艺术起源与原始的装饰有着某种不可割舍的关系。著名的美术史学者沃尔夫林·沃林格认为“美术史主要是一部装饰史”。装饰在原始社会是艺术的审美核心。各种彩陶纹样成为各种装饰美、形式美的标本。装饰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不但是审美的形式,而且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它包含着特定的社会感情和文化意识,它不仅是“装饰性”的,从秩序、线条、形式、色彩等方面带给人们以审美愉悦,而且是“文化性”的,从文化、理想、象征、历史等方面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需要。

沃林格在《抽象与移情》中说到:装饰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于一个民族的艺术意志在装饰艺术中得到了最纯真的表现。装饰艺术必然构成了所有对艺术进行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装饰对于现代设计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从装饰的角度出发,可以清晰的看到现代设计的发展脉络。在当今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有关后现代装饰语意的教学,应当从以下二个方面人手,才可确保“‘大装饰”思想富有艺术设计的当代性。

一、装饰的观念问题

把握后现代的艺术观念,是确保艺术设计当代性的根本因素。后现代艺术是当代艺术及艺术设计的热点,它泛指现代工业社会大工业流水线生产以后西方出现的一些艺术思潮和观念,是当今西方学者对当代文化研究所做的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生在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一些现象正越来越多地带有后现代的特征,而后现代艺术观念也正在被国内学术界接受与认同。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本身是一个含混复杂、矛盾纠合的文化现象,不但中国对其没有具体的定论,就连国外对“后现代”的认识也还处在不断发展阶段。其实,在很多艺术领域“后现代”作品与设计作品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所以总的说来,探究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可以从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谈起。而装饰几乎是后现代设计的一个最为典型的特征,是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国际风格的最有力的武器。后现代艺术主张采用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需求而不仅仅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全然屏弃的古典主义异常关注,他们不搞纯粹的复古主义,而是将各种历史主义的动机和设计中的一些手法和细节作为一种隐喻的词汇,采用折衷主义的处理手法,开创了装饰主义的新阶段。后现代主义者宣扬文化多元论及其差异性、开放性与变异性,强调设计的个性和民族特征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一部分,而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中又表现出古典的回归。后现代主义的装饰风格体现了对于文化的极大的包容性,这里即包括传统文化,也包含现行的通俗文化: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的哥特式艺术、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以及20世纪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波普艺术、卡通艺术等等任何一种艺术风格。运用的手法更是不拘一格:借用、变形、夸张、综合甚至是戏谑或嘲讽。汉斯·霍莱恩设计的玛丽莲沙发就综合了古罗马、波普艺术和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征。同时作为一种更加具备人性倾向的设计观念,后现代设计致力于消除工业生产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使设计更加富有温彩。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通俗化特征将轻松愉快带人日常生活,使每天的行动不再像举行宗教仪式般严肃刻板。现代主义是设计的理想主义,而后现代则强调人们生活在“现在”,后现代设计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物质的特征。享乐主义高于一切,快乐是最重要的原则,“好的生活比好的’形式更重要”(1945年以来的设计)。与严肃冷漠的现代主义相比,后现代设计中大量运用夸张的色彩和造型,甚至是卡通形象,唤起我们关于童年的美好记忆,后现代给我们带来的是有价值的东西:生活,真实而感性的生活,不是高尚的品位。因此学生面对装饰观念的学习和把握上,不妨采取“两端深人”的方法,即一端深人研究传统的古典样式,详尽地了解东西方在装饰领域的不同艺术思想和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另一端深人研究当代文化时尚的发展趋势,用兼具时代性和大众性的艺术眼光来审视和评析当代艺术和设计的审美取向,建立具有前瞻性的装饰观念,并具备引领和培育大众审美走向的能力。

二、装饰的形态和语言问题

在后现代设计中,装饰是通过材质、肌理、声光、色彩以及运动等综合手段传递信息,对所装饰物进行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审美创造活动。装饰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饰语言中的形态表现。因此,现代设计越来越重视对装饰形态的研究,其中包括形态的基本特征的研究和形态与设计表现关系的研究。

1.形态的多维性。作为装饰表现中的形态语言,不论设计图(或模型)是怎样的,设计的形态都是多维性的,也就是说,设计的形态至少是二维或三维的。从人的生理与心理来说,还有四维或五维的可能性。所谓四维构形是以四维空间观念组构装饰形象的方法。“四维空间”借鉴了西方现代画派中“立体派”的艺术观,指在三维度造型空间中加入时间因素。形象的四维空间揭示了时空综合体中时间与空间的相互依附关系,因而使用假定的手段把不可视的时间过程理解为可视的细小空间组合,把不可视的时间形象变化为可视的空间形象。因此更重视物象的运动变化及全方位、多视角观察过程。五维构形是根据意念将客观世界中不相邻的物象与不可能相邻的物象在同一形体中进行组合,从而创造出新的装饰形态。五维构形使各种物象摆脱了在客观世界中的固定位置和本来机能,并以某种崭新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从而探索和表达了客观物质世界与人类精神世界的特殊感应,唤起读者某种情感律动与理论飞跃,散发出浪漫新奇的装饰异趣。对装饰维度的拓展一方面反映了人类审美视野的不断扩大,也反映出现代科技媒体的不断发展对装饰艺术的新要求,这种要求既是范围上的,也是观念上的。

2.具象形态与意象形态。具象一般是指客观存在的形态,如人物、动物、植物、风景、静物等。意象形态(或抽象形态)是装饰造型的意象化、理想化样式,它是在装饰艺术传统中长期积淀形成的。是主观意念程式化的装饰形象。具象形态与意象形态相互依存,貌似分离,实为一体。因为许多抽象形态本身就是具体物的形象,只不过在人们的视觉经验中缺乏体验而已。了解这一点,也就可以明白有些抽象形态虽非具体物之形象,却可以使人会意或联想到某种事物。表现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意象形态和具象形态是相互交替转换的,永远共存的。意象来自于具象形态在主创者头脑中的长期积累,以及对具象美感的归结、冥想等等,是形象思维以及造型艺术的更高级形态。认识了抽象形态与具象形态的辩证关系,能使我们艺术设计者在面对意象物与具象物时,有着更多的选择与组合的自由。

装饰图案设计论文摘要范文 第3篇

一、美术价值体系对设计理论构建的基础与前提

所谓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在一定时代、一定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诸多要素,如指导思想、理想、信仰、信念、价值取向、价值评价等等。由于长期以来在审美本质上的同宗同源性,美术和设计之间的关系彼此难以割裂和分离,美术价值体系在其包含的诸多要素方面对设计理论的构建及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我国画家很早就开始涉足设计领域,中国古代的画家往往可以兼具文人、建筑师、园林师的多重身份,他们常将自己美术价值体系上的理想、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等因素渗透进设计作品中。据传画家阎立本是大明宫的“原始”设计者,这与他精湛的绘画技巧密不可分,而这“精湛的技巧”,又与他独具慧眼、超凡脱俗的审美观息息相关。在中国,原本也没有“设计艺术”一词,以前皆称“工艺美术”。中国的设计教育也经历了从“图案”、“美术工艺”、“实用艺术”、“工业艺术”、“工艺美术”再到“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国当代的许多著名设计师均毕业于美术学院或工艺美术学院,受到系统的美术观念的熏陶和技能训练。

在西方,设计(Design) 概念也起源于当时的绘画,画家们往往也从事建筑及器具设计,直至19世纪末,欧洲画家和设计师的身份都是无法明确分开的。当时欧洲一些美术院校以绘画教学为主,但学生毕业后多从事设计工作,这就带来了一个关于设计理论的归属问题:到底是在美术的大的框架下,还是自成体系、独行特立?笔者认为虽然现在设计艺术学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其发展仍然脱离不了美术价值体系的影响,需从美术领域不断吸收实践与观念上的营养。20世纪初期以来,西方美术领域的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等艺术思潮曾对现代设计的形式、风格、评价标准等产生过较多观念上的影响。“二十世纪绘画领域中,日新月异的前卫画派也对设计产生深刻的影响,有的画派的主张覆盖着文学、艺术的诸多领域,有的前卫画家不但从事绘画、雕塑,同时也从事建筑和实用美术设计。”[2]从20世纪以来设计理论发展的客观情况来看,设计理论的构建常以美术理论为蓝本,有些设计理论几乎直接脱胎于美术理论,受到美术价值体系的影响至深。20世纪早期,柯布西耶、阿尔瓦•阿尔托、赖特及格罗比乌斯、密斯•凡德罗等包豪斯的探索者们把设计理论重心放在设计的本质问题上,开始走一条纯粹以设计为对象的教学和创作之路,设计理论得到长足发展。20世纪中叶,世界主流国家对设计理论越来越重视,为设计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活动空间与研究基础,英国、日本等国纷纷设立了自己的设计师协会、设计理论研究协会,设计理论的研究越发丰富、充实,体系也越发完善。但当人们惊呼现代社会很难再出达芬奇、_这样的全才大师时,不由得要去思考美术和设计观念及其关系问题。长期以来,设计理论从美术价值体系中吸取营养并将其作为创新的价值母体与后盾,设计与美术彻底分道扬镳后,设计理论自然会失去给养,失去原始动力,逐渐香消玉损。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大美术观,它涵盖了所有造型艺术审美需求的观念并形成集中反应。从广义上看,美术价值体系,它通过普遍性审美原则和方法来形成系统的结构,对美术创作及设计理论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美术价值体系,如同一棵大树,包含从传统到现代的各种审美思维,新的风格和理论的产生,都是不断生长的枝叶,丰富着大树的容貌,使之最终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这棵树是一个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反映,不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的,都包含在当代美术价值体系的历史、现在与未来之中。当代美术的内容丰富多彩,是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结晶,当代设计理论的建构及发展只有建立在这种大美术观的基础上,才会有足够的养分,得到充分的生长,并在这样的美术价值规范导向中不断丰富、健全和完善。

二、当代中国美术核心价值体系下设计理论的创新途径

这几年关于建立中国美术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美术》杂志执行主编,美术史论家尚辉先生认为这个价值体系一直都存在,而且是一个历史的形成与积累过程,只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去发现、提炼和归纳,它应该包括:对于传统美术的承传与创造的价值观,对于外来美术的借鉴与融合的价值观,对于艺术社会学与本体论的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性美术的价值观,对于大众人文关怀与个体人文关怀的大众美术价值观与当代性的美术价值观。[3]笔者非常赞同此观点。当代美术价值体系必须是一个综合的,且兼顾到历史、现代各方面平衡的价值观念的规范和标准,它以传统审美文化内容和价值取向为基础,并通过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形成不断完善且具有民族特色的理论体系。在大美术的框架下,当代中国美术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国当代设计理论的创新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固守与创新――确立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尚辉先生认为当代中国美术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强调中国现当代美术对传统美术的延续性,而不是断裂性或叛逆性;其次则是在延续与承传的基础上进行变革与创新。所以,当代美术价值体系首先便是建立在传统审美价值基础之上的。设计是一种文化活动,理论与实践要保持传统文化和民族形式特点,必须把握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内涵与精神,在传承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模式和方式。随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意识中的普遍升温并形成热点,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设计现代化进程的对接关系的阐释成为一个时代话题。现代设计本土化的重要体现就是彰显民族文化精神,而这种文化精神深深积淀在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范式中,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空灵意境等。传统艺术理论是传统文化及审美思想的重要体现,在现代设计艺术理论的构建中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广阔的空间,其中的一些经典论述完全可以建立起视觉文化形态的理念体系,指导我们从事视觉文化活动。[4]比如南齐宫廷画家和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论”,为我国造型艺术的创作和评论开创了一个缜密且符合艺术规律的理论体系,是我国古代艺术创作和衡量艺术作品的经典标准和重要的美学法则,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本土文化特色和内蕴。汲取其中的思想精髓,是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设计认识论、方法论、创作论和鉴赏论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地促进中国设计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和延伸。另外,古代绘画理论中的“不似之似”、“以形写神”、“借物咏志”要求;“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版面空白处理,以及篆刻中“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在现代设计中都有运用。传统的艺术语言会使沟通更显容易,也便于观众产生共鸣和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可。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继承传统是当代美术在全球化文化语境下的应对之策,更是寻求民族化特色的一种重要方式。只有将传统文化的大旗坚定地扛起,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形成我们独特的文化品牌,为中国设计理论的创新指引方向。放弃了传统,也就放弃了当代设计的创造力与文化底蕴。而追溯研究中国美学史的意义之一即是具有推进现代美学的现实意义,并为现代设计注入文化的生机。当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除了固守其精神本源,还要勇于创新。设计需要一种意念,更需要一种文化意识,它是设计的主流,同时也能体现一个设计师自身的底蕴。当前国内许多设计师及设计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往往停留在对传统图形或符号的简单复制和因袭上,很少将文化内涵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机融合,而所有问题产生的实质原因是真正意义上的“本土语言”及其理论的缺乏。我们生长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华夏沃土,通过寻求丰富的本土资源,全面把握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借鉴中国传统美术观念的探索并将之发展延续,是发展和丰富中国当代设计理论的内涵,形成具有规范性的理论指导的重要途径之一。

融合与思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外来文化是指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别族文化。从文化交流的自身规律性来看,外来文化往往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外来文化,民族文化处于一个封闭的体系当中就好像茫茫大海里的一叶孤舟,失去了一个参照系。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设计也似乎趋于一种大同或国际化,在融入大的世界文化主流中,又体现时代的气息与智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代美术价值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外来文化和艺术理论的支持。尚辉先生说:“借鉴与融合是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主体对待外来美术的一种态度。受西方强势社会的影响,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演进都绕不开西方社会的巨大辐射。20世纪以来,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都是贯通中西文化的先觉者,美术家也是这样。这就构成了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都不是本土美术按自身逻辑演变的结果,而是本土与外来美术共同的合力作用。中国本土美术只有在借鉴与融合中才能展开现代性与当代性的转型,外来美术品种与样式也只有被本土化与民族化,才能获得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新的生命活力。”[5]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在反叛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基调上,欧美各种新风格、新思潮不断涌现。各种新的尝试形成了文化艺术表现方式的多样性。在面对主流文化思想阵地不断受到冲击的局面,如何保护和保证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的独立与繁衍,成为很多设计师考虑的重点。任何一种新风格的产生都不是无缘由的,必然是建立在一个思想理论的基础之上。传统的美术形式、主流的美术观念都有继承与创新、不断彰显时代精神和当代性的课题。借鉴与吸收的美术形式和观念都有消化与融合、不断融注本土文化精神和民族化的内容。“新艺术”曾标榜自己的“新”,即与历史上所有传统的割裂,但是无形之中还是受到了法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的限制,最终形成了受东方风格影响,又带有本民族特有的浪漫特质的风格。当时在巴黎的捷克平面设计师穆卡(Alphonse Mucha)的作品中极尽对新艺术风格的宣扬,更是带上了巴洛克式的繁华,而这样的风格又深深影响了20世纪60年代的商业绘画。解放前流行上海滩的美女月份牌和日本漫画中甜美的女性形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新事物,而是不同国家在针对外来文化采取灵活有效的手段,而产生的结果。伴随新的文明历程的到来,设计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刻影响着当代的文化、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时代的发展又是促进美术及设计理论发展变革的动力,一味地排外固守,容易导致文化上的盲目自大,而失去自我发展完善的机会。辩证地融合、吸收是设计理论生机勃发的动力源泉,我们当以开放、宽容的态度审视外来文化,更要结合本民族文化特点去消化吸收外来文化之精华,使之融于民族文化之中,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使民族文化生机勃勃,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人文关怀――艺术的终极目标

展现人文关怀,是中国美术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也同样是设计艺术的本质目的和终极追求。作为体现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的美术,首先体现的就是对人的尊重与关爱,其人文关怀的对象包括对个体与大众。“大众化”是新中国美术倡导的重要价值观,人文关怀更多表现为各种美术类型在审美内容与形式上体现着以各阶层的审美认知习惯与审美趣味为中心。古代社会,宫廷美术、士大夫美术是对少数人的人文关怀,民间美术是对社会底层大众的人文关怀。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制度、文化导向方面的转变,以现实主义为主流的美术的人文关怀对象被确定为以人民大众为主体,艺术为大众服务的目标在美术领域得到真正实现。设计艺术与古代美术的发展主线有所区别,传统的工艺美术,主要通过手工技艺来完成,建立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制度决定了绝大多数的工艺匠人社会地位地下,且文化水平不高,工艺产品中虽然也有一部分民间艺品,大多则是为少数官僚士大夫阶层服务的产物,儒士的审美趣味决定着传统工艺美术的方向和发展。这就使得古代设计艺术的理论及实践发展,未能像在服务对象上有成熟的分层体系,在缺乏主流文化作为其基奠与支撑的条件下,其人文关怀也不如传统美术那样细腻而完善。

现代设计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带有明显工业时代的特征,要为大众服务。设计构建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不体现着设计的影响。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设计在完成人的功能需求基础上,必将更加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和生存需求。当设计理念在绿色、生态、可持续等后现代观念中展开时,设计的人文关怀更多体现为对人的需求、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的关注,实现人、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设计往往包含着设计师的意志及人文态度,必然赋予“物”以人的意义,通过设计师及作品更好地为“人”服务,进而促进人文内涵的丰富和人思维方式的转变。[6]所以,中国当代设计理论的创新,理应在人文关怀方面提出更加细腻、更加完善的要求,即坚持以大众为服务主体,涉及社会需求各层次的人文关怀方向,以各层次的审美认知习惯与审美趣味为中心, 将“以人为本”作为设计艺术追求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

三、结语

当前,设计学和美术学并列艺术学门类一级学科,在多角度多层次的学术探知上,通过传承、借鉴、吸收和融合来追寻“本土化”,是设计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思路或线索。面对飞速发展的设计世界,置身深厚文化积淀的我们完全可以依据和借鉴当代中国美术价值体系,以新的姿态和高的文化视点,固守民族文化主体精神,彰显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同时用辨析的眼光兼收并蓄国外发展经验,使之融合到民族文化和艺术理论中。如果对西方的文化和艺术理论只是一味地模仿或简单地挪用,我们的艺术必然丧失民族个性。批判性继承和辩证性融合,方可找到真正的契机,创作出具有当代中国性格和秉性的作品,发展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时代创新精神的设计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动设计理论本土化的繁荣发展,这也是当代设计师将辉煌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汇的时代使命。

注释:

[1]杨萍,赵昆:《正视现实 迎接挑战 规划未来――“十二五”时期中国美术发展战略座谈会综述》,.cn/ news_id=636,2011-3-3.

[2]朱铭,荆雷:《设计史》,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第421页。

[3][5] 颜慧:《核心价值体系推动中国美术发展――尚辉访谈》.cn, 2011-03-25.

[4]张宽武:《论中国古代画论的生成方式》,《中州学刊》2010年第5期。

装饰图案设计论文摘要范文 第4篇

论文内容摘要: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等重要。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对知识的广泛接纳和吸收,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当今大多重技能、轻理论的情况下,加强对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投入,是一项艰巨而又意义深远的工程。

我国1998年8月通过的《_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而,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设计人才。“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其中“道”是无形的、本源的物质本身所遵照的运动规律;“器”是有形的、现象的技能、技法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犹如“道”和“器”,创新精神是实践能力的根本、源泉。创新精神从何而来?它来自于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培养。

一、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任务

1.艺术设计理论概述

艺术设计理论是一门对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做专门综合探讨的知识体系,主要包含艺术设计史的研究、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的研究、设计批评、艺术设计实践理论的研究等内容。艺术设计史的研究包括:通史通论——中外设计史、中外美术史等,专史专论——中外广告史、中外服装史、中外陶瓷史、平面设计史、工业设计史等。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包括:设计概论、艺术概论、设计心理学、设计方法学、设计文化学、设计美学、艺术美学、艺术心理学、设计艺术原理等。设计批评是对与设计相关的对象的评价和判断。艺术设计实践理论是针对每一门具体设计专业的专业理论,这种理论不是简单的对技法和工艺的概述,而是对技法和工艺一般规律的总结,是对技法和工艺本质及外延的研究。艺术设计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边缘学科,其知识体系涵盖了哲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生态学、仿生学、人体工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因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开设,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指导学生设计实践的重要途径。

2.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任务

①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李砚祖先生认为艺术设计是“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造物活动,是人为实现实用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物化劳动形态。这种造物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因而是一种艺术质的造物”。①诸葛凯先生也认为艺术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的艺术”。②从以上的观点中可以分析出艺术设计的两大要素:“造物”体现的科学精神,造物之“美”蕴含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艺术设计实用功能性决定了它必须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进行造物,因而科学精神是艺术设计的内涵之一。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价值的维护、追求,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艺术设计具有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体现了其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和重视。若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很好地融入到艺术设计中、渗透到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中,需要合理解决科技发展与文化心理之间的矛盾,需要学习生态学、仿生学、人体工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需要研究历史、哲学、美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民族民俗学等相关内容。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体系涵盖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方方面面,因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树立、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是使艺术设计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渠道。

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当今时代,一方面人们对艺术设计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越来越多样,另一方面,艺术设计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多种风格与流派并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若想设计出既符合大众需要又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需要的是创新精神。创新需要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艺术设计理论包含艺术设计史知识、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设计批评、艺术设计实践理论知识等内容——知识体系庞大而丰富,所以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论修养的根本途径。

艺术设计教育不是培养技术工人,而是培养具有理论修养,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艺术设计教育不应只传授技法、技能,同时也应传授“道”(即技法之外的艺术设计创新的本质、内涵),重在授之以“渔”而非“鱼”。 艺术设计理论揭示艺术设计的客观运行规律、总结艺术设计现象背后的本质,因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指导设计实践的基础。

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现状

1.对待艺术设计理论不够重视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甚至是一部分老师,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认为理论可有可无。这与有些人的浮躁、急功近利思想分不开。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活动中,学生更偏爱能够迅速带来设计成果的设计实践课,而艺术设计理论课相对枯燥乏味,不能立即物化出设计成果,较少受到学生的喜欢、重视。事实上,没有艺术理论知识做支撑的艺术设计作品,不过是没有灵魂的视觉元素的简单组合。艺术设计教育,不是仅仅教会学生能创作成果,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创作成果的方式、方法、规律和内涵等本质性的东西。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是教学的显性课程,教给学生的是“形而下”的“器”;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培养的是设计师的气质、创造意识和设计的综合素质,教给学生的是“形而上”的“道”,所以应加强学生的理论意识。同时,教师的艺术设计理论意识也有待提高。教师在进行艺术设计实践课程的教学时,可用相关理论知识来指导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授技的同时,也要传“道”,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重视。

2.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设置不大科学

目前高校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理论课程开设参差不齐,有的高校只开设了设计史、设计概论和中国工艺美术史。科学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基础理论课,如设计概论、设计心理学、设计美学、设计方法学等;艺术设计史论课,包括通史通论(如中外设计史)和专史专论(如工业设计史、平面设计史);相关的设计批评课程和艺术设计实践理论课程等。

3.授课方法单调

传统的艺术设计理论课一般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听,教学效果较差。现在多媒体引入教学,但是教学方式依然是灌输式的,多媒体成了第二黑板。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因为理论课往往是以合班形式的大班上课,听课人数众多,限制了互动式、灵活式教学手段的实施。另外,多媒体教学依然局限于狭小的教室空间,学生缺乏消化理论知识的身临其境的客观环境条件。

三、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改革措施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艺术设计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因此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对教师综合素养的要求就相当高。不仅仅是艺术设计理论课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艺术设计实践课老师也同样要具备。由于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必须紧密联系设计实践,所以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双重的:既要懂设计理论知识,又要会从事设计实践活动。专职的艺术设计理论课教师,在专心研究、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相关的艺术设计实践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入到艺术设计理论研究的本质问题,避免纸上谈兵的尴尬。专职的艺术设计实践课老师,在掌握和教授设计技能、技法的同时,也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不仅仅包括设计实践课的专业理论,也包括基础理论、艺术设计史论及设计批评等。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核心,只有教师的全面发展,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提高教师素质、建设教师队伍是教育的大计。

2.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艺术设计理论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所以理论课教学在形式上要更为开放与自由,使学生由以前被动的听课变为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教室范围,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安排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针对现成作品进行理论讲解和分析;也可以针对某一艺术设计理论观点,进行课堂辩论或讨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要为理论而理论,艺术设计理论知识要和艺术设计实践紧密结合,要提炼出设计观、美学思想及其对现代设计实践的影响与实用价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理论课程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最终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写论文或闭卷笔试。写论文并不能检验学生真正的学习效果,因为历年来的学生论文抄袭现象较严重,很多学生的论文都没有实质性内容;试卷考核方式考查的只是学生的死记硬背能力。所以艺术设计理论课的考核方式需要改革,可以以论文加设计作品或试题加设计作品的方式来考核。论文加设计作品,是在写论文的同时,要学生根据所写论文的论点,设计出能反映论点思想或与论点思想相关的作品,并把作品附在论文后面;试题加设计作品,就是把传统的题型变化一下,把纯文字型的试题,改为根据已知理论来设计相应作品的画图题或者是分析图片作品的分析题。这样,才能真正考核出学生理解、分析、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运用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价值。

结语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综合素质中很大一块是艺术设计理论修养。设计师不可能都是设计理论家,但只要是在专业设计上有一定成就的设计师,就一定是具备相当理论素养的人。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应抛弃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应加强对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注释:

①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13.

②诸葛铠.图案设计原理[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65.

参考文献:

[1]曾小红.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朱和平,王美艳.谈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7(2).

装饰图案设计论文摘要范文 第5篇

关键词:传统装饰艺术、装饰基础课程、现代设计、创意产业

在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国内的设计教育呈飞速发展趋势,社会经济需要设计教育的大步跟上,创造本土品牌需要设计教育合理结合传统设计教育与现代观感的设计教育。我们在赞叹速度带来的各种丰富便利时,也应该感受到面临的某些问题与困难,中国的设计教育至今还是处在发展探索阶段,尚未真正定型与成熟。在现在各种文化互相交融、影响的全球环境中,作为发展中的中国,怎样在吸收国外先进设计艺术教育的同时,发扬本土设计艺术,在日渐成熟的现代设计领域里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培养未来优秀设计师所应思考的问题。中国历史悠久,人文内涵丰富,东方文化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有其自己独特的民族审美情趣,抛弃原有的艺术文化,那显然是不明智的,我们应在学习西方设计知识的同时,融会贯通,发展国内设计艺术,在现代感中体现中国的文化韵味和民族根基。近些年来,传统的装饰艺术文化有被忽视的趋势,从以往的“工艺美术”教育到现在的包豪斯教育体系,传统的装饰基础教学课时大幅度压缩,学院和学生为了尽快进行专业实践,专业设计课有提早进入低年级阶段班级的现象,这个调整有合理的一面,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从传统装饰基础课程来说,相应地裁剪这些课程的教学时间,一方面会使设计思维的形成少了引导性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设计的创作源泉。另一方面,学生接触到工业设计所带来的抽象思维设计,也可以通过传统装饰艺术课程,得到更好的多元化创作,结合本土文化进行适合现代视觉观念的优秀设计。

一、传统装饰基础课是创作的根源,是具象到半抽象到设计的过渡

有的人认为传统无法跟上现代设计的思维,其实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在传统装饰艺术中也一样存在,清代的笪重光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其实就是构成艺术美。“一以当十”、“似与不似之间”,这些传统装饰基础中常用的手法一样用于现在的构成设计中。装饰基础课程的训练内容来源于生活,对设计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快节奏生活的到来,西方简洁主义的艺术冲击,工业化产品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设计,设计是为市场和社会服务,和经济、生活紧密相连,脱离生活只讲究形式的设计难免让人感觉华丽的虚构,一个脱离了本土文化的设计无特色可言,一个没有自己特色的设计也无优势可言,装饰基础课程的削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装饰艺术的熏陶,在设计教育中,我们现在不是寻求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模式只会使设计的路子走得越来越窄,豪无创新的可能,只有发展自己的特色,掌握基础设计步骤,结合现代设计的理念,在加强交流中取长补短,在熟悉本国的传统艺术设计中比较外来先进文化,才能拓宽思路,一方面继续提升本国的传统设计,一方面在激烈竞争中为本国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香港着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他在《2007全国设计伦理教育论坛》上的发言中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

二、装饰基础的多元造型手法对创意产业的影响

创意产业是一个经济名词,早在1986年,着名经济学家罗默()就曾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装饰基础课作为创作的基础训练,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对各种材质的表现,对各种传统装饰艺术的多元化造型手法进行研究,在图形设计、色彩感觉、构图设想、材质应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探索的可能,这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而创意需要有这种发散性思维,这能启发在思考中释放自己的个性才能,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在探索中找到更切实的表现方式,更好地在现代设计中把握创新。

从图形设计上来说,装饰基础研究的是从现实物象中提炼、概括,是对物象经过细致的观察了解,在观察中寻找切入点,从这些不同的切入点可以得出不同的思维结果,再通过多元化的造型手法,作多方位的图形设计变形,这就要求对观察对象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都进行剖析深入,再进行延展,激发联想,而创意行为就是在这种过程中产生。创意行为需要突破普通的习惯性思维,必须有深入的观察,作多方位的思维,才能有合理的异于常人的创意。创意并非是无物可据,无形自来,创意行为的思维训练中,观察是创造性技法之一,没有形象性就没有审美,也就没有艺术可言,创意的行为起始于设计的初步,装饰基础设计的这种仔细观察多方位思考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创意的迸发。

从色彩感觉来说,装饰基础包括研究各种色彩对人类情感的作用,而各种场所、日用品、大到城市建筑色彩的整体规划,都同色彩研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类对色彩的喜恶,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创意行为,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色彩感觉,那就忽略了人类的感情。装饰基础研究的是人类在生活中积累的各种图形财富,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性色彩,这对掌握不同人群的色彩感情有着很好的探索。

构图设想是一切造型艺术的重要一环,装饰基础设计所涉及的图形中,无论对单独的图形还是绘于各种 材质上组合的图形等,都对构图作了细致的考虑。在现阶段的装饰基础课程中,并非是要抱着原有的传统内容不放,而是力求在符合现代设计思维的创作中设想,所思考的内容可以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把传统的精华融合于现代设计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强调用全新的思维逻辑方式融入现有产业实现价值创新,分析具象造型艺术构图设想的三个必要环节——观察、研究自然;抽象、概括自然;引申、表现自然。这三个环节都是在发展的模式下进行,根据现有的内容通过构图设想进行新的思维来实现创新。

艺术的实用性是传统装饰艺术固有的内容,各种图形在材质应用上达到新的视觉感受。装饰基础设计来源于现实中的物象,通过一定的装饰手法对现有的物象进行设计变形,再通过各种材质表现,使图形在材质上达到观赏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并对图形作适合于某种材质的考虑。装饰基础设计在材质应用的练习上对装饰艺术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也唯有在实用的基础上才能有所突破。在当今创意时代,具有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材质上的应用教学,无疑使装饰基础设计能够尝试更好地与现代产业接轨。通过装饰基础的模拟教学,把设计与技术、文化、产品和市场融为一体,这样既有利于传统艺术产业的延伸,又可以为现有的产业拓展发展空间,使创意产业成为可能。

设计归根结底是为经济服务,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迫使设计教育切实了解市场所需,只有跟市场结合,具有特色的个性化产品,才有可能闯出自己的市场,才有可能在国际贸易中找到我们的定位,传统的装饰艺术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使装饰艺术真正成为一种创意产业。

系统的设计思维方法的训练,关注美感设计,包括对生活形态的理解、设计管理、战略和产品计划方面的研究。装饰基础设计是从生活形态中,通过观察事物内部外部结构,进行多种思维变化创作,它是界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思维训练方式,是对同一物体进行多种变化可能的探索,是对物象进行重新构想,或简洁或繁复,它的设计创新的系统方法,也能够和现代设计中思维的形式训练结合。

当然传统装饰基础课从现代设计观中来看,思路上也有陈旧的一面,以往有重技法轻创新、重平面效果轻材质塑造等的现象,我们只有在现代设计教育的大环境中完善装饰基础,才能让传统装饰艺术更上一个台面。

参考文献:

[1]李砚祖:“建构新的设计教育体系,发展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2001’清华国际工业设计论坛暨全国工业设计教学讨论会论文集》,北京,2001。

[2]蔡军:“设计·策略·教育——中国工业设计的思考”,《美术观察》,。

[3]过伟敏:《走向系统设计》,江西美术出版社,南昌,2005。

装饰图案设计论文摘要范文 第6篇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广告招贴设计思想,而广告招贴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本文论述了传统美学观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的体现。

在我国,广告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矛与盾”的口头广告—“韩非子”中所描述的‘悬帜甚高”中的“望子”,两宋时期伴随着印刷雕版而产生的‘传单”等都可以看作是广告的雏形形态,都是我国广告历史久远的例证。然而,广告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性活动并发挥其巨大作用却是从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招贴广告艺术,可以说是引进的。招贴画(post)是广告艺术中比较大众化的一种体裁,用来完成一定的宣传鼓动任务,或是为报导、广告、劝喻、教育等目的服务。在我国用于公益或文化宣传的招贴,称公益或文化招贴或简称宣传画;用于商品,则称商品广告招贴或商品宣传画。而这一切,在国外某些国家通称广告画,或商品广告、文化广告、艺术广告、公用广告。

广告在世界各国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共同的规律。它们都是随着商品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发展的。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传播手段的革新,无不对广告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1886年出现于巴黎街头的多色印刷的版面画是近代招贴的开始时期,那么我国招贴的产生则以本世纪20年代和三四十年代出现在沿海城市的月份牌广告和路牌广告为标志。它们虽然带着一定的半殖民地色彩,但却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人到千家万户,因此,应该说是我国招贴广告的发展与开端。

首先,招贴画传达信息鼓动宣传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它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宣传画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各个不同的比例,以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并经常运用象征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

例如,构思上的“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精炼,构图上‘针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硫可走马,密切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已经在我国招贴艺术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香港平面设计大师靳棣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他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也是老庄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他的许多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这种思想,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在国际‘冰”主题招贴艺术展中,‘冰—生命—文化”招贴图形作品,将极其强烈的民族装饰风格化的图形形象作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进行了丰富而适当的虚化处理,整个画面以黑白极色加以艺术表现,形成了形与色的对立与协调、冲突与融合的视觉效果,构筑了一幅在中国特定大文化场景下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平面图形设计作品。2008年的申奥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意韵,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前面说过,招贴画属于“瞬间艺术”。好的招贴要做到既要让人“一目了然”,还要做到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这就要求招贴具有精湛的构思。任何艺术,都不能说明一切,特别是像招贴画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那就需要做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我们从来不曾用如实的描写、逼真的再现要求过中国传统艺术,没有人指责某些山水画不符合焦点透视的原则,也没人批评传统戏曲程式化的表演模式,因为我们对自已的传统艺术有一个固定的观念,懂得抽象的形式美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价值。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齐白石“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个不断概括,不断深人的过程,最终敢于舍弃虾的次要部分而突出主要特征,使母虾的形象更为完美更为生动。齐白石提出的‘咋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种说法和石涛的“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说法是相通的。联系他的作品和实践可知,他主张的“不似”正是为了“似”,‘不似”其实是在“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决不是“似是而非”,而是使形象更有概括性,利用了欣赏者相应的联想作用。再看我们的一些招贴画,就“似与不似”的观点来考察,就形象的简明与富于概括这一点来衡量,很多形象显然不是生活的简单模仿,某些概括的形象显然与素材有很大的差别,由复杂到单纯,由繁杂到简洁,必须承认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提高。作品的魅力,决不只是以外形的逼真为转移,有时候,欣赏者不是简单地接受宣传,同时也是探索、发现和补充,从而得到欣赏的乐趣,正因为欣赏者有所探索,有所发现和创造,作品的主题才能产生深人的影响。这种特点正符合了招贴艺术的要求。靳棣强招贴作品‘金、木、水、火、土”招贴图形形象设计,也充分显示了这种文化艺术的精神特征,萦绕着极其强烈的现代主义设计的精神光环。

装饰图案设计论文摘要范文 第7篇

关键词:分形技术;陶瓷装饰纹样;应用

1 分形理论概述及基本概念

“分形”(Fracatl)一词的普及与曼德尔布罗特的《分形:形状、机遇和维数》一书有关。在书中,曼德尔布罗特将其定义为“描述一类递归定义的、可产生现实和超现实图像的曲线。”自分形理论建立后,在应用学科和可视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分形的理论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取得巨大成功。正如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曾说过,在将来,一个人如果不能熟悉分形,他就不能被认为是科学上的文化人。

分形的定义

原则来说:分形是在一些简单空间上,如Rd、C上的一些“复杂”的点的集合,这种集合具有某些特殊性质,首先它是所在空间的紧子集,并且具有下面列出的典型的几何性质:

(1) 分形集都具有任意小尺度下的比例细节,或者说它具有精细的结构。

(2) 分形集不能用传统的几何语言来描述,它既不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也不是某些简单方程的解。

(3) 分形集具有某种自相似的形式,可能是近似的自相似或者统计的自相似。

(4) 分形在某种方式下定义的“分形维数”通常大于它的拓扑维数。

(5) 在大多数令人感兴趣的情形下,分形集由非常简单的方法定义,可能以变换的迭代产生。

对于各种不同的分形,有的可能同时具有上述的全部性质,有的可能只有其中大部分性质,即使某个性质有例外,也并不影响我们把这个集合称为分形。

2 分形理论在艺术领域应用的现状

分形理论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在艺术设计领域已显示出其独有的魅力。艺术设计需要与科学需要相互作用,促进分形艺术设计的迅速发展。一方面,科学的发展需要市场的支持,而艺术正是科技成果通向市场,转化为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设计艺术的进步有赖于设计艺术手段的革新,而科学恰好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手段。

目前分形理论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包括分形艺术内涵、将分形图形贴在三维物体表面的算法、分形图形在时装艺术、纺织设计、园林设计、包装、装饰设计和影视作品中的应用、基于分形理论的陶瓷装饰图案设计CAD软件和动感雕塑辅助造型设计系统、分形图案的构图艺术及其计算机模拟实现等。

与其它学科相比,目前对分形艺术在陶瓷装饰纹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甚少,而陶瓷装饰风格的多样化发展却对陶瓷装饰纹样设计的理念与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分形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可以直接对陶瓷装饰纹样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把分形理论与陶瓷装饰纹样设计相结合,有利于引导陶瓷装饰纹样设计创新的研究,从而带给陶瓷装饰纹样设计者更多的灵感,拓展设计者的思维。

3 利用分形技术生成陶瓷装饰纹样的特点

随着分形艺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分形图形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己经开始注意到分形的图形特点与陶瓷装饰纹样的相似之处。但目前对分形技术生成陶瓷装饰纹样的特点仍没有比较详细的分析。

首先,分形图形是包含统一于自相似的分叉、缠绕、不规整的边缘和丰富的变换中,其最大特点是无限嵌套与细分,体现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既是人们对自然结构的新认识,又是数学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实现。分形艺术图形的美体现了混乱中的简单,有序中的混乱,是一种随机中的秩序,统一中的丰富。分形不同于欧氏几何形态中对称给人带来的呆板感觉,增强了大范围局部与整体的对称,是由简单公式通过迭代生成的复杂图形,分形用其独特的手段解决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其次,分形图形体现了许多如平衡、和谐、对称与对比等传统美学的标准,但更多的是超越这些传统标准的新的展现。它“是一种动态平衡,一种画面各个部分在变化过程中相互制约的平衡;分形图形的和谐是一种数学上的和谐,每一个形状的变化,每一块颜色的过渡都是一种自然的流动,毫无生硬之感;而最特别的是分对称,它既不是左右对称也不是上下对称,而是画面的局部与更大范围的局部的对称或者说是局部与整体的对称。它表现出一种纯真的追求野性的美感,一种未开化的,未驯养过的自然情趣。”图1与图2分别为分形图形。

4 应用分形技术进行陶瓷纹样创新设计

分形图形风格与陶瓷造型风格的统一

造型决定陶瓷器物的基本形态,而装饰则加强整体的形式美感。分形图形表现出的韵律感、梦幻感和纯真的野性之美如果用于装饰传统陶瓷造型则显得矛盾不谐调,反之将它与设计前卫的现代主义风格的陶瓷造型结合就会显得相得益彰。

图形的偶然性、丰富性与陶瓷装饰色彩的可控性相结合

分形图形具有偶然性的特征。分形艺术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性,较小的扰动都将导致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设计之前并不完全知道将会产生怎么样的结果。因此分形图形有时呈现一定的偶然性。应用分形软件创作分形图形的过程又可以不断地激发想象,可以在运算结果中调出能表达自己思想的形象,漂亮的分形图形就是通过不断地调试而产生的。这也说明分形可以产生出人们所意想不到的结果来。正如中国画法中的泼墨就是即兴的、浑然天成的,分形图形就能达到这种效果。如图3就是通过分形软件所调试出来的分形图形。

同时,分形图形又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在分形图形中蕴含着无穷的自相似性嵌套结构,一张分形图在无限度的放大过程中总是可以发现分形图的不同局部有不同的意味,但又统一在同一个装饰风格中。在陶瓷艺术设计中,有时存在为同一个陶瓷造型设计不同的装饰纹样的的情况。在这样的作品中,装饰纹样作为表现的主体元素既互相区别,又统一在一个主题下。此时,一般的方法就是用一种陶瓷装饰纹样通过变形等手段衍生出变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分形图形的天然优势在陶瓷装饰纹样设计中的潜力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色彩是装饰的内容之一。分形技术对于色彩的可控性也是它参与陶瓷装饰纹样设计的另一大优势。因此,将偶然得到的丰富图形结合变幻的色彩运用在陶瓷装饰纹样上,是分形技术应用于陶瓷装饰纹样设计的重要方式。

陶瓷装饰纹样分形设计软件的使用

装饰图案设计论文摘要范文 第8篇

论文内容摘要:现代设计的大环境中,传统的装饰艺术文化有被忽视的趋势。传统的装饰基础教学课时大幅度压缩,减少了引导性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设计的创作源泉。传统装饰基础课是创作的根源,是从具象到半抽象再到设计的过渡,是对同一物象进行多种变化可能的探索,是从对物象进行重新构想,或简洁或繁复,它的设计创新的系统方法,也能够和现代设计中思维的形式训练结合,它的扩散性思维和多元化造型手法对创意产业也起着一定的影响。

在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国内的设计教育呈飞速发展趋势,社会经济需要设计教育的大步跟上,创造本土品牌需要设计教育合理结合传统设计教育与现代观感的设计教育。我们在赞叹速度带来的各种丰富便利时,也应该感受到面临的某些问题与困难,中国的设计教育至今还是处在发展探索阶段,尚未真正定型与成熟。在现在各种文化互相交融、影响的全球环境中,作为发展中的中国,怎样在吸收国外先进设计艺术教育的同时,发扬本土设计艺术,在日渐成熟的现代设计领域里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培养未来优秀设计师所应思考的问题。中国历史悠久,人文内涵丰富,东方文化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有其自己独特的民族审美情趣,抛弃原有的艺术文化,那显然是不明智的,我们应在学习西方设计知识的同时,融会贯通,发展国内设计艺术,在现代感中体现中国的文化韵味和民族根基。近些年来,传统的装饰艺术文化有被忽视的趋势,从以往的“工艺美术”教育到现在的包豪斯教育体系,传统的装饰基础教学课时大幅度压缩,学院和学生为了尽快进行专业实践,专业设计课有提早进入低年级阶段班级的现象,这个调整有合理的一面,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从传统装饰基础课程来说,相应地裁剪这些课程的教学时间,一方面会使设计思维的形成少了引导性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设计的创作源泉。另一方面,学生接触到工业设计所带来的抽象思维设计,也可以通过传统装饰艺术课程,得到更好的多元化创作,结合本土文化进行适合现代视觉观念的优秀设计。

一、传统装饰基础课是创作的根源,是具象到半抽象到设计的过渡

有的人认为传统无法跟上现代设计的思维,其实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在传统装饰艺术中也一样存在,清代的笪重光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其实就是构成艺术美。“一以当十”、“似与不似之间”,这些传统装饰基础中常用的手法一样用于现在的构成设计中。装饰基础课程的训练内容来源于生活,对设计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快节奏生活的到来,西方简洁主义的艺术冲击,工业化产品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设计,设计是为市场和社会服务,和经济、生活紧密相连,脱离生活只讲究形式的设计难免让人感觉华丽的虚构,一个脱离了本土文化的设计无特色可言,一个没有自己特色的设计也无优势可言,装饰基础课程的削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装饰艺术的熏陶,在设计教育中,我们现在不是寻求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模式只会使设计的路子走得越来越窄,豪无创新的可能,只有发展自己的特色,掌握基础设计步骤,结合现代设计的理念,在加强交流中取长补短,在熟悉本国的传统艺术设计中比较外来先进文化,才能拓宽思路,一方面继续提升本国的传统设计,一方面在激烈竞争中为本国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他在《2007全国设计伦理教育论坛》上的发言中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

二、装饰基础的多元造型手法对创意产业的影响

创意产业是一个经济名词,早在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罗默()就曾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装饰基础课作为创作的基础训练,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对各种材质的表现,对各种传统装饰艺术的多元化造型手法进行研究,在图形设计、色彩感觉、构图设想、材质应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探索的可能,这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而创意需要有这种发散性思维,这能启发在思考中释放自己的个性才能,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在探索中找到更切实的表现方式,更好地在现代设计中把握创新。

从图形设计上来说,装饰基础研究的是从现实物象中提炼、概括,是对物象经过细致的观察了解,在观察中寻找切入点,从这些不同的切入点可以得出不同的思维结果,再通过多元化的造型手法,作多方位的图形设计变形,这就要求对观察对象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都进行剖析深入,再进行延展,激发联想,而创意行为就是在这种过程中产生。创意行为需要突破普通的习惯性思维,必须有深入的观察,作多方位的思维,才能有合理的异于常人的创意。创意并非是无物可据,无形自来,创意行为的思维训练中,观察是创造性技法之一,没有形象性就没有审美,也就没有艺术可言,创意的行为起始于设计的初步,装饰基础设计的这种仔细观察多方位思考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创意的迸发。

从色彩感觉来说,装饰基础包括研究各种色彩对人类情感的作用,而各种场所、日用品、大到城市建筑色彩的整体规划,都同色彩研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类对色彩的喜恶,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创意行为,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色彩感觉,那就忽略了人类的感情。装饰基础研究的是人类在生活中积累的各种图形财富,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性色彩,这对掌握不同人群的色彩感情有着很好的探索。

构图设想是一切造型艺术的重要一环,装饰基础设计所涉及的图形中,无论对单独的图形还是绘于各种材质上组合的图形等,都对构图作了细致的考虑。在现阶段的装饰基础课程中,并非是要抱着原有的传统内容不放,而是力求在符合现代设计思维的创作中设想,所思考的内容可以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把传统的精华融合于现代设计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强调用全新的思维逻辑方式融入现有产业实现价值创新,分析具象造型艺术构图设想的三个必要环节——观察、研究自然;抽象、概括自然;引申、表现自然。这三个环节都是在发展的模式下进行,根据现有的内容通过构图设想进行新的思维来实现创新。

艺术的实用性是传统装饰艺术固有的内容,各种图形在材质应用上达到新的视觉感受。装饰基础设计来源于现实中的物象,通过一定的装饰手法对现有的物象进行设计变形,再通过各种材质表现,使图形在材质上达到观赏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并对图形作适合于某种材质的考虑。装饰基础设计在材质应用的练习上对装饰艺术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也唯有在实用的基础上才能有所突破。在当今创意时代,具有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材质上的应用教学,无疑使装饰基础设计能够尝试更好地与现代产业接轨。通过装饰基础的模拟教学,把设计与技术、文化、产品和市场融为一体,这样既有利于传统艺术产业的延伸,又可以为现有的产业拓展发展空间,使创意产业成为可能。

设计归根结底是为经济服务,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迫使设计教育切实了解市场所需,只有跟市场结合,具有特色的个性化产品,才有可能闯出自己的市场,才有可能在国际贸易中找到我们的定位,传统的装饰艺术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使装饰艺术真正成为一种创意产业。

系统的设计思维方法的训练,关注美感设计,包括对生活形态的理解、设计管理、战略和产品计划方面的研究。装饰基础设计是从生活形态中,通过观察事物内部外部结构,进行多种思维变化创作,它是界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思维训练方式,是对同一物体进行多种变化可能的探索,是对物象进行重新构想,或简洁或繁复,它的设计创新的系统方法,也能够和现代设计中思维的形式训练结合。

当然传统装饰基础课从现代设计观中来看,思路上也有陈旧的一面,以往有重技法轻创新、重平面效果轻材质塑造等的现象,我们只有在现代设计教育的大环境中完善装饰基础,才能让传统装饰艺术更上一个台面。

参考文献:

[1]李砚祖:“建构新的设计教育体系,发展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2001’清华国际工业设计论坛暨全国工业设计教学讨论会论文集》,北京,2001。

[2]蔡军:“设计·策略·教育——中国工业设计的思考”,《美术观察》,。

[3]过伟敏:《走向系统设计》,江西美术出版社,南昌,2005。

装饰图案设计论文摘要范文 第9篇

室内设计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多,其不仅仅要考察设计者的美术功底,同时,还要求设计者要懂得工程学、计算机技术、艺术学和心理学等,室内设计的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要结合人们的心理, 从而提高室内设计的美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室内设计主要是对人们的居住环境的设计,所以,应该对人们的心理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才能把握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

1、环境心理学的定义

环境心理学通过字面意思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环境,第二部分是心理学,环境指的是人们居住的环境,室内的环境比较闭塞,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室内的结构和色彩等都会影响着人们的心情。 心理学指的是对人们的情感、思维等进行分析。 因此,环境心理学能够将环境与人的心理结合,从而分析环境与人类心理的关系,所以,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要关注环境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从而能够设计出好的作品。

2、室内设计的定义与内容

室内设计是按照建筑物的使用特点,使设计与周围的环境相契合,并且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与艺术手段,从而能够创造出环境优美、实用性强的室内环境。 室内设计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要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能够体现设计的风格,让人们都能够满足审美的需求。 室内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空间环境的设计,主要是对空间视觉形象的设计和空间环境系统的设计, 包括对室内装修的设计,运用不同的装饰物,对空间进行装饰,让空间看起来美观,包括对室内陈列的设计,对室内陈列的布局,让室内空间看起来既不空旷,也不拥挤。 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运用环境心理学,从而能够使室内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想。

3、环境心理学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问题

现在,在室内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刚刚进入了起步阶段,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的享受,因此对室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环境心理学是室内设计人员必须要学习的一类学科, 设计师要本着环境心理学的理念,从而能够促进设计的创新。 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人们可能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也不知道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人们心中所想的设计理念受到环境的限制,导致室内设计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标准。

4、人们在环境中的心理行为

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室内的色调和摆设,让人们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得到休息。 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运用一些物品,从而起到依托的作用,在比较空旷的地方摆放一些家具,使室内设计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领域性与人际距离

人在语言表达、理性思考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了人们在活动中不希望被打扰,在不同的活动中,人们需要不同的场所,在室内环境设计中,要为人们保留一定的空间,而且要按照不同的接触对象,在不同的场合,形成距离的差异。 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心理状态也会发生一些改变,人们的心理与环境还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的,人们都希望自己所想的事情不要被环境所左右,不要被外界的事物干扰,恰好,室内环境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空间,人们可以在室内与外界空间产生距离,从而不被打扰。 室内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让人们与环境之间既要具有一定的亲密程度,但是又要保持距离,让人们能够感受到空间的美感。 例如学生在选择宿舍床位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角落的位置,而不会选择靠近门的位置,那是因为人们的心理因素决定的,人们都不希望被外界的环境打扰。 在休息的过程中,人们都是在室内的,所以,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人们在室内更希望能够得到良好的休息。

安全感的依托

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不是越宽广越好,人们在室内空间中更需要一种依托,从而能够得到安全感。 例如在火车站,人们不喜欢在候车厅停留多时,而是喜欢停留在人群散落的地方,适当的与大量的人群保持距离。

从众与趋光心理

人们在室内空间中活动时,一般还是喜欢在明亮的场所,人们会从暗处向明亮处驱动,因此,在对公共环境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确保光线是明亮的,可以采用标志性的照明。

5、环境心理学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 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感受,考虑到室内设计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感受,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感官, 然后充分运用心理学,因此,室内设计师必须要充分利用环境心理学,对室内的环境进行塑造,从而能够让人们在比较理想的环境中生活。

6、室内设计与人的心理的关系

人的心理在室内设计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且,室内设计要具有实用性,要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在满足人们审美的同时要具有完善的使用功能,这样人们才能在室内过得舒适。 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满足设计的物质功能,而且还要满足设计的精神功能,要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运用合理的设计来调动人们的感官,这样人们才能在室内安心地工作和生活。 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不能过分的夸张,在设计时要在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也要根据人群来进行室内设计,例如,年轻人可能会比较喜欢个性化的设计,但是,老年人却比较喜欢安逸的生活,在设计过程中尽量要设计一些传统的元素。

结束语

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人们的主观感受,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精神享受,对生活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室内环境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应该充分运用环境心理学,从环境的角度和人的心理层面去分析,从而能够设计出人们喜欢的样式,让人们能够在更加舒适的环境中生活,而且,当室内比较空旷的时候,可以摆放一些家具,使室内的空间感比较好,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 而且,在室内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审美要求,年轻人比较追求个性,而老年人则追求传统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志勇 . 分析环境心理学与现代室内设计 [J]. 大众文艺 ,2014,12:122.

[2] 王广利 . 分析环境心理学与现代室内设计 [J]. 工业建筑 ,2013,16:279.

[3]关会明.浅谈环境心理学与现代室内设计 ---住宅室内篇[J].建筑知识,2012,31:183.

[4]王艺.环境心理学与现代室内设计[J].建筑知识,2011,11:183.

装饰图案设计论文摘要范文 第10篇

一般情况下,技术美学具有以下几种特性:第一是技术性。随着现代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及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设计应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之相关的理论也随之产生。我们知道,在传统工艺美学的理论指导下,工业设计往往将产品功能作为唯一法则,据此进行批量式生产。而如今,现代技术美学已经渐渐取代了传统工艺美学。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技术因素是设计美学的最基本因素,除了直接影响到设计风格之外,还对现代工业设计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第二是应用性。纵观西方美学发展史不难看出,在十九世纪之前,由多数哲学家对于艺术并不了解,更缺乏创作经验,因此,他们所提出的美学理论仅仅停留在抽象性、概念化阶段,对实践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但是到了十九世纪以后,有关美学的诸多理论开始被人们所重视,并被应用于社会生活及生产的多个领域之中。在这一背景下,技术美学也便应运而生。从这一角度上看,应用性是技术美学的又一重要特征。第三是审美性。不可否认,设计本身便是一项艺术创造活动,艺术创造则必须是遵循客观现实而完成的。

二、技术美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形式美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客观地说,要在室内设计中体现形式美,便是要求设计所涉及的不同物件之间在风格上、色彩上、样式上等不同方面具有高度协调性。具体来说,一方面,应当关注“适度美”。其中,最为重要的核心便是关注人及人的各种需求感,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应当时刻将满足人的心理及生理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从生理需求上考虑,应当根据人体工程学的理论知识,分别从人体的尺寸、比例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室内空间的大小、室内物品的摆放位置及功能等不同因素来进行室内设计。同时,站在人的心理角度,还需要关注人对设计美的心理感受。另一方面,还必须重视“均衡美”。所谓均衡美,其根本目标是在不断变化的心理过程中寻求一种平衡感。体现在室内设计中的不同方面,如形状、色彩、面积等等。其中,形状的均衡就是不同物件的外观形状或者形态的均衡;色彩的均衡是指室内各个物品颜色的设置或搭配方面的均衡;而面积的均衡则主要体现在视觉面积上面。从本质上说,不论哪一角度,要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都必须借助于客观实物来体现。

2.艺术美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传统的观点认为,装饰就是艺术,艺术就是装饰。之所以会有这种错误的论断,其根本原因在于对艺术本身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毫不夸张地说,一件普通产品,即使没有经过任何修饰或者装饰,也可以被叫做是“艺术品”。换句话说,对于任何一件产品而言,均可以借助于抽象的艺术而产生一种艺术美,从而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成功的设计作品必然是美的现实体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样,室内设计也必须重视实用性与艺术美的完美融合。一般情况下,为尽可能满足人们对于空间的精神需求,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可以借助于具体物件来实现不同风格、内涵的体现。不可否认,要体现艺术美,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形式美。通过设计,能够使人们的生活空间及环境得到完善,从而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与生活观念。

3.功能美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装饰图案设计论文摘要范文 第11篇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有数千年之久,其文化特色和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是世界文化之林的一块瑰宝。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现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日新月异但仍然或多或少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本文就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展开探讨,看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形式以及如何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室内设计中,对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形成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室内设计;传承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加剧的当下,国际交流中对于文化的界限变得模糊,大量西方文化开始渗透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就室内设计而言,越来越多的室内设计缺失了对文化内涵的把握,从设计风格上趋向于西式或是混搭,缺乏一定的设计内涵,整体设计流于表面形式,这对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是不利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从古代的园林设计到建筑设计中都能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身影,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是我们所要探寻的重点。

1、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室内设计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

中国传统文化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本质上来讲,中国传统文化即包含了中国人文历史上下五千年中的一切具有文化识别性的物质和精神。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拆开来看,其主要具有两个特性:①它的“中国”性,不同的民族诞生了不同的文化,而中国文化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这是独一无二的;②它的“传统”性,这包含了文化历史中上下五千年里的所有文化遗产,是从历史中剥离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历史溯源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史,因此其内容庞杂繁多,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种。两者都包含甚广,在此不作赘述,我们仅以建筑设计方面的传统文化简单举例。传统物质文化中包含有:中国画、对联、书法、雕刻、龙凤(其它)纹等等,传统精神文化中则包含了百家学说以及古人在建筑设计中的理念学说等等,这主要影响了现代室内设计的设计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室内设计

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建筑设计风格在世界建筑设计史上是独树一帜的,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任何时代的建筑室内设计都能反映出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尽管由于社会需要,部分建筑的整体风格有所差异,但其所包含的设计理念和内涵都是一致的。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的文化都对当时的建筑室内设计形成了统一的影响。依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中国建筑室内设计发展史上,也造成了不同的时代建筑。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是无论如何都分不开的[1]。

①特定的民族、地域、环境等等都会影响文化的诞生,而在漫长的发展史上,不同的时期会诞生不同的文化,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什么时代的文化或什么样的文化,都会对当时的建筑室内设计形成一定的影响。

②就设计师自身来说,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难免会对传统文化有着自身的偏好和喜爱或者是不自觉地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那么在室内设计中就会不自然的把传统文化应用到其中。所以说,而传统文化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

2、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方式

中国传统物质文化的传承

中国物质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时,可以分为直接应用和间接应用两种方式。一些中国传统物质文化,直接应用于室内设计中,既不会打破现有的室内格局,同时具有传统家居中的美感,在对传统物质文化应用时,应该注意平衡点的把握,避免不伦不类。如在室内整体风格设计上,以传统木质结构为主,家具采用传统木质家具,在装饰上以中国书画、对联等为主,古人讲究留白,所以墙面装饰不宜太多,在隔断上采用屏风会显得更具层次感,桌面墙柱等的纹饰,可以参考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的纹饰,做出仿古设计,从而形成整体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设计。而在间接应用形式上,在对部分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上应该避免生搬硬套,而是在传统文化中寻求与现代室内设计结合的平衡点,让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焕发新的生命力,同时也是对现代室内设计创新发展之路。现代室内设计中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进行取源,然后通过设计者自身的创意与现代室内设计相结合,进行多元化的衍生和创新,形成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新文化元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新的解读和应用[2]。

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传承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中国传统精神文的化的应用主要分为两个思想的传承。

①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应用,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思想内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设计理念是我国建筑设计发展史上的基本思想。如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于设计风格的要求是自然和谐、统一有序,对建筑设计和装饰风格上讲究一点即可,避免不做装饰而过于清寡,过于装饰又显得杂乱。中庸思想更多的是强调自然,而在室内设计中同样包含了这样的设计思想,在对墙面的装饰上,以大范围的留白为主,只有一张画或书法做装饰,在家具的陈列上也以简单为主,避免过多的摆设,这些都是对自然中庸思想的应用。

②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应用,道家思想崇尚清静无为,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道家思想的应用也随处可见。阴阳之说的应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尤为明显,避阴而从阳,在对建筑的设计和室内装饰的摆放改变室内家居环境。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常在门口位置处设计屏风,给人以虚实相间的印象,同时在整体家居的风格上,显得更具层次感[3]。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长久历史发展中,中国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诞生了多种不同的应用形式。书画是现代室内设计中较为常见的应用形式,对书画文化的应用,不仅可以营造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空间美感,同时也能显示出居住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如在一些书香世家或者大家族中的室内装饰中,常见的就是墙上裱挂着一幅古今名士的字画,不仅具有中国风的美感,同时也有一定的艺术性,也昭示了主人的门第身份[4]。另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图纹的应用也相当多见,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图纹的解读和应用表达着人们对于幸福、吉祥、希望等美好事物的畅想。因此,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于传统图纹装饰的应用是较为常见的,在室内墙面、构造柱、木质家具等地放对传统图纹装饰加以应用,不仅是对艺术美感的追求,同时也是对幸福生活的愿望与追求。

3、结束语

综上而言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的传承中,要求的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设计形式,更多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在对内涵继承上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对其物质形象的继承。从大局上来说,现代室内设计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从实际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我国现代室内设计行业发展的推动,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示我国室内设计的实力。当然,在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现代室内设计也应该注意对传统文化的变革和创新,这不仅是对现代室内设计发展的负责,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生命力传承的负责。

参考文献

[1]张睿.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J].山西农经,2016(02):108.

[2]谭秋华.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D].南京师范大学,2014(05):146.

[3]李梅红.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运用[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2):166~167.

[4]谭秋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J].包装世界,2015(01):66~69.

装饰图案设计论文摘要范文 第12篇

关键词:软装饰材料;茶楼;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运用策略

1软装饰材料艺术设计概论

软装饰设计理念概论

软装饰设计形式概论

软装饰设计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首先,软装饰设计的外在形式表现包括室内显而易见的工艺品陈设、字画、布艺等。而在茶文化生态主义的盛行和人们审美思维提高的当下,传统的中华文化摆件代替了西方名画和贵重工艺品。以木头、陶瓷制作的树雕茶具、陶瓷茶碗以其生态性和普适性,适用于以茶楼为主的各类室内地区;而传统匠人的手绘茶画更是取代西方名画,出现在各大室内设计场所之中。其次,软装饰设计的内在表现形式包括光影、绿化等具有艺术内涵性的设计手法,在现代高科技发展下,各大场所利用不同色调和可随温度自然调控的灯光进行气氛渲染。光影能够在室内场所中起到调节整体设计氛围和观感的作用,能够表达室内设计的不同创作理念。具有调控和体现软装饰艺术多样化的特点,而绿化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室内设计的生态理念和环保体验。

现代软装饰设计应用

现代软装饰的设计应用在室内外设计的各个方面,以室内设计应用最为广泛。其中,因软装饰设计理念的绿色生态性和高度审美性,与我国部分传统文化具有相同点。因此,现代软装饰设计应用在以茶楼为主的各类传统文化室内场所中具有高度可行性。然而由于软装饰的“西式思维”和来源于欧洲的设计理念,如何将其应用在中国传统茶楼建筑中,还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目前,将西式软装饰设计的“中式化”应用,还停留在表面形式,设计师多通过“置换法则”,将相同形式的软装饰品进行互换,例如将西式桌布窗帘换成中式窗帘,将西方工艺品陈设换成中式摆件等。

2茶楼室内软装饰材料的运用分析

风格契合度分析

室内软装饰材料的应用必须与所设计的主题风格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才能够真正体现软装饰材料的“装饰效用”。通过对现阶段茶楼的调研考察可知,目前茶楼软装饰材料与茶楼风格的整体契合度呈现两个维度发展。一方面,许多传统中式茶楼设计师以茶文化为核心,进行茶楼整体软装饰材料的应用。不管是外部形式的桌椅布艺材料、工艺摆件,还是内部形式的灯光绿化,都依照传统茶道思维和茶文化审美观感进行。而对软装饰材料的处理则是将中西设计求同存异、兼容并包地找出共同点,并革故鼎新,设计出属于中式传统风的软装饰材料。另一方面,许多秉持西方原始软装饰设计理念的设计师坚持以西方设计思维为主,试图以“西式思维”设计出“中式软装”,并加以应用在茶楼中。而这种以西式主题为设计出发点进行设计出来的材料,始终无法与茶楼高度契合。综上,目前的茶楼软装设计现状以这两类维度进行发展,其风格契合度还在不断的改善、革新和追求之中。

色调适用度分析

茶楼中的光影色调是室内最重要的内在形式软装材料,其色调的适用度至关重要。首先,茶楼室内设计的色调颜色适用度较高,人为能够掌控的“调适性”较好。不同风格主题的茶楼,其色调颜色的使用不同,传统茶楼以胡桃木色暖光为主,而新兴的现代年轻态茶楼则以黄色、蓝色甚至粉色等颜色为主。由此可见,不同色调的使用直接关系到茶楼的受众以及整体风格。其次,茶楼室内设计软装色调明暗度的适用性,随着科技的提高而不断变强。以往茶楼内色调明暗需要人为手动调整,经常错估受众喜好而将光线调的过于暗沉。加之茶楼内部装修的色调本就以木色为主,过于暗沉的灯光其实并不适用其发展。而现代科技发展下,茶楼的色调明暗调整逐渐智能化,其人工思维和电脑演算,能够通过人体温度感应和模拟人工思维来感知茶楼内部色调明暗度的适用度,而实现全天化的自动调节。

材质生态性分析

软装饰材料的出现本就契合当今世界的环保设计理念,而在茶文化自然主义和生态理念下,茶楼软装饰材料的生态性,比其他室内软装饰材料的生态性更强,也更为自然。茶楼室内设计材料的生态性不仅体现在材质本身的生态性质上,还体现在其材质的本身生态内涵上。现今,茶楼室内使用的所有布艺材料,都是可以循环投入使用的生态棉麻,或是成本较低、由茶乡出产的生态纺织品。在茶楼室内设计软装的所有工艺品中,已经不再出现过于昂贵、耗费自然资源的茶具摆件,而以古朴、更贴合自然主义和茶文化的木制、陶制、泥制等工艺品为主。

3茶楼室内软装饰材料的运用发展

茶楼内在统一性

为进一步提高茶楼软装饰材料在茶楼内设计的高度统一性,必须促进其内在的同一性。因此,上文提到的以茶文化为核心和基点进行软装材料的设计应用较为可行,而以西式思维进行中式设计的应用方案对茶楼而言过于突兀。这里的茶楼内在统一性指每个个体茶楼的装修风格与软装饰材料的使用,必须与茶楼的建筑外部观感和内部“硬装修”一致。但基于每个地区茶楼的风俗不同,以及同一地区不同茶楼的受众不同,每个具有统一性风格的茶楼,又要有茶楼自身的个性化装饰进行渲染。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茶楼来说,软装饰的应用可以根据各地的民俗风格和生态材料进行有机选择,茶楼的风格统一仅仅是针对同一茶楼的内在装饰统一,而不需要在软装饰材料的个体设计上进行统一。

民族色调韵律感

茶楼是体现茶文化、沟通茶文化和传播茶文化的重要场所,而不同民族地区茶文化的不同,又使茶楼的外部硬装修有所区别。北京的胡同茶楼、江西的骑楼式茶楼以及南方的吊脚茶楼等,其整体民族韵律的不同,决定了其软装修最重要的内在表现形式———色调光影的不同。软装光影色调的应用,必须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南方等地的通透吊脚式茶楼,其设计理念本就是在山水之间、自然契合的设计思路,因此,其室内的光影设计必须要考虑到室外的天气状况,才能使得茶楼具有内外高度同一性的设计风格。而在城市内的许多室内商业茶楼,其设计理念的出发点多是休闲、娱乐,其室内打光可以不与室外的天气一致,甚至可以与室外形成反差感,从而提高人们的舒适度。

循环绿化发展观

现代软装饰设计在茶楼中的应用,越来越注重装饰材料以及整体装饰的智能感、绿化感。一方面,城市内的商业茶楼场所多为封闭式场所,现阶段维持室内设计整体舒适度的外在条件以空调为主。空调室内空气流通不足,其木质工艺品及装饰桌椅容易受潮变形。而现代新风循环系统的出现和应用,既弥补了室内空气流通的不足,又减少了空调带来的弊端,提高了茶楼内部的生态性。除此之外,茶楼内部的室内植物绿化装饰应用的越发广泛。室内绿化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视觉审美舒适度,还能够以低成本的形式,实现茶楼内部高度生态性,甚至形成自然氧气循环系统。

4结论

软装饰材料通过设计师置换法则、审美设计法则的革新,能够有机运用到茶楼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各个方面。通过茶楼内在统一性的进一步发展、茶楼民族色调韵律感的高度契合以及循环绿化材质的使用,茶楼室内的软装饰设计艺术不再仅仅以外在形式表现,而更多地通过茶文化本身的装饰进行诠释和体现。

参考文献

[1]张_.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02):87-88.

[2]窦甜.浅谈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5(07):169.

装饰图案设计论文摘要范文 第13篇

一、教学内容和意义不同

首先,美术教育是人类重要文化教育活动最早的门类之一,有美术就必然有美术教育,没有美术教育就不可能有美术的延续和发展,因此美术教育适应于人们延续美术文化,传播社会知识,表达内心情感,满足审美需求的愿望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渐趋成熟。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门类,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方式发展和完善了人的精神和身体,促进了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同时其自身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发展和完善。并与人类及其社会形成了彼此互助,双向建构良好和谐的关系。其次,美术教育与人类社会的价值关系主要表现,一是可以作为造型活动的入门之径,有助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较高审美意识、一定造型能力和造型技能的生产劳动者;二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整体教育环境中造就具有高尚情操、健全人格、发达心智的现代公民。

艺术设计教育是通过有关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通过艺术设计能力、设计意识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设计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素质与持续性发展潜力。艺术设计具有本体的多种特殊性,它不是一种纯艺术现象,是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造物活动,是人为了实现实用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物化劳动形态。这种造物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是一种艺术化的造物活动。与纯美术教育有严格意义上的不同。艺术设计在内涵上是从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功能效用与宜人性为目的,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构想策划,使之转化为具有特定使用功能、外在形态、人机关系以及文化意味的实用物品。内容广泛涉及衣、食、住。行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与各个层面。它既包括功能性较强的实用品设计,也包括审美性较为突出的观赏品的设计制作,既包含以手工艺为媒介的传统型设计,又包含以工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现代造型设计。

二、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同

高等美术教育以技能传授为主,以培养专门人材为目的的专业美术教育,并以此满足社会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学生以某种专业技能获取社会职业。美术教育的过程和目标应是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审美能力得到提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使学生成为具有艺术个性全面发展的美术专业人才。

而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的实用性、科学性和社会性的特殊艺术造物活动,自古有之,但作为一种艺术设计专门人才的培养形式,艺术设计教育却是近代社会的产物。从广义来看,艺术设计教育并不局限于一种以行业划分为基础,以技艺传授和设计经验的传承与发展为主导,以专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教育,以现代工业生产和传统工艺美术生产中设计活动的艺术内涵、科学内涵、文化内涵的实现为主导,以人的创造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教育。从狭义上说,艺术设计教育培养学生能够成为素质型、创造型、能力型、潜力型的应用性人才。知识结构应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判断问题以及组织,计划、实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必须是开放式的系统知识,同时又具备与其他专业沟通的机制,才能具备合作、咨询、研究、协调、重新整合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完善人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健康、合理的发展,并能够胜任艺术设计、教学、研究、生产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教学课程和设置不同

高等美术教育在近半个多世纪发展中,经过国家和几代美术教育家的不懈努力,改革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规模化、系统化、专业化的高等美术教育体系。首先突破了沿用几十年的学年制,改革为具有合理学习模式的学分制。相对专业美术院校而言,所有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中包括。政治课、文化课,体育课、艺术史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其中专业基础课包括。素描、色彩、速写、创作等。专业课是根据专业设置而定,专业美术院校开设的专业方向为 国画人物、国画山水、国画花鸟、油画、壁画、版画、雕塑、水彩、美术学、综合美术学等。选修课包括:各专业的表现技法、表现风格。专业理论等课程。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总体表明美术教育选择了某种价值取向,并主动探索适合这种价值取向的教学模式,不同的价值取向、性格兴趣及认识的差异,形成了中国美术教育多元化的教育体系。美术教育既是智力活动教育,通过美术教育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同时又是技术的训练,通过动手的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一定的观察描摹和制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广泛的求职需要。美术教育注重美的观念和知识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美的造型,给予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美的情操和感受美的能力。美术活动既遵循逻辑思维,更重视逆向的和发散思维。最适合发挥想象和思维的自由性。因此,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求新意识,并通过这种创造意识在社会各阶层的实施。更好地促进社会改革与发展。

转贴于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最初就是从引进国外艺术设计教育理论、教学模式和设计观念开始的。当时的广州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如广州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中的“构成教学”,80年代初对中国艺术设计教学产生极大的影响。为此使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对外封闭几十年后。真正对西方150年来的工业设计及设计教育的发展才有初步接触,当时三大构成课程被当作设计教学的典范立即运用到高等艺术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中。

艺术设计教育与美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有功能性的区别。经过国家艺术教育机构、艺术设计家、教育家、理论家多年探索实践和辛勤劳动,使艺术设计课程结构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合理化。使建国以来工艺美术教育领域一直严格执行的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对传统的工艺美术教学是一个重大的突破。首先把全部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包括:政治课、文化课,体育课、公共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专业实践课、设计史论课。其中公共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素描、色彩基础。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材料构成、速写、摄影、电脑辅助设计等。专业设计课根据专业设置来决定,专业设置一般为:工业造型设计、染织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新媒介艺术设计等。专业实践课根据各专业要求到企业或工厂。结合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纵观每个专业方向都是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使用物品类型紧密联系在一起。选修课包括:绘画基础、理工科类专业基础知识、艺术概论、设计评价与作品鉴赏等。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在各专业设计课的内容和任务方面、各专业基础课设置与要求方面、加强设计基础理论教学方面,都有着具体的要求。首先在专业基础课和绘画基础课的关系上,由于艺术设计专业与美术专业有本质的区别,因而绘画基础课应根据设计专业的需要开设,不能等同于绘画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其次是专业设计课和社会需求。生产实践的关系上,根据适用、价廉、美观的设计原则,综合运用新材料、新加工工艺和形式美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再次加强艺术设计基础理论培养,在设计概论、设计美学、设计史。人体工程。材料学。工艺学、营销学、设计管理等方面加强教学研究。因此,艺术设计课程设置正是顺应了时展和社会需求的新特点,同时体现了专业教学与素质培养的综合特征。

四、教学模式和方法不同

美术教育自从进入高等院校的教学体系,就一直遵循培养高素质的美术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按照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艺术概论及美术技法理论课等几方面进行。在教学方式上采取沿用几十年的课堂造型基础训练、外出采风写生、考察收集素材、表现技法训练。中外作品风格的分析鉴赏,中期创作练习、后期的毕业创作、作品评讲展览等几大部分,以培养美术专业人才,美术管理人才,美术服务人才,美术教师等为目标。如今高等美术教育采用现代的教学模式,在总结过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上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容。

在教学中,首先应当遵循审美规律,认真分析讲授,尽量多地给学生创造感悟艺术作品的机遇,引导学生在作品中层开想象。进行优化比较、讨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授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积极引导学生体验、思考、判断,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师生进行教学交流时,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尽量做到师生间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在专业创作教学上让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索式的学习。探索式教学在教师指导下从专业或现实生活中选择、确定创作主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创作构思,发现问题,经过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在培养自学能力和专业素质上,使学生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并学习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的感受、观察、体验、表现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觉学习与合作沟通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从不同角度观察、欣赏事物的方法和能力。

艺术设计教育与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在社会实践应用上有本质区别。课程设置长期以来一直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艺术设计理论课等几方面组成。在教学中大量采用单科独进式的课程编排顺序,各门课程往往相对独立,缺乏有机的联系,只是把各科课程内容简单的叠加,忽视各方面知识的综合积累。现阶段国家和艺术设计院校经过论证分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实施了新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其中,由课堂教学向工作室、实验室教学转化;由单科独进向多课题并行教学转化;由讲授式向启发、咨询式教学转化,简化课程设置;课程选题注意兴趣性、参与性、研讨性、鼓励学生个性、创造性的发挥,重视对学生作业成果的讲评和总结。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关设计活动,以检验学习成绩和提高设计的实践能力。

装饰图案设计论文摘要范文 第14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装饰 设计 传统手法 应用

在历史文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当今社会人类对建筑物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在建筑装饰设计方面,不仅需要使建筑装饰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要兼顾建筑装饰的艺术价值与外观效果,这就对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通过中国传统元素的渗透,建筑装饰不仅更具艺术气息,同时其使用效果也得到进一步改善,因此,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关于传统手法的运用与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建筑装饰手法

在传统建筑装饰设计中,除了需要对建筑的平面色彩、立体方面内容予以考虑,同时也要兼顾结构装饰效果。其中在平面色彩装饰中,传统手法包括屏风、梁柱以及墙壁上的彩绘;而立体装饰则有屋顶的瓦当、屋檐、门窗的雕刻等等;在结构装饰中,传统手法则涉及到梁柱、建筑外部的斗拱等等。总而言之,在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手法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得到表现,通过传统元素的运用,建筑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其装饰效果也得到改进。就传统建筑装饰而言,在具体设计中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具体的象征意义或者内涵赋予到装饰物中,使其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例如梅花鹿代表“禄”、牡丹代表“富贵”等等。在建筑装饰中,这些图案的应用使得建筑物的生命力得到焕发,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二、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手法的应用实例

1、传统书法艺术的应用

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与沉淀,其在现代社会各个领域中渗透已久,以书法艺术为例,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魍呈榉具有独特的样式以及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建筑装饰中将其思想内涵融入其中,能够使建筑物的艺术气息变得更加浓厚。例如在传统建筑装饰这能够,汉字的“形”决定了装饰物的摆放位置,并且对比例设计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这在建筑装饰设计中是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有广泛的应用。而书法艺术的“意”则将装饰设计的艺术风格充分展现出来,其具有的艺术代表性十分突出。

首先,传统书法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价值表现为字体选择十分丰富,例如草书的奔放可以将建筑装饰设计的活力激发出来;而规矩、整齐的宋体则能够衬托出建筑装饰的严肃与庄重。不同的字体有着不同的风格,在建筑装饰中发挥的效果也有着一定区别。此外,建筑装饰还可以通过艺术设计对汉字的应用进行优化,例如将字体进行夸张变形,或者变化其线条形状,如此一来,就可以将装饰中嵌入文字的形态美得到充分展现。在建筑装饰中,传统书法的运用除了在“形”上得到体现,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意”表达出来。例如在门匾设计中,往往其汉字设计具有浓墨重彩的特点,并将建筑装饰的艺术风格传递给人们。总而言之,对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而言,通过合理运用传统书法艺术,能够使建筑装饰的生命力得到焕发,使其艺术价值得到提升,具有更浓厚的文化底蕴。当然,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一味的生搬硬套并不能书法艺术的生命力带到建筑装饰中,必须结合建筑实际需求,采用创造性的设计手法,如此才能够真正提高建筑装饰设计的水平。

2、传统装饰图案的应用

作为中国建筑装饰的文化结晶,传统装饰图案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例如民风民俗、人物、风景等等。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装饰图案的应用也不断趋于广泛与成熟,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与价值。目前,传统装饰图案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主要分为两种,即直接使用与整合开发,具体阐述如下。

首先在传统装饰图案的直接使用方面,由于传统装饰图案已经具备成熟的创作工艺,并且其选择也十分丰富,同时不同装饰图案的文化内涵也相对固定,因此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可以对这些传统元素进行直接使用。例如喜鹊象征喜庆、龙凤象征吉祥。在壁纸与门窗设计中,这些装饰图案往往有着广泛的应用,并给人们带来愉悦的体验。对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而言,设计人员必须与实际装饰需求相结合,对传统设计手法加以合理运用,例如保证建筑装饰图案与建筑主体的一致性,避免生搬硬套,使建筑装饰不协调。应做到在传统手法的直接使用之下,建筑装饰设计的效率与效果得到提升,使建筑装饰的文化气息与艺术美感得到增强。

其次,对于传统装饰图案的整合开发而言,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主要强调的是传统元素运用的灵活性。在社会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也在不断发展,为了适应时展形式,在某些建筑装饰设计中如果单纯的直接使用传统装饰图案,可能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设计人员就需要对传统装饰图案进行整合与开发,并融入创造性思维,使其结构、图形以及文化含义的价值得到全面体现。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必须对优秀的传统元素加以借鉴,并将其融入到具体设计中,并在现代先进设计技术的辅助之下,使传统装饰图案得到进一步加工。例如在建筑装饰设计中,可以改变传统装饰图案的造型,重组其结构,将现代先进的文化理念与思想融入其中;又比如可以在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中,将传统装饰图案的平面图向立体图进行转换,如此一来,建筑装饰设计的空间感与时代感就得到充分体现。当然,这种设计方法可能会对传统装饰图案进行改动,使其内涵发生变化,因此就要求设计人员把握住这些图案的灵魂,在保证不变质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优化与升级,以此使现代社会对建筑装饰设计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在提高建筑装饰设计传统审美价值的同时,也兼顾现代人类的审美情趣。在传统艺术的加工与升级中,如果没有掌握住其核心内容,仅仅是生硬的改造,那么建筑装饰设计就并没有得到本质的提升,不是真正的运用传统装饰设计手法,作为设计人员,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必须考虑这一问题。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手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作为建筑装饰设计人员,为了有效提高建筑装饰效果,在具体设计中就必须把握住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并将其充分融入到装饰设计中,同时也要注意先进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在二者有机结合之下,推动建筑装饰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天映.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手法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6):107-107.

[2]张峰.试论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手法的应用[D].山西大学,2007.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