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精选28篇)

风中奇缘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2734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10分钟。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1篇

小班数学听课记录:春姐姐送花环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按必须的规律进行物体排序。

2、会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活动过程,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用红花和绿叶排列成一一、一二、二二规律的不同材料制作的花环3个。录音机、PPT、场景布置(花园),轻音乐。

学具:长条纸若干,每张纸上分别用不同颜色的花黏贴(绘画,印画)2组规律。各色花若干,颜料,瓶盖,蜡笔。

【活动过程】

一、春天的礼物

1、师:春天来了,我们一齐去花园里游玩吧。(PPT出示花园的场景及欢快的音乐,边唱边跳进入)花园里有好多花啊!春天真美呀,我们坐到小椅子上去休息一会吧。

2、师:这是春姐姐送给我的礼物,花环,好看吗?(纸质黏贴花环)

3、师:我们一齐来看看花环上都有些什么呢?(师拿下花环,放置于黑板上)花环上有些什么?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的?谁来说一说。我们一齐来看看它们是怎样样排队的,先是**,再是**,原先它们是一个隔着一个,一一对应排列的。

4、师:春姐姐也想给每个小朋友们送一个花环,但是春姐姐还没来得及做完,(出示黏贴花环)它们又是怎样排队的呢?**颜色接下来是什么啊?我们啊发现了它的规律,原先它们是按照一朵红花两朵粉红色花排列的,那接下来要贴什么颜色的花啦?贴的时候要把花环上的双面胶撕下来,放到空的盒子里,把小花贴在有双面胶的地方。这条花环和刚才的是一样的吗?刚才是一一排列的,此刻是一二排列的,原先花环啊还有很多不一样的排法呢。

5、(瓶盖印画花环)那里还有一条春姐姐送的花环哦,这个花环上的花是什么颜色的呢?谁来说说它们是怎样排队的?老师告诉你们这么漂亮的花啊是用瓶盖蘸颜料印画而成的,那接下来要印什么颜色的花啦?谁来试试呢?印的时候要用力按一下,不能移动哦,好看吗?接下来要印什么颜色的花了?谁来试试?换颜色的时候要换一个新的瓶盖来印,能不能用刚才有颜色的瓶盖啊?(二二)

6、师:(出示涂色花环)这条花环上的花是怎样排队的?有什么规律?呆会请小朋友按照前面的排列规律给花朵涂上颜色,好吗?

二、做花环

师:这天,春姐姐也请小朋友来帮她做花环,好吗?老师在每桌上都为小朋友准备好了做花环的材料,第一组我们能够用小花黏贴,第二组能够用蜡笔给小花涂色,第三组能够用瓶盖印画花环。

师:小朋友每人取一条做花环的纸条,先要找出上面花的排列规律,然后才能制作哦,请小朋友选取自己喜欢的花环,开始吧。

三、我们真美丽

师:做好花环的小朋友能够和旁边的好朋友,也能够和客人老师去说说你的花环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队的?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的花环是按什么规律来做的?(展示给大家欣赏下)

师:小朋友制作的花环真漂亮!此刻请小朋友把花环后面的双面胶撕掉,撕掉的双面胶放在口袋里,把花环首尾相连黏起来。带上我们漂亮的花环一齐到花园里跳舞吧。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2篇

1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3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

垂直和表面。在压强中,对压强表达式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和理解。

3在探究流程中,李老师是先要同学思考什么影响压力作用的效果呢?在让学生体验铅笔实验,我认为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改为先让学生体验实验,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

4在学生提出猜想时,老师不应该对猜想带有过多的指向性痕迹,否则探究性实验就可能变成验证性实验。我在上这节课时,就有的同学提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可能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等可能。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多种猜想之后,老师在从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因素有关部门因素和无关因素等方面逐步筛选,确定探究的课题。不能因为教师的种种原因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5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可以充分交流和合作,使一些现象更加的直观和明显。如学生实验中海绵的形变效果不明显,可以选择质地松软的体积更大的海绵块,并且在海绵的侧面画上一些黑白相间小格,通过格子形状变化的情况来显示出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3篇

《画风》听课记录

《画风》听课记录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师:我们已经学过画风了,一齐来学习。

读儿歌:宋涛………………

我们拿出小手一齐怕节奏一齐读好不好?

生:一齐读

师:我们在读的过程也就学了一些生字,来读一读

生: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嗯,多好呀。

师:这两组词你有什么发现?

生:赵小艺是花旗帜飘风车转的,……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上一行是人物,后面一行是什么东西怎样样

师:真聪明,我们一齐来读读。下面的东西都是他们画的是不?(板书:旗帜风车……)

这些东西和文章“画风”有什么关系?上节课说风摸不着,看不到,是谁说的?

生:陈丹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师:陈丹是说有人画出来吗?

生:没有人画得出来

师:我们所有的“陈丹”一齐肯定的说说

生:学生读

师:有人画的出来吗?

生:有

师:请你看课文,谁能画出来?是怎样画出来的?

生:读书

师:谁画出来了

生:赵晓艺陈丹……

师:(出示课件)

生:读(旗杆、弯弯的大树乌云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的转)

师:这些“他”、“她”是谁?

生:陈丹宋涛赵晓艺

师:谁能把这些人的名字带进去读?

生:读

师:弯弯的好像读得个性好我好像看到很多动词呀从那些地方看出画的是风呀?

生:转—最能体现飘乌云斜斜的雨丝

师:风画出来了吗?

生:画出来了

师:谁能读出来?

生:读

师:你们最喜欢风车是吗?我们一齐读

生:读

(落实意识很好。学生读得不好,老师随机的点拨和指导,让孩子读好,读准。课堂的氛围很好,学生的用心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师:自己随便选几句,好好的读一读

生:读

(给所有孩子读的机会,满足孩子的内需)

师:黄老师自己来读一读好吗?——读

生:好

师:读(把“呼呼”读成“呼”——叠词的改成单词)

生:老师少读了一个字

师:这样好不好

生:不好

师:那我们读读看,哪个好?

生:叠词好。

师:少一个字感觉就差远了,是不是?

生:是

师:出示图片

生:一张张画加上了风,就显得更美了

师:多美的画呀,因为他们画上了什么了,才显得更美了?

生:风

师:刚开始不是不能画吗?可见他们想了很多的办法

一齐看课文4-8自然段,看看他们怎样想办法的?

生:赵晓艺眨眨眼想了想---动脑筋了

陈丹书我也学会画风了——(老师没有评价,学生举手说他有意见,多了一个字)

师:陈丹高兴吗?

生:高兴

师:原先不会画,此刻都会画了,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呀?

生:一群聪明的孩子

师:是呀,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看,风真的来了---出示:三个小朋友这样正说着……

出示:风来了,风来了,风把红旗吹飘了,风儿藏在舞动的红旗里了;

风来了,风来了,风把小树吹了,风儿藏在摇摆的小树里了;

风来了,风来了,风把雨丝吹()了,风儿藏在()的雨丝里了;

生:一齐读这句话

师:老师加上一个题目,就变成一首小诗了。我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我们一齐来写写好吗?

出示:风来了,风来了,

风把()吹()了,

风儿藏在()的()里。

生:学生写

(孩子是快乐的,所以写作就快乐了。孩子们愿意写,是基于前面老师的引导和示范。感觉示范的速度太快了,不明白学生能否理解。写作的双重目的很好:理解课文、迁移课文、学习写诗歌。这样的训练意识很好)

师:谁来交流一下。

生:交流。

陈诺:风来了,风来了,风把小草吹弯了,风儿藏在弯弯的'小草里。

风来了,风来了,风把头发吹飘了,风儿藏在飘飘的头发里。

师: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诗歌好吗?

生:好(交流)

师:看来我们班有很多的小诗人呀!课后写出来、读出来,还能够配上图画呢。

生:还能够配上音乐

师:是呀!我们古代就有很多的诗人写过这样的诗,一齐来学习《风》

(到这个环节学生过于兴奋了,所以老师还要适当的整肃一下纪律)

生:解落三秋叶,风吹万杆斜……

师:还有呢。我们一齐学学叶圣陶的《风》

生:读

师:老师范读一段

生:一齐读

师:谁也能学着说说这样的诗句?

生: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很不错,看来模仿是文学创作的基础技能是很对的,呵呵)

师:其实呀,生活中风的作用很大。这节课我们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4篇

主讲资料;商鞭变法与秦统一六国

一、教学目标

1、商鞭变法的主要资料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鞭变法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经过学习商鞭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学习方式。

3、经过学习商鞭变法、陪养改革意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难点

1、商鞭变法的主要资料和历史作用。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课。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别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页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提高的。

(二)、展示大变革的时代情景

1、铁农具和牛的耕的使用、生产力小平提高。奴隶生产进取性不高。

2、奴隶巴很多和田、改变到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的统治而临危机。

(三)、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社会问题、经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四)、指出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化、提问最彻底的变化在哪国引出泰国商鞭变化。

1变化的北学(略)。2变化的时间公元356年、

3变化的资料:A用永承记土地和有若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织C遭主县可

4、变化的意义:经过高鞭变化泰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学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5篇

科目:语文

课时:一节课

授课者:樊荣彦

听课时间:20xx年2月28日

课题: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两首》——《春游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咏柳》

1、①我说你拼。举例:亻+以是什么字,组词。

②我说你解。举例:柳,右边是“木”,左边的笔顺是什么

2、点名背诵(要字词清晰、有节奏)。

3、①安教师给的词句的意思,回答是哪一句原句。

②转换一下,说一说原句的意思。

4、团体背诵。

二、导入

1、由柳引出是春天来了,放幻灯片——完美的春天。

2、师:从幻灯片中看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

生1:柳树。

生2:白云、草。

(回答中若有不是春天的解说一下)

师:听过迎春花吗——最早开的是什么花——桃花——有一些人就浏览了桃花,来看看他们看到的都是什么呢——春游湖。

3、自读两遍、齐读。

三、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子

1、解释字“蘸”

师:谁能解释这个字

生:过年吃饺子,要蘸东西吃。

2、说读音“夹”板书:jiā(夹子)

jiá(夹袄)——夹岸的意思呢

生:两岸边。

师:很好,接近了。把“夹岸”的意思写在书上,就是:排列在岸的两边。

3、师:你还对哪一个词语不明白呢

生:春雨断桥人不度

师:这一句都不懂吗明白春雨吗

生:明白,春天的雨

师:那断桥呢

生:断了的桥,都断成两半了。

师:这些你都明白,那你不明白的是什么呢不度

生:恩。

师:过不去的意思。说到这,有人能告诉我这一整句的意思吗

生:春雨把桥断了,人过不去。

师:解释的很棒。春雨过后,湖水已漫过桥面,人们就无法过河了。

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撑。

师:小舟要动,需要怎样呢

生:划。

师:划,也能够说撑(动作演示)。

师:这句的意思就是:柳荫下小舟撑出来。还有吗

生:夹岸桃花蘸水开,怎样桃花蘸水开呢

师:想想蘸的意思,蘸的是什么水呢桃花还在树上绽放,可能是湖水吗

生:不是。

师:那是露水吗就那么一小滴

生:不是。

师:那你认为是什么呢

生:雨水。

师:对了,还有雨水。你想,雨水不断地落在桃花上,越积越多,怎样形容这样的桃花呢就用到了蘸。看看这幅图(幻灯片演示)。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6篇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张尊敬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教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

3、何为等式学生一齐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70+20=9050-20=30

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30《70是等式吗

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五年级20数学听课记录-2[page]

(二)方程

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学生:方程

教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资料,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包含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必须都是方程。

(三)板书

20+30=50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包含未知数的等式

四、练习

1、确定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

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

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包含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

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

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7篇

《荷花》课文听课记录范本

阳光明媚、春暖花开,早春的空气沁人心脾。三月十二日这一天,迎来了周林学校第二学年度的第一次观课议课。此次为我们授课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杨远霞教师,课题《荷花》;虽已去几日,可杨教师身临其境的课堂至今让人念念不忘,要说感受,可能无法用言语表达,就让它结合本人的肤浅认识化作浅显的文字跃然纸上吧!

总之,杨远霞教师的《荷花》这一堂精彩的课堂让我受益匪浅,为之鼓舞,也期望我能够经过她的教学经验能带动我在教学道路上不断提高。最然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对杨教师这一堂课的感受,但期望以上肤浅的字里行间至少能表达我此时此刻的悸动和鼓舞。更期望我能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我,为三尺讲台奉献出自我的余热,真正为教育树立典范。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8篇

《紫藤萝瀑布》

一、导入

教师引入抒情性散文的概念。提示课题。

板书:

紫藤萝瀑布

二、教学过程

1、教师请同学起来朗读课文。

师:下头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课文?

生:(稍待片刻,几位同学举起手)

师:(巡视片刻)还是请我们的语文课代表来朗读一下吧。

生:课代表朗读,其他同学看书。

(教师播放课件)

2、教师与全体同学一齐朗读课文。

3、教师出示第一组问题,请一位同学朗读问题。并结合课文资料分析以下问题。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9篇

5月3日我进行为期一月的教育实习。一月的实习生活是辛苦的,也是很有好处的。在校领导、老师及带队教师的支持和指导下,我的实习工作了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

本次教育实习按照学校的要求,主要任务完成状况如下:

教学任务。在教育实习的三周内,听取指导教师的课;写听课记录。共完成了4个新课时的教案,进行1-2节课的试讲,得到指导教师、带队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和推荐;平时,协助教师批改作业,对同学进行个别答疑。了解教师的工作安排并参与群众备课。指导教师的授课做教案式记录。

一月的实习,使我真正体会到做一位老师的乐趣,同时,它使我的教学理论变为教学实践,使虚拟教学变为真正的应对面的教学。三周的实习,此刻回想起来,短短的实习生活,感觉能够说不错,。当我漫步在实习的校园里,那出自学生的一声声“老师好。”“老师好”的感觉真好。

近一个月的实习,令我感慨颇多。我实习的班级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都是一些7,8岁的孩子。又可爱,又活泼,又好动,又调皮。开始与他们接触我还有些紧张,常常不明白就应从何下手。无所适从。但是随着对他们的熟悉。很快的就能够和他们打成一片。我也很快的进入的教师这个属于我的新主角。

听了一周的课之后,我开始走上讲台,开始了自己的##第1篇“处女作”。当然,刚开始情绪个性紧张,但是慢慢的就放松下来了。算是比较顺利的完成了第一次上台讲课的经历。课讲完后。同学和老师都对我进行了肯定。同样同学和老师也给我提出了一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给我说明了改善的方法。指导老师细心指导,帮忙修改教案,没有丝毫的架子,有更多的是朋友般的亲切交谈。很快。就到第二周。到了我第二次上讲台的时候了。早上先是给二班上课。这一节课上的并不是很成功。下来后。自己也很沮丧。在几个同学的协助下。我利用中午2个小时的时间重新备了这一节课。并且在下午四班的课上发挥不错。在那里也真的很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忙。

在实习期间我还帮忙老师批改作业。批改作业,纠正学生的错误是十分重要的。我在纠正学生每个错误的时候,写上激励

的评语,并在评语中强调订正的重要性,并根据各个学生的状况加以勉励。因为我相信。对于学生的表扬相对与批评来说。更容易使学生取得进步。

实习期间,由于学生都还小,自我组织和约束潜力都还很差,个性是个别学生更差。这就需要老师牵着他们走,告诉他们就应怎样做。在那里。我从我们指导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老师平时很严肃,言语很少。但是对管理他们很有一套。透过每一天日常的观察和学习,确实体会到了明白老师的方法。我想,那就是:恰到好处和用心。该奖的奖,该罚的罚。学生的事永远是大事。

一月的实习已经结束了。这三个星期的实习使我的教学经验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其中的酸甜苦辣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咀嚼、去回味、去的探索。在这三周里有我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真正站在讲台上、第一次应对学生说了很多话、第一次有人叫我老师……。我想这些酸甜苦辣、这些第一次将是我人生中的一次伟大的经历。将是我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一笔财富。

我还想感谢我的同学和搭档。没有他们的帮忙,我根本不可能顺利完成这次的实习任务。从开始评课,修改教案,到我们的试讲以及之后的正式讲课。每个人都付出了认真的工作,十分辛苦。老师更是为了我们费了不少心,花了好多时间来指导我们讲课。她的态度感动着我。也许明年,我就会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负起一个教师就应担负的职责与义务。这次的教育实习是我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要当好一名教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说我以后要成为一个老师的话。那么这一次的实习就算是开了一个好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此,对带队老师尚海丽老师、指导老师齐聪利老师、及其它所有支持和帮忙我的老师、领导、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10篇

《雷雨》听课记录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一、导入:闭上眼睛听雷雨的声音,引出课题

二、预习:

自我读读课文,那几段是写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

(教师的语言很简洁明了,让学生明白自我学习的任务。)

三、检查预习:

读了课文,你明白是一场怎样的雨?

四、默读课文第二段,想想哪些句子写雨下得很大?能够用横线画出来。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好习惯,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生:第五自然段:雨越下越大,树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树房子都看不清了。用因为所以说说。

生:因为……所以

师:还有谁会说?

生:因为雨下在窗户上,所以树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师:你会说吗?跟你的同桌说一遍。

很多小朋友这天很能干,一说好就坐好了。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错,很简洁,也很有效)

还有哪句话写出了雨很大?

生: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师:你明白什么?

生:哗哗哗,说明雨很大

师:我仿佛看见有人用脸盆在倒水。谁能读出雨很大的感觉?

生:读

师:谁能读得更大一点?更急一点?

生:读

师:我们一齐读读好吗?(教师读第一个“哗”,女同学、男同学分别读第二第三个)

五、学习第一段:大自然会告诉我们一些现象,默读1-3小节

1、默读:找找大自然有哪些变化?

2、交流:云——压

结合写“压”:你写的时候会注意哪点?---竖撇点

教师示范,点明写字的要求:抬头

(教师示范的时候学生自我在写,没有到达示范的作用。呵呵,还要明确一点任务)

写好的同学想想,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把它记住?

(怎样写,怎样记最好一齐教,让学生在写的时候就记。可是这是小节。)

怎样的云压下来了?(黑沉沉)

你能读一读吗?我觉得不够黑啊!

满天的乌云,说明什么?很多

学生:还有厚厚的云

师:很多、很厚、黑沉沉的云压下来,这时候是多么的闷呀?

出示:蝉为什么一点也不叫呀?(太闷了)

3、还有哪些也变了?——风

树枝会怎样乱摆?——摇来摇去歪了飘呀飘

大风还会吹到什么?——灰尘蜘蛛

学习“蜘蛛”

(训练学生的说话潜力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低年级这很重要。会连贯的表达,自然语文潜力就得到了提高。)

学习:垂——想象一下,蜘蛛是怎样逃走的?

还有什么表现?——闪电越来越亮(用竖线表示)

雷声越来越响(用圆圈表示)

大家能读出来吗?

(这个创意很搞笑,对于调节课堂的氛围很有好处。)

训练:把“渐渐”放到下头的句子中:

天黑下来了。

粉红色的花儿开放了,真美呀!

太阳像个大火球,浅水洼中的水干了。

4、积累:学习下雨的词语:乌云密布等

六:下课

总体感觉:

1、教师的教学设计层次清楚,思路明晰

2、能够注重学生各方面潜力的培养。如:说话、想象等

3、教师本身的素质很好,语言表达简洁明了,指令明确

推荐:

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是不错的,可是缺乏“主体性”:学生自我的学习、创造性的表现,这一类的东西很少。为什么?因为教师引导、指引、指令性学习行为过多了。也许这和低年级课堂教学特点有关。

在情景的营造上,学生是被动理解的,是不是能够创造一种互动的、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更欢乐的学习。

当然,说说容易,做做难。听了阎春燕教师的课,还是感觉获益匪浅的。多谢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11篇

小学语文《敕勒歌》听课笔记

课前热身:播放轻音乐,让学生放松,舒缓情绪

正式上课:总线:“导游小姐”带领大家游览风光秀丽的祖国。

第一环节:学习古诗《敕勒歌》

1、教师用ppt展示一些祖国风光图片。大草原图片导出古诗《敕勒歌》

2、教师范读,学生谈感受:“读出了大草原的美”,小组朗读

评: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学生的朗读本事。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认字

具体操作:1、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汉字。

2、组长展示生字卡,组员开火车说出汉字的读音、结构、部首和组词。

3、教师抽查。

评:小组合作认字是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本事。根据抽查反馈回来的信息,学生掌握得很好,完全到达了教学目的。

第三环节:“我会填”

1、教师展示ppt,学生用一句话形容看到的景象。

评:这一环节中,教师先说出前面的形容词,学生说后面的名词。这样对学生干涉太多,限制了学生思维。

2、小组合作填空

评析:

这是一节综合性学习的示范课。

综合性学习最困难的是选题。梁教师根据第三单元的课文资料,选择了“风光秀丽的祖国”这个题目,选题与课文资料相联系,这点很好。

梁教师匠心独运,用“导游小姐”带领学生游览这个构思将各个教学环节串连,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课堂多次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师根据互

补原则分组,以“好学生”带“坏学生”,构成一个团队。教师制定相应的奖励规则,如升级等。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小组间进行比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进取性。

综合性学习课堂很活跃、很开放,学生在玩中学。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让每个学生投入活动,是个难题。梁教师巧妙地利用音乐解决了这个难题。经过固定的约定俗成的音乐声给学生暗示,让学生立刻安静下来坐端正。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某些教学活动不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如:给“善”、“贵”等汉字找朋友,学生一开始摸不着边,搞了半天才明白找反义词。但“善”与“恶”如何做朋友

二、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如“川流不息的瀑布”、“贱贵”等。

三、对于大多数学生都弄错的问题,教师没有解释清楚。如:“贱”的反义词为什么是“贵”,而不是“富”。

四、机会均衡问题。表现好的组和成绩好的学生表现的机会明显多于其他组。有些学生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顺德容桂泰安小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课前师生交流:打招呼,问好《敕勒歌》听课笔记-2[page]

正式上课:

1、一边看课文动画,一边听录音

2、自由朗读,自学生字词

3、找出课文中讲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出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蚂蚁、蝌蚪……”

4、让学生挑选自我喜欢的大自然语言美美地读一遍,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三叶虫化石”

在ppt上展示三叶虫化石图片,介绍三叶虫的相关知识

指导学生朗读“三叶虫化石”段

启发学生思考“生活在海洋中的三叶虫为什么会出此刻喜马拉雅山脉”

5、白云、雨天都和天气有关,自然导出“蚂蚁”段

男女生朗读比赛

6、对“蝌蚪”感兴趣的学生一齐站起来朗读该段

7、季节交替导出“大雁”感兴趣的同学一齐站起来朗读该段

8、男女生比赛朗读“大树”段

板书:

白云蚂蚁天气

蝌蚪大雁季节

大树大鱼年龄

“三叶虫”化石地理

9、课外拓展“你在生活中还明白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教师展示课件:其他大自然的语言

10、仿照课文讲话《敕勒歌》听课笔记-3[page]

评析:

这是一个很优秀的课例。

首先,教师素质很好。俞教师业务水平很高:普通话标准,朗读本事很强,能够带动学生的情绪,有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验大自然语言的美。并且讲究语言艺术,她对学生以正面评价和鼓励为主,言语优美,具有感染力。

其次,课堂调控好。全班六十五个学生,班额比较大,这么大的班额场面往往难以控制,容易发生混乱。俞教师课堂调控本事很强,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再次,教学设计好。教师注重学生阅读本事的培养,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当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的意蕴。

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穿插科普知识的传授,如:对三叶虫的介绍。

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注重课外知识拓展,超越教材。俞教师利用网络收集资料,课件很好,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感观认知,并且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量很大,很吸引学生。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12篇

初中思想政治听课记录

一、复习

教师复习上一单元知识(青春期要注意事项)

二、导入新课

1、看待问题的方法:

(1)全面的看问题:包括二分法、正反、内外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教师举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使用一次性卫生筷子、用塑料袋等。(优点)

三、进行新课

(课题)日新又新我常新

一、自我新认识。

1、学生默读课文。(看完后举手,好方法)

2、教师提问:用看问题的两种方法评价一下优点、缺点。

学生:优点爱劳动、干家务活等,缺点市学习不好。

教师:学习不好不能说是缺点,可能是你的方法不对,要挖掘自己的潜能。(优点:随时鼓励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学生积极发言,教师作点评,并鼓励女生发言,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

3、回到课本第46页小故事并分析:

教师:我看她不是美女而是“霉女”(幽默的语言,全班同学哈哈大笑)从而引出衡量“美”的标准:内在美和外在美,并举例自己认为央视十套《百家讲坛》中的美女,大家可以猜猜是谁?

学生:于丹。

教师:她就是我心目中的美女,她外在虽然不是特别美,但内在、言谈学识等却非常美。(优点:举了一个内在美和外在美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让学生从理性上懂得了这个问题)

教师提问: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自己上初中后的变化。(行为习惯等)

学生:爱帮助人、学习认真、不断进步等。(在学生回答问题说自己的优点的时候,其他同学嘲笑并发出“嘁”的声音,教师幽默的'说,你们在发出这样的声音,我就说“吧”了,这样婉转的指出了学生的错误,并使课堂气氛活跃,非常好)

点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使在其他同学嘲笑的情况下也不怕,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平时的课堂气氛一定更活跃。

二、认识自我的途径。

4、教师点名认识自己的方法,并通过课本故事逐个分析。

(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2)通过他人了解自己

(3)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5、分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教师和学生一其分析。

6、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并填空完成50页的小活动。(学生非常积极、讨论的也比较激烈)

7、教师点评,并总结课本内容。(时间有些紧)

评课优点:

一、魏老师讲课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先讲解哲学中认识问题的两种方法,在后来的教学中在运用它来分析怎样“认识自己,认识自我的途径”无疑这样使学生首先在认识问题的方面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并能很好的理解课本内容;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

二、语言幽默、风趣,尤其是在面对学生错误的时候,不着急、不生气;用这种语言即点明了学生的错误,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比如:告诉学生,你们在说“嘁”我就说“吧”、“霉女”等语言是非常巧妙的教学智慧。

三、能够将课本内容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不使用一次性卫生筷子、用塑料袋等。

四、能够运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实例教育学生并明了的讲解了课本内容,使之通俗易懂的同时,还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在讲解“内在美和外在美”时举了“于丹”教授。

五、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能够很好的处理突发问题,比如:一女生上课途中要上厕所,魏老师一个手势让其出去,即维护了学生的尊严,又保持了课堂纪律。

六、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讨论,提问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缺点:

一、课堂时间安排的有些不够紧凑,最后略微有些托堂。

二、如果能够更加注意点明课本主要教学提纲就会更趋于完美。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13篇

《荷花》课文听课记录范本

《荷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文美、境美、情美。这么好的美文最适合朗读。所以,这个课上,我努力体现活力导读的教学思想,以引导学生充分地感情朗读为主线,经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本文的教学设计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经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的独特感受。

一、感官引入,激活美感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经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想不想跟教师一齐去看看美丽的荷花课件播放了很多精美的荷花图片,配上美妙的音乐,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直观地感受荷花之美,以便激活学生的美感。之后,我又让学生谈感受,引出课题。然后经过视频情景朗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一来,学生有了兴致,在我的引导下饶有兴趣地去朗读课文,自我先去感受课文的优美,此时学生对课文资料有了初步了解,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课文对荷花的描述方法。由直观形象的荷花图片到优美的文字描述,美感已从学生心中悄然升起,这样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调动了学生情绪,构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美读课文,领悟语感

三、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教学中让我也认识到了一些自我的不足,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得到了几点启发:

其一,对语言文字的体悟不够,训练不到位,或者说对有些重点字词的理解,把握不准。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这个“冒”还能够换成别的什么字呢怎样长出来才能够叫冒出来学生懂得“冒”有长、钻、伸的意义,可是用“冒”又比这些词好,可具体好在哪里似乎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虽然小结时,我点明“冒”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竞相开放的盛况和它们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它比其它字更为传神地写出了荷花不经意间钻出水面,亭亭玉立的盎然生机。但从学生的表情来看,很多学生还是似懂非懂。

其二,语文教学的“预设”是必须的,但要有弹性和留白;“生成”则更为重要,它是语文课程的活力所在。教师应当接纳和珍视教学中的“意外”,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教学就不会局限在“认知维度”一隅了。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意外”建构生成为“高效的教学环节”,语文教学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出望外的意境。

最终,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必须好好斟酌,应当更有针对性。

我想,仅有认真思考,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善,这样才能不断提高。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14篇

1.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一般是10-10m。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①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可以彼此进入对方中去。温度越高,扩散越快。②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微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微小颗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造成的,是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的宏观反映。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的变化快,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物体的内能

(1)分子动能: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在热现象的研究中,单个分子的动能是无研究意义的,重要的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分子势能随着物体的体积变化而变化。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对实际气体来说,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增加;体积缩小,分子势能减小。

(3)物体的内能:物体里所有的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4)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可以具有机械能,也可以不具有机械能。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其本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2)热传递:其本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有本质的区别。

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5★.热力学第一定律

(1)内容:物体内能的增量(ΔU)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和物体吸收的热量(Q)的总和。

(2)表达式:W+Q=ΔU

(3)符号法则: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W取负值;物体吸收热量,Q取正值,物体放出热量,Q取负值;物体内能增加,ΔU取正值,物体内能减少,ΔU取负值。

6.热力学第二定律

(1)热传导的方向性

热传递的过程是有方向性的,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而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常见表述

①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②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3)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①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这种机器被称为第一类永动机,这种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的,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②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没有冷凝器,只有单一热源,并从这个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以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的热机叫做第二类永动机。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它虽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7.气体的状态参量

(1)温度: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两种温标的换算关系:T=(t+273)K。

绝对零度为℃,它是低温的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

(2)气体的体积:气体的体积不是气体分子自身体积的总和,而是指大量气体分子所能达到的整个空间的体积。封闭在容器内的气体,其体积等于容器的容积。

(3)气体的压强:气体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器壁单位面积上受到气体分子的总冲量。

①产生原因:大量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的持续的压力。

②决定因素:一定气体的压强大小,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运动速率和分子密度;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

(4)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PV/T=恒量

8.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1)气体分子间有很大的空隙。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分子直径的10倍。

(2)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可以把气体分子看作没有相互作用的质点。

(3)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很大,常温下大多数气体分子的速率都达到数百米每秒。离这个数值越远,分子数越少,表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统计分布规律。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15篇

初中生物课听课记录

一、授课者(漳州五中林淑贤老师)反思:

因生源较差,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教材内容补充不多,授课内容尽量通俗易懂,基础知识讲多些。

本节课整体效果较好,如教学过程还算顺畅,学生配合等均较好,但对本节知识点的拓展是否合理较不清楚。

二、评课记录

评课教师:

1、林清华老师(漳州八中)

林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课,从整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来看,她花了很多心思,在教学个环节中均设置了大量图片,资料的恰当运用对教学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使学生一直保持注意力,同时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不足之处是:DNA不能等同于核区,另外学生思考时间较少。

2、黄兰贞老师(漳州三中分校)

今天听了林老师的课总体感觉非常清楚,整堂课听下来清晰可见、点线明了、具有感染力,我想学生听完应该是很有收获而且是印象深刻的。收集的材料很多,教学中问题设置得较有条理性。只是时间前松后紧,芽孢没有突破。另外,营养方式描述比较简单。

3、蔡清柑老师(立人学校)

林老师语言表达非常清晰、课件做得好。提一个小建议,我认为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尚可再多些,一讲到底满堂灌,应该下来检查学生,看学生个人活动,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现象。学生竞赛应该鼓励为主, 而不应该采用反扣分形式,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

4、苏艳华老师(漳州二中)

语言准确清楚,精当简炼, 没有废话。听完后,我觉得收获非常多,整堂课运用了大量有说服力的.资料证据,教学效果非常好。

5、苏艺君老师(漳州七中)

今天听了林老师的课总体感觉非常清楚,只是回归课本的内容太少。特别对一些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同学更应该多阅读,思考 ,理解。

6、郑朝阳老师(漳州双语)

在教学中问题的设置了大量图片,如果每一课程都能够做好课件那么就太好。

7、陈秋香老师(漳州市普教室)

优点:

①备课充分:如课件制作精美,课件中一些内容比喻生动形象,相关内容拓展恰当。

②教师专业素养好:备课态度严谨认真,语言清晰明了,板书设计合理,教态自然大方,尤其是多媒体制作技术较高,画面美观、简洁、明了。

③教学设计合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如鹅颈瓶实验的课件展示,细菌大小播放顺序,细菌营养方式的类型等均处理得当,有助于突破重难点。最后安排“开心知识竞赛”对学生进行复习等等教学环节处理,不仅是本课的亮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本节知识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到位。

不足:

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欠缺:如课件展示过多,影响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阅读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师生互动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16篇

幼儿园听课记录

活动名称:动物出租公司

活动目标:1、理解“动物出租公司”是出租动物帮忙别人解决困难的并体验“出租公司”给别人带来了方便和快乐的情感。

2、在看看,讲讲,议议的过程中,提高观察与分析潜力。

活动过程:开始:一、导入这天,森林里开了一家出租公司

师:什么叫出租车?——借东西给人家

基本:二、老师提问

师:猜猜什么东西能够借给人家?——车子借给人家。

三、出示图标

师:出租公司里有什么呀?——小鸟,狗,袋鼠。

师:动物借给人家有什么用?——狗能够看门。

四、出示图标小女孩

师:谁来了?——小女孩。

师:小女孩的围巾吹到了树上,谁能够帮她找回围巾?为什么?——小鸟。能够飞过去把围巾拿下来。

五、出示图标老爷爷

师:又来了个老爷爷,他想找个动物陪陪他,谁能够呢?——袋鼠。小狗跟他一齐玩。

六、出示图标妈妈

师:妈妈买了这么多的东西,谁能够帮她运会去?——袋鼠,能够跳,它的袋子能够的。

七、招聘动物

请小朋友扮演动物,看看他能不能被聘用。

八、怎样对待小动物

师: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活动评价: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活动,刚开始幼儿还是没能理解“出租公司”的意思,我认为目标还是没有到达。整个过程很清晰,一层一层连续下去,还让幼儿大胆地表演,这一点蛮好的,让幼儿学会了观察。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17篇

小班数学听课记录:排排队做游戏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和游戏中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大小,并再现物体间远近、疏密等空间关系。

2、体验和同伴一齐做游戏的快乐,乐于参加群众游戏。

【活动准备】

自制PPT课件:蓝、黄两色挂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小蓝和小黄——进入情境(感知大小、数量)。

(一)认识小蓝

(二)分辨小蓝的爸爸妈妈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18篇

主讲资料:世界的气温

一、教学要求:

1、气温的概念。

2、影响气候的四种要素。

3、了解气温分布的不一样规律。

4、影响气温四种因素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

1、认真掌握理解气温的概念。

2、识记影响气候的四种因素的概念。

3、理解气温由高向低的的构成规律。

4、四种影响气温因素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及年平均气温图了,了解世界气温的。分不情景。

(2)根据地图了解影响气温四种要素的分布情景。

(3)根据示意图理解高伟度,低伟度的概念。

(4)经过实物实验、进一步陆地和海洋爱热和放热的不一样情景。

(5)根据示意图进一步理解寒暖流的概念。

(6)理解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低下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气温状况是说明一个地区气候特征的基本要素。虽然世界各地的气温和将水状况相差悬殊,可是它们的分布是有必须规律的。

五、课堂练习

1、掌握气温的概念。

2、识记影响气温四种因素的概念。

3、课后实验、认真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加深了时气温的概念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到虽然世界各地的气温状况相差悬殊,可是它们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了

解了陆地和海洋爱热示放热情景的不一样的原因、课堂效果良好。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19篇

科目:物理

课程章节:圆周运动

教学过程及方法:

1、让学生了解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共性和个性,展示一些物体的圆周运动情景。

2、通过生活实例或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运动快慢与转动快慢及周期之别。

3、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弧长与时间的值保持不变的特点,进而引出线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优点:老师在课堂中采用实验演示、多媒体、电脑动画模拟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降低难度。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到“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间的关系”这几个物理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缺点:1、学习线速度的概念,应向学生指出线速度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

2、练习时应放手让学生做题,老师不应在旁边指点。

建议:在讲解圆周运动快慢与转动快慢及周期时,有必要引入相关的物理量加以描述。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20篇

一节物理实验课的各个课堂教学环节到底有多少东西值得探究,通过参加泰安市初中物理实验优质课评选活动观摩,我找到了答案。3月13-15日,泰安市初中物理实验优质课评选活动在泰安市东岳中学进行,我有幸被学校选派去参加了观摩,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个人的一些体会。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对学习物理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新教材中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贯穿初中物理教学的始终。这次为参赛教师设置的课题是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探究实验。本节是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以后,对欧姆定律的一个重要应用,也就是伏安法测电阻。老师们在这节实验课的设计上可谓是各有千秋,亮点纷呈,主要有一下表现:

一、导入方式多样

1、由问题导入。比如“物理学中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电阻”,“小灯泡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用电器,那么一个小灯泡的电阻会有多大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实验现象引入。利用实验演示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学生观察,老师提出问题:小灯泡在亮度改变的过程中有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下面同学们多数会想到电流和电压,但是电阻会不会发生变化,同学们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那么到底电阻会不会发生变化,提出问题,引入实验。

二、矛盾问题的处理技巧

1、有没有直接测量电阻的工具。在这个问题上有的老师说没有,这是不对的,肯定是有的,但是这里产生一个问题,如果说有,同学们会说,既然有直接测量的工具,那就像测电流和电压一样去测量电阻不就完了吗,还要做什么探究实验。所以这个问题,有的老师处理的就很好,他首先承认有,但是他说我们条件有限现在我们实验室不具备,那么除了直接测量

以外,我们还有没有办法间接测量呢,引入伏安法的原理,很科学,过度也很自然。

2、测量结果求平均值的问题。定值电阻随温度变化很小,可以认为电阻不变,可以按照“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消除误差,得到电阻大小。但是小灯泡有所不同,它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明显,每次测量的数值实际也是不同的,而且是温度越高电阻越大,这个时候,就不能求平均值了。有的老师没有提这个问题,有的老师就讲的很清楚。

三、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明显

参赛老师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不管是导入新课,还是展开实验,理顺实验环节,明确注意事项,设计电路,设计数据表格,分析数据,总结结论等等各个环节,都以学生的主观认识为基础,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设计,教师以问题为引导,但答案都是从学生口中讲出来的,推动了学生的思维,完成了思维过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效果明显。

四、现身说法,自我展示,对比提高

在本节课中老师们都利用了分组实验的基本模式,有的老师就充分利用了这种小组之间对比竞争的有效基础,在每个问题和实验环节上都设计展示和对比,让学生自己就找到了好答案的优点和坏答案的不足,从而警醒自己,完善提高。比如在设计实验电路和数据表格时,有的老师就对其中两组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展示对比,让同学们自己比较谁好谁坏。这样一展示效果不言而喻,使学生便于理解,印象深刻。

五、评估交流部分重要性的体现

这次参赛的多数老师多数都对实验探究的前期准备和中期过程做了细致认真甚至精妙的设计,但是对结论得出后的评估交流几乎没有涉及。有一位老师就注意到了这个环节,她把学生在实验中已经出现的和可能出现

的错误利用投影作为案例一个个做了展示,针对性很强,与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一下就找到了自己数据测量产生错误的原因,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加深了对整个实验探究的理解,另一方面,错误展示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纠正自己在试验中的问题,规范实验操作,顺利完成实验。

六、其他值得借鉴的地方

1、教师教态。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来上,效果确实是不同的,这里面与老师的教学习惯,特别是教态,有很大关系。有的老师在讲课时,落落大方,声音洪亮,掷地有声,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带动效果明显,掌控课堂的能力很强,学生专注度高。而有的老师,总是走来走去,说话轻声细语,缺少力度,使学生找不到教师的规律,摸不清步调,师生配合效果欠佳,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大大的受到影响。还有我发现,老师在走动当中说的话,学生很少能听进去,只有站定不动郑重其事的讲话,学生才认为是该听的而且是重要的。

2、变抽象为形象。在这节实验课中,在探究实验的最后,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之后,稍一总结这节课就可以结束了,多数都是这样设计的。但有一个老师在实验最后,为了更加直观形象的证实这一规律,她又亲自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自己准备的灯丝,就把这根灯丝连接到电路里,用酒精灯直接给灯丝加热,然后观察与它串联的电流表的示数变化,确实看到电流表示数变小了,说明自身电阻变大了,给听课学生一个不容置疑的物理规律。像这个规律,如果学生没有亲眼看到,直接告诉他,往往学生对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程度没有概念,理解不深,甚至似信非信。

以上是我此次听课活动的一点感受,也是收获,对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大启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借鉴运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21篇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学校),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之后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学校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要求: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教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

要求: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体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要求:每个小组按不一样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小学生语文听课记录范文-2[page]

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

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终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3.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我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教育实习听课记录

科目语文公开课课题课题:《郭沫若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授课人黄素萍

班级初二2班听课

时间9月日第2节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22篇

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1887年,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光是一种电磁波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

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及其弟子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斐索首先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以后又有许多科学家采用了更精密的方法测定光速,如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的旋转棱镜法。(注意其测量方法)

关于光的本质:17世纪明确地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另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这两种学说都不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全部光现象。

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②热辐射实验——量子论(微观世界);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

激光——被誉为20世纪的“世纪之光”;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适用于微观粒子)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

1927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23篇

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

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

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

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24篇

教师听课记录

听课是我们中学教师最经常的活动,也是自我学习提高、促进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每学期除各教研组组织的正常的同事间的相互听课外,还有学校教务处组织的新教师的展示课、过关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研讨课等等,带给许多听课学习机会。但是,在不少学校里,许多老师却将听课这种有好处的活动流于形式,把听课当作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敷衍了事,在听课过程中无所事事,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打瞌睡的现象,尤其是在听非本专业的课时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听课时更是很少做听课记录,即使做听课记录,也仅仅是了了几笔,记下的仅是施教者板书的部分资料,而且听过就算了,很少对听课记录进行回顾整理,更没有进行深入剖析与反思。

听课记录是听课的第一手资料,是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交流的材料和依据,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其宝贵财富。不仅仅要做好听课记录,而且课后要再次回顾,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剖析与反思,多一份思考就多一份提高,反之,不愿做听课记录,不愿对听过的课再次作深入思考的教师,即使听N节课,也许只是一节课的N次重复,不可能有什么改善和提高。那么如何做听课记录,听课时应记录什么呢?

一、记录施教者亮点即成功之处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在听课时首先要抱着学习取经的态度和目的,哪怕是才从学校毕业刚刚走上讲台的新老师,也必须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何况一般施教者都精心准备,是其才华和智慧的充分展示,必须会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要及时捕捉并记录下来。比如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一个巧妙的教学设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某一问题的独特的处理技巧,一个意外

事件巧妙处理,一个巧妙的引入过渡承转,独具匠心的留白,甚至是一句实用的话,一个贴切的词语。例如,有一次作为地理教师的我,听一位数学教师讲授函数单调性的公开课,用“每况愈下”描述减函数的图象,用“蒸蒸日上”来形容增函数的图象,十分贴切形象。听课时就在听课记录上记录下来,促使我在以后的地理教学中,也学习使用精妙的贴切的成语来形象地描述地理事物,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获得较大的反响。’。

二、记录施教者瑕点即不足之处

听课时还要带着批判和审视的目光,无论多么资深的教师,准备得多么充分,教学过程中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也必须会有“败笔”之处的,记录下来,回顾、梳理和剖析这些“败笔”之处,吸取教训。作重新思考设计,以便在以后自己教学时得以改善和提高,同时以此为鉴,也能够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少犯或不犯同类错误,减少失误,提高教学水平。

三、记录学生的困惑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会从各自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时他们往往会有一些不同的问题和困惑,把它记录下来,这些能够促进教师寻找和探求新的好的方式、方法加以突破。例如,听一位教师在讲地球的公转,他安排学生读图1.19北纬40~地IX--~——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并计算其昼长。这时学生发现这个地区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昼长之和是24小时,并产生这样的困惑:全球各个地区是否都如此呢?我及时将学生的困惑记录下来,促使我课后进一步思考并寻找好的方法,来讲清这个问题。最后请教数学教师,透过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平面几何知识加以证明,得出肯定结论,这才彻底地讲清这个问题。借助数学知识解决学生的困惑,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潜力。

四、记录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发现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会从各自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时他们往往会有独特见解和发现。例如,我在听一位新教师讲授“中国南北气温的差异”,他安排学生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和“我国7月平均气温”两幅图,让他们观察两个月份的最高温和最低温以及相应的地点,使学生得出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的结论。这时学生却发现并提出:为什么7月等温线图里有许多虚线,如在1CC和24℃两条之间加了一条虚线(20℃等温线),而1月等温线图上却没有这种状况?我不仅仅为之赞叹:真是个好问题啊!把它记录下来,并在以后进行这部分资料教学时,就利用这个学生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发表见解。

有的学生认为,从图中后加的20℃等温线分布状况分析,能够看出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于20%,属于高温季节。所以加上这条等温线能够帮忙人们得出我国夏季气温的总体特点。有的学生认为,7月等温线图中的虚线出此刻有山脉的地区,说明山区海拔变化大,等温线密集,温度变化大。而1月等温线图上没有虚线,说明冬季气温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变化不如随着纬度的变化明显。这就使学生对“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理解更加透彻。所以,记录并利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独到的见解和发现,是对教学设计疏漏的补充和完善,不仅仅能够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也提高了教师教学潜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五、记录自己昕课中闪现的灵感

在听课过程中,听课教师往往会因为一些特殊情景或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去捕捉并记录下来,就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例如,一位教师讲述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的变化时,分析强调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不能说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只能说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讲述了半天,还是有学生不是很清楚。刚巧我看到教室里的学生南北坐向,突然想到以中间一排为赤道,前后第三排为回归线,教师为太阳,进行演示,请不同位置的学生观察并回答其所代表的纬度地区,在一年中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何时到达最大值。在听课时将此想法及时记录下来,在下节课自己施教时就加以运用,发现此演示做法极大地调动学生用心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耗时不多,效果十分显著,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甚至是一句实用的话,一个贴切的词语。例如,有一次作为地理教师的我,听一位数学教师讲授函数单调性的公开课,用“每况愈下”描述减函数的图象,用“蒸蒸日上”来形容增函数的图象,十分贴切形象。听课时就在听课记录上记录下来,促使我在以后的地理教学中,也学习使用精妙的贴切的成

语来形象地描述地理事物,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获得较大的反响。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 第25篇

《雷雨》听课记录

《雷雨》听课记录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一、导入:闭上眼睛听雷雨的声音,引出课题

二、预习:

自己读读课文,那几段是写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

(教师的语言很简洁明了,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任务。)

三、检查预习:

读了课文,你明白是一场怎样的雨?

四、默读课文第二段,想想哪些句子写雨下得很大?能够用横线画出来。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好习惯,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生:第五自然段:雨越下越大,树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树房子都看不清了。用因为所以说说。

生:因为……所以

师:还有谁会说?

生:因为雨下在窗户上,所以树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师:你会说吗?跟你的同桌说一遍。

很多小朋友这天很能干,一说好就坐好了。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错,很简洁,也很有效)

还有哪句话写出了雨很大?

生: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师:你明白什么?

生:哗哗哗,说明雨很大

师:我仿佛看见有人用脸盆在倒水。谁能读出雨很大的感觉?

生:读

师:谁能读得更大一点?更急一点?

生:读

师:我们一齐读读好吗?(老师读第一个“哗”,女同学、男同学分别读第二第三个)

五、学习第一段:大自然会告诉我们一些现象,默读1-3小节

1、默读:找找大自然有哪些变化?

2、交流:云——压

结合写“压”:你写的时候会注意哪点?---竖撇点

老师示范,点明写字的要求:抬头

(老师示范的时候学生自己在写,没有到达示范的作用。呵呵,还要明确一点任务)

写好的同学想想,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把它记住?

(怎样写,怎样记最好一齐教,让学生在写的时候就记。但是这是小节。)

怎样的云压下来了?(黑沉沉)

你能读一读吗?我觉得不够黑啊!

满天的乌云,说明什么?很多

学生:还有厚厚的云

师:很多、很厚、黑沉沉的云压下来,这时候是多么的闷呀?

出示:蝉为什么一点也不叫呀?(太闷了)

3、还有哪些也变了?——风

树枝会怎样乱摆?——摇来摇去歪了飘呀飘

大风还会吹到什么?——灰尘蜘蛛

学习“蜘蛛”

(训练学生的说话潜力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低年级这很重要。会连贯的表达,自然语文潜力就得到了提高。)

学习:垂——想象一下,蜘蛛是怎样逃走的?

还有什么表现?——闪电越来越亮(用竖线表示)

雷声越来越响(用圆圈表示)

大家能读出来吗?

(这个创意很搞笑,对于调节课堂的氛围很有好处。)

训练:把“渐渐”放到下面的句子中:

天黑下来了。

粉红色的花儿开放了,真美呀!

太阳像个大火球,浅水洼中的水干了。

4、积累:学习下雨的词语:乌云密布等

六:下课

总体感觉:

1、教师的教学设计层次清楚,思路明晰

2、能够注重学生各方面潜力的培养。如:说话、想象等

3、教师本身的素质很好,语言表达简洁明了,指令明确

推荐:

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是不错的,但是缺乏“主体性”:学生自己的学习、创造性的表现,这一类的东西很少。为什么?因为老师引导、指引、指令性学习行为过多了。也许这和低年级课堂教学特点有关。

在情景的营造上,学生是被动理解的,是不是能够创造一种互动的、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更快乐的学习。

当然,说说容易,做做难。听了阎春燕老师的课,还是感觉获益匪浅的。谢谢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