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422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7分钟。
水稻论文范文3000字 第1篇
水稻生产模拟论文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全省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稻作历史悠久,水稻产量约占粮食总产的80%。但山地面积大,占总面积的,人口密集度大,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很少,仅为,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1],所以长期以来粮食不能自给,当前稻谷自给率仅为65%。水稻的丰歉,对于福建省的粮食安全保障有重大影响。在涉及粮食安全保障的诸多因素中,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形成有较大影响。因此,能否预测气候异常变化和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24]。以往有关气候变化对福建省水稻生产的影响研究,多着眼于考虑辐射、温度等单一气象要素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中具体生理过程的影响[5]。笔者也曾采用全球气候变化模型(GCMs)的输出值来模拟预测未来水稻产量的变化[6]。
GCMs是大气科学家用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最先进的手段之一,但GCMs由于计算能力的限制,多倾向于使用低空间分辨率的模拟。尽管通过随机天气发生器可以生成具有高空间、高时间分辨率的气候变化情景[78],但天气发生器在一些地方会低估天气变量的年内变异。近年来兴起的方法是利用区域气候模式直接模拟逐日天气数据,结合作物模型进行模拟研究[912]。Lin等[10]使用PRECIS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了SRESA2、B2情景下未来20~80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Xiong等[12]则在随后的模拟评价研究中进一步考虑了CO2肥效作用,认为在预估温度升高范围内,由于CO2的肥效作用,未来气候变化将不会对中国粮食生产造成负面影响,即不存在威胁中国粮食安全的温度阈值。由于区域气候模式可以直接模拟出高分辨率的逐日天气数据,所以为大范围的区域研究创造了条件[13]。本研究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最新发布的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的A1B方案,利用英国Hadley气候预测与研究中心研究的高分辨率(50km×50km)区域气候模式(PRECIS)[14]构建的天气数据与作物模型(CERES-Rice)[15]相耦合,模拟分析了福建省水稻生育期各气象因子在未来气候情景下的变化情况及对福建省水稻生产的影响。
1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研究区域概况及样点选择
福建省界大致呈北北东南南西的长方形分布,西侧为武夷山脉,长约500km,一般海拔在1000~1500m;闽中为戴云山,是仅次于武夷山的本省第二大山系,长约300km,海拔约在700~1500m之间。闽中、闽西两大山带对水、热的再分配作用十分明显,造成在山带的坡面上,农业气候垂直差异相当显着,农业气候层次丰富。福建省的地形地势不仅影响着人口分布及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对稻作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福建大中尺度地形,大体上可以分为沿海平原、河谷盆地和丘陵山区3种类型[1617]。随着地势的升高,年日照减少,受冷空气的影响也愈大。因此,在稻作制度与品种选用上,各稻区之间应有较大的区别。本研究根据福建省农业气候资源分布特征[1617]及福建省作物精细区划和优化布局研究结果(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福建省资源区划办公室,),将福建省水稻种植区按不同地形及稻作制度划分为3个不同稻区,共选择了17个样点(表开展研究。
资料来源
作物模型中遗传参数调试所需逐日气象资料(―)取自国家气象局的《中国地面气象记录》和《中国太阳辐射资料逐日值》,太阳辐射的缺省站点值根据逐日日长及经纬度计算得出。水稻产量及模型其他输入资料,包括播种期、生育期、行株距、种植密度等,取自福建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简称区试)17个站点的资料汇编(2006―20专辑)。各样点代表性土壤类型、典型剖面资料,包括不同深度的土壤特性及理化结构等,根据文献(福建土种志,1990)确定。
气候情景的生成
IPCC最新发布的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中的A1情景族描述了这样一个未来世界:经济增长非常快,全球人口数量峰值出现在21世纪中叶并随后下降,新的更高效的技术被迅速引进。A1情景族进一步化分为3组情景,其中A1B是假设未来大气CO2等温室气体保持中等排放,各种能源之间基本平衡[18]。本研究选用英国Hadley中心研制的区域气候模式PRECIS,生成基准时段(1961―1990年)和未来时段(―2050年)的A1B气候变化情景,并经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 Range Weather Forecasts)分析订正,获得50km×50km网格分辨率的研究区域17个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14,19],包括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降水量、太阳总辐射等。
气候变化影响模拟的具体方案
为了分析未来水稻产量在一定时段内的渐变过程,将2011―2050年分为两个时段:近期(2011―2030年,称为s情景)与远期(2031―2050年,称为2040s情景),分别将两个不同时段的气候变化情景与作物模型耦合进行模拟,并与基准时段(baseline,1961―1990年)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在模拟过程中考虑了CO2的直接肥效作用。根据SRES的A1B方案,基准时段大气CO2浓度平均为330μmol?mol1,2020s与2040s情景下大气CO2浓度分别为419μmol?mol1和486μmol?mol1。当CO2浓度升高时,除了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同时还可以改变叶片的气孔开度,使得水分散失的阻抗增大,造成蒸腾作用受抑,因而提高了作物的水分利用率,此作用在模型中自动完成。模拟中为了比较未来气候情景对水稻生育期蒸散比及灌溉量的影响,选择了充分灌溉和雨养两种供水方式进行模拟。
2作物模型及主要农业气候指标的确定
作物效应模型
本研究选用的作物模型是由农业科技转换国际Benchmark站网(IBSNAT)项目的赞助和指导下进行[]、美国国际开发署授权夏威夷大学实施开发研制的CERES-Rice模型,目前在国际上广泛使用[2225]。该模型在农业科技转换决策支持系统()下运行,可以模拟气候、栽培措施、土壤等条件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2627]。
遗传参数的调试与确定
CERES-Rice模型设置了8个不同的参数来描述水稻的生长状况。本研究根据福建省区试资料选取了有代表性的9个水稻品种,利用这些品种在全省14个点的种植及产量资料对遗传参数进行调试确定。调试方法采用常用的试错法(trialanderror)在微机上完成。笔者在多年从事作物模拟的过程中发现,要提高参数的精准度,往往一次调试无法达到,可采用多次循环试错的方法。本研究调试过程中步长的确定及其循环的采用参见文献[28]。
作物模型的区域适用性检验
选用上述9个代表性品种在各区域试验站20种植的产量与生育期资料进行参数的调试,并且用年的产量及生育期资料进行了验证(图1)。由图1可以看出,所有品种对生育期的模拟效果都非常好,相关系数达到,在统计水平上极显着,均方根差(RSME)小于10%,说明模拟效果很好。对产量模拟的相关系数也达到,相关性在统计水平上达到显着水平。RSME小于20%,说明模拟效果较好[29]。因此采用CERES-Rice模型及调试出的9个代表性品种的9套参数来模拟未来气候情景对福建省水稻生产的影响是适用而合理的。笔者在文献[6]中曾对应用该作物模型模拟福建省水稻产量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该模型在研究区域的适用性,此处不再赘述。
生长期土壤干湿状况的计算方法
作物生长期内土壤的干湿状况可以用其农田蒸散的大小来表示。本研究采用蒸散比(β)作为描述农田土壤干湿状况的指标。式中,ET是雨养条件下水稻生长期的实际蒸散总量,0ET是同期稻田潜在蒸散之和。β值愈大,说明实际蒸散愈接近潜在蒸散,地面愈湿润,反之,地面愈干燥。根据β变化可以研究各稻区在未来气候渐变过程中的干湿变化趋势。对灌溉水稻生育过程的模拟,研究中选择了自动灌溉方式,灌溉日期和需要量由CERES-Rice模型根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蒸散量、降水量及土壤质地,由土壤水分平衡方程计算自动得出。
产量不稳定性指标的计算
未来气候的变化除了会影响水稻的产量,还会影响到产量的稳定性。本研究采用产量标准差的变化率来表示产量的不稳定性:式中,ΔSD%为产量标准差的变化率,用来衡量水稻产量的不稳定性;μc=μbμa,即等于未来气候情景下模拟产量的平均值(μb)与基准时段模拟产量的平均值(μa)之差;c为联合方差。显然ΔSD%愈大,产量的稳定性就愈差。
水稻总产量变化的计算
假定研究区域现有的水稻种植面积、土壤、品种、耕作制度和管理措施等不改变,并且综合考虑CO2增加后带来的增益效应,采用以下统计模型对福建省的水稻总产变化进行估算,同时考虑雨养和灌溉两种情况。式中,TYC为福建省水稻总产的变化率,RYi为各稻区当前水稻的总产量,TY为福建省当前水稻的总产量,RYCi为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全省各稻区水稻产量的变化百分比。
3模拟结果与分析
情景下福建省水稻生育期内气象要素的变化
图2给出了A1B情景下模拟出的福建省17个样点水稻生育期内的气象要素相对基准时段(简称BASE)的变化情况,分别用日均温相对BASE的差值[T(A1B)T(BASE)]及其降水(R)和辐射(S)相对BASE的比率[R(A1B)/R(BASE)和S(A1B)/S(BASE)]来表示。从图2可以看出,各点的水稻生育期气温随着未来CO2浓度的增加都在上升。2020s情景下各样点的升温幅度在0~℃之间,2040s情景下则达到℃,并且后季稻及单季稻生育期的升温幅度明显大于早稻。这种现象必将导致未来水稻生育期缩短。而降水的改变显示,2020s情景下,无论是双季稻还是单季稻的种植区,未来降水较之BASE下增多与减少的样点数比较接近。而到了2040s,降水比率>1的样点数略有增加,说明大部分种植区的降水在未来气候变化过程中都将略有增多,这种现象将有助于缓解未来增温可能导致的土壤干旱。但另一方面,降水量的增多可能也意味着未来暴雨几率的加大,可能对水稻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图3给出了A1B情景下模拟出的研究区域各样点的太阳辐射相对于BASE下的辐射比率。可以看出,无论是2020s还是2040s情景下,除了漳平与福州后季稻生育期的太阳辐射较之BASE有所增加,其他各点的辐射量都将减小,且早稻及单季稻生育期的辐射量减少值较后季稻略多。这种现象可能加重福建省早稻生育期的阴雨寡照天气对水稻出苗和分蘖带来的不利影响。
情景下气候变化对福建省水稻生产的影响
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
在A1B情景下,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福建省3个稻区所有水稻品种的生育期都将缩短(表2)。并且随着水稻生育期温度在未来气候变化过程中不断升高,生育期缩短天数增多。从表2可以看出,单季稻区灌溉水稻的生育期缩短达20d以上,因为单季稻生育期最长,未来遭受的高温影响也最明显,水稻生育期温度升高幅度也较大(图2)。
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本研究在对水稻产量的模拟过程中考虑了未来CO2浓度增加导致的气温上升以及CO2自身的肥效作用对产量的综合影响。图4显示,2020s情景下,无论是雨养还是灌溉,均表现为早稻与单季稻减产。雨养条件下闽东南双季稻区的早稻减产率达到,充分灌溉时为。这种现象除了未来气温的升高所致,可能还和早稻生长季辐射的减弱有关,春季的阴雨寡照天气将会影响水稻的出苗和分蘖。相比较而言,闽西北双季稻区早稻减产略有缓减,灌溉条件下减产率为,雨养条件下甚至增产。可能因为该地现在的气温略低于闽东南地区,未来升温造成的负效应略小。闽西北山地气候单季稻区亦表现为减产,说明CO2的增益效应亦未能弥补较长的生育期内高温带来的负效应。雨养水稻及灌溉水稻的减产主要来自中熟品种的负贡献。与此相反,后季稻在2020s情景下均表现为增产,闽西北双季稻区的灌溉水稻产量在2020s情景下甚至增产21%,增产幅度亦大于闽东南地区。
增产的原因可能是后季稻中后期,气温渐低,有利于CO2肥效作用的发挥,所以CO2的直接增益效应超过了气温升高导致的负效应。整个研究区域的模拟结果显示,2040s情景下的产量都低于2020s情景,说明未来气温的增长必将导致水稻气候生产力的降低,而灌溉措施的改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后季稻的减产。而闽东南双季稻区的早稻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变化不大,究其原因,可能是该稻区早稻生长季内(3―6月)当前及未来的降水较多,较丰沛的降水已基本能够满足该地水稻生长的需求,故灌溉条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
情景下水稻生育期土壤干湿状况的变化
福建省各稻区2020s及2040s情景下与BASE下水稻生长季蒸散比的比较可以看出(表3),在2020s情景下,所有地区蒸散比均减小,土壤有变干旱的趋势。2040s情景,农田干旱的趋势变得愈加严重,蒸散比继续减小。尽管各稻区未来的降水量变化不大,但由于温度升高带来的蒸散量加大可能导致农田水分条件的.日益恶化还是不容轻视,尤其要重视季节性干旱的发生。
情景下水稻生育期季灌溉需要量的变化
影响稻田灌溉需要量(WD)的因子很多,包括降水量、农田蒸散量、生育期长短和土壤持水能力等,其中降水和农田蒸散的影响占了首位。从表4可以看出,所有稻区水稻生育期内的灌溉需要量模拟值较当前都略有增加,闽西北双季稻区后季稻生育期灌溉需要量的模拟值增加最多,与该区平均降水量及蒸散比减小一致。单季稻区随着未来气候的改变,灌溉需要量有所增加,对于山区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区应该选用耐旱品种以保证产量。早稻的灌溉需要量较当前变化不大,因为未来降水量变化不大,蒸散比减小幅度也较小。
情景下水稻稳产性的变化
表5表示了福建省各稻作区不同稻作类型在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产量的不稳定性(ΔSD%)情况。从表5可以看出,无论是雨养还是灌溉水稻,后季稻产量在未来气候变化中主要表现为增产,但是产量的稳定性不佳,未来的年际间波动幅度最大,大于单季稻和早稻。可能是因为后季稻生长季(6―10月)内,抽穗扬花期遭遇福建省高温季节,未来气温升高导致某些年份极端高温出现的频次增加,进而导致颖花败育,导致了年际间产量的波动。
情景下水稻总产的变化
基于以上分析,得出未来福建省水稻总产的变化(表6)。如果采取雨养方式,2020s情景下,全省水稻的总产将比当前(812万t,取自―福建农村经济年鉴)增加,但是闽东南地区的早稻和单季稻表现为负贡献。2040s情景下,随着温度升高,生育期的缩短,总产将减少,负贡献亦主要来自于早稻和单季稻。如果能采取充分灌溉方式,全省水稻总产则有望提高。2020s情景下,总产将较当前提高,正贡献来自于后季稻;2040s情景下的总产增加。说明充分灌溉条件有望改变高温带来的负效应。
从总产变化来看,A1B情景下,近期到2050年,福建省的水稻总产不会降低,是因为目前全省各稻区后季稻的总产较高,其正贡献超过了早稻及单季稻的负贡献;但从2020s到2040s的变化趋势来看,总产是逐渐减少的,所以随着未来温度继续升高,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
4讨论与结论
福建省由于山地面积较大,山地的垂直气候分异导致不同海拔高度积温分布有较大差异,对各地水稻种植制度及品种的选用影响很大。以往学者对我国大面积粮食主产区产量变化进行评价研究时,均利用大范围区域统计产量来确定模型中的作物参数,以达到参数升尺度的目的。此种方法在山地丘陵较多、地形较为复杂的福建省不宜采用。而需根据不同海拔高度选用不同熟性的水稻品种调试遗传参数,进而与未来气候情景耦合开展研究,可以更加客观地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对福建省小范围不同海拔高度各稻区的产量影响。
由模拟结果可知,福建省水稻生育期都将随着生育期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这会导致水稻产量下降,因为生育期缩短必然会导致光合时间,尤其是灌浆时间减少。福建省早稻和单季稻在未来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基本都表现为减产。近年早稻在福建省的种植面积不稳定,若提高早稻总产,还需致力于单产的提高。现在早稻单产因生育期较短而较低,未来升温导致的生育期缩短将带来更进一步的减产,并且负贡献主要来自于早熟品种。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在双季稻区结合适当早播,采用晚熟品种,充分利用未来日益增长的热量条件提高产量,以弥补生育期缩短带来的减产。而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稻生长季延长,也为将来品种的搭配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单季稻种植区当前的热量资源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随着生长季积温的提高,在灌溉条件较好的县市,可以考虑改变当前的种植制度,改单季为双季,以提高总产。
后季稻的产量模拟结果显示,在未来气候变化过程中,除闽东南地区在温度较高的2040s情景下表现为较小幅度的减产,闽西北地区均表现为增产。增产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当前福建省在后季稻生长季正处于全年的高温阶段,因此经过区域试验筛选出来的后季稻品种本就具有一定的耐高温特性,所以未来生长季增温3℃以下还不会带来明显的负效应;二是由于研究中考虑了CO2的直接增益效应,高温、高CO2浓度使作物光合作用速率升高,蒸腾速率下降和气孔阻力增加,对提高单位叶面积的干物质量和水分利用率有利,所以CO2浓度的增加对植物光能利用率的正效应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升温带来的负效应,使植物能够更加耐高温胁迫,也缓解了增温的负效应[30]。但是也有研究者发现,高CO2浓度下,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光合速率相应增加,而不施氮肥则增加有限[3132]。说明在CO2浓度增加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氮素营养才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作物模型中由于未考虑CO2增长可能带来的氮胁迫作用,所以模拟结果可能过于乐观[33]。
笔者采用的IPCC的SRES排放方案中的A1B情景虽然描述了未来可能的社会发展方向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但是任何情景都只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路径的一种可能,所以在气候变化情景生成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现阶段的作物模型在处理极端气候事件对作物的影响评估时依然能力有限,也难以考虑由于气候变暖降水增多可能导致病害与虫害发生频率的增加。故当前的模拟结果还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另外,人类通过技术、经济、生活方式和政策不断调整着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减缓与适应。因而,将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与区域气候模型、作物模型相连接,综合评估和分析未来粮食生产状况,是未来应用模型模拟评价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发展方向。
水稻论文范文3000字 第2篇
水稻品种选择 在水稻品种的选择上,应选择那些杂交优势强、穗长粒多、分蘖中等、结实率高的品种,如吉粳88,具有很好的增产前景。
无土育苗田块的选择 在进行育苗田块选择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那些背风、向阳、水源条件好、肥力水平高的平整田块。提倡开展深翻松地,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苗床下害虫的越冬基数,以给苗床扣棚时预留出大棚骨架和塑料的埋沟。
苗床制作 在进行育苗前的10 d左右,一般需要在常规育秧苗床的基础上精整苗床。通常需要根据种植面积来规划苗床面积。一般情况下,667 m2本田需要使用5 m2的苗床,而所有的苗床都需要整平做畦,畦须高度控制在5 cm以上。
制作基质 隔离膜采用完好无孔,3层以上的塑料,与有孔的育苗盘配合使用。在隔离膜铺好之后,再铺上育苗基质,抹平厚度控制为8 mm左右,不能超过1 cm,也可以用苗床播土机铺上基质。将育苗肥料和水按照1∶100的比例配制,然后均匀浇于苗床上,基质的含水量达到不析出水分、不干燥的目的为宜。
播种
种子处理 水稻种子一般可以选择盐水选种,提纯去劣。为确保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在播种前最好对其进行发芽试验,使种子的发芽势在80%以上,发芽率在95%以上。在播种前还需要晒种2~3天,然后进行种子消毒或包衣操作。将包衣后的种子浸泡在清水中,使其吸收足够的水分,这样可以降低发芽时间,确保出苗的整齐度。在播种前,为提高种子成苗率还可以对其进行催芽处理。
播种 在气温平均为5 ℃时进行播种,并根据气候条件、水稻品种及成熟期选择播种量。在具体播种过程中,1 cm3播种种子最好控制在4粒以下,确保种子不会堆积在一起,在盐碱地可以适当加大播种数量。种子播种好以后,要使用适当的工具将种子压一下,使其能够充分与养分、基质、水分接触,增加出苗率。
覆沙 播种后应用细沙或河沙(不能有黏土)进行盖种,沙子的厚度应该保持在 cm左右,使种子不暴露在空气中,且沙子中不能含有草籽。在播种后,在水分不太充足的地方再次洒水,浸透表土,但苗床不能有水析出,不能存有积水,多次检查以保证将所有的`种子盖好。
盖膜 根据苗床的宽度将竹竿或木杆横放在苗床的畦埂上,然后选择合适的塑料薄膜封盖在苗床上,最后在苗床上覆盖一些的稻草,以达到保湿、保温的目的。
管理苗床 定期对水稻棚内进行通风,因为从播种到出苗,水稻棚内一直以保温、保湿为主,此时内部的温度适宜在25~28 ℃;若超过30 ℃,要进行通风,当出苗率达到1/3左右,可适当揭去塑料膜;当出苗至叶期时,应该控制温度在20~25 ℃,叶期时,日间温度控制在20 ℃左右,尽可能保持与外界温度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秧苗插秧时株高低于15 cm。
苗期病害的防治 在水稻的秧苗期常会出现多种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出现青枯死苗。该现象多发于2叶1心前后,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一般有2种。一是生理性导致。由于秧苗周围温度急剧降低,加速叶面蒸腾,根部供水又不能及时到位,进而出现青枯死苗。具体预防措施为:控制膜内温度,浇透水分,适时揭膜。另一种是病菌感染导致,常发于2叶1心时期。主要是因为碱性过高,造成病菌感染苗体所致。具体预防措施为:适时使用肥料,保持苗床酸碱度适宜。第二,出现黄枯死苗。该现象多发于1叶1心-2叶期,病因多是施肥过量,解决办法是应控制施肥量。
3 总结
水稻无土育苗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水稻种植技术,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追捧和应用。通过对水稻无土育苗技术探讨,寻找更适合水稻无土育。
水稻论文范文3000字 第3篇
水稻栽培技术分析论文
摘要:水稻为四川南充区域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单产高的特性,在满足居民饮食需求及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水稻栽培还存在机械化水平低、肥水利用效率低、防虫害能力弱的技术问题,本文结合实际经验,对提高水稻栽培技术的合理化建议进行了探讨,希望能提高当地水稻产量。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合理化建议
1南充水稻栽培现状分析
从栽培品种角度看,过去南充区域种植的是高秆常规稻,现在种植的是矮秆杂交稻,栽培品种的变化致使本区域水稻单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育秧技术角度看,南充区域水稻经历了水育、湿润育、旱育、塑料软盘育的发展历程,水稻秧苗素质呈逐年上升趋势;从施肥技术看,经历了有机肥单用、化肥有机肥联用、化肥单用的发展历程;从肥料种类的应用情况看,存在少施钾肥、多施氮肥磷肥,少施穗粒肥、多施分蘖肥的状况;从水稻机械技术应用角度看,部分地区真正实现了机械耕种、机械插秧、机械收割,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稻农劳动压力。
2南充区域水稻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南充区域水稻主产区基本实现了机械耕种、机械插秧、机械收割,但从整体上看,水稻机械化的覆盖率相对较低,即便是应用机械种植水稻的地区,机械化的水平也较低。
水稻肥料利用率低下
对农业而言,化肥的应用是一场历史性变革,对水稻而言,肥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但是过量施肥会降低水稻产量和质量,还会增加水稻生产成本,此外,肥料的过度应用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有研究指出,从氮肥的购买情况来看,中国氮肥购买量占全世界氮肥购买总量的30%。国内应用的肥料多为速效肥,是本区域水稻肥料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
水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
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不均匀,南方水资源多,北方水资源少(占全国的)。虽然南充区域位于水资源丰富的南方,但南充区域的种植面积有限,难以通过扩大种植面积的形式收获更多产量的水稻,此外,南充区域普遍存在水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水稻的防病虫害能力相对较低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严重,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屡见不鲜(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有低温、高温、干旱、洪涝),对我国水稻的健康生产造成了负面影响。南充区域处于四川省东北部,水稻常受稻瘟病的影响,有数据显示,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发生面积在6100~6980hm2之间,自然损失率起伏不定,一般在之间。同时南充区域缺乏针对水稻灾害的预警措施,南充区域水稻种植结构有所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水稻病虫灾害发生风险[1]。
3提高南充区域水稻栽培技术的合理化建议
着重进行水稻栽培的生理研究
近年来,南充区域耕地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难以通过增加种植面积的'方式增加水稻产量。要提高水稻产量,需加强对水稻根系生理、营养生理、结实生理、品质形成机理的研究。中国水稻的发展均得益于良种良法配套,育种技术的进步能增加水稻品种类型,不同品种类型的水稻具有不同的生育特性。中国稻作技术和生存方式的转型离不开良种良法的配套。
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
转变不良施肥方式和施肥习惯,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插秧5~6d后,开始施用分蘖肥,混合撒施225kg/hm2碳铵+180kg/hm2氯化钾;插秧35~45d左右,施用穗肥,混合撒施75kg/hm2尿素+75kg/hm2氯化钾;孕穗期施用粒肥,撒施150kg/hm2三元复合肥;破口期及齐穗期进行根外追肥,撒施磷酸二氢钾。
实现水稻水资源高效管理
水稻是需水量较多的粮食作物,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应大力发展节水技术,加强对水稻保水剂的研究,并努力培育出抗旱性强的优质水稻。对于盐碱地、重金属地区的水稻生产,可应用指标化、定量化的水分管理模式[2]。
建立健全水稻灾害防控体系,提高机械化水平
针对温度、干旱、洪涝、虫病对水稻品种耐性进行评估,探讨减灾、抗灾的预警体系及虫害防控体系。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侧重进行水稻育插秧模式、机械化施肥施药技术。重点进行精量播种创新,并不断探索机插集中育供殃技术、地区机械直播技术,尽最大努力实现水稻规模化生产。
水稻论文范文3000字 第4篇
对于无公害水稻而言,其所含有毒物质不允许超出国家最低标准,否则必然会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能够满足水稻质量标准,所以,在水稻种植中被广泛应用。通过对水稻种植各环节质量的管控,在增加水稻产量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居民食用安全性。
一、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
(一)种植地块选择
在种植无公害水稻的过程中,地块的选择十分重要。其中,产地环境必须要与工厂及煤矿等区域距离较远,同时还需要保证所选择的地块没有污染,生态环境理想。另外,在选择种植地块时,需要综合考量土壤的肥力及灌溉的便捷性。
(二)水稻品种选择
要想全面提高水稻产量,必须要重视无公害水稻品种的选择。一般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进行选择,以保证水稻品种的质量符合要求。必须要确保水稻品种具有高产性能与抗病虫能力,而且生育期要适中,贮藏相对方便。可以将购买的水稻种子晾晒2~3d,这样不仅能够将表面病菌彻底杀灭,同时还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概率。随后,应当开展消毒工作。使用质量分数为70%的志信甲托,剂量为200g与100kg的水搅拌,将质量为60~70kg的`水稻种子浸泡其中,时间控制在48h,而后将其捞出并催芽播种。也可以使用质量分数为40%的强氮精200倍液浸泡种子,需要用清水浸泡种子12h以后,再使用药液浸泡水稻种子12h,再次使用清水冲洗,而后将其捞出并催芽播种。在完成上述工作以后,应当拌合生物肥。把经过催芽的谷种拌肥大佬固氮菌,其中如果是直播田,需要667m2地的种子拌合~,而插秧田则需要保证每两分秧田的种子拌合~。
(三)水稻育苗
在育苗方面,无公害水稻种子质量标准不容忽视。通常应保证无公害水稻种子纯净度超过98%,同时发芽率要超过95%。另外,所选择使用的水稻种子必须要经过晾晒、选种及浸泡和消毒、拌种等一系列的种子处理流程。基于此,在选择育苗场地时,应将无纺布当做育苗覆盖的主要材料。此外,要确保土质的肥沃程度,保证通风条件理想,不存在病虫。
(四)合理配置底肥
要想增强无公害水稻育苗养分,最关键的就是要确保底肥配置的合理性。结合实践经验,底肥的配方主要有以下4种:①使用50~75kg的有机无机复合肥与25kg钾镁硅钙肥、200g志信锌混合使用;②使用25kg质量分数为45%的复合肥与25kg钾镁硅钙肥、200g志信锌混合使用;③50kg有机肥与20kg碳酸氢氨、35kg过磷酸钙、25kg钾镁硅钙肥、200g志信锌混合使用;④使用800~1200kg的农家肥与10kg尿素、7kg氯化钾及50kg过磷酸钙混合使用。应保证底肥施加量充足,满足水稻苗期对于养分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应当合理使用多功能水稻壮秧剂,对水稻壮秧进行培育。因为壮秧剂本身带肥带药且养分充足,所以,只要施用一次就能够达到预防病害与水稻小苗叶期对于营养的需求。在水稻秧龄为片叶时,秧苗就会呈现出脱肥的现象,所以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追肥。如果采用的是钵盘育苗的方式,则需要1m2使用黑土与壮秧剂83g相互混拌均匀后将其配制成营养土;如果使用的是常规旱育苗的方式,则需要1m2使用壮秧剂167g,将其撒于作好床面之上,同表层土混合搅拌均匀以后即可进行水稻播种。
(五)水稻插秧
在无公害水稻插秧前,需要积极开展准备工作,不仅要针对已经选择的地块进行整地,同时还应当提前浇灌地块,以促进水稻种子更好地发芽与生长。而完成灌溉水以后,间隔的时间不应当过久,并使用机械设备耕地,将杂草全部清除。插秧前一定要完成整地工作,并在气温在12℃左右进行插秧。值得注意的是,在种植无公害水稻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田间种植密度科学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水稻秧苗成活的概率。
二、无公害水稻的田间管理
(一)水分管理
在无公害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进而增强田间管理工作的效果。在无公害水稻插秧至分蘖整个阶段,一定要控制灌溉量,而在分蘖盛期则应运用浅灌溉、湿灌溉的方式。在无公害水稻分蘖末期,应避免灌溉,而是要晾田,进而达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对于无公害水稻孕育出穗至开花阶段,必须保证稻田内部的水分适中,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水层6~7cm,对于出穗及开花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在无公害水稻进入早熟期间,则应注意不允许过早使稻田内断水。
(二)防治病虫害
无公害水稻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草害、虫害与病害。其中,针对草害比较严重的田地,可以通过喷雾的方式施加农药。针对病害与虫害问题,应将农业防治作为首要选择方式,加大田间管理工作的力度,进一步提高水稻抗性。其中,物理防治指的就是在栽培水稻的过程中,合理运用频振式杀虫灯来诱杀趋光性的害虫;生物防治则是使用具备有机认证机构认可的生物性与植物性农药,对田间的害虫数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或者是借助现有天敌来对害虫种群的数量进行抑制。
(三)施肥技巧
无公害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肥量比较大,同时吸肥数量与速度会根据水稻长势的变化而变化。在无公害水稻株体内部因不同部分的分配量不同,所以肥料施加量也存在差异。并不是高吸肥量就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必须要充分衡量各部分分配状况,一旦分配不合理,则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此外,无公害水稻不仅要施加有机肥料,同时还应施加必要的微量元素,为其生长提供必要保证。其中,比较重要的微量元素就是铜、锌、锰等,但是一定要重视施用量。在水稻灌浆期间,需要吸收大量营养,所以,此阶段的施肥工作必须要确保能够促进水稻的叶片生长,进一步增强光合强度,提高水稻米粒质量,降低空穗出现的概率。而施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水稻的稳定生长,土壤肥力充足,节省水稻种植成本,实现水稻肥料利用率的全面提高,同样还能够避免化学肥料施加过多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结语
在人们日常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无公害水稻也备受关注,成为餐桌上重要的食品。在此背景下,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必须要全面强化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为此,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出来。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专业性与复杂性都比较明显,所以,同样也提高了对于农业技术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在种植无公害水稻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遵循栽培技术的要点,积极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无公害水稻的质量与实际产量。
参考文献:
[1]林昌乐.浅析无公害水稻优质栽培技术[J].农家科技,(6):58.
[2]廖晓辉,唐铁京.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及推广应用实践[J].农家致富顾问,(2):53-54.
[3]谷滔.试论一季种稻地区生产优质绿色无公害水稻的关键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4(12):58-59.
水稻论文范文3000字 第5篇
摘 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水稻一直是我国单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而且种植面积较广,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就目前水稻种植方面的研究表明,我国水稻在种植技术、种植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研究简要分析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为水稻种植者提供技术参考,旨在更好地促进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关键词:水稻; 优质; 高产; 栽培技术
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水稻种植中种植技术、种植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水稻产量及品质,深入探究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对于水稻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长期的社会实践表明,掌握科学、合理的水稻栽培技术,不但可以很好地保持水稻的产量,还能提高水稻的品种品质,为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进行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是水稻种植业发展中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之一。
1 水稻品种选择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品种的选择对于水稻种植能否实现增产增收至关重要。水稻品种的选择,应根据水稻种植区域的气象条件及地理位置特点,尽量选择适应区域环境的、具有抗病虫性的、高产稳产的水稻品种,以确保达到水稻增产的发展目的。因此,科学、合理的选择水稻品种,是促进水稻优质高产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之一。
2 稻田基地选择
在水稻稻田基地选择方面,为了确保优质高产的稻米目标,首先应根据水稻的品种,选择无重金属及农药污染、灌溉水源充足且清洁的土壤;其次,还应考虑土壤的昼夜温差是否在10~15 ℃,以确保土壤的温度能够符合水稻生长时期的特殊要求。此外,在考虑土壤温差方面,还应注意在避免高温的基础上,防止持续低温的状况发生。
3 水稻播种前的准备
水稻播种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水稻发芽试验、晒种、浸种以及催芽4个阶段。为确保水稻种植的各个时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必须重视水稻发芽试验、晒种、浸种及催芽4个阶段的工作步骤,避免水稻种植前期工作对水稻的整个生长期产生不良影响。
水稻发芽试验 水稻发芽试验,主要是采用选择一定数量的水稻种子,在30 ℃的水中浸泡3~4 h,用纱布包好,放置在玻璃瓶中,放置2~3 d,观察水稻种子的发芽情况,计算发芽率是否能够达到80%左右。
晒种 在晒种时,要尽量选择阳光充足的时候进行,晒种的时间维持在3 h左右,并定时进行反动,确保种子的厚度、接受的'温度能够保持均匀。
浸种 在进行水稻种子浸种时,要重点考虑浸种的温度与时间。浸种标准要达到水稻的种子达到半透明状态,水稻外壳应呈现出较深的颜色以及折断米粒不会有声响。
催芽 在水稻种子的催芽阶段,应遵循“高温破胸、适温催芽、低温晒芽”的原则,在30~32 ℃的高温下,进行1~2 h的破胸露白,然后将温度降至26 ℃左右。待到种芽薄薄摊开的时候,等种芽温度与自然温度达到一致的状态时,即可播种。
4 加强秧苗的水肥管理
在完成水稻播种工作后,在进行灌溉时,应遵循浅、均匀以及不伤及秧苗的潜水插秧的方式,确保水稻秧苗能够顺利生存下去。在水稻插秧后,就应考虑如何进行灌水,以维持水稻秧苗的正常生长。其次,由于水稻的不同生长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水稻灌溉以及施肥管理的过程中,都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有效调节和控制水稻的生长发育。在进行水稻灌溉的过程中,还必须明确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时期,白天应利用浅水灌溉以增加稻田的需水量,在晚上采用深水灌溉的方式,有利于夜晚稻田的保温,增强秧苗的根系活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做好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对于保障整个社会的粮食安全以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分析水稻种植各个时期的栽培技术特点,推广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使农民掌握正确的栽培技术,从而调动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不断促使水稻产业实现增产增收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水稻论文范文3000字 第6篇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南北方都有大面积的种植。因此,利用适宜的条件,在环境适宜的地方推广原生态水稻栽培,对提高水稻质量、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原生态水稻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稻;栽培;要点;分析
1整地
秋收后即进行平地,如秋收后没有及时进行,要在早春尽早进行平地。平地后进行深翻,深度要达到20厘米以上,避免漏翻。深翻后在播秧前还要进行1~2次浅翻,然后做好田埂。插秧前2~3天灌水泡田,盐碱较重的地块要加长泡田时间,一般需要达到5~7天。
2肥料的使用
原生态水稻种植,是为了生产出口感好、品质佳的水稻,会减少甚至不使用化肥。而使用各种有机肥,包括牛粪、鸡粉、猪粪等,也会在每年秋收之后,将稻田秸秆铺撒在土壤之上,让其自然腐烂,增加土壤肥力。在使用各种有机肥时,要将有机肥沤熟之后,经过检测无有毒有害物质后方可使用。施肥一般分基肥和追肥。基肥是在插秧前,结合整地施入土壤中。追肥则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根据生长时期对肥料的需求,及时施入,一般在分蘖期和长穗期施入,可以促进分蘖和穗肥粒满。
3科学灌水
灌水管理是原生态水稻生产的关键因素,具体灌水时间参考下表,当土壤表象达到灌水指标时即需要灌水,灌水后自然干即可.
4病虫害控制
原生态水稻种植的关键点是在不使用农药的`前提下,做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控工作,这对原生态水稻种植提出了关键的挑战。一是要选择抗病抗虫能力较强的品种,这是基础条件;二是选择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例如利用驱虫灯、加强田间管理等方式;三是选择生物药剂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另外,通过改变种植方式也可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例如在稻田养鸭,鸭子可以吃稻田里一些害虫,包括飞虱等,也可以吃稻田里的一些杂草,同时鸭子粪便可以增加土壤肥力,鸭子在水田里游动,可以增加水中氧气量,饲养鸭子也可以增加收入。因此,通过完善种植方式可有效控制病虫害。
5收获
完熟期及时收获。收割的特征:当稻穗全部失去绿色,水稻植株最上部存有1~2片绿色叶子,95%颖壳变黄,米粒转变成白色,用手挤压不变形即可收割。一般稻米含水量在19%~22%时收割较为适宜。从齐穗到收割的时长为45天左右。要及时收割,完熟一块田地收割一块,不能待所有都成熟之后再收割。
6运输及贮藏
运输工具要保持干燥、卫生清洁,要具备必要的设施,例如防雨、通风等。禁止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有腐蚀性的物品一起运输。贮藏地点要具备常温、干燥、避光、干净这四要素。同时也要避免鼠害、虫害,同样不能与其他有毒、有害、有异味、有腐蚀性、易吸湿发霉发潮的物品放在一起。防鼠害、虫害时,避免使用化学制剂。
7结语
原生态水稻种植,即是以自然的环境、生态的理念、传统的文化、现代的技术、健康的品质为目标,运用生态循环经济理论和系统方法,打造融合原生态环境、原生态文化、原生态农产品于一体的原生态农产品品牌。然而,利用传统的水稻栽培模式,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但目前全面推广种植原生态水稻种植,还不太切合实际。应该根据地区特点,对一些生态环境好、需要继续保护的地域,或者生态环境很差、需要改善的地方推广种植原生态水稻。虽然产量低,但是品质好,广大消费者认可,单价较高,从某种程度讲经济效益甚至比种植普通水稻还要高,同时还可以依托原生态水稻生产开发开展其他项目,例如,生态旅游等。另一方面,从长远考虑,也要重视起原生态水稻的生产,加大研究力度,通过改变种植方式或者提高种植技术等方面,使原生态水稻产量得到提高,为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原生态水稻种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信文,孙晓惠.中国水稻生态化种植方法[J].北京农业,,(11).
[2]周美燕,黄令军.鲁北地区原生态水稻种植技术———稻鸭混养有机水稻种植模式[J].农家科技,,(09).
水稻论文范文3000字 第7篇
摘要:水稻的生产及收获对于我国粮食的获得具有重要意义,对水稻生产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则是确保水稻正常生长及收获的一个重要举措。本研究对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虫害以及如何防治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稻生长;病虫害防治;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会受到一些病害以及虫害的侵袭,并且因为病虫害的侵袭给水稻生长及收获所带来的损害也是巨大的,因此,要想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及收获就要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来确保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下一篇:个人鉴定格式及范文(必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