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765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11分钟。
有机化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第1篇
【摘要】有机化学课程是大学理工类部分专业的必修课之一,而有机化学实验则是该课程教学中无法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于巩固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拓展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育大学生的科研素质来说显得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尚存在大量问题,一定要对其加以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于新形势下的有机化学教学工作。本文从强化基础操作实训提升实际动手能力、改进课程结构精心选择实验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内容积极提升科研素质、健全完善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机制等四个方面对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
有机化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第2篇
1: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C2H2和C6H6
:烯烃和环烷烃
:甲醛、乙酸、甲酸甲酯
: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
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举一例: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2: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
1. 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烯烃和环烷烃;
2.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炔烃和二烯烃;
3.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醇和醚;
4.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醛和酮;
5.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羧酸和酯;
6.分子组成符合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3: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及反应条件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蒸汽、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①卤素单质:Fe作催化剂;②浓硝酸:50~60℃水浴;浓硫酸作催化剂③浓硫酸:70~80℃水浴;共热
3.卤代烃水解:NaOH的水溶液;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的氢卤酸、浓硫酸共热
5.酯化反应:浓硫酸共热
6.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7.酚与浓溴水或浓硝酸
8.油酯皂化反应
9.(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事实上也是取代反应。)
4: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烯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炔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二烯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H2、Cl2
苯乙烯的加成: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
含醛基的化合物的加成:H2、HCN等 酮类物质的加成:H2
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
5: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
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
苯酚和甲醛:浓盐酸作催化剂、水浴加热
二元醇和二元羧酸等
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8:能跟钠反应放出H2的物质
(一)有机
1.醇(+K、Mg、Al);
2.有机羧酸;
3.酚(苯酚及同系物);
4.苯磺酸;
(二)无机
1.水及水溶液;
2.无机酸(弱氧化性酸);
注:其中酚、羧酸能与NaOH反应;也能与Na2CO3反应;羧酸能与NaHCO3反应;醇钠、酚钠、羧酸钠水溶液都因水解呈碱性。
9: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一)有机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3.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4.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5.含醛基的化合物;
6.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7.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4、氯仿、溴苯等)、CS2;下层变无色的(ρ<1):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液态环烷烃、低级酯、液态饱和烃(如已烷等)等
(二)无机
价硫(H2S及硫化物);
2.+4价硫(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2价铁:
6FeSO4+3Br2=2Fe2(SO4)3+2FeBr3;
6FeCl2+3Br2=4FeCl3+2FeBr3;
2FeI2+3Br2=2FeBr3+2I2(以上变色)
、Mg等单质 如Mg+Br2=MgBr2(水溶液中);(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价的碘(氢碘酸及碘化物) 变色;
等强碱:Br2+2OH ̄==Br ̄+BrO ̄+H2O;
等盐:
Br2+H2O==HBr+HbrO;
2HBr+Na2CO3==2NaBr+CO2↑+H2O;
HBrO+Na2CO3==NaBrO+NaHCO3;
有机化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第3篇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有机化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往往设于高校二年级阶段,因为该时期的大学生恰好处在实验技巧与能力不断提升之阶段。实施实验教学对于提升学习者们的实践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等具备了十分重要的价值。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在提升学习者们的化学实验能力上具备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对当前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状况加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有机化学教学的方法,从而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1强化基础操作实训提升实际动手能力
大学生们今后均要走入社会踏上化学相关工作岗位,这就要求其一定要有良好的化学知识储备,所以提升有机化学基本操作能力就成为了提升大学生群体实验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基础操作实训为有机化学实验之前提,也就是说,有机化学实验完全是通过数个基本操作部分组建而成的十分复杂的操作系统之一。有机化学实验基础操作实训涵盖了蒸馏、分馏、重结晶、测定熔点与沸点以及色谱分离等内容。大学生们在实施基础操作实训中应当进行更加规范的操作。大学生们来到有机化学实验室,第一步是要为其讲解实验室的相关规则尤其是安全操作制度。其次是要求其在实验中和实验后能够保持整洁、无污水,且有秩序地摆放好物品。再次是要培养大学生们规范化的实训习惯,包括铁架台与烧瓶夹的固定形式、各类仪器的清洗方法以及安装次序等。最后是在大学生们掌握了以上基本实训技能之后,要在实验过程中更加灵活地选择具体的操作内容。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学习者们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其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之能力。
2改进课程结构精心选择实验内容
以往的有机化学实验只是有机化学理论教学的附属内容,教师觉得上不上关系并不大,因为并未真正将实验教学列为提升大学生技能的必备手段。与此同时,在具体实验内容的安排上,验证性与基础性的实验偏多。这样一来,在实验的内容上也往往具有过于繁琐、耗费时日,而且实验的成效较差,并不侧重于综合素质的提升等。为切实提升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性地位,应当重新全面修订实验教学的大纲,明确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相关要求,从而精心选择有机化学实验的内容,实现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之间的彼此融合。例如,制备乙酰苯胺这个实验可以划分成合成乙酰苯胺、纯化乙酰苯胺以及纯度测定等三个实验来做,从茶叶当中提取相应的咖啡因成份则可分成提取、浓缩以及纯化等三个部分。如此一来,能够很好地提升学习者们对于实验学习的积极性,不但能够让其掌握了有机化学实验的操作内容,而且还能提升其分析与解决问题之能力。
3不局限于教材内容积极提升科研素质
当前高等院校有机化学实验用到的教材往往都相当陈旧,但是教师在授课时却不敢超出教材的范围,这样一来也就难以把有机化学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如果在授课中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的话,就十分容易导致过于依靠教材,对于教材上尚未阐述的内容就会无从下手,时间一长自然就难以很好地发挥出学习者的自主性。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依靠材料,而是应当更加紧密地和科研工作结合起来。例如,在制备环己烯实验之中,教材中提到的催化剂为浓磷酸或者是浓硫酸,但随着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深化,能够起到催化作用的催化剂非常多,包括了固体酸、沸石以及草酸等。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掌握这一情况,即可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者们划分为数组,依据不同情况可使用各类不同类别的催化剂,并且要求其观察各自实验的发展状况,如此不但能够提升学习者们的主动性,而且还能拓展学生们的知识储备,有意识地关注与发展自身的科研素质。
4健全完善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机制
高等院校有机化学教师应当立足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通过持续摸索与改进,从而建立起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富有操作性的实验考核机制,也就是说,实验教学的成绩应当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等两个部分,分别占40分和60分。平时实验成绩应当当堂出分并进行点评。当大学生们做好一个实验之后,通常都十分期望能够得知成效。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及时指出并纠正其不足,在实验完成之后就依据实验状况给出分数并加以点评。教师的评判标准包括了遵守纪律情况、实验思路的清晰程度、基本操作的规范程度、试验结果的正确性、实验报告的规范性等。除了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占60分,重点是考察大学生们某一个实验从预习开始至实验全面完成的整个过程。其中,考试题预习10分、实验具体操作40分、实验结果和讨论10分。考试试题所考核的是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实验装置安装程度、实验结果、实验现象解释等各个组成部分内容的操作与运用状况。
5结语
参考文献:
[1]张来新,杨琼。制药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化工时刊,(10)。
[2]金慧娟。有机化学实验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J]。实验室科学,2010(4)。
[3]张晓鹏,刘萍,李建平。改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新乡学院学报,2010(1)。
[4]尚蓉。我校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时代教育,(3)。
有机化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第4篇
有机化学实验中常遇到需要对液态有机物进行干燥处理的问题,其目的在于除去化合物中存在的少量水分或其他溶剂,如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常有一些合成液态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如乙醚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溴乙烷的制备以及环己烯的制备等,在这些合成实验中,产物常常要经过洗涤、干燥,并最终通过蒸馏才能达到一定的纯度。干燥剂的使用能够体现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化学实验能力,所以干燥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的重要操作之一。
1 、干燥的意义和作用
在合成液态有机化合物的实验中,为了得到较纯的产物,往往需要进行蒸馏操作,但液体中的水分有可能与液体形成共沸物,在蒸馏时就有过多的“前馏分”,造成产物的严重损失,最终导致产率严重降低。在许多合成反应中,需要严格的无水条件,但试剂中的水分会严重干扰反应,如在制备格氏试剂或酰氯的反应中若不能保证反应体系的充分干燥就得不到预期产物。有些化学反应是通过分析产生的水来判断反应进程的,而反应产物如不能充分干燥,则在分析反应进程时就得不到正确的结果,甚至可能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液态有机化合物中水的混入往往是由于萃取、洗涤等操作带入的,反应溶剂中水的混入往往是由于在溶剂制造、处理或者由于副反应时作为副产物带入的,另外,反应溶剂在保存的过程中吸潮也会混入水分。水的存在不仅对许多化学反应,也对重结晶、萃取、洗涤等一系列的化学实验操作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反应溶剂的脱水和干燥在化学实验中也是很重要的,是经常进行的操作步骤。尽管在除去溶剂中的其他杂质时往往加入水分,但最好还是进行脱水后再使用。上面所述所有情况中都需要用到干燥。干燥的方法因被干燥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要求干燥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如果处置不当就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干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燥剂选择不好,则除杂效果不好;干燥剂用量少,除杂效率就会降低;干燥剂用量偏多,则可能吸附部分液态化合物,使产物的最终产率降低。
2 、干燥剂的选择
在实验室中,一般干燥液体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但最常用的是化学方法[1].物理方法常用的有分馏法、共沸蒸馏法、分子筛干燥法、冷冻法等。化学干燥法是将适当的干燥剂直接加入到待干燥的液体中去,使与液体中的水分发生作用而达到干燥的目的。在化学干燥法中,依其作用原理的不同可将干燥剂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可形成结晶水的无机盐类,如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镁,无水碳酸钠等;另一类是可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如金属钠、五氧化二磷、氧化钙等。前一类的吸水作用是可逆的,升温即放出结晶水,故在蒸馏之前应将干燥剂滤除,后一类的作用是不可逆的,在蒸馏时可不必滤除。总的来说,选择干燥剂来干燥液态有机化合物应注意以下几点:
(1)干燥剂不能与待干燥的液体发生化学反应,如无水氯化钙与醇、胺类易形成配合物,因而不能用来干燥这两类化合物,又如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有机化合物;
(2)若为液态干燥剂则不能与有机物互溶且密度也不能一样;
(3)干燥剂与水接触后能与有机物分离;
(4)干燥剂与水接触反应生成的物质不能与液态有机物反应;
(5)充分考虑干燥剂的干燥能力,即吸水容量、干燥效能和干燥速度等。
综上所述,对于一次具体的干燥过程来说,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干燥剂的种类、用量、干燥的温度和时间以及干燥效果的判断等。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需要综合考虑。
3、 实验过程中常遇到的干燥问题
干燥剂用量过多
在对液态有机粗产品进一步蒸馏纯化前,常出现干燥剂添加量过多的现象,干燥剂或多或少都能吸附部分产品,这样常常最终导致产率明显低于理论值。
干燥剂用量过少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在对液态有机粗产品进一步蒸馏纯化前,粗产品不是相对的澄清,经检查,发现导致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干燥剂的用量明显偏少。
干燥过程不规范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把干燥剂很快添加完,然后把装有粗产品的玻璃仪器静置在实验台上一段时间,接着就进行蒸馏精制操作。这样操作的结果,一般很难保证液态产品的质量和产率。
干燥时间长短不一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干燥时间过长,有的学生干燥时间过短,还有一些学生则直接询问干燥多长时间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所有这些问题基本可归结为学生对干燥效率的概念比较模糊。
干燥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问题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对液态有机物进行干燥时,也会遇到诸如干燥剂本身质量问题、干燥剂的选择问题以及学生在干燥之前的实验操作中不规范而导致杂质过多等问题。
4、对干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解决的建议
对干燥剂用量过多或过少问题的解决
干燥剂的用量应根据该干燥剂的除杂能力、液态杂质在该液态有机化合物中的溶解度、液态有机化合物在液态杂质中的溶解度来考虑。如一般含有亲水基团的化合物(如醇、醚、胺等),水在其中的溶解度较大,干燥剂应多加一点。
而烃、卤烃等,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干燥剂可少加一点。一般每 100ml 液态有机化合物加 5~10 克干燥剂[1,2].由于影响干燥剂用量的因素很多,所以一般讲义上没有特别具体的数量规定,实际操作时往往需要通过现场观察才能判断干燥剂用量是否合适,具体方法可参照如下:
(1)不溶于水的液态有机化合物(一般为浑浊溶液),加入干燥剂后应呈相对的清澈透明状;
(2)水溶性液态有机物(一般为透明溶液),加入干燥剂后,干燥剂因吸水变黏而粘在器壁上,摇动时不能随液体旋转,这表明干燥剂用量不足,应补加,直到有松散的干燥剂颗粒存在为止,这时干燥剂不结块、不沾壁、棱角分明,摇动时能随液体旋转并悬浮为止[3];
(3)其他液态杂质的除杂尽量选择对其有较强络合力的干燥剂,如氯化钙能与醇、酚、胺、酰胺及某些醛酮形成络合物,从而除去此类杂质[2].通常情况下,干燥操作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这样才能有较好的干燥效能,但实际操作中,由于实验时间的原因,干燥剂的使用量总是比理论值多许多。
对干燥过程不规范问题的解决
(1)干燥前应将水分尽量分净,不能有可见的水珠或水层。
(2)干燥剂颗粒大小应适中,如氯化钙切割成黄豆大小即可,太大则吸水慢,并且被包裹的部分不能起干燥作用;太小则表面吸附的有机物多,且过滤困难。
(3)干燥时间一般半小时(若有条件,最好放置过夜),塞紧瓶口并经常振摇以提高干燥效率。
对干燥时间问题的解决
一般情况下,干燥前,液体若成浑浊状,经干燥后变成澄清,这可简单地作为水分等杂质基本除去的标志。通过化学反应除水的干燥剂,在实际干燥过程中所用的量往往是其最低需用量的数倍,以使其形成含结晶水数目较少的水合物,从而提高其干燥程度,节省干燥时间。当然,干燥剂也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因为过多的干燥剂会吸附较多的被干燥液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具体的时间把握可参考上述干燥剂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1].
干燥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问题的解决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提高实验技能。如遇到干燥剂本身质量的问题,要能及时发现并想办法恢复干燥剂的干燥性能,尽量了解每种干燥剂的性能与应用范围,萃取时要尽量分净水分,熟悉每一步实验过程,尽量减少不必要杂质的产生等。另外,实验过程中要不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 、结语
一些溶剂因为种种原因总是含有杂质,这些杂质如果对溶剂的使用目的没有什么影响的话,可直接使用。可是在进行化学实验和进行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时,必须将杂质除去,虽然除去全部杂质是有困难的,但至少应该将杂质减少到对使用目的没有妨碍的程度。溶剂中水的混入往往是由于在溶剂制造、处理或者由于副反应时作为副产物带入的,其次在保存的过程中吸潮也会混入水分。水的存在不仅对许多化学反应,还对重结晶、萃取、洗涤等一系列的化学实验操作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溶剂的脱水和干燥在化学实验中是很重要的,也是经常进行的操作步骤。尽管在除去溶剂中的其他杂质时有时加入水分,但在最后还是要进行脱水,实际上,干燥剂的用量与被干燥的液态有机物的含杂量、干燥剂的质量、干燥剂颗粒大小、干燥的温度及时间以及学生个体实际操作差异等因素有关。加之干燥剂也能吸附部分液体有机化合物,故不能一概而论或盲目多加干燥剂。由于影响干燥的因素很多,在此仅略作表述,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曾昭琼。有机化学实验[M].第 3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4-27.
[2] 尤庆祥。药物有机化学实验教程[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29-31.
[3] 石磊。有机化学基本操作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6):72-73.
有机化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第5篇
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探索论文
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改革教学内容,优化实验教学,增加基本操作实验,压缩性质验证实验,开设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基本操作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是进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基础,必须保证合理的课时比例,即可安排集中训练,也可穿插在有机合成实验中进行,如洗涤、蒸馏、萃取、重结晶、常用仪器操作方法、常见有机反应装置安装和使用等等,教师要强化各种基本操作的要点和使用范围,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必要时可进行考核,实现人人达标。性质验证实验要适当减少,对必要的验证性实验,要尽量与专业性质联系起来,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不断改进,以提高实验的应用性和趣味性,更好的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如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做“糖类物质的性质实验”,可把这个实验改成不同糖类物质未知样品的鉴别实验,教师提供未知糖类样品,学生通过实验加以区分鉴别,既验证和巩固了基础理论知识,又从实验结果中获得了成就感,学生对实验越感兴趣,收获就越大。在经过基本操作实验和基本有机合成实验的训练后,可开设综合性实验,就是把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化学性质鉴定、组成确定、有关物理常数的测定等内容结合在一起的实验。这种实验内容多、操作繁琐、所需时间长,要求学生要全面掌握实验过程,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各个操作的衔接,对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很好的锻炼。如“乙酰苯胺的制备”实验,通过苯胺和冰醋酸的加热回流反应制备乙酰苯胺,减压过滤后得到粗品,再经重结晶制得纯品,烘干,测定纯品的熔点,计算产品的纯度。通过完成这一综合性实验,学生练习了合成、减压过滤、重结晶、测熔点等基本操作,掌握了苯胺乙酰化反应的原理和乙酰苯胺的制备方法。学生观察、分析、联想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都得到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3]。在扎实的理论学习和严格的基本操作训练后,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教材或者科研课题的部分内容,选取实验题目,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去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确定实验方案。实验中仪器、设备的选用及组装,药品选用及配制,实验步骤的组织实施,实验结果的整理、分析、计算,实验报告的完成等一系列的内容,都由学生独立来完成。教师则要对实验方案、实验过程进行监督、把关和指导,以保证实验顺利完成,这是一个比较系统的训练和培养过程。如合成苯甲酸的实验中,就可设计两条合成路线,或选用甲苯为原料,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法;或选用苯为原料,采用格氏试剂法,选择哪条合成路线更合理,更简便易行,以及如何进行实验操作,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行完成,实验中得到的经验与教训反过来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这种实验费事、费力,但是实验效果较好,强化了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改革实验教学方式,确立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4]。改革实验讲授方式,要求学生实验前做好预习工作,查阅资料,撰写预习报告,对实验目的、原理、过程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上实验课时,教师或采用问题教学法,就相关实验内容向学生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或采用讨论法,与学生共同讨论实验的原理、实验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督促学生严格操作规范,注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记录好数据,遇到问题,及时与教师交流讨论,在教师的启发下,立足于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研能力。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实验教学中,配合教师的讲解和操作演示,使得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通过多媒体实验演示,可以在学生面前呈现出全面、具体的实验过程,实验演示效果清晰真实,学生可以很好的了解实验步骤、实验所用仪器、操作注意事项等,对实验有了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思考和探索。对于一些在目前条件下不能开设的实验项目,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了解这些实验的现象和过程,变抽象为形象,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开拓了思路。开放式教学,定期施行实验室对学生开放的制度,鼓励学生或主动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根据专业特点或兴趣爱好自选课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实验方案,与教师一起讨论研究后,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撰写相关实验报告,对于其中有创新价值的研究成果,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论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
3改革实验教学评价方式
改革实验教学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注重能力培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评价的目的是要考核学生掌握了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是否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中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的评定,从而引导学生由过去只重视实验技能的熟练程度向重视培养综合能力的方向发展。因而,针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特点,为客观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与能力,要对学生的实验成绩实行综合评定,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主要包括实验预习占20%、实验操作及方案设计占30%、实验报告占10%、期末考试由操作考核和笔试考核组成,各占20%,共同组成实验成绩[4―5]。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综合评定的考核方案确实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
4结语
总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改革,为实验教学拓展了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对接,成为企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需不断地努力和探索。
有机化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第6篇
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机化学课程教授的对象一般是大学一年级或是二年级的学生,在讲解化学反应机理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表现出不适应,机理本身就比较枯燥、抽象,很多学生受中学时学习思维的影响认为记住A加B生成C就可以了,学习反应机理有什么用,这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遇到的比较普遍的问题。就这一问题,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笔者发现以实例引入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乙烯与含有溴成分的的氯化钠溶液的反应物时,根据以往的知识很多同学都会回答:1,2—二溴乙烷,但实际上还有1—氯—2—溴乙烷,这就让学生产生了疑问,也被这个悬念所吸引,这时老师及时补充的新知识学生更有兴趣、更主动的去接受。还有一些内容既可以联系实际又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事务讲解[1],比如讲到醛的内容,可以从比较熟悉的甲醛开始引入概念;在讲解羧酸时,可以蚁酸、醋酸等为例;而讲解烷烃的氧化反应时,可以天然气作为重要燃料的例子;等等,这样学生兴趣浓厚,会主动的接受新的知识,老师讲起来比比较轻松,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的学科,有机化学课程涉及很多定义、定理、化合物结构式等,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单纯依靠课本讲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枯燥乏味;而那些立体结构、反应历程等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2]。如果利用传统的板书授课,不但不能很好的展现这些立体结构和反应的变化过程,也浪费很多时间。这时适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将图、文、动画和视频等有机的融合成一体,它生动、形象、直观的效果更能清晰展示教学内容[3],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还能实现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主思考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师方面,更能节省书写板书的时间,可以多为带领学生做练习以巩固所学;还能补充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但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是“辅助”而不应该是“主导”,因为实验在有机化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用多媒体可以生动的模拟出化学反应过程、现象等,但是与实际现象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4]。而且在课堂上很多同学反应多媒体授课过程中单位时间内信息量大,难以平衡记笔记和认真听讲的关系,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注意速度。另外很多合成需要几个步骤才能完成,如果教师利用板书把实验产生的现象、产物逐一指出,带领学生一起得到最后的结果,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而且印象更加深刻[5]。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是有机化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人才培养中的一项比较重要的指标。通过实验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熟练的技能还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基本知识和操作、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提取、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按项目层次可划分为:基础型实验和综合设计型实验(按中药专业培养方案界定)。基础型实验以验证为主(如普通蒸馏、熔点测定;醇酚醚、醛酮醌的性质验证),其步骤、现象、结果等在教材都能找到,这样很多学生就不加以重视,机械的按照书中提示步骤进行,实验结果也没能仔细观察。这样既达不到训练的规范要求,没能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更达不到综合设计型实验要求的综合实验能力。所以应该把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在绪论课中介绍[6],一些典型的官能团性质实验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练习不再加入到实验课程中;而一些重要的基础操作,如普通蒸馏、结晶实验、熔点测定等需要单独进行实验指导,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能将一些基本操作整合到其他的综合型实验中,例如将分馏实验整合到制备乙酰苯胺的实验中。综合设计型实验不但包含基础实验知识和基本操作,更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实验技能,可以考虑在实验教学中增加这一类型的实验[7]。而在教学中应积极利用启发式教学模式,用以培养的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往的教学先会由教师集中讲解然后整个实验内容都是在教师的主持下完成,在新教学模式中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相关实验说明然后自主思考实验的过程、结果、可能遇到的问题或是还有哪些合成途径[8]。这样就可以把教师在课前的集中讲解变成学生的自主讨论这时教师再适当的补充和点评,能帮助学生对实验内容理解更深刻,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除以上几点,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课堂内容与中药学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还可以尝试改进考核和评价方法,考察可分为平时和期末,更应该丰富考察形式甚至可以鼓励学生撰写小论文等;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的积累经验,准确抓住教学重点,不但要教授知识更要注意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教学质量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提高。
有机化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第7篇
摘要
在基于泛在学习的有机化学教学中,以互联网“微时代”下的微信、微课等信息分享、自我表达方式为媒介,构建并实施“创境设疑,自主预习-在线测试,建构新知-汇报分享,体验成功-互动交流,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泛在学习;有机化学;教学模式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高校实现了WIFI信号的全部或部分覆盖,学生利用*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进行无缝学习已成为了现实。自1988年,**的计算之父MarkWeiser提出泛在计算概念后,泛在计算、泛在学习受到了**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1-2]。而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移动互联技术,实现泛在学习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变手机聊天、网络游戏等不利的学习障碍为有益的教学**,成为当代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泛在学习概述
泛在学习的定义
泛在学习又称为无缝学习、普适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方式,是利用泛在计算技术提供给学习者一个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可以获得的科技工具进行任何学习活动的5A式(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Anything)学习[3]。
泛在学习的教学优势
泛在学习具有泛在性、移动性、易获取性、交互性、主动性、即时性等特点,其在教学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资源广阔性泛在学习资源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本、电子书、动画、课件、录像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以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式呈现给学习者;它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终端形态多样性泛在学习所使用的终端主要有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DV等)、台式机和嵌入式设备[4](如博物馆、科技馆中的嵌入式计算机)等,学生利用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工具,实现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使用自己感兴趣的教学资源。
交流*台多渠道泛在学习可以充分利用Moodle论坛、QQ群、邮箱、微信、易信、微博作为信息沟通*台,强化了教育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网络间的交流反馈,将学习行为从校园带到整个社会,从真实生活带入到无线的智能空间,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度,增强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共享资源丰富性网络信息传输的跨时空性实现了资源共享,位于Internet上不同类型的网络资源(如微课、**课网站、慕课等)、网络教学机构(如远程教育等)及个人主页资源等,为网络用户提供不同程度的共享服务,使学习者可以及时随处获取丰富、便捷的泛在学习资源。
2、泛在学习有机化学教学模式的实践
有机化学是药学类、医学类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学习与药学、医学及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该课程以无机化学为先导,为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课程的学习打基础,对从事药物生产和药学服务等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化学学习基础薄弱、自控力差、学习意志不强的高职高专学生,有限的课堂时间已很难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厌学现象比较严重。而《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笔者尝试将泛在学习模式引入有机化学教学中,主要包括4个教学环节:创境设疑,自主预习;在线测试,建构新知;汇报分享,体验成功;互动交流,拓展延伸。现就以人卫版《有机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酚为例,说明该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创境设疑,自主预习
有人说,让一个人随时随地玩,很容易实现,而让一个人随时随地学习,是很不现实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学必须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引导下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师于课前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实际水*设计出符合其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电子版校本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电子教案、课程PPT、习题作业、单元测试及教学微课等。微课具有可重复性、可暂停、可循环播放、不受教学进度约束、便于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特点[5],是一种适用于泛在学习的教学资源,其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如酚这节课,教师将涉及其化学性质的实验部分与自学提示问题一起制成7min左右的教学微课,用以指导学生自主预习。涉及的问题有:①醇和酚都含有羟基,如何从结构上分析其性质上的异同?②为什么苯酚可与氢氧化钠反应,而乙醇不能?③如何解释苯酚的水溶液浑浊,加入氢氧化钠变澄清?④苯与苯酚都能与溴反应,二者有何差异?⑤如何鉴别酚类物质?⑥酚类物质在药学方面有哪些应用?如何存放酚类物质?⑦查看苯酚软膏的使用说明,利用酚的性质说明其使用的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
微信的互动交流微信是一款具有通讯、社交、*台化功能的移动性应用软件,被大学生广泛使用,可以构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随时随地学习的一种新型交互*台[6]。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乐于用手机微信看网页、视频的习惯,课前将有预习指导作用的微课及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网页链接,通过微信群向学生发布。学生利用碎片时间随时对视频和网页进行关注,根据微课中提出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完成自主预习,并以小组为单位将预习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务必于课前通过微信反馈给教师,这样教师就掌握了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最想解决的问题。
布置讲解任务教师将学习兴趣相投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轮流分摊课前讲解任务。如酚这节课,学习小组需要收集食品、药品或保健品中含有酚结构的物质,其中2人负责将它们的名称、结构、疗效、适用症状、临床案例等,制作成生动的PPT,1人负责课上讲解,1人负责回答疑问。为保障学习任务的有效性,教师要对学生制作的PPT及讲解内容予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在线测试,建构新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研究、探索和发现,可以有效地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为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和深刻,将教学内容划分成几个小段,然后转化为学习任务,即碎片化过程。如将酚这节内容分解为8个任务:酚的分类和命名;酚的物理性质;酚的结构;酚的酸性;酚的显色反应;酚的氧化反应;酚的亲电取代反应;苯酚软膏的使用说明。每个学习任务既有教师设置的问题,也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学习分享,及时消化教学的重、难点,形成知识的内化。教师向学生发送关于本节内容的单元测试卷,试题的内容按照教学中的知识点顺序展开,试题的类型涵盖选择题、名词解释、反应方程式、简答题等。学生可以使用手机、*板电脑完成测试卷。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主动构建新知,及时了解自己知识的不足,增强学习的动力和毅力。
汇报分享,体验成功
在学生自主探索、在线测试、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学习小组成员在全班汇报讲解PPT。分享的内容有:①感康的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它可以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所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流鼻涕等症状;②天然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具有美容养颜、抗氧化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先兆流产或习惯性流产、预防冠心病等多种症状;③白藜芦醇是多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葡萄、花生、桑葚等植物,具有强效抗衰老、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等症状;④芹菜素化学名称为4',5,7-三羟基黄酮,广泛存在于多种水果、蔬菜、豆类和茶叶、洋甘菊等植物中,具有降血压、治疗各种炎症、抗氧化、镇静、安神、抑制致癌物质的致癌活性等。每个学习小组汇报完毕,其他组**、打分和评价,各组学生的表现将记入*时成绩中。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亲自参与过程、选择内容、探索疑难、自我检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机械地听转变为自觉地思考与探索[7],课堂教学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氛围。
互动交流,拓展延伸
课后教师将适合泛在学习的文本、视频、音频等多种资料通过微信的群发功能推送给学生,学生利用手机或*板电脑安装的浏览软件可以随时对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浏览,对所学知识及时反思和总结。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台为学生提供学习研讨、辅导答疑、在线指导、作业发布等服务,使他们的学习疑惑能够在师生间得以及时的沟通和交流[8]。另外,学生还可以将自主搜索选择的学习内容、收获、感悟等分享到个人微信朋友圈中,通过回复、点赞和评价功能进行师生、生生评价,促进学**同体的构成。
3、实施泛在学习教学模式的反思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泛在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利用信息**主动探索、自主学习,能够不断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培养和维持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促使他们能够利用泛在学习资源,亲身体验、探究有关化学原理和规律的乐趣。但开放的网络环境和学生的自我**力,给课堂教学的**和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需要进一步探索、有效克服。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依赖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整体安排,对学生的悉心指导、互动交流,更有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微信公众*台为辅助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方便的资源环境,而这不仅需要终端设施普及、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多种方式互联网的全覆盖**,更需要管理者对*台的精细加工和维护,吸引学生集中***参与其中。互联网泛在学习资源日益丰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课堂教学不能只传授学科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并能有效利用泛网。总之,泛在学习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和创新,目标是创建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任何泛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的资源环境,尽管其实施过程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其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及提高学习效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更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夏云,李盛聪.**我国泛在学习文献的综述[J].*远程教育,2012(5):36
有机化学论文3篇扩展阅读
有机化学论文3篇(扩展1)
——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的概念论文
有机化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第8篇
有机化学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在基于泛在学习的有机化学教学中,以互联网“微时代”下的微信、微课等信息分享、自我表达方式为媒介,构建并实施“创境设疑,自主预习-在线测试,建构新知-汇报分享,体验成功-互动交流,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泛在学习;有机化学;教学模式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高校实现了WIFI信号的全部或部分覆盖,学生利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进行无缝学习已成为了现实。自1988年,美国的计算之父MarkWeiser提出泛在计算概念后,泛在计算、泛在学习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1-2]。而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移动互联技术,实现泛在学习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变手机聊天、网络游戏等不利的学习障碍为有益的教学支持,成为当代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泛在学习概述
泛在学习的定义
泛在学习又称为无缝学习、普适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方式,是利用泛在计算技术提供给学习者一个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可以获得的科技工具进行任何学习活动的5A式(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Anything)学习[3]。
泛在学习的教学优势
泛在学习具有泛在性、移动性、易获取性、交互性、主动性、即时性等特点,其在教学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资源广阔性泛在学习资源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本、电子书、动画、课件、录像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以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方式呈现给学习者;它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终端形态多样性泛在学习所使用的终端主要有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DV等)、台式机和嵌入式设备[4](如博物馆、科技馆中的嵌入式计算机)等,学生利用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工具,实现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使用自己感兴趣的教学资源。交流平台多渠道泛在学习可以充分利用Moodle论坛、QQ群、邮箱、微信、易信、微博作为信息沟通平台,强化了教育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网络间的交流反馈,将学习行为从校园带到整个社会,从真实生活带入到无线的智能空间,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由度,增强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共享资源丰富性网络信息传输的跨时空性实现了资源共享,位于Internet上不同类型的.网络资源(如微课、精品课网站、慕课等)、网络教学机构(如远程教育等)及个人主页资源等,为网络用户提供不同程度的共享服务,使学习者可以及时随处获取丰富、便捷的泛在学习资源。
2泛在学习有机化学教学模式的实践
有机化学是药学类、医学类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学习与药学、医学及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该课程以无机化学为先导,为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课程的学习打基础,对从事药物生产和药学服务等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化学学习基础薄弱、自控力差、学习意志不强的高职高专学生,有限的课堂时间已很难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厌学现象比较严重。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中指出要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笔者尝试将泛在学习模式引入有机化学教学中,主要包括4个教学环节:创境设疑,自主预习;在线测试,建构新知;汇报分享,体验成功;互动交流,拓展延伸。现就以人卫版《有机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酚为例,说明该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创境设疑,自主预习
有人说,让一个人随时随地玩,很容易实现,而让一个人随时随地学习,是很不现实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学必须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引导下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师于课前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出符合其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电子版校本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电子教案、课程PPT、习题作业、单元测试及教学微课等。微课具有可重复性、可暂停、可循环播放、不受教学进度约束、便于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特点[5],是一种适用于泛在学习的教学资源,其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如酚这节课,教师将涉及其化学性质的实验部分与自学提示问题一起制成7min左右的教学微课,用以指导学生自主预习。涉及的问题有:①醇和酚都含有羟基,如何从结构上分析其性质上的异同?②为什么苯酚可与氢氧化钠反应,而乙醇不能?③如何解释苯酚的水溶液浑浊,加入氢氧化钠变澄清?④苯与苯酚都能与溴反应,二者有何差异?⑤如何鉴别酚类物质?⑥酚类物质在药学方面有哪些应用?如何存放酚类物质?⑦查看苯酚软膏的使用说明,利用酚的性质说明其使用的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微信的互动交流微信是一款具有通讯、社交、平台化功能的移动性应用软件,被大学生广泛使用,可以构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随时随地学习的一种新型交互平台[6]。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乐于用手机微信看网页、视频的习惯,课前将有预习指导作用的微课及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网页链接,通过微信群向学生发布。学生利用碎片时间随时对视频和网页进行关注,根据微课中提出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完成自主预习,并以小组为单位将预习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务必于课前通过微信反馈给教师,这样教师就掌握了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最想解决的问题。布置讲解任务教师将学习兴趣相投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轮流分摊课前讲解任务。如酚这节课,学习小组需要收集食品、药品或保健品中含有酚结构的物质,其中2人负责将它们的名称、结构、疗效、适用症状、临床案例等,制作成生动的PPT,1人负责课上讲解,1人负责回答疑问。为保障学习任务的有效性,教师要对学生制作的PPT及讲解内容予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在线测试,建构新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研究、探索和发现,可以有效地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为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和深刻,将教学内容划分成几个小段,然后转化为学习任务,即碎片化过程。如将酚这节内容分解为8个任务:酚的分类和命名;酚的物理性质;酚的结构;酚的酸性;酚的显色反应;酚的氧化反应;酚的亲电取代反应;苯酚软膏的使用说明。每个学习任务既有教师设置的问题,也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学习分享,及时消化教学的重、难点,形成知识的内化。教师向学生发送关于本节内容的单元测试卷,试题的内容按照教学中的知识点顺序展开,试题的类型涵盖选择题、名词解释、反应方程式、简答题等。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平板电脑完成测试卷。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主动构建新知,及时了解自己知识的不足,增强学习的动力和毅力。
汇报分享,体验成功
在学生自主探索、在线测试、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学习小组成员在全班汇报讲解PPT。分享的内容有:①感康的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它可以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所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流鼻涕等症状;②天然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具有美容养颜、抗氧化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先兆流产或习惯性流产、预防冠心病等多种症状;③白藜芦醇是多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葡萄、花生、桑葚等植物,具有强效抗衰老、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等症状;④芹菜素化学名称为4',5,7-三羟基黄酮,广泛存在于多种水果、蔬菜、豆类和茶叶、洋甘菊等植物中,具有降血压、治疗各种炎症、抗氧化、镇静、安神、抑制致癌物质的致癌活性等。每个学习小组汇报完毕,其他组提问、打分和评价,各组学生的表现将记入平时成绩中。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亲自参与过程、选择内容、探索疑难、自我检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机械地听转变为自觉地思考与探索[7],课堂教学呈现出积极向上、民主和谐的氛围。
互动交流,拓展延伸
课后教师将适合泛在学习的文本、视频、音频等多种资料通过微信的群发功能推送给学生,学生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安装的浏览软件可以随时对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浏览,对所学知识及时反思和总结。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研讨、辅导答疑、在线指导、作业发布等服务,使他们的学习疑惑能够在师生间得以及时的沟通和交流[8]。另外,学生还可以将自主搜索选择的学习内容、收获、感悟等分享到个人微信朋友圈中,通过回复、点赞和评价功能进行师生、生生评价,促进学习共同体的构成。
3实施泛在学习教学模式的反思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泛在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利用信息手段主动探索、自主学习,能够不断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培养和维持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促使他们能够利用泛在学习资源,亲身体验、探究有关化学原理和规律的乐趣。但开放的网络环境和学生的自我控制力,给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需要进一步探索、有效克服。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依赖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整体安排,对学生的悉心指导、互动交流,更有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微信公众平台为辅助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方便的资源环境,而这不仅需要终端设施普及、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多种方式互联网的全覆盖支持,更需要管理者对平台的精细加工和维护,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其中。互联网泛在学习资源日益丰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课堂教学不能只传授学科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并能有效利用泛网。总之,泛在学习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目标是创建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任何泛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的资源环境,尽管其实施过程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其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及提高学习效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更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夏云,李盛聪.近年我国泛在学习文献的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2(5):36
有机化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第9篇
有机化学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学科,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及有机物质的结构、性质、反应的学科,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有机化学更是在人类的衣、食、住、行、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一些具有明显生理活性、结构新颖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以及天然高分子材料等新型有机功能物质的发现、制备和利用使得有机化学在生活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有机化学发展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为了便于保存,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食品添加剂应用到了食品领域。例如:酶制剂一具有生物催化能力酶特性的物质,主要是加速食品加工过程和提高食品产品质量;增味剂一补充,增强,改进食品中原有口味的物质;防腐剂能一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防止食品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其中防腐剂用的最普遍。
2、有机化学发展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
针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如何处理白色污染?如何处理废物并实现废物再利用?甚至实现零排放?都可以利用有机知识来初步的解决。例如:Fenton氧化法深度降解HMX生产废水——HAX具有爆速强、能量大、热安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制备混合炸药、火箭助推剂和高能发射药等,然而在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因此,Fenton氧化法被发明出来后,立即被广泛利用,它由过氧化氢和亚铁离子组成氧化体系,通过催化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进攻有机物分子,并使其氧化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质,从而实现对难降解物质的深度氧化。[2]Np的环境化学研究进展Np作为长寿命、高毒性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在乏燃料所包含的核素中占有较大的份额。若这类核素释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构成很大的威胁。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主要有核的国家将Np作为高放废物进行深地质处理。但是,还是会污染地下水,从而影响人类的健康。现在根据它的溶解行为和迁徙行为进行研究来减少Np的污染。[3]
3、有机化学发展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都被应用到了药物研究领域。早在中国的古代,酿酒技术和发酵工艺就体现了有机化学技术,而在当今社会,人们也将有机化学融入到了药物研究中。例如:青蒿素类药物研究一青蒿素是最早被发现具有抗疟疾作用的活性物质。后来我国研究者对青蒿素化学结构进行了改造,以青蒿素基团为基础,在青蒿素的碳氧双键上加上不同基团,人工合成了二氢青蒿素、蒿甲醚和青蒿琥酯等衍生物。这些衍生物保留了原有的过氧桥结构,但稳定性更好。[4]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一利尿降压药是最早利用高血压病变机理研发的降压药,始于1948年。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减少钠和体液潴留,降低血容量而使血压下降。此类药可单独使用降低血压,也可与其他降压药联合使用。[5]抗病毒天然产物GlaucogeninC(I)前体化合物的合成——flaucogeninC及其皂苷类化合1物分离自萝藦科植物完花叶白前CynanchumglaucescensHand-Mazz的干燥根。GlaucogenrnC具有新颖的双裂孕甾烷骨架结构,同时它的皂苷糖链部分含有个2-去氧糖片段。因此通过对它的研究发现,I及其苷类化合物都能高效地选择性抑制烟草花叶病毒等。[6]
4、有机化学在材料领域的应用
有机高分子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成了不可缺少的的一部分。例如:不同酸掺杂聚苯胺复合聚丙烯的制备及抗静电性能一聚丙烯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纺织、包装等领域。但纯聚丙烯体积电阻率较高,极易产生静电,而抗静电剂的应用是很有效的解决办法。[7]卟啉类有机化合物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应用研究进展一采用高比表面积的纳米多孔TiO2膜电极替代传统的平板电极,以过渡金属钌(II)的多吡啶配合物作敏化染料,选用I3-/I-氧化还原电对的电解质体系,研究出了新型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纳米晶多孔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光电转换。
总之,有机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众所周知,我们周围的事物是由许许多多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包括我们人体所不可缺少的许多元素。其中,具有特殊功能有机化合物和使用也能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应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不断的丰富我们的学科,利用科学技术满足我们的需求。
有机化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第10篇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有机化学得到了巨大进步,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针对有机化学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有机化学在我国的发展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期,相关科学家投入更多精力去研究有机化学,并取到了非常好的成绩。
当前关于有机化学的研究还在不断继续,而且也开始研究有机化学和其他科学之间的关系,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文章主要对我国当前有机化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阐述了当前有机化学和其他学科的交互关系,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性。
关键词:有机化学;发展趋势;现状;特点
化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学科,而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学的科学。
迄今已知的近1800万种化合物中,绝大多数属于有机化合物。
两个多世纪以来,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揭示了构成物质世界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键合的本质以及有机分子转化的规律,并设计、合成了具有特定性能的有机分子;它又为相关学科(如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技术和材料。
有机化学是一系列相关工业的基础,在能源、材料、人才、环境、国防计划的实施中,在为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努力中,已经并将继续显示出它的高度开创性和解决重大问题的巨大能力。
有机化学是一门极具创新性的学科。
在对重要的天然产物和生命基础物质的研究中,有机化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维生素、抗生素、街体类、生物碱、碳水化合物、肤、核昔等的发现、结构测定和合成,为学科本身的发展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为人类的医药卫生事业提供了有效的武器。
高效低毒农药的开发,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昆虫信息物质的研究和开发,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1 我国有机化学的发展现状
有机化学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系统地分析一下。
我国有机化学所取得的良好成果
第一,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有机化学研究的重要性,使得研究有机化学的人才逐渐增多,其中不乏佼佼者,在国际有机化学领域获得了一定的声誉和地位,其中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受到了世界范围的关注,这不仅增强了我国有机化学研究人员的自信心,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有机化学领域的发展。
第二,当前有很多高校和科院院所都开始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并聘请专业的研究人员定期讲座,同时也创新出更多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目前来看已经和发达国家相比在工作条件方面相差无几。
第三,当前关于有机化学的研究获得了瞩目的成绩,特别是金属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化学更受到了世界级专家学者的肯定。
第四,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开展了关于有机化学的深入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的相关论文,而且论文的质量也在逐年提高,有些论文已经得到了其他国家相关研究人员的肯定。
第五,在有机化学研究的过程中开始融入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这不仅提高了有机化学的研究范围,反过来也能够促进该领域的发展,这也是研究有机化学能够迅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有机化学学科尚存在的问题
在有机化学的整个研究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有机化学才能更好的发展,所以相关的研究人员必须加强对有机化学研究中存在问题的重视。
第一,对于有机化学的研究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旧主题,缺少更加鲜明更加新颖的研究主题,研究面比较窄,深度上也不够,跟风现象比较严重,研究体系也缺乏创新性,研究的论文形式上大同小异,内容上万变不离其中。
例如,当前有很多有机化学的研究论文都是通过合成的方法,也就是说把不同的研究成果放在一起重新描述一下,对论文的实用性并不重视。
第二,作为有机化学的研究者应该在研究有机化学本身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研究成果对国家建设以及经济发展是否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当前只有少量的针对国家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研究项目,对于有机化学的未来发展并没有一个科学的预估。
第三,由于针对有机化学的研究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能力,但是当前我国并没有建设一支高精尖的研究队伍,而且存在着研究队伍逐渐缩小的情况,这种情况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第四,虽然有机化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在实际研究和应用的过程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的,但是当前的研究人员并不重视有机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只是单纯地在有机化学领域进行研究,这对于有机化学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此外,相比其他国家来说,我国针对有机化学的研究还比较少,相关的论文数量比不上发达国家,而且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论文的评价机制,使论文质量得到提升。
2 我国有机化学发展趋势和发展方法
发展趋势
有机化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第11篇
1有机化学在药_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有机化学是药学系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其目的和任务是为药学各专业后期课程d及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特别是对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中药化学等学科关系更为密切.
有机化学的学习是以官能团和化合物结构分类,分别介绍各类化合物的性质、合成和应用.而药化等课程,是以药物分类,直接应用化合物的性质、反应、合成和分析.例如,化合物的成盐性质,在有机化学中,几乎每一类化合物都有此性质,成酯、成酰胺也是极为普遍的性质。在药化中,把这些性质归于“有机药物的结构修饰”一章介绍。又如氧化还原反应,在药物的合4成、性质、分析、应用、调剂配伍和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要利用或考虑这一性质。这性质在有机化学中是以官能团的氧化或还原分散介绍.连结有机化学和药化等学科之间的关系,是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有机结构理论。
有机化学的实验教学是以各项基本操作和简单化合物合成为单元进行.而一个药物的合成或某种中药成份的提取分析,是综合地应用有机实验中各项基本操作.
从多年的教学体会中也可明显地看到:凡进入高年级学习药化、药分、中化等课程时,能学得比较好,学得比较扎实的学生,或是毕业后能考上研究生的学生,都是在有机化学f习中表现较为出色的。
所以说,学好有机化学对药化、药分、中化等专业*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2当前有机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学科有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有机化学与药化等课程的脱节较为严重.在学习后期课程时.普遍感受到有机化学知识不够用,不足以解决后期课程中一系列问题.归纳起来有两方面,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不够用■在有玑化,'学中虽然把取代、加成、消除.重排四大类反应全部介绍了,但其重点局限于亲电取代、亲核取代、亲电加成和亲核加成,其他内容就肤浅一些.而且基本概
念和基本理论是分散于各类化合物中介绍,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这些内容在药化等课程中,只能是具体的应用,不可能重复介绍.缺少研究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和药物合成的“有机合成”课程。缺少“有机结构与药物性质”的课程。二是有机化学中药物实例与药化、药分联系不足。有机化学由于受篇幅和学时隈制,无法把甾体、糖类、萜类、杂环化合物作更多介绍?例如杂环化合物在有机中仅介绍14个基本环,在有机药物中,杂环化合物占有很大的比例,仅在“药化”一书中就介绍478个杂环药物,占全书介绍的药物一半之多.至于生物有机化学内容在有机化学所占篇相更少,象酶化合物、蛋白质化合物在药物中有重要地位|也是新药发展的一个方向.
要使药学类的有机化学与“药”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就能显示出有别于其他院校有机化学的特点.
3改进倉见
对当前药学类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作必要的`调整.目前药学系各专业的课程中.除生化外.尚没有一门课程能使有机化学与药化等学科之间起桥梁作用.既没有开设有机合成化学、有机分析化学,也没有开设高等有机、物理有机、有机结构与药物性质等课程,也就是没有一门*程把有机化学.知识归纳起来应用到药学方面去.笔者认为开设“有机合成化学”和“有机结构与药物性质”两门*程作为选修*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有机合成化学”学习,可以把有机反应作详细的总结,对药物的合成方法,合成路线设计和选择,试剂和反应条件的选择就能较全面系统地鞏握,邋过“有机结构和药物性质”学习,能使学生系统雄拿攤药物的性质,掌捶改变药物结构对药物性质、疗效影响,和计新药都有指导性的作用.教师应具有较广泛的药学知识,充分鞏握药学方面的实例,以增强学生对“药”的认识.例如,化合物的成盐反应,有机中注重该反应对化合物的鉴别、分离作用,而药化中注重成盐反应对药物的生理活性、降低药物酸喊性和毒性、增加药物水溶性和铙定。
有机化学论文3篇(扩展4)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菁选3篇)
有机化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第12篇
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一)单独设课
有机化学教育同其他高等教育一样,也经历了不断的教学改革,并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多数农业院校有机化学基础课程内容的设置并没有因专业不同而不同,当然也有些院校的药学专业开设与其他专业不同的教学内容。黑龙_一农垦大学有制药工程和动物药学专业,以前有机化学课程设置完全一样,用同样的教材,讲授相同的教学内容,各专业没有区别。但是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点化学知识对于药学专业的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根本就不够。生命学院和动物科技学院的领导与化学教研室部分教师一起探讨、协商了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问题。目前,黑龙_一农垦大学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设置已做了调整,采用单独的教材、教学进度、教学大纲,增加学时,单独考核。根据制药学专业的特点以及专业定位,在教材的选用、教学大纲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我们都做了充分论证,选用倪沛洲主编的《有机化学》作为教材,教学大纲与专业课教师共同研究制定[2]。教学内容在保持有机化学理论体系相对完整和系统的前提下,在内容的选择、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方面,反复研究,力求使该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更贴近药学专业的特点和需求。例如立体化学、手性化合物、杂环部分,对于农科各专业,只讲授比较基础的内容,不作过高过深要求,但对于药学专业讲的内容要多、要深,要重点要求;再比如碳负离子的反应,在农科有机化学教材中并没有单独列出一章,只是在相关章节中介绍了几个简单的反应,而在倪沛洲主编的《有机化学》中单独列出一章,这部分内容在药物合成中有很重要的应用,所以要重点讲授,重点要求。
(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师生互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手段,学生课下探究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办法。我们重点围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兴趣和提升能力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改革过程中正确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既要提炼出符合药学相关专业共性的教学方法,又要结合学生的层次、其他课程的开设顺序、学生的知识储备,任课教师做出必要的调整。即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探讨符合学生实际、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采取问题探究、类比归纳、专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教材的部分内容及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提出具有普遍性、启发性的问题。比如在讲旋光异构时,可以从同分异构现象出发,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辨析、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一般规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就某些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让学生撰写科研小论文、综述、查阅学科前沿,比如“手性药物的研究进展”“、阿司匹林的多种合成方法简介”等,在课堂上加以介绍,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机化学涉及微观世界的内容较多,如电子云的空间形状、轨道的杂化过程、化学反应机理、旋光异构体、立体异构、共价键的形成等内容抽象,理解难度大。针对这些内容我们开发了多媒体课件,课件力求形象、逼真,通过课件对抽象的反应过程、分子形状、分子构型进行宏观模拟,变静为动。同时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再现了药物生产的工业过程,使有机化学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生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既要突出专业特点,又要不断创新,为此我们制定了多媒体课件使用准用制度,保证授课质量。有些内容如分子结构、立体化学等也运用模型进行讲授。同时我们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优化实验内容
黑龙_一农垦大学药学专业的实验课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改革是同步进行的,由于有机化学课程设置的改革,所以在实验内容上也进行了相应的变动,除了开设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实验内容之外,还陆续和准备开出与药学专业相关的综合实验内容,如药物合成、药物分析等,比如冬青油的合成,乙酰水杨酸的制备等。此外,我们结合国家和省实施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院教师开展的科研项目,组织学生结合自身职业规划有目的地进行申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为使之成为合格的药学人才奠定基础。
(四)提升课程实习质量
学校确定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强课程实习环节。目前,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学生实习场地和实习组织难度较大,课程实习有被削弱的倾向,甚至有被毕业实习、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所替代的现象。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课程实习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认知,进而对学生加强专业教育,有助于了解工业生产流程和劳动纪律,进而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的教育。所以课题组着重研究了课程实习的整体设计方案,提出课程实习注重时效性,即将课程实习安排在理论课程的前期或中期,以便于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把握。课程实习注重合理的规模,将学生适当分组,避免走马观花。课程实习要加强组织,做到要求明确,指导到位,考核科学。
(五)完善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成绩仍然是学生关注的重点之一,所以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隐形指挥棒,适应课程特点、培养要求,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考核方法是我们追求的。所以该课程的考核办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为:理论和实验单独考核、注重过程、方法多样、随时调整。即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出勤率、回答问题、上课纪律、平时测验、课程实习、专题研讨报告等实际状况在合理的区间内设计平时成绩的比重,进而强化过程考核。鼓励任课教师进行多种考核模式探讨,比如同一门课程内根据内容设计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微课程考核模式等等。教师设计的考核模式如果科学,可以定期调整考核办法。
(六)组建稳定的教学团队
自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设置改革,我们立即组建了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组建教学团队的原则:除了注重合理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之外,注重考虑了不同科研方向教师的合理搭配,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配备。使得任课教师均有多年授课经验,职称、学历高,经验丰富,同时也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通过听课、外出培训、国内访学等多种途径培养青年教师,使之迅速成长,使该课程教学团队更加稳定,结构合理,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21世纪是药学迅猛发展的一个世纪[3]。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高校培养的药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基础知识,更应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而有机化学课程是基础,是重要基石,我们应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教学环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社会对高级药学人才的需求[4]。
有机化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第13篇
基本信息
姓 名:/jianli/ 性 别:女
出生日期:1985年2月 民 族:汉
户口所在:浙江温岭 目前所在:浙江省温岭市东辉新村
毕业院校:杭州师范大学 政治面貌:党员
最高学历:硕士 所修专业:有机化学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毕业日期:6月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全职
应聘职位:化学相关
希望地点:温岭
希望工资:面议
教育培训经历
9月 - 206月 杭州师范大学 有机化学 硕士
9月 - 206月 杭州师范学院 应用化学 本科
语言水平
英语 熟悉 级别:六级
普通话 精通
计算机能力
浙江省计算机二级
实践经验
/04~2008/05: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实践
/09~/01: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勤工助学
2006/02~2006/04:杭州恒宇食品原料有限公司,原料检测员,蛋白质含量,黏度,离子含量等的'测定等
/11~2005/11:浙江巨化集团公司见习
2005/07~2005/08:杭州广林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实验操作实践
所获奖励
获2006~校研究生二等优秀奖学金
获2007~校研究生二等优秀奖学金
获2008~校研究生科研学术成果奖
获校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获校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获校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奖
自我评价
为人诚实、待人诚恳,认真负责、谦虚好学,勤于思考、踏实肯干,积极主动,吃苦耐劳。
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强。
在新的环境中,能迅速融入集体,与人相处融洽,适应能力强。
联系方式
下一篇:概貌通讯写作范文(必备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