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840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4分钟。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范文 第1篇
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_兴趣是最好的教师。__宁博士也说过:_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_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_大气压_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在讲授水不善于导热的内容时,在装满水的大试管里,放入一条小金鱼,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当在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沸腾时,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水不善于导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不一会小金鱼就会肚子朝天--死了,这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人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_水流星_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3.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_认知结构_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_为什么_作好准备。
4.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利用电影《刘三姐》里_抛绣球_的故事,并准备好_绣球_进行实验,一定会引人人胜、妙趣横生。抛_绣球_时,只有_绣球_和接球人的连线是_绣球_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_绣球_,这个方向就是_绣球_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直到几年后,有些学生还说这个实验很有趣,印象深刻。
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_实用时间_,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1.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_爱屋及乌_的效应。
例如,在讲_核外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_时,向学生打比方:_这好比你们小时候还是婴儿时,你爸爸将你抱在怀里;你学会走路了,你爸爸将你牵在手上;你再大一点,你爸爸则说:''''走,外面玩''''。_又如在讲楞次定律时,可以这样比喻:在被太阳晒过的烂泥塘里,当人踩上去时,稍硬的表面会阻碍你下沉;当下沉后,你想拔出腿来,烂泥又会阻碍你拔出腿来。再如,在讲理想气体等温变化的微观解释时.可这样比喻:你们班五十人,在教室里显得很挤,容易产生碰撞;而当把你们放在大礼堂时.碰撞的机会就减小了。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_这有什么可怕的。_如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_那还不快跑_。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风趣的语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讲评试题时,先不说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说,_是这个_,学生当然会明白这表示第二个答案正确,同时还明白这还表示_胜利_的意思,然后接着说:我们班永远是_这个_,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在授课时,如果在适当的时机故意讲错,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记得牢。例如,在讲到绝对温度的单位是_开尔文_时,故意说成_就是那个发现进化论的开尔文_,讲完后,学生们先是一楞,然后几乎全班同学齐声回答_那个是达尔文_,这样整个课堂气氛就都活跃起来了。
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45分钟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有一种美的享受。在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叙述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都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3.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_指南针_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_爱迪生和白炽电灯_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_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_这一道理。
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例如在讲到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的时候,介绍定律的来历以及不同国家对定律的不同称呼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当讲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为了验证天电(闪电)与他电是否是同种电,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课堂一片寂静。当讲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时,课堂上又是一片活跃气氛。
4.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有一位学生问过我,在他家附近的抽水站,当通电抽水的瞬间,会发现几根通电导线抖动起来,为什么呢?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思索,最后使他恍然大悟。
5.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中学生感到学物理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问题不应提问差生,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每单元授课完后,要认真进行单元归类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于较难的题目在复习时可进行一些暗示,对差班甚至不惜_漏题_,使他们在复习时具有针对性,在测试时获得一定的成功,从而激发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范文 第2篇
关键词:文科物理 素质教育 科学素养
随着高院教学改革的深入,本科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开始全面普及,文理渗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当前,在很多高校的本科培养方案中往往要求理工科学生取得一定的人文知识学分,文科学取得一定的科学素质类学分才能毕业。由于文理科学生的不同知识背景以及文理科的不同特性,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相对容易,因此已取得一定进展。然而,文科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相对处于低级阶段。如何提高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有意义的课题。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探索物质世界中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处于“科技之母”的地位, 是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的基础。作为文科学生,了解一定的物理知识、了解物理学在现代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了解物理学与人文精神和人文学科之间的关系是提高其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文科学生的理工类知识背景弱,对理工类的兴趣低,因此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很低。我们对部分高校调查显示,选修了文科物理的学生到课率平均不到40%。近年来,各个高校和各级物理学会对如何改进文科物理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一直在思考,相关报道时有出现[1,2,3]。在今年7月13日到7月16日的贵州省物理学会上,我们结合在湖南某高校在文科物理教学的探索和实际运作方案作了简要汇报,现将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1 在教学的内容取舍原则
在教学的内容上,要尽量避免有过多的深奥知识和过多的推导,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是没有推导,甚至不应当有公式。其原因有二。其一是文科物理的课时一般很少,往往是36-72之间,短短的课时内,做过多的推导,讲的过细不可取,其二是过多的推导对文科学生来说是一种受罪,他们是没有任何兴趣,因此,他们的选择只能是逃课或者睡觉。
在教学的内容上,理论课程上尽量选取物理学与哲学、物理学与人文知识、物理学与美学性、物理学与史学等具有相关的内容,同时最好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同时开设。
2 实际教学案例
从2008年以来的实际教学中,我们依托学校的示范物理演示实验室开设的总课时是36课时,其中40%的理论课,60%的实验课程,课程名称为“物理趣味实验与前沿”
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完全开放的方式。所有理论课程采用报告的形式,我们精心地选择了9个方面的理论专题报告。所谓完全开放是指学生在开课前在规定时间内选课,并且是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内容、实验课上课时间、理论课与实验课的选课地点全部开放。由于学校实验综合管理系统比较完善,我们将理论课讲座当作一个实验项目,加入实验综合管理系统里面。因此,所有选修“物理趣味实验与前沿”的学生可以在选课通知以后,在规定时间内选课,在网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时间选择任意时间段做任意相关实验项目(理论课的时间段严格确定,不能随意选择)。我们实验课的时间段如下:
1/2节第一时段 8:00—9:30
3/4节第二时段 9:50—11:20
5/6节第三时段 14:30—16:00(冬),为15:00—16:30(夏)
7/8节第四时段 16:30—18:00(冬),为16:40—18:10(夏)
9/10节第五时段 19:00—20:30
11/12节第六时段 20:30—22:00
教学内容
在物理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上,我们总共选择了物理学史、量子论、相对论、核能浅谈、宇宙学、美与物理学、激光的发展与应用、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简介、纳米的发展应用与展望等9个专题报告,并且每个专题都是由物理背景知识丰富的博士或教授讲授,其他的硕士或副教授一般不得讲授。我们认为,对这些专题报告来说,只有有丰富物理背景知识才能讲的生动,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上,由于学校的
范物理演示实验室有力学演示实验室、光学演示实验室和电磁学演示实验室,总共有约150个演示实验。我们将每个演示实验室的实验分组,平均每组实验演示10个左右,共计分成15组。我们将每个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规程和实验现象在上课前放在相应的实验台上,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现象对照自己所做的实验。
教学过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在9个专题报告和15组演示实验项目中选择7个专题和10个实验项目,其中包括必选和任选专题或项目。我们的考核主要是以平时成绩作为依据,每个专题和实验项目都给出相应的成绩,所有成绩之加权平均值即学生成绩。同时规定有3个以上专题或实验项目缺席者不给成绩。
我们每个学期都开设本课程。在我们的模式下,第一次开课选课学生共有240人,第二个学期以后,每个学期基本上都达物理系的师资和到了演示实验室最大容量480人,很少有不满的。我们的理论课是大班形式,每个任课的教授或博士只主讲3个专题,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背景教师的讲授,从而增加学生新鲜度。实验课程方面,由于实验课程的完全开放,我们每个演示实验室都配备了2-3名实验教师轮流上课。由于每组都有20个左右学生上课,而且多个实验项目开设,师资明显不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物理学高年级里选择优秀的学生,事先进行培训,然后每组实验配备2名学生助教协助指导。
教学效果
由于给文科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对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和实验项目,因此上课消极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削弱或消除。我们发现文科学生在物理学史、量子论、相对论、核能浅谈、宇宙学等课程的兴趣非常大。在实验方面文科学生对一些从为未听说过的现象,很有兴趣,比如:滴水自激感应起电、手触式蓄电池、雅格布天梯、锥体上滚等,同时也对常见现象但不懂其原理的实验感兴趣,比如:光学幻影演示、超导磁悬浮列、人造火焰等,由于每次实验都有其感到不可思议的现象出现,这极大地激发了文科学生对物理课程和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他们会积极自觉的来到实验室,不会缺席。在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缺课3次以上有拿不到学分的大约5%-10%,这是目前文科物理教学中其他模式所不能达到的现象。
3 结论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是一种成功的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为高校文科物理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欧阳芳平,黄生祥,赵新闻,胡照文,周克省.中南大学文科物理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02期.
[2]周雨东南大学文科物理教学改革的反思,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年第02期.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范文 第3篇
1.传递方式的优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生理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比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神经的传导、食物的消化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在讲授消化道的物理消化——蠕动的生理作用时,过去我用“讲述+板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陷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现代化电教媒体——教学录像片演示这一生理过程,通过慢放、定格、特写等方法处理出来的镜头,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消化道蠕动的动态过程,使其具体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演示录像过程中,我还通过暂停放映,教师解释,或边放边解释的方法,把两种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当过一段时间测验这一内容时,全班所有学生都准确地掌握了这一知识。这就启示我们:电教媒体的生动、直观,接近于现实;合理使用,则使知识进入学生头脑中的途径增多了,记忆加深了;若再与讲解结合,其形象化、趣味化与化难为易的效果,是单纯的讲述所无法达到的。
2.传递速度的优化——在提高信息密度、知识密度的同时,扩大学生想象思维的时间、空间
相对于传统模式教学以语言文字形态为主来说,运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有着明显的提高传递教学信息速度和效率的优势。形、声、光、电的使用,音乐、图画以及现代电影、录像中的变换、切入、特写、定格、递次显示等技术的使用,使得教学中应当强化的得到充分强化,应当淡化的得到及时有效的淡化、弱化处理,缩短了信息传递的距离。在生理教学中,一些结构,像人体细胞、组织内部器官等不易看到,而现代电教媒体则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电影、录像及自制的投影片、幻灯片,能将原来细微的东西放大许多倍;如果采用X光摄影,则能够清晰地看到人体内部的骨骼运动、消化管的蠕动、血液的流动等情况;再如,要想组织学生在教学进度规定的时间内观察骨的生长、胃肠的消化全过程,是相当困难的,而利用电教媒体如电影、录像,通过逐格摄影拍摄下来再播放,仅用30秒钟就可以看到3个小时胃对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其节省时间、提高传递知识的效率是不言自明的。而提高传递知识效率的结果是:一方面增加课堂知识密度、信息密度。如生理课中“血液”一节,按常规的讲述一般约需2课时,而采用了边讲解边放录像演示,仅需1课时就完成了任务。另一方面,它扩大了学生想象、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如讲血液中的白细胞吞噬作用时,在放录像之前,让学生推想白细胞是怎样进行吞噬的?引导学生的丰富想象,进行发散性思维。学生推想出了五六个方案,而哪一个方案是正确的呢?这时再演示录像,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容地解决了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矛盾,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单纯知识传授为智力开发,给学生以丰富想象的天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学生学习能力的优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功夫下在学生“学”上
现代教学观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要着眼于、立足于学生的“学”,“教”要为“学”服务。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
在生理课教学中,学生对有些概念、原理的学习理解是较困难的。而利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电教媒体,就能帮助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例如,讲毛细血管、静脉、动脉时,我用投影片显示三种血管的形态、结构,然后让学生识图、区别、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你一言,我一语,最后自己总结出这三种血管的概念。这一节基本由学生自学完成,课上得很成功,并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代替了严肃死板的教学,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其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同时,通过识图、辨图、对比、类比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且经过思维活动后,便于学生由瞬时记忆形成短时记忆,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长时记忆。
训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之一。以前用传统媒体讲授完一个原理或生理活动后,若让学生用简炼的语言进行概括,学生感到非常吃力。而通过电影、录像等动态的画面,使学生有了诸如骨的生长、肌肉的收缩、腺体分泌等感性认识,并以此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4.多种媒体优化组合——扬长避短,适时适度
在教学中,要使每种媒体发挥出它的特长、优势,要想做到选择出最佳媒体或几种媒体最优组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里有一个适时适度的问题。
(1)教师的讲述语言与电教媒体的结合,处理得当与否,至关重要。在讲授“消化系统”一节时,我曾采用语言跟电教媒体结合的两种方式,结果迥然不同。如先口授教材,然后放映消化系统生理录像片。在这种方式中,语言与电教媒体被分成了两块,在电教媒体中传授的知识,学生已通过教师的语言初步掌握,电教媒体在这里只起对教师的语言证实和具体化的作用。后来我利用语言指导学生观看录像,教师充当“解说员”、“导游员”的角色。在这种方式中,电教媒体中介绍的、传授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从观察中获得的,而教师的语言起到的是强调、提示、点拨、点题的作用,是一言两语,但因是在关键处说出,无异于画龙点睛,给学生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而且,这种结合方式还能达到师与生、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目的。教师通过一系列提示,为学生提供思路,启发学生去寻找答案,促使学生思维的活跃,在大脑皮层中引起强烈的定向——探究反射,提高了教学效果。
上一篇:高管述职报告范文(热门23篇)